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教育范文

2024-07-08

幼儿游戏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幼儿游戏教育 第1篇

教师对幼儿活动水平要有敏锐观察力,具有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具有灵活的教育活动组织应变能力,具有带领幼儿活动走向价值化的引导能力等。如我园实施的表演课程,幼儿通过自主表演游戏,学会与同伴合作设计广告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策划宣传、道具制作等,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提升。可见,游戏中的教学非常具有可行性,能为幼儿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游戏精神在教师教学思想意识中的渗透,将游戏归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幼儿游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幼儿自发游戏

虽然幼儿园的游戏多半是教师组织的,但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自发自动的游戏。他认为儿童在自发自动的游戏里有自己的目的、计划。家庭里,很多父母不了解它的价值,在孩子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差遣做其他的事,令其中止游戏。如果自发自动的游戏常常受到阻止和打断,对孩子以后生活和做事会产生有头无尾的影响。儿童自发自动的游戏不仅在家里有,在幼儿园户外自由活动的时候也随处可见。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应当因势利导,帮助儿童根据游戏目的贯彻到底,这对儿童将来做事一定有成功的影响。此外,教师在教室里应当尽量使儿童自发自动地做游戏,自己定目标,自己计划机会,这对他们将来人生有重要影响。自发自动游戏(即当今的自由游戏)对儿童最大的价值在于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使行为与精神达到统一,有利于儿童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形成。从古至今,伟大的作品虽然时隔千百年,却仍能扣动人心,产生共鸣,这是文学家与艺术家全神贯注的结果。当儿童专心致志某一游戏时,如用沙土或积木堆砌一个物体,无知的成人往往加以呼唤或差遣,使他们一贯的精神随之停顿,陶行知疾呼“这实在是可惜之至。”

二、关注幼儿游戏规则

“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这是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的最基本条件。这个规则,也可以说是大家的公议,既然大家可以共同议论决定,那么游戏规则就是可以改变的。如玩“滑滑梯”游戏,教师让小朋友自己想出大家都能玩的办法,经过大家共同商议,最后决定“大家排队”,老师还把这个决议写在木板上钉在滑梯旁,当做大家共同制定的办法。在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还懂得尊重自己的意见也尊重别人的意见。所以,老师要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制定游戏规则,并遵守。

三、教师与幼儿游戏需达到精神同化的地步

做游戏的人不仅指儿童,还指跟儿童一起游戏的老师。如教师和儿童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教师当猫,儿童当老鼠,在玩得正高兴时,教师会忘了自己,变成真正的猫,这就是在游戏中沉入忘我境界,在游戏世界里陶醉自己,达到精神与游戏的同化。教师在游戏中如果能做到精神同化,这种人格暗示会深深影响儿童的精神。如果教师自己不专心,那么也看不出儿童不专心。“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就是人格陶冶的力量,精神同化所起的人格暗示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教师该怎样做才能与儿童游戏时达到精神同化?陶行知认为“教师教游戏的时候,应当在‘做’上教,儿童在‘做’上学。教师站在旁边教他们怎样做,不如自己兴高采烈地和他们一起做。不仅使儿童学起来容易,并且兴趣格外浓厚”。儿童怎样做游戏,就怎样学,儿童怎样学游戏,教师就怎样教,并且教师要参与游戏,与儿童互动。“做学教合一”是达到精神同化的必经之路。

四、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工作

陶行知基于对我国不同时代幼儿园手工的研究,批判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对儿童工作和游戏的看法。我国还停留在封建阶段时,幼儿上学是企图成为独占知识的士大夫阶层,以求高贵身份,至于生产劳动,那是工农阶级的事情,所以那时候的幼儿园是没有手工、工作概念的;现在我国向工业社会发展,必须学会工业社会活动的能力,教育部于1929年颁布了幼稚园课程,制定了教学目标,包括发展儿童大筋肉、精细动作,培养团体合作、个人独立活动的能力。但幼稚园常常因为节省经费、工作设施麻烦、求外表的整洁等原因,把工作范围一再缩小,工作时间一再缩短,仅保留画画和剪纸。

五、注重游戏的本体价值

陶行知反对将游戏当做某一种哲学或道德工具看待,福禄贝尔指出人们虽重视游戏,但忽略游戏本身的价值,只把游戏当做实现神秘哲学的手段。他提出,“要注意游戏本身的价值”。在游戏选材时,不用固定现成的材料勉强他们做机械的反应,而是多给儿童自由创作的机会;在游戏实施时,不注重形式成绩和模仿操练,而使他们有更多自己发表、订正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设法引起儿童动作上的需要,使儿童感到游戏的流畅自然,不间断于各环节技术上的操练。1953年陶行知在台南师范学校幼稚实验班指导行为课程,每周拟定课程,包含一个设计和每日指导方法要点。在第三设计以“饼和饼铺”为中心题的概要中,除了让儿童获得饼的成分、买卖的意义、纸币的功能、劳动的趣味等知识外,一个重要目的即“体验游戏后的快感”,可见陶行知重视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体验。

六、顺应“爱好游戏”的自然性

幼儿游戏教育策略 第2篇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比如:在玩“乘汽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

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

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他活动。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 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活动 第3篇

一、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生性好动,如果要求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如果让他们蹦蹦跳跳、自由活动,他们则很少感到疲劳。这种好动的特点是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中的身体生理机能有密切关系的。学前儿童身体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尤其高级神经系统还不成熟,神经系统活动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另外,他们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肌肉收缩能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相关的肌肉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幼儿身体发育不利。游戏则满足了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而不受限制。同时,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使幼儿身心愉悦。

二、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1.培养自信,满足心理需要。游戏是幼儿成长的最好伴侣,是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综合行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可以使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满足。

2.培养同伴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幼儿来到幼儿园共同生活和学习,必然会产生交流问题。交往活动是幼儿重要的社会生活或道德实践活动。幼儿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独特的“儿童社会”。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同时,在与客观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游戏中学会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3.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主导型的特殊学习活动方式,学前期的幼儿学习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趣味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发他们的兴趣,幼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游戏中安排让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活动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但却不能是负担性的任务。在一些游戏教学中,有时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痛苦,原因就是幼儿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是教师硬让他们玩这种游戏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选择一些让幼儿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游戏,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游戏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也就要有所不同和侧重。

四、在游戏中注重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1.让游戏规则来源于孩子。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然后幼儿按规则反复游戏。其实这是幼儿被动的游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使幼儿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游戏规则就应由幼儿共同协商提出。在游戏前,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探索游戏的玩法,比比看谁设计的游戏玩法和规则与众不同,然后请幼儿在讨论中生成新的游戏规则,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

2.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要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一个利于活动与表现的环境,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处于支配游戏的地位。教师通过提供自主的活动机会和自由的环境条件,让幼儿决定游戏内容,与伙伴们认真去做想做的事,积极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使个性得以发展。

寓幼儿教育于游戏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话动, 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 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 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游戏中, 儿重的表现总是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在游戏中他们能成功地摆脱眼前的知觉情境的束缚。因此, 强化游戏的研究, 注重游戏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确保游戏在幼儿园的中心地位是现代幼儿教育应该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 进一步深化幼教改革, 使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关键在亍幼儿能否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 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内在合理性

1989年我国政府颁布了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在这份文件中, 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 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它集自由性, 趣味性, 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契合。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 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题的教学, 必须反映儿童看事物的方法”。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容易疲劳, 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 他们喜欢参加游戏, 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我国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 了解物性, 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 活泼动作, 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 学习做人”。

1.1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有人说, 游戏的重要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在幼儿园教育中,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反映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两层意思:第一, 是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 (如吃饭、睡觉等) 之外, 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第二, 是指对活动主体 (幼儿) 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生话中, 游戏正是具备这两个方面条件的活动。

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从幼儿身心发展方面讲, 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 能绐他们以快乐。好动是幼儿的特点,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 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 避免了因动作单一而产生的厌烦和疲劳;他们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动作,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 从而满足了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在与成人共同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 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和依恋, 使社会性交往需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游戏对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 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信心。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主感, 可以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 幼儿各种需要产生了游戏, 游戏使幼儿的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幼儿需要的满足带来了快乐, 快乐作为强化物使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正情绪体验相互作用, 相互补充, 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幼儿去游戏。如此循环往复, 游戏就成为幼儿稳定的兴趣, 成为幼儿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活动形式。所以, 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不断成长的。

1.2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障了幼儿的游戏权和发展权

游戏虽然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幼儿游戏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游戏能否在实际上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需要成人社会的允许支持和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作为教育法规, 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肯定了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意义不仅仅是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突出了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立法的角度, 保障了幼儿的游戏权与发展权。

2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意味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2.1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 能适应儿童的需要, 由儿童的直接需要而产生, 由内部动机而产生, 不是外面强加的。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 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 耗费精力小, 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灵活多变化, 引人入胜, 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 并易于在游戏中受教育。在游戏中, 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 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获得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学习活动发生好感, 激发认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对活动目标的注意及坚持的持久性。游戏者的需要、兴趣与能力和游戏的方法、内客等是天然一致的。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 而是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兴趣、自主感、胜任感体验是游戏体验的主要成份。儿童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的, 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 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 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 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增长知识, 就好象春风时雨般使草木生意盎然。

2.2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要从小培孩子良好品德, 光靠成人说教是没有好效果的, 而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而这种学习, 可以大大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 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幼儿进行游戏有快乐的情绪, 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 使儿童亲近起来。游戏提供了幼儿互相交往的机会, 培养儿童团结友爱、习惯集体生活、喜爱幼儿园。游戏还提供了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 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 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意见, 及如何与同伴相处, 从而培养他们考虑别人, 克服自我中心。在游戏中, 儿童为了把游戏玩好, 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 自愿遵守规则, 使自己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 发展了幼儿的自制力。游戏使每个幼儿不仅是他人影响的承受者, 也是影响他人的力量和资源。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 从而提高了幼儿的道德水平。

2.3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智能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儿童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动员儿童的智力活动,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论, 从认知活动而言, 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愈多, 他们智力发展更好一些。因为游戏需运用想象与表象, 而表象形成需要思维与推理, 游戏可说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工具。

游戏的情境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它吸引和激发了幼儿进入想象的、创造的天地里。所以, 游戏是发展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这种主动性、创造性是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创造尝试的基础, 是幼儿将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游戏中幼儿透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 使幼儿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2.4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增强体质

游戏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游戏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 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 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 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奔跑、跳跃等活动, 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活动以及心脏、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 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 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使动作达到正确、灵活、协调、熟练, 它使幼儿能充份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以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游戏中的练习充满面情趣, 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欢乐, 可培养幼儿的进取心。总之,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发展幼儿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 增强幼儿体质。

3 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3.1 要有目标意识和条件意识

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 就必然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因此, 在组织游戏时, 教师首先应确定合理的目标, 并注意目标的多向性, 层次性和阶段性。多向性是指一次游戏能指向多个发展目标;层次性是指同一目标要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 步步递进;阶段性是针对目标的时间跨度来说的, 如接插, 镶嵌等技能目标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可分阶段完成, 而创造精神, 合作意识, 动手能力等的形成则需长期培养。其次, 要有为幼儿创造良好游戏条件的意识, 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的材料, 保证足够的时间, 创设宽敞的空间, 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3.2 要有分层次指导游戏的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这种发展是渐进的、连续不断的, 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幼儿的发展要求游戏不断地深化, 而游戏的深化又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

教师要善于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不同层次水平。摹仿是指幼儿必须习得一定的技能, 如接插、镶嵌等, 这些技能的习得可摹仿老师、同伴或他人的作品, 是为创作积累必要的基础。命题是指按一定主题要求来游戏。创怍是幼儿游戏的高级阶段, 幼儿凭已有的经验、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3.3 要有处理几个关系的能力

1) 处理好游戏主题与幼儿动机的关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游戏的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有时需要教师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 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在选择和确定主题前, 教师应充分体察幼儿的内在动机, 尊重幼儿的意向, 尽可能使游戏的主题与幼儿的动机一致。

2)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这里, 主导是指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所具有的导航作用, 主体则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游戏中要起主导作用, 就必须学会激发兴趣、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 而要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不强迫, 让幼儿有其真正的自主选择权; (2) 不限制, 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3) 不干涉, 尽可能让幼儿玩得愉快; (4) 不演戏, 使幼儿游戏意念得到应有尊重。

3)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任何活动都有过程和结果。通过什么样的教育过程, 培养什么样的人, 《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注重过程即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尊重幼儿用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来发展自己, 允许幼儿不断尝试、探索, 或波浪式、或螺旋式、或直线式进步。结果应该是幼儿在已有基础上的发展, 并指向预定目标, 而不能简单地与预定目标划等号, 否则就会出现填鸭式、拔苗助长等不良现象, 剥夺幼儿最有效、最全面的发展机会。因此, 在游戏中, 重视过程的充分展开, 即是给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 而对结果的评价, 也应结合幼儿的活动过程来展开。以便更有针对性, 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 透过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有了良好的过程才会有较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 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就谈不上有效的教育。游戏对幼儿的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 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为21世纪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既能适应杜会又能创造未来的人, 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当代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游戏是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杠杆”。游戏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卢乐山.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幼儿游戏教育论文 第5篇

本文从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对游戏概念、游戏特点以及游戏类别的阐述,探究科学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种类;教育作用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对幼儿游戏是这样解释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其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幻性、自由自愿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目的地进行游戏设计,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例如从幼儿的认识发展角度,可分为感觉游戏、运动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等,而从模仿社会结构的角度,可分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合作游戏等,而现实教育中,经常用到的幼儿游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创造性

游戏所谓创造性游戏是指教师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情境创设的灵感,并通过创作性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积累一定的经验,比较典型的创造性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以角色游戏为例,教师教师如果想让幼儿积累购物经验,可以利用教具布置一个超市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理货员、销售员、顾客等角色,进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买与卖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

2、规则性

游戏所谓规则性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规则的框架下进行游戏,并获取相关知识的游戏项目,其主要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以体育游戏为例,如某教师为了锻炼学生往返跑、钻等体育技能,利用纸箱和呼啦圈等教具布置游戏场地,并向学生讲明游戏规则,即两组学生分别站在起跑线上,排头的学生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开始绕着纸箱跑,跑到场地的另一端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到第二名学生的手,然后该名同学接着做前一个同学的动作,最后比较哪组学生完成游戏所用时间最短。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育;有效策略

0 引言

在幼儿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幼儿教学中的趣味性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也有很多幼儿教师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游戏,但是这样以来就又出现了游戏占据太多时间忽略了重点知识的学习,[1]游戏的形式核能也并不适合知识点本身的要求,这样以来既没有达到增加学生兴趣的目的,也忽略了知识点的学习,本文希望通过对目前游戏在幼儿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 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分扩大了游戏的作用

近些年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一部分幼儿教师过分重视游戏的作用,使得游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过大,甚至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使得孩子们虽然玩的开心,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学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2游戏教育的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都是个人设立的,缺乏统一的管理,幼儿园中的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虽然可能了解游戏教学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游戏设计老套,没有在游戏中渗透足够的知识点和情景创设,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没有进行分层教学,忽视了对孩子潜力的挖掘和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1.3忽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在任何教学中,学生都是主体,教育工作者只是履行传授知识的功能。[2]因为幼儿年纪还小,表达能力和主观意识还在逐渐形成,更多的时候处于被迫接受的状态,很多教师过分强化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孩子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给孩子想象和独立创造的空间,甚至为了方便管理还会对孩子在游戏中提出的一些想法进行打压,没有给孩子更多独立动手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幼儿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2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

2.1寓教于乐

在落实游戏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既不能喧宾夺主,过分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情境创设和游戏环节的设置。比如“萝卜蹲”这个游戏现在很多小孩子都会玩,而且教起来很容易,那么就可以应用到语文拼音中去。在学习六个单韵母时,可以让六个学生分别扮演“a,o,e,i,u,ü”,例如“小a蹲,小a蹲,小a蹲完小e蹲。”通过游戏过程中的不断重复起到强化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对这6个拼音字母产生深刻的印象,用游戏的形式生动有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读一段涉及很多动物的童话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动物,当老师读到某种动物的时候相应的小朋友就站起来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考察学生对动物的认知能力,和对动物特点的一些了解。总之有很多的游戏可以既有意义,又让学生有兴趣参加进来,这需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将游戏和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2.2贴近生活

教学生活化也是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赞同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的游戏教育也应该尽可能的生活化。[3]例如為了鼓励学生多识字,可以举行谁认识的字最多的比赛,主要以认识生活中的字为主,比如自己喜欢的零食的名字,自己家住的小区,楼下的公交站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最常接触的一些字,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观察,多识字。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游戏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培养细致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2.3增强自主性

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设置一些游戏和情景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少的学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还是锻炼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有着更高的提升。例如玩过的游戏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组织,对于孩子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尊重和耐心解答。在让孩子做一些手工的时候,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动手,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游戏中也要大大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不能忽视每一个孩子,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参与进来。

3 结束语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提到学习却频频皱眉,这都是因为从小缺乏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幼儿本身学习习惯就没有形成,还需要教师多做引导,所以幼儿时期的课程格外需要增加趣味性。游戏教育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小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教师,2013(12):56.

[2]李雪莲,崔新玲.《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0(S8).

重视教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7篇

一、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的特点

教师在幼儿的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合理地开展教育游戏,注重游戏的趣味性、激发性、互动性和简单操作性等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保证游戏的趣味性是开展教育游戏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育游戏中可以利用图画描绘、故事情境演绎和卡通形象的制作等多种形式来增强游戏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孩子们对游戏教学的吸引力,促使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游戏的功效。

(2)保证游戏的激发性。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开展是为了实现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激发自身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游戏的组织中要注重游戏的激发性,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参与而展现出自己在某方面的特殊能力,然后在对孩子的分析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学,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保证游戏操作的简单性。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开展要适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保证游戏的简单可操作性。幼儿阶段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科学设计,以保证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和热情。

(4)保证教育游戏的互动性。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孩子对游戏的积极参与而实现的,孩子在游戏的吸引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与游戏的互动交流中掌握英语知识,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提高。保证游戏教学的互动性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极大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实际的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育游戏的作用,还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保证教育游戏应用的适度性。教育游戏作为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依靠这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教育游戏应用的适度性。教育游戏增强了孩子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他们与游戏之间的互动交流,但英语的有效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育游戏开展的适度性,以减少或避免教育游戏给学生带去的消极影响。

(2)要明确游戏教学开展的目的。在教育游戏的幼儿英语教学中,开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游戏开展前要明确其开展的目的,让学生了解通过游戏自己可以学到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总结,以避免游戏目的的偏离,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3)教师要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科学性选择。教育游戏开展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在幼儿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游戏,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科学选择,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游戏教育 第8篇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按照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科学类、健身类、社会类、艺术类、语言类等五大方面,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合理设计游戏方法:

1. 趣味性

游戏要有趣、好玩, 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提高幼儿教学的效率。如吹泡泡游戏是幼儿的最爱之一, 设计一款与吹泡泡相关的游戏, 吸引幼儿参与。Blue’s Clues系列儿童软件就出过一款吹泡泡游戏, 通过对比肥皂泡的大小, 教会幼儿认知事物大小的属性。

2. 目标性

幼儿游戏具有很强的目标性, 通过游戏锻炼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 达到幼儿教育的目标, 游戏的画面、声音或者内容、道具都应该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 如打地鼠游戏, 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也可以教授幼儿的算数能力。

3. 自主性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主张让幼儿自由地探索与发现, 勇敢地尝试错误并积累正确的知识与技巧, 适当的教育类游戏可以实现自主性目的。如卡片游戏, 制作不同的卡片, 上面标有数字、人物、图形、文字等内容, 可以由幼儿自主排列图片并讲述发生的故事或造句, 让幼儿自主发挥创造力, 学习了物与字, 并学习如何阅读, 如何编故事等。

4. 交互性

新课标要求幼儿教学课堂要增强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而幼儿心智发展还不完善, 交流沟通有一定障碍, 游戏是提高师生双方互动性的最好平台, 一款好的教育游戏, 能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来, 交互性非常强, 锻炼了幼儿的沟通与交际能力。

5. 易操作性

幼儿园教育的幼儿大致在2~6岁, 他们身心发育还不成熟, 无法完成复杂、难懂、高难度的游戏, 针对幼儿的游戏, 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在规则上要易于理解, 操作上要易于完成, 并且运用丰富多彩的玩具来吸引他们, 如此才能顺利完成游戏, 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发展的影响

1.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在教学中, 直接将某个词语解释给儿童听, 儿童得到的只是一个概念, 而将该词放置到游戏中, 儿童得到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圈。卡罗尔·格斯特维奇是美国著名的早教师, 他认为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课程。游戏是一个既主动又存在互动的过程, 这种过程允许差异性的存在, 而差异性刺激幼儿主动学习, 帮助他们习得自己不具备的技能,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游戏可以令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这是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贡献。幼儿一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好动、好奇心强, 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 活跃课堂气氛。游戏让教学内容变得极为丰富, 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 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2.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 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表现, 当他长大参加工作后也会怎么样表现, 未来的儿童教育, 第一步应该从游戏开始。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格的初步形成阶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可促进幼儿形成正面的、积极的性格。

游戏不仅具有教育价值, 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利。在游戏中, 幼儿不仅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 还能锻炼身体,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合作与竞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幼儿游戏看似简单无趣, 实则在幼儿内心深处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并养成各种习惯, 正确的游戏导向可以让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能力, 为日后发展做好铺垫。正所谓“三岁看老”, 幼儿时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幼儿的性格与日后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 游戏因为自身的特点而具备极大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发展价值, 幼儿教师要多设计更好、更新的幼儿游戏, 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游戏是连接教育目的与幼儿发展的最佳途径, 文章在阐述幼儿游戏特点基础上, 阐述了游戏对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游戏 第9篇

一、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

现代游戏主要以电玩游戏为主,各种声控、电控、光控、遥控等电子玩具,不单造型美观,设计新颖,更能让幼儿在多种媒体的刺激下激起浓厚的兴趣,因而,电子玩具已为当今幼儿玩具的首选。但是,幼儿在这种电子游戏的世界里,虽然也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效应,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既缺少了对身体机能的锻炼,也缺少了多维人际关系的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传统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它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当然,因为传统游戏取材单一,内容简单,娱乐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与今天的幼儿生活渐行渐远,并且有不少的游戏已面临失传。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游戏深远的传统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应将其选作重要内容,还要对传统游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相适应进行思考,要对其加以改造,去芜存菁,充分发挥传统游戏的现代价值,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二、传统游戏的作用

传统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在很多传统游戏中幼儿身体各器官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各种不同的游戏,活动量大小不同,身体活动的部位不同,但对传统游戏的综合运用不仅会促进幼儿的神经、心脏、呼吸、骨胳、肌肉等身体组织及生理机能发育与成熟,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幼儿游戏时总是活跃的,身体各器官组织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身体各部分协调动作,不断发育并走向成熟,各种生理机能不断增强并协调发展,这对幼儿的发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游戏能提供幼儿心理发展的需求。幼儿期,不仅个体的身体各部分不断发育,生理机能不断成熟,而且个体心理方面会有迅速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但要学习工具的使用,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要学会与人交往,完成对成人社会的了解;游戏中,幼儿既能享受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也能品尝到失败及挫折的苦涩;幼儿不但要与玩伴合作,还要处理与玩伴之间的矛盾;幼儿在游戏中不但会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行为,还会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过程。因此,传统游戏会让幼儿自信心、意志等品质等个性品质受到磨练。

传统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功能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广泛运用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已有的认知;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物体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科技常识;很多传统游戏,要求幼儿要运用语言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学习对话,交流思想,这无疑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游戏活动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传统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要达到游戏目的,就要约束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这有利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传统游戏大都是集体的,都有规则,它对幼儿的行为可起到约束作用,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幼儿会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服从规则,并且主动约束自己的行动,自我控制的能力会得到不断发展。显然,传统游戏可以成为幼儿道德行为准则形成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现实生活中良好的道德行为及品质的养成。

三、传统游戏新玩法

为了进一步发挥传统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并让幼儿乐玩、玩好,我们应该对传统游戏进行一引起变革,赋予传统游戏新的活力,把幼儿都吸引到游戏中来。

一是适时改编游戏内容。只要合理,大家都能接受,就要不断地补充和调整。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身经验和兴趣程度进行的调整和改变,使游戏更具有针对性,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结合更加紧密,让幼儿体验游戏中机智、勇敢的价值,成功的快乐,感受游戏中同伴间合作默契的悦愉,让游戏变得更有意义。

二是创设游戏环境。现在的幼儿电子玩具不少,所以对现代游戏表现得更有兴趣,传统游戏对其缺乏吸引力。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声光电多种媒体的作用,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置身其景的感觉,既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又容易形成游戏产生的正面效果。

三是发挥幼儿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孩子们探索不同方式的游戏玩法,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作用,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培养了动脑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其实,很多传统的民间游戏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而且玩得乐此不疲的,而这些游戏都可以通过不断的改编和拓展创新,使其更适合幼儿,更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感受游戏乐趣,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论传统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游戏,幼儿,教育价值

一、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游戏占据了一大半, 游戏不仅能够在生活中给予幼儿相应的生活经验, 还能够影响幼儿的生长发展。在游戏中, 幼儿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产生厌倦感, 而不断变换活动不仅可以加强骨骼的生长, 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 这样的游戏能够加强幼儿的愉快情绪, 减少疲劳感, 使身体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长时间的训练下, 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可以舒适的发展。

幼儿涉世未深, 所以对世上所有没见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以及热情, 所以幼儿这样的好奇心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幼儿的游戏中, 总是充满了各种探索, 幼儿门总是在不停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模仿, 他们会以自身的想象和兴趣来模仿一些周边的人事物, 从而充分地满足自身的好奇心。

对于人的社会化发展, 可以这样解释, 主要指人在社会中自然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的社会适应力是非常弱的, 最简单的行为都是靠后天练习得来的, 所以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流, 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 还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人与孩子最初的交往形式是通过两者共同游戏形成的, 幼儿可以在与成人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与成人之间互相产生依恋和爱,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形成与发展。经过与成人游戏的经验, 幼儿慢慢激起对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和幼儿对其他人的注意, 如此可见, 共同游戏才是培养幼儿交往的最基础表现形式。

二、幼儿教育中传统游戏的重要价值解析

( 一) 游戏有助于维护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

幼儿是学习发展中的真正主体, 幼儿在与外界接触时不是单一的接受外界的影响, 而是通过主动的接触和理解, 从而在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构造。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只有在幼儿的学习作为主体而受到重视, 人们充分认识到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时才能被人们所认识。首先, 幼儿要主动参与到自由游戏中, 要是发自真心的想要去参与游戏, 而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而被动的去参与游戏, 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才能真正的保持积极自主的状态。其次, 自由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贴烧饼”游戏, 两个孩子要互相追逐, 如果被追的孩子被贴住, 那么被贴的孩子就要站住不动。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与其他人避免相撞, 还要求幼儿在奔跑中避免与其他人相撞, 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自我保护能力。再次, 游戏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通过模拟和想象将一些生活中的愿望和经验都体现出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要使幼儿能够在主观上对于游戏有一些主体性的体验, 还有对游戏的自由体验、兴趣体验, 事物与行为间有互相的支配感体验。这些组成了游戏性体验和快感性体验, 他主要是肯定主体。主体性体验是构成游戏活动的重要元素, 他能够为游戏创造出独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能够推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 二)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自信心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并不只是一种娱乐活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相应的影响和控制环境的能力, 可以在自身的心理上感到自我需要、自我肯定的感觉, 逐渐建立起信心和能力, 在游戏中体验到克服困难后得到的成功体验, 在心灵上得到真正的快乐, 满足幼儿的自我需要。例如“摸瞎子”游戏, 扮演瞎子的幼儿必须要将眼睛蒙住, 然后根据听力将同伴找回来, 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锻炼自身的坚韧意志。

( 三) 游戏培养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幼儿的年龄还很小, 所以没有太复杂的思维方式, 他们只有直接、具体的形象思维, 所以在想象、思维、记忆、语言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薄弱, 也没有非常坚定地意志, 在遇到问题时, 应变力与判断力也非常弱, 幼儿一切的个性、情绪等都不是先天就有的, 都是后天形成的。在每个人的幼儿阶段游戏都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内容, 一切幼儿所能感知的生活活动、人际关系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例如: 老鹰捉小鸡、手心手背、捉迷藏、踢毽子、推铁环、抽陀螺等。

( 四) 游戏促使幼儿乐观积极心态的养成

在玩游戏时, 幼儿要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对各种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进行探索, 进而培养幼儿各个方面以及深入透彻感知事物的能力。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得到愉快的游戏体验, 还能够得到身心的锻炼和发展。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位大哭不止的幼儿会被另一个孩子拉去玩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后, 哭的孩子就会停止哭泣展现笑颜, 这样就展现出游戏的魅力, 它还能够将幼儿心中的烦恼一扫而光, 帮助幼儿展现自身愉悦明快的一面。

三、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在幼儿游戏之前, 成人应该给幼儿创建一个对幼儿有益的游戏环境, 将游戏材料都换为对幼儿有益的材料, 这样筑建出来的游戏空间会给幼儿更多的好处。成人要在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在一边观察, 对幼儿的特点加以分析, 再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帮助, 成人还要掌握帮助幼儿的度, 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价值能够被充分发挥。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能够保证幼儿拥有自由的活动, 还能够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被传授的知识, 让幼儿在边玩边学的同时将幼儿活泼的性格充分释放, 让幼儿成为学习发展的真正主体。

四、结束语

虽然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 但是课堂教学或者上课的教学形式是不能被取消的, 不仅不能取消, 还要将游戏所没有的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 将一些经验教授给幼儿, 让经验变成系统化的形式, 养成幼儿系统化的经验体系, 使其在根本上发生结构性变化, 这样幼儿能够在逐渐发展的同时掌握好活动智力的方法, 将幼儿的智力发展调整到良好状态。这样幼儿才能够在游戏中谋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日后无论在自身的发展方面还是在祖国的发展方面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 才能够为自己、为祖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清.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及实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7) .

积极实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游戏化 第11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幼儿的学习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研究的更少,这使各个生活环节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儿在生活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幼儿洗手时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动喝水,喝不完的水随手倒掉……当老师面对幼儿的这些“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使用的语言多是强制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粗放的,其结果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显得消极被动、压抑紧张。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愉悦、乐观的游戏精神来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在饮水、餐点等活动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在领会《指南》精神、领悟游戏精髓的过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环节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如饮水环节我创设了“快乐饮吧”情境,引导幼儿把饮水点想象成一个经营性质的饮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饮品。幼儿来到快乐饮吧“消费”时,我会主动热情地说:“欢迎光临!请大家自觉排队,文明喝水,不推、不挤、不加塞,主动给端饮料的顾客让路,剩余的饮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将为每人提供2~3杯饮料。”此时,幼儿在游戏性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乐趣,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排队,努力变成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幼儿接水时,我会在旁边温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对于个别待在一边不站队的幼儿我会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中,产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来一杯“可乐”,还要来一杯“奶茶”。幼儿在喝水时不断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饮料,有的幼儿还会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种各样饮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乐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这种游戏化的情境充满礼仪教育的对话,温暖又快乐,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每天的饮水量,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还获得了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达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

吃点心时,我创设了“自助餐厅”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游戏情节。幼儿在“自助餐厅”主动自觉地排队,按秩序取盘子、拿点心。我还把“按数取物”“一一对应”“内化生活常规”“生活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避免了硬性约束给孩子带来的不快,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情,还关注到了点数、按数取物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

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领幼儿完成对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证幼儿健康、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可是要教会小班幼儿按六步洗手法认真、仔细地洗手却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

指尖向下,冲冲手心,冲湿手背,关上水龙头;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对搓泡泡;

掌心相对搓指缝,布包空拳揉一揉(两手动作交替进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换搓手背;

指尖并拢手心转,两手互换手心转;

拇指为轴转一转,两手互换转一转;

手心手背冲干净,关上水管甩干手;

好习惯,每天做,细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带领幼儿反复做洗手游戏,在幼儿对儿歌和动作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实际操作,使洗手过程游戏化,结果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当老师的心理,开展了“我教爸妈学洗手”活动。家长反映,幼儿教家长洗手时特别认真,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有一位家长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说:“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会滑倒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评价说:“孩子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比专业医生还细致。”对于个别掌握慢的幼儿,我利用每一个盥洗时间耐心指导他的洗手过程,努力做到让幼儿按自身的速度向着目标前进。

我还采用“说做一体”的模式教幼儿学技能,把生活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关关门、系纽扣,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几个动作,引导幼儿系纽扣、叠衣服等。

三、创设游戏化的就餐情境,让幼儿愉快进餐

很多幼儿就餐时喜欢左顾右盼,不是和旁边的幼儿说话,就是用勺子拨拉着饭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饭。如果教师用讲道理的方法督促这些吃饭不专心的幼儿,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就餐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假想成喜欢的小动物,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游戏化进餐情境,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如:一个平时很喜欢恐龙的幼儿吃饭时趴在椅子上玩,我就会说:“小恐龙怎么还不吃饭啊?不吃饭他怎么让自己比其他恐龙长得高、跑得快呢?”这个幼儿冲我一笑,赶紧坐好吃起饭来。

早点时分发小面包有许多幼儿会摇头不接。吃饭时也有不少幼儿看着碗里的鸡蛋面不愿意动小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理想。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领幼儿种植土豆时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长大”作为游戏的主题,点心和饭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长大必需的营养,让幼儿们赛赛谁吸收营养时用时短、吃得多。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幼儿很愉快地把饭吃完了。

不断探索生活教育游戏化让我懂得,创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情境,充分表达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愿意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游戏教育 第12篇

一、游戏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基本活动

1.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生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幼儿时期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经常变换活动形式和提供新鲜事物的刺激。 幼儿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游戏,不断变换身体姿势和动作,能够反复做他们喜欢的动作,进而激发出愉悦的心理感受, 并且还能够使神经系统的机能保持最好的状态,维持身体处于舒服的状态。

2.游戏能够满足幼儿认知能力培养的需求

对于幼儿来讲,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和新鲜的,对这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通过参与多种不同的游戏,对周边的事物和环境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能够按照自己的幻想临摹和记忆周边的一切事物,进而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

3.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社会交往发展的需求

任何游戏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多个人和事物的互相配合。 在幼儿发育阶段母子游戏是幼儿发展人际交往最初的形式,在和成人参与游戏时,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成人的情感,进而对成人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功能的发展。

4.游戏能够满足幼儿自我变现和自我发展的需求

对于处在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讲,游戏过程不单是玩耍和愉悦的活动,更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取一定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技能,逐渐培养出对自我表现的信心,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满足其自我肯定的需求。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价值

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需要经过中间的一个转化过程。 幼儿是进行自我学习的主体,在和周边的事物接触过程中,是有选择、主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不是被动地接纳外部事物影响,是对客观现实进行自主感受和理解,进一步积累属于自己的认识经验。 只有幼儿的学习主体性被重视,并且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时,游戏教育的真正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1.游戏过程是幼儿主动进行的活动

幼儿游戏教育中真正的目的是“ 我想玩”而不是“ 想我玩”,这个过程是由幼儿内部的兴趣和好奇心驱动的, 不是来自外界的命令或者要求。 所以在游戏过程中的幼儿,身体和心灵都能够处于放松和愉悦的状态,能够极大激发幼儿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周边环境,发现新鲜事物。

2.游戏过程是幼儿可以独立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决定游戏的玩耍方式和玩耍伙伴, 进而使周边的人和事物根据幼儿确定的游戏形式建立一种特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和体现幼儿独立活动的特点。

3.游戏过程是幼儿通过模仿和记忆,充分表达自己在客观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和愿望的形式

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做出的动作所表现出的特征是“ 我拿这个东西用来做什么事情”,不同于“ 这个东西的实际作用是什么”,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幼儿作为学习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就是积极主动性、独立活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游戏教育可以使幼儿在主观上得到这种感受,具体有行动的自主感受、对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兴趣感受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如:幼儿在进行玩沙游戏时,家长和教师要告诉幼儿自主选择玩耍的方式和玩耍的伙伴, 在这个过程中要和别的小朋友和谐相处,不要争夺玩具,要学会谦让的优秀品质。 当幼儿按照这种建议去做之后,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友好、亲密的伙伴关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

上一篇:车间问题下一篇:法律权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