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评价范文

2024-07-19

安全质量评价范文(精选12篇)

安全质量评价 第1篇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 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在发达国家, 这项工作在20世纪中期就已大量开展。在我国, 伴随《安全生产法》的制订和发布, 从2002年末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范围内开展了安全评价工作。2004年1月, 国务院以397号令形式, 公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按照该条例的要求, 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以下统称企业) 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安全评价成为企业取证的必备条件, 安全评价工作也就从局部区域走向了全国, 众多的安全评价机构应运而生。

为了使安全评价这一新兴行业能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2004年10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公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安全评价实行资质许可制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以下简称重庆煤科院) 成为最早取得安全评价资质证的单位之一, 并在2005年成为首批国家安全评价甲级中介机构。几年来, 重庆煤科院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努力搞好安全评价机构管理, 使安全评价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1 强化过程控制管理

安全评价报告是每个评价机构的最终产品, 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评价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 其评价结果是委托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也是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重庆煤科院建立了严格的内部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 从评价准备阶段开始到评价现场材料证据的收集、检测数据的获取、报告的编制和内部评审等等, 严格自我检查、严格规范评价人员行为, 坚持“谁评价、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从审查程序上、制度上严把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关。

在安全评价管理工作中, 根据年度安全评价机构考核提出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重点加强了安全评价的过程控制, 完善过程控制文件。2007年, 安全评价的过程体系文件由原来的27个增加到现在的80个, 新增的有安全评价技术专家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安全评价回访制度、风险控制程序、合同评审程序、合同评审记录, 以及各种不同类别的作业控制文件等。另外, 为了搞好现场评价工作质量, 还建立了服务意见卡, 由被评单位负责人对评价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按照安全评价的要求, 对评价的每一个项目都切实做好风险分析、签订评价合同、合同评审、制订实施计划、组成项目评价组、进行安全评价、报告内部审查, 项目资料存档。

每年的年末到次年的年初, 对少数受控时效过期的过程控制文件进行更新, 使每一个控制文件都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搞好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安全评价机构搞好安全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煤科院从3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改善。

第一个方面, 采用专门的文件柜及档案柜, 将安全评价纸质报告、原始资料进行存档;

第二个方面, 采用专门的移动硬盘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电子文档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每隔一段时间刻成光盘保存;

第三个方面, 建立安全评价数据库, 对安全评价的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 这是重庆煤科院的一个重要特色, 如图1所示。

安全评价数据库由30多个字段组成, 主要有年份、项目名称、所属区县、项目联系人、评价领域、项目规模, 以及评价类型、现场评价时间、现场参评人员、报告撰写人、合同金额、报告编号、报告提交时间、备注等。

通过该数据库, 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安全评价报告的完成情况, 了解已完成的安全评价报告的基本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 统计各种基本数据, 如通过评价领域, 可统计近几年来在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开展安全评价及完成的安全评价报告情况;通过评价类型, 可统计安全预评价、现状评价及验收评价情况;通过报告撰写人, 可统计每个评价人员当年或近几年完成的安全评价报告情况等。

3 重视安全评价人才队伍建设

重庆煤科院是一个具备安全评价综合资质的甲级安全评价机构, 在安全评价开始的前期主要以煤矿及非煤矿山的安全评价为主, 近几年通过不断地吸收及引进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 安全评价人员专业已从以采矿、通风、安全专业为主发展到还包括地质、机电、化工、爆炸力学、电器工程、矿建工程、工程力学、水电工程, 以及工业自动化等专业, 已发展成为专业基本齐全的评价队伍, 从事安全评价的人员也由以前的1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近40名, 基本上可适应不同行业对安全评价的需要。

4 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安全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将直接影响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在评价过程中经常性地根据不同时期评价工作的重点, 开展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安全评价专业知识培训, 分别请有关专业领域内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安全评价经验的老专家或资深专家进行讲课, 对不同行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2007年度重庆煤科院安排评价人员参加了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安全评价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和培训, 考试通过率达到100%, 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在开展2007—2008年度重庆煤矿安全评价之前, 组织全体安全评价人员, 贯彻学习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2007—2008年煤矿安全评价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通知》, 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同志传授煤矿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检查的经验。

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组织安全评价人员学习了新版的《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收集了国家最新发布的一些与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及规范, 并在安全评价中应用。

5 问题及建议

近几年, 在煤矿开展的安全评价中, 不论是预评价、验收评价、还是现状评价, 主要的评价方法仍然是安全检查表法, 对其他评价方法的利用有一些, 但在对其报告的审查中感觉有些不足, 如:预先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中, 对危险程度的分级不统一;利用事故树分析煤矿瓦斯灾害事故时, 对树的结构不统一, 初始事件 (因子) 数量及取值不统一;在用危险度法评价矿井的危险度时, 当中的取值与矿井是否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无关。总之, 这都是由于目前对这些方法用于煤矿的适用性缺乏深入研究, 没有可靠的统计分析参数,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或协会牵头, 以科研院所和有技术能力的中介机构为依托, 研究符合煤矿实情的安全评价方法, 统一评价标准, 提高安全评价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XX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报告 第2篇

区政府:

为切实加强全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加快全区工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防范质量安全风险,4月-6月,区质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普查调研,发现了一批隐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质量兴区,效果显著。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11年,全区共有山东名牌产品7个,高压氧舱、冶金水冷气冷设备、起重机械、特种锅炉等一批特色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占据了突出地位,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2、机械制造,蓬勃发展。近年来,以汽车零部件、特种设备、矿山机械等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机械制造企业70余家,主要集中在整机制造行业和零部件制造行业,有少数5人以下的作坊式零部件制造商。产品囊括汽车配件、制冷设备、矿山机械及配件、冶金机械配件、环保设备等种类,制造整机产品和可以作为独立产品销售的企业有40多家,约占55%左右。机械制造行业上已成为XX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3、获证增多,管理趋严。2011年,全区共有工业产品获证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3C强制认证企业10家。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3家,其中,重点食品企业包括葡萄酒加工企业7家,饮用水6家,乳制品1家,含乳食品2家,肉制品2家。辖区内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0家,出口企业4家。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雪花啤酒、山村果园、马利酵母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同行业占据突出地位。

4、特种设备,百家争鸣。目前,全区有特种设备制造企业近20家,拥有起重机、医用氧舱、制冷和化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余热锅炉气化冷却烟道为代表的特种锅炉等5大类数十种产品。以冶金水冷设备、宏远氧舱、东科氧舱、天府起重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集群化高速发展,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逐年攀升,部分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东科和宏远两公司的高压压舱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占据垄断地位,国冶冶金的冶金水冷设备覆盖了国内90%的大中型冶金企业,产品远销亚、欧、美、非四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全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全区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食品安全存在漏洞。部分企业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超范围生产销售等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如:龙王山矿泉水、奇泉矿泉水等企业迟迟达不到办证条件,但常年生产。有些获证企业、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不能够持续保持 获证时生产条件,不能够按审核要求组织生产。包括XX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烟台正大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企业,消毒、除尘等卫生防护措施损坏不用,自产葡萄酒与买入的药酒混放,化验室不能正常运行,产品没有按照要求批批自检,检验台帐不详,没有按要求保存备份样品,给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2、特种设备安全参差不齐。特种设备属于高危重点行业,有的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薄弱,隐患不易根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能力低下。一些小作坊自制起重设备、承压使用热水锅炉,为安全生产制造了巨大隐患。无证生产、超资质生产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而在证后监督方面,极少数企业也仍然存在逃避监督检验,蓄意逃避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监管的情况。

3、纳入3C强制认证管理的机械制造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汽车配件、特钢制品和电子信息是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部分产品纳入3C认证监管范围。3C认证不是对一大类产品或一项能力的认证,而是针对某一类型的产品、甚至某一型号或几个型号的产品,在新企业投产、扩大生产品种和新产品研发上市这3个环节上,企业容易出现疏漏。还有一些银行、医院、学校等服务行业,使用未经3C认证的LED显示器等电器产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无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的情况。同时,个别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企业还存在使用无证原材料超资质、超范围生产的情况。如烟台闽航特钢有限公司、东南冶金等企业无证冶炼钢坯、钢锭,并以自产钢坯钢锭为原料加工建筑工刚才年产普碳连铸坯数十万吨,全部用于生产螺纹钢和光圆钢筋,其中,闽航特钢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混凝土用光圆钢筋已纳入国家落后淘汰产品,2011年6月1日期必须强制停产。

5.机械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在汽车配件、机械等行业,除纳入3C认证管理的产品以外,大多数产品按照企业间合同订立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未纳入生产许可和3C认证管理范围,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来规范和把关,监管部门无从入手监管,检验标准难以界定,无法检测产品质量,其质量安全水平只能由企业自己或采购方控制,因此,这类企业更加要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杜绝劣质原材料和产品,保证质量安全。

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全区尚无大规模问题产业集中地,但是全区工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一是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重效益、轻安全,质量安全意识薄弱。辖区内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经营性质复杂,大部分是民营、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等,国企和集体企业较少,某些产 业以小型的外资、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众多的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法规、对安全、对经营的理解各有不同,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个体户的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质量管理制度缺失,质量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在岗人员管理混乱,没有专职的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辖区内未获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监管难度高。长期以来,小作坊门槛低、场所隐蔽,技术力量薄弱,治理难度大,全区常年经营的小作坊有#家,季节性生产和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家庭加工点不计其数,这些作坊隐蔽性强,不连续生产难以发现和管理,并且使用劣质油和原料、卫生条件脏乱差、加工人员无健康证的问题比较突出。除小作坊外,辖区部分未获证企业也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的特点,有的企业申请QS认证三番五次审查,就是通不过验收,有的企业以出口为名,不办理QS认证私自对内销售,有些企业根本不肯出钱申请QS认证,偷偷生产,隐蔽销售,更有一些企业因食品添加剂超标在定检、抽检中被判定为不合格,究其原因是原料中含有过量添加剂,购买原料时自己没有检测能力,也不到有关部门检测,这些都给质量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是我区产品质量安全的极大隐患。

三是辖区内部分企业拒绝安全监管,拒绝隐患整改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控制“三乱”问题,政府对企业采取了一些保护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但保护措施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利用起“重点保护”的借口来阻挡、逃避执法检查,破坏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突然性和时效性,使得监管职能无法正常行使,企业“压黄线”、“闯红灯”的事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产品质量经常能够检出问题,还拒不接受监督管理,屡教不改,总能找出种种借口,设臵种种障碍,不准执法人员进入检查。动不动就威胁要到上级部门举报、投诉,案件办理阻力重重。

四是职能部门质量监管人员知识水平和监管能力达不到社会期望。全区有大大小小近千家生产企业和小工厂、小作坊,产品涵盖食品、化肥农资、生物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特种设备、建材水泥、钢铁制品等诸多数不清的门类,数千百种产品,要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监管部门却存在人员编制偏少的问题,监管人员只有不足10人。例如,对某糕点制品企业组织一次监督检查,需要检查30多种原材料和添加剂的质量检验报告单据和生产企业的资质许可证真伪,核对各种购销台帐记录和原料使用记录,检查各种工艺流程和质检记录,索取20多种制成品的质量检测记录或报告,查验上百个工人的健康档案和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的从业资质等,时间紧,任务重。同时企业生产涉及专业技术,但目前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学科,不能提供给监管人员专业、系统、正规的培训,监管人员只能边干边学,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质量监管需要。

四、措施及对策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质量管理效能,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关于在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对以次充好、质量方面不过关的企业加入“黑名单”,同时树立一批诚实守法经营的典型企业,促进企业增强守法经营意识,鼓励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品牌竞争力。

二是保障区域监管的独立性,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法治的执法环境。严格贯彻落实区域监管原则,保障执法独立性,减少政府政策对部分企业的过度保护,消除削弱政府和职能部门权威、较大企业不服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情况,保障行政执法的突然性、保密性和有效性,在尽可能消灭事故隐患的基础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妥当、有效的处臵,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三是需要区政府牵头,组织工商、发改、经信、公安等部门联合整治。对于有条件办证的,推动企业立即办证。对短期内没有条件办证的,依法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对拒不停止的企业,从严处罚。对没有条件办证的,依法坚决取缔。对使用落后淘汰设备、工艺或生产落后淘汰产品的依法取缔。

附件:全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工业企业名单

。)8

安全质量评价 第3篇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信息贡献率 特征向量 综合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6-0064-03

针对评价深圳市这三年各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含量等安全情况的变化趋势的问题,我们首先确立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如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Matlab编程进行求解。

假设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指标变量有个[1],分别为,共有个评价对象,第个待评对象的第个指标值为,得到观测数据矩阵:。

将各指标值转换成标准化的指标值,有:

其中:

其中即和为第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对应地,称为标准化的指标变量。

根据公式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2]可以知道:即为标准化的指标变量和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元素

其中是第个指标与第个指标的相关系数,显然易见相关系数矩阵为是对称矩阵。

由上述相关系数矩阵的性质知道:相关系数矩阵为是实对称矩阵,因此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3]:,其中,是由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组成的对角阵,是由的标准正交化的特征向量按列并排组成的正交矩阵,称为主成分载荷矩阵,它是用主成分指标变量表示中心标准化的原指标变量时的系数矩阵,即用矩阵可表示为:。由于主成分载荷矩阵是正交矩阵,所以满足,故又有,即可知:,可见的转置矩阵是用原变量表示主成分变量时的系数矩阵。

另外还可以知道矩阵为主成分得分阵,每行的数据就是对应各次观测对应的主成分变量的取值。因而主成分的样本协方差矩阵为

,由此可见主成分指标變量的样本方差就是特征值,且不同主成分之间的样本协方差都等于零。

为计算特征值的信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定义为主成分指标变量的信息贡献率;同时,有为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累计贡献率。当接近于1(一般取)时,则选取前个指标变量作为主成分指标变量,代替原来的个指标变量,从而可以对个主成分指标变量进行综合评价[4]。

具体到本问题中时,我们定义了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

其中:为第个主成分指标变量的信息贡献率,根据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我们就可以实现对2010、2011以及2012年三年来深圳市主要食品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的变化趋势。

为综合评价深圳市这2010、2011以及2012三年各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含量等安全情况的变化趋势,我们确定了由微生物检测合格率、重金属检测合格率、添加剂含量检测合格率以及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四项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2010、2011、2012年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组成的评价对象。为综合考虑三年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主要以蔬菜、肉制品以及水产品三个食品领域作为指标变量数据获取的样本空间[5],得到如下的表1,表1中各项数据为三个主要食品领域中不同年份四项检测指标的合格率情况。

注:此处仅考虑蔬菜、肉制品以及水产品三个主要食品领域的各项指标。

因此,指标变量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检测指标的合格率、主要食品领域重金属检测指标的合格率、主要食品领域添加剂检测指标的合格率、主要食品领域其他检测指标的合格率,得到相应的数据矩阵[6]为

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求解,并计算各个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下表2:

由表2得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利用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由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前两个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累计贡献率就达到了100%,主成分分析效果较好。

主成分载荷矩阵,是由的标准正交化的特征向量按列并排组成的正交矩阵,即;进而可以得到表3——标准化的4个主成分指标变量对应的特征向量[7]。

由此可得2个主成分变量分别为:

据主成分系数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前两个指标微生物、食品添加剂检测合格率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重金属和其他因素两个检测指标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信息,很好地将原始数据中相关性很高的指标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很好地实现了降维;另外,由于数据获取主要来源于蔬菜、肉制品以及水产品三个主要食品领域,而这些食品领域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不合格,与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前两个指标微生物、食品添加剂检测合格率的信息相符合[8]。

利用主成分载荷阵以及中心标准化的数据矩阵可以得到主成分得分阵,,如表4——评价对象的主成分得分阵

针对深圳市这2010、2011以及2012三年各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含量等安全情况的变化趋势,我们定义了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这个综合评价指数:

分别以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系数,构建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即:

从而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对2010、2011以及2012三年来各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含量以及其他因素等食品质量安全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表4——评价对象的主成分得分阵,将评价对象2010、2011、2012三年深圳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4个主成分值代入上式,可以分别得到三年的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如表5——三年的食品安全综合指数FSCI。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若以蔬菜、肉制品以及水产品三个食品领域的食品质量来评价2010、2011以及2012年三年深圳市食品安全水平,2012年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最高,由于四项检测指标合格率都优于2010和2011年,而2011年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低于2010的主要原因在于占据很大贡献的第一主成分变量主要包含微生物和添加剂含量的主要信息,在这两项指标上11年的合格率都劣于10年,因此在蔬菜、肉制品以及水产品三个主要食品领域,10年的食品安全质量水平较11年高。

参考文献

[1]司守奎,孙玺菁,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陆元鸿,数理统计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小蒂,李晓钟.应用统计学导论,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4]周乃元,潘家荣,食品安全综合评估数学模型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第21卷第3期:198-202,2009年.

[5]刘振航.数学建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梅长林,周家良.实用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肖智,钟波,应用统计学实验,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安全质量评价 第4篇

1 护理质量评价及其标准和定义

一般情况下, 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评论标准是根据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 工作质量, 工作进展的快慢, 决策的正确与否来作为评论的依据, 主要通过医疗机构的基本结构, 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 所被服务对象对于服务的满意认可度来作为参照对象。护理质量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判断护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价值。根据护工人员在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及其完成的质量, 还有患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 找出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护理的质量。从而达到缓解医患关系, 提升业绩, 改正错误, 让后期的管理越来越完善。

2 护理质量的评论原则及其理论

护理质量的评论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和评论标准适当的原则。即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实际操作与院方所制定的标准相比较, 查缺补漏, 所确定的标准不能过高或是过低, 这样也会影响安全评价指标, 对医院的后期发展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得不偿失。护理质量的评价理论是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本模式的框架。

3 护理质量的评论体系建成的方法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务人员必须明确职责范围所在; (2) 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定岗定位, 明确工作的范围; (3) 让广大的医护人员了解到护理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严谨性; (4) 制定工作评论指标; (5) 建立客观评价的标准; (6) 护理人员必须及时的分析和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 以便全面了解病程的发展, 并根据情况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7) 将护理人员的个人评价与所在医院的评价标准做对比分析; (8) 对于不合格的地方必须及时的而加以修正, 做到早发现, 早改正; (9) 对于改正的时间和合格率作为行动的重要标准来评论行动的有效和高效性; (10) 将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的相关性信息及时的通报反馈给医院的质量保障委员会, 做到后期的跟进监督与管理。

4 医院护理质量的评论标准及其意义

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对医护人员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和引导作用, 在工作中该怎么做, 如何做好, 如何改正等等, 都为患者提供了保证的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规范度。所以说质量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5 讨论

逐步筛选和精简评审指标的必要性, 评论指标的过多会给工作方面带来很多的困扰, 导致工作量的加大, 问题的增多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找不出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所消耗的时间多代价大成效却不怎么样, 所以必须理好主次关系, 知道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次要的才可以, 做到“突出重点, 由繁到简”的方案, 如果都当做是重点来检测, 会顾此失彼, 最终只会越来越糟糕, 阻碍医院的发展道路。医院评论标准的建立应该立足于反复实验, 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做到慢慢筛选, 慢慢明确, 让安全性指标转变成现实中的实践性工具, 突出护理质量和安全指标促进后期持续性改进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所在。

6 针对于调查结果所体现的应用性新思路

在评论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的首要前提是:该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是否充足;护理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和运行机制的适宜性是否与此医院相匹配;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护理继续教育的落实情况是否及时规范;针对于重点的护理人员, 应该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考核平时工作中规范性实施临床护理服务情况;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后期持续改进的情况, 这些都是首先参考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这些现实情况再理定具体的评论标准。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地改进相关的评论标准, 不断地完整和完善护理质量的标准, 全方位的进行引导监督和跟进, 定期的做检测和评估, 分析原指标条款文字表达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形成相关的文献。护理质量才能达到医学水平所需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评审》课题组.构建21世纪医疗质量体系实施医疗机构评审[J].中国医院, 2004, 8 (2) :4-7.

[2]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地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S].2004:81-88.

[3]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M].2版.陈育德, 王羽, 陈同, 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34-54.

安全质量评价 第5篇

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1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3)缺科室质量控制标准 1 8 理小组与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4)缺定期进行质量评价的记录 1 评价,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影像(5)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1 信息管理系统(6)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 2(7)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1 质(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或临床科室联席会议 1

2、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计划,有记录,量 3 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 1

管 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1 理(1)缺全员培训计划 1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计划,有记录,(20)(2)缺业务学习计划 1 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4(3)员工对总体质量监控指标与持续改进的措施 1 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4)缺培训记录 1(1)无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1(2)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

4、制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3)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1 诊断医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 10 事先培训,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4)无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工作统一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项目(5)新技术新业务未进行事先培训 1(6)诊断医师学历不符合要求 0.5(1)缺科室检查服务项目清单 1

1、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检查服务项目清单,工(2)缺急诊服务项目清单 1

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专业设置及设备能够满足临床5 作(3)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 1 工作需要 规(4)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范(1)缺报告签发制度 1

2、有报告签发制度,有复核制度,能够按规定时间、(50)6 中文形式出具正确报告,急诊报告时限≤30min报告,(2)未落实报告签发制度或出现错误报告 2

签发人资质经过程序认定(3)出具报告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4)未以中文形式出具报告 2(5)报告、签发人不符合资质规定 1(1)诊断报告的内容与书写不符合基本规范 2

3、诊断报告的内容和书写符合基本规范,有集体读片(2)缺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的规定或记录 2 会制度并落实到位,有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的规(3)缺集体读片会制度或未落实集体读片会制度 2 8 定与记录,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与临床病例的诊断符(4)未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1

合率有专人管理,有记录(5)缺临床诊断符合率的有关记录 1(1)未建立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1

4、建立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员(2)未落实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2 工知晓科室总体和专业质量监控指标,影像资料的质量(3)员工不熟悉相关质量监控指标 1

指标符合要求,对质量缺陷有整改记录,对错误报告有(4)缺质量缺陷整改记录 1.5

上级医师更正重新报告制度,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有(5)对错误报告未落实上级医师更正重新报告制度 1.5

上级医师的复核、更正报告制度,有保存图像作依据,14(6)上级医师未对特殊阳性发现与阴性进行复核、更正报告 1.5

有专人负责临床阳性率统计、分析,有规范的图像资料(7)未保存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结果的图像 1.5 的保存、使用流程及制度,保管条件适宜,普通X线甲(8)临床阳性率的管理不到位 1 片率≥40%,废片率≤3%,普通X线阳性率≥50%,CT/MRI(9)图像资料保存、使用存在缺陷 1

阳性率≥60%,医学影像与手术后符合率≥90%.(10)甲片率、废片率、阳性率等指标每项不达标扣0.5分 2

(1)缺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 1

5、有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有为临(2)缺临床随访、下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或缺陷改进工作记录 1 床提供咨询的服务,有临床对医学影像服务项目质量的 10 1(3)缺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制度 评价记录,科主任与各专业负责人、临床医师密切联系,1(4)缺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记录 定期召开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有记录 1(5)未定期召开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或缺有关记录(1)科室环境与防护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缺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防护措施

6、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室环境与防护 2 落实不到位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规范并落实到 1(2)缺执法部门的环境与设备检测报告 位,有市防疫站、技术监督局及其他执法部门的环境与 1(3)缺设备保养、维护、检测制度 设备监测报告,有人员体检合格上岗证,有设备保养、12 1.5 维护、检修制度和记录,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维修情况(4)缺设备保养、检修记录 进行评价,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使用与维修记录,有设 1(5)缺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评价的记录 备不足或出现故障时的应急保障制度,有放射安全方案 1(6)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相关资料与维修记录 并得到落实,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监测校正,有记录 1(7)缺设备应急保障制度

(8)缺放射安全方案或未落实放射安全方案 1.5(9)缺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监测校正的记录 1(10)人员存在无资格上岗情况 1(1)缺科室组织学习《条例》计划及记录(2)员工对《条例内容不了解》

(3)医护人员不掌握紧急封存反应标本的程序 1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4)未制定“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

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5)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0.5 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 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9(6)未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1

务科,并登记、讨论,有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并落实到(7)医疗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1

位,有员工与患者遭遇意外射线损伤的处理程序并落实(8)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事故 1

医 到位(9)缺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0.5 疗(10)缺员工与患者遭遇意外射线损伤的处理程序或落实不到位 1 安(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 1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3 全 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时未及时上报,每漏报1次扣0.5分 2(20)(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0.5分 2

3、履行各项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分 2

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治疗和操作项目,6(3)科室未列出告知项目目录 1

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有保障患(4)未维护和尊重患者的权益 者隐私的制度并落实到位1(1)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

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图像融合 图像质量评价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一、主观评价

通过人眼对图像的观察,我们可以检查出:融合图像是否配准,如果配准不好,那么融合图像就会出现重影和几何变形;融合图像整体色彩是否与天然色彩一致,如居民点影像是否明亮突出,水体影像是否呈现蓝色,植被影像是否呈现绿色;判断融合图像整体亮度、对比度是否合适,是否有蒙物或斑块;融合图像纹理及彩色信息是否丰富,空间信息是否丢失;融合图像的清晰度是否降低,地物影像边缘是否清楚。

图像融合的主观评价方法就是以人作为观察者,对图像的优劣做出主观定性。

评价。该方法受观察者、图像类型、应用场合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只在统计 上有意义,但是该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对最终的图像质量评测也是十分有用的。 选择主观评价的观察者可考虑两类人:一类是未经过训练的“外行”观察者,另 一类是对图像技术有经验、训练有素的“内行”观察者,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观 察对图像的质量做出相对严格的判断。给出了国际上规定的图像评价的五级质量尺度和妨碍尺度(也称为图像主观评价5分制)。一般人多采用质量尺度,而专业人员则多采用妨碍尺度。为了保证图像主观评价在统计上有意义,参加评价的观察者应足够多。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图像是观察者很熟悉的内容,则观察者就容易挑出毛病,而给出较低的分数,而那些对图像内容不熟悉的观察者给出的较高分数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图像的 MOS(Mean Opinion Score)值即图像的主观评价分值,一般情况下是选用一定数量的专业图像处理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来为图像打分,再取平均值。用 A(i, k ) 表示,它表示第i 个人对第 k 幅图像的打分值,分值取在5分以内。因为人眼的分辨能力很有限,在五个级别的分值中有时候很难做出取舍,所以可以打半分。

图像融合的主观评价方法(或定性评价),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目测方法。

该方法对一些明显的图像信息进行评价显得直观、快捷和方便,对一些暂时还没有客观评价指标的现象也可以进行定性的说明。例如,在多源图像融合中,主观 评价可以较快的判断融合图像是否配准,图像的边缘信息是否损失,融合图像的 纹理和色彩是否丰富等等。尽管主观评价通过大量的统计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判 断结果,但是整个过程非常繁琐。若没有进行大量的统计,所获得的结论可能不 准确。而且目前对人的视觉特性还没有充分了解,对人的心理因素也还没有找出 定量描述的方法,因此不同的评价者其对图像评价的结论差异会很大。尤其是当 利用各种融合算法融合后的图像之间的差异较小时,考虑到主观定性评价方法带 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所以往往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判定。

由于图像最后是被人眼接受,由人来对图像做出分析、识别、理解和评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图像不仅仅是物理量的分布,同时包含人的视觉心理因素。因此,主观评价结果虽然比较全面,符合图像的实际观察质量,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受观察者、图像类型和观测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评价过程繁琐,加之人的視觉心理因素很难用物理量度量,致使评价结果不够精确,而且加入主观评价后,难以实现自动化处理,不利于图像融合评价系统的设计。

二、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方法是针对融合图像所提出的一系列质量指标,以及对融合方法提出的量化评价公式,由计算机根据量化评价公式计算融合图像的质量指标,并根据质量指标的统计结果对融合方法进行评价。量化评价能够克服人的视觉特性、心理状态、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目前,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基于信息量的评价

(1)熵图像的熵是衡量图像信息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融合图像的熵值越大,说明融合图像从源图像中保留的细节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2)交叉熵交叉熵直接反映了两幅图像对应像素的差异,是对两幅图像所含信息的相对衡量。

(3)相关熵(互信息)相关熵(互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它可作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量度,或一个变量包含另一个变量的信息量的量度,因此,融合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关熵(互信息)越大越好。

(4)偏差熵偏差熵反映了两幅图像像素偏差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两幅图像信息量的偏差度,分别有:单一偏差熵、总体平方平均偏差熵、总体算术平均偏差熵、总体几何平均偏差熵、总体调和平均偏差熵。

(5)联合熵联合熵也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它可作为三幅图像之间相关性的量度,同时也反映了三幅图像之间的联合信息,因此,融合图像与原始图像的联合熵越大越好。

2、基于统计特性的评价

(1)均值。

(2)标准差标准差反映了灰度相对于灰度均值的离散情况,标准差越大,则灰度级分布越分散,有标准差、对数标准差。

(3)偏差度偏差度用来反映融合图像与原始图像在光谱信息上的匹配程度,如果偏差指数较小,则说明融合后的图像 R 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较好地保留留F的光谱信息,偏差度通常分为绝对偏差度和相对偏差度。

(4)均方差。

(5)平均等效视数平均等效视数可以用来衡量噪声的抑制效果、边缘的清晰度和图像的保持性。

中药质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7篇

1 生药学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生药学主要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研究, 为药材鉴定提供可靠依据。该方法是中国药品法定标准《中国药典》及部颁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小芳等[1]对香白芷的基原、性状、显微进行研究, 发现香白芷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全株无毛, 叶片二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 苞片披针形, 花白色;药材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 表面棕褐色, 断面皮部、木部明显, 黄棕色;根横切面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糊化淀粉粒, 韧皮部有分泌道散在;药材粉末中可见淀粉粒、石细胞、木栓细胞和网纹导管等, 可作为香白芷的鉴别依据。罗景斌等[2]研究了三叶五加的生药学特征, 结果表明, 三叶五加茎横切面表皮下方含2~4列厚角组织;皮层具有30~33个树脂道呈环状排列, 有草酸钙簇晶散在;叶下表皮具有非腺毛, 平轴式气孔多见;叶脉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具有树脂道、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石细胞、草酸钙簇晶、树脂道碎片、纤维、螺纹导管和淀粉粒, 可作为三叶五加的鉴定依据。潘馨等[3]研究表明, 非腺毛、单细胞或多细胞是绿衣枳壳区别于其它枳壳的一个显微特征。其粉末中可观察到方晶、不定式气孔, 导管主要为螺纹和网纹, 可作为绿衣枳壳的显微鉴别要点。

生药学研究主要以感观评价为主, 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而道地优质药材是历代中医评价中药质量的独特综合“物化标准”。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经过长期实践沿袭下来的“老中医认可, 老百姓认可”的“金标准”[4], 可作为中药材感官评价的补充。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真正实现“药材好, 药才好”。

因此, 生药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三维化、可视化、定量化[5], 从而为中药的质量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2 色谱法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为有效成分, 其质量控制方法也在逐渐丰富完善, 即从TLC定性鉴别发展到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2.1 TLC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薄层色谱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高效薄层板、飞点薄层扫描仪、自动点样以及自动展开装置相继推出, 使薄层色谱的规范化及仪器化程度大大提高, 加之其直观、经济、简便的特点, 薄层色谱法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的色谱方法[6]。

陈斯等[7]对湖北、四川道地, 陕西非道地厚朴药材饮片及其他产地、不同级别的厚朴饮片进行薄层色谱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厚朴饮片的薄层特征图谱具有相似性、特征性, 且不同品质厚朴易于区分, 可作为鉴别厚朴饮片并评价其质量的方法之一。

丁刚等[8]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狼疮丸制剂中的炒桃仁、浙贝母。结果表明,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性强, 重现性好,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考察方法。韦玮等[9]建立了薄层色谱图像分析定量-高速逆流色谱法, 该方法可从吴茱萸甲醇提取物中快速分离制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3个化合物。

2.2 含量测定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是参照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方法制定的[10], 借鉴了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 化学定性鉴别与指标成分检测是其主要内容。

李万芳等[11]采用加热回流法、温热超声法分别提取北虫草核苷类成分, 并建立了同时测定五种核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温热超声提取法明显优于加热回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简便、可行, 可为北虫草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丁越等[12]对板蓝根药材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 通过比较选择腺苷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来控制板蓝根药材质量, 初步建立了板蓝根药材中腺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梁瑾等[13]建立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黄芪药材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 比较了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可用于黄芪药材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测定, 也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

2.3 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的本质是中药 (包括中药单味药与中药复方制剂) 整体性的化学表征, 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14]。中药指纹图谱具有从整体表征中药的内在特征[15],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质量的有效手段, 为中药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质量保证。

王丹等[16]采用HPLC指纹图谱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成分组峰面积模式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利用指纹图谱轮廓特征可对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进行鉴别区分, 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以及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性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周萍等[17]对金银花指纹图谱条件进行优化, 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可作为金银花饮片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3 中药安全性评价

是药三分毒, 中药在防病治病的同时也可“致病”。与西药一样, 中药安全性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性的决定性因素, 质量标准缺陷是导致中药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源。

近来有学者提出, 以“功效 (药效/毒性) 评价”为核心的新型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对于控制中药质量, 尤其是保证中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8]。

谱效结合技术来源于“中药谱效学”[19], 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是指将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结合对应。中药指纹图谱反映了中药活性成分群的特征峰, 将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与中药的临床效果相结合可得到中药的谱效关系, 从而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李云飞等[20]提出, 通过分别获取多维化学特征谱图信息和药效信息, 建立基于谱效相关性的中药多维药效指纹图谱, 可用于评价中药产品质量。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思路相比, 多维药效指纹图谱技术能更全面完整地表征中药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药效相关性, 充分反映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 有望解决成分复杂中药的质量分析难题。

肖小河等[21]认为, 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找成分, 测含量”的化学评价模式, 以生物评价为核心, 感官评价和化学评价并重将是今后中药, 特别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和举措。孙琴等[22]提出了建立基于道地优级药材和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新模式, 以期能保证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为其提供新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支持。

4 结语

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研究 第8篇

正常情况下,果蔬农产品应是绿色纯天然的食物,营养丰富,美味爽口,但绝大多数农户为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本都会喷洒一定的农药,若不对这些果蔬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评价,可能会导致农药残留果蔬流入市场,给食用人群身体带来危害,所以必须要进行质量安全评价。

1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定义与标准

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果蔬农产品本身不含有任何会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或含有潜在威胁人体健康的一切有害因素,且生产加工及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它包括果蔬农产品的品质、食用安全性和对消费者健康影响,涉及到果蔬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包装到销售、保鲜食用整个过程,是我国当前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1]。对于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判标准,一般用在质量检测中是否检测出有害物质或某一物质含量是否超标来衡量。

2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简约性、可比性与可延续性等多个原则,以保证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对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遵循这些原则基础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对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设计。

2.1问卷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采用文献查阅与参考现有研究成果方法,通过对冷链物流、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等的研究分析,最终设计出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0个二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种植、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二级指标包括种苗质量、种植技术与环境、农户种植知识、病虫害防治、加工包装环境、材料、卫生,仓储运输技术与设备、保鲜剂、销售环境等[2]。

将该评价体系各评价指标作为问卷调查各问项,在农户、中间商和消费者3类人群中各发放300份。其中,农户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近82%的人比较了解果蔬农产品相关质量安全法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72.1%。中间商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果蔬农产品得到国家认证的有64.3%,有溯源体系的有71.5%。消费者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对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较为关注的达94.7%,了解果蔬安全概念的有72.9%。

2.2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检验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设计合理与否,现进行效度与信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反映的是评价体系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一致性情况,本文决定采用总体相关系数(>0.35)和折半信度系数平均值(>0.6)来进行信度分析。通过对评价体系各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分析,由SPSS软件所输出的分析结果显示,各评价指标的总体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6,最小为0.682,折半信度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8,最小为0.815。这说明质量安全评价体系设置的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

效度分析检验的主要是评价体系各评价指标对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的有效性高低,即果蔬的安全程度[3]。它包括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2方面,内容效度检测的是评价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经分析本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检测的是某一结构与所得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进行。本文以KMO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作为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评判标准,对评价体系中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进行KMO值检验。结果显示:种植环节的KMO值为0.725,加工包装环节的KMO值为0.816,仓储运输的KMO值为0.798,销售的KMO值为0.844,均大于0.7,说明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建立的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有效的评价出果蔬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总结

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其受很多因素影响,带有一定主观性,因而对于其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适合通过调查法来确定。本文所建立的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经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较好的评价出果蔬农产品的安全性。总之,对果蔬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霍红,樊千语.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7):124-129.

[2]石静.上海市果蔬农产品物流安全与风险评价[J].物流技术,2015(14):127-131.

安全质量评价 第9篇

关键词:箱包,质量安全,风险,绿色评价

1 引言

我国箱包产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投入不足, 一直沿袭低价扩张、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 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利润薄, 始终在中低端市场求生存, 出口箱包的均价通常只是进口箱包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箱包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外主要出口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严格, 给我国箱包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生存和发展, 最终还是要看产品质量。在当前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对人身健康影响, 正向绿色消费转变的形势下, 加快树立箱包生产企业的绿色产品理念, 通过分级引导企业向绿色产品方向发展, 是解决箱包企业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有效手段。

2 箱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现状

目前, 箱包产品主要是以皮革、合成革、纺织材料、塑料等为主要材料制成, 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材料和助剂, 其中部分有害化学物质和助剂不但会破坏自然环境, 而且残留在成品中也会危害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因此, 箱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也主要来自于以上制成原材料残留在成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表1归纳了箱包及其制成材料相关国内标准中规定的质量安全风险项目。

根据表1分析,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箱包质量安全要求的标准主要为环保部发布的HJ 599-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箱包》标准, 该标准通过分析国外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和箱包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环境特性, 对箱包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和储运等阶段可能包含或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提出了限制要求[2], 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通过比对分析, 我国相关标准中 (包括强制性和推荐性) 对箱包产品及其制成材料的质量安全要求, 与欧盟REACH法规、PFOS指令、DMF指令以及美国、日本相关安全法案要求基本一致。可以说, 针对箱包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 国内各类标准中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表述。

3 箱包产品的绿色评价

绿色产品别于一般产品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从生态学和人体学角度设计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非必要功能的减少与必要功能的可靠性、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报废处理的可拆解和可回收性等[3], 因此, 产品的绿色评价一般均基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包装运输、产品使用及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然而, 对于箱包产品而言, 我国目前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整体产品质量处于中低端水平, 受生产技术限制, 基于箱包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价还不符合现实需求。

1) 残留氯乙烯单体仅针对含聚氯乙烯人造革材料的箱包绿色评价;2) 镍 (Ni) 释放量仅针对箱包中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五金件。

1) 挥发性物质仅针对含纺织材料的箱包绿色评价;2) 杀虫剂总量 (包括PCP/Te CP) 仅针对含纺织材料的箱包绿色评价;3) 阻燃剂仅针对含纺织材料的箱包绿色评价;4) 色牢度 (沾色) 仅针对含纺织材料的箱包绿色评价。

本文在调研分析箱包企业生产实际状况和国内外检验检测需求的基础, 探讨性提出针对箱包成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指标要求进行绿色分级评价, 将箱包绿色评价要求分为Ⅰ类绿色要求和Ⅱ类绿色要求, 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

根据表2和表3分析, Ⅱ类绿色要求比Ⅰ类绿色要求更严格。因此, 本文提出可将箱包产品绿色等级简单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一级, 箱包产品满足所有Ⅰ类绿色要求;

———绿色二级, 箱包产品在满足所有Ⅰ类绿色要求的同时满足50%的Ⅱ类绿色要求为绿色二级 (即满足12项Ⅱ类绿色要求中的6项) ;

———绿色三级, 箱包产品满足所有Ⅰ类绿色要求和所有Ⅱ类绿色要求。

绿色评价方式可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若干件具有代表性样品, 按产品材质进行分类检测, 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检测结果进行绿色等级符合性确认。

4 结束语

作为全球最大的箱包生产国和出口国, 积极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加快箱包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以突破国外市场绿色贸易壁垒已经刻不容缓。因此, 政府监管部门要努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通过箱包产品绿色评价方法标准化, 推进实施箱包产品绿色评定工作, 加快促进箱包行业转型升级, 分级、分类引导箱包生产企业向绿色产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涛.我国箱包行业出口浅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4) :206-208.

[2]李刚, 刘清芝.箱包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技术介绍[J].中国皮革, 2011, 40 (9) :45-50.

安全质量评价 第10篇

1 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安全评价项目实施大致有四个阶段, 现以安全评价项目前期、评价项目现场作业、室内编制报告、评审汇交归档四个阶段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1 评价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风险分析、组建项目组、编制作业计划书、准备现场作业的有关设备和工具等。评价项目前期存在问题有: (1) 机构内参与部门少, 项目风险分析内容不全面、工作不细致, 在掌握项目信息后, 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分析项进行项目风险分析; (2) 作业计划大纲 (作业计划书) 是指导评价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但编制简单、时间滞后, 失去指导项目实施的意义。由于业主需要报告时间紧迫, 或由于机构内制度落实不到位, 先出报告后补作业计划书, 使作业计划书失去指导意义, 编写过程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 缺乏严肃性。

1.2 项目现场作业阶段

项目现场作业主要是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现场记录、填写整改意见、征求客户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内容。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项目业主对安全评价工作不重视现象十分普遍, 认为只是走过场、办手续而已。由于业主思想不重视, 导致在资料提供上、评价工作协助上不予积极配合, 造成问题沟通和协商不畅, 使项目组收集资料不全; (2) 由于评价组对现场工作不严谨, 时间安排仓促, 检测仪器和工具简单等原因, 对项目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不能够准确、真实地了解和辨识, 现场记录不全、整改建议不合实际, 客户意见不征求等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 影响室内编制报告工作质量; (3) 由于项目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对项目缺乏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不够, 也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适用范围理解不深刻, 对安全评价通则和导则学习不透彻, 或因为工作疏漏和专业水平的原因, 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造成现场作业质量不高, 编制报告基础资料不全, 影响报告质量和延误报告提交时间。

1.3 室内编制报告阶段

评价报告室内编制阶段是提高评价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价项目技术成果的真实反映。其主要存在问题: (1) 安全评价机构基础数据库资料不全, 类比资料欠缺, 参照资料不足, 新的法律、法规、标准没有及时追踪、更新, 报告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过时、陈旧, 导致评价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2) 由于项目组编制报告人员素质不高和技术水平低, 在编制报告时评价单元划分不合理、错误、重复和遗漏, 或对评价导则或评价方法的内容或选取原则理解不深刻等原因, 造成评价方法的选取不科学、评价过程中出现技术失误问题, 或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提出内容上存在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报告文字、段落的逻辑性、条理性差, 评价结论出现失真或结论含混不清等问题。

1.4 评审、汇交、归档阶段

评审、汇交、归档等工作是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 它是项目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最终的体现, 它以过程控制文件体系的要求对报告的最终定稿和资料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有: (1) 由于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具体工作中不严格按照过程控制管理体系要求实行三级评审。内审过程中, 技术和质量审核、校对、出版等人员工作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 造成报告中出现技术失误问题、版面出现错别字、字号不正确、语句不通、表格不齐、错位等现象; (2) 外部评审时不认真记录、总结经验, 后续报告重复老路, 专家组或业主方提出的某些意见, 不细致分析研究修改, 而是仓促了事, 满足不了业主要求, 造成机构声誉降低; (3) 评价项目组人员责任心不强, 质量、档案等职能部门督促不力, 造成项目原始资料遗失或零散, 无法及时添充机构基础数据库的内容, 为后续项目的工作开展带来不便。

2 对策措施

从事安全评价项目, 不但要从提高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和从业人员管理, 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发挥效用等方面进行强化, 同时还需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2.1 制定并有效运行机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工作 (即质量管理) 是从安全评价内在规律出发, 充分吸收质量管理体系精髓, 也是安全评价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是保证安全评价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2]。因此, 机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体系是提高安全评价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做好此项工作, 对提高评价机构的水平至关重要。我们要以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为要求, 建立符合机构自身特点的过程控制文件体系, 使过程控制文件体系成为评价机构管理的基础, 并不断改进、完善过程控制文件体系。在机构的过程控制手册和程序文件出台后, 机构要加强宣传和贯彻工作, 使机构所有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手册和程序文件中的风险分析、实施评价、报告审核、技术支撑、作业文件、内部管理、档案管理和检查改进等八方面内容, 并经常交流, 互相总结。以创造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过程控制手册和文件的有关要求并遵照相关内容展开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从而建立起编写报告人员严格按照程序编写报告, 审核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审核, 出版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出版的工作模式, 最终使大家形成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过程控制手册和文件要求进行工作, 实现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记录的良好工作机制。

2.2 以项目管理的成熟模式开展安全评价项目

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 配备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安全评价项目组。以项目组长为工作核心,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范围, 采取正确的技术, 实施项目管理的“短、平、快”战术, 使项目结果尽可能接近预期目标。按照管理要求, 首先对项目风险全面分析, 经过技术和经济论证通过后, 认真编写安全评价项目作业计划书, 提交机构相关部门和人员讨论审议, 项目开展按照安全评价项目作业计划书的要求, 做好项目实施前技术交底工作, 商讨评价项目工作进度安排。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 进入现场采取分工负责原则, 加强对现场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保证该项目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和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版本等齐全, 为报告编写做好充分准备。备齐现场工作工具、仪器仪表、准备好有关质控表格、现场记录本等。以规定程序进行现场资料收集, 召开与业主方的首末次会议等等, 分析、研究项目的有关安全管理和技术问题。以提高评价项目外业作业成果的有效性, 为实现评价项目室内编制优良报告打下坚实基础。室内作业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 进行章节编写分工, 最后汇总初审。

2.3 创造交流环境并开展沟通

“固步自封”导致落后, 相互交流学习, 有利于提高自身水平。安全评价机构与外界的交流, 是提高其项目工作质量的办法和途径之一。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摒弃自身的不足。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提高其管理和质量水平。我们不但要与评价机构同行间相互交流, 同时要与建立联系的企业也进行经常沟通。与行业间同仁进行交流, 资质业务范围不同, 但是行业间仍可互相学习机构和项目实施中的管理经验、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中的诸多技术层面问题等方面可借鉴的优点。与企业沟通, 虽然工作性质有异, 但业务中相关知识有许多共同点, 同时经常给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 使企业自身感觉到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评价工作揽活难、没活干的尴尬局面也会逐步化解。在为企业咨询服务的同时, 也是评价机构广大员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机会。长此以往, 本机构的机构管理水平、项目工作质量和报告质量等方面将都会得到提高。

2.4 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 要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机构和项目实施加强指导和监督, 是提高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保证。安全评价工作正常运行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评价项目实施中也离不开与安监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政府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 均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下达至各企业和评价机构, 了解行业内动态和信息, 都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及时的传达, 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对安全评价机构的所有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安全评价每一个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 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经常指导与支持息息相关。

3 结束语

为了国家安全评价工作长久发展, 每个安全评价机构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工作, 而加强安全评价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首要之举。提高和保证安全评价项目工作质量, 不是一人, 而是整体, 不是一时, 而是始终。只有评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提高, 安全评价机构总体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更上台阶, 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才能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才能在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在各行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初衷。我们安全评价机构业内的各位同仁还需共同努力, 为安全评价事业做大做强再做贡献。

摘要:以安全评价项目工作实施为讨论主线, 找出了安全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安全评价总体质量管理水平, 必须从过程控制管理文件体系、安全评价项目管理、开展行业间交流等方面加大管理工作力度, 并提出了安全评价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安全评价,项目实施,质量管理,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安监总局.安全评价 (第3版)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2]国家安监总局.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编写指南[Z].安总监规划字[2005]177号.

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 第11篇

1 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

我院针对病案质量与医疗安全建立专门的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简称为“一个体系、四级质控”。一个体系:完善院、科监管组织体系的建设,对病案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拿出针对性措施进行全程监督、考核、评价、反馈、总结,持续改进并组织实施。四级质控:一级临床科室对运行病案进行质量自控;二级医政办、职能部门对运行病案进行质量监管;三级病案室对归档病案进行质量评估;四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病案进行质量监督。实行院级、职能部门、科室自我检查管理的监控网络,落实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专人管理的责任追究制。确保病案质量有人管、有目标、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保证病案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2 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评估系统

3 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目标

3.1 一级临床科室对运行病案进行质量自控:

自控时间:每半个月

自控范围:临床科室100%的病案

具体办法:每个病区指定主治医师为质控医师,由质控医师轮流进行病案质量控制,由科主任、护士长协同进行监控。对不规范或缺页缺项的病案,及时通知医师完善。送交病案室的病案不能缺页,不能有丙级病案。质控医师认真填写《临床科室病案书写质量自查本》,并每半月将自查情况汇总一次,通过内网上传医政办和病案室。由医政办将病案自查结果和医院职能部门的日常业务评估成绩相结合,作为科室工作评定指标。

3.2 二级医政办、职能部门对运行病案进行质量监管:

监管时间:每月一次

监管范围:临床科室10%的运行病案

具体办法:医院职能部门组织抽调主治医生以上医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临床科室运行病案进行质量抽查。每份病案每项错误扣罚10元,没有错误的病案每份奖励50元。检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以简报和院周会的形式反馈。监控的结果与医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相结合。

3.3 三级病案室质控人员对归档病案质量评估:

监管时间:日常工作日

监管范围:100%归档病案

具体办法:我院病案室从病案管理阶段过渡到了病案信息管理高级阶段,负责为科、教、研、职能部门提供医疗信息服务,同时负责归档病案书写质量质控工作。病案室病案质控人员严格按照河南省卫生厅颁布的《河南省病案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卫办综发豫卫医〔2011〕107号)要求,准确评估每一份归档病案。认真记录每位临床医师病案书写存在的问题,填写《临床医师归档病案存在问题记录表》,及时通知督促临床医师到病案室完善病案,同时要求临床医师认真阅读《临床医师归档病案存在问题记录表》内容并签字。通过查找病案质量缺陷分析造成病案缺陷原因,最终能达到弥补病案缺陷,避免病案缺陷再次发生。

病案室质控人员对归档病案质量评估分为两个部分:病案首页填写和病案医疗记录。对病案医疗记录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永恒的主题,任何阶段都是重点监控的部分。现阶段电子病案、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及未来按病种付费的一段时间,要求医师准确填写病案首页,特别是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的完整填写,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正确选择,要求病案室编码员对诊断与手术准确编码。因此,现阶段,病案首页填写和病案医疗记录质量控制与评价同样重要。我院对病案首页的填写加大管理力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严格按照卫生部的统一标准上报数据:我院使用的病案首页格式是由卫生部统一制定,很多项目是为了满足医院统计信息要求设定。因此,病案首页信息是医院统计最重要的基本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质量,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和完整,提高全院医疗工作人员的认识和责任感,规范制度、强化目标、细化流程。自2012年2月起,我院病案室正式使用全国新版病案首页,将住院病案首页内容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并保存。同时期,根据卫生部要求更换《全国最新国际疾病分类词库》,并印成册发放给临床科室,作为各临床科室国际疾病和手术操作分类工具书,病案室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的培训,使临床医师熟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对病案疾病诊断编码有了进一步的正确认识。2013年起,根据国家卫生部医管司要求,更换《北京最新手术操作分类词库》,对手术操作进行编码,配合卫生部医管司开展的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实现了病案首页数据和卫生部医院质量监测系统自动对接。

②保证病案首页信息的正确性:对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是现阶段病案室工作重中之重,通过病案质检人员、编码人员、录入人员三个工作环节进行把控。首先,病案室质控人员通过查阅病案医疗记录,核对病案首页基本信息填写,存在问题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完善,完成第一层的把关。其次,病案室编码员通过重点查阅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记录、检查报告单、病理报告单,核对病案首页疾病诊断、手术操作名称和主要诊断、主要手术选择,并进行正确编码;对疑难疾病与手术,通过和主管医师、科主任沟通或查阅有关医学相关专业资料等方式,确定正确编码;对编码员自己不能确定的编码,通过大家分析、讨论方式,确定正确编码,完成第二层的把关。最后,病案首页编码录入员通过病案首页录入质控系统纠正错误编码,并将正确的患者基本信息和准确编码录入病案首页管理系统,完成最后的把关工作。

③努力提高病案首页编码的正确性:病案室提高编码员编码质量分为四步。核对疾病分类编码:每月定期抽取每个编码员一定的数量病案,对照编码员在系统中编码和病案进行核对;分析编码员存在问题:把核对编码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并记录形成病案室疾病分类学习内容与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相结合,进行内部业务培训;指导编码员进行编码:对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对每个人进行教育,避免其他编码员再犯同样的错误;制定评价编码员正确率图表:为进一步提高编码准确率,病案室将编码员编码的病案数量和编码员编码存在问题用柱形图表示,对编码员的准确率进行追踪评价,通过这种方法,编码员的准确率平均达到99.7%。我院病案首页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准确,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达到100%,编码准确率高达99.7%,为医院医疗基本信息能顺利上传国家卫生部医管司,通过“三甲动态评审”奠定了基础。

3.4 四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病案质量监督:定期对病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收集临床科室对病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病案书写规范,及时提出对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写好、用好病案的要求。组织各种形式的病案书写质量检查,评选优秀病案,交流病案书写和病案管理经验。

4 制定多种病案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出台了多个管理办法,包括《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案控制和示踪制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案评比办法》、《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案归档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病案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有序地开展。

5 开展病案管理持续改进工作

“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我院取得了好的成绩,病案质控工作方面展现了许多工作亮点,为了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病案书写质量,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统一了检查检验报告单电子版格式,完善了输血病程记录、介入治疗记录等电子病案模板。职能部门加大了病案书写监管力度,由主管院长带队,各职能部门联合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评估是否达到标准。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嘉奖鼓励先进,对不断发现问题随时对质量目标标准和制度进行修改,确立新的目标,促进病案质量管理良性循环,保证病案质量控制的效果。

总之,病案质量管理是我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质控组织、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制定管理目标、管理办法,进行全员病案质量教育、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定期评价、总结、反馈病案质量,灵活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法,监控诊疗全过程,促进医疗持续改进,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安全质量评价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甘肃省内13个地州市共100家眼镜加工销售企业, 重点是偏远县乡。兰州市抽样点选为永登县和红古区。

1.2 监测项目

本次配装眼镜风险监测项目选择了在配装眼镜产品中较易发生问题的眼镜柱镜轴位偏差和光学中心水平允差两个项目。

1.3 抽样方法

本次抽样采用按确定的包含柱镜的处方单, 现场制作定配眼镜1付。

1.4 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本次检验的定配眼镜柱镜轴位偏差、光学中心水平允差两个项目,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均依据GB13511.1-2011《配装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2]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抽查合格率

本次监测重点是针对定配制作企业, 在100家企业的100批次产品, 产品合格81种, 企业抽查合格率81%, 产品抽查合格率81%见表1。

%

2.2 地域检验结果

本次涉及13个地州市, 被抽查企业、产品数以及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武威市、金昌市五市产品抽查合格率100%。兰州市、白银市、天水市、陇南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临夏州的抽查产品合格率分别为75%、66.7%、72.7%、80%、72.7%、70%、83.3%、50%。

2.3 单项检验结果

按照GB13511.1-2011标准进行检验, 在19个不合格样品中, 柱镜轴位方向偏差项目一项不符合有14个批次, 占不合格总数的73.7%。

按照GB13511.1-2011标准进行检验, 在19个不合格样品中, 光学中心水平允差项目一项不符合有3个批次, 占不合格总数的15.8%。

按照GB13511.1-2011标准进行检验, 柱镜轴位方向偏差和光学中心水平允差两项均不符合有2个批次, 占不合格总数的10.5%。

从以上数据看出, 仅柱镜轴位方向偏差是这次风险监测不合格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眼镜屈光度和人眼屈光不正的度数吻合, 柱镜轴位与人眼的散光轴一致, 光学中心与人眼瞳孔中心重合, 这样的眼镜佩戴舒适、视物清晰。而不合格的眼镜视物会出现双像、高低不平或物像不正、物像位移, 造成眼睛肌肉疲劳, 导致眼胀、模糊、疼痛、头晕、视物变相、视觉疲劳等现象, 长期使用会使人体的自身视力调节能力下降, 并留下新的屈光不正, 引发斜视、弱视等其他眼病, 导致视力损伤、视力变差的后果。给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严重影响佩戴者的身心健康。

从本次13个地州市, 100个批次产品风险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甘肃省配装眼镜产品中柱镜轴位方向偏差项目和光学中心水平允差项目均存在不合格现象, 而风险项目重要点来自柱镜轴位方向偏差。

造成定配眼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定配眼镜的装配工艺中, 选镜片、定光学中心、定轴位、打印迹、制模板、吸盘吸附镜片、在自动割边机上割装、装入眼镜框中、整形,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起柱镜轴位方向、光学中心的偏离, 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水平和加工经验;而这些不合格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加工能力较差, 不能在每道工序上做到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造成加工柱镜轴位方向或光学中心水平允差超标;

2) 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检验知识水平欠缺, 不少企业的质检人员未经过质量管理和标准检测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国家标准不熟悉, 对定配眼镜的重要参数, 如光学中心水平允差、柱镜轴位方向偏差等的检测方法不正确, 直接影响到产品结果的判定, 不能正确判断产品的合格与否, 就无法确保交到消费者手中是合格产品, 导致了未能把好成品检验这道最重要的关口;

3) 检验设备准确度、精度不够或未按期进行检验设备计量检定, 从而不能满足检验要求。

3.2 建议

通过这次风险监测抽查, 针对目前定配眼镜存在的质量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1) 督促企业严格过程化管理。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配眼镜不同于购买一般的商品, 它是集诊断、制作、校配等一系列环节形成的最终产品,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眼镜的视力矫正及佩戴效果。只有全方位把关, 才会使眼镜专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根本解决。配装眼镜企业应对定配过程每一环节进行控制。检验设备定期计量检定、装配设备定期保养维修、每付定配眼镜都出具检验合格单 (内容包括屈光度、柱镜轴位、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检验结果信息) , 提高配装眼镜行业自身控制配装眼镜的质量能力;

2)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首先, 许多消费者不了解配装眼镜行业, 也不知道如何配制眼镜, 因此, 要将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的有关情况通报给消费者。另外, 配镜前最好先去正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因为有些学生的视力下降并非由近视或近视散光引起, 可能是一些眼部疾病所导致。因此, 在验光前应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 区分是真性近视、假性近视还是有眼病等。最后, 配镜应去正规的、信誉好的、规模较大的正规眼镜店, 切忌图便宜或省事;应了解眼镜店的验光设备和检测仪器是否有合格的检定标志;验光、制作人员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资质证书等。

摘要:近些年, 配装眼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次成为媒体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部署, 对配装眼镜产品实施了风险监测, 针对配装眼镜产品风险特点, 进行了检测。对本次风险检测项目做了介绍, 将本次风险检测结果合格率做了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同时, 提出了风险处置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配装眼镜,质量,风险,柱镜轴位偏差,评估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管输企业下一篇:互通立交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