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运营范文

2024-06-19

WLAN运营范文(精选8篇)

WLAN运营 第1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应用成为新的趋势。和有线宽带一样,用户的认证信息是连接网络的唯一密钥。因此,用户的认证信息如何安全地在无线网络的空中信道中传输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WLAN运营有多种认证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客户通过弹出Portal登录页面进行登录。即:用户搜索到运营商的AP后,连接进去获得IP地址,打开浏览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便可登录。这种方式虽然简便,但运营商仅通过AP与客户进行连接。由于AP的接入没有采用WEP和WPA2等加密方式,空中信道很容易被侦查破解,黑客能够截获空中传输的账号和密码。因此安全性较低。

Portal登录页面示例图如图1所示。

如何让Portal登录认证方式既能保持其简便性,又能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呢?无线AC控制器的接入解决了这一难题。运营商通过接入AC控制器使信息可以采用不用的加密方式,从而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城市热点通过总结发现目前无线AC普遍的加密方式有以下几种:

Portal服务器与BRAS和RADIUS Server采用CHAP协议的方式;

HTTPS的登录页面方式;

手机短信获得动态密码的方式。

这三种加密方式在过程和效果上都各有不同,城市热点通过浅析对这三种方式的加密过程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

2 PAP与CHAP协议

在Portal服务器与BRAS和RADIUS服务器结合的方案中,RADIUS标准提供了两种可选的身份认证方法:口令验证协议(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PAP)和质询握手协议(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CHAP)。其中质询握手协议认证(CHAP)相比口令验证协议认证(PAP)安全性更高,原因有两点:

CHAP不在线路上发送明文密码,而是发送经过摘要算法加工过的随机序列,也被称为“挑战字符串”。与此同时,身份认证可以随时进行,包括在双方正常通信的过程中。因此,这种方式下传输的密码具有时效性。用户每一次认证,加密的结果都各不相同,即使被黑客获得,也会在下一次认证时失效。

图2为CHAP身份验证方式演示图。

口令验证协议(PAP)在认证过程中密码采用明码或者可逆算法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可以通过查看登录页面的源代码查到加密的算法,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破解的算法。相比之下,CHAP协议采用了MD5的加密方式。该方式虽然算法公开,但不可逆。在整个认证过程中的只有RADIUS Server和用户知道密码,即使是BRAS等接入设备也仅传输MD5加密后的结果。

3 HTTPS登录页面

https登录页面的方式,是三种方案中安全性最高的一种方案。原因在于https采用了动态SSL证书加密方式,这种加密方式目前还无法破解,因此安全性最高。但是如果采用这种加密方式,需要Portal服务器购买正式的网站证书,因此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4 短信动态密码

通过手机短信获得动态密码的方式,是目前比较受移动运营商青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与CHAP的安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限制密码的有效期这一手段提高安全性。该方式所发送的手机短信动态密码仅在10~20min内有效,具有非常高的安全可靠性。但是每次认证的过程都需要发送至少一条短信,操作相对繁复,而且成本偏高。

5 总结

通过上述比较,城市热点认为在Portal登录认证的方式中,用户认证信息的三种传输方式彼此独立,互不矛盾,并且各有利弊。运营商采用这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达到提高空中信道传输安全的作用。北京城市热点作为宽带认证计费第一品牌,为运营商提供RADIUS Server与AC的接入技术,在无线网络认证整体解决方案中均涵盖了这三种加密方式。并将根据每个客户的切身需求提供出最佳方案,扬长避短,从而使无线WLAN的用户认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摘要:WLAN运营有多种认证方式,最常用的方式为弹出Portal登录页面,但该方式的安全性较低。如何能让用户信息在空中信道传输中既简便,又安全呢?城市热点浅析Portal认证安全性,带您寻找答案……

WLAN运营 第2篇

9月10日,围绕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告诉《IT时代周刊》,三年内,上海市的WLAN热点将增加至2.2万个,覆盖80%的公共场所,某些区域还将逐渐提供免费WLAN热点。据艾宝俊介绍,上海市将加大WLAN热点建设,今后市内主要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图书馆、公交车站、机场等都将建有WLAN热点。

艾宝俊的此番喊话正值运营商对上海WLAN建设积极投入之时。

就在两天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宣布旗下1200万手机上网用户将能在今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移动超过6000个的WLAN热点区域体验到手机免费WLAN上网服务。而早在今年年初,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宣布向后付费用户开展WLAN友好体验活动,此后一再延长试用期,此期间用户在使用中不限时长和流量。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也在今年4月推出相应的免费体验活动。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上海用户提供免费的WLAN体验,缘于国内三大运营商在WLAN布局上的跑马圈地。据统计,2010年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的WLAN热点总数还仅为17.6万个。但在今年内,各大运营商提出的目标均呈几何倍数增长。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到2013年将在全国范围部署100万个WLAN热点,中国电信则将这一目标提前至2012年底完成。中国联通的目标是在年内覆盖4万栋单体楼宇。

WLAN建设如火如荼,带来的直接效应应该是运营商在WLAN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和用户完美的WLAN网络体验,但本刊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国外厂商黯然退出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城市信息化的建设热潮不断高涨,使得WLAN市场跟着红火起来。各运营商则为抢占用户,全面铺开了WLAN热点建设,WLAN设备的采购需求也随之增大。

据了解,在2010年,中国移动公布的WLAN设备采购量为37万台,中国联通为20万台。从今年2月开始,三大运营商相继启动了新一轮的WLAN招标。有投行预计,今年的WLAN建设将带来250亿元到300亿元的电信设备新市场。

如此诱人的蛋糕等待着各大设备厂商来瓜分,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现实是,思科、Aruba、摩托罗拉等一大批国际大厂却在逐步淡出国内市场。一位曾多次参与国内WLAN集采的国外WLAN设备厂商负责人表示:“运营商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参与运营商WLAN建设。”

部分事实正如这位负责人所言,在近两年运营商的WLAN集采中,国外主流WLAN设备厂商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少,反而出现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低层WLAN设备提供商,它们以低至百元的价格参与投标,并在集采中获胜。

而对于国内厂商的低价,国外厂商普遍表示难以想象。上述跨国厂商的负责人抱怨说:“百元的价格无法让运营商购买能够提供高覆盖、高速率以及高安全性的企业级WLAN产品。” 据悉,国外厂商提供的设备价格,往往是国内厂商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为何国产设备的价格如此低廉?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一语道破玄机:WLAN设备最难的就是研发阶段,为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高端的技术,有一些国内企业会以高额价格购买产品的方式,参与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培训,然后再进行产品生产并低价卖给低层的设备厂商,这些低层设备商便可以用极低的价格参与投标。而对于国外WLAN设备提供商而言,它们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就非常大,加上很多厂商的产品并非在国内生产,其物流与关税的费用必然加到设备上,这就使得它们的产品很难有价格优势。如此一来,很多优质可靠的WLAN设备并未进入运营商的采购订单中。

网络质量被诟病

既然运营商选择了价低质次的WLAN设备,那么,WLAN网络质量也就难言满意。

曾有用户向《IT时代周刊》投诉称,在试用某运营商的WLAN促销套餐时出现信号不稳和WLAN共享网络拥挤,试用两小时出现7次共计19分钟无法连接网络的情况。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WLAN设备的低劣质量。由于廉价设备在能力上的明显不足,一旦业务量过大或者周围环境变得复杂,这些设备就会瘫痪。而据他的介绍,目前运营商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用低价的产品,采取密集型部署的方式,增加网络的覆盖率。因为价格便宜,如果设备一旦出现瘫痪,运营商的应急措施就是直接替换设备。而在此过程中,网络稳定性及用户体验感知都已经大受影响。

用户感知一直被视为运营商业务发展与生存的根本,运营商没有理由忽视WLAN网络质量及用户体验。但迫于成本的原因,它们不得不直面这一暂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相对WLAN提供的数据业务,运营商更在乎核心网业务,尤其是语音业务。“如果语音业务出现中断,运营商会遇到大量的用户投诉,甚至会出现大量的用户流失,这是运营商不想看到的。但对于数据业务出现的问题,用户明显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所以运营商更愿意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核心网的建设中。”该知情人士说。

另一方面,在用户数量上,WLAN用户的数量目前还只占运营商用户数量很小的比例。以上海移动为例,截至2010年底,上海移动用户规模超过2100万,而其WLAN用户数目前不过150多万,其占比不过7%。这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运营商对WLAN网络质量重视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运营商终有一天会发现,它们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非便宜的产品。低质的产品会让它们的网络时刻面临瘫痪的危险。”前述曾参与过运营商WLAN设备招标的国外厂商对此十分笃定。

运营模式模糊

运营商之所以没有在WLAN设备上大量投入,另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原因是WLAN的盈利模式也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而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问题。

据了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LAN体验从而吸引用户的手段,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推广手段。据上海联通计划管理部副总经理刘贤松介绍:“运营商的WLAN使用基本都是免费的,免费就意味着收费渠道不明确,商业模式也不明确。”因此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完善,也将是运营商在整个WLAN发展期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目前,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将WLAN视为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准公共品,其目的更倾向于是为市民提供一种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在整个城市内使用WLAN都是免费的。

但对于国内免费的WLAN运营模式,有专家建议,运营商可考虑提供限时免费,而这种成本补贴可考虑向赞助商收取,赞助商则可以在WLAN中植入广告。

据悉,植入广告的模式已经在美国得到采用。eBay就曾在特定时段特定地点自行提供免费WLAN,而用户需要先浏览eBay广告。另一种方式是政府买单,由政府采购垄断性场地的WLAN热点使用权,将其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是免费WLAN模式的拥趸,他建议WLAN采用“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模式,即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由政府建设,校园、商业场所各自建设,用户在自己家中建设,最后全民共享,免费无线上网。

尽管WLAN的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之中,但业内人士大多倾向于运营商向政府、企业等收费,对普通用户免费。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和企业等是否愿意为WLAN买单。

“3G+WLAN”模式

立足战略高度直击WLAN运营问题 第3篇

针对提升WLAN战略高度, 产业界还需重点针对哪些问题进行完善, 本刊采访了H3C运营商WLAN无线拓展部部长谭德强。

国内WLAN热点覆盖已随着数据业务的暴涨进一步加大范围, 其中中国移动在WLAN上投入的力度相对更大, 各地分公司的WLAN热点建设也正在加快, 例如四川移动成都分公司将于2015年前, 在高新区新建基站约2000个, 增加WLAN公众热点约700个, 累计投资约20亿元 (人民币, 下同) ;目前山东移动WLAN接入点近100万个, 客户突破300万户, 手机、电脑、iPad等使用终端接近700万部, WLAN网络流量在三网 (GSM、TD、WLAN) 流量占比超过80%。

在LTE大趋势下, 提升WLAN战略高度也成为运营商多网协同发展的重点。

此前, 某地方运营商人士在提到2013年WLAN发展时表示, WLAN凭借无线宽带便利覆盖以及速度, 对缓解流量压力确实有很大帮助, 但目前, WLAN在运营上还存在一些现实的挑战, 包括用户体验不佳、网络整体故障率高等。同时, 对于如何与目前的3G和即将到来的4G达成各方面平衡, 相互促进而不相互竞争, 运营商也在做深入考虑。产业链人士称, 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的挑战包括:WLAN网络的建设成本不易回收, WLAN的公益化是趋势, 但是平衡成本压力也是需要正视;在维护方面, 运营商的WLAN综合网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提高维护管理质量, 及时解决网络问题。

因WLAN最初不是按照电信级网络建设起来的, 所以在运行和维护上还并不完善。据悉, 对于如何加强网络的可控可管, 包括H3C在内的产业链企业也做了很大的研发投入, 其中H3C发布的无线WLAN核心网、用户信令追踪系统和基于业务的管理系统对于网络后台精细化监控以及基于业务的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升Wi-Fi接入便利性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WLAN建设进入新一轮热潮, 但因其WLAN网络建设完全独立, 其导致的WLAN热点利用率低, 用户数、使用时长和激活用户比例低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这对于分担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带来影响。对此, 从技术和经营角度, 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这种局面?

谭德强:提升用户的Wi-Fi应用感知, 要首先提升用户上网的便利性。相对于2G和3G用户的手机上网, WLAN从热点覆盖、接入流程等便利性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 传统的认证方式还需要用户配合以账户密码, 以及发短信索取密码等措施。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联手产业链在无感知认证上已经做了大量的投入。例如, 某省移动无感知认证服务一向用户推出便受到关注, Wi-Fi用户量比此前增长了三倍, 数据流量增长了五倍。

其次, 网络质量和高品质产品是业务保障的基础, 通过运营商集团和运维部收集的多项数据来看, WLAN整体网络质量的提升目前遇到了一些阻碍, 包括机场在内的一些典型Wi-Fi覆盖区域也常有用户反映无法接入网络, 甚至AC的故障率超过10%。面向规模用户的WLAN网络, 如果没有可靠产品和质量技术保证, 仅仅是在热点布放AP, 则很难持续保证用户的上网质量, 业务发展也会大打折扣。已经有部分省市公司对实施质量差的AP和AC小厂家进行替换和搬迁, 来改善网络业务质量。

第三, 如同电信级的网络, WLAN也需要端到端的维护和管理。很多热点区域用户上不了网申告故障, 但数据的端到端传输涉及很多环节, 网络人员若无法确定故障原因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就难以尽快修复网络问题。所以无线WLAN端到端的维护非常关键, 便于提升故障排除准确率。

最后, 从客户群的定位来看原来WLAN的建设主要定位在个人和公众客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要求其网络建设中必须包含WLAN, 客户群体由单一的客户转向多客户群并行建设, 现在典型集团客户包含无线银行、无线医院、无线校园和智慧城市等, 其建设覆盖全领域的有线/无线IP接入、安全及增值业务应用。

无感知认证已具备商用条件

《通信世界》:在进一步扩大WLAN免费用户体验的同时, 国内WLAN用户无感知认证流程也备受关注, 据您了解运营商在无感知认证的实施上已进入什么阶段?进入真正无感知认证时代还需多长时间?

谭德强:目前运营商在试点和实施的Wi-Fi无感知认证以EAP-SIM认证方式和PEAP认证方式为主, 其中, 对于终端体验来说更为便捷 (无需登陆和注册) , 大部分智能终端以及安装SIM卡的平板电脑和上网本都已支持该方式, 但在运营商侧是需要对网络设备、业务系统进行改造, 目前H3C的AC和AP设备已全部支持无感知认证。而PEAP认证方式以其便捷的认证方式 (第一次联网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以后自动联网无需再认证) 、广泛的终端支持 (目前所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已经全部支持, EAP-SIM认证需要对网络侧的认证服务器升级改造, 该认证使用蜂窝网一样的认证, 整个认证过程不需要用户介入任何手工操作, 完全由终端自动完成。

对于无感知认证,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处于试点阶段以及测试的前期阶段。中国移动推行的比较积极, 其中, H3C的无感知认证方案已经配合中国移动完成了网络改造, 并具备商用技术能力。

《通信世界》:尽管运营商新招标的WLAN设备已要求普遍支持802.11n, 但据悉在运营商网络中802.11n尚未真正发挥大作用。您认为关键原因在哪里?

谭德强:802.11n在接入速率上实现了提升, 其核心技术 (OFDM和MIMO) 和LTE的核心技术完全一致, 但尚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还在于管控平面、业务系统、基础承载网等方面都没有完全“跟上步调”。对于一个规模性的大网来说, 接入是其中一个部分, 更重要的是管控平面、业务平面、承载平面需要同步建设, 仅仅只有AP和AC设备是没有能力做好一张WLAN网络的。此外在维护手段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需要对设备和方案进行研发与创新。简言之, 高速公路不修好, 没有良好的管理, 入口修得再漂亮也没用。

WLAN网络建设及运营管理研究 第4篇

WLAN是一种手机功能,其是以WLAN网络为基础,实现手机高速上网的新型功能。随着我国宽带业务普及率的逐渐增加,电信企业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工作上,以求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我国拥有三大通信运营商,分别是移动、联通和电信,这三大通信运营商占有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通信网络业务,其对于WLAN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有着相当高的重视度。但目前我国的WLAN网络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

1 WLAN 的概念

WLAN是手机上的一种功能,其功能类似于电脑所使用的无线上网卡,当手机进入到了WLAN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手机的这项功能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上网。其英文名称为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翻译成中文就是无线局域网。其可以实现手机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无线网络将数据在空中进行传播,使得手机用户能够获得更加方便的上网业务。WLAN具有很多以往GPRS、2G、3G等网络所没有的优势,其一,WLAN具有较为快速的网络传输速度,传统的GPRS网络的传输速度平均在30Kb左右,而WLAN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M以上,充分的满足现代人对于高速上网的需求。其二,其功能便捷,在WLAN网络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不需要因为新加入用户而改变其网络的相关配置,使得这种网络的兼容性大大增加。其三,在一些设置有线网络较为困难的地区,WLAN网络的优势更大,因其无需架设数据输送线路,也不需要在其它建筑上打布线的孔道,因此对网络覆盖地点周围的建筑物没有伤害,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目前相关技术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因此对于WLAN网络的建设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在我国以移动公司为例,其仅在30余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建设了WLAN网络,并且其网络覆盖范围较小,大多是在机场、高级酒店、大型中心、展览馆等地区的周围,而且仅在室内具有较强的网络信号。

2 WLAN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WLAN 网络业务的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技术商品消费国,各类手机、网络以及配件商品进入到我国市场,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科技技术也进入其中与之角逐。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在手机不离手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WLAN网络业务也成为了时下比较受用户欢迎的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在机场、写字楼、展览中心、酒店、政府行政机关以及餐馆酒吧等地方对于手机上网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WLAN网络技术就成为了这些区域的首选。尤其是在一些企业或政府办公的地方,其所需要的网络支持更大,其便于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手头资源获得相关专业信息,同时也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节省了一部分运营成本。目前在我国,室内WLAN网络的建立力度较大,范围较广,但在室外的网络建设力度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拥有的WLAN终端功能的手机型号较少,大部分用户都是使用笔记本电脑对接网络。其次是在对接过程中需要经过的验证步骤较为复杂,业务类型较为单一。同时,我们现在存在着WLAN网络“热装冷用”的情况,很多需要的地区无法得到网络安装,而很多地区安装了WLAN网络,但是用的人数较少,这种现象也同样制约了我国WLAN网络技术的发展。

2.2 WLAN 网络建设的难度问题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WLAN网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普通网络工程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需要先与业主进行沟通,根据其是否使用该网络确定安装与否,但在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阻碍,因业主对相关技术了解不足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同时,在沟通完毕后也有可能出现业主突然放弃安装的情况,导致整个工程进度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也就使得WLAN网络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同时施工人员对于工期的掌握较低,对整个工程的预估性不足。同时,由于业主对WLAN技术了解的不足,极可能出现反复施工的情况,这也就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浪费。在我国,与其它普通网络的建设相比,WLAN网络的建设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方面还没有完善,因此对于监理工作方面不足。

2.3 组网方案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组网方案有两种,包括合路建设和独立布点方式,其中以合路建设方案为主。从对网络质量要求的目的出发,利用独立布放方式建设WLAN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其数据传输时的容量,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使得其网络信号制约因素减少。但采用该种方式进行WLAN网建设时需要综合布线,会增加工程的工作量,同时也会增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而合路建设方式则可以利用到室内已经布设完成的网络线路,并不需要再进行独立布线,使得施工时间大为降低,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施工成本,但在使用中与独立布放方式相比,其网络信号较差,稳定性较差。从相关设备的成本出发,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在相同规模的WLAN网络工程建设中,独立布点和合路建设在每个访问点的施工造价相差较小,当施工单位仅考虑运营成本时,利用独立布点的方式建设WLAN网络的成本较低。

3 WLAN 网络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

3.1 合作管理的问题

在WLAN网络的建设时,其是受建筑公司、设计单位、设备生产厂家等多方面企业合作管理。目前在我国WLAN网络建设工程属于非常规类工程,其管理流程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存,并且相关管理环节缺失,无法对各企业形成整体化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对生产商产品了解不足,生产上产品工艺存在问题等现象经常存在,而这些都是造成网络质量受影响的主要因素。

3.2 技术风险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WLAN网路技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技术的风险性较大,加之该网络是作为开放性网络使用,因此其可能会受到外界各类因素的干扰,而目前我国在WLAN网络抗干扰技术上还未做到完善。我国所采用的最广泛的WLAN网络技术为802.11b /g ,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抗电磁波干扰能力较差,对整体网络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WLAN网络本身的认证和加密系统也不完善,对于用户连接进入网络后的管理和限制功能明显不足,容易被外来非法人员入侵,从而使得公司内部资料丢失。而且想要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就必须利用“蜂窝网”系统,而目前WLAN网络进入“蜂窝网”系统的相关技术还没有完善,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目前我国使用的WLAN网络频率为2.4和5.8 GHz ,是可以免许可的频率,但这两类频率在我国均不受国家保护,这也就使得WLAN网络的安全和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3.3 运维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WLAN网络大多是以室内网络形式存在,并且根据地区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运维管理工作作为WLAN网络运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运营商主运营工作,利用相关维修企业对网络进行维护;其二是利用代理维护企业和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对WLAN网络进行维护;其三是直接由代理维护公司行使运维管理权力。这三种方法各有各自的优点,在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当地企业类型以及WLAN网络实际的运营情况。

4 结语

WLAN运营 第5篇

在针对高等院校的WLAN无线网络进行设计时候应当着重的考虑师生活动比较频繁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寝室楼等等, 而其他区域则可以作为次要的覆盖区域。笔者从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这两个方面来对WLAN的无线覆盖方案进行具体的介绍。

室内覆盖:高等院校中的WLAN室内覆盖方案应当包括如下两种类型:首先, 校园内的会议室、多功能教室以及报告厅等, 这些室内环境都具有着面积较大且使用人数比较集中特点, 并且所面向的多为校领导与其他重要来访客户, 所以会对网络的带宽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更加适合采用单独AP覆盖的方式;其次, 校园内的教学楼与科研楼等具有着房间数量多且使用者不集中的情况, 并且由于此类建筑的外墙厚度较大, 所以应当尽可能的采用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方式, 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加WLAN网络的使用效果[1]。

室外覆盖:其中包括体育馆、后勤部门、师生宿舍以及部分家属楼等等, 由于这些建筑具有着位置分散且用户灵活度高的特点, 所以应当采用全面覆盖的方式, 并且在室外的无线接入点位置采用增益天线来确保用户的使用效果。

二、WLAN业务运营管理模式

(一) 用户网络接入模式。

为了能够让高等院校同网络运营商之间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 为WLAN网络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当同时布局WLAN与校园网这两个网络, 并通过AP设置中的SSID1于SSID2来进行区别, 确保每个SSID可以有不同的WLAN来进行对应。其中, 选择接入SSID1的使用者可以访问校园网, 而接入SSID2的使用者则可以访问运营商所提供的公共网络。待数据被成功传达到高校汇聚交换机后, 再由网络运营商将其传输回数据交换机, 并同时利用完善的计费系统与WLAN管理系统来对用户的使用流量与费用来进行准确计算[2]。

(二) 运营管理模式。

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校园网络用户与运营商公网这两种类型的用户来说, 校方可以分别采用如下两种不同的运用方式来加强管理。

首先, 针对访问WLAN校园网的使用者来说,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应用满意度, 校方可以采用推送页面验证的方式来进行运营管理, 而用于验证的用户账号与登录密码则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拟定, 同时也可以顺应用户的需求来通过设置专属密码的方式来进行访问限制;其次, 针对访问WLAN运营商公网的使用者来说, 这一部分用户可以通过绑定手机、验证邮箱的方式来进行权限获得, 在收到验证码信息后即可到指定的官方网站中来自行申请开通WLAN业务, 并同时设置用于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WLAN使用者想公网访问所提出的申请均要得到合作网络运营商的批准和认证, 而运营商则要按照具体的管理规定来对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计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篇文章分别对高校校园网络和WLAN网络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在日后的合作与管理过程中, 高校与运营商只有在保证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来提高对WLAN网络的建设力度, 才能够让高校的师生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且计价廉的网络服务内容, 并且让WLAN网络运营商加的品牌形象变得更加的深入人心, 带来更多经济收益的同时达到增加客户黏性度的最终目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校园WLAN网络建设水平与运营管理水平均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进而为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施黄亮.WLAN在高校校园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 (1) .

WLAN网络建设与在网运营探讨 第6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流量的大规模爆发,通过WLAN分流3G流量,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战略,然而一张能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WLAN网络,却面临不小的挑战。

2 WLAN网络运营探讨

2.1 WLAN成为GSM网络分流的重要方式

谈到无线宽带接入,就不能不提3G,3G基于蜂窝架构,适于移动环境中的数据服务。但受制于宝贵的频点资源,且新建和扩容成本高昂,3G可供用户使用的带宽非常有限。由于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量的激增导致移动数据流量的迅速增长,将使3G接入频繁出现拥堵。而WLAN作为一种成熟的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低成本的高速数据服务。据测算,单位带宽下(Gbit)WLAN的建设成本大约是3G的1/40~1/60,通过WLAN网分流3G流量,已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很多移动运营商开始规模使用Wi-Fi,并纷纷制定相关策略,将WLAN作为3G数据业务接入的低成本补充手段。随着国内3大运营商从原有的单业务运营商发展为综合全业务运营商,城域网和固网接入是移动运营商的薄弱之处。为了提升用户价值和适应未来发展,中国移动集团将WLAN定位为四网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WLAN网络运营面临的难题

虽然WLAN网络建设已经被运营商列为战略目标,但从网络运营角度来看,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并不能确保无线宽带网络的建设,构建一张能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WLAN网,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2.2.1 首先是用户的网络体验和感知

用户需要了解运营商WLAN的布放和覆盖范围,才能有选择地选取业务。这就要求运营商在业务布放阶段,将业务覆盖信息详细记录在OSS系统,同时,要确保用户能够通过公开的Web界面查询到这些信息。

2.2.2 WLAN账号的漫游问题亟待解决

选取无线上网套餐的用户不但希望随时随地地在有WLAN网络接入的地方享受高带宽的冲浪,还希望在异地行程中也能享受到WLAN提供的高速通道,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漫游。通过规划合理的鉴权机制、流程,保证WLAN用户能够在本地区、异地进行无缝漫游是运营的必备条件。

2.2.3 认证简便是用户体验WLAN高速上网的首要问题

认证过程繁琐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易用性的改善是实现WLAN和宏网协同的基础。WLAN网络设计应该能够兼容多种认证方式,根据网络和终端的发展情况分阶段实现,支持Portal、MAC地址绑定、EAP-PEAK、EAP-SIM等多种认证方式满足不同终端的方便接入,是实现WLAN网络易用性的关键。

2.2.4 计费问题同样重要

WLAN用户往往拥有多种终端接入,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因此,需要实现对WLAN用户统一计费,同时需要在漫游情况下完成精确计费。计费模式要灵活可选,如按时长计费、包月计费(不限时、流量封顶)、按流量计费等。包月计费模式还可以考虑和其他套餐绑定,实现增殖业务。同时,为避免出现在用户无感知请况下的天价网费,需要考虑短信定时提醒。

2.2.5 端到端的电信级的网络规划、设计、维护必须考虑

WLAN覆盖范围小,因此,面临海量的AP管理、供电、端到端的故障远程定位维护。为了尽可能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满足Ap业务覆盖,同时实现数量众多的业务节点的远程管理及维护,必须从网络规划阶段就开始考虑。

运营商进行网络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盈利。WLAN的建设不应该仅仅从战略层面考虑,还要根据运营商的自身优势,定制合理的商业模式。随着WLAN的规模建设,从目标客户细分、业务模型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多产品组合,业务打包等方式,实现灵活的套餐服务,实现真正的商用化网络运营。

无线宽带不需要入户管线资源,因此,WLAN对缺乏管线资源的运营商而言是最佳选择。当上述这些问题解决了,构建一个可运营的WLAN网络就成为可能,WLAN就可以在大部分场景取代传统的固网宽带接入。

3 WLAN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3.1 上联带宽瓶颈制约用户体验提升

WLAN主要技术标准为IEEE502.11系列。目前WLAN网络标准逐步从802.11b/g切换到802.11n,Ap下行带宽也从数十兆提升至百兆以上。但Ap上联的传统以太网交换机自身带宽只有百兆,严重制约了WLAN整体网络的有效带宽。

3.2 Ap供电难题阻碍网络建设进度

Ap设备一般是采用吸顶方式置于天花板上,或者直接置于室外用于Wi Fi信号覆盖。然而不管是吸顶式还是室外放置,电源配电到位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3.3 设备供应商繁杂众多,后期运维保障存隐患

由于Ap的技术门槛较低,生产企业众多,行业竞争激烈。部分规模小的商家生存周期短于WLAN设备的使用周期,现有网络需要扩容、升级时有可能商家已经停产。此外,部分商家售后保障不力,存在运营风险。

4 FTTX是WLAN网络建设的最佳模式

采用EPON进行FTTX建设,前期主要是FTTB建设模式,一般每OLT PON口采用1:16或1:32的分光,能接入128~256个用户。如果改为FTTH模式,按照EPON 802.3ah标准规定,每个PON口最大可接入32个用户,这将引起OLT PON口数量及主干光纤用量激增至FTTB模式的4.8倍。

从长远来看,FTTH是固定宽带接入的终极模式,毕竟光纤所能提供的理论带宽可以无穷大,但对于运营商来说,FTTH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也是超出想象的。

首先,基础光纤设施涉及大量管道敷设,场景复杂,从规模设计到网络部署都面临经验不足,效率不高的挑战,导致建设成本高昂。

其次,迅速增长的用户的多业务发放,维护和故障定位困难,由于ODN线路复杂,故障点多,也导致了ODN的故障定位困难。

第三,室内布线需要终端用户配合,导致光纤入户困难,另外,高涨的人工成本也是对FTTH建设速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FTTH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因此,不少国家运营商采用FTTX混合建网模式,FTTX实质上是一种介质革命,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建网,都将是光纤对铜介质的替换,介质重建投资巨大,虽可大幅提高带宽,但收入增长幅度却不成比例,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建网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商的建设难题,甚至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了多种新的建设模式等。不同的建网模式能提供不同的最高接入带宽,同时投资回报周期也不同,未来的固网宽带接入将不再是统一的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竞争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模式混合建网,从而实现按需提速以加快上市时间(TTM),降低成本(TCO),最终提升投资回报率,达成商业成功。

5 PON网络承载WLAN快速发展

5.1 PON是WLAN实现的最佳载体

PON是光接入网的主流技术,大部分运营商已经使用PON完成了FTTX等诸多建设场景,广泛的接入资源使得扩展PON网络实现WLAN承载成为许多运营商降低TCO的首选。经测算,采用PON做WLAN网络承载比使用交换机承载节省超过10%的综合费用,同时,借用现有FTTX接入网络可以实现WLAN热点的快速建设,缩短建网周期,凸显诸多技术优势。

采用交换机做WLAN承载时,由于交换机来自不同厂商,其运维命令不统一,容易造成“孤岛"节点,不便于管理;另外,交换机的升级,维护等需要现场处理,使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且由于需要设备供应商现场维护,故障处理延时长,用户的投诉较多。这时,可采用将原有的WLAN承载网络切换到GPON网络,采用支持POE模式的ONU,简化Ap的供电工程量。PON网络采用无源分光技术,简化了现网承载设备的种类,设备供应商提供的PPPoE业务仿真等,可以利用网管中心对业务故障点实现自动诊断、精确定位,GPON端到端建网成本也低于交换机30%~40%。

采用交换机做WLAN承载一般都需要引入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是位于终端的接入交换机和中心局点的介质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的选址及供电是首要难题,每台交换机不仅需要安装电表,还要协调供电部门、企事业单位、物业机构甚至是个体住户,不但费用高昂且供电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不可预见的后期保障隐患,都能导致交换机承载方案实施缓慢甚至不稳定。而PON网络采用无源光分离器替代汇聚交换机,一方面安装地点容易获取,无需供电、易部署;另一方面网络结构更加扁平化、易管理和维护。PON支持WLAN承载的ONU设备有多种选择,容量上分为:8口、16口、24口,供电方式上分为:AC、DC,安装位置上分为:室外型和室内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安装条件,组成一套完整的承载方案。

当然,使用PON承载WLAN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已经投资建设的OLT/ODN网络在接入层可以统一设备和运维。因此,在WLAN建设中应优先采用PON实现载体网络建设。

5.2 PON的高带宽及演进能力承载WLAN的发展需求

PON通过光纤承载,可对Ap提供千兆级别的上联带宽接入能力。相对于传统以太网交换机百兆的上联接入能力,PON承载的WLAN网络将不存在上联带宽瓶颈。此外,PON+WLAN模式可纳入运营商FTTX网络ODN规划中,加快WLAN网络建设进度。

根据工信部电信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WLAN技术逐步从802.11b/g标准向更高带宽的802.11n切换。而1×1MIMO的802.11n标准速率就高达150Mbps,2×2MIMO的802.11n标准速率更是高达300Mbps。

同时,PON网络技术也在快速发展,10GEPON产业链完全成熟,10GEPON可提供每PON口万兆数量级的接入能力。EPON向10G EPON的平滑演进正好匹配了WLAN网络从802.11b/g向802.11n切换演进的需求;EPON向10G EPON、40G EPON、100G EPON的平滑演进可以保障现有WLAN网络根据市场需求按需升级,PON+WLAN方案从成本、带宽、运维等各方面均有效支撑运营商无线接入网的快速发展,实现运营商移动固网平滑融合。

5.3 PON供电技术保障WLAN建网供电

PON ONU具备的POE供电能力,可有效解决Ap供电难题。连接ONU和Ap的5类线可对Ap进行数据和电力的双重传送。基于最新802.3at标准的POE+供电能力将达30W,基本能满足各种类型的Ap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供电难题。

相对于有线宽带接入网络,WLAN具有安装使用灵活,支持一定范围的移动等优点,但存在易受无线环境干扰,带宽不够稳定的缺点。相对于移动的通信网络,WLAN工作频点高、发射功率低、移动性管理较弱、存在单点覆盖能力弱、移动性能差的缺点,具备建设成本低、数据业务承载容量大的优点。所以,WLAN主要用于满足热点区域的宽带数据接入需求。

针对农村日益增长的宽带接入需求,可以采用在现有铁塔上安装WLAN大功率Ap,将Ap通过本地传输网络连接到城域网,令用户通过WLAN用户终端接入互联网,进而实现基站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客户接入。

6 WLAN覆盖实践

我们首先通过传播模型进行理论覆盖测算,其次部署试点并进行测试,以验证效果及可行性。

6.1 WLAN理论覆盖测算

在室外环境下,无线局域网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小,视通情况下,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2.4GHz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损耗符合:L0(db)=92.4+20L0gd+20L0gf。其中L0为自由空间损耗,d为传输距离,f为工作频率。WLAN大功率Ap最大发射功率一般为27dbm,而用户端网卡发射功率为50mw(17dbm),用户端网卡的接收灵敏度与Ap的接收灵敏度基本一致,可见为反向覆盖受限。根据设备接收灵敏度,以-75dbm为边缘场强覆盖要求,天线增益为15dbi,衰落余量为10db。人体、地物损耗为4db。则反向链路预算为:L1(db)=17dbm+15 db-10db-4db-(-75db)=93,L1=92.4+20L0gd+20L0gf。计算结果:d=448m,即室外环境的覆盖视距为400m左右。

如用室外Ap对室内进行覆盖,考虑到2.4G电磁波绕射能力不足,仅考虑直射分量,则反向链路预算中路径损耗增加建筑物穿透损耗。以玻璃为例,穿透损耗大约为10db,则计算得d=140m。由此可见,非视通情况下覆盖距离明显减小。加之用户终端在建筑物内所处位置不同,建筑物内布局不一,因此,穿透损耗将因终端位置的不同而差异明显,所以利用WLAN解决宽带接入应尽量做到视通、覆盖范围尽可能大。

6.2 WLAN覆盖测试

测试设备:WLAN设备由一个室外Ap、一副90毅定向天线及若干客户终端设备CPE组成。室外Ap通过五类线与二层交换机相连接,端口带宽10M,通过5 200G宽带认证服务器,采用拨号上网方式进行认证接入,测试账号为普通用户账号(不限速10M带宽)。

天线及Ap安装地点:某基站铁塔,天线挂高约40m,下倾角3毅;若为桅杆,要求桅杆应在高层建筑物顶层,周边尽量开阔无遮挡,杆高尽量12m以上。

6.3 WLAN测试结论

1)在非视通范围内,由于WLAN为2.4G频段,信号衰耗大,即使距离近信号也弱且不稳定,WLAN不能使用。

2)在视通范围内,信号强且稳定,覆盖距离600~800m。

3)信号-80 dbm以上即可获得较高的下载速率。

4)在稳定的信号下(-75dbm),3个用户均可达到4M以上的带宽,下载速率稳定。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及实测情况,我们可以在两种情况下使用WLAN网络。

(1)在距离基站较近的位置,用户无线网卡接受到的信号较好,可以直接使用该无线网络接入;

(2)对接受信号较弱的用户,利用无线网络客户端设备提高接受信号的强度,客户端设备安装在客户所在位置的室外,保证与Ap视通,解决信号接受的强度问题,通过五类线与室内网卡连接,提供客户接入。

6.4 WLAN用户端带宽分析

用户端速率=(单Ap连接速率伊传输速率)/(用户数量伊用户时间使用率),802.11gAp最大连接速率为54Mbps,除去协议开销,每Ap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2 Mbps,但同时受限于传输口带宽。

假设1个Ap发展5个有效用户,并假设所有用户并发使用,此时每个用户带宽可以保证1M的传输速率,基本达到ADSL带宽接入的速率。

6.5 WLAN投资效益分析

1台大功率室外Ap投资约3500元,增强型用户端每台300元,以1台Ap带15个有效用户统计,投资约8 000元,以每户单产50元/月统计,年产出9000元。

从以上实例看,每线成本大约为500元,与目前固定宽带接入成本差距不大。但传统固定宽带接入方案属“用户未接入,端口先到位。”造成整体端口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期“沉淀”投资过大;而无线WLAN接入方式覆盖具备快速建设的特点,投资利用率相对较高。

6.6 采用WLAN部署解决宽带覆盖的优势

1)网络部署迅速、建网速度快;

2)客户接入方便,不需要在用户端布放线缆,最多只安装一个终端接受设备;

3)维护工作量小,仅需做好Ap及传输通道的日常维护。

6.7 利用WLAN解决固网宽带用户接入实施范围

1)从用户使用效果来看,无线方案由于信号不稳定性无法完全替代有线方案;

2)在城区,视通范围内可局部使用,但不宜作为主要的接入手段;

3)在乡镇区域,利用移动铁塔资源或高桅杆,可作为短期启动乡镇宽带发展的有效手段;

4)可作为业务发展初期的过度性方案,即先期固网建设条件不成熟时利用WLAN无线方案先发展一批有效用户,后期建设条件成熟时在为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用户改为有线接入方式,以增强接入信号的稳定性。

7 结语

广泛的WLAN覆盖范围、方便的认证模式、良好的业务体验、灵活的资费套餐系列、及时快速的维护保障,必将助力运营商固网宽带接入业务的快速增长。

摘要: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WLAN正在改变用户获取宽带业务的模式。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WLAN网络与2G/3G网络的融合,代替传统的固网接入,快速进入固网宽带领域,可迅速实现价值区域的覆盖,有效缓解宏网不断扩容所带来的投资压力,成为宏网分流的有效工具,还可实现可运营、可管理,真正实现商用化。是移动运营商提供差异化和品质化3G网络的有效手段,目前固网运营商也利用WLAN移动运营商的业务流量,用于吸引用户,提升品牌,探索宽带运营的新模式。

关键词:WLAN,网络建设,分流,网络运营

参考文献

[1]克雷默(美).基于以太网的无缘光网络[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鹏,阎阔.FTTx PON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阎德升.新一代宽带光接入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WLAN运营 第7篇

>>3G+WLAN正在成为运营商大范围建网的标准配置。

苹果i P a d仅仅销售4天, 其在美国各大机场的无线数据流量就超过了除iPhone外的其他移动终端, 包括Android、Blackberry和WindowsMobile等平台下的手机终端。这是Boingo Technology在2010年4月7日发布的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似乎超出了运营商建设移动通信网时的预计。在世界各地的商务区、宾馆、餐厅、机场、学校等地方, 各种手持移动终端用户们对无线数据的需求量已经形成了新一轮的浪潮。

在国内市场, 三大运营商准备多年的3G网络在这一浪潮面前也开始显露出窘迫的一面, 他们不得不审视以3G为主、WLAN为辅的网络模式, 对WLAN的作用进行再认识。

尴尬的流量限制

众所周知, at&t一方面受益于苹果iPhone带来的海量用户, 但另一方面, iPhone应用引发的海量移动数据需求也让at&t的3G网络大感吃不消, 其网络质量一直受到众多苹果用户的诟病。

国内市场受到的类似iPhone终端的冲击相对较小, 但运营商依然感受到了原本寄予厚望的3G网络面临的压力。

2009年底, 针对三大运营商3G无线上网卡的投诉量迅速增加, 北京电信内部人士表示, 无线数据流量对三大运营商刚建设完成不到一年的3G网络均造成了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了在元旦促销时出现的奇怪状况:一直希望3G用户数量大幅度增长的运营商取消了无线上网卡刚推出时的部分优惠, 并一度以上网卡货源不足为借口暂停了新用户的申请。

2010年春节过后, 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部分地方公司相继调整了3G上网卡的业务资费政策。据了解, 其中北京移动暂停了“不限流量套餐”的办理, 中国联通则设置了每月上网流量15G封顶的上限, 北京电信更是从4月1日之后推出了新版3G无线宽带套餐, 采取了时长、流量双重计费标准。

据了解, 运营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抬高无线上网的门槛, 解决无线上网卡占用过多资源的问题。内部人士介绍, 大量的无线上网卡用户已经形成了倒“二八效应”, 占据了3G网络将近80%无线资源的用户给运营商带来的收益不到总收益的20%。运营商不得不采取资费手段进行调整, 以保证其他用户的3G体验。

应用需求的动力

出于传统商业模式的潜意识, 运营商一直试图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可控的互联网”, 在移动音乐、电子阅读、视频通话、应用商店各种3G主打业务背后, 隐藏的是电信行业基因中对“带宽+QoS”的天然偏爱。

不过,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带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色彩, 对带宽的需求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需求, 运营商必须认识到, 在推进用户规模化实现盈利之前, 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满足用户增长迅猛的带宽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低成本、大带宽的WLAN被提到了运营商当前的建设计划中。

2009年之前, 三大运营商已进行了WLAN的建设, 其主要目的是“配合”3G网络, 实现更广泛的无线覆盖, 资料显示电信的Wi-Fi热点超过了10万个, 移动和联通也纷纷投巨资进行了Wi-Fi建设。不过进入2010年, 三大运营商针对WLAN的建设明显提速, 其中移动提出要在全国建设完成11万个Wi-Fi热点。

“从运营商了解的情况看, 从3G到LTE的建网阶段, WLAN都将是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 “运营商的观念已经全部改变了, WLAN已不仅是一个工具, 而是网络建设关键的组成部分。”

WLAN应需而变

据了解, 目前运营商建设的WLAN主要集中于高校和中心商业区等市场, 主要为了满足高密度大容量的网络覆盖。其中重庆电信、陕西电信、四川移动、海南联通等都已完成了对当地高校和商业区的WLAN网络覆盖, 其中海南联通还建设了亚洲最大的802.11n网络。

对此, 美国优科无线公司总裁卢绮霞表示, 当前最明显的一个趋势是, iPhone等带有Wi-Fi功能的移动终端开始令WLAN这样的企业设备“消费品化”, 到2013年, 将有三分之一的手机内置Wi-Fi功能。这也迫使运营商在把Wi-Fi当做短期解决方案的同时, 开始考虑在向HSPA+和LTE升级的过程中, 继续使用WLAN作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营商也开始借助WLAN来实现某些地区的三网融合应用的需求, 优科无线中国区总经理郭宏军表示, 一些地方运营商在具体部署中对WLA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为要实现无盲点全面覆盖、实现VoIP和高清视频的传送、实现802.11n的大容量、支持10倍的客户端密度、以高可靠性支持关键应用。

郭宏军认为, 目前WLAN产品通过采用智能天线阵列技术可实现定向发射, 提升信号强度, 并对QoS提供更多支持, 根据数据包特点判断语音、视频和普通数据流, 进行优先度安排。目前上海电信已经开始用WLAN传输IPTV等高清视频。郭宏军表示, 在不久的将来, 具备高性价比的802.11nAP出现, 不仅将超越简单的热点支持, 还将延伸为3G的承载解决方案, 提供Mesh回传和网状网组网服务。

WLAN运营 第8篇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将WLAN定位为2G/3G网络的补充,旨在通过WLAN网络的高带宽特点来分流2G/3G网络的数据流量,缓解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流量压力。

此前中国联通刚刚结束WLAN集采,抛出20万台的大单,为历年来国内运营商WLAN集采规模之最;同时中国电信今年的WLAN集采预计近期也将启动。

就目前情况看,国内三大运营商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WLAN建设布点策略和竞争策略。

对于自身传统优势区域、价值区域,运营商一般都会大力建设,保障WLAN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在自身劣势区域,运营商则多采取2G/3G/WLAN/宽带等套餐整合、优惠资费等方式,立体化竞争,以争取更多的用户。

在高端客户、热点区域,运营商也会积极投入,保障高端用户体验,提升品牌竞争力。

与3G结合受运营商关注

在近一两年国内运营商的WLAN集采中,中兴通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统计,目前其国内市场的整体份额已达到第二,与第一的份额之差也缩小至5%以内。

据中兴通讯固网产品线产品副总经理寿晴亮介绍,仅在此前结束的中国联通集采中,中兴通讯就中标21省,中标省份数第一,且全面进入广东、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等重要省市。

如前所述,未来几年里,WLAN将担起“分流2G/3G流量”的重担,因此当前运营商对于WLAN与2G、3G结合的一些细节问题十分关注。

据了解,为了使WLAN网络更好实现“分流2G/3G流量”的作用,运营商目前主要有两方面诉求。

一是推进WLAN与时分系统、室外基站的集成,使WLAN与移动网络无缝切换。

二是解决现在手机用户使用WL AN网络时认证方式不好、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现手机用户在移动网络和WLAN网络下接入的统一认证,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目前中兴已在广东移动、山东移动、江苏电信、河南联通等省份进行了3G+WLAN网络融合方案试点,重点满足了运营商的这两方面诉求,我们现在广东的TD+WLAN试点进展就很好。”寿晴亮介绍说。

IP级产品向电信级转换成为核心需求

由于已发展多年,WLAN设备和产业本身已比较成熟,不过随着现阶段部署建设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一些新需求和新问题也逐渐显现。

“随着WLAN网络向运营级网络过渡,可管可控、网络优化、用户行为分析、业务运营数据分析等能力将逐步成为WLAN网络的关键能力。”中兴通讯固网产品线产品副总经理寿晴亮表示。

同时,中兴通讯WLAN产品总监齐海龙也表示,WLAN网络主要工作在2.4GHz/5.8GHz免费频段,随着网络规模建设的进行,网络干扰问题也将逐步凸显。

这些变化向我们指出了未来几年WLAN领域的技术走向侧重点。

寿晴亮认为,首先,集采产品由IP级向电信级产品转换,这将成为运营商的核心需求。

其次,WLAN的无线性能提升将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WLAN覆盖范围相比无线基站稍有不足,业界需要尽力使WLAN在市区的覆盖半径与基站达到一致,这样才能满足WLAN与3G相结合、复用3G站址的现实需求。”寿晴亮表示。

此外,WLAN也将成为物联网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承载近距离视频传输等重量级业务,因此在这一方面相关芯片的研发、功能性能的提升也将成为WLAN产业近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总之,随着运营商对WLAN网络定位的提升,WLAN网络不再是传统大家认为的‘企业级’网络,而逐步成为‘电信级’网络。作为分流3G流量的重要手段,WLAN网络不仅需要在设备可靠性、网络质量、可管可控等方面进行提升,还需要在WLAN网络与2G/3G网络融合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齐海龙表示。

同时,齐海龙认为,随着WLAN网络的全面覆盖,基于WLAN的业务扩展运营、网络价值发掘等也将逐步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WLAN设备也必须随着运营商的业务拓展而快速定制和升级改造。

在齐海龙看来,拥有强大研发能力、拥有完善的工程网优和售后服务能力,同时对WLAN/2G/3G网络有深入理解并可提供网络演进方案的厂家,将在后续WLAN网络建设中处于有利地位。

上一篇:政务信息查询下一篇:动物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