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4-05-18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精选12篇)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篇

一、面临消失的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之所以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是因为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灭亡, 到东北的伪满洲国, 到解放后的文革, 满族文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灭绝性的打击, 使满族的民粹文化消失殆尽。而当今的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又进一步的威胁着满族文化存在。

1. 已经消失的满族文化。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 萨满教在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宫廷萨满主要形式是清朝历代皇帝举行的各种祭神祭天典礼, 如设“堂子”祭天, 都用满语诵经跳神。但是随着清王朝的毁灭, 宫廷萨满基本消失。直到20世纪40年代, 在东北的宁古塔 (今黑龙江省宁安) 和爱珲等地, 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又分以跳神为职业的萨满和管祭祀的家萨满两种, 现已消失。

2. 正在消失的满族文化。

满语、满文是满族在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并实行统治时所使用过的语言文字。而现在在我国近千万满族人口中, 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 全国仅有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区等一些满族村屯的部分满族老人和少数中年人会讲满语。

“三月里来柳枝长, 大姑娘窗前绣鸳鸯”, 这是过去满族女性日常生活真实的写照。尤其在古时候, 满族少女们不论家贫家富, 从十三四岁起就要成天关在家里, 描花样, 绣枕头顶、袖头、鞋帮等出嫁用品, 谁家姑娘枕头顶绣得越多越好看就说明这家姑娘手巧, 活计好。在清代, 刺绣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民间百姓, 服饰和日常用具上都有刺绣, 因而, 刺绣成了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而经久不衰。直到解放后, 机械工艺逐渐取代了手工工艺, 满族刺绣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只有在博物馆的角落或民间收藏者的手中, 才能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刺绣作品。其他方面的满族传统文化如建筑技术、生活习俗 (包括家庭祭祀、祭祖、年节习俗) 、服饰制作工艺 (穿戴的服饰, 旗袍制作技术、制作特色、花边。) 、工具制造 (各种生活工具的制造、爬犁、船、狩猎的套子、老枪、刀等工具的制作) 、活动方式 (乌拉街地区采捕习俗等日常生活习惯) 、生活游戏 (有着浓厚满族特色的嘎拉哈、珍珠球、满族大秧歌) 等也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二、政府的保护现状

早在建国初期, 国家就已经制定了有关的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事业, “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书籍, 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做出了专门的政策性规定, 并有专门的组织、投资和工作计划。文化部、国家民委于1980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中, 要求抓好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收集整理和民族文艺理论研究工作, 保护少数民族老歌手、老艺人, 抓紧抢救文献记载和口头流传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国务院1984年批转的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 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重视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工作,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做好民族古籍工作。按照国家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文件的精神, 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有关省、自治区以及自治州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抓紧对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充分发挥民族古籍老专家的作用, 并注意培养民族古籍新生力量。国家每年拨出专款, 已整理、出版各种少数民族古籍1000多种, 还出版了一批研究论著和文章。

在满族文化抢救、保护的过程中, 满族说部的保护工作是比较成功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吉林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富育光等人就深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等满族聚居的村、屯调查满族说部的流传情况。经过多方努力, 2002年6月, 吉林省文化厅成立了以谷长春为主编的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 集中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参加这项工作, 正式启动了抢救保护工程。2003年8月, 满族传统说部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国家课题, 2004年4月, 又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几年来, 抢救与保护满族传统说部有序进行,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几年的调查摸底, 确认了目前健在的说部传承人共有10余位。他们建立了保护传承人机制, 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 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并运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传承人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调动他们讲述说部的积极性;确定了边记录边普查的工作思路, 争分夺秒地抢救濒临消失的这项民族民间艺术。三年来, 共抢救了傅英仁《萨布素将军传》、《金世宗走国》、《老罕王传》等5部说部, 记录了富育光家传的《萨大人传》、《飞啸三巧传奇》、《雪妃娘娘与包鲁嘎汗》, 赵东升家传的《扈伦传奇》, 傅英仁、关墨卿《比剑联姻》等, 总计约450万字;他们还组织专家学者分别到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调查说部的流传情况, 目前已掌握32部说部的资料, 总计约1000万字;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 本着“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 整理了《东海窝集传》、《努尔哈赤传》、《瑞白传》、《萨大人外传》等10部书, 总计约400多万字。建立了满族传统说部档案室, 筹备建立传承人数据库, 目前已把传承人讲述的500多盘录音带和与说部相关的20多个小时的录像带刻成光盘, 同时还把讲述提纲和手写本扫描输入微机。各种文字材料以及照片归档、立卷, 对满族传统说部实行综合、立体、全面的保护。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在全国建立了各种特色的满族自治区、县行政区划, 这对于满族文化发展是有利的。

三、满族文化保护存在问题

1. 由于大多数满族居民已经分散到了中国各地居住, 原来能集中体现其民族特色的建筑、饮食、习俗、文体活动等逐渐消失或弱化。目前, 在中国缺乏集中体现满族文化鲜明特色和风情浓郁的区域, 缺少全面反映满族文化历史及民俗民风等文化内涵的展馆。

2. 随着时代变迁, 满族文化知识逐渐被人们淡忘, 文化遗存没有被很好保护、利用。全国现有满族1000万人, 会说满语且认识满文的不超过100人, 满语、满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濒临失传。

3. 清代历史古迹是满族历史文化的直接见证, 也是研究清代军事、政治、八旗文化、民族关系、生活习性及官衙建筑的实物资料, 但挖掘、利用不到位, 资金投入少, 基础设施陈旧, 陈列物品较少, 修缮、改建、扩建迫在眉睫。另外, 宣传教育工作不完善, 满族景区管理人员和导游的民族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匮乏。

4.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体活动等方面, 挖掘、利用和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资金投入不够, 成规模、上档次的具有满族特色的餐饮酒店偏少。服饰文化缺乏引导、创新, 创造的价值并不高。传统的文体活动项目如:太平鼓、八角鼓、滑冰赛、九连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流传、推广不够。

四、满族文化的保护对策

1. 出版一系列普及读物。

编写一系列旨在唤醒民族意识, 增强满族同胞民族自豪感的普及性读物, 包括满族历史、风俗、满族英烈传记、满语介绍等内容。由国家民委或社科部门出钱, 加上社会赞助, 以低定价出版发行, 或向满族同胞赠阅。要形成一股关注满族文化的热潮。

2. 大力发展满族联谊机构。

充分利用国家的民族政策, 大力发展机构, 民间可以申请经费和吸收社会赞助, 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 让同胞们从活动中汲取力量, 加深友谊。

3. 开发具有满族特色的产品。

满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是老祖宗留给满族子孙的宝贵财富, 应充分利用。这可以让今天的满族同胞获得经济上的收获, 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

4. 围绕颁金节形成新的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并未完全消失, 在一些地方依然存留, 颁金节的活动在各地仍每年举行, 这是复兴满族文化的一个良好契机。满族同胞也可以通过类似祭孔、祭奠帝活动, 凝聚民族力量, 形成新的满族风俗。

小结

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曾经在中国民族文化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 也曾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抢救满族文化应该是政府和民间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佳生.满族文化总论[J].满族研究, 1999, (3) .

[2]赵志忠.满族现状一瞥[J].满语研究, 2005, (2) .

[3]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 (1) .

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2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义务教育与以往相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实施免费教育,教育设备更加现代化,师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与改进。为此,就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这个课题,我做了访谈。

我共访谈了三个年龄段的人……

在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现在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相比

实施免费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需要学杂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教育设备现代化,很多学校都使用多媒体,电视机等授课;授课方式多样化,增加了兴趣课,电脑课等;师资素质也有所提升,随着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热门,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中专生大专生等变为了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而且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现代的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更为突出,课程开设不全,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考试科目,更有甚者,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升学率等,将班队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用来巩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虽然学校增加了兴趣活动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但是兴趣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对自身提升不大,而且存在重复授课的问题。在以成绩择生的大体制下,升学和成绩始终都是学生的头等大事,不久前看到新闻报道,北京不少学校开学用奥数试卷择生,致使不少学生虽不适合学奥数,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奥数,额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由于竞赛名次可以加分等情况,许多学生虽然对竞赛没有兴趣,而仍然避免不了报名参加竞赛班。为了让孩子升学不成问题,父母过于看重成绩,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碰面就讲你们小孩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成绩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父母并不关心小孩的真实想法,没有引导小孩自己想去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而是为了提高小孩的成绩,约束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家长会让孩子加班加点家教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也会不断地搞题海战术,重复做一些试卷和题目,从而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虽然考试分数越来越好,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并且学习时间过长使得学生睡眠缺乏,影响身体发育,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致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心理上受到伤害。过度教育往往是一种对学生身心的掠夺,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国内与国外的义务教育相比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内的教育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对以后更深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国内,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学生一味地题海战术,巩固自己的成绩,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单一的老师讲课加之同学举手发言,问题答案也往往都是已经确定的一个答案,课上几乎没有进行过自由讨论或者辩论这样的方式。评定学生知识面的就只有考试一种形式,且考试答案都已经确定了,学生在考试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自己的答案明明是对的,但是被老师扣分了,仅仅是由于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但是即使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也只会自认倒霉,当自己错掉了,久而久之,就会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国外却不同,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作好定位。姐姐说在国外她时常会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

博物馆、海洋馆,甚至是公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化、历史和自然。国外的教育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只要你想的到并且用足够强有力的理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正确的,当然也要经受的住其他同学的质疑和反驳,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强大。老师不是来灌输真理,而是来引导学生去发掘真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非常的平和,所谓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所以国外的孩子有各种奇怪的理想,什么都愿意去做,最重要的是确实是自己的兴趣,对这个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可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试图发展素质教育,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发展素质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原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兴趣爱好也变成了取得分数的一种手段,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使他们的负担更重。这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真正是躲在了象牙塔里,从而使他们在解放天性、形成个性的年龄里发展成了千篇一律的人,没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知道除了每天老师和家长告诉他们要做的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对策

追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和偏颇的社会认同,老师、家长看重的都是最后的分数,用一次考试衡量一个学期的成绩,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考核一个学生的认知度可以有很多方面,举手发言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且考核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们都死记硬背,不同科目应该不同对待,有些科目应该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电脑等,有些科目也可以采用大学的大开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家找需要的知识,在家完成作业。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电脑中的一些知识比如ppt等在学习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教授一些ppt、flash制作等知识,对于这些东西,我想小朋友都很愿意学,可以很快学习熟练。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埋没孩子的天性,压制他们的能量释放,阻止他们寻找自我、发展个性。这样做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这样的教育制造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3篇

摘 要: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课程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而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考核方法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最终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因有利于这一培养目标而在众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考核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深入分析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教学改革及考核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1.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目前,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按课程重要程度及考核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考试课和考查课。对于这两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课程考试和课程论文,辅以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成绩的评定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缺乏公平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不利影响。

1.1考试课程

对于考试课程,高职院校多采用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的方式作为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标准。其中,考试成绩常常占最终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占40-30%。对于少数实验课时较多的课程,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质量一般占最终成绩的20-30%。对于绝大多数考试课程,期末考试的方式仅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极少辅以上机考试、实践操作等复合考核方式。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和作业质量,还包括课堂表现及实验操作情况等。

1.2考查课程

与考试课程相比,考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较为灵活,一般以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加平时成绩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此外,少量课程以艺术作品、实验产品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仍采用百分记分制,以六十分为合格标准。考查课往往为专业拓展课,与专业关系不是特紧密,考核方式更简单,且更容易通过。

1.3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多采用单独评定的方式确定学生的成绩。实习实训常常根据实习(实训)考勤、实习(实训)报告,实习实训具体表现等情况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质量和答辩成绩组成,同时参考厂方鉴定意见,最后形成最终考核成绩。校内实训一般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记分制进行考核,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才能申请毕业。

2.课程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2.1考试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内容应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试内容仍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且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较大,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比例较高,综合性设计、分析论述及实际应用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考试试题多为记忆和简单理解性的基本知识点,只能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体现出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过程,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重视实践操作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收效甚微,与高职院校所提倡的“理论知识够用、重实践操作”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同时无法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无法达到考核的目的。

2.2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在课程考核中,课程的卷面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70%,同时参考出勤率、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等得出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考查课多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开卷考试本应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题目在教材中均有标准答案,不需要深入思考,无需归纳总结即可作答,并获得满意的成绩,致使学生在上课时更无心听讲,使上课仅仅为了出勤。以写课程论文的课程考核方式更简单,一般由教师规定或学生自定一个题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一定字数的“论文”即可,但现在网络发达,一些学生在写课程论文时往往从网络上下载相关内容的资料,东拼西凑,甚至直接拷贝别人论文即可交差,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3考前“划重点”,考试流于形式。

课程结束后,出于学生的要求,多数教师均会划定考试范围,甚至将试卷内容透露给学生,以致使学生降低了学习动力,仅靠考前复习“重点”,通过一两周时间的强化记忆,甚至临时抱佛脚即可取得满意成绩;部分学生依靠“小抄”,靠投机取巧就可过关。有些任课教师在阅卷过程中,为了所谓的及格率,阅卷标准相对宽松,即使答题不正确往往也有“辛苦分”。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导向,即不认真学习也可轻松通过考试,降低了考试的公平性。另外,这种现象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无法显示出在学习上的优势,严重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

2.4实践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高职校中,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对该类课程进行考核,正确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是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常采用随意的、粗放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实践技能考核过程中,缺乏实施考核的教师,往往一个教师对十多个甚至数十个学生同时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客观评定,仅仅记录一个分数而已。此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对于客观评价学生真实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5技能鉴定,过程过于简单。

在我国几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鉴定工种越来越多,已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鉴定工种较多,学生数量庞大,考评员短缺,且鉴定时间短,致使鉴定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在技能鉴定过程中,鉴定承担者对鉴定工作组织相对比较松散,常常简化鉴定流程,缺乏规范性,加上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与监管不到位,使各地市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大多浮于形式,难以保障鉴定质量。鉴于此,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未掌握真正的从业技能,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含金量逐渐下降,造成企业对其认可度逐渐降低。

3.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有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中的主动性,不断健全考核制度,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涛,姚七栋,闫娜.高职院校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初探[J].民营科技,2014,9:247-248.

[2]谈炳发,崔世海.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76-77.

[3]张梅荣.浅谈高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5):76-79.

[4]刘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68-169.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4篇

(一) 发展规模

近年来,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方面来说, 近十几年来,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 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 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从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说,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却依旧远远不及发达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所占比重基本都是接近或超过七成, 而我国却只有四成。

(二) 行业结构

在我国, 服务贸易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 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 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

旅游业仍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最主要部门, 占据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半壁江山,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规模迅速扩大, 结构逐步优化, 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运输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第二大部门, 很长一段时期内运输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在服务贸易相对发达的今天, 运输服务作为基础性行业和支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三) 发展特征

第一, 起步较晚, 发展较快, 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前,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事实上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真正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比发达国家晚了许多,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我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1年至2010年,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 增长了4倍多。

第二, 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要地位。从结构方面来说, 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仍占据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地位, 2010年, 旅游和运输行业所占服务贸易行业的比重高居榜首, 分别是26.9%和20.1%, 出口额也分别达到458.1亿美元和342.1亿美元, 两者几乎就已占据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

第三, 区域发展不平衡。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化而言, 一直是东中西三个层次的, 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不例外, 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东部沿海城市为主, 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地区, 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经济较内陆地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当低,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 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一般都在60%以上,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 而我国却不到35%, 不足美国的一半, 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 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 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近年来金融、保险、通讯服务、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广告等项目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然而在我国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优势型部门, 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地位, 而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

(三) 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 一方面吸引国际上更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跨国公司进入, 另一方面刺激原先已进入的服务业公司进一步拓展新业务。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国内的服务企业无论是组织规模, 还是管理水平和营销技术, 都与跨国公司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传统服务业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服务贸易逆差加大,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市场化程度不高, 这在电信业等方面十分明显。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

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体系的高度发达。而传统体制恰恰在这些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各经济单位得不到高质量的生产和社会服务而影响了产品的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或事业单位自身背着一个“小社会”而造成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增加了企业的开支和管理上的负担, 难以全力发展生产, 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消费的实物化倾向和福利化倾向。

(二) 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是不平衡、技术落后

首先,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服务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是“重制造, 轻服务”, 重视工业化发展, 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脚步加快, 直接成为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出现明显不平衡的历史渊源。

其次, 受科技落后、人才匮乏、高等要素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只能长期依赖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说到底,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际竞争力也相对较低, 服务贸易的发展更是只能暂时依靠我们占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附加值不高的要素。

(三) 服务业的划分标准不一致

由于在数据统计等方面的欠缺, 我国对服务业的定义和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管理不完全一致, 使得现行的统计数据并不规范, 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 并且与GATS的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服务贸易统计上存在着很大的不便, 给制订出更有效的管理里机制带来了一定困难。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新兴产业的先驱, 已经逐渐赶超货物贸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远远不及世界水平,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进入我国市场,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加艰难。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服务业,现状

参考文献

[1]张楠.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服务贸易, 2011, (8) :15~17.

[2]袁永友.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J].国际贸易, 2011, (4) :25~28.

[3]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10, (9) :56~58.

[4]杨扬.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拓展对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2) :71~73.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5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英国国际工商领袖论坛(IBLF)认为 ,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运营应当公开透明 , 符合伦理道德 , 尊重劳工群体 , 保护自然环境 , 从而既能为股东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 ,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 ,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 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美国商业责任协会(BSR)认为 ,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尊崇伦理价值 , 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 实现商业的成功。

百科:企业社会责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

我们(李正,2007,会计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 :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 , 它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它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 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 2002年 1月 7日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 81条指出 , “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在第 86条指出 ,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 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 ,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结合上文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涵的界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国情③以及上述不同研究者的内容分类 , 并随机抽取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报告进行试用和访谈一部分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基础上 , 我们认为以下六大类共包含十七小类活动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范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 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或教育等、公益或其他捐赠)、消费者类(产品质量提高)、其他类(例如 , 考虑银行或债权人的利益)。

社会责任会计(Accounting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及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它主要运用会计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从而指导和控制企业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协调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根本特征是:同以经济责任为中心的传统会计相区别,将企业会计的反映和控制内容从狭义的经济责任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责任。

从反映的内容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包括狭义社会责任会计和广义社会责任会计,前者只反映社会责任,后者则既反映经济责任也反映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的概述

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起源于美国。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David F Linowes)于1968年率先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随后他在1973年完善了社会责任会计定义,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此后,学者们对社责任会计的研究进一步加深。美国托尼·蒂克系统论述了社会责任的内涵、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背景以及信息披露的模式等内容。同时,西方其他国家的学者也在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贡献。Ullmann(1985)、Pava(1996)、Griffin和Mahon(1997)均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正相关。而Corroll(2000)认为无法衡量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价值。Subroto和Hadi(2003)在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后,也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财务绩效没有关系。可见,西方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

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它是在传统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反映和计量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或不利影响,终极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会计在世界上的出现虽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整理、计量、分析和揭示企业活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来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 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必须遵循传统会计的假设,在继承的基础上修订、创新。社会责任会计中的主体假设是指能相对独立的企业,能够对它所作的行为向社会负责的企业,不仅要考核和报告主体自身的经济性,还要反映其对外部产生的非经济性。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对象的特殊性,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无法对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复杂问题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因此,其计量模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灵活性相兼顾,数量计算和综合判断并重的方法,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甚至用文字来全面说明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原则

1、社会性原则

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站在社会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比的净社会效益为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价,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融洽为最佳标准。

2、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

现在,我国还没有对社会责任会计发布具体的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快制订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企业也应主动提供自己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全面、适当、公正地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

3、可控性原则

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范围内的经济责任负责。责任会计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行分权管理责任,只有在分权的条件下,才能准确责任单位的可控责任。贯彻此原则,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基本都是可控的,不存在不能落实的经济责任;二是把经济责任同管理权、决策权统一起来,做到谁负责谁管理;三是对涉及两个以上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必须科学划分,明确责任。

4、灵活性原则

社会责任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很广泛,要对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和方法,不仅使用历史成本计价,还可使用环境机会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价方法。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即本国根据实际状况,分阶段、有步骤地试点,逐步完善,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5、预警性原则

传统会计把会计主体局限在不考虑社会目标的环境之中,结果牺牲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会计在讲究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效益,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能够真正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标准(1)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倡导者。GRI 提倡企业通过可持续报告的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GRI 成立于 1997 年,最早的第一代 GRI 可持续报告指南于 2000 年发布。2013 年 5 月,GRI 推出了第四代指南 G4。

G4 是一个适用于全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各类组织(包括企业)的通用标准。为了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可持续报告的发布,GRI 还制定的相应的行业补充指南,目前的行为指南主要涉及到机场运作、食品加工、建筑和房地产、媒体、电力设备、采矿冶金、行为组织、非政府组织、金融服务、石油与天然气十个行业。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从 2001 年开始着手进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2004 年 6 月决定开发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标准。ISO26000 由 54 个国家和 24 个国际组织参与制定,是继ISO9000 和 ISO14000 之后制定的最新标准体系。

按照 ISO 的设计,ISO26000 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按照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向全世界愿意应用 ISO26000 的所有组织(不仅限于企业),提供一个有助于践行社会责任的框架性指南,为支持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010 年 11 月,ISO26000 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ISO26000 下设 7 个原则和 7 个核心主题,覆盖了所有组织社会责任的全部领域。其中 7 种原则是:问责、透明、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7 个核心主题分别是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营运实践、消费者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ISO26000 在应用中是自愿性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有效地引导企业或组织将其运营活动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并付诸实践的一套措施与建议,该体系不是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也不用于任何认证、法律、法规或合同。

ISO26000 提出可信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用具体的指标来反映组织的绩效或产出方面的详细信息,使得不同组织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也能说明该组织绩效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但 ISO26000 并不提供具体指标的指南,也不提供按或与其他可比较机构比较绩效的框架。

GRI 系列标准与 ISO26000 最大的差别在于针对对象及作用。ISO26000 倾向于协助组织中的管理者了解如何去做管理,更好地履行组织的社会责任,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 GRI 系列标准侧重于让组织内、外的人(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ISO26000 以及一些其他的标准,为第三方判断企业是否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提供了依据。而 GRI 系列标准则比较偏向于会计界应用,并适用会计准则,能让组织内外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以自行分析组织的绩效,所以特别合适给投资者或其他分析师。(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 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对 2013 年前三个季度所发布统计报告进行整理后进行统计可以发现:(1)上市公司在发布企业责任报告中所占百分比较高,是发布的主要组成部分。(2)发布企业责任报告所参照的指南各有不同,其中用的最多的是 GRI 系列标准,占 16.1%,其次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简称上交所《指引》),再次是中国社科院开发的 CASS-CSR 系列指南,达 10.3%,然后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简称深交所《指引》),为 9.4%,最后是 ISO26000 指南(表 2)。

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应用标准不统一

(2)部分标准过于简单、应用缺乏

(3)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缺乏改进报告的持续动力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在报告中的分散披露形式的阶段 , 没有采用报告中的单独部分来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 也没有采用美国、德国等国家部分企业所使用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等复杂的方法来披露这类信息 , 我国的信息披露以描述性方法为主 , 通过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描述性统计表明 , 沪市上市公司对六大类信息都有所披露,但是披露的侧重点不同 , 员工问题、产品质量提高、公益捐赠等内容更加重视。但是 , 对于环境问题、社区问题的重视程度则较低。

四、启示

G4 作为目前国际通行的可持续报告最新标准,国内文献尚少见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作为一个新的国际标准,按 G4 标准进行可持续报告发布的企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GRI 给出两年过渡期,要求企业在 2015 年 12 月 31 日之后,必须按这一新的标准进行发布可持续报告。对中国企业和相关机构来说,尽快熟悉和理解这一新的披露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政府、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自 2006 年以来,发布了一些指导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标准,但是应用范围不广,标准本身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企业对这些标准的认识和了解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标准的发布机构要面向应用,服务于企业,组织相关标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以保证标准的推广。

从国内企业应用 GRI 系列标准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中盈利水平较好的企业相对来说,应用 GRI 的比例较高,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也比较好。盈利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明显。如标准中的环境和社会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难度相对比较大,企业在披露这部分信息时对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需要强烈。如林业企业要披露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中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等方面价值,作为企业来说需要相应的设备和专业的工作人员。

另一方面收集这类数据的成本较高。由于 GRI 指标较多,披露较全面,企业的投入相对更多。如果没有较高的盈利能力的情况下一味去追求高质量的责任报告也是不现实的。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  SA8000标准

ISO26000标准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是1994年在广东省机构改革中组建的,与广东省农垦总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的管理模式,是农业部两大直属企业之一,由财政部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集团公司现直辖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二级农垦集团、47家国有农场,以及位于本省广州、深圳、汕头和北京、广西、海南等地共110多家一级法人企业单位,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印尼、贝宁等国建有20多家境外工厂和种植基地。2013年,集团完成总产值228.8亿元,出口商品总额55亿元,实现主营收入170亿元(不含事业单位总收入23.4亿元),利税总额6.5亿多元,其中利润3亿元[1]。建垦至今,三代广东农垦人在南粤的东、西两翼偏远地区建立起47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农场小城镇、1200多个基层生产队居民点;修建了4000多公里的农场等级道路;建成了4所国家重点职业技术院校、150多所中小学,其中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超2万人,跨入国家特大型职业技术学院行列;建成了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燕岭医院等1所“国家三甲医院”、5所“国家二甲医院”和一批农场医院,以及15家科研机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集团总产值达到350亿元,资产总额300亿元,利税总额10亿元,经济总量和规模跨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1 广东农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在经济得到大发展的同时,广东农垦集团公司非常重视社会建设,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责任

广东农垦作为农业部直属垦区创建于1951年8月,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决定,最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整师、一个独立团的两万多名官兵为主体组建的华南垦殖总局,在叶剑英元帅的领导下,部队官兵充分发挥“南泥湾精神”,在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将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垦集团公司之一、农业部两大直属企业之一的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末,广东农垦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60亿元(未含农场土地价值),净资产127亿元,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认真履行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责任。

1.2 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认真履行纳税人社会责任

作为军垦农场发展而来的广东农垦集团公司,不是仅局限于简单的种植、销售上,而是设法提高资源效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来加大利润空间,取得更高经济效益。主要做法是:

①加速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为主线,突出精加工、深加工,树立名牌效应,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②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

③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强化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认真履行纳税人义务,积极上缴税利。

仅2013年,集团实现主营收入170亿元(不含事业单位总收入23.4亿元),利税总额6.5亿元,其中上缴税收3.5亿元。自建垦以来,累计向国家上缴税利几十亿元,较好地履行了纳税人的社会责任。这在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农业经营企业长期亏损的普遍性情况下殊为不易。

1.3 在保证国家战略物资供应的同时,多种经营,认真履行生产者的供应合格产品的企业社会责任

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将橡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由广东农垦集团公司控股的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天然橡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橡胶专业集团公司。橡胶集团坚持以“诚信、求实、开拓、创新”为经营理念,立足国内外产业联动,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资产总额15亿元,在国内拥有5家分公司、3家加工厂、2家科研机构、9个控股子公司和30多个橡胶生产基地农场,橡胶国内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国外正在开发的生产基地超200万亩、干胶年产能力35万吨的橡胶产业龙头。

广东农垦在做大做强橡胶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总目标,按照“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的思路,同时结合“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垦区的经济实力,努力将广东农垦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和跨国经营企业集团。集团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天然橡胶、蔗糖两大支柱产业以及乳业、剑麻、畜牧、水果、水产、房地产和物业租赁等方面,其中已经建成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9家。在广东省广垦糖业集团是规模最大的蔗糖生产企业,该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的糖厂12家,年产蔗糖52万吨,约占全省的60%;在华南地区,燕塘乳业股份公司是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鲜乳品生产企业,公司巴氏奶产销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东方剑麻集团种植剑麻面积为全国最大;农垦进出口公司松香出口量居国内第二位。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垦区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有10个,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OSHMS18000职业安全卫生体系、HACCP食品安全体系等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有53家。目前,垦区有15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多年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即使是2008年9月“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所引发的中国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燕塘乳业生产的鲜乳品也未受牵连,为国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令人放心的优质产品。

1.4 促进就业,维护员工权益,认真履行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广东农垦集团公司所辖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341万亩,总人口37.2万人,从业人员14万多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5.92万人,离退休人员8.1万多人。长期以来,广东农垦集团公司不仅为国家承担了繁重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任务,还一直致力于促进就业,特别是解决农垦家属子女的就业工作。

在职工方面,公司以人为本,推行合法的用工制度与合理薪酬分配制度,在公司业绩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努力为员工成长创造条件,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①公司严格遵守新《劳动法》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公司充分考虑职工的困难,主动为外地单身职工解决住宿问题,提供廉租房,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②推进薪酬绩效改革,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公司针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围绕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地方和行业工资收入,按照“内外公平”原则,依据员工业务能力和岗位价值贡献大小,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在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员工薪酬收入水平,确保员工收入与公司效益、社会发展相协调,提高公司薪酬对人才的吸引力。

③关心爱护职工健康与安全。公司高度重视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按照OHSAS18001 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排职工免费参加体检;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加大保障性资金投入,采取必要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杜绝员工疲劳操作,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价值。公司与省内外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农业部华南农垦培训中心合作,分别举办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作物生产技术、橡胶栽培技术、畜牧养殖等专业的学历教育,和在职领导干部、生产队长、专业技术人员及一线技术工人的各类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拓宽职工培训渠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并通过实行业务资格评聘与员工薪酬奖金挂钩制度,提高员工岗位价值。

1.5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农垦新形象

广东农垦早在2003年就开始谋划,并推进实施44个农场场部的小城镇规划,截止到2008年完成场部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农场有44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农垦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

近年来,广东农垦新建成农场等级道路里程超过1360公里,基本实现了农场到生产队道路的硬化。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3亿元,其中,包括配套小区“三通一平”土方量超过200万立方米,打水井148眼,铺设供水管网412公里、排水排污管(渠)179公里,完成绿化面积153.7万平方米等。此外,建成的文化馆(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多达数十个,创建的农垦示范性中小学校共计18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体系。

在建设小城镇的过程中,广东农垦从职工最紧迫的居住问题入手。2003年起,在垦区全面推广安居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农垦自2006年以来,先后用于新建和改造6.78万户职工住宅的资金高达30亿元。目前,已经竣工的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约4万危改户搬进了新居,与“十五”时期相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5平方米。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随着广东农垦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垦区的小镇面貌出现新的景象。如今,在广袤富饶的350万亩农垦热土上,从粤西南的湛江到粤东的汕头,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楼房,一片片农垦美好家园在绿色地平线上延伸,一座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环境优美的垦区小镇拔地而起。

1.6 重视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企业的道义责任

广东农垦企业集团公司非常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垦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科教文卫、人畜饮水等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

①积极争取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加大投入,提高农场幼儿园水平;以创建示范性学校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和“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垦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继续调整优化农场学校布局,义务教育学校从153所调整到140所,学校在校生保持在68000名左右,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高于所在县(市)同类学校水平。

②继续稳步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期间,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3500人左右,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位于湛江市的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已建成万人学校,进入广东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前3名;作为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完善以普通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为两翼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普通高职在校学生已达到20000人,成为省内一流的国家特大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办教育、企业办高等教育、企业能办好高等教育,彰显了企业实力,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

③加强文化建设。按照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大力推进与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宣传文化事业建设。建设一批综合展览馆、文体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以及其他文化设施;启动建设垦区管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富有绿色生态文明品位的宜居家园,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开创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农垦人文新局面。

④构建垦区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体系,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理顺垦区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垦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⑤全面实施垦区职工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53亿元,解决了30万职工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⑥支持慈善事业,热心社会公益。广东农垦集团公司非常重视慈善文化传承,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治病救人等突发性事件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热心捐助,大力支持社会慈善事业。企业在关注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参与慈善活动作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市场,将慈善行为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不断增强自身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广东农垦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成绩斐然,但在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不断深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所取得的成效与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尚不匹配,更与社会责任标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没有全面了解社会责任条款,有待进一步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目前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据悉,国际标准组织(ISO)将组织筹建企业社会责任(CSR)委员会,在企业标准化范畴中,逐渐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在SA8000基础上,研究开发了ISO26000认证评价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范化管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门条款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相应的规定,对于SA8000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有一部分企业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了解和实际应用ISO26000 [2]。在各种认证中,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及其属下200多家企业单位,目前没有一家企业通过SA8000认证[3]。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永续经营,需要企业家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组织运行过程中遵守社会公德,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把握先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2.2 “农”字型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企业需要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经济发展普遍得到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的重视,同时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在经营领域、产品种类、利税目标等方面日趋成熟。但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国家“农”字型企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以及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其中,在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广东农垦经济明确规定了企业的社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职工收入等,但是,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2.3 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欠账较多,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在2013年实现利润共计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经营性企业来说,其经济效益较为理想,但是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其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广东农垦集团中,经济条件较差,并且需要进行重点扶持的贫困农场,在辖垦区共有16个。尤其是粤西地区,橡胶种植是该地区的主业,在种植橡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该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当前,广东农垦集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受台风、干旱的影响,并且抗灾能力比较薄弱;②经济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比较弱,并且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经济发展状况方面,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粤东粤西地区明显落后;③没有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及服务政策,目前8万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并且职工的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并且明显滞后;④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经营理念与发展方式之间不相适应,其发展潜力巨大;⑤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企业的社会状况,企业的社会负担比较重。⑥由于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缺乏吸引力,并且人才结构不合理,进而制约着垦区经济的发展。

2.4 对于企业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员工的要求不高,并且缺乏维权意识,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存在严重不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供给。广东农垦企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员工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的保障。主要表现为:①员工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员工的收入依然比较低。②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比较差,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③社会保险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员工的医疗、养老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④员工教育培训力度有待提高,普遍缺乏高素质、技术型员工,在企业员工中,农民工数量比较多,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流动性比较大,并且维权意识不强。

当前,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到公共事务的治理中来,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企业一方面需要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针对广东农垦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帮助企业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企业职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政府、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农垦总局发展计划处:广东农垦统计年报,2013.

[2]黎友焕,著.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kV2010(5).

[3]黄正平.广东农垦企业社会责任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课题项目:本文为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年度研究课题《广东农垦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衍生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项目编码10gdcsr011。

作者简介: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7篇

首先, 我国自行开发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品种有十几种, 有固定面板式、固定分隔式、抽出式、混装式、智能型等, 产品设计水平达到了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生产厂家大多分布在江浙、广东、福建和京津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生产能力、产品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而在西北及东北地区, 除个别企业外, 总体水平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其次, 作为加工生产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的母线槽产品, 由于技术要求比较简单, 一般能生产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厂家均能生产母线槽,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生产母线槽的厂家。由于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 因此企业分布与产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母线槽生产企业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数量也较多。例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 但是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对工厂的工艺、加工设备等的要求也较低, 加之投资少、见效快, 使生产厂家的实力参差不齐, 反映到产品质量上有相当大的差距。总的来说, 我国的母线槽产品水平 (除个别合资企业外) 与国外产品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 我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产品结构分配格局不够合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应该具有多层次、多品种的特点。所谓多层次是指同类产品在技术性能、参数、功能、结构、安装等方面应有高中低的区别, 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使用需要。多品种是指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例如:防潮、防尘、防腐、防水等深入现场使用的产品。我国目前能供应的产品绝大多数还是一般环境下使用的产品。具有更高参数的固定间隔式产品, 防护等级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多功能的产品基本处于空白。

(2) 企业的独立开发能力差。行业的特点是生产厂家多, 但规模大的少, 绝大多数厂家技术力量薄弱, 不具备产品的独立开发能力, 基本上都是通过行业的技术转让或仿造等方式进行生产。所以, 产品类型集中, 市场竞争激烈。少数企业虽然有自行开发能力, 但由于打开市场的周期长, 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困难, 而且一旦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后, 其他厂能轻而易举地进行仿造而进入市场, 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行开发产品的积极性。

(3) 产品质量的差距不大, 无名牌产品。为了提高企业的加工和产品质量, 不少生产厂引进高精度的钣金加工设备, 但在装配工艺、母线加工工艺及设备方面相对比较落后, 各企业之间处于同等水平, 而且目前国内畅销的几种产品, 都有专业型材生产厂、辅件生产厂, 甚至是外壳生产厂, 不少企业为了缩短生产周期, 适应多样化市场的需要, 直接购买外壳进行组装。这样, 即使有了高精度的钣金加工设备, 也很难发挥优势。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产生高质量的名牌产品。

(4)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使用的材料:目前国内由于绝缘材料阻燃性不合格而引起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事故不少。绝缘材料制成的零部件绝缘性能差。主要表现在, 未按工艺要求对其进行绝缘处理影响绝缘性能, 或由于在潮湿的情况下使用, 绝缘性能明显降低。用于防水、防尘, 提高防护等级的密封条, 由于容易老化, 达不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一般一至二年即老化变形, 达不到长期防水、防尘的目的。作为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主要导电体的铜排, 由于加工能力、含铜量等原因, 经常导致载流量低, 发热, 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际载流量,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2) 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使用的辅件:此类辅件主要指一、二次接插件以及接线端子等。目前我国的一、二次接插件以及接线端子与国外也有不小的差距。 (3) 元器件:国产元器件水平、质量参差不齐,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也是影响我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质量的重要原因。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8篇

一、课改中阅读教学的演变及其重要意义

(一) 课改中阅读教学的变化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变化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最初的阅读教育用四书五经等书籍来束缚人们思想, 维持封建统治;到了二三十年代, 阅读教学以“儿童文学”为主, 为满足儿童兴趣, 选文知识性不强;在抗日战争时期, 阅读教学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 激起国人抵抗外敌的决心;而如今, 阅读教学向多方向发展,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建设者[2]。因此, 阅读教育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仅体现在选材范围的拓宽, 更表现在其价值取向的不断提升。

(二)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新课改中的阅读教学提倡多读, 重视积累, 不仅要求读书遍数多, 还要求数量多和品种多。《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不仅仅要读文学作品, 其他的如科技、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也要求涉猎。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大意义, 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均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阅读教学对比及我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阅读教学对比分析

国外阅读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变化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阅读教学中的特定参与者。国外小学阅读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注重阅读目的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媒介的作用, 注重人文情怀。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读者主体的关怀程度。纵观国外阅读教学现状, 国外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这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借鉴作用。

(二) 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我国阅读教学古而有之, 古时阅读教学为宣扬忠君爱国的封建思想, 以“诗书教化”为主。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阅读教学向多方面多学科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学科教学改革时间较短, 经验不足, 并不能将“自主—探究”“情境—体验”“创新—求异”的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理论发展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3]。在对我国小学阅读调查研究中发现, 我国的阅读教学实践仍处于填鸭式和技能化的层面, 只是机械地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 忽略了语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感悟。此外, 我国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阅读教学内容引导方面、不同阶段差异化阅读教学方面、阅读教学评价方面都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

三、新课改下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一)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 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其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三个方面, 实现由教师主导的教学向学生好学的教学转变。郭思乐教授提出并发展了生本教育的教育观、学习观和教师观等观点[4]。总的来说, 生本教育提出了由“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的转变,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束缚,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一主两翼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主两翼的教学模式提倡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导, 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为辅助的方式。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以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变革即是一主两翼教学模式形成的基础。一主两翼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即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一主两翼的教学模式与生本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这是这两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中以师为本, 以教材为本的本质区别。

四、结论与建议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 其研究意义显而易见。而对于阅读本身来说, 其发展并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线性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反馈、充满生命力的场域, 如何在达成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对阅读教学松弛有度、收张自如, 并且能进一步地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演变成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这样才是教学的真正在目标。阅读教学不仅要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教学计划, 更应该能够将各种信息编织成精彩的图画, 以此创造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情景模式, 并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其次, 教师能熟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提高工作效能,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应及时反馈并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最后, 教师能够适时地对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与教学评价等多个因素进行优化, 从而实现教学有效的动态控制。

参考文献

[1]赵绍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2]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 2014.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9篇

一、义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义乌市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3年, 义乌市国民经济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为50.4%;2000年义乌市GDP 119.2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以降至5.9%, 第二产业占比为50.6%, 第三产业43.5%。直到1983年义乌市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仍高达50.4%。2009年, 义乌市实现GDP519.5亿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6亿元、227.3亿元、277.6亿元,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8∶43.8∶53.4。

2010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61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 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 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5.5亿元, 增长1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1.4亿元, 增长12.7%。三次产业构成为2.8:43.2: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539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 , 增长10.3%。3个年份的对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义乌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下降飞快。三次产业比重对比图其增加值比重由1949年的82.9%下降到2010年的2.8%, 下降了80.1个百分点。从原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 变成了现在的商贸名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义乌市第二产业的GDP比重先经历了上升后又逐步下降, 而第三产业的GDP比重一直在缓慢的上升中, 就义乌市目前的产业构成变化来看, 完全都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从目前来看, GDP的产业结构有如下特点: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2010年第三产业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54%。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而另外一些行业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 它们是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部门, 特别是金融保险业对支撑义乌市的商贸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已经开始逐步退出主体地位。2010年全市GDP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43.2%。但就业人口还是占据了59.6%, 主要是义乌市目前工业还以传统行业为主, 如: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服装制造业为主。

2010年, 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各主要行业生产均呈现较快增长。纺织业仍为第一大行业, 实现产值189.7亿元, 增长24.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为第二大行业, 实现产值84亿元, 增长22.4%;服装制造业为第三大行业, 实现产值62.4亿元, 增长21.6%;其它主要行业分别为电力供应业产值33.9亿元, 增长27.8%;塑料制品业产值32.6亿元, 增长18.8%;印刷业产值22.2亿元, 增长21.7%;金属制品业产值19.2亿元, 增长17.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18.9亿元, 增长18.5%;化纤制造业产值17.4亿元, 增长34.9%。

第一产业已基本属于辅助产业, 2010年第一产业占义乌市国民经济的比例仅2.8%。可以说已经对义乌市的经济发展无法产生实质的影响, 行业就业人口也仅占总就业人口的10.8%, 但在稳定义乌市社会安定仍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义乌市经济发展存在若干问题

(一) 国内同业市场骤增, 竞争加剧

义乌市从原本一个农业县, 通过短短的10多年时间, 发展成了国际商贸名城,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被世人称为“奇迹”后, 自然就少不了别人的借鉴和模仿。义乌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义乌市小商品城的成功发展模式便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复制者。在浙江省就有“永康五金城”、“海宁皮革城”等等商贸集散地的出现, 这外省就更加屡见不鲜了。这些市场的出现, 无论对义乌市场的经营者还是义乌市场本身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二) 义乌企业规模较小, 并以家族企业为主, 缺乏竞争力

义乌市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2010年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02家, 而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20家, 其中10亿元以上仅3家, 无百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上, 还以家族企业为主, 还是传统的子承父业的经营模式。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规模较小也使企业缺乏竞争力。

(三) 义乌经济中外贸依存度过高, 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

义乌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一直都较高, 因此其经济的发展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如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义乌是对外出口仅增长12%, 也因此该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增长跌至2000年以来的低点, 仅为9%, 也是近10多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

三、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与商贸服务业相关的配套行业

义乌的经济已经形成以商贸为主导, 其它行业配合协调发展的局面。要使义乌的商贸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 自然离不开相应的辅助和支持行业。比如:现代物流业, 现代金融业等, 在对义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加大经营模式和产品的创意创新

创意创新永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义乌市小商品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各类模式和制度应该说已比较完善, 这也就导致了容易被人模仿。因此只有不断的走创意创新的路子, 才能使模仿者永远无法赶超你的步伐,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义乌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 引导同业企业兼并重组

义乌市目前的企业还以中小企业为主, 经营模式也多以家族企业为主, 因此虽然灵活, 但缺乏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导致缺少核心竞争力。义乌市政府可以适当的运用国有资本,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扩大企业规模, 产生规模效应,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 继续推行品牌建设

继续推行市场发展的品牌效应和国际效应。一是健全重点经营商户的准入制度, 建立适合义乌市场的惩罚措施;二是全力打造“信用市场”品牌;三是加强经营者队伍的管理, 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淑和.国有经济师推动义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60)

[2]陈少生.普宁与义乌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及启示[J].网络财富, 2010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我国,瓦斯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 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上升, 煤矿开采的难度、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 因而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尤其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 瓦斯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据很大比例, 严重威胁着开采工作人员的安全, 阻碍煤矿开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大对我国煤矿中瓦斯的有效治理显得极为重要。

1 瓦斯治理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瓦斯在治理技术方面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通风方面的处理。通风设备的配套及通风工作的良好实施及监管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 瓦斯浓度不超标的重要保障, 及时排除过量瓦斯及降低瓦斯浓度是瓦斯安全的关键。因此, 相关人员在进行矿井的开挖工作之前, 一定要做好通风设备的配套设计工作, 通风设备的性能一定要良好, 同时在开采作业过程中, 要实时监测矿井内瓦斯浓度, 要根据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 安设匹配的风机, 保证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 对于矿井内出现的瓦斯浓度过高的情况, 工作人员要及时调配风量, 以保障矿井内的良好通风状况, 然而当前我国很多煤矿尤其是中小型煤矿, 其通风设备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设备性能较差, 同时, 工作人员缺乏对通风及瓦斯浓度的有效监管, 从而导致瓦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1]。

二是瓦斯抽采技术。当前我国瓦斯治理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瓦斯抽采技术, 它是一种对瓦斯浓度的自主控制技术, 既能有效的控制瓦斯浓度, 又是对我国绿色低碳环保方针的有力践行, 在煤矿开采中已得到了广泛推广。该技术在理论创新方面的特点是, 通过提高煤层透气功能强化瓦斯的抽放功效, 该理论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大部分煤矿所存在低透性特点, 其应对策略上的主要难点是难以找到裂隙圈的准确坐标, 具体应对策略是减小其地应力, 途径是对其保护层实施开采;该技术能够结合不同煤层的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技术实现对瓦斯的有效治理。其具体策略是实现地面及井下瓦斯抽放的有效整合, 同时统筹强化和常规抽放、长型钻孔与短型钻孔抽放等。

三是资源有效利用和瓦斯抽放现状分析。随着能源环保观念的提出, 我国在能源使用上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 瓦斯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资源, 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因此, 在瓦斯抽放过程中, 不仅要实现其开采安全, 还要实现对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将瓦斯抽放转化为对瓦斯的提取。当前我国政府及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因此, 其在控制瓦斯浓度, 对过量瓦斯进行抽放的过程中, 加强了对瓦斯抽放后的有效处理工作, 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文件指导企业进行瓦斯的抽放利用, 鼓励企业健全瓦斯的抽放利用体系, 从而在保障开采安全的同时, 实现瓦斯资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 业界也加大了对瓦斯抽放及后续利用的技术研究, 这对煤矿企业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

2 瓦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过程, 瓦斯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依然很高,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瓦斯治理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对瓦斯安全观念的淡薄, 缺乏对瓦斯安全的充分认识及对瓦斯治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二是随着煤层深度不断加大, 瓦斯浓度及压力等也不断加大, 瓦斯的抽放难度也急剧增大, 浓度超过一定安全界限时, 就会引发瓦斯安全问题;三是通风配套设施缺乏, 通风设备性能低下。缺乏足够的通风设施及通风设备性能低下, 这是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不规范的中小型煤矿企业,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新型通风设施的缺乏导致过量瓦斯不能及时被排放, 煤层一定空间内瓦斯大量聚集, 浓度急剧上升, 超过安全值后,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 通风设备性能的低下也是造成瓦斯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而采购那些质量低下的通风设备, 而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往往会导致瓦斯排放效率低下、抽放不稳定及容易损坏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四是瓦斯抽放形式的单一, 当前, 我国很大一部分煤矿企业在瓦斯的抽放过程中, 抽放形式单一、技术落后的情况十分常见, 远远落后与国外先进国家, 相关的瓦斯抽放设备性能也十分落后, 这在煤矿开采突出煤层, 及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煤层时, 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瓦斯监管工作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对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并及时发现瓦斯浓度过高问题, 影响问题的处理。此外, 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依旧十分落后, 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 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也是导致管理水平低下, 引发瓦斯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3]。

3 结语

由上可知, 瓦斯浓度过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问题, 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如果能对瓦斯实施有效治理及利用, 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加强对我国瓦斯治理的研究, 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范衡.关于我国瓦斯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 2014, 24:30-31.

[2]李定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 2011.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1篇

1、克拉玛依公务员素质建设取得的成效

目前克拉玛依市公务员数量有近10000余名,近年来,为给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克拉玛依市政府在公务员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1逐步建立了规范化的考试录用制度。近年来,克拉玛依市一直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招录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今后党政机关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招录程序。

1.2创新任用制度,竞争上岗工作成效明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克拉玛依市创新机关用人机制,使竞争上岗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使竞争上岗在中层领导人员任用工作中普遍推行,公开竞争的用人制度不断深入人心。

1.3重视培养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克拉玛依市采取分级分类组织实施的办法,在深化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四类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经常化的公务员培训力度,突出了公务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训结果与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

2、克拉玛依市公务员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克拉玛依公务员素质总体向好,但是通过对部分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2.1服务意识淡薄。克拉玛依市一些公务员缺乏正确的权力观,部分公务员的“公仆”意识不强,群众观点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有些公务员确实忘记他们的权力是谁给的,对群众的利益毫不关心,办事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政府机关的门难进、部分公务员的脸难看、话难听、办事程序多,推责任等现象依然存在。

2.2调查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克拉玛依公务员在平时虽然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研究工作,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并没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要表现有采取的方法较为简单,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还存在。另外还有不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缺乏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展开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原因的能力。

2.3创新能力不够高。当前行政管理活动中信息突发瞬变,经常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但是部分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实践经验与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灵活的、科学的、综合的、实际的思维,从而就造成他们思想上的僵化。

2.4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观念落后。目前,克拉玛依公务员知识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够和学习观念较为落后两个方面。大部分公务员自身的知识素质认识不够,总觉得自己具备的知识比较丰富,存在一种盲目的乐观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和知识对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影响。

2.5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最终直接影响到政府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然而目前个别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相关领域法学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

2.6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行为。基层公务员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他们合理解决基层的各种矛盾、促进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务员已经出现了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失衡、头疼、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

3、公务员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1)传统官本位等官僚主义思想的影响。克拉玛依地处边疆地区,同时受一些非主流媒体宣传影响,传统官本位等官僚主义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基层公务员对于权力的来源问题理解错误,他们常常忽视权力是谁赋予的,谁才是权力的主人,公务员为谁代表行使权力。反倒认为应该只听领导命令指挥,领导安排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服从领导的命令。(2)靠关系、靠人情、靠面子处事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这种关系本位,靠人情面子处事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化。加上本来存在的官本位、权本位意识,很多人只关心“长官意志”,不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问题,而是相互推责任,有些部门及人员拖欠的行为越来越多,让民众感觉到严重不满。

3.2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1)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认识不到位。教育与实践相脱离,思想教育活动趋于只重视较为表面。有些基层公务员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学习和实施只停留在肤浅层面,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性意义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在基层有些地方和单位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是以一种概念和口号的形式存在。(2)道德规范不够细化、过于单一。受传统行政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下,以法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道德观念的发展必然受到某个程度上的阻碍。在官本位为导向的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行政活动中依然存在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服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的继续提高。

3.3公务员自身学习意识不够强。(1)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压力。在基层工作的大部分公务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不求积极创新、认为学与不学一样。平时学习抓得较轻懈,主动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学习风气不浓厚,没有怀着事业心紧迫感去学习,而是被动的参加培训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情况的检查考核要求不严格,跟年终考核考评结合的不严密,导致公务员不专心钻研学习,不求实效,形式主义严重。(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公务员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将学习目标和工作需要、专业特长和自己的岗位结合起来的能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很盲目。部分公务员虽然知道缺什么,但不知道如何提高,如何学。部分公务员缺少实际锻炼,群众观念淡化,不懂党的群众路线。缺乏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就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的思想觀念。

3.4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淡薄,对权责统一理念认识不够,他们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在工作中以令代法等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基层公务员因法律素质不高、依法行政能力较弱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同时,他们将小问题和小矛盾拖成了大问题和大矛盾,破坏了法律的权威,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2篇

直销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并在短短几十年间有了很大发展。据世界直销联合会统计,1990年全球约有1千万名直销人员,36个国家和地区设直销协会,年营业额447亿美元。到了1995年全球有超过1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直销活动,其中50个成立了直销协会,直销从业人数达2100万人,年营业额达750亿美元。到了21世纪,参与直销业的人员更达4千万;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目前拥有的会员已经到了60多个,全球每年的营业额更达850亿美元;欧洲一些国家及日本的商业销售和服务有50-60%是通过直销方式完成的,并且直销业还在继续发展中。直销对全球的市场运作来讲,虽然它不是营销主流方式,但它是正规的,至少它在世界市场上占一定份额,而且还在稳步并长足地增长。

自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及《禁止传销条例》,并于同年底施行该两个条例到现在已走过了两年多时间,我国直销还远没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拿牌企业在做着艰难的转型,非法企业以各种名目大肆炒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这一行业现状需要从政府、企业、理论界、从业人员等多个层面去思考其原因所在。总体看来,我国直销业现状有点尴尬,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高约束的政策环境。从严管理是我国政府对直销问题的基本方针,直销政策很具中国特色:

1、较高的注册资金、启动保证金制度等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直销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可以进入。市场运作方面,亦加以严格的控制,直销员、培训人员须通过考试,合格后报备、审批……手续繁多又漫长,培训活动录音备案,稍有不慎,将被罚款、通告……这都给市场运作带来很大不便。

2、小经营区域限制了直销企业的发展。除三家国际业界名企雅芳、安利和玫琳凯获可从事直销的区域较多外,其他直销企业都仅只有一个省,甚至一个市,这样大大限制了直销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发展。

另外,销售奖金30%的限制、禁止团队计酬、服务网点的要求、直销产品种类的控制等等,都令直销企业谨小慎微地经营着。

其二,直销学术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很欠缺。从理论研究层面看,中国直销业的理论研究一直很欠缺,在这十几年间只有一些民间机构和学者在自筹粮草、自谋生计中艰难地研究着,大部分的主流知识层几乎不愿或不屑把从事我国直销问题的研究。虽然目前我国直销学术研究有所进步,但与整个市场发展相比,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很大程度滞后于行业发展。

其三,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尽管直销业在我国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业人员也有数千万,但从进入我国以来它一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地带,政府执法机构和舆论媒体的围追堵截,业内不肖之徒屡次伤天害理的作为让这个行业伤痕累累。立法之前,职能部门根本就不认为有直销这样一个行业存在,立法之后,与同样是现代营销方式的连锁加盟、电子商务相比,直销争取主流商业地位则显得非常艰难。

其四,消费大众对直销业的误解很深。在我国由于直销曲折发展史,非法传销的影响,加上直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名不副实、夸夸其谈的形象让人避之则吉。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不体面的行业。大多数人们对直销行业有错误的认识又不愿意正面了解,只有小部分群体愿意或曾经对直销行业做过正面了解,真正理解直销行业的就少之又少了。我国的直销行业是在政府、传媒及大众的曲解中顽强成长起来的。

2008年是我国直销行业走向规范发展的一年,总体发展态势将是规范稳定的。未来发展来看,我国直销行业要走出目前的“尴尬”现状,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有关政府部门应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放松牌照管制。有关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非法传销的打击力度,严明执法。同时亦应放低门槛,适时放松牌照管制,使合法直销企业成为多数从而使非法、不规范的企业浮出水面,这才是管理之道,否则大量申请牌照无望的正规经营企业和那些不正规经营的企业同时处于灰色状态,不利于管治,更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其次,加强主流研究领域的研究及推动。任何一个创新模式如得不到主流知识层的认可及推动,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就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同,就不会有很大发展前景,甚至最终会被扼杀。当然目前有些主流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直销问题,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都设立了直销研究中心。但主流机构一定要摆脱理论研究上的通病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走向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民间机构也要摆脱单纯的逐利性为直销行业的发展服务,主流机构与民间机构之间更要抛开门户之见共同把直销理论的研究做好。

第三,应尽快组建直销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广泛沟通消除社会上的普遍误解。就目前形势看,组建直销行业协会,形成政府管制外的行业自律力量很迫切。

第四,直销企业应把加强广告宣传、强化企业品牌作为必须的营销战略。正是由于社会上对直销行业普遍误解,加强广告宣传、做强品牌成了直销企业重要而且急迫的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直销企业都是通过直销人员对消费者进行一对一宣传,这种依靠口碑推介、一对一的传播不但速度慢,也容易出现以讹传讹。

随着入世后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和直销立法的逐步完善,直销业会有很美好的未来的。但直销在国外起源于工业时代的一些理念会受到信息时代的冲击和考验,同时也要接受我国对开放直销市场大潮的洗礼。但不管怎样,我们有信心看到直销的理念被我国市场接受,我国直销业将有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  高红.中国直销业发展之路[J].港澳经济,  1995, (10)

[2]、刘清.直销业在世界[J].北京工商, 1995, (02)

上一篇:微观世界中的奥秘下一篇:冲孔灌注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