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便秘护理

2024-05-14

脑卒中便秘护理(精选12篇)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脑卒中病人, 男43例, 女39例;年龄58岁~81岁 (67.8岁±5.2岁) ;出血性脑卒中34例, 缺血性脑卒中48例;伴有冠心病48例, 高血压44例, 糖尿病24例。

1.2 结果

根据病人的排便习惯, 将>3d不排便者的视为便秘。本组病人住院4周~6周, 平均4.8周。通过护理干预, 病人发生便秘13例, 占15.85%,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0.00%~65.38%[1]。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病人卧床期间多存在焦虑、恐惧、抑郁心理, 担心用力排便引起脑血管破裂及遗留偏瘫后遗症。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向病人讲明便秘的危害, 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达到按时排便的目的。

2.2 饮食护理

2.2.1合理饮食

给予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 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推荐量为每天24.13g~34.59g, 老年人的膳食纤维量每天>30g。纤维素在消化道中不易被消化酶消化, 且亲水性强, 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后膨胀, 能刺激肠蠕动, 引起排便反射。将蔬菜汁或水果汁给病人饮用或鼻饲, 能提高病人消化功能, 促进肠蠕动, 其中梨汁的作用更有效。文献表明, 饮用30mL梨汁等于食用5g的纤维素[2]。适当在饮食中搭配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 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道蠕动加快, 促进排便。

2.2.2增加水分摄入

除脑水肿急性期及心力衰竭外, 病人每天摄水量应>2 000mL, 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水分润滑肠道。将精盐3g及蜂蜜30g加入200mL温开水中调匀, 早晚各口服1次, 有较好地通便及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2.3 腹部按摩

病人仰卧位, 双下肢屈髋、屈膝, 放松腹肌, 护士将双手掌重叠放于病人右下腹, 沿结肠走向做顺时针按摩, 由慢到快, 由轻到重, 每次15min, 每天2次。可鼓励病人主动按摩腹部, 以增加肠道推进型节律收缩, 促进排便。

2.4 运动疗法

脑出血急性期病人需要绝对卧床, 导致胃肠蠕动减慢, 护士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 每日2次, 变换体位可以增加腹压, 促进排便。能自主活动者鼓励病人早期在床上主动活动, 如双腿蹬车法;坚持做腹式呼吸运动, 吸气时尽量鼓起下腹部, 再经口慢慢吹气, 以增加腹肌收缩力, 以提高排便能力。

2.5 排便训练

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规律, 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有便意时应立即排便, 不能刻意忍耐, 造成意识性便秘。每日晨起时结肠蠕动活跃, 且餐后食物可刺激肠蠕动, 产生便意。每天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早餐后30min, 此时进行排便训练, 易建立条件反射,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即使病人无便意, 也应按时给予大便器, 做排便动作15 min, 以促进正常排便反射形成。如病人病情许可, 鼓励病人下床采用坐位排便易于增加腹压, 利于排便;如果病人不能下床, 可抬高床头15°~30°;排便时应注意力集中。

2.6 健康教育

护士应针对病人心理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 使病人及家属了解便秘的危害, 毒素经肠道吸收后不利于脑功能康复, 还可引起肛裂、痔疮, 甚至引起脑出血及心肌梗死;另外长期应用泻药可导致肠道反应性降低, 减弱排便反射。通过护士认真讲解,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指导家属督促病人定时排便, 建立自主排便。

2.7 药物治疗

对3d无大便者可口服胃肠动力药, 如莫沙必利片以促进胃肠蠕动。对有便秘史者适当口服缓泻剂如便通胶囊或者芦荟胶囊, 可刺激排便。缓泻剂不宜常用, 以免降低自主排便反射及产生依赖性。对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者, 让病人左侧卧位, 用灌肠器将40mL开塞露注入肛门内15cm处, 并保留15min以上, 可以软化大便, 刺激排便反射, 经观察有效率达92%。

3 讨论

3.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 疾病因素:脑卒中可损伤排便中枢, 减弱控制排便反射的自主神经对蠕动波的调控, 导致盆底肌肉松弛, 降低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 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导致排便功能减退。 (2) 心理因素:脑卒中病人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可引起肠蠕动紊乱, 导致规律性的排便受到抑制[3]。部分病人不愿意麻烦家人而人为控制便意, 导致水分被过度重吸收使大便干结, 引起便秘。 (3) 饮食因素:脑卒中病人年龄偏高, 发病前消化功能已经减退;患病后需要禁食或者吞咽困难以及纤维素摄入不足。这种不合理饮食致肠道内容积不足, 易致便秘。脑卒中后口渴感减弱, 使病人水分摄入量减少, 导致肠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便秘。 (4) 运动因素:脑卒中病人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自主活动减少, 导致食欲下降, 胃肠道蠕动减弱, 造成食物、水分摄入减少, 进入肠道的食物残渣不足, 不能引起排便反射[4]。 (5) 药物因素:脑卒中急性期为减轻脑水肿, 常规使用大量脱水剂, 使消化道内相对脱水, 大便干结, 导致肠道敏感性降低, 引起便秘。

3.2 便秘对脑卒中的影响

便秘病人用力排便时可导致颅压升高, 可使缺血性脑卒中诱发脑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再出血, 尤其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用力排便引起再出血, 可导致猝死。另外用力排便时血压急剧升高, 心脏负荷增高, 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

3.3 护理干预的作用

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及便秘对身体的危害, 自觉养成早餐后排便的习惯。通过饮食护理干预, 增加病人食欲及水分摄入, 可降低血液黏度, 促进消化道蠕动及软化大便。病人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 可以增加全身血液循环, 增强体质, 促进排便。使病人在排便时无须用力收腹, 避免因腹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研究表明, 通过护理干预后仍有15.85%的病人存在便秘, 对顽固性便秘者应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剂或灌肠。

总之, 对脑卒中病人尽早地实施护理干预, 可降低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病率, 减少便秘带来的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卢红.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6) :69-70.

[2]王炳莲, 绪桂贤, 甘宜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6) :77-78.

[3]曾萍.脑卒中便秘患者126例临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49-50.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第2篇

1.生活起居

生活有规律,不宜熬夜,不过度劳累,不久坐,戒烟限酒。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夜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2.饮食营养

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荤素搭配,多吃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品。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餐,进餐不宜过饱,忌暴饮暴食,肥甘厚腻。

3.运动

每天适当的活动,每次至少30分钟。若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虚弱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活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

4.药物

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要按时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者擅自停药。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服药,同时监测血压,尽量让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若是糖尿病伴随高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服药期间应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可以观测药物的效用及不良反应。

6.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愉悦,避免大喜大怒,情绪起伏不定,应使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中医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可使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使心情放松,平静。

7.在人群中普及脑卒中早期识别的知识

脑卒中早期是有一定的征兆的。脑卒中的发病征兆主要有一下几种:

A.一侧上肢或者下肢突然麻木或者无力;

B.双眼不明原因的突然视物模糊或失明;

C.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D.面部一侧突然麻木和(或)无力,;

E.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或者言语不能理解;

F.突然出现的癫痫。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出现,应立即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8.对高危人群及家属要重点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起到督促作用,生活方式的建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可以更好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监督和照顾。

9.避免脑卒中诱因的刺激

情绪激动,用力排便,过于劳累,暴饮暴食,气温骤变及季节的变换等都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因的刺激。

10.脑卒中的季节性预防

有研究认为,冬季因为气温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夏季气温高,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所以,冬季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夏季要多饮水,补充机体损耗的水分,避免因血液浓稠而引起脑血栓。

11.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如采取抗痉挛卧位、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等,以促进患者的受损功能重建和恢复。有研究显示,对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康复期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同时降低患者致残率。

12.对脑卒中患者还应应积极预防卒中的复发,脑卒中复发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远高于卒中初次发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

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置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食,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排球,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语言训练]教给病人噘嘴,鼓眼,眦牙,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音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能急于求成。

4.吞咽训练指导病人进清谈,少渣,软食为主,饮水量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将食物尽量放在腱侧部。

三、心理护理

中风病人因病程长,发病迅速,致残率高以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对抗,使中风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而且对人体各系统产生影响,如使呼吸频率加快,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实践证明,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导致再中风。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四、预防指导

①定期复查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③忌烟酒

④合理饮食

⑤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的生活锻炼

⑥及时发现并控制TIA的发作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

1院外急救措施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

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

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头颅的保护,减少振动。但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尽早将病人转运至医院。转送前向病人家属或随车人员交代病人病情以及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与医院急诊

2.院内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适当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稳定他们的情绪。病情严重的患者清醒多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拒绝治疗和护理,而有的患者则由于病情恢复缓慢而焦虑不安,易发怒。此时护理人员应以良好的态度,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保持呼吸道畅通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给予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吸痰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宜太长,不超过15秒。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应控制在2~4升/分。

2.3采取合适的体位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时发生窒息。尽量勿摇动患者头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烦躁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约束带约束肢体。

2.4严格控制体温

对高热持续患者应采取冰枕、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甩退热药或冬眠疗法。重症脑卒中患者可选择两侧颈动脉处持续冰敷,保护脑细胞,减少死亡率。

2.5正确使用脱水剂

重症脑卒中急救治疗的关键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也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使用脱水剂至关重要,一般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或静推,每次125-250

ml,半个钟头内滴完,每6-8小时重复使用。但要注意甘露醇可能导致的心肺肾功能衰竭,高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量,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予甘油果糖与白蛋白及速尿交替使用,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2.6其他护理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脑梗死;便秘;中医护理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常出现偏瘫、意识障碍、失语、吞咽困难等,患者长期卧床,易于引起便秘,导致血压波动,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故对便秘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现将我科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脑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脑梗死患者86例,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62-87岁。临床表现为腹胀、食欲差、排便困难、排便费力、粪便干硬,呈球状或团块状、排便不尽感、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排便时需用物协助。4-7天排便一次。排除结肠、肛门占位性病变,肝、胆、脾、胰疾病以及下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近期无腹部手术史。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中医护理方法。

1.2 辩证分型标准 通过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四肢活动减少,加之年老体弱,脾胃虚弱,便秘以虚证为主,主要表现为气虚阴亏血少,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

1.2.1 气滞型 12例,症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作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脑梗患者往往有对行动不便,活动能力下降表现出忧愁、抑郁,烦躁不舒,加之久卧少动,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成便秘。

1.2.2 气虚型 26例,以气虚为主,临床表现粪质并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发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气虚以脾气虚和肺气虚为主。

1.2.3 血虚型 18例,临床变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血虚津液不能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

1.2.4 阴虚型 22例,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有胃阴不足和肾阴不足和燥热内结伤津之别,胃阴亏则口干口渴,肾阴不足则见腰膝酸软,燥热内结可见心烦少寐,潮热盗汗。

1.2.5 阳虚型 8例,症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不华,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有脾阳不足和肾阳不足之分。

1.3 治疗方法

1.3.1 气滞型 ①预防为主,消除病因,对爱生气患者,多做安慰开导工作,让其喧泄,调节其情志,并做好宣教,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通过药物、功能锻炼,肢体肌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是完全可能的。②以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壳为主,随证加减川朴、香附、柴胡、郁金、桃仁、红花治疗,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③指导每日早晨排便。④饮食上避免煎炒、辛辣、酒类,尽量吃些调气之品,如荔枝壳、玫瑰花、月季花泡茶饮用。⑤过了急性期后尽早指导功能锻炼,多做翻身起床动作。⑥便前按摩迎香穴,或按摩足三里以促进排便。

1.3.2 气虚型 方以黄芪汤为主,药用:黄芪、火麻仁、白蜜、人参、白术、麦冬、当归。气虚无力排便,肠蠕动减弱,辅以腹部按摩,方法: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绕脐用力推按腹部。并做腹肌锻炼,排便动作锻炼和提肛肌收缩。

1.3.3 血虚型 以润肠丸为主,药用: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知母、丹参、郁李仁。配合食饵法:黑芝麻、松子仁、胡桃肉研末冲蜜糖服。针刺法:取穴大肠腧、脾腧、肾腧、天枢,用补法。

1.3.4 阴虚型 以增液汤为主,药用:玄参、麦冬、生地、芍药、石斛、蒌仁、火麻仁、柏子仁。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加沙参、石膏,知母;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加熟地,山药,桑葚、山萸肉,枸杞子,杜仲。

1.3.5 阳虚型 ①以济川煎为主,药用: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枳壳,肉桂、淡附子、干姜。②防寒保暖,病室温暖向阳,阴雨天关好门窗防潮,冬天注意增加衣服,脚要保暖。③饮食配合核桃仁粥,忌生冷瓜果。④热水袋敷腹部:不但能够缓解腹痛并有温暖下焦有利肠道传导作用。⑤针刺可取穴肾腧、大肠腧、上巨虚,用补法,并灸神阙、气漏以温通下焦。

2 讨 论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形成是由于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或体内缺水使粪便干燥、坚硬。便秘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理主要是由于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胃虚寒所引起。所以我们加用桑椹、核桃仁粥、当归、黑芝麻、何首乌、生地、郁李仁等,以健脾益气、滋肾补肾、滋补阴液、养血活血、润肠通便为根本治疗护理方法。长期内服刺激性泻药有许多副作用,还会引起结肠壁神经丛的病理改变,容易导致结肠黑斑病变和泻剂结肠炎等疾病,选择泻剂要慎重。所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前干预,寻找可靠、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有效的缓解了症状;86例老年便秘,肠道实热和肠道气滞2型共12例,占14%,脾虚气弱型、脾肾阳虚型和阴虚肠燥型3型共74例,占86%。由此说明,老年便秘证候表现以虚为主,脾虚气弱、脾肾阳虚和阴虚肠燥是老年便秘的主要证候类型。肠道实热和肠道气滞等实证在老年便秘中相对较少。

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 第4篇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脑梗塞18例, 脑出血9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肢体活动障碍25例, 限制性卧床5例。

2 护理措施

2.1 客观评估, 制定个体化方案

客观评价病人的基本情况,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 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 主动向病人了解病情、生活情况和各种需求, 及时给予满足, 克服急躁、焦虑心理,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卒中与便秘的关系以及发生便秘对疾病的危害, 使病人及家属从心理上得以重视。尽可能提供病人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以尊重病人隐私, 消除紧张情绪。

2.3 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姿势

每天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早餐后30~40min。平时有便意时, 应立刻排便, 不能刻意忍耐, 造成意识性便秘。即使没有便意, 也应对卧床病人按时给予便器, 做排便动作10~15min[1], 以促进正常排便反射形成。如果病人不能适应卧位排便, 可略抬高床头15~30°。

2.4 运动及按摩疗法

2.4.1 运动疗法

运动能加快胃肠蠕动, 促进粪便排出。腹式呼吸运动:用鼻慢慢深吸气时感觉腹部尽量鼓起, 而后缩唇如吹口哨状, 经口慢呼气, 以增加肠蠕动和腹肌收缩力。病人每2h翻身1次。能自主活动者, 鼓励进行床上自主运动, 如做双腿蹬自行车状等。昏迷或有肢体偏瘫不能自主活动者, 可由护士协助做被动运动。

2.4.2 脐周按摩法和穴位按摩

冯秀珠和黄春燕等[2]用脐周按摩法治疗老年人便秘, 有效率可达96%。方法为:病人仰卧或半卧位, 腹部自然放松, 操作者用手的大小鱼际肌在病人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10~15min, 每日早晚各1次, 也可便前20min钟或餐后2h进行。余立军和李艳娟等[3]对50例习惯性便秘病人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护理, 晨间起床后或根据排便习惯在排便前30min按摩三阴交、天枢、气海、八穴, 3个月后发现便秘症状改善率90.5%, 且无复发。

2.5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 适当增加水份和纤维素的摄入。给予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条件允许的话可每天喝一杯酸奶。忌食烈酒、浓茶、咖啡、辣椒、烟等辛辣刺激性物品, 忌暴饮暴食。除急性脑水肿高峰期外, 饮水量保持在每天1500~2000ml, 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份润肠通便。将蜂蜜作用。老年病人多食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是缓解便秘的必要措施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源, 蔬菜、水果、粗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均很丰富。

2.6 健康教育

对刚入院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使病人及家属了解便秘的危害及有效预防便秘的方法。告知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便秘防治的基础,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是脑卒中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3 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 30例脑卒中病人便秘均得到缓解, 有效地减少了因便秘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

脑卒中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应用得当, 对病人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 可以减轻便秘的症状, 减少便秘所引起的并发症, 同时避免了长期应用泻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有利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梁运莲.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20) :2969.

[2]冯秀珠, 黄春燕, 苏海丹.脐周按摩治疗老年人便秘效果观察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4) :347-348.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2 第5篇

[摘要]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起病急、死亡率高,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鼻饲法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是满足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需要的最佳途径,鼻饲法是一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根据本人多年来的临床积累,现就胃管的选择、置管时间、方法、鼻饲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谈谈经验。

[关键词]

脑卒中

置胃管

护理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首位。脑卒中患者虽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但常因昏迷或吞咽困难而不能自行进食,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16%--60%[1]。为了保证病人营养需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保证口服药物的正常应用,以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常常需要留置胃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置管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脑卒中起病急,常常伴有肢体活动和语言沟通障碍,病人和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无助等心理,而留置胃管无疑会加重原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此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理解、宽慰病人,耐心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其病情、留置胃管的目的、必要性及操作中的配合方法,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1.2 胃管的选择

1.2.1 橡胶胃管:传统胃管为橡胶胃管,有管厚、腔小,弹性差、有异味,刺激性强,与组织相容性小等缺点[2],我院临床已不用。

1.2.2 硅胶胃管,弹性好、无异味,与组织相容性大,刺激性小,刻度清晰[3]。且官腔透明,便于观察管内情况,广泛应用于我院临床。

2、置管护理

2.1 置管时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置管的时间在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72 h置管,孔敏[4]采用早期鼻饲,赵晓丽等报道[5]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72 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为宜. 2.2 置管长度:常规插入胃管的长度为(45~55 cm).通常鼻饲管顶端有2~3个侧孔,第2、3侧孔距顶端的距离分别为5 cm和10 cm,为保证鼻饲管3个侧孔全部进入胃部,预防或减少因注入有刺激性药物导致的食道下段刺激而引起的上腹部不适,赵晓丽等报道[5]插入胃管的长度延长至55~65cm为宜。

2.2 置管操作方法:采用经鼻腔置管,首先观察病人有无假牙、询问患者或家属病人有无鼻部手术史、鼻中隔肥大或缺损等,用湿棉签清理鼻腔,再用石蜡棉签润滑两侧鼻腔,当口腔、鼻腔、咽部有分泌物时给予彻底吸干净后再行置管,以免造成窒息,插管前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润滑长度为预定置管长度。若患者意识清楚,则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当插入14—16厘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至预定位置;若为昏迷患者,插管前取去枕仰卧位,当插入约15厘米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接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咽喉壁缓缓下行,直至预定长度。

2.3 确认胃管在胃的方法:用20毫升注射器接胃管末端并快速注入10-15毫升空气,另一人用听诊器在胃区可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置于清水容器内,无气泡逸出;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抽出。

2.4 胃管固定方法和留置时间: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由于皮肤分泌物或患者躁动等原因导致胶布松脱极易使胃管意外脱出,并且长期鼻饲患者频繁更换胶布,极易造成患者皮肤不适或过敏发生;而我们则采用纱质绷带折叠成约1厘米宽的条形带,在鼻孔处胃管上打结,两侧沿面颊绕过耳廓上方在患者后枕下部打一活结,松紧适宜,这样固定不但牢固,而且患者感觉舒适。固定稳妥后,在留置胃管专用标识上写明置管日期、时间,于患者下颌处粘贴于胃管上,并告知家属当标识处胃管移位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纱布绷带每周更换2次,硅胶胃管一般为28—30天更换一次。

3、置管后注食喂药护理

3.1 鼻饲液选择

王路等对31例78~99岁老年鼻饲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显示,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被调查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6]。所以我们除选择鼻饲营养液,如能全力外,我院营养室针对每位患者营养需求给予配置不同的匀浆液,充分保证了脑卒中患者每日所需营养。

3.2 鼻饲方法 鼻饲前将患者床头抬高20—30度,检查胃管有无移位、堵塞及胃内潴留情况。当潴留量≥150毫升时暂停鼻饲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一般采用输注法和灌注法,输注法主要用于能全力等瓶装的营养液,灌注法则是应用50毫升注射器将匀浆液缓缓经胃管注入胃内。因瓶装营养液价格较昂贵,所以我科病人多用匀浆液。鼻饲液温度为38—40℃,若病人有吸氧治疗,则需先摘下鼻导管,暂停吸氧,等鼻饲完毕后再行吸氧,鼻饲前后分别向胃 管内注入温开水20毫升,每次鼻饲量200毫升,包括鼻饲液和水的总量,灌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间隔不少于2小时,在不影响治疗和睡眠的 情况下,两次鼻饲之间可以给予少量温开水,约100毫升,每日4—5次,以保证患者机体对水分的需要,鼻饲完毕,要保持原卧位至少30分钟,鼻饲药物前先将药物研碎经温开水融化后注入胃管,并用20毫升温开水冲洗胃管,以使药物充分吸收。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4.1 口咽部护理

由于卒中患者意识及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口腔运动减少,口腔的自洁功能降低,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根据医嘱选择漱口液,含漱温开水4—5次,检查鼻腔和口腔黏膜有无水肿、充血、破损等,并用液体石蜡棉签润滑鼻腔和口唇,以防干裂,且使病人感觉舒适,长期鼻饲的病人,给予薄荷油和呋麻合剂交替滴鼻,可起到收缩血管,减轻黏膜水肿的作用。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可有效减轻留置胃管引起的口咽部干燥不适。

4.1 预防误吸 鼻饲前将床头抬高30—60度,若病情允许,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鼻饲后30分钟内避免对患者实行翻身、叩背及搬动,保持头偏向一侧;鼻饲前认真检查胃管刻度,确保在胃内后方可操作;灌注食物、药物时速度缓慢,(每分钟≤20毫升);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让病人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部反流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意外。4.2 预防胃潴留、腹胀

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迷走神经对胃肠运动的调节,进食量过多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脂肪和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抑制胃排空,同时下丘脑调节失衡.血管收缩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都可引起胃潴留。鼻饲液可由稀渐稠,量由少逐渐增多,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胃动力药(吗丁啉)和止吐药(甲氧氯普安),以减轻胃潴留和腹胀。

4.3 预防腹泻和便秘

腹泻时鼻饲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较重的卒中患者,从最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小米粥、面汤等,待胃肠功能逐渐适应后再给予正常的鼻饲液,同时鼻饲前护理人员应清洁双手,每日配制当日鼻饲量,容器应每日消毒后使用[7];每次鼻饲后将胃管末端用清洁纱布包裹,套圈固定,保持胃管末端清洁,可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腹部受凉也是引起卒中患者腹泻的原因之一,在为病人翻身、床上更单及擦浴时,要注意为病人保暖;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势必增加了便秘发生的机率,故在鼻饲过程中,应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和瓜果类,也可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者灌肠,告知病人切勿用力排便,以免导致颅内压增高使病情加重。4.4 意外拔管及其护理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意识不清和烦躁不安常是意外拔管的原因,护士应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对病人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并做好约束 带的使用护理;对于清醒病人,由于留置胃管带来的不适感,使患者产生厌烦心理,插管前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留置胃管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计划外拔管的严重后果,改变体位时如何妥善固定胃管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应注意观察置管期间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防止自行拔管。

鼻饲法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疗法,做好置管前的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减轻躯体上痛苦,而做好置管后的护理,则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献孙丽娟,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支持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5):478—480. 2 李肖静,史云菊:延长鼻饲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

脑卒中急性期护理体会 第6篇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②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③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④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⑧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我们在对收治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现,在患者病情稳定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开始尽早进行各项功能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愈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将康复体会如下,与大家共享。

患者心理康复指导

脑卒中患者卒中突然发生后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从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医疗和帮助的病人,所以患者易产生无用、孤独、失落感。我们要多占时间坐下来耐心倾听,或耐心给患者讲解康复病例,使患者了解此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功能锻炼,减少过多的照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恢复到像正常人一样。有条件情况下,把一些康复患者请到床前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看到胜利的曙光。

吞咽功能指导

脑卒中引起延髓外侧综合征和由半球病变所至假性延髓麻痹常导致严重吞咽困难。昏迷患者行鼻饲营养,神志清醒者尽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食时动作要慢,每口不要贪多,不可盲目。应从患者健侧口角进食,先进食糊状或团状食物,如豆腐脑、鸡蛋羹等。饮水时不可用吸管防止发生呛咳误吸,可用勺子少量反复多次给水。边喂食边提醒患者“张嘴”、“咽”等。语言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57%~69%伴有语言障碍。首先评估患者失语性质,理解能力,记录患者能表达基本语言、手势、表情。向陪护及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目的方法,鼓励讲话,不耻笑患者,消除其羞怯心理,为患者提供练习机会。首先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群运动训练,如缩唇、卷舌、鼓腮、吹气、叹气、咳嗽等活动;然后再进行发音训练,先练易发或能发的音,如:吃、喝、是、水,由无意义词——有意义词——短语——句子;再进行患者听觉语言刺激训练:听语指图、指物、指字,并接触实物叫出物名。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加或更新内容,切忌复杂化、多样化,使患者一开始就感到困难而失去治疗信心。

大小便护理指导

脑卒中患者由病情所致尿失禁,但应尽可能避免导尿,护理者应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定时给患者便器。但急性期短期留置尿管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和减少发生压疮的机会。留置尿管期间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先用温水清洗后,再用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接尿袋与尿管接头处不可轻易打开,更换接尿袋时,接头处需进行消毒处理。要定时夹闭尿管每2~3小时放尿1次,训练膀胱反射功能。便秘和腹泻是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脱水治疗、摄食减少、肠黏膜水肿等造成并发症。患者有便意时给以开塞露灌肠,连续3天无大便给以导泻药口服。指导家属多给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多饮水。腹泻患者适当给以收敛药物,指导家属在患者每次排便后一定要清洗臀部。并涂以爽身粉保持臀部干燥,肛周红肿者涂以红霉素软膏。患肢功能训练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7篇

关键词:脑卒中,糖尿病,便秘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中一种最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糖尿病合并脑卒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倍,脑卒中发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患有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60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头CT或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被确诊,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的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其中有4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2~85岁,平均年龄(61.5±1.6)岁。脑卒中病史2~15年,糖尿病史2~17年。有34例患者为脑梗死,11例患者为脑出血,8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患者为混合型脑卒中。

1.2护理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护理方法:一是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将医院环境向患者及其家人进行详细介绍,以免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而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便于医患之间加深了解,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宣教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有关医学知识,客观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予以防范。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进而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

二是心理护理方法。因脑卒中患者发病具有突发性,通常因受到疾病困扰、不熟悉医院环境等因素,还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容易在患者内心产生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安慰鼓励患者。主要任务是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解除,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息,使患者及其家人提高对疾病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正常排便对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避免患者受到不良情况的影响,积极配合患者的整个临床诊治过程。针对不同患者具有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得到明显改变,对其早日痊愈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生活护理方法。每日护理人员应进行两次病房检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实际及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协助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对早晚护理严格落实,如为患者早晚打开水,为病房在早晨开窗通风,患者夜间休息时拉上病房窗帘,把大灯关闭等,为患者积极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使其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协助患者定时排便,积极引导患者安排与排便适合的时间,在早餐后是通常最好的时机,由于餐后对大肠运动具有一定的刺激而产生排便反应。在排便时指导患者放松精神,不能在此过程中玩手机等。患者应养成蹲姿或坐姿的正常排便习惯,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必须在床上进行排便,不能继续采取原有排便姿势,而且不适应床上排便,易产生便秘症状,因此,排便时患者应尽可能将日常查房、治疗及护理时间避开,将排便的隐蔽环境和充足时间单独留给患者,诸如门窗关闭、将窗帘拉上,还可播放轻音乐,便后对病房通风,使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偏瘫患者因减少活动,肠胃减慢蠕动,在患者病情能够承受范围,可指导患者开展比较简单且运动量不大的的肢体活动,使患者增加对盆底肌肉和腹肌的运动量,进而使患者肠道提高蠕动,肌肉提高张力,有效控制便秘症状的产生[3]。

四是饮食护理方法。这对患者而言比较重要,因病后患者食欲不振,而且不能摄入足够的食物和水分,不可对肠道正常蠕动产生刺激作用,所以,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饮食,与饮食配合进行治疗。最适合食用低脂、低盐、高纤维素及糖尿病饮食,多食用菠菜、油菜、芹菜等绿色新鲜蔬菜及燕麦、玉米及荞麦等粗粮,控制血糖指标比较理想的患者,可在两餐之间食用适量的新鲜水果,每天吃的水果最多不超过200 g,使肠道对排泄物水分的吸收减少,进而提高大便松软度利于其排出。并适当增加摄入的水量,将肠道内容物液化利于其从肠道通过。在患者不存在特殊禁忌的病情时,鼓励患者清晨睡醒后饮温白开水200~300 m L,也可在三餐前喝一些柠檬汁、温白开水等热饮对于促进患者肠蠕动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4]。

五是腹部按摩方法。该护理方法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利用手掌,改变肠管形状,加快肠管蠕动及力量,对于患者胃肠内容物具有十分明显的排泄效果。间接作用是由护理人员采用按摩手法的刺激作用,利用患者神经、经络所具有的传导反射作用,提高患者胃肠蠕动性及分泌消化液。对于患者排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方法是:患者将膀胱内尿液彻底予以排空后采取仰卧姿势,双腿保持屈曲自然的状态,将其腹部放松并将掌心置于腹部上,遵循顺时针方向每日对腹部进行按摩1~2次,持续1~2 min/次,使患者腹腔内不断增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肠道有关部位的蠕动次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形成于结肠内排泄物逐渐发生相应的移动,从而保证患者每日畅通排便的次数[5]。

六是用药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过程中,超过3 d没有进行一次大便的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按照医嘱进行严格服药。若医生要求每日服用三餐后用温开水送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可对肠道内菌群进行有效调节,并对于肠道平滑肌收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患者排出大便。结合患者病情发展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应用番泻叶、大黄、酚酞片及蓖麻油等口服药物。对大便干硬具有便意患者,采用开塞露塞入患者肛门使肠壁润滑、对粪便软化、对肠蠕动产生一定的刺激以利于患者排便,通常控制在15~30 min有效。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对其随时观察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认真做好相应记录。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可按照医生要求采用灌肠治疗方法,灌肠液应保持在39~41℃,若患者在灌肠时具有便意或腹胀症状,应叮嘱患者保持深呼吸,使其不适症状减轻,尽可能保持5~10 min后再排便。将40 m L开塞露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具有良好的灌肠效果,灌肠操作过程中应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及时做好相应记录[6]。

2结果

采取以上综合护理方法,60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44例患者顺利排便(占73.3%),11例患者采用灌肠方法通便(占18.4%),5例患者采用人工掏粪方法(占8.3%)。

3讨论

目前,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多发的常见病,两种疾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相互产生影响。在脑卒中患者中便秘并发症比较常见,发病率在30—60%左右,因患者需对血糖、饮食等进行严格控制,更易产生便秘症状。不只是增加患者痛苦,还容易因排便用力,增高患者血压及颅内压,加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甚至造成患者预后不佳等不利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使患者增加经济和心理负担。

通过对收集的60例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患者都能顺利排便。充分表明护理方法明显提高患者顺利排便程度,还能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患者可有效避免因患有各种疾病而发生便秘,进而减轻便秘引发的各种痛苦与危害,患者产生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有效降低,患者预后有效提高,进而使其痛苦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护理质量也显著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采用综合护理可使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排便更加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以防因疾病引发便秘,使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2-275.

[2]李利平.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5(10):69-72.

[3]王艳华.脑卒中患者便秘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7(13):89-92.

[4]唐伟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37-140.

[5]林莹,梅嫦颖.脑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15,4(6):55-58.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8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同时排除昏迷患者。观察组男49例, 女41例, 年龄35~90岁, 平均70.09岁, 其中脑梗死73例, 脑出血17例, 其中11例在发病前有便秘史, 发病后3 d便秘48例;对照组男48例, 女42例, 年龄37~86岁, 平均64.08岁, 其中脑梗死75例, 脑出血15例, 其中10例在发病前有便秘史, 发病后3 d便秘46例。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1) 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 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安慰;评估患者排便习惯, 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综合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便秘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便秘对患者疾病及身体健康的影响, 以使他们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配合, 提高治疗效果。对便秘的患者要注意经常观察, 对于新患者, 如果其不习惯床上排便, 则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告诉其床上排便的必要性以及床上排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并保持环境的安静, 以促进患者顺利排便。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与饮食习惯合理调配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 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粗细搭配为宜, 多食杂粮如糙米、燕麦、红薯等, 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 少吃柿子、苹果等含鞣酸可致便秘的水果;要有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饮水量≥1500 m L/d。忌食辛辣、煎炸、海鲜等食物, 勿过食生冷, 禁烟酒。 (3) 适当运动:无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能自理,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提倡多做有氧运动, 如步行, 步行时抬腿运动直接或间接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对预防便秘有效。卧床患者, 生命体征平稳后, 积极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 以利于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4) 良好的排便习惯:给予良好的排便环境,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有便意时应立即排便;每天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 排便时注意力集中。 (5) 便秘患者口服酚酞片或乳果糖缓泻通便, 服药时间睡前最佳, 缓泻剂不能长期使用, 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功能而加重便秘。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使用开塞露。

中医护理: (1) 针灸:疏调肠腑气机, 导便通秘。常选穴如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等。实秘用泻法, 虚秘用补法。 (2) 穴位按摩:遵医嘱取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用揉法。 (3)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排便。具体方法:平卧床上, 右手掌轻按压, 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 顺时针方向按摩, 即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次序按摩, 2~3次/d, 10~20回/次[6]。同时指导患者做好收缩提肛锻炼, 刺激括约肌收缩, 增强肠蠕动, 产生便意。 (4)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1剂/d, 早晚分服。

中风后便秘常见证型: (1) 阴虚证:可选用滋阴通便经验方:玄参10 g, 生地15g, 麦冬10 g, 瓜蒌仁10 g, 枳实10 g, 厚朴10 g, 制军10 g, 火麻仁10 g, 杏仁10g, 郁李仁10 g。 (2) 气虚证:可选益气通便经验方:炙黄芪40 g, 党参20 g, 炒白术15 g, 当归10 g, 枳壳10 g, 厚朴10 g, 火麻仁10 g, 郁李仁10 g, 杏仁10 g。 (3) 热秘证:可选用清火润肠经验方:制军10 g, 厚朴10 g, 枳实10 g, 火麻仁10 g, 杏仁10 g, 白芍15 g, 芦荟10 g, 郁李仁10 g。

结果

观察组护理3周内发生便秘1例, 发生率1.1%;对照组护理3周内发生便秘12例, 发生率13.3%。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 χ2=10.03, P<0.01。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讨论

原因分析:便秘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影响因素: (1) 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受病情的影响, 在床上排便者较多,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 需绝对卧床休息, 或瘫痪不能起床, 肠蠕动减慢, 肠道水分相对减少, 在床上排便不易引起排便反射;环境改变或排便由坐位到卧位, 加重患者排便困难。 (2) 活动量减少: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有的卧床时间长, 活动量急剧减少, 上腹部肌肉萎缩致排便无力, 粪便在肠道时间长, 水分大部分被重吸收, 大便干结, 难以排出。 (3) 药物因素:部分脑卒中患者应用降血压药, 应用脱水剂、呋塞米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使肠道内水分减少, 大便干结, 致排便困难。 (4) 神经心理因素:脑血管后遗症可因大脑皮层抑制或外周排便知觉异常产生无便意状态, 脑血管硬化容易产生大脑皮层抑制, 使胃肠反射减弱, 出现便秘。患者突然发病, 致精神紧张、焦虑、恐慌、抑郁, 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可抑制排便反射, 引起便秘[7]。 (5) 膳食不当引起的便秘:很多患者不清楚饮食对于排便的重要性, 缺乏良好的饮食指导, 食品单调缺乏水分, 饮食过于精细, 缺乏粗纤维食物, 使粪团不能按时形成刺激肠蠕动, 对肠黏膜刺激减弱, 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6) 年龄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 年龄普遍偏大, 而在老年人群中, 随着年龄的增加, 其胃肠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便秘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老年人由于平滑肌收缩功能改变, 导致胃肠动力异常, 肠肌肉紧张力降低, 结肠运动缓慢, 消化腺萎缩, 分泌液下降, 大便容易干结, 引起便秘。美国的数项调查显示, 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2%~28%[8]。国内26省城乡老人便秘患者发生率达37.1%[9]。

排便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便秘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 而且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 甚至是再发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的常见诱因。因此, 我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分析便秘的原因,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心理疏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用药、排便、生活习惯以及配合中医中药特色护理等。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已病防变, 未病先防”的原则, 护理人员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既增进了护患关系, 又有效地降低了便秘的发生率, 减少了便秘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提高了患者生活和生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永静, 张小燕, 曾进胜, 等.卒中后便秘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07, 14 (9) :4-6.

[2]黄春连, 杨春花, 赵丽芹, 等.心理干预及跟踪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病死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9) :50.

[3]Thompson WG, Longstreth GF, Drossman DA, 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Gut, 1999, 45 (2) :43-47.

[4]张冬玲.脑血管病人便秘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6) :144-145.

[5]王艳华.脑卒中患者便秘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 (4) :156.

[6]张阿娜.老年性便秘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 6 (5) :888.

[7]周萍.148例老年便秘病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称[J].家庭护士, 2008, 6 (7A) :1746.

[8]陈长香, 王静, 李建民, 等.运动与老年人发生便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性杂志, 2008, 28 (6) :613-614.

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中医预防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9年1-12月本院神经科, 急性脑卒中病人132例, 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确诊, 符合脑卒中诊断要点, 发病7天内。已有明确肝、肾疾病, 恶性肿瘤, 直、结肠器质性病变, 原有慢性便秘史者除外。

1.2 分组资料

13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 试验组给予便秘的中医预防和护理。试验组男43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65.3±13.4) 岁。对照组男35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 (64.6±15.8) 岁。

2 方法

2.1 基础干预

两组均给予以下干预措施: (1) 给予足够的水分:餐前半小时喝1杯温白开水, 睡前用蜂蜜2匙冲水300ml饮服, 嘱病人尽量多饮水。 (2) 饮食调理:每天为每位病人提供两根香蕉或其果泥, 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谷物。

2.2 中医预防和护理病人入院第2天开始中医预防及护理, 持续7天, 记录病人每天的排便情况。

2.2.1 情志调节

对便秘病人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改变病人排便时忧虑、恐惧的心理,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愉悦的心情, 同时保证良好的睡眠, 生活起居有规律。

2.2.2 运动调节每天晨起进行20~30分钟的松弛训练, 卧床病人选择深呼吸, 床边活动病人选择做操、散步等。

2.2.3 行为治疗

每天早上运动调节后进食前排便锻炼1次, 卧床病人将便盆放入臀下, 床边活动病人坐坐式马桶, 嘱病人有意识排便, 增强参与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2.2.4局部按摩给予病人腹部按摩, 自病人右下腹沿结肠走向, 用食、中、无名指从右至左环形的顺序进行腹部按摩, 每日早晚两次, 20~25次/min, 每次5min, 10天为1个疗程;再用点穴压手、脚部穴位, 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支沟等穴位。每个穴位1~2min。

2.2.5 中药缓泻

中药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或口服, 每日2次, 每次200ml。方剂组成:生大黄15~30g (后下) , 枳壳20g, 厚朴20g, 玄明粉10g (冲入) , 赤芍30g, 桃仁15g, 蒲公英30g, 生地30g。

3 结果

一疗程结束评价疗效, 试验组发生便秘12例 (18.2%) , 对照组发生便秘35例 (53.0%)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7.48, P<0.01) 。

4 讨论

脑卒中病人发生便秘时, 因大便干结, 病人往往要用力排便, 易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 导致原发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1]。便秘可致腹压增高, 人体头部静脉壁薄而无瓣膜, 增高的压力直接传至颅内血管, 使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出血, 甚至形成脑疝。中枢神经的急性损伤往往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导致胃肠蠕动失常, 肠内容物积留, 肠源性毒素大量吸收, 从而加剧脑循环障碍[2]。因此, 及早干预脑卒中病人的便秘非常必要。

情志调节、饮食调理、给予足够的水分、排便习惯的形成是预防和治疗各种便秘的基础措施。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应选择在早餐后进行干预, 此时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射, 借此时的排便反射, 逐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此方法唯一影响效果的因素是病人能否坚持。运动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缓解因便秘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症状。

每天腹部按摩, 通过腹部穴位的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利于排便[3]。也有文献述通过足部按摩可以对便秘有缓解作用。根据反射学说, 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其对应的反射区, 以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 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药物灌肠, 我们以大承气汤加味, 具有清热养阴、通腑导滞的功效。灌肠时, 肠管插入肛门深度以20~25cm为宜, 使药液直接灌注在直肠以上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内, 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的充分接触。灌肠液滴入速度宜慢, 使药液充分软化粪便, 一般液面距肛门30cm, 以60滴/min速度滴入, 滴完后要求患者继续左侧卧位30~60min。灌肠过程中, 护士要及时观察了解病人有无腹痛、出汗、恶心等情况, 如出现上述情况应报告医生酌情减量或停用。

参考文献

[1]梁运莲.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0) :2969.

[2]卢珍仙.中药熨敷预防颅脑损伤早期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0, 9 (1) :83.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右侧偏瘫并且出现便秘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6例, 女性34例;年龄为30~75岁, 平均年龄53.2岁;病程为3个月~6年, 平均病程为1.6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腹式呼吸训练,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 疾病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2) 首次脑卒中, 血压控制良好, 生命体征稳定;年龄30~75岁; (3) 意识清楚, 无认知障碍, 对治疗方案能充分理解并能遵照执行。

排除标准: (1) 直肠疾病:直肠炎、痔疮、肛裂、肛门痉挛、肛门炎性或手术后狭窄、肿瘤等; (2) 其他疾病:慢性肺气肿、胃下垂、慢性心力衰竭、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减退症、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腹式呼吸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包括: (1) 增加饮水, 软化粪便。液性粪便在结肠的推进速度较固性粪便快32~100倍。病人应每天饮水至少2 000~3 000 m L; (2) 增加高纤维素食物 (如蔬菜类的芹菜、韭菜等和麦麸) 的摄入, 以增加粪便体积和弹性, 有利于肠的推进; (3) 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促进肠蠕动; (4) 提供合适的排便器具, 使患者坐起, 充分利用重力和腹肌力量; (5) 充分利用早晨起床引起的结肠集团运动 (直立反射) , 养成每日定时的排便习惯, 即使不是每次都有粪便排出, 也要定时进卫生间进行尝试; (6) 充分利用胃结肠反射引起的集团运动, 该反射在早餐后最为明显, 因此如在晨起后未排便, 应在进早餐后进行排便; (7) 排便前进行腹部按摩, 刺激肠蠕动; (8) 每天做提肛运动; (9) 每天做深蹲起立运动。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进行腹式呼吸训练, 并且主要进行顺式呼吸, 即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 呼气时把腹部缩回, 。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于右侧第6肋间隙、右侧锁骨中线下采集隔肌的肌电信号, 最大限度的调动腹部肌肉进行呼吸。通过增加肌力的模版进行反馈训练, 而且在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还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吸气时腹部隆起, 同时采集到的右侧第六肋间隙即膈肌肌电信号增加, 右侧锁骨中线下肌电信号。 (2) 进行深长而缓慢的呼吸。 (3) 不用口用鼻呼吸。 (4) 呼吸频率掌握在15 s左右。即深吸气 (鼓起肚子) 3~5 s, 屏息1 s, 然后慢呼气 (回缩肚子) 3~5 s, 屏息1 s。 (5) 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在5~15 min/次。 (6) 屏息时间可依据患者具体身体素质而定。

1.3评估方法

卒中后便秘评定方法:便秘的评定依据罗马Ⅱ标准[3], 评判标准包括以下6项: (1) >1/4的排便有排便困难; (2) >1/4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 (3) >1/4的排便中有肛门直肠梗阻感; (4) >1/4的排便为颗粒状或硬便; (5) >1/4的排便需人工辅助 (如按压盆腔、用手指抠) ; (6) 大便次数<3次/周。在以上6项中符合2项或2项以上即可判定为卒中后便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 观察组显效25例, 有效5例, 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便秘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便秘的长期折磨, 患者常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健忘、头晕恶心等神经精神症状, 有的甚至出现精神抑郁, 反过来这些症状也会使便秘及伴发症状加重, 而且脑卒中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基础疾病, 在患者进行大便过程中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 因此,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便秘情况是重要的治疗。

呼吸是一个胸腹肌运动高度协调的过程, 此过程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 相应地引起胸廓和腹壁运动而产生的。吸气时, 胸廓前部肋骨向上、向外扩张、膈肌收缩使腹壁隆起;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而还原。以胸廓 (肋间肌) 运动为主的呼吸, 称为胸式呼吸;以腹部 (膈肌) 运动为主的呼吸, 称为腹式呼吸。胸部运动和腹部运动常同时存在, 所谓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是以某部位运动更明显而言的。

腹式呼吸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腹式呼吸对于胃肠道的好处在于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 腹内脏器活动加强, 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促进肠蠕动, 防止便秘。 (2) 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 负责2/3的肺活量, 因些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 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研究证明:膈肌每下降1 cm, 肺通气量可增加250~300 m L。坚持腹式呼吸半年, 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4 cm。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 因此,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 腹式呼吸除了对便秘有改善作用, 也改善了其肺功能, 因此为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

但在腹式呼吸训练中有很多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的监护下难以正确的完成, 而且呼吸的深度和量较难把握, 但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的参与, 患者能正确的完成整个腹式呼吸训练过程。因此, 能把此训练延伸到治疗室以外, 使训练持续下去, 从而继续发挥腹式呼吸对身体的益处意义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腹式呼吸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便秘情况,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腹式呼吸训练对偏瘫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30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腹式呼吸训练, 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 观察组显效25例, 有效5例, 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便秘情况。

关键词:腹式呼吸训练,偏瘫,便秘

参考文献

[1]刘绮, 肖灵君, 燕铁斌, 等.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8) :736-73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79-380.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呈急性发病,来势凶猛,常常危及生命,加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单元的护理和康复锻炼,在减少死亡率、并发症、致残率的护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出血、脑梗死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38~86岁。入院时昏迷18例,神志清楚57例,言语不利32例,12例有尿失禁,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1 急救护理 脑卒中患者入院一般病情较重,立即通知医生。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及时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心电血压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头痛呕吐及生命指征变化;如发现患者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心率缓慢、发热可能提示出血;患者烦躁不安、剧烈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可能提示脑疝前兆,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已形成[1]。

2.2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 据统计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负担。脑卒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上中风偏瘫,更易于产生焦虑、忧郁、紧张、无能为力等心理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此外,还要关心患者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层面之需求,这是中老年人生活品质中的重要成分。可以通过关爱和成功病例的介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饮食护理

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禁烟.酒,饮食易清谈,富营养.易消化。多吃水果和蔬菜。限制动物内脏、脂肪、忌食肥肉,烹调用植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4 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等。

2.4.1肺部感染

要注意病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注意保暖、不要受凉。经常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拍背,每2 小时 1次,每次约5 min,以促进痰液排除。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口腔,每天1~2次,以预防肺部感染。

2.4.2消化道出血

当病情较重已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立即将头偏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协助医生做相关治疗[3]。

2.4.3压疮

给予气垫床,床铺保持清洁柔软、干燥,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动作要轻柔,不要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常擦身洗澡、更衣。

2.5 康复护理 康复期护理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腕和手关节伸展,手握小球或纱布,腿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足下垂或外翻,足与踝呈90°;到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配合针灸进行有目的的功能训练,此时,患者处于被动体位,须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小关节特别要小心,这些关节易强直,需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按不同的方向活动5~6下,每日进行3~5次;对患侧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轻柔、有节奏地按摩让其放松,而伸侧的肌肉要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减轻肌肉的孪缩,以免妨碍相关关节的运动,每次10~15 min,每日2次;直到患者主动自行运动[3]。

3 小结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是我国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疾病造成的后遗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患者预后的好坏直接影响的生活的质量。我院实行“卒中单元”,通过系统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好的康复,大大提高了患者和亲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社区康复的新阶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1996,11(5):193

[2] 關骅.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36

脑卒中便秘护理 第12篇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穴位贴敷,中医按摩法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 排便次数减少, 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 且排便不畅、困难。脑卒中病人早期应用大剂量脱水药物, 使大便干燥;早期一般多呈昏迷状态, 肢体活动受限, 长期卧床;脑损伤使神经传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排便反射降低;饮食因素等多种原因极易造成便秘, 便秘成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便秘可使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 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 加重脑水肿, 诱发脑疝, 危及生命。因此及早采取措施,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在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中非常重要。为了减少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生, 对脑卒中病人早期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 并与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 观察其对便秘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84例, 经CT和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男32例, 女10例;年龄50.1岁±18.2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为5.0分±1.7分。对照组男31例, 女11例;年龄53.0岁±13.3岁;入院时GCS为5.1分±1.6分。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实施护理干预前, 已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家属进行解释, 征得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经外科常规治疗, 应用脱水剂、抗生素、止血药、神经营养药等综合治疗。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病人入院24h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穴位贴敷法联合中医按摩法均在入院24h紧急治疗结束后开始实施。具体如下。

1.2.2. 1 穴位贴敷法

(1) 药物:生大黄粉 (6g) , 用适量75%的乙醇调制成糊状。 (2) 敷贴方法:病人取仰卧位, 暴露脐部, 用75%乙醇清洁肚脐 (即神阙穴) , 再将已制备好的药物贴敷于脐内, 按压铺平后, 用6.0cm×7.0cm的3M透明膜敷贴, 外用胶布再次固定, 以免糊剂外渗。 (3) 贴敷时间:24h更换1次, 10d为1个疗程。 (4) 注意事项:观察期间注意贴敷部位有无皮肤过敏情况。应及时观察病人大便次数, 如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停止用药。

1.2.2. 2 中医按摩法

(1) 腹部按摩:使病人取仰卧位, 护士于病人右侧, 双手重叠 (左手在下, 右手在上) , 从病人右下腹开始, 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 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 用力适度, 幅度由小到大, 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每天2次, 早晚各1次, 每次10min~15min[3]。 (2) 穴位按揉:用双手拇指指腹反复按揉足三里、合谷、天枢、支沟穴, 每穴3min~5min, 每日2次, 早、晚各1次[4]。

1.2.3 观察指标

由每天测量体温的护士询问并记录病人大便次数、性状, 若两组病人入院后超过72h未排便, 即给予开塞露通便。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及便秘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便秘的发生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脑卒中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及危害

脑卒中病人因为病情危重, 常需卧床数月甚至数年, 导致肠蠕动减少;同时由于脑卒中后早期常规使用脱水剂治疗, 病人极易发生便秘。便秘的发生会加剧脑循环障碍, 影响脑功能恢复[5],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而病人只要3d不大便, 临床就要运用开塞露或者灌肠等方法解决病人排便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同时也给家属、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及早进行便秘的预防, 不再等病人出现便秘后再处理, 防患于未然, 能极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3.2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对脑卒中病人排便的影响

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失常。大肠者, 传导之腑, 以通为顺, 而其与肺、脾、肝、肾均有关系。肺热下移大肠, 日久伤津耗气而成便秘;脾虚运化失常, 糟粕内停, 则大便难行;肝郁化火, 火盛伤津, 肠道失润, 大便难通;肾主五液, 司二便, 肾精亏虚, 肠津涩少, 传导失司而见便秘。穴位贴敷法是常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将药物贴敷于固定穴位, 通过穴位与经络的双重作用起到疗效。“脐者, 人之初生胞蒂之处”, 内通五脏六腑, 外连任脉、带脉, 是人体表面皮肤最薄弱之处, 是药物吸收、发挥药效较为理想的途径。通过贴敷神阙穴 (肚脐窝) , 刺激该穴位, 使药效通过经络循行直达病所, 起到疏经通络、润肠通便的作用。运用中药大黄, 是因其具有苦寒泻下、消积导滞之功效, 其主要致泻物质蒽醌类经酒制后能更好地发挥通便的作用。中医学认为, 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生津、滋阴通便;合谷泻大肠实热;天枢疏通肠胃;支沟通调腑气[6]。而腹部按摩是通过一定刺激促进肠蠕动的。现代理论认为, 它们主要通过直接与间接作用实现。一方面可促使胃肠管发生形态改变与运动, 加速肠蠕动;另一方面可通过神经与经络的传导反射, 增强胃肠蠕动与消化液的分泌[7]。推拿与药物不同, 药物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泻下作用常较为峻猛, 且难于控制与调节, 确能泻其有余 (邪气、痰浊、水饮与大便) , 因而谓之泻;而推拿之后产生的大便排出, 次数一般不会明显增加, 不会发生连续大便, 尤其是水样大便[8]。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 便秘、再次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因此早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是一种针对脑卒中病人便秘预防和治疗的有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是将穴位贴敷与中医按摩法相结合进行研究的, 以后可以在病人入院24h内将两者单独进行对照研究, 研究其对病人便秘的影响有无差异, 以期获得早期预防脑卒中病人便秘发生的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为临床护理做出进一步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夏穗生, 胡云龙.临床外科诊疗关键[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03.

[3]罗贵才.推拿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81-182.

[4]封志英.介绍一种指压按摩解除卧床病人便秘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7) :491.

[5]张建波, 郎立和.大黄在内科临证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 (3) :259.

[6]康锁彬.经脉腧穴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51-160.

[7]罗才贵, 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5.

上一篇:当代我国学校体育功能下一篇: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