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2024-06-17

怎样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精选12篇)

怎样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新课引入

课题引入是每堂课的开场白, 开场白要做到应用得当,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 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为达到教学目标开一个好头, 另外这也是一堂课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出课题、引入新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 (2)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3) 由提出生动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新课; (4) 从演示实验入手引入新课; (5) 通过介绍实际应用引入新课; (6) 通过讲述科学史料, 引入新课; (7) 安排学生小实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上好一节课,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在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每节课毕竟只有40分钟, 因此, 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密度, 加快节奏。增加密度不只是教学内容绝对量的增加, 以为把两节课、三节课的内容并入一节课之中就是增加密度, 这是一种误解。增加密度是指教学内容相对量的增加, 其含义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增加学生思维的活动量, 把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 这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的传播过程转化为一个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发现过程, 用一个个巧妙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 从而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加快节奏也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匆忙忙地把尽量多的知识交给学生, 加快节奏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再原地踏步。课堂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使学生在40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上好一节课关键还在于教法的选择上。好的教学方法, 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和灵魂, 是教师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认真地、切合实际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授课情境。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

教学上坚决反对把课堂当讲堂, 把学生当容器罐, 教的活动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 而要求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活动量尽可能的大。凡是学生能自学的就让学生自学, 凡是学生能看懂得就让学生思考领悟, 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就让学生回答, 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 凡是学生能小结的就要他们去小结……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实践, 才有可能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 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能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三、反馈练习

我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及时反馈, 这对提高学生成绩是有重要作用的。任课教师要研究课堂反馈的各种途径。及时的信息反馈, 能保证教学按预定的线索顺利地发展下去。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给学生, 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发展。同时教师要精讲善练, 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竭力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及时反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主动的联系中体会教师的讲解, 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四、课堂总结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老师最后应用一些简明、扼要的语言 (简单的句子) 对其进行概括, 要求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 记住这些高度的概括。

最后,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但是在新的形势下, 仅仅具备上述基本功是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真正上好一节课, 真正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包含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方面。专业精神包括师德规范、教育观念、精神品质;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教育技术、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组织协调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物理教学怎样才能高效 第2篇

物理教学怎样才能高效

文/胡卫民

摘 要:新课改新理念下,学习与教育的目标有了较大的改变,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建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的。物理学作为当代最活跃的学科,搞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改革。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应着眼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搞好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师生关系;品德教育;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和思想是知识产生力量的纽带和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甚至关系到教学工作是否顺利进行。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于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发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引导。学生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的能力可促使教师一心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再加上身体发育上出现一些较大的变化,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做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动发现学生的情绪起伏情况、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在尊重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去帮助、引导解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让学生明白,全力迎接世界新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不仅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努力刻苦地去学,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对未来的庄严职责。树立“今天我以国家为荣,明天国家以我为荣”的强烈爱国思想。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实验又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物理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教师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活动情境,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与合作等探索活动,学生既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又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能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又会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喜悦。

四、搞好高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名师出高徒”,良好的课堂教学需要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应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高程度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从教学语言入手,教学语言是使学生通过听觉器官感知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学语言要艺术化,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恰当而又特别的比喻,不仅能把问题通俗化,而且可以加深印象,方便记忆。比如,在讲噪音的危害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1946年,美国俄克荷马城的一个农场主星期天早晨起来后发现,农场里的鸡多数都在睡觉,鸡也知道星期天睡懒觉呀?他惊奇地走近一看,发现原来鸡不是在睡觉而是死了。后来,调查才知道,是美国空军F-14喷气式飞机在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从该农场上空飞过。为什么在飞机的轰鸣中农场的鸡死去大半呢?然后提出噪音的危害造成的。在讲“相互作用力”时,用“来而不往非礼也”来形象说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挖掘教材中的逻辑。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物理教材又是根据人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过程来安排的。因此,物理教学应顺应这一特点,把教材中的逻辑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逻辑的力量。再次,课堂组织科学化。整个课堂开始时,应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积极、灵活、敏捷的学习状态,然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对他们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跳起来摘桃子”的思路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最后,搞好课堂传播信息的分布和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环节精心设计,善于分辨学生是否处于注意力集中时期,控制教学的信息量不可太多,难度把握在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信息传播速度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速度相适应。

总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学生对社会、国家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情况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通过科学的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即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这才是新课改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泽农。实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怎样创造趣味物理课堂 第3篇

一、课堂引入的原则

1.理念新。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同时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引入时给学生创设的物理情境、现象或问题,以及引入的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手动,用脑想。

2.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这一。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开场,容易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转化成学习物理兴趣,有了学习物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则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选择课堂引入的方法、创设的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爱好兴趣和个体差异,又要考虑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引入时尽量做到出"奇"不意,满足学生好奇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并与教学的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能为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作好铺垫,有助于形成与新知识相关的思维,避免由此产生一些过于复杂、有分歧、甚至是错误的思维。

二、课堂引入方法

1.以学生游戏引入。游戏是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进行游戏,课堂将会异常活跃,由此产生的笑话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学生亲身的经历和直接感受,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好一支短木棒,木棒的一端削得较光滑,并涂上滑石粉,一端较为粗糙。让一大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光滑的一端,另一小个子学生握住木棒的另一端,两人同时发力进行拔这木棒比赛。结果是力气大的学生却没能抓住木棒,输得不服气,让大家感到意外,产生疑惑,争论原因,这时我们要维护大个子学生的尊严,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棒上的"玄机",去发现是"摩擦力"在搞鬼,将木棒调个方向再进行比试。由此引出摩擦力,学生兴趣倍增。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让出了课堂的舞台,学生完全占领了课堂这个舞台了。

又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节教学引入时,用一次性纸杯、细棉线和牙签制成的"土电话",让学生用"土电话"进行直接通话,也可让他们"联网"通话,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新奇、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以发挥。

2.以小魔术引入。刘谦的魔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尽了风头,老师的魔术也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如"大气压强"一节的引入,准备一个在沸水中煮过2分钟的鸡蛋,并去掉外壳,一个玻璃瓶(瓶口直径约为鸡蛋的三分之二),将6根火柴同时点燃后投入瓶中,把蛋的一端塞在瓶口,用小丝巾盖住鸡蛋和瓶口,老师在旁边"发功",见证神奇的时刻到了,"扑"的一声,鸡蛋钻进了玻璃瓶的"肚子"。问:是什么力量将一整个鸡蛋完好无损地推入瓶中?如何将鸡蛋从瓶中取出呢?再用劲往瓶中吹气,然后迅速将瓶口转向下,鸡蛋由于重力作用落到瓶口,"扑"的一声,鸡蛋就从瓶子中钻了出来。

又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引入,也可以表演个小魔术"听话的小球"。准备一个小木球,木球中间钻透一个小孔(球内的小孔道是个弯孔道),将一细绳穿过木球中间的小孔,两手分别拉住细绳的两端,将细绳竖立起来,让小木球从高处沿细绳下滑,教师一叫"停",同时用力一拉紧细绳,由于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木球就停止下落,叫声"走",将细绳放松,木球因重力作用又向下走。

3.以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入。为安全起见,最好是老师自己当演员,才能把握好表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保证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学生将会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瞪大双眼,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让老师给吸引过来了。 转贴于 中国论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一个钉板,取一块木板,在长×宽= 12cm× 24cm 的范围中,用钻子引孔(钉钉子时木板才不裂开),密密麻麻地钉上二百多根长均为1.5寸的铁钉,用铁锤将铁钉尖一侧锤齐整,并把钉尖的部分锤钝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铁钉刺破东西,容易扎伤人体,问:若老师光着脚踩上这个钉板,脚会伤成什么样子?当老师站在钉板的中央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接下来就会产生疑问想究其原因。

又如在"安全用电"一节的引入,将火线单独引出到讲台桌上,用测电笔检测一下表示确实"有电",教师坐在干的木椅子上用手去触摸电线。

4.以故事引入。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大量有趣的故事或传说,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之余,能很好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机械运动"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取这两个小故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身旁有个小东西在飞,便迅速地把它抓在手中一看,他抓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5.演示实验法。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用身边常见的东西做一些物理实验,把惊奇现象展现给学生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均得到提高,而且能使学生感到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实验随时可以进行。

怎样教学生学好物理 第4篇

一、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

对于物理规律, 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明确这条规律是根据哪些物理事实概括总结出来的?或是根据其他什么规律推导出来的, 它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样的规律性?这样对规律才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而不是只知道一个干巴巴的结论, 或是一个孤立的公式。物理规律只能发现, 不能创造, 总的来说, 使学生对发现或建立某一规律所采用的方法途径和具体的依据有较清晰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使学生明确某一规律的物理意义, 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动力

兴趣是自信与勇气的源泉, 是创造的基础,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才能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加速度”概念时, 先播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起跑, 终点冲刺及快速汽车刹车的录像, 学生对这些物体运动变化就会很感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实验探究, 让学生以研究者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知识, 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体验物理学习的喜悦。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让学生学有创见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众所周知,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 学生“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怎样做题缺乏应有的训练, 因此在平常训练中着力使学生解题注意步骤, 操作不少环节,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 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再是抓好课本例题、习题的延伸与挖掘, 获取“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活于课本”的训练, 努力使学生思维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加强师生交流, 优化课堂气氛

只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和谐了, 学生才能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无拘无束, 敢于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 以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真诚地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发扬民主, 虚心听取学生意见, 提倡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实践表明, 一个良好的环境一经形成, 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染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五、精心讲评及时反馈

作业讲评作为作业批改的继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讲评时要以典型习题为例, 引导学生归纳该题型的审题要点、解题思路、答题规范、注意事项等, 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学生的意识和思想, 找出各条件下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正确方法, 通过讲评一题, 解决一类, 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批改作业时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及错者姓名记下来, 再当天抽空找学生纠正;每次测试后, 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学生成绩, 坚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及时补救。

六、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物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 可以多层次展观, 物理有趣但难学, 像一把利剑时刻在考验学生意志, 许多学生由于反复失败, 对物理失去信心。物理教学应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物理知识充满渴望, 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 要让学生学好物理, 教师要转变观念:一是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二是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三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四是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注重学生的“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概念多, 理论推理多, 定理多,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教学生学好物理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 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课堂气氛, 作业讲评及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进行物理期中复习教学反思 第5篇

本周八年级进入了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针对不同班级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进度,我设计了以下复习方案:

1、对八(1)班抓提高

八(1)班授课进度快,期中考试内容已讲完,进入了全面复习,。在复习内容上主要是重基础、抓提高,对八(1)班学生来讲,由于时间充裕,基础内容讲得较细,所以没有必要再从头反复讲,重复讲,以免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而且八(1)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用的死、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等缺点,往往对知识是一知半解,不会深入探究实质内容,所以为了逐渐纠正这些缺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加大练习力度。让学生多见题,多练习,开阔视野,并加强习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2)加强独立思考的机会。减少课下练习,加强课内的检查督导,将学生手中典中典的答案上交,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而不是像以前没有深入思考就看答案。

(3)加强重点题目的分析讲解。考讲结合,考试完毕,逐一阅卷,总结卷面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并给予加深拓展,对个性问题单独辅导。

经过一星期的复习,学生的状态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相信在本次期中考试中能有所体现。

2、对八(2)、八(3)班抓基础

怎样有效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第6篇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初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插图等无一不感到新鲜好奇。但这种好奇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维持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在上绪言课时,认真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教材中的“长短蜡烛哪个先熄灭”、“金属能否屏蔽电磁波”等,这些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的、易引起学生疑问的实验,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学习物理是非常有趣的事,为今后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让学生获得成功

初中物理知识对学生的要求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也就是要让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初中物理(苏科版)《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问:你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学习了《大气压强》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的解释和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且,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物理问题的挖掘,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又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验教学能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给予学生视觉上的最直观的冲击。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有两种——同化与顺应,当所接受的知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如在“天平的使用”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用天平去测量小组准备的物体,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所有学生都测量完以后,让各小组组长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由于各组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必然使学生感到惊奇,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开展了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教学,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我们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使用上下工夫。物理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等。这对确保物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五、注重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少学生之所以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是因为觉得物理“好玩”,但要他们真正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作为教者,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联系实际,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实例。例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的原理,并进一步提出:不法商贩“短斤少两”常用的手法,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细心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

怎样搞好物理实验教学 第7篇

一、端正教学思想, 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 开阔视野, 获得创新发展,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经常会出现不想做实验或者是少做实验的思想。这种忽视实验教学的做法, 严重阻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探究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进一步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

二、精心准备, 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他们的思维, 把疑难问题形象化,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课前, 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 巧妙设计演示实验。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准备的过程中, 要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忘了实验所需的器材, 导致实验不能顺利完成。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实验, 防止出现实验不成功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例如, 在教学“大气压”这一课时, 教师拿两支大小差不多的试管, 往大试管里面装满水, 将小试管的一部分插到大试管内, 然后把它颠倒放置, 使大的试管在上而小试管在下, 让学生猜想这时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学生几乎都认为由于重力的作用, 小试管要往下掉。这时, 教师松开小试管, 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还上升到大试管的顶部。这种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会自觉地去问为什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 在做“用冷水使热水变沸腾”的实验时, 先用酒精灯把烧瓶内的水烧开, 然后停止加热, 用木塞塞住瓶口, 瓶内的水不再沸腾, 这时将冷水倒到烧瓶上,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不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这些演示实验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感到物理非常有趣, 树立了学好物理的信心。除此之外, 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还要边讲解边指导, 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以观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做到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

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必须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1.过于保守, 学生跟着教师做。主要体现在有些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步骤去完成。这种实验教学只能说是学生简单地跟从,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于自由, 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实验指导。主要表现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 根本不知道整个操作程序、实验的原理、研究问题方法。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可靠。

笔者认为, 要避免以上两个误区, 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精心组织, 善于引导。

实验的成败有一半归功于实验的准备阶段, 因此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前, 让学生做一些题, 如u>2f时, 成像;u=2f时, 成像;f<u<2f时, 成像;u<f时, 成像。在实验前学生还要知道探究问题的方法, 比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模型法等。

第二, 适时指导, 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操作要相结合,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要摆正师生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巡视, 了解各小组实验的进行情况, 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并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完成之后, 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相互取长补短。这样,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做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怎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第8篇

一、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认知过程, 知识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接受的结论教学为主动获取的过程教学,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在新知识过渡中, 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充分运用迁移规律, 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有效地纳入知识系统, 防止新旧知识断裂。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 “小明有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5%, 已经看了多少页?”学习之前, 先把35%改为7/20进行计算, 然后问学生7/20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呢?“35%”出示该例题, 问题迎刃而解。

(2) 在形成知识系统中发展学生认识水平, 在新授课时要注意复习题与例题、例题与例题、例题与习题三个关系, 再者又要注重这一节课与那一节课的连贯性, 还要注重一课一小结、一单元一归结、全册一总结, 形成知识系统, 使学生体现到知识的整体性, 让学生活动于这个知识整体之中。

二、注重学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的转化

人的认识包含两次转化, 第一次是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 到生活中运用。这样, 学生对知识就会更深入的理解, 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教学时, 我们注重过程处理好与学的关系, 主要目的就在于完成这次转化, 更重要的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因为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只有完成了第二次转化, 才能深化认识, 这需教师创设这次转化的条件———合理地练习。

例如:学习加减法时, 学生仅学会了5+3=8、8-3=5、8-5=3并不算会, 而只有懂得了A+B=C、C-B=A、C-A=B才算真正的学会了本领。

通过练习, 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练习多样化、系列化、层次化, 要有一定的覆盖面积和深度。

三、注重学生信息反馈

信息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学情的信息在形成动力结构和认识结构中不断得到反馈。如:能有针对性的矫正, 使学生在认识结构的形成中少走弯路, 信息反馈得越快, 教学效率就越高, 所以要特别注重它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做到及时回收、准确加工, 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对”, 还要对“错”的发生兴趣, 要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教师要做到三点: (1) 重视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信息。例“9/15、3/64、14/56、7/81、3/20”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当学生回答9/15、14/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 我们要及时指导, “它们是最简分数吗?”学生能找出原因。 (2) 注意观察学生课堂上流露出的表情。学生时常会出现各种表情, 自信、拿不定主意、困惑不解、全神贯注等, 我们要捕捞这一信息, 及时调节教学过程。 (3) 注重课堂练习环节的检查, 利用学生的错题这一反馈的窗口进行教学, 使学生知错、知因、知改, 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如在小数加减竖式计算中出现错题, 老师不应简单地找错就算完事, 而应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学生把“相同数位对齐”混同于“末位对齐”, 因此学生练习时老师应进行巡视, 收集共性问题, 进行全班分析, 收集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使教与学协同活动。

四、注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

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乐于学, 要想使学生乐学, 就需创造一个活跃的空间, 这就需要教师的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等。有好的开讲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学得自然;幽默的语言, 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情感可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几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 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主体”, 使学生产生平和心里, 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也谈怎样搞好高一物理教学 第9篇

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还是能力要求,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具体表现在:初中的许多知识现象比较直观,主要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一般规律的总结,并且研究对象单一、简单,多是静态的,思维方式也只限于一般的归纳总结;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许多问题要抽象出物理模型,物理过程常常需分几个阶段,需要进行分析、推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仍沿用初中那一套,以模仿为主,过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引导,对许多物理问题,不认真思考,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是一味地想当然,这样自然学不好物理。

在明确学生这种现状的基础上,教学中应多创设物理情境,多举事例、多引导、多做实验,适当降低起点,搭建台阶,让学生明确高中物理的特点及其与初中物理的差异,耐心指导学生,恢复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物理的“源头,活水”,“授之以渔”,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加深理解,克服死记硬背现象

说物理难,其实主要难在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加上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做题时凭直觉,想当然,这是他们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切入点,加深他们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和方法,克服学生想当然、生搬硬套的不良习气

注重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新要求,它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深入理解、掌握物理学的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摸索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介绍物理学家研究相关问题的大致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路和方法。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授学生以渔”。使学生认真体会这些思想和方法,并能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学生想当然、生搬硬套、乱套公式的不良习气。

三、教育学生认真观察,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以实验为基础,并要接受实验的检验。在教学中多做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明确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实验,要让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能够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怎样成功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第10篇

一、认真研究实验

做好实验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和达到目的的途径, 这样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至于实验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二、精心准备实验

演示实验教具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首先, 教师应准备好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其次, 教师在课前应多操作几次, 直到熟练的程度, 并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 教师要掌握好演示时间和精力, 使工作与教学进度紧密, 不能因为实验而耽误教学时间。最后, 教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期间的示范, 启发学生的思想,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三、要规范操作

教师在实验中使用设备、连接和组装设备、示范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梗不能轻易地扔在地上, 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没有钩牢, 拧紧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总之, 规范教师的运作, 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而且会让学生养成一个严谨求实的实验习惯。

四、表达简明、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实验程序, 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应简洁、准确。如果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过程就会产生一知半解的影响。

五、注意师生互动

教师要在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等。

六、实验要面向所有学生

课堂作业怎样优化? 第11篇

一、新颖别致,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布置《伯牙绝弦》的课堂作业时,我尽量添加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别致的作业元素,使课堂作业生动有趣、灵活多样。

《伯牙绝弦》塑造了两位鲜活的人物: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被人尊称为“琴仙”的伯牙,另一位表面上是深山里的樵夫,实则是一名隐姓埋名的音乐高人钟子期。他们心有灵犀,途中巧遇便心灵相通而成为知音。而后,钟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引导学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三道极富情趣的课堂作业:

(1)伯牙与钟子期为什么会成为知音?

(2)有人认为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伯牙与钟子期,你更钦佩谁?请说说你的理由。

这三道作业,既简单又富有深意,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又因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处于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启动多向思维,畅所欲言。所以,这三道课堂作业深受学生欢迎,也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受家庭教育、智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伯牙绝弦》的语文课堂作业时,我十分注重体现这种差异性。课堂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提升作业三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困生必须完成必做作业,中等生可以尝试做选做作业,优秀生可以不做必做作业,可以尝试提升作业。如此因材施教,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都能在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完成作业,迅速提高各自的语文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学困生必做作业:翻译、背诵《伯牙绝弦》全文。

(2)中等生选做作业:默写《伯牙绝弦》全文;说说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

(3)优秀生做提升作业:说说自己对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做法的看法;伯牙与钟子期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具音乐才能?理由是什么?

事实证明,如此分层设计课堂作业,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前进的内驱动力得到了很好的启动。很多学生在选择作业的时候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困生羞于只做必做作业,中等生极力向做提升作业发展,优等生已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完成提升作业后自觉地做课外作业。

三、丰富多彩,多维训练

1.演一演,锻炼能力

文言文《伯牙绝弦》虽然不长,却完整地讲述了伯牙巧遇知音钟子期,两人心灵相通,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流传千古的故事。这样故事性极强的文本,教学后,我布置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汇报演出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根据伯牙和钟子期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等编写台词,能准确揣摩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和动作,表演到位。

2.写一写,画一画,展示才艺

此外,鉴于《伯牙绝弦》高度浓缩的语言,跳跃性极强的人物活动场面,几乎完全省略的人物心理描写等特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进行再创作。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独特,既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空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还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对有绘画才能的学生,我在鼓励他们感受《伯牙绝弦》语言文字的精美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体验,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伯牙绝弦》,将课文的情境再现于绘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获得审美体验。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作业设计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课堂作业的优化就是对课堂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应用和优化跟进的实践过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课文题材广泛、体例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所以,对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作业,教师也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不同体例、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和不同学情进行设计,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切不可盲目模仿。

怎样培养学生物理课堂的提问能力 第12篇

下面就学生提问能力简单作以下两点分析。

一、学生提问的发展与层次

1. 就题论题, 简单地问“为什么”。

2. 初步思考, 再提出问题。

3. 创新猜测以后, 提出问题。

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 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1)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学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 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2) 国家要富强, 经济要发展, 社会要前进, 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 只有不断提出问题, 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从创造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

(3) 平时只要多思考, 不迷信书本, 不盲从权威, 凡事换个角度去想一想, 往往就有很多问题被提出。从实际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1) 对“基本概念”提问。

弄清物理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把讲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时还会让学生用红笔把书上的有关内容画出来, 要求学生仔细体味。但即使这样, 学生还会在概念的理解上出错。如果在教师讲解后, 请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结合对概念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 就能取得很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2) 对“公式”提问。

对公式的掌握, 应包括公式的推导、各物理量的意义、适用条件、逆向应用、变形后应用、实际模式作用等, 这些均可作为提问的素材。

(3) 对“实验”提问。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 无论是演示实验、小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总有取之不尽的问题素材。

(4) 对“现实生活”提问。

所谓物理, 就是即物说理。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和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去提问, 可以说问题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5) 对“解法”提问。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方面, 但单纯做题, 既不思考, 也不提问, 效果一定不好。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 “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 也就变成你的问题”, 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 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 “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 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

(6) 对“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总结?如何分类?怎样类比?如何探索?怎样联想?如何转化?怎样讨论?如何构造物理模型?……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 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7) 对“物理问题”提问。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免不了要做一些习题,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学生有纯粹为了完成作业而做题的思想, 要让学生体味到很多的问题。即使是某些高考题, 或者是竞赛题, 都有很多是值得商榷的。经常想想一些题目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 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应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除了对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外, 还应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上一篇:批改作业的艺术下一篇:生物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