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对比教学方法

2024-07-25

归纳对比教学方法(精选7篇)

归纳对比教学方法 第1篇

由于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 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并不理想。如果能把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入文言文教学, 帮助学生归纳、整理, 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蒲松龄与柳宗元堪称是妙笔生花的艺术大师。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作品中貌似不同的生活画面, 我们会发现, 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就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和下册《黔之驴》两篇文章作分析对比, 探讨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比较阅读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问题。

一、作品本质分析

1. 情节相似

《狼》讲述的是一个屠夫机警地杀死两只贪婪狡诈的恶狼的故事。《黔之驴》讲述的是一只老虎精心策划了一场吃掉“神”一样对手的驴子的故事。从概述上讲差距很大, 可本质上差别并不大。文章开始我们能看出故事的主角都对他们的对手充满恐惧, 但最后主角都胜利了。屠夫是从防守转到进攻, 一举消灭两只狼;而老虎是从试探性的进攻转换成实质性进攻, 吃掉了“神”一样的对手。这种结果都符合国人的“邪不胜正”传统习惯。

2. 写作手法与主题形象相似

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 善于斗争者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屠夫看到狼的时候是这样写的, “屠大窘, 投以骨。”起初想以德服人, 怎奈两只狼是贪得无厌的, 最终屠夫丢掉了一切幻想, 拿起扁担抽出刀与狼搏斗并将其击毙。老虎呢, 在林间看见一只驴 (庞然大物, 以为神) , 也是先生畏惧, 机警试探之后躲起来观察对手, 最终也是“咬其颈, 食其肉”。这两篇课文对现在生活优越的青少年来说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他们缺乏的就是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其次, 再看形象描写, 两篇课文尽管篇幅较小, 却成功地塑造了鲜明人物 (动物) 形象。从屠夫身上的生活气息到对老虎的细腻描写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主角是人兽两种, 但两者身上的共同点很多, 如机警、勇敢等。他们遇到了看似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敌人时没有退却, 相反, 靠着自身的智慧和耐心战胜了敌人。

3. 细腻独到的心理描写

在《狼》一文中, 我们能看到“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以及“狼假寐”等。而《黔之驴》中分别出现了“终不敢搏”、“慭慭然, 莫相知”、“虎因喜”等。在这些细致的心理表述中, 我们不光能看见屠夫的各种心理变化, 也会发现原来老虎也这么可爱。此外两篇文章还用动作描写来揭示主角的内心。细致地描写出老虎由试探到击毙对手以及屠夫由妥协到反抗的过程。同时, 文言文中最讲究的就是炼字, 这两篇课文也不例外。《狼》这篇文章中的“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等描写都耐人寻味。《黔之驴》中“稍出近之”、“断其喉, 尽其肉”等诸多描写也是十分的精彩。

二、同等的思想感情与表达形式

这两位作者相差千年, 一位在唐朝一位在清朝, 为什么思想情感却这么相似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们去自主探究。通过翻阅资料, 我们发现这和两个人身处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同时又与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经历相联。两个人都处在封建社会, 比较了解民生疾苦, 也都敢于表达个人见解。从个人经历上讲, 蒲松龄有些悲惨, 早年成名历次考试却不高中, 最终只能做私塾先生。柳宗元考中进士但因参加了永贞改革而仕途不顺, 屡次遭贬最终客死异乡。相似的经历与命运注定了他们拥有相似的情感。

其次, 蒲松龄与柳宗元为什么都要写这样的寓言故事呢?这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蒲松龄生不逢时, 恰逢满清大搞“文字狱”, 很多东西不能写, 蒲松龄只能写写狐怪小说慰藉自己;柳宗元久参政治, 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政治倾向十分的不满, 又不能明说出来。两个人都有一种欲说不能的苦楚, 所以只能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发泄, 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 两个人都是绝世才华却身处逆境无以伸展, 蒲松龄写《聊斋异志》被朋友称为不务正业, 临死还大呼自己一事无成。柳宗元虽有《柳河东集》却也不过是后世给冠以的美名。从文章性质来看, 蒲松龄开创了古代鬼怪小说的传奇体, 并成为巅峰之作。而《柳河东集》也开创了柳宗元独一无二的写作意境。

归纳对比教学方法 第2篇

一、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

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同演绎推理相对,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即是让学生在学习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并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归纳法的实质是启发学生从现实世界具体事物出发,探索发掘新的知识和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其发挥自己的新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该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可能会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中走弯路。

演绎法又称演绎推理,同归纳推理相对,即由一般推到特殊的推理过程。用演绎法施教要求教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行一步步的深入推演,它常与演讲式、灌输式相联系。演绎法的实质是依靠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去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形成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系统地把握知识,夯实基础。但是演绎法中纯理性抽象的成分多,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性的认识过程。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完全归纳推理除外),而演绎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其结论不会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和方法,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既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演绎推理通常来自于归纳推理概括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而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的分析、综合过程所利用的工具(概念、范畴)是归纳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

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教学方法选择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属于整个所得税会计教学章节中的核心内容。从往届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掌握它有较大的难度。为了摸索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本学期教学中将会计班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班级即会计一班(69人)和会计二班(73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教学,然后对比学习效果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上述较为成熟的归纳法与演绎法。教学中对会计一班学生主要采用演绎法进行讲解,从所得税会计定义入手,重点介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我们认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演绎法下整个教学过程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

我们对会计二班学生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讲解,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是计算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纳税的问题,同时说明现行会计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税务处理。由此引入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即“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和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纳税的问题”。然后由所得税会计定义引入“什么是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资产负债表的观念出法,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的差异,推导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引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推论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总结归纳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以及具体的账务处理。

归纳法下整个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是:资产负债表债务观→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

三、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教学效果对比

在运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教学方法讲解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会计一班问卷69份,回收问卷69份,有效问卷69份;发放会计二班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有效问卷73份。问卷设计分为三个版块,即对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相关项目计算及账务处理。

1. 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

在第一板块相关概念定义部分,我们重点考察了学生对所得税会计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定义、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定义等几个方面。问卷结果显示,归纳法下学生对所得税会计定义的理解显明优于演绎法,在归纳法下58.9%的学生完全理解此定义,完全不理解的学生为1.4%,但是演绎法下仅有44.9%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理解此定义,与归纳法相比低了14个百分点,而完全不理解的学生达到7.2%,比归纳法高了5.8个百分点。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是,在归纳法教学下,学生对于所得税会计定义的学习领会,基于了对以前所接触过的应付税款法及利润表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总结归纳,从而加深了对推导概念的理解。

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的理解,认为完全理解此定义的学生在归纳法下和演绎法下均达到50.7%,在归纳法下基本理解此概念的学生达到42.5%,演绎法下基本理解此概念的学生达到46.4%。可见,两种教学方法,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均略高于归纳法。比如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理解,演绎法下69.6%的完全理解,没有完全不理解的学生,而在归纳法下64.4%的学生完全理解,而还有4.1%的学生觉得自己完全不理解。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计税基础的理解67.6%的学生完全理解,4.4%的学生完全不理解,而在归纳法下对资产计税基础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0.3%,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对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下58.8%的学生完全理解,2.9%的学生完全不理解,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6.2%,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演绎法下教学效果稍微优于归纳法,究其原因,主要是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分解的讲解,结合相关概念讲得深入浅出,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2. 相关项目计算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计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方法下对于相关项目计算的教学效果差别不大,演绎法教学效果相对略好于归纳法。例如对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8.5%,而演绎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69.6%。完全不理解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算的学生归纳法下少于演绎法,归纳法下有1.4%,演绎法下有2.9%。对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7.5%,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2.7%,演绎法下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8%,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1.4%。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0.7%,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演绎法下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完全理解的学生有52.2%,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4.3%。

3. 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的理解程度对比分析。

我们深深体会到,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最后集中在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的把握上。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归纳法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演绎法。如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归纳法下完全理解的学生达到43.8%,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5.5%,而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完全理解的学生只有29%,低于归纳法14.8个百分点,在演绎法下完全不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的学生有11.6%,高于归纳法6.1个百分点。其原因是,演绎法下讲解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后就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时转入探讨核算程序,必然导致学生对该内容难以理解。而在归纳法下,引导学生在自主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后再自行归纳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所有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参与推导,因此在理解方面更加深入透彻。

再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归纳法的教学效果同样明显优于演绎法。归纳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完全理解的学生占39.7%,完全不理解的学生占4.1%。而在演绎法下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账务处理完全理解的学生占26.5%,低于归纳法下13.2个百分点,完全不理解的学生占7.4%,反而高于归纳法下3.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归纳法下学生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演绎法明显逊于归纳法。

四、结论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对比表明,对于概念和计算的理解两种方法不相伯仲,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方法这两个难点和重点,归纳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演绎法,这和两种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归纳法更多地倡导研究性的、自主思考能力强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因此对于字面理解比较难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言,这种相应的探究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终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

当然,归纳法和演绎法施教应该相互渗透灵活掌握,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它本身就该因人因材、因时因地而变,就一门课程而言,有的章节可用归纳法,有的章节也可用演绎法,就一堂课来讲归纳与演绎也可交叉运用。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教学方法选择应以归纳法为主,同时辅以演绎法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这种既有侧重点又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分别引入归纳法与演绎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以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进行教学,是一种既有侧重点又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归纳法,演绎法,所得税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 .邹毅,杨发建.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施教的比较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地理教学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第3篇

即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 多要素、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地理学有“综合性”的特点。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就是由许多地理要素构成的, 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 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再者, 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 虽然有其主导因素, 但往往都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例如, 某一河流, 可以以雨水补给为主, 但往往在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季节, 还伴有其他类型的补给。因此, 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例如,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有大量有关气候的知识, 但初中教材中所讲的主要是有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高中教材侧重地理事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二者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知识递增的有机联系。在辅导高三学生复习《气候》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尝试综合, 将各种有关气候的地理事象及其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发展变化的趋势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气候知识的“联系网图”。这样, 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和简单化。

目前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空间联系明显的全球性问题。在教学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方面内容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的大工业集中分布于中纬度地区, 由于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中, 增强了吸收地面热量的能力, 大气增温, 引起高纬度地区冰川部分融化, 冰川融化又以海面上升危及岛屿及沿海地区的低平原和城市为后果。这样, 引发学生以空气运动、海水运动为纽带, 把空间跨度很大的两个地理事象联系起来, 揭示环境问题的内涵和人地关系的奥秘。

2.比较法

即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之间, 通过对有关要素的比较, 找出差异及原因的方法。

地理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区域性”。各地的地理事象无不反映该地区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不仅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地域性特点, 而且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有地域性特点。比较的方法是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比较对象应该是同类的地理事象。地形只能和地形比较, 气候只能和气候比较, 河流只能和河流比较, 国家只能和国家比较, 等等。如, 长江和黄河的比较, 可以从它们的流长、支流、流域面积、水量、水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航运、灌溉、水力等方面比较, 这样可以说明长江和黄河的各个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 同类地理事象进行比较时, 对比各点的结论无论相同还是不同均可进行比较。对比的目的主要是求其异同寻其特点。例如, 通过对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湿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旱、雨两季特征便清楚了。

至于非同类的地理事象, 原则上不应该比较, 但为了说明某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地理事象, 也可以借用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象与之比较。例如, 讲季风成因时, 为了说明水陆受热不同的道理, 可以借用一块水泥地和一个水塘, 进行通俗的对比说明, 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比较, 对象虽不同类, 却是同理的。

3.归纳—演绎法

即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 再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方法。

如教学“南欧地中海气候”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水热状况: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年降水量700~1000mm, 最低月气温不低于0℃; 找出形成这种气候的根本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指出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致, 交替控制区正是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最后归纳得出:凡是处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都属于此种气候类型的结论。学生掌握了欧洲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后, 利用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就能够分析其他大洲同纬度地带大陆西岸地区的气候情况。

又如, 在自然界中, 饱和空气、动力和凝结核,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因此, 降水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上升气流或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气温由高变低, 水汽易于凝结, 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或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气温由低变高, 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机会较少。在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终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终年以下沉气流为主, 少雨。西风能带来充沛降水, 信风则往往使天气晴燥。可以概括:“低压湿润高压干, 西风湿润信风干”。

由归纳到演绎, 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分析、理解新情景下的新问题, 就实现了知识间的迁移。

4.图解法

即草绘简易图、表, 分析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方法。

教师除了要用好课本图表以外,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示意图, 配以简单的符号、关键的语言, 把教材中的大段内容概括成简明扼要的信息, 揭示地理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特征, 帮助学生记忆, 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证明, 语言描述使人认识慢, 图表描述使人识别快。

例如简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 图虽然很简单, 但包含了太阳直射的位置、纬度、时间等信息, 从中可以分析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变化、直射次数和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等。此图变抽象为形象, 变文字为图形, 可以运用于各种相关综合题的分析。

5.学科交叉法

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能把地理的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联系, 不仅能传授地理知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初中语文教材《两小儿辩日》, 我发现学生背这篇古文时总是死记硬背, 对于其中的道理根本没有理解。针对这一情况, 我给他们讲解太阳直射与斜射的原理, 并用图示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地向他们说明。

从图解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阳光在直射时经过大气层的路程最短, 因而热量被削弱得最少, 而阳光越是斜射, 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 热量被削弱得最多, 到达地面的热量越少。“日初出苍苍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觉到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帮助, 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6.计算法

即通过计算, 得到正确结果或作出定性判断的方法。

教育部新制定的《高考考试说明》中, 地理部分关于能力要求第10条指出:“在给定的时间内, 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 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说明地理计算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将教学中常用的地理计算归纳以下几种:

(1) 在地图上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2) 根据海拔高度计算山上山下的温差;

(3) 在气温分布图或气温曲线图上计算地区间的温差和气温的较差;

(4) 在降水量分布图或降水柱状图上计算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5) 计算两地的时差和日期的变化;

(6)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7) 计算各种面积、产值所占的百分比;

(8) 计算人口密度、人口百分率等。

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和分布特点。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原理, 通过一定的运算, 求出各种地理数据, 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运算的过程是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

词汇记忆方法介绍与归纳 第4篇

关键词:词汇,记忆方法,高效

一、引言

英国著名学者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我们可以表达很少的东西,但如果没有词汇,我们什么也无法表达。词汇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正如修建房子需要砖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就好比建造房子需要的砖瓦和巧妇手中的米。词汇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更会严重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成了重点和难点。词汇的记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讲究方式方法。正确和高效的方法将会让你的词汇记忆变得事半功倍,而错误或者说低效率地死记硬背,哪怕你花了大量的时间也不见得会有好的成效。本文将就词汇记忆方法作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词汇记忆方法介绍

(一)读音记忆法

在英语单词中,有一部分单词属于比较简单的单词,这类单词包含的字母不多,发音也遵循发音规则。对于这一类较为简单的单词,最好采取读音记忆法,即利用读音来记忆单词,比如“bed”(床)这个单词,只要记住中间那个“e”的发音,然后再结合音标知识,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而且不容易遗忘。读音记忆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很省事,让我们在记住单词拼写形式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单词的读音。还有一些单词,虽然字母含量比较多,看起来不那么简单,但是如果它的构成很遵循读音规则,我们仍然最好应该采用读音记忆法来记忆它们。

比如:arithmetic, discrimination等。

(二)词块记忆法

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单词,比如像“carpet”、“aftereffect”、“airforce”、“airfield”、“armchair”、“backbone”、“beansprout”、“blueprint”、“boardroom”,等等,当然以上的例子都比较简单,还有一些字母含量比较多的多音节词也在这个范围之内,比如像“carpenter”,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我们在遇到这些单词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我们会发现这类单词通常都可以被分割,分割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单词就会很简单,都是我们已经学过,并且熟知的单词。如“carpet”这个单词,我们就可以把它分为“car”和“pet”两部分,而分割后的这两部分就是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的两个单词,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个单词的拼写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新词中,单词的读音可能会有所变化,所以需要我们注意去记忆一下新单词的发音,以免出现只会识记而不会读的现象。

如“carpenter”这个单词,这个单词所包含的字母较多,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来记忆它。我们首先把这个单词分为三部分car—pen—ter,这三个部分都是我们学过的简单的单词,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记住这个单词的拼写形式。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多花一个步骤去记忆单词的读音。

(三) 联想记忆法

联想和想象在词汇记忆中的重要作用早就被证实。单纯地通过背诵字母顺序和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去记忆一个单词,两者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而这种对信息的加工在对两个拼写形式很相近的单词的记忆中的作用更是突出,它会帮助我们更牢固地记住一个单词,以及更好地和拼写相近的单词进行区别。比如下面有一组单词,“broom”,“groom”,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单词除了首字母不同外,其他字母都相同,后面可以看做一个整体“room”,然后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记忆和区分这两个单词。首先,第一个单词的“b”,我们可以把它看做“boy”,把这个单词自我解释为一个男孩在打扫一间屋子,其实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扫帚”。而另外一个单词,我们应该怎么解释呢?首字母“g”,我们可以看做是“girl”,解释为一个女孩和一个人在一个房间,而这个人就是一个马夫或者她的新郎。通过这种对信息的加工,我们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两个单词,同时也不容易把它们弄混淆。

三、系列记忆法

当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最好是有意识地一次记忆一系列的单词,而不要满足于仅仅记住一个单词。以一个简单的单词为例。当我们记忆“act”这个单词时,应该有意识地同时关注一下它的名词形式和形容词形式,根据惯用的前缀和后缀知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记住和“act”同根的这一系列的常见单词,如“action”,“active”。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高效率地记住这些单词,尽可能大地扩充词汇量。

四、同义词、反义词归类记忆法

当我们记忆单词的时候,最好在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个词有哪些同义词,有哪些反义词,进行归类并强化记忆。我们来看下面的2组例子。

(一) 同义词

abandon—desert—discard

abdomen—stomach—belly

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

abridge—abbreviate—condense

abrupt—rude

access—approach—entrance—admission

job—career—occupation—work

country—state—nation—land

associate—connect—join—combine

attorney—lawyer—barrister

(二) 反义词

input (输入) —output (输出)

normal (正常的) —abnormal (反常的)

quality (质量) —quantity (数量)

senior (年长的) —junior (年少的)

superior (较高的) —inferior (较低的)

interior (内部) exterior (外部)

longitude (经度) —latitude (纬度)

increase (增加) —decrease (减少)

uphill (上坡) —downhill (下坡)

convergence (趋同) —divergence (分歧)

disttact (分散) —contract (使收缩)

encourage (鼓励) —discourage (使泄气)

fo}rrards (向前) —backwards (向后)

confident (有自信的) —diffident (缺乏自信

construction (建设) —destruction (破坏)

inflation (通货膨胀) —deflation (紧缩通货

sufficient (充足的) —deficient (缺乏的)

induce (归纳) —deduce (推断)

encode (编码) —decode (解码)

comedy (喜剧) —tragedy (悲剧)

acceleration (加速) —deceleration (减速)

inspiration (吸气) —expiration (呼气)

通过对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归类强化记忆,可以加深我们对单词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记忆单词。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任何一组同义词是完全对等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区别和各自的倾向。比如下面这一组同义词:“country”、“state”、“nation”、“land”四个词都有“国家”的意思,但它们也存在区别,“country”着眼于一个拥有主权,在一个政府管理下的国上,“state”着眼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机构与体制,“nation”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国家、社会政治结构、构成其人民的不同种族与特异文化等,“land”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词,常用“motherland”,“homeland”表示“祖国”。反义词则是指意思相反或对立的单词。记忆时把它们放在一起让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如记“tragedy”时可与“comedy”一并记忆,还有“majority”和“minority”,“presence”和“absence”,“loose”和“tight”等许多反义词。

五、形似词强化记忆法

在记单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头疼,尤其是词汇越记越多的时候,脑子里充斥着太多的单词,让我们常常会觉得头脑中一团乱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在英语中存在着太多的形似词。所谓形似词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长”得很像的词。有些词仅仅是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的区别,有些甚至仅仅是字母的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相似,但是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不牢牢地区分强化记忆它们,它们将严重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如:

altar—alter

alloy—ally

arc—ark

oak—oat

avenue—venue

ballet—ballot

beak—bead

bland—blank

bolt—bolt

在记忆这些单词的时候,需要我们格外地区别它们的拼写和区别它们的含义,只有格外地强化记忆这些单词,才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对这些单词形成特别深刻的记忆,才不至于让我们在遇到或运用它们的时候出现错误。

六、反复记忆法

在我们的词汇学习中有很多让我们烦恼的问题,其中一个便是记了单词之后我们会很快又忘记这个单词。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是做了无用功吗?当然不是,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科学的解释。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记忆这一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是显而易见的,即记忆的保持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的。遗忘的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在我们的词汇学习中,不要认为当时记住的单词会永远地被记住,你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这些单词,巩固这些单词,通过这样的方式,经过足够量的重复,才能让这些词汇进入你的长时记忆中。比如我们可采取隔几个小时复习一次,隔2天复习一次及一周后再复习的方法来反复记忆单词。

七、语境记忆法

在英语学习中,在我们记忆单词的时候,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了看生词表记忆单词的意思,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方式去死记单词的意思,而一味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单词的环境,那就是所谓的语境。在英语单词中,一词多义和一个单词同时具有多个词性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例句来更深刻和更准确地记忆单词的意思。如:

例1.The well wells very well.

例2.I saw a saw saw a saw yesterday.

如果你被这两个例子搞得一头雾水的话,这说明你在平时记忆单词的时候很可能是犯了一个普遍的错误,即脱离了语篇、忽视了词语的一词多义而孤立地记忆单词。所谓语篇或者语境(context),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词所在的那句话、那段话或那一篇话,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上下文”。从一定的语境中记忆词汇比单纯从词汇表中进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处在一定语境中的每个词或词组与同一语境中的其他词或词组具有一定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联系,使得每个词或词组的语音、语法或语义形式更具体、更明确,因而,容易记忆,也便于再现和回忆。例1中的第一个“well”是名词“泉”的意思,第二个“well”是动词“涌出、冒出”的意思。而第三个“well”则是同学们平时所熟知的程度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因此,例1的中文释义是“那眼泉涌出很多水。”例2中的“saw”也是一词多义。第一个“saw”是动词“see”(看见)的过去式形式,这也是同学们平时所背的词义。第二个“saw”和最后一个“saw”同是名词,是指木匠使用的一种工具“锯”,而第三个“saw”则是动词原形,它的意思是“用锯子锯”。例2如果要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昨天我看到一把锯在锯一把锯。”。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组例子:

1.The woman immediately behind the car.

2.She is my immediate neighbor.

3.The immediate cause.

“immediate”这个单词我们很熟悉,可是为什么我们会读不懂这几个句子呢?通过上面的例子,是不是让你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对词汇的掌握不全面,一些很简单的词汇也会成为你阅读或者其他方面学习的障碍。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当中,要注重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同时要重视利用语境去记忆单词,以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单词。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而词汇记忆必须讲究方法。否则,只会让英语学习变成茫茫大海中的苦苦挣扎。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则会让我们轻松愉快地记住词汇。当然,以上所叙述的方法并不是全部的词汇记忆方法,它们可以被单独使用来记忆单词,也可以同时被综合利用来记忆单词,这个是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需要强调的是,在记忆单词的拼写形式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给予单词的读音、词性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单词的文化内涵,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全面地把握住一个单词,从而更好地运用所记住的单词。

参考文献

[1]吴素兰.巧记单词妙趣横生[J].读与写杂志, 2011.1.

[2]刘启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J].英语教学, 2009.9.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探讨 第5篇

一、解题守恒法

二、通过筛选法来解题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 学生往往会通过筛选法把那些和标准答案不相符的选项排除掉, 确保得出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解题方法主要是运用化学概念。比如, 某集气瓶内装的混合气体呈红棕色, 加入足量水, 盖上玻璃片震荡, 溶液变成橙黄色, 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 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

通过我们掌握的知识可知, 能够形成红棕色的气体有溴蒸气和二氧化氯, 加入足量水, 盖上玻璃片震荡, 溶液变成橙黄色, 气体颜色消失即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溴蒸气;所以B、C排除;又再打开玻璃片, 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加入水后, 还有NO气体;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D。

三、通过推理法来解高中化学题

通过推理法来解化学题的时候, 需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解题关键来解题, 需要先找到这个题目的突破口, 然后做好分析和设想, 并进一步进行验证。在推理解题时, 需要发散思维, 这样思路才会更加全面, 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通过化学式变形法来解题

在解答题目的时候, 若是通过化学式变形来解答, 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得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题目: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 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

[正确答案]C。

[解析]化学式变形即找出乙酸和单烯烃的相同点。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 链状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 n, 除“O2”外的碳、氢个数比为1:2, 因此, 混合物的通式可以写成“CnH2n·O2”, φ (O2) =a;φ (CnH2n) =1-a;φ (C) = (1-a) ×12n/14n=6 (1-a) /7。

化学式经改写后, 题目就变成了简单的计算, 不易出错且节省思考时间。因此, 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解题的时候, 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 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 比如筛选法、守恒法、化学式变形法以及推理法等, 进而拓展思维, 提高化学成绩。

摘要:对于我国学生而言, 高中阶段非常重要, 每门学科都会给学生将来造成影响。在进行化学学习时, 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就必须解题。但是化学概念比较多, 并且方程式和公式也比较复杂, 这也会给学生解题带来很多困难。本文笔者主要分析归纳了化学解题的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总结

参考文献

[1]杨玉莲.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J].数理化解题研究 (高中版) , 2013.

[2]李嘉煜.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探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6.

[3]杨道静.解析高中化学的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 2014.

浅谈色彩教学中的色彩归纳教学 第6篇

色彩是绘画表现的一种手段, 被当作一种审美元素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美学当中。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 因光的反射出现了颜色。当被反射的光经过人的眼睛时视觉成像便感受到了物体的颜色。

色彩在艺术中, 一直都是历代艺术家不断研究和表现的元素。如莫奈、梵高等艺术家穷其一生都在研究色彩。因为有无数艺术家的探索实践, 才留下了现在丰富的色彩理论。为了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的延续下去, 我们开设了美术教学中的色彩学研究。

现在我国大部分的色彩教学依旧采用着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已满足不了现代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 一些专家和学者在此基础上探讨, 研究并寻找一种新的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通过专家和学者的不断努力, 并结合艺术的教学特点, 找到了一种新的色彩教学的方法——色彩归纳教学。

一、传统的色彩教学

(一) 色彩教学的现状

现在多数院校进行的艺术教学, 其中尤其是色彩教学, 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色彩训练方式。传统的色彩教学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首先, 它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这是色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不懂色彩理论知识, 就无法开展接下来的色彩教学。其次, 在进行写生之前, 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去临摹好的色彩作品, 从中学习经验。再就是进行些绘画基础训练, 如单色画训练, 用大色块把握画面的整体的色彩关系等等。最后进行技法训练, 比如干画法、湿画法、厚画法等多种技法的练习, 只有掌握这些技法, 才能在绘画过程中轻松自如, 才能把握整体效果。

色彩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 教师一般在学生进行写生训练前会要求学生针对把握整体色彩关系的小色稿训练。初学者画画时, 一开始很容易盯着某个局部画, 由于太注意表现细节, 结果失去了对整体色彩关系的把握。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 在开始画画之前观察大的色彩关系, 并快速的用大色块概括色彩关系, 然后开始调整刻画。这样更容易把握整体色彩关系。

我们往往在画面中运用对比色使画面更加生动。但学生往往只注意物体的色相和明度而不考虑色彩冷暖关系, 这样颜色便生硬了。所以教学中应该多做些色彩冷暖的训练。比如说外光的变化会引起冷暖的变化, 还有物体离我们的远近也会引起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了解并熟练应用。

(二) 传统色彩教学的美中不足

色彩教学方式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这种传统的色彩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的自然色彩的描摹和再现, 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艺术教学的需要, 大大的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绘画技法练习中就最能体现这一点。由于最初, 学生们对技法不是十分的了解, 老师在学生们写生之前做范画, 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老师所示范的技法就是最好的, 大家应该照着老师的示范进行学习。这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还培养了学生懒惰的心理。“1.传统色彩教学偏重于素描基本造型的分析与研究, 素描造型所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它研究的重点。2.传统色彩教学十分强调人对自然色的直接感受。它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对客观事物的最直接的感受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传统色彩教学的关键。3. 传统色彩教学偏重于在对自然色彩语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来模拟和再现自然的色彩。对自然色彩模拟和再现是传统色彩教学里边的一个重要教学特征” (1) 。

二、色彩归纳教学

(一) 色彩归纳教学的产生及其优点

长期以来, 在多数的艺术高校教学当中, 都会开设些基础色彩教学, 但人们一直对这种色彩教学有不同看法。人们对色彩基础课的教学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在传统的色彩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在基于传统的色彩教学基础上, 总结出了一种教学方法——色彩归纳教学。

色彩归纳要求的是人们在绘画过程中怎么能够在基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受的基础之上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 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首先, 就是都要求掌握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所谓的色彩理论知识就是:第一, 学生必须了解光反射这一物理现象。往往由于对色彩理论知识不够了解, 导致我们对整体画面的色彩考虑不够全面从而画面色彩不够准确。有时我们只注重画物体本来的颜色, 没有注意外部环境的影响, 没有融入到环境当中, 画出来的物体不够自然、生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色彩理论去描绘物体。除了这些, 我们还要注意:同一种光照在不同地点, 光带给人视觉感观是不一样的。第二, 对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把握。因此作画时多考虑三者之间的画面应用。

其次, 色彩归纳是根据现代艺术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传统的绘画写生是人们对客观物体的颜色的直接的感受, 是对大自然的最直接的描绘。而色彩归纳写生则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对色彩的一种加入自己主观意识的绘画方式。色彩归纳写生和传统绘画写生都是面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写生, 但它和传统绘画不同的是色彩归纳写生强调的是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色彩各要素的概括和提炼。这种绘画方式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特别是对现代艺术教学起到了很大帮助。“1.色彩归纳很好地把基础教学与现代绘画理念和现代设计教学结合起来, 较好地解决了以往传统教学中, 基础教学与现代绘画理念和设计教学之间相互脱节的弊端。2.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 它的重点就是在学生面对大自然形态的时候, 要主观的去联想, 有自己主观的想法, 这是色彩归纳的关键。3.色彩归纳教学方式是为了激发学生“发现”意识的醒悟。因为“发现”是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和母体, 也是创造和创新的生命。离开了“发现”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句空话。同时, 这种类属于思考型、发现型的学习方式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启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

(二) 色彩归纳教学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色彩归纳,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结合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来处理画面,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概括、提炼和整合表现能力。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色彩写生能力的培养。

1. 色彩归纳教学——色彩能力的培养

色彩归纳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描绘客观事物的色彩关系的能力, 而是把培养和加强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能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人们观察事物都是从无意间的观察开始, 而且观察到的过于表象, 我们应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更全面本质信息, 因此我们应该去培养主动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面对已有的客观事物结合自己的主观意象, 通过联想对客观事物的再创造。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而人类的想象空间是无止境的。通过想象结合实际提炼色彩进行表现便是我们的培养目的。

写生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对客观事物色彩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色彩知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客观事物中提炼并创造出画面需要的造型和色彩。依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在色彩归纳教学的实践当中, 教师一般通过表现派为主线的色彩归纳训练来达到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创新, 也是艺术的存在的价值。

2. 色彩归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色彩归纳教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丰富他们的色彩表现手法, 但色彩归纳教学训练必须遵循有针对性的教学、趣味性的教学、自主性的教学原则。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对色彩的不同的特殊感受设计不同的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对色彩的了解和感受去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达到对色彩有更深的理解。

趣味性的教学:老师对课题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否则长期而又单调的课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课题时,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考虑到课题的合理性和趣味性。

自主性的教学:在色彩写生中, 只按照老师教的技法进行练习, 这样很容易形成程模式化的教学, 也就是一个班的学生风格一致, 导致不能达到色彩课的目标。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就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都掌握了基础造型能力的时候, 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的尝试不同材料和表现技法, 根据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现代的艺术教学更应突出体现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 提高自主意识。

三、结束语

传统的色彩教学太注重对色彩造型能力的培养, 讲的是如何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去描摹和再现大自然, 这样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色彩归纳教学在色彩教学中突出优点, 并就怎样开展色彩归纳教学来进行探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在色彩教学中应该着重在美术课堂上推广。

摘要:艺术教学发展到现在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色彩教学模式, 而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适应现代艺术教学的发展的要求, 专家和学者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色彩归纳教学。色彩归纳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 创新能力。色彩归纳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本着培养学生自主, 创新能力的原则, 改变了传统的保守的色彩教学模式。对色彩教学的现状及传统的色彩教学的不足进行分析, 指出在色彩教学中应用色彩归纳写生和今后应该怎样开展色彩归纳训练和训练的要求。

关键词:色彩归纳,想象力,创造力,教学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云川, 《色彩归纳写生教程》[M].安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年11月.

[2]胡家康, 周信华, 《色彩基础与应用》[M].东华大学出版社.

[3]卫国, 张雄, 《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M].2006年1月.

初中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归纳方法 第7篇

一、引导学生同中见异、异中求同, 抽象概念

任何事物都具有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两面性, 数学概念也是如此。教学概念的抽象过程, 就是通过具有同一本质属性的多个实例, 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除去它们一些非本质的属性, 摘取它们共有的本质属性, 进而概括成某一概念。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同中见异、异中求同。

例如, 对方程概念的建立, 教师可采用这样一组式子: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 (1) (2) 式子有何不同, 使学生明确 (1) 中不含未知数, (2) 中含有未知数,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有未知数”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观察, 比较 (2) (3) 的不同, 使学生明确 (2) 中有等号, 是等式, (3) 中没有等号, 不是等式。在此基础上明确“等式”的概念, 并出示下表

以上教学过程中, 既有同中见异, 又有异中求同。 (1) (2) 中都是等式, 这是“同”, (1) 中不含未知数, (2) 中含有未知数, 这是“异”。 (2) (3) 中都含有未知数, 这是“同”, (2) 是等式, (3) 不是等式, 这是“异”。摘取 (2) (3) 的共同点“含有未知数”, 摘取 (1) (2) 的共同点都是“等式”, 也就是取它们相同的本质属性, 去掉三个式子中两两的不同点, 也就是去掉它们非本质的属性, 加以抽象, 则可以概括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知表象到本质抽象的复杂认识的心理过程, 这样不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概念的内涵,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变”和“不变”中寻找联系, 归纳规律

初中数学中的运算规律性的知识, 大多表现在“形变值不变”。

例如, 方程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根式的运算等等。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若干典型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清楚什么没有变, 什么变了, 怎样变化的, 然后由特殊到一般, 归纳总结出运算规律。

如, 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两个式子中什么变了, (运算方式变了, 由根式的积变成了积的根式) , 什么没有变, (运算结果没有变) ,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变”和“不变”的联系, 归纳总结出二次根式的运算归律。

又如, 分式的基本性质

将原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m (m≠0) 则变成:

将原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x+1 (x+1≠0) 则变成:

这里不难看出, 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等于零的量, 发生了变化, 扩大或缩小了相同的倍数, 而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比较、分析, 找到“变”和“不变”的内在联系。便可以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当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如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或除以) 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而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或除以) 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则发生变化, 对于这种规律, 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找到内在联系, 总结出规律。

以上教学过程是对典型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既能够明确运算法则的由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识记, 又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上一篇:地震下一篇:利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