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综述范文

2024-09-01

版权综述范文(精选3篇)

版权综述 第1篇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 引进于韩国SBS电视台Running Man的节目版权, 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 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完成。综合来看, 当前我国对于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版权引进的研究主要涉及“《奔跑吧兄弟》节目简介”“《奔跑吧兄弟》成功因素探究”“《奔跑吧兄弟》与Running Man中韩对比研究”三方面。

一、《奔跑吧兄弟》节目简介

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与国内其他的真人秀节目直接引进和照搬国外综艺模式不同, 其采取的是浙江卫视与韩国SBS电视台联合开发的运营模式。[1]2014年10月10日登陆浙江卫视周五档21:10黄金时间段, 到2015年1月6日, 第一季正式拉下帷幕。

当前关于《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内容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节目的角色组成及定位。《奔跑吧兄弟》由七位 (常驻) 嘉宾组成:邓超、李晨、郑恺、杨颖、王祖蓝、陈赫以及王宝强。第二季中王宝强的角色担当由包贝尔代替, 王宝强由于档期原因退出节目。“跑男”的角色定位同韩国原版相呼应:邓超团队主持及管理;李晨“力量担当”;郑恺“速度”担当, 以及偶尔“能力者”;杨颖作为唯一女角色, 同原版宋智孝呼应, 作为队伍中的超级ACE;王祖蓝“搞笑”担当以及“小聪明”担当;陈赫“最弱体”担当;王宝强“背叛者”担当。

第二, 节目的制作特点。《奔跑吧兄弟》继承了原版节目的叙事方式, 每一期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 利用常驻嘉宾和当期邀请嘉宾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点, 安排智力比拼、心理比拼、体能比拼等, 注重文化性和悬念性[2], 同时中国版在引进之后还从所录制地点民俗风情的不同出发, 加入了当地独特的中国元素, 叙述、插叙和倒叙交叉使用, 增加节目的紧张感和节奏感。[3]

第三, 节目的剪辑。《奔跑吧兄弟》制作团队在剪辑的过程中, 充分运用了对比、平行、倒叙、插叙、蒙太奇等手法, 强化了播出部分的戏剧性;利用悬念剪辑点、相似物体转场、时间冻结等剪辑手法, 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4]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 根据情景的需要, 配以合时宜的音乐以及“接地气”的字幕, 来强化喜怒哀乐, 渲染人物的情感, 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喜剧效果。

二、《奔跑吧兄弟》成功因素探究

《奔跑吧兄弟》在2014下半季度首播获得巨大反响的基础之上, 第二季的各项数据在不断刷新着自身创下的纪录:第二季首播收视率达到4.93%, 平均收视率4.9%, 相比第一季的增长幅度达到81%, 12期节目的完整视频点播量超过57亿次;新浪微博主话题“奔跑吧兄弟”阅读量超过195亿次, 讨论量917万次;“奔跑2015公益健行计划”累计超过2亿人次参与, 共同完成了508万公里的奔跑里程。[5]《奔跑吧兄弟》在引进之后, 之所以能取得在同类节目中傲人的反响,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 全方位的营销策略。在第一季《奔跑吧兄弟》播出之前, 《中国好声音》播出期间就以广告的形式插播, 并且宣布接档《中国好声音》。同时也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了宣传, 配合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除此之外, 七位常驻嘉宾也通过自己的微博来发布节目录制的照片、视频等, 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得节目还未播出就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第二, 借助于舶来真人秀模式的大热趋势。在《奔跑吧兄弟》上档之前,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就已经为这种版权引进的真人秀节目开辟了市场。对于此类节目, 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缺乏原创, 只是照搬, 永远无法超越原创;另外一种认为适当地借鉴, 外加合适的改造可以打造出完全不一样的节目效果。这两种争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节目做了预热和侧面的宣传, 争论的程度越激烈, 在网上的影响范围就越大, 从而为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奠定了基础。[6]

第三, 成功的本土化改造。版权引进后的《奔跑吧兄弟》并不是单纯地照搬原版的模式, 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本土化创新, 添加了本土元素。任务的背景故事跟中国的传说、神话或者国产经典电视剧、电影剧情相关, 比如《白蛇传》《流星花园》《还珠格格》《大话西游》等;选取的拍摄地具有中国元素代表性, 如乌镇的水墨画气息、敦煌的丝绸之路、武汉的楚汉文化、重庆的火锅秘方等;节目进行中的道具、音乐等具有中国传统风情或者当下流行, 脸谱、扇子、毛笔、象棋等元素随处可见, 同时诸如《小苹果》、广场舞等元素也被完美融合其中。

第四, 粉丝效应。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偶像, 往往会爱屋及乌, 偶像参与其中的节目作为粉丝也会亦步亦趋地追随。[7]《奔跑吧兄弟》七位常驻嘉宾均为当下比较大势的明星, 且因为常驻嘉宾数量比较多, 更容易积累较多的粉丝数量。在《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当中, 明星们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 卖力演出的同时也营造了不同于自己平时的形象, 中国广大的受众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不同来选择成为哪一位明星的粉丝。

三、《奔跑吧兄弟》与原版节目Running Man中韩对比研究

在“浙江卫视要引进韩国SBS电视台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版权”的消息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时, 立即引起了一大波原版节目粉丝的不满, 他们不满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国艺人很难像韩国原版七位嘉宾那样不顾形象地做任务、身体搞笑, 盲目地引进将会以失败而告终。在《奔跑吧兄弟》成功引进且播出之后, 关于引进版与原版之间的比较就一直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对于《奔跑吧兄弟》与Running Man之间的对比研究得出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两者人物角色设定有所改变。在Running Man中, 刘在石负责主持与现场管理, 邓超的角色担当与此保持相同;金钟国是力量担当, 李晨亦是如此;杨颖对应原版的宋智孝, 不过宋智孝在Running Man的多期节目参与中, 特别是邀请嘉宾为女性嘉宾时, 会采取一定的退让, 甘当“绿叶”, 整体出镜镜头不多, 而杨颖几乎都是占据主要位置;原版中姜熙建是“偶尔能力者”担当, 第一季中的郑恺大致与其保持一致;Running Man中池石镇、哈哈和李光洙是背叛三人组, 而中国版中的陈赫、王祖蓝以及王宝强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 节目组努力通过字幕的制定等方式来让观众产生三人为“背叛者联盟”的意识, 但是并不成功。

第二, 播出时间方式不同。Running Man自2010年开播以来, 采取不间断的每周六播出的方式, 发展至今, 有中文字幕版的Running Man在周一上午播出。《奔跑吧兄弟》诞生之后, 采取了季播的播出方式。

第三, 两者产生的缘由不同。Running Man是韩国主持人刘在石在《家族诞生》第一季结束后时隔五个月接手的新的艺能节目。其诞生的背景是韩国SBS电视台在同其他同类电视台的竞争中竞争力非常低下, 因此电视台希望能通过这档不同于过去的新形态娱乐节目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而这款节目出现之后也达成了这种效果, SBS电视台凭借着Running Man的出现成功“起死回生”, 在韩国年度大奖中获得无数奖项。《奔跑吧兄弟》的出现原因与此大不相同。首先浙江卫视在国内地方电视台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这为高额资金版权引进这档节目提供了财政支持;其次, 《奔跑吧兄弟》的诞生的大背景是国内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版权引进的热潮, 而引进韩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取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奔跑吧兄弟》诞生了。

四、结语

根据内容梳理可以看出, 当前的理论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对于版权引进、版权创新的研究不够全面。第一, 针对《奔跑吧兄弟》取得一定成功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第二, 对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缺乏。

其次, 对于《奔跑吧兄弟》这一真人秀节目的研究仅限于表面, 并未从其内容设置与市场运营以及其衍生品等角度深入剖析其版权引进之后本土表达的模式以及成为“现象级”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原因, 甚至诸多细节点以及同原版节目相呼应之处都存在表面理解上的错误。

最后, 《奔跑吧兄弟》节目的播出所反映的关于版权引进与版权创新之间的悖论问题鲜有人提及, 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 在学术层面, 对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研究仍旧有诸多内容要点没有涉及;在实践层面,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本土化改造以及创新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施聪.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成长轨迹和内在规律——从引进到创新的机制和前景[J].文化艺术研究, 2015 (1) :10-18.

[2]张斯琦.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表达[J].中国电视, 2015 (6) :92-95.

[3]张旭泉, 于晓芸.《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与营销之道[J].新闻世界, 2015 (3) :18-19.

[4]方畅.中韩明星真人秀节目对比——以《奔跑吧兄弟》和《Running Man》为例[J].青年记者, 2015 (5) :60.

[5]许继锋.《奔跑吧兄弟》:超越电视文本的现象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8) :43-45.

[6]毛雷.从《奔跑吧兄弟》看模式引进类节目的创新与突围[J].东南传播, 2015 (8) :113-115.

版权综述 第2篇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 鉴权 DRM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物理媒介,数字内容开始崭露头角。由于数字内容具有无损复制、易于分发等重要特性,使得数字内容在用户群中迅速普及,成为主流使用方式,同时数字内容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隐私泄露,限制过多,用户抵制等。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应运而生。数字版权管理能够对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所有版权使用形式进行描述、标识、交易、保护、监视和追踪。

二、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2002年到2004年间申请量较小,之后几年内,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平台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研究受到更多重视,专利申请数量也稳步增加,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三、基于神经网路的通信系统入侵检测技术解析

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专利申请的研究,可主要分为四个技术分支:密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以及访问控制技术。

3.1密码技术

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密码技术,通过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可以提高数字内容的安全性。如申请号为200410104049中,通过采用非对称加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用以解决媒体内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截获时,不能保证数据安全的问题;申请号为200610034794中,通过对传输数据的通道进行加密,减少解密数据需要的额外开销,降低对终端的性能要求。

3.2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水印技术作为密码的补充,在数字版权管理DRM中主要用于版权保护、篡改提示、完整性保护、盗版跟踪和取证以及拷贝控制。如申请号为200610087348中,提供一种既有数字版权保护能力,又有版权追踪和所有权界定能力的数字版权处理系统。申请号为200910108282中,通过将水印数字转化成以数据结构形式存储的水印代码,隐藏在移动终端软件中,增加了软件水印的安全性。

3.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会话双方实现身份互认的过程,是通过将一个证据与实体身份绑定来实现的,该实体可能是用户、主机、应用程序甚至是进程。如申请号200710152045中,通过设置一种USB智能移动闪存盘UFD,完成本地身份验证并运行UFD自带的第三方软件,通过互联网经第三方服务器身份验证后使用其服务。申请号201310657139中,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指纹,通过指纹匹配实现终端的解锁,并在操作数据文件时验证指纹,将指纹信息添加到数据文件中,通过生物特征方法实现了用户的身份认证。

3.4访问控制技术

DRM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用户获得数字产品和许可证后,利用授予的使用权利,合理控制数字产品的使用。申请号200410078272中,使用绝对时间来进行DRM验证,能够保证用户使用时不修改绝对时间,减少因用户自行修改时间给DRM软件的版权所有者带来的损失。申请号201210120989中,在确定与数字电子书绑定的设备为当前的阅读装置时,根据阅读许可配置信息确定数字电子书未超过阅读许可期限时,向用户显示所述数字电子书的图书文件中的信息。

四、结束语

版权综述 第3篇

1 版权产业概念及分类

到目前为止, 对于版权产业的概念, 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成熟的定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2003年发表的《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查指南》在比较版权产业的有关概念的区别时, 顺便指出, 版权产业是指“版权在其中发挥确定作用的活动或产业”。WIPO总干事伊德里斯引述了沙希德·阿里克汉 (Shahid Alikhan) 有关版权产业的解释:“这些活动与产业的基本活力 (strength) 植根于其主要产品与服务所获得的版权与相关权法律保护, 常常被称为文化产业。”

有中国学者指出, 所谓版权产业, 是指有关个人或行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享有版权的作品有关, 并直接或间接接受版权法律的规范。这些产业主要包括图书、报刊和其他印刷品的出版商, 唱片、音乐磁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商, 电台、电视台和卫星广播业, 计算机软件业, 以及有关的销售业和制造业等。

在各国对版权相关产业的分类方式中, WIPO的分类方式基本得到承认, 即按照版权在相关产业中作用的大小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赖性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非专门支持性产业。

2 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一直缺乏对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的量化研究, 2007年, 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首次开展了“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该调研历时3年, 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总结了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版权相关产业粗具规模, 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

调研表明, 2004年, 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884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GDP的4.9%;就业人数616万人, 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6%;商品出口总额922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5%。

2006年, 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3197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GDP的6.4%;就业人数763万人, 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5%;商品出口总额1493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4%。

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在全国GDP所占比重均高于国民经济21个行业门类中除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农业以外的18个门类。由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版权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文化创意活动、数字与技术网络以及软件开发与服务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虽然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偏低, 与发达国家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高比重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 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中国以《著作权法》为核心, 以相关法规和国际公约为补充, 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规则的现代版权法律制度。在完善立法的同时, 我国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版权宣传培训机制日益完善, 已基本形成了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 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参与的版权保护宣传普及工作机制, 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2) 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进入21世纪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 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 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推进。但同时, 我国目前侵权盗版现象还比较普遍, 有的地区和领域甚至还比较猖獗。侵权盗版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 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阻碍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 对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 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许多学者在分析了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版权产业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总结归纳如下:

(1) 做好版权产业调查工作。由于各种客观原因, 国内至今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而权威的调查。随着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壮大, 版权保护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我国应充分吸收国外经验, 完善统计体系, 建立版权相关产业专门分类, 切实开展版权产业调查工作, 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版权意识。逐步建立版权宣传普及教育常态机制,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对版权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版权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著作权人、企业经营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规范版权市场秩序。

(3)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加强版权执法监管能力。运用高技术手段, 提高版权保护工作管理水平, 逐步规范数字网络国家版权监管平台, 为版权行政执法提供数据服务、证据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查处案件和举报奖励工作机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行为。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版权有关组织之间的合作。加强中美、中欧、中日、中澳、中俄等重要版权双边关系沟通, 妥善处理与美欧发达国家在经贸关系中的版权保护问题, 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版权涉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强应对国际版权事务的专业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查指南[R].2003.

[2]李明德.版权产业与知识经济[J].知识产权, 2000 (1) .

[3]柳斌杰.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

上一篇:重点研究基地下一篇:课堂气氛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