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精选范文

2024-07-24

幼儿绘画精选范文(精选4篇)

幼儿绘画精选 第1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眼中的世界一开始是通过涂鸦表现出来的。涂鸦是绘画的雏形,在涂鸦时幼儿会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事物。涂鸦不断地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就会由涂鸦变成简单的绘画。幼儿通常会用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图画来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也许会把太阳画成黑色,因为他们觉得此时此刻的太阳是不开心的,他们也许会让小猪飞上蓝天,因为他们觉得小猪有着翱翔蓝天的梦想……幼儿在进行简单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不断地培养。不管是幼儿的信手涂鸦,还是幼儿的简单绘画,都是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培养。由此可见,绘画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巧设情景,激发画的欲望

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前提条件。当幼儿急于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绘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用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白纸上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美景。如教师在一节绘画课上启发谈话:“春天来了,小朋友肯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春游过,请将你们春游时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吧!”幼儿稍作思考之后,开始绘画。有的幼儿画出了公园的美景,有的幼儿画出了放风筝的趣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幼儿绘画的欲望被瞬间激发了。幼儿以这些情景为蓝本,充分挖掘思维潜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

二、变换形式,教给画的方法

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主要方式。当幼儿兴致勃勃地想要运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美妙的世界时,却又不知从何处起笔。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变换形式,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如,幼儿在画春游图时,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先用黑色的笔勾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其他颜色的彩笔进行涂色。当然,幼儿也可以先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笔直接涂画出事物,然后再使用黑色笔进行勾边。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掌创作春游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手掌上沾满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印下一个小手掌印。这个小手掌印可以作为一棵树的树干,接着在树干上面加上树冠、树叶等。然后再加上一些花花草草以及人物等。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纸上滴一滴颜料用小嘴巴吹出一幅春游图来。通过教师变换不同的形式,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绘画的方法。幼儿灵活运用这些绘画方法,不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

三、多样评价,给予画的动力

给予幼儿绘画的动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重要保障。当幼儿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内心美好的世界并获得别人的认可时,幼儿就会拥有更为充足的绘画动力。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予以褒奖。如某位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春游图。图中爸爸妈妈拉着他的手站在了草地上,草地上零零星星的开着一些野花,在野花周围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通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教师看完这位幼儿的绘画作品之后,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点赞。又如一位幼儿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掌画出了两棵大树,其中一棵大树上面还有一个鸟窝,树下面是两个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小鸡捉虫……教师看完他的画之后,对他说:“你画得太棒了!”在教师由衷的赞誉中,幼儿积蓄了用之不竭的绘画动力。幼儿在这些取之不尽的绘画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进行创造,创作出了一幅幅彰显童心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各种幼儿颇感兴趣的情景,让幼儿走进这些有趣的情景中,并急于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美景,以此激发幼儿进行绘画的强烈欲望;要通过教给幼儿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的绘画方法,让幼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迫切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世界,借此教会幼儿绘画的方法;要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凭此为幼儿绘画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爱上绘画,让绘画成为展示幼儿内心世界的“橱窗”。

参考文献

[1]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才智,2011(15).

[2]张丽娅.浅议幼儿绘画活动指导策略[J].速读旬刊,2016(5).

幼儿绘画精选 第2篇

【关键词】能力 兴趣 独立 探究 创新

能力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培养幼儿从小具有探究意识,具有独立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今后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重视孩子独立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过分强调与示范讲解,往往会妨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独立思考及大胆表现。因而,美术活动中应该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让他们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我表现、自主探究、大胆宣泄自己情感的活动,从而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及独立创作的实践能力。

一、激发活动兴趣,培养自主探究

幼儿表现创造的热情来自教师的鼓励与支持。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对儿童与成人具有不同意义,美术对成人而言,被视为高雅的东西,能提高生活的情趣,然而对儿童来说,美术首先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种自我表现方式其实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究,对于这种探究式的自主表现,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的最大胆和最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画。例如,把生气人的脸涂成绿色,用颠倒五官位置的方法画抬头的人。教师不能因这种方法不合情合理而给予否定。相反,应热情鼓励并大力发掘这种幼稚又独特的自主探究技能的表现,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幼儿情感色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可以用蓝色画树叶,用绿色画天空,用黄色画大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去横加干涉和阻止,而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指导。

二、培养能力,自觉探究

1、观察是自主探究活动的起点。美术活动中的观察也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美丽的鸟》的这一课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各样的鸟,在观察中自主探究总结鸟的外型特征,为画鸟做好铺垫。秋季来临后,园内的各种树叶的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或黄或绿,或红或紫,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变化兴趣浓厚,于是,我组织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利用课余采来树叶,在美工课上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创作叶画,他们通过亲眼观察叶的美丽色彩及奇异的形状,亲手制作出长颈鹿、小兔、小鸟、小马等精美的叶画,真是惟妙惟肖。

2、欣赏是调动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美术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在欣赏别人画的时候,那种创作探究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使他们蠢蠢欲动,急于表达心中所想。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的欣赏,除了看和说,还有把这种感受用画笔、用色彩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一次欣赏毕加索的《公牛图》后幼儿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看到的人或物用最简单的图象表达出来。虽然幼儿的作品不能等同于艺术大师,但在作品的创作探究中却也能充分表现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作的活力。这种能动的再创造过程,会调动幼儿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通过想像,去自觉自主探究创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中教师除了选择幼儿的作品和一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充满童趣、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画及手工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使幼儿受到感染的成人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民间工艺艺术品、农民画、中外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等。

3、从简单入手,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这种诱发幼儿内在潜力的自主探究往往是从简单入手的。只要是幼儿的作品,哪怕是他画了最简单的一截线,当他向你展示时你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自觉自主地探究,去表现自我。在美术活动中,老师不要忽略图形添画这一被视作简单的绘画方式,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激励幼儿添画自主创造新的物体形象,是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又一种体现,如,在圆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画画太阳、表、盘子、皮球、苹果、车轮、人物头像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探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运用绘画游戏,引导幼儿自主作画。

1、设计问题让幼儿探究绘画。如,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例如:假如太阳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发生什么?假如决定取消汽车、摩托车,会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启发引导幼儿尽其所能的想出可能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自主探究,将自己的想像用绘画表现出来。在自主探究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一定的指导,在指导幼儿完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幼儿及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问题,对能力强的幼儿着重求异思维,线条的流畅及色彩的和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自主探究中都有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探究活动会促进幼儿的发展。

2、接力绘画。

把幼兒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以猜拳等随机的方式来确定所画的内容,如人物、风景、动物等,要求幼儿自主探究,每人画1—2笔,连接每一个人画的方向并向下发展,可以夸张,可以想像,用这种方式比赛哪组先完成绘画,教师同时及时鼓励评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的兴趣。

四、利用儿歌及简短的语言,启发幼儿探究作画

儿歌里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若我们能将儿歌中所表现的一些现象,一些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在琅琅上口的前提下,启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如,儿歌“热带鱼”:大小两块三角糕,小糕头顶大糕腰,大糕前面放把刀,刀前有颗黑葡萄。

1、教师可先教会幼儿这首儿歌,并引导幼儿基本了解热带鱼的特点:由大小两个三角形组成,小三角形正顶大三角形的一半的地方,眼睛在头部(即大三角形前)。

2、然后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热带鱼的生活环境和动态。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彩,自主探究创作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4、在此基础上激励幼儿自主探究用热带鱼装饰盘子,设计花布,点缀花边等。

总之,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个施教者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扎实的教学实践融会贯通,去努力培养幼儿独立的的探究创作能力,使幼儿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也为他们今后在其他领域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园教育活动 艺术领域 美术》

幼儿绘画之我见 第3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幼儿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0-01

绘画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幼儿绘画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是获得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的绘画通常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是幼儿通过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用一些线条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活动。兴趣往往是幼儿愿意回想有趣和有意义的事物的基础,也是愿意表达他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

绘画是手、眼睛和大脑密切合作完成的一项活动。儿童在绘画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积累的经验,又是对其事物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幼儿早期的绘画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表现力,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看事情的方法。幼儿绘画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通过绘画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他们的感情和对人生的理解,幼儿绘画在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幼儿通过眼睛来观察和了解事物。当然,幼儿观察事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一看,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幼儿绘画和观察是分不开的。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我画虾花了几十年才能画出它的神韵。他把养虾的水缸放在书桌上,每天都仔细地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把虾画“活”。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 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的能力不是最强的,智慧也不算睿智,我只是在观察事物时更用心、比别人强点。事实上,孩子的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力强的孩子对事物的外形和特征把握比较准确,在阅读、写作和字形方面也表现的比较突出。

为了让幼儿以愉快、幸福的心情去发现和认识生活,我们可以从观察幼儿最喜爱的事物开始,只要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绘画出的图画就会更生动、更具体。幼儿都会对小动物充满兴趣,长鼻子的大象、高高的长颈鹿、活泼的猴子最受幼儿喜爱。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了解小动物们的动作神态和生活习惯。幼儿天真的以为动物和人的家庭一样,所以在画动物时总会拟人化。

在观察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是不容易集中的。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与我们成人有很大的区别,有一些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观察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教育者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整体再看细节,也可以先看细节、小的地方再整体观察,然后再用对比的观察方法。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桌子、冰箱、锅碗等,形状很简单,幼儿很容易进行观察,还有适合的几何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等,这些事物都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物体的观察能力。

二、绘画培养幼儿的认知、记忆能力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积累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记忆是分不开的。观察对幼儿绘画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其品质和性格的形成,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有效的指导幼儿认识图画的能力,考虑到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选择有利于幼儿理解的图画,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认知能力。

幼儿的记忆通常是无意识的,他们的很多经验都来源于无意识的记忆。他们往往是没有目的的、不经意间就记住了一件事,幼儿容易记住感兴趣的事物并且记忆深刻,让幼儿观察之后再默画出他们观察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丰富的形象在幼儿的大脑中存储,想画什么会觉得很自由。例如:幼儿突然看见蚂蚁,并且对它们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观察蚂蚁身体的组成和形状、颜色,它们在做什么等等。要求幼儿把观察到的蚂蚁记在脑海中,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蚂蚁画出来。

三、绘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反映。我们看到幼儿作画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利用头脑中自己对观察事物仅有的一丝印象创作,脱离了物体本身原有的姿态特征,表现出幼儿特有的绘画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幼儿经常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同样是画老虎,成人会把老虎的形象一一表现出来,尖尖的牙齿,凶猛的样子,锋利的爪子。而幼儿可能会给老虎填上一对翅膀,把老虎本身的形象变成自己想象和喜欢的样子。

幼儿对知识和事物的理解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和来源。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特定的材料让幼儿可以依赖,很难说服幼儿想象和创造。例如, 教师辅导幼儿画 “冬天”时,可带孩子到户外观察下雪的美景, 看雪花漫天飞舞的落下,听遍地的雪花踩在脚下的吱吱声,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喜悦。这样,孩子们画冬天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没有目的性也很容易被改变,一般是通过感官系统随意想象,在画画的时候,经常变换绘画的内容。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创造出更多新的作品。我们看到幼儿作画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利用头脑中自己对观察事物仅有的一丝印象创作,脱离了物体本身原有的姿态特征,表现出幼儿特有的绘画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幼儿经常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也可以给幼儿听一些歌曲,从音乐形象的感染来影响幼儿的感受,这将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尹维新.《3—6岁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

[2] 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 第4篇

培养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是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的继续和深入。多年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师资多源于“专业”,而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培训者,自然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培养的基础上,必然不能缺乏创新。据有关专家论述,创新精神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因此,创新精神等同于创造性、创造力。我认为,幼儿创新精神是指幼儿对生活、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敢想、敢说、敢做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因此,它同样包含创新意识(敢说)、创新思维(敢想)和创新行为(敢做)几个层面。具体地讲,幼儿创新精神应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启蒙性。幼儿的创新是浅显的,是成人创新的基础。我们不要对幼儿的创新要求太高。

2普遍性。幼儿创新的启蒙性使幼儿的创新存在普遍性的特点。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属于每一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我们应给每一个幼儿创新的机会。

3经验性。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创造的产品反映的内容也是幼儿的生活。我们应丰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

4过程性。幼儿创造的过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重在过程的价值,在过程中让幼儿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而不在于幼儿创造的结果。二是指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搞短期培训。

5个别性。指幼儿的创造相对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性。我们不应该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

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依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我在一节美术课上,引导孩子为小动物画房子,孩子都兴致勃勃的拿出画笔时我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示范”,孩子们纷纷画了起来,结果发现孩子拿出的作品都和我的一样,完全局限在我的“思想范围”中。我才发现我已经忽视了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时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了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给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孩子的想法被局限,完成后的成就感也被抹杀。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而孩子对于老师的这些行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就是前面我发现的,他不希望接受你的帮助,胆小者不敢言语,大胆者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有的孩子他希望得到老师的相助,这是他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他不会,老师会来帮忙的,这就渐渐地滋长了他的依赖性,他的这种惰性抹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呢?我觉得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对他的细微进步都予以肯定,让他们的自信多于自卑,让他在成功的体验克服对成人的依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受压制易使头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情境下,则心情舒畅。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是感兴趣的,幼儿的求知欲就很强。现在不少课堂教学,只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幼儿需要自由,希望在绘画中能自由地边想边画,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学得无忧无虑。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像、思维等方面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育的目标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据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白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爱美是童真,当孩子第一次握笔或拿起一根枝权儿,在纸上或地上涂画出最简单的符号,那就是孩子主动地对周围世界的最原始的反映。这时,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及时地给子保护和鼓励。虽然这种保护与鼓励绝非注定每个孩子今后都能在美术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我们周围,却有好多孩子,对绘画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兴趣,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绝非一件坏事。然而,许多家长往往不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评判、理解孩子的画,随意地扼杀了许多好作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说,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关怀和保护,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对美的“原始认识”,对于孩子们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朦胧认识和浓厚兴趣,教师应予以及时的保护。

在教学中如果不加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绘画上规律性的知识或强加一些成人认可的观点,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与创造,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儿童的画变成成人的“矫形”和“影子”而缺乏童趣。所以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小儿腹泻病临床分析下一篇:保护工厂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