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应用范文

2024-06-08

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精选12篇)

信息系统应用 第1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科学,机制制图,坐标,GIS

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为GIS,常常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并且开发的完整的软件或者相关的应用系统。设计的基础是通过采集多维的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地理信息的多项采集,分类汇编,合理保存。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数据和坐标分析等功能的系统。作用遍布各个人们实际生活领域。比如土地监控与施工、公路交通的信息实时反馈与行驶情况监控、河流信息、城市建设信息等等。这些领域地理信息系统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技术研发能够起到应用功能的系统。一般至少包

含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能正常工作的软件、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人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型。比如说针对房产的地理信息系统,常常包含房产建造风险模型、抗灾害性能分析模型等等。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基本都能完成相关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编辑功能、便捷的保存与数据管理、空间查询、友好的可视化界面表达,这些基本功能。这里的编辑功能和空间查询功能和计算机中编辑、空间查询有不同之处。这里的编辑,主要是针对图形,和图形附带的数据属性。比如建立拓扑关系图形、修改图形,对相关图形的整合。角度变化,错误校正等等。空间的查询主要包括,查找空间坐标内的空间物体以及物体所拥有的个体属性。对这些属性进行点、线、面、图的各种操作,对需要进行变换的进行具体空间分析。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功能过程,内容较多。这里不是以开发一套具体的系统为目标,所以设计开发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3 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与应用

3.1 房产建筑中的工程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常常应用在房产建造中的工程测绘方向,它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房产管理模式,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偶高效率的对房产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对相关房产信息的查询也能偶高速的进行。同时可以在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模型,综合系统中存储的空间数据信息,在利用合理的计算和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和研究,为最终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3.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GI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动态的更新、增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片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片的空间信息,进一步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3.3 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工作,传统的手工建设项目审批存在计算精度差、审批周期长、规划图纸不易保存、数据规范性差等诸多缺点。把GIS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来,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质量、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而且把GIS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审批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与管理审批模式,符合电子政务推进的客观要求,业务部门应用基于GIS的规划与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从而建立审批一建库一体化的规划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

3.4 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规划部门各科室与项目相关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空间信息等,构建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信息库。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的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GIS与RS、GPS集成的优势,形成基于一张图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4 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空间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论文 第2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管理人员以计算机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将学生的信息管理流程化,科学化。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代替原来手工的管理。本着让用户操作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的原则,用的开发工具是非常适合本系统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而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管理上面的观念以及管理上面信息技术的技能等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高校通过对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高等学校的信息管理的。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具有很多特点。譬如信息的全面收集、信息的准确处理、信息的快捷传递、信息的科学分析等等。所以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是高等学校迈入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用科学的信息系统这一观点来看待,高等学校是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子系统,构造高等学校这个小子系统的主要因素有人和事以及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要素中的人包括教育和被教育这两个方面,这个要素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等等系列的活动;财产与物品是指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资金和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材料等。这些财产和物品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才能够实现物尽其用的。网络信息指的是和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相关的数据以及资料和知识内容。高等学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教程。

对于高等学校在管理中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时候,还要做到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的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运用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能够保证高等学校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也是从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同现代化教育相互适应的,能够融入进当前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的现代管理思想;其次就是高等学校中的管理方法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管理中理应正确的使用当前流行的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从而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所取得的成果来对管理思想进行有目的性的充实和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不能够忽视的,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脚步的加快,高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前高等学校对管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的要求以及信息管理中的复杂程度都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学校只有努力运用,充分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辅助高等学校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才能够让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地进行,从而使当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一一实现。所以从以上几点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等学校进行核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Mei Junxian

(China Railway No.18 Bureau Group,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et up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job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work efficiency,for the whole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laid a foundation.Articl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basic management method was introduc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ap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

硬件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完善系统管理监管措施。

一、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管理要求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会计工作的计算软件管理要求

会计应用软件是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会计信息化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会计工作的计算网络方面的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尤其要注意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程序维护人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四、会计工作人员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会计信息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国信息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浅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4篇

简言之, 管理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合理利用资源, 起先完善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从而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 管理信息系统还具备的计划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

它的计划功能是根据已有的各种条件, 为各部门提供计划。比如物资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 并按计划要要求提供相应的报告;它的控制功能是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 对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监督, 并比较计划与执行情况之间的不同, 分析产生不同的根由, 并帮助管理人员对这些情况进行控制;它的预测功能是根据现有数据信息, 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它的辅助决策功能是采用对应的数学模型, 根据大量的数据信息, 找出相关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有自己特有的系统结构:宏观上看, 它主要包括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由各类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等组成, 运行环境有两种:一是集中式结构, 二是分布式结构。在运行环境的支持下, 应用系统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 每个应用系统的结构会根据每个单位的性质和结构而有所区别, 也就是说, 既要做到支持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 也要做到支持不同层次上的每种职能管理。每在执行过程中, 每一种职能所需要数据数据和管理处理功能都有各自特片, 这就形成了管理系统管理中各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中, 子系统的设置因各企业事业性质而有差别。但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执行控制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与企业中管理机构的下层管理 (即基层管理) 相对应。该子系统一般包括:生产项目管理、原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市场销售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等子系统。从上面可以看见, 执行控制子系统时所处理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 但是所有数据都是在规定范围内的, 也就是说对其处理的规则和过程都是程式化的。这个子系统经常处理的事件有:日常事务处理、各种报表处理、数据查询处理。常用的输出形式有账务报表、EXECL表格、图形。所以, 它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上一层的命令, 处理各类原始数据信息、提供查询功能, 并将汇总的数据信息及执行的上层命令结果传至上一层。

管理控制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二层, 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战术性管理信息, 如控制各生产项目的经营活动、制定各种措施及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项。该子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下层传来的信息进行总结, 提供查询功能。并根据现有的环境信息, 对低层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 把本层信息的结果上传给高层, 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命令, 需要的时候会把高层命令进行分解并及时下达给下层执行。

决策及计划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们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高一层, 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策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协调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 提供查询功能。汇总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 帮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进行决策和计划。决策和计划下达后, 进行监督, 并分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事务处理功能, 支持最底层的日常例行的事务数据处理。越往上层, 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的综合性越强, 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层功能将由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

那么, 如何应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呢, 它需要三个要素, 即合理的系统观点, 准确的数学的方法, 最重点的一点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我们知道, 企业的成功首先是以其生产技术为基础, 但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良好的生产技术必须与优秀的科学管理结合到一起能产生收到成效。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信息管理水平。

以某啤酒企业为例, 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这个企业中进行分析。

首先要制定硬件方案。由于公司所有的部门位于的办公楼不同, 楼与楼之间也有间距, 为了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和监控以及各部门之间实时传递信息, 需要在公司厂区内建立一个局域网。

其次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公司的性质可将系统分为:财务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构成。进销存管理系统包括销售开票、送货管理、运输费管理、结算管理、退货管理、包装物周转管理、扎鲜啤酒桶周转管理和产成品库房管理等模块, 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UFO报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等子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人员供需、部门结构、渠道结构等模块,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 完全实现了销售、财务信息共享。在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加强业务控制和利用信息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最后, 管理信息系统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客户的信息都提供数据, 无需人工录入, 从模块的设计到每个功能的实现上体现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总而言之, 由于企业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手段, 这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合理的应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并按照其结构踏踏实实去做, 会及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企业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应用 第5篇

商业领域;财经服务

系统平台:DEC Alpha

Sybase公司产品:Sybase OmniConnect, Sybase Open Server, Sybase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 Bridge信息系统(BRIDGE)是一个全球性的财经信息公司,它为世界上6,500个机构的75,000个用户服务,其中包括了银行、经纪人、公共基金和退休基金,BRIDGE通过收集世界上170多个交易所和其它信息源的信息来为它的客户提供在资产净值、固定收入、外汇交易、金融衍生物和商品方面上的信息和新闻服务。

从这些数据源收集的数据存储位于圣路易斯的公司的两个数据中心中各自分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心。包括价格、贸易和成交量在内的统计信息被实时收集起来并且存储在一个由客户开发的称之为BRIDGE数据库中,它是一个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

按着特性把每个特定的公司较少可变的基本信息,例如职员的数量和所得收入被收集和存储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上。但是直到最近之前,把存储在客户数据库(BRIDGE)和Sybase数据库中的信息加以集成还是极端困难的。然而,通过使用OmniConnect和Open Server来实现Sybase中间件解决方案,BRIDGE已经能够集成这些各异的数据源来提高它把将实时的、连续不断的所需信息提供给其客户的能力。

按照BRIDGE负责系统体系结构的技术总裁Gary Renner的说法:“我们收集和保存的主要信息源包括列出140多万的实时价格数据和不通过交易所直接售给顾客的股票、买卖的特权、债券和指数。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最高峰值期间达到了每秒超过1,000个事件的最高成交率”,

这种实时信息和公司的基本信息可以提供给BRIDGE的客户使用,这些方式包括实时的把客户留意事件流推送至客户站点以及通过能运行到BRIDGE应用服务器上进行查询等。

OmniConnect和Open Server提供简单的数据访问和透明度

“直到现在,”Renner说:“在我们的第三代数据库中只能用程序去访问数据。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采用编写C++或Pascal程序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希望能在查询文件标题前也查询到特性和字数。为了节约开发时间和获得可以使用工具的优势,我们需要使用SQL的能力。通过使用Sybase的OmniConnect和Open Server,我们现在能够提供对第三代数据库也进行SQL级别的访问同时也对Sybase数据库进行SQL级别访问,并且将两个数据库中的信息加以组合,从而使它们好象驻留在一个单一的、无缝连接的、关系型的数据库中一样。”

Sybase中间件解决方案使BRIDGE能够使用户在访问它的系统中做的更好和访问到更加丰富的数据。客户现在可以更及时地访问数据以使在适当的时间来帮助他们正确决策,而不要过时信息的简单印象。两个数据库的集成和使用SQL来访问他们的能力也节约了BRIDGE许多开发和设计的时间。

Sybase使数据集成快速、简单和容易

“我不知道有没有其它任何系统能象Sybase的OmniConnect和Open Server产品那样直接集成不同的系统,”Rener说:“我们还没有发现其它数据库产品有这样级别的集成能力。”由于Sybase OmniConnect和Open Server解决方案的开放性,BRIDGE能够快速地利用它实现对其基于SQL的应用程序实时价格数据库的访问。

Sybase的中间件解决方案也能够确保BRIDGE使用符合标准的基于SQL的工具。访问不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新的查询进行开发时需要译码更快,这保证了公司职员在为新的查询进行开发以访问不同的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时比客户直接编程要快得多。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体育 信息管理

1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界定

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网络共同组成的,覆盖全部管理范围的,能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和做到多用户资源共享,并可直接为基层和各级管理部门服务的系统[1]。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是以人为主导、以系统方法、体育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实现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的传输工具的人机系统[2]。

2 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体育领域中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将是体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目前对于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仍是相当重视的,早在1985年8月,就成立了“国家体委电子信息中心”,专门负责体育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组织科研攻关,建立体育信息库,开发运动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等[3]。

2.1 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借由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契机,聂洪升等人提出了建设体育场各专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平台的课题,实现了原本分散管理的LED赛场大屏幕信息显示及控制系统、场地扩声系统、场地照明及控制系统、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系统、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系统、竞赛技术统计系统、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系统、售检票系统、电视转播和现场评论系统、标准时钟系统和升旗控制系统的集中监视和控制等系统的综合管理。该系统在2008年奥运会足球分赛场中得到了尝试使用,并已在山西晋城综合体育馆等项目中推广使用。体育赛事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势必具有良好的社会前景和经济价值。

2.2 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将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刘斌等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部门的需求设计了高校体育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体育物资管理、竞技训练管理、课余体育管理六个功能模块,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王松岩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信息交互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辅助足球战术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以改变在足球战术教学训练中沿袭多年的传统模式,丰富足球战术的教学训练手段,实现教学与训练资源的共享。

2.3 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针对体育科研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体育科研信息的管理效率驱使着体育科研走向信息化管理。关凤素等结合体育科研工作实践中所遇问题和相关人员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体育科技信息系统,包括成绩统计查询、远程体育科研咨询、成绩查询、训练检测数据汇总、兴奋剂动态、训练动态、大赛预测分析、体育科学知识库八大功能模块,可以分析比赛、训练检测数据,跟踪最新的体育科学动态,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为训练、决策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并可提供远程体育科研咨询、指导服务。该系统结合了多种用户的需求,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方向。

2.4 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训练管理方面的研究有如下几个角度:以某个运动队整体;以运动队的某一项目,如跳水、艺术体操、中长跑、马拉松、举重、篮球等项目;以运动训练的某一项内容,如训练计划。李光军等针对国家帆船帆板队训练需要,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国家帆船帆板队信息化平台,涵盖了基本信息、训练监控、科研信息、竞赛信息、系统维护五大功能模块,基本信息模块包括对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人员信息,场地及器材的信息管理;训练监控模块可以进行训练计划制定,训练小结的录入等;科研信息模块可以对运动生理生化指标、体能技术指标、运动心理指标、运动营养指标录入、修改;竞赛模块可以提供赛事情况、比赛信息、竞赛成绩、气象信息、水文信息;系统维护提供平台登录人员的账号管理。这一平台实现了帆船帆板队的数据域信息共享,提高了队伍训练管理的高效性。

3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国内有关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层出不穷,涵盖以上诸多方面,普遍改善了我国体育管理的现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过于简单,内容尚不全面;各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的,缺乏比较统一规范的体现形式,不利于移植推广;体育信息系统在实现信息管理、共享的同时应注意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尚有不足等,该领域中虽已积累了一些成果,也有效解决了若干运动实践中的难题,但缺乏相关的理论性研究,从而限制了应用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体育科技人员的不断深入研究,无论是体育信息管理的理论性研究还是实用性的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都能够为体育管理决策、科学研究带来极大便利和可观效益。因此,只有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信息技术才能够为体育领域的科学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才能够在体育领域拥有更为广闊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平.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3-25.

[2]齐芳.体育信息管理系统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23.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论文 第7篇

(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复杂的交通、车辆信息管理活动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环境。交通观测点现在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我国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刚开始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的, 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 使得现在的信息系统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

(二)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从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 并考虑到经济、技术条件、运行环境和进度要求等, 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 然后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 从全局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1]。

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信息系统。交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使得车辆交通的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交通信息化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 从而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此系统最根本的需求主要有信息共享、集中控制, 因此系统的设计不应是各单个功能的简单组合。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现存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的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系统的实现过程很复杂, 系统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效果很难通过研究完全的确定和掌握, 进行系统的调查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第二,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导是人, 因此会干扰到管理系统的客观性。第三, 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在使用者所用的到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涉及到一些机密, 信息的泄露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者有着致命的打击, 并且会带来巨大的损失[2]。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首先从实际目的效用作为出发点, 最主要是决策者和开发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系统的开发考虑进行:第一, 进行系统的分解, 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子系统来进行设计从而简化降低复杂系统的设计。第二对系统全面进行评估, 对于关系到系统成败的各项关键因素及扩展因素进行仔细的全面的评估及调查以求能够真正地达到实际的效果。第三, 对系统的设计目标逐步迫近, 通过不断地加入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一步一步来贴近用户的要求, 最终达到最初整个系统的预期实现目标实现系统的效用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实现需要使用者自身的重视, 对于使用者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资源, 避免资源浪费真正的将管理信息系统用到实处。在减少以及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上要从自身管理上入手循序渐进地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来解决。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这里以曾亲身参与设计实施的昆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首先这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出租汽车行业监管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3], 初步建成出租汽车数据资源中心, 整合建设现有出租汽车企业、出租汽车车辆、出租汽车驾驶员、出租汽车运价共4个基础数据库, 构建出租汽车卫星定位与运行状态数据库、出租汽车电召调度管理数据库、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数据库等9个系统应用数据库和驾驶员劳动强度、服务质量信誉考、燃油补贴及附加费、电召服务、运力投放、运价等12个主题数据库。除此之外, 建成出租汽车行业运行监控指挥中心, 通过基础网络平台实现与昆明市公安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建成动态监管稽查系统、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系统、公交IC卡刷卡付费管理系统、企业在线业务管理系统以达到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与运营维护长效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其他设备, 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以及维护, 以提高效率从而带来更大效益为目的。本文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设计的基础之上, 对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需求分析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求,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张靖.信息系统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6.

信息系统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军卫一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军队医院为满足平战时各种医疗保障任务的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必须建设数字化医院。当前,以“军卫一号”工程为代表的卫生信息系统的建成和应用,为军队医院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军卫一号”子系统存在相互孤立、功能重叠、标准化程度低、多个信息系统之间相互通信等问题,造成信息利用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可以高效合理地处理产生的信息,增强信息系统的可移植性、可互操作性和稳定性[1]。

1 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

1.1“军卫一号”工程提高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医院“军卫一号”系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系统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减少了就诊环节,规范了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显著提高。信息系统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则简化了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使医院整体工作驶入信息化的快车道。

1.2“军卫一号”工程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2.1 子系统相互孤立

“军卫一号”各子系统开发时间、目的的不同导致系统内部模块与模块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系统间功能重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部分子系统缺乏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版本,医院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开发新系统或在原有系统上打补丁,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版本混乱,一项工作需要在多个应用系统下完成。

1.2.2 信息利用率低

信息利用程度是医院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志,信息的价值能否实现,能否为管理层或领导层提供决策,取决于信息的质量。由于子系统相互孤立,同一数据在不同系统里重复录入,数据统计的来源不一致,大量数据以不同格式分散存在于不同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据十分丰富但是信息贫乏,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无法为医院各级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较深入的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帮助[2]。

1.2.3 标准化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军卫一号”之上产生了RIS、PACS、LIS、OA系统等一系列医院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系统间相互独立使数据出现冗余,形成“信息孤岛”[3]。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异构系统间的互联需要不同接口,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加,接口数量急速上升,建设维护成本较高,维护的难度也随之迅速增加。因此,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是医院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医院节省运营成本并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2 医院信息系统整合

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就是把信息系统中一些看似零散的数据、子(分)系统等信息个体通过合理的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1]。

2.1 数据整合

数据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整合是医院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数据整合的目的是屏蔽各应用系统在数据源方面的差异,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组合为一个单一资料库,将功能不同的信息源整合到相同的平台。数据整合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4],同时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增强数据访问效率和完整性[2]。

在数据整合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充分考虑一个统一的全局模式,使数据能够进入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的数据整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目前,实现异构数据整合涉及的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是XML协议与Web Services分布式计算技术。XML格式评议可以描述复杂的数据结构,基于XML标准的Web Service可跨越不同操作系统,接口调用方便,扩展性好。通常使用标准的XML协议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筑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不同平台之上的应用都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施彼此的连接。

为了充分利用和挖掘数据库中数据的价值,不能让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仅仅停留在原始数据层面上,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据仓库技术,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等二次加工处理,形成涵盖医院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数字化医院整体平台[4],为临床医疗和医院管理提供相当广泛的服务功能,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从OLTP(联机事务处理)向OLAP(联机分析处理)发展。

2.2 应用系统整合

2.2.1“军卫一号”工程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

近年来,医院在不断完善现有HIS系统的基础上,已投入使用了门诊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电子病历系统(CPR)、放射信息系统(RIS)、医学影像存储传输处理系统(PACS)、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IS)、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ORIS)、临床监护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开发商独立研制,开发方式各不相同,所基于的平台也有较大差异,由于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与交换协议,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信息系统指标与数据格式。因此,在医院环境下,如何解决异构系统间的集成问题,采用何种集成方法变得非常重要[1]。

目前,在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方法中,点对点的集成是一种最常见的集成方法[5]。此方法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但此方法要求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只能来自少数几个开发单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需求的增加,集成系统的增多,这种方式需要建立大量的点对点连接。当一个系统进行改造时,其相对应的接口也将进行一系列的更改,将带来许多新问题[6]。

数据共享的集成方式应用也比较广泛。数据共享集成方式是2个子系统相互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读写对方的数据,如现有PACS与HIS的集成。数据共享集成方法的优点是容易实现、信息传输性好,对于数量较少的应用系统集成来说效率较高、不需要编写太多的代码。但其最大的弊端是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接口程序和数据库直接相关、通用性与扩展性较差。

基于中间件技术在系统集成中也越来越重要。中间件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式和通用接口,使应用程序可以方便互相访问,协调各种应用程序。中间件集成方法可以解决多种类型的集成问题。但与点对点的集成方式相似,中间件平台需要凭借高度专用化资源才能发挥出潜在效率,其所创建的集成接口同样具有紧密相关性[5]。

医院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应该遵循2个主要的标准: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讯协议标准)和HL7[7]。一般的医疗信息系统接口引擎基于HL7标准传送文本数据,基于DI-COM接口传送图像信息[8]。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基于图像存储和通讯的PACS基本上都做到了遵循DICOM标准,而基于文本传输的绝大多数都没有遵循HL7标准。HL7主要完成HIS系统的协同工作和数据交换[9]。符合HL7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完全无缝连接和医学数据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为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10]。

2.2.2“军卫一号”工程各子系统的整合

医院实施了“军卫一号”80余个子系统,管理范围覆盖全院所有科室和机关,内容涉及医疗收费、成本核算、病员信息、医嘱、电子病历、护理管理、手术、检验、药品器材消耗品、病历质量控制、统计查询等,使来院就医的患者从门诊挂号到出院全过程都实现数字化管理。

但是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都是分步实施,许多功能是在应用中逐步拓展和完善的,系统功能重叠现象比较严重。仅经济管理分系统就有多达16个子系统,各类统计查询分系统近10个。其中门诊收费与住院收费系统按费别收费分别有军队医改、医保、自费3个版本,造成了工作流程的重复。

要提高系统使用和管理效率、减少系统维护工作量就要将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除将功能相近的子系统进行合并外,还应将现有的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按照各工作站的相应职能合并,通过系统整合使各子系统将相关功能以模块形式集成到一起。对于用户来说,在一个应用系统下就可以完成所有日常工作,而系统管理员只需根据不同的功能为用户设置相应权限;有新的功能需求时,只需在整合后的系统上增加新的模块,而不是不断开发新补丁。

目前,大多数医院运行的C/S结构很难实现这样的整合,而B/S结构可以较轻松的实现,同时还能简化客户端运行模式(无需在不同的客户端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节省了客户机的资源。当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系统管理人员不需再为每一个现有客户程序进行升级,只对服务处理程序进行必要的修订即可。但是B/S结构响应速度较慢、安全性较差、服务器负荷较重、功能弱化等缺点已经不适应医院的高数据量工作,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运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2.3 远程信息资源整合

“军卫二号”工程在军队卫生系统全面普及,除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外,还可进行远程卫星教学。通过接受远方专家、教授的指导,进行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和观摩教学,可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积累临床经验[11]。

在平时的医疗活动中,为提高远程会诊的质量和会诊系统的工作效率,应整合二号工程、一号工程和PACS以实现病历资料的自动提取与传输、病历资料实时交互讨论和对影像资料进行后加工处理,提高病历医嘱等文档资料的实时显示及交流,提高影像资料的清晰度。

3 在整合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系统的整合意味着网络中信息的应用更加实时、有效,各类数据、系统相互依赖性增强,在这样信息高度集中的环境下,系统7×24 h无故障运行极为重要。除了保证数据的规范和提高系统稳定性外,还应建设稳定、快速的网络环境,保障硬件设备的无故障运行。

信息交换的最大隐患便是其安全性。即便是系统的整合只局限于医院的局域网,依然有医疗档案被窃取及窜改的危险[12]。若与医疗保险、二号工程整合后,数据的传播范围变广,用户可接触的数据库增加,更要重视用户权限分配以及数据加密等问题,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除了使用技术手段,从管理上保障数据的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可以实现信息一次性录入并被医院各部门充分共享的功能,各个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为医院领导提供正确经营决策的数据支持。进一步规范、精简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在环境改变时的应变能力,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永华,李包罗.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集成[J].中国医院,2005,9(7):16-18.

[2]房芳.数据整合技术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217-218.

[3]陈金雄,蔡晋龙.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43-47.

[4]全华正.数据整合技术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7(6):43-44.

[5]魏永华,李包罗,宋斌.基于HL7标准可扩展的医院异构系统间统一集成平台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05(8):35-37.

[6]王玲,可向民.我区医院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3):315-316.

[7]聂聪.基于军卫一号的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26-27.

[8]Huang H K.PACS and imaging informatics:Basic 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M].2nd ed.Hoboken(New Jersey):John Wiley&Sons,2010:269-292.

[9]Huang H K,Wong A W,Lou L S,et al.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aSecond-generation Hospital Integration 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J].Digital Imaging,1996(9):51-166.

[10]Helen Stevens.The HL73.0 introduction[EB/OL].[2010-02-20]http://www.cihi.ca/cihiweb/en/downloads/event_hl7nov02_tut1_intro3_e.pdf.

[11]任国宏.整合军卫远程信息资源实现远程会诊本地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46-48.

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第9篇

1 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完备性原则。确保数据存储信息的完整性,以便满足用户查询需要,同时对整个系统各项功能的完备性予以高度重视,依据用户需要对各种模块进行设计。

第二,可扩充性原则。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要素编码以及相关数据库可以依据用户需要予以扩充。通常情况下,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式,增强模块之间的独立性,以利于整个系统的扩充和改进。

第三,先进性原则。在对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站在较高的起点上,采用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软硬件技术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及支撑平台进行打造。

第四,可靠性原则和可维护性原则。为方便用户对系统的调整和管控,在对系统软硬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对其可靠性和维护的便利性予以综合考虑。

第五,易学易用性原则。设计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服务,为此在对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用户予以考虑,有效实现系统界面的友好性和美观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学习。

2 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各项功能分析

第一,各级用户均能够对所属地发布的信息及信息发布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并对所属地发布信息拥有审核的权利。

第二,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均具有远程语音通话功能。

第三,对非属地进行信息发布时,需要经过上一级的批准审核。

第四,对下属全部设备予以监控管理。

第五,所有发布的信息及数据均需要在本地存储并上传到上一级的数据库中。

第六,全部信息都能够以语音或者文字形式输出,且信息发送情况均具有系统回执反馈。

3 系统平台总体功能结构应用分析

3.1 信息源

整个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源主要包含Word文档、纯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Html网页以及数据库记录等多种形式,其内容也涉及天气预报、实况数据、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等各个方面。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采集模块主要利用气象内网实现对Intranet网页、FTP文件服务器以及SQLServer数据库中最新产品的及时获取,并以特定格式存入数据库中,以便日后查阅、修改和发布使用。

3.2 数据处理发布管理系统

3.2.1 信息数据处理平台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产品数据采集和产品的精细化处理。前者主要利用FTP和Web服务器完成对产品资料的上传,并实现对这些业务资料的初步修订;后者则是对信息予以深入分析和整合,并依据产品模板对信息予以统一化处理。

3.2.2 数据协议转换平台

在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中,数据协议转换能够有效实现对采集、处理之后的各类数据的协议转换,以便系统终端设备能够予以识别显示或者进行语音播报。

3.2.3 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第一,对预报实况进行发布。通过相关的预报实况发布程序,对需要上传报文资料进行制作,其内容主要包含短期、短时、临近3 h等方面的预报结论。而后台监控程序在对报文进行检测之后,便可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提取和处理,最后以图标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第二,对决策服务信息予以发布和监控。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各级台站发布的重要报告、预警信号、专题报告以及信息快报等予以合理监控,并对重要报告的标题内容、预警信号级别类型等决策服务材料信息予以实时提取和处理。

第三,对实况资料予以实时查询。系统更新程序能够对最新实况资料予以自动检索,并在实况显示网页的地图上予以动态标注。

第四,对历史资料予以查询。系统平台不仅能够对简单要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还具有检索功能。在系统平台中,用户能够依据自身需要,对当天在历史上的日、旬、月、年的要素统计结果予以随时查询。

第五,查询统计功能。采用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能够随时随地对土壤水分情况、气象情况、灾情信息等内容的原始数据予以查询,并能够对其累计值、平均值分析和统计。此外,运用该系统,还能够实现对某界限温度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期间积温、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雨天日数及其历史排位的计算和统计。查询结果则可以通过表格、文字及图形等多种方式输出显示。

第六,指标判别模块。具体包含指标管理和指标判别两部分。所谓指标管理指的是利用要素名称及界限值、指标等级、持续天数及时间段等一系列内容,有效实现对指标的定量描述,以便计算机识别。所谓指标判别指的是对气象指标以及农业气象指标设置各项标准,并通过计算机加以对比,实现对适宜指标和不利指标的自动识别。

第七,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能够每天定时获取最新气息资料,并依据之前设定相关气象灾害指标予以自动判别,一旦达到或者超出标准就会弹出窗口或者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2.4 信息回执管理平台

第一,信息回执管理。系统具有对发布信息成败情况的实时回传功能,以便及时对设备接收信息情况加以掌握。

第二,信息回执查询,系统具有对发布信息状态回传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大大提升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效率性。

第三,信息反馈。系统平台的信息反馈功能能够实现双向交流,以便满足收集意见、评估服务效益等服务需要。

3.2.5 远程监控管理平台

该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终端发布设备在线联网情况的远程监控管理,以便对设备使用情况予以充分掌握。

3.2.6 系统设备管理平台

第一,对系统设备进行管理。该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系统设备的地域管理和上下级使用非属地信息发布的设备管理。

第二,对设备设置进行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对发布终端设备的开关机、显示屏、语音语调等予以远程操作管理。

3.2.7 数据存储平台

第一,数据存储。该功能主要是通过配置文件中的SQL语句得以实现,其中,数据添加、修改及删除由Ado技术来完成,而备份还原是通过SQLServer数据库自带的功能以API命令调用的方式实现。

第二,数据处理。具体来说,气象实况、灾害预警、预报产品以及气象指数等是数据库资料的重要内容。其中,灾害预警产品主要包含气象灾害等级划分和应急预案等内容。在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中,数据处理主要包含对历史气象资料、实时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灾情直报数据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录入和处理。

第三,数据管理。该系统通过数据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傅希德,唐俊,徐静,等.基于Web GIS技术的专业气象服务网站业务系统[J].水电能源科学,2011(8):79-80.

[2]朱健,李建,庄科旻,等.基于Google Map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显示平台研究[J].科技通报,2011(1):156-157.

病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第10篇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 病理检查以前是纳入到PACS系统中, 按PACS系统的特点, 实现病理涂片图像、诊断报告的数字化保存, 数据共享等功能。但随着医疗业务的发展, 原有的系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病理科业务工作的需要, 迫切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按病理科业务工作的特殊性, 我院组织了病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调研、设计、实施工作。在新的系统中考虑到了病理科的业务需求, 实现了对病理科内部流程的管理、病理检查质量的控制;实现了外来会诊工作的管理;采用大体照像技术实现了对原始标本信息的保存。整个系统实现了医院和科室领导的管理思想、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医院和科室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1]。

1 病理学的概念及病理科的业务流程

1.1 病理学的概念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 机能和代谢的各种变化 (即病理变化) 的科学。病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分支, 服务于临床, 以诊断为目的的分支称之为诊断病理学, 病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服务于病理检查诊断方面的业务工作, 这个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病理学的另一个分支——病理信息学, 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与病理学有关的电子信息管理的理论及实践[2]。

1.2 病理检查的业务流程

日常工作中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在上述流程中, 虚线框中的部分是病理科内部的业务流程, 也是病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 其中的取材、大体照像、切片、深切、特殊检查等环节都是标本的处理过程, 标本的质量对病理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病理信息系统相对于原有的PACS系统而言, 除了增加了病理科内部的流程管理, 着重强调了对标本的管理, 另外对申请单的质量、报告单质量也进行了控制。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目标

病理信息系统主要反映的是病理检查的业务流程, 病理检查的业务流程同时也是整个医疗流程的一部分。所以病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必须要和其它的医疗信息子系统发生联系, 该系统如何与其它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使之融合到全院的信息系统中去, 这是该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与全院信息系统融合, 才能共享到全院的基本信息, 日常业务才到正常开展。我们确定总体设计的总体目标包括:系统结构设计与设备选型、与HIS、PACS的接口设计、病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院外会诊的流程设计。

2.2 系统结构设计

在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此系统与全院的信息系统的关系。病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有两种类型: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 文字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全院共享的, 如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申请、报告内容、收费信息等;有一部分是病理科内部需要的, 如标本信息、涂片信息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 检查图像是由PACS系统管理, 因此病理信息系统要与PACS系统进行联结;文字信息属于全院共享部分的肯定要放在HIS系统中, 至于病理科内部流程的信息存放在哪里, 要分析考虑。我们考虑到方便病理科查询及不给全院的HIS系统增加负担, 新增一台病理服务器, 将病理科内部管理的相关信息存放在此服务器内, 同理将需要的相关信息也从HIS系统中提取过来, 这样也保证了病理系统信息的完整性。有了独立的病理服务器就要设计好病理服务器与HIS服务器与PACS服务器的信息交换问题, 保证数据通迅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整个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 功能设计

按业务流程设计功能模块有:标本管理、取材管理、切片管理、报告管理、特殊检查、院外会诊、归档管理、计费管理、科室管理、系统设置等[3]。

(1) 标本管理:包括检查申请、标本登记、病理号打印三个基本功能, 以及核对冰冻材块、标本登记薄、标本工作量统计三个辅助功能。病理检查对标本的准确描述要求较高, 如标本的的取材部位, 标本的大小, 标本的数量, 这些对最后的结论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对标本的描述要准确填写, 原有的医生站程序, 对病理申请的格式这块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病理检查申请程序要重新编写并与原有系统结合, 在新程序中按病理科要求, 某些项目必须要填, 如果不填, 申请单就无法保存和打印, 从这点上就控制了病理申请单的质量, 有助于提高病理科的工作质量。申请登记又分院内、院外两类, 每类又分活检、尸检、细胞学三种, 对每种申请登记都按要求确定了必须要填的项目。

(2) 取材管理:包括标本取材登记、尸检记录单、切处工作单三个基本功能, 以及核对材块、检查所见模板编辑、核对前材块列表三个辅助功能。标本送到病理科后要对标本进行取材, 取材的工作质量对最后的诊断影响很大, 因此要对取材过程中看到的标本情况、取材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便事后的查询, 保证对整个过程的监控, 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在取材过程需要对当前状况进行保存, 就要对标本进行大体照相, 由于取材医生是边操作边进行描述, 有时记录来不及, 就进行现场录音, 事后整理录入[4]。

(3) 切片管理:包括玻片标识条码、成品玻片确认两个基本功能。标本取材后要进玻片室进行制片, 整个制片过程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在病理信息系统中主要保证每块玻片的信息准确性, 玻片信息的准确性对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 也是病理诊断过程管理的重要一项, 以前的信息都是手工填写, 对人员的要求较高, 使用病理信息系统后, 标本信息是由前道工序生成录入, 只需对申请单上的标码进行扫描, 就可读出标本的信息, 然后按要求打出标签, 贴在玻片上, 去掉了手工填写, 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

(4) 报告管理:主要是提供书写电子诊断报告的功能。在这一个环节中从图1可以看出工作流程中有三个分支:第一种是一般情况, 初步报告完成后, 进入下一步诊断报告;第二是在报告过程中诊断医生觉得当时对标本的取材过浅, 要从标本更深的部位取材, 重新制片, 进入深切的流程;第三种情况是需要对标本进行特殊检查, 由诊断医生开出特殊检查申请单, 将标本交特检室进行特殊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 再由诊断医生根据特殊检查结果, 出具诊断报告。此模块除了具有这三个流程的功能外, 还具有报告质量的管理功能, 对报告的格式进行了准确的定义, 防止因个人的原因对报告内容出具不全。没有填完要求的内容, 报告是不能确认和打印的[5]。同时此模块还提供了报告书写的的一些模板, 提高报告的书写效率等辅助功能。

(5) 特殊检查:主要是对特殊检查过程的管理, 包括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病理检查、特殊染色检查三部分, 也提供特检玻片的确认、特检玻片标签的打印, 结果查询、工作量统计等功能。整个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病理信息系统, 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院外会诊:主要提供院外会诊申请的查询, 院外会诊报告的查询、院外会诊报告的打印等功能。

(7) 归档管理:主要是对全科病理标本进行归档, 同时也对未归档标本的情况进行了解, 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对标本的借出与归还进行登记管理。

病理检查的过程有它的特殊性, 病理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这个流程, 同时对整个流程进行了监控。

2.4 与HIS、PACS的接口设计

与HIS的接口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检查登记: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的提取、申请单的提取。第二, 检查收费:门诊病人是先收费后检查, 所以不涉及到收费问题, 主要是住院病人的计价。第三, 报告内容及报告状态的返回, 报告内容及报告状态要在医生站中得到反映。

接口问题从功能上实现是比较容易的事, 困难在于实现的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一是用户数的问题:由于我院的工作站数量多, 信息子系统也多, 各个子系统分别有自己的程序, 这样在服务器上的用户数就增加很多, 为减少服务器的负担, 我们要求新上的子系统只由一个用户联结HIS系统;二是接口的性能问题:HIS的接口不能给HIS服务器带来过高的负担;再有就是接口程序处理过程要和原有的检查流程一致。对于与HIS接口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考虑到收费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采用直接与HIS服务器联结的方式, 登记和收费在一台工作站上, 而且登记和收费的工作站不多, 也采用同一种联结方式;而报告的回写及时性要求不是很高, 而且工作站相对较多, 因此采用由服务器上的接口程序统一来联结。

与PACS系统的接口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病理信息系统能调阅PACS系统中该病人的检查报告与图像;二是病理信息系统检查报告与图像能归档到PACS系统中[6]。

2.5 设备配置

系统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扫描枪、条码打印机和彩色激光打印机。

服务器的配置为:Intel Xeon E5410 4核CPU、4G内存、千兆网卡, 考虑到病理科要求在线数据保存的时限比较长, 而且还有图像内容, 对硬盘部分进行了扩充, 增加到2T的容量, 数据库和图像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分区。

工作站主要考虑采集图像摄像头的技术性能能否满足病理科对图像的颜色、清晰度、速度方面的要求, 本系统使用的是微视的MVC 3000 USB摄像头。

条码和扫描枪的使用对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提高工作质量意义较大, 在条码的选择上有热敏、碳带两种, 考虑到保存时限的要求, 采用碳带方式。

3 系统实施

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病理科内部工作纳入到病理信息系统中;第二阶段将病理系统的应用扩展到全院的临床科室;第三阶段实现院外会诊及取材录音等功能。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包括设备的安装、人员的培训、系统的磨合, 正式使用等步骤。在第二阶段展开前, 要完成病理系统与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接口工作。第三阶段主要是院外流程以及特殊功能的完善。

4 结束语

病理信息系统实施后, 对病理科的工作有以下意义:

(1) 规范工作流程:使用病理信息系统后, 可以规范工作流程, 去除因人员差异产生的不规范内容, 如申请单内容及格式, 报告内容及格式等等。

(2) 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病理信息系统后, 由于信息传递由系统自动运行, 减少了人员的手工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提高工作质量:整个系统投入使用后, 减少了手工操作出错的情况, 同时对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方便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对中间环节的信息进行了保留, 方便事后分析及查找原因, 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工作质量。

随着病理科业务需求变化, 病理信息系统作出相应调整, 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的需求变化, 在病理信息系统中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目的加强对病理检查各个环节的控制, 提高病理诊断的工作质量, 实现病理诊断信息的全院共享。方法分析病理检查的整个工作环节, 设计相应的软件模块, 共完成1个数据库、2个软件11个模块、1个接口程序。结果对影响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 如检查申请、标本管理、报告内容等, 通过软件对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了有效控制, 消除了影响诊断质量的不利因素。通过与HIS、PACS的软件接口, 实现病理诊断信息的全院共享。结论通过病理信息系统加强了对病理检查各个环节的控制, 提高病理诊断的工作质量。方便信息的查询, 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针对本院实际情况设计, 对其它医院病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HIS,PACS,PIS

参考文献

[1]李向红.病理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 2007, 16 (6) :399-401.

[2]李向红, 徐朗, 薛万国.病理信息学[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6, 35 (1) :53-75.

[3]何松, 张建正, 张建兵, 等.病理信息网络和图像分析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 2005, 29 (5) :334-335.

[4]纪红, 贾志强.医学显微图像处理系统[J].中国医学装备, 2005, 2 (3) :43-44.

[5]陈东, 张红新, 魏永昆, 等.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在临床病理中的应用[J].开封医专学报, 2000, 19 (1) :6-7.

集团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应用

一、共享信息系统理论

安德鲁·克里斯(2001)在其《服务共享》一书中指出,商业经营会面临许多困难,各经营公司、各部门和运营单位的各位主管及经理应该专注于客户服务、业务成长和人员管理,而不应让琐碎的财务、信息技术、人员设置及供应等问题分散精力。服务共享可以使企业保持内部控制核心功能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提高成本效率。

共享服务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模式,它将部分经营、业务处理职能合并、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进行运作,这个业务单元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提集团企业的各项职能服务。这个业务单元可以为一个企业服务,也可以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通过将企业分散式进行的某些重复的业务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以使企业各业务单位将资源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创建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等目的。

这个新业务单元通常称为共享服务中心(简称SSC)。随着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共享服务力变成了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

二、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集团公司一般有分支机构众多、多元化发展经营、多层级管理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上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集团资金管理效率低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现金一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不断良性运转。

资金链是企业的鲜血,但我国不少企业,尤其当产值上升至5亿元左右的企业,企业的领导人就会想通过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来分担产品线的风险,另一方加速企业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来讲,每个项目的资金关联度是很低的,横向占有资金需要有相当水平的管理能力才能控制。因而不少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则比比皆是。

(二)集团会计核算效率低

1.机构重复配置引发财务成本高

集团旗下多个子公司,公司在每个子公司所辖分公司设有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销售服务支持部门,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造成公司财务人员编制迅速扩大,财务人员人均效率低。

2.会计核算标准及财务管理流程不统一导致管理效率低

由于财务人员分散在不同区域以及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各业务单元的财务部在财务核算时缺乏统一的会计标准及管理流程,导致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提取的精确性、及时性受到极大影响,集團总部的财务信息如同孤岛,无法实现全集团共享,财务分析报表无法及时向各管理层及股东提供,进而影响各层次经营管理者的决策,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宣贯不到位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利润最大化是股东的目标。然而,股东的财务目标往往

不等同于管理者的目标,管理者的目标更不等同于员工的目标。如何高效传递企业财务目标、并实施过程监控及纠偏?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军令状、总结评估报告在现代管理中已经落后,现代社会是追求速度与质量的时代,财务管理软件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三、集团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在集团经营管控方面的应用

企业流程优化——通过对集团内部机构调整和组织的理顺,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来分配各自权利和责任范围,可以形成集团内部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管控体系,使得集团公司作为一个运营有效、上下协调。

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即以通过财务人员集中办公,达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各内部业务单元以提升信息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这种财务架构下,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将得到大量精简,而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则分为战略财务部、核算财务部两大模块开展工作。

在各个期间,各子公司的运行状况、各子公司底下分公司的运行情况,通过内部财务共享信息系统、规范统一的信息报告体系、逐级汇总,保证信息通畅,以实现对战略目标实施情况的有效、及时监控,从而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全面经营计划管理为子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绩效考核提供了基准和比较基础,并将执行情况与激励体系挂钩,保证了各分子公司的目标和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一致。经营计划强调计划考核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平衡型。

(二)在集团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方面的应用

1.实时监控从而保证集团有充足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

集团子公司数量庞大、子公司之下产业链众多,涉及资金管理的环节数量则以立方关系倍增。如此庞大的系统,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内清晰掌握资金计划、已使用、缺口和节余等情况,从而保证资金使用呈良性状态,是集团财务部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共享信息系统,此任务很难实现。集团经管部门负责人在此过程中,如果不是干手观音,是没有这个能力去一一理顺、高效做好相关数据整理及分析的。资金管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各路信息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向集团汇总,集团经管部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2.共享系统帮助企业防止过度占用

都说库存是万恶之源,市场的不确定性随时让库存成为一座火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产业众多的情况下,作为首脑的集团中心很难对库存、资金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及时处理,防御风险。

比如四川长虹集团在经历了海外并购的惨痛经历后,于2008年先于国内其它家电厂家在绵阳建立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家电行业的海尔也提前迈入财务共享模式的阵营中。当集团财务共享系统建立起来后,集团经营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可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当期各子公司的产、销、存情况,发现异常时可通过干预销售部门对生产部门订单下达的方式来控制合理库存,防患于未然。

(三)在集团会计核算统一方面的应用

集团的财务共享后,将各子公司重点工作范围内的常规性工作流程进行统一疏理,并通过信息平台强制化执行、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使得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效率得以快速提升,避免了大量重复性的无用工作时间占用。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减少了对经济事项判断的差异性,实现了集团对会计政策执行标准的统一把握,降低了集团总部对下属财务部门工作质量检查的工作量。与此同时,使得业务单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开,集团的内控工作更加有效。

(四)在集团提升业务运营效率方面的应用

1.流程统一效率提升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按内部需要、外部需要及结算需要分为三块,如果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下属很多子公司、分公司的话,下属子、分公司也基本上根据业务内容的多少及其复杂程度也做同样的职能划分。集团财务共享后,对所有公共流程都进行了疏理与优化,在报销票据客户名称要求、开票时间要求、张贴票据要求上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员工只要

练习一遍,往后就可以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费用报销。大大地降低了非财务类员工的无效时间占用,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给专业的人员腾出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高价值的工作。

2.研发与采购高效对接

财务共享信息系统上线、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后,集中采购的模式有助于企业发挥规模效应,提升效率。当生產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门有一定时间的备料期,在信息平台中,有充足的时间去比较分析,哪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更有成本竞争力,交货速度更合适。在

很多大公司中,已经实现厂家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信息平台共享、数据联网。相互之间对对方的生产订单下达、交货要求、库存情况都了如指掌,数据交换效率非常高,在整条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总公司与分公司高效对接

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对分公司的费用管理、政策管理、日常费用报销全部在线管理,所有审批流程都刚性管理,所有欠付、计提自动生成,避免了人为地遮遮掩掩,偷鸡摸狗。同类别所有业务流程信息入口统一、流程标准化,帮助分公司实现人员提效的同时,完全杜绝了营销总部与分公司因各自站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扯皮现象,从总部到分公司,各职能岗位都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傲创造性的活动,真正实现营销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Accountting Researck20 1 0(7),57.

[2]安德鲁·克里斯,马丁·弗伊著.服务共享呻.郭蓓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3]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4

[4]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财富中文网[oL].201 1.7.

城市测绘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第12篇

一、我国城市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市测绘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最早的模拟测绘技术, 发展到数字测绘技术, 再到现在广泛使用的信息测绘技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逐步涉及城市规划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技术手段逐步先进, 产品形式多样化, 服务对象越来越广。

1.模拟测绘技术

城市测绘技术首先经历的是模拟测绘阶段, 此阶段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和机械仪器等, 受到测绘技术发展的限制, 测绘仪器较为笨重, 携带不便, 仪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 使得模拟测绘技术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数据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 人为因素造成的测绘数据存在潜在的误差风险。

2.数字测绘技术

在20世纪后期, 数字测绘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 成为测绘行业主要使用的测绘技术。数字测绘技术和模拟测绘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测绘仪器不同, 数字测绘技术的数据采集仪器主要是GPS、全站仪、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等;其次是数据处理方式不同, 数据处理主要依靠Auto CAD、Micro Station等软件, 数据的处理较为便捷, 准确度高;最后, 数字测绘技术对人员的依赖程度降低, 减少了大量的体力劳动, 且测绘效率和精度均较模拟测绘技术要高, 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逐步扩大, 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逐渐显现。

3.信息测绘技术的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进步, 测绘行业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 比如信息量的增加、种类的增多等, 因而提高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程度也势在必行。过去的测绘行业注重空间位置的测量, 数据的处理主要依赖于GIS平台, 标准体系则面向地理信息建库, 包括数据格式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现阶段的测绘行业强调面向对象的服务理念, 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地理信息服务工作的实时性和高效率, 信息测绘进一步丰富了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地理信息产品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效率。

二、城市测绘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方向

1.生产体系的构建

测绘信息系统的建设离不开生产体系的构建, 生产体系的作用在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 并服务于用户。构建测绘信息系统的生产体系建设,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测绘行业内部的传统生产模式, 全面与社会接轨,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现空间数据和信息的需求化生产, 以服务促进技术革新, 提高行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构建生产体系的工程中, 应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依托, 利用用户对信息化测绘产品的各种需求构建测绘产品的数据质量标准, 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不断完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信息平台, 将更多的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的过程中, 让产品具有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的能力。对初级产品的文件形式进行升级和改造, 使之可以适应数字化技术要求, 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时候, 应按照数据库的标准进行数据生产, 增强数据的概念, 将生产的数据实时、准确地与数据库对接, 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实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2.健全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不同于传统测绘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是需要防范的重点。测绘数据具有精确的空间地理定位信息, 这些数据的泄漏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 为了方便、快捷、安全地获得有效的测绘数据, 建立和健全测绘信息安全系统势在必行。基于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可靠性和测绘单位的切身利益, 相关部门可采取数字加密、数字认证等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安全保护屏障, 防止测绘数据被改动。同时, 信息安全系统还应该具备信息数据软件备份、硬件备份和异地存储的功能, 防止数据信息在意外情况下丢失,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除此之外, 建立一套完备的、独立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对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工具有重要意义。

测绘信息系统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安全风险, 我们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建立和健全信息综合保护体系,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 严防外部因素干扰。

3.构建规范信息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完善在系统建设的过程必不可少, 它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高度。测绘信息系统的完善过程同样离不开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要确立管理体系和完善建立管理体系就应当对行业定位和目标进行明确。现阶段, 我国的测绘信息系统的构建应确定其发展方向及测绘行业在未来要达到的发展目标, 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实际的管理中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培训教育、职能划分等进行细致划分, 力求达到对人力资源、技术体系、数据管理等的合理管理。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

1.数据采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 通常会以纸上现有数据或者地图相关数据为基础, 并利用扫描技术将其转换为数字数据。在数据采集平台中, 各种传感装置与卫星、航空器共同完成数据平台, 例如, 利用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 对测量对象的地理位置坐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手机和处理。在测绘工程实施初期, 可以利用GIS系统对实际客观存在的测量对象进行抽象、离散等处理, 并将连续对象实体以矢量、栅格两种形式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

2.数据转换与处理

GIS对数据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将相关数据上传到系统中, 进行编辑以及数据预处理, 然后对数据进行拓扑建模, 最后通过相应的测量图形以及系统中相关土层进行叠加分析。GIS中软件能够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采集到的数据为复杂的实体, 临近数据存在包含关系, 需要通过建模分析。在数据转换与处理过程中, 需要重视对数据的重构, 将其转换为GIS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 保证各个数据源之间的兼容问题。在测绘工程中, 对于不同的需求侧, 其数据属性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数据分析之前,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转标转换以及投影, 建立差异性的数学分析模型, 满足GIS系统对数据空间分析的具体需求。

3.GIS空间分析

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处理等工作后, GIS系统就能够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并通过相关的数据计算, 对研究对性空间位置进行那个定性以及定量的描述。GIS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空间分析, 而空间分析是相对繁杂的过程, 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物理学、区域学等学科知识。对空间物体位置的定量描述主要借助于空间统计学、拓扑结构学、图论等, 这样才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描述效果, 从而对空间过程实施进一步的预测分析。

四、结语

上一篇: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下一篇:电能质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