开创教学论文范文

2024-09-06

开创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开创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情感引领, 投入感情, 重视感悟

课程标准中提到,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古诗, 语言凝练, 意境悠远, 或咏物寄情, 或抒情启思, 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 蕴涵哲理, 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 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 用对古诗词的喜爱, 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 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 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 力戒刻板, 张扬创新, 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 都应找准激情点, 以此做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 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 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 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 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 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 开启艺术想象力,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立足诗词, 诗学素养, 着重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发展上面, 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 诗学素养, 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 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 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 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 加以引导, 激活兴趣。

三、淡化诗意, 品析诵读, 个性理解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 教师是组织者。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人,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 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古诗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 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 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四、多元教学, 渲染意境, 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日新月异。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 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是古诗教学的难点, 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例如, 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 教师的深情范读, 相配的古典名画, 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 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 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渠道多样化, 如电视、网络等, 让学生有更多更快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渠道, 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 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 陶冶情操。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品味的过程, 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 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 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五、拓展阅读, 激发诗趣, 开阔视野

开创教学论文 第2篇

一、反思教学收获

1、导入比较引人入胜,“语不惊人誓不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陌生的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接受我,为了在陌生的学情环境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更为了减少历史课枯燥和抽象的说教,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性。因此本堂课的导入我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等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提供大量材料,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提出探究问题。比如提供材料,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始终贯彻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学习“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抒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何等的宽容;这是何等的魄力,这就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等。

4、教学重点明确,难点突破有效。“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原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是本课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影响外交的因素”确定为本课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5、选材多样,角度新颖,密切联系现实热点。比如在学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时,密切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展示“亚丁湾护航”图片,展示“哥本哈根会议”图片和资料、展示“2009年新加坡APEC领导人‘全家福’”图片等。

二、反思教学不足:

开创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24-01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写作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写作也一直是其难点之一,抓住了写作教学这个关键的把手,对写作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写作教学,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深刻问题。

一、写作教学要顺应新形势,需要创新

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写作自然也需要顺应新形势,需要创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名词上的变化,牵扯到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好、形势更明朗,但同时,要求也越高,任务也更加艰巨。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分数,而是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更全面的培养目标和更细致的目标层次,都要求我们的教学进行创新。判断学生的语文素质,写作能力是最主要的标准。同样,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和关键把手,所以,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我们要把写作教学的创新摆在一个关键的位置。

二、写作教学的创新要善于运用新资源

要想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要深刻认识、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善于充分利用新资源,创造新成绩。举个例子来讲,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资源的渠道主要就是教师,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又不尽相同,更何况教师教的并不等于学生都是会掌握的,学生的掌握上还又有不同,所以,效果很难预料。但是,新课改后,我们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有效资源,实现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仅是老师教给的那些,还可以自己去发现,可以从广度上进行延伸和拓展,比如,多媒体的演示、网络上的资源都可以用。同时,原有的资源,比如课本知识、课外书内容等,也可以从深度进行挖掘,课本上的内容,可以借助写读后感、评论、缩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使阅读教学过程与写作教学过程相互促进,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三、写作教学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新做法

写作教学要想创新,就不能“换汤不换药”,而要有新思维,新办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开展“以学为主”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教无定法”,科学的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一招一式”,但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和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是所有有效教学的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活动并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学生需要参与的工作,而且学生的参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最终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写作教学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的活动而言,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那么效果差异会很大。所以,好的方法是鼓励,而不是谴责,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写出有生机、有情感、有特色的东西。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书评会、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开展广泛讨论,激荡思想火花,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继而共同提高写作能力。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用文字说话,于无声处绽放灿烂光芒。总之,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写作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和途径,同时,也是写作教学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2、让好的方法和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方法和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导情、导理、导法,鼓励学生进行有思想的写作、有内容的写作,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技法。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抓住那些看似平淡、平常,然而却寓意深刻、韵味无穷的小事,一定不要只看表面,而要通过积累、思索,深入开掘,发现更深层的东西。

3、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课外阅读。而且,阅读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从选择到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基础,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吸收优秀文章的精华才能形成有质量的文章。同样,通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借鉴模仿中创新超越,形成自己的风格。

4、让学生做写作学习的主人。教学工作不仅有学,还要有评,有反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以往的评价往往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管教师评价如何,学生自我改进的积极性都不高。对此教师可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让学生以评价的方式完善自我。鼓励学生进行自评,运用换位的思想,学生自己当老师,对于文章的写法有更亲身的感受和更直观的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极为有益的。

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讨论。在互评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比较鉴别,就能更直接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通过长期的学习,又能学习到别人的长处,还能加以借鉴,教师还可以适当点拨,对于优秀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精心点评。一段实践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开创教学论文 第4篇

一、情境教学的优点

情境教学之所以备受推崇, 是因为它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显著的特点, 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花更少的时间学得更好, 所以需要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

首先,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英语需要有高昂的热情, 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这些枯燥的重复性的内容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 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是成正比的,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配合程度。学习需要自觉性, 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果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学生的英语成绩将处于平均水平之上。使用情境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情境教学可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如果学生情绪消沉, 就会在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正常的教学开展。情境教学则会给学生带去精彩纷呈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情境, 既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又开阔了眼界。情境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沟通交流,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事实上, 英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成为世界上通用性最高的语种。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学习英语过于死板, 完全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目前, 尤其是中考主要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判标准, 教师会放弃在口语上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 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机会, 口语能力普遍低下。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应付试题, 与生活实际脱节, 学生学到的内容实用性很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思维难以驾驭英语, 如果平时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学生根本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而情境教学则以各种实际生活情境作为教学背景, 呈现给学生原汁原味的应用英语。学生经常接触这些生活场景, 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获得各种技巧 (张素焕2010) 。

二、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 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现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部分学校都配有成套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这是科技进步为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 如果不懂得合理利用, 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比如, 在I would lik e some noodles.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给学生放映点餐的场景。书本上设计的对话就一种, 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瞬息万变,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多常用的餐厅语句在一个情境中肯定不能得以同时出现, 所以多给学生观看一些生活片段, 就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实际用语。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学习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 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 学生只有自己参与了各种活动, 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进而获得宝贵的经验, 快速地提升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活动, 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书本知识, 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 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讲解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运用本节课的句型、词汇,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走出课堂的机会, 这样比在课堂上使用预设的情境训练效果更好。

三、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的将各种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情境教学所选用的情境必须和教材联系紧密。这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 思考其中可以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产生共鸣。挖掘教材可以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需求因人而异, 很容易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被忽略。所以,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尽可能向学生的生活贴近, 因为相似的经历, 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想法, 发言也就更加积极。

新颖也是情境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 使学生容易保持学习兴趣。如果每节课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情境都换汤不换药, 学生很快就会感到麻木, 本来充满趣味的情境教学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教师经常性地带给学生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情境, 能维持新鲜感,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多元化的取材是保持情境新颖的要点, 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素材, 结合教学需要, 编造全新的情境。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教师一定要考虑实际需要。比如,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再设计一些相应的情境 (王金萍2011) 。

实际教学不可能总是一步到位, 总会因为各种原因, 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做出及时的调整, 查漏补缺。有的教师抱怨学生的自觉性差, 一直难以取得进步, 其实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教师看不到学生的需求, 没有及时地扫除学生的知识盲区, 逐渐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明显的短板。英语知识虽然比较零散, 但教材设计也称得上是环环相扣, 前面的部分不能很好地掌握, 很容易导致后面章节学习困难。在一节课正式开始之前, 教师最好能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时, 不要急着开课, 应该以解决遗留问题为首要任务。

情境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是一项明智的举措, 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更加活跃, 教师也不会感到自己在“唱独角戏”, 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加。从取得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终于, 情境教学走进公众的视线, 通过一些教师的尝试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应该认真研究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王金萍.2011.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应用研究分析[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18) .

开创教学论文 第5篇

----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加强常规管理为手段,以深化教学研究为动力,主动、积极、倾力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创学校扎实有效、活泼兴盛的教学局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形象。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出让家长称心,让社会满意的学生。

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的态度,我们要努力使在校的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品正乐学、茁壮成长。我们力求在校的每一位学生掌握各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树立优秀教师群体形象。

全体教师能敬业爱岗,自觉树立师表形象。新上岗教师能站稳讲台,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质量达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教学能力、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提升新皂小学教师在广大家长和社会中的声誉。

3、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深刻领会上级教育部门精神,全面落实课改精神,要求教师从走近新课程开始,走进新课程,人人与新课程零距离。遵照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主题活动,深入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开发素质教育新活力。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学习,反思提高。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参与教育网、教研网研讨活动,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知识、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功能、结构、模式、评价等方面知识,用新课程理念上好每一堂课,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写好教学后记与教学反思。

2、积极加听课活动。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在于课堂,对课堂教学研究最直接的方式就在于听课。本学期,将对听课节数提出如下要求(含各种层次、各类活动听课):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其中三年内青年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5节),教研组长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笔记上要求写听课体会,外出听课要写好听课汇报表。

3、继续开展“四个一”活动 新课程实施年级的每个学科的每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内化对《课标》的理解。根据区教研室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教师“四个一”活动:①、每周向教研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②、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并至少选择一篇上传到县教研网;③、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④、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主持、参与一项校级以上课题或编制一份试卷。教师 “四个一”活动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工作组成部分列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岗位练兵活动,安排好师徒结对活动,各结对师徒要在进一步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拟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要确保正常有序,让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业务上尽快成熟起来。本学期教导处将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为教师提供交流与汇报的机会,开展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工作。落实好每二周一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本学期活动要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开展“同备一节课”活动,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开展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撰写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学期初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导处计划制订好活动计划上报教导处,各教研组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活动要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各教研组长要对组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常规检查。并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好学生竞赛活动、互相观摩课活动安排,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的方略。整个教研活动要有创意、有重点、有实效,要精心策划,要突出重点,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活动好后认真记载好活动记录本,学期结束时进行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要严肃执行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计划规定的课程。坚持专课专用,教师要严格按日课表上课,不得任意停课,无特殊原因不得调课。教师要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严禁拖堂、集体补课,作业布置要适量。教师各类外出学习听课活动,课务原则上应自行提前协调。教导处要负责好日常临时课务安排,课务协调、安排务必落实到位,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临时安排的课务,各教师应从大局考虑,积极承担。教导处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检查,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肃执行,希望每位教师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规范教学“六认真”工作。(1)计划。各教研组,教师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月课程计划及周计划。(2)备课。要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与电子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形成的电子教案可以反复修改使用、可以减少重复劳动,但要坚持教师的个性化修改。在备课中也倡导个人独立备课与多次修改相结合的新备课方式。备课要凸显新课程理念,要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及设计意图,课后反思或随笔的撰写。备课要求拉印并带至课堂,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将进一步加强过程检查与指导。(3)上课。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做好学科间的整合,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和实践操作,恰如其分地实施因材施教。广大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努力发掘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4)作业管理。作业布置形式多样,数量适当,少一些机械记忆和重复操练、多一些兴趣激发、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的作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尝试分层布置作业和组织考试,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吃得了”。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学科间的合作与平衡。作业批改要符合要求,要注重学生书写质量,各班可根据班级特点形成自己的批改特色。倡导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作业批改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订正后的复批,要注重通过作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学业辅导。各教师要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继续切实抓好分层辅导与“提优补差”工作,要针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早作安排,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课外辅导,辅导要讲质量、重实效。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做好辅导工作。(6)评价及反馈。加强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积极推进新课程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贯彻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在评价中自主发展。

3、扎实开展各年级各学科兴趣组活动,全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不断丰富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学期初各班、各兴趣小组要根据学校,区教研室、进修校的计划制订好活动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训练场所,合理利用时间开展训练,保证训练质量。

语文: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阅读和朗读能力,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朗读水平。要加强对课外读书的指导并开展读书活动。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积累,利用黑板角落逐月确定内容,如古诗、歇后语、名言、文学常识等,学生要及时摘抄、背诵。各语文教师要认真抓好作文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展示平台,如经常指导向小学生园地、小学生时代等报刊多投稿,出优秀作文集等。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数学:要进一步重视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各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重点抓好数学兴趣小组训练。认真制订训练计划,严格进行辅导,各年级班主任特别是数学任课教师要大力数学兴趣小组支持的训练,识大体,顾大局,配合好教师训练工作。

英语: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各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积极营造良好英语学习氛围,要让英语活动阵地常规化、有序化。

音、体、美、电脑、科技等兴趣小组要随时准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确保在区级竞赛中有名次,有位置,继续开展兴趣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舞蹈、美术兴趣小组要认真准备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学科要抓好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的常规训练,准备参加区级比赛。

4、继续贯彻执行“减负”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与活动总量,把好资料征订关,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探索合理负担下的高质量教育之路。

四、日常教务工作

(1)落实人员管理好电教室和教学设施设备,健全规章制度,发挥效益。(2)学籍管理:做好全校学籍管理工作。每学期核对一次学籍。

(3)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导处人员深入第一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以便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教科研工作。详见《德育工作计划》与《教科研计划》。(5)专课专用,教导处及时调课与安排好教研活动。(6)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的资料积累和文书档案工作。

(7)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8)教导处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团结协作。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教学管理与指导工作。

五、具体工作:

九月:

1、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周);

2、课标年级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

3、开展以“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为主题活动的动员、准备工作;

4、召开教研组长会,落实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5、学籍的整理与上报工作。

十月:

1、学习、反思阶段:各教研组组织课改理论学习,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现状,探讨教师行为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2、结合学校给予的案例,教师分析理解,形成书面材料,教研组内交流讨论。并推荐发言人,全校交流。(语文低段、高段组各一人,数学组两人,综合组一人。)(教师书面材料上交学校存档。)

3、围绕主题活动,为上研究课做准备。

十一月:

1、结合教研组活动,每位教师准备上一节以“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 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组内评课、议课。每位教师课后写一篇上(听)课反思、教师教学行为感或教案等,上交学校存档。

2、青年教师研究组磨一堂课(集体备课---一人上课----集体修改教案---另推一人上课----再评课---每人写出反思)

3、各教研组、青年教师研究组各推荐一堂课参加学校公开教学,课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沙龙式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本组教师各书抒己见发表看法---组长中心发言评课)(时间可推迟到12月上旬)

4、一年级老师上“新”课。说“新”课。

5、组织人员下村调研,听课,上示范课,交流学习。

十二月:

1、学校汇编成册《课堂教学反思录》;

2、对在教研活动表现突出的教研组、教师给予奖励;

3、十二月、元月准备考试;

教导处

2009年8月

教学工作计划

----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元 创

发掘乡土资源 开创教学新天地 第6篇

一、游览家乡景点写画秀丽风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也因地制宜,做了一些探索。我们的家乡惠安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历史积淀十分深厚。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同时人文名胜荟萃,素以“渔业强县” 、“建筑之乡” 、“石雕之乡”著称于世,还有“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的崇武古城;有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科山森林公园;有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净凤寺等。我就地取材,由于科山公园在学校附近,我策划了以“登山采蜜”为主题语文实践活动。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展开活动:第一小组负责寻找名胜,可以用照相机拍摄,可以动手绘画,可以用文字描述将科山的名胜风景反应出来。第二小组负责科山古迹探秘,要求学生将山上名人题词抄录下来,汇集成册。第三小组负责收集名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走访老人,查找资料等各种途径了解名人在本地的活动足迹。第四小组负责收集科山的相关历史,修建等资料。通过几个双休日的活动,学生收集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还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登山采蜜”资料展示会,这次活动让学生走出了小课堂,走进大自然。拓宽了视野、领略了风光、震撼了心灵。于是,一篇篇优美的游记在学生的笔下流淌,一幅幅迷人的风景画在学生的笔下定格。这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演绎了一段浪漫的语文。

二、立足本地特色巧妙组织活动

在我们惠安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培育出许多农土特产,闻名全国。例惠泉啤酒、崇武鱼卷、紫山的余柑、洛阳的石雕等。如此丰富的特产,也是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好资源。我先指导学生拟好采访稿,再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人,做好记录,整理信息材料。在实践中,悠悠众口让学生们对家乡特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指导学生动手为家乡特产写一份广告,打造一个品牌。首先通过回忆电视上相关广告词,再次分析这些广告的写法,从中领会写广告语的基本要领要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琅琅上口的词语或句子加以高度概括,才能引人注目,扣人心弦。正因为合理开法和利用了当地的课外资源,巧妙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学生们有了“厚积”,才能“薄发”,有了接下来的“笔下生花”:惠安地瓜顶呱呱;崇武鱼卷,卷卷美味,卷卷风情;紫山余柑,甘甜可口,口口甘甜……学生读着自己创作的广告语,津津乐道。从中感受到语言独特的魅力,激发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从中也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泉州地区的元宵节甚至比春节更为热闹隆重,教师在新学期学生刚过完元宵意犹未尽的时候,提出“再过一次元宵节”这一活动选题,得到了学生极为热烈的响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知元宵——过元宵——颂元宵”三个阶段活动,并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

为什么元宵节总要吃汤圆呢?为什么元宵节要闹花灯呢?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找人交流、访问、参观、搜集图片等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调查汇报:人们是怎样过元宵的?

观看录像:泉州元宵节踩街的热闹情景。

第二阶段,引导过节:

你想怎样过元宵?

指导制作花灯。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制作花灯。学生有的找材料,有的设计造型,有的画画;有的写灯谜,有的装饰花灯,他们个个动手,人人参与。

再过一次元宵节:A、闹花灯: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游玩。B、猜灯谜:让学生提上自制的花灯,邀请自己的家长在校园里玩花灯、猜字谜,并为猜出的字找音节、组词、说话。

第三阶段,颂元宵:

(1)唱《正月十五》

(2)说元宵美愿:元宵节到了,你想对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制作元宵卡片送给你的亲朋好友。

在泉州地区这种传统节日氛围特别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的铺垫下,“再过一次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收集家乡俗语学写温馨标语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惠安人民创造了富含哲理的生活语言——闽南俗语。这些句子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轻担让重担,空手让扁担”劝戒人们要学会礼让;如“小孩偷拿针,长大偷拿杉”教育人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有贪心的念头,不要有偷袭的坏习惯,必将影响终身。

借此我开展“收集家乡俗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找等渠道来收集。学生积极性很高,在两周内收集了很多俗语。根据学生收集的内容,我进行引导归类整理,并让学生说说这俗语所蕴含的道理,然后选自己喜欢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此基础上,我也让学生模仿家乡俗语的形式,学写校园温馨提示语。写的内容有环保、安全、礼仪等。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评议修改,最后出版专刊——班报.孩子们写了: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青青草儿请你高抬贵脚,艳艳花儿请你手下留情等这些温馨警示语。整个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开创教学论文 第7篇

一、重视素材积累, 解决“无米之炊”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 作为刚步入中学的学生, 必须学会“找米下锅”。也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 如何积累素材呢?

(一) 注重背诵积累, 培养写作兴趣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 从让学生背诵古代诗词入手, 多开展与背诵有关的比赛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学生在诵读诗词中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在观念上会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要我背”转为“我要背”。学生在背诵的活动中, 不但积累了知识, 增强了记忆, 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有了背诵古代诗词的兴趣, 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和课外的一些名篇佳作的背诵也就不感到困难了。通过背诵, 吸收大量的词汇, 认知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 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例, 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 注重课内外阅读积累, 写好读书笔记

课内外阅读积累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 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 文中的好词好句, 精彩片段俯拾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品读、领悟、仿写、积累。这样能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语言的生成性也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在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时, 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主要通过回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来表达师生间的思想感情。七件小事有详有略, 由课内到课外, 由平时到假期, 全方位地刻画作者心目中老师的美好形象。文章浅显易懂, 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初读课文后, 基本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小事。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 也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知识的积累必须像蜜蜂一样, 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广泛阅读会让学生产生多种体会, 写作兴趣会增强。因此课外阅读应以博览为基础, 精读为目的, 指导学生勤做摘抄, 多作评点, 每周用一节课对一周课外阅读情况做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读书的乐趣和困惑。

(三) 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 坚持写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因此,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要留心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得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这里的“发现”便是“观察”。说到观察, 人们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 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 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的鱼儿、林中的小鸟;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与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等都是观察的对象。做生活的有心人, 就不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总之, 从“小”入手, 能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

鲁迅先生能把百草园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 正是因为他观察细致:他眼观———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耳听———鸣蝉低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手摸———翻开断砖, 按住斑蝥的脊梁, 拨何首乌的根, 摘覆盆子;嘴尝———覆盆子“又酸又甜”。如果他没有细致的观察, 能写出这么生动形象的语句吗?简单地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 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 作为观察者对这些人和事有近距离的接触, 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 能对这些人和事作出判断和评价。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形成文字保留下来。长期如此, 在大脑中的新鲜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在积累的过程中, 可以分主题积累素材, 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 使这些素材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友情”等话题 (主题) 。在写作中如果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 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 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写作文时就不会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试想, 我们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 有了丰富的材料库, 我们何愁“无米下锅”呢?

二、重视写作前指导, 激发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十分重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引导学生唱好“作文四部曲”———审题、立意、选材、结构。

如何引导学生唱好“作文四部曲”呢?做法是:用两至三节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什么是“作文四部曲”?为什么要经历这四个环节?以记叙文为例, 如命题作文“我的小伙伴”, 我先让学生思考:根据所给出的作文题, 这篇文章应该写什么, 怎样写。然后进行探讨、交流、发言。“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人的, 写‘我’和小伙伴亲身经历的事……”“写我的小伙伴助人为乐的事……”等, 听了学生代表的发言后, 老师要及时综合、归纳每一步要把握的重点。如在“审题”中, 我是这样和同学们说的:同学们说得不错, 这是写人的记叙文, 题目中的“我”表明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小伙伴”是写的对象, 可以是“我”的一个好友, 也可以是一群好友, 重点要写出“小伙伴”的肖像、言行、性格特点及与“我”的关系。在“立意”上, 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都能积极发言, 很好。立意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本次作文要通过写“我”的一个或几个小伙伴的言行, 表现“小伙伴”的好思想、好行为或表现“小伙伴”认真学习、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尊老爱幼, 勇于改正错误的好品德等。在“选材”上, 我不忘告诉同学们:在你的材料库里, 有许多合适的材料, 但要根据你的立意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比如表现“小伙伴”认真学习的精神, 可选在不同时间或场所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的素材。如表现“小伙伴”乐于助人的精神, 可选择帮助别人的典型事例来写……在“写法”的总结时:我结合教材中一些结构思路清晰的课文来引导学生, 并提醒他们, 文章结构一般是指总—分—总, 总—分或分—总的形式。这篇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如开头总写“小伙伴”与“我”的关系, 点明人物及其肖像、性格特征, 后分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小伙伴”的思想、精神面貌等, 塑造“小伙伴”的形象;结尾可采用呼应开头作结。学生通过探讨、交流, 又听了老师的总结后, 就豁然开朗了。接下来, 由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可以自己拟题, 自己唱“作文四部曲”, 也可以拟好题给其他同学唱“作文四部曲”。在这种自由轻松的作文课堂里, 学生既明白了写作的方法, 又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三、重视作文评改,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文章评改,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 如何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作文评改呢?

(一) 拟定激励机制

学期初, 就拟定各种奖励制度, 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练笔或作文评改时认为好的文章推荐出来, 在课堂上读出来, 并说出推荐理由。这样就可以得到学分奖励, 每推荐一篇文章奖励10分;每月评选一次, 每次评出10名, 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学生有了激励, 评改文章的兴致就高了。

(二) 合作修改、评点

作文评改, 从合作修改训练开始, 更能调动学生的修改的兴趣。方法是:在收上学生的作文后, 从中选出三至四篇例文, 既有成功的习作, 又有存在明显不足的习作, 而且几篇选文各有特色, 各有代表性。有的习作立意角度别出心裁, 有的个性化语言突出, 有的结构新颖独到等等。而存在不足的文章, 或偏离题意, 或思路紊乱, 或语言晦涩等等。然后, 将这几篇文章按原貌印发给学生, 或在课堂上通读原文。有时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 让他们做好准备, 重点谈一下在动笔之前, 是怎样构思谋篇的。因为每次作文训练都是有重点的, 从字、词、句的修改, 到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的训练, 所以每次要根据训练的重点, 让学生明确这次修改的着重点。比如立意, 即“应该写什么, 表现什么主题”。让学生分析例文的选材, “写了些什么”, 能否为主题服务, 还要考虑一下文章的结构, 即“是怎么写的”, 看它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 在修改的过程中, 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 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在作文修改课上,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即若干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推荐出一位组长。然后各小组确定其中的一篇作为评改重点或针对推荐的文章进行评点, 对文中的标点、字、词、句等方面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由小组长将组员的意见综合起来, 派代表总结发言。

(三) 自主修改、评点

学生有了合作修改作文的基础, 懂得了怎样去修改作文, 就可以独立自主去进行作文评改了。方法是:先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 再将学生的作文发下去, 让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互换作文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至少读三次文章, 以记叙文为例, 初读文章, 修改文中字、词、句、标点。再读文章, 归纳主要内容。三读文章, 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 认为好的说出好的理由, 认为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给作文评分。所谓“旁观者清”, 看别人的文章, 既看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样对比自己的文章, 也就明白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了。

(四) 教师评价

不管是小组合作评改, 还是学生独立评改, 教师最后对这次作文作总的综合评价都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和评改的内容, 指出其中的成功和偏颇之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 无论是立意、结构或语言, 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应用, 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有效作文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8篇

一、确立有效的习作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最终归宿。要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前提。在现实中, 有些老师目标意识不强, 过分地拔高目标或偏离目标, 导致作文教学近急功利, 脱离学生实际, 目标达成度低。

要准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材要求,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这样, 实施作文教学就会有的放矢。首先, 要从整体上明确习作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明确习作的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乐于动笔, 乐于表达,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要关注过程和方法目标, 让学生留心观察, 体验生活, 积累素材, 学会习作。其次, 要把握阶段性目标。要明确小学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兴趣, 注重写话训练;中年级段继续培养兴趣, 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注重段的训练, 内容要具体;高年级段要求能写“文”, 学会审题, 作文“有条理”“围绕中心”“重点突出”。最后, 要把握每篇习作教学目标。对每一次习作, 教师要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习作的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际, 制定具体的习作目标。

二、探寻有效的习作途径

(1) 增加阅读积累量。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阅读过许多文章, 知识面拓宽了,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才会写出构思新奇、立意新颖的文章。为此, 鼓励学生课内课外进行适量阅读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2) 坚持写日记。写日记, 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小学生写日记要求不能太高, 不应有过多限制, 愿意写时多写, 不愿写时少写, 哪怕只有几句话也可。在写好日记的基础上, 还可以布置选择本周日记中有意义的事详细写一篇周记。老师可以对学生如何写日记进行适当指导, 定期对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进行表扬, 对优秀日记、周记进行传阅评比,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3) 发表展示。我们可以把优秀学生作文向报纸杂志投稿或组织参加各级作文比赛;可以创编班报或校报, 让学生习作有自己的发表园地。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 读写结合。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文本的题目、内容、形式、表达等多方面去体悟, 设计巧妙的读写训练。

三、习作课上进行有效指导

(1) 增加语言表达机会。教学实践证明, 习作课上, 学生语言表达机会越多, 写出的文章内容也越丰富。所以, 指导学生有话可说, 笔下写得出话, 是每位教师习作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重点。

(2) 范文引路。范文可以是教材上的现成范文, 可以是教师写好的“下水文”, 也可以是教师现场口头作文。使用范文时, 关键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范文写作上的特点, 如写作顺序、材料取舍、表达方法、遣词造句等,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出自己的作文构思。

(3) 现场即兴点评。学生习作写好时, 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对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句、好段落、好思路等要予以鼓励, 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中出现的不足, 可以集中学生群体智慧, 让他们发现并提出修改意见。

四、精心实施有效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作文批改,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指导学生自我批改和互批互改。

学生自我评改作文是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过程。指导学生自我批改时, 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 对照习作要求, 调整与修改在选材组材与构思上不符合习作要求的地方;其次是让学生默读习作, 适当充实, 完善细节, 删除多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逐词逐句轻声细读, 修改不通顺的病句, 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全面检查润色。自我评改过程中, 也可以把习作中精彩的地方圈画出来, 增强自信。

开创教学论文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鉴赏文章, 画出直接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 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学生交流自主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快速浏览课文, 体会对比、烘托手法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在网络平台讨论区质疑问难, 师生讨论探究, 解决疑难, 完成达标检测及拓展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所象征的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暴风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其他修辞手法, 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 运用发散思维, 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难点:学会分析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领会运用对比突出主题形象的写作手法, 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培养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泛读——交流读后感受

学生通过观看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海燕》课程页面后交流读后感。课前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上传阅读后的问题, 并通过讨论回帖解答疑难。课上解决学生无法解答的疑难点即写作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交流体验,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铺垫。不忿不悱, 不启不发, 针对学生的阅读感悟和疑难问题, 有的放矢, 集中解决问题。

精读——剖析表现手法

学生分场景朗读课文, 在网络平台讨论区完成表格填写, 找到直接描写海燕形象以及其他动物的关键词, 分析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总结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完成选择题, 并通过朗读体会多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工具, 将需要呈现在网络平台上的配乐朗诵播放出示, 给学生以神秘感, 调动视听感官, 使学习手段多样化, 创设本节课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解读——品析修辞手法

学生先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上讨论, 最后派代表到白板前示范讲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相关网络教学平台页面;借助屏幕批注, 使用书写笔、橡皮擦修正功能, 突出重点;交互式电子白板翻页方便快捷, 便于配合讲解;交替使用荧光笔、批注、橡皮擦、调整笔色、调整宽度和线形等几个功能,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乐趣, 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设计意图:网络平台讨论区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运用了所学内容,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赏读——鉴赏同类美文

阅读高尔基的《鹰之歌》, 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在讨论区回帖分析其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平台中, 设计一个讨论区, 其中有三个不同的话题,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自由发言, 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还可以学生间、师生间互相回复, 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多项思维的交流碰撞, 真正做到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自测——考查学习收获

1.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为自己出题, 考查自己并考查同学。

2.每个人的生活中,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 面临生活的暴风雨, 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 与同学交流想法。

拓展——实践写作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 如小草、树根、春蚕等, 请你展开联想, 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写一段话, 赞颂生活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 (100字左右) 。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知识, 实践写作手法。作业上传到网络平台, 实现课后的延伸与拓展。

教学反思

网络教学平台在《海燕》这节语文课中的应用, 打破了传统课堂限制, 全面优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 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

1. 优化课前教与学的模式

(1) 预习元素多样化, 保留生成资源。

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 简单地让学生去预习教材, 存在着预习效率低、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等缺陷。本节课中, 我利用网络平台在预习内容和方式上做了突破, 整合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让学生的自主预习有的放矢,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

(2) 预习问题明晰, 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在呈现预习资源的同时, 我还设计了该学习指导的附加检测题和网上讨论话题, 通过预习测验结果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进而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即分析《海燕》的艺术表现手法, 从而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制定教学目标更加有效。

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调查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组织学生互相解答疑难,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上集中解决学生之间难以解答的问题, 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做好充分准备。

2. 优化课中教与学的模式

(1) 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进行, 充分利用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 创设本节课的学习氛围和情境, 将学生调动到昂扬奋发的状态之中。在本节课中, 我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嵌入视频、播放音乐、批注、荧光笔、橡皮擦等功能。从学生的达标率来看这几种功能的结合使用非常合理, 而且我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搜集筛选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 资源共享, 充分交流。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 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每个学生都能在平台讨论区发言, 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记录在网络平台上,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视频嵌入功能和批注功能, 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延展, 又让学生们轻松地回忆了本节课的学习文本, 克服了普通教室上课的局限。

(3) 自我检测, 及时反馈。

本节课学生们在讨论区所拟写的自测题通过上传, 都能立刻直观地呈现, 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完成的速度和质量, 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疑难, 自评自改, 互评互改, 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同时, 网络平台便于保留生成性资源,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学生可以在家复习回顾整个上课流程, 对同学的习作做出点评;教师也可以随时回顾学生上课所反映的情况, 提高课堂效率。

3. 优化课后教与学的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 课后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作业的方式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缺少交流, 无法回顾课堂上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网络教学环境下, 学生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复习本节课的学习资源, 复习后完成作业;如果遇到问题, 可以在平台上寻找题目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交流所学内容, 将课堂上的讨论延伸到课后, 实现了完备的资源体系和开放的资源平台的共享共用。

让情境开创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第10篇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学习语言最佳的方法就是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即使一开始我们词汇量不多,口语、听力也不是很好,但只要能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日积月累,在无形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很简单的例证,我们周围的人都在说汉语,我们自然而然就能用汉语与他人交流。而我们汉语氛围浓,英语环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关键。如笔者刚接手三年级的学生时,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要全英文教学是不可能的,但笔者注重逐渐渗透,将一些英语课堂用语有计划地运用于教学中,并适时加上适当的身势语,使他们能渐渐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如上课时说“stand up”的时候同时做两手向上抬的动作,即使学生当时不明白我话里的意思,但一看动作,就立刻能明白这是“起立”的意思,慢慢地,到下半学期后,对于笔者发出的一些口令,学生都能很灵敏的作出反应。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会创设一些简单的情景,如早晨遇见、放晚学等一些情景让学生们通过创编对话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只有营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学生才能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利用教具创设情境

利用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因此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笔者在教学描述外貌的这个单元时,通过两个同学的对比,将“strong,thin,tall,short”这些单词引了出来,通过两个老师的对比,引出了“strict”和“kind”。又如在教文具用品的时候,笔者安排了一个guess game,在箱子里放上各种文具,让学生猜一猜What's in it?再如教味道那一课的时候,笔者分别准备了甜的、酸的、咸的的三杯水,让学生来亲自尝一尝,之后说一说,尝出了什么味道,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sweet,sour,salty。再比如在教学认识各种动物时,笔者课前制作了一些头饰,教学“panda”时,笔者戴着熊猫的头饰进教室,学生先用汉语表达:“好可爱的小熊猫。”于是笔者用英语向他们招呼:“Helllo!I am a panda.”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动物的单词,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小熊猫的头饰说:“Hello!I am a panda.”学生们兴致高涨,争先恐后地想上台来表演。之后学了其他动物,学生就能戴着头饰轻松地相互问好了。比如说:“Hello!I am a rabbit.”“Hello!I am a monkey.”他们还加上了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像这样利用教具创设情境,学生不仅学得快,还学得扎实,学得其乐融融。

三、创设模拟表演情境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材中也编排了大量对话。但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习惯性语言,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情景,对话也失去了它的本意。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模拟一些真实的情景,实践证明,这有利于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欢迎并介绍新老师和新同学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地取材,将新转来的学生介绍给其他同学。笔者把新生带到身边,边做手势,边说:“Boys and girls,this is our new classmate.He/She is tall and thin…”然后和新同学握手,并说:“Welcome to our school.”还举行了一个个小型记者招待会,其他同学除了对该新生表示欢迎问候还可以向他询问一些情况。如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环节虽然简单,但却很真实,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轻松地习得了教材中的对话内容。

四、创设课外生活情境

语言源于生活,所以英语学习要时时注意与生活接轨。如果脱离了生活,语言是没有生命的,它会黯然失色。因此,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应该将课堂浓缩成一个微型社会,把花草树木、鸟兽动物、高楼大厦都请进来,让学生感悟英语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觉、记忆、思维。从而将他们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使之相互协调,提升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课堂接受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仅凭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景物、场景也是有局限性的。如布置教室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相对应的单词句子贴在自己的课桌、文具上,使他们受到更多的熏陶。平时,笔者也常常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着写自己收集到的“英语新发现”。还为学生集体录制一些有关英语学习的新信息及有价值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多媒体开创作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兴趣;实效性

长期以来,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难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的原因,也有学生不关注生活、语言贫乏的原因……

几年前,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被引进了作文课堂。它如一泓清泉,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利用声音、画面、动画结合的优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丰富写作内容,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与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中重视运用情感规律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创设直观的场景: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生动丰富的画面把本身抽象的语言化为个性鲜明的形象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人教版教材中,中高段都有写父爱、母爱的作文,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对于家长为自己的付出他们习以为常,很多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针对这种情况,开课后,我播放了许多平常生活中家长照料孩子的画面(有风雨中接送孩子的画面,有在医院照顾孩子的画面,有半夜为孩子盖被子的画面……)再配上深情的解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倾注了家长多少心血。接着,我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说父爱、母爱就容易多了。这样把“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将作文表达的外驱动力逐渐转化为内驱动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言之有物、真切感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周围的事物常常缺乏敏感性,不会耐心仔细地观察。因此,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不是搜肠刮肚找不到可写的素材,就是找到了也写不具体,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我常常请出多媒体来帮忙,让他们在它的点拨下“柳暗花明又一村”。

记得曾经有一篇习作要学生介绍节日文化或风俗。这对于不爱看课外书又很少留心生活的他们可就犯难了。这时,我将几个学生事前搜集到的江西年俗、婚俗等文字和图片信息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还临时上网搜索了江西很多地市年俗、婚俗的相关纪录片播放给他们看。这下,他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一边看还一边评头论足。放完这些,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习俗,他们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这样,加上老师的指导、全班同学的补充,一篇文章不就写出来了吗?

对于写不具体的问题,用上多媒体指导,问题也往往能迎刃而解。比如,指导学生写人物外貌,我就搜集了很多人物图片,一张张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脸型、眉毛、嘴巴、鼻子,指导他们写五官。指导写事件,可以在画面播放过程中适时停住,将画面定格,再来指导大家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拿到批改的作业只看一眼分数,作文讲评课也常常是少数优秀作文的朗读展示课和一两篇不及格作文的口头“动手术”课,收效甚微。“一花独放不是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讲评,就能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屏幕上,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灵活采用教师示范改、师生评议作者改、学生多人“接力”改等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切实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的平台,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且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王静,徐艳芳.多媒体让作文教学展开奋飞的翅膀[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开创教学论文 第12篇

一、学会倾听

良好的倾听是人的一种有素养的表现, 同时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 老师一般只会注重那些在读、讲、说的学生, 而往往忽视了那些在听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充当知识的传播者, 作为一个媒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该让学生专注于听,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如, 我在英语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听清楚老师的发音, 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进行交流, 这样能减少学生出错的情况。还可以利用磁带让学生更好地倾听, 给学生播放英语磁带, 让学生去模仿里面人物的语音和语调, 让他们学习更纯正的发音, 这样可以让学生讲出更地道的英语。我们还开展了“模仿比赛”和“表演比赛”, 模仿比赛是让学生以磁带录音为样本, 进行朗读比赛, 看谁模仿的最像, 模仿最像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准备的小礼物, 表演比赛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会话图片进行表演, 看谁表演得更生动。

二、善于表达

表达指的是简单并完整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学生能否良好地表达决定着别人是否能够很好地倾听。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英语的学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首先就应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要让学生在发言前多练习, 避免学生因为英语表达错误而害怕开口说英语的不良现象发生,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自己多进行口语练习, 或是说给同伴听, 在出错时由同伴给予帮助和纠正, 这样学生在发言时会更加的自信和从容。还可以通过增加一起肢体语言来强化口语效果, 有些学生在理解那些有概括性或较为抽象的口语时会存在一些困难,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增加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一些外在的辅助, 使表达更加清楚。

三、自主合作

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英语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合作中通过互动和交流共同进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来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在能力上应该是互补型的, 在建立合作小组时应该从成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能力等方面来选择有差异的学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起到互补的作用。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交流, 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个发言者、总结者、记录者、组织者, 并且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在交流时每个组员都要进行发言, 并提出问题, 然后大家共同商讨, 如遇到小组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记录者记下问题交由老师解答。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互补互助,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小组的交流中都能够得到提高。

要想掌握好一门外语, 光靠课堂上的学习和了解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学生想要学好英语, 那就必须在课后对英语学习多花些工夫, 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巩固英语知识。要想提高英语的会话水平, 就需要我们寻求一些学习英语的途径。

摘要:教育是永恒的, 倾听是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小学生通过倾听教师讲课, 把内心活动较为独立和直观地表现出来, 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并平衡了内心活动和外在活动。将语言的表达和小学生的游戏结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上一篇:走进孩子心灵的乐园下一篇:电子政务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