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开发范文

2024-09-01

场景开发范文(精选8篇)

场景开发 第1篇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 一个很重要的质量因素是可靠性。目前, 广泛认为可靠性分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硬件而是应该覆盖软件组件, 而且不应该仅仅在代码级而还应该在系统开发的早期进行。在软件架构实现之前, 预测系统的质量和潜在的风险很重要[1]。本文提出一种失效场景的开发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嵌入式软件架构实现之前, 对嵌入式软件系统可能会产生的失效进行预测分析, 便于及时修正和改进以提高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

2 嵌入式软件架构的描述

本文通过一个称为车载多媒体播放系统的案例来说明该方法在可靠性分析[2]中的应用。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流层和控制层两层组成。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初始化和控制本地驻留的和下载的应用程序的执行。远程文本模块从外部网络获取信息。内容浏览模块提供播放内容导航。命令处理模块解释外部接收的命令和发送相关的命令给应用程序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使用协议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3 开发失效场景

失效场景是潜在的失效, 它在特定的背景下可由外因或者内因引发[3]。在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中失效场景出自两个步骤。首先定义相关的失效域模型, 然后从这些失效域中衍生出失效场景。

3.1 定义相关的失效域模型

为了定义相关的失效空间,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使用系统的域分析方法为缺陷, 错误和失效定义了相关的域模型。这些域模型提供了潜在的场景。车载多媒体播放系统的失效域模型如下:

故障: (故障源{内部, 其他元素, 外部};故障类别{硬件, 软件};持久性{短暂的, 持久的})

错误: (类型{错误值, 死锁, 错误执行路径, 数据损坏, 资源越界, 延迟错误};可检测性{可检测, 不可检测};可逆性{可逆, 不可逆})

失效: (类型{时间, 行为, 外观质量, 错误值};目标{用户, 其他元素})

上述模型描述了故障, 错误, 实效的特征及其取值。

3.2 定义失效场景

域模型定义了一个独立于系统的可能失效的空间规范。失效场景的数量和类型隐含地由失效域模型定义, 该失效域模型定义了相关失效场景的作用域[4]。在缺陷域模型中, 可以在三个特征的基础上定义缺陷, 命名为源, 维数和持久性。源有三个可能取值, 维数和持久性各有两个可能值。因此可以产生3×2×2=12种不同的缺陷。类似地从错误域模型中可以产生24种不同的错误。通过失效域模型可以得到8种不同的失效。因为失效场景是从失效域模型中选择不同的特征的组合, 所以在3.1中所示的失效域模型中, 可以定义12×24×8=2304种失效场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组合都有意义, 有些组合是没有意义的。下面列出了车载多媒体播放系统的一个失效场景。

标识F1:应用程序管理模块

故障:<故障描述{接收到了无关信号};故障源{F2或F3};故障类别{软件};持久性{短暂的}>

错误:<错误描述{工作模式改变};类型{路径错误};可检测性{不可检测};可逆性{不可逆}>

失效:<失效描述{转到了非预期模式};类型{行为};目标{用户}>

场景标识唯一标识该失效场景。“应用程序管理模块”为一个体系结构元素;故障、错误以及失效均针对这个元素。

4 结语

嵌入式软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因此, 在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 降低失效风险, 提高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架构设计过程中开发失效场景的方法, 用于对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摘要:基于软件架构的分析, 提出一种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失效场景的开发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失效场景模板, 失效域模型以及失效场景, 为嵌入式系统可靠性的预测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可靠性,嵌入式软件,失效场景,软件故障

参考文献

[1]Dobrica, L., Niemela, E., 2002.A survey on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s.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8 (7) , 638-654.

[2]Stephan Bode and Matthias Riebisch.Impact evaluation for quality-oriented architectural decisions regarding evolvability.SOFTWARE ARCHITECTURE, Volume 6285/2010, Springer, 2010, 182-197.

[3]Avizienis, A., Laprie, J.-C., Randell, B., 2001.Fundamental concepts of dependability, LAAS Report No.01145, LAAS-CNRS, France, April.

雅思场景词汇--机房场景词汇 第2篇

mainframe主机

monitor监视器

显示器

screen屏幕

keyboard键盘

modem调制解调器

cablemoderm宽带调制解调器

mouse鼠标

harddisk硬盘

floppydisk软盘

disc光盘(圆形)

memory内存

soundcard声卡

graphiccard图形卡

显卡

loudspeaker扬声器

printer打印机

scanner扫描仪

photocopier/copier复印机

laserprinter激光打印机

dot-matrixprinter针式打印机

colorinjectprinter彩色喷墨打印机

≤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软件

software

programs程序

viruses病毒

copyrightlaws版权法

copy复制

制度

nostudentsdisksareallowed学生不准带盘

场景开发 第3篇

交换与消费始终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在互联网时代, 这一主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用一句话概括, 那就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交换得更有吸引力、消费得更有存在感。让互联网用户在交换和消费中体验到存在感, 获得消费的主体性, 同时又主动并愿意去接近任何一个哪怕是被创造出的消费结点, 这或许正是互联网环境下消费的时代精神。尽管有人会称它为“消费社会”新变体, 但是新形式的符号互动所搭建的交换模式与消费场景本身对于消费者主体价值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

一、互联网时代消费精神

从阿多诺、霍克海默到鲍德里亚, 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工业时代“消费社会”的虚伪性, 也不同程度论证了“消费社会”中人们主体性的丧失与个性的埋没, 这些巨擘的真知灼见和论证的确是一种令现代人反思的近乎启蒙的力量。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消费社会”也在发生质的变化。消费也不再倾向于那种“表达阶级的社会预期和愿望以及对具有高等阶级形式、风尚和符号的某种文化的虚拟参与”[1]的模拟美学, 而是用户忠于自己体验和乐趣的真实参与;尽管有时候这种场景或许是虚拟的, 但是支撑场景的需求却是真实的。

首先, 引导场景参与者主动诉求的主体性维度。在工业化时代, 或者具体说在阿多诺和鲍德里亚口中的“消费社会”时代, 创造需求是一种制造虚假需要的营销手段。这种商家主导的消费需要, 是构造虚拟诉求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惯用伎俩。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 虽然仍存在多种多样由商家创造出需要而达到营销目标的行为,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 这种消费的引导并非被动的, 而是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其次, 互联网场景切入更多维度的生活场景。当使用悦跑圈或者咕咚等跑步软件时, 对于用户来说, 跑步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因为跑步软件而喜欢上跑步。因为APP而使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场景式的引导首先实现的是用户参与和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实现用户由参与到习惯的转变。从这一层面来讲, 正如前面提到的“态度比功能重要”一样, 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如何成为用户生活的“座右铭”, 而不仅仅是满足用户某方面的需求。

二、支付——完成互联网时代消费闭环的特殊场景

(一) 支付场景嵌入社群及社交网络

以微信支付依托社交场景的功能延伸为例, 早在2014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竞争之时, 微信就已经将钱包和支付功能嵌入其中, 但微信的支付功能覆盖面还是没能超越支付宝。但在2015年, 微信融入了很多既依托社交功能又拓展支付功能的场景。微票儿、嘻嘻优惠券在微信上的呈现, 给以社交功能为主的微信营造了支付场景。可以看出, 单纯的“Online还是Offline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接触点管理、消费者的支付依据和支付逻辑”。[2]

以微票儿为例, 这款唯一拥有微信银行卡入口的演出票务平台, 与微信结合, 推出与美团、糯米、支付宝电影演出票并行的票务支付购买功能。在这一社交与支付融合的场景下, 微信好友之间可以通过微信选座购票, 其在聊天过程中有购买电影票的欲望时, 可以直接点击购买, 不用切换APP;在“好友”——“电影休闲”二者联结下的场景, 可以把社交关系作为入口, 以支付行为作为一个环节的收尾, 成功实现一个完整的用户参与场景。

(二) 赋予支付场景亚文化标签

支付场景亚文化标签的搭建, 将支付场景贴上亚文化标签, 吸引趣缘社群和人际网络联结的用户。同时, 支付场景的创新也是许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运营商逐步进行的“变革”。在场景推广中, 将移动终端支付与时尚、新方式等标签相连接。以微信支付钱包为例, 微信赋予了支付功能专属年轻人的公益标签。与以往的公益活动不同, 微信开创的“微信公益”针对年轻群体, 打造了不同于主流渠道的公益形式;这种“爱心网友无时无处不在”“爱心永不下线”等标签下场景构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线上捐款。据2015腾讯公益数据报告显示, 2015年, 公益捐款超过5亿, 捐款总额是2014年的5.4倍, 在支付场景入口的亚文化新生代标签吸引下, 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新公益时代。

与此同时, “社会舆论中如果大多是有关微信支付正面积极的评价, 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前的感知风险会明显降低, 使用意愿就会增强。”[3]对于支付场景的正面回应加强了用户对支付方的认同, 这种积极的亚文化标签对于搭建支付场景入口方面起到聚合与引爆并存的作用。

总之,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营销的新途径, 以场景为入口并通过场景联结用户群实现营销目标的新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的配合下显得更具优势, 也更有效果。以支付方式为结点的场景表达更是在移动互联网情境下对场景的参与和引爆起到了关键作用, 创新支付场景入口、亚文化标签设定都是在场景营销时代吸引用户体验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0.

[2]吴声.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86.

SDN的应用场景 第4篇

SDN的应用场景与SDN技术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相关性, 研究SDN的应用场景首先需要对SDN技术特点进行分析。

SDN的主要技术特点

SDN的主要技术特点体现在3方面。

●转发与控制分离。SDN具有转发与控制分离的特点, 采用SDN控制器实现网络拓扑的收集、路由的计算、流表的生成及下发、网络的管理与控制等功能;而网络层设备仅负责流量的转发及策略的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网络系统的转发面和控制面独立发展, 转发面向通用化、简单化发展, 成本可逐步降低;控制面可向集中化、统一化发展, 具有更强的性能和容量。

●控制逻辑集中。转发与控制分离之后, 使得控制面向集中化发展。控制面的集中化, 使得SDN控制器拥有网络的全局静态拓扑, 全网的动态转发表信息, 全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故障状态等。因此, SDN控制器可实现基于网络级别的统一管理、控制和优化, 更可依托全局的拓扑的动态转发信息帮助实现快速的故障定位和排除, 提高运营效率。

●网络能力开放化。SDN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支持网络能力开放化。通过集中的SDN控制器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以及虚拟化后, 采用规范化的北向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按需分配的网络资源及服务, 进而实现网络能力开放。这样的方式打破了现有网络对业务封闭的问题, 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SDN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特点, 使得设备的硬件通用化、简单化, 设备的硬件成本可大幅降低, 可促进SDN的应用;但由于设备硬件的变化, 转发流表的变化也存在SDN设备与现有网络设备的兼容问题, 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限制SDN在大规模网络中的应用。

SDN控制逻辑集中的特点, 使得SDN控制器拥有网络全局拓扑和状态, 可实施全局优化, 提供网络端到端的部署、保障、检测等手段;同时, SDN控制器可集中控制不同层次的网络, 实现网络的多层多域协同与优化, 如:分组网络与光网络的联合调度。

SDN网络能力开放化的特点, 使得网络可编程, 易快捷提供的应用服务, 网络不再仅仅是基础设施, 更是一种服务, SDN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SDN的五大应用场景

针对网络的主要参与实体进行梳理后, SDN的应用场景基本聚焦到电信运营商、政府及企业客户、数据中心服务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关注的SDN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间的互联、政企网络、电信运营商网络、互联网公司业务部署。

场景1:SDN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应用

数据中心网络SDN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海量的虚拟租户、多路径转发、VM (虚拟机) 的智能部署和迁移、网络集中自动化管理、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能力开放等几个方面。

SDN控制逻辑集中的特点可充分满足网络集中自动化管理、多路径转发、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SDN网络能力开放化和虚拟化可充分满足数据中心能力开放、VM的智能部署和迁移、海量虚拟租户的需求。

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一般统一由数据中心运营商或ICP/ISP维护, 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可统一规划、部署和升级改造, SDN在其中部署的可行性高。数据中心网络是SDN目前最为明确的应用场景之一, 也是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之一。

场景2:SDN在数据中心互联的应用

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网的网络具有流量大、突发性强、周期性强等特点, 需要网络具备多路径转发与负载均衡、网络带宽按需提供、绿色节能、集中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引入SDN的网络可通过部署统一的控制器来收集各数据中心之间的流量需求, 进而进行统一的计算和调度、实施带宽的灵活按需分配、最大程度优化网络、提升资源利用率。目前Google已经在其数据中心之间应用了SDN技术, 将数据中心之间的链路利用率提升至接近100%, 成效显著。

场景3:SDN在政企网络中的应用

政府及企业网络的业务类型多, 网络设备功能复杂、类型多, 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高, 需要集中的管理和控制, 需要网络的灵活性高, 且能满足定制化需求。

SDN转发与控制分离的架构, 可使得网络设备通用化、简单化。SDN将复杂的业务功能剥离, 由上层应用服务器实现, 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硬件成本, 更可使得企业网络更加简化, 层次更加清晰。同时, SDN控制的逻辑集中, 可以实现企业网络的集中管理与控制, 企业的安全策略集中部署和管理, 更可以在控制器或上层应用灵活定制网络功能, 更好满足企业网络的需求。

由于企业网络一般由企业自己的信息化部门复杂建设、管理和维护, 具有封闭性, 可统一规划、部署和升级改造, SDN部署的可行性高。

场景4:SDN在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网络包括了宽带接入层、城域层、骨干层等层面。具体的网络还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网络存在多种方式, 如传输网、数据网、交换网等。总的来说, 电信运营商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大、网络复杂、网络安全可靠性要求高、涉及的网络制式多、多厂商共存等特点。

SDN的转发与控制分离特点可有效实现设备的逐步融合, 降低设备硬件成本。SDN的控制逻辑集中特点可逐步实现网络的集中化管理和全局优化, 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提供端到端的网络服务;SDN的网络能力虚拟化和开放化, 也有利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智能化, 开放化发展, 发展更丰富的网络服务, 增加收入。

但是, SDN技术目前尚不够成熟, 标准化程度也不够高。大范围、大量网络设备的管理问题, 超大规模SDN控制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 多厂商的协同和互通问题, 不同网络层次/制式的协同和对接问题等均需要尽快得到解决。目前SDN技术在电信运营商网络大规模应用还难以实现, 但可在局部网络或特定应用场景逐步使用, 如移动回传网络场景、分组与光网络的协同场景等。

场景5:SDN在互联网公司业务部署中的应用

SDN即软件定义网络, 然而笔者认为SDN的研究重点不应放在软件如何定义网络, 而应在于如何开放网络能力。网络的终极意义在于为上层应用提供网络服务, 承载上层应用。Naa S是网络的最终归宿。互联网公司业务基于SDN架构部署, 将是SDN的重要应用场景。

SDN具有网络能力开放的特点, 通过SDN控制器的北向接口, 向上层应用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网络能力接口, 为上层应用提供网络能力服务。ICP/ISP可根据需要获得相应的网络服务, 有效提升最终用户的业务体验。

SDN驱动力

SDN转发和控制分离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设备硬件成本;控制逻辑集中的特点可使得网络具有全局的视图实现全局优化, 实现多网融合和集中管控;网络能力开放化可促进更多的业务创新和网络服务创新。这三大驱动力推动着SDN的发展, 也使得SDN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场景开发 第5篇

辽宁都市频道包括《新闻早早报》、《新北方·午汇天下》、《都市红绿灯》、《新闻正前方》、《新北方》等栏目,主要以民生新闻为主,所以演播室设计以灰蓝为基调。大屏幕尺寸4m×2m,嵌入在四周15cm宽金属银材质框中,屏幕左右两侧由银色金属条即线组成金属面。连接金属面两侧的分别是以蓝色背光及灰色背光的塑料面构成,突显新闻的力量和严肃。大屏幕的前方,既是可升降的工作台又是频道标识,它是以圆形时间计时器为造型突显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它分上下两部分圆盘,上部是可升降的频道标识圆盘,下部大的圆盘中间镶嵌着由玻璃组合的时间分割线,配以背光的映衬,发出幽静的兰绿光。上部圆盘的带缺口环状物预示着计时器的指针,给人以旋转的动感。也寓示着都市频道早中晚节目的延续及新闻时效性。

都市频道的各个栏目与大屏幕背景的结合,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且无一相同,这很难认为是同一屏幕同一背景所渲染,此设计方针既美感又合理利用了“有限地域”、“有限空间”、“多重实体并存”、“资源有效利用”等当代所急需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实属难得。

一大屏幕与各个栏目结合的内容与特点

1.《新闻早早报》

作为一个都市早间快报节目,《新闻早早报》播出时间定于早间6:50~7:45,主播为楚君与邵申申二人。《新闻早早报》提供沈阳地区早间出行参考,收罗新闻最新报道,是一档集新闻性、时效性、服务型、故事性为一体节目,是都市频道全天第一档民生新闻,每天两次第一时间第一手传递服务信息。其中的《都市气象站》、《路况报道》成功实现了户外及沈阳交通指挥中心两地连线直播,成为辽沈地区早间节目的一大亮点。因而背景大屏幕的功绩与责任重大。清晨具有一种宁静之蓝的色泽美,由此,大屏幕主题背景为淡蓝色。屏幕以上半部太阳为主题,体现出清晨太阳初升普照大地。而下半部分为都市,意喻为沈城新的早晨,新的开始,新的美好,新的气象。《都市气象站》栏目,以气象为主,屏幕内主持人身临早间户外,屏幕外主持人坐于演播室。其内外互动,互相交流信息,给人以观众坐于室内身临室外之感,临场性强烈。综上所述,屏幕背景与《新闻早早报》栏目紧密结合,凸显清晨速报,早间时讯,紧凑新的一天开始的特点。给予电视前观众视觉冲击不言而喻。

2.《新北方·午汇天下》

午间节目自然繁忙时分播出,每天11:30-12:30为午汇天下节目播出时间,主播为朱霞、蓝天。《新北方·午汇天下》是辽沈第一档午间直播的60分钟民生新闻栏目,栏目以更广阔的视角汇聚全国发生的、能形成话题谈资和人际传播的新闻事件、人物故事。两位主持人在一种与观众聊天的良好互动中,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传播氛围,让观众可以彻底放松地度过午间时光。中午作为上班一族自然繁忙拥挤的时段,大屏幕上以无数蓝色线条为主,线条汇聚一起凝聚于屏幕中央,视为无数的信息汇聚于此,大量的新闻大量的消息通过主持人传递给观众朋友,简单明了。而中午又为老百姓一天之中最为懒散的时间,亦是趣闻传播的最佳时段。大屏幕又分出以现场或多种图片并存的小屏幕。主持人对其娓娓道,讲述新闻趣事,二者的结合无不体现出亲和感与交流感,使观众获得的栏目亲和力理解力大增,这些无不体现出屏幕与实体场景结合的重要性。

3.《都市红绿灯》

下班繁忙时分,交通问题浮现,由此17:30~18:00播出《都市红绿灯》最佳,主播刘营、刘丹二人。《都市红绿灯》栏目是本着“开门办电视”的原则,与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进行深度合作。它是集新闻、服务、普法于一体、互动性强的一档交通节目,其中子栏目《我说交通》有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看后感觉有用、实在。栏目宗旨是“关注交通与你同行”,由此大屏幕上浮现沈阳交通夜景为背景图,车辆疾行,栩栩如生。屏幕左方的红绿灯尤为明显,生动明了地表达了“都市红绿灯”这五个大字,浅显明确地表达了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在《我说交通》这一子栏目中,小屏幕中沈城交警与主持人亲切地一问一答,贴近彼此贴近生活,拉近了观众与栏目的距离,屏幕中交警的认真仔细的说明,凸显了其中的真实性、重要性与实用性。关注交通,关注安全,关注彼此,其屏幕与栏目的结合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4.《新闻正前方》

作为下班之后的快讯,新闻正前方于《都市红绿灯》之后准时播出,每天18:00~18:30,主播:吴博,黄馨莹。《新闻正前方》是一档反映人情百态的民生新闻。作为《新北方》的姊妹版,《新闻正前方》更强调“市井人文“,立足本土,强化最短时间、最近距离,突出“都市频道和你在一起”的频道理念。《新闻正前方》勾勒都市新品格,栏目开办四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述风格。收视率稳居沈阳地区同时段第一。大屏幕几乎以沈城都市各个景处为背景,都市时尚,人文特色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屏幕之中。其中“新闻正前方“五个大字突显屏幕之中,明确醒目,其中都市与新闻,屏幕与栏目的结合妙不可言,

5.《新北方》

作为收视率最高的辽台热播新闻节目,自然18:30~19:30最宜。主播为金霞、曹琳琳。《新北方》是辽沈地区电视民生新闻第一品牌,拥有一千万人的固定收视群体。《新北方》关注民生百态人生冷暖,(下转第123页)记录时代变迁的丰富细节;力求从所有题材中提炼“向上”的力量,做城市发展的有力推手。栏目宗旨:“致力民生新闻力量”,《新北方》SNG为您呈现零时差现场;并将广开言路,构建民生论坛;主动与新媒体合作融合,让每一个观众都有机会成为“报道者”。作为全国地面频道节目第一阵营,《新北方》将一直为“人心向善,社会尽美”而不懈努力!作为辽宁旗帜的《新北方》节目,屏幕之作用凸显。沈城都市之景,由屏而视不由得心旷神怡。而屏幕中多数以都市夜景为主,既突出了沈城都市之美,又反映出栏目的播出时段,可谓两全其美。屏幕的价值功不可没,它已然成为沈城的素颜,辽沈对他省的展示之窗,责任重大。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屏幕与实体场景的结合,可谓新颖的尝试,并且可以断定,其效果明确,非常成功。由《新北方》等栏目为例的二者结合,从时间角度任何时段的栏目屏幕都可与之相呼应,契合度极高。地点方面不用另行更换演播室,效率度优秀。以往不同的栏目需要不同的景区,也就是有不同的景别及标识,不同的灯光设计,演播室划分不同的景区空间。由于空间的限制,栏目的数量受到限制,同时给灯光的布局及摄像带来诸多的不便,而现在把大屏幕与实体场景组合,有效利用了空间,使单一空间在大屏幕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完成了不同的多节目的录制

《千与千寻》场景浅析 第6篇

关键词:千与千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场景的调配

动画场景作为角色活动的空间, 起到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氛围、刻画角色性格心理、叙事等多重功用。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 场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2年, 《千与千寻》勇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3年, 《千与千寻》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千与千寻》在金熊与奥斯卡上两获殊荣, 让宫崎峻在全球动画界具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场景的选择和表现方式给《千与千寻》带来了别样的精彩。这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大于形式”激战中的一个中庸之道。影片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内容而忽略形式, 也不是只注重形式美感而忘记了内容的重要性, 可以说, 影片既让观影者享受了视觉美感, 也能让人对其讲述的故事大加赞赏。

一、自然景观

《千与千寻》通过一个很奇幻的世界来表现人类世间的种种, 其中也不乏宫崎骏的自然观, 片中自然景观绘制精细有加, 水彩画出的风景透着灵气和清新, 树林质感的雕琢和光影的渲染也为人称道。自然景观描绘中藏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线条简单的场景形象又不失单纯与可爱, 这些都让你很容易就分辨出宫崎峻特有的风格。

当你走进宫崎峻的世界, 你仿佛远离了世俗的人生, 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被赋予了灵性:在千寻与他的父母进入禁地的时候, 中间隔着的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 微风轻抚绿草, 澈蓝的天空, 这个美丽的界线划分着原来两个丝毫不相关的世界, 山脉间风光无限;还有那被大海包围的行驶中的火车, 风景与背景音乐的完美契合让一种亦淡亦浓的伤感不断地穿透而出, 一种千寻对前途未卜的迷茫和对已发生的一切曲折的感伤, 又通向何方?……这些对自然景观精致写实的刻画与故事本身的缥缈虚幻相映相衬, 构成了一组绝妙搭配。

可以很准确地说, 贯穿于宫崎骏动画中的令人惬意的蓝天白云, 微风轻抚的青草绿地, 正是宫崎骏那种充满博爱的自然观, 动画中表现了他自己对自然最独特的见解, 采用动画这个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渠道, 宫崎骏深深地植入了他那种博爱的自然观, 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塑造思想的途径, 也给成人们提供了大大的深思的空间。

二、人文景观

宫崎骏运用文化导演动画片的手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确实, 完全脱离文化的纯粹想象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与观众沟通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相反, 将传统文化的东西纳入造型, 不但能增加观众亲和力, 也能突出影片的画面风格。在以往影片中宫崎骏的情景设置只为了一个目的:达到建构一种作者所想象的美丽空间, 大多是森林, 例如风之谷中的森林, 普拉达的自然景观, 龙猫居住的大树和乡村美景等。画面上森林占了很大的比例, 色彩上以绿色、蓝色为主, 分多层次展开, 制造了一种视觉效果, 从而激起相应的心灵感应。《千与千寻》中则大胆地起用了现代都市背景, “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物园而描绘的;引人入胜的油屋及鬼食街则是参考了东京的雅叙园、江户东京建筑园;故事的主要部分也不再是在森林, 而是安排在一个华丽无比的日本古时期大澡堂, 参考了松山市道后温泉的巨大神仙浴场像是一个有着生命的巨虫。虽然说该片在影像技术方面有突破, 是首次以全数码制作的动画电影, 在画面、色彩、音响上更具细腻感和层次感, 但片中的场景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一个视听上的超越, 而是有了较前期更深的用意, 一方面借此场景表现日本民族传统文化, 本土观念更易回归, 另一方面, 场景本身有其寓意, 千寻在这个场景中成长与洗练, 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洗礼,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灵魂的洗礼。

三、动画中的场景的调配

以2D手法表现3D空间使得影片意味深长, 宫崎骏在二维动画影片中表现3D空间感的手法常被称为宫崎骏三段式。即通过场景设计和调度, 让角色或道具在场景中按左右、上下、进深3轴方向多次运动, 以延伸观众对画外空间的想象。这种手法能让影片的空间感丰富, 产生平和舒缓的影片节奏。一部好的动画只有角色的表演是不行的, 还需要搭建角色活动的平台———场景, 甚至在某些影片中, 场景本身就是通过镜头的变化 (推、拉、摇、移、跟) 与调配 (蒙太奇:影视作品的叙事语言, 法语原义为装配, 就是把单独的镜头经过艺术构思、合乎逻辑性、完整性、节奏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完成一部作品) 来构成画面的。

宫崎骏的美学世界, 是简单而细腻的, 朴实而清新的, 抽象而具象的;宫崎峻的作品具有日本本土特色, 是日本式的 (也可以说是东方式的) 思想、思维与动画结合的产物。有人说宫崎峻开创了动画的另一种美学形态是有道理的, 这是一种既不同于其它日本动画, 也不同于西方动画的美学形态。宫崎峻的动画深具东方美的内涵、日本艺术的美感。他将传统文化植入动画场景中的, 我们也将取其精华, 依靠动画这一载体, 发扬民族传统, 将艺术与商业溶二为一。

参考文献

[1]田瀚.浅谈动画场景设计中传统建筑风格的杂糅———以《千与千寻》为例[J].电影评介, 2010, (1) .

《记一个场景》习作指导设计 第7篇

设计思路:

1.以线串联, 以面推进, 突出重点。

单元习作要求:学习《开国大典》的写作方法, 选取一个场景, 按时间顺序写下来。这里的“时间”就是文章的线。这条“线”是由一个个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连接起来的。比如《开国大典》里的“下午三点整”、“接着”、“开头”、“完毕”等。“面”即场景中的一个个画面, 它像电影一样, 按一定顺序整体推进。其中不乏特写镜头, 是最需要精雕细刻的部分。

2.及时切换, 互衬互染, 同步运行。

场景中,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构成了一个整体。如何通过文字全面、真切地再现这一场景, 需要在人、景、物之间进行切换描写, 互相衬托渲染。比如, 为了表现节目的精彩而着笔观众的沉醉;为了突出某人的活动状态而用另一个人与之对比。就如同电影中的镜头, 在同一时间内, 不同的人, 不同的地点, 不断地切换, 从而带动整个活动的进行。

3.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 交融共生。

习作的要求是:内容具体, 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说, 既要把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下来, 又要展开联想, 说心里话, 说此时此刻的感受, 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比如, 在《开国大典》中, 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作者联想到了“这雄伟的声音, 传到了长城内外, 传到了大江南北, 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再比如, 观看阅兵式的群众太激动了, 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作者说:“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把手掌都拍麻了,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就这样, 写出了现实与心灵的交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关课文了解场景描写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记叙活动的经过。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画面展开细致描写。

4.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表达真实的感受。

指导流程

一、温习课文, 领悟写法

导语: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为什么我们总是被电影里的场景吸引住?这就是导演和摄像师的高明之处。我们虽然不会拍电影, 但可以学习它的表现方法, 通过手中的笔刻画出同样引人入胜的场景, 也能让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 什么是场景呢?

1. 解读场景。

师:什么是场景?就是由人、事、物、景、情所构成的景况和场面。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见过的场景。

2. 回顾《开国大典》, 掌握场景写法。

(1) 讨论:按课文写作顺序, 说说《开国大典》写了哪几件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 师: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贯穿起来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 使用“接着”、“完毕”、“开头”、“当……的时候”等词语把开国大典的全程清晰而完整地记录下来。)

(3) 师:在这个场景中, 哪个部分是重点?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阅兵仪式是开国大典这个场景的主要内容。在写作方法上, 有下面几点值得学习: (1) 有画面全景的再现, 也有某个画面的特写镜头。比如“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像钢铁巨人一样”,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等。 (2) 有主角, 也有观众, 主角的表现可以渲染活动的情境, 观众的反应能衬托主角的表现, 使场景自然切换, 立体化。比如:“下午三点整,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 作者还记下感受和联想, 使场景更丰满。比如在听到毛主席的宣告后, 作者展开想象:“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二、先说后写, 尝试写法

师:在电视里, 在生活中, 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场景, 比如运动会开幕式、篮球比赛、游泳比赛、迎奥运知识竞赛、庆“六一”游园活动……又比如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的迎奥运现场绘画比赛。谁来简单地说说比赛的经过?

1. 学生交流, 老师梳理:

(1) 宣布活动 (比赛) 开始:选手如何准备, 观众什么心情, 主持人说什么。 (2) 作画经过:小画家怎么做, 观众、主持人和摄像师有什么反应。 (3) 评委评比:评委如何评比。 (4) 领导颁奖:主持人宣布什么, 选手、观众有什么表现。

2. 聚焦重点:

回放当时现场作画的照片, 在观看中回忆, 在回忆中交流、引导。开始的时候:选手们或托着下巴沉思, 或盯着画布比划, 或与旁边的选手小声议论。不一会儿, 选手们就进入了创作的境界……播放一组小画家身体姿态不一的图片, 让孩子连起来说说, 再描述印象最深的一两个同学的姿态。 (有的趴着身子, 用左手臂按着地板;有的跪着, 用左手掌撑着地板;有的盘腿坐着, 像和尚打坐;还有弯着身子的, 半跪半蹲的, 单腿跪着的……最搞笑的是宋瑜佳, 他的身子本来就胖得很, 再往地板上一趴, 两手向两边一撑, 一下子占了一大块地盘。他身体重, 力气大, 又画得全神贯注, 虽然额头上的汗珠不断地往下掉, 但依然一动不动。) 播放一组观众的图片, 让学生总的说说观众的反应, 比如动作、表情和语言。观众可兴奋了, 像潮水似的, 你拥我挤。有的踮着脚张望, 有的低着头注视, 有的探着身子凝望, 有的索性就趴在选手的后背上……他们一会儿屏息凝视, 一会儿点头赞许, 一会儿议论纷纷, 还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接近尾声了, 主持人说了什么, 选手们和观众有什么反应。 (“各位选手, 现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5分钟。请你们抓紧时间完成作品!”主持人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快点!快点!……”“唉呀,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快!快点!快签上班级姓名!”……观众急得大喊大叫。没画完的选手更是手忙脚乱, 紧张得快要跳起来了。整个体育馆人声鼎沸。) 比赛结束!

3. 评议赏析。

重点交流作画部分后, 让学生现场写下这部分场景, 并当场评议。评议时, 除了纠正病句外, 主要从“面”的刻画是否完整, “点”的选择和描写是否细致, 是否有点与面的镜头切换, 是否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自然地融入其中。

三、个性写作, 迁移写法

导语:除了画画比赛,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活动场景。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 把从学习课文和练笔中领会到的方法运用其中, 你一定能创作出更精彩的文章。

1. 讨论交流:回忆自己看过或参加过的一次活动, 和同桌同学说说活动的经过与感受。

2. 过程梳理:用简洁的语言把活动的主要经过罗列出来, 并试着用表示先后的连接词串联起来说一说。

3. 重点择取:

选择最重要的或最精彩的或最难忘的活动环节作为重点, 想想如何细致刻画、生动描写, 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自主写作:

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有个性的题目, 再围绕活动自主习作。

5. 评议修改:

三维动画场景设计研究 第8篇

关键词:3ds,Max,三维动画,场景设计

1 3D动画场景设计简述

动画场景设计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 是塑造角色, 烘托气氛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三维动画场景设计主要是动画场景的概念上设计, 包含场景的结构, 渲染画面色彩, 材质贴图纹理的变化, 添加不同灯光调节出各种环境效果, 如:白天、黑夜、季节等。一部动画采用什么样的场景设计风格, 对整个动画最终风格有着决定性作用。

2 3D动画场景设计

3D动画场景设计是设计师以动画剧本为基础, 编排和创造的蒙太奇空间。场景的设计需要具有质感, 画面效果精细,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要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和力。在3ds Max软件中制作简单的动画场景, 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才可以设计出。

2.1 场景建模

对于三维动画来说, 三维的立体的物体是场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所以, 首先必须建立三维模型。建立三维模型可以有两种方法:利用二维视图扩展和直接使用几何体。对于建筑类的场景模型或一个大的场景, 要先有一定的规模和草稿图画, 一般都是绘画出精确的二维视图, 再经过修改器里面的一些挤出、车削等功能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三维物体。3DS MAX中, 图形、几何体和修改器是制作三维模型的基本工具。根据本小组所做的3D项目, 项目场景中各模型的建模主要用到标准基本体, 扩展基本体, 复合对象, 曲面等几何体工具。标准基本体包括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体, 扩展基本体只要用到切角长方体和切角圆柱体, 复合对象主要进行放样操作和布尔操作。制作建筑和一些方形家具的时候通常需要切角、倒角、挤出和将几何体转变为可编辑多边形从而对点线面操作。布尔运算可进行切割, 放样操作和车削修改器等可将一些先转变成面或几何体。其中, 修改器是建模最重要的功能, 很多二维的视图还可以通过添加弯曲、扭曲等修改器来变化物体的形状和结合时间帧来变换变形。场景个体模型举例如图1、图2、图3所示。

每个场景是很多不同的景物组合成的一个空间环境, 那些单个的模型就相当于场景的装饰品。场景建模过程中, 先是分开把每一个模型建立好, 然后再导入合并到同一个操作环境里, 根据原有的剧本所需和设计师的设计, 再对其进行位置移动和旋转, 将其摆设好位置, 设置出动画所主要的场景。小组所做的3D项目里, 主要布置的场景就是客厅和厨房。初步的场景模型线框图如图4所示。

2.2 场景加材质及灯光

在制作场景时, 素材、材质贴图与灯光对整个场景的效果至关重要,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动画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制作, 需要很仔细的调整, 需要对参数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在材质与灯光的照射角度和灯光的距离渲染下, 物体会显示不同的效果, 从而渲染出不同的场景氛围, 为动画增添生动。

2.2.1 材质类型和属性

在3DS MAX里面建立出来的物体只是一个没有外表的模型, 没有灵魂, 要是模型生动真实, 就得附上材质。材质也有不同的类型和属性, 根据不同的需求, 对模型附上不同的材质, 经过参数调整可以得到不同效果的物体。

(1) 类型:

a.多维子材质。可以使材质拥有多个子材质组成, 需要对物体进行材质ID号设置, 对不同的面赋予材质。比如一本书, 未打开的书是六个面的, 不同的面就是不同的图案, 所以需要设置ID号, 针对各个面附上不同的材质。

b.双面型材质。给同一个表面的正反方向分别赋予材质。大厅里面的全家福相框可以使用双面材质进行贴图。

c.光线追踪材质类型。光线追踪类型材质可以制作半透明物品、金属和玻璃。小组所做的3D动画项目里, 里面的门, 窗户是使用调节漫反射颜色和反射中添加光线跟踪制作出的玻璃材质。客厅上的茶几腿和餐桌椅的腿是金属材质。

(2) 属性。材质有很多属性, 它们的参数不同, 对材质的效果都不同。下面是一些常用属性的举例:

a.Diffuse:漫反射颜色, 物体的主要色彩。

b.Specular:高光色, 物体全反色的色彩。

c.Ambient:环境色。物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所发出的的色彩, 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效果。

d.Specular Level:高光强度。一般金属, 陶瓷等比较坚硬和光滑的物体都有比较的高光。而墙体、布料等材质的高光比较弱。

2.2.2 灯光类型

灯光有光度学, 标准和VRAY三种大类型。下面针对标准类型灯光举例说明里面的各个小类型灯光。

(1) 目标式聚光灯。目标式聚光灯有起始点和目标点, 起点表明灯光所在的位置, 目标点指向需要照明的物体。一般用来模拟手电筒、灯罩等台灯、追光灯和窗外投入的光线等照明效果。

(2) 自由式聚光灯。自由式聚光灯没有目标物体, 它靠自身的旋转来照亮空间或物体, 其它参数都与目标式聚光灯相同。通常可以模拟矿工头盔上的顶灯, 随着走动, 灯光就跟着移动, 即依靠物体运动带动它的运动。通常可以连接到摄像机上来始终照明摄像机视野中的物体 (如漫游动画) 。

(3) 目标式平行光。与目标式聚光灯一样, 有起始点和目标点, 起始点代表灯光的位置, 目标点指向所需照亮物体。不过, 平行光中的光线是平行的, 可以模拟日光。

(4) 自由式平行光。用于漫游动画或连接到其它物体上, 通过移动或旋转来调整灯光的位置来调整证明方向。

(5) 泛光灯。泛光灯向四面八方投射光线, 属于点状光源。泛光灯不擅长突出主题, 通常作为补光来模拟光的漫反射效果。

(6) 天光。天光是模拟天空光来照明环境。

2.3 动画场景加材质灯光展示

物体的材质就好比人的衣服, 是本体的衬托。材质一般都是利用一些已有的图像, 或直接饮用, 或分解合成, 然后附加给对象。其中添加材质中也有很多参数, 如漫反射颜色的调节, 材质的反射, 感光度, 凹凸, 不透明度等, 这些参数都对材质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虚拟消防安全宣教动画设计与实现》这个3D动画项目里, 在对场景物体添加材质贴图和灯光时都运用各种材质类型方式和各种灯光来设置动画所需的场景视觉效果。为了符合场景需求, 在大厅里设有电视机, 摆放灭火器和抹布等工具。经过添加材质灯光和调整各种参数, 动画里所需要的场景效果基本完成, 效果如图5、图6所示。

3 结束语

多边形建模和放样建模以及样条线编辑建模是常用的建模手段, 复杂的模型也离不开这几种模型方式。熟悉这些模型创建方法之后, 在设计场景是将会有更多方法的选择余地。3D动画里的场景就是要结合真实世界中的景物, 给人真实的感觉, 让观看的人觉得这是个三维空间。如果是逼真的场景, 就需要非常精细的模型设计和材质灯光的调节, 来到达现实的视觉效果。场景不但是衬托主题、展现内容不可缺少的要素, 更是营造气氛、增强动画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吸引观众眼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谭雪松, 李如超等.3ds Max 2010中文版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08) .

[2]前沿思想.中文版3ds Max 2009三维设计与制作200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9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场景开发】相关文章:

传统场景05-08

场景覆盖05-15

动态场景05-26

应用场景06-15

场景数据07-21

运用场景08-15

优化场景08-15

网络场景08-28

模拟场景08-31

虚拟场景09-04

上一篇:保证担保下一篇:俄语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