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2024-05-31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精选12篇)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第1篇

汽车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受到企业自身的现状特征, 如企业规模、传统车的份额以及企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 企业需要将自身状况、生存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整合, 在结果并不确定的风险条件下做出决策, 并且还需要在政府政策与行业竞合关系的生态环境下, 根据市场与对手的反馈信息, 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通过初步的研究调研发现, 对于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项目, 影响企业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是基于资源的, 即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 以及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上的发展趋势。而对于社会责任与跨期的回报问题, 则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较小的因素, 但将在项目起步之后对企业的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早期起步阶段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策略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先锋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先锋型策略的企业一般是本身就在新能源动力方面起步较早且具有研发优势, 或是较早地就将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心放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之上, 力图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2.联盟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与中央政府企业或地方企业结盟的方式, 主要依赖于能源企业和动力研究机构获得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而依靠自身的传统汽车的基础和生产平台优势, 实现稳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

3.保障型新能源汽车策略。采用较为稳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 一方面保证在该领域有所进展, 另一方面战略的重心仍然放在传统动力汽车的发展和扩张策略, 以实现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合理结合, 并有效控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风险。

本研究选择4个典型的汽车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众泰控股集团, 来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互联网络和新闻媒体对案例样本企业进行信息搜集, 获得企业的一般信息以及经营发展情况, 并对其近期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典型事件和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 与企业中相关方面的负责人进行当面访谈并录音后转录。主要访谈内容为对相关新能源汽车项目发展的计划与战略模式的细节, 并对网络与新闻中获得的关键事件进行细化和深度探索。最终得到下述的案例研究内容。

从表1中不难发现, 4家企业近期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的经营策略, 均与自身规模和发展阶段相适应。比亚迪和众泰的策略有类似之处, 都属于进入整车行业较晚, 但发展较为迅速。众泰和比亚迪主攻的都是低端廉价的平民车型, 而且均采用降价促销的模式。因此, 其利润率和企业的实际收益并不高。而继续开发产能, 无论是并购其他企业还是自己投资新的生产平台, 其基础成本都相当巨大, 对于企业的周转和正常运转都是巨大的挑战。吉利曾经面临与比亚迪和众泰类似的问题, 但吉利在2007年就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放弃低端路线, 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沃尔沃的方式对产品线和品牌进行了提升。这一战略转型经过3年的运作后相当成功, 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且利润也有很大提升。目前吉利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上汽集团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巨无霸,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技术能力, 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的优势和盈利能力非常巨大。因此上汽在合资生产国外品牌汽车的同时, 战略上开始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研发能力, 并比较注重长远的发展战略。

从表2中可以看出, 4家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 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策略, 但又不尽相同。比亚迪和众泰这两家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均采取了收缩传统动力汽车产能, 集中资源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策略。比亚迪通过收购客车平台并整合其电池技术, 进入获利较高且有国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自主的新能源电动客车行业, 迅速获得大笔订单和资金。众泰则通过与能源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 率先采用租赁方式将其纯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策略则较为稳健, 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 在混合动力、电动等各个领域都有所跟进, 但却没有冒进的进行大型投资。上汽则在其原有的技术平台优势的条件下, 选择与国外大型企业联盟研发的模式, 并计划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成熟的汽车平台之上实现量产, 从而可以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 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跟进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第2篇

经国内汽车企业专业人士的观察与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更要求专业人士不懈努力,争取更大的突破。从产品市场来看,在近几年,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相继在中国加大了采购力度和建立采购基地。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以上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采购金额逐年递增,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从资本市场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与国际上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相继建立了800多家合资企业,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占全国汽车工业资本总额的50%左右。而且,在今后几年里,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合作领域还将会不断扩大,同时也为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商机。,另外,从技术市场来看,中国的入世和市场的更加开放,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多种技术创新的途径。在过去成千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合作开发以及集成创新等多种方式,使先进技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汽车技术市场,这也说明了新世纪的到来,创新不容忽视。同时,通过海外设立技术公司,我们的技术已走向世界,走向美好的明天。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汽车;必备品;琳琅满目;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20-01

汽车的日益增多造成汽车尾气的增多,随之人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差,汽车尾气主要是以: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固体颗粒等等。而这些也正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物质。然而当今社会我们无法抛弃汽车而回到“原始社会”,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可以较为有效的改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这些车的排废气量都是很低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

1)新能源汽车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 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

我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目前,新型能源汽车主要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它的优点是:1、油耗低、污染少,方便。2、电池可以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内燃机可以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4、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5、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 纯电动汽车

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这种类型的汽车也有许多家的公司投入生产:奔驰公司的B—Class电动版 它的电动机峰值功率100KW, 最高车速160Km/h,续行里程200公里,

它的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它的缺点是: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 燃料电池汽车模型

它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5、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6、运行平稳、无噪声。

4,氢动力汽车:

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

它的优点是: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它的缺点是: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5,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燃气成分单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

以上便是新型燃料汽车的几种不同类型,

就目前的形式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拥有着极大地发展空间,同时这种发展也是极其必要的,所以大力的开发研究这种汽车是可观的,必要的。同时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会有所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4篇

⑴新能源技术进步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都在不断的加大, 应用成果显著。特别值得提到的是,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也得到了各国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与重视,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⑵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首先, 能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 比如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能源战略性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争夺非常激励。另外, 能源方式的选择又是能源战略的核心, 特别是就当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来说, 能源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供给量, 因此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汽车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危机相对来说更为严重,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一个转型的重要方式。

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1世纪的中国面临两个严峻问题:一是能源, 二是环保。能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 如何解决能源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靠节约, 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能源发展战略, 开发新能源, 特别是减少石油用量, 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863”计划的开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 经过多年研发,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由弱变强, 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 已经形成了产业联盟, 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区域内联盟, 一类是国家组织成立的联盟, 另一类是国内外企业合资成立的国际联盟。国内很多汽车企业也都积极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来, 并形成了产业化基地, 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就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处于滞后阶段, 缺乏专业的研发团队, 很多现在采用的技术都是几年前已经被市场淘汰的技术, 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另外, 我国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内, 很多设备还在依靠进口, 这就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取得成效, 必须提升创新能力, 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

⑵技术标准有待完善。就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的标准来看, 侧重于性能和安全领域的比较多, 而有关技术方面的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会制约技术的进一步研发, 技术的研发滞后直接导致的就是企业资金的投入, 产业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 也就难以运作发展, 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阻, 根本的源头还在技术的标准的完善。

⑶产业体系配套能力不强。尽管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其背后隐藏的产业体系的不成熟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依靠的是近几年国外企业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撑。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还很薄弱, 这将是困扰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4 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⑴寻求技术创新,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实力是产业发展的首选行为,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 考虑自身技术能力, 可以从选择合作伙伴入手, 利用开放的组织形式发展自身, 需求技术创新, 再次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来说, 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既激进技术和增量技术的创新。把握好两者的区别, 既要重视激进技术的突破, 以破环性技术达到激进的目的, 又要重视增量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 从技术路线发展上选择适合产业未来的, 有竞争力的技术来进行发展。

⑵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我国早在2007年就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过相关的管理规则, 现阶段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就是国家需要出台系统的技术标准, 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 为企业提供一个可遵循的操作规范。

⑶实现规模化发展, 形成产业体系发展模式。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实力, 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联盟完善, 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体系发展模式。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技术支持复杂程度高, 就单单技术研发一项来说, 就需要形成学科分支体系。新能源汽车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都需要一系列的企业组织配套完成, 因此形成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通过说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出发找到我国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根据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工业技术经济, 2008 (1) .

[2]石耀东.中国推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新经济导刊, 2006 (22) .

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第5篇

一、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起来的新型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平均需要来设置;电池可以有效储蓄制动、减速时节省的能量;慢速行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由电池进行驱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内燃机可以有效满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设施的需要;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等现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如果长距离高速行驶并不能节省用油。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无污染,噪声低;源效率高,来源多样化;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纯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不理想;储量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高,纯电动汽车总体成本比较高,当然这也和纯电动汽车没有实现商业化、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关。

3.氢燃料汽车

动力汽车利用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反应,产生水排放出来,因此,它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类型。但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比较高,氢燃料不易存储和运输,最为重要的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使用天然气,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氢动力汽车的优势就无法显现了。4.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污染物排放比较低,现已成功应用于汽油机。它的成分比较单一,有较高的纯度,与空气能够进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比较少,在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的启动性和运转性能比较高。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不太容易运输,发动机的性能也比较低。

5.醇燃料汽车

由于醇类燃料自身含氧,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低,乎不存在碳烟的排放。但是甲醇毒性比较大,人体危害大,而且对物体有腐蚀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甲醇在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6.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做要包括从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中提取的物质,它能够加快燃烧速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是一些物质可能会腐蚀发动机。

二、发展背景

(一)国内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除技术领域的研究外,我国在新能源汽 车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战略的分析。

在总结国际经验方面,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2004)发布了《全球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总结了世界各国在氢能研发现状和政策体系,报告认为尽管氢能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还需要较长时间,欧洲、日本和美国以及巴西和东亚,将存在使用氢和燃料电池轿车和公交车的非常大的市场。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方面,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交通部等部门主导下联合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等企业和美国能源基金会、德国科技部等海外组织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资源和样本调查、技术评估、市场前景、发展战略等各方面的研究。200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战略和目标,确定了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促进能源技术进步的发展战略。

(二)国际相关研究

由于除少数领域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新兴汽车技术,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探索的领先者,在技术研发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在研究重点方面,日本偏重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油一电混合动力技术;美国在油一电混合动力技术方面落后于日本,技术研发的重点在氢燃料申池汽车和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应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乙醇燃料汽车;欧洲在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氢燃料汽车领域都有涉及,氢燃料汽车是欧洲研发的重点,其中既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氢内燃机汽车,此外欧洲在生物柴油汽车产业化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通常 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推广项目,因此目前对新能 源汽车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所的产业分析、技术分析、项目成果与评估报告等形式,其成果一般发表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际会议上。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紧张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世界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加之石油价格的上涨,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世界各国的汽车、轿车企业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2.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汽车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的灾难开始传染到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汽车行业的危机也开始从北美传染向欧美汽车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北美市场所有汽车公司2008年9月份的销量平均下滑26.6%,创下了50年来的最惊人纪录。金融危机把灾难带给了每一家汽车巨头。更糟糕的是,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未来开始变的模糊,原以为可以免疫的新兴市场从2008年4月份开始集体步入低速,4月份到9月份,中国车市连续五个月环比下滑。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汽车业,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市场,但这是一次产业调整的良机,日前很多国家以政府注资的方式挽救汽车巨头,面对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萎缩,很多企业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惟一的出路。

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

1.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作为一项便捷交通用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8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汽车市场极其广阔,发展也积极迅速。但是,快速发展的常规汽车业也给中国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汽车消耗了大量的油气资源,由于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家,庞大的汽车耗油需求量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威胁到了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其次,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和铅化物,我国数目如此庞大的汽车群,每年的尾气排放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气候变化问题。有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50%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汽车排放。再者,我国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会越来越大。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很重要也很必要。通过采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汽车的耗油量,减少温室气体和铅化物的排放,是我们破除困境,履行节能减排承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水平一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核心技术,以至现今仍没有有影响力的传统汽车民族品牌。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软肋之一是发动机技术,这一点限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开了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新能源汽车其动力装置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有很大区别。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核心的动力技术,可以弥补我国在发动机研发技术发面的不足,从而拉近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赶超。

3.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储存低谷电,帮助新能源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电。风电和光伏电都是间隙能源,需要储能装置进行调节。目前,除了用大规模的液流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外,很多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镍氢、锂离子电池等也能作为分散式储能电池。这样,我们可以将风电等的低谷电用电池储存,白天用来开车。有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9亿千瓦-10亿千瓦,低谷电可为4000万辆-5000万辆锂电汽车充电。这样既为充电汽车找到稳定的充电能量源,减少对污染较大的火电等的依赖,同时还可以拉动对风电和光伏电等的需求,帮助风电和光伏产业等的发展。

图表 新能源汽车优点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三、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信息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5.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2014年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汽集团考察时明确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国家最高层首次对汽车强国路径的明确定调。紧接着武汉、西安、江苏省(南京、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等6个市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纳入国家推广城市范围)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推广又遭遇地方保护的困扰。

在随后的实际推广中,以北京、上海为首,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地方目录,一直被业内诟病为变相的限制采购外地品牌。以北京为例,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直接否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地方补贴和单独摇号政策,这使得如比亚迪的秦进北京只享有国家补贴,而这一点即便在上海也不存在。另外,在政府采购领域,北京9个已引入电动出租车的远郊区县中,有7个全部采用北汽集团旗下车型,哪怕是已经进入北京地方目录的比亚迪E6也难以涉及该领域。

图表 新能源汽车缺点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

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三)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动态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 2009 年8 月份已接近7200 万辆,对石油的消耗比例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 3-5 年之内厂商主战场,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混合动力技术相对成熟,其使用对目前环境相对友善,因此在未来 3-5 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国家补贴政策的逐渐落实,混合动力汽车将逐步达到使用的经济性;纯动力电池汽车由于技术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具备良好的环境友好运行模式,因此仍然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动力电池汽车,其核心部件之一就是电池单元。在目前情况下,镍氢电池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丰田公司混合动力汽车普瑞斯所采用的就是镍氢电池,而国内目前多数混合动力客车采用的电池也以镍氢为主。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良好比能量与比功率,适用于动力电池汽车,但目前的技术水平仍难满足规模化生产。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政策,另一个就是技术。虽然在 2009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比如对新能源乘用车补贴以及相对失败的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等,但补贴力度与广度仍然有限,后续补贴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力度将决定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小;在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后,不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企业,不管相信与不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均宣布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其他行业部分企业也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厂商过剩”局面难以避免;从技术上来说多数企业处于初始投资阶段,仍然不够成熟,难以形成量产产品,距离利润创造仍需时日。这种政府引导企业大规模投入的模式将使得行业发展速度超出预期,但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将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从新能源汽车现有市场规模及未来整车厂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趋势来说,行业投资主线在于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资源类企业,涉及到动力电池各生产环节,包括电解液、正负极、电池生产以及锂资源等都值得重点关注。

(四)重点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成果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 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 “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 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 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 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 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吉利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中唯一拥有全部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业的企业,继续强化自身的技术优势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基础与根本,在坚持动力总成完全自给的基础上,吉利重视传统发动机、变速器技术的改进与升级,在自主研发 CVVT 发动机的基础上,吉利目前正在开发双 VVT 技术发动机、直喷汽油机 GDI技术,及柴油发动机。据透露,吉利正在研发的1 款 1.3L增压发动机能够达到普通 1.8L发动机的功效,此外,吉利正在研发的柴油发动机按照欧洲 5号排放标准设计,在变速器方面,正在开发多档节能的 6MT手动变速器和 7DCT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正是源自坚实的技术平台,所以基于传统发动机的代用燃料技术,如 CNG(压缩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甲醇燃料车等均已开发完成,部分技术已经投放市场。

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及准入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

1.名为新能源汽车的发明专利 该发明是由专利权人曾彧婕发明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明专利,其专利号为CN201210244293.9,于2012年7月16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1月29日获得授权公告。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发动机系统和电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具有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电动机系统具有电动机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和所述 电动机系统分别单独向汽车传动系统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回收汽车减速、刹车或下坡时的惯性能量,所述蓄电池用于存储汽 车减速、刹车或下坡时的惯性能量。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节省能源,提高节油率。

2.名为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的实用新型

该实用新型是由发明人周凯和王旭东共同发明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的实用新型,其专利号为CN201320873510,于2013年12月28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6月4日获得授权公告。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在现有电机壳体制造技术中,利用铁材料制造的电机壳体使电机重量增加,功率密度降低,通过机械加工手段形成的水冷却回路对 部件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加工成本高。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组成包括:熔铝容器,所述的熔铝容器外侧安装有中频感应线圈,所述 的熔铝容器下安装有导管,所述的导管外侧安装有高频感应线圈,所述的导管下安装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下安装有电机壳体模具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机外壳铸造设备。

3.名为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外观设计

该外观设计是由设计人柏荣键和冯爱云共同设计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外观设计,其专利号为CN201330173671,于2013年5月13日提出申请,并于2013年11月13日获得授权公告。

主视图

仰视图

俯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

(二)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 2.1 款所定义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

第五条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起步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缺乏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尚未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发展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基本明确,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的技术阶段,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第七条对处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且只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并至少对 20%的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汽车产品相同。具体技术阶段划分见《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 年 12 月 31 日前适用)》(附件 1)。

第三章准入条件及管理

第八条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

(二)应当是《公告》内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新建汽车企业或现有汽车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手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能力和条件。

(四)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五)具备保证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

(六)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七)建立与所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相适应的零部件采购体系。

(八)所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车辆产品定型试验规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除了应当符合有关常规汽车产品的检验标准外,还应当符合新能源汽车产的专项检验标准,具体见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 年4 月 1日)》

第九条符合《准入条件》、获得生产资格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同类新能源汽产品(指与《公告》中已有的常规汽车相同类别的产品,下同)。

符合《准入条件》、获得生产资格的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可以改装生产同类新能源车产品,其中具备底盘生产条件的,可以自制底盘,但自制底盘仅限于本企业自用。

第十条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

(一)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规定。

(二)产品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三)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五、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简述

(一)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国务院2007年6月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国办发[2005]61号);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等,并两次调整了汽车消费税。同时,在2008-2009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在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方面,要求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通知要求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和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促进交通燃料清洁化替代,降低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结合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CNG/LNG)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北京、上海、重庆等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配套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天然气加注站等服务网点。着力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储能设施,建立新能源汽车供能装备制造、认证、检测以及配套标准体系。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简析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业界对于该产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我国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视、政策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连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我国区相关负责人对我国政府在扶持新能源 汽车上表现出的诚意和政策优惠力度,都表示是“世界罕见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已经显现雏形,政府仍需加大力度营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环境。即使在起步阶段政府有诸多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并且愿意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之路将会“天堑变通途”。

在升级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终于在“十二五”局之年正式起步。从2011年起,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十二五“期间,政府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产业化进程的幕后推手。通过政策激励、法规强制、税收优惠和补贴支持等手段,政府将逐步规范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呈现“三线”并举的基本格局:第一条线: 电动商用车将大量应用于城际大巴、城市公交、机场摆渡和市政用车,城市交通将成为我国客车生产企业的重要增长点。第二条线: 混合动力汽车将大规模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第三条线:微型、超微型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城乡私人有效、便捷且经济的交通工具,通过“小型化、轻量化和 廉价化”,我国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

在“十三五”期间,经过产业化初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逐步走向正轨,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产业整合的序幕即将拉开,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而具有资金雄厚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整合的主体。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

(三)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化发展前景简析

传统汽车产业链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的技术,主要是指产品的资源开发;第二是零部件制造;第三是整车制造;第四是服务应用。有资料表明,汽车业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传统汽车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中游为整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上进行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专用自动变速器等部件。电池、电机、变速器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在新能源汽车新增部件中,电池系统所占比例最高,占新增成本的绝大部分。在纯电动车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高达60%。

图 中国能源汽车产业链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图表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六、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投资热点简析 1.投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相关关键零部件产业

中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形成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形成关键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在此形势下,全国各地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动作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将会不断加大。

根据小排量及电动汽车相关补贴政策有关报道称,新能源汽车细则将对补贴车型分为节能性汽车、插电式混合电动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类,其中,纯电动车补贴最高金额达6万元;“插电式电动车”,即纯电动模式的插电式车,补贴金额最高5万元;对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车型,政策会将其归入“节能车”范畴,补贴金额统一为3000元。

这一政策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机会。中国电动车市场将会超预期发展,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会。根据数据预计,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46亿安时,相关产业链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部件,机构看好锂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商。电池、电机行业的上游也间接受益政策刺激,上游原材料将是主要受益者。电池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锂,而电机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稀土,所以锂和稀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要地位,也将受益最大。

2.投资新能源汽车的汽车租赁业

2014年3月,京津沪三地相继提出新能源汽车有关方案,全国各大城市也将开展试点补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2014年见证爆发拐点,而随着与之相配套的汽车分时租赁点的建设完善,汽车租赁公司可借此机会进行尝试。目前,国外成熟的“俱乐部制”共享模式已经可以实现像租赁自行车一样租赁汽车。如果几个人住在同一个社区,而工作地点都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考虑通过共享的方式拥有一辆车来满足交通需求。新能源汽车采用分时共享租赁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客户分摊租金,提高汽车的利用率。此外,近期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谈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需求变化有望推动汽车融资市场进行结构调整,或将从现金购买方式向贷款和租赁方式转变。从各地实践来看,通过汽车租赁满足一般公务用车需要可能成为公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七、结束语

在全球范围内,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广阔。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它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汽车革命,它将为节能环保立下汗马功劳,新能源汽车是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

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启示 第6篇

进展超出想象

日本现已形成官、产、学一体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政府、研究机构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经达成战略共识。

日本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使用上,尤其是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与推广方面,速度大大超出中国国内的预料。

世界原油供应紧张,而且价格持续上涨,是日本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加速开发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动因。同时,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也为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登场,创造了市场条件。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加速开发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推广制定了时间表,其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日本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要达到5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到2030年,要全面普及燃料电池汽车。

日本汽车企业将燃料电池的开发视为21世纪生存的根本,投入了大量资源。丰田、本田、日产这样的厂家自不必说,就连三菱、富士、马自达等二流汽车厂家,也在燃料电池开发方面获得了巨大进展。

对日本政府和企业来说,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拥有很大市场,只是如何保持领先优势的问题。1997年,丰田公司开始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到2005年10月为止,共售出41万台,主要是在国内销售。

混合动力汽车每辆价值60万日元,消费者购买一辆就可获得政府20万日元的补贴,其油耗是传统汽车的一半,油价上涨到70美元后,优势开始显现。

政府支持必不可少

日本政府采取如下措施:在政府2006年预算内,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开发199亿日元的支持,给予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33亿日元的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88亿日元的支持;自2006年至2009年,对从事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车用燃料供给设备、燃料电池设备开发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

此外,在政府支持与推动下,中介机构为日本中小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提供支援,同时,由经济产业省具体推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所需的共用新技术、设备的研究。日本政府还对大学和研究所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给予了较多的补贴。

日本政府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加氢站,已经建立了几十个。政府正在对氢的运输、制造、储存等方面进行研究。

应形成产业链条

中国政府支持燃料电池发展的思路应当适当调整。日本政府支持燃料电池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汽车发动机的开发,而是面向整个能源需求领域。

例如,对定置燃料电池(用于家庭、企业发电)的研究,日本就极为重视。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材料、设备的开发方面,日本的电器生产企业、IT企业、电力企业也纷纷加入。在日本,普及燃料电池知识的书籍也成为热门。一个新的燃料电池产业链条正在出现。

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 第7篇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政策

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及市场环境。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2015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给予消费者购买进入国家新能源车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购车补贴,也对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300万辆。有关部门还先后推出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政策。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不断增多,“比亚迪”“北汽”“奇瑞”“上汽”“长安”“江淮”等自主品牌企业都已涉足并推出相应产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 471辆,销量达331 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型的产销量分别为254 633辆和24 782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型的产销量分别为85 838辆和83 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2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已经是世界汽车产业大国,但“大而不强”,新能源汽车有望为我国汽车工业开拓新的增长点,肩负起我国对国外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任。

2.1 纯电动汽车

2.1.1 主要原理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由可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以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驱动行驶的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纯电动汽车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有以下方面:电力可以通过很多能源转化,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能源转换效率高,纯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超过汽油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路况,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这种路况纯电动汽车更加适宜;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起到平抑电网的峰谷差的作用。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已相对成熟,“比亚迪”“长安”“吉利”“北汽”“奇瑞”等企业均已实现纯电动汽车的生产与销售。

2.1.2 价格及使用成本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目前电池的性能、技术在一定程度已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但电池价格较贵。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生产成本约1 500元/kW,成本太高,造成纯电动汽车整车价格难以下降。目前,在考虑国家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价格仍然偏高,对用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只有纯电动汽车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电池等核心部件实现规模生产,电池成本才能大幅降低。此外,按目前我国的电价和油价,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燃油汽车,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2.1.3 基础配套设施

与纯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设施完善程度是能否普及纯电动汽车的关键。目前情况来看,一座充电站可同时容纳10~20台纯电动汽车充电,如果纯电动汽车的规模扩大,则要求有足够多的、方便的充电站,还要有相应的维修等辅助配套设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巨大,仅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相关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加快充电设施网络建设。未来1~2年内,省会城市和示范试点城市的充电站建设会有所加快,将促进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2.1 主要原理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发动机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按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及结构不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分为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

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组成。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动机控制器直接输送给电动机,由电动机产生电磁力矩驱动汽车。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原理图如图2所示。发动机与驱动桥间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发动机工作状态不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可以始终在高效区间内稳定运行,从而使整车获得良好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但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能量转换、传输的环节较多,造成能量转换效率低。为满足爬坡等需要大功率的路况,要求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要足够大。

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或驱动电动机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组成。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可采用发动机单独驱动、电动机单独驱动或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3种工作模式。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爬坡、加速时,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汽车;在减速或刹车时,电动机工作在发电状态,向蓄电池充电,即再生制动。电机驱动模式下,具有纯电动汽车安静、低使用成本的优点;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有惊人的起步扭矩,加速性能十分出色。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动力足,结构简单,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行驶工况,尤其是复杂的路况。与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但结构比较复杂。

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组成,驱动系统同时具有电动机和发电机功能。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原理图如图4所示。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有两个电机,一个电动机仅用于直接驱动车轮,另一个电机具有双重角色:当需要使用极限性能时,充当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当电池电力不足时,充当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兼有串联式及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和优点:在纯电模式下具有纯电动汽车安静、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在串联模式下,没有里程限制,并且发动机可以一直控制在最佳转速上,具有油耗低、噪音小、振动小的特点;在能量流动的控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实现油耗和排放的最佳设计目标。

结合3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以下优点:①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汽车实际的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使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燃油利用率高,油耗低。②回收制动、下坡、怠速时的能量,给电池充电,减少能源浪费。③在拥堵市区,可关停发动机,由电机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相对成熟,“比亚迪”“北汽”等企业已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化。

2.2.2 价格及使用成本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安装了蓄电池,.而且有2个动力系统,生产成本要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短期内汽车价格很难大幅下降,导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购置成本较高。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按照最新的补贴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高可获得5万元的购车补贴,基本达到了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拥有较好的经济性,使用成本低,生命周期内的总使用成本已低于燃油汽车。

2.2.3 基础配套设施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面临的基础配套设施问题与纯电动汽车类似,需要有足够多的、方便的充电站,但受基础配套设施影响相对较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驶里程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日常驾车出行的需求。同时,发动机可以在电池动力不足时发电和在高速行驶时提供补充动力,保证了在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仍可行驶较长的里程,避免了因无法及时充电而带来的麻烦。

2.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3.1 主要原理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氢气可以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产物只有水蒸气,不会造成污染。甲醇、天然气和汽油会产生极度少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如下:氢在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启动电动机,从而驱动汽车行驶。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①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②减少了机油泄漏带来的水污染。③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提高了燃油经济性。④运行平稳、无噪声。

2.3.2 价格及使用成本

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最大因素是燃料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约3 000元/kW,相比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还高。目前,燃料电池尚未形成批量生产,一旦进行大批量生产,燃料电池的价格将有可能大幅降低。因此,如何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成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用化的关键。此外,氢气的售价较高,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成本难以令用户接受。

2.3.3 基础配套设施

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为燃料电池供应燃料。氢气的产生、储存、保管、运输和灌装都比较复杂,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由于氢气储存困难,即使用传统油箱3倍以上的体积储存氢气,也只能保证汽油动力汽车一半的续驶里程。加之,全国建有的加氢站屈指可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困难重重。

3 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

本文通过对3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原理、价格及使用成本、配套设施的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前景(见表1)做如下分析。

(1)纯电动汽车的技术难度最小,目前国内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充电网络建设滞后是目前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预计在示范试点城市,随着充电网络的建设完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会比较快,尤其在低端市场,纯电动汽车的份额将显著提高。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内仅几家领先企业掌握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便利性优于纯电动汽车,处于消费接受的范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燃油汽车,很可能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车。

(3)燃料电池技术是内燃机技术最好的替代物,代表了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燃料电池汽车尚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乐观预测,实现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至少还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

摘要: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面临的紧要问题。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排放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行业需要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当下各国各车企的重点研究及发展方向。谁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谁就将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领头羊”。文章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原理、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研究新能源汽车线路发展,适用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选型及企业新产品的布局。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线路

参考文献

[1]王刚,荆旭龙.新能源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麻友良.电动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万钢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8篇

万钢副主席先后视察了一汽、广汽、北汽、华晨、长城、上汽、奇瑞、江淮、大众、宝马、长安、日产、比亚迪、吉利及东风展台, 认真的听取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 并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展车的相关情况。

万钢副主席非常关心各企业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详细察看了各新能源展车的性能、参数等, 并饶有兴致的进入车厢内体验感受。他根据看到的听到的情况,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在参观过程中, 万钢副主席来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展台前, 亲切的问候了协会的工作人员, 并合影留念。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9篇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除石油和汽油之外的能源作为发动机的动力源的汽车。采用的新能源有氢气、天然气、 电力等。新能源汽车按照类别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这几大类。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原理先进、结构新奇更加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十分友好。以氢发动机汽车为例,其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为氢气,氢气在发动机气缸内与氧气混合燃烧后只会生成水而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而且,氢气属于可再生资源,目前常使用太阳能电解水来获得氢气。

2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就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仍然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国家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起步较早,有自己完整的一套新能源汽车发展理论。美国把重点放在降低石油依赖上,美国的“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于1993年被提出,并且大量的相关政策被制定了出来,其中大多数的政策是针对提高汽车平均的单位油耗行驶里程,极大地激发了该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汽车强国。二战后日本经济低迷,依靠汽车产业才慢慢使经济得到恢复,所以日本对汽车发展是十分重视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日本于1965年便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在之后更是在该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及销量第一,并且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上也起着领头羊的作用。相比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问题,故把重点放在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上。在2007年公布的“新欧洲能源政策”中,要求在2020年之前提高20% 可再生能源,同时将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降低20%。欧洲各国不仅严格遵守欧盟制定的标准,同时它们也拥有一套符合国情的独立标准, 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较于美国、日本和欧洲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与它们尚有一段差距。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是在2001年才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课题的,并且于该年制定了向氢动力汽车为前进目标的政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开始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而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才步入正轨。2010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在5个城市尝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工作。2012年5月,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量资金被注入到了该项目的发展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显露出其澎湃的生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13年上半年,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大量资金的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比2012年同期有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有5 889辆,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42.7%,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了5 1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了775辆。2014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这一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这一年里生产了78 499辆,销售了74763辆,比2013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比2013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和销售比2013年均增长了8.1倍和8.8倍。2015年1月~ 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27.92万辆,同比增长了4倍,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于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61 722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的11%,超过了宝马、日产等国外汽车巨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排行第一。从200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刚起步,到2015年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的巨大成果,这15年来中国汽车人的不懈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汽车厂仍然把重点放在传统汽车上,而且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不足,对新能源汽车有着一些误解,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新能源汽车终将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石油紧缺状态,石油价格一升再升。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当今时代解决能源短缺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法不再是限制汽车的生产,而是寻求常规燃料的替代品,开发出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西安比亚迪公司于2015年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头羊。许多诸如比亚迪一样的汽车公司在我国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下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都是十分坚决的。我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企业有能力与国外汽车企业一较高下。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技术上和人才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技术上主要是电池技术受限,电池快速充电等问题;人才上则是目前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大多数大学的教育重点还是常规汽车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涉猎很少。中国如果能够坚持研究和开放新能源汽车,放宽准入政策并加强监管政策,寻找并补齐技术上的差距。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能给我们国家和全世界带来巨大利益,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也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4结论

就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的状况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在这方面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除了一枝独秀的丰田公司外,还没有哪个公司取得很大的成果。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益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汽车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很多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具体的数据还要参考一下其他比较详尽的文献。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应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献来了解。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还需要拓展在这方面的研究,希望本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摘要:现如今,全球能源和人们生活环境系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作为人们首要出行工具的汽车却在大量地消耗石油和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寻找汽车能源替代品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了当务之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2015年底全国有机动车2.79亿辆,如此多的机动车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然迫在眉睫。所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减缓能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宇恒.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2016.

[2]路燕.新能源汽车——历史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第10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不断增加, 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 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加剧。各国都在竭尽全力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 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同样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因此, 研发新能源车和寻找石油的替代品成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新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醇醚汽车、天然气汽车及太阳能汽车等。

最近几年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发展的比较快, 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公交车、出租车、牵引车等。

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和必要性

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近年来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加大了新能源的研发力度, 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得以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差距, 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虽然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 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体而言, 我国基本上与它们位于同一起跑线上, 差距不是很大。

2)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污染和噪音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给环境带来了破坏,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探寻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情, 也是各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资源储藏是有限的, 总会有一天会出现枯竭, 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 等到世界石油资源出现匮乏时, 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激励, 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所以减少使用石油资源, 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新能源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 汽车普及率低, 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相对会小一点。

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目前在国际汽车工业领域中, 新能源技术受到越来越来多的关注。各个国家也通过自身的优势分别发展了相适应的替代能源车, 如:盛产玉米的美国倾向于发展醇类汽车及蓄电池汽车;盛产甘蔗的巴西大力推广乙醇汽车;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印度尼西亚积极在工业、民用和城市交通领域推广使用天然气计划。

在汽车能源研究方面, 我国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研究, 科技部“863”计划中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并提出“三纵三横” (“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 “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 的研发布局, 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 “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近年来, 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均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一汽集团成功研制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等。

4、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研发已小有收获, 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向产业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充电和燃料补给基础设施不健全;2) 充电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 (如纯电动汽车) ;3) 生产成本高 (如蓄电池组的价格) ;4) 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与技术 (如电机及控制系统) ;5) 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待进一步的开发;6)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7) 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改变人们的观念, 让消费者体验新能源汽车, 扩大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激活广大潜在汽车购买市场。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国际汽车大公司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在未来的几年里, 汽油和柴油仍然是汽车的重要能量的来源, 但传统汽油机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 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解决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排放;远期解决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 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

虽然新能源汽车有替代燃料的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多元化技术发展, 但是由于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 因此寻找多元化的替代燃料 (如天然气、乙醇) , 开发更接近市场的混合动力技术, 成为目前开发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最切实际可行的一步, 而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技术仍难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难以成为汽车行业近期的发展目标。

纵观全局, 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创新核心技术, 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基地, 加大对消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激励,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新能源汽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健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趋势,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它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汽车变革, 是对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它将为节能环保立下汗马功劳, 新能源汽车是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遇到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障碍,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 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 就会抢占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机, 就会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前列,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 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摘要:在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汽车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寻找能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成了必然的选择, 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和科研机构致力于开发新能源汽车, 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章介绍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发展新能源汽车遇到的问题及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内容。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2]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杜子学, 王可.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M].上海汽车, 2007.

[4]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5]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及问题[J].上海汽车, 2009.

[6]刘世锦, 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7]世界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2011.

[8]行业观察2009年第五期.

[9]聊大方, 王志金译.未来汽车技术[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科技情报所, 1994.

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 第11篇

上海世博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充分感受到了她的奇妙和精彩,而世博会上新能源汽车的广泛运用无疑为她描绘了浓重的一笔。

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介绍,世博会期间,将有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各个园区。超过50万次的运行、几千万人次的运输规模都将创造一个记录。

“谁是世博会最大的赢家?无疑是这些为世博会提供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才是。如此海量的运行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在实验室里得不到的。”一位资深的汽车专家告诉记者,这些运行数据将对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的市场化推广,提供很重要的支持。

从北京奥运会的试点,到上海世博会的大规模运用,再到驶入寻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车还有多少路程要走?

排头兵

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个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现有的发展方式面临诸多弊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被寄予了厚望。

冯飞认为,如果未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比较好,中国经济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假如发展不好,没有抓住当前机遇,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恶化。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赫然在列。

“汽车产业涉及到很多方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它符合这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判断标准:一是产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应;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上述汽车专家评价认为。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纷纷投入巨资,力求引领市场。新一轮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已经打响。

上述汽车专家分析,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追赶了几十年,还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比较缺失,新能源汽车不是要抛弃传统汽车产业,而是力求我国汽车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在新的一轮汽车产业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规划》透视

作为是一个系统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科学合理的规划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何时出台?成为很多市场人士关心的问题。

就在很多人纷纷猜测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几个部委联合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划》)于今年8月初曝光。

这份长达16页的《规划》堪称未来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保障措施等。

其中,“中央财政将拿出千亿元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亮点。并有消息称,《规划》已于8月底完成,已经上交国务院审批。

从《规划》中看出,中央财政的投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011~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联合开发机制。

2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300亿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中央财政共安排200亿专项资金,支持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

3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50亿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也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财补助力度或贷款贴息,并且应在电价、土地等方面出台支持策,充分调动电网企业、石化企业等会各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设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固定资金投资专项资金,2010-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00亿元,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资金投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培育一批骨干配套企业。

在中央财政补贴之外,各地方政府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投入资金。目前,各地制定的地方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都包括数以亿计的支持资金。

此外,各汽车企业也将投入巨资,除了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外,承担重大科研专项的企业都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此外,相关政策还将引导会资金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鼓励设立新能源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

《规划》显示,未来十年,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将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2015年前,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

另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将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策。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规划》为什么会被曝光?可信度和可行性有多大?

“中央财政投入的数字肯定有差别,《规划》出台也没有这么快,毕竟涉及到很多部门、企业的协调。”财政部一位官员认为。

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规划》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王秉刚对此也表示出谨慎:“《规划》中提出的资金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等都只是初步设想,一切尚未有定论。《规划》实施需要国务院批准,需要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支持。专项资金投入规模、新能源汽车累计目标销量、财税保障措施,这些都可能有所改动。”

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1日,我国针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出台。

新政策将选择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重点城市城市作为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而备受关注的补贴力度也有了定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此次补贴政策也被看成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商业化的一次尝试。

面对如此大的补贴力度,你会心动吗?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深圳每天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几十辆,相比其他传统汽车销量,简直微不足道。很多人也在质疑,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尚未实现商业化的背景下,实行如此大力度的补贴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销量虽小,但还是有,说明市场在慢慢认同。出台补贴政策意义首先在于引导消费者的观念,只有让消费者接受了,整个市场才会慢慢发展起来,最终实现依靠市场来选择企业、淘汰产品。”上述财政部官员认为,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多一点耐心,毕竟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优势。

从最初的概念,到现在技术和市场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实现完全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还要走多久?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当前面临八大“拦路虎”:核心整车的关键技术方面,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等还不够成熟;经济效应及实际应用方面,采购成本高、电池续航与维护、统一标准化问题等也是制约因素;电网、市政基础设施,基础配套严重不完善;研发一拥而上“大跃进”的趋势和政策扶持中的滥竽充数;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上,本土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不足;生产及售后、回收过程的环境影响问题;地方政府保护问题;扶持政策实施不同区域发展差别化措施问题。

作为切身利益相关者,部分汽车厂家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已经到了“起步期”。在这个时期,产品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产业化获得市场检验。

这些年,我们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示范运营。现在,新能源汽车更需要面向公务系统的客户,甚至是个人消费者,通过一定量的产业化,让用户、政府、企业和供应商等整个价值链得到市场的验证。也只有这样,新能源技术才能被完善,新能源汽车也才能被百姓了解。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坚定支持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技术已经成熟,在产业化初期,一个全新的产品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成本会很高,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而“汽车狂人”李书福这次却很冷静,他认为现在很多企业争相上马新能源汽车,其中不缺乏做秀的。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我们所有的供应商体系、零部件的开发都不是为了做展车,而是想拿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产品,但是,现在大家也还不能完全做到。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不能大规模推广的很多瓶颈和障碍,这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攻克。一方面,国家要对新能源有明晰的战略,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力量,做最大的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更清楚近期和远期应该怎么做。

不管怎样,新能源汽车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完全实现产业化,至少还需要20年,到那时新能源汽车才能完全代替传统汽车。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12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提高和近年来国际能源供应尤其是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 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投入, 以替代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 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 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为中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 吉林省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并在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示范推广工作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 按照定义范围的大小, 可以分为广义新能源汽车和狭义新能源汽车两种[1]。

广义新能源汽车, 又称代用燃料汽车, 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 既包括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也包括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具体可分为六大类, 即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狭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具有新结构、新技术、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二甲醚、甲醇之外的燃料。按照这个定义, 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均被排除在外。

二、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要素。吉林省传统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每年都需从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大量调入能源[2]。吉林省结合本省资源情况, 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 把新能源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突破口。生物液体燃料作为吉林省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新能源, 是重要的石油替代品。吉林省作为全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生产试点省份, 在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需求条件。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 吉林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明显落后, 相应的市场需求还处于萌芽阶段。吉林省各地区为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采取了多项措施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 同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 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但从总体上来看,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试验性或政策性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示范运行或专项采购, 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3.产业内企业结构与竞争。近年来, 吉林省汽车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运行以及产业化尝试的规模和范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是参与的热点领域。

混合动力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最理想的过渡性新能源汽车。“九五”与“十五”期间,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一汽集团) 主要集中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到“十一五”期间, 一汽集团研发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跨国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中起步较早, 技术较为成熟, 推出的车型也较多。这将对国产混合动力汽车企业构成重要的威胁和竞争压力。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近年来, 一汽集团已投资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平台, 开发多款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由于跨国汽车企业对纯电动汽车的前景并不看好, 因此大部分跨国汽车企业没有参与纯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这为吉林省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

4.相关支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新型电池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的相关支撑产业。锂离子电池以其低廉的成本和无污染等各种优良性能, 成为电动车理想的动力电源。辽源市围绕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春锂源公司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组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院, 研制成功的锂动力电池用高导电阳极材料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 其专利技术,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5.政府行为。吉林省作为中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 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2010年4月, 一汽集团的3 000辆混合动力轿车生产线正式投产;2011年, 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点示范项目全面启动, 长春市被国家列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3]。

三、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一) SWOT分析

1.优势。在发展环境方面, 吉林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起步较早。从1998年开始, 吉林省就依托一汽集团的技术优势率先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9年2月,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目标, 加强核心部件的研发[4]。在政策支持方面,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试点工作基本涵盖吉林省。

2.劣势。在技术水平方面, 吉林省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销售服务方面, 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使用试点城市, 长春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不大。长春市大多数汽车4S店并无新能源汽车出售, 而少量买了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也遇到充电设施少、充电不便等多重问题。

3.机会。油价上涨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表现为高油价提高了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 有利于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 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 吉林省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4.威胁。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替代品的威胁。目前吉林省传统汽车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行业利润率较高, 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跨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相对成熟, 其中部分企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可以投放市场, 加剧跨国汽车企业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垄断。

(二) 总体战略

“十二五”时期, 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 吉林省应制定明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尽快出台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确定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方向, 引导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5]。

从总体上来看, 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就是要建立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系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就是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通过的相应的资源配置, 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的产业条件。

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吉林省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大都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完成进一步的延伸和细化。要形成完善的、多种措施并举的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的政策体系,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不能只停留在补贴上, 应当是多种措施并行[6]。

1. 扩大市场需求。

吉林省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通过引导有效的市场运作和政府采购模式, 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覆盖面。一方面, 通过政府公务用车管理部门, 将省内生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轿车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另一方面, 对长春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 除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外, 省市政府按照分摊原则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中心,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攻关技术, 建设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等, 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 使创新技术成果得以快速成功产业化[7]。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程度高等特点, 人才团队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一定的收入补贴;另一方面, 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梯度培育方案, 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充分激励人才的创新能力。

3. 加大财政税收支持。

吉林省应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体系。可以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采取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手段;对新能源汽车消费, 实行减免车船税、消费税;对新能源汽车使用, 实行灵活的便利政策, 如高速公路收费减免和城市行车通道及停车方面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罗少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8.

[2]宗楠.吉林省能源替代战略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11, (2) :108.

[3]付百臣, 曹晓峰, 张新颖.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 (2011年)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32.

[4]张嘉昕, 张宇帆.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2, (5) :80-81.

[5]闫石.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 2010, (7) :37.

[6]郭琨焜.关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 2011, (19) :127.

上一篇:教学实践与改革下一篇:模糊可靠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