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范文

2024-07-28

新课标教材范文(精选11篇)

新课标教材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观念,课堂主人,创新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 是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数学好的同学, 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 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既然这么重要, 但我调查后的结果令人沉思, 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 怕学数学, 但不得不学数学, 造成讨厌数学, 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 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 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如何领会新教材, 把握新教材, 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 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我认为, 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授数学知识, 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 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 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 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 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 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 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 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 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 才能变挑战为机遇, 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 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 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 而是靠“做”会的,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 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动口、动手、又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 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 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 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 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其主体地位, 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 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 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 填补知识缺陷,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 而不轻易否定, 恰当指引,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 更是益友.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 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 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 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 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 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有的学生情境, 特别是数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 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特别是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时更应如此,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 允许学生有错误, 其实错误也是美丽, 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以人教人, 以心对心, 以情对情, 真诚平等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 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 第2篇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学生实验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圆周运动

5.向心加速度

6.向心力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和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 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附录 课外读物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2

致同学们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1节 电 场

第2节 电 源

第3节 多用电表

第4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 电容器 第2章 磁 场

第1节 磁场 磁性材料

第2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3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 感应电动势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4章 交变电流 电机

第1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5章 电磁波 通信技术

第1节 电磁场 电磁波

第2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 电视 移动电话

第4节 电磁波谱 第6章 集成电路 传感器

第1节 晶体管

第2节 集成电路

第3节 电子计算机

第4节 传感器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及网站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1章 物体的平衡

第1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2节平动和转动

第3节 力矩和力偶

第4节 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5节 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6节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2章 材料与结构

第1节 物体的形变

第2节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3节 常见承重结构 第3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1节 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2节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3节 液压传动

第4节 常用机构

第5节 机械 第4章 热 机

第1节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第2节 活塞式内燃机

第3节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第4节 喷气发动机 第5章 制冷机

第1节 制冷机的原理

第2节 电冰箱

第3节 空调器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节 棱镜和透镜

第4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2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 眼睛

第2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 照相机

第3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2节 光的干涉

第3节 光的衍射

第4节 光的偏振 第4章 光源与激光

第1节 光源

第2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 激光

第4节 激光的应用 第5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第3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6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现象的应用

电容器的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电源和电流

电动势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焦耳定律

导体的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的原理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磁感应强度

几种常见的磁场 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课题研究

附录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互感和自感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附录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和温标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固体

液体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描述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单摆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的衍射和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全反射

光的干涉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广义相对论简介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反冲运动 火箭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分析 第3篇

我们所熟悉的数学教材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连串抽象的证明、许多难题……她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体系;其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她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她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

然而,《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之下,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

二、对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

学什么与怎样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关注教材与教学的一致性问题。教材的改变就不仅仅落实在选材方面,还要重新组织教材结构。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更蕴涵着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目标。因此,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

但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改造以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在课堂中使用它。这一点也正是教学创造性得以体现的基本缘由。

三、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按照《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数学知识领域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教材对于相关知识领域的意义、重心、发展线索和学生的认知过程,都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

教材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为此,在每一册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中,学生们都将有机会感受、应用与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2“混编”的形式

对新课标教材写作教学要求的理解 第4篇

修改前那种“言之乏物”的现象, 在作文中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一问题, 课标教材一改大纲教材从“怎么写”到“写什么”的编排, 按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编排, 用“话题”沟通“物”与“文”。如课标教材必修1第三个作文专题《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与大纲教材第二册第一个写作单元《写出人物的个性》, 要求一样, 但编排不同。大纲教材先进行写作指导, 如选材要恰当、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 再进行写作练习, 题目自选, 这种编排比较注重写作理论的学习。课标教材先提出话题, 明确“写什么”;再对“写什么”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带出“怎么写”, 加以点拨, 最后在“写什么”范围内, 设计若干参考题, 让学生选练, 这种编排更加注重写作实践的体验。

同时课标教材更注重写作与阅读的紧密联系, 在探讨话题时, 提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左右顾盼, 光芒四射”,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 轻轻点一下头, ‘可是也有一点喽!’”, “先生的讲演, ……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 有时太息”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梁启超先生谦逊而自负, 稳健而潇洒, 才华出众, 学识渊博的鲜明个性, 以及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课文, 启发他们对话题的理解, 了解“写什么”。

在写作练习中, 课标教材的选题设计, 更多样化, 更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强调责任感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培养, 着重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也更具体。大纲教材有三个选题, 要求从几个方面表现人物的个性, 有真实的细节, 比较笼统。课标教材有五个选题, 要求十分具体。如“到街道、市场观察卖货的、推车的、修鞋的……抓住某个人特有的动作, 把他连贯的动作写下来。要表现出敬业者的个性。”让学生从象牙塔走进现实生活, 去观察现实中的百姓生活, 去感受普通人不普通的精神品质。这样, 学生更容易写出贴近生活的文章。如“写一位老人, 侧重描绘岁月沧桑刻在他手上、脸上、身上的烙印, 通过合理想象, 猜测他的人生经历。要写出他的个性, 表现他的人性美。”让学生走进沧桑老人, 通过观察、访问、交谈, 了解往昔岁月, 更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并勇敢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如“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怪人’。也许你对他有独到的观察和认识, 你发现他‘怪’的背后有一些闪光、积极的东西。把这个人的闪光之处写出来。”训练学生独到的眼光, 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人的精神品质。这样, 学生的写作才能日趋个性化, 才能富有创意, 更具创造性。

可见课标教材提出的话题探讨, 先让学生明确“写什么”, 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下笔实践, 下笔有写的, 再去想“怎么写”的问题。毕竟同一话题, 可供借鉴的方法很多, 所以, 写作方法要慎重选择, 否则会弄巧成拙。这既遵循了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 又更努力适应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宗旨。因此, 课标教材的“话题”, 在沟通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物”与“文”时, 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 在运用“话题”沟通“物”与“文”, 进行实际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该如何具体做呢?在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在探讨“话题”时,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这样得出的认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 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 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所以, 他们的认识并不是停留在初中阶段, 也不一定和你以前的学生相同。那么, 我们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 既不能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否则会抑制学生的发展;也不能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否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应该立足学生当前的认识水平, 适当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如探讨个性, 可以结合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如《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的豪迈激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的勤劳、善良,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智慧、忠诚、勇敢等。这些学生容易认识, 但如《巴黎圣母院》中神父弗罗洛的人性, 学生通常看到他道貌岸然和邪恶的一面, 而忽视他的另一面, 如读书勤奋, 品学兼优;潜心研究, 有科学献身精神;抚养、教育弟弟, 收养卡西莫多, 帮助穷诗人甘果瓦, 有爱心, 有责任感。其实, 他也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这些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 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借鉴“写法”时, 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形象,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得出这些形象是如何塑造得栩栩如生,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 学生能看出是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刘和珍的温柔善良;《荆轲刺秦王》中“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 前为谢曰……”, 学生能看出是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秦武阳的胆怯, 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荆轲的机智勇敢, 同时也运用了人物之间的对比反衬;《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学生能看出是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刘兰芝的温柔美丽。通过熟悉的实例作参照物, 学生更容易模仿借鉴。

新课标教材 第5篇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点拨:这句话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名句。意思可以理解为:To live or not to live-that is the question.对与这种名句名言类的,在平时写作中可以采用仿拟的修辞手法,给人印象深刻。根据家喻户晓的成语或谚语,临时更换其中的某个部分,造成新的成语或谚语;或者根据古今名言警句,在保持其原句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其中部分词语,这种修辞方式叫仿拟。

e.g.1.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lemma.

撒谎还是不撒谎--医生的难题。

e.g.2.To do it or not to do it is not the only question.

做还是不做这事不是唯一的问题。

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

戴王冠的头是不能安于他的枕席的。

点拨:lie:平卧;摆放;处于……状态存在;内含;位于,延伸。

e.g.1.He is lying under a tree sleeping.他正躺在树下睡觉。

e.g.2.The dust has lain undisturbed for years.尘土积在那儿很多年了。

e.g.3.Mary has lain sick in bed for years.玛丽已经卧病在床多年。

e.g.4.The solution lies in research.答案在研究中。

e.g.5.The lake lies beyond this mountain.翻过这座山就是湖。

e.g.6.Our land lies between the hill and the river.

我们的土地位于这座山和那条河之间。

联想:lie的常用短语

(1)lie down 少有作为,一事无成

Jack is lying down on the job.杰克在工作上一事无成。

(2)lie with 由……决定,取决于,视……而定

e.g.Many 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 responsibilities for learning lie with the student.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应该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

点拨:wear 表示“穿(衣服)、戴(衣帽、首饰、纪念章)”时,强调状态;还可以表示“留着(胡须、头发)”“表现出(样子)”等。可以用于进行时态。如:

e.g.1.He is tall and wears glasses.他个头高,戴着眼镜。

e.g.2.She wears beautiful long hair.她留着一头美丽的长发。

e.g.3.She wears a string of pearls around her neck.她的脖子上戴着一串珍珠项链。

e.g.3.She was wearing an innocent smile.她带着天真的笑容。

联想:wear的常用短语

(1)wear out 穿破/旧,逐渐耗尽;使疲惫不堪;使虚弱,使衰老

e.g.1.Cheap socks wear out quickly.便宜的袜子很快就会穿破。

(反义句:These socks wear long.这些袜子很耐穿。)

e.g.2.His patience wore out at last.最后他的耐心消失了。

e.g.3.He was worn with care and anxiety.忧虑和操心折磨着他。

(2)wear away 磨损,(时间)消逝

e.g.1.Time wore away.时间逐渐消逝。

考考你:

今天她穿着一件红毛衣。

She a red sweater today.

答案:is wearing

Words,words,only words,no matter from the heart.

空话,空话,只有空话,没有一点真心。

点拨: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剧作TROILUS AND CRESSIDA。原句为:Words,words,mere words,no matter from the heart.其中no matter from the heart在此表示没有一点真心,matter在这里表示“实质的东西”。

联想:no matter还可以作“不论,不管”解,常用于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用于下列句式中:no matter+what (when,how,who,where等)引导的从句+主句。由 no matt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也可以放置在主句之后。

e.g.1.No matter what Jenny says,don’t believe her.

不管詹妮说什么,都不要相信她。

e.g.2.You’ll always be welcome,no matter when you come.

不管你什么时候来,你都是受欢迎的。

e.g.3.I won’t let you in,no matter who you are.

不管你是谁,我都不会让你进来。

e.g.4.No matter where they went,they found people friendly.

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发现人们很友好。

辨析:no matter+wh-和wh-+ever的用法区别

“特殊疑问词+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可用“no matter+特殊疑问词”来替换。但是,前者还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这时不能替换。

e.g.1.Do whatever you please.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e.g.2.However (=No matter how) he did it,it was very clever.

不管他是怎么做的,他做得很聪明。

e.g.3.No matter what (=Whatever) happens,we’ll meet here tonight.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今晚都在这儿碰头。

e.g.4.He seems to make enemies wherever (=no matter where) he goes.

他看上去总是到处树敌。

考考你:

1.You will realize breaks the law will be punished.

A.that those that B.those whoever C.that those who D.whoever

2.Please give the present to wins the first prize.

A.whom B.whoever C.whomever D.who

3.No matter hard it may be,I’ll carry it out.

A.however B.what C.whatever D.how

答案:1.D 2.B 3.D

Listening

What must Antonio give Shylock if he can’t pay back the debt?

如果安东尼奥没有能力偿还贷款,那么他要付给夏洛克什么?

点拨:pay back(=pay off,pay out,serve out)报复;偿还;偿付

e.g.1.I’ll certainly pay you back for what you did to me!

你那样对待我,我一定会回敬你的!

e.g.2.How can I pay you back for all your kindness?

你的这番好意我该怎么报答呢?

辨析:pay off,pay out,pay up

(1)pay off 还清;偿清;报复;偿还,结清工资解雇(某人);成功

e.g.1.He finally paid off all the debts.最终他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

e.g.2.He finally paid off the crew of a ship.他最终发清了全船船员的薪水。

e.g.3.Did your plan pay off?你的计划成功了吗?

e.g.4.Our plan certainly paid off;it was a great idea.

我们的计划当然成功了,那是个很好的主意。

(2)pay out 花费;支出

e.g.I paid out a lot of money for that car.

为了那辆汽车我花了不少钱。

(3)pay up(不情愿地)付清;还清(债务)

e.g.If you don’t pay up,I will take you to court.

如果你不还清欠款,我就到法院告你。

Speaking

What makes a play a masterpiece is that the ideas behind the play are about problems which are still important to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in modern times.

一部戏剧之所以能成为著作,关键在于这部戏剧里所探讨的是各年龄阶段的现代人所关心的问题。

点拨:表语从句:放在系动词后,这些系动词有:be,look,remain,seem等。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常用的“the reason…that”(不用because)和“it (this,that) is because…”结构。

e.g.1.The lesson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我们从查克身上明白了朋友就是老师。

e.g.2.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for class was that he got up late.

他迟到的原因是因为他起晚了。

e.g.3.The problem remains that we can’t get so many volunteers.

我们无法找到这么多志愿者,这个问题依然没解决。

点拨:people of different ages表示所属关系“(属于)……的”;表示“关于……的”;表示同位关系;表示性质、内容 、状况等。

e.g.1.man of that time 那个时代的人

e.g.2.I am really into long stories of adventure.我非常喜欢看长篇冒险故事。

e.g.3.The city of Rome has a long history.罗马市历史悠久。

e.g.4.The name of Tom is a very common boy name.

汤姆这个名字是个很常见的男孩名字。

e.g.5.He wears a look of pity.他脸上露出令人哀怜的神色。

e.g.6.Jack is really a man of ability.杰克真是个能干的人。

e.g.7.a mountain of great height(= a very high mountain)一座高山

有时介词可以省略:

e.g.8.He is a boy(of)your age.他和你同龄。

e.g.9.She wears shoes(of)the size of yours.她穿的鞋和你的尺码一样。

点拨:in modern times

times在此处的意思是“时代,时期”。

e.g.1.in ancient times 古代

e.g.2.ahead of one’s time 思想超时代的

e.g.3.behind the times 落伍,跟不上时代

Despite the fact that nobody really likes Shylock,the Duke does not want to kill him.

尽管事实是没人喜欢夏洛克,但是公爵并不想处死他。

点拨:despite prep.不管;不顾;即使

e.g.1.Despite the bad weather we enjoyed our holiday.

尽管天气不好,我们的假期仍过得很愉快。

e.g.2.He remains modest despite his achievements.

尽管他取得了成绩,却仍然保持谦虚。

联想:同义词组:in spite of 虽然;尽管……仍

e.g.We went out in spite of the rain.尽管下雨我们还是出去了。

Reading

It’s useless trying to argue with Shylock.

跟夏洛克讲理是没有用的。

点拨:It’s no good/no use/no harm/no fun/useless/a waste of time+动名词…做……是没有好处/无用/无害/无趣/无用/浪费时间的。

e.g.1.It is no use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学而不思则罔。

e.g.2.It’s no use your telling me not to worry.

你告诉我不要担心,但那是没用的。(我还是很担心)

e.g.3.It’s no good crying over spilt milk.后悔是没有用的。<谚语>覆水难收。

e.g.4.It’s no good my talking to him.我同他谈没有用。

If you offered me six times what you have just offered,I would still take my pound of flesh.

即使你愿意给我六倍于你刚才提出的钱数,我仍然要拿我应得的那一磅肉。

点拨:offer 既可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表示主动提出,提供(一种东西或一项建议);还表示出价,与介词for连用。不论用作何种词性,后面均可跟不定式。

e.g.1.As young men,we should offer the old our seats on a bus.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

e.g.2.I offered him $1 000 for the coat.我向他出价1000美元买这件外套。

e.g.3.They offered their house for sale for thirty thousand dollars.

他们出售房子,要价三万美元。

e.g.4.He offered to pick us up on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

他主动提出可以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接我们。

e.g.5.Please make an offer for the bamboo shoots of the quality as that in the last contract.

请把上次合同中订的那种质量的竹笋向我们报个价。

点拨:time作“倍数”解释时,是可数名词,用time表示“A是B的几倍大(长,宽,高,深等)”“A比B大(长,宽,高,深等)几倍”,常见的句型如下:

(1)A is three (four,five,etc.) times the size (length,width,height,depth,etc.) of B.

e.g.1.The new road is four times the width of the old one.

这条新公路是旧路的四倍宽。

e.g.2.Asia is four times the size of Europe.亚洲是欧洲的四倍大。

(2)A is three (four,five,etc.) times as big (long,wide,high,deep,etc.) as B.

e.g.1.The new road is four times as wide as the old one.

这条新公路是旧路的四倍宽。

e.g.2.Asia is four times as large as Europe.亚洲是欧洲的四倍。

(3) A is three (four,five,etc.) times bigger (higher,longer,wider,etc.) than B.

e.g.The school is five times bigger than that one.

这所学校比那所大四倍。(这所学校是那所的五倍大。)

拓展:time表示倍数,一般只用于表示三倍或三倍以上的数,表示两倍不用two times,而用twice 或double。

e.g.My income is now double what it was.我的收入是以前的两倍。

How can you hope for mercy yourself when you show none?

如果你不宽恕别人,你自己怎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宽恕呢?

点拨:hope for 希望,盼望

e.g.1.If you hope for the best,please prepare for the worst.

如果你抱最好的希望,就要作好最坏的准备。

e.g.2.We all hope for good results after hard working.

努力工作后我们都希望得到好的结果。

Enter Portia,dressed as the judge.

鲍西亚走了进来,扮成法官的样子。

点拨:dress vi.打扮自己,与介词as或like连用,或用dress up as sb.或 dress up for sth.

e.g.1.He dressed (up) as a soldier.他把自己打扮成士兵模样。

e.g.2.She dressed like a princess in the party.

在晚会上她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公主。

Please be seated.

请坐。

点拨:seat vt.使就座,能坐(容纳)……人 n.座位,席位

e.g.1.These children seated themselves on the bench.

这些孩子在长凳上坐下了。

e.g.2.The hall can seat three hundred people.这个礼堂可容纳三百人。

联想:seat有关的词组还有take one’s seat.

e.g.Everybody,take your seat please.We are about to start.

各位,请就座。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了。

I’ll pay him back with all my heart.

我要以整个心偿还他的债务。

点拨:pay sb. back with sth.用某物偿还某人

e.g.1.We should pay kindness with kindness.我们应该以德报德。

e.g.2.The thief was paid with four-year prison life.

盗贼换来了四年的铁窗生活。

Integrating skills

Antonio has promised to give you a pound of his flesh.

安东尼奥许诺给你他身上的一磅肉。

点拨:promise (1)vt./vi.允诺,答应,作出保证。用于promise to do sth.;promise (sb.)+that clause;promise sb.sth.等结构中。

e.g.1.He promised to give my money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

他答应尽快还我钱。

e.g.2.Tom promised that he would finish all the work on Sunday.

他保证会在星期天完成所有工作。

(2)n.允诺,诺言;有希望,作不可数名词。

e.g.1.She shows promise as a pianist.她渴望成为钢琴家。

e.g.2.The news brings little promise of peace.这消息使和平无望。

联想:与之有关的词组有:

make a promise 作出承诺;give a promise 许诺,承诺; keep one’s promise 遵守诺言;break one’s promise 食言,违背诺言; carry out one’s promise 履行诺言

考考你:

Father made a promise I passed the examination he would buy me a new bicycle.

A.if B.whether C.that if D.that

答案:C

点拨:flesh 和 meat 的异同

flesh和meat都可以作“肉”解,但是含义不同,flesh通常指人或动物身上的肉,也可指供食用的兽类身上的肉(区别于鱼或禽的肉)。meat是指供食用的肉的总称,通常不包括鱼和家禽,在具体指明“牛肉”“鸡肉”“羊肉”“猪肉”等时应用“beef”,“chicken”,“mutton”或“pork”。

e.g.1.Tigers live on flesh.老虎以肉为主食。

e.g.2.I like meat while my brother likes fish.我喜欢吃肉而我哥哥喜欢吃鱼。

e.g.3.Have you ever tasted the flesh of the snake?你曾吃过蛇肉吗?

You wanted justice,so you shall get justice,more than you wanted.

你要求公正,那么就让你得到公正,比你要的还要多。

点拨:该句中,shall用来表示“允诺、承诺”。so you shall get justice=then I’ll let you have justice或then I promise to give you justice。

shall用于第一人称,可以表示将来。

e.g.We shall arrive tomorrow.我们明天到。

shall用于第二、三人称,表示决心、规定、命令、警告、允诺、要求、义务等。

下文中有一段话多次出现shall的这种用法:The law of Venice says that if anyone tries to kill or murder any citizen of Venice,everything that he owns shall be taken away from him.One half of his money and his goods shall be given to the city of Venice and the other half shall be given to the person he has tried to kill.His life shall be at the mercy of the Duke。

以上四个shall表示“规定”或“警告”。

e.g.1.You shall leave now.你现在该离开了。

e.g.2.He shall answer for his misdeeds.他应当为他的错误行为负责。

e.g.3.The penalty shall not exceed two years in prison.

惩罚不应超过两年监禁。

e.g.4.Don’t worry.You shall get the answer this evening.

别着急,你今天晚上就可以得到答复了。

e.g.5.You shall have a nice present for your birthday.

你过生日时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

e.g.6.Nothing shall stop us from carrying out this plan.

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实现这项计划。

拓展:shall用于第一、三人称的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征求对方意见。如:

Shall we go now?我们现在走可以吗?

Shall he come in?可以让他进来吗?

His life shall be at the mercy of the Duke.

他的生命全凭公爵处置。

点拨:at the mercy of 任由……摆布,在……的掌握(支配)中

e.g.1.The ship hit a rock and sank down.The crowd were at the mercy of the winds and the waves.

船撞上礁石下沉了,人们在风浪中随波逐流。

e.g.2.The cat’s life is at the mercy of its master.

猫的生命在它主人的掌握之中。

Therefore,go down on your knees and beg the Duke for mercy.

因此你快快跪下请求公爵开恩吧。

点拨:go down on one’s knees 跪下,屈膝,其中go可以用get代替,即get down on one’s knees.

e.g.1.Never go down on your knees before enemy.在敌人面前决不能屈膝。

e.g.2.He went down on his knees and asked for his father’s forgiveness.

他跪下来请求他父亲的原谅。

点拨:beg (sb.) for mercy 请求宽恕

e.g.1.Her difficulties were so grave that she went personally and begged the king for mercy.

她遇到的麻烦如此严重,所以她只好亲自去国王那里请求宽恕。

Shylock must promise to leave the money upon his death to his daughter and her husband.

夏洛克必须答应在他死后把这笔财产留给他的女儿和女婿。

点拨:upon prep.(其意与 on相同,但语气较为正式,在口语中多用 on)在高处;逼近;接触;紧接着

e.g.1.The village stands upon/on a hill.那个小村庄位于一座小山上。

e.g.2.Upon/On his death,the Duke’s house and other properties passed to his son.

公爵去世后,房子和其他财产便传给了儿子。

e.g.3.The enemy was upon/on us.敌人逼近我们。

e.g.4.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political leader who wanted to start a war.

很久以前,有位政治领袖想要发动一次战争。

练习:1.暴风雪已逼近我们。

2.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

答案:1.The snowstorm is upon us.

2.The Christmas holiday will soon be upon us.

Bassanio told Antonio that he was in love with Portia,a rich and beautiful lady,and that she also loved him.

巴萨尼奥告诉安东尼奥他爱上了鲍西亚,一位富有、漂亮的女子,而且她也爱上了他。

点拨:be in love (with sb.) (与某人)相爱;恋爱;爱上(强调状态)

e.g.1.Tom and Mary are in love with each other.汤姆和玛丽相爱了。

e.g.2.Jesica has never been in love before.杰西卡以前从未恋爱过。

e.g.3.How long have they been in love with each other?他们恋爱多久了?

e.g.4.I’ve been in love with Egypt since I was 13.

从我13岁起,我就爱上了埃及这个国家。

联想:fall in love with sb.爱上;喜欢上(强调动作)

e.g.1.John fell in love with Kate at the first sight.

约翰第一眼看见凯特就爱上她了。

e.g.2.Do you still remember that when we fell in love we were young and innocent?

你还记得吗?我们恋爱时还很年轻,也很天真。

e.g.3.The Smiths fell in love with the house as soon as they saw it.

史密斯一家一见到这所房子,就喜欢上它了。

点拨: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的省略问题

在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中,由于连词that只具有引导作用,并无具体意义,而且不在句中充当成分,因此在口语或非正式文体中常可省略,省略之后对原句并无影响。

e.g.She said (that) she couldn’t go with him because she had a lot to do that night.她说因为那天晚上她有很多事要做,所以不能和他一起去了。

但是,在下列情况下,that最好不要省略:

1.主从句之间有插入语时。

e.g.It says here,on this card,that it was used in plays.卡片上写着,它过去是演戏用的。

2.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that宾语从句,且由并列连词连接时,如所给的文中的句子,只有第一个连接词that可以省去,其余需保留。

如例文中的句子可以变成:

Bassanio told Antonio (that) he was in love with Portia,a rich and beautiful lady,and that she also loved him.

e.g.Linda said (that) she would go to meet Tom in person and that she wouldn’t tell anyone about the appointment.

琳达说她会亲自去见汤姆,并且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次约会的事情。

考考你:

-I believe you’ve done your best and things will improve.

-Thank you.

A.that;/ B./;that C.what;what D./;/

答案:B

Antonio told him that all his ships were at sea and he had no money at present.

安东尼奥告诉巴萨尼奥他的所有船只都在海上,现在他手上一点钱都没有。

点拨:at sea 在海上;在航海中

e.g.1.All his ships had been lost at sea.

他所有的船都在海上遇险失事了。

e.g.2.He spent a whole year alone at sea.

他在海上独自一人度过了一整年。

e.g.3.Titanic hit on icebergs and buried at sea.泰坦尼克撞上了冰山葬身海底。

at sea不知所措;茫然;迷惑(前面常用all、completely、quite修饰)

e.g.1.I am quite at sea in regard to his explanation.

他的解释使我如坠入迷雾中。

e.g.2.I am all at sea.I’ve no idea what he means.

我很茫然,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e.g.3.Susan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but she was completely at sea.

苏珊尽力想看懂那些说明文字,却全然不知所云。

辨析1:by sea 和by the sea

by sea 表示“经由海路;乘船”, by the sea 表示“在海边”。

e.g.1.Did your father go to Hawaii by sea or by air?

你父亲去夏威夷是搭船还是搭飞机?

e.g.2.Once upon a time,in a kingdom by the sea,lived a lovely Miss Annabelle Lee.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海边的王国里面,住着一位可爱的小姐,名叫安娜贝尔李。

辨析2:go to sea 和go to the sea

go to sea 表示“去当水手”(be a sailor)。go to the sea 意思是“去海滨”(度假或野餐游玩)。

e.g.1.He went to sea when young.他年轻时当过水手。

e.g.2.Mike said,“ I want to go to sea when I grow up.”

迈克说:“我长大了要去当水手。”

e.g.3.Our class will go to the sea next Sunday.我们班下星期天去海边玩。

辨析3:on the sea和in the sea

on the sea表示 “在海边;在海滨”(at the seaside);in the sea 表示 “在海里”。

e.g.1.The city is on the sea.那个城市在海滨。

e.g.2.They like swimming in the sea.他们喜欢在海里游泳。

However,he agreed to lend Antonio the money on one condition.

然而,他还是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但是有一个条件。

点拨:on one condition规定一个条件;在一个条件下。 on condition (that)+从句:在……条件下;如果。从句中可用陈述语气,也可用虚拟语气。

e.g.1.I’ll let you borrow it on one condition (that) you lend me your walkman in return.

我借给你也行,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得把随身听借给我。

e.g.2.You can go out on condition that (= provided that) you come back before six o’clock.

你可以出去,但是,前提是六点之前回来。

e.g.3.He may borrow the book on condition that he returns/(should) return in time.

他可以借这本书,条件是必须及时归还。

联想:相关短语有:on this/that/what condition,在这种/那种/什么条件下或情形下

on no condition 决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

make it a condition规定一个条件 ;以……为条件(动词词组)

be in good/poor condition 处于好的/坏的状况

be out of condition 健康状况欠佳

e.g.1.This data will be used for needs of our customer administration only and will on no condition be given to third parties.

数据将仅用于我们的客户服务部,决不会透露给第三方。

e.g.2.On no condition must you go alone.你绝对不可以一个人走。

e.g.3.On what condition will you do it?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做这种事?

联想:so (as) long as(只要),only if(只要)

as (so) long as可置于主句之前或之后。条件句的时态,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e.g.1.You can use it as(so) long as you look after it well.

只要你能爱护它,我可以借给你。

only if 意思是only on condition that 只要;只有。引导从句。

e.g.The right answers can be obtained only if the right questions are asked.

只有问对了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He is young,but I never kno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wise a head.

他很年轻,但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年轻又这么聪明的人。

点拨:so+adj.+a/an+n.意思相当such+a/an+adj.+n.与此类似的结构还有as/how/too+adj.

+a/an+n.

e.g.1.She is so clever a girl that everyone likes her very much.

她是那么聪明的女孩,人人都喜欢她。

e.g.2.Allen is as clever a boy as Mike.艾伦和迈克一样聪明。

e.g.3.How interesting a book it is ! 这本书真有趣啊!

e.g.4.That is too difficult and too boring a question to answer.

那个问题回答起来既麻烦又枯燥。

注意:如形容词前有such、what修饰时,结构是such/what+a/an+adj.+n.

e.g.1.It is such a good chance that we can’t lose it.

这是个大好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e.g.2.What an interesting book it is! 多么有趣的书啊!

考考你:

1.It’s that I’d like to go out for a walk.

A.too nice a day B.a nice such day

C.so nice day D.such a nice day

2.She is such a lovely girl is liked by everybody.

A.as B.that C.what D.which

3.She is such a lovely girl she is liked by everybody.

A.as B.that C.what D.which

答案:1.D 2.A 3.B

Writing

下面的提示帮助你完成此文:

1.欢送词开头要先有称谓Dear friends,

2.In the past two years,he…

3.He was strict with…and…help us with patience

4.…his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5.Our English has been improved…

6.Wish him…

Grammar

复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1.人称变化

e.g.He said,“I like it very much.”他说:“我非常喜欢它。”

-He said that he liked it very much.他说他非常喜欢它。

2.时态变化

(1)一般现在时变成一般过去时

e.g.He said,“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He said that he was afraid he couldn’t make it.

(2)现在进行时变成过去进行时

e.g.He said,“I am doing my homework.”

-He said that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3)现在完成时变为过去完成时

e.g.He said,“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He said that he hadn’t finished his homework.

(4)一般过去时变成过去完成时

e.g.He said,“I saw the movie with her.”

-He said that he had seen the movie with her.

(5)一般将来时变成过去将来时

e.g.He said,“I’ll do it after class.”

-He said that he would do it after class.

3.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动词的变化

(1)this改成that

e.g.She said,“I’ll finish the work this morning.”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finish the work that morning.

(2)these改成those

e.g.He said,“These books are mine.”

-He said that those books were his.

(3)now改成then

e.g.He said,“It’s nine o’clock now.”

-He said that it was nine o’clock then.

(4)today改成that day

e.g.He said,“I haven’t seen her today.”

-He said that he hadn’t seen her that day.

(5)yesterday改成the day before

e.g.He said,“I went there yesterday.”

-He said that he had gone there the day before.

(6)tomorrow改成the next/following day

e.g.He said,“I’ll go there tomorrow.”

-He said that he would go there the next/following day.

(7)ago改成before

e.g.He said,“Jake left 20 minutes ago.”

-He said that Jake had left 20 minutes before.

(8)here改成there

e.g.He said,“She was here one week ago.”

-He said that she had been there one week before.

(9)come改成go

e.g.She said,“I’ll come here this evening.”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go there that evening.

注意:

(1)直接引语如果是客观真理,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2)如果在当地转述,here不必改为there,动词come不必改成go。如果在当天转述,yesterday,tomorrow等时间状语也不必改变。

4.句式变化

(1)肯定祈使句:to do

e.g.He asked the clerk to change his dirty uniform.

(2)否定祈使句:not to do

e.g.He told him not to smoke in the room.

注意:要根据句子意思在不定式之前加上tell,ask,order等动词。

(3)肯定句:that

e.g.He told me that he wanted to meet me sometime next week.

(4)一般疑问句:if/whether

e.g.I asked him if he had seen the film.

(5)特殊疑问句:I asked her what material this matter was made of.

新课标教材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教材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

一、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历史教材观

在本次课程改革之前, 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基本实行“一纲一本”政策, 教科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三位一体。偏离教科书不仅会被指责为“超纲”, 而且也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教科书被放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被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 有的老师谑之为“圣经”。教师们习惯于研究教科书, 事实证明这也是一种奏效且保险的方法。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这种“平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中小学教材。”截至目前, 高中已有人教社、人民社、大象、岳麓四个版本, 初中更有人教社、北师大、华东师大等等十几个版本。虽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一纲多本”还有些差距, 但各版本教材的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有些地方也相差甚远。比如新课标必修 (Ⅰ) 第一个专题下列有“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添加了内外服制度, 人民版增加了礼乐制度宗法制却讲的很简单, 唯有人教版仍按奴隶制进行解释。初中课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 人教版设有“不朽的战歌”“众志成城”、“台湾光复”, 北师大版则添加了“血染卢沟桥”“平型关大捷”。在这种形势下, 若继续用原来的方式处理教材, 视教材为“圣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则难免有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之嫌,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试图综合各版本教科书知识或者依据课标中列出的内容标准来讲授。但须知这些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点”, 只是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目标而已。况且这种处理方式还有一个可行与否的问题。因此, 树立一种新的、符合新课程要要求的教材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资源而非唯一资源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以不属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样一种教材, 导致教材的适应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次课程改革意识到这个问题, 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语种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所以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种变化, 尽早实现出“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

(二) 教材是教学目标的支撑,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教材使用中要牢牢树立课程目标的观念,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实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也应成为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只是对课程目标的一种支撑。教师完全可以超越教材, 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当删则删, 当添则添, 不必囿于教材具体知识。

(三) 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教师有使其不断完善的权力与义务

教材的建设不再仅仅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专利。教师作为“用教材”者, 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资格对教材进行评价。而且教师与学生接触亲密程度, 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是专家学者所不能相比的。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教材出版机构反映学生的需求, 指出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国家大力推进教材的多样化, 教材的出版发行已进入了商业运作阶段, 相信各出版社为了自己教材在市场中占有占有量, 会很重视一线教师的呼声的。

二、树立终生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 学生们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 眼界也较之以前开阔得多, 如果历史教师还抱着“吃老本”的思想, 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也影响教材的使用效果。提高历史教师的知识水平, 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 历史专业知识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嘱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生毕业后要继续学习, 要学点名著。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在本科阶段是个“弱项”乃至“缺项”, 而它却是历史教师在职学习的重要内容。如教古代史, 只读几本通史类的书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要读断代史, 而且是评价较高的断代史著作。像讲魏晋之前, 就应该细读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 对于断代史、专门史的学习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此外, 历史教师还要经常关注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可以从《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历史专业的权威刊物上精选些文章细细研读,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鉴于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 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可以读一些综述方面的论文, 有“短、平、快”之效。如《历史教学》2005年第11期上刊登的《论抗日战争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就很有帮助。

(二) 新课程的相关知识

目前, 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课改实验地区大力进行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国家历史课标组专家朱汉国、姬秉新、王斯德、马世力等先生经常赴教改一线培训指导。各出版社也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新课程尤其是新教材方面的培训。但这些培训毕竟时间短, 机会也少, 很难对中学历史教师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深刻理解新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历史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

1.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知识与理论知识。

历史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对本次课程改革有个大体的了解。另外还要读一些关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知识的基本著作, 这是本次课改所引进的新的理念, 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课程改革。

2.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

历史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及其《解读》。《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几家历史教学专业刊物时刻关注本次历史课改, 同样是我们了解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

三、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 重视讲述法, 提高讲述法

长期以来, 讲述法作为历史课堂中最基本的方法, 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讲述法之所以同“灌输法”等同起来, 原因大致有两点, 成为唯一的方法, 使学生产生“接受疲倦”。另一方面, 与教师语言艺术水平较低, 平淡缺乏激情有很大关系。否则为什么我们听评书、演讲时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呢?讲述法其实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法并不矛盾。当我们听一场激动人心的报告时, 虽然从头至尾不说一句, 但我们的思维不是一直很活跃吗?这其实是与演讲者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而且这种交流所产生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往往要比简单的游戏与讨论深刻得多。“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提高讲述水平, 可以先从提高语言艺术入手。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其次要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最好能有那种指点江山的激情。甚至还可以适当运用有些幽默感。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带、录像带、光碟、还有网络来研究特级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 最初可以模仿, 而后再探索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可以收看一些高水平的华语辩论大赛、听一些历史讲座。就是注意相声、小品里面的语言艺术也会对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有很大帮助的。

(二) 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即指导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 采取类似于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的方法, 去主动探究历史,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 本次课改中所出现的教材给人一种全新的历史感觉。新的观点大量出现在教科书中, “动脑筋”“活动与探究”栏目也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新材料, 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研究性学习要把握尺度, 要求不宜过高, 关键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一种参与意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更是一个机遇。许多历史教师在给予历史课堂智慧与生命的同时, 也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如青岛的任存娣老师、上海的李惠军老师等等。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次改革中, 教中学, 学中教, 永葆历史学科的生命与激情, 相信历史学科一定能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8-39.

新课标教材 第7篇

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例如, 在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的制取》第三课时的教学环节中, 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前两节课所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回答出三种:加热K M n O4制氧气、加热K C l O3和M n O2的混合物制氧气、用M n O2作催化剂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接着, 找两位同学到讲台前面自己动手组装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此时, 下面同学都跃跃欲试, 都想到前面来自己组装装置, 展示自己, 但必定只需两人就够了, 所以在下面的同学不免有些失望。此时, 我适时提出:在前面两个同学组装装置的过程中, 下面的同学可以对他们仪器的使用、连接、摆放、药品的放置, 以及整个实验操作提出各种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下面同学纷纷提问, 上面同学从容应答。这样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 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整个课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学生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 从而激发学习的无限热情, 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有意识探究作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动力, 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 在《氧气的制取》的课时教学中, 要在已有知识———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基础上, 学习在实验室中用M n O2作催化剂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在课上, 我不是把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 而是在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后, 进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这套装置能否适用于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呢?问题一提出, 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 于是在下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所得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可以, 因为加热K M n O4制氧气需用到酒精灯, 而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 不用酒精灯。还有H2O2溶液是液体, 如果按照加热K M n O4制氧气中试管的放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那试管中的H2O2溶液会很容易沿着导气管流出来;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认为可以, 因为同样是实验室制取氧气, 装置理应也相同了。学生中意见的分歧使他们各抒己见,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更加强烈了。这时, 教师再适机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 肯定正确的结论: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这套实验装置并不适用于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 所以应选择其他装置。当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时, 它们对后面的学习就更加感兴趣, 又再一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学习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三、鼓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活了以后,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于高峰状态, 继续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因此, 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不适用于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后, 教师继而提出:“那你能利用老师所给准备的仪器, 来设计出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时教师再次强调:由于M n O2催化分解H2O2溶液的速率非常快, 如果单纯地把M n O2和H2O2溶液混在一起, 那么这样会非常不利于我们对气体的收集。所以, 设计实验装置应考虑到让H2O2溶液缓慢与M n O2接触。然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 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 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 并从其中选择一套最佳装置, 由设计者亲自上台动手组装并制取, 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兴奋, 可见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 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和激动。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自己的设计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并自己动手操作展示后,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了, 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又迈进了成功的一步。

四、乘胜追击, 让探究学习一直延伸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已经设计并实验了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但如果学生只单纯掌握了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或者是加热K M n O4制氧气的方法, 那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只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 在完成了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的实验后, 还要适当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领域, 让学生对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对比, 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了解、掌握得更加清晰、透彻和灵活。为此, 我在课后补充了一道探究习题:上述两种方法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 并说明原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样就把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上一直延伸到了课下, 使探究持续进行。这样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 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就掌握得更牢固、思维也更开阔。

新课标教材 第8篇

英语教材涉及了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就拿体育知识来说, 每册教材都有涉及。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 我们应对体育运动有所了解。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去认识、去了解体育。新课标英语教材涉及了比较多的球类知识, 因此, 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等方面的知识, 都应有所了解。在初二英语教材中, 谈到了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及其运动生涯。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 我不失时机地上网查找了大量的其他材料, 如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马琳、刘国梁等的资料。此外, 基于孩子们对篮球、足球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不仅和他们广泛谈论乒乓球队员, 还谈论他们特别感兴趣的篮球运动员姚明、足球运动员贝利等。一方面, 通过谈论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 也培养了他们的民族精神, 树立起为祖国而练好本领的决心。上面只是一个例子。新教材涉及话题很多, 知识面非常广泛。作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 我们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不仅要学习英语, 懂得英语文化内涵, 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适应新课改, 把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成功整合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灵活地和有创造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树立新的教材观, 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已成为现在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 思想得到了空前地解放, 新教材则给教师的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教材配有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但如何把教学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和教材一致的切入口, 在教学中汲取生活的精髓。在教材的整合过程中, 能恰当地运用当地文化, 营造同学们熟悉的一种文化与生活背景, 并引导学生予以思考与加工。只有这样, 才能使英语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的传授, 而是享受教与学的乐趣, 这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而显现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英语教师只有成功地进行教材的整合, 才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永久地保存, 才能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更熟练的语言技巧

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真正语言的培养上, 而真正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也就是要掌握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过去英语教学中, 由于教材、考试制度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 严重地制约了教师语言技能的发展。教学过程中, 教师偏重于语法条条的讲解, 并且习惯于用汉语授课。学生脑子里记下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 却说不出英语, 而写出来的英语也完全是汉语式的英语。而新教材、新课标向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教材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新课标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要求, 为我们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提供了依据。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 必须把握好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努力培养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只有这样, 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才能对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永远脱离以前的“哑巴式”英语时代, 真正走上一条语言教学的发展之路。

四、更多的情感投入

新课标教材 第9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焕发课堂生机

小学英语是养成学生兴趣的最重要阶段,小学生天性好玩,所以课堂要保持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轻轻松松地进步。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快乐的游戏。

二、详细解读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技能培养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材知识的学习时,不要忘记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下面就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进行培养的方面提出一些实际的经验范例。

1.准确定位课型 ,解析文本话题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研读教师用书,把教材中的知识点都研究清楚,选择教课的方式。先解读课本,对其课型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分解。

就2012新版PEP教材五年级上册“Read and Write”板块为例。每个单元都有这个板块,其中每单元该板块都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会给出一幅包含着故事的图片,根据图片中的英语文段,学生在下面进行仿写训练。

其中在第一单元中的“Read and Writ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图片的解读,使学生踊跃发言,根据图片下面的文本,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师:“ Who is Robin? ”

学生:“He is a robot.”“He is strong.”

师问:“And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Robin? ”

学生:“He is strong.”“He is hardworking.”或者其他回答。

通过此类的方式,引出需要练习的句式单词。

进行图片的解读后,就可以进行文本的阅读,根据图片就可以填出空格内的单词,这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渗透阅读方法的教学。最后在单词抄写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单词与语句书写的标准,最好在黑板上进行示范书写,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书写字体。在完成了以上环节之后,可以进行对话练习或朗读练习,练习学生的口语以及强化句式的记忆。

2.解读文本情境 ,深化文本体验

在进行图文的解读时,教师可以就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Read and Write”中,进行图文解读的讨论时,教师可以就图文的故事片段进行延伸,将整个情境搬到生活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问:“What is me like? ”

学生会给出答案:“You are kind and warmhearted.”

教师可以继续问:“What is your deskmate like? ”

学生可以根据事实情况而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这样的对话。

学生:进行练习。

……

通过深化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句式。

3.关注文化信息 ,丰富情感内涵

对教材进行全部的解读,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文情感渗透在教材的角角落落。新课标下,更要求教材与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体,进行个人素质的培养,其中就包含了情商的培养。如,在进行2012PEP教材的学习时 ,可以把常出现的Robin,Zoom和Zip拟人化,把对课文的学习变化为对Robin,Zoom以及Zip的故事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这几个角色投入情感,了解这几个角色中的友情关系以及他们的优秀品格, 并从中学习到重要的思想品格。在英文课中,融入情感的元素,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

三、在课堂上创造情境进行教学

教学情境的产生,有助于让枯燥的语言学习更有乐趣,更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情境的设置,要注重贴近生活,能让学生轻易地的理解并接受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如,在学习“Shopping”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观看一些购物的场景,构建一个购物的情境模式,学生可以装作在进行商业活动,对商品进行咨询问价等等的行为活动,使他们能够灵活使用单词与句子。

四、游戏式的教学更有乐趣

小学生年纪较小,处于比较爱玩的阶段。这个时候,与其逆反他们的天性, 不如顺应他们爱玩的天性。把英语教学融入游戏中去,有助于学生融入英语的学习中去。不过,在游戏的选择上面,要注意游戏的选择,不要选择无效的游戏。

如,可以进行猜单词的游戏,学生一个猜一个表演,用动作与语言,来使搭档猜出单词;另外也可以进行反应能力的接龙训练如,一个学生指着自己衣服的一部分问:“What color is it? ”下一个学生回答,并接着问下一个学生。

通过种种游戏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合作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式的学习。教师将课程提炼成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经过小组内的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接着再在讲台上面把他们的答案用英语表达出来。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协作的精神,同时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举数得。不过教师在进行这种新式的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引导,一开始学生自然会有些不知所措,教师要适当地启发引导,发散他们的思维。

如,在进行“Ready for dinner”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What’s for dinner? ”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的晚餐有什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可进行辞典的查询,最后学生可以把这些单词写到黑板上面,教师再根据教材进行讲解。

六、其他教学方式

1.组织每周的英语早读课

大声把英文朗读出声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据研究,早上大声朗读,对身体也有益处。因此,老师要尽可以争取,进行每周的英语早读课,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领读、齐读等。英文的学习,就是需要大量的出声训练,教师平常都会布置朗读作业,但是完成的效果却很难说。如果能够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2.积极组织英语演讲

可以在课上抽出三分钟,让学生进行英文的说话训练。英文不说出口的话是无法练习的。因此,教师应该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另外,如果有小学英文的演讲比赛可以参加,教师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让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3.组织建立英语角兴趣小组

兴趣是学习任何科目的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创建一些英语兴趣小组,共同进行英文歌曲的学习、英文电影的观看,甚至可以与国外的小朋友结成笔友等。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建立起兴趣的最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乐于对教学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英语课不仅作为一个科目,更成为一种乐趣、一种兴趣、小学生美好的回忆而想要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提升, 要更新观念,学习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在教材的基础上,要创新教学方式把新的教学方式引入教学,如,合作式自主学习、游戏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才能让英文教学有更多进步。

摘要: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更强调对学生本人的关注,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有着对英语进行基本启蒙的价值功效,要基于教材的设计,合理地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创建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英文的基本会话技巧与英语思维,为学生将来在语言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将就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英语教材的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的几点探析 第10篇

一、强化了语言的功能,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基本功能够在于它的交际性。正是在这样的要求指导下,人教版的教材能够从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出发,弱化了语法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学生语言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体现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思想,该套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再现等学习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3)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该套教材使语言形式与语言运用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得以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have robots?的教材编写上,体现了上述语言功能:(1)综合技能上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表达个人主张和意见;(2)语法要求上,则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一般将来时will的用法和mote,less,fewer用于表示数量的用法:(3)该文本的阅读素材就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科幻类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趣味性,体现了紧扣时代的学习发展特征;(4)学生在学习完毕,则应学会按照英语思维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组织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该套教材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内容在教材上主要体现在:(1)围绕一个话题,作发散性思考,让学生即兴拓展延伸;(2)注重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进行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3)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进步,大力推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激活自身的潜能。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5 I'm watching TV的教材编写上,编者就通过对话和阅读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语法以及知识结构的运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时间观,笔者在讲解该课文时,主要采用了如下的途径:(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2)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明白一般现在进行时态的正确用法;(3)小组合作探究:①When do you watchTV in the evening?②How long doyou washTV?③Is it good for your study if you usuallywatch TV?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探究,一方面,能够加深对文本语言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注意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该套教材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在语言知识的呈现上,一般是“强化基础、反复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知识结构之间的彼此联系,还能够让他们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可以这么说,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丰富资源宝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物质载体。

例如,各册后面的单词词汇表,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之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词汇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出来:有的(加*号)要求领会;有的(加△)是因行文需要而出的,不要求记住。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素养,可视自身的学情而定。

新课标教材 第11篇

挑战一:教育理念的改变。

在应试教育年代,有了高分便有了一切。这让许多学子不顾及自己的能力而唯追高分为首要目标,同样,教师也不管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而只教学生考高分的秘诀。近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考试除了笔试有还有实际操作和面试等不同的考试形式。在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如今又提出:既要有素质,又要有应试,只有能力考不了高分不行,只有高分没有能力也不行。全国各地便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使教材多种多样。特别是语文,一些地方几年就换一次教材,甚至一年换一次教材,即使不全换,其中的篇目也要改变一二。教材的改变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不能用一套方法来施教。

新课改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但是,由于现行的“中考”的压力,考试的选拔功能并没有得以淡化,甚至在不断地得以加强。因此在考试制度没有真正改善之前,新课程无疑只是理论的空想。而且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魏娟.呼唤率性而为的语文教师.孝感教育,2007, (1):7—8)。

挑战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再华丽的词藻也难以给中学语文披上美丽的外衣。大中城市学校依托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强劲的经济实力,发达的文化基础,完善的媒体支持,先进的教学技术,建立起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系统,全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新课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偏远乡镇的农村中学,因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有限的政府投入只能满足低层次的教学需求。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的,对于城市中学来说,以其先天的资源优势,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但农村中学由于简陋的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只能从教材上下工夫。以往的教材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几个方面基本上是均衡的,几乎没有什么侧重,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大多得平均使力,但又因为老师各自喜好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基础,有的侧重于阅读,有的侧重于写作。教师但凡抓住了基础,再注重阅读和写作的一些训练,学生成绩都不会太差。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的难易点、考试的侧重点也改变了许多。从教材来看,除原来安排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外,又增加了综合实践,并改变了一些篇目,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组织语文书本的结构,随后又增加了一些网络知识,教材也与时俱进。这样一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难度更高了,不能靠老一套方法来施教或学习。为了让教师适应万变的教育,我国乃至世界都提出了终身学习制,让教师在学习中推进和适应教育的更新。从考试的侧重来看,以前的均衡状态已被取消,基础知识积累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阅读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综合实践占百分之十左右,写作占百分之四十左右。从这样的比分来看,如果教死书、读死书就会失败,哪怕把书本一字不漏、倒背如流地记下也只能得20分左右。因此,在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方面教师必须找出既能提高学生能力,又能适应考试,并适合于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方法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在的考试。

挑战三:教材中个别字的改变。

在以前一套(指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同一命题)教材用多年,这一挑战并不存在,然而因不同时期编写教材的人员不同,在教材的改变的同时,有些相同的诗词中有个别字会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就会给教师带来挑战。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新印刷厂2000年6月第一次印刷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一书中第30课诗词五首中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在教材第162页处有:“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配套的教材参考书中整体把握对本句内容解说为:“当词人遇雨想避,急忙转过溪头时,转眼就看见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同样的一首词中的两句,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必兴彩印厂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第四首教材第72页中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与本书相配的教师用书中课文研讨整体把握对本句内容解说为:“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桥边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仍然在社林旁边。”一个为“头”一个为“桥”,因为有些配套资料还在用以前的版本,同学们在资料书上会发现,就会向教师提出究竟应用哪一个字,是不是教材印刷或是资料印刷出了错?究竟辛弃疾在遇雨时的小溪有没有桥?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如果不向学生解释清楚,学生是不会服的,权威性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去查资料证明。同样的还有《暮江吟》中的“露似珍珠月似弓”改为“露似真珠月似弓”,等等。

上一篇:主持特点下一篇:自身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