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2024-07-25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精选10篇)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5年6—12月接收的12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男69例, 女57例, 患者年龄在21~66岁之间, 病程为3个月~8年, 其中7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56例鼻息肉患者, 此次实验研究需要将合并患有代谢疾病、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出去。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 并辅助以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内容主要是: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其相应的心理指导, 还要对其实施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手术后积极进行常规康复。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1认知干预: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并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展示基本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 告诉患者手术中应怎样配合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加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 更好地缓解消除患者紧张感。2鼻腔干预: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 应使其保持半卧坐位, 抬高床头30~50°, 尽量减少气流对鼻腔的刺激, 减少出血量, 促进患者引流及呼吸;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式打喷嚏、撸鼻、及咳嗽, 并且在手术后的48 h内拔除鼻腔内填塞的膨胀海绵, 清除鼻腔内积血、血痂使用吸管, 并冲洗患者鼻腔, 使用的冲洗剂药物组成成分主要是:盐水或复方氯化钠 (林格氏液) , 冲洗2~3次/d, 还要给予其1%麻黄素滴鼻, 3次/d, 给予2次/d的伯克纳喷鼻。3饮食及心理干预:患者术后应多食用半流质食物, 严禁吃辛辣、烫及粗硬的食物, 叮嘱患者少说话, 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坚持少食多餐、多饮水;护理人员应积极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其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1.3 疗效评定

患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如下:治愈:病症消除, 检查显示鼻窦口开放性较好, 没有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显著改善, 检查显示鼻窦腔黏膜有水肿,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 检查显示鼻窦口开放性较差或不开放。患者鼻腔鼻窦情况使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4]。

1.4 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使用[n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给予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 (79.37%) , P<0.05,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腔鼻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鼻窦鼻腔评分是 (9.5±4.3) 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鼻窦鼻腔评分是 (15.4±5.8) 分, 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后的鼻腔鼻窦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特点, 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是鼻内镜手术, 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这种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 而且是在面部进行手术操作的, 很容易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3], 不利于疾病治疗及恢复。因此为了更好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进而促使手术成功, 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干预, 将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落实在术前、术中及术后, 对患者开展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积极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对其增强心理护理与教育[4], 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或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给予患者个性化服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并不会给患者造成直接的生命危险, 但是这种疾病症状比较突出, 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 疾病难以根治, 患者身体及心理应激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5]。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方法是鼻内镜手术, 鼻内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手术创口较小而且视野清晰, 也不会有较多并发症, 但是手术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 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需要进行3~6个月鼻腔护理及持续服药, 医护人员在其期间要进行随访[6], 但是很多患者认识不清这种疾病、不了解病情, 错误认为这种疾病治疗过程比较简单, 认为做完手术病就好了, 没有继续坚持后续用药治疗, 另外也不重视鼻腔清洁工作, 增加了疾病的复发几率, 此外有些患者也不按时服药、鼻腔冲洗或者是复查, 使得疾病复发、出现并发症, 降低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有效的, 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节约医疗资源等等[7]。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病因复杂, 手术中器具挫伤及术后鼻腔膨胀海绵填塞压迫都会使患者出现局部血液回流受阻或出现病变, 不利于鼻腔通气、窦口的引流及黏膜恢复, 对此,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术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有:认知干预、鼻腔干预、饮食及心理干预[8], 护理人员应借助多媒体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 使其全面掌握, 并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鼻腔冲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鼻腔冲洗能够改善患者通气引流、加快鼻内黏膜功能恢复, 也能避免术后出现粘连, 因此应指导患者认真按时地冲洗鼻腔[9];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及制度, 通过手机短信或咨询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与沟通, 提醒患者及家属来院复查, 有效提升术后随访率、并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 改善医患关系[10]。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其也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 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温暖, 从而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更积极更乐观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1]。此外, 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术后多食用半流质食物, 严禁吃辛辣、烫及粗硬的食物, 叮嘱患者少说话, 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坚持少食多餐、多饮水;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 应使其保持半卧坐位, 抬高床头30~50°, 尽量减少气流对鼻腔的刺激, 减少出血量, 促进患者引流及呼吸;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式打喷嚏、撸鼻、及咳嗽, 并且在手术后的48 h内拔除鼻腔内填塞的膨胀海绵, 清除鼻腔内积血、血痂使用吸管, 并冲洗患者鼻腔。手术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进而提高生命质量, 此次实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 (79.37%) ,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鼻窦鼻腔评分是 (9.5±4.3) 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鼻窦鼻腔评分是 (15.4±5.8) 分, 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后的鼻腔鼻窦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效改善了患者鼻腔鼻窦情况, 值得使用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5年6—12月收治的126例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3例, 两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术治疗, 手术治疗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护理后的康复效果, 还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鼻腔鼻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 (79.37%) ,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后的鼻腔鼻窦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效改善了患者鼻腔鼻窦情况, 值得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丁丽英.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2) :226-227.

[2]贺海英, 刘文君.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 2016 (2) :147.

[3]江玲艳, 郑颖锋.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 2015, 28 (2) :446-448.

[4]王绍忠.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13) :39.

[5]鄢凯初, 邹争飞.修正性鼻内镜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56例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9) :91.

[6]古闯逸, 何健波, 罗永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00例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4) :117-118.

[7]付桂.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28) :94-95.

[8]朱艳芬, 胡桂芬.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6) :127-128.

[9]孔丽敏, 张普.系统化临床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预后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 2015, 14 (5) :39-41+46.

[10]江玲艳, 郑颖锋.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 2015, 28 (12) :446-448.

鼻内镜降伏慢性鼻窦炎等 第2篇

王敏

慢性鼻窦炎患者常有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夜间加剧,以致睡眠时只能张口呼吸。鼻涕多而黏稠,有时呈黄脓状,不易擤出;有时可引起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咽痒、咳嗽。患者还可有头痛,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也可以是整天头痛。

以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其中上颌窦、筛窦根治术又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但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只能治疗上颌窦与筛窦的病变,对其他鼻窦炎则无效,而且不能进行双侧鼻腔手术。

近年来,各大中型医院普遍开展的鼻内镜手术,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已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镜实际上是一根直径为4毫米的细长硬性镜子,配有冷光源、摄像机和显示器。就好像将医生的眼睛拉得又长又细,伸入患者的鼻腔中,使深藏在鼻腔中的一切在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出来。然后,医生根据显示器上的图像进行手术,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术中视野清晰,创伤小,双侧鼻腔可以同时进行。医生可以打开任何一个有病变的鼻窦,彻底清除窦腔内息肉或积脓,同时保留正常解剖结构,这样有利于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和随访。手术前患者只需拍摄鼻窦CT片,以明确炎症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有无畸形,为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还需口服抗生素、抗过敏药,局部喷止血药,以减少术中出血。一般术后三四天即可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术后复诊非常重要。手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取决于术后的门诊随访。因为,鼻腔伤口的痊愈和黏膜功能的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窦腔内可能会有肉芽、囊泡、痂皮粘连形成,如果不及时清除,堵塞了窦口,鼻窦炎又会很快复发。因此,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定期去医院复诊。此外,术后用药也不可忽视,如口服一些抗生素、抗过敏药、皮质激素、化痰药。每日还需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的混合药液洗鼻腔,持续1个月,以使鼻腔通气改善,鼻涕减少,头痛消失。此外,手术3个月后,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有鼻息肉复发迹象,应尽早将它扼杀于萌芽之中。

煤气中毒后患大

蔡书宁

晚上,李大爷一个人在家用煤炉做饭,饭后便在屋内睡了。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经常和李大爷一起晨练的邻居没看见李大爷,以为他病了,便来到李大爷家,可怎么敲门也没反应,大家急忙撬开门,见李大爷躺在床上,面色绯红,好像还在熟睡,怎么叫也不答应,大家立即拨打了“120”,将李大爷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煤气中毒。在医院里住了两天,李大爷觉得“病好了”,不顾医生的劝说,偷偷出了院。过了一周,李大爷突然出现行为怪异、哭笑无常、易激怒等症状,又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经询问病史结合检查结果,诊断其为煤气中毒迟发脑病,是煤气中毒的后遗症。

李大爷的孩子们对此很不理解,认为父亲清醒了,明明已经“治好”了,怎么还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大家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表现比较熟悉,能及时抢救中毒者,使大多数中毒者迅速得到救护,但对部分中毒者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假愈期(2~60天),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病变,多不了解。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发呆、记忆严重减退、无故傻笑,或行为失常、语无伦次,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四肢肌肉发紧、手颤、步态不稳、二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等。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初步研究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中,高龄、从事脑力劳动、既往有高血压者以及恢复期受过精神刺激者,都属于发生迟发脑病高危人群。

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很难分离,使得中毒者全身都处于无氧状态,如果这时只用平常的氧气袋帮助患者呼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利用高压氧才能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打散,让氧分子继续与血红蛋白结合,且迅速运送到全身,才是最关键的。另外,高压氧治疗煤气中毒,还能降低患者患迟发脑病的危险。

鼻窦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第3篇

关键词:鼻窦内镜,传统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好发于中年人, 近年来, 此种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是鼻科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以往此病治疗比较困难, 其主要特点在于病变常常复发, 不易彻底治愈。昌图县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05至2009年, 应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鼻腔内息肉圈套器摘除术相比, 对此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复发率明显降低, 具有患者痛苦小, 病变切除彻底, 出血少, 副损伤小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将昌图县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05至2009年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 根据1997年11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修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型1~3期5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5例45侧, 男19例, 女16例, 年龄19~75岁, 病程2~30年, 首次接受手术20例, 有前期手术史15例。对照组35例35侧,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18~62岁, 平均45岁, 其中, 无前期手术史21例, 有1次手术史的9例, 有2次手术史的3例, 有3次手术史的2例, 各次手术情况都有记载, 均为传统息肉圈套器摘除手术。患者全部经鼻窦CT水平位、冠状位扫描确诊。

全部患者手术前1周每日给予强的松30mg, 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d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 手术后1周开始局部喷入伯克钠每日400μg, 口服辛芩颗粒2~3个月。

试验组全部采用全麻控制性低血压的麻醉方法, 以吸切钻依次将息肉吸除, 依次开放上颌窦 (切除钩突) 、筛窦、额窦、蝶窦, 并摘除其内的息肉。对照组全部采用上颌神经、眶下神经阻滞加鼻腔表麻的麻醉方法。采用唇龈沟切口, 上颌窦前壁开骨窗, 全部刮除窦内不能自然恢复的病变黏膜及息肉, 鼻腔内息肉摘除并开筛。

2 结果

根据1997年11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修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对患者随访1年, 试验组治愈率76%, 对照组治愈率36%。经两样本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P<0.01。

3 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好发于成年人, 是由鼻黏膜长期水肿、肥厚、变性所致, 以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 传统上颌窦根治+开筛+鼻腔内息肉圈套器摘除术手术后高复发率的原因有: (1) 术者戴头灯, 直视下手术, 视野局限, 加之出血较多及应用肾上腺素后细小息肉回缩, 因此, 手术往往不彻底, 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处理不彻底, 上颌窦开口不通畅; (2) 术后随访时对于窦内分泌物、增生的肉芽或水肿黏膜处理困难。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因内窥镜鼻窦外科新技术的出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鼻窦内窥镜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压, 术腔清晰, 清除病变彻底 (切除钩突, 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清除筛房;扩大额窦蝶窦开口并清除其内病变, 这是传统手术所不能达到的) 并尽可能保留正常黏膜和结构, 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 促使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 达到防止病变复发的目的。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随访可清除手术后窦内分泌物、增生的肉芽或水肿黏膜、控制感染、解除鼻腔粘连以及及时调整治疗, 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同手术本身相比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 对于2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这一疾病, 鼻窦内窥镜手术较传统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应大力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20.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4篇

[关键词] 鼻窦灌注液冲洗;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

[中图分类号] R76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93-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该病易迁延复发,发病率很高[1]。单纯的中药或者是西药都很难将其治愈,随着鼻窦内窥镜在手术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这为鼻黏膜良性转归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鼻腔黏膜和创面修复,术腔冲洗和清理措施得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一致认同,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又能减少复发机会[2]。为了分析鼻窦灌注液冲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鼻窦炎经鼻窦内窥镜术后行鼻窦灌注冲洗法的患者,在黏膜纤毛传输功能、Th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方面的影响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鼻窦炎鼻内经术后行鼻窦灌注冲洗法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鼻窦炎鼻内镜术均为第1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男女比3∶2,平均年龄(43.6±10.8)岁,其中Ⅰ型患者10例,Ⅱ型患者15例;对照组男女比1.3∶1.2,平均年龄(44.5±10.4)岁,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加减辛夷冲洗液(由加减辛夷散自制)内加入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加减辛夷冲洗液。所有患者均在接受鼻内镜术后开始鼻窦灌注液冲洗治疗,第1周每天2次,第2周以后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黏膜纤毛传输功能、Th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观察采用糖精试验法在术前和冲洗治疗后1个月各检查1次。Th细胞因子的检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分别在术前和冲洗治疗后1个月检测IFN-γ、IL-2、IL-4、IL-5细胞因子的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的变化的观察是在冲洗治疗后1个月复查时,提取鼻道外侧壁上颌窦口的黏膜组织,然后进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在光学镜下进行查找计数。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用Excel数据库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较,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冲洗治疗后,实验组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Th细胞因子的影响

患者接受鼻窦灌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和IL-4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和IL-5细胞因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IFN-γ、IL-2、IL-4、IL-5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鼻窦灌注冲洗治疗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实验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等主要症状,是耳鼻喉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鼻内窥镜手术是鼻科的重要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3-4]。慢性鼻窦炎进行鼻内镜术治疗是鼻窦炎治疗的一个开始,术后治疗是其不可分割的治疗组成部分,术后治疗主要体现在术腔清理,鼻腔清洁引流和合理用药,其中鼻窦灌注液冲洗治疗非常关键。

本研究采用《世医得效方》加减辛夷冲洗液为主,该药方组成为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藁本、川芎、黄芪、金银花、连翘、麻黄,具有疏散风热、排脓去毒、活血散肿、通窍宣肺的功效[5]。但是笔者认为,虽然中药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的作用,但是临床应用时效力不足,所以在其中添加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多为实验组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纤毛传输功能、组织中Th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灌注液冲洗效果明显,其原因是可能起到了机械引流贯通的作用;或药物直接作用于黏膜,提高了药效,有益的调节了机体免疫反应Thl/Th2的平衡;或能促进鼻腔黏膜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消除黏膜水肿,恢复保护和防御功能[2,5]。

综上所述,中药冲洗液加西药的方式起到了促进疗效、降低复发率的作用,开辟了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新途径,使得中药制剂在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中药制剂虽然对慢性鼻窦炎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30-36.

[2] 杨兆科.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2740-2742.

[3] 覃启才.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946例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9):990-991,994.

[4] 张大铮,刘敏,张勤修,等.中药冲洗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76-590.

[5] 方培鑫.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55-557.

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收治的鼻窦炎患者80 例。 男性60 例, 女性20 例, 年龄21~69 岁, 平均年龄47岁; 病程2~18 年。 单纯性鼻窦炎56 例, 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4例。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鼻窦炎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 ( 血常规、 凝血试验、 肝肾功能等) 、鼻窦内镜检查或CT扫描, 排除肿瘤性占位病变。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0 例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护理经过。

1.3 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100%, 住院时间5~7 d, 无l例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手术前护士应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利用头颅骨标本向患者介绍内窥镜手术的过程, 讲述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 让患者了解内窥镜手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少、痛苦少、疗效好的优点, 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能够全程配合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 术中向患者说明鼻腔局麻后会有憋闷感, 减轻患者恐惧。 对疼痛阈低的患者应及时用丁卡因棉片填塞患者鼻腔, 确保麻醉效果, 减轻患者的疼痛。 术后向患者讲述引起不适的原因和持续的时间, 让患者有思想准备, 增加对疼痛不适的耐受性[3]。 另外, 护士要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 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2.2 术前准备护士协助医师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做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鼻窦CT等检查。 嘱患者术前1 d洗头、洗澡, 术前1 d备皮, 术前当晚叮嘱患者放松心情、保持足够睡眠, 对于无法入眠的患者可给予安定缓解。 术前按医嘱给予鲁米那、阿托品肌内注射, 把鼻窦CT片带入手术室, 供手术医生参考。

2.3 术中护理麻醉前嘱患者平卧, 头抬高15~30°, 切忌随便移动头部。 手术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留意患者的面色、表情、脉搏、血压、意识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患者术中的出血量。 术中观察患者有无眼球外突、复视、瞳孔变化等异常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鼻粘连情况出现, 若有出血症状, 要迅速用凡士林布条或高分子止血棉填塞鼻腔, 以便快速止血[4]。 防止鼻内镜从鼻腔取出后遇冷空气镜头表面结雾, 应配备好温度为75℃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 用于保护鼻内镜。

2.4 术后护理

2.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毕患者回病房后立即行多参数监测、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嘱患者吐出口中血液, 以免咽下引起恶心、呕吐。 如出血不止, 及时通知医生止血。 嘱患者尽量避免打喷嚏、擤鼻, 以免鼻腔填塞物松动或脱出引起出血;患者有鼻刺激时张口做深呼吸, 或将下切牙咬紧上唇抑制喷嚏打出[5]。

2.4.2 生活护理患者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免呕吐时引起窒息;患者完全清醒6 h后可改为半卧位, 这样有利于鼻腔、鼻窦渗血和分泌物的流出, 减少感染机会, 并可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和肿胀, 减轻患者不适;术后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可采取自动体位。 嘱患者术后勿进食过热、过硬和刺激性食物, 以免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出血。 告知患者可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温的软食, 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钾、铁食物, 宜少食多餐,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

2.4.3 鼻部护理1合并鼻息肉的鼻窦手术后常规用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填塞鼻腔, 影响鼻腔通气时嘱患者张口呼吸, 护士要及时清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2由于鼻腔血管丰富, 手术创面未缝合, 仅以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术后均会有不同程度渗血, 告知患者切勿紧张, 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冷敷鼻部4~6 h, 以减少出血;3由于手术创伤和经口呼吸, 患者会出现头昏、头痛、牙痛、口干、鼻额部胀痛等不适, 护士应主动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 告知患者有头痛、面部轻微肿胀、流泪等属正常现象[6]。 给予额部冷敷,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告诉患者鼻腔凡士林纱条在术后48 h抽出, 疼痛会在抽取鼻腔纱条后逐渐减轻至消失[7]。 对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 告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4术后第2 天抽取鼻腔填塞物后患者头痛减轻, 睑结膜充血减轻, 流泪减轻或消失, 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忌打喷嚏及用力擤鼻;5术后第3 天开始鼻腔冲洗 ( 冲洗液: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8 万U +地塞米松5mg) , 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自己利用鼻腔冲洗器具完成每日两次的鼻腔清洗。 观察流出的冲洗液是否含有脓液和瘀血。 嘱患者勿用力擤鼻或做吞咽动作, 否则容易使清洗液顺咽鼓管进人中耳腔, 引发中耳炎;6术后第2 周用鼻窦内窥镜进行检查和清理, 全面清理痂块, 保持引流通畅。

2.4.4 口腔护理术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2 次/天。 因鼻腔填塞, 患者张口呼吸, 可在口唇上盖湿纱布, 湿化呼吸道, 嘱患者多饮水。

2.4.5 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 包括口服药、滴鼻、鼻腔冲洗1~2 次/天。 连续使用2~3 个月。 出院后1 个月内每周复诊1 次, 术后2 个月内半个月复诊1 次。 术后3 个月内每月复诊1 次。 用抗生素盐水冲洗鼻腔, 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腔, 向患者讲清注意事项, 自行观察有无头痛、鼻塞、鼻腔出血、发热等, 如有不适, 及时到医院复诊。

3 小结

慢性鼻窦炎是表现为长期鼻塞、流涕的一种慢性鼻病, 鼻塞常常时轻时重, 有时两侧鼻交替发生鼻塞, 严重者会失去嗅觉。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大多在说话时带有鼻音, 或表现为头闷胀不适, 患者多为脓性鼻腔, 如与过敏有关可流清水样鼻涕[8]。 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后, 经过精心地治疗和细致地护理, 均治愈出院。 专业的护理不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而且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群, 陈均, 王俊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2 (24) :3815.

[2]陈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 13 (2) :113-114.

[3]王玉霞, 刘秀英, 张美玲.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152例手术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5) :92-93.

[4]孙海燕, 李翔羽, 田庚, 等.耳鼻喉科疾病诊疗常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143.

[5]赵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3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55-56.

[6]范永华.鼻内镜鼻窦手术220例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09, 6 (14) :114.

[7]叶文淑, 兰利萍, 喻晓松.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4 (23) :7.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2月~2009年2月, 在本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 男24例, 女26例, 年龄 (35.4±4.2) 岁。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共22例, 其中, Ⅰ型1期7例, Ⅰ型2期12例, Ⅰ型3期3例;Ⅱ型共21例, 其中, Ⅱ型1期4例, Ⅱ型2期13例, Ⅱ型3期4例;Ⅲ型7例。

1.2 方法

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 无禁忌证者术前1周即开始服用强的松 (30 mg, 1次/d, 晨起顿服) , 并口服广谱抗生素1周。如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 术前请相关科室会诊, 予以控制, 使血压降至正常[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以下], 血糖≤10 mmol/L后再手术。患者均使用采用局部麻醉, 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 先吸切鼻腔息肉组织, 再逐步切除钩突, 打开筛泡, 开放病变鼻窦的窦口, 清理窦口及窦腔中病变组织, 同时矫正解剖变异, 如鼻中隔偏曲影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 首先行矫正;如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或泡状中鼻甲行中鼻甲成形;下鼻甲肥大予部分切除。术毕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 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5~7 d, 口服泼尼松30 mg/d, 7~10 d, 并口服黏液促排剂等。24~48 h后抽出纱条, 若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者3 d后抽出, 抽取纱条后每日清洁鼻腔、去除干痂及清除分泌物。术后7 d鼻内镜下换药, 出院后予以抗生素、鼻腔类固醇激素、黏液促排剂及鼻腔冲洗等治疗, 以后开始隔周换药, 根据每次换药情况间隔1~4周, 直至术腔上皮化。治疗后观察疗效, 术后随访时间为6~10个月, 无退出受试者。

1.3 效果评价

治愈:症状消失, 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 窦口开放良好, 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 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粘连, 息肉形成, 窦口开放不良或闭锁, 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中治愈40例, 治愈率为80.00%。术后出现眶周瘀斑2例, 全部二期手术治疗痊愈,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Ⅰ型治愈20例, 好转2例;Ⅱ型治愈17例, 好转4例, 无效1例;Ⅲ型治愈3例, 好转1例, 无效3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临床常见[1,2], 以鼻塞、流脓、流鼻涕、嗅觉不灵、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 与变态反应体质、鼻窦引流受阻、人体抵抗力弱或病菌毒力强都有密切关系, 故致病因素复杂, 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传统手术疗效也常常不佳, 疾病迁延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 因此其治疗方式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 结果治愈40例, 治愈率达到80.00%;而且术后除出现眶周瘀斑2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 而且也比较安全, 可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推测原因[3,4]可能是鼻内镜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其目标是为黏膜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符合生理需求的局部环境, 以结构重建、消除病变、改善通气、通畅引流、黏膜保留为基本原则, 故能有效缓解鼻阻、头痛、鼻脓涕、嗅觉障碍等这些慢性鼻窦炎症状;而且笔者强调规范化综合治疗和术后局部常换药, 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手术后随访制度。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局部换药可及时清除术后的鼻腔、鼻窦的渗出, 可减少患者鼻腔粘连, 而术后随访制度对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

笔者在临床中还发现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 提示慢性鼻窦炎病变广泛和复发性病变的手术疗效差于单发性、病变局限和初次手术者。推测原因可能是与后者病程较长、致病因素复杂、病变范围大、病灶黏膜不可逆改变较多、瘢痕组织增生、手术解剖标志缺失以及变态反应因素等有关。因此, 鼻窦炎手术应采取积极的、规范的早期干预, 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应避免由于病程时间长、致病因素增加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总治愈率达到80.00%。术后出现眶周瘀斑2例, 全部二期手术治疗痊愈,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 而且也比较安全, 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楼正才, 朱巧英, 金忠平.额镜照明下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4) :1244-1246.

[2]叶文淑, 兰莉萍, 俞晓松, 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7) :671-672.

[3]王晶, 张雅巍.鼻内镜手术改善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19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 :69.

[4]路庆旺, 申慧玲.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1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1) :67-68.

[5]张凤秀.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 :289.

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 第7篇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雾化吸入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疑难疾病[1]。其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可导致患者出现鼻塞、咽干、头痛、头昏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的可诱发心、脑缺氧,给广大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为此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08年在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12~73岁,平均(46.78±31.63)岁;平均病程(23.64±21.79)年;全部患者均出现鼻塞、流脓涕症状,伴有咽干43例,伴有头痛34,伴有头昏16例,出现嗅觉降低或消失者55例;对96例患者均进行了常规鼻窦X线检查、鼻窦冠状位CT检查,其中部分患者增加了鼻窦水平位CT检查、鼻内镜检查以及MRI检查。

依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为Ⅰ型41例,Ⅱ型49例,Ⅲ型6例。

经传统抗生素药物以及雾化吸入、微波等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根据患者本人意愿最终同意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共63例。

1.2 方法

1.2.1 术中与术后处理

手术方式依据患者CT结果进行选择,对于需进行筛漏斗切开清理、筛泡切除、上颌窦开放、中鼻道成形或鼻息肉切除的患者采取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需进行额窦开放清理或中鼻甲上颌窦清理的采取全组鼻窦开放术;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采取全筛开放术或全蝶开放术。

对于病变范围较小的患者给予表面及局部浸润麻醉,其中29例有鼻息肉的患者于根部给予充分麻醉;对于耐受力较差、病变范围较大以及年龄偏大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

应用Storz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及电动吸切器实施手术。对于有鼻息肉的患者首先进行鼻息肉切除术。使用棉片进行止血后,取钩突前部边缘实施纵向切开,将中鼻道黏膜与钩突充分分离,切除钩突。打开筛窦后进行清理,从中组筛房清理到筛顶,再从前组筛房清理到眶上筛房。术中视具体镜内所见结合患者的CT结果与病情必要时扩大到上颌窦与蝶窦进行清理。本组中于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者34例。

术后依据术中的出血情况,选择使用中药纱条或者明胶海绵对术腔进行填塞,以凡士林纱条对鼻腔进行填塞。

术后每天给予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进行表面麻醉,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14 d,激素7 d。48 h抽出鼻腔内填塞的纱条,术后第3天抽出术腔内的填塞物,7 d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实施了鼻息肉切除的患者同时以百克纳喷鼻治疗1~3个月。出院前进行鼻内镜复查2次,出院后每周1次对鼻腔进行清理,出院1个月以后改为每2周清理1次鼻腔,2个月后改为每月清理1次鼻腔,以此递减至术后半年以上时,每月换药4次。

1.2.2 对比方法

将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资料与疗效汇总为对照组;将其中采取了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资料与疗效汇总为手术组;于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疗效回访调查。依据1997年确定的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2.3 统计学方法

采取χ2检验,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运算,结果以χ2值与P值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26.04%,治愈4例,治愈率为4.17%;手术组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3.65%,治愈53例,治愈率为84.13%;治愈与有效方面经统计分析手术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9.771 7, P<0.01),见表1。

3 讨论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具有可视性强、观察精确、操作精准、微创以及术后易恢复等优点,并且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其鼻腔通气障碍及嗅黏膜炎性反应消除后,嗅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目前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手术手段[3]。然而鼻内镜手术方式也并不是完全适用于任何慢性鼻窦炎患者,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依然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以避免手术风险[4],若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时,则必须与内科联合治疗,将患者的血压、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方可实施鼻内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应用止血药物防止术中出血过多。还应注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充分分离,尽量保留健康组织,重新建立起通气引流与正常黏膜上皮清洁的作用[5]。术后应注意及时回访,特别是对于有息肉的患者,以防止其病情复发。另外在换药过程中应适当处理水肿黏膜及囊泡,防止过度处理造成的再度损伤。

本组手术组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以及合理及时地术后处理取得了84.13%的治愈率,并且于术后1年未发现复发病例报告,与黄宾[6]的治愈率为86.76%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而对照组中治愈的4例患者均为年龄较小且病程短、病情较轻的Ⅰ型患者,其中2例在1年后的回访中发生复发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录.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96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 2010, 18 (2) :71-71.

[2]肖二彬, 高荣先, 肖波.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5) :28.

[3]李霞, 李炜, 郑华平.鼻内镜术合中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0, 42 (8) :34-35.

[4]黄文银, 梁军.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60例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8) :1501-1502.

[5]刘朝军, 李其庆, 王节.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28例[J].安徽医学, 2010, 31 (9) :1063-1065.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中, 男69例, 女51例。年龄21~56 (平均38.7) 岁。按1997年海口标准分型[1], Ⅰ型38例, Ⅱ型62例, Ⅲ型20例。入院患者均有反复鼻塞、流脓涕或伴有头痛等症状;鼻内窥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中鼻甲黏膜肥厚、水肿或息肉样变, 中、总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常规鼻窦CT扫描符合慢性鼻窦炎。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及安定10mg, 以丁卡因表面麻醉为主, 耐受不佳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在史赛克鼻内镜下结合监视屏幕进行, 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双侧鼻腔黏膜, 摘除鼻腔内较大息肉。切除钩突, 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之息肉样变组织, 开放前组筛窦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吸尽窦内脓性分泌物, 切除息肉样变组织。在此基础上, 根据病变范围开放后组筛窦、蝶窦或扩大额窦开口。术中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 对病变轻微的中鼻甲不做处理, 对局部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行成形术, 对严重病变的中鼻甲行部分切除术。术毕术腔填塞含抗生素的高膨胀海棉或凡士林纱条。

1.3 术后处理

鼻内镜术后48h抽取高膨胀海绵及凡士林纱条, 每天换药, 清除鼻内凝血块和伪膜组织, 吸除鼻窦内分泌物。清除鼻腔积血、脓痂, 并用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鼻腔, 氟替卡松鼻气雾剂喷鼻, 2次/d;静脉点滴抗生素、地塞米松, 持续1周。出院后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内, 随访1次/周, 2~3个月内1次/2周, 3个月以后随访1次/月。定期随访1年以上。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 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 窦腔黏膜上皮化, 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 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 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 窦口狭窄或闭锁, 息肉形成, 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患者反应良好, 术后无1例出现眶内血肿、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表明[1]:120例中痊愈83例 (69.2%) , 好转31例 (25.8%) , 无效6例 (5%) , 总有效率95.0%。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阻塞鼻窦引流有关, 手术的目的在于开放被阻塞的窦口, 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使纤毛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内镜开展鼻窦手术, 使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 利于一些凹陷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 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鼻腔鼻窦周围结构复杂, 手术部位深, 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少, 出血少, 术中视野清晰, 可尽可能地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成为常规鼻、鼻窦手术的首选[2]。鼻腔内病变部分血管丰富, 易出血。本组患者均为成人慢性鼻窦炎, 大部分在表面麻醉下进行,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出血量相应减少,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眶内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多为术中术野不清晰时, 对眶纸板的解剖结构辨别不清, 盲目操作下发生的[3]。我们在手术中严格遵循直视和近中线操作原则, 从中线侧向眶纸板方向开放筛房。内镜的镜端易被污染而影响视野, 手术中要不断清除血液及分泌物, 保证良好的视野下操作。术后无1例出现眶内血肿。

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鼻腔粘连5例, 均为未能按时执行术后定期随访所致。检查发现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 于门诊手术分离后痊愈。术后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贴近, 术腔增生的肉芽组织如不能及时消除, 极易导致术腔粘连。术后随访可清理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囊泡等, 保持术腔清洁, 防止已经建立的引流重新阻塞, 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4]。

摘要:对我科2006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120例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 按M 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愈83例 (69.2%) , 好转31例 (25.8%) , 无效6例 (5.0%) , 总有效率为95.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成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及时的鼻内镜随访处理可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窦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1997年, 海口)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134.

[2]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8-29.

[3]时光刚, 李秀国, 王昭迪.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 (1) :19-22.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9篇

【摘 要】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经鼻腔雾化吸入氨溴索对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住院患者档案。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mg加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生理盐水20ml,均经鼻雾化吸入每日2次,共5日。应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的生活質量进行评估,对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NOT-20评估显示:QOL分值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经鼻雾化黏液促排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生活质量;氨溴索;内窥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52-02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其中男性61例, 女性47例, 年龄19~62岁, 平均33.9岁;病程5个月~29年, 平均15.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流脓涕及嗅觉减退或消失症状。以1997年海口鼻科会议制定的“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2]:Ⅰ型Ⅰ期12例, Ⅰ型Ⅱ期21例, Ⅰ型Ⅲ期7例;Ⅱ型Ⅰ期21例, Ⅱ型Ⅱ期19例, Ⅱ型Ⅲ期13例;Ⅲ型1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 均无鼻内镜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其中77例患者采用1%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31例患者在全麻下手术, 并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特定的解剖部位。手术采用Messerklinge方式, 对于合并有息肉者首先用电动切割器予以切除, 然后切除钩突,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CT所见及术中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开放筛窦、额窦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口, 以利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充分引流。同时, 注意相关病变的处理。对有中鼻甲肥大或汽化中鼻甲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下鼻甲肥大者行微波射频治疗;对鼻中隔偏曲者行黏膜下切除。

1.3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 所有患者均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并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 适当给予止血药。并于术后24~48h将鼻腔填塞物取出, 从术后第3天起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术后1周在视屏鼻内镜下行鼻腔清理术, 1周后鼻腔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喷雾剂。出院后每周行鼻腔清理1次直至术腔上皮化。随后视病情继续随访2个月。

1.4 疗效判断标准[3]

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 窦口开放良好, 无脓性分泌物为治愈标准;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为好转标准;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粘连, 息肉形成, 窦口开放不良或闭锁, 有脓性分泌物时表示无效。治愈+好转=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 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注:Ⅰ型, Ⅱ型与Ⅲ型比较,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表1结果表明, 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 治愈89例, 好转13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4.4%。其中, Ⅰ型Ⅰ期, Ⅰ型Ⅱ期, Ⅱ型Ⅰ期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且Ⅰ型和Ⅱ型的总有效率与Ⅲ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一类以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4]。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 可能与包括感染、变态反应、炎症、遗传、空气污染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 保守的药物治疗及传统的手术治疗, 效果欠佳, 且复发率高, 严重影响病情的康复进程。

近年来,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次治愈率达到90%以上。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 鼻内镜手术可以在良好的照明下, 使光线经鼻内镜各个角度折射, 进而将鼻窦各部位及其邻近结构清楚地显示在视野中, 从而保证手术器械准确地切除鼻窦周围和窦内病变[5]。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 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 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 以保证患者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本组资料中, 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有效率为94.4%。由此可见,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创伤小, 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 治愈89例, 好转13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4.4%。其中, Ⅰ型Ⅰ期, Ⅰ型Ⅱ期, Ⅱ型Ⅰ期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且Ⅰ型和Ⅱ型的总有效率与Ⅲ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创伤小, 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

参考文献

[1]卢杰, 王禄洁.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8) :122-123.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l34-135.

[3]姜积辉.镜手术治疗90例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 2010, 15 (6) :97.

[4]赵晋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4) :42-43.

上一篇:麻醉护士管理下一篇:早产胎膜早破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