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评价体系范文

2024-07-24

财务评价体系范文(精选11篇)

财务评价体系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绩效,企业绩效,评价,差异

高等院校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 都是对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反映。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 在许多方面与营利企业相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两者都是同一经济体系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都使用相似的资源实现各自的目标。

第二, 两者都要努力取得有限的资源, 并将其转化为各自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 两者的财务管理过程基本相同, 它们必须有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系统是其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一信息系统是为了使管理者能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 以用于计划、指导、控制和评价有限资源。

第四, 因为它们的资源相对不足, 成本分析和其他控制以及评估技术必不可少, 目的是保证资源被经济、有效地利用。

但是两者由于服务的目的、产品的本质、评价的内容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所以要认清两者的根本区别, 以正确地为两者的绩效作出正确的评价, 为相关利益人提供会计信息。笔者将高校财务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区别加以分析, 为正确反映高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一、业绩评价的主体不同

(一) 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主体

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主体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获益者, 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及其他分析者。国家出于宏观管理的需要, 同时作为最大的教育资源的负担者, 是高等院校财务绩效的主要考核者。它进行考核的目的, 是对教育资源在全社会的分配及分配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监督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效果等方面。地方政府分析的目的, 在于评价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及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企业分析者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收益进行评价, 债权人以利息的形式获得收益, 因而分析的重点是高等院校的偿债能力;高校管理者分析的重点是高校整体发展是否属于良性循环, 目的是提高未来资产的使用效率。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客观要求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 协调各评价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减少和避免各评价主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使各绩效评价主体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二)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主体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主体是以对企业及其相关利益主体的认识为基础的, 所有者既有权利、也有动力监督和激励经营者, 它是经营业绩的评价主体。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国民经济社会状况的影响, 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和控制, 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 使企业不仅仅是所有者的责任与权利, 而是成了职工、政府、社会共同组成关注的问题。

二、业绩评价的内容不同

(一) 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内容

绩效评价的依据就是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要依据高等院校特性和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按照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高等院校有很多方面的特性, 并非评价指标越多越好, 也不是越少越好, 关键在于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一般来说,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 要分为五大部分, 包括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指标、经费自筹能力指标、资产绩效指标、产业绩效指标。

1. 教学绩效指标。

包括专任教师与教职工人数的总数、生均事业支出、教育支出与事业支出的比重、学生生均设备费、教职工人均获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均增长率、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度收支比。

2. 科研绩效指标。

科研绩效指标包括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收益率、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

3. 自筹能力指标。

自筹能力指标包括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

4. 资产绩效指标。

资产绩效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年增长率、仪器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创收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

5. 产业绩效指标。

产业绩效指标包括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校办产业经营收益年增长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用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二)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内容

按照业绩评价的主体和目的的不同, 企业业绩评价可以分为四个内容。一是资源提供者对于经营业绩的评价;二是大众投资者对作为投资对象的企业的价值分析;三是政府部门进行的以企业所提供的税金、就业机会和职工的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贡献评价;四是经营者进行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

资金提供者是最明确的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者, 是价值增值资源的提供者, 他们评价的是经营者经营期间的相对业绩, 从而能对经营者作为代理人是否达到委托人的期望目标进行分析;大众投资者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买卖或者筹划企业购并的人, 他们确定的是企业所拥有资源的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各期经营成果影响的累计结果, 通过市场认可的企业绝对价值的相互比较, 做出购买、持有或抛售某一企业产权的决策。政府部门要对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是否有外部不经济行为等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和引导。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属于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分析获利能力、营利能力。获利能力是企业股东对自己所提供的资源收益率进行分析;营利能力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比较, 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经营单位、下级管理层的营利能力评价必然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经营效益。

三、业绩评价的功能不同

(一) 高校业绩评价的功能

1. 规范功能。

规范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规范评价的认识,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通过一系列指标, 对高校综合实力的评估;二是评价的内容要进行科学的界定;三是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要规范, 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只有进行财务绩效的合理规范, 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

2. 导向功能。

财务绩效评价要体现政府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思想, 要体现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

3. 激励功能。

建立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体系, 政府要奖励先进、鞭策落后, 提高高校的成就感。

4. 目标功能。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要符合最终制定的目标, 一切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为目标报务。

(二) 企业业绩评价的功能

业绩评价的目的是衡量企业组织的目标完成情况, 以便采取措施实现目标。但是, 不同的业绩评价主体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有着不同的目的, 股东作为委托人, 对管理者经营业绩的评价既衡量投入资源的收益, 用以了解代理人是否为资产保值增值做的努力, 又是以评价结果作为确定经理人薪酬的依据, 从而实现对经营者实现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大众投资者利用业绩评价信息帮助自己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股票价格的高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评价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经营者进行的内部管理评价, 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竞争,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四、组织的目标不同

营利组织的目标主要是获得最大的收益, 而高校等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以年度为基础进行运转, 并筹集尽可能多的财务资源服务于社会。因而, 企业要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财富的增长, 高校则是为社会的利益而扩大其可得的财务资源。所以, 企业关注的是收入、净利润等经营成果, 而在高校等非营利组织, 财务关注的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运用情况, 包括营运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效率、预算情况和现金流量, 而不关注净收益和每股盈余。

五、经营成果的表现方式不同

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会计上表现为产品在市场上竞价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和利润, 同时在市场上还以股价的形式表现;高校的经营成果无论是人才还是科研成果, 都难以体现在高校的财务报告中。具体地看, 高校提供的产品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高校提供的产品具有垄断性, 没有客观估计和评价这些产品价值的公开市场。

第二, 高校对提供产品收取的费用不像企业那样是通过供求关系定价的, 多数是通过行政指导定价的。

第三, 收取的使用费一般只能补偿一部分成本。

因此, 用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高校的经营成果比企业困难得多, 对高校的绩效评价只能是就其运行过程而非产出成果。

六、管理和控制的方式不同

企业作为非营利组织, 利润不仅是资金的重要来源, 也是吸引投资的基础,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 由于不强调收益性, 其投入资本和收入大体没有分别, 而且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来源获得财务资源, 所以, 营利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商品或劳务, 如果没有创利, 就会被取消, 利润激励和利润衡量形成企业的自动分配和调节机制。但这种自动分配和调节机制并不适用于高等院校, 在很多情况下, 高等院校必须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努力实现它们的目标。因此, 评价高等院校的业绩和运营成果是很困难的, 它是非营利性的, 不要求有经营利润;利润评价既不是有效行为的指示器, 也不是自动管理器。

因此, 高校和企业在绩效评价时要注意两者的差异, 以便对其自身的绩效评价作出合理、准确的分析, 为各自的利益相关人, 提供准确的评价结果, 使绩效评价方法更好地为之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志艳.关于加强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考[J].经营与管理, 2006, (2) .

[2]白蔚秋.改进业绩评价系统.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2) .

[3]唐翰, 罗炜, 唐元虎.企业整体绩效考评体系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0, (3) .

[4]纪咏梅.权变的业绩衡量-谈企业管理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J].中国财经大学学报, 2000, (11) .

[5]颜鲜明.浅议普通高校经费支出管理[J].工作研究, 2003, (2) .

[6]樊建文.强化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 2005, (6) .

[7]卢进, 元雪芬, 元海峰.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5) .

财务部门工作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第2篇

摘要:财务部门工作业绩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可以从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的实施等方面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财务部门工作业绩评价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当前财务部门在企业整体战略决策以及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因此,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强。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财务部门工作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也即在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客观公正、科学全面、可操作等方面。

1、客观公正

首先,评价的过程要客观,不能带有主观性,整个评价既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反应财务部门的工作成绩,也要能发现财务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评价的结果要公平,既不能让人为的因素干预到整个评价过程,也不能让个人的情感影响到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客观公正的反应财务部门的工作业绩。

2、科学全面

首先,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全面,既不能只评价财务部门主要的工作而忽视次要工作,也不能仅仅评价传统工作而忽视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新出现的工作。其次,评价过程要科学全面,要科学全面的预计整个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方案,避免出现无所适从局面等局面影响评价的实施。

3、可操作原则

首先,评价方案要遵循可操作原则。整个评价既不能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也不能过于追求简单,而是要选取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符合现实的评价方案。其次,评价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各评价指标要尽可能的量化,并对各种评价标准予以明确,从而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三大原则,综合考虑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可以从如下6个方面来设定评价指标。

1、工作效益

工作效益主要是指财务部门的工作给整个企业带来的效益。由于财务部门直接管理着单位的资金,因此,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则可以给单位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者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对工作效益主要可以从单位时间内资金的使用成本、收益等角度来进行评价。

2、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对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响应的速度,即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作内容,以及这种工作满足单位整体需要的程度及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预算、核算以及财务发展规划等财务部门工作对于一个单位影响巨大,因此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都是较为重大的事项,这就更加需要财务部门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根据财务部门的特征,可以从财务预算、财务核算等财务工作的时间长短、准确性等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

3、工作协调性

工作的协调性是指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配合的程度,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以及资金链走入了企业整体价值链,当前财务部门的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帮助各部门报账,而是发展为全面的为各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因此,这就要强调工作的协调性。具体而言,根据财务部门的特征,可以从财务信息化水平,沟通联系机制是否完善,事后财务信息的反馈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4、工作的保密性

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商业秘密之一,即使是对于上市公司这种需要对外公开财务信息的企业,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对会计信息予以披露,在这之前应该予以严格的保密。因此,工作的保密性也是财务部门重要的工作业绩。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保密制度的完善程度,员工保密意识的强弱,日常保密措施的完善程度,财务信息泄密应对机制的完善程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5、财务的安全性

财务的安全性即企业要在尽可能的提高财务收益,降低财务成本的同时确保资金链不会断裂,以及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情况,企业短期内的应对能力。在具

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从财务部门对公司各项投资、筹资、资金调度等财务活动的风险预警机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财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来评价。

6、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凸显,作为外界了解企业重要的渠道——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当前全球性重大事项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影响的广度也不断扩大,且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来,这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得财务部门的社会责任更显重大。具体而言,可以从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真实、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取对于最终的评价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综合多种方法的优点,如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1、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当前主要有:图形等级量表法,这一方法是在特定的取值范围对对特征要素进行评价的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这一方法是通过设立具体的目标并对目标进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但它没有突出质量方面的因素;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方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对关键指标的评价来评价整个业绩,它抓住了评价的主要方面,但也可能忽视一些当前认为不重要但长远来看很重要的指标;基于投资回报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已经综合考虑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且能较为方便的获取评价的数据,但它没有关注一些长远的发展指标;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这一方法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来对业绩进行评价,这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2、财务部门业绩评价方法的选取

考虑到财务部门业绩评价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综合上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具体的评价。实施模糊综合评价法。

首先,在利用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度量赋值的方法,如采用Likert等级度量法,并对每一等级的标准进行描述。并建立直接评价指标一般是二级指标的评价要素集,建立权重集(即各指标的权重,一般而言,该指标重要性越大,其权重也就越高,而对于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专家确定法等方

法)。其次,根据评价者对各指标的评价结果,计算出某一评价要素评价结果的隶属度(在模糊数学中采用某一指标被评为某一等级的人数占参与评价总人数的比重来确定),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模糊关系矩阵。再次,运用模糊数学中的计算方法进行模积合成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一些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并可以通过权重的调整来关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四、评价的实施

财务部门工作业绩评价,可以从五个步骤来具体的实施。

1、确定评价组织机构及参与评价的人员

首先,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并制定评价管理办法,指定评价机构的负责人,以此来推动评价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对参与评价的人进行界定,根据财务部门工作的情况,可以从财务部门自身、其它平行的工作部门以及上级领导三个层次来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单一的主体参与评价可能存在的偏差,并且财务工作也确实涉及到其它部门。

2、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在确定评价机构后,应该针对财务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保证方案的客观、独立性,可以邀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是有关的专家对方案进行总体把关、梳理。

3、收集评价资料

收集评价资料主要是对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全面的收集相关资料,以便供实施评价的人参考,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特别是针对一些量化的指标,或者说不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就可以直接确定评价结果的指标,要通过资料的收集来进行客观的评价。

4、具体实施评价

具体实施评价,是指挑选确定参与评价的人选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向参与评价的人介绍评价原则与方法,向其解释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有关事项,特别是,由于一些指标是由定性的指标量化而来,因此,要制定统一规范的定性指标量化标准,并进行详尽的描述,以便帮助实施评价的人员了解标准,并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评价完成后,收集评价结果,对评价的结

果进行深加工,如利用上文所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并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5、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得出评价结果后,企业经营决策层要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奖励或者惩罚,以此来激励责任人努力工作,或者起到惩戒作用。同时,还要根据评价结果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财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五、结语

高校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3篇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由我国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加强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为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根据从体系中所得到的结果掌握高校的财务的运行状况, 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能够当好高校的管家, 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也是学校领导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 在会计处理上根据资金的使用类型, 在支出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 如科研支出、贫困学生补助、后勤支出等。进行绩效考核时, 可以根据高校在各个科目的金额, 找出各个项目支出之间的差距, 进而找到支出的平衡点, 从整体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 通过把绩效观念引入到高校, 改变了资金的分配方式;所谓绩效评价即通过对高校投入资金和产出资金进行衡量和对比, 以便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通过对比, 在促进各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 还可以根据衡量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 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风险。在高校财务引入绩效观念在当前多数高校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的状况下, 变得更为重要。

最后, 为各高校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提供了依据。财务绩效考核可以用来为学院人事等各部门提供服务,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对相关教职员工的考核标准, 由此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用人制度。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以达到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高校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为最终目的。在建立和实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保证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都应遵守的原则, 就是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使用过程中, 都要根据此原则,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防止出现片面的评价结果。

2.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即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要具有可比性, 既要在纵向的范围内对高校自身进行现在和过去的对比, 还要在横向的同其他同类高校进行比较。评估只有通过高校及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 评价的意义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 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在高校评价体系建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即在指标建立时要以统一的核算范围和相同的数据基准点为基础进行量化和比较。

3. 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即评价指标的选取能够充分反映高校整体的财务运行状况, 且比较有代表性。可以通过专家调查, 选取一些具有共性的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对于指标层次要划分正确, 在每一层次指标中, 还要对不相关或者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尽可能多的选取。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全面把握, 突出重点, 强调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即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

4. 可控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指标的可控性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被考核的财务部门和他们提供做的财务数据能够在考核人的控制之内。任何财务数据必须满足可控性原则, 才能具有现实意义。否则, 弄虚作假, 使用不实的数据, 将使得任何的考核失去意义。

三、高校财务评价内容确定

根据高校财务绩效研究的对象的范围及内容不同, 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资金筹集能力相关的指标

高校的资金筹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筹措资金的能力及努力程度, 反映了学校自身发展的实力与能力, 能够充分反映学校的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高校改革的背景下, 国家逐步缩减对高校的资金投入, 对于高校来讲, 自身资金筹集能力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经费自给率、教学活动收入总额、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等。

2. 资金使用绩效的相关指标

所谓资金使用绩效, 即根据投入和产出相比的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理, 对高校财务资金运行的效能、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以达到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所有营运资金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趋势性概况为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师生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费、科研收入、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毕业生就业率、资产创收率、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科研成果收益、经费总支出占经费总收人比率、生均事业费支出等。

3. 财务综合实力的相关指标

所谓财务综合实力, 即各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 通过政府或自筹等多渠道取得经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净资产占资产总额比率、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年度收支比等、学校总经费收入、年末净资产总额、生均占用校舍面积、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国家或地方的拨款。

4. 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指标

所谓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 以负面效益为视角, 对高校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校产经营收益年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投资收益率、负债收入比率、基建投资竣工率等。

财务评价体系 第4篇

1z101031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工程经济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所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而对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又根据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

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第一步,是从企业角度,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项目的投资费用、产品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税金等财务数据,进而计算和分析项目的盈利状况、收益水平和清偿能力等,来考察项目投资在财务上的潜在获利能力,据此可明了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财务可接受性,并得出财务评价的结论。投资者可根据项目财务评价结论、项目投资的财务经济效果和投资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决定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

财务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取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财务评价的结果才能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常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z101031所示。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按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评价指标(不考虑时间因素)和动态评价指标(考虑时间因素)。

静态评价指标的最大特点是计算简便。所以在对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以及对于逐年收益大致相等的项目,静态评价指标还是可采用的。

动态评价指标强调利用复利方法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它将不同时间内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从而为不同方案的经济比较提供了可比基础,并能反映方案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总之,在项目财务评价时,应根据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以及评价方案本身所处的条件,选用多个不同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评价方案的财务评价效果。

例题:关于工程经济分析、财务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

a、工程经济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所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b、对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又根据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

c、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第一步

d、基础数据可靠则财务评价效果就准确

e、动态评价指标强调利用复利方法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财务评价体系 第5篇

关键词 绩效评价 平衡记分卡 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建立一种衡量企业战略经营绩效的科学、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才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战略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平衡记分卡”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用于企业战略经营绩效衡量与评价。

“衡量、转换和管理”是平衡记分卡的作用。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系统综合和平衡了主客观、内外部、长短期、原因结果等各方面因素,使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彰显出来, 在实现企业战略性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上下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齐心合力按照管理者所决策的重点与目标,努力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此同时也体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并获得奖励。以下重点探讨一下平衡记分卡中的几类非财务指标。

1 客户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伴随着市场的成熟及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内外部竞争,在企业发展中,客户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维护企业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达到战略和远景目标的关键。企业的主要价值之一必须是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战略目标,企业应能洞悉客户的需求,了解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和服务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制订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评指标,用来衡量、评价企业客户方面的绩效。企业为客户在市场中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企业在竟争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平衡记分卡应该真实地反映在客户方面的内容。企业要在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都贯彻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每一个部门和流程都应有具体细化可执行的客户服务规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回款、人事这些职能部门都要围绕客户满意这一中心,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作为衡量客户方面绩效的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盈利率、客户满意程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

(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在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具备的竞争力,是市场份额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力地表现了企业实力。从计量上表现为企业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占整个行业同种产品产销量的比例。

(2)客户盈利率:作为企业决定保留或排除客户的标准,对同客户做成的交易量做出评价,并且评价这种交易是否有利可图,能否长期获利以及如何寻找培养具有潜在贡献能力的客户,必须要细分、有选择地取舍客户。

(3)客户满意程度:企业产品要在质量、花色品种等各方面不断地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客户满意程度就是要确定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4)客户保持率:客户保持率是指企业继续保持与老客户交易关系的比例(可以是绝对数或相对数)。

(5)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得率指标是指企业吸引或取得新客户的数量或比例(可以是绝对数或相对数)。

2 内部经营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是保证企业、各部门的高效运作。企业必须对内部运作的效率进行监测,对各部门和流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督促和激励,并把设计各项内部动作指标有针对性地落实到各部门和各流程,才能最终完成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战略。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使之达到以下目的:企业能够敏锐预知到客户的现有及潜在需求,并且最大程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以达成企业战略目标最终的实现。另外,考虑到各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流程,各企业该方面的测评指标间必然具有较大的差异,企业的评估必须依托自身的核心流程来进行,避免出现最终测评指标的不可比性。

内部经营过程绩效指标最能说明平衡记分卡与财务绩效衡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平衡记分卡在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上定位了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考核指标。衡量和评价内部经营过程的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信贷审批时间、信息系统正常服务率、客户服务差错率、客户投诉率等。

3 学习与成长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客户层面和内部经营层面的重心强调的都是提升当下的竞争力,而学习与成长层面更注重强调组织的不断改变,始终能保持其自身的竞争力和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故而成为管理阶层与基层员工不断学习、进步与成长的契机。比如,学习和运用新科技,在市场中迅速有效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持续性地递减营运成本,创新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方法等等。总而言之,企业必须不断改变自身的目标和策略,不断地进行创新与保持成长,才能适应多变的营运环境与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在长期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就反映在公司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反映在创新上,反映在学习上。通过技术创新与后续学习,培养客户、改造内部流程和财务指标间得以整合,增加了企业的价值,推动了企业的全力前进和发展。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平衡记分卡所强调的投资重点,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销售及投资领域,转移到了例如对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项目上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不断地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建立为便于及时获取信息的有效信息系统;建立能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良好激励机制。学习与成长层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员工能力、信息系统能力、激励、权力和协作。

4 结论

骑自行车的人眼观前方的10米处就可以了,驾驶汽车的人至少要眼观前方100米处,而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则要用双眼紧紧盯住前方1000米甚至更远一些的地方,视线在先进的导航系统的帮助还可以望得更远。这充分说明了速度越快,所需要观察的视线范围就必然越大。只有这样,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异常情况。企业绩效评价也适用相同的道理。企业不但要注意短期目标(如利润),更应注重着眼于未来的长期目标(如顾客满意度、员工训练成本与次数),才能满足企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和防控无处不在的竞争风险。

财务评价体系 第6篇

一、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是对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全面分析。客观反映学校财务全面状况, 要从建立反映独立学院财务实力、教学业绩、科研绩效和校产指标以及反映学校信贷价值的指标等方面着手, 财务实力、教学业绩、科研绩效和校产指标是定量化的, 信贷价值的指标则是定性化与定量结合的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内涵

独立学院财务评价各指标内涵同公立学校指标相似, 为了规范指标口径范围, 增强可比性, 从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定量指标, 另一类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指标。

定量化的指标主要包括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指标、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反映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

1、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指标

(1) 生均总经费收入。该指标指当年学校总经费收入除以在校学生的总人数, 计算学生年平均分摊的总经费收入。学校总经费收入是独立学院经费来源, 总经费收入反映独立学院筹集资金的规模, 体现学校所拥有的综合经济实力, 表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这一指标反映出独立学院在年度发展中筹措经费的能力。

(2) 教学活动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该指标指独立学院当年教学活动收入与总经费收入之比, 教学活动收入是独立学院自筹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学校教学活动收入包括学杂费和各项教学服务活动的收入等, 其高低直接反映学校教育的创收能力和办学活力, 体现学校教学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独立学院当前主要靠学费收入。

(3) 捐款及赞助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该指标指学校当年收到的捐款及赞助收入与总经费收入之比, 捐款和赞助收入是独立学院通过扩大自身影响, 从国内外各界获取的无偿资助的资金, 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 该指标反映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但由于独立学院历史短, 影响弱, 这方面收入差距较大, 有的独立学院获无偿赞助较多, 如浙大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大学等, 而大部分独立学院此项收入不多。

(4) 学校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指学校当年自筹经费与总经费收入之比, 学校自筹经费反映了独立学院多渠道集资办学的规模和效益。

(5) 经费总支出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独立学院的资金结余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独立学院发展的潜力。

(6) 学校自筹经费的年增长率。指学校当年总经费收入中自筹经费收入所占比例, 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 “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 说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 这一指标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自筹资金方面的努力程度和状况, 在横向或与其他院校相比之下, 反映学校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大部分独立学院资金主要依靠学费来源。

2、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

(1) 人员经费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该指标指人员经费包括在教育事业费中支出的教职工工资等费用;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在经费总支出中, 人员经费比例越高, 公用经费比例就越低, 反映真正用于事业发展的部分越少, 在同等规模可比基础上, 降低人员经费比重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体现, 这一指标要求越低越好。

(2) 学生生均培养费。该指标是以当年教育事业费支出除以在校学生的总人数, 计算学生年平均分摊的培养经费, 一般而言, 学校层次高实力强, 培养学生所需的经费就多, 但在同等条件下, 若学生培养质量差异不大, 则生均培养经费越少反映学校办学成本越低。在可比的基础上, 使用这一指标分析是有意义的, 由于这一指标有双重性的评价特点, 在评价体系中, 仅给予较小的权重系数, 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不作重点考评要求。

(3) 师生比。全部在编专业教师人数与全部在校学生人数折合平均本专科学生人数的比例, 说明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间接反映办学效益, 师生比高, 说明学校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办学效益好。

(4) 教学活动收入增长率。该指标是将当年与上年度学校全部教学活动所获取的经费数对比, 反映其年增长比率, 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自筹资金的努力程度和状况, 在横向或与其他院校相比之下, 反映学校教学活动的创收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独立学院因其成立时间短, 这项指标目前用途还不大。

(5) 教师占全校教职工的比重。该指标指在编专业教师人数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比例, 是衡量学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教师比例越低, 反映学校非教学人员越多, 学校社会化程度偏低。

(6) 学生在校人数。该指标指折算后的在校学生人数, 本专科生按照1:1折算, 硕士研究生按照1:2折算, 博士研究生按照1:3折算, 这个指标反映学校的办学规模。目前后两者在独立学院中比重不高, 以后将会逐渐提高。

(7) 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该指标为当年学校总经费收入除以全部在编的教职工人数, 说明平均每个教师分摊的总经费。这一指标从平均量上说明教职工的事业发展能力, 从人均经费的多少, 说明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 相应地人均获取经费的能力越强, 不同类型的学校可能在人均获取经费上有些差别, 但同类型学校则具有可比性。

3、反映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潜力指标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技活动收入增长率、科研获奖情况、校办产业上交学校总额的年增长率、教职工人均校产收入等, 由于独立学院成立的时间大都很短, 这几项指标可以做为参考指标, 作为以后独立学院发展考核的指标。

对学校管理者和债权人而言, 可以通过以上各指标对学校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进行基本判断。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设立反映独立学院信贷价值的指标。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校投资偿还能力和测定投资的风险程度, 还可建立一些金融和非金融性的指标, 即关于学校的信贷价值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 可用资金/总负债。可用资金包括非限制性流动资金资产、非限制性准捐赠资金资产和所有固定资金资产的总和减去契约限制要求留存的所有资金。总负债是以下几项之和:非限制性流动资金负债、所有固定资产负债减契约留存资金和准捐赠资金负债。根据美国私立高校经验, 可用资金必须至少是总负债的两倍才是较为适宜的, 这个指标的比值最小应为2∶1, 独立学院也可借鉴这一标准。

(2) 债务还本付息额/非限制性流动资金收入。债务还本付息额是指年度所借债务本金与利息偿还额、契约所限制的资金留存额和契约所要求的更新与重置资金。非限制性流动资金收入指所有的非限制性流动资金的收入。由于债务还本付息额是法定的要求, 因而, 这一比值越高, 说明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越少。如这一比值呈下降趋势, 则说明还本付息有足够的保证金, 不会影响财务的其他方面;如果该比值呈上升趋势, 则表明收入减少或还本付息额上升,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这些都将影响到独立学院其他方面的收支状况。该指标是独立学院应该关注的。

(3) 实际报到学生的人数/录取学生数。录取学生数是指通过高招录取的所有新生和不报到学生的人数。由于学费通常是独立学院重要的资金来源, 因而, 独立学院的债权人通常很注意了解学校申请入学的人数和其中真正报到注册的人数。当这一指标的比值很高, 如接近100%时, 说明独立学院招生中灵活性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降低标准等手段保持学校入学人数的可能性很小, 这时便要求学校有较多的财政储备以应付未来的变化。

(4) 年度初在校生数/上年初在校生数。该指标用来说明学校与上年度相比, 今年的录取学生数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 从而判断学校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实力。第3、4两个指标都是考察学校录取学生情况的, 对于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学校来说, 这两个指标都很重要。学校的总注册人数往往是评价大多数独立学院财政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 学校债权人往往还关注注册人数的种类、类型、层次、趋势等情况, 以此来判断学校偿还债务的能力。此外, 还会考察其他方面的有关资料, 如学生财政资助情况、教师的利用效率等非金融性指标, 以全面了解一所学校的信贷情况。

直接与财务状态相联系的金融性指标可以从基本的会计报表中获得数据, 而非金融性的指标则需要从其他有关的统计资料中来获得材料。

三、独立学院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综合评价就是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分别使用各项指标对总体现象进行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 对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 用一个指标表示出来, 用以对经济现象的状态做出全面、统一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置一套能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指标体系;二是确定评价标准, 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三是将各项指标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分别对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评价;四是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 形成一个全面反映经济现象的综合评价数值。

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借鉴公立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6所独立学院调查访问 (浙大城市学院、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青岛理工琴岛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等)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该权数分配表只对第一类定量化指标进行权数分配。由于独立学院历史短, 科研和校产弱的特殊性, 在权数分配上主要向财务实力和教学绩效指标上倾斜。计算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数如表2所示。

在此基础上, 运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益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是根据指数分析的基本原理,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 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某一标准时期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数值作为基数, 然后把报告期对应指标的实际数值与之比较, 最后将计算所得到的系数 (动态比率) 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综合经济效益指标;K1为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指数;ai为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水平;ai0为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标准的水平;ωi为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权数。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 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的实际水平与作为评价标准的水平对比, 计算该项指标的指数;第二步, 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第三步, 将各个数值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加权平均, 即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标准, 是指作为比较和衡量经济效益好坏程度的尺度。依据不同的尺度, 评价的结论也往往不同。因此, 需要在综合评价经济效益之前予以确定。

常用的评价标准有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社会标准、先进标准等, 用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或某地区、某部门已经达到的平均实际水平作为评价的统一尺度。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用统一的数值作为评价的标准, 使得经济效益指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具有可比性, 直接把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数值进行加权平均, 使得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不仅能综合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趋势, 还能具体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幅度, 从而能更正确地评价各地区 (部门、单位) 经济效益的综合水平, 此外, 计算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有关数据, 比较容易获得, 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主要缺点在于权数的确定缺乏足够的定量分析和论证。该指标体系应反映在各独立学院对外报表和对内的董事会报告中, 并且可成为独立学院整体发展评估的一项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代蕊华:《美国高校财务评价的指标》,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8年第2期。

论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 第7篇

1 财务评价体系

1.1 传统的财务评价理论体系

(1)杜邦体系。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指标,是邦体系的其核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

(2)沃尔比重评分法。提出信用能力指数概念,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七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

1.2 现代的财务评价理论体系

(1)平衡积分卡该评价体系。它是从因果链角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主要方面,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指标有2至5个,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这样就充分考虑了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对业绩评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继承了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的一面,并且财务业绩占较大的比重,一般在60%左右,其它三个方面的业绩是为财务层面服务的,用于进一步分析财务层面业绩的形成原因。另外,可以在业绩评价体系中加入一些主观指标,使得业绩指标量化过程更具灵活性。

(2)经济增加法。它消除了传统会计利润计算时对债务资本使用有偿性和权益资本使用无偿性的差别对待。eva是公司税后的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经济增加法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对全部成本费用的计量,要求企业管理者无论是运用债务,还是运用权益资本都要充分考虑其成本费用。其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够弥补投资者应承担的风险。eva的计算表明净利润实际上是由所有者理应取得的最低投资机会报酬和经营者创造的增值收益两部分组成。eva才是企业价值之真正所在,只有eva为正,才表示企业创造了价值。

2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作用

2.1 对投资者的作用

(1)财务评价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成、资本结构、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分配及现金流转的详情,以便作出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投资规律或是放弃投资转让股份的投资决策等,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2)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理智的对自己的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进行判断和评估,使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有利于投资者分析公司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这样投资者就会根据变化,指导自己投资方向。

(4)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有利于投资者评估这个公司整体的实际价值,并将与其他公司的市场价值进行比较,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2.2 对企业的作用

(1)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对于企业也是一张名信片,向社会推荐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一张最重要王牌,在同类公司中取得胜利的重要砝码,准确地评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可以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于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有一个理性的评价,而不只是单方面的自我满足。同时,使企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适时的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必要的调整,使企业获得更加快速、稳定、高效的发展,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也是公司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3)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也给公司一个参考,是公司审视自己的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分析公司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的重要理论依据,对自己发展的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检验公司的发展是否符合属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财务评价不仅是对公司的考验,也是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指导的意义。

(4)公司的上市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对于创造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大众具有积极影响,这也是重要的保证。财务评价体系,就像是总把关人,为社会做出筛选,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建议

3.1 片面的估计公司的资产

财务分析中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全,而且较为片面,对公司的整体价值评价过于直观,忽视一些潜在的信息,这可能会造成低估或者高估企业的实力,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是不公平的。现在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是无形的资产。产品的科技含量,创作团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用货币价值准确计量、评估的。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扩大表外信息外漏的范围,比如企业的社会形象、产品信息、顾客信息等。还要涉及企业内部资源信息,如由人力资源衍生出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给企业一个公正的评价,为社会出示一个完整科学的企业入市的说明书。

3.2 考虑采取非财务评价体系

将企业的资产以货币形式量化,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占有量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我们应该更多的看到企业的未来前景,环保理念。企业的发展规划等,我们可以考虑采取非财务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如考虑企业的创新力、产品的竞争力等。以货币的的形式量化很直观,但是过于片面,我们的思维应该更加全面完整,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企业的资产问题。

3.3 建立企业动态资源评价体系

财务评价指标反映了企业静态资源,忽视了企业动态资源的利用率,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把企业的评价扩展到一段时期内,在这个时期里,企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技术创新力等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我们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给于准确的评估。

3.4 建立合理、公正的财务评价体系

合理公正的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增加企业发展的信心,避免对企业的评价有失偏颇,也可以让社会对企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使外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让企业的上市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不断成熟,人们的投资越来越理性化,更加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考察,从而更需要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是评价上市公司资格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容逐渐的完善,逐渐的科学化,对社会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不仅为投资理财增添科学的参考依据,使得投资者获得预期利润,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的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上市公司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从而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主体,其上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社会投资者以及其他的人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财务评价对一个公司来说具有实际意义。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也将关系到对公司的发展前途的认可度,社会对该公司的认可度,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对财务评价理论体系及其作用进行了初步论述,进而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明,李春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J].财会月刊, 2004,(9).

[2]张淑香.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J].山西焦煤科技,2009,(6).

[3]王海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电子制造业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09.

[4]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J].会计研究,2005,(5).

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及其运用 第8篇

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资料综合、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阅读财务报表, 企业可以全面地了解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虽然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大数据浓缩后的精华, 但是依然不能直接深入主题, 而财务指标评级体系正是窥探财务数据背后反映问题的有利工具, 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及时诊断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做出有效的决策, 也有利于外部利益相关人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

传统的财务报表指标体系包含四个部分: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这四个指标反映的侧重点不同, 偿债能力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资产和现金流量与债务的匹配状况, 体现了企业未来偿付债务的能力;资产运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 体现了企业经营和利用资产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能力指标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高度。以上传统的财务指标评级体系经历了漫长的经济发展阶段,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深入改革, 传统的财务指标并没有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 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管理的需要。

2 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财务指标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评价

现行的财务指标评价是基于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数据资料, 因此反映的内容完全集中在财务信息。事实上, 企业的经营信息不但包含财务信息也包含着非财务信息, 从实际经验来讲, 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利用相关者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而财务指标在解读非财务信息方面存在缺陷。常见的非常财务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的财务表现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进行。 (2) 行业状况信息。主要包含行业的前景信息、行业的竞争状况和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3) 宏观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状况是企业运行的基础, 宏观经济的变动对于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宏观经济信息主要包括行业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优惠措施等。 (4) 社会责任信息。在最近几年,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形象, 进而影响到市场对于企业的看法。例如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等。 (5) 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但是,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难题, 如如何评价职能支持部门的人员业绩, 因为这些人的业绩并不能直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以上的非财务信息在重要性方面不亚于财务信息, 却没有被很好的表达出来, 对财务报表解读造成不小的障碍。

2.2 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忽略了财务结果的动因

财务指标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诊断财务风险, 以便于挖掘企业的潜在能力和审查经营风险。而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反映内容都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结果, 如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 这些指标给分析认识带来的都是直观感受, 如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和利润率的高低。但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专业人士不但要得到这些直观上的信息, 还要深入探讨财务结果的生成过程, 也就是要找财务结果的动因。例如, 如果目标企业的利润率与同行业相比较低, 财务报表分析专家就要找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以便于管理层能够有的放矢,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但是, 很难从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也是当前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难点, 一份真正有价值的财务报表分析案例一定是“有血有肉”的, 即, 既要找到财务问题, 又要分析出财务问题背后所反映的运营问题。当然对于专业人士来讲, 深入挖掘财务指标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就有很大的问题。目前, 现行财务指标体制只关注于企业运行的财务结果, 忽略财务结果的动因, 这一缺陷阻碍了财务指标分析的“自我纠正”功能的发挥, 不利于企业找到企业经营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2.3 现行财务指标缺乏对未来风险和发展的考虑

目前的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的计算和处理都是基于过去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 因此, 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非常擅长总结过往的经营经验和发现过去暴露的运营问题。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 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都是面向未来, 过去的财务信息和未来决策的相关性依然存在很大争议, 也就是说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和未来经营决策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特别是作为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例如, 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 而无论是流动比率还是资产负债率都反映了当下某一时点的偿债能力, 而债务还没有到期, 债权人怎么评价未来的偿债风险,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再如, 外部投资人在选择目标投资企业时, 常常通过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指标来估测企业的发展潜力, 而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的非常弱。当然, 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内部管理者更加关心企业未来的成长和风险, 现行财务指标的设置忽略了这一因素, 虽然有发展能力这一指标, 但是它的构造原理并没有考虑未来的因素, 计算也是基于过去的财务数据, 相关性确实大打折扣。总体来说, 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必然要具有前瞻性, 能够预测未来发展的风险和动力, 如果忽略了前瞻性这一因素, 就不利于增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息, 不利于企业自身及时做好战略部署。

3 改善现行财务评价体系的措施

3.1 加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

很多的专业人士认为, 在特定情况下, 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财务信息, 例如, 很多炒股人士往往更关注企业的并购和重组等经营决策行为, 因为这些信息往往能够引起股价的波动。所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非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不好量化, 因此很难用财务指标来直接衡量。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还是因势利导, 不能非常牵强的将非财务信息进行量化和构建指标体系, 而是要根据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拟定替代性指标, 来更好地展现用户想要的非财务信息。接下来, 根据现实中通用的非财务信息进行具体的改进。通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顾客满意度。该指标主要表现了消费者对于企业的看法, 该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顾客的满意人数或者利用投诉频率来代替。 (2) 产品或服务质量。该指标与顾客满意度类似,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表现, 该指标的设计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性参数来表达, 或者通过统计产品的退货率和返修率来表现。 (3) 创新能力。投资人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关注, 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状况, 该指标可以利用研发费用与资产总额的比例来表达, 或者也可以用企业的新增专利数量来表示。 (4)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利状况, 市场越大, 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就越大, 通行的做法是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在总体市场收入的占比来表达。 (5) 人力资源状况。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人力资源状况通常反映了雇员的能力和雇员的满意度等信息, 可以用雇员的学历构成比例和员工满意调查比例来反映。 (6) 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多种多样, 战略目标最终都要表现在财务指标上, 例如,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提升创新能力, 那么就可以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投入产出比来表示。

3.2 加强对财务结果驱动因素的分析

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才是财务评价指标的终极目标, 如果只看到企业财务结果, 那么将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 首先要找到财务结果的驱动因素, 才能有的放矢。要改善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实施平衡积分卡的评价管理。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 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平衡积分卡认为, 客户和内部运营是企业成长的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 客户如何看企业决定企业的市场前景, 内部运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两者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是企业创新发展和成长的不竭动力, 而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 企业今天的技术和能力已无法确保其实现未来的业务目标, 加强对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投入才能保证企业永远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相比于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 平衡积分卡平衡了结果性指标和驱动型指标, 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最直接和有用的决策依据。

3.3 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风险的评估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如果企业不注重加强对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 不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经营失败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在筹措资金、投资、日常的交易、利润的分配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为了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 企业应构建起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当包含财务弹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一系列指标, 虽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也多多少少涉及到这一方面的内容, 但是, 侧重点是不同的, 本文介绍几个特殊的指标。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在面临突发情况时, 改变现金流量的能力。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 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的偿债能力指标的设计应该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考察企业未来的变现能力和获利能力是否满足未来偿还债务和举借债务的要求。盈利能力指标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利润的影响, 如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产品附加值等。

4 结语

财务评价指标的构建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凡的意义, 虽然我国企业都以长期采用了现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 虽然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很难满足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它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的价值, 无法复原财务驱动因素的过程, 忽视了对未来风险的预测。未来,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进一步改善以上问题。

摘要:科学、完备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充分挖掘财务数据背后所反映的潜在风险、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有利于企业做好自我诊断, 加强风险管控, 提升经营效率。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依赖于财务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 需做出进一步调整。本文深入探讨和分析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 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评价体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缺陷,改进

参考文献

[1]李亚芳, 张喜悦.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经济师, 2011 (07) .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第9篇

随着企业经济活动外延的不断拓展和经营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这便是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按照类别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外汇风险等几类。

企业应该积极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以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风险,对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提前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运用到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设定的特定模型之中,经过数学和统计学相关方法的处理之后,以数值的形式输出财务风险的量化数值,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进而对评估出的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避免或者减轻该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或者将风险转化为企业的收益。事前对相关风险进行预测与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发挥作用的关键,该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能够使得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大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使得企业更加适应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此外,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出是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企业能够根据该体系实现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和实现财务预警等功能,挖掘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潜能。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文章仅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这三个较为重要的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在偿债能力指标的设计层面,偿债能力主要能力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大指标来予以反映,通过这两个指标来对企业的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强弱进行判断。然而,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这两大指标的计算情况来看,这两个指标计算所需数据大多来自财务报表,对于财务报表以外能够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因素却并没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准确地反映出来,对于特定企业而言,这些表外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需要加以考虑。其次,与企业营运能力有关的风险评价指标设计层面,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对于企业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能力的反映上是不够的,这两大指标不能够对与企业的现金收支进行动态的反映,由此对营运能力进行的评价也不一定准确。此外,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到企业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速度快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上来看,设计缺乏科学性。总资产报酬率是用期末总资产与期初总资产的平均值去除企业的净利润,在这一指标中,企业的总资产包括应付债权人的负债,应付债权人的利息是企业的利息支出属于企业总资产产生收益的一部分,但是在计算总资产报酬率时却并没有将企业的利息支出考虑进来,进行造成该指标的局限性。

(二)对现金流量相关指标重视程度不高

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计算这些财务指标的数据通常仅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个层面获得,从现金流量表这个层面进行考虑的力度不足,但是账面的利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而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部分数据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较大,只能从静态层面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对于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真实情况难以有准确把握。然而,现金流量表自身依据收付实现制进行编制,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关的数据更多的是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靠性较强,能够对企业在特定经营时期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与此同时,通过经营活动来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是主要目的,充足的现金流量既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肯定,也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在当前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将现金流量相关评价指标引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关的指标进行监督与考查,对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非财务指标设计不科学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财务衡量的一个系统性指标,对于全面性的要求较高,但是从当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情况来看,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考虑相对不足。财务指标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但是财务数据自身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够全面概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仅仅从财务数据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显得过于简单。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来对财务指标评价能力上的不足予以弥补。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与金融机构的联系等非财务指标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指标的存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所导出的风险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高层管理者持股、对外担保情况以及关联方交易的规模都会导致与财务风险相关的公司治理问题产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改进思路

(一)通过改进财务指标增强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1.在偿债能力指标改进层面。首先,应该增加现金流量债务比指标,可以增加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总额债务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来对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完善。其次,部分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些因素既包括对偿债能力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有利因素层面,增加可运用银行贷款指标,该指标是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企业的支付水平;将近期变现的长期资产进行考虑,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企业的信用对于短期债务偿还具有较大作用,企业自身的信誉较好,能够快速通过关联企业或者相关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在不利因素层面,将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等考虑入内。

2.在营运能力指标改进层面。一方面,可以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反之,它会影响偿债能力和正常资金周转。但是当企业是季节性经营、企业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及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销售的时候,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还引入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针,以科学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另一方面,对存货周转指标进行改进。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针进行分析。

3.在盈利能力指标改进层面。在既有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如资产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资产比值等,使得对于盈利能力的反映更为充分有效。另外,可以对前文列示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进行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又考虑到其计算指针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不是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意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利息支出、待摊费用及回收额的总和。

(二)大力重视现金流量管理

能否维持较为充足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将现金流量指标囊括其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具体层面来看,在企业偿债能力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入现金流量比率与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补充,毕竟企业偿还债务需要依靠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而非账面利润,进而能够使得企业的偿命能力指标更具科学性。在与盈利能力相关的指标层面,可以引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将利润的比率这一指标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补充,通过该指标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促进企业提升利润的质量。

(三)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引入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体系 第10篇

一、财务公司评价关键指标选择与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的战略指标,需要设定相应的参考值以引导和衡量相应指标的建设和达成情况,又如Kaplan所提到的:无法衡量的,就无法管理。在财务、客户、流程、学习和成长,内部控制风险等方面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公司总体经营状况。

其一,学习与成长性指标。依照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认为对企业最核心的发展能力就是其公司的成长性和员工的学习创新能力。从成长性指标来看,可以关注企业过去五年的资产和利润的平均符合增长率,以显示其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能力。

五年平均资产增长率=(当年总资产余额-五年前资产余额)/(5×五年前资产余额)

五年平均利润增长率=(当年利润总额-五年前利润总额)/(5×五年前利润总额)

平均增长率的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出财务公司的快速发展,对此指标进行修订,采用五年复合增长率

五年资产复合增长率=(当年总资产余额/五年前资产余额)/5-1

五年利润复合增长率=(当年利润总额/五年前利润总额)/5-1

通常来看,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每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则说明其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对于处在朝阳行业的公司来说,这一速度可能会变得更高。

公司快速的增长,其根本还是依靠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投入度。非常多的国际知名企业都认为其人力资本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处在金融行业内的财务公司更是如此。从员工状态来看,年培训时间和员工薪酬安排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

年培训时间=全体员工全年参加培训的时间/员工数

从我国金融整体发展的状态来看,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法规、制度、经营手法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金融行业发展的脚步,员工平均年培训时间能比较好的反映公司员工的学习、创新的能力。据美世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培训时间平均在92.5小时左右。据此,对于财务公司这一处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其年培训时间标准应提高到100小时左右。另外员工薪酬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薪酬安排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薪酬体系往往是公司在进行公司建设的时候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从咨询行业里人力资源咨询所占据的比重就能看出其重要性。

其二,内部流程指标。在内部运营流程层面,业务创新、信息化建设和公司运营状况是较主要的三个方面。从最基本的运营状况角度来看,业务运行效率和运营质量是基本要求,公司在所经营的业务中要对相应的业务运营思路、规章、流程等非常了解,并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这种高效率的工作往往需要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来达到,如ERP系统,网上支付结算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从目前各主要金融企业的部门安排来看,信息技术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通过资助研发或软件外包等形式来对公司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升级,以使业务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出错概率的发生。有很多公司就是因为信息化的建设没有跟上而限制了其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于公司日常的营运管理效率,可参考营业支出占比这一参考指标,从目前行业的运行数据来看,各财务公司此项指标的运行区间在63%到87%之间,因此可将此项指标的满意值设定为60%以内。

财务公司在做好基础业务的同时,要扩大经营业务种类以为集团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经营业务风险进行分散,如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可以尝试结算业务、票据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债券承销业务、结汇业务等银监会所规定的财务公司能从事的14类业务。并且在新业务的资格获得批准后要确实加强在此方面的业务。从经验来看,创新类业务的开通多是由于企业集团有此方面的大量业务需要,如票据、融资租赁等,在业务资格获批后能得到快速的业务增长,为财务公司带来较大利润。对于此项创新类业务的开通运营,财务公司具有先天的集团背景优势,因此,创新类业务的增长速度应处在较高水平,根据波士顿矩阵对快速增长业务的评价标准,本文对此业务的增速满意值设定为20%。

其三,客户运营类指标。在客户覆盖率这一指标上,最好财务公司能将其集团内的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全部包含进去,即覆盖率满意值为100%。

在财务公司与客户最主要的业务往来中,存贷款是最主要的业务,即财务公司最初始的资金池的概念,汇聚个子公司的闲置资金,带给资金稀缺的公司,调剂余缺;其次是统一结算业务,使集团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运营更加高效。因此,存贷款和结算这两项业务的增长率反映了财务公司在与客户业务联系中的关系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存在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存贷款业务增长率=(当年存贷款余额—前年存贷款余额)/前年存贷款余额×100%

结算业务增长率=(当年结算款总额—前年结算款总额)/前年结算款总额×100%

对于这两项指标均属于业务运营范畴,在拥有集团化运营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大业务运营在集团内的规模和范围是财务公司应做到的基本业务,因此,根据行业协会对此类业务的增长率期望值设定为10%。

其四,财务指标。传统财务层面,由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和设立初衷来看,财务公司更加注重集团的资金服务业务上,来增加集团资金的营运效率和周转水平。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资产和备付金比例等。

流动资产占比=流动性资产/总资产×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各项现金+存放央行存款)的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以上3个指标最直接的反映财务公司短期的资产流动能力,尤其是备付金比例,该指标反映财务公司的即时支付能力,是财务公司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由于财务公司担负着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运营和周转的功能,对其流动性水平要求就更为严格,因为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出现的时候会影响整个集团的资金支付能力和周转状况。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更高,对于流动资产占比应大于30%,这是比较满意的情况,其不允许值为小于15%;对于流动比率则其满意值为大于1,即流动资产的余额要大于流动负债的数量,尽量不出现流动性风险敞口,对于备付金比率则要求大于15%,以满足集团各公司的资金周转需求。

在满足流动性的水平之上,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其盈利能力也是必须要提高的,否则不足以支付其大额的公司运营成本和税收额度,但其重要性相比流动性来说不是很明显,在此体系下主要考虑两个盈利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增长率,对此两项指标的满意值均为大于10%,因为我国财务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增长势头和增长潜力都足以支持其盈利水平的增长。

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净利润—净资产年初余额)/净资产年初余额×100%

利润增长率=(当年利润总额—前年利润总额)/前年利润总额×100%

其五,内部控制类指标。从内部控制角度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设置法规部、内审部以及风控等部门,公司章程等内控文件是否得到较好的执行等。同时,还有一点要考察的就是财务公司在经营运作中是否有违反监管部门约定的事项发生,如有违规事项,则此项指标得分将会较低。

从财务风险角度来看,负债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是银监会对其所管辖的金融机构最为关注的风险指标,对于财务公司这种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来讲,由于其涉及到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且其没有银行那样的短期融资能力,因此对其资本充足率要求较高,为20%。

二、财务公司指标体系建立与分析

综合以上对财务公司各层面的分析,对其所需考核的主要指标予以整理,并对其指标的参考值予以设定,这涉及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在评价时应分别予以考量,对于监管要求、行业状况、自身目的等多方面对指标进行分析:财务角度主要以监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为参考值,而其它方面则多以公司和行业的角度设立参考值。

按照央行、银监会的要求和财务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测的方法,在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流程、内控和风险以及学习和成长这5个方面来对财务公司的总体运营状况进行评价,依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对这5个方面进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划分,在二级指标上列示更为详尽、具体的指标,并对二级指标设定相应的评价参考值,这些参考值的设定主要参考监管机构的要求、行业规定和公司自身的发展要求,其详细指标列示如表1所示。

以上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也由定性指标,应对不同的指标予以分别计量。其中对于定量指标而言,有具体的行业或监管机构所颁布的指导值,其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是较确定的数据。在评价打分时可按照具体的实际运营数据给与0~4分的评价,若达到满意值的范围则此项指标可以得到满分4分,若处在不允许值范围内不得分,即零分,中间范围按照实际运营指标与满分参考值作对比,按比例得1~3分。

对于业务运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定性指标的评价主要根据相关公司领导、监管部门以及客户反馈数据来判断。定性指标评价参考标准通常来说具有行业普遍性和一般性,以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管理经验,按照重要性原则具体制定。

如果有相关资料与数据,则参考相关资料,如果没有,则以专家的专业判断以及中介调查咨询机构的调查结论为评价的依据。如客户满意度这项指标,可以通过向集团内部合作企业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获得,集团支持度这一指标可以通过集团对公司的注资额度和集团在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来进行分析,可通过主观打分法对当今数据和以往数据对比,按优(4)、良(3)、中(2)、低(1)、差(0)五个等级对指标进行打分,汇总后得到相应指标值。具体什么样水平为优,什么样的为良,由专家根据调查结论、现场观察、座谈会以及对行业总体水平的了解,进行独立判断。管理绩效定性评价计分由专家组根据企业管理绩效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参考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来确定其评价级别。

参考文献:

[1]李黎旭:《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专业化产业金融机构》,《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

[2]程继川、佘元冠:《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体系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3]邓学明:《略论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国财协通讯》2009 年第2期。

[4]张世晨、王媛:《金融开放背景下的财务公司定位研究》,《西安金融》2008 年第7期。

浅论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 第11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财务能力对企业高效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 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能否建立起较高水平的财务能力并将其不断巩固与发展是战略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笔者通过对现行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探讨, 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财务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的方法策略。

一、财务能力的概述

(一) 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

企业财务能力, 即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 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种与财务相关的能力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的子系统。具体来讲, 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形成的有机组合体, 这种结合体能够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 同时能够体现企业活力的价值。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一部分, 既服务于企业能力, 又取决于企业能力, 一方面为企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又是企业能力提高和改善的具体体现。

(二) 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

(1) 知识特性。知识特性是财务能力的本质特性, 企业能力的来源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而财务能力包含在企业能力系统中, 其本质是一类知识, 是企业知识的一部分。 (2) 系统特性。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中的子系统, 以系统的形式存在, 并且由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所构成, 其作为一个整体, 由不同层面的子系统来共同支撑, 企业能力与企业财务能力相辅相成, 相互作用, 其自身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动, 也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稳定。 (3) 动态特性。企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具有相对的动态特性。因此, 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一部分, 综合反映企业能力强弱的同时, 也随着企业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同样具有动态特性。 (4) 创新特性。财务能力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不断创新, 财务能力的建立、提高与应用的过程当中, 创新成为这一过程中不能或缺的动力源泉。 (5) 战略特性。财务能力的发展情况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存在着较大关联性, 因此财务能力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也决定了它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的战略特性, 同时企业的战略决策也为财务能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一) 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企业财务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即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即企业组织、计划、控制与协调财务活动过程中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 其主要由财务决策能力、财务规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与财务创新能力四部分构成。财务活动能力主要包括资金的筹资与应用能力、投资与分配能力。财务表现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构成, 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财务能力。

(二) 财务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财务能力能够综合体现企业能力, 即企业能力的状况能够通过财务能力的状况体现出来。企业财务能力由多种要素构成, 其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与作用, 从而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产生影响。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种要素之中, 财务管理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能够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以及财务表现能力, 同时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表现能力又能够反映财务管理能力。三者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描述为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活动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表现能力又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 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1) 合法性原则。财务能力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应该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制定, 并且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进行充分地建设准备。 (2) 全面性原则。力图达到真实有效地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评价, 就要使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完整化、多角度化, 使评价体系内容能够涵盖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 并且能够全面反映各要素、各环节的各自状况及相互作用情况。 (3) 适应性原则。把握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与方法的逻辑严密性、准确性的同时, 要使评价体系能够立足于企业财务工作实际, 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色。 (4) 可行性原则。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取等方面都应以可行性为根本出发点, 例如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 而数据的来源应易于采集, 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概念要清晰, 表达方式应简单易懂, 只有这样才能使指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更加切实可行。

(二) 财务评价体系的总体架构

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等三部分指标构成, 现就国内外已有评价体系进行借鉴和总结, 对财务能力体系总体架构作出整合, 见表1。

(三) 财务评价体系的指标

1. 评价财务活动能力的指标

评价财务活动能力的指标为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资金筹措能力通过筹集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体现。筹集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即为企业筹措资金过程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的比值。而资金的运用能力则主要通过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流入比来体现,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流入比即为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出与流入的比值。

2. 评价财务管理能力的指标

财务管理能力的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能否保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反映。如果能够保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一致相符则为1, 否则为0。

3. 评价财务表现能力的指标

评价财务表现能力的基本指标主要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 其中盈利能力指标包含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速动比率 (企业一定时期的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 ;营运能力指标包含应收账款周转率 (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存货周转率 (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 ;成长能力指标包含主营收入增长率 (企业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净利润增长率 (企业报告期净利润增长额与基期净利润的比率) 。

4. 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一般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但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过程中, 由于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 因此不能由客观赋权法来进行权重的确定, 以免会造成指标权重与指标实际重要程度不符的情况发生。

(四) 财务能力评价方法的选取

根据评价侧重点的不同,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以及排序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和内涵解析法。因素分析法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式, 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 逐步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属性和因素, 主观性强、逻辑性强、因素关系模糊、体系复杂、指标众多, 适用于定性研究、案例分析。内涵解析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重点研究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对于难以量化的因素可采取专家意见或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判断研究深入, 其主观性强, 不具有推广意义, 适合于案例企业的财务能力分析。

分类评价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

模糊评价法能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唯一解”的弊端, 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解, 具扩展性但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问题, 可以应用在消费者偏好识别、决策中的专家系统等, 应用对象非常广泛。聚类分析法即计算对象或指标间距离或相似系数而进行系统聚类, 可以解决相关程度大的评价依次进行企业分类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评价分类评价。方法物元分析法运用关联函数表示元素和几何的可变属性, 判断和评价可以解决评价对象的指标存在不相容性和可变性的问题, 因此只适用于定量评价。

排序分析法主要分为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 不同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不同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运用到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方面。

四、财务能力评价体系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强化与完善内部财务评价体系

企业内部财务评价不但应对企业过去经营中发生的财务行为具有总结性, 而且对未来的财务行为具有前瞻性。财务评价数据必须以财务管理目标为依托, 具体做法可以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入手, 建立对财务预算的细化, 确立可靠可比的参照坐标, 并且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协同各方面共同进行预算编制, 做好充分市场调研, 不下达过难或过易执行的财务预算指标, 保持平均先进性, 使分权组织的局部利益与企业的全局利益相一致。

(二) 优化内部财务能力评价的方法

企业内部财务能力评价中定性分析是前提和基础, 而定量分析则为工具和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于内部财务能力的评价应当采取坚持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面对企业财务信息量的激增趋势, 必须广泛地运用定量方法, 其较高的精确性、较强的针对性、良好的直观性以及适用的广泛性等优点是定性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而将二者结合则能够得到更直观明确的方向性意见与理论数据支撑。

(三) 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

企业经济活动如筹资、投资、并购等都需要耗费额度较大的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 其经营状况对企业影响重大, 从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上来看, 对以上几方面财务行为评价的方法不足, 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因此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实践中, 应当侧重对这几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不断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 以期达到能够序时动态反映资金流出与回收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的目的, 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的应用与动态效果的综合评价。

(四)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扩增评价数据量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对每个分权组织的每项财务活动不可能进行普遍大量的信息采集与甄别工作,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络技术得到了普及与应用, 内外部审计机构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同时也为企业收集和整理评价信息提供了巨大方便。也正因为数据采集的用途以及倾向存在差异, 使得评价数据的获得需要一个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过程。与此同时, 如何进行数据间相互校验的渠道的探求也成为可节约信息采集成本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多种信息渠道的充分利用能够获得足量的财务信息数据。

(五) 对现行财务能力评价体系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对现行的财务能力评价体系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使之更符合实际需要, 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 可以增设创新能力考核指标、社会责任考核指标、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等, 同时在建立评价模型时注意运用例外原则, 剔除偶发或不重要因素的影响, 不断培育企业财务能力的财务创新内容, 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制度、财务活动的创新,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上一篇:英语听力考试下一篇:教学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