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凝聚力范文

2024-07-31

集体凝聚力范文(精选12篇)

集体凝聚力 第1篇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良好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能把教师的意图和要求, 变成学生集体的意图和要求, 把教师个人的力量变成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形成, 只能是班主任精心组织和培养的结果。

一、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入校先“暧心”, 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新生第一次班会非常重要, 班主任要面带微笑, 和谒可亲;要制定班级“目标”, 使学生有行动的方向。作为班主任, 要善于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 又符合本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的奋斗目标, 以便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 推动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目标要先易后难, 先近后远,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2.利用主题班会, 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优势, 从理论上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思想

要使学生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 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没有个人的存在就不会有集体的存在;另一方面, 个人生活在集体中, 集体规定和影响着个人, 离开了集体的个人, 也就不是现实的个人了。可见,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集体的。班集体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地, 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班级的一员, 有责任维护班集体的尊严和荣誉, 为班级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84页) 正确地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尊重集体, 扎根于集体, 从集体中吸取生存和发展的营养, 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3.采用个别谈心等形式, 及时制止“离心力”倾向的发生, 解决个别同学的消极、矛盾等心理问题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 他们中间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班主任要特别注意教育那些表现特殊的个别生, 特别要注意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关心后进生, 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 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弄清情况, 分析原因, 了解症结, 对症下药, 促使他们真正融于班集体中。

4.抓住火候, 增强凝聚力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并抓住活动的关键环节, 适时讲评, 以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活动, 要精心组织, 及时总结, 使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更加热爱班集体, 为班级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选拔、培养好班团干部, 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集体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 并由他们担任班团干部, 组成班集体核心, 才能带动全班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从中选出关心集体, 办事认真, 作风正派, 能团结同学, 愿意为同学服务, 学习成绩较好, 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并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来担任班团干部, 并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爱好和特长, 分配他们适宜的工作, 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班主任则从旁加以领导和指引。要加强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 对他们既要交任务, 又要教方法;既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工作, 又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既要发挥骨干作用, 又要团结同学, 平等待人。对每个班团干部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不求全责备, 同时要求他们团结协作。班团干部奋发向上, 积极工作, 就能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向心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 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有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见的反映, 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 是衡量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要通过语言说理、榜样示范、情操陶冶、活动锻炼、品德评价等多种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其关键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 这就是班风。优良的班风或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无形地支配着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的生活, 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对集体的尊重, 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主要是做到讲清道理, 树立榜样, 严格要求, 反复实践。

四、身教重于言传, 班主任的言行在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 首先是一位老师, 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1.热爱本职, 忠于职守

班主任要热爱本职, 努力工作, 爱校爱班如爱家, 即便工作中出现一些不顺心的事, 也决不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 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使其逐步产生对老师的敬重之情。

2.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班主任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班级工作, 从不懈怠, 关心班集体, 关心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思想和生活, 对学生从思想上正确引导, 行为上严格要求, 学习上耐心教育, 生活上关心帮助, 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

3.公平公正, 严慈相济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 班主任应公正无私, 不偏听偏信。班团干部、优秀学生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听, 低差生、后进生提出的更要听, 全面掌握班级情况, 公正对待每一个同学。即使批评犯错误的同学, 在指出其错误性质的同时, 也要特别注意用鼓励语言, 促其改正缺点。班主任行得直, 做得正, 就有感召力。学生由喜爱老师到喜爱班级, 积极投入到班级各项工作中, 为班级建设出力。

由于注意了以上几点, 笔者所带班级都能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均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 多数班级还被评为市级“先进班级”。可见, 利用多种手段, 采取多种形式, 增强班级凝聚力, 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保证。

摘要: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班主任要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选拔、培养优秀班团干部, 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集体;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注意自己的言行等方面的努力, 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以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关键词:凝聚力,优秀班集体,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

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第2篇

班级或团体的凝聚力不强或归属感不强,我认为是由于各方彼此之间了解不深引起,而对于陌生人的一种漠视是现今大部分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因此,要增强团队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就要使队员与队员,队员与团队之间的了解加深,增加彼此之间的积极连系,让彼此之间产生积极的情感。

大学里最常见的团体,我想是宿舍,住在同一个宿舍里的同学拥有了解彼此的最多的机会,他们会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游玩„„.有这么多相处的机会,他的关系自然较其它团体要好再说说我们高中,高中,那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忙碌但也非常充实的季节,它是由我们高中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相聚相处而形成的。由此,我想说,要增强大家对于彼此的了解,就必须让大家有更多的相处机会,让大家一起“动起来”,论到相处,在大学里就不得不谈到活动了。

大学里的活动,多种多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但是,为什么在许多的活动中,许多人总是一副于他们无关的样子呢?我想,这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活动的原因。处于自身的原因,在此不作叙述。至于活动的原因,不外乎他们觉得活动没意思、没意义,因此,这一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于我们来说,活动的意义不外乎三方面:1.有趣 能让我们玩的开心;2.对我们自己有作用,能让我们得到一些锻炼,收获一些经验;3.对社会有意义,能够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发起一项活动时,这三个方面应注意!

团体活动小思

以下仅由我个人所想,情况迁变不定,故只作参考。

1、“下乡支教”活动

支教活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而且这个活动绝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也可以让我们得到很好的锻炼!既然是支教活动,肯定当以“教”为主,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去死教,我们要让孩子们既能够学到东西,而且要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到东西!

不管是班集体或者是协会作为活动的主办方,都应该发挥主办方所拥有的各项特长,积极展示,真心交流„„(详细需作讨论)

构想:经过详细策划后,某个周末于某所小学,资勘1001班同学或理工大武协众人在该学习的操场或教室同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及老师会面,并为大家介绍相关人员和相关事项„活动开始,首先大朋友带着小朋友“上课”„上完课后,大家开展互动娱乐活动„最后,大家集合,谈谈对活动的感受,并作留影,留联系方式„活动团体有必要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

2、类于团体竞技的活动

我认为,团体的竞技活动最能将彼此联系起来,最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运动场上某班同学正在驰骋操场,别的同学更是在摇旗呐鼓,可见这种活动是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的。

可以进行团体于团体之间的友谊竞技活动,也可以进行团体内部之间的友谊竞技活动。

构想:某天,经过策划后,武协展开内部趣味竞技赛„团体被分为了两个队,两队分别对阵,进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运动竞赛,“运动员”奋力拼搏,其他队员欢呼加油„、集体的公益活动

比如集体的打扫卫生活动,集体的募捐活动,集体的绿色公益活动,集体的公益创作活动„

加强班级凝聚力 构建特色班集体 第3篇

摘 要:本文提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不能只着眼于烦琐的学生工作和简单的教育管理,应当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竞争力为目的,了解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并在实践中构建特色班集体。

关键词:规划 特色班集体

一、明确职业方向,规划职业未来

中职生给常人的感觉是素质低,学习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当然也有一些成绩好,但是由于家庭原因想早点就业而放弃高中学习机会的学生,但是他们在中职学生中占的比例非常小。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不同,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在中职时期,学生叛逆性比较强,追求个性,虽具有简单朴素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与人交际的能力,但是还不成熟、不稳定、遇事容易冲动,对学校的管理普遍存在抵触心理。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等状况,新生入校后,班主任要立即组织开展“认识自我”教育活动,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及时剖析自我,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人生目标,做到人人有想法,人人有动力,第一时间内稳定学生刚入校时的浮躁。学生稳定下来后,班主任应重点加强习惯养成,严明规范纪律,把“先做人、后做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深入每位学生心中,使其明确习惯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智慧解决班级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特长,形成一个高效班集体,在工作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培养学生责任感,真正做到班级无小事,事事见真情。学会发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潜能,分层次管理,运用学生特长协调班级工作,形成行动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人人有亮点的局面。解决班级事务要懂方法、会技巧,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理念,学会运用“冷热法 ”“攻守法 ”“宽严法 ”等先进教育管理技术,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充分展示年轻人的特色,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班集体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在比学赶帮,违反班规校纪的自然就少了,班级凝聚力就出来了。

三、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提升职业素质

针对职专学生年龄小、学习基础差、社会观念模糊、综合素质不强的特点,定好每个学期的培养目标计划。

新生入校第一学期:观念的改变、习惯的养成。

第二学期:基础能力的提升,包括做人做事、语言、沟通、特长等。

第三学期:组织协调、管理思维、领导力的锻炼。

第四学期:潜能素质拓展,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这些都需要搞班级活动来完成。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每天开展读书活动,定期开展演讲活动,就当前热点问题分组开展辩论会,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反应。班级还可定期开展“清晨6问,静夜6思”活动,即早晨起来问自己6个问题,要做什么、哪些事、怎样做等;晚上睡觉前再反思总结每天的得与失。这样学生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班级可开展“每天两件事”活动,即每人备一个笔记本,每天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再做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把它做完,做好记录。这项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事的能力、对身边的观察力。对于素质拓展,我班第四学期开展了“心灵游戏”“信任背摔”“接数字”等活动,训练学生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团队合作,加强班级凝聚力。

四、破常规,班级管理着眼创新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采取“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班级就是一个车间,按照企业车间进行岗位设置,班主任就是总经理,班长就是车间主任;队长是车间领班。除此之外,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学生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班级环境布置、班级文化建设、宿舍管理,研发部负责班级业务活动开发和组织,保卫科负责班级纪律、安全等。

针对当前学校学生职业适应状况,班级管理实行任命一名班长,将班级分为三个团队,班长选出各队的队长,队长再选出一名秘书,各团队集体商定出队名、队歌、队徽、队旗、队号,并解释其内涵、目的,提出团队目标和方向。把班级学习管理、卫生纪律、校园活动都纳入各队管理,各部门进行协调,每月一总结,及时反思,及时修正。该活动有效地调动了队员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力,为学生们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班集体凝聚力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班级,教学工作,凝聚力

班级管理中,如何才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呢?通过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我有如下几点个人粗浅的见解。

一、爱心为本,真诚对待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而,班主任要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就有了真情和关爱,就会使班集体成为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二、目标合理,凝心聚力

一个班集体要想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凝聚力,必须要制订出适合班情的合理目标。合理的目标让学生们凝聚在一起,不断进取。而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成就感、凝聚力。

三、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管理是关键。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班规,引导和规范班级成员的日常道德和行为习惯。通过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自我管理约束意识等。科学管理不仅有约束的含义,更有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期待他们健康成长的含义。

四、树立模范,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集体的核心,成为集体所有成员学习的模范。然后通过他们吸引和带动其他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与班级管理,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与个人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

五、加强活动,积极引导

班集体的凝聚力包括集体主义思想、正确的班级舆论、良好的班级风气,它不是自发产生的。每次活动中,每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凝聚力就越大。

增强集体凝聚力主题班会设计 第5篇

班会主持人:苏观福

一、班会主题:班级是我家,维护靠大家

二、班会对象:高一(1)班全体学生

三、班会时间:第八周周一下午班会课

四、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明白,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维护班集体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

五、班会课前的准备 1,班主任组织班上数位学生干部及寝室长召开活动准备会,组成筹备小组。发放游戏规则,让寝室长回去告知室友游戏规则,并让不适宜参加的同学提前向班主任请假。2,班会前的准备小组分工

筹备小组 张旗 李美琪 许玩菊 陈四宝 罗佳颖 王彦斌 摄影组 李美其

六、班会流程设计:

班会主要项目 ,人椅坚持大比拼

a.游戏类型:团队游戏

b.游戏目的 :从本游戏中体验团队精神,要求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存在任何偷懒、滥竽充数的思想。c.游戏规则和程序:

1、所有的同学都应该围成一圈,每位同学都应该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学员的肩上;

2、听从主持人和裁判的指挥,然后每位学员都应该徐徐坐在他后面同学的大腿上;

3、坐下之后,参赛者可以再喊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4、可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看看那个小组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品

一,热身阶段(5~10分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每个寝室长作为组长,每个宿舍需要想一个突出本宿舍特色的口号。

二,革命队伍大扩编(10~25分钟)

男生女生分成两大组,每一大组里面按照10到15个人左右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3~5)分钟给自己的组命名,并且想一个本组的口号。具体分组如下,其中比拼时,男生和男生比,女生和女生比,坚持时间最长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品。(时间允许时坚持时间最短的两个组需要表演一个节目)

人员分组安排,红色字体为组长

第一组 裁判 张旗 男生111(1,2号床)+113 曾光华 李文鑫 林志强 温嘉荣 曹慧成 胡凯集 刘耀文 程信昱 叶子文 李文平

第二组 裁判 陈四宝 111(3,4号床)+115李嘉洵 何飞 曹 智 周宇豪 陈培钧 叶靖文 黄梓钧 王志勇 林广生 彭嘉铭

第三组 裁判 王彦斌112+114 贺 翔 魏 洲 李嘉俊

黄泽峰

邱秉科 蔡鑫利 苏天赐 张 旗 谭义才 陈子宏 陈登权

第四组 裁判 许玩菊 女生 113(1,2号床)+111+115廖玉婷 许晓婷 甘梦丹 吴招弟 余文娟 赖嘉怡罗嘉颍 郭雪妮 陈家怡 黄今俞 黄友彦 万芳芳 李 纳

第五组 裁判 罗佳颖113(3,4

号床)+112 +114吴泽柳 黄心茹 李丽媛 洪嘉莉 冯丽婷 何绮雯 文 娟 李淑银 万 铃 郭少婷张 婷 刘燕婷 邱燕银 钟晓霞

C,游戏结束后,大家坐下来交流心得

首先请人椅游戏中坚持时间最短的那组同学先和大家分享游戏过程的一些问题和感想。

然后请坚持时间最长的那组同学分享取胜心得和感想。让其他想分享体会的同学发言。

提高班集体凝聚力之我见 第6篇

关键词:班级;教学工作;凝聚力

班级管理中,如何才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呢?通过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我有如下几点个人粗浅的见解。

一、爱心为本,真诚对待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而,班主任要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就有了真情和关爱,就会使班集体成为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二、目标合理,凝心聚力

一个班集体要想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凝聚力,必须要制订出适合班情的合理目标。合理的目标让学生们凝聚在一起,不断进取。而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成就感、凝聚力。

三、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管理是关键。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班规,引导和规范班级成员的日常道德和行为习惯。通过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自我管理约束意识等。科学管理不仅有约束的含义,更有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期待他们健康成长的含义。

四、树立模范,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集体的核心,成为集体所有成员学习的模范。然后通过他们吸引和带动其他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与班级管理,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与个人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

五、加强活动,积极引导

班集体的凝聚力包括集体主义思想、正确的班级舆论、良好的班级风气,它不是自发产生的。每次活动中,每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凝聚力就越大。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班集体凝聚力,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只要班主任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会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四种要素 第7篇

因此,要形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就必须具备四种要素,即爱、民主、活动和人格。

一、爱,产生班级情感

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情感。班里的学生要为班级的进步而喜,为班级的退步而悲,为班级的胜利而笑,为班级的失败而哭,为班级的发展而痴,为班级的明天而狂。这样的班级才是灵动的、富有鲜活生命的班集体。班级的情感,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班主任的情感,来源于班主任对班级的喜怒哀乐,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爱。我认为这种爱既要有博爱,更要有偏爱。博爱就是对班级的整个发展负责,从班级的整体利益着眼,去爱这个班,同时也可以是对个别学生的偏爱。

我认为,对一个学生的爱,不仅要有悉心关怀、嘘寒问暖的慈母之爱,还要有严格要求,恨铁不成钢的严父之爱,更要有让学生勇于担当,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博大之爱。

我班过去有位学生,因为喝酒违纪,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事后,他并没有记恨我,而且在路上见到我总是毕恭毕敬。后来,他因为别的原因转校。他在我班待了不足两个月,然而却对这个班产生了很深的情感。为什么?因为我偏爱他,我对他一直像手捧玻璃一样捧着他,在他需要关心时关心他,在他需要批评时批评他,这样对他一生都有益处。这一种爱,我认为便是一种大爱。

二、民主,形成班级秩序

班级管理的基础,首先应该是民主,班级形成的氛围,也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氛围,这样建立起来的班级秩序才是有效的、有用的、长久的。

2006届8班,是过年后新组建的班,我班的班委全部是自报、竞选、投票产生的,课代表、寝室长,也是这样产生的。班规,是让班委拟定,并让全体学生一起修订产生的。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①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②学生中大部分会比较认同班委和班规,这样民主形式下产生的班委和班规更具有生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级的民主氛围,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班主任信箱,是铁皮做的,加上了一把锁,任何学生有任何想说的话都可以往里投,我每天都会开启。不论是关于班委的、班级的建议,还是对任课老师的评价都可以写,都可以投。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一个参与管理班级的平台,使得班级在一种民主的氛围里变得更加和谐、友爱、团结、有序。

三、活动,凝聚成班集体

在活动面前,班级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全班同学就会在这个目标下,很快地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强而有力的班集体,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为了配合学校进行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精心组织了全班的“争做新人”主题班会。班会开得十分成功,过后学生的劲头空前高涨。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一举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一次活动、一次考试,往往就是一次教育的契机,教师如果抓住了,就会大大增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使其强大起来,使学生心在一起、情系一体,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强大的团队。

四、班主任人格魅力,形成班魂

班级是班主任的影子,是班主任人格的影子,班主任思维方式的影子,班主任处事方式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这样说,就是要强调班主任对班级的影响。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支柱,是一个班力量的源泉和动力的来源,对一个班级风气的形成和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班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形式,都会对班集体的每个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

第一,充满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因此,班主任经常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和学生谈心交流,这对一个班级的信心的培养与养成十分重要。

第二,心胸博大。

班主任应是一个心胸博大之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第三,坚韧不拔。

要坚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班级会越来越好,相信自己的教育思想会给学生带来长远发展的好处。同时,也要让学生坚信,坚信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回报。这种品格,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积极的心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成功者对待事物,不光看消极的一面,更多的是看到积极的一面。班主任具有这种心态,对于班级管理的士气,对于学生的学习劲头,对于学生健康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发展的生命力 第8篇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基础,核心,深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凝聚力是使集体、团体结成一体的社会意识。”[1]班级凝聚力以班级中的人际吸引为基础,是指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班级对同学的吸引力。培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过程就是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搞好群体建设的过程。[2]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民主、平等的班集体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把这股力量集中起来,形成这种班级凝聚力呢?

一、基础:以科学管理促班级凝聚力初步形成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中小学生年龄小,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会产生不断前进的意志行动,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都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班主任需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分析了解、选拔班干部。选拔班干部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选定班干部后,班主任就要针对每个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提高。在工作上,班主任不仅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而且要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指在一个班集体内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往的心理气氛。这种环境必能使每一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都积极投入大集体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因此,班级良好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动班级同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形成学生对班级的归宿感。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核心:以教学提高成绩促班级凝聚力得以巩固

(一)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教学,根本行不通。现在提倡的“减负”,就是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要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要采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把握好课堂四十分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两头指优秀生和后进生,中间就是指中等生。教师要做好优秀生典型的培养工作。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可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学生。在一个班里,有了优秀生典型,就使后进生有了榜样,带动和鼓舞同学们共同前进。同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后进生是和优秀生相比而言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我经常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还要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往往有很多积极因素,但难以得到表现和发展。因此,我主动地去了解、关心他们,并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予适当的帮助。

三、深化:以德育促班级凝聚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

首先,提高课堂语言艺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老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果讲得声音没节奏,效果自然不好。应注意以下几点:语言要简练,逻辑性要强,评议形象生动活泼,要注意语言速度和抑扬顿挫。其次,提高提问的艺术。同样的问题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推动其思考,与提问的艺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里的学科教学是指除思想品德课以外的教学。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使思想品德融合于学科当中,使德育的效果发挥得更好,因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再学习思想品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形成思想品德体验,养成思想品德行为与习惯。

(三)认真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还可以是在校外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与主要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令学生的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东方瀛,车群.现代汉语双向词典[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696.

凝聚集体智慧,提高备考实效 第9篇

一、教师达成集体备课的共识

面对高考,只有团结合作认真备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摒弃“集体备考走过场、谈一套做一套”的陋习,相互之间达成了负责任地进行集体备课的共识: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在集体研讨时一定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主备人所提交的教案多提意见、找不足,课后认真反思,坦诚交流,为后面的集体备课积累经验,便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严格集体备课程序,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集体备课的一般程序为:先个人备课,然后集体研讨,再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和交流,等等。教师之间要更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除主备教师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外,每位成员在参加集体备课前也要做足准备工作: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和考纲中的要求,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思考设计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创新点;新学案如何合理地优化使用,要不要删减或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自己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融注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例如在备《光与光合作用》中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复习内容时,我从夯实基础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光合作用的模式图的方法,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很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集体研讨时,我们一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言:(1)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复习目标,预测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2)结合本节的复习内容,创设一个怎样的新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贯穿本节课的教学始终;(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4)精选例题,说明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意图;(5)如何设计一节课的前面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交流时,每一位成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集体备课中和集体备课后,每一位成员还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的特点对“共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集体备课中,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时,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或作修改,或在空白处作必要的旁注,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特别是对于能力提升题的利用,完全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

一次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完善后的教案是否适应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自我评价如何,我们都会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归纳经验教训,并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当中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凸显其实效性和延续性。

三、充分实现高三生物教师间的优势互补

集体备课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协作与配合,体现的是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而应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集体备课前,可以根据每一位的特长分配“主备”内容,尽量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点、长处,并使之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这样就把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和发扬个人专长进行了有机统一。

四、构建学习型备课组

美国《幸福》杂志有一期封面语是这样写的:“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说明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有力保证。学习是学习型备课组的灵魂。学习型备课组“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备课组的学习力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为目的”,强调学习力。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团队学习”。进入高三学年以来,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先后组织全组老师学习2010、2011年全国各地的生物高考试题和山东省2011、2012年生物考试说明,通过学习掌握生物高考命题的动态和生物高考的要求,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组织教师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纲,以便把握复习的方向;要求各位教师认真学习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生物高考复习的文章,领会文章的精神以便高考复习中少走弯路;注意加强成员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无论通过教研活动获取的相关信息,还是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校际交流获得的信息,我们都能够互相交流,团结合作,进而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学习型备课组能够支持和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研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分析学情、考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组织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活动,不断实现个体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绩效。

五、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竞争的关系

高三备课组具有两种矛盾的功能:既是教师之间在教学工作上的协作平台,又是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竞争舞台。合作与竞争对备课组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合作有利于教育资源与智慧的分享,竞争有利于教师个体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我们要认识到高三打的是团体战,每个任课老师都要从大局出发,有整体意识,处理好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最终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凝聚力 第10篇

在半年多的集体备课实践中,我校在充分集结各位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领会了集体备课的精髓,熟练并灵活运用了集体备课的多种方法,既突出了我校教学实际,又顾及到了全县学生学业水平以及班额之间存在的差异,达到了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熟悉教学大纲是实施集体备课的前提

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的教学就没有理论依据。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每一节的内容都隐含着教学三维目标,钻研教材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发现并明确三维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大纲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思想,如何将这种思想渗透在每节课上,化作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才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也正体现着集体备课的精神实质。

二、从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关键

为什么要进行集体备课?很明确,目的就是让全县的优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全县范围达到共享,让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学水平相对滞后的学校师生能最大化地得到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全县学校教育资源存在着极不均衡的现象。就拿我校来说,我们的学校有着相对齐全的硬件设施,电教资源、信息网络比较充分;城区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整体要高于乡村教师;我们的班额人数都在45人左右,学生生源以干部职工家庭为主,提前接受教育的现象比较突出。相对应的在乡下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有些教师几乎不掌握电脑的运用,更不谈多媒体的使用,因而,要备一份适合全县教学工作的教案,显然存在很高的难度,而且也很不现实。所以,备课组成员要来自不同的学校,既有城区的也有农村的,既有中心小学的,也有村级小学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考虑得更加全面。当然,如此还不够,即便是汇集了大家的信息,一份教案仍不能统领全县的每所学校的每一节教学内容,只有以基本相同校情的学校为单位,在同一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区域的教师写出不同的教案,让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课堂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更新,而农村学校给城区学校提供必要的课堂信息,既不让城区或中心小学的课堂显得索然无味,也不让农村村级小学的课堂望而生畏,这样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才会更加突显。

三、备教法是集体备课的核心

一节课如何教或导,是我们永远思考也是永远得更新的一个话题。如果说我们目前的课堂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的话,那么集体备课就是要突破这个固有的藩篱,让课堂真正走向“高效”,这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改”?首先改观念。摒弃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懂的这个思想误区,在课堂设计上要注重教师如何以问题、活动、举例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或感悟,更要注重课堂向学生活动倾斜,让他们真正动手、动耳、动嘴、动脑、动心。其次,改手段。就是将学校仅有的设备最大化地运用在教学上,用于帮助教学,提高课堂利用率。最后,改作业。从目前的备课情况来看,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而对作业布置往往比较随意,很少展开对作业安排的研讨,表现在教案上反映的多少页的练习几到练习几,殊不知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因为作业太多或太繁使学生精疲力尽,应付现象严重。因此,集体备课时作业布置要具有艺术性,在“广”和“精”上下功夫。“广”指涉及面广,而“精”指代表性强。

四、做好回访工作是集体备课完善成熟的有效途径

集体凝聚力 第11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初中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86-02

一、加强班风建设,丰富制度文化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必须全体学生共同监督并服从的可行性制度,是全体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的向导。我校现阶段正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我们从班级的整体出发,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从学风、考勤、奖惩、纪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各小组长拟出一系列建议,再交由班级公约小组汇总,最后由全体学生逐条斟酌,民主表决通过,形成可行性班级公约。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来制定的班级公约,由于适合班情和学生情况,可行性相当高,学生都能自觉服从。正因为有了班级公约的保障,才使得班级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班干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接下来,理所当然该由班干部来监督执行。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在培养班干部方面,应引入竞争机制,定期竞选轮岗,做到严格执行班级公约。应通过多种形式推选班干部,并设置各种岗位。例如,选出“纪律组长”“劳动组长”“生活组长”等各类组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文化墙建设,彰显精神文化

教室中的每一处闲置地方都能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场所,然而能否合理利用教室里的空白之处,是判断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的决定所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文化墙的工作做好,既要让班级文化得到彰显,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感受到班级文化,体会出班级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以更为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每两周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参加一次文化墙的建设。小组中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责任,搜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材料来源。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些报刊中的优质作品或者是感人事迹,也可以是一些心灵鸡汤,滋润学生内心。总而言之,材料必须健康积极,要能充分体现班级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有更深的人生感悟。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排版,让文化墙的版面设计更为合理和美观,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不至于感到杂乱无章。字迹漂亮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写字工作,将其他学生寻觅而来的内容进行抄写,让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受。每一个小组都应当具备培养这三类学生,共同将班级文化墙建设好。

三、采用激励机制,带动学风建设

(一)目标激励机制

在制定班规之前,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让学生去思考。如“班主任寄语”:你们是一群懂事的孩子,生活的悲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习的得失更是难得的财富,无数的点点滴滴使我们谨记:只有赢在起点,信心才能不断飞跃;只有抓住今天,人生才能实现美好;只有笑到最后,生命才会光辉灿烂。寄语渗透着一种希望,更是一种约束。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并张贴在墙上。班级的另一个亮点是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口号需要展示给大家,要求简短有力,有内涵。开学初,我将班级口号定为:“同舟共济、乐观积极、永不言败、自强不息”,使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为班级争光,最后向着班级目标奋进。

(二)班团会激励机制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感恩的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放风筝、野炊烧烤等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巩固班级凝聚力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同学都以小组的形式踊跃参与镇上举办的“我爱我家”摄影活动以及“我是小画家”等社会活动。同学们在课余互帮互助清洁家周边的环境,再进行摄影或是绘画,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这些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在无形中巩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实践证明,孩子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而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想法设法的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史延虎.班级文化建设要“三方面”并驾齐驱[J].教书育人,2014(21):70-71

高凝聚度班集体影响因素研究 第1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变革, 现代的社会活动日益频繁, 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地以集体或者组织的方式展开, 因此, 集体或者组织中存在的凝聚力现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拓展的空间加大之后, 现代社会组织中的工业、商业、农业、医学、科技等各领域越来越能体现人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组织的广泛出现, 组织目标的完成更是离不开组织成员间的良好协作, 组织中成员的凝聚力就越来越成为一个组织竞争力的来源。所以, 从组织竞争力的角度来说, 对于凝聚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凝聚力的研究

作为群体的一个重要特性, 凝聚力概念最早是由群体动力学派著名心理学家勒温 (Kurt Lewin) 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勒温认为, 凝聚力概念主要应该关注个体如何知觉其自身与某个特定群体的关系。个体之所以愿意留在群体中, 是因为群体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个人目标。此后许多学者受勒温的影响, 都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凝聚力。Festinger把凝聚力定义为“作用于群体成员使其留在群体内部的各种因素的合力”。这个定义比较接近勒温最初的定义, 这些“因素”被后来的研究者们不断拓展为群体所提供的, 能够满足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因素, 如使群体成员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接纳、友谊、成就感等的因素。实际上,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具体情况, 如某些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成员的友谊需要, 但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所以现实中, 不同群体的凝聚力来源是不同的, 凝聚力类型也彼此各异。Lott指出:“凝聚力是多维的, 并受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程度、群体对其成员的接受、群体的外部威胁以及群体成员报酬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早期凝聚力理论的缺陷:只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把注意力放在个体的情感上, 而忽略了凝聚力的其他方面, 尤其是忽略了群体的性质和特点。群体凝聚力来源于个体, 但受群体及其任务、地位、资源、领导和声望等群体性质和特点的影响。在组织内部, 群体的以上性质和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决定并受组织因素 (如组织结构、声望、任务分配和战略等) 影响的。后来的很多研究者十分注重从群体和组织的角度来审视凝聚力问题, Janis提出的“成员看重群体成员身份和想继续保留这种身份的程度”的概念, 突出了群体本身特点的重要性。群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 群体的发展过程既是群体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又是群体适应外部环境不断演化的过程。作为群体重要特点的凝聚力, 也是随着群体演化过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 用动态的视角来审视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会更合理、更符合逻辑。工具凝聚力形成的前提, 是群体具有明确的目标或任务取向, 这种目标和任务取向综合体现在群体的活动方式、结构和领导, 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等方面。在这类群体中, 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理性的、正式的和非个人化的。由于凝聚力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 有时很难将凝聚力的定义与凝聚力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区别开来, 准确地定义和测量凝聚力会陷入“引人入胜的困境” (spectacular embarassment) , 其后果就是可能限制人们对凝聚力的理解。凝聚力概念的模糊性也许是其本来的特性之一。在群体凝聚力的基础上, Losh提出了组织凝聚力的概念, 并阐述了群体凝聚力与组织凝聚力的关系。他认为, 以往的凝聚力研究均是以群体为基础的, 群体可能只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 将所有群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引起个体忠诚度的连锁反应, 最终构成群体凝聚力的网络, 这就是组织凝聚力。

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 同时愿意留在团队中的程度, 是团队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1]

Mullen和Copper认为, 群体凝聚力包括三要素:人际吸引力、任务承诺、团体荣誉感或自豪感。它可以通过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忠诚、责任感、团队荣誉感等, 以及团队成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抵御外来攻击或同外来团队的竞争力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合作、友谊和志趣等态度来反映。具体表现为: (1) 自然凝聚力; (2) 工作凝聚力; (3) 领导凝聚力; (4) 情感凝聚力。

对于团队凝聚力的定义, Festinger等人首先在《非正式团队中的社会交往压力》中提出了凝聚力的三个构成要素:团队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目标和任务的吸引力、加入团队所得到的威信。20世纪70年代, 随着对团队凝聚力研究的深入, 一些学者将凝聚力和动机联系在一起, 认为团队吸引其成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需要与他人一起努力有效地工作 (任务凝聚力) ;二是需要与他人和谐相处 (交往凝聚力) 。[2]

三、高凝聚力班级的影响因素

在当代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 对于凝聚力的研究比较常见。在这两个领域中对于凝聚力的研究取向则有不同, 社会心理学中重点在对凝聚力的内涵和成因进行探究, 而在管理心理学中重点对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总体而言, 心理学领域中对凝聚力的研究有助于对凝聚力内涵的深度挖掘, 而管理心理学中对凝聚力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凝聚力进行实证考察、测量并验证凝聚力的结构是否合理。这两种研究的结合是凝聚力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综合前人各项研究结果, 总的来说, 影响高凝聚班级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项。

(一) 价值观的一致性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是人社会生活和行为的指南。因为价值观具有对于个体自身行为的一种导向作用, 因此, 价值观就决定着个体在从事某项事情或者融入某种集体中产生的心理预期, 这即是心理契约。Kotter把心理契约定位为存在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份内隐性协议, 协议中指明了彼此关系中一方期望另一方付出的内容和得到的内容。[3]价值观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能够保证集体成员在心理上的共同情感, 从而在面对任务时形成合力, 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

(二) 集体中的成员的信息沟通

大学生个体具有自我思考活跃、行为崇尚自由的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由大学生个体构成的集体要具有高度的凝聚力需要很好的整合彼此的差异。这样就需要很好的沟通。在群体或组织中, 沟通有四种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4]沟通可以控制成员的行为, 从而避免个体行为偏离集体目标, 个体行为妨碍集体凝聚力的保持。同时, 沟通提供了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 并且传递信息, 为个体和群体的决策提供支撑, 提高集体的决策力, 提高集体的绩效水平, 从而使集体的目标达成, 个体从中分享集体荣誉感, 从而使集体的凝聚力能够维系在高水平。

(三) 激励

毫无疑问, 社会人中的绝大部分是一种趋利性存在, 个体总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个人的趋利性原则即是人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个体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动态变化的。集体的存在应该使人享受到归属和爱的需要, 集体中产生的温暖、关怀、互助能够让个体产生归属的需要, 从而成为维系个体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坚实的动力基础。激励因素的介入即是为适时、恰当地保持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是维系集体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四) 小团体的数量和交流方式

在大学生组成的最简单的班集体中, 可以看到的普遍的现象是小团体的存在。在一个集体中, 有一些小团体存在是很自然的事情。小团体的存在对于集体的凝聚力没有必然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小团体对于集体的影响取决于其数量和小团体间的交流方式。在一个集体中, 如果存在较多的小团体, 可以判断的是集体的常态运行被分割, 形成散状碎片, 将不利于形成高凝聚力的班集体。另一方面, 小团体与小团体间的关系是影响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小团体之间的交流如果是开放性的, 则可以说集体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路径没有封闭, 小团体之间没有目标的较大分歧, 集体的凝聚力可以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反之, 如果小团体之间是封闭的, 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 则集体的凝聚力会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四、结语

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是众多的,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研究表明对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到了全面清晰的了解。这当然包含凝聚力本身的一些内涵和结构的特点的影响。Losh指出, 凝聚力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 有时很难将凝聚力的定义和凝聚力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区别开来, 定义和测量凝聚力可能会限制人们对凝聚力的理解, 凝聚力概念的模糊性也许是其本来的特性之一。无论是凝聚力的概念还是对于凝聚力的测量, 现在还处于一个比较浅显的了解阶段, 更多的深入研究期待进行。虽然Losh指出凝聚力的一个模糊性特性或许是其题中之一, 但是, 今后对于班级凝聚力的研究方向仍将是更加明确凝聚力的概念, 并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测量。

参考文献

[1]徐永其, 胡志健.团队凝聚力的分析与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9) :231-233.

[2]刘电芝, 疏德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5) :34-35.

[3]Kotter, J.P.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3, 15, (3) :91-99.

上一篇:前馈管理下一篇:激活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