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范文

2024-06-19

国际资本流动范文(精选12篇)

国际资本流动 第1篇

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表明, 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有关系, 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新型金融危机爆发的外部条件。而国际资本流动是通过本身的流动机制引起金融市场动荡甚至金融危机的。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可以理解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途径、方式及由此而产生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1.1 机制一:通过间接融资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的这种机制实际上是通过间接融资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并使后者产生变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的。这种流动机制的关键点在于银行的贷款行为。

国际资本流入使银行获得大量可用于增加贷款的资金来源, 而且降低了银行负债约束, 在金融监管不健全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银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即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时, 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 会将资金投入股市、房地产或生产过剩的领域, 此举又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国际资本通过银行业大量流入高风险行业, 在一国经济泡沫破裂、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等情况下, 必然使银行不良资产剧增, 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直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结果国际资本尤其是短线的国际游资就出现大量抽逃, 最后导致危机的发生。

1.2 机制二:通过证券市场

国际资本通过证券市场流入, 主要是指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股市 (也有相当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 , 而后推高股价形成非理性的泡沫经济, 当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将缩水时, 大量资本逆转抽逃, 导致金融危机。

简言之, 资本的大规模频繁进出, 加大一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使该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加。这种资本流动机制实际上是通过证券市场引起金融动荡。特别是在一国的证券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金融监管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国际资本流动通过证券市场的传递机制极易诱导危机爆发。

1.3 机制三:通过外汇市场

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市场, 主要是在一定的汇率制度下因国际收支的变化而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变化, 进而使一国货币对外价值发生变化, 导致资本外逃, 而资本外逃又加剧货币的贬值。一般来说, 这里的一定汇率制度主要是指欠灵活的固定汇率制。在这种制度下, 持续的巨额的外资流入, 会导致本币汇率高估, 从而损伤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进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逆差, 形成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共存的危弱的国际收支平衡。当经常项目逆差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情况渐趋恶化时, 逐利性的国际资本开始外流, 结果本币汇率就会出现持续下跌, 投机者也会就势对该国货币发起攻击。

2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国际资本流入包括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举借外债等。国际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但它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 一国吸引的国际资本流入规模、结构不当, 就会对经济造成冲击, 引起债务危机甚至金融危机。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以及阿根廷金融危机, 其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外债过多、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低及由此等引起的偿债能力不足, 进而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所以通过几个相关指标来揭示国际资本流动在多大规模上会对一国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甚至可能导致危机爆发有很大意义:

(1) 外汇储备占短期外债之比。这是衡量一国快速偿债能力的指标, 反映承担短期债务的能力, 警戒线为80%。

(2) 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之比。该比例反映外债的期限结构, 是衡量一国资本流入结构是否合理。如果数值较大, 表明目前的还债压力较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后盾, 极易引起债务机, 甚至金融危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25%以下。

(3) 负债率。该比例是外债余额占GDP之比, 这是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主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负债率应低于40%。

(4) 偿债率。它是指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重, 这是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 警戒线为20%。

(5) 债务率。这是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 一般认为债务率应在10%以下。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对危机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危机不但使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 而且也掀起了探索、研究金融危机的热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这两个角度, 探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银监会统计数据.2004年一季度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EB/OL].http://www.cbrc.gov.cn, 200416128.

[2]钟伟.金融业变革求存[EB/OL].http://www.business.sohu.com, 200218128.

美日国际资本流动的比较分析论文 第2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加剧,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际信贷、暂时性的股票和债券买卖等。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浪潮。第三次浪潮中(1990—),国际资本流动由两大潮流构成,一是中国和日本以及欧洲各国对美国债券投资资金,二是美国进行股票投资而提供给各国的资金。

一、美国国际资本流动有如下特点:

1. 美国的债权和债务都在增加,但债务增长更快。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债务国,这一特点一直没有变化,但要看到纯债务的增加背后是债权、债务的双向增加。从1990年到,对外债务增长是7.4倍,对外债权增长是7倍,纯债务从0.2万亿美元增长到2.5万亿美元。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是从资本过剩国向不足国移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美国这种债权和债务都增加,与此观点背离。

2. 美国国家保有资产和日本显示了相反的动向。从1990年到20,美国公有资产增加了1.4倍,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5.4倍,直接投资以外的民间投资为8.9倍。而日本等公有资产增加了8.9倍,对外直接投资4.8倍,其它民间投资8倍。美国的公有资产没有什么变化,而其它国家的增长很快。其原因是其它国家的公有资产多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在,而75%左右是以美国的债权形式保有。

3. 包含直接投资的民间投资,美国的保有资产和其它国家的保有资产的增长分别是7.8倍和7.2倍,可见,美国民间投资还是高于其它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二、日本的国际资本流动

(一)数量上除对外证券投资,其它变化不大

1. 资产方面对外证券投资急速增加,外汇储备和对外直接投资以后有些缓慢增加,其它对外投资几乎没有变化。2007年末,对外证券投资余额是288万亿日元,其中证券222万亿日元,股票只有65万亿日元,其它投资余额是146万亿日元,其中贷款97万亿日元,贸易信用6万亿日元,现金25万亿日元,其它投资17万亿日元。外汇贮备110万亿日元,对外直接投资余额62万亿日元,资产总额610万亿日元,是名义GDP的1.2倍。影响日本对外证券投资额的主要因素包括贸易盈余和利差。日本存在大量贸易盈余,所以证券对外投资额也很大。货币利率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银行借贷资本,利差会影响银行存贷资金的流向,之后影响到资本二级市场收益率最终影响到证券资本流动。日本一直的低利率政策,使日本国内同国外存在利差,这种利差会使银行存贷资金流出,而国外资本二级市场的收益率高于国内,对外证券投资额自然较大。

2. 负债方面,对内直接投资和其它对内投资,到现在为止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内证券投资也是到没有太大变化,以后开始增加,2007年末的对内证券投资余额221万亿日元,股票142万亿日元,债券79万亿日元。与对外投资相反,股票投资更多,是因为日本的债券利息比其它国家低。其它的投资余额119万亿日元,借入85万亿日元,贸易信用3万亿日元,现金11万亿,其它投资21万亿,对内直接投资余额15万亿日元,负债总额包括金融派生品5万亿日元,共360万亿日元,名义GDP的0.7倍,纯资产250万亿日元,是世界最大的纯资产国家。

(二)投资收益率的`动向

首先,明确投资收益率的定义,投资收益率=当年的投资收益/前年末的投资余额。日本从到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单纯平均后,对外直接投资6.0%,对外证券投资5.2%,其它对外投资2.2%,全部对外投资3.6%;对内直接投资9.4%,对内证券投资1.6%,其它对内投资1.8%,全部对内投资2.0%。

1. 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收益率低,是对内投资的2/3左右。

直接投资是伴随着跨国企业活动的资本移动状况,与跨国企业的活动水平有很大关系,而日本的FDI更依赖于制造业。2007年日本对外投资余额,制造业34万亿日元,超过半数,这是与世界趋势不同的。日本制造业遍布全世界,其分布特点是:在亚洲等地雇佣人口多,产品附加值少,并且以售回日本或第三国为目的。而美国相对雇佣人数少,产品附加值高,并多在当地销售。这种差异是由人均附加值的差异造成的。附加值Y是总租金W和粗利润R的合计,除以雇佣数L为人均附加值,w、r、y分别表示人均租金率、人均粗利润和人均附加值,K表示资本。y=(W+R)/L=w+r*K/L。租金率高,粗利润率高,则y变大。r包含在企业会计上的粗利润,所以技术进步的先端产业变高,K/L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较高。进入低租金国的企业,当然选择劳动密集型工业而降低K/L。可见日本的低租金指向不仅在国内,也指向国外,而日本的对外生产以低租金国家为核心,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自然收益率较国内偏低。

2. 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相反,对外投资收益率是对内投资的3倍以上。

日本的利率和分红率都很低,日本的金融资产价值在于对日元升值和股票上涨的期待。因此,对外投资的大概一半,对内投资的3/4为短期借贷,所以收益率很低,这个范畴的投资不是以收益为动机,而是主要由于国际业务的展开而伴随的。这样加权平均投资全体的收益率,结果是对外投资一方变高,庞大的纯债权。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不是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保证了投资者的投资自由。

参考文献:

[1] 李宗,《世界经济学新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版.

[2]〔美〕P.H.林德特、C.P.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3] 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年.

[4] 窦祥胜,“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评论》.

[5]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资本流动及风险防范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64-02

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金融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范围上都在不断地扩大和拓展。国际资本流动不仅给国内经济的运转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而且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征

21世纪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总体趋势是保持稳步增长。从当前整个世界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游离于实物经济之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因此,它们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

(三)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功及其持续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便捷而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本地智力和社会综合资源(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来加强其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东道国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智慧和信息,以及是否拥有面向企业的完善服务体系,将是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长期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四)从行业分布来看,基础设施和服务行业领域,已经成为外资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呼唤质优价廉的服务,拥有资金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更愿意选择投资于他们有竞争优势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固然能够为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但是国际资本流动也会产生种种风险,而这些风险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引起危害和损失。

(一)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实际上就是汇率风险。从微观上看,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通过汇率的不正常波动加大企业成本与收益核算的难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涉外业务;通过改变企业债权、债务的外汇价值,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从而造成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外汇风险可能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从宏观上看,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可能会因改变贸易商品的国际价格,而造成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汇率的变化,外汇风险会造成一国旅游业的大幅波动,影响一国资本流动的状况,改变一国经常项目状况,影响一国货币当局外汇储备的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国内就业及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是国际货币使用权的价格。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风险,总的来说,就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使借贷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银行贷款和国际债券,是涉及利率风险的国际资本流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1、国际银行贷款

(1)在国际银行贷款中,对借方而言,若借方按照固定利率从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借入日到贷款偿清日的整个借款有效期内,如果国际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则借方按照固定利率支付的利息总额,必定高于逐期按市场利率所支付的利息总额;相反,若借款人是按照浮动利率从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在整个借款的有效期内,若国际市场利率上升,则借方按照浮动利率逐期支付的利息总额,就会高于按照贷款发放日利率水平所确定的利率所支付的利息总额,这就是借方所面临的利率风险。

(2)对贷方而言,若商业银行以固定利率发放贷款,但日后市场利率上升,则按其固定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会低于按浮动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若国际商业银行以浮动利率发放贷款,但日后市场利率下降,则其按浮动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会低于按发放日当天利率收取的利息总额。除此之外,由于国际商业银行的资金,往往来源于吸收存款或发放金融债券所获得的借款,因而,在其借款和对外放款之间存在利率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不匹配,表现在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不匹配,也表现在利率期限的不匹配。市场利率的变化,可能造成国际商业银行在支付借款利息和收取贷款利息两方面同时蒙受损失。因此,作为贷方的国际商业银行,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要比借方更为复杂。

2、国际债券

(1)对债券的发行方来说,面临着与国际银行借款方类似的风险。如果国际债券发行人以固定利率发行国际债券,在其债权有效期内,若市场利率下降,发行人将不能享受这种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相反,若发行人以浮动利率发行国际债券,如果市场利率在债券有效期内上升,发行人将按不断上升的利率支付债券利息,其支付额将大于按发行日市场利率以固定利率发行所发生的支付额。

(2)对债券投资者来说,若投资者将债券持有到期,其面临的风险与发行人类似。但是,如果投资人在债券未到期时在市场上出售变现,如果是固定利率债券,那么在国际债券购买日到转让日的时间里,市场利率的上升将会造成两方面的损失:一方面,是购买者将要蒙受在此期间内,由于少收利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国际债券的流通价格会下跌,低于债券的发行价格,投资者在变现时,会遭受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损失。两种损失之和,就是投资者所蒙受的利率风险。如果是浮动利率债券,在购买日到转让日之间,市场利率的下跌也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购买者要蒙受在此期间少收利息的损失;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的下降,会造成债券流通价格的上升,债券投资者在转让债券时,会获得价格收益。两者之差就是投资者面临的利率风险。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还会对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衍生品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利率风险的一部分。

(三)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影响

对资本流入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巨额国际资本的流入,最直接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规模得以扩大;二是商业银行对这些资本的运用,使得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可以归纳为:

1、高资本净流入时期,往往与银行负债的增加时期一致,银行负债的增加,往往是由外国资金的介入导致的。

2、在中央银行进行综和操作的前提下,虽然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来自中央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有所下降,但银行仍然能够扩大其业务规模。

3、国际资本的流入,使商业银行增加的资金大部分变成了国内贷款,对私人部门的证券投资也有所增加。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防范

防范风险和化解危机,要从机制分析入手,抓住风险形成的关键环节,既要努力发展实物经济,又要健全自己的货币金融系统,力求标本兼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施对冲性货币政策

如果汇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外汇储备越多,越要避免名义汇率升值。外汇储备增加会引起货币扩张,为了遏制货币总量的扩张,克服总需求膨胀,应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可供采用的对冲政策措施有三种:一是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准备金要求;三是公共部门存款管理。

(二)加强银行监管,健全金融体系

虽然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都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银行自身因素却是更直接的原因。如果银行在内控机制和市场纪律方面存在纰漏,加强银行监管则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监管能够重塑操作环境、强化市场纪律、促进内部治理。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银行体系的健全有助于出口不利时内需的扩大。发展金融机构的长期投资和本币债券业务、扩大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至关重要。

(三)紧缩财政政策

紧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公共支出,可以减少总需求,降低资本流入的通货膨胀效应。在资本流动出现波动迹象时,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财政政策有助于把核心收益和支出隔离开来。如果出现了资本流动的严重波动,财政收支需要进一步紧缩,使其变动幅度减小。

参考文献:

[1] 顾惠明、张桂芳.金融概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 F.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施兵超、杨文泽.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徐忠.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 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 钱小安.通货紧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第4篇

一、资本账户开放对于金融发展稳定的影响

论及资本流动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大部分学者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导致跨境资本的流动愈加频繁, 进而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现有文献研究表明, 资本账户开放 (也即跨境资本流动频繁) 使得资本流入国的金融风险陡增, 并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 (Radelet&Sachs, 1998;Eichengreen, 2001;L.J.Sun, 2002) 。这与Radelet和Sachs在1998年关于危机爆发原因剖析中的结果基本吻合, 同年, Kunt和Detragiache (1998) 运用多元Logit模型, 也发现金融自由化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自由化将会进一步扩大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大量非有效现象, 从而引发危机 (Eichengreen&Mussa, 1998;Bha gwati, 1998;Cooper, 1998;Jones, 2000) 。Williamson等 (1998) 以及Kamisky和Reinhart (2001) 指出许多国家在危机爆发之前往往进行了金融自由化。Stiglitz (2000) 也将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与资本账户的开放联系在一起。同时对于资本流动的监管是影响汇率波动 (货币危机) 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雪标等, 2008;陈创练、杨子晖, 2012) 。

无独有偶, Denizer等人 (2000) 通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也发现资本账户开放会导致宏观经济总体和金融体系不稳定程度的增加。Caballero和Panageas (2005) 研究发现:为了平滑掉因跨境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所可能引发的产出和消费波动, 新兴市场经济体倾向于累积大规模外汇储备, 因为过度依赖于流入的外部资本会直接加剧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Angkinand等 (2010) 研究同样表明, 对于通过内部实现金融自由化的国家, 其资本账户开放增加了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Noy (2004) 则认为当资本账户自由化时, 由于监管缺失常常引发银行危机。而资本账户开放会增加银行挤兑和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甚至流动方向逆转的风险 (Chang, 2011) 。

伴随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 我国跨境资本的流动性金融风险也慢慢增大。王雪标等 (2009) 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适度管制可以作为防范货币危机的一个有效措施。然而, Kaminsky和Schmukler (2002) 却认为, 资本流动的开放在短期内会形成一定的金融泡沫, 导致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但从长期观察, 其对于一国的金融结构具有优化并完善其金融市场的功能。李巍 (2008) 的研究成果表明, 资本流动对资本产出率不存在直接的影响, 但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上升, 开放会促进国内资本产出率的提高。但与此同时, 资本账户开放尤其是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增加, 会明显恶化一国的金融稳定状况。资本账户开放会优化一国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功能 (Kaminsky and Schmukler, 2002) 。Mukerji和Tallon (2003) 的研究更是表明, 对于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 资本账户开放不会增大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 但对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 资本账户开放会引发较大的经济增长波动。Kose, Prasad和Taylor (2011) 采用国内金融发展 (私人信贷规模) 作为阈值变量, 研究发现, 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 即金融深化水平越高, 则资本账户开放的宏观经济增长效应越明显。

二、金融发展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Johnston (1997) 指出为了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保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有效管理, 成功且可维持的金融开放至少需要有相应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的配合。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也就意味着将兑换进程中潜在的风险收益最大化, 而具备市场出清的汇率、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及实行谨慎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必要条件 (Naouli&Wached, 1998) 。同时, 姜波克 (1999) 认为金融开放所引发的后果能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

如果按照国际宏观经济的衡量标准预测:资本流动从资本丰富的国家 (也即资本的边际产量MPK较低) 流向资本匮乏的国家 (也即MPK较高) 。此外, 由于资本是单向流动的, 所以资本流动的总量与资本净流入量并咩有区别。这种国际资本流动的模式在过去运行了20年。然而, 以下事实却和这些预测形成鲜明对比 ( (Lane&Milesi-Ferretti, 2001, 2007b, c) 。首先, 自1998年以来,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的人均收入低于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也即:资本流动事实上成反方向流动,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Prasad et al., 2006, 2007) 。其次, 许多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马来西亚、韩国和非洲等是外国直接投资 (FDI) 的净进口国和金融资本的净出口国。同时, 发达国家, 如法国、英国、和美国等有着相反的模式 ( (Ju&Wei, 2010) 。最近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这些事实提供了两种主要的解释:Devereux&Sutherland (2009) 和Tille&Wincoop (2010) 表明投资者倾向于风险分散, 实现全球多样化投资组合。国际投资组合投资是由在国家层面互相冲击模式的总和。但这些模型并不区分外国直接投资和投资组合股权投资, 因此并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另一种解释侧重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缺陷 ( (Aoki et al., 2009;Caballero et al., 2008) 。Matsuyama (2004) 表明, 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缺陷, 金融市场全球化可能导致稳态失去平衡。这种从根本上相同的国家得到不同级别人均产出的结果他称之为“对称性破缺”。此外, 金融资本流动呈现出从穷国向富国的稳定状态。然而, Matsuyama (2004) 同样并没有解决外国直接投资流动问题。

三、总结性评述

从上文中我们可知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发展的关系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风险管理, 国外学者已有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探讨。而近来, 部分国内文献开始重点关注金融发展下资本账户开放的最优时点选择。甚至有少量国外研究开始探究一国的资本账户开放、金融风险以及相关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 新兴市场经济体 (包括中国) 如何形成组合策略, 更有效地规避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潜在金融风险的冲击等问题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明、肖立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J].世界经济, 2014, (8) :151-172.

[2]李超、周诚君.中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累积[J].金融研究, 2008 (12) :26-36.

[3]Binici, M., Hutchison, M., &Schindler, M., Controlling capital?Legal restrictions and the asset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low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0, vol.29:666-684.

[4]amim Bayoumi and Franziska Ohnsorge, Do Inflows or Outflows Dominate?Global Implication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IMF Working Paper, 2013, WP/13/189

国际资本流动 第5篇

际金融市场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合同中,当事人不能行使留置权的是. A:借款合同 B:运输合同 C:承揽合同 D:行纪合同 E:注销库存股

2、White检验可用于检验。A:自相关性 B:异方差性

C:解释变量随机性 D:多重共线性 E:全国人大常委会

3、市场失灵是指。

A: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B:由于生产要素富有流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C:由于巨大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D: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了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E:全国人大常委会

4、某公司规定,只有在本公司连续工作20年以上.或者具有突出业绩的职工.才能享受公司发放的特殊津贴。小张虽然只在该公司工作了3年,但现在却享受公司发放的特殊津贴.因此他一定是作出了突出业绩.下列选项的推理方式与上述题干最为类似的是。

A:要想取得好成绩,既要勤奋学习,又要方法得当。汪洋虽然勤奋,但成绩不太好.看来他的学习方法不当

B:一个罪犯要实施犯罪,必须既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时间。在某案中A嫌疑人有作案动机.但却无作案时间。因此.A嫌疑人不是该案的作案者

C:如果既经营无方又铺张浪费,那么一个企业必将严重亏损。大鹏公司虽经营无方,但并没出现严重亏损.这说明它至少没有铺张浪费

D:法制的健全或者执政者强有力的社会控制能力是维持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条件.某国社会稳定,但法制尚不健全,因此。其执政者一定具有强有力的社会控制能力

E:毫无根据地假设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有其他吸引雌孔雀的特征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用社流动资产的是。A:存放同业款项 B:同业存放款项 C:贴现

D:短期投资 E:现金流量表

6、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E:注销库存股

7、下列项目中,我国《会计法》未作规定的是. A:采用借贷记账法 B:记账本位币 C:会计

D:会计核算对象和内容 E:注销库存股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什么规定? A:法律

B:其他规范性文件 C:法律、法规与规章 D:基本法律 E:注销库存股

9、依我国法律,当事人对下列哪一合同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B:包含因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的合同 C:因欺诈而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D: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E:注销库存股

10、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 A:部门法 B:法律渊源 C:法律体系

D:法律历史类型 E:注销库存股

11、下列对所有权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A:所有权关系属于物权关系 B:所有权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 C:所有权关系的客体包括物与行为

D:所有权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待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E:注销库存股

12、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后,该文档将。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既保存在内存也保存在外存中 E:以上都不正确

13、我国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核心工作是____ A:财务监督 B:人事监督 C:合规监督 D:经营监督

14、同业拆借的利息,拆出行应使用科目核算。A:利息收入

B: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C: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D:利息支出

15、使国内银行的银行卡可以实现跨行通用的金融服务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监会 C:中国银行 D:中国银联

16、某合伙组织起字号为“兴达商行”.其中甲出资60%,乙、丙各出资20%,甲被推举为负责人.在与兴达商行的债务人丁的一场诉讼中.甲未与乙、丙商量而放弃兴达商行对丁的债权5万元,乙、丙知道后表示反对.甲放弃债权的行为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A:是有效行为 B:是无效行为 C:是可撤销行为 D:是效力未定行为 E:注销库存股

17、下列关于Excel图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表不能嵌入当前工作表中,只能作为新工作表保存 B:无法从工作中产生图表

C:图表只能嵌入在当前工作表中,不能作为新工作表保存 D:图表既能嵌入当前工作表中,也能作为新工作表保存 E:事后控制

18、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E:全国人大常委会

19、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经作出决议。A:上市公司股东大会 B:上市公司董事会 C:上市公司监事会 D:中国证监会 E:现金流量表

20、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案件实行。【江苏农村信用社真题】 A:合理性审查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合法性审查原则,但也有例外

D:合法性审查原则为主、合理性审查原则为辅的原则 E:注销库存股

21、第21届冬季奥运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3月13日在开幕。A:温哥华 B:哥本哈根 C:斯德哥尔摩 D:都灵

E:事后控制

22、某首饰店将一枚铜戒指误当黄金戒指卖给李某.这一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 B:无效民事行为 C:有效民事行为

D: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E:注销库存股

23、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是____ A:资产负债表 B:损益表

C:现金流量表

D:财务状况变动表

24、若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5个,度为1的结点有1个,则有叶结点。A:25 B:30 C:31 D:16 E:以上都不正确

25、对各种应收款、应付款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A:实地调查法 B:实地盘点法 C:技术推算法 D:核对账目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判决依据的是。A:法律和行政法

B: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法规 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以下部门中最适宜使用建行重客系统的是____ A:证券公司 B:机器制造商 C:零售业主

D:出口贸易公司

3、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E:以上都不正确

4、目前,我国银行尚不能代理的业务是 A:交电话费 B:买卖股票 C:代收保险费

D:代为保管贵重物品

5、以下能用Word打开的文件类型是。A:doc B:wps C:dot D:exe E:功率放大器

6、甲、乙两项工程分别由A、B两队来完成。在晴天A队完成甲工程需要12天.B队完成乙工程需要15天;在雨天A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40%,B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10%。结果两队同时完成这两项工程,那么在整个施工日子里,雨天共有几天?[农行真题] A:5 B:8 C:10 D:11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对有价证券行市的正确理解是。A:证券行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B:证券行市是有价证券的发行价格 C:证券行市是证券面值的资本化 D:证券行市与证券收益率负相关 E:全国人大常委会

8、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A:灵活性 B:原则性 C:程序性 D:整体性

E:以上都不正确

9、下列关于Word修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Word中可以突出显示修订

B:不同的修订者的修订会用不同颜色显示 C:所有修订都用同一种比较鲜明的颜色显示

D:在Word中可以针对某一修订进行接受或拒绝修订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0、某大学中文系英籍留学生马克用汉语创作了一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新星》杂志上,发表时未做任何声明。以下哪些行为是侵犯马克著作权的行为?【2006年中行真题】

A:甲未经马克同意将该小说翻译成英文在中国发表

B: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翻译成藏语在中国出版发行 C: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改变成盲文出版

D:丁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收录进某网站供人点击阅读 E:全国人大常委会

11、会计分录可以。A:一借一贷 B:一借多贷 C:多借一贷 D:多借多贷 E:历史成本

12、关于商业银行的职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清算中心职能 E:事后控制

13、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型是。A:多对多 B:多对一 C:一对一 D:一对多

E:以上都不正确

14、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组织机构,自身有着一套组织原则和宗旨,以下选项哪些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A:非歧视性原则

B:降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的原则 C:磋商调解原则 D:互相合作原则 E:管内控

15、在微型计算机中,VGA的含义是。A:微型计算机型号 B:键盘型号 C:显示标准 D:显示器型号 E:以上都不正确

16、下列关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保证期间届满后.不必再起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B: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起算后.不必再计算保证期间 C: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随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而中止 D: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随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而中断 E:全国人大常委会

17、能够直接制约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现率

C:超额准备金率 D:通货膨胀率 E:事后控制

18、在计算机中负责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部分自动地、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的部件是。A:控制器 B:运算器 C:存储器 D:总线

E:以上都不正确

19、以下各项不属于现代投资银行业务能力的是____ A:良好的金融产品配销能力和产业分析能力 B:敏锐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动向的研究能力

C:丰富的金融、会计、税务与法律知识和应变能力 D:强大的资金借贷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20、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B:社会消费基金 C:国家管理基金 D:劳动报酬基金 E:事后控制

21、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2、在通货紧缩中,货币购买力____商品可供量。A:等于 B:小于 C:不等于 D:大于

23、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空白位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然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以下任务中,这个对话框所能完成的是。A:设定“开始”菜单 B:改变桌面的壁纸 C:改变屏幕的分辨率 D:设定显示卡驱动程序 E:以上都不正确

24、下列情境中,不适宜推行参与管理的是。A: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迫

B:员工具备相应的智力、知识技术和沟通技巧 C:参与不会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D:组织文化支持员工的参与管理 E:事后控制

25、会计档案可采用纸、磁、光盘、缩微胶片等介质保存,应保存纸质档案。A:原始凭证 B:票据 C:合同 D:报表

国际资本流动 第6篇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全球FDI总量显著下滑,前景黯淡

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2008年全球FDI流量会降至1.6-1.2万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0%-30%。2007年发达国家FDI流出占全球FDI流出的85%,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FDI流出的减缓必然导致全球FDI流动的放缓。根据OECD 2008年11月份发布的报告,2008年FDI流入估计下降13%,流出下降6%。与2001年FDI流入和流出分别下降了49%和43%相比,此次下跌虽较为缓和,但预计2009年将延续2008年后半年金融危机深化后FDI急剧下挫的趋势。

2.全球并购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创纪录的1.64万亿美元,占全球FDI总量90%。金融危机导致持续近五年的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态势宣告结束。金融危机对并购活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各金融机构收缩信用导致企业资金筹集告急,难以保证并购所需巨额资金;二是由于市场状况恶化,并购双方就并购条件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增多。Dealogic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309宗并购交易被取消,价值9110亿美元,而2007年被取消的交易只有870宗。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下跌30%,其中,加拿大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下跌50%。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的企业并购浪潮正面临重大转折,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重组或将陷入停滞状态,而且这种形势在2009年中期前难见好转。

3.金融危机加速改变全球投资格局

作为金融危机中的资本运送渠道,FDI正从资本充裕的地区流向资本稀缺的地区。在全球FDI总流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08年非OECD国家跨国公司在OECD国家的并购将增加25%,成为金融危机下少有的亮点。从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50%的100起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趋势看,到2008年10月22日,OECD国家源自非OECD国家的跨国并购已达到710亿美元,相当于OECD国家100起最大跨国并购交易额的15%,而2007年仅为9%。

4.商业信心下降使跨国公司放慢海外投资步伐

2008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及吸收银行贷款仅为2008年同期的一半,商业周期敏感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明显恶化。普华永道调查指出,世界范围内公司领导人信心指数下降,跨国公司对经济前景普遍表示悲观,尤其是欧美国家的CEO们对海外投资正变得越来越谨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2008年上半年调查显示,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的跨国公司比例从2007年的32%下降为21%,拟减少投资的企业比例则由10%上升为16%。即使计划在未来3年增加投资,但规模会低于预期。50%的公司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对其正在进行的投资计划构成重大威胁。39%的公司认为,金融危机对其未来3年的投资计划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5.热钱大量抽离金融市场

根据摩根斯坦利和汇丰银行统计数据,2007年8月全球金融市场热钱达到峰值,总量近12万亿美元。2008年年初热钱总量降为1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境内约6万亿美元,亚洲境内约2万亿美元,欧洲境内约1万亿美元,其他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约1万亿美元。随着金融动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大量热钱抽离金融市场,转而投向政府债券等低风险领域。据韩联社报道,2008年年初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韩国KOSPI市场和KOSDAQ市场分别净抛售40.7万亿韩元和1.9万亿韩元市价股票,合计净抛售额约为42.6万亿韩元。据美国一家金融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外国投资者将继续从韩国股市撤出约250亿美元。

6. 中国依然是最受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但领先优势受到挑战

UNCTAD调查表明,未来两年,最受跨国公司青睐的前10大投资国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越南、德国、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金砖四国均进入前五,而欧盟国家仅德国进入前10名。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其次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供应链、政府效率等在内的资源和商业环境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虽然依然位居最具投资吸引力国家榜首,但从受访公司引用数量来看,比2008年有所下降,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吸引力相对增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调查发现,计划在中国扩大市场的公司数量持续下降,长期来看,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日本跨国公司商业运作的首选地。

7. 服务业投资受危机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UNCTAD调查表明,对服务业的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该部门27%的公司表示在未来2年将努力增加其投资,高于20%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电信、运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领域,70%的公司表示将增加其FDI支出。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则相对谨慎,仅有17%的公司表示将实质性增加其海外投资。特别是对纺织和服装等中低技术领域,投资前景远低于总的平均水平。此外,UNCTAD认为,生命科学、健康方便食品业、运输设备、商业服务、个人服务、机械设备、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化学和塑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可能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增长、组织变化或这三种因素的结合可能导致FDI流动的迅速增长。

8. 矿产能源仍是全球资本竞逐的主要领域

受金融动荡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和部分矿产品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从中长期看,矿产能源类产品供求仍整体偏紧。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看低,但在新兴市场国家拉动下,全球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影响油价的地缘政治风险仍可能增大。因此,资源富集国的矿产能源部门仍将是国际资本十分看重并将长期投资的重点部门。尤其在网络科技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裂后,矿产能源部门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首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和海外投资的影响

1. 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今后两年吸收外资形势不容乐观

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11月和1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下降36.52%和5.73%。金融危机对投资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一年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5%,达到453亿美元的记录水平,高于当年出口增速,但1998年形势急转直下,实际使用外资出现零增长,并连续两年下滑。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比1997年减少10%,2001年才开始缓慢回升。目前,金融危机对吸收外资的影响虽已显露弥端,但尚未完全显现。由于投资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可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

2. 金融危机对国际投资的流向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国开展以研发、市场网络、品牌为目的的海外投资提供不少机遇

2008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海外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0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投资总额的50.4%。今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例如,危机使华尔街减少数万个工作机会,大量金融人才面临重新就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适时实施“人才采购”,将是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国资产价格不断大幅缩水,众多能矿企业利润骤减,经营陷入困境,为我国有准备有条件的企业适时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流动性不足使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的排斥心理有所减轻,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偏见也正在扭转,“中国威胁论”有所淡化。

3. 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外需回落、财务紧张等多重困难

随着危机的发展,各种问题还在不断暴露,海外投资交易风险极大。同时,危机深化导致企业违约率提高和资金链断裂等,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隐患。特别是当前需求下降、价格低迷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难以达到预期。如母公司注资能力不强,必将背负沉重负担,甚至存在被拖垮的可能;我国金融机构海外网点本来就少,此次危机又将进一步放缓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使我国金融服务难以适应“走出去”需要;金融动荡使各国经济政策趋向内顾和保守,如韩、越等国已出台一系列外汇管制新措施,一些发达国家为强化金融监管,正在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和风险评估标准,其经济和金融规则调整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三、关于做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强化鼓励外资政策,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资本向外寻求安全避风港意愿强烈的机遇,改进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为发达国家来华投资提供安全快捷通道,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外资在节能环保、医疗、农村发展和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参与度;进一步研究落实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提升;积极利用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 把握好外汇监管和资金往来便利的平衡点

在科学优化现有外汇管理措施、防止干扰企业正常资金往来基础上,既要防范当前我国股市、楼市走低,人民币升值放缓可能出现的热钱抽逃,又要关注撤出西方市场的国际热钱可能再次进入我国的苗头,防止热钱大出大进,杜绝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

3. 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涉险“抄底”

“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战略,要引导企业不能抱着炒短线的思路,只看一时涨跌,要密切关注危机的演变及深层次影响,从长计议。鉴于西方大型金融机构的问题不断暴露,加之我国金融人才储备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对虚拟经济的投资要尤其审慎;由于危机仍在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好准备练好内功,择机而入。

4. 积极参与化解金融危机的国际努力和新的游戏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对话,加强与其他新兴大国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投资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对外投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实质 第7篇

一、浅析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发展迅速的原因

受到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国际短期流动资本扩大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全球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变

在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形成过程中, 宽松且自由的国际资本流动政策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保障。而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 各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也越来越紧密, 急需要国际资本流动的参与, 进而这些国家就逐渐放开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约束条件, 例如制定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相关政策等。在20世纪70年代, 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 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条件, 同时这种现象在80年代后变得更加明显, 并在90年代中期, 部分发达国家直接完全放开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汇兑限制。而发展中国家基于发达国家的以上行为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条件, 尤其在90年代, 发展中国家逐渐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放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自由且宽松的国际资本流动政策的实施、一些发达国家名义利率的降低等都为投资者的证券投资提供了机遇, 及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但是投资者为了获取利润, 仍旧会将资本投向一些发展中国家, 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规模形成。

(二) 机构投资者规模和道德风险的存在

随着当下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 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以及一些套期保值基金等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在20世纪90年左右开始进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 同时加之这些机构主要以直接债券或者是股权为主, 例如辛迪加贷款, 因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出现一定的倾向性, 且规模和流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增加。另外在投资者中存在着一定十分重要的问题, 即道德风险问题。而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无论是国内的投资者还是国外的投资者都坚信, 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证券投资, 一旦爆发金融危机, 那么其政府相关部门一定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这样以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 就会存在态度不严谨的情况, 导致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

二、简述国际短期流动资本风险生成机制

(一) 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短期内大量资本的流入会造成可贷方货币供应量增加风险系数增加, 这是因为短期流入的资本中有一部分属于货币的范畴, 例如通货、活期存款等, 而其他类型的短期资本则与货币类似, 如定期存款、商业票据等, 一旦其中属于货币范畴的资本成为某一国的基础货币, 那么就会使得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而短期内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会导致受资国的国外资产增加明显, 这样以来受资国为了稳定发展就必须将大量的本国货币投向外汇市场, 进而导致外汇占款情况加剧。因此一旦某一国家为制定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 那么规模性的短期投资资本的加入会其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 导致国内利率降低, 出现支出扩大和投资膨胀的现象, 进而造成国内经济发展过热和通货膨胀现象。同样, 当外部条件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时, 大量的资本会外流, 这样以来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会降低, 甚至出现实体经济衰退的现象, 导致本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

(二) 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随着当下金融衍生工具流动性的增强以及交易电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使得大规模资金的交易可以迅速完成, 这也为短期资本进入同一市场提供了条件, 尤其在一些新兴股票证券市场的国家, 经常发生短时间内资本过于集中的现象,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变动应变能力的要求。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入, 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股市发生明显的上升, 投机性泡沫也得以形成, 导致投资者投资行为盲目, 最终使得国家经济过热, 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得泡沫破裂, 那么就会产生金融危机, 造成国家经济衰退。在这种资金急剧增多的情况下, 国家银行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放松限制条件等措施的实施来增加贷款规模,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贷款质量会比较差, 增加了死账坏账的发生率, 导致银行破产的风险增加。

三、基于国际短期流动资本作用的金融危机爆发实质分析

从整体方面分析, 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即存在积极的影响, 同时又具有消极的作用。首先, 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例如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出口信贷, 扩大了国际贸易支付的范畴, 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为贸易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另外国际资本流动的自动性为社会资源在国家之间的最佳化配置提供了基础, 有效的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 这样以来一方面提高了资本流出国家的资本利益, 同时也为资本流入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 在利益的趋势作用下, 一些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为所欲为”, 增加了区域性或者是全球行金融危机的爆发风险, 甚至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 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高速病”, 或者是国际资本流动不当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助力”, 例如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导致其政府部门对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干预过多, 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银行破产风险增加。另外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国家经济结构的扭曲、金融监管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也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另外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 过于重视引进先进技术, 但是对技术创新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这样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就难以提高, 进而影响了起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在对外发展中能力不足。而从以上分析可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质量低、发展效率差等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四、结论

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第8篇

1 文献综述

大规模国际短期资本在国际上的频繁流动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各国关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影响及监管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关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 很多学者从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受资本收益率差别的影响, 短期资本往往从资本收益率低的国家流向资本收益率高的国家。其中一种观点认为,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受利率的影响。方先明 (2012) 研究13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入, 发现利率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影响大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卡尔沃 (2007) 分析11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情况, 发现美国实际汇率下降1%, 就导致这11个国家资本流入增加0.77%。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受汇率影响, 即套汇是资本流动的原因。克鲁格对20世纪90年代各国危机的研究表明, 危机国之前资本大量流入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货币盯住美元, 波动小, 投资者没有汇率风险;赖因哈特 (2007) 研究汇率制度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影响时得出结论, 汇率预期变动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关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有利于满足国内短期资金的需求。刘仁伍 (2008) 认为适度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有助于弥补我国短期资本的不足;另一种观点认为,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影响一国经济稳定, 张纯威 (2012) 认为国际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入容易发生逆转, 引发金融危机。

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值得借鉴, 但由于侧重点和样本数据的选取不同, 结论各不相同。本文综合考虑利率差和远期汇率变动建立模型, 实证检验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原因。针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对我国造成影响的几个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并对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主要动机

根据经济学文献研究, 套汇和套利是国际资本短期资本流入的主要动机, 但在中国转轨经济的环境下, 套汇和套利是否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

2.1 检验模型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有利用国内外利率差进行套利, 利用远期汇率的变化进行套利。设t期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为, 可以表示成以国内外利率差和远期汇率为自变量的函数, 即。借鉴C-D生产函数, 可得:

式 (1) 中, A为常量, 为弹性系数。对式 (1) 取自然对数得:

考虑到经济的时间序列有自相关性的特点, 变量之间的影响存在时滞, 则建立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应为:

式 (3) 中, 表示第t-i期国际短期资本净流入规模, 表示t-j期国内外利率差, 表示t-k期的远期汇率。表示t期国际短期资本净流入规模对于第t-i期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的敏感程度, 表示第t期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对于第t-j期国内外利率差的敏感程度, 表示第t期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对于第t-k期远期汇率的敏感程度。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的估计值为正, 则表明第t-i期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对t期的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有正向作用, 反之有负向作用;若估计值为正, 则表明t-j期两国利率差对t期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有正向作用, 反之有负向作用;若的估计值为正, 则表示t-k期远期汇率对国际短期净资本流入规模有正向作用, 反之有负向作用。为随机干扰项, 分别表示实证检验中各变量最大滞后期数。

2.2 实证检验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度的增大以及国内外利差的频繁变动,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根据之前建立的检验模型, 本文选取28组样本数据, 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

2.2.1 变量说明和样本选择

(1) 变量说明。国际短期资本流入规模。短期国际资本总体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但短期贸易融资不属于短期资本流动。各文献中估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法、间接法和混合法。本文采用的是最简单的间接法来计算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国际短期资本规模=外汇储备变动规模+错误与遗漏规模-经常项目规模-FDI规模[6]。

远期汇率。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 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中占较大比重, 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的关键货币。实证检验中的远期汇率选取美元兑人民币的半年期远期汇率。

国内外利率差。国债收益率能体现一国的利率水平, 同时考虑到美元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 于是国内外利率差=同时期中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

(2) 样本选择。本文主要选取1999~2012年为样本期, 每半年为一个样本点, 共28组样本数据。

2.2.2 投机资本流入动机实证检验

为使检验结果可靠稳定, 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和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同时对式 (3) 中的参数进行最小二乘法, 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套利是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主要动机。远期汇率的参数估计值为负 (-29.4402) , 这说明远期汇率下降时, 即人民币预期升值 (直接标价法) , 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规模增大。同时数据也表明, 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套利 (1.893687) 。检验结果还表明, 虽然套汇和套利都会影响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但套汇的影响明显高于套利的影响。因为当期远期汇率参数的估计绝对值 (29.4402) 远远大于当期国内外利差前的参数的估计绝对值 (1.893687) 。因此可以认为利用远期汇率获取收益是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得到, 中美利率差和人民币升值趋势是引起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的动因, 但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投机资本流入影响更大。

3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

可以从国际收支表中看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向, 看出国际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 是哪一部分的资本在流入还是流出。通过经济学原理可以知道不同部分的资本对一国的影响不同。国际经验表明, 国际短期资本的高流动性特点, 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 也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效应。特别是在短期资本流动规模较大、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下, 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冲击更加明显。本文在这部分选取了两个经济变量, 消费者物价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 分析短期资本流动对这些变量的影响及其对宏观政策的启发。实证分析包括变量说明和样本选取。

3.1 变量说明

(1)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为了保持本研究逻辑的严密性, 本文实证分析中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 即国际短期资本规模=外汇储备变动规模+错误与遗漏规模-经常项目规模-FDI规模。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用T表示。

(2) 消费者物价指数。一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体现了一国的物价水平, 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能观测一国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实证检验中选取全国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样本数据, 消费者物价指数用CPI表示。

(3) 股票指数。股票指数反映了股票市场的变化, 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来观测股票市场发展动态。这里主要选取上证综合指数作为我国的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用I表示。

3.2 样本选取

本文主要选取2001年到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每半年作为一期, 共24期。变量的平稳性是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重要基础, 若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建模, 则会出现伪回归, 导致结果有偏差。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有效性和稳健性, 本文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对t、i、cpi, 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 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为t原序列平稳, cpi和i一阶差分后平稳, 并且t是i的格兰杰原因, t是cpi的格兰杰原因。

从上面的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具有因果关系, 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会引起我国股票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 但这种冲击有多大是正向还是逆向可以通过脉冲响应进一步分析, 脉冲响应结果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单位T的冲击引起的CPI的反映几乎为0, 即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冲击很小;一个单位T的冲击短期内引起I的正向反映, 即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增加会引起上证综合指数的上升。原因在于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管制, 故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量相对不是很大, 由于它的逐利性也会流入虚拟经济而非商品市场, 所以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CPI几乎没有影响;出于套汇和套利动机而流入中国的短期资本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货币当局被动收购外汇, 以外汇占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主要流入了金融市场, 进而推高了股票价格。

4 结论和启示

基于建立的模型以及选取的样本数据, 检验了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以及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的结论是:套汇和套利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其中套汇的影响更大。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会对我国的股票价格产生正向影响, 对商品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在于为缓解带有逐利性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而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货币当局为收购外汇增发的货币主要流向了金融市场, 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从本文的结论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尚不完善, 对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不能自行解决, 需要央行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干预, 以此缩减套汇套利空间, 促进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平衡;二是加强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的主要措施是对资本和金融账户进行管制。并且从表现来看, 我国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经济环境的稳定, 如果目前的资本金融账户管制有效性不高, 则应积极推进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三是从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原因来看, 人民币升值是主要原因, 那么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 有效方法是改变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这样可以减少为套汇而流入的国际短期资本。

参考文献

[1]方先明, 裴平, 张谊浩.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动机与冲击[J].金融研究, 2012 (1) .

[2]刘仁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张纯威.中国发生资本流入急刹车的可能性及其防范[J].国际金融研究, 2012 (9) .

[4]苏多永, 张祖国.四重套利模型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J].财经科学, 2011 (8) .

[5]赵然, 苏治.升值预期真得驱动国际游资流入中国了吗[J].金融研究, 2012 (6) .

[6]祝国平.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与影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7]张鹰.软着陆中的中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J].中国集体济, 2012 (6) .

[8]赵文胜, 张屹山, 赵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反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3) .

[9]于凤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危机效应分析[J].商业现代化, 2007 (7) .

国际资本流动 第9篇

针对金融危机的传染现象, 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模型, 分析了危机的传染渠道, 包括贸易传染效应, 金融传染效应, 预期传染效应。这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对传染现象进行了解释, 但是有很多解释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及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相关, 或者说, 具体到一次货币危机, 传染理论不能说明该危机是由第一代理论所说的基本经济因素导致的, 或者第二代理论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期导致的, 还是由传染导致的。

当代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理论主要是明斯基 (Minsky) 的金融非稳定理论、金融非稳定的银行体系理论;金德尔伯格 (Kindleberger) 的金融危机理论和理性投机泡沫学说四个理论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假设金融系统本身是内在不稳定的, 因而解释金融系统的非稳定性, 以及克服金融系统的非稳定性就成为凯恩斯时期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高特泰戈 (Guttentag) 和赫林 (herring) 在对1982年墨西哥危机中的研究引入了“灾难性近视”一说, 即因为没有人预期拉丁美洲的借款人能够在短期或中期内支付利息, 当获得进一步贷款成为泡影时, 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这就改变了银行对拉丁美洲借款人的总体认识, 当人们对灾难出现的主观概率为正时, 贷款人的反应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退出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发展到主要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考察当代金融结构, 从而为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本质以及政府监管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角度和认识。卡诺和门多 (Calvo and Mendoza, 1998) 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收集和处理有关国家的特定信息存在一个固定成本, 这个固定成本会导致羊群行为, 即使投资者是理性的。而且在此模型中, 卡诺和门多金融投资者分为消息灵通和消息不灵通两个群体。多数小投资者没有能力承担收集和处理信息所需要的固定成本支出。如果消息灵通人士进入一种不利均衡, 信息倾泻会导致信息不灵通投资者漠视自己的信息而紧跟消息灵通人士之后, 也进入这种不利均衡。羊群行为的增加表明收集和处理国家详细信息的固定费用增加, 因为投资的国家数量增加, 投资者的范围扩大。

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际资本流动关系的学术界提出了很多的理论, 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艾科恩格林和博提斯 (1987) 观察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资本逃逸起着与国内危机中银行挤兑相似的作用, 认为金融系统的制度安排是造成金融系统面对不利冲击而过于脆弱的决定性因素。Alba (1998) 认为资本流入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一国的金融危机, 而是当资本流入到一个脆弱的经济体时才会引发危机。这种脆弱是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不健全的金融体制, 包括银行或非银行金融中介及金融市场;企业管理和透明度方面的问题;刺激向国外借款的政策。萨默斯 (Summers, 2000) 对于近期资本帐户危机中脆弱的主要根源做了有益的总结。在其文章中, 萨默斯认为银行的脆弱性和短期债务到期则是造成大部分危机的主要原因。其政策建议是消除那些导致短期债务过度积累的限制因素, 并指出对短期资本流的控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无效。ChariKehoe (2001) 阐述了一种金融危机成因的混合模型, 既包括了不良基本面的因素, 也有挤兑和恐慌导致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因素。在这个模型中, 国外投资者获得一个关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私人信号, 从而参与到个人理性的挤兑行为中。这同时也导致了个人理性与社会非理性的冲突。

为什么金融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频繁?为什么金融危机存在传染?国际清算银行在2007年公布的对世界性的48个外汇市场持续三年的考察报告显示, 货币项目下的外汇交易2001-2004年增长了45%, 2004-2007年增长了26%, 每天达到1.5万亿美元的水平。而2007年全球商品和劳务的年交易量不过6.6万亿, 日均交易量仅为250亿美元, 这意味着外汇市场交易量是商品和劳务交易量的60倍。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Quarterly Review: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s.August 2007) 。在国际银行的权威报告中, 外汇现期交易量只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量的40%, 各种金融衍生物交易远远超过了现期交易, 2007年底场外交易的衍生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合同总价值达80万亿美元, 外汇的期货和期权合同总价值为13.5万亿美元。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The Global OTC Derivatives Market at End-December 2007) 。这些数字说明各个国家的金融联系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并且还会随着经济虚拟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这对于宏观调控的效力起到了一定的削弱, 对政策的制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经济增长变动关系模型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制约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是储蓄, 在一定的资本生产率条件下, 一个社会的储蓄意愿越大, 则产出的增长越大。这可以通过哈罗德-多马 (Harrod-Domar) 模型得到解释。

哈罗德认为, 一个社会的资本存量K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Y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称为资本产出率, 用ν表示。则有Y=νK

而随着社会资本的增加, 该社会的产量也会增长, 两者之间的增长量关系为ΔY=νΔK

假设不存在折旧, 资本增量ΔK就全部来自于新的投资, 即ΔK=I, 所以上式可写为ΔY=νI

哈罗德-多马的假设条件认为储蓄是占国民收入的一定比例, 即S=sY。按照凯恩斯的理论, 只有I=S时, 也就是只有投资等于储蓄, 经济活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哈罗德以凯恩提出的这个均衡条件为基础, 进一步提出,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同样只有实现了I=S这一均衡条件, 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根据和S=sY可以得出: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 其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平均储蓄率。由于资本产出率在短期内为一固定的值, 一个经济社会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就必须保证一定的社会平均储蓄率s。因此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实际上是假定在社会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表示社会经济增长率与社会储蓄率之间相会影响, 相会作用的函数关系。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另一种表述可写为:从此式可以看出, 当资本产出率ν为一常量时, 一国的产出增长率取决于投资水平, 也就是说资本短缺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制约因素。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 若要实现增长率所需投入的资本量既可以来自于国内储蓄, 也可以来自于国外储蓄。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目标增长率所需要的投资时, 通过外资流入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 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率。

给哈罗德-多马模型引入国外投资, 即加入国际资本流动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罗德-多马模型可知, 产出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ν代表资本产出率, 则

若社会生产存在折旧, η代表折价率, 则投资水平

关于国内投资方面, 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 会存在摩擦成本等损失使得储蓄率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 令ϕ为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率, β为净资本流入转化为国内投资的转化率。则国内投资Idt=ϕSt。此时总投资水平为:

既然利用国际资本的流入来增加国内的投资, 必然会与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借贷关系。λ表示一国外债占其产出的比例。此时产出的表达式可写为

根据17式, 经济增长率为

其中为外资依存度, 表示当期资本净流入占当期资本存量的比重。资本流入时, 引资国在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为:g=νϕs (1-λ) -η+βπ。

上式左边是资本流入东道国转化为生产投资的部分, 右边是东道国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投资率与国际债务支付额的乘积, 可以看作是东道国支付国际债务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资本流动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取决于资本的流入流出数量,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东道国自身的资本积累的综合能力, 而引资国国内金融体系的发育状况是影响引资国资本积累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引入的资本若不能流入生产领域, 而进入虚拟资产领域, 则此时国际资本流入转化为国内投资的比率β较低, 有可能导致βπ<λνϕs, 这时的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增长是起负作用的。若国际资本流动过多的进入虚拟资产或各类金融衍生证券市场, 这将导致βπ<λνϕs, 这使得一国的经济发展收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拖累, 放缓或下降的经济增长率使得该国在国际上借贷的能力收到了削弱, 这更进一步使得该国受到影响。金融危机由此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下在各国间传染开来。该过程的图表表述如下:

βπ<λνϕsπ↓βπ<λνϕs进一步恶化, 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 此时国际资本流动已对一国的整体经济造成了危机。政策建议是积极引导国外资本更多地流入到生产领域, 发挥实际生产作用的能力, 如何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促使经济增长的能力, 减少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进入虚拟经济。

▲▲三、总结

国际资本流动 第10篇

一、文献回顾

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定义。

一国银行稳定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资本流动两个角度来解释。根据米什金 (1998) 的定义, 在国际融资合同中, 1年期以下的资本为短期资本, 10年以上50年以下的资本为长期资本。

2、国际上流行的几种观点。

有些人认为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的关系有正向、积极影响。Henry (2000) 、Stulz (1999) 根据国际资产定价模型研究发现, 股市自由化能够改善风险配置。陈晶 (2005) 对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趋向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各国之间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波动性和易变性会逐渐减弱, 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将逐步上升。然而, 也有人认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对一国银行稳定具有负面影响。巴格瓦蒂和罗德里克等将1980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危机看作国际资本流动的产物。他们认为, 由于预期等因素影响, 没有证据表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会解决任何问题, 金融全球化会加剧风险传染, 增加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不利于金融稳定。Detragiache和Spilimbergo (2001) 研究发现, 金融全球化在不恰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尤其是汇率政策, 比如固定汇率制度) , 往往会加剧金融不稳定。Ishii等 (2002) 研究发现在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过早开放资本帐户可能产生严重风险。

总之, 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国银行的稳定造成某种冲击。剖析不同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于国家银行稳定的影响机制, 对于维护其金融安全和稳定尤为重要。

二、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关系的实证检验

为了深入研究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的关系, 我们将采用面板协整方法予以实证检验。包括发生银行危机的欧美发达国家、拉美国家以及亚洲国家, 总计样本国家为18个。设因变量yit与1*k维解释向量xit, 满足线性关系:

上式是考虑k个经济指标在N个个体以及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 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 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 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 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k*1为系数向量, 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 δi表示截面的特定效应, γt为时期的特定效应, 随机误差项uit相互独立, 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的假设。在固定效应中, 截面效应δi和时期效应γt被当作未知的确定常数, 而在随机效应中被视为随机的。

1、变量的选取

通过IMF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1999~2008) 、BIS的银行业统计数据和W B的数据库所收集到的金融数据, 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计算。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统计资料限制, 这18个样本国家的考察指标并不是每项都能收集到, 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考察指标能够得到保证, 因此实证分析的结论是可靠的。

(1) 银行稳定指标的选取问题。由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可能导致国内和国外的风险暴露, 并集中反映在银行的资本结构上, 因此, 本文在伍志文 (2008) 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银行稳定指数 (bs) , 通过标准化的方法, 采用银行总存款 (db) 、银行总外债 (ed) 、银行国外净资产 (na) 三个指标衡量一国银行体系的整体稳定程度, 具体的定义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 等式 (2) 实质上就是db、ed和na三个变量标准值的算术平均数, 而μ和δ分别表示这三个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式 (3) - (5) 分别对上述三个变量进行了相对变动率处理, 以剔除各国数据中存在的周期性因素。同时, 对三个变量标准化处理后的值取算术平均, 可以使银行稳定指数服从正态分布, 确保数据的横向可比。依据该定义, 一国银行的脆弱性可能来自:国内居民大范围提款导致的挤兑、本币贬值引起的外债负担加重、国外银行危机导致的传染效应。

(2) 资本流动指标的选取。本文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国际短期和长期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故选取如下四个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 (fdig) 、证券投资占GDP的比例 (fpig) 、其他投资占GDP的比例 (foig) 、短期资本流动占GDP的比例 (steg) 。这四个变量计算了“热钱”外逃额, 从而测度了导致金融危机的隐性因素 (投机资本的突发性外逃) 。

2、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从上述单位根检验的结论很容易看出, 模型的五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在此, 我们将采用Pendroni (2000, 2004) 的面板协整检验这五个变量间的协整关系。由表1可知, Pedroni的各统计量基本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1

银行稳定指数 (bs) 对外商直接投资占比 (dig) 、证券投资占比 (pig) 、其他投资占比 (foig) 和短期资本流动占比 (stcg) 的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 (6) 中各变量系数在1%置信水平下均显著。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的正向影响最大, 其次是证券投资, 而其他投资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与之相反, 短期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带来的主要是负面冲击, 这也与现实中热钱大量潜逃引致金融动荡的事实相符。

三、结论

在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的关系中, 外商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的正向影响是最大的, 其次是证券投资, 而其他投资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与之相反, 短期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带来的主要是负面冲击, 大量热钱的抽逃是引致银行脆弱的根源所在。从长期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的关系来看, FDI由于其长期逐利的性质,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对银行稳定的负面影响不及正面影响, 但负面影响的作用正在逐渐加大。从短期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的关系来看, 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向性转变迫使各国经济体陷入新一轮的金融不稳定。可见, 短期资本流动不利于金融稳定, 是导致其受到危机传染的直接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过后, 为了从根本上恢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立足于保持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推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Chung-Hua Shen, Meng-Fen Hsieh., (2000) “Capital Inflows and Banking Vulnerability:Across-country Comparison,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8 No.3, December, 1-40.

[2]、Stijn laessens, Asli Demirg, and Harry Huizinga, (2001) “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the Domestic Banking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5, 1-30.

[3]、戈德·豪斯勒等.《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

[4]、陈晶:《金融一体化与资本的国际流动趋向》[J],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2005年

国际资本流动 第11篇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人民币汇率 量化宽松 汇改

根据Wind数据,2014年12月31日,国内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为6.2040元,较年初贬值2.42%,是2009年以来首次全年以贬值收盘。2014年前11个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8970亿元,较之2013年新增27770亿元的规模显著缩小。展望2015年,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和外汇占款形势将如何演绎?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出现持续贬值?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015年新增外汇占款形势

回顾近年来我国汇率改革的历程,目前有两个时段可作为观察汇改及新增外汇占款影响的窗口,分别是2012年5—11月、2014年5—11月(见图1)。2012年4月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央行外汇资产增量从2011年的月均2135亿元下降到2012年5—11月间的月均4亿元。同期,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从2011年的月均2316亿元下降到月均185亿元。2014年3月我国再次汇改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4—11月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月均值低至177.7亿元,而4—11月央行新增外汇占款月均值为-22.3亿元。

简单照搬这个经验,预计2015年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仍将保持低速增长趋势,全年新增外汇占款在0~5000亿元之间。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分析:首先,2014年3月17日汇改后,央行外汇买卖几近停止,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几乎趋近于0;其次,由于商业银行的外汇占款属于资金运用,其机会成本是发放贷款的收益。因此只要央行不增加外汇占款,除非持有外汇的收益超出发放贷款的收益,一般商业银行不会持续增加外汇占款。

以上预测存在两个风险点:一是央行可能被迫恢复对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比如2012年12月,央行恢复干预后(不论是出于持续的贬值压力还是升值压力),外汇占款会重新出现每月数千亿元的增减量。当然,过去人民币主要存在升值压力,外汇占款基本以持续增加为主,负增长的情形很少出现;但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区间,将可能阶段性地出现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而入市卖出美元,减少外汇占款的情况。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两个进程密切相关,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外汇占款的走势也至关重要,需要密切关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编者注:请在纵轴数据上方加“亿元”;请将图例“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改为“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央行外汇占款”改为“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规模”

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展望

以上对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的判断会带来一个疑问:贸易差额、境内外利差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会引起外汇占款波动了吗?笔者认为,如果央行不主动干预外汇市场,那么外汇占款就会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

这意味着在判断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观察指标的改变。贸易差额和境内外利差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仍然存在,仍将如潮涨潮落一样波动,并且在金融全球化和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也在上升,因此需重新寻找能够替代外汇占款,观察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佳指标。二是传导渠道的改变。以往国际资本流动一般通过外汇占款的变化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银行间流动性状况;而未来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多影响外汇存贷款状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如何重新认识其传导渠道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辩证看待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未来应关注的两个国际资本流动指标

笔者认为,未来可以替代外汇占款作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观察指标的是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和人民币跨境流动数据(结售汇顺差或逆差)。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用一个比喻将有助于对这一指标的理解: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以下简称涉外收付款)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与国外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如高压传送的高压电流;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属于国内非银行部门和银行部门(央行加商业银行)之间货币兑换产生的资金流,如标准的220v电流;其间,央行和商业银行就是“变电站”。汇改前,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会把绝大多数流入国内的外汇买入,转换为外汇占款,就像这个“变电站”要把输入的高压电转换成标准电压的电流。这个时候,高压电流与经过转换的标准电压电流基本一致,从图2可见,涉外收付款顺差与外汇占款的变动方向一致,幅度接近,完全可以以外汇占款的变化来代表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未来,“变电站”可能将基本停止运转,不再转换和输出电流,则外汇占款作为国际资本流动指标的代表性会下降,而直接观察涉外收付款指标变化的重要性上升。

2014年10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是661亿元,环比回升;而同期涉外收付款呈逆差,且银行结售汇逆差规模甚至达到-1673亿元,两组数据一正一负,一个显示国际资本流入,一个显示流出,究竟哪个有代表性?如果考虑本文上面所述内容就可以分析到,目前外汇占款指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代表性已经严重减弱,其在10月所显示的国际资本流入是假象;而由9月和10月涉外收付款和结售汇逆差所显示的国际资本外流才相对真实。

nlc202309012223

资料来源:Wind资讯

编者注:请在纵轴数据上方加“亿元”;请将图例“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改为“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央行外汇占款”改为“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规模”

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展望

以上对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的判断会带来一个疑问:贸易差额、境内外利差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会引起外汇占款波动了吗?笔者认为,如果央行不主动干预外汇市场,那么外汇占款就会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

这意味着在判断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观察指标的改变。贸易差额和境内外利差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仍然存在,仍将如潮涨潮落一样波动,并且在金融全球化和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也在上升,因此需重新寻找能够替代外汇占款,观察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佳指标。二是传导渠道的改变。以往国际资本流动一般通过外汇占款的变化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银行间流动性状况;而未来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多影响外汇存贷款状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如何重新认识其传导渠道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辩证看待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未来应关注的两个国际资本流动指标

笔者认为,未来可以替代外汇占款作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观察指标的是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和人民币跨境流动数据(结售汇顺差或逆差)。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用一个比喻将有助于对这一指标的理解: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以下简称涉外收付款)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与国外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如高压传送的高压电流;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属于国内非银行部门和银行部门(央行加商业银行)之间货币兑换产生的资金流,如标准的220v电流;其间,央行和商业银行就是“变电站”。汇改前,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会把绝大多数流入国内的外汇买入,转换为外汇占款,就像这个“变电站”要把输入的高压电转换成标准电压的电流。这个时候,高压电流与经过转换的标准电压电流基本一致,从图2可见,涉外收付款顺差与外汇占款的变动方向一致,幅度接近,完全可以以外汇占款的变化来代表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未来,“变电站”可能将基本停止运转,不再转换和输出电流,则外汇占款作为国际资本流动指标的代表性会下降,而直接观察涉外收付款指标变化的重要性上升。

2014年10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是661亿元,环比回升;而同期涉外收付款呈逆差,且银行结售汇逆差规模甚至达到-1673亿元,两组数据一正一负,一个显示国际资本流入,一个显示流出,究竟哪个有代表性?如果考虑本文上面所述内容就可以分析到,目前外汇占款指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代表性已经严重减弱,其在10月所显示的国际资本流入是假象;而由9月和10月涉外收付款和结售汇逆差所显示的国际资本外流才相对真实。

编者注:1.请美编补一个蓝色的图例,文字为“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当月值(右轴)”;2.请将图例“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当月值”改为“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当月值(左轴)”,将图例“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当月”改为“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当月(左轴)”。3.请在左纵轴上加“亿美元”,右纵轴上加“亿元”。4.去掉右纵轴数据中的千分符。5.将时间轴数据分别改为2001-01、2003-01、2005-01、2007-01、2009-01、2011-01、2013-01.

(二)2015年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渠道分析

分析和预测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应将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并重,尤其是国际因素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更具重要性。单独强调国际因素并非说国内因素不重要,而是因为市场上流行的分析方法对国内因素的分析往往比较透彻,但普遍忽视国际因素。因此,在此重点强调一下国际因素。

2015年影响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既包括美国货币政策通过加息回归正常化产生的影响,也包括欧元区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而要分析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分析框架,包括其向新兴经济体传导的中介指标是什么,传导渠道有哪些。

从最新的研究成果看,发达国家非常态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外溢作用体现在3个中介指标和5个传导渠道上面。传统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短期政策利率进而影响长期利率以及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而在本次金融海啸中,当政策利率降到零的时候,传统货币政策不再奏效,这时发达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和前瞻性指引等非传统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不同,发达国家非传统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和全球流动性产生影响作用的3个中介指标分别是:波动率(VIX)、风险溢价(risk premium)和期限溢价(term premium)。非传统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外溢作用的5个渠道包括:

1.货币政策渠道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诱发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随之发生调整。例如,有部分新兴经济体尽管经济复苏、通胀和资产价格上升,但是仍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其背后部分原因是担心国内外利差扩大引发汇率升值和破坏性的国际资本流入。

nlc202309012223

2.汇率渠道

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和日元等货币贬值,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带来大规模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动。而如果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盯着美元,则需要为稳定汇率而进行大规模干预,可能导致其外汇储备增加。特别是如果干预不能完全冲销,则会带来国内货币和信贷的大幅扩张。

3.全球金融市场渠道

通过全球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的宽松。鉴于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环境稳定,经济增速更高,如果发达国家的利率在可预见的未来处于低位,则境内外的利差也可持续。量化宽松因此会通过套息交易带动国际资本流入风险调整后利率更高的新兴经济体,推高其资产和商品价格。此外,持续的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导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机构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寻找高收益资产,导致银行资产的风险错配。

4.国际银行信贷渠道

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海伦·瑞(Helene Rey)在《两难困境而不是三难困境:全球金融周期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中提出:全球的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速存在一个明确的金融周期,与衡量投资者恐慌情绪和金融体系稳定状况的VIX指数之间存在很强的关系。如果VIX指数持续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上升阶段,国际资本流出和流入规模将上升,国际银行的信贷创造活动将更为积极,杠杆率和资产价格将攀升。反之,如美国债务上限风波期间,美国主权评级被调降,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VIX指数从2011年前7个月的平均18上升到8—12月的平均35左右,升幅巨大。这导致全球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收缩、信贷增速放缓和多国资产价格下降。

5.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

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使其收益率降低,促使国际投资者去寻找同期限、风险调整后收益略高的替代品,导致新兴经济体相应的资产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和金融环境宽松。

(三)辩证看待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影响

要正确认识2015年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对于近期美元持续走强后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缺乏真正的认识,误认为在岸人民币相对稳定,外汇占款仍保持正增长,就推定美联储的QE退出不过如此,对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甚微。其所依靠的理由无非是境内外利差、中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等偏国内的因素,并未将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产生影响的各个渠道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另外一种比较极端的看法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比较流行,可以总结为“美联储QE退出恐惧症”,认为未来就是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阶段,美元将持续走强,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不断走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货币走弱,国际资本大举外逃,新兴经济体将遭遇灭顶之灾。

在此,特别强调要辩证看待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美联储加息及加息预期可能通过提高期限利差,缩小境内外利差,导致边际上和阶段性的国际资本外流。经研究发现,中美之间3年期国债利差与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如果美国利率上升导致国内和国际间利差收窄,则境外机构购买人民币债券的积极性也将显著下降,资本可能外流。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波动性(VIX)可能继续下降,信用利差可能继续收窄,这些因素又会助推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此外,2015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可能继续分化,一方面,美国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在一些阶段可能带来国际资本的外流;但另外一方面,欧元区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对冲作用。有鉴于此,用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待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可能更为合适。

(四)关于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总体判断

综上分析,笔者判断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总体形势是阶段性的国际资本流出和流入将交替出现。2015年第一季度,因美联储结束购债带来的美元走强和国际资本外流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国际资本可能阶段性回流中国。第二季度,全球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可能渐起,这将导致国际资本出现阶段性外流。2015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预计中国国内和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有望显现更多稳定增长的迹象,全球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活跃,国际资本可能将回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

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区间波动

预计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2012年10月以来形成的(6.0,6.3)的区间内波动,主要理由如下:一是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的情形看,人民币汇率可能已接近均衡水平,短期大幅升值和贬值缺乏基础。二是央行并未承诺完全退出中国外汇市场,其在关键时刻稳定市场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市场恐慌行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超常波动。三是鉴于美元指数很可能在欧元区及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加码的条件下保持强势,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值,很可能将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危及2015年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目标,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受到限制。四是2014年以来,以央行之间货币互换、人民币国际结算和人民币清算行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速度加快,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一个持续贬值的人民币汇率显然有悖国际化的目标,因此限制了人民币走弱的程度。五是为防止跨境套利和套汇,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必要的波动性。六是基于前述判断,阶段性的国际资本流出和流入将交替出现,也会带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在2015年保持区间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单位: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廖雯雯 印颖

国际资本流动 第12篇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 简言之, 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 或者说, 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 包括流入与流出两个大方面, 具体有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 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由于国际资本能对各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动做出迅速反应, 使资金以最快的速度从低效率的地方流向高效率的地方,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国际资本流动是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和最具影响的因子。

2 国际资本流通的原因

2.1 过剩资本的形成或大量顺差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各国在国外获得的利润也大量增加。既加速了资本的积累, 同时也加剧了资本过剩, 进而对外输出国际资本规模不断加大。

2.2 追求更高的利益

资本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追求更高的利益。当投资者分析得知到一国的资金收入远高于其他国家时, 投资者就会将资本注入资金收入高的国家。当投资者在一国所获得的实际收入高于本国或其他国时, 该投资者处于本能就会增加对这一国的投资, 以获取更高的利益, 这些会加剧国际资本的流动。

2.3 通货膨胀的发生

通货膨胀往往与一个国家发生财政赤字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 该国家又利用发行纸币的手段来弥补, 这样必然增加了通货膨胀。一些国家为了减轻通货膨胀, 降低损失, 投资者会把国内资产转换成外国债, 进行发行, 这样就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

3 当今国际资本流通的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 纷纷对经济进行了调整, 放宽了对资本输出和输入的限制。资本流向从发达国家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闲置资本与发展中国家的闲置劳动等其他资源相结合后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投资着的成本。

4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的冲击和积极影响

4.1 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从改革开放起, 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理论不断提出, 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也逐年增加。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动, 对中国储蓄、消费、出口等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国内总产出值增加, 而且, 随着国际资本流入幅度的增加, 对国内总产出的影响不断加深, 出口市场和国内产出在国内市场的供给也呈现同样的特征;随着国际资本流入幅度的增大, 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会导致进口总量减少、进口商品国际价格不断上涨, 会使中国国际汇率贬值, 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 也会导致家庭生活支出、储蓄、政府资金储备、个人收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际资本大量流入, 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不断加大, 银行的不良贷款记录逐年上涨。外国资本主要通过银行流入到我国, 因而国内银行对外负债会不断增加, 导致银行国内资产负债量的随之扩大。如果对国家政府机构对资本流入管理和监控不善, 资本流入就会有加大银行信贷扩张的可能, 不良贷款信息也会不断增加, 导致银行出现信贷危机运行良, 会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或者下跌。外国投资者的出现可能会给资本市场定价的效率带来一些冲突。信息的效率会使资本市场发挥配置资本的作用。

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主权产生冲突。国际资本大量流动可能会影响到我国货币发行、货币政策等。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政策不算完善, 而且近来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这使得国内的宏观需求管理极为困难。我国经济出现持续过热, 央行提高利率, 以抑制总需求的情况, 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存在, 提高利率会诱使国外资金流入, 会进一步刺激投资。人民币升值后, 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强化, 各市场主体变得不愿意增加持有美元资产, 它们甚至可能抛售其美元资产, 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4.2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 经济百废待兴, 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低、个人收入较低、居民储蓄率不高等情况, 国内资本严重匮乏, 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发展速度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积极引进大量国外资金。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储备, 大批企业、工厂如雨后新笋般的发展起来, 银行业的发展也大幅度提升, 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上涨, 外汇储备增加。

资本流动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进行直接投资, 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技术、设备、资金等, 销售市场国际资本行业分布重点从原本的种植业和采掘业, 也新转向制造业、银行、金融和保险等资金知识密集行业,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 为了充分吸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所能带来的高额利润, 往往给我国企业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提供比较先进完备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支持。这种方式大大的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增加了我国经济效益, 加速经济发展速度。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输出资本, 将劳动、能源和原材料密集的生产工序和一般消费品的生产过程迁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地区, 并把在那里生产的许多产品销到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这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出口。同时, 我国也可利用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海外销售渠道, 提高自己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为广大人民提供的更好的就业机会, 有利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国际资本的流入, 给我国既带来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当时由于市场自身的不足,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 出现了冲击了我国经济主权和冲击了我国金融市场等一系列的反面影响, 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控和管理, 保证我国经济持续良好发展。

摘要: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影响不对加深的情况下, 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加深和扩大, 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各国国际收支、国际储备、汇率稳定、货币供求及对经济发展等都产生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经济全球化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内涵下一篇:心通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