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管理范文

2024-07-17

放射科管理范文(精选12篇)

放射科管理 第1篇

我院近年配备了美国HOLOGIC RADEX DR一台、日本富士FCR XG-5000 CR一台、意大利BLUEX口腔全景X光机一台、西门子MULTIMOBIL 10床边移动X光机一台、西门子乳腺钼靶X光机一台, 原有万东FY-51C程控500MA X光拍片机一台。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很多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如设备之间不配套, 图像质量不理想, 软件处理功能设计缺陷和设备故障等, 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改进和改良,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富士CR口腔IP板长度较短与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放置拍片盒的架子不配套问题的解决

富士CR口腔IP板长度较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放置拍片盒的架子短, 没法用富士CR的牙科IP板放置在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上进行拍片, 从而不能与CR机器配套使用, 也解决不了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数字化问题。因为先购买了CR设备, 后购置的口腔全景X光机, 不可能因为不配套而弃用其中之一。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把以前闲置的老口腔全景X光机之暗盒按富士CR的IP板大小从中间裁去一块, 把两边用木块充填固定呈一个U型架, 拍口腔全景片时先把富士口腔全景IP板放置到自制的U型架上 (如图1-3) , 然后再像放置常规的口腔全景拍片盒一样, 把U型架和富士口腔全景IP板一块放置到常规的口腔全景X光机上进行拍摄, 摄影完成后从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上先把自制的U型架和富士口腔全景IP板一块取下, 然后再从自制的U型架上取下富士口腔全景IP板, 最后放置到富士FCR XG-5000 CR设备上进行扫描,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因为富士CR口腔全景IP板较短而不能在常规口腔全景X光机上使用的问题, 也解决了普通常规X光机数字化成像的问题。因为富士口腔IP板没有常规口腔全景片长, 在摄取口腔全景片时很可能包括不了双侧的下颌关节突, 只能常规观察上下牙齿。如果要观察双侧下颌关节突时我们就有意识地让患者下颌前移, 投照出下颌全景片时使下颌颏部和体部略弯曲, 下颌支及关节突就能全部纳入片内, 从而解决了富士口腔IP板短而包不全整个下颌骨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颞颌关节断层问题 (因为富士IP板短, 摄取颞颌关节断层时也不能包全双侧颞颌关节, 应用此法后颞颌关节能同时显示在富士较短的IP板上了) 。自此, 我科乳腺钼靶、口腔全景和床边X光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成像, 与数字胃肠以及DR图像全部和医院PACS联网, 实现了全院放射科图像资料共享。

2 富士CR图像处理软件形式单一, 不能取得理想图像处理方法的解决方案

我们购置的富士FCR XG-5OOO CR是四通道高档CR, 该设备本身性能稳定, 扫描图像质量高, 速度快。但其自带的软件处理形式单一, 而其配套的某公司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软件太过复杂, 图像处理质量也不高, 尤其是不能快速地随心所欲地裁剪和拼图打印, 不如我们购置的美国HOLOGIC RADEX DR附带的北京天行健集团东健公司配套的DR处理软件处理图像理想。富士CR自带的软件首先不能很好地解决拼图问题, 用较大的比如14×17吋IP板拍摄经CR扫描后, 不能通过处理打印在8×10甚至更小的激光胶片上, 缺乏图像随便裁剪切割以及几次曝光的图像拼凑在一张胶片上打印的功能, 即使能拼凑打印操作起来也非常繁琐。特别是在县级和基层医院, 各科室都很注意经济效益, 不能用大IP板拍摄打印在小尺寸胶片上就是很大的缺陷;再者, 富士CR自带和附带的软件图像处理功能也不如DR处理的理想, 比如降噪、增加大小参数和骨参数等功能。总之, 用CR软件处理的图像质量比DR软件处理的图像差距很大, 临床医生也非常不满意, 而且CR处理图像不能更好地节约胶片。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把CR、DR设备联网, 先把CR图像文件夹设置成文件共享, 利用DR图像处理软件能打开DCM图像的功能, 通过网上邻居找到CR存储图像的计算机内的文件夹, 把CR图像在DR图像处理软件上打开, 然后利用DR软件处理功能进行图像后处理, 比如降噪、增加大参数、骨参数等, 然后裁剪切割大小合适的尺寸排版并用适合尺寸的激光胶片打印出来。经过DR软件处理的CR图像看上去不次于DR图像, 比用CR软件处理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也大大节省了胶片, 医院也可以减收患者的费用, 患者、医院实现了共赢。放射科工作人员体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 也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赞同。

3 DR之U型臂旋转电磁阀故障问题

我院2004年5月启用的美国HOLOGIC RADEX DR之U型臂电磁阀失灵, 不能电动控制旋转U型臂。据北京天行健集团东健公司了解, 国内没有同一类型的电磁阀, 更换新电磁阀要到国外订购, 费时费力, 耽误患者检查。我们把电磁阀拆掉, 改成手动拉弹簧的办法, 及时解决了问题, 没有耽误正常的医疗检查。

4 万东FY-51C 500MA程控摄影X光机控制台的搬迁安装问题暨曝光手闸放置位置问题

我院1999年元月份安装启用该设备。2004年5月安装启用DR后该设备基本处于备用状态, 为给DR设备腾出机房, 把该设备移走并安装到其他设备间。考虑到设备备用, 而且很可能再次移走, 我们在安装该设备时进行了简易安装, 一般设备是把摄影控制台安装在设备控制室, 与高压发生器、摄影床不在一个房间, 而且控制室与机房要有电缆沟相连。如果长期使用设备此安装方法还可以考虑, 但临时安装再设置电缆沟既费时费力, 机房防辐射性能也减弱。为此, 我们把控制台放置在机房内靠近控制窗口, 能够在控制室通过窗口观察控制台面各仪表显示, 把曝光手闸线延长通过很小的孔引到控制室。给患者拍片时先给病人摆好体位, 然后在机房内控制台上选好曝光条件, 摄影技师回到控制室关好防护门通过防护窗观察控制台面曝光, 一点不影响设备使用。该设备后来反复几次搬动, 我们都如法炮制, 既省时又省力, 2009年医院整体搬迁, 我们仍然按此法把该设备搬动到新医院备用。最近才又购置了新的DR把它更换淘汰。同时我们也把口腔全景X光机曝光手闸按钮线延长引到控制室, 也是通过窗口观察设备曝光情况, 一样取得理想结果。床边移动X光机同样也用此法把曝光手闸按钮线延长, 无论是隔室曝光或者到病房拍片都能让工作人员远离射线, 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5 移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我院2007年底购置的西门子MULTIMOBIL 10床边移动X光机一台, 使用一年后发生故障。经多次检修更换电路板也无法修复, 最后不得不把设备送到济南维修厂家修理。为什么反复出现故障又修复不好?我们认为使用设备的环境对设备的故障率影响太大。原先我们的老医院外科楼、门诊楼和ICU病房进入楼内的坡道都很陡, 而且是防滑设计, 移动X机本身设备很重, 推动设备在上面行走很吃力, 必须要快速用猛劲才能爬上去, 加上院子里的地面也不平, 每次下病房去拍片在来回的路上对设备的颠簸震动非常大, 反复颠簸震动对电路板是不小的损伤, 并且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螺帽震落下来掉到电路板上引起短路烧毁设备也有可能。因此, 对较重的移动设备, 在移动时一定要选择平稳的地面行走。我院搬入新院后, 下病房拍片移动该设备全部在平滑的地板上移动, 至今设备运行良好, 未再出现故障, 方便了患者使用, 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好评。

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二.可分设付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州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 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第三节 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 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五节 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第六节 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Reset”,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第七节 综合读片制度 一.设立专门的读片室。二.每天早上8:00-9:00科主任带领全科医生、进修、实习医生进行读片。三.值班医师准备该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

四.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台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第八节

疑难读片讨论制度

1.定期举行疑难读片讨论或每天综合读片时选取疑难病例,展开科室内讨论。2.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科室联合该片。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的读片,准备读片内容并负责联系相关科室的读片。

3.疑难介入手术病例多科室联合读片,制订最佳手术方案,并报院领导批准。4.专人负责记录疑难读片结果。

第九节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透视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l.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

2.对于 X线机开机前必先WARMUP后才能工作。3.每日工作完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第十节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总则》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设专人负责管理,术前必须穿手术衣,戴口罩和防护眼罩,帽子,洗手(按外科手术洗手规程)。

3.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医用污染垃圾扔入黄色污物袋按规定统一处理。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产品,其说明书未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1)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4)用加酶剂浸泡,清洗,净化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5)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6)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7)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5.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每周大扫除一次,保待室内清洁干燥 6.隔离病人所需的一切用品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放置,使用,处理。7.每次操作后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8.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

9.每月监测:手指,空气,消毒液,操作台,医用器材(熏蒸,浸泡)。10.保证新风机畅通。

第十一节

进修,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1.严格管理进修、实习生,高标准要求进修实习生。

2.安排专人负责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制订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3.进修、实习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检查技能。4.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实习主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5.定期给进修、实习生上课,提高进修、实习生理论水平。

6.建立进修、实习生早上读片制度,锻炼进修、实习生的读片能力,提高进修、实习生实践能力。

放射科管理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及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结果:促进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提高了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我院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涉及到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能否贯彻执行,为放射类职业病的危害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关键词】放射;人员;健康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9-01

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介入、CT、伽玛刀等大量新型放射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队伍[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在20万人左右,其中70%~80%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2]。长期小剂量照射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结合我院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况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制度之一,其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知识培训等内容。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掌握健康损害的程度;为职业病危害治理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3]。它有利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权益,减少自身经济和社会负担。

南充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服务、康复保健、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有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院每两年组织一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将体检结果、个人剂量监測结果纳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并且不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卫生部2007年6月3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及健康教育、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等。

2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几年医院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也开展了的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但是收到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相关责任领导不重视放射卫生防护,导致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二是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缺乏,健康防护的意识淡薄。

2.2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缺失、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是健康监护、防护效果评价及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放射防护科进行个人剂量的监测,每3个月将个人剂量元件送检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全部存档,每年累计剂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对于每次监测报告结果中剂量较高者,都会进行追踪调查,明确原因。目前发现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科室负责人对个人剂量监测不够重视,管理监督力度不强;二是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或者故意不佩戴;三是个人剂量元件不及时更换,或者操作完毕后将佩戴个人剂量元件的工作服遗留在机房,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职业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

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和评价健康状况,保证其心理及体能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避免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和健康的误操作,同时累积基础的健康资料[4]。近几年,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在80%以上[2],但仍存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检查不全的情况。我院体检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职业病体检机构。有规定数量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职业卫生医师,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并且依据2011年1月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体检项目,但是因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意识薄弱,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的完成职业健康体检,主要表现在部分检查项目漏检或者故意不检。

2.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不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权益的重要资料,我院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即科学又严格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放射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相对比较欠缺,导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3进一步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1加强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5]。针对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意识。

3.1.1对医院管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法制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认识到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病的防重于治,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只有提高认识,才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健康管理。

3.1.2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的、低剂量的接触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衰弱样症状、皮肤损伤、心电图异常、外周血异常、细胞遗传学损伤等[6]。低剂量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已经纳入了我院日常工作,采取印刷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咨询、组织举办讲座等形式,认真宣传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时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病知识及其防护知识,使放射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并在工作中做好防护的有效措施。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3.2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需要相关责任领导重视关心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我院成立了放射防护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且将管理工作作为我院目标管理纳入科室目标的考核,充分调动科室领导和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是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来不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远期的、缓慢的,将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规范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害的继续蔓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后期治疗、休假等待遇提供可靠依据[7]。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存期限为终生保存,更好的维护了放射工作人员的权益。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系统工作,在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放射防护知识,并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统一编号,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解决纸质档案及手工统计下保存和查阅不便的问题,更高效、准确的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4小结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性大的管理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及社会的稳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我院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更应该开拓创新、立足标本兼治,建立起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白光.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4):171.

[2]傅颖华,杜维霞,孙全富,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其问题[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44-45

[3]陈尔东,刘长安,李小娟,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概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209-211

[4]白光.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1):48-50

[5]李新鸾.加强健康教育保障职业健康人群[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2(10):51

[6]钱小莲,方慧莲.医用放射人员的职业照射及對健康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0,28(4):374-376

放射科现代化设备的保养及维修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放射科,现代化设备,维护,管理

随着科技进步, 放射科X线设备的现代化,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从传统X光机投照, 胶片冲洗到CR、DR、床头CR、DR、头颅CT、全身CT、螺旋CT、多层螺旋CT、双能CT、能谱CT、双源CT、床头CT。介入放射学的开展, 直接诊断、治疗, 在大型医院已经成为临床科室。放射科设备出现故障, 可以导致医院某些科室无法正常运行。现今大型医院会有多台相同设备同时运行;但对于较小规模的医院不会有多台相同设备,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 则会使医院诊断、治疗受到相当大影响, 因此加强放射科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放射科现代化设备的保养维护总结如下。

1 放射设备传统保养、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放射科设备不断更新提高, 对临床诊疗的影响不断上升, 临床对其依赖越发紧密, 放射科设备的技术水平, 现代化程度, 智能化, 集成化, 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保养、维修管理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原来放射科设备多为机械化、电气化, 设备科工程技术人员凭所掌握的机电知识及经验对小的机械, 电路故障能够维修, 而且原来的设备多较为耐用, 精度不高;对保养维修, 环境, 操作要求较简单, 故障易发现, 多为故障性维修。而如今放射科现代化设备技术水平, 智能化、集成化水平不断提高, 且价格昂贵, 传统保养、维修管理模式不再适应, 这就要求医院及放射科管理者转变保养维修管理模式, 保证放射科现代化大型X线设备安全, 高效, 低成本运行, 从而确保医院诊疗工作正常开展。

2 现代放射科设备保养维修、使用存在问题

原来放射科设备多为机械、电气设备, 操作者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维修者也多为掌握机械、电气维修知识及具备一定经验即可解决一般问题;现代大型X线设备科技水平, 智能化, 集成化水平很高, 而且技术发展, 更新很快, 软件、硬件技术水平高且技术垄断保密, 厂方也不培训保养维修知识, 设备操作复杂, 自主保养、维修难度非常大;设备供应方在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常常显的不足[1], 工作中使用人员操作程序不规范, 不仅增加了大型X线设备的故障与损害概率, 而且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影响了工作效率。传统保养维修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现代化大型X线设备故障束手无策, 传统维修技术人员机电知识及经验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型X线设备的高技术水平的软硬件保养维修工作;保修期内, 厂方定期跟踪保养升级, 保修期后自主保养、升级、维修难度很大, 几乎不可能, 有时需购买保养维修服务。此时科室平时也要做好必要的维护, 以降低设备故障率, 减少维修耗时,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现代放射科设备保养维修、保养管理

3.1 建全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医疗维护工作的“基石”[2], 放射科建立了完善的设备保养, 维修制度, 制定了《CR保养、维修制度》《CR操作规范》《DR保养、维修制度》《DR操作规范》《CT保养、维修制度》《CT操作规范》《C型臂保养、维修制度》《C型臂操作规范》等制度, 制定放射设备保养、维修、使用及管理规则和监督机制;使工作人员职责分明, 有章可循。特别注意的是:X线设备不能在带有易燃混合气体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使用;只允许专业人员和经培训人员操作X线设备。针对每台设备制定保养计划, 保养计划包括常规检测及定期保养。常规检测:图像质量测试, 照相机测试, 功能测试为日常测试;稳定性测试每月进行。定期保养分为安全性检测、预防性保养、质量和性能检测及更换易磨损部件;局部保养每6 个月1 次, 全面保养每12 个月1 次。安全性检测包括系统辐射防护设备、紧急关机按钮、防护性导体、系统运动、附件, 每12个月1 次;预防性维护包括机架及检查床, 每6 个月1 次;质量和性能检测为整个系统包括图像质量和系统参数, 每6个月1 次。

3.2 加强岗位培训

放射科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岗中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相关设备使用、维护知识, 放射科有新设备购入时, 及时要求设备供应方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学习相关保养维护知识。随着影像技术快速发展, 大型X光影像设备不断推陈出新, 成像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优质图像的同时, 患者接受X线辐射剂量也大幅增长[3], 降低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降低辐射的同时也减少了X线设备的损耗,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使用成本, 工作人员要加强辐射知识培训, 取得上岗证, 而且要进行CR、DR、CT、C型臂操作培训, 同时进行参数优化培训, 在保证临床诊断需要影像的同时降低优化参数, 使工作人员知晓参数不是凭借经验, 而是科学制定的, 要严格掌握设备参数的设定。

3.3 加强管理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值班人员定岗, 定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每天做好设备表面清洁, 控制机房温湿度在正常范围, 调节在温度18~22 ℃, 湿度40%~60%, 并打开空气净化器;遵守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关于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和维护的操作说明。观察机器在开机、操作及关机过程有无异常,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维修技术人员联系处理, 严禁私自拆卸、维修, 并做好记录。维修保养时必须遵守一般ESD (静放电) 指令, 必须切断电源并等待2 min;注意细节, 为防止火灾只能更换相同型号和电阻率的保险丝。放射设备保养维护记录表登记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参数、开始使用时间及保修期。制定设备的日常保养, 维修计划, 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和登记, 包括保养登记, 预防性维修登记, 报修登记, 维修登记, 维修效果登记, 故障原因登记, 维修方案登记, 以便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

加强监督:科室人员责任心、操作技术参差不齐, 工作中要加强监督, 严格落实放射科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制度, 发现技术问题加强培训, 责任心问题要加强教育, 使其了解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从心理上重视现代化设备的保养、维护。同时重视放射科环境管理, 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防止产生过多灰尘、静电, 影响散热, 损坏线路及影响机房温湿度控制,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保证影像质量, 提高诊疗水平。

近年来, 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治疗范围不断扩展, 临床诊疗需求及患者要求不断提高, X线影像诊疗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广泛应用, 成为医学检查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手段, 并提升了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推动医学的进步。这使得放射科现代化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在当今医患矛盾突出, 诊断、治疗从传统医学, 循证医学, 到精准医学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放射科设备要由传统的故障性维修转变为符合放射科现代化设备的预防性保养、维护。因此需建立完善的的制度, 加强相关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设备保养维护的意识和技能, 科主任加强监督、指导, 随时检查工作人员对机器的操作、维护是否到位, 各项记录是否及时准确,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规范的管理减少了放射设备故障的发生, 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确保了患者及时检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智文.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疗装备杂志, 2015, 28 (8) :77.

[2]党秀平.浅谈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维护[J].医疗装备杂志, 2015, 28 (3) :71-72.

放射科管理各项制度 第5篇

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

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

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

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Reset”,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

手术随访制度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疾病的手术病例追查并作记录,或每周安排人员负责手术病例追查。登记疑难病例定期安排医师进行手术或临床随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术随访结果讨论,每年至少6次。定期统计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透视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六个月进行一次。4.每日对CT、MRI进行一次水模检查。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l.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

2.对于 X线机和 CT开机前必先WARMUP后才能工作。对于MRI,工作前先查看液氮和氦气情况。

中医院放射科护理模式探讨 第6篇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刚刚起步,而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管理尚在探讨中,笔者从中医院放射科背景特点,护理管理实施条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冀抛砖引玉,让更多同仁关注、重视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共同探索出一套最优的护理管理模式。【关键词】中医;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0-01

护理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协调和控制护理人员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科,其护理内容和护理管理模式体系正逐步发展、趋向规范,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目前在中医院临床科室都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我们相信它还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然而,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放射科的护理不受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目前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放射科纠纷逐渐增加的现状,故而笔者在此结合本院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及自身体会,讨论如下:1.背景特点:1.1.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放射科在院感中的特殊性: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患者量大、病员密集,加上患者家属及其陪护等人员,导致候诊室人员密集,而患者中有不少在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较差,患者家属中也多有老、幼人员,这些特殊的人员构成,形成了院感中的易感人群。另外,就诊患者病种复杂,其中不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者及手术前后患者,其咳唾涎沫、呕吐物等多含有微生物;加上放射科因放辐射需要,房间多无窗或小排窗,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病源微生物局部密度较一般环境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存在。故而,放射科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极高。(2)放射科在医患纠纷中的特殊性:随着中西医结合的逐步发展融合,西医辅助检查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西医辅助检查指导中医用药,运用循证医学思想选取或中医或西医的最优医疗方案是现代趋势。然而不少中医院患者依旧认为中医应该坚守传统一成不变,诊断上应仅靠“望、闻、问、切”,而不应选用现代辅助检查手段。在这种思路影响下,如果在费用、医护人员态度、医护告知义务未完全履行、患者隐私权未良好保证等方面再有令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则患者很容易心生愤懑,口出怨言,继而发生医患纠纷。1.2.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范畴: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范畴,包括病区管理、中医氛围构建;病区环境消毒、感染监控;窗口服务、健康宣教辅助检查在中医中的作用等;在CT、DR、普放、患者的接待、登记、胶片发放;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物资管理,检查中“急危重”患者检查与抢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急救处理,以及检查后的护理工作;护理教学科研,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学习,西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1.3 放射科护理工作特点:中医院放射科护理工作模式、知识点、考核标准等与临床其他科护理工作均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为患者多、流动性大;大型设备多、检查项目多、检查项目存在风险;护理工作涉及各种疾病,面广、量大;各个检查室分散、不集中;护士工作独立性强,一些中医护理操作需要护士独立完成。2.实施条件:2.1.放射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有人根据西医院放射科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护理人员塑造标准[3]:比临床护士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不断学习影像学、解剖学、设备原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巩固中医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辨证的方法和一些诸如“鼓胀”、“积聚”、“癥瘕”等特殊的与专业业务相关的中医疾病;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相结合,在学习西医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掌握其基本原理与配合方法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简单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同时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具备良好的耐性、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2.2.放射科护理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结合放射科特点及中医护理特点,实施统一、规范专业化管理,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职责、岗位负责制度,并做到制度管人,如按照手术窒管理模式管理介入室(正在畴备),按照急救室管理模式应对CT、DR、普放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按照中医特色治疗室管理模式应对中医治疗暂时无法间断的检查或者急查患者等。其次,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放射科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每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考核考查各检查室操作流程、过敏反应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中医操作技巧手法与禁忌等,强化质量意识,促使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并定期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3.模式实施3.1. 突出中医放射科护理特色:(1). 构建中医氛围:中醫院放射科虽然是与西医关联紧密的辅助检查科室,但其中医特色不能忽略。可以在全院中医特色宣传栏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在放射科门前、走廊、候诊室等位置悬挂中医中药对某些检查的不良反应的处置与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临床诊断做一个简单总结,并且悬挂于醒目处,以便使患者了解辅助检查的必要性。(2).突出中医知识与操作的作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护理工作作为现代诊疗模式下临床治疗的延续和拓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放射科而言,有些患者对中医的诊断和辨证不甚理解,有些医生由于接诊病人多也没有时间和患者详细讲解,患者经常带着疑问询问中医院医护人员,因此,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病辨证功底,以便阐述、解释患者检查单上的一些描述和诊断,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中医病名“鼓胀”多指西医之肝硬化,有时候也指“肝癌”,有些肝癌疑似患者会经常将“鼓胀”仅仅等同于肝硬化,而质疑、质问该医生要求CT检查的必要性。另外,部分的中医操作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用、方便,比如指压耳穴咽区,可以抑制咽喉反射,缓解呕吐症状,按压或针刺合谷、血海等可以缓解妇科疼痛,了解掌握这些基本而有效的操作,能提高中医特色,缓解患者候诊、检查时的痛苦。3.2.重视院内感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要提高放射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次要保持科室清洁卫生,对患者呕吐物及杂物等及时清扫,对床单、检查床及其他物体表面按时清洁消毒,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擦洗消毒,减少空气污染,尽可能经常通风换气;再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流感、结核患者鼓励戴口罩,进检查室穿一次性鞋套;最后鼓励患者预约检查,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减少候诊患者数量,鼓励病情轻的患者尽量少带培护及家属。

3.3. 重视“三查七对”,降低医患纠纷:“三查”:预约登记时查、检查前查、发报告时查;“七对”:对姓名,对年龄,对性别,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对计算机登记日期编号、对费用、申请医生及申请科室等,对申请检查部位的方法(常规还是特殊检查)。要求护士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在接待患者、登记、检查前准备、健康宣教、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胶片报告发放等环节中要谨慎、周密,将高风险因素降低,避免部分临床医疗差错的发生,避免因工作混乱导致的医患和护患纠纷。3.4.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首先做好相关检查前的准备,完善急救药品、器材的“四定”,完善相关抢救流程。其次履行告知义务,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要获得病人签字;再次要培养抢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抢救意识,制定过敏反应抢救预案,每月定期进行过敏反应抢救演练,每天进行过敏反应报告,严密观察应用对比剂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一有异常立即处理汇报,防止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4.结果:我科自实施有效的护理及相关管理以来,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氛围浓厚及中医操作技术雄厚的优势服务患者,打造了中医特色的患者满意服务窗口;完善了放射科的管理体系,真正在放射科做到了医护分家,使业务上更加专业化,管理上更加科学化;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几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使放射科的护理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开展。5.讨论: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在传统“三分治七分调”的基础上,将“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起来,是中医护理学的一大热门。然而,在放射科的工作中,如何能将中医特色在这个与临床科室有差异的区域中发挥发展,如何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中医护理在中医院放射科更好的发挥优势,目前来看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尝试,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一起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争取早日摸索出一套更优化的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为能发挥中医传统优势的放射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中医护理教学、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曹荣桂,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2]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 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 护理研究. 2011,25(8):2238.[3]边巍,张旭,张嫒,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68.

放射科管理 第7篇

1 放射科数字信息系统运行整体模式

CR是应用IP板作为载体, 曝光后得到数字平片影像, 它的出现使放射科数字化成为可能;DR是应用数字平板探测技术曝光后直接转化数字信号, 使放射科数字化得以实现[4];PACS将放射科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储存传输和管理, 是数字信息系统达到共享的关键部分;RIS登记患者信息、保存报告信息、读片信息等, 使放射科科室实现数字信息化[5];而HIS是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患者首先在HIS中登记产生唯一ID号, 并与RIS结合;登记后的患者到指定地点进行检查时, 医师扫描其ID号, 从worklist上自动载入患者信息后方可进行DR, DSA, MR, ECT等相关检查, 完成一次检查仅需登记、照相、读片3个步骤, 检查结果立即由DICOM接口传输到PACS进行存档与传输;然后放射科医师通过RIS调取患者ID号, 进行诊断, 其报告也保存在RIS服务器中, 并自动备份, 可连接激光打印机并打印胶片;最后医院各临床科室授权医师可以通过HIS对其患者影像和结果进行查看以做参考[6]。

2 数字信息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

2.1 质量控制

2.1.1 控制技术质量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 评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结果直接影响医师诊断报告。在数字信息系统中, 由于DR是采用数字技术, 分辨力高是其最突出的优点, 补充了传统X线片的缺点。相对于传统的胶片, 其图像在宽容度、对比度和灰阶指数都胜过一筹, 并且图像更清晰、细腻, 能进行后期处理, 使图像更符合诊断标准。数字化评片技术可以根据其结果综合衡量照片的质量, 其检查结果比传统X线片更加准确和详细。另外, 接触辐射量也将大幅度减少, 减少了医师及患者接收辐射的潜在危害。一直以来, 放射科质量控制都备受各大中医院重视, 并在不断努力提高质量。而在数字信息系统PACS中, 放射科质量控制实现了现代化数字信息模式, PACS能以数字形式对图像进行窗位和窗宽及对比度进行调节, 能显著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图像传递快捷, 避免各科室依靠胶片传送来获得信息, 导致信息传送不及时;自动完成图像的存档, 快速保存, 避免图像变质和胶片丢失等问题;报告自动规范化, 淘汰传统书写模式, 规范了书写用语和格式, 采用结构化打印报告, 显著提高报告质量[7]。PACS与RIS和HIS无缝连接, 形成信息化管理平台, 使信息完整并共享, 实现信息一致性, 医师只需短时间在线查询, 调用患者唯一ID号, 即可查看其检查结果, 减少查询和处理[8]。

2.1.2 控制诊断质量

一张准确显示病灶的胶片是医师进行确诊的重要凭据, 需要质量高、准确的图像。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这一要求, 提高诊断质量水平。医师可以及时收到患者图像信息, 在DR成像中, 根据医师需求性对其进行窗宽窗位、增强效果、反转等进行调整, 并能观察病灶情况, 避免了让技师重新对其调整,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 保证工作效率。如医师对该胶片结果不确定, 还可以让其他医师进行异地同时查看, 实现数据共享, 结合其他建议进行确诊, 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确认结果后, 系统创建了编码式报告模板系统, 可在线进行报告结果的填写, 规范简化, 及时传递, 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同时, 以软读片的方式进行评片, 摆脱了传统的硬读片方式, 提高了评片的速度[9]。在数字信息系统中, 方便随访病历的查询, 疑难病例的讨论, 各科室的联机会诊, 特别是急诊室的临时查看等。方便诊断报告的评估, 加强医师对报告诊断的管理, 并对进行考核, 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此外, 方便定期对数学报告的诊断质量和书写质量的控制和汇总, 提高医疗的空间发展系数, 保证整体诊断质量水平。

2.1.3 控制服务质量

在数字信息系统中, 患者在HIS中登记产生唯一ID号, 该ID号的产生避免重复登录, 惯用于整个运行系统中, 可添加备注、追加检查、补充病史、查询诊断情况进展等。可在较短的时间做出综合诊断, 克服烦冗复杂的人工信息交流, 给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及时满足患者的要求, 使服务质量水平整体上升[10]。数字信息系统统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管理, 给予每级一定权利及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 分层管理, 只有该负责人有权限进行登记更改患者信息, 其他人不能做任何改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保证了患者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放射科工作量大, 所以每天都要对当日进行结果进行复查, 基于数字信息系统的方便快捷, 所有患者的信息都来自HIS中, 登记员对其能够快速查看是否遗漏图片等重要信息, 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弥补放射科运作的漏洞, 使之更全面地为患者服务。

2.2 管理控制

2.2.1 数据共享化

数字信息系统中, DR产生图像并处理后, 通过连接PACS系统传输至中央数据管理系统, 再传向不同的终端, 供临床医师, 影像科医师等查看。彻底无胶片化管理, 完全实现信息共享[11,12]。基于数字信息系统, 在不同地点不同医师同时查看同时存取同一个患者检查结果、医嘱、病历等综合信息, 临床医师和诊断医师不仅能够同时查看患者的多种影像、病历次数, 而且还可以在同一界面进行分析比较, 丰富了诊断凭据, 克服了胶片的远距离传递和远程操作, 同时也减少了胶片管理的不必要麻烦, 多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共享避免了胶片登记、传输、保存管理等烦冗步骤, 大幅度缩短了诊断传递交流时间, 保证传递的准确、无遗漏等, 促进放射科质量控制的不断发展。

2.2.2 工作量化

数字信息系统中, PACS是大容量的储存系统, 胶片储存易管理, 值得肯定的是, 快速、方便、简单的归档储存模式, 避免了人为造成的胶片错档、丢失、损害, 减少了工作人力和存档成本及时间的浪费[13]。根据各医院需求选择不同储存容量, 从根本上避免了建立片来库储存数量庞大的胶片。在图像管理规范中, 如需隔段时间再次查看某患者检查结果, 即可快速调用查看, 及时就诊, 提高工作效率[14]。当需要对某一检查结果进行会诊或者影像学研究的时候, 可以在数据库里快速调出, 共同商讨, 提高诊断的质量。

放射科的统计工作历来是待解决的难题, 在数字信息系统中, 这一难题得到科学化的解决。整个系统拥有完整的信息, 工作信息量化可以直接从医院RIS中获取, 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将原本冗杂的数据变得简单有序, 且将失误减少到更低, 短时间就可以对患者所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甚至对医院工作量、实际工作量、每天工作量等都可以进行统计, 使得整个系统的统计工作量化, 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3 结语

放射科管理 第8篇

1 放射科管理需求分析

放射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放射科实现了数字化影像和报告的保存,第2阶段放射科依据DICOM等标准建立了科室级的PACS和RIS,第3阶段放射科将科室的系统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3,4]。

第1阶段中放射科用数字化的方式管理资料;第2阶段放射科通过信息系统获得业务信息,并辅助管理;第3阶段放射科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了科室系统的临床和系统信息共享。无论在哪个阶段,放射科在业务改善和信息量扩展方面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的放射科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深入,放射科的医生、技师、管理者意识到以前困扰他们的管理、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数据统计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得到,因此他们希望通过系统获得更多的更准确的数据信息[5]。其中有部分信息对应DICOM中的数据元素,有些则没有。

对于这些数据统计的需求,程序设计可以尽量依照DI-COM标准或其他标准中的模型来实现。如果放射科选用的信息系统是依据这些标准、模型建立的,那么面对系统上线以后的符合标准模型的应用需求就可以用最少的开销来实现。

2 实现技师工作量统计的应用实践

2.1 科室管理的需求

评价职工工作情况的先决条件就是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普通X线技师的工作主要是:患者摆位,曝光投照。

整个摆位和投照工作的性质比较单一;工作强度比较平均,因此可以使用曝光次数作为衡量X线技师工作量的单位。我科在没有信息系统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普通X线投照工作的量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1)登记员向技师发放曝光纸条;

(2)技师收集曝光纸条;

(3)管理者根据曝光纸条的个数核算该技师工作量;

(4)管理者根据工作量计算奖金。

这种方法存在4点不足:

(1)纸张容易丢失;

(2)每张纸条相同,即使不是自己的纸条,也能够使用;

(3)点数纸条数量较为繁琐和耗时;

(4)浪费纸张。

PACS/RIS在放射科上线后,登记员、医生主要使用RIS进行信息的录入和报告的书写,他们的工作情况可以从RIS中获取并进行统计。但是技师的工作主要是操作影像设备,并不像RIS直接录入数据,因此不能从RIS中获取其工作信息。技师工作量统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方法的分析

3.1 解决技师工作量统计的关键问题

(1)技师需要在工作中方便地录入自己的ID。

(2)将技师ID、曝光次数与影像检查绑定,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3)曝光次数不能由技师自己录入。

因此,曝光次数应该由登记室的登记人员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录入,技师ID应该由技师在检查时录入。由于我科PACS和RIS分别有自己的数据库,要将曝光次数和检查方法统一存放到1个数据库以便统计,无非两种办法:(1)曝光次数和技师ID录入同一个系统中;(2)分别录入不同系统中,之后根据关键字将两个信息匹配。

(4)曝光次数和技师ID录入同一个系统。

由于曝光次数可以由登记员录入RIS,如果技师也需要向RIS录入技师ID,则需要设立技师工作站。技师用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技师工作站,患者检查时,在工作站上点击该检查即可,然后再在该影像设备上刷新Worklist(工作列表)选择患者进行检查。适用技师工作站可以将技师的ID直接记录在RIS数据库,但技师不但需要操作设备,而且还需要控制技师工作站,并且如果投照技师更换的比较频繁,技师工作站就需要反复地注销和登陆。然而技师工作站可以实现一些其他改善业务和服务的功能,如叫号功能。

(5)曝光次数和技师ID分别录入不同系统。

登记员将曝光次数录入RIS,技术员直接在影像设备上录入自己的ID,最后根据Accession Number(检查号)将两个信息匹配。此方法完全可以实现工作量统计的目的,并且不需要为技师单独设立工作站,降低了技师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繁琐程度,并且不需要单独开发技师工作站的程序。

3.2 实现方法设计

3.2.1 系统平台

我科应用的是新网的RIS和PACS,这两个系统都是基于DICOM标准设计的,因此DICOM的数据元素在两个系统的数据库中都有相应的字段向对应,这就为实现技师工作量统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2.2 信息录入

由于我科符合DICOM的大型影像设备(包括CR、DR)都能够录入Operator′s Name(技师姓名)影像设备产生DI-COM图像时,每幅DICOM图像上都会在数据集的数据元素(Data Element)内写入技师姓名,格式为“PN”。因此技师在影像设备上能够实现将自己的ID记录在DICOM图像上。

3.2.3 匹配

登记员通过RIS登记台录入曝光次数、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等信息,一方面将其记录在RIS数据库中,另一方面产生一条Worklist文件。该文件包含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但是不包括曝光次数。虽然DICOM数据集中包含曝光次数的数据元素,但是目前RIS产生的Worklist普遍不包含该数据元素。比如,著名的DCMTK(DICOM工具包)中的Worklist模型就没有曝光次数这个数据元素。我科现有的RIS所产生的Worklist同样不包含该数据元素,所以RIS中录入的曝光次数没有办法通过Worklist传递给影像设备,并且记录在DICOM文件中。

登记完成时,一个由RIS自动产生的检查流水号———Accession Number就分别记录在RIS数据库和Worklist中。技师在设备端调用Worklist,填入技师ID后进行检查,得到的DICOM图像的数据集中的数据元素与RIS数据库中相应字段完全一致,并且技师的ID也记录在了数据元素中。

3.2.4 录入信息汇总

将曝光次数和技师ID汇总到一个数据库,需要将DI-COM图像数据集中的内容提取出来,填入RIS数据库。这个工作要借助DICOM数据解析器(DICOM Parser)将DICOM图像中数据集的内容解析出来,并将需要的信息写入RIS的数据库。至此,RIS数据库中的每个检查不因会存在曝光次数而且会有技师ID的信息。

4 总结

通过使用和磨合,我科已经完全建立了这种技师工作量的统计模式,并且运转正常,也得到了技师、管理者的肯定,该方法利用了DICOM图像数据集中的数据元素和一个PACS/RIS一般都具有的开源工具DICOM Parser实现了不增加设备、不改变流程和程序而达到技师工作量统计的目的。目前该模式已经应用到CT、DR、MR的技师工作量统计工作中,基本实现了放射科所有技师工作量的数字化统计[6,7]。

参考文献

[1]祁吉,高野正雄.计算机X线摄影[M].北京:人发卫生出版社,1997:25.

[2]谭长生,屈平,刘向东.计算机放射摄影(CR)的前景分析[J].临床与护理工程,2006,21(4):63-64.

[3]林海波,曹然,叶晖.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4):117.

[4]Huang H K.PACS and Imaging Informatics-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New Jersey:John Wiley&sons Inc,2004.

[5]高琛,王云杰,郭雷.锋PACS系统架设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3):43-44.

[6]李桂祥,王放.大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设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23(1):13-16.

[7]程勇,陈卫国.防部PACS关键技术及用途的研究进展[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0):35-38.

浅谈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的管理 第9篇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1]规定医院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活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诊疗已成为医院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3]。然而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潜在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共照射的辐射防护问题也越来越被国家有关部门及医院所重视。加强医院建设项目中大型医疗设备的放射防护管理及放射诊疗设备日常使用管理,可有效地保护好辐射受照个体和公众,降低医院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和医疗风险,充分发挥放射诊疗设备的功能和作用[4,5]。

本文根据我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的经验,梳理了大型放射诊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对机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 日常使用、报废处置管理4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进而提出了分类环评、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放射防护评价管理等具体的操作管理方法,依据法律法规强化管理医院放射诊疗设备,供读者参考。

1放射诊疗设备不同管理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1机房建设阶段

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大型放射诊疗设备其机房建设必须符合法规要求,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管理[6]。

对于新建机房,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机房的辐射防护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需要针对机房的屏蔽材料、墙体厚度、平面布局等制定机房屏蔽防护方案。对于改建机房也需要制定机房屏蔽防护方案[7]。

完成机房屏蔽防护方案后,即可进行辐射环评(以下简称环评)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以下简称预评), 并按程序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和卫生审查意见书。环评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的,针对放射诊疗设备在运行时对周围公众的影响进行论证。环评将放射诊疗设备分为3类:1 Ⅰ类为能量> 100 Me V的医用加速器;2 Ⅱ类为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重离子治疗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 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其他医用加速器、X射线深部治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3 Ⅲ类为医用X射线CT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X射线摄影装置、牙科X射线机、乳腺X射线机、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其他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对这3类射线装置分别编制不同类型的环评文件。环评完成后,应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8]进行的预评,主要针对放射诊疗设备在运行时对放射医生和受检者或病人健康影响进行的预测性论证。此外《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了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预评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另外,《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9]中明确了预评报告审查要求, 例如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设备报批的行政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将其分为危害严重和危害一般2类,还规定了预评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

对于环评/ 预评,如需编制评价报告表或者评价报告书的项目,则环评/ 预评报告必须组织专家评审,如是登记表,则不需专家评审。具体按当地行政部门要求操作。

预评完成后,医院应将预评价报告向卫生与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获得卫生审查意见书。

在本阶段医院需要准备的主要工作有:1找到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并签订环评或预评委托书;2收集并整理初步设计的机房图纸;3给出机房屏蔽防护初步方案; 4准备一份拟建放射诊疗设备或放射性核素的清单,并确定设备的主要参数或放射性核素使用量;5建立一套现有放射诊疗方面的管理资料,例如放射诊疗管理制度、现有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包括放射工作人员体检、 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等资料。对于改扩建项目可以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料,对于新建医院可以参照其他同等规模的医院编写一套管理制度。

环评和预评完成后,设计单位应该根据环评和预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建议,并出具施工图,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1.2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必须完成辐射环境验收检测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以下简称控评),检测和控评报告是竣工验收的依据。完成检测和控评后,按程序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诊疗项目没有试运行时间,必须在所有条件都具备后并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才能运行,为保证项目及时投入使用,医院最好在设备安装以前就与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签订委托合同,以便检测和评价单位及时进行检测和评价。

(1)设备的验收检测,除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据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外,还要委托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的技术服务机构依据检定或校准标准进行检测。卫生部门和计量部门检测项目比较,见表1。

(2)辐射环境验收检测通常需要委托具有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站或者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执行,主要对机房的屏蔽防护进行检测[10]。

控评不仅是对机房辐射屏蔽的防护检测,还要对平面布局、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人员和受检者或病人的个人防护、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辐射安全措施、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等进行符合性评价。控评必须委托具有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医院应该根据项目类型委托相应级别的机构进行评价和检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质子治疗装置、重离子治疗装置、中子治疗装置、 PET等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应由取得甲级评价资质的机构承担,其他项目可以委托乙级资质的机构进行。

控评报告书完成后医院应将控评报告书以及行政部要求的其他资料向对应的行政部门提交,并申请竣工验收, 行政部门会组织专家到医院进行现场验收。现场验收时必须有评价机构、医院、专家和行政部门代表参加,必要时还应邀请施工单位代表参加。现场验收专家会核实控评报告书中相关内容,对报告书和现场分别提出整改意见。

技术服务机构和医院按整改意见分别整改完善后,医院将最终的评价报告报行政部门,并获取竣工验收批复。 获得批复后,医院应按要求向组织竣工验收的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会详细载明放射诊疗设备清单和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清单。如果是新增的设备, 行政部门会在医院原有放射诊疗许可证上增加,只有记录在放射诊疗许可证上的设备才能算合法使用的设备。

1.3日常使用

日常使用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 状态检测、大修后的验收检测。

(1)稳定性检测是指医院为确定放射诊疗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该检测通常由医院自行完成,医院应根据标准要求配置相应的质控设备,由专职或兼职的人员按标准方法和频次进行检测。若医院不具备检测条件,也可以委托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

(2)状态检测是指对运行中的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其必须委托具有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通常为1年检测1次。设备状态检测的同时还要对机房防护情况进行检测,对防护安全措施进行核查,行政部门每年会对医院的状态检测报告进行核查。

(3)若设备进行过大修,必须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按验收检测的要求进行检测。

在该阶段环境保护部门也要求每年对设备机房进行防护检测,并提交年度检查报告,在北京市,提交的年度检测报告可由卫计委认可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场所检测报告替代。还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会对设备性能进行状态检测。

医院在日常运行中应该仔细收集设备运行的各种资料, 例如各种检测报告、采购资料、设备说明书等,并为大型放射诊疗设备建立设备档案[11],以便于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执法机构的监督检查。

1.4报废处置

大型放射诊疗设备的报废处置按照各医院及主管部门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大型放射诊疗设备处置报废流程并无特殊规定。

2小结

放射诊疗工作是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所采取的辅助措施,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的基础,已成为目前医学检查、诊断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放射诊疗工作质量控制与放射防护水平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 患者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医院日常工作中, 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放射诊疗管理,从而有效保障从业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

摘要:本文对大型放射诊疗设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需重点关注的机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日常使用、报废处置管理4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放射诊疗环境,预防及减少放射损伤,保护广大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身体健康。

放射诊断设备管理的研究进展 第10篇

1放射科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放射科的影像检查设备已有CT 3台,MRI 2台,数字减影X线拍片机(DR)6台,数字化移动X线机3台,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1台,数字胃肠机1台,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1台,数字化乳腺X线机1台,数字化牙片机1台,数字化曲面断层摄影机,双能X线骨密度仪1台,C型臂X线机4台。 此外,还有1台CT、1台数字化血管造影机、2台DR正在安装中。

对我院放射诊断设备进行整理,同时对各仪器的检修记录以及日常使用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我院放射诊断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分析其原因、探讨其解决措施。 此外,在探讨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来借鉴较为科学的管理方式。

我院放射科在设备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仪器使用频率过高,没有时间对仪器设备进行停用检修与维护;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未能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设备的保养措施缺乏系统性;设备管理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等。

2放射科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

2.1放射科设备的正确使用

首先要明确设备的使用原则,放射科医疗设备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操作人员应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设备使用以及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设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设备仪表、显示屏所显示的参数变化、提示信息以及仪器设备工作时的声音状态是否正常[4]。 CT和DR在使用时要注意曝光参数的设置, 严禁未预热情况下突然进行大剂量曝光,否则会有损伤X线管的危险,并严禁X线管的超容量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曝光[5]。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则, 放射科的设备包括CT、DR、MRI等多种,每种设备的操作规则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放射科的设备都要遵守以下原则[6]:操作前,仔细地对仪器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仪器各仪表、显示状态是否正常,开关位置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操作时,先将仪器的电源打开,按操作程序对设备完成自检、预热,然后根据所要进行的检查目的,对仪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设置,检查结束后按操作规程顺序关闭设备,然后关闭总电源。

2.2仪器使用环境要求

放射科环境也是仪器保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机房适宜的运行环境,因为放射科的仪器设备是由各种精密的电子元件构成,所以对机房的环境要求较高,机房的温湿度要适宜,特别湿度不宜过大,要保持机房干燥,机房内的湿度过大会导致仪器受潮,轻则仪器生锈、活动不灵活,重则会导致电子元件损坏、仪器设备瘫痪,甚至发生漏电、电击事故[7]。 因此,如果发现仪器设备受潮,要切断电源进行干燥处理, 经检查电器安全性后才能再接通电源、开机、重新设置运行参数之后使用。 而机房的清洁也对仪器的保养有重要作用,灰尘也是电子元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灰尘可以导致电子元件的触点接触不灵活进而发生短路或是接触不良。 因此,要将清扫工作作为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但是,清扫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湿抹布进行擦拭,以免使设备受潮,可使用清扫刷或是吸尘器对设备进行清扫,以减少设备上尘埃的堆积[8]。

2.3设备的日常检测

放射诊断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对仪器的日常检测,为了保证仪器的使用安全,首先要确保仪器接地良好, 接地电阻在设备使用手册要求限值内,防止发生漏电、电击事故。 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每年度进行年度计量检测和状态检测,保证设备量值准确,患者检查安全。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倾听设备运行时所发出的声音是否出现异常,并注意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有迟钝、滞扭的现象发生,如有异常现象应根据规程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发生辐射安全事故,并及时通知器械科医学工程人员进行检测维修[9]。

2.4设备软件维护

由于放射诊断设备比较昂贵,所以我国大部分医院几乎没有放射诊断设备闲置的现象出现,但是如果因各种原因造成设备的使用频率不高,要定期将仪器设备打开,对仪器进行加电预热,对X线球管进行高压训练,防止真空度下降,以保证仪器的各项功能处于正常状态[10]。 仪器设备开启以后在扫描未启动的情况下,将不必要的窗口关闭,以免影响软件运行。 要定期做好磁盘空间数据的备份以及整理,对于已经上传到PACS服务器的本地图像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与软件的运行空间充足。 在设备开、关机时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则,特别是在关机时,严禁在设备未正常关机时直接切断电源,防止因此造成软件系统崩溃。

2.5放射科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2.5.1 X线设备的维护保养原则与注意事项放射科X线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中检修者必须是专业X线设备的医学工程维修人员,熟悉放射科仪器的构成、操作规程以及工作原理,对设备各部分电子元件、相关数据等均明确掌握了解,并在检查发现故障后,能够制订精密的检修计划,检修工具也要具有专业型,特别是检修仪表的精确性要高,以便精准地评估设备电子元件是否存在故障[11]。对于在检修过中需要拆卸的电缆导线、螺钉等,要编号分别放置,检修后对号安装。

2.5.2机械部件的定期检修对于放射诊断设备机械部件的保养,主要是需要根据使用手册要求,定期对机械部件进行擦拭、涂润滑,以减少机械部件由于摩擦带来的损耗。此外,使用者在操作各开关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例如在操作数字胃肠造影机时,需不停地调整床面角度、球管投照位置等,在此过程中应避免反复、用力敲打、旋钮开关[12]。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定期校准也是设备部件保养的重要项目,如CT每日应进行空气校准。X线设备高压电缆插座与插头中间要用硅脂或脱水凡士林填充,也是为了达到绝缘的目的,仪器设备长时间连续使用或是机房的温度过高之后,硅脂或脱水凡士林会因受热膨胀溢出,在进行维护时应对此项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应进行坚固,必要时则必须将插头拔出,并用乙醚或无水乙醇将高压电缆头进行清洁,再涂抹硅脂或脱水凡士林,重新安装紧固[13,14]。

2.5.3电气部分的定期检修电路检查以及性能测试是电路检修的内容。 电路检修主要是对接地线、控制台、电缆线的检修,在检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电缆的老化程度,如发现电缆老化要及时更换,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此外,控制台内的灰尘也是电路检修的项目之一,如果控制台内的灰尘过多会导致高压放电的现象出现,对操作人员以及仪器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控制台的保养则要求通风、干燥、清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将控制台的前后挡板拆除除尘,并检查设备的各连接线是否有松动、脱出等现象, 如发现电线有老化的现象要及时更换,特别要使仪器的电线接地良好[15]。

3放射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3.1放射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为了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国内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系统主要有医院管理与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与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H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疗设备信息管理子系统(MIES)、科学管理软件系统(CMMS)等。 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几乎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上线运行HIS、LIS、PACS等各种功能模块, 将患者的个人识别信息储存在就诊卡中, 在信息系统的中央服务器中存储就诊患者的门诊就医、住院治疗的病历实现了部分的无纸化病历。 进而减少物料与管理成本,实现患者信息的存储、查询,医生开具各种检查申请单、药方、医嘱、检查报告等,在院内网络信息实时传递。 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局域网实时调阅检查结果与诊断报告,甚至使用PDA终端即可获取检测结果、发送检验单,进行查房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 在此基础上, 医疗设备的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放射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正是建立此基础之上[16]。 一般放射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分为静态管理以及动态管理两个部分,静态管理是对设备一般信息的管理,包括设备的型号、购买时间、厂家、技术指标等,动态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故障维修、检查记录进行管理,包括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 企业资源规划(ERP) 系统是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其可以弥补HIS不能进行跟踪管理的缺陷。 除此之外,有的医院根据单位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一些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设备的基本信息、 使用情况、维修次数等进行记录、浏览、查询[17,18,19]。 国外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医院设备控制系统(HECS),这个系统包含了采购、固定资产、预防性维护以及备件管理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也更加注重对信息交换功能的研发,从目前国外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看,虽然大多数依靠第三方管理者,但是系统的管理功能还是比较完善,信息的实时性比较高,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20]。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时,普遍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设备使用上,在选择系统时也会将系统的设备帐目、资产管理功能性放在重点,而忽视对医疗设备本身的预防性维护、运行状态、更新、效益分析等功能的开发与使用,未开展设备效益分析研究和经济学评估等相关工作,不能充分实现信息系统应用的效益[21]。

3.2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医疗机构中的设备管理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医院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且缺少系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是由于目前人们对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医疗效率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其中包括管理组织与管理条规两部分,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成立的信息科,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配置较少,配置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仅限于网络维护部分,而管理系统、对软件开发设计却仅是略知一二,不具备单位内部软件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软件维护依靠供应商来提供,在系统管理维护中缺乏规范性;第三是缺少统一标准,虽然我国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厂家为数不多,仅限于数个规格较大的软件商,但是由于存在为适应医疗机构的个体需求,便进行了个性化软件修改,并未考虑需求与国家制订的标准不符,与国际标准的相符更是少之又少; 第四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人才的支持,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将编制与岗位更多的留给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而忽视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22]。

3.3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要解决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改变信息化管理的观念,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制订系统的发展规划,完善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统一标准, 并加大监督执行力度;第二要健全管理机制,要求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同时要细化执行标准,加强对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对设备的折旧、效益分析以及经济学评估等制订统一标准[23];第三是医疗机构要重视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引入软件开发设计技术人员,建立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并为其提供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24]。

总之,目前,放射科的仪器管理还存有一定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总结以往的经验,对仪器设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加强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放射诊断设备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摘要:放射诊断设备在日常管理以及故障检修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仪器科学、正确的管理可以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制的研究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读,探讨放射诊断设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对放射诊断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注重对仪器的保养以及维护,可以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在诊疗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放射科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放射科 管理 医疗纠纷 投诉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4-02

1 放射科新、旧形势下的对比

要分析、讨论一个科室医疗纠纷、投诉的原因及预防,必须先了解该科室的新、旧运转模式及其自身的特点,逐一解剖、分析,尚可认清事实的真伪,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控制。

1.1 既往放射科特点及工作模式:既往国内放射科均为单一的医技科室,而且医疗设备较为单一,仅涉及到普通X线透视及摄片且患者行放射学检查的患者数量少。同时人们对放射科的认识也比较淡薄,法律维权意识更加淡薄。因此,放射科医护人员数量少、压力不大、工作强度不高,各方面的觉悟性也就相對较差。其工作特点决定了以“一过性”为主,工种相对较简单,单纯的为患者摄片及出具报告。

1.2 新形势下放射科特点及工作模式: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科在医院的功能和作用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以其专业种类多、学科跨度大、工作范围广、技术更新快和投入产出多为特点。国内首次开设放射本科专业是在1983年,起初本科为4年,后鉴于放射专业所接触病种繁多且复杂,改为5年制本科。国内外重点大学及国内部分重视放射专业的二类大学(如:川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等)放射专业学生所学课程涉及所有临床及医技知识。在医疗设备方面:首台用于医学临床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X-CT)是在1972年。短短三十余年,X-CT已经经历了五代更新,1992年又出现了双排螺旋CT,此后多排螺旋CT方兴未艾,16排、32排、64排螺旋CT接踵而至,近年256排乃至320排螺旋CT,以及双X线源CT相继问世。

2 新形势下放射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原因剖析

2.1 医德素质差、责任心不强:放射科个别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德素质欠佳,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态度生硬、冷漠,对患者没有同情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时,对其不能够作出耐心的解释或用词不当,特别是当需要患者配合时不能认真地讲清楚,常常表现为“话难听、脸难看”。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肃,上班时间嬉戏打闹。随意讨论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诊治手段的优劣。

2.2 业务素质差、工作失职:业务素质决定了医疗水平。少数工作人员对各种常规操作检查、造影检查和诊断信息认识不够,不能结合临床资料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综合分析影像表现,仅凭经验和主观想象来进行诊断,忽略了影像检查的局限性,疾病表现的特殊性。某些医务人员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操作规程,玩忽职守,疏忽大意;影像资料归档时张冠李戴。

2.3 相互沟通不够、风险意识不强:在医疗活动中,临床科室和放射科应相互沟通。应尽量减少检查资料和信息不准确而造成患者或家属再次增加检查项目,并交费时引起的不满。避免因医务人员不足、工作安排不合理或相互沟通不够,而导致患者东跑西颠,以及划价不准确,特别是有时要患者及家属从中间传话,就会使患者感觉有“被踢皮球”的感觉,容易产生误解,引起不满,进而可能发展为医疗纠纷。

2.4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要求逐年增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对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差异认识不足,完全忽略了影像检查的局限性。个人患者苛求一种或一项检查就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结果,不知道个体疾病的复杂性及人类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一旦因诊断不清或要求进一步检查就产生不满。认为医师故意让其多花钱,对医师无理取闹。此外,部分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过度炒作,社会公众同情弱者的心态,也是导致医疗纠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3 新形势下放射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预防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医疗单位预防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加强医德遗风教育包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修养,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要改进工作方法,讲究言谈艺术,做到既关心体贴患者,又坚持医疗原则。不随意议论他人医疗行为,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泄露患者隐私。

3.2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弘扬敬业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漏诊、误诊、误治是放射科防范医疗纠纷的重中之重,医技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诊疗质量的关键因素。平时应加强“三基训练”,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3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健全规章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各岗位各环节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制度化。科主任应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建立科内各种医疗质量登记制度,加强对胶片及其它医疗文书的管理,在举证倒置的今天尤为重要。增强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法规学习,增强员工的法律知识。

3.4 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放射科为一个小家,医院是一个大家,院内各科室犹如兄弟,兄弟如手足,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科室的医疗风险往往涉及到很多科室,其原因可能为学科之间的差别所致,比如:临床某科室某位员工对此项检查不满意,而对于放射科来说此项检查对于排除此类病又不是首选检查,故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往往科室间可能相互推卸责任;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科室间应加强联系、沟通,就相关业务、新技术等相互交流,使双方及患者均达到满意程度。

一种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 第12篇

问题分析:对于数据管理, 目前放射治疗中心可以有两种系统可供选择, 其一是为影像诊断而设计的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 (PACS) , 它是一个基于DICOM协议的影像融合、传输及浏览系统。其二是放射治疗信息系统 (RIS) , 它在PACS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放射治疗专用元素的支持。通信协议也相应地由DICOM扩展到DICOM-RT。这两类系统都很好地实现了数据存储、管理和传输等基本功能, 也对不同模式的数据进行了较好的整合 (如影像溶合) 。但是由于放射治疗领域所使用的数据模式复杂而且各个厂家的数据差别很大, 使得各个商业系统的数据整合功能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数据管理系统在放射治疗中, 最主要的角色仍然是数据存储及传输, 而数据的表现及分析工作常常还是在相应的专用工作站上进行 (如治疗计划、IGRT工作站等) 。同时, 因为相同行业的用户会有基本相似的需求, 对此类软件的开发不仅只有商业公司, 一些由用户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也提供了基本类似的功能。许多用户可以使用此类软件达到数据管理的目的同时节约大笔开支。另一方面, 目前由于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操作系统及很多开放或免费软件都提供了比较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由此我们想到, 可以利用操作系统及这些开放软件来实现简化但有效的数据管理方案。这个方案只对需要归档的数据进行自动存储及调用, 而不对数据进行任何整合 (所有数据分析及处理工作仍然在原来的工作站上进行) 。这个方案一方面解决了目前放射治疗中多种模式数据的管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它不关心数据内部的相互关系, 所以可以容易地应对将来数据结构的变化以及新的信息元素。此外, 由于数据管理主要基于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开放软件, 这样的方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使得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以下对此方案进行阐述。

解决方案:根据上面的分析, 可以归纳出完成以上方案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1) 对目前所有放射治疗中需要归档的数据自动打包并存储到某个大容量存储设备。

(2) 将工作站已经归档完成的数据删除。

(3) 对归档数据进行一定的索引以便于日常维护和以后的再次调用。

(4) 需要再次使用数据时, 根据3中生成的索引自动为用户返回所需数据。

其中第 (1) 、 (2) 、 (4) 是数据终端上对数据进行归档及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存储设备, (3) 是数据存储设备上对数据进行整理。下面从硬件、软件及数据处理逻辑三个方面讲述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

1 硬件系统

在一般的放射治疗中心已经具备的基本硬件环境外, 实现以上方案所需要的硬件包括一套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数据管理服务器及相应连接部件, 核心部件是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设备 (及相应的连接件) , 目前主要有磁带机 (或磁带库) 及硬盘阵列两种选择。磁带存储由于价格相对低廉、容量大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超大容量的磁带库的价格仍然是较高的。而且磁带数据是顺序访问方式, 实现数据冗余及快速访问的难度较大。近年来硬盘存储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方面硬盘的容量和可靠性迅速增加而价格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硬盘可以实现随机的快速数据访问, 因而可以利用高级的数据冗余算法来实现容错 (fault tolerant) 的同时只损失很小的容量空间 (如Raid5技术, 容量最小花费为1/16, 最大花费为1/3) 。在方案中, 应用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存储。阵列的容错处理通过阵列控制器来实现。对阵列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可用专门的服务器实现, 也可以用放射治疗中心现有的服务器实现。

2 软件系统

由于我们的系统只是实现对各种数据的自动存储、自动索引及自动调用而无需对数据进行任何整合, 所有的数据应用还是以原来的方式进行, 所以数据操作可以只在文件层面上进行, 不用深入关心文件内部的细节。唯一例外是在数据备份完成后, 需要从原数据中取得数据索引信息, 便于对备份数据的再次调用。这个操作 (提取数据索引) 在目前的主要放射治疗系统中都比较容易实现, 具体细节依不同的放射治疗数据系统而各有差别, 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基于以上分析, 选择了用操作系统批处理 (Windows中的批处理或Unix中的Shell脚本) 结合文件传输协议 (FTP) 的方式来实现本方案, 这是因为文件处理是上述工具的特长, 脚本语言是高级的编程语言, 实现起来较容易, 而且很灵活。同时, 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具有很好的跨平台特性。

3 系统结构及数据处理逻辑

具体采用的系统结构及数据处理逻辑如下:

(1) 系统由一个数据存储服务器 (也可以是多个) 为多个数据终端 (指在放射治疗系统中生成数据、调用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的工作站) 提供数据存储及访问服务。

(2) 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软件, 所有文件访问及交换通过FTP服务进行。

(3) 对每个FTP用户都设置了相应的读写权限, 对每个用户设置密码。

(4) 数据终端上安装操作系统 (Windows或Unix) 任务调用的定时任务, 它的作用是: (a) 是按照预定的逻辑 (例如近三个月内未被修改的数据) 检查需要备份的数据; (b) 将这些数据打包 (压缩) 并传输到数据存储服务器 (通过FTP) ; (c) 将打包成功并传输到数据存储服务器的数据从终端上删除。

(5) 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操作系统自动执行的定时任务, 其作用是: (a) 对数据终端上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重新布置到适当的存储卷上; (b) 简单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由这些构建出所收到的数据的索引, 以利于终端对数据存储服务器的数据进行访问。

(6) 数据终端上安装数据访问软件, 可以自动从数据存储服务器中取得所需数据并将其还原到终端内的相应目录中, 以供再次应用。

以上所述的操作为数据管理中的自动数据归档功能, 是放射治疗数据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此外, 由于放射治疗从患者模拟、计划设计到治疗实施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正常进行。而放射治疗系统又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关联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网络, 故障总是很难避免。为解决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的严重影响, 采用了一个自动备份策略将放射治疗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备份到上述的数据存储阵列。具体策略是:每年对数据作一次全备份 (将所有数据打包传输到服务器) , 每个月的月初对上个月内被修改的数据作一个增量备份, 每个工作日对当日所修改的数据作一个增量备份。所有操作通过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动功能完成, 无需人工干预。这样, 当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时, 就可以用这些备份数据将系统状态还原到故障发生以前的样子。

几个相关问题的说明:

(1) 数据打包问题:为确保打包数据可以被正确地恢复, 要依据数据终端管理数据的不同方式用不同的打包方法, 如果数据终端是在软件启动时动态扫描目录结构以构建索引数据的, 只需对相应目录打包即可, 如果数据终端是利用专门的索引文件来保存数据索引, 则需要在打包备份数据的同时也打包索引文件、数据恢复时同时恢复索引文件。

(2) 构建索引的问题:目前放射治疗中的各种数据系统一般都是基于文件或目录结构的系统, 一个患者数据对应于一个文件或目录, 文件或目录名常常就是患者的名字或记录号, 因而可以利用此信息构建数据索引 (这其实也是目前大多数放射治疗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方式) 。部份系统中的患者索引信息不能从文件或目录名字上直接得到, 可能需要一些编程处理, 不过这种处理一般都会比较简单。

(3) 同步问题:为保证从终端传输到存储服务器的数据在适当的时间被整理, 首先要保证两端的系统时钟一致, 其次要计算好数据终端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的时间, 服务器要在此时间之后启动数据整理程序, 以保证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

(4) 数据一致性问题:由于放射治疗中的数据常常会被多次的归档、调用、再归档, 这就导致了在归档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版本 (指属于同一个患者的多份数据) 的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a) 保存多个版本; (b) 根据文件的时间及大小确定有用的版本。

(5) 数据分布处理与集中处理的问题:可以将数据打包、传输及数据的删除操作放在各个数据工作站上并对每个数据工作站设置定时任务来完成这些工作, 也可以将所有数据工作站的数据存储目录共享到局域网上 (通过设定用户权限来保证安全) , 然后在服务器上统一完成以上工作 (可以在服务器上将以上目录共享为网络硬盘以方便操作) 。前一种方式显得逻辑较清晰而后一种方式则因为将所有程序放在一起而更方便管理。

应用效果:此方案自6月份在本科的放射治疗系统中应用以来, 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 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 成功解决了锥形束CT设备、模拟机设备、TPS系统等的患者数据自动备份问题, 保证数据系统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高效运行。

(2) 成功解决了放射治疗中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 保证所有系统在遭遇重大设备故障时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数据丢失事故。

(3) 显著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 将工作人员从原来繁重的数据打包、传输、检查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后续的工作:我们虽然以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解决了放射治疗中的数据管理问题, 但所采用的毕竟只是一个用户自行开发的数据系统, 因为时间、经验等的不足, 必定会在系统中遗留很多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同时, 目前的系统基本只是提供了能满足实际应用的基本功能, 但对于应用的方便性、安装效率等问题都还未及处理, 我们认为近期内需要对该系统在如下几个方面逐步改进:一是更详细的日志导出功能, 以更好监控系统在各个工作过程中的状态。二是针对应用情况检查各批处理代码, 对系统进行适当的优化;三是提供简单的用户使用界面和系统管理界面功能, 加强系统的易用性。

摘要:目的:构建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 以达到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三个目标。材料与方法:采用HP-MSA2000磁盘阵列管理设备结合高性价比的750GB SATA硬盘以构成整个放射治疗科的数据存储服务器, 然后采用下述以DOS批处理实现的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以及高效率的数据管理: (1) 用每年全备份+每月增量备份+每工作日增量备份的策略将所有临床在用数据备份到数据存储服务器; (2) 自动搜索临床暂时不用的数据并将其打包、上传到数据存储服务器, 确认上传成功后删除本地数据以释放硬盘空间; (3) 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软件接收上传数据。按各个存储卷上的可用硬盘空间信息来分配接收到的数据以实现自动空间管理。结果:自动数据备份保证了所有临床数据安全, 自动的数据打包、归档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 高性价比的磁盘阵列极大了节约了开支。结论:我们所构建的系统可以实现放射治疗中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的综合效果, 该方案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放射治疗, 数据管理,磁盘阵列,批处理

参考文献

[1]Swerdloff SJ. Data handling in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age of 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Semin Radiat Oncol. 2007 Oct;17 (4) : 287-92.

上一篇:建模报告下一篇:高管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