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室的维护范文

2024-08-22

微机室的维护范文(精选10篇)

微机室的维护 第1篇

1. 微机室管理的内容。

对微机室进行控制需要处理很多东西, 没有逻辑性, 事情比较繁杂, 有较大的困难。通常来讲, 基础设施的安装、检查和毛病处理, 微机室中的局域网以及相关使用体系的完善, 制订能源自身的安全措施、改善微机室自身内部条件等都在微机室管理的范围之内, 所以微机室控制是整体性的项目。

2. 微机室管理的意义。

公共微机室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教育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电脑教育活动产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检测以及相关考试等任务, 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增强沟通了解的途径。当今, 高校发展逐渐转向网络化发展, 微机室控制是其中关键的一项工作。

二、高校微机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人员编制过少, 工作量巨大。

机房的管理表面上工作轻松, 实际上由于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 工作琐碎, 因此导致工作量巨大, 往往出现一个员工负责多方面工作的问题。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为学生排课。高校微机室承担了全校师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同学众多, 课时复杂, 需要对每个学院甚至班级的课程进行合理的编排。

(2) 高校的电脑不仅要拥有平时利用的相关软件, 还要同相关学习活动保持一致, 同时要拥有相关的软件系统, 能够紧随发展趋势。

(3) 在微机室中要对基础设施进行相关记录、检测、存储、外借、维护以及工作控制, 保证相关程序达到相关要求, 有详细的记录可查。

2. 机房环境卫生难以保持。

即使有相关规定要求使用者要保持环境清洁, 因使用者数量非常庞大, 素质参差不齐, 控制者无法随时进行有效监督来保证微机室环境清洁, 尤其是某些使用者将零食带进微机室, 各种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在微机室中, 甚至有人将垃圾扔到无法直接看到的地方, 造成环境清洁状况不佳。

3. 机房设备老化严重。

由于学生对电脑的认识不同, 并且没有对爱护公共财产达成共识, 因此机房的设备很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此外, 与个人电脑不同, 机房的设备往往处于超负荷的运转过程中, 很难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有效的保养。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设备的老化, 容易出现耗材损坏, 设备过度老化, 短路、死机等各类问题。

通常来讲电脑都要放在相应的场所, 公共微机室清洁要能够保证达到基础设施对环境的相关要求, 比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 能源的品质 (电压、频率以及有效性) 、相关线路、相关防护体系、相关潜在环境等标准。

三、提高微机室管理与维护水平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1. 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机房管理制度。

微机室主要面向在校生, 为了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维持微机正常发挥作用, 学校方面要着力建立健全相关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行为。例如, 制订《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公物损坏赔偿制度》《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实验课教师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制度》等行为规范。微机室控制者要依照相关标准, 同时根据相关行为规范来完成对微机室的控制和保养。相关工作者、在校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 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控制, 认真做好相关使用记录, 按照相应秩序进行使用, 按照一定周期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保证上机者能够有效遵守行为规范, 杜绝有可能造成损失的行为发生, 保证上机者的上机质量, 如果出现异常, 要及时进行干预, 同时认真进行记录。

2. 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如果想要成为合格的微机室控制者, 要对微机室进行良好的控制, 不但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对相关公共环境进行控制, 同时还要加强对在校生的使用控制以及进行实时指导。微机室控制者要持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如果想要对微机室进行良好的控制, 要按照固定的周期来进行知识文化学习, 要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 不断积累经验。如果一个人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要能够和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处理问题。

3. 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1) 充分利用硬盘保护系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在各个微机室间形成了局域网, 根据“联想硬盘保护系统”和“联想网络控制系统”来对微机室完成有效的控制。“联想硬盘保护系统”能够利用其中的某台电脑来发送信息, 其余的电脑对此信息进行接收, 做到信息共享, 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对整个系统的软件进行更新和替换, 同时能够统一处理IP问题以及电脑名。另外, 还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保护。而且“联想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2) 病毒防治。要对学生开展相关理论, 提高学生的防病毒意识, 保证及时发现危险并处理。要减少USB接口, 禁止学生带移动设备进入微机室。完善相关防卫措施, 实时更新, 来提高安全系数。随时对文件进行管理, 关键信息要快速完成备份。

四、总结

维护与维修微机的电源 第2篇

微机电源一般容易出的故障有以下几种: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电源无输出或输出电压不稳定、电源负载能力差、保险丝熔断。下面分别介绍其检修方法:

1.无直流电压输出或电压输出不稳定

故障分析与排除:若保险丝完好,在有负载情况下,各级直流电压无输出,其可能原因有:电源中出现开路、短路现象,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振荡电路没有工作,电源负载过重,高频整流滤电路中整流二极管被击穿,滤波电容漏电等。处理方法为:

用万用表测量系统板+5V电源的对地电阻,若大于0.8,则说明系统板无短路现象;

将微机配置改为最小化,即机器中只留主板、电源、蜂鸣器,测量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压,若仍无输出,说明故障出在微机电源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主要由集成开关电源控制器(TL-496、GS3424等)和过压保护电路组成,控制电路工作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直流电压有无输出。过压保护电路主要由小功率三极管或可控硅及相关元件组成,可用万用表测量该三极管是否被击穿(若是可控硅则需焊下测量)、相关电阻及电容是否损坏。

用万用表静态测量高频滤波电路中整流二极管及低压滤波电容是否损坏。

2.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

故障分析与排除:出现此故障的可能原因是POWERGOOD输入的Reset信号延迟时间不够,或POWER

GOOD无输出。

开机后,用电压表测量POWERGOOD的输出端(接主机电源插头的1脚),如果无+5V输出,再检查延时元器件,若有+5V输出,则更换延时电路的延时电容即可。

3.电源负载能力差

故障分析与排除:电源在只向主板、软驱供电时能正常工作,当接上硬盘、光驱或插上内存条后,屏幕变白而不能正常工作,

其可能原因有:晶体管工作点未选择好,高压滤波电容漏电或损坏,稳压二极管发热漏电,整流二级管损坏等。

调换振荡回路中各晶体管,使其增益提高,或调大晶体管的工作点。用万用表检测出有问题的部件后,更换可控硅、稳压二极管、高压滤波电容或整流二极管即可。

4.保险丝熔断

故障分析与排除:出现此类故障时,先打开电源外壳,检查电源上的保险丝是否熔断,据此可以初步确定逆变电路是否发生了故障。若是,则不外如下三种情况造成:

输入回路中某个桥式整流二极管被击穿

高压滤波电解电容C5、C6被击穿

逆变功率开关管Q1、Q2损坏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直流滤波及变换振荡电路长时间工作在高压(+300V)、大电流状态,特别是由于交流电压变化较大、输出负载较重时,易出现保险丝熔断的故障。直流滤波电路由四只整流二极管、两只100K左右限流电阻和两只330F左右的电解电容组成;变换振荡电路则主要由装在同一散热片上的两只型号相同的大功率开关管组成。

微机室的维护 第3篇

学生计算机室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个别上机学生不遵守规定

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的需要和要求,每台计算机需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又要安装多种应用软件。因此,安装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个别学生私自将个人移动硬盘、U盘、MP3、MP4、手机、光盘等带进学生计算机室,在计算机硬盘上或服务器上放置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蓝屏、甚至死机。如果这些个人文件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病毒,一旦病毒爆发,将会导致整个学生计算机室瘫痪,影响正常教学。还有个别上机学生上机时对键盘、鼠标及计算机上的其他设备不按规范操作,致使计算机硬件损坏。

计算机教师课堂监管不力

学生上机时,计算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课堂巡视不周全、管理不完善。导致学生将手机、移动硬盘等带入教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完上机任务后,并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管,学生便趁机将他们带进来的设备接入计算机,或乱打乱敲键盘、鼠标,乱插拔计算机设备,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计算机室课堂环境。

管理人员监管不力

管理人员没有对上机学生及教师进行计算机室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及安全使用计算机教育,贯彻故意损坏设备赔偿办法制度。并且,平时没有做好上机学生登记工作,上下课计算机使用情况排查工作等,由于管理不力,导致计算机软硬件易于破坏和损失。

学生计算机室的环境

学生计算机室一般全天开放,使用较为频繁,部分上机学生不遵守计算机室管理规章制度,如不带学生鞋套进入计算机室。由于上机学生较多,造成计算机室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加上春季空气潮湿,导致电路板短路、老化和损坏。由于计算机室一般都会使用空调,空气、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容易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计算机室一般一次性就有几十台计算机同时在使用,计算机发热量大,而且一般是从早到晚的使用,如不使用空调,极易导致整间学生计算机室热度高,计算机容易蓝屏、死机。

学生计算机室的管理和维护策略

加强学生计算机室管理,把好“入门关”和“出门关”,以及课堂管理

管理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室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和安全使用计算机教育,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室是学校公共财产,损坏公物必须赔偿。管理员提醒上课教师不能让学生携带移动硬盘、U盘、MP3、MP4、手机、光盘等设备,以及零食、饮料等进入学生计算机室,把好“入门关”,做好上课前检查工作。要求上课老师要做好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工作,学生对号入座,如有损坏应追究责任。上课老师加强课堂巡视、检查力度。下课后,上课老师要把好“出门关”。管理员做好课后检查整理工作,查看计算机设备完好情况等。

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一般都是在每学期开学时重新恢复系统和定期做系统备份。因为在正常操作计算机时,有时会不小心误删了文件,或学生使用中造成的损坏,都会影响系统的完整性,严重的话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如果事先做好备份,就可以通过恢复系统备份解决问题,也可使用硬件还原卡、冰点还原精灵等软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或功能软件都可以在重新启动系统时使系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工作,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建立多个防护层,如访问控制层、病毒检测层、病毒层等,有效遏制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360安全卫士、天网防火墙、小红伞、瑞星杀毒、金山杀毒等软件进行防范。也可以在电信网络入口处配备黑盾防火墙、思科路由器、百卓上网行为管理器等硬件设备进行防范和管理网络入口。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对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电源稳定性都较为敏感,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是延长硬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打开机箱检查接线、插口等有无松动;去除机箱内的灰尘;内存条、显卡等可用橡皮擦净,解决接触不良等一些常见故障。引导学生正常关机,关闭显示器,这样可以避免打开总电源时,瞬间产生的电流对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冲击。拆装硬盘时要尽量避免振动,以防损坏硬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拆装计算机时要轻拿轻放,以防造成内存卡、显卡接触不良,无法启动计算机。维修时要先释放人体静电,可以用手触摸金属外壳,也可先用水洗手待擦干手后再进行操作,以免产生静电烧坏主板和设备接口。

学生计算机室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在学生计算机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学生进入学生计算机室时必须换上专用鞋套。计算机室里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通风,条件允许的话,需要安装空调。利用计算机室空闲时,彻底打扫卫生,保持计算机室环境干净、整洁。键盘、鼠标定期用无水酒精消毒,以防止病菌在计算机室内传播,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特别要做好夏天降温和防潮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要做好计算机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了防范计算机设备被盗,在离开计算机室时,应锁好门窗,最好能够安装防盗窗和防盗门,配备报警器。严格管理,以防有人冒充上机人员进入计算机室。由于计算机室环境的特殊性,更容易发生火灾。要预防火灾的发生,离开计算机室时应切断总电源,以防长时间通电造成火灾,配备好灭火器。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线路要立即进行线路整改。

中小学学生计算机室教学的管理

中小学学生计算机室教学的管理也是计算机室管理和维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需要了解本学期上机操作的年段、班级数、学生人数、上机课程内容等环节,然后根据学校的课程表、设备数量等安排上机操作的时间和地点,做成上机课程表,分发给上课老师。一定要做到统筹管理,既能保障完成上机操作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

总之,计算机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中小学学生计算机室的管理员,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室在中小学操作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也需要自身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使管理和维护到位,保持可控性、完整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浅谈微机室管理与维护 第4篇

1 科学管理

1.1 建立健全微机室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

运行的前提, 微机室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规定》, 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便出现问题时, 有章可循, 及时解决问题。

1.2 提高微机室管理者水平, 有效促进微机室的管理

微机室管理者水平是微机室微机维护的关键, 作为管理人员, 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潜心研究。管理人员进行微机维护时要做到胆大心细, 避免扩大故障。如:维护时不能带电拔插硬件, 手上带有静电, 进行主板的维护时要放电等等基本常识要了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学会判定硬件与软件故障的方法, 以便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1.3 建立微机室日志, 微机室日志包括微机室电脑的使用记录、

故障维修、系统维护记录、各个上课班级使用情况记录等, 微机室日志的建立, 使管理者能够及时解决电脑小故障, 也有利于及时了解电脑的质量与性能。

1.4 学生参与微机室管理, 机房平常维护工作很多, 工作量很

大, 尤其是遇到考试, 需要安装系统好考试软件, 工作量就会更大, 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管理, 会大大提高软件安装效率, 而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他们日后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谓是一举两得。

2 软件维护

2.1 先准备好一台电脑作为母机。

将硬盘进行合理分区, 我们一般是按照硬盘大小进行分区。为了便于管理, 将硬盘分成了三个区, 分别是C盘、D盘、E盘。C盘为系统盘, D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和考试题库以及系统备份文件, E盘为自由盘, 用于保存用户数据资源, 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每个盘的作用是什么, 以便教师和学生上课使用。要求在确保无病毒环境下进行正确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2 系统设置保护:

对于微机室来说系统设置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一些上课经常使用的软件, 被一些学生有意、无意的删除、卸载, 导致系统崩溃, 还有一些错误操作和病毒, 也会对微机系统造成威胁。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环境及数据不被破坏, 防止计算机病毒攻击, 以及学生破坏性操作, 使用还原卡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保护, 对C盘、D盘进行全盘保护。学生关机以后曾改动的东西全部被还原到开机时的设置, 很好的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大大降低了维修率。

3 硬件维护

微机在硬件部分出现的故障非常多, 也非常复杂, 例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黑屏现象, 开机无显示现象, 频繁死机现象等。微机的重要组成是主板、CPU、内存等, 硬件维护也不外乎在这几方面找原因。硬件出现故障时一般需要遵循的方法:先外设后主机;先电源后部件;先简单后复杂。

3.1 主板, 主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一个载体, 它直接主宰着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主板一旦出现了问题, 那整个计算机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法显示等无法直观判断的现象。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人为故障、环境因素、主板本身质量问题。 (1) 人为故障, 一些人不注意带电插拔I/O卡, 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 环境因素, 静电常造成主板芯片被击穿, 遇到这种情况, 可以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 也可以用橡皮擦去芯片表面氧化层, 重新插拔。 (3) 主板本身问题, 由于芯片好其他器件质量不良导致主板损坏。

3.2 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

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 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 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 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 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内存出错解决办法: (1) 内存条坏了, 更换内存条。 (2) 双内存不兼容, 使用同品牌的内存或只要一条内存。 (3) 内存质量问题, 更换内存条。 (4) 散热问题, 加强机箱内部的散热。 (5) 内存和主板没插好或其他硬不兼容, 重插内存或换个插槽。

3.3 CPU, 由于CPU在主机上处于比较隐蔽的地方, 被CPU风

扇遮盖, 一般我们在使用机器的时候, 不会随意插拔CPU, 所以CPU一般不容易坏。对于CPU的维护, 主要是解决散热的问题, 把散热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CPU散热器主要由散热片和散热风扇两大部分组成。通常机箱内的散热风扇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吸入灰尘, 而灰尘是电子设备的大敌。灰尘聚集在CPU表面容易造成短路故障甚至烧毁。另外, 过多的积尘也会堵塞住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及CPU风扇的轴承, 阻碍其通风散热、噪音增大、降低散热效果, 甚至最终导致风扇罢工而损坏CPU, 因此通过给散热器除尘去污、添油加脂, 即可改善和恢复散热器的性能。除了硬件降温外, CPUCool等一些被誉为CPU“软空调”的降温工具软件也可以使用

4 定期维护, 抓好日常管理

微机室设备配备先进、高档, 管理维护好现有设备, 提高使用率, 环境卫生是关键, 只有干净舒适的环境才能保证设备的完好性,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特别是微机的使用寿命跟环境中的灰尘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时刻保持好微机室温度湿度干净度。

微机室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高效率得管理是机房每一个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机房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不断地总结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的为计算机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摘要:通过对微机室的管理与维护, 规范管理制度,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 保证学校微机室正常运行。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第5篇

计算机维护维修实验室主要承担我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组装维护、维修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力求以最舒适的环境,最完好的设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环境。由实验室内设计制作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实验台,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设计、自己接线、自己维护、维修的实验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教育,增强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技能训练,为后继硬件课程的开设打好知识基础。向应用性、实用性技术领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本实验室主要承担的实验内容为 :

1、通过维修、维护实验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知识;

2、掌握计算机组装知识,能够熟练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能分析解决一些常见危机硬件故障;

3、了解有关BIOS和CMOS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常见的计算机BIOS 参数设置及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4、操作系统的安装及故障排除及相关工具的使用知识;掌握常见板卡驱动的一般安装方法及故障排除;

5、掌握注册表的一般维护、管理知识及故障排除方法。

微机实验室局域网的维护与安全 第6篇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微机实验室,并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局域网系统。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地实现了大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各项工作,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机密的重要性数据,由此,也就出现了一定的网络维护与安全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突出。一旦网络系统遭受到攻击,则必将面临不可预知的重大损失。轻则导致网络系统的拥堵,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重则导致微机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或被盗用等严重问题。基于此,如何更好地实现局域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网络的维护

在局域网的正常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下列问题,如:网卡及网线的故障、交换机以及集线器的故障等等诸多问题。虽然,故障的种类有所不同,但其具体的故障表现却是相同的,归结到一点就是网络的不顺畅。而针对所面临故障类型的不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接下来,就针对当前局域网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故障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1 网卡及网线故障

对于网卡故障,首先需要借助设备管理器来对网卡安装驱动程序是否正确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在网卡设备标示前出现了黄色惊叹号,则表明网卡故障的原因就是由于网卡自身问题所造成。对网卡设备标示进行双击操作以进入相应的网卡属性窗口,如果驱动程序的安装不正确,则在常规选项中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提示,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进行网卡驱动程序的重新安装即可解决相应的网卡故障问题。其次,网卡故障的另一种原因就是网卡资源配置同其他设备的相冲突,这种情况需要进行网卡所占用资源的重新分配即可解决问题。

网线故障的特点主要就是双击“网上邻居”,在打开的相应窗口中只能看到本机器的机器名,而在局域网系统中的一些其他设备中并不能显示,而且网卡的指示灯也没有任何显示。利用其他计算机设备中拔下的网络端口,故障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这也表明故障的主要原因就在网线。具体解决办法为:首先对网线两端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连接紧密;然后对网线的畅通性通过测线器进行检测。如果通过检测确定网线存在问题,则只需要通过更换网线即可解决网线故障。

1.2 集线器故障

一般情况下,集线器故障都发生在电源或相关接口上。在检测过程中,如果集线器相关的所有指示器均没有相应显示,则需要对电源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同时如果在网络系统中,不能看到全部的计算机而只能看到小部分计算机时,则需要对集线器间的级连线具体制作形式进行检查。通过故障检测,如果确定集线器间的级连线接口存在故障,解决方法为:可利用集线器的1号接口进行级连设备链接,由此不仅实现了集线器间的有效级连,同时还更好地保证了网络系统的顺畅性。

1.3 TCP/IP设置故障

对于网络系统的顺畅性,TCP/IP的正确设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微机实验室中的计算机设备未进行相关IP地址的设置,而是单纯地依靠服务器进行IP地址的自动分配,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所有计算机间的IP地址不能保证在一个段内,进而导致在不同计算机设备中的“网上邻居”中均不能看到对方。目前,在局域网系统中通常所使用的IP地址有以下几种类型,即:(1)10.x.x.x;(2)172.16.x.x--172.31.x.x;(3)192.168.x.x。

2 网络的安全

2.1 账号和密码的保护

在局域网系统中,安全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账号和密码的保护。现阶段,大部分的网络攻击行为都是从账号密码的猜测开始的。攻击者一旦通过密码进入局域网系统,那么系统所存在的其他各项防卫措施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因此,充分保障局域网服务器及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的安全性对于实现网络系统的绝对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为更好地保护账号和密码的安全性,在相关设置过程中尽量采用位数较多的密码,至少要保证在10位以上。比如为更好地保证保密效果,需要将密码设置为同时包含了字母大小写以及相应数字一起的密码类型,并定期地进行密码修改;另外,对于普通用户,还要采取相应的账号管理策略,具体的如采取强制措施,要求相应用户每月进行一次密码修改;同时对于一些应用频度较小的账户(如GUEST账号)要采取关闭处理。

2.2 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并定期安装系统补丁

首先,在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中,系统会相应地启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占据了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还使得系统安全隐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为更好地保障系统安全,就可以适当地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同时对一些不必要的TCP端口进行关闭,由此实现局域网被攻击的概率降低,充分保障局域网系统的安全。

再次,对于当前大多数的网络攻击行为,都是利用了系统所存在的漏洞,因此对操作系统进行定期的升级操作以及相应补丁程序的安装也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大部分的局域网系统都是采用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微软操作系统,因此也出现了较多的漏洞,借助这些系统漏洞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攻击行为。

2.3 安装网络防火墙及相应杀毒软件

在网络系统中安装相关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一些非法访问行为,进而实现对局域网安全的有效保护。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局域网连接到外部网络的节点上进行防火墙的安装;而杀毒软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网络版的产品,这种杀毒软件能够随着局域网服务器的升级而促使每一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升级,由此避免了很多中间工作。另外网络版杀毒软件还能够有效地杀除网络系统中的一些传播较快的病毒,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应的局域网系统的维护与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多,但是,只要充分掌握了局域网安全与维护的相应原则,就能够为其安全运行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进而也能够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林,段宏涛,段晓博.浅谈局域网的维护与安全防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

[2]胡石林.论计算机局域网的维护管理与网络安全[J].科技资讯,2011.

[3]孟海霞.计算机局域网的维护管理与网络安全分析措施[J].硅谷,2015.

微机室的维护 第7篇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EC61850的广泛应用,继电保护技术逐步朝着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趋势发展[1]。在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具备保护、对外通信、信息输入、显示、记录等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功能。装置功能日益强大,其配置、维护工作也愈发复杂,但装置的交互操作手段有限,通常只有小液晶屏和几个操作键组成,单靠装置按键来进行配置、调试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人员的需求。保护装置上的液晶屏和操作键主要是为了装置的现场就地操作应用设计,对装置进行系统性的调试、诊断、配置、分析等工作还需要配套的辅助工具软件,所以开发微机保护配置维护软件很有必要。

在定值管理一体化的背景下,装置配置维护软件不仅要具有参数浏览、继保调试等基本功能,也需具有定值单自动下载的功能。定值整定计算软件计算得出的定值单或修改的定值单可以经过转换直接下到对应的装置中,减少现场人员的手动输入。该软件通过UML建模,模拟保护装置人机面板(HMI)的功能,利用PC机或手持终端系统对保护装置进行配置维护。软件对定值可进行离线编辑、在线自动下载,定值单可按固定模板输出,极大地提高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电力自动化设备进一步的设计开发和功能完善开辟了途径。

1 关键问题

1.1 操作界面定制化

软件要面对不同的对象:厂内配置人员、终端调试人员等。不同的软件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视图,为实现界面的简洁、易操作性,用可定制的界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做到不同用户使用模块的权限可灵活配置的解决方案[2]。这种方案将视图的多样性与视图管理的统一性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适应不同的需求,又减轻了编码的难度。

1.2 定值离线编辑保存及在线自动下载

为杜绝人工操作导致的误整定,提高保护装置定值输入的效率,用户要求整定计算软件输出的定值单能够直接导入到保护装置中,免去工作人员现场对定值的修改及输入。

另外,现场投运的产品需要将保护配置存盘,在产品更新程序时,直接将原有配置写入,大大提高现场的调试效率;对相同型号的装置,可以重复利用配置文件。因此实现保护配置的离线编辑和存储,就显得格外重要。

保护定值在整定计算后,以XML格式存储。到达现场后,用该软件将定值文件直接写入装置,这就减少了现场输入定值时的人为错误,提高调试效率。

与离线编辑功能对应的,是下载定值的问题。下载定值就是将XML格式的正式定值单发送到装置中。合法的定值单才允许下载到装置中,所需做的检测有:自动检测设备型号、CRC码等信息是否与保护装置相符,定值单内容是否与装置内部定值配置表相匹配,定值是否在装置整定范围内等等。

1.3 装置唯一性识别

一个厂站有多台装置,离线修改好的定值在下载到装置之前,为避免定值下载错误,必须先对装置进行唯一性识别。厂站内的装置都有其对应的地址,而且地址唯一,以“厂站+装置地址+装置CRC码”作为识别装置的依据。下载离线修改的定值时,程序先比对定值文件包括的标识与装置是否一致,一致时,才允许下载。

1.4 离线、在线状态定义

离线和在线状态的定义,不以通信状态为判据,而是置一个人为标志,来决定该软件是处于在线状态还是离线状态。在线状态下,工具的任何操作都以连接装置为常态,如果此时通信异常,操作以等待超时结束。离线状态下,此时无论工具是否连接装置,都不再进行与装置通信相关的操作,仅保留保护配置数据的加载、浏览、编辑和保存功能。

1.5 装置ICD文件生成

IEC61850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形成一个标准的开放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通信体系,让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智能装置之间实现良好的互操作。ICD文件是装置能力描述文件,是实现互操作的基础,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软件在装置配置功能中提供ICD生成子功能,根据装置自身的建模配置数据,生成ICD文件,基本的原则有:保护、测控分离,分别生成单独的LD;定值附属保护或LN0;软压板、硬压板(包含检修压板)分离等等。生成的IED描述符合面向对象的原则,层次清晰,并预置常用的数据集和报告控制块、GOOSE控制块,极大地方便了变电站配置人员的配置工作。

1.6 故障及操作信息记录分析

一旦有故障发生,如果能及时记录故障具体信息,将会对工程人员提供很大便利。发生故障后,程序自动记录故障的序号、动作名称、时间和电流/电压值,并可结合录波文件进行录波分析。

同时,对装置的就地操作信息和远方操作信息也应做相应的记录,便于工程人员检错、排错。

2 总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

按照分层原则,将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系统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视图层,第二层为业务层,第三层为通信层。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应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系统进行设计,将各功能封装成既相互独立又具有良好接口的模块。

2.2 视图层

视图层仅限于数据的展示,提供用户接口和操作导航服务,不包括业务流程的处理[3]。

针对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界面提供了菜单操作、工具栏操作和按钮操作等基本操作方法[4]。视图层显示开入状态、模拟量值、保护参数、故障信息等等,点击相应的功能按钮/菜单时,视图层的处理程序就会调用业务层的功能函数进行操作。

2.3 业务层

业务层是应用程序主体部分,封装了数据源,所有的命令发送、数据接收和处理都是通过该层来完成的,该层提供接口函数供视图层调用,实现了业务与操作接口的分离[5]。业务层与视图层、通信层的功能调用关系如图2所示。

业务层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化,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模块:定值管理、继保调试和信息查看。具体业务由各个小模块实现。例如:定值管理包括定值离线整定和在线修改、定值单word输出、点表自动生成等子功能。继保调试包括压板投切、开出通道、保护跳闸、模拟通道等子功能。信息查看则是提供装置信息、实时量值、故障记录等信息的查看[6]。

用户的操作需要接口传递到业务层来处理,首先获取通信服务,启动监视,下发命令,完成后退出监视,删除通信服务,并将数据保存到XML文件中。

2.4 通信层

通信层为最底层,将用户发送的命令按照通信协议转换后发送给装置,并能从装置接收回复数据,在视图层显示相应的信息。

通信层同时支持串口传输和以太网传输。按照固定的协议与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通信,每一条命令都是由一帧或数帧数据组成[7]。

通信流程控制对于保证通信状态按照迁移条件正确迁移,正确处理发送、接收、出错重发有重要的意义,本系统的通信流程控制如图3所示。

3 实现

本软件在Windows平台上,以Delphi7.0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指导,采用UML建模,以单元测试、系统测试进行质量保证。

3.1 UML建模

标准建模语言UML适用于以面向对象技术来描述系统,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从需求规格描述直至系统完成后的测试和维护。

UML主要借助于交互图(序列图、协作图)和行为图(状态图、活动图)进行描述。在这里,以定值自动下载为例做出序列图描述,如图4所示。

3.2 测试

测试是软件实现的一个重要过程,使用Delphi单元测试工具DUnit进行单元测试,DUnit的基本实现思路是将被测试代码与测试代码分开,它提供一个Frame Work和一个运行界面,所有的测试单元都继承Test Case。

利用DUnit做到设计和测试同步进行,发现并及时改正软件中的错误,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

4 总结

几年来,自动化行业一直在探索如何为技术人员现场工作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以满足新的需求。通过对微机保护装置在应用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按照分层原则进行设计架构,该软件架构是一套集系统可靠性、操作简单性、适用方便性等优势为一体的通用架构,结合软件工程的方法,实现了系统功能,减少了微机保护装置配置维护中定值整定时出现人为错误的机率。

该软件已在许继800系列间隔层设备上得到了应用,可生成ICD文件,大幅提高了装置的配置维护效率。在满足供电部门继电保护工作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实现了定值的离线修改,在线自动下载,效果良好。由于目前各厂家定义的通信规约均不尽相同,该软件现阶段只对许继800系列间隔层设备适用。

参考文献

[1]郑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J].广东科技,2009(4):111-112.ZHENG Yu.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the statu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J].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111-112.

[2]高柏臣,王哲,高俊英,等.基于电网资源模型和图形工具的职能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9(4):51-54.GAO Bai-chen,WANG Zhe,GAO Jun-ying,et al.A intelligent relay protection setting software system based on grid resource models and graphics tools[J].Mechatronics,2009(4):51-54.

[3]王华,曲俊华.基于MVC模式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07:97-99.WANG Hua,QU Jun-hua.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tective relaying based on MVC[J].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07:97-99.

[4]何桂雄,晁勤,李凤婷.基于Visual Basic的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台远程监控软硬件设计[J].新疆大学学报,2008,25(1):118-121.HE Gui-xiong,CHAO Qin,LI Feng-ting.The hardware-software design concern remote monitoring of computer line protec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based on visual basic[J].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2008,25(1):118-121.

[5]刘春国,王志强.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8):165-167.LIU Chun-guo,WANG Zhi-qiang.Design of s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laying protection[J].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oftware,2009,26(8):165-167.

[6]李宝树,张建坡,李勇.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6):77-80.LI Bao-shu,ZHANG Jian-po,LI Yo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tective relaying[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9,37(6):77-80.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组成与维护 第8篇

关键词:微机保护系统,进步与发展,微机保护装置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 因为电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已经涉及到了电力。所以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发展, 并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此可知, 我国应该加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问题, 尽量排除掉那些隐藏在电力系统暗处的安全隐患, 做到防患于未然。

除了继电保护以外, 微机保护也是电力保护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微机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下来, 我们就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组成和维护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

1 电力微机保护系统的发展

1.1 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

回首我国电力保护系统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电磁型历经晶体管型, 集成电路型发展到了如今的微机型。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对微机型保护系统展开研究, 一直到1984年, 鉴定并通过了我国第一套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并获得了应用。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 微机保护技术已在硬件、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 并取代了原有的保护技术, 占据了主导地位。

1.2 微机保护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目前, 我国的微机保护厂家首居三位的是南端、南自和四方。微机保护系统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密切相关。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组成一般分为六部分:人机接接口部分、微型计算机部分、数据采集部分、通信接口部分、输入输出部分、电源部分。当然, 其中微机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离不开模块化软件和数据通信网这两部分。与传统继电保护相比, 微机保护系统, 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以及串行通信功能, 自检和巡检能力十分强, 保护的动作正确率高, 性能优越。另外, 它的工艺结构条件十分优越, 制造标准容易统一, 并且容易扩充一下其他的广大辅助功能, 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以及低频减载等等。

1.3 微机保护系统的分类

微机保护按保护的设备分为微机线路保护和微机元件保护两大类。微机线路保护分高压和低压。微机元件保护分对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的保护。

1.4 微机保护系统的优点

微机保护系统的性能稳定,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因其体积小, 功能全, 大大的简化了的硬件结构, 简便了操作过程和步骤。它是由微机的智能自主控制, 所以可以实现故障自诊断、自闭锁和自恢复。由于微机保护有智能系统来控制调节, 这样就会使其灵活性增强, 而且智能系统的记忆功能可明显改善保护的性能, 提高其灵敏性。对于维护人员来说, 微机保护技术可以降低工作量, 简便了他们的工作。

2 电力系统微机的维护问题

2.1 维护经验—注意事项

避免无线电波对微机保护装置的干扰。因为微机保护装置是由多种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组成的CPU芯片构成的弱电工作回路, 所以其很容易受到各种电磁波的干扰, 这样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电力系统出现死机、出错等故障。

建立健全的技术规程。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电力系统若要维持正常运行, 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各地方的变电所, 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置。写明当微机保护系统出现各种故障时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这样就可以使管理系统一体化。

对于在维护工作中, 一定要对操作动作进行严格要求, 不能因为维护操作不合理而引起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比如, 湿手不能进行相关维护操作。有的员工, 在洗完手后, 没有等手干了就去工作, 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由此可知, 日常的电力系统维护操作规范是十分有必要落实的。

对输入模拟量采样数据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这样可以利用自身的规律来检错数据。在运算过程中, 应进行两次以上的核对, 来检验过程是否有错。使用专用的硬件电路来检测程序出轨, 并实现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2.2 维护经验—影响方面

当保护装置在强电磁环境中, 会受电磁的干扰, 发生由于读写错误数据导致发出错误命令的故障。

保护装置的采样精度在电磁干扰从模拟采样通道进入微机保护装置时也会受到影响。

受强烈电磁干扰会导致装置死机或是不断复位。在其间, 可能由于电磁干扰的瞬间增大导致电子元件的损坏。

2.3 维护经验—方法措施

加强微机保护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从2006年兰溪的那场电力事故中看出, 在微机保护装置不断应用的新变电所中, 因为微机保护系统已与集控、远动、调度、通信的运行与维护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就需要密切的配合才能使保护装置更安全与稳定。

加强微机保护的巡检工作。我们可以从2009年兰溪的那场电力事故中看出, 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 所以电路装置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认真的核对工作了。若是微机保护电路更改了应及时的在更改簿上记录下内容、实践和负责人。

利用光电耦合电路抗干扰。从图1可以看出变换器把微机保护装置的内外互感回路隔离了, 这样一来不存在直接的电信号联系, 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其它的抗干扰措施。一可以在电源入口处增设电源滤波器, 二可以模拟量输入回路的静电屏蔽, 三可以采用磁屏蔽和双绞线, 四可以合理设计接地泄放电路。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电力保护系统会更加倾向与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微机保护技术凭借自身拥有的灵敏性高、速度运行快、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将会在电力系统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因为微机保护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 有电力二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许多专业知识。所以维护人员要想掌握更深的知识, 就应该坚持每天的技术学习, 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网络的迅速发展, 带动的使微机保护成为了以后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我们应随着科技发展, 不断总结经验, 并能够及时的分析处理一些异常事故, 使得微机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褚晓锐, 陈小川.浅谈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运行和维护[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2:51-53.

[2]虞俊.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相关问题研究[J].机电信息, 2012, 30:3+6.

[3]王家林, 夏立, 吴正国, 杨宣访.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故障信息检测算法综述[J].电测与仪表, 2011, 02:1-5+35.

“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方法研究 第9篇

(一)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 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实际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执行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知识技能的要求,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置了五个项目, 即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微机硬件系统的组装、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微机硬件故障排除、微机系统维护。以“微机硬件故障排除”这个项目为例, 项目教学的内容选取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先举出学生在组装调试计算机时的几个常见的故障, 如开机时有连续的长报警声、开机时有一长两短报警声、显示器亮一下后再不显示、开机后无显示等故障现象, 然后启发学生主动举出大量的日常使用时遇到的故障现象, 如音箱有声音, 而话筒不好用, 新买的一条内存装上后, 为什么会慢了等等, 这些内容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 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这些故障现象由易到难组织起来, 学生先分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 找出其原因, 然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最后由教师做出结论。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个项目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课本为中心向学生、“项目”为中心的转变, 而且也实现了课堂中心向实际经验为中心转变, 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后, 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 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 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特殊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1]比如, 在学习“微机系统维护”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在课前统一给计算机重装了系统, 但是没有安装杀毒和系统维护软件, 然后, 在课堂上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些资料, 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计算机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结果很多计算机在使用后的很短时间内都感染病毒了, 速度明显变慢,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引出了“微机系统维护”的知识,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杀毒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 而且也深刻感受到了系统维护的重要性。在重装系统后, 首先就安装了杀毒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采用启发式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合作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根据《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 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促进了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1.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 通过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在分组的时候, 注意到将不同能力、性别、个性和智力特征的学生分成一组, 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 有的动手能力强, 有的观察能力强, 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如学习“硬件组装”这部分内容时, 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 同组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及时给与帮助, 共同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2.学习任务较多, 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例如, 如学习“外设的选购”时, 课前将学生分组, 每个小组分到一种外设的相应问题, 分别围绕下列内容展开: (1) 该外设的发展现状如何?应用了哪些新技术? (2) 外设当前主流品牌有哪些?性价比最高的是哪种品牌? (3) 购买时注意事项有哪些?应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要求各小组通过亲自调查、课外阅读教材、教参及其他科普读物和上网找资料等途径完成问题,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75页) 课上各小组推荐, 一人上台演讲, 时间不超过5分钟, 有的小组把演讲稿做成多媒体课件, 让全班学生共同享受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演讲情况补充完善, 总结提高。3.学生的思路不开阔, 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例如, 在学完“计算机启动过程”后, 让学生归纳总结“BIOS中程序、CMOS参数、硬盘主分区引导程序、分区表、分区引导程序”这五者之间关系[2]。对此知识点挖掘拓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检修微机故障能力。先布置如下讨论题: (1) BIOS芯片有哪些程序?各有何作用? (2) CMOS中保存了哪些参数?这些参数如果设置不正确会出现什么故障? (3) 硬盘主分区引导程序、分区表、分区引导程序有何作用? (4) 在系统启动过程中使用到的先后顺序为何?然后通过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启发, 互为补充, 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法各有特点, 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综合使用这几种教学方法, 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 文章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三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参考文献

[1]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技术出版社, 2004.

微机室的维护 第10篇

笔者讲授该课程多年, 也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在实践实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有: (1) 课上实践环节较薄弱。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学生课上动手机会较少, 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会拆装电脑, 也不会安装操作系统等。 (2) 课后实践经验缺乏。很多学生只是在课上有实践活动, 课后很少从事日常的计算机组装、软硬件维护、故障诊断等实践, 缺乏计算机日常维护维修经验。

CDIO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学习。CDIO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并且系统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能力培养、实施指导、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

CDIO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将CDIO模式运用到教育改革中, 是一种能让学生将专业课程与实践实训有机联系起来的方式和主动学习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它倡导的“做中学”和“产学合作”与职业教育所倡导的项目教学及校企合作办学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 这就决定了CDIO教育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的可行性。笔者尝试了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 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工程实践, 更新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CDIO教学模式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经验获取方式及技能的训练方法上, 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一些习惯性思维和观念。

首先, 改变原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 减少理论教学时数, 增加实训时数。最好的方式是在微机硬件维修实验室一体化教学, 完成“做中学, 学中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即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 使讲课、演示、实验, 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模式。《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由于内容的特殊性, 需要进行大量的部件展示、课堂演示和多媒体教学, 并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实验、课后实训、企业实习等的教学手段。因此将教学场地改到实训室进行, 能更好地进行基于岗位情境加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甚至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适时将课后实训安排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如笔者就与本校外围的电脑科技公司合作, 让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的角色扮演。

其次,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念,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强调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引与导的结合, 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这种教学方式的流程大体为:

1.根据教学内容虚拟工作环境。如计算机硬件安装, 则在实验台上摆上硬件安装所需的各种配件和工具。

2.提出工作任务。在岗位情境下导入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中心, 如计算机硬件安装任务。

3.简述工作要求。如教师仅简略介绍计算机硬件安装的步骤。

4.实施工作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根据班级人数, 学生每2~3人为一组, 讨论、查找资料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观察并起指导、引导和咨询的作用。如小组讨论计算机硬件安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完成硬件安装工作。

5.汇报工作心得。如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安装的实物讲解本组的讨论和实际安装结果和心得体会。

6.点评工作结果。教师点评学生的工作过程, 肯定学生的成果, 并考核学生工作完成的质量。

实训项目驱动“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将课程的内容融入各个相关的实践项目中, 采取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整合课程内容, 强化实验、实训过程。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人际沟通交流及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其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做中学”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实训设计项目, 在每个教学单元内用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从“做”中完成“学”的过程, 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科学设计和选择实训项目, 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 按照一个完整的任务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 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 “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CDIO教育模式认为实践项目最好来自产业第一线, 是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选择实训项目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就业相关以及企业的实际任务选择实训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和工学结合, 结合CDIO教育理念, 采用企业岗位情境再现、项目细分、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可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4个岗位情境和22个项目。如表1所示。

加强课后实践, 提高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校内成立计算机维修协会, 平时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义务维修和咨询, 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学习技术与技能,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学期举行计算机组装维修方面的技能比赛, 如计算机硬件安装比赛、计算机系统安装比赛、计算机故障排除比赛等, 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竞赛促进教学, 提高技能。周末可安排学生到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或鼓励学生自己去电脑公司兼职锻炼, 加强岗位素质的培养。这些工学结合, 课内和课外结合, 校内和校外结合的方式, 能使学生学有所用, 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CDIO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为精髓,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模式。针对《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尝试使用先进的CDIO教育模式, 对《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 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的项目实战环境中, 让学生边实践边学。实践表明, 该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之家, 林芳.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4) :63-65.

[2]应英.CDIO教育模式在“标志设计与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A].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16-121.

[3]周丹, 许益成, 席先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A].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04-208.

[4]丁强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精品课程[EB/OL].[2011-05-06].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5606a573-1295-1000-b9a8-b7b5f3b2d8d7&courseID=D100075, 2010.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1-7.

[6]王跃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理工卷, 2010 (2) :56-59.

上一篇:轨道衡系统下一篇:逆向物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