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角度范文

2024-09-17

观察角度范文(精选11篇)

观察角度 第1篇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和全面性.只要善于变化观察角度,抓住要害特征,联系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就能产生解题方法.

例1 (2010年江苏卷)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a2=a1+a3,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用n,d表示);

(2)设c为实数,对满足m+n=3k且m≠n的任意正整数m,n,k,不等式Sm+Sn>cSk都成立.求证:c的最大值为

解析:(1)略,Sn=n2d2,an=(2n-1)d2.(2)恒成立.

点评:这是观察(m2+n2)和(m+na)2的形式联想到基本不等式.

方法2:(解析几何知识)将m+n=3k变为,这表明点()在线段x+y=3(x>0,y>0且y≠x)上;表示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而原点到线段x+y=3(x>0,y>0)上点的最短距离为,该点为().但y≠x,所以.

点评:这是观察m+n=3k到,联想到直线方程,从几何意义入手.

方法3:(三角知识),令则.

点评:这是观察联想到“1”的代换,用三角换元.

所以,则m=n.但题设m≠n,则,所以.

点评:这是观察联想到消元,减少未知数的个数.

方法5:(平均值换元)由是常数,故可做平均值代换,令(因m≠n,则t≠0,且).那么.

点评:这里观察到,想起和为常数时可进行平均值代换,从而简化运算,快速获解.

方法6:(函数思想).

因为,所以.等号不成立,所以.

点评:这是观察联想到分式函数中的齐次式.

加强审题即通过观察题目的条件,结论,联想到过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紧扣解题目标,抓住特征,多角度观察,全面分析,形成快速有效的解题方法.

换个角度观察身边“坏同事” 第2篇

办公室总有这样的一类人,爱黏在老总主管身边,也许他们的工作表现并不突出,却能得到上司的赏识。这一类的人往往不受其他同事的喜爱。但是,这些所谓的“马屁精”其实是与人交流的高手。他们利用了老总主管认同的沟通方式,让老总主管认为他们随和、贴心、善于应变,因此,会给他们提供更多升职或加薪机会,

在公司里面最讲究的就是团队效益。团队为公司带来收益时,总有人获得特别嘉奖,而遇上过错追究责任时,他们也能全身而退,这类人常被认为是“争功诿过的小人”。其实,“争功”恰恰反映了他们“自我推销”能力强,懂得抓住工作的重点;“诿过”则是表现出了处理难题的能力。

当你向他们求助,十有8 9会遭到拒绝,于是,“不合群”、“自私”等名声被加到他们头上。但是这些看似冷漠的人却是组织中最好的平衡杆。当一个好的方案出炉时,同事们常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此时他们却可以以局外人的角度做出客观冷静的理性分析,找出漏洞,使方案更完善。

同一幅漫画,不同角度的观察与表达 第3篇

《假文盲》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幅作品。仔细观察漫画《假文盲》,写一篇习作。要求认真看图,理解图意,并展开想象,进行联想,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写作指导】

审清题意

仔细观察漫画,体会漫画家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所看、所想和所感具体、有序地表达出来。

突破“题眼”

1.抓住“假”字做文章,先说说什么是文盲,漫画题为《假文盲》,“假文盲”的“假”体现在何处?

2.逆向思维:是否可以把图中的人物称为“真文盲”?如果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取舍

漫画是漫画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反映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图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多数人对漫画感兴趣,只是停留在看懂的层面上,不能根据画面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1.不满足于图上“有什么”,应发现图上不易被察觉的细节。妇女的衣着单薄,身体瘦弱,而占着“母子上车处”的几个男人却高大强壮,衣着厚实。强与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2.不满足于文中“写什么”,而是将细节合理地安排其中。把“假文盲”们的神态不一、对母子和牌子视而不见等细节放入描述中。

3.不满足于细节的简单串联,应展开想象,看到图中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寒冷的天气,人物内心的想法,等等。

提纲引路

1.开头:描写当时的天气、环境,渲染气氛。

2.中间:分别描述“假文盲”们的外形、神态、表现,根据其神态揣摩其内心的想法,并将“假文盲”们的强壮与妇女的瘦弱、孩子的幼小进行对比。

3.结尾:进行评论,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疼痛的临床观察 第4篇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 也是护理工作在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给药途经。如何才能在提高穿刺成功的基础上, 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的护理重点。本文对568例患者静脉穿刺进针角度进行对比, 发现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与患者受到的疼痛程度相关, 进针角度越大, 进针时的疼痛程度越小, 甚至达到无痛。现将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清醒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68例, 其中男284例, 女284例, 年龄15~56岁,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一人操作着进行静脉穿刺, 操作选用7号针头, 由江西洪达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 以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为原则, 选用血管范围是患者上肢前臂和手背静脉。

1.2.1 实验组

常规消毒皮肤患者的血管穿刺, 操作员选取针在皮肤血管与皮肤大于30°角或等于60°角时快速进针, 直接进入血管, 可见回血后针头无明显角度改变沿血管方向平行送入少许, 根据传统方法固定针柄和针头。

1.2.2 对照组

针头与皮肤之间约成传统的30°角或小于30°角时进针[1], 针头进入皮肤后, 无明显的角度改变沿血管方向平行送入少许, 按常规方法固定好针柄和针头。

1.3 判断标准

疼痛标准以患者的感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和穿刺后询问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为标准。但不排除对疼痛反应迟钝的患者和个体差异。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穿刺肢体无缩回抵抗感, 操作完毕, 询问患者的感觉并应用疼痛评分法进行测试。无痛:面部无表情的变化穿刺, 穿刺身体没有抗拒的感觉, 无任何反应, 穿刺部位的疼痛评分得0分;微痛:患者在穿刺时的面部表情、刺穿身体、无抵制但有短暂的刺痛感觉, 疼痛的时间不超过5秒, 疼痛得1~3分;疼痛:穿刺时, 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呻吟, 身体穿刺有明显的抵触感觉, 穿刺部位有明显的疼痛, 疼痛超过10秒, 疼痛得4~7分[2]。

2 结果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无痛或微痛者272例, 占95.77%, 对照组无痛或微痛者226例, 占79.58%。经四格表卡方检验, (χ2=34.478, P<0.005) , 按a=0.05水准, 拒绝H0, 接受H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不同所引起的患者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 实验组的无痛或微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

3 讨论

人的表皮层及皮内富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临床静脉穿刺注射部位大多要经过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而疼痛强度不仅与刺激强度有关, 而且与刺激速度、作用时间及作用面积有关。所以, 当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进针角度, 使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 增快进针速度, 针头很快穿过表肤, 直接进入血管, 皮肤的受损面积减少, 使患者感觉不到痛, 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穿刺时的疼痛, 使治疗顺利进行, 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1) :5.

从金钱的角度来观察人人生哲理 第5篇

赚钱及花钱牵扯到人的信念及价值观。如果做的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做了一次,就会做第二次、第三次,因为自己会不断的告诉自己,这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些人之所以被骗,是因为笨、傻,就算是我不骗他们,这些人也会被别人所骗,况且我是让他们学到教训,让他们知道人心险诈,谁都不能相信。

花钱也是如此,当你会将钱花在某个地方,就代表钱可以获得某种需求或解决某些问题。每笔钱的花费,都代表动机、驱动力、信仰、行事标准是什么。所以可以透过赚钱及花钱来审视自己,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

而这个论点不仅适用于男人,也同样适用于女人身上。每个人都要隐而不现的欲望及需求,而钱就花在什么地方,也可以推断得出这个人内心的渴望及需求是什么。

从摄影的角度观察室内的装饰与搭配 第6篇

构图

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我们要运用好构图中的对比、呼应、线条、光线、焦点突出等手法。摄影就像绘画一样,构图很重要。构图有很多种方法,有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紧凑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型构图、九宫格构图、向心式构图、垂直式构图等。构图主要是合理的安排画面,处理画面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到一张画面上,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室内的装饰与搭配当中我们需要用什么合理的构图去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呈现出带有艺术美感的室内环景。从摄影的角度去看室内的装饰与搭配。在室内设计当中也包含很多的构成要素。

例: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在摄影当中有通过对称式构图的方式来表达主体。在室内装饰与搭配上可以利用到对称式构图。其实传统中式室内设计多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在中国古代装饰与搭配上都是以对称形式摆放的,体现出端正、平稳、相对的特点。在对称式构图当中能准确的表达出你所要体现的装饰风格。

光源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非常大,主要作用有:照明作用、造型作用、表意作用等。摄影者通常运用光线强弱、色温、角度突出主体物。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突出主体,使得作品达到所要的效果与氛围。好的摄影作品想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打动人,就离不开光线的塑造。当然室内设计也离不开光的照明,不同的装饰照明可以烘托出不同的室内气氛。冈那·伯凯利兹说:“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光照的作用,对人的视觉功能极为重要。室内自然光或灯光照明设计在功能上要满足人们多种活动的需要,而且还要重视空间的照明效果。

照明方式有: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漫射照明,不同的照明方式相互配合会是同一空间体现出不同的感觉。例如:室内客厅照明就会采用漫射照明或半间接照明作为主要照明方式,另外搭配多种辅助照明方式装饰。漫射照明或半间接照明主要给空间提供背景光线,漫射照明或半间接照明的方式能使房间充满柔和、迷人的光线,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清晰。室内照明时为是空间不会存在集中阴影区域,多数情况下会采用反射光线来照明。用直接照明来突出室内的装饰重点。用直接照明方式来突出重点是最有力的方法之一。突出焦点虚化背景令主体物更为突出,有利于建立视觉中心很容易吸引住观赏者。照明方式的运用中还很看重光的方向、色调、强弱等方面给人不同的渲染氛围。

色彩

色彩在摄影创作中有很大的作用。根据作品中的色彩可以表达出摄影者的某种情绪与情感,也会让欣赏者明显的感受到被摄主体与氛围。当然在室内装饰搭配上一定离不开色彩,室内装饰色彩影响着居住者的情绪,所以,运用好色彩在室内装饰是必然的。色彩的强弱、深浅、冷暖、纯度在家居装饰搭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客厅,是用于接待宾客、娱乐的地方。客厅的颜色能反映出居住者的性格。客厅宜用浅色,或鹅黄色为主色调,再搭配白、蓝、绿等清新色彩的装饰品,给人开阔,轻松的感觉。卧室是居住者休息的地方,整个空间装饰最好选用暖色,给我们以温馨、浪漫的舒适之感。书房是安静之地,最好用冷色调,利于冷静,书架的颜色选用棕色,这样搭配能烘托出浓郁的知识氛围。其,选用颜色不同表达出的气氛和设计风格也不同。

在室内装饰中巧妙运用各种色彩的对比,将会使得作品更具生命力、表现力,感染力,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室内设计作品。

审美

好的摄影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在画面中要体现它的艺术美感,也要映射出摄影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摄影艺术审美在于创作中把情感注入到现实社会,借助艺术美感发现自然美,在表达你所要的情感时,其内容与形式是很重要的。室内设计同样也是,设计师会通过设计的内容创造出形式美,从形式美中能鲜明的体现出内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提到,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室内设计是需要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一个成功的室内作品,离不开形式美法则。比如说节奏韵律,节奏原本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交替所出现的有规律强弱的变化和重复。节奏会给人的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韵律是指音乐中音的轻重、长短、高低、重复等。韵律的的构成有加强魅力的能量。在室内设计中好好运用节奏韵律,整个空间就不会显得死板,单调乏味,只要灵活的运用到节奏韵律就会设计出好的作品。对于设计者来说不但要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视觉与审美的统一,找到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形式美。

总结

室内设计主要考虑到建筑、人体工程学、美学等等方面的一门设计学科。摄影主要考虑、构图、光线、色彩、审美搭配方面等。毕竟美术是相同通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妨多想想以一个摄影师的角度来思考设计,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惊喜。

观察角度 第7篇

我科自1997年7月至2007年5月, 在门诊应用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颈椎病患者共469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69例, 均符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筋伤学》 (供中医骨伤专业用) 颈椎病诊断标准[1], 其中神经根型133例, 脊髓型38例, 椎动脉型234例, 交感神经型64例;男性205例, 女性264例;年龄18~75岁;病程2天~8年, 平均2.42年。

2 治疗方法

2.1 放松手法

患者坐位, 医者在患者后面, 医者用两手掌根部, 从头部开始, 沿斜方肌、背阔肌的肌纤维方向, 分别向项外侧沟及背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 反复3~4次。

2.2 小角度复位手法

以C6棘突左偏、关节突压痛为例, 患者端坐, 低头, 下颌略向前伸, 医者在患者后面, 以右拇指按压C6左侧关节突, 左手托住患者下颌, 将患者头部沿矢轴往左旋约10°, 保持此姿势并往前牵引;趁患者不备, 医者左手腕往前上轻抖的同时, 右拇指往右推按C6关节突, 同时听到“咯”的一声。手法毕。

2.3 点手法

点按风池、大椎、肩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 每穴各10秒左右。然后用拿法, 捏法, 拿捏颈项部3~5分钟, 最后牵拉抖动双上肢各3次。

2.4 治疗疗程

隔日1次 (每周3次) , 6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1~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明显好转, 功能大部分恢复;有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原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214例, 显效160例, 有效80例, 无效15例。

5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颈椎介于活动频繁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缺少活动而比较稳定的胸椎之间, 其活动度很大, 负重亦多, 在解剖结构上又相对薄弱, 因而颈椎, 尤其是下颈椎则较其他部位的脊椎容易发生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 长期劳累过度、睡眠或工作姿势不良、风寒外邪侵袭、损伤及自身退变等因素, 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脱水, 纤维环弹力减退, 椎间隙变窄, 周围韧带松弛, 椎体失稳而位移,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黄韧带肥厚、变性, 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这些结构变化, 均可使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 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 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通过点穴手法可疏通经络, 活血散瘀, 缓急解痉, 消肿止痛, 宣通散结, 剥离粘连,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按其经络, 以通郁闭之气, 摩其壅聚, 以散瘀结之肿, 其患可愈。”通过小角度复位手法整复椎体移位, 加宽椎间隙, 扩大椎间孔, 解除神经压迫, 松解肌肉紧张及痉挛, 恢复颈椎活动。此外, 对瘫痪肢体进行推拿, 可以减少肌肉萎缩, 防止关节僵硬和畸形。

我们通过临床应用及观察, 感到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颈椎病关键的手法[3]。小角度复位手法是以错位的颈椎为中心、以错位的颈椎棘突或关节突为着力点, 易于调整控制, 手法轻巧, 患者无疼痛感等特点。在整复颈椎错位旋转角度非常小, 手法对关节的损伤就非常小, 而且不容易发生意外[4]。小角度复位手法能使手法的节段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及其邻近组织, 减小颈椎的被动运动幅度, 降低手法操作的力量, 减小因骨结构空间位移及应力增加过大而造成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的损伤, 同时克服了传统手法使患者紧张、增大肌肉阻力而加大复位难度。

在治疗颈椎病时尤其强调手法的精准和安全性,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部位的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兼症及代偿情况的不同, 而适时调整旋转复位及点穴手法的力度、幅度和方向, 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贵康.中医筋伤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49~15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3]张应平.手法治疗颈椎病144例的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 2007;23 (1) :17~19

观察角度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住的行血气分析检验病人76例, 男54例, 女22例;年龄45岁~86岁;均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明显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缓慢进针法36例, 采血42例次, 大角度快速进针法40例, 采血46例次。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1.2.1.1 大角度快速进针法

一次性2 mL注射器抽取2 mL抗凝剂湿润管壁, 推掉注射器内的抗凝剂。病人取仰卧位, 两足伸直, 将病人脚掌自然下压, 使足背绷紧, 以趾跖关节最高点为基点, 向外侧移动0.8 cm处常规消毒, 同时消毒左手食指, 指腹轻触足背动脉搏动, 选择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 穿刺点恰在食指边, 当感触搏动时, 右手持注射器, 针尖斜面和刻度在上, 用腕部力量带动持注射器的手指, 以60°~70°对准穿刺点快速进针, 见血液推动注射器活塞或见注射器乳头有波动的血液, 表示穿刺成功, 采1.0 mL~1.5 mL血液后拔出穿刺针, 迅速将针头插入胶塞内, 将注射器在两手间搓动4次或5次, 使肝素与血液混匀并立即送检。按压穿刺点5 min~10 min。采血时不要用负压抽取血液, 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 只能稍外推, 使血液充满针尖空隙。

1.2.1.2 缓慢进针法

同60°进针法一样选择穿刺部位, 常规消毒, 同时消毒左手食指、中指, 右手持注射器, 左手食指、中指触碰动脉, 选择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以下皮肤, 以25°~40°刺入皮肤后, 按左手食指、中指所探寻的血管走向潜行缓慢进入动脉, 且针尖斜面向上。见血液推动注射器活塞或见注射器乳头有波动的血液, 表示穿刺成功。其余同60°角进针法。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次 (%)

注: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在釆集足背动脉血时, 大角度快速进针法一针见血成功率高于缓慢进针法。原因如下。①足背动脉管腔大、管壁厚、弹性好、内压高, 缓慢进针法由于进针速度慢, 针头触及血管壁且未穿透血管壁时, 使针头易在血管壁滑脱, 而无法刺入血管内, 同时针头触及血管壁时易致血管痉挛、管腔变小, 增加穿刺难度, 导致穿刺失败。而大角度快速进针法进针时带有冲击力, 使针头容易直接穿透血管壁, 易于穿刺成功。②缓慢进针法进针时, 只绷紧穿刺点以下皮肤, 穿刺点以上皮肤未能有效绷紧, 致血管未能有效固定, 易滑动, 致穿刺失败。大角度快速进针法使脚掌自然下压, 整个足面皮肤绷紧, 足背动脉固定良好、不易滑动, 易穿刺成功。③心脏收缩时, 动脉管腔内血液增多、管腔增大、血管充盈, 而心脏的舒缩反映在外周动脉的搏动上, 如在搏动瞬间以冲击力快速进针, 针头进入血管时间宜在下一次搏动进行时, 这时动脉管腔血液多、管腔较大, 容易穿刺成功。由于进针速度快, 加上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血流与针腔之间互相快速冲击, 血液快速冲入针腔, 易形成回血。同时大角度快速进针法操作者只要高度集中在搏动点上, 进针最佳时刻就能准确掌握, 穿刺就会容易成功。缓慢进针时, 针头进入皮肤后沿血管方向潜进, 盲穿性较大, 故穿刺成功率不高。同时由于进针速度慢, 血液与针腔间没有形成快速对冲, 血液缓慢回流, 有时还要停顿一下才看到回血, 这种情况下有经验者才会掌握, 才会感觉到针已进入血管内, 无经验者看不到回血, 感觉不到针已进入血管内, 会认为穿刺失败而退出针头至皮下或改变穿刺方向而形成血肿, 致穿刺失败。④大角度快速进针法由于针头进入皮肤同时, 直接进入血管, 不存在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 所以只在进皮时感到轻微疼痛, 病人配合度好, 穿刺成功率就高。缓慢进针时因针头进入皮肤后未直接进入血管而是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段距离才进入血管, 针头在皮下组织行进距离越长, 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越重, 损伤也越重, 病人越感疼痛[1], 甚至不能控制自己, 移动疼痛肢体, 病人配合度差, 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血气分析结果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是否使用气管插管[2]等紧急抢救措施的指标, 只有掌握动脉穿刺技巧, 进针时做到快、稳、准、狠, 一针见血, 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更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平, 刘兰英.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12) :941-942.

观察角度 第9篇

民族文化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如同每个人身体里所带有的遗传基因, 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标志, 也就是在人类学当中所经常提到的民族认同!如果在全球化的同化过程中失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也就没有了民族认同的标准, 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民族会消失!所以, 我们要在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趋势中, 平衡地保留本民族的文化。

一、传播媒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逼近, 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改变我们的农耕生活方式。多元文化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 乘着现代各种传播媒介的巨浪汹涌而至, 打破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电视等传媒冲击波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着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兴的各种传播媒介产生之后, 其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甚至有了较大的改变。

儿童, 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 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和延续的主体, 其社会化的过程理所当然成了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少数民族儿童的社会生活背景

1、学校

九年制义务教育打破了少数民族儿童的传统受教育方式, 语境文化也从单一的本民族语言进入了双语教学。现代传播媒介在这样的前提下, 开始更多地影响到少数民族儿童的社会化。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被九年义务教育取代之后, 本来可以整天唱歌的少数民族儿童现在要白天呆在学校, 晚上回家做作业。在受教育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使得这些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唱歌、无忧无虑;现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天工作、挣钱、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找到社会归属感, 以发展经济为生活重心。

以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设置当中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九年义务音乐教育的教材教深较难, 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 所在地方课程设置上应融入具有当地特得到民族民间声乐、器乐作品, 来传承、学习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

2、家庭

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生活方式是传统的生活方式, 游戏、劳作、娱乐。我们以侗族儿童的传统日常生活片段为例。

(1) 生产方式

侗族女孩子, 从能用针用线开始, 就要在母亲或祖母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刺绣, 开始为自己缝制嫁衣, 由于其精美程度的要求和纯手工的制作过程, 几乎每一件嫁衣都要到出嫁前才能完成。

画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使观众通过视听更加确切地理解内容, 加深印象, 弥补同期声因时间太长而显得单调、贫乏。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领域, 应该是很广阔的, 并非以上几个方面所能够涵盖。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技巧, 更是“实践出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传统使得在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村落中, 到处可见女孩围坐在一起做针线活的情景。而在这些情景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音乐文化的传承。

这些制作嫁衣的女孩围坐在一起, 在母亲的指导下不仅学习刺绣, 也要学习侗族大歌。天黑以后, 便放下针线活走进寨子里的歌堂, 围坐在一起, 由专门的歌师指导她们和罗汉 (侗语指男孩子) 对歌。而罗汉从小就在父亲或兄长的带领下学习劳动本领, 以体力活为主, 在劳动之余学习一些民族乐器的使用和侗族大歌的唱段。

在笔者同侗族儿童的接触当中, 很多5岁以下的女孩儿都知道学唱侗族大歌的理由是, 因为要和罗汉对歌。在这样的传统生活方式中, 侗族儿童完成了社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个性角色的塑造。

而现代媒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冲击到西南少数民族村寨后, 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变化。传统技能的传授不再成为必须, 许多社会习俗逐渐消失, 使孩子传统知识的积累日渐薄弱, 传统的社会角色不再成为必须追求的目标。嫁衣不再是每个女孩子仅此一件的宝贝, 因为外来旅游者需要购买这些精美的民族服装, 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女孩围坐在一起做针线活的目的不再单纯的为出嫁而准备, 更多的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换取更大的经济价值。而这个传统的劳作过程中所具备的音乐文化传承的功能被追求经济价值的目的所代替, 产量和效益变得重要起来, 而繁重的手工劳作逐渐淡化音乐传承的过程。如电视、广播这样的现代媒介进入她们的生活之后, 她们制作嫁衣的目的不再纯粹是为了嫁作人妇, 过着日出而做针线, 日落而唱大歌的生活。

(2) 娱乐方式

电视的传入, 使新的文化形态通过屏幕和音响传播开来, 也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娱乐方式, 传统的对歌不再是必须, 而演出、看电视成了某种时尚, 到外地打工者 (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的民俗村打工回来的年轻人) 带回了卡拉OK, 进一步促进现代传媒产品, 流行歌曲, 更是让人们觉得新鲜好玩, 比自娱自乐更有趣。据资料, 目前13岁以下的少数民族儿童中, 其唱侗族大歌的水平和掌握侗族大歌数量较之自己的父辈有明显的下降。

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在日常劳作和娱乐方式中的淡化, 直接影响到了少数民族儿童对社会角色最初的塑造。

三、小结

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市场逐渐弱化了国家调控的能力, 体现出市场对音乐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 我国的音乐文化, 特别是现代传媒对我国音像制品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可和好奇心的驱使, 加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同时运用现代传媒对我国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大力宣传, 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少数民族儿童作为本民族文化传承的继承者和主体, 他们在旅游业影响下的民族文化环境中, 其社会化的过程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对当前社会环境中, 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研究不仅是对我国下一代的关心, 更是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前景的深刻关注, 同时, 也是为我国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分享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成果, 并保留本民族文化, 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强大的同时, 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重要课题。

真知”的事情, 在新闻采访中都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很难也不应套用什么固定的模式。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在采访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运用, 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水平, 从而反映出电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摘要:本文试在当今无法逃避的全球一体化语境当中, 以多元化视野为理论背景, 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社会化情况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由于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学习社会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资格, 获得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过程, 在不同的文化中,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涵。为了能更科学, 深入地研究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相关情况, 笔者将以音乐文化的现状作为研究视角, 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研究流域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推理、验证。

观察角度 第10篇

一、走出去赏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不同同”

我们的祖国, 山河壮丽, 历史悠久。学生随着家人旅游, 徜徉在大自然, 欣赏过长河落日、碧野红枫;流连在历史遗迹, 赞叹过宏伟的长城、神奇的秦俑;嬉戏在动物园, 亲近过逗人的猕猴、憨厚的大象……如果老师能教会学生赏景的一些方法, 那他们该拥有多么可观的习作资源啊!

然而, 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他们一般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 即使教师提出了任务, 他们中的多数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 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决定。因此, 学生赏景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也没有一定的顺序, 所以, 老师要指明观察方法, 让他们按方位、时间、远近、动态、静态、主次等不同角度有序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注意每一处景物的特点, 想想自己的感受——“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样才有收获。

二、停下来察人,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但学生常常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沸腾的生活, 洞察社会, 从学生亲历的大千世界中揣摩形形色色的人。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 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 看到哪里算哪里。我常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 让他们停下脚步来看人, 学会“察言”、“观色”、“审行”。如早晨起来的时候, 你是否有意识观察过家人都在干些什么?上学路上又有哪些见闻?公交车站那些焦躁的乘客、小吃店里拥挤的人群, 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情是怎样的?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 课堂上做小动作被发现是怎样的心理?能够这样坚持观察,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不会是干枯的。

三、蹲下去睹物, “欲要看究竟, 处处细留心”

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 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更不善于揭示事物有意义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决定了他们的观察方式, 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被其接受。因此, 小学生主要靠眼、耳、鼻、舌和皮肤的感觉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观其形, 辨其色, 听其声、尝其味、闻其香……“欲要看究竟, 处处细留心”, 学会从多方面观察事物, 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提高了观察能力, 习作也就水到渠成。

四、贴近去看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要躬躬行行”

形式多样的活动, 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 也是他们最爱参与的。《父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类经典的油画, “手推车”、“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 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成了盛满童年乐趣的习作源泉。然而小学生观察事物不够细心、全面, 常常笼统、模糊, 只能说出活动对象的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 不能表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活动对象的形态、动作以及变化, 但要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察角度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训练;观察;思考

前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作文的认知,一半是好奇,一半是陌生。在这个阶段,老师就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引导,如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就会误认为作文高不可攀,继而拒作文以千里之外的陌生事物,无法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下方法,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1.以童趣引导孩子入情境,启发激励学生说写的欲望

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①。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正如儿童刚接触作文课,只有首先认识它,继而产生情感,然后才能加深“爱”的程度,即“知之深,爱之切”。所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上好作文课的关键。

我上第一节作文课时,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的作文题目,而是先讲了一个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皇帝新衣》,故事讲到高潮处,同学们入情入境时,我的声音戛然而止,学生疑惑不解,我趁机启发学生:“这个故事有趣吗?你知道它的作者吗?”。进而为学生介绍:它是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爷爷写的,他一生写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爷爷跟我们每个同学一样,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他之所以能写出许多人们喜爱的好文章,是因为他平时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文章。所以说,写文章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我们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动脑筋去想象。同样能写出跟《皇帝新衣》一样美好的文章,甚至还能做一位中国的“安徒生”呢!

此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对作文的陌生感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跃跃欲试的劲头,大有跟安徒生比一比的势头。我因势利导说:“我们今天的作文课就是同学们施展才华的有利时机,望同学们莫失良机。”接着我布置了作文的题目和写作要点,这样,兴趣有了,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想象。

2.训练与开展课外活动训练相结合

坐在教室里想作文,既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又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缺乏真实,写出的文章也只是“纸上谈兵,图上神游”。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写出的文章既充实具体又形象逼真呢?我根据儿童喜爱活动这一天性,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经常配合课外活动和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一些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观察训练则有机地安排在活动之中,使观察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在写《老鹰抓小鸡》这篇作文之前,我先明确了作文的要点、方法。然后亲自带领学生去做这项游戏,并要求学生在游戏中特别注意观察每个人的动作、表情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玩,由情入境,乐中求学,写出的作文自然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比如写心理活动一项的有:“老鹰又发动了猛攻,我带着身后的‘小鸡’左躲右闪,拼命地保护着后面的小鸡,心却呼呼直跳,紧张的要命,恐怕哪只鸡被捉去了……”“瞧”,“老鹰”胜利以后那得意的样子,而我们却丧气极了……”“上课铃响了,我们仍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之中”这些朴素的词句,正是他们的亲身感受,所以写的比较真切、充实。

3.说写训练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余生活相结合

为了扩大说写训练的领域,我不只是把眼睛局限在作文课的狭小圈子里,而是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捕捉说写训练的内容和时机,比如,我在讲《雪》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雨》,回忆一下雨前天气有哪些特点,雨又是怎样下的?接着启发:“下雪前天气怎样?雪花飘落时是怎样的?雪后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雪前刮大风”,有的说:“刮狂风”,我赶紧进行启示:“什么样的风最能体现冬天风的寒冷呢?”于是,“刺骨的寒风”、“凛冽的寒风”……一堆词语全部都出来了。同样描写雪花飘落的词,同学们也说了一大堆;飘飘扬扬、扑簌簌、纷纷扬扬……同学们还说了雪后的情景,真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②。

最后,我让同学们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说一段话,用上刚才比较恰当的词,这样做,不仅帮助儿童对课文加深理解,而且也能促使消极词汇尽快转化为积极词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精心评讲,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快

儿童初写作文,正如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要给予勇气、鼓励,才能使他们坚定地走下去③。同样,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是他们辛勤汗水的结晶,我们必须珍惜,并加以认真评讲。

我在评作文时,从来不写“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等这些简单、不具体的评语,对于学生的每篇作文,我都是谨慎处之,小到好的词,大到好的句、段都要用表示赞扬、肯定的符号和眉批给表示出来,给予肯定、赞扬,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即使写的不算好的文章,我也是先肯定他的长处,然后婉转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如在写《秋雨》这篇作文时,有位同学写得像流水帐似的,无重点。我看完之后,是这样评的:文章文笔通畅,段落清楚,只是没有抓住“雨中情景”这个中心来描述,如果能把重点放在“雨中情景”,我想你的文章肯定会更好。这样中肯的评语,对学生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他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又激发起新的动机。

结论

在小学语文作文入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易动好学,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结合课本教材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角度、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既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镇安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瑞.解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90-92.

[2]王树江.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43-46.

[3]陈丽丽.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4):33-35.

注解:

①孙瑞.解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90-92.

②王树江.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43-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观察角度】相关文章:

观察课堂从学生角度09-02

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08-24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东北地名研究角度及方法09-10

改革角度05-04

诗学角度05-09

认知角度05-12

双重角度05-21

生活角度05-23

微观角度05-24

答题角度05-25

上一篇:有效牵引下一篇:设施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