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论文

2024-05-15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论文(精选11篇)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论文 第1篇

1 病因

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病原是多方面的, 有环境、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多种因素, 但危害最大的主要有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肺炎、霉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2 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于2~18周龄左右的猪, 但多发生在3~6周龄或10~20周龄的猪。临床上有体温升高, 食量降低、废绝, 被毛粗乱, 精神差, 猪只出现呼吸困难, 喘气, 以腹式呼吸为主, 少数猪拉稀。

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肾肿大, 肺肿大, 质地变硬, 有的病猪整个肺脏呈紫褐色。当继发感染时常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和心包炎, 关节炎也常见, 有腹泻的猪回肠壁变薄。

4 防治措施

由于本病主要是协同感染或混合感染, 因此本病的防治比较困难, 重点主要放在易控制的疾病上。对猪只进行血清学监测, 查找病原, 不同的病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周围猪场的经验, 对能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一些疾病的防疫措施列举如下:

4.1 猪瘟

公猪每年春秋2次接种, 母猪配种前接种, 仔猪⑴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尚未吮吸初乳前接种猪瘟疫苗1头份, 接种后1~2h再喂初乳。⑵20~2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2~3头份。⑶60~6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5~6头份。

4.2 伪狂犬病

公猪每年免疫2次。母猪产前4周接种疫苗。后备公母猪配种前3~4周免疫一次。

仔猪:3日龄一头份滴鼻 (主要针对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猪场) 。20~25日龄肌注1~2头份。

4.3 蓝耳病

该病目前对疫苗的使用争议较大, 根据几个猪场免疫情况以及临床经验, 接种疫苗还是有一定效果。

4.3.1 接种疫苗

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猪场在临床症状出现以前进行免疫效果较好。如果一个猪场未被感染, 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免疫措施。如果猪场位于猪场比较密集且周围有感染的猪场, 那么最好进行免疫;如果猪场位置比较隔离, 没有受感染的可能, 又是自繁自养的猪场, 就没必要花很多钱再免疫。

4.3.2 根除

不需要花很多钱, 也不需要打乱生产流程, 在感染猪场根除本病病毒是可能的, 可根据国外经验采取如下措施:

⑴封闭猪场至少6个月, 而且不使用未被感染的后备猪。

⑵将生产体系转化成分胎次饲养体系。

⑶每个月普查检测和剔除阳性的种母猪。

⑷对全部猪群实行部分减群和扩群。

4.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4.4.1 在发病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是一个可取的途径。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疫苗接种方法对于育肥猪采用二次注射法, 其接种途径应用弱毒苗, 灭活苗及亚单位苗经气雾免疫, 口服接种也可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繁殖母猪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母源抗体, 可通过初乳给仔猪提供高水平的保护。

4.4.2 药物预防

(1) 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内饲料添加泰农110ppm+土霉素400ppm。 (2) 断奶仔猪一周内及保育舍转出前一周饲料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300ppm+阿莫西林200ppm。

(3) 育成猪添加泰农110ppm+金霉素300ppm连用一周。

4.5 猪喘气病

4.5.1 根据猪喘气病弱毒菌苗的使用方法, 按要求部位作胸

腔内注射, 用于无临床症状的种猪, 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哺乳仔猪15日龄首免, 作种用的3~4月龄二免, 商品猪不作二免。

4.5.2 药物预防可参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4.5.3 在免疫的基础上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猪只, 逐步建立免疫健康种猪群。

4.6 猪附红细胞体病

在本病的预防过程中可加磺胺类药, 同时可以预防弓形体病。

4.6.1 全场猪按下面药物剂量连用一周。强力霉素200ppm+磺胺五甲500ppm+抗菌增效剂200ppm。

4.6.2 断奶仔猪按上面药物剂量连用一周后停药。当猪场暴发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时, 应立即查找病原, 根据不同的病原采取不同的措施。

(1) 对于病毒原因引起的, 首先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其次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 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

(2) 对于细菌、霉形体、寄生虫、附红细胞体等引起的,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剂量要高于正常剂量30%, 也可在饮水中加药, 连续使用抗生素3~5d。

(3) 在进行治疗、免疫接种过程中要做到一只猪一个针头。

冬春季猪呼吸道病常识 第2篇

冬春季节空气冷、通风不畅、猪只拥挤、氨气重等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猪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构成的三道天然屏障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侵入,引发呼吸道病,该病已成当前养猪场最普遍和最严重的问题。

二、呼吸道病症状有哪些?

主要为喘气、咳嗽(干咳湿咳)、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消瘦等,蓝耳病、猪流感还会引起体温升高,母猪流产等。

三、什么猪多发?

主要以5周龄、13周龄、18周龄多发,尤其体重30千克~40千克或60千克~80千克多发。

四、常见的呼吸道病有哪些?

蓝耳病(PRRS)、支原体病(MH)、猪流感(SI)、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M)、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伪狂犬病(AD)、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其中支原体病(气喘病)俗称“万病之源”。

五、呼吸道病有什么损失?

呼吸道病发病率为30%~70%,轻则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报酬降低,上市时间延长,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升高,重则大批死亡。育肥猪在每小时内咳喘2次~3次,表明肺感染5%,延迟出栏10天~15天;肺若感染30%,延迟出栏30天~45天。

六、如何防控呼吸道病?

当呼吸道防御系统受到干扰就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保护三道防线是应对猪呼吸道病的主要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猪体抗病力,减少应激。以做好气喘病的防控为首,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营养水平,防饲料霉变,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接种,冬春季节注重保温与通风的协调。

种猪阶段性、生长猪5周龄、13周龄、18周龄时,每吨料分别使用咳停1000克+利诺(无味恩诺沙星)1000克+金刚呼喉霸粉(林可霉素可溶性粉)1000克,连用5天~7天。仔猪从断奶当天或转群开始用维力康500克/500千克水,连饮7天~10天,提高猪抵抗力和存活率,生长速度快,尤其减少呼吸道病。重者可肌注阿莫西林1克或林可霉素注射液和清开灵各10毫升每50千克体重,将病毒、细菌消灭于潜伏期。

2.防止病原入场、防止疾病传播。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治疗宜早不宜迟。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第3篇

1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在急性发病时可见有较多的体温升高和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大多数病猪呼吸道症状不严重,只表现轻度气喘,少量咳嗽和低热,耳、吻端及四肢下端、眼睑等处皮肤发绀。有些部位皮肤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块。食欲下降,以至废绝,精神不振或怠倦以至昏睡,失重现象明显。有的尚有一定食欲,甚至除略有生长落后、精神不振外,并无明显症状的猪可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通过剖检可发现有极其严重的肺部病变和细支气管中被泡沫性黏液所充满;严重的剖检病变往往与不明显且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极不相称,这是常导致对呼吸综合征临床上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以为既然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病,临床上怎么不表现体温升高和明显的呼吸异常呢!其实这正是近几年呼吸综合征发病和临床表现的新特点,可以认为是其慢性型及隐性型。

2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剖检变化

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器官病变,如肺瘀血、水肿、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肉样变和肝变、肺斑驳样出血、肺局灶性硬结或脓灶、肺纤维化以至形成“橡皮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胸腔积液、绒毛心等病变较常见。支气管黏膜肿胀及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常被泡沫性黏液或脓性物堵塞。

3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病因

3.1 传染性病因

3.1.1 病毒性病原:

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伪狂犬病病毒 (PRV) 、猪流感病毒 (SIV) 、猪Ⅱ型圆环病毒 (PCV-2) 、猪瘟野毒 (HCV) 、猪巨大细胞病毒 (PCMV) 、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 等。

3.1.2 细菌性病原:

主要有猪肺炎霉形体 (M Hyo)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 、副猪嗜血杆菌 (HPS) 、多杀性巴氏杆菌 (P.M) 、支气管博德氏杆菌 (B B) 、猪衣原体 (S.C) 、猪链球菌(S.S)、猪萎缩性鼻炎 (AR) 、猪霍乱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

3.1.3 寄生虫病原:

主要有猪蛔虫、猪后圆线虫、弓形虫等。

3.1.4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致病因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猪呼吸系统有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肺泡三道防线,它们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各自特异的防御机能,但这三道防线又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保护和促进,一旦某一道防线受到破坏则往往波及到其他防线,则致使病情加重。

3.1.4. 1 猪肺炎霉形体是一种黏膜病原,是呼吸综合征发生的主导病原体,它可引起猪发生猪霉形体肺炎,俗称猪喘气病或猪气喘病,此病在我国猪群的感染率极高,它严重损害呼吸道上皮黏膜纤毛系统,破坏天然屏障,为许多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门户,常致多种继发感染,如继发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病等。

3.1.4. 2 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体是支气管败血博德氏菌 (B.B) Ⅰ相菌及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它们对猪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嗜性,可产生数种毒素,使鼻甲骨萎缩和消失,造成呼吸系统第一道防线的严重破坏,它还可定居在下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发生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现在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猪群中也普遍存在。

3.1.4. 3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等除可协同发病外,还帮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呼吸道定居,引起黏膜破坏,发生支气管肺炎,并常成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继发病。此病在我国许多猪群中频频发生,现今不携带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可能只有SPF猪。

3.1.4. 4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导致发生呼吸综合征的关键病原体,它可破坏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造成损伤,并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且可以使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增高,同时造成猪Ⅱ型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冠状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而这些病原体又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3.1.4. 5 猪流感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亲嗜性,可在呼吸道的黏膜中迅速大量复制繁殖,而肺脏又是它的主要靶器官,猪流感病毒常是呼吸综合征的原发性致病病原,并常可混合感染或继发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繁殖和呼吸综合征、链球菌病等,并可使猪肺炎霉形体急性发生。

3.1.4. 6 猪伪狂犬病病毒、衣原体感染等都是最常见造成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因子。猪伪狂犬病毒除直接致病作用严重危害繁殖母猪、初生仔猪和育成猪外,对当时及以后的免疫抑制影响均甚为严重。

3.1.4. 7 在外观正常猪的扁桃体和呼吸道某些器官中,常潜在有许多病原体,如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博德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在猪群免疫力低下或发生应激时,这些细菌常成为继发性或机会性病原,导致发病。

3.2 非传染性病因

非传染性病因包括饲养管理、营养需要、环境控制等。养殖设备落后及思想认识不够的猪场发病较严重,往往在中、小猪场及散养户更为严重。

3.2.1 饲养管理因素: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各种应激因素,如转栏、混群、断奶等,不坚持自繁自养,外购隐性感染猪,配种、妊娠、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不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都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诱因。

3.2.2 营养因素: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不全,猪群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水平不合理、不均衡,就不能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降低了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3.2.3 环境控制因素:

3.2.3. 1 各种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可造成呼吸道纤毛的严重损害和血液中有害成分的增加,肺充血、瘀血、炎症等。

3.2.3. 2 尘埃包括空气中灰尘及飞扬的饲料粉尘等,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及物理性刺激。

3.2.3. 3 温度、湿度和通风质量,是重要的相关因素,气温的剧烈变化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3.2.3. 4 密度过大、转群等应激因素亦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3.3 免疫抑制因素

已知有许多可产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体,尤其是一些病毒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野毒等,还有未受到重视的霉菌毒素及营养等因素。

3.3.1 猪瘟野毒可导致胸腺萎缩,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3.3.2 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该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8~13日龄猪,并且不同日龄的猪出现不同的症状。主要对离乳猪和肉猪造成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和猪皮炎肾病征候群(PDNS);在母猪方面可造成流产!死亡和繁殖障碍以及在仔猪造成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猪群发病率可达50%以上,而死亡率可能因发病率、猪场大小、管理方式和感染不同病毒株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介于5%~70%之间,在这期间,二次感染呼吸道综合征几率很大,不容忽视。

3.3.3 霉菌毒素能极大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猪群免疫力和抗病力明显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第4篇

核心提示:

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猪消化道疾病综合征(PEDC)等三大症状中,PRDC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主要问题;PRDC是一种由多种传染性因子和环境因子互相作用导致的疾病症状,严重影响商品猪尤其是生长育肥阶段,以下简介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原则。

2008年l2月l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中,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在原来的基础上一类疫病增补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二类疫病增补了“猪圆环病毒病(PCVD)、猪副嗜血杆菌病(HPS)”,三类疫病增补了“猪流行性感冒”。这几年高致病性PRRS、PCVD、HPS给猪场带来重大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中国养猪的6大疾病,其中4大病毒病: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D)、猪瘟(CSF)和伪狂犬病(PRV);2大细菌性疾病:外源性原发性的肺炎支原体(M.hyo)和内源性继发性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当然,在控制主犯的同时,其他处于从犯的疾病也要注意加强管理和预防,如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寄生虫(如蠕虫当中的蛔虫、圆线虫等)等。控制PRDC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原发病/钥匙病原:PRRS、CSF、PRV、M.hyo等;有效降低PCVD的危害;

有效遏制主要继发病HPS所造成的损失;

重视PEDC的影响,如大肠杆菌(E.coli)、流行性腹泻(PED)、传染性胃肠炎(TGE)、肠道轮状病毒(REV)和增生性回肠炎(PPE)等,尤其要重视严重引起肠道病变的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回肠炎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如肠腺瘤病(PIA)、坏死性肠炎(NE)、局部性肠炎(RI)和出血性增生性肠炎(PHE)等。蓝耳病的控制思路或指导原则

控制PRRSV的“持续性感染”;

执行全进全出,降低或阻止PRRSV猪群间的“循环病毒”;

减少毒株类型(美洲株亚型有600~800个),在猪场内或猪群间建立“优势毒株”(疫苗株),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疫苗产品;

细胞免疫在控制PRRS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细胞免疫抗PRRSV持续性感染,中和抗体抗PRRSV急性感染。所以控制PRRS,使用蓝耳病弱毒苗,已成定论。建议母猪处于强免状态,初次免疫间隔3~4周免疫2次,以后维持免疫进行

普免3~4次/年;后备猪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仔猪根据母抗的衰减情况,对健康的2~3周龄仔猪免疫1次。猪瘟问题已到了非常时期,建议控制原则

控制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

猪瘟疫苗选择非常关键,可能比怎么制定免疫程序要重要的多;

建议选择合格的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强免,母猪产前免疫、产后免疫或普免(一刀切)等皆要根据猪场情况,定期进行系统血清学检测来指导免疫程序,一般仔猪的免疫程序如“0日龄,30日龄,60日龄”三免或“25日龄,60日龄”两免等;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选择猪瘟“净化(扁桃体检测),尽量降低带毒种猪的数量;合格的猪瘟疫苗都是最好的,不管是细胞苗还是脾淋苗;采取综合措施,尽量降低PCVD的发生率以及引起的经济损失

控制免疫抑制病原,如PRRS、CSF、PRV、M.hyo和流感(SI)等;

尽量削减或限制一些“特殊佐剂”疫苗的应用,尤其含有矿物油佐剂的疫苗(如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普通口蹄疫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等),一般应激较大,尤其是那些蓝耳病野毒、圆环野毒等感染压力较大的猪场;当前疫苗佐剂问题已成为各国养猪企业综合评价、选择疫苗不可回避的重要条件之一。减少引发圆环病毒复制的营养因素,研究表明亚油酸能抑制圆环病毒在体内的增值,所以建议在商品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高质量的大豆油等(仔猪料中添加大豆油1.5%;小、中、大猪料中添加大豆油1.0%-1.5%);其他营养也要注意,如VE和se不足可导致PCV-2感染严重;

试论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第5篇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

0.前言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危害养猪业。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在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PRDC见于不同管理和设施的猪场,包括规模化养猪场,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PRDC是一多因子疾病,因为在典型的病例中可以检出多种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H)、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副猪嗜血杆菌(HP)是诊断试验室从有PRDC临床症状的猪呼吸道内最常分离到的几种病原。PRDC最典型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饲料转化率降低以及生长缓慢和发育不均匀、死亡率升高等。

1.猪呼吸道结构和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呼吸道结构特点息息相关。正常猪成熟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构成三道天然的屏障,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各自强有力的特异防御机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也是猪与环境的一个重要接触部位。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保护和促进,一旦某一道防线受到破坏则往往波及其他防线,致使病情加重。

1.1第一道防线

鼻腔内含丰富的血管和黏液腺,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粘住吸入气体中的尘埃和微生物,鼻孔中的鼻毛捕获较大的颗粒如尘埃,其沉积在鼻甲周围被排出。

造成这道防线严重破坏的是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其对猪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嗜性,产生数种毒素,还可定居在呼吸道,引起繼发感染,发生化脓性支气管和肺炎。此外,氨气、尘埃首先侵袭的也是这道防线。

1.2第二道防线

喉和气管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有定向摆动纤毛,借助于咳嗽将异物排出;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溶菌酶、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铁蛋白和β溶解素等多种杀菌杀毒的生化物质,使进入呼吸道的微生物失去感染力;上呼吸道分泌的IgA主要产生黏膜免疫保护作用。

猪肺炎支原体是破坏此天然屏障的重要病原,也是呼吸综合征发生的主导病原体,为许多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门户,常致继发性混合感染,如继发猪蓝耳病、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等。

1.3第三道防线

这道防线分泌的IgG固定补体、调理活性,内含的大量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可清除外来物质。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严重损伤第三道防线,并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且使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高,如可同时造成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及胸膜肺炎等病原体的感染。

此外,在外观正常猪的扁桃体和呼吸道某些器官中,常潜在有许多病原体,如支原体、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在猪群免疫力低下或发生应激时,这些细菌常成为继发性或机会性病原,使病情加重。

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2.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3.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

(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

(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

(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

(5)降低饲养密度。

(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

(7)搞好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

(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

(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3.2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

3.3免疫接种

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3.4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3.5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

(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

(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

(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

(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

(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

(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

(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4.小结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养猪生产条件的变化,猪只密度过大,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气源性的全身性疾病成为当前养猪场最严重的问题,常常带来巨大的损失,轻则生长缓慢、延迟上市,重则大批死亡。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及其防制措施 第6篇

1 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因

1.1 传染性病原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因

1.1.1 病毒:

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等。

1.1.2 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1.1.3 肺炎支原体:

肺炎, 慢性咳嗽, 常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时发作。

1.1.4 寄生虫:

蛔虫、弓形虫、后圆线虫等。

1.2 非传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温度不适, 温差大, 地面潮湿, 密度大, 空气不新鲜, 氨气超标, 灰尘和疲劳。管理因素:拥挤, 栏舍设计不当, 缺水断料, 混群, 不同龄猪混饲, 生物安全措施及蚊蝇驱杀不力等也能诱发或加剧呼吸道病。

2 PRDC防制措施

尽管PRDC病因多而复杂, 但母猪是猪场PRDC的传染源, 因此加强母猪的药物控制和免疫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此外, 仔猪的免疫预防和药物控制有利于整个群的安全。

2.1 母猪的防制措施

①必须产前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 以提高母猪健康水平、减少母猪在产房排出病原体的机会, 同时提高母源抗体对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 降低或减少PRDC的感染机会。并按常规程序接种主要病毒性疫苗 (如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②母猪产前20 d开始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伊维菌素预混剂) , 连用1周, 改善健康状况, 减少产房仔猪感染, 提高仔猪抗PRDC的能力。③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饲料添加土霉素粉, 可减少其在产房排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疫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呼吸道病菌。产后立即注射长效土霉素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和无乳综合征, 尤其是在夏季, 此外也预防仔猪母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等。④加强母猪营养, 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用优质的妊娠母猪和哺乳饲料;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清洁卫生与护理, 严格消毒、减少接触传播。

2.2 仔猪PRDC的防制措施

①仔猪用三针保泰做好三针保健 (3、7和21 d) 能有效防治复杂的猪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 减少因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所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 如副猪嗜血杆菌所导致的浆膜炎和关节炎。②断奶前后各一周和保育结束转群前后添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预防与PRDC所相关的猪萎缩鼻炎、胸膜肺炎及其它细菌病。

③用百毒碘, 加强产房和保育舍消毒 (有效杀灭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降低密度、改善通风、隔离或淘汰残次及病猪等。④全进全出, 是控制猪呼吸道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单一的种猪来源, 密度适当, 并适当通风。

3 呼吸道综合症的治疗最佳组方

主要是由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 造成严重且比较多的猪呼吸困难, 毛色粗乱和逐渐部分消瘦, 僵猪增多, 采食量降低和生长受阻, 严重的造成死亡。治疗组方为①饲料拌药:氟苯尼考粉+强力霉素混合拌料, 饲喂2周;②注射给药:氟苯尼考注射液+黄芪多糖或泰乐菌素注射液。

总之, PRDC应该综合防治, 病毒性疾病以疫苗免疫为主、细菌性疾病以预防制药进行保健, 一般以间隔1~1.5个月在饲料中添加7~10 d。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论文 第7篇

1 主要病因

1.1 病毒类

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等。

1.2 细菌类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1.3 其他类

支原体、滑膜炎支原体等。

1.4 寄生虫

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猪球虫等。

1.5 霉菌毒素

T-2毒素,F-2霉素等。

1.6 非传染性病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如NH3、H2S、C02等)、灰尘、异物、温度、通风、猪群密度等。

1.7 营养因素

主要有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过剩,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应用硫酸铜及饲料霉菌污染等。

本病易感染群体主要为不同来源的猪群(健康状况和抗体水平差别过大)混养,免疫失败猪群。

2 PRDC危害最大的病原

2.1

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猪肺炎支原体3种病原体。

2.2 与PRDC相关的几种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等。

3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春、秋及气温突变及寒冷的冬季。哺乳仔猪、6~10周龄断奶猪、13~15周龄育肥猪为易感猪群。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染,发病率20%~90%,发病死亡率15%~85%。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4 临床症状

以呼吸系统综合征为主要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发热、喘气、咳嗽、喷嚏、呼吸困难、鼻孔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结膜炎、眼睑肿胀、腹式呼吸、食欲下降或废绝、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高等。

5剖检变化

剖检病猪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 多数病猪肺出血, 呈橡皮肺样和花斑样病变, 个别猪肺有化脓灶、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有的病猪胸腔和腹腔有许多纤维蛋白渗出, 并形成粘连。少数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 肾、膀胱及喉头有出血点等。

6防控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任一单纯病因更困难, 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6.1控制环境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从选址和猪舍设计开始, 猪场选址应在背风、向阳、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的位置。建筑猪舍应选择适宜的舍内高度和舍间距, 保证舍内空气能自由流通、换气。同时舍内应安装适宜参数的通风换气设备、抽湿系统等, 保证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迅速排出舍外, 减轻因物理因素对猪场呼吸系统刺激, 从而减少PRDC发病率, 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冬季要处理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关系。

6.2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健全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6.2.1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 引进种猪须进行严格检疫, 并严格做好隔离、观察、预防、治疗等工作。

6.2.2猪场生产区与生活区须严格分开, 进入生产区必须洗澡, 更换消毒过的工作衣帽后方可进入。

6.2.3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按照生产流程, 从配种、妊娠、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全部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 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群或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都要全面彻底清洗消毒, 然后再进入下一批猪群, 避免交叉感染, 对控制本病具有重要作用。

6.2.4合理的营养, 保障猪只生长各种营养需要, 提高猪群的抗病力;要杜绝使用霉变的原料或饲料饲喂猪群。

6.3严格控制饲养密度

保育猪0.4 m2/头, 育成猪0.8 m2/头, 育肥猪1 m2/头。每栏猪数一般以8~10头为宜, 适宜的饲养密度, 可有效的控制本病的发生。

6.4将消毒工作落实到实处

对全进全出的猪舍, 尽量采用烧碱、福尔马林薰蒸、火焰喷枪等进行消毒处理, 全场消毒可采用酚类、碘制剂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

6.5科学免疫接种

主要做好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肺炎支原体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6.6健全猪场药物保健与驱虫制度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防治 第8篇

1 病原

(1) 该病是一种多病原性疾病, 其主要病原有: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巨细胞病毒等;细菌主要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射杆菌, 复杂性巴式杆菌、猪链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支气管败血浚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等;支原体主要有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球虫等, 但其中原发性病原不多, 均以继发性为主。

(2) PRDC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猪肺炎霉形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猪流感病毒破坏黏膜纤毛系统, 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 干扰机体的免疫力;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3) 多种有害气体, 如氨气、NO2、H2S、CO2等以及人为和环境等因素均有致病作用。

2 流行病学

(1) 本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 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

(2) 猪场一旦有该病发生, 发病率20%~65%, 病死率5%~10%, 日龄越小, 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3) 猪只不分品种、大小、年龄均可感染此病, 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受季节影响, 寒冷季节多发。

(4) 卫生条件差, 环境噪音大, 饲养猪只过密, 通风不畅, 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 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运输、捉猪等应激都能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3 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表现上,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表现为高烧不退, 皮肤发红, 发紫, 呼吸困难, 咳嗽, 眼鼻分泌物增多, 精神沉郁, 眼无神, 厌食, 大便干燥、呈粒状, 有时尿呈红色或酱油色, 喜卧, 背毛脏乱等;慢性表现为贫血症状, 皮肤发白, 有时出现腹泻, 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 死亡率高, 高烧不退, 咳嗽;怀孕母猪出现流产, 死产, 木乃伊, 返情率高等。

4 病理变化

病猪或死猪剖检后, 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 大多数病猪肺出血, 呈橡皮肺样和花斑样病变, 有实变区, 有的肺呈渗出性肺炎, 个别猪肺有化脓灶, 淋巴结肿大, 充血、出血, 剖检呈大理石样。有的病猪胸和腹腔有纤维蛋白渗出物, 造成粘连。少数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 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病猪多有胃肠炎。胃底部出血、坏死。

5 防控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更困难, 一种疾病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重点应放在容易控制的病原上。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其中管理因素对该病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1) 严格实行“自繁自养”措施。 (2) 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3) 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一般场外人员严禁出入场区。 (4) 从外地引进的种猪或育肥仔猪, 按照有关防疫要求, 首先进行检疫, 然后远离生产区, 隔离观察30d后, 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放置带入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成为隐性传染源。 (5)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6) 药物预防:哺乳母猪的每吨饲料中加入80%支原净125 g、强力霉素150 g和阿莫西林200 g, 于母猪分娩前后隔1周饲喂14 d;种公猪则按上述方法每月饲喂1周;断奶仔猪每吨饲料中加80%支原净100 g、15%金霉素150g, 于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1周连喂14 d。 (7) 定期驱虫, 断奶仔猪进入保育室1周后, 进行驱虫1次。 (8) 发生疫情时控制措施:病猪隔离治疗, 无治疗价值淘汰;对猪舍全面进行消毒, 包括工具, 一般消毒药为0.3%过氧乙酸, 3%的烧碱, 每天消毒1次;改善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检查和调整原有的疫病免疫程序, 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接种的各类疫苗, 防止相互间产生干扰作用;未发病猪全群进行药物防治。

6 药物治疗

发现有PRDC的病猪, 要采用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用的药物有:先锋4号、咳喘1号、金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卞那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庆增安、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可用板兰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镇痛与抗菌消炎, 同时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及维生素等。

猪场如何防治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第9篇

1 科学分析查明病因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和感染病原很复杂, 细致分析发病因素对于诊断及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 猪呼吸道综合征由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毒及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多为混合感染, 其主要病因素归纳起来有病原因素、管理及应激因素。

1.1 病原因素

一类是原发病原, 一类是继发病原, 原发病原可以引起猪只单独发病, 继发病原是在原发病原作用的前提下感染猪只, 引起疾病进行性发展, 在猪的呼吸道综合征中主要的原发病原有: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萎鼻、附红细胞体等。主要的继发病原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1.2 管理因素

粉尘、有害气体, 高密度饲养、高低温或温度不稳定, 管理不善, 环境不良容易出现应激, 所以应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例如转群, 并圈斗殴, 断奶或免疫治疗等。

倘若猪场呼吸道病综合征是由于管理或应激等因素引起的, 那么注射再多的疫苗、用再多的药物都无济于事, 所以, 采取措施之前必须进行科学分析。

2 管理为重综合控制

鉴于本病的病因与症状的复杂性以及继发感染的严重性, 要想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本病, 就要遵循发病条件和规律进行预防,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管理, 控制和净化原发病原, 减少继发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改善环境和减少应激。

2.1 改善饲养管理

2.1.1 控制环境因素

从猪舍设计入手, 舍内高度和舍间距离要合理, 保证舍内空气能自由流通。同时, 在舍内也应安装适宜参数的换气设备、抽湿系统等, 保证舍内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迅速排出舍外, 另外减少猪呼吸道综个症的发病率。

2.1.2 执行全进全出制

按照生产流程,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 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群或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都要全面彻底清洗消毒, 然后再进入新的猪群, 避免交叉感染。

2.1.3 坚持自繁自养

猪场要实行隔离封闭式生产,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防止疫病从外部传入, 如确实需要引入良种时, 要从安全的猪场选种并严格检疫, 再远离生产区隔离观察1个月, 并在隔离区做好相关病症的预防注射和药物预防, 确定健康后方可进场混养。

2.1.4 合理的饲养密度

每头断奶仔猪占地0.4 m2, 青年猪每头0.6 m2, 育肥猪每头1.0 m2, 种母猪每头1.5 m2, 种公猪每头2.0 m2, 哺乳母猪3.5 m2, 每栏猪数8~10头为宜。适宜的饲养密度, 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

2.1.5 定期驱虫

蛔虫和鞭虫等体内寄生虫可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使其抵抗力下降, 此外, 肺丝虫和蛔幼虫可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所以, 在仔猪断奶转舍1周后, 在饲料中应添加相关驱虫药, 尤其是驱蠕虫药。

2.2 完善免疫接种

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疫病的免疫保健计划, 主要应针对猪场的原发病原制订免疫接种方案。猪场应考虑加强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肺炎支原体免疫接种, 母猪生产前1个月左右或配种前必须接种猪喘气病菌苗、蓝耳病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和猪瘟疫苗。严重发病场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接种副猪嗜血杆菌苗、猪萎缩性鼻炎和巴氏杆菌二联苗、猪传染性胸腆肺炎疫苗等, 以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 减少母猪产房内排出病原对仔猪的感染机会, 同时提高母源抗体对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此外, 对于猪瘟, 要进行超前免疫, 以减少因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而继发猪瘟。虽然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日益严重, 但是国内一直没有有效商品疫苗可用, 有资料显示, 只要防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细小病毒病, 圆环病毒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对于细菌性病原, 可以考虑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的防疫, 如果条件允许, 气喘病也可以纳入免疫程序。

2.3 药物保健与控制

一般最常用药品为泰妙菌素100~150×10-6 (或配合金霉素300~400×10-6) , 也可应用中草药添加剂进行预防。

猪喘气病的综合防治 第10篇

关键词:猪喘气病;综合防治;流行病学

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甚者可造成僵猪,一旦发病可造成养殖户的严重经济损失。药物治疗随可改善症状,但很难彻底去除病原菌,病猪在症状消失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因此,在本病的综合防治中应本着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疾病的综合防治原则。

一、病理分析

感染初期,猪肺炎霉形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粘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突变);感染主队肺炎霉形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在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病理解剖发现,急性病变主要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在肺部可见“虾肉样”或“肉样”性实变。

二、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中,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原菌只感染猪。本病潜伏期长,很多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

2.流行特征

本病在全世界普遍易发,不同猪种,不同年龄段的猪群都可发病,1~2个月龄和断奶不久的仔猪,怀孕母猪最易感染得病,在春,冬季和昼夜温差较大时多见,饲养管理不善和气候突变都能促进本病发生。在近年来呈现出的流行特征如下。

3.仔猪感染率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仔猪因为断奶和饲料及饲养场所的变化最易感染该病,也可从母体接触病原菌引发该病,而其一旦得病,往往病情较重,病死率高。而成年猪感染可无明显症状,多呈隐性感染。

三、症状

本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呈慢性病程。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病初轻声连咳,继而痛咳,严重者可发生痉挛性咳嗽,咳嗽在早晨喂料前后最为明显。也可表现为气喘明显,咳嗽不明显。气喘多出现在疾病中期,呼吸可达100次以上,常张口喘气,并发出喘鸣音。病猪精神萎靡,身体消瘦,不愿活动。体温一般变化不大,多正常或略高。也有些病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沉郁,被毛粗乱,生长受阻,膘情严重丧失。

四、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杜绝外来猪种进入

养猪场育有自己的种猪,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引进外来猪仔的过程中带入病菌。如果必须引进的话,必须隔离三个月以上,并放入小仔猪进行观察,确保猪仔健康安全后在进行入社混养。

2.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虽不能完全杜绝发病,但目前来说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现在使用的猪喘气病弱毒冻干苗,免疫率可达80%以上。每年的8~10月份对后备猪和种猪免疫接种一次,注射部位为右侧肋间,免疫头份为两头份。对仔猪进行两次免疫以提高免疫力,注射部位为颈部肌肉注射,7~10岁龄首次免疫,免疫剂量一头份,60~8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免疫剂量一头份。

3.药物防治

生产母猪:水溶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于产前,产后7天拌料喂饲。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2毫升/公斤体重。转群猪:复方替米先锋每袋(40g)拌料80公斤,连服15天。

五、治疗

当一大群猪阵发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却死亡率很低时就应怀疑本病.有条件的可进行X线,血清学检查可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药物治疗,可良好的改善预后和降低发病率。

1.秦乐菌素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

增加剂量不增加疗效。加鱼腥草注射液0.2ml/kg体重效果更佳,有继发感染时配合抗病毒1号肌注,复方替米先锋40mg拌料40公斤,连用一周

2.氟苯尼考20-30mg/kg体重每2-3天一次胸腔肺部注射,两次为一疗程。可获理想效果

3.卡那霉素2万-4万IU/kg体重,每天一次,3-5天为一疗程

4.土霉素40-50mg/kg体重每2-3天注射一次,5次为一疗程

药物治疗虽能缓解发病症状,降低发病率,但很难根除体内已经感染的霍形体。

结论: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做到科学管理,改善猪群生活环境,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消灭病原菌。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理想,对发病猪群进行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如此就能很好的对猪喘气病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1]王庆泽.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兽医导刊,2007(2):21-23.

[2]欧谕,何蕙.猪肺炎霉形体的致病机理分析.微生物学报, 2005,42(1).

[3]刘秀兰,陈西岐.科学防治猪喘气病,2007(3):24-27.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论文 第11篇

1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病因

1.1 传染性病因

病毒性病原。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瘟野毒、猪巨大细胞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等。

细菌性病原。主要有猪肺炎霉形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博德氏杆菌、猪衣原体、猪链球菌、猪萎缩性鼻炎、猪霍乱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

寄生虫病原。主要有猪蛔虫、猪后圆线虫、弓形虫等。

1.2 非传染性病因

往往在中、小猪场及散养户更为严重。

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可造成呼吸道纤毛的严重损害和血液中有害成份的增加, 肺充血、淤血、炎症等。

尘埃包括空气中灰尘及飞扬的饲料粉尘等, 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及物理性刺激。

温度、湿度和通风质量, 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密度过高、转群等应激因素。

1.3 免疫抑制因素

已知有许多可产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体, 尤其是一些病毒如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野毒等, 还有未受到重视的霉菌毒素及营养等因素。

2 临诊表现

在急性发病时可见有较多的体温升高, 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但大多呼吸道症状不严重, 只表现轻度气喘, 少量咳嗽和低热, 耳、吻端及四肢下端、眼睑等处皮肤发绀。有些部位皮肤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块。食欲下降, 以至废绝, 精神不振或怠倦以至昏睡, 失重现象明显。有的尚有一定食欲, 除略有生长落后, 精神不振外, 并无明显症状的猪可在短时内突然死亡, 通过剖检可发现有极其严重的肺部病变和细支气管中被泡沫性粘液所充满;严重的剖检病变往往与不明显且无特征性的临诊表现极不相称。

3 病理剖检

很容易看见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器官病变, 如肺淤血、水肿、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肉样变和肝变、肺斑驳样出血、肺局灶性硬结或脓灶、肺纤维化以至“橡皮肺”,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胸腔积液、绒毛心等病变也较常见。支气管粘膜肿胀及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常被泡沫性粘液或脓性物堵塞或充满。在上述一些病变中, 很难找出或认定那些是原发病的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除非在发病前开始, 从发病初期至死亡, 连续用多头猪做病原诊断, 如做病毒或细菌分离鉴定外, 很难确定病原体种类及在致病中所占据的位置, 且费时费事, 花费巨大。对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猪, 细菌分离常为阴性, 或分离到的多是非致病菌。血清学的抗体监测, 往往难于说明抗体水平、抗体种类与临诊发病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但抗体监测可为猪群抗体种类、滴度水平提供资料, 可了解被感染或人工免疫应答状况, 为制定免疫计划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 防治对策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是多病因混合、互相协同和互相促进致病作用的结果, 所以只着眼于病原体感染或单一病原体, 而忽视许多危险的非传染因素或复合病因是认识上的失误, 必须采取严密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优化养殖模式, 改善养殖环境和设备

我国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给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控制带来极大困难, 中、小猪场及散养猪户的情况更为严重, 且它遍及各地, 病死猪及其肉类流入市场, 粪尿等污物四处横流等一些现状, 成为最危险的“疫源”。养殖模式的优化, 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养殖设施的改革, 可成为控制或减少猪呼吸道病综合症发生的关键之一, 也是从思想认识以至硬件建设的一次革命。

5.2 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注意从后备猪及猪分娩前做起, 产房要全进全出, 带猪消毒, 将舍内的通风置于与保温同等重要的位置, 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 注意饲料营养成份, 以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力, 减少断奶、转群等产生的应激。

5.3 免疫预防

可有不同形式, 根据本场猪呼吸道病综合症发病情况及实验室诊断资料参考使用。

应用商品疫苗。重点考虑猪瘟、猪肺炎霉形体、猪伪狂犬病、猪衣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病及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等病的免疫。但对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疫苗剂型、免疫时间以及效果等问题应密切观察, 以积累更多的资料。

应用自家苗。采集典型病死猪有明显病变的器官, 制成灭活苗注射, 在有些猪场应用, 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应用“感染物质”。用本场感染猪的粪便或有病变的组织器官, 饲喂配种前母猪, 尤其是后备母猪, 但应注意有散菌、散毒的危险性, 需配合隔离消毒、加药等方法加以控制。

风土驯化。对新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2月确定无疫病后, 混入一、二头本场的淘汰种猪, 使对本场微生物群体适应, 产生相应的抗病力。

5.4 药物控制

药物防治对细菌性病因有较好的效果, 并应遵照以下原则。

用药物预防远远胜于治疗, 选用敏感药物, 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 时机恰当。对病重猪因疗效差、费用高, 应放弃治疗做无害化处理。

繁殖猪群是重点, 不要疏漏掉种公猪。应从后备猪阶段做好, 怀孕及分娩前后是关键, 尽量切断或减少垂直传播。

初生仔猪实行保健计划, 可用长效抗菌药物, 如用得米先 (辉瑞) 在出生后第3、7、21天各注射0.5ml。

仔猪断奶、转群或有其它应激因素时, 易引发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应注意加药物预防, 除抗菌药物外, 还应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药。

孕猪产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主要减少仔猪蛔虫性肺炎的发生。孕猪进入产房应清洗全身, 并做乳房区消毒。

对价值较高的病猪, 可配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最好用静注投药, 并配合胃管投药 (包括中药煎剂) 。

上一篇:早期胃肠肿瘤下一篇:制造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