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系统范文

2024-06-28

粮食系统范文(精选12篇)

粮食系统 第1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储藏及消费大国,粮食储藏是国家为防备战争、灾荒及其他突发性事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粮食的安全储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大事。粮食在贮藏过程中,会因为受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及昆虫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其质量的不良改变。对粮食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是保障粮食储存品质的有效手段。在此,通过采用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对影响粮食贮藏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当发现不良变化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证粮食储存的安全。

1 影响粮食储存品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储存品质的因素很多,其中微生物污染因素影响最大。粮食在收获、贮藏、加工等过程中极容易受到霉菌、细菌、酵母菌的污染,当条件适宜时,它们就能迅速地在粮食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粮食及其制品变质。因此,在贮藏粮食时要采取防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手段;其次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氧气的影响。在微生物生长繁殖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厌氧菌除外),如果贮藏时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氧气充足,则污染的微生物就能迅速生长繁殖,至使谷类及其制品发霉或腐败变质。因此,粮食在贮藏时不仅要求其本身含水量要低(不超过15%),而且贮藏环境亦应保持低温、干燥、通风良好。虫害也是影响粮食储存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害虫在原粮及半成品中都能生长,如当仓库室温在18~21 ℃以上、湿度在60%以上时,即适于虫卵孵化繁殖;当室温在10 ℃以下时,害虫活动能力会减弱。仓库中主要有甲虫、螨类、蛾类等害虫,这些害虫不但损害大量粮食,而且会使粮食带有不良气味,减轻其重量,降低其品质,也容易使粮堆发热;当微生物进一步作用就会使粮食霉烂变质。

2 系统总体结构及其原理

在粮食储藏期间,影响粮食发生不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CO2等。该系统通过高精度温湿度、CO2传感器得粮食的实时变化数据。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粮食颜色、体积、纹理等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利用肉眼很难分辨,通过一定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具有不同特征的多传感器信息。对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到粮食发生霉变或虫害的时间。系统采用CAN总线控制方式,由数据采集服务器、CAN/USB转换器和多个智能节点组成,节点的数量由仓库里的粮库数量决定。其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网络中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取而代之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CAN总线的通信距离可达10 km,波特率可根据通信距离选择,最高可达1 Mb/s。CAN总线还支持多主站结构,采用短数据帧、CRC校验、错误鉴别、发送时监听和自动关闭技术,保证数据稳定、可靠的传输。同时具有无损的冲突检测链路协议、总线仲裁功能和故障节点自动脱离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数据采集服务器主要完成监测网络系统的参数设置、粮库的状态查询、数据处理、粮情分析和报表打印等功能。同时,该服务器与Internet网络互联,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数据信息,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智能节点由微控制器、数据采集电路和CAN总线接口电路构成。智能节点不仅要实时监测粮库内各个测试点的温度、湿度、CO2、压力和图像信息,并保存和显示结果。还要根据数据采集服务器的要求上传数据。

CAN/USB转换器负责把数据采集服务器的数据,通过USB接口的输出命令转换成CAN总线数据格式后,下传到CAN总线;或者将智能节点通过CAN总线上传的数据转换成USB数据格式后,再送到数据采集服务器。

3 智能节点控制电路结构及原理

智能节点温度、湿度、压力、CO2控制电路采用单总线(1-Wire)数据通信方式。它采用单根信号线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具有节省I/O引脚资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温度检测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不仅能直接输出串行数字信号,而且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易于微处理器连接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压力、CO2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处理后,可以通过单总线A/D 转换模块(DS2450)输出的串行数字信号与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输出的串行数字信号使用同一线路连接,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布线的难度。

在图像采集控制节点工作时,首先将彩色摄像机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分两路,分别送到视频信号处理器SAA7111 的模拟输入端AI11 和AI12 ,进行模拟处理;然后经A/D转换,再进行色度信号的处理和亮度信号处理,最后由视频输出端口VPO 输出数字图像数据。图像采集控制节点的核心控制部分由一片FPGA 芯片实现。FPGA 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三个逻辑功能块,即地址发生器、握手逻辑和SRAM写时序。当微处理器发出采样信号以后,由FPGA 构成的采样控制器即可在此后的第一个帧同步信号到来时开始采样,并将这帧数据存放在SRAM中;采样结束后向微处理器发出采样结束信号ECO。存贮于SRAM中的数据可以通过CAN总线发送到数据采集服务器中,并存放在其硬盘以供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使用。智能节点控制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

4 应用系统设计

应用系统采用三层的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库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表现层。数据库服务层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实现数据存储、流量控制、自动备份等功能;应用服务层主要实现数据分析、专家推理、权限设置、日志管理等功能;表现层包括前台应用界面和后台数据管理两个部分。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前台系统采取B/S体系结构,以浏览器方式实现,包括数据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用户以互联网浏览器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信息浏览与查询,减轻用户对计算机操作复杂性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后台系统采用C/S结构,完成数据采集、通信服务传输模块、异常报警模块等功能,并将数据保存到中央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

5 结 语

该系统采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编制各种操作风格一致的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统计等管理工具,保证操作的简易性、良好的可理解性及内容自动更新和自动维护能力。通过业务模块化设计及安全模块的实现,按部门和职务构成二维权限控制网络,以确定每一个操作者在系统的位置,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与等级。 系统采用数据库系统具有自动备份功能,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利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能力,保证在可预计的并发用户访问数目时不会发生性能下降及数据阻塞。 同时,该系统设计多种系统管理工具,可以查询用户访问情况,侦测异常访问,及时评估系统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娟,漆随平,曹毅.基于多传感器管理和模糊控制的在线馏程分析仪[J].河南科学,2008,26(2):194-197.

[2]Qi S P,Zhang H J,Huang Y M.A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Fusion to Detect and Measure the Stee Rods of OnlineSensed Imagery[A].IEEE Sensor Conference[C].Toron-to:Canada Press,2003:58-62.

[3]肖卫华,郭发江,汪洪敏.常规储藏方式下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探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5(1):41-44.

[4]吴静,马亚非.基于PCI总线的图像处理及传输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8):117-120.

[5]刘晓莉,蔡静平,黄淑霞,等.粮食吸湿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与品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33-39.

[6]张文利.浅析粮食微生物与粮食储藏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1-2.

[7]刘鹏康.浅谈储粮环境条件与粮食安全储藏的关系[J].中国粮食经济,2007(8):33-34.

[8]王建勋,周青云.一种基于I2C总线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J].机械与电子,2008(6):54-57.

[9]岳耀宾,孟祥忠.基于现场总线的监控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仪器仪表用户,2008(3):77-78.

[10]王云午,魏宗寿.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节点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3):72-74.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 第2篇

********:

近期,我国发生多起重大安全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为了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企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树立“治理隐患、杜绝事故、保障安全”的思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要求和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自查行动、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标,围绕“治理隐患、杜绝事故、保障安全”这个主题,扎实开展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力度,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推进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进一步促进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成立以本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的分管责任人,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具体自查方案,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层层分解责任落实。

(二)所属单位全面排查

此次安全排查实行全覆盖排查,主要是:直属各粮库、各粮油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及宾馆、零售粮店、主食厨房和出租场所,主要包括:仓库、车间、电器设备、用电线路、消防设施、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车辆管理、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和安全警示牌设置等。

(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开展自查,自找问题、自查隐患、主动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各单位要自觉接受市粮食局的监督指导,积极主动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检查工作。

(四)明确整改责任

对一切安全生产隐患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一律实行零容忍。各单位要牢牢把握制定检查方案、进行动员部署、排查问题及隐患、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与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环节,将安全大检查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坚决打好这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硬仗,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排查内容

1、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排查,主要包括:培训教育制度、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储粮药剂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汛期安全管理制度、粮食熏蒸作业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防汛、中毒、火灾等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安全值班制度、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等。

2、是否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所有仓库、车间、住房等建筑设施进行全面排查。

4、水、电、气的使用及线路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

5、机械设备正确使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6、对库存粮食要加强粮温、水分和害虫等变化情况的监测。

7、化学药剂的使用和无害化处理,熏蒸作业的正确操作。

8、是否落实企业领导带班和巡查值班、节假日值班工作。

五、问题整改

粮食系统 第3篇

实行“互联网+信息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市场信息分析和省、市、县、企业的四级市场信息监测系统,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发布粮食供求、市场价格和粮食物流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地为政府、企业、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实行“互联网+粮食营销”。以粮食交易所建设为载体,改变传统、分散、封闭的粮食市场营销模式,开展电子订单交易、电子中远期现货交易、网络化电子商务等现代粮食市场营销模式。以粮食现货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为核心,有机融合粮食收储加工、物流配送、融资服务、营销网络、市场客户等粮食流通资源,采用统一竞价成交、资金结算、实物交收。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吸纳农户、合作社、经纪人和经营企业通过网络入市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互联网+物流服务”。结合现有粮食交易平台系统、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物流网络系统,采集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部门的基础物流信息,建立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全国和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依托省政府和省粮食局门户网站,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和黑龙江省粮食流通工作进展情况;规范各类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便各类经营主体取得合法资质,入市开展经营。

实行“互联网+宏观调控”。依托粮情基础信息采集平台、粮情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粮油市场监测信息的实时汇聚和动态更新、对短期粮食价格走势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对粮食应急网点信息的动态管理。

实行“互联网+智慧粮库”。在仓储设施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全覆盖,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建设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粮油仓储业务管理体系,实现仓储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逐步实现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关联信息自动化采集,赋予库存粮食唯一的“身份标识”,实现粮食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实行“互联网+粮食加工”。运用互联網数据库等技术,建立健全粮油加工业监测运行分析系统,对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运行状况、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利税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提高粮油加工行业运行分析研判和信息发布等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加工企业加快发展。

实行“互联网+质量监测”。建立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信息预警系统、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和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层级监管,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实行“互联网+财务管理”。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稳定”覆盖全省以及国有粮食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互联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规范、统一、高效的粮食会计核算电子信息数据处理与交互,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和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完善财务监督功能,实现重要财务指标智能分析,提升粮食财务信息评价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实行“互联网+监督检查”。建设粮食监督检查信息系统,有序推进省与市、县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各级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提升粮食流通监管能力。实现对粮油库存数量、质量、储存安全情况的动态监管。开发粮油库存检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库存检查工作效率和水平。

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第4篇

我们中国人要自己养活自己,这将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96年10月发表《中国粮食问题》,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出奋斗目标和指标。2000年:人口13亿,按人均占有量385kg计算,总需求量5亿t。2010年:人口14亿,按人均占有量390kg计算,总需求量为5.5亿t。2030年:人口16亿,按人均占有量400kg,总需求量6.4亿t。为此,粮食播种面积应稳定在1.1亿hm2(16.5亿亩),粮食单产年增加0.7—1%,就可以达到上述目标,中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3]。因此,以后就提出了保住耕地18亿亩红线问题。这只是当时初步设想。按我们现在的预测,人口有可能突破一些,而且到203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可能在500kg以上,这样,就需要8亿t以上。缺口就在1-2亿t。而且,目前粮食播种面积是1.08亿hm2,并且近几年年均下降1%以上,粮食单产增产缓慢,这不是粮食危机的信号吗?因此,要不要建立全国粮食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和粮食危机应急机制,是关系到未来国家安定、民族振兴、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事情。2003年初我国发生的“非典事件”,2007年底世界性粮食减产,粮食涨价,2008年初南方19个省的大雪灾也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世界最早建立农业预警系统是在197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立农业预警系统“全球粮食和农业信息及早期预警体系(GIEWS)”。它利用卫星遥感系统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收集各国粮食情报及世界粮食贸易信息,了解早期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监测全球的粮食安全情况,预测各国国内谷物产量,库存变动,粮食需求量,各国粮食安全情况,并为各粮农组织成员国提供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信息服务。

我国研究经济预警系统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专家学者开始探讨并发表了预警系统方面的论文。1989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发表了“我国宏观经济动态的监测预警体系”研究报告。同时,中国农业大学陶骏昌教授主持的“农业预警系统课题组”对建立我国农业预警系统开始尝试工作,并于1991年5月20日在北京发起并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农业预警系统研讨会。此后各省区(市)都开展了农情动态跟踪工作,建立农情信息网,农牧业数据库设计,逐步探索建立本地区农业预警系统和经济预警系统。但是,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一致的农业预警体系,特别是粮食预警系统。本文根据我国粮食发展总体目标,并且分析了我国历年粮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一、根据未来的总体目标确定我国粮食安全目标

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参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确立粮食安全总目标。中国营养学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10年食物与发展总体目标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00千卡(供给能量为2600千卡)(其中80%来自植物性食物,20%来自动物性食物)。人均每日蛋白质≥77g,其中30%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为70g-80g,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5%。人均每年摄入量为:人均占粮155kg、豆类13kg、年人均植物油10kg、年人均糖量9kg、年人均肉类28kg、年人均蛋类15kg、年人均奶类16kg、年人均水产品16kg、年人均蔬菜147kg、年人均水果38kg。2010全国主要食物生产总量安全保障目标为:粮食5.7亿t,豆类2300万t、油料3400万t、糖料1.3亿t、肉类7600万t、蛋类2700万t、奶类2600万t、水产品5000万t。

因此,本文经过计算并预测今后应该予以控制的总目标:

2010年人口≤14亿人、人口增长率<1‰、人均粮食≥400kg、粮食总产量≥5.6亿t

2020年人口≤15亿人、人均粮食≥450kg、粮食产总量≥6.7亿t。

2030年人口≤16亿、人均粮食≥500kg、粮食总产量≥8.0亿t。

二、确立我国粮食安全预警指标

(一)警情与警限的界定

农业警情是指农业生产与粮食保障系统在运行中发生了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农业警限是指警情阈值,即当某一项或几项警情指标接近达到了某个数值,且意味着将发生某种突变。而且,系统的预警指标不是一个单项指标,而是一系列综合指标。同时根据警情的不同程度分为无警、中警、重警、巨警五种情况。

1. 粮食安全最低警戒线。

粮食增长率≥人口增长率。这是计算比较简单的警线。即粮食增长率-人口增长率≥0,或粮食增长率+净进口率-人口增长率≥0。从1952年—2000年,粮食总产量年增长率3.7%,而人口年均增长率2.5%,48年间粮食年均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特别是从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开展及改革开放后的粮食逐年增长趋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从1978-1998年,人口年均增长率1.4%,粮食年均增长率2.3%,20年间粮食平均增长率也大于人口增长率。尤其从1990年-1998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1.1%,而粮食年增长率为1.8%,人均粮食389kg,且趋于稳定。按照这个速度同比增长,就能确保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2. 提高营养程度供需平衡警限。

国内粮食生产增长率+上年库存率+净进口率(进出口之差占粮食总产量比率)-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率≥0,或国内粮食增长率+净进口率≥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长率。其中:收入需求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在这个公式中,净进口率等于进出口之差占粮食生产总量比率。根据我国从1978-2000年的进出量情况,一般不超过总需求量5%左右(因为我国粮食消费基数大)。其中:最高的年份是1995年进口量达2081万t,净进口量1867万t,相当于国内生产总量的4%,占世界进口量的10%,是世界第二大粮食进口国,而且也引起了世界的粮食波动。上年库存率等于上年期末库存量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比率。有时,当年粮食增长率是负值如:2000年,2001年两年连续是负值,高达-9.1%和-2.1%。却没发生粮食危机,其原因是从1996年以来的多年大量库存,据目前统计,国内库存量约2.65亿t,约占年产量的57.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3. 粮食总产量波动警限。

(1)粮食总产量波动警限确定。粮食产量是最直接反映粮食的安全问题,也是最明显的警兆。这里取了从1951年—2007年的粮食总产量的57个数据,其中42个是正增长,占总数的74%,15个是负增长,占26%。因为从1990—200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而粮食年增长率为1.8%,且人均粮食389kg,经过计算把粮食年增长率作为警限点,即增长(减少)百分点。

(2)粮食总产量波动值的计算方法:(1)可采用公式为。式中,Gt为t年粮食产量,为t年粮食趋势量(一般为3-5年),可用一般回归方法或算术移动平均法,这两种方法都能计算出某阶段粮食发展趋势,可以推算出粮食增减趋势,但是有一定误差。并且,有时不能如实反映突发时间的警兆,如利用算术移动平均法即五年平均值计算1959年的粮食减少警限为-9.6%,而实际为-14.1%。因此我们采用拐点法计算,所谓拐点法是指直接用它的的当年产量比较上一年或比较前3-5年平均值,用它的实际下降率作为警限值,以此类推。(2)拐点法。如1959年下降起始拐点,直接用它比较上一年或比较前3-5年平均值,用它的实际下降率-14.1%作为警限。以此类推,1968年、1972年、1980年、1985年、1988年、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都是下降开始的拐点,直接能计算出在某阶段上升期间的下降幅度。然后再找上升的拐点,上升的拐点应从下降拐点开始寻找达到或超过原下降前的数量,而且年增长率要大于下降前的年增长率。如1953年、1966年、1973年、1983年、1984年、1990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因此,可采用公式γ=(Gt-Gt-1)/(Gt-1)×100%。Gt-1为计算t年前一年的产量,或者前五年的平均产量,可以看出:粮食总产量在60-70年代,粮食波动幅度较大,一般在±5%-±10%。进入20世纪90年代,粮食波动幅度较小,一般在±2%左右,特殊年份在-5%,如2000年较前几年下降-9.1%。

(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

库存量多少也是衡量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即:η=(Rt/Ct+1)×100%。式中Rt是第t年末库存量,Ct+1是下一年的粮食消费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一个国家粮食储备系数为17%-18%,其中12%为周转库存,5%为后备库存。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储备不仅解决了12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库存量逐年升高,库存安全系数到20世纪末达到50%以上。从1996年由于连续几年丰收,加之敞开收购,库存增加,出现粮食卖难。并且粮食出现陈化现象,储备费用增加,财政负担过重。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题下,库存安全储备系数应该适当。一般认为在11%左右。但是由于近几年退耕还林的影响,粮食总量减少,并且由于补贴了退耕地粮食,它一般也占总产量的6%左右。因此,粮食安全储备系数η≥17%。

(三)粮食外贸依存系数及进口警限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需要的粮食进口量占当年粮食总需求量的比例。β=(Gi/Gt)×100%。式中Gi表示当年需要进口的粮食数量,Gt表示当年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表明一个国家粮食自主或依赖国际贸易的程度。

首先,我们应遵循“立足自给,适当进口”的原则:一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国家安全大局为重。二是不能像日本等国家依赖某些大国,当前和今后都不能依赖。某些大国会用粮食武器要挟我们。三是中国进口粮食要适度。中国进口基数大,不能超过世界粮食市场的承受能力。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粮食情况稳定。50-60年代基本自给自足,略有进口,70-90年代进口年份多于出口的年份,最高在4.2%,90年代后出口加大,但只有粮食总产量的1—2%,进口最多是1995年2081万t,占我国总产量的4%左右,并且引起国际粮食价格上涨。

单位:万t

资料来源:孔祥智《谁来养活我们》《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号表示净出口量。

同时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2002年,进口配额为2216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5%左右,2004年4107万t约占8%左右。因此β≤5-10%总需求量(总产量)为进口警限,且不能大于10%。

(四)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综合警限指标

1.全国耕地面积不能小于1.2亿hm2(18亿亩)警戒红线,人均耕地面积不能小于0.1hm2(1.5亩)。

2.2010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应大于70%农作物播种面积,或粮食总播种面积大于1.1亿hm2(16.5亿亩)。2020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应大于60%农作物总播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大于1.1亿hm2(16.5亿亩)。

3. 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1%粮食总产量年增长率>2%

4. 人口年均增长率<1%,人口≤14亿人(2010年),人口≤15亿人(2020年),人口≤16亿人(2030年)。

5. 人均粮食≥400kg(2010年),人均粮食≥450kg(2020年),人均粮食≥500kg(2030年)。

6. 粮食总产量≥5.6亿t(2010年),粮食总产量≥6.7亿t(2020年),粮食总产量≥8.0亿t(2030年)。

7. 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γ≤-2%—-5%。

8. 退耕还林年均退耕面积A≤133.3万hm2。

9. 粮食对外依存系数≤5%-10%总消费量。

1 0. 国内粮食库存率η>17%-18%总消费量最少库存量η>11%总消费量。

三、建立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对策

(一)建立全国耕地与农业生产遥感监测与预警系统

粮食安全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并且又是紧密相连的大系统。它包含因素很多,又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我国地大物博、区域辽阔、地形复杂、差别很大,需要建立全国耕地与林草地遥感监测与预警系统和全国农业生产监测与预警系统。充分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测、网络技术对耕地变化、森林及林地变化、草原及草地生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和产量预测、农业灾害、海洋渔业等监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应用于农业、草原、环境、粮食安全和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并利用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地变化、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粮食供需、人口增长等动态模型。

(二)建立组织机构

由国务院成立粮食生产安全与预警委员会,其中设立粮食生产安全监测中心,并在农业部、林业总局、粮食总局,商务部设立分中心,并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区划9个一级区设立监测分中心,各省区市设立监测站,县、乡、村设立微机联网。

(三)加强粮食安全动态监测

粮食生产动态监测主要包括总量监测、地(区)监测和变化报警系统、操作系统四大部分。总量监测由全国省、区、市各职能局普遍调查,逐级上报,汇总全国总量。以省、区、市为总体,采用多点多层次的抽样调查,调查到村。用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以各省、区、市的土地面积为总体,抽样调查或在全国各大退耕区、粮食主产区、选择调查样区,然后与地面典型调查相结合。数据库系统包括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库和省级农业信息资源库。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其包括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别的内容,如宏观调控政策、生产管理、土地资源调控、退耕还林预警、粮食安全预警模型等内容;5.变化报警系统根据地面普遍调查系统,抽样调查系统、星机遥感系统、数据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提出警情预报。

(四)形成系统网络

建立由国务院农业与粮食安全委员会,林业总局、农业部、粮食总局、商务部及各粮食市场、中央直属储备机构、粮食进出口贸易部门,各粮食主产省,各粮食主销省、市、县、乡、村组成一个预警操作系统。根据各种警情预报做出相应对策,并及时调整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对策和措施。

(五)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包括港口库、中转库、铁路车皮、船舶、集装箱以及交通、铁路、海运等合作单位。建立东北粮食物流路铁海大通道。目前,我国的中粮、中储粮和中谷是国家级的三大粮食企业,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应该把三个国家级粮食龙头企业和各省、市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省级粮食储备仓库以及国有、民营、外资粮食加工、运输大型企业整合在一起,创建新型全面放开、畅通、快捷的粮食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岸根卓郎.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莱斯特.布朗.中国缺水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J].战略与管理.1998,(6)72—80.

[3]刘明,顾海兵.我国粮食生产警情确定[J].中国农村经济,1993.

[4]游建章.粮食安全预警与评价的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2.2

2008年粮食系统宣传总结 第5篇

思想工作总结

2008年粮食系统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紧密围绕市委“三个率先”的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求实、创新奉献,努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粮食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按照市委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2008年粮食系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服务于市委“三个率先”宏伟目标,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在服务大局上求实效,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活力,为建设和谐发达新肇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深入持久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理论武装工作

1、我们粮食系统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和基层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工作,并以此作为提高全体干部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主要是按照中央、省委、绥化市委和肇东市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制定粮食党委中心组2008年理论学习计划,并下发到中心组各位成员手中,党委书记、局长葛刚非常重视,亲自安排学习时间,选定学习材料,确保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全年共学习14次,每月自学达到近30个小时,同时我们还采取座谈会、收看电教片、观看教育电影、开展研讨会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学习,一年来中心组成员共记录学习笔

记2万余字,学习心得体会3篇,观后感1篇。我们还按照市委的要求组织党委中心组成员每周参加市委组织部的远程教育学习,学习的同时记录学习笔记,按时完成学习作业。一年来,我们共记录笔记2万多字,完成作业37篇,完成学习心得2篇,总体来说,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为把学习引向深入,党委中心组成员按着分工包扶企业的要求,带动和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局机关党支部把每周五下午定为集中学习日,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纪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安排专人辅导,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必须按时参加学习,一年来,我局党支部共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40多次,自学20多学时,记录学习笔记1万余字,学习心得3篇,机关支部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了检查,使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将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摆上工作日程,并决定将11月份定为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月”,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和理论骨干认真学习,记录学习笔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基层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同时,我们还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学习读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部分,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究讨论关于粮食发展的重大问题,寻求粮食发展的路径,以促进粮食经济再发展。局党委就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情况,抽调专人组成检查组,定期深入基层单位检查理论学习开展情况,及时通报,并以此作为年终基层班子考核的参考,起到了较好的监督指导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进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村,加深了基层党员干部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使党员干部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指导粮食工作实践,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做好新闻宣传,促进粮食发展

1、我们粮食系统党委一直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展示粮食企业新形象、展现粮食职工新风采、促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年初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宣传的规章制度,落实新闻宣

传奖罚办法,做到“各个单位有任务、具体责任落人头”。我们除了规定党群口的全体人员为新闻宣传工作通讯员外,还确定了2名专职通讯员,同时基层单位的政工人员也承担起本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党委共收到基层单位上报信息38篇,党委“以党群工作简报”向上级媒体供稿,共上投9篇,另外,向绥化市粮食局上投1篇简报,绥化日报刊登1篇新闻。

2、为了将我系统的先进典型及时的向社会做好宣传,我们积极与市电视台进行沟通,为其提供充足的基础材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了电视采访能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发出。粮食系统面对改革的严峻形势,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等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为了减少负面新闻和舆论的影响,我们积极与职工勾通,并与市电视台联系,在行风热线上对职工的问题给与耐心细致的解答。营得了大家的好评和谅解。每次有新闻宣传报导,我们都与市电视台进行了密切配合,使各项报道任务圆满完成。

3、在征订2009年度党报党刊订阅工作中,粮食党委在企业转制、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以党委书记葛刚、党群书记李伟君为首的领导班子积极与基层企业协调运作,筹措资金,解决困难,力保市委下达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读本》、“理论面对面”、“思与行”杂志及“党报党刊”证订任务按期完成。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为了提高我系统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并在全系统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为标准,以诚信建设为主题,进行“诚信单位、诚信部门、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的评比活动,年初制定了评比方案,印发到各基层单位,先由基层单位推荐,再由党委筛选,并对候选的家庭、职工和部门进行了公示,接受职工投票和举报,最后评选出10户五好家庭、20个文明职工、2家文明单位和10个诚信部门,给并

对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奖励。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板报、墙字、标语等宣传载体,在全系统强化思想道德的宣传工作。

2、为深入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我们粮食党委层层建立了教育联动体系,全体副股级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为联动教育主体,划定帮扶对象,开展教育宣传和包保工作,强化了全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2008年全系统职工子女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3、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我们党委组织全系统基层企业认真学习认真《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对于已经命名的文明单位要求保持现有的荣誉,并按照文明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场区园林化、办公自动化、职工文明化,并向他们提出了“廉政四提醒”,即特殊时期提醒、重点岗位提醒、日常工作提醒、八小时外提醒,力争向更高层次迈进。未命名的单位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提高企业文化含量,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文明单位创建氛围,也要力争进入文明单位的行列。

4.今年我局党委决定将市局机和盐业公司党支部定为精神文明创建典型,以此带动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两个典型以“五型”为目标,以“三心”为主题,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发挥表率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行风,用实际行动树立粮食部门良好形象.四、思想政治工作

1、我们粮食系统党委历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摆在重中之重的工作位置上,特别是近几年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职工下岗,企业人心浮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全系统年初就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群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责任人、基层单位一把手是思想政治工作直接责任人,同时实行班子成员包企业,不仅包经济,也包党建,更包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确保了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及时理顺情绪,化解

矛盾,没有出现集体访、越级访等事件的发生,保持了全局的稳定。

2、在企业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来,我们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紧密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扎实开展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粮食系统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细化粮食行业荣辱观,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行为,进一步提高了素质,推动了宣传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围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指导农民使粮食提等增值。在春种时,我们组织全系统技术人员132人(次)深入到各村屯开展了粮食种植品种指导服务。我们根据国内粮食市场玉米和水稻销售价格及需求量、向农民推荐市场前景好、市场价格高、发展空间大的粮食品种。我们为农民印制粮油供求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指导。在秋粮收获时,指导农民提等增值,我们分批分期地组织各粮库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民田间、庭院,指导农民田间给玉米站杆扒皮凉晒,提高成熟度。玉米入场后,指导农民码趟子,搞好庭院降水。脱粒时指导农民掰尖子,选棒子,提高玉米等级,千方百计为农民增产增收开展服务。二是捐资助学振灾扶贫工作。在全市第三轮万名贫困妇女扶贫解困活动中,局机关为尚家镇尚家村和平方村的3名贫困妇女,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春耕期间,我们还为里木丫镇长江村和四方村的4户贫困户筹措3900元资金,购买了2吨化肥,解决了他们的种地难问题。在全市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局机关干部职工共捐人民币3800元,御寒衣物30多件。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期,全系统干部职工共为地震灾区捐款46325元。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了本系统人员,参加市里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三是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由于粮食企业改革产生的拖欠工资 和养老保险费等问题,是粮食系统信访工作的老大难,为了维护大局稳定,我们始终坚持“一把手”周一接访、主管信访领导天天接访,其他成员随时接访制度,对信访工作一同一例会,研究重点信访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困难企业做好安抚和化解工作。对情况属实、有实际困难的来访人,采取切实办法进行解决,或筹集部分资金解决特困访人燃眉之急:或主动与社保局、就业局等有关部门协调,避免群体访问题发生:或给加压,由主要领导亲自督办:或通过大量细致思想工作,缓解企业特困时期暂无法解决的问题。四是为当地群众服务做好事。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牢牢把握以购定销的原则,以企业为品牌,坚持以收、代储、代烘干为主,扩大粮食收购数量,力争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今年,我们与省储备粮公司联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协调,争取到了13.1万吨国家储备粮指标,其中玉米12.1万吨,水稻1万吨。在国家储备粮食收购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储备粮公司的要求严格把关,保证农民手中的粮食高质量、高数量、高价格的进入粮库,这即为企业增加了收入,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我们系统购销企业自备17台消防车,为当地群众义务出动消防车32车(次),出动消防员94人,已为人民群众挽回大量经济损失。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有效的开展,真正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工作。

3、为在改革阶段调动起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党委进一步加大了粮食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建设力度,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通过落实职工对各项改革措施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全系统职工全年为企业献计献策120余条,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五、文体工作

我们党委认真组织了本系统人员参加市里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在“七一”期间,开展庆祝建党87周年庆祝活动,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委书记上了一党生动的党课,使全体党员接受了一次良好的党性教育。“七一”期间我们还走访慰问了贫困党员,为系统内贫困党员送去了慰问金,主要领导还从个人工次中合出500元钱资助推动工作能力的下岗党员刘成江,局机关又为其解决了2吨冬季取暖用煤。

六、其它工作

1、我们粮食系统的党员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经常,基层党校建设达到了“六有”。特别是今年结合警示教育和“双争工程”主题活动、送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下基层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电影、介绍先进事迹、撰写心得体会、举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委对全体党员干部及基层政工人员共组织了5次集中培训,开设了12期党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在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我们粮食党委为有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扩大粮食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确定了一名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我系统共有20个单位在政府网页上发布了宣传材料,详细介绍了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相对优势,为外地客户了解我们粮食企业,与粮食企业合作开辟了窗口,提供了平台。

3、按时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党群书记、宣传委员例会,参加了绥化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宣传委员培训班,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报送了本系统宣传工作全年规划、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

粮食系统 第6篇

关键词:粮食系统;党务工作;强化发展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系统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十八大以来粮食系统的重要工作任务。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完成粮食系统工作总体任务的重要环节,对粮食系统职工起到的教育作用,对提高粮食系统工作效率,以及促进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保持可持续发展重有重要的价值。

一、粮食系统党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党务工作形式大于内涵

真正发挥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促进作用,还要体现党组织的监督制约作用、联系群众作用。粮食系统党务工作虽然围绕三严三实、学习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转变行业风气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党务工作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首先,党务工作形式化严重,党务工作缺乏创新,不能广泛创新使用党务工作新形式,不育充分的利用现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形式党务工作教育新模式。其次,党务工作还停留在读报纸和学文件的传统方式中,不能结合实际工作和具体找问题、探根源,致使问题尝试挖掘不到位。第三,大量党务工作流于形式,基层党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方法较为简单,没有发挥出对群众的发动作用,没有形成党务工作合力。

(二)党务工作在基层呈弱化状态

能否做好党务工作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出对基层的指导监督作用。但是,党务工作往往在越到基层越呈现出弱化的现象。首先,基层党组织对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没有深入到各粮食加工企业,对基层偏远乡镇的粮站、粮库的建设更为有限。其次,基层从事专职党务工作的人员少,党务工作往往由人事部门兼职,再加上基层粮食业务工作繁忙,严重影响了党务工作实效的发挥。第三,基层落实党员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报告制度、民主集体决策制度等方面不严格,这种弱势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基层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和上级监督不足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乏力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决定了基层党务工作的效率,由于缺乏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务工作形式单一,导致党务工作方法长期没有创新突破,无法发挥出对党员干部的凝聚带动作用。首先,党务工作计划制定的不科学、不严密,没有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务工作。其次,党务工作日常任务与基层粮食业务冲突,特别是在农忙和秋收季节,这时期同样是各重要党务和业务工作冲刺备查备检的阶段,影响了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上级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以任务形式下发,对基层党务工作统的过死,要求过于细致且教条,严重限制了党务工作方法创新。

二、粮食系统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

(一)适应党员干部思想多元化趋势

当前党务工作主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来自党员干部思想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接触和获得信息渠道的不断增多,各种思想观念对党员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以往那种理论条框式的党务工作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必须树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的思想原则。首先,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党员干部开辟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渠道,促进党员干部从深层次上探讨理论问题。其次,在切实的保护农民利益中带动干部转变作风,着实将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联系起来,让广大粮食系统党员干部认识到国家粮食工作的价值与神圣。第三,积极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树立一批干事业创业和廉洁自律党员干部典型,深刻剖析粮食系统这些优秀党员典型代表,同时组织开展好粮食系统党员干部评比创优等党组织生活。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的差异

党员干部思想意识需要统一,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也有强弱差别,为了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切实发展基层党组织,就必须正确认识党员干部的差异。首先,要正确认识党员干部的问题,要以正确的思维态度来帮助党员干部转变思想,着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其次,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教育,以培养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抓手,促进党员干部提高创业履职能力。第三,将制度要求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基层党组织不仅要体现出红线意识,还要成为党员干部的家。必须要使基层党委和支部关心党员心理,解决党员困难,从而全面体现出促进党员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不断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党务工作的内容与方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强化党务工作要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党务工作提出改进要求。首先,积极的创新运用党务工作方式,例如,利用创新方式讲讲课,创新途径评党员,创新方法为群众,看党务工作做的好不好,基层党员和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着力找准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予以必要改革。其次,促进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尽可能的将党务工作形式的作用发挥出来,积极的起到促进党员干部踊跃参与党组织活动,降低党务干部工作压力,着力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不断的促进党员干部发挥在粮食生产工作一线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党务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三、粮食系统党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策略

(一)以新的高度统领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党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发展,必须有高屋建瓴的意识,必须在统领大局的提前下,积极的审视微观党务工作的得到,从而发挥粮食系统党务工作的合力,促进全系统党务工作扎实开展。首先,扎实学习党务工作知识,认真学习好党中央和省市各项方针政策,结合粮食工作新形式,深刻把握粮食工作新机遇,领会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充分的把绿色、共享、协调理念与粮食系统的党员工作建设结合起来。其次,在党的理论指导下,认真履行好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大力开展理念联系实际的工作,做好笃信笃行,采用开展专题工作学习,专项工作落实,创建品牌工作项目的方式,切实强化粮食系统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保证发挥强化党务工作实效。第三,完善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围绕“两学一做”,转变经济发展环境等具体要求,积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党员干部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工作。

(二)以创新思维拓展基层党务工作

强化党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党务工作驱动,才能促进党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首先,必须创新党务工作形式,积极运用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努力开设针对粮食系统的党务工作微平台,利于微平台努力宣传党务工作先进经验,加强对党员干部引导,从而开启与党员干部实时沟通的新时代。第二,创新日常教育新形式,将实地教育与理念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粮食系统辉煌党史的优势,积极建设生动的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力争发挥粮食系统党务工作历史传统的教育作用。第三,打破以往传统的束缚,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业创新活力。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党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倾听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促使基层党员成为党建工作的主角。创新党务工作形式关键在于围绕党务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创新解决,要以低成本为原则,完成好各种党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三)加强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

党员干部的素质决定了党务工作的水平,提升黨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可以有力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首先,进一步完善粮食系统基层党组织机构,尽快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全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使各项党务日常工作蓬勃的开展起来。其次,发挥其层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党员委员的作用,强调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建设,把党的员领导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第三,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经常性的组织开展以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知识学习等活动。第四,发挥年轻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活力,积极组织开展群团工作,号召广大年轻党员干部为党组织发展贡献力量,不断增加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第四,深刻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围绕粮食购销,仓储管理、质量检验等业务工作,强化筑牢党员干部的纪律底线,使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论

强化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粮食系统的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入手,在全面统筹与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分析粮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认真总结以往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得失和问题,借助以往粮食系统党务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经验,逐步开展有效的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创新党务工作形式,落实好具体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任务,加快基层党组织的发展速度,努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典型,在领导干部的有效带动下积极的开展好党务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原.强化党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性能研究 第7篇

地源热泵是一种先进的技术, 它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地源热泵利用地表浅层的地热资源 (也称地热能, 包括地下水、土壤和地表水等) , 按照需要将其作为高温或低温热源, 吸取其中的热量或冷量, 对目标物进行加热或制冷。

1 地源热泵在粮食干燥中的特点

热泵干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在我国粮食加工领域中, 主要是以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所含热量作为热源, 对粮食作物进行加热干燥。与空气源热泵相比, 地源热泵在粮食干燥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点。

1.1 地源热泵效率高

现有粮食干燥主要以大气环境作为热量来源, 但是由于空气比热容远小于地层中的土壤—水混合物介质的比热容, 在换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通过地源热泵在单位时间内从底层吸收的热量, 是空气源热泵吸收热量的2~3倍以上。对含水量为20%的稻谷进行干燥, 干燥温度为40℃, 地源热泵处理的稻谷量是空气源热泵的2.67倍。

1.2 地源热泵节能显著

热泵需要输入净功运转, 即输入电能, 目的是以电能作为搬运热量的动力。热泵的高温和低温热源之间的温差越小, 供热的效率也越高;反之, 随着热源间温差的增大, 供热效率会降低。秋冬干燥粮食的时候, 地源热泵的供热系数一般在4~5, 即耗费1k W的电能, 能够提供4~5k W的热量, 比空气源热泵多1~2倍。

1.3 地源热泵工作稳定

空气源热泵与大气环境进行换热, 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 由此会使供热效率发生起伏, 耗电量也相应波动, 影响设备的运行和寿命。当环境湿度达到85%以上, 气温为15℃以下时, 空气源热泵冷侧换热器的结霜就会发生, 降低传热效率, 严重影响换热效果, 导致能耗加大。地源热泵是与含湿土壤进行换热, 并利用地下水循环加速换热过程, 地下水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恒定, 我国主要地区地下水温度见表1。此外, 水的对流换热系数远大于空气, 因此与空气源热泵相比, 地源热泵工作环境稳定, 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系统运行也相对空气源热泵稳定。

2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有3个工作循环, 即制冷剂在热泵系统的传热循环和干燥介质的干燥循环以及从地层中的吸热循环。地源热泵循环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分别是粮食干燥循环中的加热器和与地层换热的冷却器, 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流程, 反映了热量从浅地层经过热泵循环系统, 最终运输到粮食干燥设备中使用的过程。1过程与2过程的焓差, 即为系统通过铺设于地层中的管道吸收的热量;热量在蒸发器中经过2′过程与1′过程, 被热泵系统中的制冷剂吸收, 制冷剂由湿饱和蒸汽转变成为干饱和蒸汽, 通过相变吸收大量的潜热和显热;通过压缩机1′过程与3′过程, 完全气化后的制冷剂受压升温, 干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通过3′过程与4′过程, 制冷剂在冷却器中冷却放热, 3′过程与4′过程的焓差, 即为热泵系统向粮食干燥器提供的热量;4′过程与2′过程制冷剂饱和液从节流阀流出, 经节流效应降压转化为湿饱和蒸汽;进入蒸发器进行下1次循环。

3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分析

根据粮食的水分含量, 可以最终确定干燥过程需要的热量, 从而确定地源热泵的热效率系数。

3.1 粮食干燥质量守恒关系

干燥过程中粮食和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会发生变化, 但是不含水分的粮食和干空气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可根据绝干粮食和绝干空气质量守恒原则, 列出方程式。

式中:d3、d4为热空气进、出干燥室的含湿量, kg/kg dry air;W为水分蒸发量, kg/h;Gg为粮食中干物质含量, kg;L为绝干空气质量流量, kg/h;G3、G4为粮食进、出干燥室质量流量, kg/h;M3、M4为进、出干燥室时粮食水分含量, %。

粮食干燥过程中需要地源热泵持续提供热量, 当粮食中的水分被加热到当时当地大气压下的露点温度以上时, 水分开始蒸发。理论上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冷却器释放的热量, 应该与干燥粮食所需的热量相等, 但是在实际过程需要考虑干燥室中的热量损耗, 例如设备以及环境对热量的吸收, 因此冷却器释放的热量应比干燥粮食所需的热量多13%~20%。

3.2 粮食干燥热平衡关系

制冷剂焓值在节流阀前4′和压缩机后3′的差值, 即为冷却器释放给干燥室的总热量。考虑换热损失, 以干燥室进、出口3、4位置的空气焓之作为计算热量, 以干燥粮食所需的热量为初始条件, 则干燥过程中的热平衡方程为下式:

式中:h3、h4为干燥空气进、出干燥室的比焓, k J/kg;d3、d4为热空气进、出干燥室的含湿量, kg/kg dry air;Qs为粮食进出干燥室带走的热量, k J/h;Ql为干燥室中的热量损耗, k J/h;cp为水在干燥温度下的定压比热, k J/ (kg·K) ;T3为粮食进入干燥室的初始温度, ℃;W为水分蒸发量, kg/h。

干燥粮食中的水分所需的热量是平均值, 粮食进、出干燥室减少的含水量可以求出, 但是水在干燥温度下的定压比热cp不是定值, 定压比热cp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公式中所使用的定压比热cp为温度变化范围内的平均比热。

3.3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性能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的性能可以用三个性能指标衡量, 即热泵的性能系数 (COP) 、单位能耗除湿量 (SMER) 和热效率ηt。结合上述分析, 根据图1, 可以列出这3个性能指标的表达式。

地源热泵的性能系数 (COP) , 为高温下热泵输出的热量与压缩机消耗电能的比值, 可得:

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 为粮食水分蒸发热量与输入电能的比值, 可得: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的热效率ηt, 为冷却器提供热量与粮食干燥室吸收热量的比值, 可得:

4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经济性分析

我国秋、冬季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60%, 在此环境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干燥水分含量为18%左右的粮食, 干燥后的粮食水分可达13%, 排出的气体相对湿度可达80%左右。干燥每吨粮食, 平均降低5%的水分含量, 需要1.25×106k J热量。假定粮食干燥系统秋冬季运行90d, 每天运行12h, 每批粮食干燥时间为10~12h, 干燥粮食时出口热介质温度可达50℃以上, 干燥10万t粮食的比对参数见表2。

由表2可知:与空气源热泵相比,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供热效率高, 能耗较小, 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在系统投入使用的3.3年后, 即可收回设备的初投资。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造价相差不大, 但冬夏季的运行费用却低很多, 而且地源热泵系统的寿命长, 系统造价回收率高。

5 结论

与传统的空气源以及尾气源热泵相比,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供热性能系数可提高到4.44, 单位能耗除湿量提高到6.24, 粮食干燥热效率提高到86.8%, 总电功率减少34.8%, 运行成本节约40.6%。地源热泵的使用年限为20年, 如果维护得当, 使用寿命可延长至50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 地源热泵粮食干燥系统的经济效益愈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任广跃, 张忠杰, 朱文学.粮食干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粮油学报, 2007, 5 (2) :74-78.

[2]马最良, 吕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叶何明.地源热泵空调的特点及与风冷热泵机组的经济比较[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 20 (7) :90-93.

浅析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第8篇

1. 1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粮食能够完成运输、装卸、存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活动或功能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物流服务功能的有机整体。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粮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指挥系统对整个应急物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整个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主导者。2粮食应急物流中心系统: 主要负责粮食物资的储备、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3粮食应急物流支撑系统: 包括配送中心、运输部门和其他一些保证粮食物资能从物流中心顺利到达应急地点的各部门,该系统是整个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主干部分。4粮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数据库等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立专用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能满足应急救灾工作,对应急物流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

1. 2. 1采购系统

首先,由于灾害的持续性特点,要求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储备和救灾之用。应急物流中的粮食采购要求采购周期短, 粮食物资的应急采购由于其应急性,但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的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因此要求采购的程序紧凑、简单,缩短采购时间,以保证受灾人民能吃上饭, 解决温饱问题。其次,粮食应急采购是根据受灾地区的需求来采购的,往往会存在不确定性。粮食采购部门会根据时限要求筛选出较好的采购方案,并根据现有的库存制订出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粮食资源。最后,应急粮食采购要求在短期内采购大量的粮食。单一供应商往往难以满足完全供应的要求,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供应。

1. 2. 2储存系统

粮食应急的储存包括库存粮食和采购的粮食。应急粮食的仓储主要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由于不同粮食的存储需要不同的环境,需要根据粮食的特性安排处理存放位置。如果要使配送快速高效,就要求粮食在存储过程中存放合理, 便于装卸搬运,建立一个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对应急粮食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系统对应急粮食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出准确的信息反馈,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1. 2. 3运输系统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的需求具有突发性。如何将粮食从各个筹集地准确、快速地送到灾区是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紧迫性要求。应急物流对粮食的运输时间和速度要求较高,有关部门经常会开启一个 “绿色通道”保证粮食在应急系统的运输畅通。

1. 2. 4配送系统

粮食从各个筹集地聚集在一个集中地。将集中地的粮食按照受灾区域对粮食的需求不同进行配送,是粮食应急物流重要的环节。这要求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数据库的数据作出一个配送决策。并按照决策和粮食的特性,调集合适的运输工具来进行配送。

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

2. 1粮食应急物流的节点选址设计

粮食应急物流节点选址设计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专家评估法: 充分运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其考虑选址对象的社会环境和客观背景之后,对选址对象进行直观的综合分析研究。专家评估法中最常用的是因素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等。2精确法: 是指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物流网点布局的方法。精确法中线性规划法和重心法是最常用的。3模拟计算法: 是用逻辑关系和数学方法将实际问题表示出来,通过模拟计算及逻辑推理最终确定最佳的布局方案。4启发法: 是指可以有助于减少求解平均时间的任何原理或概念,也可以是用启发法表示为指导问题迅速解决的经验原则。

2. 2粮食应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设计

当应急物资从各地聚集到受灾区,需要建立一些仓库来暂时存储物资和配送的中转站。虽说应急物流具有弱经济性,但是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假设只考虑成本最低,确定几个配送仓库选址只需要从中选取几个仓库作为配送中心。本文拟采用P - 中值方法来进行建模选址,数学模型表述如下:

式中,N———n个需求点的集合;

di——— 第i个需求点需求量;

Cij———从需求点i到设施j的单位运输费用;

M———m个建设设施节点候选点集合;

p———允许投建的设施总数 ( p < m) ;

xj———设施j是否被选中,0 - 1决策变量;

yij———需求点i是否由设施j来提供服务,0 - 1决策变量。

该模型解决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算法: 精确法和启发式算法。本文拟采用贪婪式启发式算法。

( 1) 假设有4 ( W1 ~ W4) 个仓库可供选择,需要派送的地方有6个 ( X1 ~ X6) 。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只需要2个配送中心即可满足需求。各个受灾地区需求量与单位运输成本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 2) 对单位运输成本进行比较,按距离最近进行分派, 得到以下结果:

W1对X3、X4、X6进行派送; W2对X1进行派送; W3对X2进行派送; W4对X5进行派送。总费用为: 290 + 156 + 200 + 625 + 315 + 176 = 1762,K = 4。

( 3) 分别移走候选地W1,W2,W3,W4进行重新指派,并对各自的增量进行计算:

1当移走W1受影响的是X3,X4,X6:

将X3指派给W4,产生的增量是 ( 47 - 40) × 5 = 35

将X4指派给W2,产生的增量是 ( 56 - 25) × 25 = 775

将X6指派给W3,产生的增量是 ( 37 - 22) × 8 = 120

产生的总增量为: 35 + 775 + 120 = 930。

2当移走W2时受影响的是X1,X1指派给W1,产生的增量: ( 35 - 29) × 10 = 60

3当移走W3受影响的是X2,X2指派给W1,产生的增量: ( 28 - 26) × 6 = 12

4当移走W4受影响的是X5,X5指派给W3,产生的增量: ( 26 - 21) × 15 = 75

比较增量,选择最少的增量,所以第一个移走的是W3, 把X2指派给W1,K = 3。

( 4) 分别移走W1,W2,W4比较增量:

1当移走W1受影响的是X2,X3,X4,X6:

将X2指派给W2,产生的增量为 ( 33 - 28) × 6 = 30

将X3指派给W4,产生的增量是 ( 47 - 40) × 5 = 35

将X4指派给W2,产生的增量是 ( 56 - 25) × 25 = 775

将X6指派给W2,产生的增量是 ( 44 - 22) × 8 = 176

产生的总增量为: 30 + 35 + 775 + 176 = 1016。

2当移走W2时受影响的是X1,X1指派给W1,产生的增量: ( 35 - 29) × 10 = 60

3当移走W4受影响的是X5,X5指派给W3,产生的增量: ( 30 - 21) × 15 = 135

比较增量,选择最少的增量,所以第一个移走的是W2, 把X1指派给W1,K = 2。

最后结果为W1对X1,X2,X3,X4,X6进行派送,W4对X5进行派送。

2. 3粮食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设计

粮食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用于信息交换和辅助服务的平台,能够实现应急物流信息的电子化与数字化。并在基于Web的综合网络上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粮食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1运用Web Services技术和SOA架构,解决底层物流数据采集和集成的问题。2运用卫星定位和GIS、RFID技术进行粮食物流运输的定位与追踪,实现在运粮食的可视化。 3运用网格技术保证物流信息的安全。

3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对策

3. 1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采购优化

由于粮食供应商并不是唯一的,且采购时间要求紧迫, 一般的物流采购方案不能满足应急物流采购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紧凑、简单的采购程序来应对紧急状况和保证安全。在粮食应急物流中,采购主要通过社会采购、应急征用以及社会捐赠三种形式。粮食的采购必须依托市场,才能保证应急粮食的采购体系高速运行。首先,建立严格的采购标准以及供应商系统,将主要的粮食供应商输入系统进行管理,并对相关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和选择。其次, 与合格的供应商签订紧急购销合同,为防止生产商、供应商出现意外情况不能保证供应时及时找到代替者,应建立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最后,扩展采购渠道、增加采购渠道的多样性,包括开辟海外采购渠道等。

3. 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优化

我国应急物流配送环节存在衔接困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只是对自己管辖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基本情况了解,外部运输方式了解联系甚少,也缺乏应急演习。在灾难来临之后,难以及时做好运输工具的调集和协调工作,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和人员、资金浪费。在灾难发生时,选择何种运输工具来对应急物资进行运输,也是一大难题。由于信息传递的困难,难以对运输工具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也无法得知各个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运输速度。这就导致在灾难发生后物资难以快速准确地从存储仓库送达受灾地区。粮食应急物流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输配送系统,有重点地将各种粮食进行归类,根据粮食配送的重要程度,制订运输配送计划,合理利用多种运输资源,根据运输工具的特点,使运输效率最大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配送系统进行规范化, 并建立档案,保证各环节的协调配合,互相监督,提高配送反应速度。

3. 3粮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优化

政府在粮食应急物流的指挥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进行。平时做好粮食应急预测、预算,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粮食的生产、储备分布情况,选择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应急粮食采购的相关协议,及时定时地进行网络维护,防止其在事件发生时出现问题,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时开展必要的演练等工作。在灾情发生时,根据相关的政策和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紧急调集调用各方资源、应急救援人员,快速组成一个具有实质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粮食应急物流工作。

3. 4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机制优化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提高有偿或无偿征用各类粮食物资,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以保证救灾行动的顺利进行,建立用于应急保障的相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机制优化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保障机制。首先,建立粮食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在灾难发生时,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各种粮食等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流顺利运行。其次,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灾难发生后能做出快速反应、加快采购和调集应急物资和运输工具、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缩短粮食物流的运输与配送时间。最后,建立粮食应急物流的财力保障机制,粮食应急物流存在弱经济性。一切机制都是以减少灾情和降低人员、财物损失为首要目标。 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应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突发事件专项资金用于紧急之用,保证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

4结论

大多数突发性公共事件都离不开粮食应急物流。应急通信设备的及时准确能保证信息流顺利传递; 救灾人员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救灾物资的伴随保障; 物流的顺畅无阻能使灾区人民的生活更快更好地恢复。因此,做好救灾赈灾工作的重点建设工程是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及优化。粮食应急物流系统集成、整体优化理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现场救援的环节衔接流畅、物资保障要素高度集成、集约性能显著,也使应急作业效率大大地提高,并降低了应急物流成本。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知识,引进国外先进的设施设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粮食应急物流的行动中,充分发挥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

摘要:粮食应急物流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满足人们需求为主要目标,提供粮食的采购、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吃饭问题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解决粮食应急问题一定程度上既安慰了受灾区域的人们的心灵,也保证了救灾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将筹集到的粮食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灾区是应急物流系统设计及优化的首要问题。文章从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和构成出发,分析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最后提出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对策。

粮食系统 第9篇

市场全球化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应用, 形成了企业全新的运行环境和运作方式, 也形成了全新的企业决策环境[1,2,3]:决策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和知识资源不再集中于某一地点, 而是分散在网络上的不同地区、部门;决策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面对具体问题的单一决策, 而更多地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全局分析;决策模型及知识处理方法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式处理, 转变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并行处理方式。这种决策环境的变化要求全新的决策支持方式。另一方面,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 企业运行数据量的增大, 不确定因素的增多, 各种决策支持系统中对更加有效的数据分析的工具的需求显得格外迫切。在一些复杂的决策应用中, 问题的复杂程度常常超出人的理解能力, 采用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如数据仓库技术、OLAP技术、机器学习理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有效地从数据中发现信息和知识的数据挖掘方法, 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4]。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提高生产实践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缩写IOT) 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 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9]。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络, 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达数千个, 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数百兆甚至上千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 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电子标签将实体上网联结, 在物联网上任意位置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信息。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人员、设备、机器等进行集中化管控, 也可以对家用设备、汽车等进行遥控, 以及搜寻实体位置、定位被盗物品等各种应用。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杨震教授说,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 小到钱包、戒指, 大到住宅、大厦, 只要内置一个微芯片, 就可以让这个物体智能化, 同时借助于有线无线网络我们就可以和“它”进行交谈。这种交谈不仅可以发生在人和物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物和物之间, 这种特殊的“交谈”, 就是物联网。如果再将物联网连入广泛使用的互联网, 那么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都可以实时获取世界上一切物体的信息和状态。这就是智慧地球的最终目标。

简单来说, 物联网是通过在物体上安装各类信息采集器, 如射频识别 (RFID) 、GPS全球定位系统、温度、湿度、距离、状态探测器等, 将这些安装了采集器的物体使用网络连在一起, 实现物——物、物——人以及人——人之间的通信, 这就是物联网。

专家预测数年内, 物联网就将大规模普及, 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物流、市政管养、交通领域、企业生产、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 有了物联网的存在,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便捷。

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三层。感知延伸层主要功能是收集与物品有关的数据;网络层是指各种用于通讯的异构网络, 包括最广泛的使用的互联网、广播电视电网、内部专网、电话通讯网、等各种通讯网络,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延伸层收集来的相关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业务和应用层, 是与用户联系最密切的一层,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接收这一层提供的各种应用服务。

3.1 感知层

主要功能是收集与物品有关的数据, 相当于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是实现物联网中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通信的基础, 感知延伸层是作为基础数据保障的存在。感知延伸层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尽量控制成本、缩小体积、降低功耗的同时使用各类关键技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信息进行采集, 包含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技术、GPS定位以及各种有线无线网络等。同时提高数据采集的精确度和扩大采集的范围达到更全面的采集也是感知延伸层的重要任务。

3.2 网络层

物联网的神经系统, 相当于人体的的血管。主要负责将感知延伸层收集来的相关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 包括接人网和核心网。网络层要根据不同的需求, 来优化网络的速度、兼容性等属性, 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物联网中物——物、物——人以及人——人之间的通信, 这就要求网络层一定要提供全域互联的物联网络, 保障通信的顺畅。物联网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设备和终端, 也就决定了接入方式会千差万别, 包括最广泛的使用的互联网、广播电视电网、内部专网、电话通讯网、等各种有线、无线通讯网的范在、异构接入。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 其最主要的接入方式并非有线的, 因为物物通讯的便捷性需要, 很多物体是在不断移动中的, 这个时候必须使用无线网络才能时刻保证与无线网互联;无线移动通信网具备范围大、架设简单、移动性强、低成本等优点使其正慢慢的成为主要的接入方式。网联网的业务会越来越广泛, 必然会吸收各类异构网络的接入, 这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 也是网络层发展的一个必要方向。

3.3 业务和应用层

顾名思义这一层的功能就是给用户提供业务和应用的。是与用户联系最为密切的一层, 是与用户联系最密切的一层, 可以提供诸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提炼等应用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接收这一层提供的各种应用和服务。这是三个层次中涉及最多技术的一层, 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提炼等多种技术。随着网联网的发展, 感知延伸层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 网络层也会有越来越的异构网络接入, 同时使用物联网的用户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数据都会随着时间成指数型增长, 这就决定了云计算势必会成为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计算引擎。有了云计算技术的参与, 成指数型增长的大数据才能得以分析、处理和挖掘。云计算为物联网的数据存储、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4 物联网与物流

即使对于物联网不了解的人也能根据第一印象将物联网与物流关联起来,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物流和生产领域是物联网大展身手的两个重要领域[5]。而物流领域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核心的应用也是最有意义的应用。这是可能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 由于物流带来的瓶颈而导致国际贸易的效率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人力、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这将带来国际物流效率的质的跃升。

物联网通过在物体上安装各类信息采集器, 如射频识别 (RFID) 、GPS全球定位系统、温度、湿度、距离、状态探测器等, 将这些安装了采集器的物体使用网络连在一起,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跟踪监控。不仅仅是物流企业, 生产制造商、国际贸易商等国际贸易的多个参与者都可以通过物流网实时监控货物、人员的动态信息, 从而大大降低了各方在贸易中的风险和提高了贸易效率。

物流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之后, 不仅仅帮助企业提高了物流运行效率, 城市的交通状况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物流企业使用了物联网之后到底可以提高多少效率呢, 这个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举个例子, 大家都经常接触的条形码, 条形码在物流系统、图书馆、超市等众多领域有大量的使用案例。一般使用机器手持扫描读取条形码大约花费2-3秒, 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机器扫描不上, 改用使用人工输入, 至少也要十多秒的时间, 这种情况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都会遇到。如果采用物联网常用的RFID射频技术来读取, 那么0.1秒就能完成货物识别。这种物联网技术大量的用于物流领域之后, 将会减少人力成本, 并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对于物流的显著影响。一家专门做食品原料的物流公司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公司的每一辆货运车辆都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物流公司在运输原料时, 会将包装内安装具备温度测量的RFID芯片, 用来装原料的集装箱也会安装RFID芯片。当货运船到达港口后需要进行海关检查, 海关和港口都是用了RFID技术, 因此可以快速的通过海关检查, 同时物流公司和客户方都能够随时掌握货物位置信息和环境信息。随后物流公司将一部分货物送至客户生产基地, 一部分运往仓库存储。仓库的过道、叉车、仓储货架等都设有RFID芯片, 这样货物的流转信息就会全程记录下来, 同时在需要调用时可以做到准确无误。如果货架上的原料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 系统会自动提示需要补充原料。使用了物联网的物流活动, 可以从原料出厂、中间运输、到海关检查、仓库存储等多个环节监控原料的流转以及状态信息, 整个过程的所有信息可以电脑上可以轻松查看。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与网络化进程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是分不开的。相信物联网技术在将来会和物流领域成为不可放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物流[6]最终呈现的面貌。智慧物流的发展概况有如下几个方向:

一是智慧企业的诞生。随着物流领域中RFID技术与各种不同功能的传感器的广泛使用, 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建立了完善的通信交流网络。这势必将带动未来物流企业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逐步融合, 从而造就一个立足新技术的具有创造性的智慧企业。

二是开放的智慧物流。物联网是基于各种异构网络作为基础的, 应用了物联网的物流系统, 具备着同样的网络基础。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和共享, 那么同样的智慧物流也包含着这些开放共享的特色。一个共享开放的物流系统, 为用户提供了实时使用各种终端通过互联网络获取物流信息的可能, 智慧物流就是如此渗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三是智慧物流各项技术百花齐放。当今物联网最常见的技术有RFID和GPS定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各项技术得到发展与成熟, 可服务于物联网。如:蓝牙技术、红外感应等多种技术。

无论是在物联网应用中还是国家的重要产业规划中, 物流行业都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地位。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物流更能实现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和流程控制, 从而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为企业带来高效率、低成本运营的实际意义。对于整个产业的活跃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物联网武装后的物流系统, 可以大大降低物资流通成本, 并且会极大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5 结语

在阐述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基础上, 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归纳分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应用的发展方向。针对本文的研究基础, 下一步的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粮食物流系统, 以提高粮食物流产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任明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与挑战[J].系统工程学报, 2002, 10 (05) :430-440.

[2]肖人彬, 罗云峰, 费奇.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新阶段[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9 (01) :47-49.

[3]M C ER.Decision Support Systems:A Summary, Problems and Future Trend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998 (04) :355-363.

[4]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01) :62-211.

[5]武晓钊.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中国流通经济, 2011 (06) :36-39.

粮食系统 第10篇

筛选机是用于粮食分选、分级及粮油加工等行业的重要机械,作为其主要结构部件的筛箱在确保筛选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拟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ZKB2575直线型筛选机为例,进行筛选机筛箱系统的振动情况模拟分析,求出筛箱振动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的结果来检测筛箱的刚度,找出易使筛箱结构产生快速破坏的共振频率。据此确定筛箱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案,从而为提高筛选机使用寿命及筛箱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 筛箱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筛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图1所示为筛选机筛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由筛箱、支承装置、电动机和振动器等部分组成。工作时,筛箱由振动器带动作往复的直线运动,从而借助惯性力,达到筛选粮食等物料的目的[1,2,3,4]。

1.2 直线运动型筛选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筛框侧板的3个部分由钢板通过焊接而成,各部分所选材料相同,但厚度不同。在侧板上还设置有横梁,起到连接作用,也有不同截面形状的加强梁起加强作用。通常用焊接连接侧板与加强梁,用法兰连接侧板与横梁。模型中单元网格划分时,不同的侧板厚度交界地方、侧板和横梁及加强梁连接处,其单元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节点来传递负载。本文应用ANSYS软件中设定刚性区域的方法[5,6,7,8],依次在筛箱激振器4组偏心轮的旋转中心处建立点质量单元,以此为主节点; 在筛框的侧板上(激振器的安装位置)设置16个节点用作从节点,用来模拟起连接激振器和侧板作用的法兰盘。主节点和从节点的连接使筛箱在运动及变形过程中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激振作用力即可通过建立的点质量单元传递到筛选机筛箱上。图2所示为筛选机的有限元模型。

1.物料挡板 2.后端梁 3.底横梁 4.侧板5.加强横梁 6.加强板 7.激振器 8.衬筛板9.排料板 10.衬板 11.支承弹簧 12.筛料板

本文建立的筛选机模型应用了ANSYS软件中的Mass21(点质量单元)4个、Shell99(壳板单元)1 826个、Beam189(梁单元)798个、Combine14(弹簧单元)12个。筛箱侧板所选钢板的特征参数为:密度ρ=7.86×103kg/m3,弹性模量E=2.08×105MPa,泊松比μ=0.3。

2 直线筛选机的动态模拟仿真分析

要进行筛箱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研究,首要是建立筛箱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对于一个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在建立时可用达朗伯原理、牛顿第二定律、哈密顿定理及拉格朗日方程来完成,其运动学方程为

undefined

对于弹性体自由振动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的简谐振动叠加,为了确定其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形态,简谐振动的解考虑为

{δ(t)}={gsinωt} (2)

将式(2)代入式(1),可以得到

([K]-ω2[M]){g}=0 (3)

令λ=ω2,则式(3)即成为

([K]-λ[M]){g}=0 (4)

由于式中{g}是非零向量,因此式(4)中的行列式([K]-λ[M])为0,即

det([K]-λ[M])=0 (5)

如果式中矩阵[K]的阶数为n, 展开行列式公式,可以知道式(5)是式中λ的n次代数方程,由此可以确定n个广义的特征值λi(i=1,2,…,n)。如果刚度矩阵[K]是一个对称的正定矩阵,可得出λi(i=1,2,…,n)是正实数,因此根据λ=ω2就能确定出n个弹性体的固有频率为

undefined (6)

对于方程(6),本文应用ANSYS软件中Subspace法求解的筛选机前15阶固有频率[8],求解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与筛选机在工作时振动频率f(0)=16.3Hz比较,相对接近的是第7~10阶的固有频率。根据筛选机的设计要求,其工作时要求振动频率必须远离筛箱的固有频率的10%以外。将求解的第7~10阶的固有频率与筛选机工作频率比较可知:筛选机工作时的振动频率非常接近求解的第8,9阶固有频率;同工作时振动频率比较,差值均在10%以内。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该筛选机的结构设计不符合动态设计要求,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该筛选机会产生共振现象,因而导致结构快速发生破坏。因此,需要对该筛选机进行结构的动态修改,使筛选机的固有频率能够错开工作时的振动频率。

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通过扩展振型可以获得筛选机在各阶固有频率下的振型图。图3为筛选机的第7阶~第10阶振型图。

从振型图中可以看出,筛箱的最大变形部位在筛框上。为了使筛选机的使用寿命延长,必须改进筛箱的结构设计。

3 筛选机改进结构后的动态模拟仿真分析

对筛选机结构设计进行修改的目的是防止共振,应该使筛箱系统的固有频率错开其工作频率。通过ANSYS中振型图的动态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筛箱的第8阶振型,筛箱变形表现为沿着纵线方向的错动;在筛箱的第9阶振型,筛箱变形表现为整体扭动。这表明,筛箱在纵线方向的刚度比较弱,使的筛箱第8阶和第9阶的固有频率拉不开距离,而且均接近筛选机的工作频率。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考虑在筛箱底部增设两根纵向的加强梁用来提高筛箱系统的纵线方向的刚度。从便于设计和加工两方面来考虑,增设的加强梁采用了T型截而梁,制造时可用两根角钢叠加组合而成,如图4所示。

对进行结构修改后的筛选机再计算其前15阶的固有频率,然后同结构修改前计算的固有频率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结构改进后的筛箱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分析通过修改结构后筛选机的固有频率,比较与该筛选机工作频率f(0)=16.3Hz接近的第7阶~第10阶固有频率。其中,结构修改后的筛选机第8阶固有频率与筛选机工作频率相差14.02%,其余各阶固有频率与筛选机的工作频率的差值全部在16%以上,远远满足了相差10%以上的设计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加设加强梁增强筛箱的纵向刚度,使筛选机的固有频率发生了改变,正好错开了筛选机的工作频率,避免了共振的发生。图6为修改结构后的筛选机第7阶~第10阶的振型图。

由表2可知,在结构改进后,与筛选机工作频率最接近的固有频率为第7阶固有频率和第8阶固有频率。对第7阶和第8阶的振型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第7阶振型主要表现为筛箱的整体扭转,表现为侧板上部的中间位置变形比较明显。这说明,筛选机在每次的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经过共振区时,筛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主要是在侧板的中上部位,所以在侧板的中上部位还要进行加强。

4 结束语

对以ZKB2575型筛选机为例进行的动态模拟仿真分析可知:应用结构振动模拟仿真设计的方法,可以找出导致筛箱结构快速破坏的共振频率,预测筛箱上容易发生破坏的薄弱环节,检验筛箱刚度;并由分析结果精确确定筛箱结构的改进设计方案,以提高筛选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为此类型的各型号筛选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孟玲琴,刘丹,等.振动筛选机的优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5):67-71.

[2]Zrber J.Cassette Vibrating screens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J].Aufbereitungs Technik,1985,26(7):410-413.

[3]Stejskal J.Euiptical vibratory screening machines with dy-namic drive[J].Aufbereitungs Technik,1996,37(7):415-421.

[4]闻邦椿,刘树英,何勍.振动机械的理论与动态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王峰,王皓.筛分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张阳,刘初升,魏群,等.大型圆振动筛固有振动特性及动力响应分析[J].矿山机械,2010,38(21):90-93.

[7]朱维兵.基于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的振动筛动力学参数研究[J].矿山机械,2007,35(1):63-65.

粮食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无线检温系统;模块化结构;硬件;软件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14-04

粮食温度检测是粮食日常保管的重要环节。现有粮食检温系统复杂,接点连线多,安装调试困难,急需一种廉价、稳定、可靠、高质、简单易用的检温系统,以彻底解决粮库的检温难题。为此,采用单总线数字测温元件,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测温系统。该系统接线少,组合方便,并可把检温结果实时地传送到远端的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打印。

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系统组成

该测温系统主要由测温电缆(含传感器)、测温终端和微机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1所示。

1.2 工作原理

控制室由计算机经USB-RS485转换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器向现场发布命令,由现场的无线数据收发器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接到命令后进行处理。单片机与测温元件DS18B20进行双向通讯,可以进行温度的单点检测、单线缆检测、单仓检测与全部检测,也可以进行状态传输、数据维护等,现场的各个终端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地址。传输方式更加灵活,在不便于施工架线或储粮现场与管理部门距离较远时,可以使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若干个终端电路共用一个RS485无线模块。

2 硬件设计

该测温系统的所有元件均采用耐-40 ℃低温的元件,各电路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检测装置在保证功能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单片机本身的资源,以软代硬。单片机处理电路选用STC89C58RD,其最高时钟频率可达85 MHz,60 Kflash存储器,1 280 Byte RAM,16 K E2PROM,4 kV ESD保护,在系统可编程,这些特点决定了几乎不需要额外扩展接口电路,就可以完全满足要求。该系统采用11.059 2 MHz的系统时钟,这样可充分发挥STC89C58RD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

2.1 主电路

实际现场中各终端可能相距较远,因此采用RS485标准通信,采用光电耦合器与单片机系统进行隔离,以保证通讯的可靠性。为降低成本,现场的若干个单元电路共用一个RS485无线模块。为防止现场各种干扰造成通讯差错,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CRC校验,以便在通讯错误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更正。

2.2 传感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采用Maxim公司的1-wire数字测温元件DS18B20,克服了引线长短不同造成的测量误差,并且使应用设计上省略了信号调理、A/D转换、滤波等电路,一致性好,无需调试。其特点是:1) 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5.5 V; 2) 测温范围

-55.0~125.0 ℃,在-10.0~85.0 ℃时精度为±0.5 ℃;3) 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12位分辨率时可在750 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4) 每一个元件都具有全球唯一的64位序列号。

DS18B20的外形及引脚说明如图2所示,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DS18B20接线少,只用3根引线就可以挂接十几个测温元件,通过序列号对这十几个测温元件准确完整无误地管理,能够分辨出每个测温点的位置。

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U2是具有光电隔离的RS485模块,采用隔离电源以减少干扰,直接连在通讯总线上或者连接在无线通讯模块上。P0,P2口外接16路检温电缆,传输距离为50 m,每根电缆可挂接20个DS18B20。SW1为8位地址选设置开关。

3 软件设计

该测温系统的应用程序在结构上与硬件配置相适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主程序调用不同的子程序组成完整的系统程序。计算机管理程序以VB编写,具有检测、查询、管理、打印功能。

检测终端电路由初始化程序、主程序、DS18B20单字节读写子程序、序列号匹配子程序、通讯子程序、数据校验子程序、故障代码处理子程序等构成,能完成单点检测、单线缆检测、单仓检测、巡回采集等。终端电路主程序框图如图 5 所示。

在各种子程序设计中,单总线器件DS18B20难度较大,时序配合严密,否则极易造成通讯失败,下面给出了调试通过的DS18B20单字节读/写子程序及延时子程序清单。

4 系统运行可靠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在硬件方面,将测量与控制电路电源分开,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在软件方面,采用程序陷阱技术、CRC校验、程序冗余技术和看门狗技术(watchdog),保证当程序跑飞时能有效复位。

5 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某粮仓有5根电缆,每根电缆10个测温点,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同一电缆的温度环境基本相同,重复性相当好。

目前该测温系统已投入应用,工作温度为-35.0~70.0 ℃,在-30.0~70.0 ℃的范围内无修正时精度可达±0.5 ℃。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抗干扰性强,检温精度高,温度反应灵敏。

6 结语

可靠有效的粮食温度监测是安全储粮的关键。本文研发的测温系统,以数字测检温元件取代模拟测温元件,将常见的主机—分机—分线器的3级结构简化为单级结构并行检测终端,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简单可靠,数据传输方式灵活,安装调试方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能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粮食系统 第12篇

1 盐城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决策系统构建意义

2012 年盐城市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首批粮食生产先进市。但从粮食生产信息化发展看, 盐城市粮食生产的信息化水平较为滞后, 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盐城市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 对盐城市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粮食生产信息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推进完善全省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1.1 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 盐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粮食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滞后, 主要表现为农情数据采集不全面、不及时、不系统, 影响农业专家的诊断、会商和决策, 田管技术措施时效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通过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 应用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 实现粮食作物农情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监测, 实时、自动、全面监测采集苗情、墒情、病虫害、灾情等各种农情数据, 并通过专家会商诊断系统及预警指挥系统, 及时形成高产高效管理技术, 并推送给种粮农户, 促进技术措施及时、迅速、全面落实到位, 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1]。

1.2 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是转变农业服务指导方式的重要手段

目前, 盐城市主要粮食作物农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分布各地的人工农情监测点, 依靠庞大的调查队伍和大量的调查工作, 信息获取成本高, 准确性、时效性不高。田间管理技术推广仍然以进村入户、深入田头指导为主, 时效性差, 覆盖面小, 效果不理想。通过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 一方面, 可建成覆盖范围大、探测周期短、现时性强、费用成本低的农情智能监测系统, 可以快速、准确、动态获取大范围农情信息。另一方面, 通过短信、采信、热线电话、网站传输、视频互动等平台, 及时、高效传播发布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加快转变农业服务指导方式, 全面提升农业部门服务效率和质量[2]。

1.3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 农业生产总体规模大、门类多、总量大, 但是在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与农业强市标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下, 提升生产发展水平难度很大。通过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 应用宏观资讯及智能决策, 实现粮食生产布局、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指挥部署, 通过对农作物过程中产地环境和农业生物本体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 实现专家准确诊断和管理技术指导。可以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极大地改变粮食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传播方式, 显著提高盐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促进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

1.4 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指挥系统是争创全国农业信息化基地市的重要支撑

粮食作物是盐城市主要农作物, 规模大, 产量多, 比重高。但相对于设施园艺蔬菜、规模畜禽养殖、高效水产养殖等产业而言,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滞后, 典型少, 比例小, 是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的“盲区”, 影响了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的提升。通过构建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 在全市所有粮食主产乡镇粮食作物建成农情智能监测系统, 将极大地提升粮食作物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 基于粮食作物的面积、规模与比重, 率先全覆盖农业智能监测技术, 将对其他产业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争创全国农业信息化基地市打下坚实基础[3]。

2 盐城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决策系统构建措施

2.1 组织架构

本系统由省级沿海地区监测与指挥中心和粮食主产乡镇监测点构成。监测点分布于盐都、亭湖、射阳、响水四县 (区) 。盐都区点位于潘黄、大冈、楼王、秦南、郭猛、大纵湖等6 个乡镇, 亭湖区点位于盐东、新兴、步凤、黄尖等4 个乡镇, 射阳县点位于合德、海河、千秋、四明等4 个乡镇, 建湖点位于市原种场, 响水县监测点位于陈家港、双港、大有、小尖、响水等5 个乡镇。

2.2 系统架构

主要包括数据源、基础平台层、业务支撑层、应用系统层和访问层。

2.3 建设内容

2.3.1 建设粮食农情智能监测与指挥中心。 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存储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专家决策平台、会商诊断平台、查询发布平台等5 个平台系统。

2.3.2 建设20 个农情监测点。 在盐城市9 个县 ( 市、 区) 的19 个粮食主产乡镇建设20 个农情监测点。各监测点均建成作物苗情监测系统、作物生长视频监测系统、田间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数据图像显示系统、数据远程传输系统[4]。

3 盐城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决策系统构建成效

3.1 粮食作物农情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项目的实施, 农业系统农情调度、生产监测以及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全面提升。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气象条件、发育动态、灾情损失、产量形势等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 为加强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3.2 粮食作物技术决策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农情智能监测平台的建成运行, 快捷地收集到沿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农情, 并通过专家决策系统, 迅速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强的技术指导意见。农情智能监测平台技术指导措施落实的时效性较传统农情信息监测系统提早2 d以上, 极大地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

3.3 粮食生产信息技术推广覆盖率显著提高

项目实施后, 指挥平台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用户达到3.5万户, 包括基层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粮食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可以不定期收到平台发布农情信息和生产管理技术措施。不但提高了技术服务的时效性和服务质量, 也降低了技术推广与服务成本, 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臧贺藏, 王来刚, 李国强, 等.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13 (5) :20-23.

[2]司丽丽, 曹克强, 刘佳鹏, 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J].植物保护学报, 2006 (3) :282-286.

[3]臧贺藏, 张杰, 王来刚, 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作物生长远程监控与诊断平台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4) :185-188.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下一篇:高校创新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