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2024-08-11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精选12篇)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以来, 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共18例, 平均年龄75岁, 男15例, 占83.3%, 女3例, 占16.7%.患者均继发于脑血管病 (其中脑梗死9例, 脑出血5例, 脑萎缩4例) 。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 代谢功能减慢, 内分泌功能减退, 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应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如谷物、瘦肉、豆类、海产品等, 各种水溶性及油溶性维生素平常适当摄取, 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 各类矿物质, 如:锌、铁、钙、磷等, 也有延缓身体老化的功用, 不要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

2.2 安全护理

老年痴呆症患者感觉迟钝, 行动不便, 故平时要防止烫伤、跌伤、砸伤等意外伤害, 也要预防自伤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 (1) 进食:餐具最好选择不易破损的不锈钢制品, 自己能进食的, 最好把几种菜肴放到一个托盘里, 食鱼肉时要把骨刺提前剔除。不要让老人用尖锐的刀、叉进食。如果患者视力较差, 要把餐桌放在明亮显眼的地方, 进食食物要切成小块, 方便患者入口。不要让患者吃黏性食品, 液体和固体食物也要分开。盛有过烫食物的器皿一定要远离患者, 以免烫伤。 (2) 居住:居室要宽敞、整洁, 设施简单, 光线充足, 室内无障碍如门槛等, 以免绊倒患者。地面要防滑, 床边有护栏, 刀、剪、药品、杀虫剂等要收藏好, 煤气、电源等开关要有安全装置, 不要让患者随意打开。 (3) 衣着:为患者准备的衣服质地要好, 同时衣服要宽松, 外衣最好选用无需熨烫的面料, 尽量不使用拉链, 最好用按扣或布带代替拉链, 防止拉链划伤患者。 (4) 行为:对病情重者做到24 h有人陪伴, 对轻者在其活动最多的时间里加强看护。嘱患者不要单独外出, 以免迷路走失。给患者口袋里放一张有患者和家属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及患者所患疾病的安全卡, 防止意外发生。

2.3 口腔及皮肤护理

不能自己刷牙的患者, 每天进食后应给予清洁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对晚期患者如昏迷、瘫痪、年老体弱等卧床不起的患者, 要保持床褥干燥平整、清洁, 必要时给气圈、气垫床等, 对骨隆突处的皮肤做按摩, 定期翻身、叩背, 预防压疮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

18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 大多数是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由于患病, 其社交或职业功能受到影响, 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以及焦虑不安的情绪, 要把老年痴呆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告诉家属, 以取得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尊重和关心照料患者, 耐心解释他们的问题, 顺从老人的意见, 不与老人相争, 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其次鼓励患者与家人和亲友交往, 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进行沟通, 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3 康复护理

3.1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努力完成自身生活需要, 对早期痴呆患者要尽可能帮助其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起居、穿衣、刷牙、洗脸等, 即使做得不规范, 也要尽可能让他自己去做。因为这也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3.2 培养生活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 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洗碗、扫地、递东西、买东西等简单家务, 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以维持各种功能。经常陪同患者去散步, 呼吸室外新鲜空气, 练习打太极拳, 观赏盆景花鸟, 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 安排听音乐、看电视、下象棋等。

3.3 锻炼语言功能, 减慢记忆力丧失进程

对发音含糊口齿不清的老人, 要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发音和说话能力, 使语言记忆逐渐恢复。为了减慢记忆功能丧失进程, 每天要多次训练, 以刺激患者记忆, 如让患者说出看护者的姓名、住址, 认识标记等。充分利用看电视、听音乐、看报纸、读杂志的机会, 给予视听方面的外界刺激;经常有意识地让患者回忆、判断来锻炼患者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

3.4 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变形

对后期病情较重的患者, 在限制其活动的同时, 要根据病情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 保持肢体的正常功能, 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3体会

通过对1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出院指导, 我们体会到要使痴呆老人的康复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 早期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可延缓痴呆的进程;二是做好出院护理指导, 让其家庭配合疾病不同时期的护理, 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做好早期康复指导, 患者的记忆力和智能等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有的患者还可获得满意的好转。

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什么 第2篇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其病程隐蔽,进展缓慢。一般来说轻度痴呆不太影响日常生活,中度痴呆需少许监护和照顾,重度痴呆需经常监护和照顾。虽然药物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病进程,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所以预防老年痴呆还需从家庭开始。除了就医治疗,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那么预防和家庭护理包括哪些内容呢?

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有助于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

多数老年痴呆病人说不出明显的发病日期,可见其是缓慢发生的疾病。因此远离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老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尽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

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设施应便于老人生活、活动和富有生活情趣。家庭和睦温暖,使病人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家人应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加强功能训练,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人的大脑和躯体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鼓励其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他(她)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以分散病态思维,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属要花一定时间帮助和训练他(她),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并要求其按时起床;带领他(她)干些家务活,如擦桌子、扫地;晚饭后可让他(她)看一会儿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些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鼓励活动,保障睡眠。可根据病人平时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以防撞车、撞人、跌倒或与人发生争执。每天应保证有6至8小时的睡眠,夏天尽量午睡。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3篇

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已普遍延长,老年人口数也因此相应增加,髋关节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生活处理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应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1]。在为老年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首先做好术前的护理,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色、量等,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遵循的原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通过26例患者的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术后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使人工髋关节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均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68~85岁,19例跌伤致股骨颈骨折,7例车祸致股骨颈骨折。

方法及效果: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及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8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1例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护 理

一般护理:术前进行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养饱和度、血糖等,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以及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小时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48小时内将其拔除。

体位护理:患者术后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的意义[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患者行踝、膝关节屈伸2~3次,5分钟/次。②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屈伸关节,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下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3秒,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3~4次/日,每次重复5遍。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每2小时练习一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通过本阶段的锻炼基本消除患肢肿胀,患侧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动作。③术后第4~7天,屈伸髋、膝关节练习,患者可以自主髋、膝关节屈伸,使脚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大腿前方肌肉绷紧,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为患者下床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直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④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拐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杖過渡到单拐杖到弃拐杖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床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训练,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分钟,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跷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髋关节,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负担,属患者术后1、3、6个月来医院复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术”,之所以有

这种说法,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成型术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体体质考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它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社会知识,术后的功能锻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恢复是治疗与护理的终极目的,通过规范的功能练习,患者的功能大多有满意的恢复,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并照顾自己。这一过程繁锁而艰苦,需要护士具有很好的耐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4篇

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17例, 女性11例, 年龄在62~77岁之间, 病程最长者20 a, 最短3 a。经过医院的积极治疗, 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回家接受家庭护理。

2 疾病护理

2.1心理疏导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接受长期用药环境的影响, 心理上呈现焦躁及忧郁, 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发怒、家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疏导, 闲聊谈心、支持鼓励缓解等方法排解其不良情绪。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病程长, 久治不愈, 长期受疾病折磨, 心情沉重, 寡言少语, 深知长期患病医治对家庭生活会带来负担和不幸, 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 并出现感情失控, 好发脾气, 挑衅任性, 认为别人看不起或不关心自己, 感到苦闷, 孤独, 甚至拒绝治疗或绝食。因此, 家庭护理人员, 首先要做到关心和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情, 尊重老年患者, 以同情的角度, 多交流, 多体贴, 倾听患者诉说心理苦闷, 安抚负面情绪, 舒缓心理压力。同时, 护士也要运用所掌握相关的糖尿病医学知识, 讲解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医疗全过程, 并注意精心的生活护理, 特别是对于记忆力差的老年患者, 对服药的剂量、时间应反复交代, 必要时护士亲自帮助完成, 在治疗护理中, 不急于求成和粗暴的催促, 避免老年患者产生茫然不知所措而加重忧虑。家庭要为老年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为其制定合理膳食计划, 多陪护老年患者, 增加家庭温馨感, 同时, 老年患者也应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通过自我安慰等方式排解愁闷, 通过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 食调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论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药, 均需长期控制饮食。在医生的指导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 做到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正常体重的老年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1200~1800卡为宜; 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55%, 蛋白质占15%~20%, 脂肪占20%~25%。一日至少保证三餐, 早、中、晚餐能量按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2]。注射胰岛素或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可按1/7、2/7、2/7、2/7的比例4餐分配, 但加餐不加量。

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 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以下, 油控制在20 g以下。多吃蔬菜, 既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又因其含有大量纤维素, 可预防便秘。不少蔬菜也可代替水果食用, 如西红柿、黄瓜等, 含糖低又富含纤维素特别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少食或禁食含糖高的食物。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吃粥后比吃等量干饭的血糖明显升高, 因此, 少吃粥类, 以干饭为主, 利于血糖的控制。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 每日可进食含糖量低的水果100~200 g, 如苹果、梨、桃、杏、李子、樱桃等。水果不宜与正餐一起吃或餐后立即吃, 宜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1 h作为加餐吃。

2.3 运 动指导

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利用糖, 使血糖降低。老年人多喜静不喜动, 家人要督促或陪伴他们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爱好,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跳舞、游泳等, 其中散步、慢跑最安全简单, 容易坚持, 可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年龄大、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不便户外运动, 家人应主动协助其在室内或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运动应在餐后1.0~1.5 h进行, 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因此时是一天中血糖含量最高的时候。每次运动不超过1 h, 一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应循序渐进, 以不感到疲累为宜。运动强度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为适宜。

运动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服装、运动鞋或胶底布鞋;寒冷天要注意保暖;携带些糖果、咸饼干, 以备出现低血糖反应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应暂停运动;随身携带写有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的胸卡以备急需。

2.4 正 确用药

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制订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家人依此方案指导患者用药,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差是老年患者血糖控制不稳的首要因素, 因此, 要指导患者坚持服药, 不随便加减药物、药量或间断服药。对记忆差、健忘的老年患者, 可采取简单易记的方法提醒服药, 如与日常生活事件联系起来, 便于患者记忆, 防止漏服及不按时服。

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按照医嘱, 药物种类要正确, 注射剂量要准确。注射部位选择皮肤松弛处, 患者自己注射选股部或腹部方便, 进针角度为45度,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感染, 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因局部组织硬化而影响药物吸收。胰岛素要在餐前30 min注射, 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时, 可饮少量糖水。

2.5 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防御功能都相应降低, 因此, 每日需保持充足睡眠, 消除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如听音乐、种花, 参加公益活动等, 保持情绪平稳, 心情愉快,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澡, 勤换衣服。老年糖尿病患者, 重点保护好自己的双脚, 不能轻易受伤, 否则, 足伤不愈可形成糖尿病足。坚持用温水洗脚或泡脚, 水温不可过热, 防止发生烫伤, 洗净后, 家属帮助仔细检查双脚有无破裂、水泡、小伤口、鸡眼或脚癣等, 尤其要注意脚趾之间有无红肿。双脚干燥者可适量涂抹润肤膏, 但不要涂抹在脚趾间。

老年糖尿病患者, 发病时、焦虑、无助, 经济压力等负面情绪不稳定, 甚至老年患者的恐惧溺死感很重, 同时造成家庭的危机状态, 身心上, 极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 因此, 适宜的心理安抚, 对促进疾病康复意义很大, 要指导家属做好家庭陪护, 给予患者营造家庭温馨和重视感。

糖尿病是危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多发病, 需终生治疗及护理, 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能力下降, 康复效果差, 因此, 采取全面性有效规范的家庭护理极为重要。通过以上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护理指导,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改善了机体功能, 有效控制了病情, 减少了并发症, 进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水平。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例, 对其从心理疏导、饮食调理、合理运动、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实施家庭护理指导。结果 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 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结论 医护人员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家庭护理, 能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病情。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向红丁, 吴纬, 刘灿群, 等.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 6 (3) :131-133.

[2]杨凤.加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8) :302-303.

老年肺心病患者晚间护理 第5篇

大多数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

有的对疾病失去信心,有的经济困难,债台高筑,心事重重,还有的见同室病友相继离开人世而感恐惧。

故我们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热情护理,又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取得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饮 食

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缺氧,胃肠道瘀血,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

故对没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均鼓励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豆腐、鲜鱼、米粥、水果汁等,还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预防褥疮

患者大多数长期卧床,全身营养差,加上功能不全,全身水肿,同时长期半卧位,使尾骶部和坐骨结节承受压力大,故这两部位是褥疮最好发部位。

由于加强了护理,无发生褥疮。

方法是:①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4小时协助翻身1次,汗多或大小便失禁患者每小时翻身1次,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并做好口头、文字、床头、三交班。

②促进局部血循环,在翻身同时,用红花酒精作环形按摩受压处涂上消毒过的滑石粉。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

④尾骶部垫上有色布的气圈、海面心要时睡,三马牌喷气式医疗气垫,以分散身体重量对局部的压迫。

正确收集痰标本

肺心患者的痰量多少,有无臭味痰的颜色及性状,都直接反映病情变化,正确收集痰标本,做好痰菌检查及药敏试验,能为医生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是:排痰前先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用0.3%的双氧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弃去第一口痰,以免混有口咽部杂菌)及时送检。

应避免留取唾液为标本,或使患者做无效咳嗽而造成疲劳。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并发症发生

对病情重无力排痰的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同时护士手呈弓状,自边缘到中央,叩拍患者背部,促使痰液从细小支气管流至大气道,以利排出。

对于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我们鼓励更换体位,指导有效咳痰、即在咳嗽前先漱口,或喝水。

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对痰黏稠患者一般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2次/日,利用其渗透压,不仅能达到上呼吸道湿化作用,而且还有使气管黏膜消肿作用。

长期吸氧的患者,在湿化和温化,并指导患者经常对着水杯呼吸热气,鼓励其多饮水,也可使痰液稀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新入院患者,每个责任护士都应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检查患者,记录好入院病历,观察神志变化,若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又出现变天睡觉,夜间失眠,认错亲友,神志恍惚,两手无目的地摸索。

四肢间断抖动等都可能是肺脑的.早期表现。

观察呼吸困难和紫钳程度,发现患者呼吸节律改变,鼻翼煽动,口唇、指趾端紫钳加重,提示可能发生呼吸衰。

观察循环系统变化,应注意颈静脉,血压脉搏,末梢皮肤温度和色泽的变化,发现患者紫钳明显,心率>100次/分,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恶心、尿少,血压下降,脉率不齐,四肢冷都提示发生心衰。

观察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肺心病时因全身及心肌缺氧、酸中毒、低钾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大为降低,常规洋地黄量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其心律失常是不良反应的重要标志。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6篇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迟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复杂,因用药不当造成的损害也明显增加。因此,对老年人开展合理用药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病人用药不从依的表現

1.1 用药剂量越大越好。因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老年人由于脏器的老化,因而对药物的耐受性也降低,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可能比原疾病更为严重。如氨茶碱对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粘膜充血水肿效果明显,而老年人多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所以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但氨茶碱容易出现中毒反应,过量使用会出现呕吐,心律紊乱,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1]

1.2 合并多种药物。多种药物并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更应注意。如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与复方利血平片不能同服,因前2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可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2]

1.3 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无毒副作用。这是错误的,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有些中药或中成药中含有蟾酥、川乌、草乌、附子等毒性较大,使用不当或长期服用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1.4 迷信补药,偏爱新药、贵药。有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受社会不良宣传影响,偏信那些所谓偏方,长年累月吃补药,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够,求愈心切,十分信赖药物的广告宣传,认为价廉无好药,新药、贵药效果肯定就好。

1.5 擅自停药。有些老年人有一种久病成良医的感觉,只要病情稍缓解就停止吃药,还有些病人是因为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更换其他比较便宜但是疗效较差的疗法或药物,结果不是造成疾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而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随意停药就容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

2 提高患者从医性的用药方法

2.1 简化治疗方案。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容易忘服、多服、误服药物,用药品种多,且用法不一,患者难以依从用药。应尽可能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例如采用每天1次剂量的长效制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另外,还要考虑到用药方式对依从性的影响。

2.2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要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①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尽可能多地了解药物,将药物的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清楚地介绍给患者,并发放用药指导方面的材料,运用实例教育患者,通过典型的、形象生动的用药病例,从依从性用药和不依从性用药两个方面教育患者,可使患者记忆深刻,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病情,整合患者的用药信息、患者对药物的了解、患者对所患疾病及其治疗方案的态度以及患者遵循治疗的能力和意愿等几个方面的情况,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样可以缩短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促进相互信任,改善药物疗法的依从性并由此改善健康结局。③在沟通中如果护士能用复述问题或点头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地倾听,使患者感到受到重视,可以激发患者进一步沟通的意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相反如护士在交谈中显得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谈话便会早早结束,必然会使不依从性增加。④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交流中要尽量使用确定性的语言,如果护士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疑虑,其用药的依从性就会大大降低。

2.3 掌握好用药方法。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250ml)送服,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姿势以站立最佳。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药物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2.4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是非处方药物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医。

2.5 引导患者走出用药误区。不少患者认为价格高的药物疗效更好,一部分患者认为用了“好药”疗效不明显,便以为自己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要向患者说明药品疗效与药物价格并无直接关系,“好药”应是对疾病有最佳治疗效果的药物,而不应该是价格昂贵的药物。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引导患者走出用药的心理误区,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疗效,达到最佳给药效果。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的依从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护士应根据不依从用药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患者的需求推荐针对性的依从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参考文献

[1] 曾建强.浅滩老年病人自我药疗误区与用药指导[J].西南军医,2005,7(3):48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7篇

1 病因分析

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 机体各部分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 胃肠道平滑肌也随之发生改变, 出现胃功能失调, 胃动脉硬化, 胃粘膜血供减少, 导致粘膜容易受损[2]。且胃张力降低, 胃排空时间延长, 胃内容物滞留于胃窦部, 胃泌素分泌增加, 攻击因子增强而更易发生溃疡。同时, 老年人往往伴随疾病多, 全身和胃肠的抗病能力均减弱。

1.2 精神、心理、社会和家庭因素

多数老年人具有消极的性格特征, 尤其是退休后的居家老年人, 参加社会活动的明显减少, 与老同事、老朋友见面交谈的次数减少, 加上身边家庭琐事或某些重大事件与特殊事件的刺激, 自身器官组织的衰老退化以及器官组织功能的衰退带来的无用感等不良情绪。长期持续作用于植物神经,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使胃、十二指肠粘膜更易形成溃疡[3]。

1.3 药物因素

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 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关节病变增加, 导致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低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老年人胃粘膜防御机制和耐受性较差[4], 此类药物均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DSAID对胃粘膜的损害和服药时间、剂量有相关性, 和上消化道出血存在量效关系,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5]。水杨酸制剂 (ASA) 可直接损害胃粘膜导致溃疡发生。

1.4 饮食习惯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迁延不愈, 病情反复发作, 饮食习惯是祸首。有些老人有长期饮酒和吸烟的习惯, 饮食过于刺激或者暴饮暴食等, 增加了胃酸分泌, 减少了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 从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降低了粘膜的防御功能, 导致溃疡形成, 同时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2 健康指导

2.1 休息与活动的指导

溃疡活动期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老年人, 应嘱其卧床休息1~2周。病情较轻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 但仍需适当休息。遵循生活规律, 劳逸适度, 乐观积极, 合理锻炼的原则。

2.2 饮食护理的指导

选择营养丰富, 热量足, 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脂肪的摄取应适量[6]。溃疡活动期, 少食多餐[7], 每天进餐4~5次, 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饮食不宜过饱且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 避免急食。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性强的食物。社区居家老人应学会加强自我照顾和护理, 不吃过甜、过酸、过咸、过冷、过硬的食物, 多进食软食稀食, 少吃芹菜、韭菜、雪菜、竹笋类、干果类、豆类、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粗粮。溃疡发作时可进食浓米汤和淡藕粉等, 恢复期给予软饭、软面条、粥、馄饨等。蔬菜应选择粗纤维较少的蔬菜, 如胡萝卜、南瓜、冬瓜、土豆、去茎的花菜、去皮籽的西红柿等, 烹调应软烂。肉类应选择营养价值高, 含结缔组织少的嫩肉, 如鱼肉、鸡肉等。遵循戒烟戒酒, 结构合理, 避免刺激, 定时定量的原则。

2.3 用药护理的指导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等, 应在饭后1小时和睡前服用。服用片剂时应嚼服, 乳剂给药前应充分摇匀。H2受体拮抗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 也可把1天的剂量在睡前服用。若需同时服用抗酸药, 则两药应间隔1小时以上。若静脉给药应注意控速, 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 特别是用药初期, 应嘱老人用药期避免从事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洛赛克的不良反应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一旦发现, 立即停药[8]。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片宜在进餐前1小时服用, 并避免与多酶片同服, 以免降低两者的效价。

2.4 心理护理的指导

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 (如烦躁、焦虑、紧张、担忧、麻痹、恐惧等) , 通过解释, 支持, 暗示等心理护理技术外, 应选择认知调整指导模式, 要耐心倾听病人的痛苦和忧伤, 了解老人的不良精神因素。取得老人信任, 指导老人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消除心理压力, 为老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多于老人交谈, 向病人解释本病的诱发因素, 疾病过程和治疗效果, 增强治疗信心, 克服焦虑, 紧张的心理。

2.5 知识教育

宣传关于疾病常识和预防知识: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指导老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告知老人及家属按医嘱正确服药, 学会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 不随便停药或减量, 防止溃疡复发。向老人解释病人疼痛的规律和特点, 按其疼痛特点指导患者缓解疼痛如十二指肠溃疡会出现空腹痛, 指导老人在疼痛前或疼痛时进食碱性食物 (如苏打饼干等) 。胃溃疡进餐后腹痛加剧, 可喝温开水来缓解。告知病人定期复诊:教育老人了解本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和识别方法, 若有异常情况 (上腹部疼痛节律发生变化或加剧, 或者出现呕血、黑便等) , 立即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文茹.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 :207~213.

[2]吕增会, 文智.63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9) :1224.

[3]连丽丽, 杨素凤, 韦丽, 等.心理社会因素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关系及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2) :2261.

[4]江学玲, 彭尉.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广[J].广州医药, 2010, 41 (4) :74.

[5]张丽.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6) :21~23.

[6]代慧玲, 刘小奕.消化性溃疡护理的新观念[J].中华护理学杂志, 1999, 34 (7) :442.

[7]翁海风, 杨建英, 章惠芳.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新观念[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 :162~163.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 女性患者38例;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91岁, 最小为51岁;平均年龄 (68.47±11.53) 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分组方式为原则将100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指导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服务[1]。PDCA循环管理模式就是将管理方法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4个阶段[3]。在计划阶段, 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心理情绪、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资料。然后对每1例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每一位患者制度有针对性化、个性化的、可行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制定完善后, 进入到实施阶段[4]。

1.3 效果评价:患者焦躁心理的检测采用焦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患者评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焦躁心理越严重, 如果患者评分超过50分, 表示患者有比较严重的焦躁情绪;对患者抑郁情绪的评定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患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 评分超过53分表示患者有严重的抑郁情绪;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应用自制的调查表格, 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打分, 总分为100分, 患者打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评分超过8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 评分为60~8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 评分为60分以下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1.4 观察指标:通过1个月的护理服务后,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焦躁评分情况、抑郁评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并以 (±s)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躁评分均低于50分, 但两组比较观察组焦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抑郁评分均<53分, 但两组比较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评分平均为 (92.58±6.33) 分, 属于非常满意,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值为 (74.68±5.17) , 属于比较满意阶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为指导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临床护理服务, 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让医患双方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因此, 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 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 通过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例数均为50例。观察组应用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下降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PDCA循环管理,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郝爱萍.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4) :130-131.

[2]付冬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11, 43 (1) :11-12.

[3]马春兰.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7) :1077-1078.

[4]梁静.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3) :95-96.

[5]王齐.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舒适护理观察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0) :10-11.

[6]谭红霞.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 :299-299.

[7]韩璐, 刘艳梅.阶梯式健康宣教结合PDCA循环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3) :84-86.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指导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 选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符合2005年中国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排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和并发症;愿意接受社区医师指导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85例, 女75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 (69.5±2.5) 岁;文化程度:文盲25例, 小学50例, 中学58例, 大专及以上27例;病程>1年半, 均进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摸底调查

对指导前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 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 (采用袖带台式水银血压计, 非同日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3次, 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值) , 并记录患者的体质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异常情况及服药情况、个人饮食卫生等。

1.2.2 实施方法

1.2.2. 1 健康宣教:

分发健康资料:每月分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每季分发健康丛书, 如由宁波疾控中心编制的《常见慢性病综合防治》, 本街道卫生院编制的《公共卫生知识读本》系列丛书。每月一次的黑板报及阅读栏报宣讲;每二月一次组织多媒体讲解高血压病等的相关知识;门诊随访中个体化宣讲,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通过正确服药及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可以得到控制, 并可以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 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一般用药原则为:尽可能使用每天1次的长效降压药, 稳定24h血压在目标范围;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少;一种降压药降压效果并不理想,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另外高血压药不宜频繁换药, 观察2-4周, 如疗效差或副反应大, 再考虑换用另一种药物。根据血压分级, 每月1次 (Ⅲ级) 、每二月1次 (Ⅱ级) 、每三月1次 (Ⅰ级) , 随访并详细记录。 (Ⅰ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 Hg (1mm Hg=0.133k Pa) , 舒张压90~99mm Hg;Ⅱ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 Hg, 舒张压100~109mm Hg;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 Hg, 舒张压≥110mm Hg。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照收缩压水平分Ⅰ、Ⅱ、Ⅲ级, 指导患者尊医嘱用药。

1.2.2. 3 合理膳食。

低盐饮食, 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下;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及鱿鱼、蛋黄、蟹黄等。控制总热量,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1.2.2. 4 戒烟、限酒:

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饮酒, 如要饮酒, 每天白酒<50g (1两) , 葡萄酒<100g (2两) , 啤酒<250g (5两) 。

1.2.2. 5 运动疗法:

根据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 每周3~5次为宜, 每次30min的轻中度运动。运动方式: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以提倡坚持为主, 以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控制或减轻体质量。

1.2.2. 6 心理指导: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让患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如下棋、打牌、看电视等,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及病情, 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 坚持早睡早起, 劳逸结合。

2 结果

2.1 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师指导下血压前后比较

见表1。

2.2 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及体质指数异常的前后比较

见表2。

2.3 通过二年来社区医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指导, 结果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 血脂异常及体质指数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见图1。

3 讨论

血压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通过多渠道的健康宣教,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但需长期坚持服药, 通过规则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大为改观, 以前根据自我症状随减随增药物的现象大为减少, 能较好地做到定期测血压, 在医师的指导下增减药物剂量。特别应该强调的心理干预对血压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角色的转换, 生活的失落感, 地位改变的不适应, 年龄的增加等等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或由于家庭的原因血压往往很难控制, 此时通过心理疏导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得到更多的关怀, 可以使他们心情愉快, 心态平和从而更好地控制血压, 缓解病情并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

通过社区医师的指导, 大大改善饮食习惯, 认识到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 让患者主动、自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4], 有效控制体质量, 配合医师达到理想的血压水平。

社区医师掌握着社区居民健康的第一手资料, 熟悉他们的家庭情况, 由于社区服务站就医方便, 医师业务相对空闲, 更有机会与老年患者多讲解多指导, 接触时间长了, 病人的依从性也高, 只要医师态度和蔼, 诊疗仔细, 从此良性循环, 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率、服药率就大大提高。所以社区医师在老年高血压的干预控制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医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指导效果。方法 对符合高血压诊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 通过社区医师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观察血压及血脂、体质指数的变化。结果 血压控制率提高, 用药依从性增加;血脂异常及体质指数异常者均明显减少。结论 社区医师在老年高血压的干预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医师,干预控制

参考文献

[1]杨霞, 冼雁蔡.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个性化社区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1) :102-105.

[2]余振林, 牟建军, 朱鼎良, 等.社区高血压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6-1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J].高血压杂志, 2005, 134 (增刊) :2-4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 第10篇

1 临床资料与指导效果

本研究以60~78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8例, 女54例;高血压I期27例, Ⅱ期93例, Ⅲ期12例;高中级以上文化67例, 初中及以下文化31例, 文盲34例。依据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经医护人员耐心宣传教育与心理护理, 患者主诉不良情绪消除, 情绪稳定, 对治疗充满信心。不仅能够做到遵医用药, 坚持正规治疗, 同时还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健康知识。

2 健康指导的形式

在临床工作中, 医护人员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及指导者, 只有熟练掌握有关高血压病知识及治疗方法, 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临床分级、家族、年龄、职业、环境、吸烟等情况, 才能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边治疗、边护理、边教育的方式, 不放过任何一个与病人交谈的机会, 在查房、护理的过程中对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患者, 以文字材料为补充, 为患者提供与高血压病有关的保健知识和健康指导的小册子等。

3 健康指导的内容

3.1 心理指导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 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情绪波动大, 身心疲惫, 且年龄偏大, 多数老年患者存在潜在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为做好心理疏导, 调节情绪, 变换心境, 对高血压患者恢复十分重要。同时, 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这样才能对治疗效果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

3.1.1 向患者说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尤其是生气、愤怒和

焦虑可诱发血压增高, 故应保持情绪轻松、稳定, 指导患者学会心理调节, 控制自己的情绪。3.1.2有针对性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 指出高血压病是可控制的, 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大致的了解, 保持心情愉快, 心理平衡, 减少对高血压病的忧患恐惧。医护人员应主动细心地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情感支持。对血压反复升高, 难以控制者, 帮助其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对策。

3.2 饮食与营养指导

3.2.1 高血压病人平时应以清淡素食为主, 宜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

如:鱼类、瘦肉、兔肉、羊肉、牛肉、豆类及豆制品等。3.2.2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 特别是维生素C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故病人宜多食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芥菜、萝卜、胡萝卜等。3.2.3在饮食上, 可适当选择食用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蜇、海参、葵花子、芝麻等。平时应选用植物油烧菜, 最好使用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少食或不吃肥肉、各种动物油、骨髓、黄油、肝、心、脑、肾、鱼子、鱼肝油、螃蟹等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辛辣性食物和零食应少吃或不吃。

3.3 用药指导

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 提高患者的服药的依从性, 保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告诫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不要乱用偏方或随意停药, 血压反复波动, 将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告诫患者降压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其不良反应, 使患者对降压药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3.1 长期服用利尿剂, 可引起各种代谢副作用。

应注意进行电解质、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的检查。3.3.2服用心痛定、尼群地平等, 会产生以便秘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应注意保持通便。3.3.3餐后服用卡托普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应在就餐前1小时服用。

3.4 休息与活动指导

3.4.1 I期高血压病患者可坚持工作, 适当参加体力活动。

要注意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 注意环境安静, 保证充分睡眠, 避免长期的过度紧张工作和劳累。Ⅱ期高血压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 中等限度地参与一般性体力活动, 避免参与较强的剧烈活动。Ⅲ期高血压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确定, 提倡循序渐进。不宜做剧烈运动, 可适当地进行散步、气功、太极拳、音乐疗法、体操、慢跑、骑自行车等活动。活动后, 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症状时, 则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控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3.4.2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做到起居有常,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保证合理的休息与充足睡眠。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 养成按时睡眠, 按时起床, 按时就餐, 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睡眠不好的老年患者, 睡觉前应听催眠曲或采用热水泡脚, 必要时可用镇静剂, 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观看刺激、恐怖影视或参加刺激性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变换体位时要慢, 防止一过性低血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防止大便干燥, 大便燥结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禁止憋气、用劲。

3.5 出院指导

老年患者出院时, 应由医生为患者制订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技术。教会患者及家属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按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的“四定”原则, 进行血压的测量。坚持按时服药, 不随意地停药、减药, 及时观察血压变化, 使血压保持在理想水平, 并定期复查。在服药过程中, 如有血压下降过快, 同时伴有头晕、头昏等脑部缺血症状, 应及时就诊, 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 调整药物。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勿发怒生气、保持心情愉快、平稳乐观, 冬季注意保暖, 避免寒冷刺激。

4 结论

健康指导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 旨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有效的防治老年高血压的方法, 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干预不良行为, 使老年患者既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 又要认识到只要坚持治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 血压是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的。因此, 利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 采取通俗易懂方法, 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动员患者家属积极配合, 对治疗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护理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家庭护理;衣食住寝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15-01

老年痴呆(Alzheimerdisease,简称AD)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 [1]。目前,全世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人数高达近2000万,平均生存期为5.5年,并随着年龄的增高呈上升趋势[2]。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痴呆症出现的平均年龄为72岁,65岁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3%—8%,80岁以上增加到30%。现就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探讨如下。

1 概述

痴呆老人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减退、智能缺损、认知功能减退、行为及情感障碍等,对日常生活失去判断力,疾病晚期逐渐出现自理困难,对外界完全没有反应[3]。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庭、社会增添了人力、物力等负担。因此,如何在家照料痴呆老人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积极措施之一 。

2 护理评估

老年痴呆病情演变分为:一、遗忘期,即早期;二、混乱期,即中期;三、极度痴呆期,即晚期。通过家庭护理,对患者的各方面进行评估,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评估内容包括衣、食、住、寝、便等基础护理,进而进行高级护理。

3 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3.1.1衣:选择宜穿易脱的衣服,衣袖、裤脚不宜过长,避免太多纽扣,以拉链取代钮扣,以弹性裤腰取代皮带;男性可选用宽松的内裤,而女性则可选用前面扣钮的胸围;不要选择系带的鞋子。对于轻度老人鼓励其自我照顾为主,将衣服按先后顺序放置于老人方便取用的地方。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多花点时间说服老人接受合适的衣着,平心静气开导老人。

3.1.2食:饮食宜清淡、低糖、低脂、低盐、高蛋白,荤素搭配,不可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老人多吃碱性食物及富含镁的食品,以利于智力不再退化和提高记忆力。Guerin[4]等研究发现,痴呆老人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较差,且多有阴血不足,合理的饮食营养很重要。每日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热尊重老人的饮食习惯,使用一些特意设计的碗筷,方便使用。对确实进食困难者,家人可亲自喂食,及时应将食勺从健侧放人,尽量送到舌根部,最好在在安静环境下进食,进食时不要说话,要咽完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指导老人保持座位30 min以上[5]。

3.1.3住:痴呆老人普遍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由于环境的改变会感到陌生、恐惧和孤独,因此老人的住所应舒适、方便、温馨,在卧室门口及床前放置鲜明易识别的标志物;室内可摆放老人喜欢的物品;老人有时会自以为失去了东西而四处找寻,所以最好是把他们常用的物件放在显眼的地方。避免导致伤害的危险物品(如打火机、热水瓶、剪刀及尖锐器皿等) 。

3.1.4寝:为老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杜绝一切不良刺激。对精神兴奋型老人更应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失眠老人适当给予安眠药,抑郁型老人大多喜卧多寐,应及时调整,尽量减少在白天睡眠,可以鼓励老人做一些有益、有趣的手工活动,或进行一些适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

3.1.5便:密切观察老人的大小便习惯及时间规律,及早发现便秘,及时处理。腹部按摩有利于缓解便秘,可在每日清晨饮水后30分钟及餐后30分钟做腹部按摩[6]。一旦发生便秘及时予润肠、通便药。另外,大部分痴呆老人都会间断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要定时提醒如厕,及时更换被大小便污染的衣物。

3.2高级护理

3.2.1专人看护 痴呆症老人在卫生、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退化,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应尽可能安排专人看护,必要时可采取限制手段,使其在尽可能安全的区域内活动。帮他们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时间秩序,不断强化使他们记住时间和养成有规律生活习惯。对中、重度痴呆症老人要尽可能做到全天候看护,避免危险发生。

3.2.2情志护理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痴呆老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尊重老人,在与老人交流时,语速要慢,语调要低,用词简单、直截,可配合手势,以利于老人的理解。态度要温和,要注意耐心倾听,对老人在各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要予以肯定和赞赏。对痴呆老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或性格变化,家人应理解、宽容,给予爱心。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释,切忌使用傷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行为,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鼓励老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其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他们交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对于有孤独感表现的老人还可通过触摸其双手,询问他们对生活上能否适应,还需要怎样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被重视。理查森[7]认为要帮痴呆老人及时化解烦恼,减轻压力,照料的真诚是最重要的。

3.2.3文娱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大脑和躯体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鼓励其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收拾房间等;劝导其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他(她)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培养生活乐趣,调节情绪,以分散病态思维,减缓精神衰退。白天尽量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浇花花、养鱼、吹拉弹唱、散步、打太极拳、编织等;另外,也可读报、听广播等,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节目(忌看恐怖、惊险及伤感的节目),使病人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参考文献

[1] 卢少萍,符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2]白娇娇,冯秀卿.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i):57—78.

[3]刘莉华,刘 颖.老年抑郁症的护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2期;

[4]Guerin O,Soto ME,Brocker P,et a1.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J].J Nutr Health Aging,2005,9(2):81—84.

[5]马艾丽.老年痴呆病人生活护理体会[J].家庭医药,康复之路,2006,(5):46

[6] 张永莉,赵贵芳.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山东精神医学,2004,17(4):215-217.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指导 第12篇

1 居住环境

首先居住环境要幽雅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有些人常年门窗紧闭, 这是不益健康的, 要经常开窗, 使空气流通, 扫地前要洒水, 防止吸入扬尘。避免烟雾和灰尘飞扬, 亦禁放含过敏源的花草, 不要在室内养宠物, 以免刺激呼吸道而加剧咳喘, 居室的温度要冷暖适宜, 一般以15~20℃为最佳, 湿度要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2 家庭氧疗

适当的氧疗可以改善气管症状, 纠正缺氧家庭氧疗可选用氧气筒、氧气袋、小型便携式化学制氧机等, 原则为低流量、持续性、长疗程。目前一致认为吸氧至少15 h, 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8.0kPa (60 mm Hg) 才能获得较好的氧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 绝大多数患者在家自行决定氧流量, 每日吸氧时间达不到15 h, 15 h是每日必须达到的最低值, 特别是睡眠是不可间歇, 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更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

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温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 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家庭氧疗普遍存在的就是装置的消毒问题, 作为医务工作者, 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消毒的重要性。目前家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2000的84消毒液浸泡15 min, 生理盐水冲净备用或75%的乙醇浸泡30 min, 清水冲净备用。

3 体位引流

急性发作期, 患者应卧床休息, 有发热者, 应定时测量体温;痰多者, 可进行体位引流;高龄体弱的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食后、睡前要漱口;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防止褥疮和感染;吸烟患者戒烟, 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帮助痰多而咯痰不畅的患者排痰。现将体位引流方法介绍如下:①安排患者在一定体位 (病灶处于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 轻轻拍其胸部、背部, 使痰液移动, 或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嗽, 使痰咯出。劝患者多饮开水, 以使痰液稀释。痰多者应设法经常更换体位, 以利排痰;②漱口:在空腹时进行, 2~3次/d, 10~15 min/次, 引流量在每日30 ml左右, 排痰后给予温开水漱口;③排痰不畅、痰粘稠者, 可先给予雾化吸入, 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 易于咯出。家庭中简易雾化装置可用一保温杯盛满热水, 杯口处倒置一漏斗, 让热蒸汽从漏斗底部小漏管里逸出, 患者徐徐吸入, 但要注意防止烫伤;④对痰多无力咳嗽着, 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准备好吸痰器, 以备需要时及时吸出痰液;⑤高龄、衰弱、呼吸困难, 伴有高血压、心衰的患者不宜进行引流。

4 饮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则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长期大量咯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 宜给予商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食品, 切忌挑食偏食。

4.1 保证足够的营养

总热量应略高于健康老人, 特别是蛋白质应丰富些, 如鸡蛋、鸡肉、瘦肉、牛奶、动物肝、鱼类、豆制品等, 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 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牛奶等, 对极度虚寒者可采用。

4.2 应经常进食新鲜蔬菜瓜果, 以确保对维生素C的需要

如青菜、萝卜、西红柿等。含维生素A的食物亦是不可少的, 有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特别是有止咳化痰作用的食物, 如橙、梨、百合、藕、莲子、白果、核桃等。

4.3 饮食

饮食宜清淡, 应选择易于消化而又营养丰富的食物, 禁食辛辣、肥厚、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 如鱼、虾、蟹等;少食过甜、过咸、醋腌、海腥发物;少食油炸煎烤及不易消化的炒果, 如花生、瓜子之类;少食辛香类食品, 如辣椒、生姜、韭菜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数血液粘稠, 应适当多喝水, 使痰稀化, 易于咳嗽, 常吃大蒜、木耳等, 可减低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机会。口味宜偏淡少盐, 戒除烟酒。

4.4 适当服用扶正固本中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久咳体虚老人, 只宜清补, 不宜峻补, 以防助湿生痰, 反生他病。

5 活动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 增强抗病能力。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 选择体育运动, 如做体操、打太极拳、散步、自我按摩、练内养功等, 因为运动可是老人保持一定的生理功能, 提高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咳痰排出的能力。

坚持耐寒锻炼, 老人耐寒能力差, 如受寒冷刺激,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 除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外, 要坚持耐寒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擦四肢乃至全身, 同时冬天外出时要戴口罩和围巾, 预防冷空气刺激及伤风感冒。

上一篇:散文语言特点下一篇:新课程新方法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