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2024-05-16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精选11篇)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第1篇

1.1 火灾蔓延途径多, 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由于向空中发展, 竖向空间十分明显。同时, 由于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多, 火灾发生后易形成"烟囱"效应, 在失火时极易成为火势竖向蔓延的主要途径, 建筑高度越高, "烟囱"效应越明显, 易造成烟、火迅速向上蔓延。火灾竖向蔓延的速度比水平蔓延要快5-8倍。鉴于高层建筑功能多, 空间结构复杂, 烟气和火焰在建筑内的蔓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另外, 高层建筑灭火和火灾探测系统不存在或不完善;缺少防火分隔, 一旦起火火焰会蔓延的更快。另外, 一些工程的外墙还设有脚手架, 这为火势在建筑内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会顺势蔓延。同时, 由于水平通风管道多, 其烟和火容易沿吊顶夹缝、走道、管道等向水平方向扩散。因而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 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1.2 指挥难度大, 人员疏散困难, 易造成群死群伤

高层建筑体积庞大, 通讯死角、盲区角较多, 加上火场环境嘈杂, 火场内部与外部联络容易出现通讯不畅, 往往造成火场上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 现场指挥难度较大。同时, 高度大, 层数多, 人员一般集中于上部, 不仅安全疏散困难, 而且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扑救也相当困难。由于结构复杂, 功能多样, 人员密集。疏散通道少或者不熟悉, 内部人员自己疏散时因高温、烟气充斥整个建筑物内, 能见度较低, 往往因拥挤而导致踩死、踩伤事故。因而高层建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 造成群死群伤。

1.3 结构复杂, 影响救援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一方面由于人员密集, 甚至有人因惊慌而跳楼。加之在一般情况下被困人员在浓烟中停留4-5秒就有死亡的危险。同时, 建筑高度高, 扑救难度大。一方面,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往往登高车达不到着火楼层的高度, 在举高过程中往往又受到室外空间障碍限制 (架空电线、高大树木等) ;利用建筑物内部设施, 普通电梯易受烟火侵入不能保证使用, 只能主要靠室内楼梯或消防电梯登楼灭火。

但是, 由于楼层高、器材多, 灭火救援人员攀登一定高度后, 体力严重下降,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既影响疏散也延缓了登高速度, 若楼梯被烟火切断, 登楼扑救更加困难。

1.4 群众消防安全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消防建设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全社会和谐稳定。当前,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推进, 火灾事故进入高发期, 城乡消防形势严峻。"觉得消防安全不太重要, 在这方面自然不会特别注意"这是众多群众的普遍思想。很多市民觉得火灾离他们很“遥远”, 他们并未意识到, 自己漫不经心的行为, 随时可能引起火灾, 消防安全隐患正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灾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很多群众就不愿意关注消防安全。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根本不顾消防安全。"社会上有许多人至今仍认为消防队灭火要收费, 不少人遇到火灾时不能正确通过119报警, 有的甚至连119电话都不知道, 不会使用灭火器, 不会扑救初期火灾。由于社会消防宣传力度不大, 内容欠缺新意, 导致消防知识普及率不高, 社会效果不理想;加之社会一些单位片面认为消防宣传只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 不能发挥行业和部门的互动优势, 形不成合力, 不能协同抓好消防宣传, 导致消防宣传教育面窄。由此可见, 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和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2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2.1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蔓延速度快, 易形成高空间的立体燃烧, 因此,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调集显得及为重要。首先, 考虑高层建筑火灾易形成立体燃烧, 扑救火灾主要依靠使用高层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的因素, 第一到场力量调集的消防车辆, 应以大功率、大吨位的水罐炮车辆和中高压泵消防车辆为主。其次, 考虑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灭火的需求, 第一出动力量除调集责任区执勤中队和普通执勤中队外, 还应一次性调出特勤中队和登高、排烟、照明、抢险救援等特勤车辆到达现场。

2.2 进行火场侦察

首先, 我们要利用高层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侦察火灾范围及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火场指挥员到达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后, 除派出侦察人员进行侦察外, 要立即进入建筑中的消防控制室, 通过向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了解什么部位的火灾探测器首先报警, 其他火灾探测器报警的顺序等情况, 能够基本确定最先发生火灾的部位和火灾蔓延的方向等情况。其次, 通过向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水流指示器的报警情况, 确定火灾发生的具体楼层或具体防火分区。第三, 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侦察人员的侦察结果综合分析, 确定火灾范围。在实际火场中, 往往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供的火场情况要比派出侦察人员所侦察的情况要快而且准确, 因此, 可以根据此情况部署兵力。

2.3 稳定人员情绪, 逐层下达疏散命令

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消防广播系统, 火场指挥员进入消防控制室后, 应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在疏散火灾层、火灾上一层和火灾下一层人员的同时, 向其他楼层的人员通报情况, 稳定人们的情绪, 防止整个大楼的人员同时疏散, 造成安全疏散通道堵塞。因为在对高层建筑中的消防广播系统设计时, 设计人员根据国家规定按同时对任何某三层 (即假设的火灾层、火灾上一层和火灾下一层) 进行广播和对整幢建筑物同时广播的要求进行消防广播系统设计。

2.4 科学制定灭火战术

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正确处理救人和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坚持内攻为主, 内外夹攻, 上下合击, 堵截火势。首先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内攻;其次用消防车载水炮、举高消防车等出水, 堵截控制从外部窗户、阳台窜出的火焰及飞火。力量部署顺序是先着火层, 其次着火层上层, 后是着火层下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 着火层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 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的开口部位。

2.5 保持不间断火场供水, 满足火场用水量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能否及时而不间断地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 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 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 火势蔓延迅速, 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 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 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 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 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 此时, 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 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 以确保安全使用。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由此可见, 做好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的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 利用现有装备, 发挥灭火最佳效能, 打赢现代条件下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

摘要: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是全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就高层建筑火灾危害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具体的的扑救对策,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减轻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参考文献

[1]彭溪.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途径研究2012 (1) .

典型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精) 第2篇

1.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影院火灾的对策

(1)、进入影剧院、礼堂内部灭火的人员,要时刻注意房盖、吊灯有无塌落的迹象。吊灯掉落时间一般在起火后15~20 min。

(2)、为了防止屋盖等塌陷伤人,水枪阵地设置应避开观众厅和舞台中央部位。(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3)、登高灭火人员,要注意防止发生滑落事故;在前沿灭火和深入内部侦察、救火的消防人员,要搞好防护工作。

(4)、为了防止被救人员重返火场造成重复救人或人员伤亡。应制止一切非战斗人员进入现场。

(5)、关键水枪阵地的设置应同步完成。避免力量部署失调,出现空档,而造成火势流窜。

(6)、夜间影剧院发生火灾要注意火场照明。

2.扑救地下建筑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固定设备。把安全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2)、深入地下近战。

(3)、地面喷射灭火。

(4)、封闭窒息火焰。

(5)、采取排烟措施。

3.地下建筑的人员逃生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面积有限,排烟口也不会正好在起火处的垂直方向,加上人们在生疏的地方对自己处的位置和方向也不易分辨,又怕被烟和火围困,就会十分恐慌。这时,请不要惊慌,除了冷静地用就近的灭火器扑救时,趁着烟较少的时候,沿着烟扩散的方向走,就会知道出口的方向;或跟着人群走,也会知道出口方向。如果地下已经充满了烟,应尽快把身体移向墙壁,哪怕周围一片黑暗,也要用手摸着墙壁俯着身体走向出口处。

4.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斗措施:

(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

(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

(3)、火场侦察。

(4)、进攻路线的选择。

(5)、供水措施。

(6)、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

(7)、防排烟措施。

5.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

高层建筑人员的逃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

(2)、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和避雷管线进行逃生。

(3)、封闭房间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进入。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处置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跨度大空间结构成了大型企业厂房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这种建筑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内部空间大,特别是投资少且投资周期短等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这种建筑在消防方面,特别是在火灾扑救方面存在许多难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和重大财产损失。

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是指主要由柱、梁、板、外墙四部分组成,梁和柱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所有承重墙(柱)之间单跨宽度60米以上或单个防火分区5000平方米以上且净空高度8米以上的建筑。(2)分类。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根据建筑物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

二、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特点

(1)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目前,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体育场馆、大型商(市)场、仓储等,此类建筑内可燃物品多,空间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温度高,烟雾浓,火灾荷载大,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比较大。(2)建筑规模大,火势蔓延快。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小的数千平方米,大的数万平方米,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空气流通好。发生火灾时,火势可迅速向四周蔓延,燃烧猛烈,极易产生强大的热气流形成大面积燃烧。(3)作战纵深长,内攻困难。由于建筑空间大,内部障碍物多,通道多狭长、错位布置,由两侧进入内部实施堵截难以形成合力;加上火场烟雾浓重,通常火场内能见度小于3米,强光手电等照明工具难以发挥作用,深入内部的作战人员只能摸索前行,内攻战斗难以长时间坚守。(4)燃烧时间长,建筑易塌坍。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多采用钢结构,火灾中,当温度升至350摄氏度、500摄氏度、600摄氏度时,钢结构的强度分别下降1/3、1/2、2/3。在全负荷情况下,钢结构失稳的临界温度为500摄氏度。此外,钢构件受高温作用后,受火场用水影响,钢结构冷热聚变,受热膨胀,遇冷水后会急剧收缩。

三、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1)仔细侦察火情,判明火场信息。初到场力量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火情侦察,首先通过询问报警人、单位内部人员及其他知情人员了解火场情况,主要了解起火部位、起火时间、内部燃烧物、储存物品等情况;进入火场内部进行侦察时,必须全身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强光手电、破拆工具,并铺设发光照明线作为引导,应规定好进出联络信号。进入火场内部侦察时,必须要用水枪进行掩护,可以边进攻边侦察。(2)全面搜救人员,安全疏散受困群众。在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时,如有人员被困,必须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一切灭火战术措施要围绕救人展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成立多个搜救疏散小组,要做好人员防护,携带好救助、照明等相关器材,要以最快时间疏散、抢救遇险人员。(3)积极扑救火灾,控制火势蔓延。先期力量到场后,前方指挥员要根据火场侦察情况,首先准确确定火场主攻方向,要强化内攻意识,坚决贯彻强攻近战措施,积极实施内攻。重点对建筑承重钢梁柱、屋架等构件进行冷却保护,防止结构变形倒塌。(4)强化排烟措施。加强排烟散热是保证内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将排烟散热作为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的首要任务。及时在下风方向开辟排烟散热通道,打开下风及侧下风方向所有出入口的大门和窗户,充分利用建筑的开口部位进行自然排烟散热,充分利用移动装备排烟,为灭火进攻创造条件。(5)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建筑处于大面积燃烧阶段时,扑救火灾需要较大的用水量,现场指挥员要根据火场作战区域划分及用水量,进行科学的火场用水量估算,确定火场供水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一般以参战中队为作战单元进行车辆作战编组,分别形成各自的供水作战区域,合理分配使用水源,并采取符合火场实际的供水方法,组成多条稳定有效的供水干线,尤其要保障好主攻方向的用水量。(6)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联动保障。消防支(大)队要主动与当地的政府应急部门联系,及时快速启动应急联动方案,使相应的应急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灭火救援。当火灾现场所处地区属于消防水源不足地区,要及时与政府应急部门联系,迅速调动环卫等相关部门的应急供水车辆及时到达现场,为灭火救援现场提供可靠的灭火水源保障。当建筑发生大面积燃烧,需要破拆来进一步进行灭火时,要提前通过应急联动机制调集挖掘车、叉车、铲车、凿岩车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现场破拆,为灭火救援创造条件。当建筑为生产、储存易燃易爆、有毒害的危险化学品厂房或库房时,要及时通过应急机制调动安监、环保、医疗等相关部门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和救治人员。当火灾发生在人员密集区,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适时调动公安、交通、供电、医疗、市政等城市应急部门到达救援现场,协助维护现场秩序,提供应急供电、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伍和员?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探讨 第4篇

大空间建筑对城市的总体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给发生火灾后现场的人员疏散与火灾扑救提出了一个难题, 由于大空间建筑人员密集、物品繁杂、线路繁多, 火灾危险性大, 发生火灾后, 将会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 制定出一套能正确的应对不同结构特性的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从而对大空间建筑火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扑救, 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火势蔓延快

大空间建筑由于空间大, 总体来看火灾初起阶段火势发展蔓延相对迟缓, 燃烧毒物也较少, 但随着时间推移, 由于可燃物燃烧的力度不断加大, 建筑空间内的温度不断升高, 燃烧物质的分解速度越来越快, 从而导致火场燃烧强度暴增, 火灾蔓延势头加快, 迅速过渡到猛烈燃烧阶段。

1.2 极易引起大面积火灾

大空间建筑空间跨度大, 占地面积大, 有些大空间建筑门窗出口多, 空气流通性好, 可燃物质丰富, 火灾一旦发生, 蔓延通路多、火势发展迅速, 由于过火区和周边形成较大温度差, 会形成强烈的火风压, 高温气体快速上升, 产生大量飞火, 从而引燃周边可燃物, 新的火点不断出现, 很快火烧连营的不利局面。

1.3 人员疏散难度大

常见的大空间建筑, 往往平面面积巨大, 人员到达安全出口的距离较长, 因此疏散时间就长。一些现代大空间建筑的地面装修材料为了片面追求装饰效果, 所选建材过于光滑, 本身就导致人员打滑、倾倒, 一旦发生火灾, 人群拥挤, 在心理恐慌时, 势必对人员安全疏散造成严重影响。

1.4 建筑物有局部或整体坍塌的危险

大空间建筑一般跨度在60米以上, 多采用钢为主要材料, 钢结构骨架建造的建筑。

火灾时, 某一部分变形受损会破坏整个构件的整体受力平衡, 钢构件受到高温烘烤后, 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扭曲变形, 硬度与承重能力急剧下降, 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垮塌, 使现场救援难度的增大。

2 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分析

2.1 全面的进行火情侦察

在大空间建筑类火灾的火情侦察中, 除一般的侦察内容外, 应着重侦察起火时间和建筑的梁、柱、人字架等构件有无扭曲、变形、跨塌等迹象,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灭火救援措施和防护措施, 重点侦察蔓延的趋势、火灾燃烧性质、过火面积, 以便及时为战斗展开做好准备。

2.2 充分发挥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功能

火灾扑救准备展开过程中, 应第一时间开启大空间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若固定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火场指挥员要根据现场情况, 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用手动模式开启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实践表明, 在扑救大空间建筑火灾中, 必须紧抓“以固为主, 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 在第一时间内正确使用固定消防设施, 充分发挥其作用, 才能有效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

2.3 选准控制点

在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中, 能否正确选择水枪阵地, 与火灾抢时间, 占领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有利地形, 是获取火场主动权, 赢得对抗胜利的关键。要善于利用大空间建筑内部的防火分区, 依据防火分区及其承重梁柱部位设水枪和侦察前进阵地, 控制火势, 防止其向建筑纵深发展蔓延。

消防固定设施具有防火与灭火的双重特性, 防消相辅相成。几千甚至数万平米的大空间建筑就是靠防火卷帘分隔成若干分区,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防火卷帘等分隔设施控制火势四处蔓延。

2.4 集中兵力于火场

消防调度指挥中心要一次性调足兵力。大空间建筑着火后火势发展迅猛。因此, 消防指挥中心在接到大空间建筑火警后, 应第一时间调集总够的灭火救援力量赶赴火灾现场。力量调派除按大空间建筑火灾灭火救援预案调集外, 同时要根据重特大火灾社会应急联动预案的要求, 通过政府调动公安、医疗、交警、煤气、自来水、电力、环保等应急联动单位到场, 各种力量紧密配合, 保障火灾扑救的顺利进行。在加强快攻近战的同时, 做好消防官兵的安全防护工作。

2.5 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大空间建筑往往会聚集大量社会人员, 火灾发生后, 心理恐慌将严重干扰被困群众的自救逃生, 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大量的被困人员顺利的疏散出去。为此, 在火灾扑救中必须坚持“救人第一, 科学施救”的作战指导思想, 在火灾扑救行动的各个阶段, 要反复侦察, 做到救人与灭火要同步进行, 控火的同时积极开展救人行动。

2.6 选择最佳的内攻通道

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的有效方法, 就是内攻近战。因此, 在火灾初期阶段选择最佳的内攻突破口, 建立高效安全的进攻通道就显得非常重要。选准内攻突破口, 应充分考虑到进攻路线的安全及有效, 在短时间内控火灭火, 并且进退自如。内攻重点应以建筑防火分区、内部通道、火灾荷载小的地段或区域为依托选择突破口;同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形状, 应选择在跨度最短处作为内攻突破口, 并尽量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选择火势相对较弱的部位作为突破口, 交叉掩护、同步设防、消灭火灾。

3 结论

研究大空间建筑火灾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 随着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研究的深入, 以及公安部消防局对这类火灾的重视和消防部队扑救当前大空间建筑火灾的发展需要, 需要更为深入系统地对大空间建筑火灾进行研究, 结合消防部队的现有主战装备, 形成成熟的技战术与战勤保障制度, 为消防部队扑救此类火灾提供智力支撑, 确保大空间建筑火灾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扑救。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特点及危险性的分析;结合近几年大空间建筑火灾救援的经验, 从火灾扑救的角度, 有针对性地总结出了适合扑救大空间建筑火灾的对策, 以期为消防部队扑救此类建筑火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消防,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华, 张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成为建筑灭火设施的主要系统[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第5篇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 “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速。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

。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用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玻璃幕墙碎裂,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和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

二、地下工程火灾特点

起火点隐蔽。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烟雾浓,久聚不散。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灭火救援难度大。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中应把握的关键性问题

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应立足于现有器材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把疏散被困人员和防止火灾蔓延作为灭火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固定消防设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在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中,注意做好火场供水和火场通讯,建立火场前沿指挥部,采取正确的灭火战术和灭火措施,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应重点把握六个主要的问题。

正确选择进攻途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消防官兵选择的进攻途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火灾的扑救,因此说,进攻途径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成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下层及四周蔓延。要根据火场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堵截措施。当燃烧范围限于某一房间时,可直接接近火点,消灭火灾;当燃烧范围在楼层某一防火区时,应在防火区两端部署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防火区的范围之内;当某一层发生火灾时,应在其分隔层(段)上下两端部署堵截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分隔(段)内;当多层同时燃烧,而上部尚未燃烧时,应自上而下地逐层部署力量堵截,如顶部已全面燃烧时,要在燃烧层下部署力量堵截,防止火势转入下层。着火层的堵截阵地应集中于楼梯口、电梯井、竖向管、窗口等开口部位;着火层上层的堵截阵地,除部署在楼梯口、电梯井、等处外,着重要注意防止着火层烟火沿外墙向上层窗口蔓延;着火层下层的堵截阵地,要设在与着火层相连的各开口部位;有竖向管井的部位,要注意落下的燃烧物引起低层可燃物燃烧;充分发挥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担任进攻灭火或设防的水枪,首先要利用室内墙壁消火栓设置水枪阵地。开启室内的喷淋、水雾、排烟等设施;科学实施火场排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非常迅速,水平方向流速为0.3-0.8m/s,垂直方向可达2-4m/s,所以在火灾发生后,要阻止烟雾“中性面”下降,防止发生“轰燃”形成新的火点。最好的排烟办法就是在顶层排烟,但要注意的是,在排烟同时一定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水枪设防。总之,火场的排烟工作做好了,也就为火场进攻灭火、救人和疏散物资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扑救基本成功了一半;组织火场供水。首先要利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消防竖管供水,在供水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水泵结合器的分区,也就是高低区之分,当水泵结合器损坏的情况下,可利用底层消火栓向消防竖管供水,在使用室内消火栓供水时要利用分水器或自行研制的“逆止阀”,防止停止供水时,消防竖管内的水倒流,损坏车辆。当室内供水无法满足火场需要时,可利用消防车、高压水带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供水。供水时可根据供水高度,采取消防车“耦合”供水,在使用“耦合”供水时,要注意消防车水泵型号是否匹配。但利用铺设水带供水的方式,战斗展开较缓慢,投入的战斗人员较多,如果在登高车较多时,我们可以利用登高车替代部分楼层消防竖管,节省水带铺设的距离和防止水带爆裂;正确实施火场救人,在救人过程中,除了派救人小组深入内部营救被困人员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救生器

材营救人员。如:缓降器、软梯、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等。在遇有被困人员多且人员比较分散,而专业救生器材不充足时,也可利用大绳与安全带、安全钩配合使用营救有肢体行为能力的人员;建立各种通信方式,保证现场通信畅通。现场通信在灭火救援现场十分重要,如果通信不畅,战术在合理,决策在英明,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较大灭火救援现场,参展人员多,力量多,如果现场通信不按规则使用,必将影响整个作战行动。因此,在使用无线通信时,要正确进行组网,严格通信规则。

四、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中要把握五个重点环节

快速侦查掌握内部情况。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火情侦查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地下建筑从外观上很难看到内部火势发展变化情况,不像地上建筑可以通过外部观察,看到火势发展变化和人员被困等情况。所以说指挥员必须要派出多个侦查小组开展侦查,第一时间掌握内部情况,研究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灵活运用各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畅通。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要建立多种地下与地上的通信方式,可利用设立中转电台接力通信,铺设临时电线有线通信等等,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加强个人防护。地下建筑火灾,由于烟气聚集,室内温度高,压力大,因此进入室内作战人员要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并要穿戴好隔热服,作战小组之间搞好配合、互相掩护,同时要保护好空气呼吸器,因为现在配备的空气呼吸器使用温度是-30℃?60℃,而起火后的地下室内温度远远超过60℃;组织好火场排烟排热。要选好排烟口,利用各种排烟设施进行排烟,作战人员可利用喷雾水枪排烟降温,为灭火进攻和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组织好火场照明。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室内能见度低,所以一定要搞好火场照明,每个参战人员都要佩戴强光照明器材。

五、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的主要手段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大跨度彩钢板厂房;火灾特点;火灾的危险性;应急措施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过程中,开始逐渐兴起了突破传统大跨度钢结构厂房、仓库等建筑类型。这类钢结构的建筑在大空间厂房、仓库存在比较广泛。因其有安装便利和低廉成本等优点,就导致在屋顶侧墙材料中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夹芯彩钢板使用的广泛和常见,可其是防火性能和结构耐火性能差也是一大弱点。万一出现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火灾,就很容易有建筑坍塌事故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严重灾难出现。

1.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火灾的特点

对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来说,其基本都具有比较短的建设周期、比较高的面积利用率和比较强的可塑性,以及抗震、抗弯、抗压功能比较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选择彩钢结是大跨度建筑的最佳方案。但我们也应看到,耐火性较差是彩钢结构这类建筑材料的一大缺憾,一旦发生火灾倒塌现象就不可避免,这就使火灾扑救面临很大的困难。

2.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2.1火灾的火势发展快且燃烧面积较大

因为钢结构的跨度方面一般比较大,厂房的内部空间因而扩大了,导致室内门窗也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厂房的空气快速流动,增加了火灾的蔓延的条件,因而促使火势更快发展,更猛烈燃烧,在那些空气流动快的地方火灾发生面积也就很可能扩大了。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大跨度钢结构厂房项目路缺少被消防部门的审核和验收的必要过程。

2.2耐火性不好,倒塌可因此产生

虽然在易燃材料中并不包含钢材料,然而若遇到高温环境,就可能将钢材料强度的降低和蠕变现象引发出来。在60摄氏度温度环境之中,建筑钢材的强度不可能有所变化,但伴随着上升的温度,其强度就会有降低趋势,当置于400摄氏度条件时,结晶现象就可能于钢材的内部产生,发生强度的极速下降的问题,到最后未免消失了钢材料的承受能力,而金属板夹芯板的耐火极限时间只有10分钟上下,相比于金属板的耐火极限时间要短许多,因可能发生承重功能丧失问题,就必须为金属板建筑进行导套。

2.3火灾扑救不易

火灾若发生在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内,其有着极快的火势蔓延速度,大跨度的厂房其内部空间必然就宽广,多种设备不仅繁多而且复杂布置,当进行灭火过程中,可能阻碍灭火人员到厂房内部深入扑火,水枪也不容易达到火点,使用灭火药剂也不会有理想效率。并且,当处于救火状态的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之内,厂房倒塌一直为指挥员担心出现的问题,也就会严重影响其做出正确的灭火决策和执行。当灭火运用水枪时,冷却作用的产生就会导致彩钢结构强度的降低,这造成清理货场余火难度加大,也使灭火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增加了。另外,体积和重量都很大的倒塌的钢结构,会加大了火灾现场的清理难度。

3.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火灾的应急对策

3.1厂房建筑的防火审核和验收环节必须强化

应结合《消防法》贯彻实施的契机,提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制度的要求,若出现果审核程度不合法或者审核结果不合格的工程问题,许可证不得给以办理,并且,在这一条件下,使厂房建筑工程的防火审核和验收环节从根本上得到强化。

3.2严格评估彩钢结构厂房的消防性能

对于此类厂房结构,要评估消防性能评估和尝试设计理念改进,在测定彩钢结构厂房的结构、建设和内部设计等方面的火灾危险性能过程,运用消防安全的工程理论,同时优化厂房结构的防火设计内容,使发生火灾时彩钢结构厂房内部的设备,人员和财产的保护有可靠保障。不仅如此,若条件具备,消防结构方案设计应聘请消防性能评估的专业人员完成,其优点体现在如下三点:首先,要安全性和灵活性结合好。要将结合好以前火灾的统计资料进行消防性能设计,以此确保安全性;其次,由于资金的利用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优化整个厂房消防系统的效果,有效保证不出现设施配置过多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就确保不因为资金投入的减少而使厂房的安全性降低;第三,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使业主、用户、厂房的风险等量化有保证。

3.3有效合理地设置防火分区

若不存在特殊工艺的标准,就需要合理设置防火分区,由此能够使火势蔓延趋势大大的降低,在一个地区内控制火势而蔓延到其他区域,也尽量使厂房设备、人员财产等的损失尽量降低,确保安全。不仅要围绕有效的降低火势蔓延做文章,把防火分区设置在厂房等建筑物内部,而且还要明确规定下防火分区所允许的最大面积。通常情况下,由于目前的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所占据面积一般很大,可是设置防火分区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因此,应分隔设置防火分区。可以通过水幕等是各个分区的独立性有效提高,其属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筑防火普遍措施,然而倘若采用水幕实现防火分区的分隔措施,可能难度是一定存在的,这些问题有水量需要很大和水池造价高等等问题,也就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了,大量的生产设备也可能由于水幕启动产生的水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水幕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水幕启动。

总之,对于大跨度彩钢结构厂房火灾,必须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危险性的前提下,找出其火灾扑救的难点之所在,从而采取有力的应急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11,(12).

[2]李春媛,王超.浅谈大跨度钢结构厂房设计及防火措施[J].第十届中国科协会论文集,2008,(1).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第7篇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高层建筑具有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复杂、人员密集、消防设施参差不齐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火灾具有如下特征。

火灾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高层建筑一般都会配备完善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基础架构,这些基础架构中空,空气流通性强,一旦楼体发生火灾,火情会通过这些电梯井、电缆井以及管道井等结构迅速蔓延开去。同时,一些通风管道也会成为火势蔓延的助推器,由此引发高层建筑火灾的“烟囱”效应,形成立体火灾。

(2)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一方面由于人员密集,通道人流密度大,再加上人群慌张等因素,极易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这些通道往往也会成为火灾浓烟的扩散通道,被困人员在其中停留极易导致中毒窒息情况的发生。

(3)火灾荷载大,易引发大面积火灾。高层建筑使用类型复杂,有住宅的、办公的等,这些功能类型装饰、装修品都会增加楼体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情,就会导致大面积火灾的发生。根据现场指挥部命令和侦察小组的侦察结果,内攻人员迅速组织破拆小组确定破拆部位,在侦察小组的引导下,携带破拆工具进入火场。在确定破拆部位是非承重结构后,方可开始破拆,在破拆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意外发生。排烟的方式主要有:机械正压送风排烟;机械排烟系统(均为固定防、排烟系统)、排烟塔、排烟竖井、排烟窗、自然排烟口排烟;以及喷雾水、高倍数泡沫、移动排烟设备排烟和破拆排烟等。

(4)导致火灾的因素多。高层建筑结构复杂,电器化程度高,电路结构复杂,这就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5)建筑高度高,扑救难度大。一方面,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度往往会超过救火消防梯的可延伸高度,给救火工作带来困扰;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火灾发生之后,大面积停电会导致建筑内可是空间小,给救火和救援工作带来阻力。

2 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面临的难题

(1)火情侦察问题。

火情侦察是开展救火营救工作的基础工作,但高层建筑火灾的火情侦察工作却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进不去。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烟囱效应会导致高层建筑内部温度迅速上升,热浪、浓烟聚集在火情侦察必经的内楼梯、电梯,给火情侦察工作带来阻碍;二是看不见。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由于其火灾荷载大,产生的浓烟会迅速聚集,能见度较低,火情侦察工作不得不从外部侦察着手,但外部侦察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

(2)战斗员体能问题。

一方面,高层建筑火灾本身就是对消防员体力、耐力的一个考验,上下负载奔波于高层建筑中,会给消防员的体能带来巨大损耗,消防员体能会迅速消耗殆尽;另一方面,现有的消防呼吸设备技术水平较低,常用的上海依格空气呼吸器在压力25MP时,体重60Kg的人员在全身装备齐全的情况下使用25至30分钟即开始报警,留下的撤离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在实际火场中,满负荷运动后空气呼吸器仅能供氧5-10分钟,而且一次性供氧量不足,极有可能引起头晕、胸闷、眼花等症状。

(3)现场指挥问题。

高层建筑火灾现场环境嘈杂,同时火灾还会导致信息通讯设备通讯不畅,给救火救援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制造障碍。同时,高层建筑一旦发生大火,涉及到灭火、救人、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救护等方方面面,参战力量多,经常出现人多、车多、但响应慢的现象,协同配合意识较差。

(4)火场供水问题。

火场供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楼层高、铺设水带慢;2、水压大、水带容易爆裂;3、水源不足,火灾会导致供水系统失效,而消防水泵又有最大供水高度的限制,再加上火灾极易造成消防铺设水带的损坏,火场供水的的水源问题凸显。

3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既要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又要做好消防设施的建设工作,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内攻为主,内外结合”为作战原则。

(1)加强第一出动。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发展阶段,其垂直蔓延速度为3-4m/s,水平蔓延速度为0.5-0.8m/s。在2009年央视新址配楼火灾中,从开始着火到整个大楼被火势全部吞没只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火灾从火灾初期到发展阶段速度之快,为此,在火灾发展的初期阶段,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调集足够的力量,迅速抵达火场,坚持“一次性调足力量,快速救人灭火”的原则,集中所有到场参战力量,优化资源配备,形成最强战斗力组合,一次性调足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出动的不应仅是消防力量,还应包括社会联动力量。通过“110”联动,迅速调集公安、部队、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协助救人灭火工作。各执勤中队听到出动信号后,按照出动命令,立即着装登车,携带装备和有关资料,选择最佳行车路线奔赴火场。

(2)搞好火情侦察。

在实施侦察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进入烟雾大、光线差、温度高的事故现场,应编成小组携带照明灯具、导向绳等必要器材,并相互约定好前进、撤退等行动的有关信号,严禁单人进入火场。实施火场侦查时的内容应包括:1)着火点、蔓延趋势及周围主要燃烧物质等;2)有无被困人员、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可被使用的救援通道;3)电路是否处于通电状态,能否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困扰;4)有无需要转移的物资;5)是否会引起周围建筑发生火灾,是否需要进行破拆等;6)着火高层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可使用性起。侦察过程中要保持与指挥部的紧密联系,以便指挥部迅速作出决断。

(3)统一指挥,合理分工。

各参战力量,特别是增援力量赶赴火场途中,应及时与火场指挥部联系,听从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明确火场任务。同时,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由于参战力量较多、而且到场的时间不同,加之增援力量对救援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情况不熟悉,有个别参战单位就会抢占就近水源、抢占停车位置等,极易造成“串糖葫芦”的堵塞现象,不利于车辆进出特别是任务变换时的车辆调动,从而影响灭火战斗的展开。为此,参战力量在选择停车位置时应由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部署,避免出现类似拥堵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方便火场指挥部合理进行战斗力量部署、协调,最大利益化现场灭火救援力量。

(4)合理利用灭火战术,有效进行火灾扑救。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一般都采用“内功为主、外攻为辅”的原则。内攻:组织突击队通过楼梯或者消防电梯进行内攻灭火。灭火救援人员一般可以先到起火层下层或下二层作为前沿阵地,再在水枪掩护下进入着火层灭火。进入着火层后,要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位置,一是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固定消防设施配合灭火,二是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防火墙等掩体进行掩护,在保证灭火救援人员安全的同时采用围攻堵截、上下合击的战术阻止火势蔓延,固守阵地有效灭火。

外攻:从室外选择进攻路线进行灭火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占领周围临近建筑高地,由上至下灭火,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云梯车、高喷车等设施,由外至内,形成严密的包围层,严防火热蔓延。

(5)做好火场破拆、排烟。

(6)保证供水不间断。

要坚持“以固为主、快速出水”的原则,充分发挥建筑消防供水系统、建筑日常用水供水系统及消防水泵供水系统的立体化供水系统的作用,保证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的供水保障。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新形势下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灭火救援工作,它给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灭火作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通过编制灭火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创新操法、开展针对性训练等方式,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部队处置高层建筑火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戈,中国高层建筑火定,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10月第29卷第10期,863-870.

[2]禚守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其扑救措施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1期,222-223.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第8篇

一、在建高层的火灾特点

在建高层因为高度以及施工条件的限制,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为逃生人员搜救以及火灾扑救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需要对其特点以及主要表现进行研究与总结, 进而为火灾的扑救提供指导与方向。

1烟火蔓延途径多、速度快。在建的高层因为预留了较多的电梯井、管道井等大型的孔洞, 所以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极容易因为烟囱效应的存在与作用, 而加快烟火的流动速度, 尤其是建筑内部此时还没有相应的防火以及隔烟的设施, 更容易造成建筑内部易燃易爆材料的燃烧与爆炸, 进而加重了火灾的严重程度, 加上在建的高层内部会在外部风力的影响下加剧火势的蔓延, 所以在建的高层火灾极易发展为立体式的火灾。

2在建高层情况复杂, 疏散困难。在建的高层因为建筑内部楼梯扶手的缺乏、孔洞的数量较多、楼面上的突出物件较多, 加上内部物品的杂乱, 容易使得人员疏散逃生的过程中受到牵绊与摔伤, 影响疏散的速度。

3消防设施不完善, 扑救难度大。目前的室外施救设施主要是消防云梯结合高压水龙, 但是在实际的施救过程中, 如果云梯无法上升到灾情的位置, 那么就只能依靠室内的消防设施进行自救。然而, 在建的高层内部是不具有完善的施救设施的, 无论是消防设施的尚未建立还是因为消防设施的水压不足, 都不能够对减弱火情有所帮助, 进而增加了施救的难度。

4不确定因素多, 人员伤亡率高。在建高层发生火灾的时候, 因为建筑内部的人员急于逃生, 容易受到在建建筑逃生指示不明以及障碍物较多的影响, 进而增加逃生过程中的伤亡;同时也因为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建筑周围都是采用防护网进行围挡, 在火灾发生的一段时间之后, 防护网就会脱落, 进而发生逃生人员被砸伤的现象, 增加在建高层逃生过程中的伤亡几率。

二、在建高层的火灾扑救对策

(一) 了解在建高层火灾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险情抢救之前, 需要对发生火灾的在建高层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摸底工作, 包括建筑的结构、材料、内部的消防设施配备情况以及当前的火势, 并对周边的地形与环境进行考察, 掌握周边可用的消防设施情况以及交通畅达程度, 进而迅速的制定出抢险救援的基本路线。

为此, 便需要消防抢险部门能够在平时加强训练与演习, 进而提高抢险队伍的反应能力, 使得险情发生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设施情况、供水能力以及可用的车辆等实际条件制定出扑救方案, 进而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提高消防扑救的效率与效果。

(二) 强化灭火救援指挥工作

当在建的高层发生险情的时候, 要求消防救援队伍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救人、救火, 能够对可用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 继而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火势的控制与救人工作, 进而减少事故的伤亡率。

为此, 需要强化消防队伍的救援指挥工作, 保证险情发生的时候消防队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 并且能够在有序合理的指挥下落实救援方案,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调配相应的负责人员赶赴火灾现场, 配合救援工作的进行, 保证各项救援工作的完成, 进而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有效的进行灭火战斗。

(三) 提高火情的侦查有效性及路线选择的科学性

在建的高层建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形成立体式的火灾, 这种火灾形式着火点多而复杂, 救援难度较大, 因此, 火情侦查的有效性以及路线选择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火情抢险救援的效果, 关系着火灾伤亡率的降低。

但是当在建高层发生火灾的时候, 建筑内部的报警系统以及应急设施都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需要侦查人员深入实地进行实况的侦查, 并将侦查的结果及时的汇报回总指挥部, 如果现实的情况限制了汇报工作的进行与实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 进而为救援工作的进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进攻救援路线的选择与确定主要通过侦查人员进入到建筑内部登高勘查的结果来确定, 在楼梯不能够使用的情况下, 需要使用升降机、攀爬脚手架等设备来完成登高侦查的任务, 但是这种攀爬的方式安全性不高, 有条件的消防队伍可以使用举高车进行登高, 保证消防官兵侦查的安全性。

(四) 增强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保护

灭火救援的官兵是抢险救援的主要力量, 在抢险灭火的工作中, 首先需要保证消防官兵的人身安全, 所以在救险的过程中尽量将消防车辆停放在远离事故现场的位置, 如果建筑的结构较复杂、上下搜救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难度, 需要将消防官兵以三人一组的形式进行组织与分派任务, 并且规定进入搜救的时间, 消防官兵必须在时间耗尽之前返回, 减少救援工作过程中的官兵伤亡现象。

如果是夜间的救援抢险工作, 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内部照明工作, 确保进入到内部搜救的人员的视野, 进而提高搜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在建高层的火灾发生的时间较长的时候, 则需要指派专人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保证搜救的官兵能够在建筑倒塌之前及时的撤离。

(五) 科学确定火场救援的供水方案

火场救援工作中的水源补给工作关系着火灾救援工作的效果以及质量, 所以水源的补给工作应该指派给那些经验丰富、指挥能力较强以及应变能力较好的指挥员负责。

当在建高层内部的消防设施失去了消防抢险作用的时候, 需要调用消防车或者移动式的消防水泵向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供水, 如果在建高层外部设有防护网, 需要改用垂直铺设供水的方式为消防设施供水, 最好能够采取楼梯间垂直供水的方式来保证消防设施的功能, 当然供水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好消防车的供水高度以及水带的抗压性能, 保证供水工作的持续性以及有效性。

(六) 做好火场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建设

在建高层一旦发生火灾, 便会因为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通风条件而使得火灾在短时间内迅速的蔓延扩展, 增加火灾的救援抢险难度, 面对着险恶环境以及艰巨的任务, 需要消防官兵具有高水平的救援能力、丰富的火场扑救经验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才能够在对火场进行救援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

为此, 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与演习的过程中, 加强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教育, 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以及抢险水平, 提高救火抢险工作的效率, 减少在建高层火灾的损失。

结语

在建高层火灾的救援抢险工作关系着建筑业主的经济损失以及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由于火灾发生的时候危险性较高, 所以需要消防队伍能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意抢险技能的提升以及官兵心理素质的建设, 并能够注重抢险指挥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进而提高消防队伍的抢险效率, 减少火灾的损失。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土地用地的紧张, 现代建筑的高度正在不断的增加, 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与灾情扑救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探讨了在建高层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方法, 希望能够对提高在建高层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在建高层,火灾特点,扑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皓.浅谈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防范扑救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07) .

[2]杜晋浩.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扑救对策初探[J].减灾技术与方法, 2011 (05) .

[3]李晓东.浅谈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J].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 2012 (10) .

[4]郭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10) .

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第9篇

1.1 烟雾密度大, 中性平面低

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烟雾扩散渠道有限, 生成的烟雾多数积存在有限空间内, 造成单位体积内, 烟的密度大于其它类型建筑物火灾;二是地下建筑内空气补充缓慢, 导致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生成, 从而又增加了烟在空气中的含量。同时, 地下建筑火灾形成的大量烟雾向外流动时, 同空气接触的水平面低, 烟雾流动通道几乎变成了一个大烟囱, 使战斗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和灭火战斗十分困难。

1.2 烟雾温度高, 易引发新的燃烧

火灾中烟雾温度取决于易燃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例如:木柴燃烧值为18840千焦/公斤;橡胶燃烧值为27681千焦/公斤;羊毛织物燃烧值为20936千焦/公斤。目前, 大部分地下建筑用于娱乐、商贸、仓储等业务, 货物种类复杂, 可燃物质数量大, 燃烧值高, 火灾荷载密度大大高于地面建筑 (据统计, 地下商业街的火灾荷载密度平均为100~200公斤/平方米) , 一旦发生火灾, 火源点附近温度可达1000℃, 由此造成烟雾温度很高。另外存在的两个因素是, 由于生成的大量烟雾难以扩散, 造成内部压力较大;受地下建筑特点的影响冷空气的补充量受到制约, 着火建筑内部温度下降缓慢, 高温烟雾流动扩散过程中可加热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 形成新的燃烧。

1.3 阴燃面积大, 隐蔽火点多

地下建筑火灾中冷空气补充缓慢, 物质燃烧不充分, 绝大多数处于阴燃状态, 特别是成垛的棉毛纤维织物最容易形成阴燃, 且烟雾笼罩, 着火点短时间内很难发现, 对迅速消灭火灾产生困难。同时, 阴燃物质一旦与外界空气接触, 会瞬间形成猛烈的有焰燃烧, 给扑救工作造成意外困难。

1.4 毒性气体与不完全燃烧产物含量大

在地下商场中, 由于储存大量的棉、毛、麻、化学纤维、橡胶、塑料、有色金属、木材、油漆、高分子化合物等原料及其商品, 这些物质在不能充分燃烧时将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其它不完全燃烧产物, 特别是化纤地毯的主要原料聚丙烯和泡沫、海绵的主要原料聚丙脂, 在燃烧时会产生氯化氢剧毒气体, 其毒性是一氧化碳的20倍, 极微量气体的吸入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地下建筑火灾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1.5 火场内部压力大, 易形成“轰燃”现象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 由于空间密闭, 烟雾相对稳定, 燃烧热量不能及时扩散, 室内温度居高不下, 导致建筑物内压力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形式“轰燃”现象:一是当某一部位突然同外部形成空气对流, 大面积阴燃火势会突然形成猛烈的燃烧, 形成“轰燃”现象;二是阴燃到一定程度的堆垛火势, 当受到外力作用倒塌或自然倒塌时, 突起的火势形成“轰燃”会疾速地沿着通道向四周扩展, 将人员退路封死, 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2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安全防护措施

2.1 成立专家组, 加强灭火技术督导

地下建筑火灾有特殊规律, 灭火方法技术性要求较高, 一旦方法不当就会增加火灾损失造成人员伤亡。因此, 对大型的地下建筑火灾要集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灭火技术人员, 成立技术专家组, 为火场指挥员出谋划策, 对具体灭火技术的运用进行督导。

2.2 加强内部火情侦检, 搞好情况记录和数据分析

调派有经验的干部带队, 组成若干火情侦察小组, 每个侦察小组2~3人, 在着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 不间断地进行各方面火情侦查, 随时向火场指挥部报告火情发展趋势, 做出火情发展判断, 提出灭火建议。

利用内部消防控制中心监测火情, 掌握局部火情变化。在通信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开通事故广播系统, 及时向内攻小组下达命令, 使其及时调整战斗部署, 牢牢掌握灭火主动权。

火情侦察小组深入到内部侦察火情时, 应充分运用热像仪、测温仪、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和其它侦检仪器对火场内部可燃、有毒气体及其它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作为实施灭火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具体检测工作要专人负责, 严肃认真, 数据准确, 并且要实施反复检测, 每一次检测都要明确记录, 随时向火场指挥员报告情况。要对进入内部人员姓名、数量、进出时间、空气呼吸器压力认真登记。

2.3 设立前沿指挥部, 加强通信畅通

对大型地下建筑火灾, 为便于指挥, 确保命令和信息上传下达, 可在总指挥部下成立前沿指挥部, 负责前沿灭火战斗指挥。在地下建筑物内部, 现有无线通信设备很难达到要求, 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 必须安排若干名灵活性强、反应力好、经验丰富的通信员, 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传递信息, 这是灭火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

2.4 备足战斗器材, 确保器材更换

地下建筑物火灾扑救使用器材种类多, 数量大, 其中必备的有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多功能呼救器、荧光导向绳、自救绳、手提探照灯等常用器材。还必须准备破拆工具、排烟机和足够的水带。

2.5 准备封堵物资和全淹没灭火剂, 以备实施全封闭灭火措施

全封闭灭火是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最有效方法。在运用其他手段均失败的情况下, 采取堵塞一切通风部位, 以断绝外部空气对流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因此, 在灭火的同时, 应准备好封堵物资, 如沙袋、泥土、石棉被等。

3 加强模拟训练, 提高消防员安全防护能力

3.1 提高认识, 完善科学练兵的方式方法

在火灾扑救的过程中, 消防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有较强的技术性、经验性。这种能力不是通过简单的业务训练所能形成的, 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灭火实战经验的积累;二是具体技术训练的养成。为弥补传统训练与实战相脱节之不足, 多开展应用性、适应性、模拟性训练等, 逐步缩小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3.2 有针对性地开展模拟训练, 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地下建筑火灾往往烟雾浓度大、现场温度高、照明强度弱、战斗纵深长, 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灭火战斗, 如不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和自身防护能力, 很难完成灭火战斗任务, 因此, 依据本地实际情况, 经常性地开展针对地下建筑火灾特点的防护性训练是提高战斗人员防护能力的有效手段。

3.2.1 利用模拟训练设施, 进行防护方法训练

有条件的部队, 应综合管区地下建筑特点, 建设多功能地下模拟训练基地, 制定多种类训练操法, 经常性组织部队进行单科与多科组合的防护方法训练。训练要在实战气氛下进行, 所设计的训练操法都应针对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防护操作内容。

3.2.2 深入现场, 进行实地模拟训练

在无固定模拟训练设施的情况下, 可适时到辖区内各类地下建筑现场进行模拟训练, 有的放矢地设计与安排好训练科目坚持“火怎么着、兵就怎么练”的原则, 依据现场实际, 进行在灭火进攻中的自身和人员间的防护配合, 突出实用训练内容, 以提高参战人员实际作战经验及临机处置危险情况的能力。

3.3 制作简易训练道具, 进行操场训练

不具备开展规范模拟与现场训练条件时, 可依据地下建筑的特点, 将模拟训练移植到操场上, 将整体训练变为分解训练。经过一段训练后, 再适时开展现场实地训练, 进一步巩固操场模拟训练效果, 完善人员间配合, 提高实战能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用地日益紧张, 地下建筑成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地下建筑数量和层数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又为火灾扑救提出了难题。本文根据其建筑特点和其火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对策。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问题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火灾是突发性的灾害, 没有预报, 尤其是近几年, 许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引得世人的关注。因为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其灾害的程度就比较严重。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 那些在比较高的楼层生活或工作的人很少能够及时的撤退下来, 因为高层建筑一般都是由电梯来输送人员, 而在火灾发生时, 电梯一般都不能使用, 虽然有应急通道, 但是现在人们的身体素质较低, 一般很难坚持到最后。除此之外, 我国现有的消防设备还不能够有效的制止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因此, 要想使高层火灾得到有效的控制, 就必须做好每一个工作细节。

第一, 在高层建筑物中备好一定数量的消防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 趁着火势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利用灭火器等设施把火灾扼杀在摇篮之中, 否则火灾就会向上、向下两个方向进行蔓延, 从而使得高层建筑形成立体燃烧。所以说, 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一定要注意火灾初期的救援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此外, 一旦发生火灾, 还要做好一系列的应急措施, 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 要立刻报警, 通过消防人员来开展火灾扑救的工作;第二, 要疏散人员, 利用火灾蔓延之时间, 紧急的疏散危险人员;第三, 要开展减少危险蔓延的工作, 把一切电源都切断, 以减少危害;第四, 要开展灭火工作, 利用就近的灭火器、水龙头等设备进行灭火。

第二, 在火灾发生时, 要反应灵敏, 及时的组织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扑救。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一般扑救的难度系数较大, 为了能够尽量的避免人员的伤亡和资源的破坏, 要及时的建立一个指挥部, 有效的利用当时的各种资源。

第三, 要仔细的勘察火灾现场。利用我们现有的消防设备, 我们可以全面的扑灭火灾, 而在高层建筑中却不然, 仔细的勘察火灾现场, 迅速的寻找火灾的源头是扑灭高层建筑火灾的制胜法宝。由于高层建筑的火灾蔓延较快, 不仅平行传播, 还能够立体传播, 所以寻找火灾的源头十分困难, 所以要加派人手进行火灾现场的勘察和源头的寻找, 以确保万无一失。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火灾现场勘察时, 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中, 不能让自己置身于死亡之中。消防人员进行火灾现场勘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查看高层建筑中的监控系统, 看看是否能够确定火灾源头;第二个方面是询问现场人员, 看看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料;第三个方面是划分重点区域, 派遣工作人员前去查看。关于火灾现场的查看并不仅仅是救援工作开始之前的勘察工作, 而更是要自始至终都不断观察的, 这样才能够根据火灾的发展趋势来更好地进行预防工作和救援工作。

第四, 设计好救援路线。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时, 最好的路线是完成工作的关键, 而最好的阵地就是在火灾发生楼层的上一层进行扑灭工作。在攀登这所危楼时, 一定要选择好路线, 尽量的避开那些危险系数高的建筑物, 寻找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尽量避免碰触障碍物, 这样就能够大大的减少消耗工作人员的体力,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 做好工作部署, 开展立体救灾工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与平地上发生火灾不同, 容易造成立体火势蔓延, 消防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更好地展开救援工作。消防人员在平时的训练和工作部署中要注意对立体救灾这一方面进行锻炼, 一旦了解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首先要做好立体救灾的部署工作, 在选择消防设备时, 要选择那些适用于扑灭高层建筑火灾的消防车。如果火灾发生的十分严重, 可以把当时消防部队中所有的主要救援设备都投入到这场救援战斗中, 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资金的流失。在一些高层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建立几个消防站, 因为, 一旦一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很可能造成连带效应, 所以建立消防站以应对一些突发的火灾状况。

第六, 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进行人员的抢救。在进行救灾工作的时候, 最重要的就是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所以在救灾时首先要疏散人群, 这是至关重要且困难重重的工作, 而且这项工作不能一个人独自完成, 至少需要两个人同行, 并且这两个人要配合的相当密切, 装备要佩戴的完善。

第七, 按照正规程序进行扑救。进行火灾扑救时, 一定要根据规章制度按部就班的操作, 不能杂乱无章, 为扑救工作增添麻烦。而且在进行火灾扑救时一定要科学破拆, 要坚持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主。

第八, 要注意救灾时的排烟措施。排烟时不仅仅需要固定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一些可移动的设备来支撑和辅助。在进行火灾救援时首先要设置好排烟的路线和方式, 把保护措施做到位, 以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现场排烟时要准确的找到风向, 背风而排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九, 在火灾现场救援时一定要保障水源充足。所谓水是火的克星, 无论多大的火只要有足够的水源都能够把火扑灭, 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时要充分的提供水源。现在的高层建筑的核心位置一般能够自主灭火,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消防人员的工作量, 但是消防人员在抵达现场后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准备:第一个方面是把消防车停放在接近水源的地方;第二个方面是消防员利用火灾现场的消火栓来带动该地区的消防专用水泵;第三个方面是使用现场的各种灭火设备进行救灾, 充分发挥出消防器材的应有作用;第四个方面是利用消防水泵连通火灾现场的室内供水网, 增加供水, 使消防能够得到足够的水源。

第十, 进行救灾时要做好防范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高层建筑与平地不同,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的较快, 人们的逃生机会比较渺茫, 即便能够逃生也很难能安然无恙, 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比较困难。众所周知, 美国发生9.11事件时因为牺牲了众多的消防人员而使全世界都对抢救火灾时防范工作提起来了重视。我国也要对这一点提起重视, 在火灾现场要设立一些观察人员, 适时地封锁安全的区域, 消防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得观察人员的观察情况, 从而更好地展开部署,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本利, 关亚云.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特点[J].城市与减灾, 2004.

居住建筑火灾扑救与救援研究应用 第11篇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 (NIST) 与国际消防员协会就居住建筑火灾扑救与救援开展研究。该研究是关于消防员数量对消防队保护居住建筑火灾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影响。

该项关于住宅建筑火场实验的研究报告由NIST发布。研究首次明确了消防队员数量和到达火场的时间对消防队进行住宅火灾生命救援和灭火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典型的住宅建筑火灾中, 4人一组的消防队员能够完成的必要灭火救援任务, 比2人一组的消防队员快30%, 比3人一组的消防队员快25%。

上一篇:地方法治建设下一篇:联合生物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