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崛起范文

2024-07-10

中国力量崛起范文(精选11篇)

中国力量崛起 第1篇

今年4月, Gartner发布的最新的企业级防火墙厂商竞争魔力象限报告中, 两家中国本土厂商成功入围, 它们是山石网科和华为。这件事让全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厂商另眼相看。那么, 山石网科凭什么能够跻身其中?对中国本土网络安全厂商, 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国内技术实力提升

在信息技术国产化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 对于山石网科这样的本土网络安全厂商而言, 用自己的产品替代用户使用的国外安全设备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在运营商、金融、政府等行业和领域,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采购山石网科的安全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 与国外相比, 中国市场对下一代防火墙等新产品的认可度还不高。山石网科还将大力拓展在中国本土的业务, 与更多的渠道商合作, 推动中国企业网络安全的升级换代, 保障中国企业用户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从技术层面看, 山石网科当前的前瞻与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智能”一词。“随着网络环境和攻击的日益复杂化, 智能化将成为网络安全最重要的趋势。山石网科的下一代防火墙也充分围绕智能化进行了设计和研发, 以大数据分析、智能评级及可视化呈现, 让下一代防火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产品。”山石网科市场部副总裁张凌龄表示。

就在近日, 山石网科发布了“统一智能”整体战略方案, 将智能延伸到了企业安全网关设备, 通过对现有山石网科企业安全网关设备的升级和配置, 为用户提供更领先、更安全、可选择的智能解决方案。

本土厂商走出去

据Gartner估计, 2014年的防火墙市场将比2013年增长9%, 达到94亿美元。这在整体的企业安全支出中, 是最高的。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前景下, 专注于防火墙研发的山石网科, 在国际化道路中可以和国际厂商“过过招”了。

2014年4月, Gartner发布企业网络防火墙魔力象限, 和去年一样, CheckPoint、Palo Alto依旧占据着领导者象限。山石网科、华为双双入选这一报告成为亮点, 虽然身处“Niche Players”象限, 但标志着中国安全力量的崛起。

张凌龄介绍, 山石网科凭借在中国广泛的用户基础进入这一象限, 即使位居“Niche Players”, 其在前瞻性方面超越了多个国际知名厂商。“之所以在左下角象限, 主要原因是山石网科不是全球性的公司, 目前以亚太市场为核心, 但在技术上有了和国际厂商一较高下的实力。”

信仰的力量——观《大国崛起》有感 第2篇

——观《大国崛起》

观看《大国崛起》系列中的英国与日本后,个人认为它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是注重、挖掘信仰的力量,让信仰成为发展的推助力。

不可否认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即便信仰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衍生出巨大的现实力量。

首先是英国。英国在工业革命前,有很多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因为对上帝、先定论的信仰,英国全民疯狂创造财富,追求成功,为英国现代化奠基。

其次是日本。令日本步入现代化明治维新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原因是颁布维新政令的天皇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大和民族在疯狂而盲目的信仰中完成现代化。反观中国戊戌变法,如果人民都以光绪、维新派为信仰,上行下效,政令会难以实现?

可惜国人现在没有信仰。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疯狂信仰后,思想逐渐多元化,但是没有一个信仰核心统一、安定人心,虽然国家一直努力建设国人对党及社会主义的信仰,但客观上收效甚微,所以国人日渐焦虑浮躁,尽管追求钱权却又内心煎熬,诸多才智浪费在现代化建设以外。

崛起的中国力量 第3篇

图1

近日,雅图在北京798举办主题为“崛起的中国力量,光影中的雅图”雅图2013年投影机新品媒体恳谈会。发布会上,雅图发布了最新企业标志、2013年新品及产品路线图、海外品牌市场的扩张以及新生产线布局规划等信息,这预示着雅图正式迈进新一轮国际化大发展阶段。

雅图深耕15年

图2

雅图董事长谢敬先生致辞

雅图董事长谢敬、雅图CTO梁向东、全球营销总经理谢明远、海外品牌总经理橘逹彦、全球营销中心产品总监陈勇嘉、中央电教馆、雅图总代理商、电教装备所等代表出席发布会现场,共同见证雅图完美蜕变。会议开始,谢敬先生为发布会致开幕词,他简述了雅图15年的发展历程及企业愿景等情况。

雅图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谢明远先生从专业的角度诠释了一个极具国际化发展潜力的雅图。雅图CTO梁向东讲述了雅图投影机的研发历程、制造实力与产能等情况。雅图海外品牌总经理橘逹彦就全球投影机情况作了一个完整的报告,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到,当前全球投影机的发展格局及未来趋势。另外,雅图全球营销中心产品总监陈勇嘉就雅图未来产品发展作了详细规划。

喜迎全新蜕变

图3

媒体恳谈会环节

在恳谈会环节,颇具投影文化根基的雅图领导与表达力简洁、睿智的行业精英人士就投影机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延展探讨,围绕雅图15周年、文化、团队、创新、国际化、产能等话题由点入面不断散发,通过讲故事的手法与媒体互动交流,探讨在多变的全球市场环境下雅图睿智的应变及成长,这些独到的见解及真知灼见的思想深深吸引媒体朋友的眼球,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接着,雅图举行了“崛起的中国力量,光影中的雅图”启动仪式,这象征着雅图蛰伏15年全新蜕变,以一种自信的新姿态开始面对世界的挑战。最后,现场观众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发布会现场活像美术馆内的一系列3D画像,这些画像结合雅图几十台投影机,为观众淋漓展现一幅幅逼真画像,它们皆通过全息、贴画、拼接、融合等方式,将文化+科技相融合的雅图实力彰显无遗。

后援强促推广

图4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雅图大屏拼接方案

目前,雅图早已形成雅图投影、雅图新媒体、雅图影院等上、下流一体化产业链。这全新三大业务体系既可共享核心技术、互为支撑共赢品牌,又可纵深整合,实现雅图硬、软两者的“巧创新”融合。在投影机制造方面,雅图在芜湖的基地(1期)已顺利投产,雅图在武汉的基地(1期)又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而近邻深圳雅图总部的惠州生产基地目前已破土动工……这三大产业基地的年产量将是雅图满足市场需求、进军国际的强悍后援。

中国力量崛起 第4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 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六省的定位是“三基地一枢纽”, 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以下简称“中博会”) 正是此项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活动之一, 为中部六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交流的平台。

中部地区正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中博会的优势也正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成果为世瞩目。

仅以招商引资为例:2006年首届中博会在湖南长沙举办, 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363个、合同利用外资99亿美元。2007年郑州第二届中博会签订外资项目196个、合同利用外资123.74亿美元。去年武汉第三届中博会签约外资项目673个、吸引外资161.69亿美元。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部地区对外商的强大吸引力。去年中博会共有350家世界500强企业出席, 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各地的客商和政府、财团代表与中部六省签订了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开发项目。这传递了一个讯号: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步伐在加快, 而且质量也越来越高。

这得益于中部各省所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更得益于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优化。这说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部地区无疑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中部地区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也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中部地区各级政府正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 坚持从实际出发, 按客观规律办事, 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并以此制定各自的战略发展规划。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动政策, 成为中部六省的共识。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下, 中部六省已经或正准备出台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蓝图:湖北推出了“武汉城市圈” (又称“1+8”城市圈) 战略, 湖南正在推进“长株潭城市圈”建设, 河南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战略, 安徽则在创想“合芜蚌创新实验区”建设, 山西拟定了“太原经济圈”战略, 而江西正致力于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

城市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正引领中部地区快速崛起。

中国力量崛起 第5篇

信息社会使得国家的管理成本急剧下降,规模效益成倍提高,社会总效率大幅提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甚至国家能对底层个人实现直接的管理,这个在古典社会是不可以想象的。在古典时代,帝国的边界,就是国家的管理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点。

由于社会管理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幅提升,全球化的趋势也不可逆转。

计划体制与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率相关,计划经济的优势凸显出来。信息和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整个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大数据分析下的计划,通常比人拍脑袋要准确的多。

独立自主的政治和经济、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素质人口、庞大地缘红利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巨大优势,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因素。

中国力量崛起 第6篇

SEMICON China 2012——中国半导体产业顶级展览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及国家加大扶植力度的带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调整,抢占新的竞争制高点。同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新技术逐步升级换代、产业链及人才结构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把握行业走势和发展机遇,将显得尤为重要。SEMICON China自1988年首次在中国上海举办,已经扎根中国24个年头了,无论是展位还是展商数量,展览面积还是观众人数,SEMICON China都保持了高成长性。而同期举办的SOLARCON China和FPD China,正日益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风向标式的领先活动。三大产业活动在2012年,预计将吸引超过2,000家国际展商,50,000名专业观众及150个中央及地方政府代表团参观,展位数将达到4,000个,展览面积达80,000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本次展会将打造盛大开幕仪式。开幕主题演讲荟集了前美国政府高官及多位业界高层,将分享中国入世十年发展之路,探讨产业前沿技术,展望市场发展动态。开幕主题演讲嘉宾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先生、日月光半导体董事和营运长吴田玉先生、美国前贸易代表Charlene Barshefsky以及瑞萨电子的高级副总裁Yoichi Yano先生等。

此次SEMICON China 2012再次强力打造多个主题专区,以满足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多元化的需求。主题专区包括:TSV专区;二手设备及一站式服务系统专区;IC设计、制造及应用专区;LED制造专区。同时,SEMICON China 2012在2011年专区的专业性基础上,整合行业热点,着力邀请多位行业专家与业界巨擘,同期举办主题专区研讨会。主题专区研讨会内容涵盖3DIC、LED、汽车电子、二手设备、IC产业链等等,热点纷呈。同期举办的研讨会还包括中国最大的面向半导体产业的国际技术大会——CSTIC 2012,除几百篇优秀论文、1,000多名专业听众外,CSTIC 2012更是邀请到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Dr. Leo Esaki 在内的众多著名学者到场发表主题演讲。

SOLARCON China 2012——开年光伏第一展光伏产业风向标

SOLARCON China 2012由中国光伏产业联盟、SEMI和电子商会将联合主办,旨在为中国光伏产业建立一个集商贸洽谈、技术交流、产业链合作、政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

SOLARCON China2012亮点:

1. 光伏电站开发论坛引爆2012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展览同期将推出光伏系统工程论坛,聚集国内外顶级光伏项目开发商,为国内刚刚开启的光伏市场带来欧美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与商业模式。已确认演讲单位包括协鑫光伏、中国科技发展集团、WIRSOL(德国)、国家开发银行、德意志银行、SunEdison(美国)、Enerparc(德国)、中电联标准化中心、TUV莱茵等,这将为广大的组件生产商带来难得的客户资源;

2. 标准化与技术路线图帮助行业企业节能增效。同期将推出光伏标准、技术路线图论坛,推动光伏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降低生产过程复杂度和生产成本,提升研发经费的使用效力。SEMI中国光标委、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全力支持国内外光伏龙头企业竞相参与相应论坛,探讨产业与技术发展方向;

3. 技术研讨平台,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同期举办中国国际光伏技术大会,其成为中国PVSEC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成功邀请到包括马丁格林教授、欧洲PVSEC技术委员会主席WimSinke教授等在内的50多位国内外顶级光伏技术专家,这是中国光伏工程技术人员更快速、更低成本学习和参与国际光伏技术研讨的佳机;

4. 同期举办国际光伏贸易伙伴论坛,来自产业上下游的高管、供应链核心管理层齐聚一堂,从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切入,围绕供应链的全球化与本地化探讨如何推动全球光伏产业链的合作。

FPD China 2012 ——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标志性活动

FPD China 2012是中国平板显示行业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广泛的标志性活动。尽管近几个月全球平板显示产业走势下滑,但FPD China展位依然非常抢手,每年现场最吸引观众的面板模组区,已经迎来了全球各大面板制造地区的面板巨头入驻,包括三星电子、LG显示、三菱电气、天马微电子和京东方等。

此次FPD China 2012覆盖设备、材料和零组件区、面板模组区、终端产品区,强力打造平板显示全产业链的沟通桥梁。在2011年的基础上,FPD China 2012特别设立下一代显示专区和触摸屏专区,提供国际最新多点触控、3D显示、彩色电子纸、人机交互等显示技术和产品信息以及最近触控面板技术和产品等。

FPD China 2012 同期将举办2012中国平板显示会议(CFC 2012),作为SEMI近年来在中国平板显示行业的一项品牌活动,CFC 2012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持续关注,此次会议将关注六大热门议题,包括裸眼3D、触摸屏、高世代制程、OLED、下一代显示技术、本土之路。

除了展览及研讨会外,SEMI还倾力打造Industry Gala、China IC Night、China PV Night、Committee Luncheon、Golf Tournament等高端活动,为行业内人士创造交流机会,开拓无线商机,超越传统展览会,为与会观众搭建一个全方位高层次的专业平台。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资金参与建设和扩建新的半导体制造工厂、液晶面板制造厂和太阳能材料、面板和模组工厂,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2年的盛会将有超过150个来自中央及全国各产业发达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到访。

崛起的中国高档客车 第7篇

12月28日, 随着第一万辆安凯客车在合肥下线, 安凯成为继三龙一通后, 又一个晋级客车业“万辆俱乐部”的企业。

引进让安凯大开眼界

1993年2月, 在安凯与德国凯斯鲍尔公司签定技术合作的前夕, 当时手握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权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组成了“中国大型客车技术考察团”, 准备考察引进国外大型客车制造技术, 改变中国客车水平落后的局面。

实际上, 有此想法的还有安凯, “要搞就搞最好的, 引进先进技术占领制高点, 把品牌打出来。有了先进技术, 消化吸收, 再国产化把量做大, 这样不仅可以做强企业, 还可改变中国客车在世界上的落后地位。”

4个多月后, 安凯与世界顶尖的客车制造商——凯斯鲍尔正式签定了技术合作项目。在安凯与凯斯鲍尔握手之后, 全国掀起了客车业合资合作的热潮。西飞与沃尔沃, 桂林客车与韩国大宇, 亚星与奔驰, 沈飞与日野等, 都在此后相继引进了国外客车技术。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负责企业规划的杨振声说:“对客车当时是, 只要愿意合资引进的项目, 没有问题我们都批。”

按杨振声的话说, 中国客车业似乎与世界的客车制造商都有过技术合作。然而, 同样是引进技术, 客车业却出现了与轿车不同的场景, 当国人在抱怨轿车工业用市场并没换来技术的时候, 中国的客车工业却利用引进的技术, 在渐渐缩小与世界的差距。而其中, 安凯的技术引进功不可没。

安凯的老员工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 当引进技术板上钉钉时, 其总经理的一句话:“我们的大客车要确保‘世界先进、国内一流’。”16年, 不管客车业的风云变幻, 不管是企业的兼并重组, 安凯始终秉承这一目标。

德国人的设计图纸几乎精细到一个小螺钉的布局位置和铁皮开孔的距离, 这种精细的做法, 不仅国内罕见, 在世界发达国家也是较少见的。安凯第一批受训员工来到德国的乌尔姆, 面对德国造客车的过程, 却发现自己不会造客车了。

一位曾“留学”凯斯鲍尔的安凯电器工程师回忆说:“我们发现某一个转向灯不亮了时, 往往是先看灯泡是否出现问题, 如果没有再检查线路。而德国人的检测工艺则完全相反, 他们先是看灯泡的开关是否出现问题, 然后检测配电板、继电器、灯座, 最后才是对灯泡的检测。过程的不同, 反映的是对产品品质精益程度态度的不同。”

如何用引进造中国的客车

其实, 在中国的技术引进中一个尖锐的问题反复被提及, 那就是, 我们在引进技术、学习技术的同时, 还学习什么?

事实证明, “引进、学习”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消化、吸收”体系是更艰难的跋涉。在凯斯鲍尔的涂装线、组装线、设计室……从管理到技术, 从设计到总装, 安凯一批批的员工尽可能全方位地汲取着营养, 吸取着他们制造客车的态度和理念, 从而实现了豪华客车技术的原始积累。

实际上, 中国的客车与轿车一样, 也曾出现过“对外依赖症”现象, “以市场换车型”, 引进而不消化。与安凯同一时代技术引进的企业, 如:西沃、桂林大宇、亚星奔驰、沈飞日野等, 都因在自主创新上形成了对外依赖而昙花一现。

而起始于引进技术的安凯, 突破了这一瓶颈, 在见证了中国客车追赶世界逐步强大的过程中, 自己也随着核心技术的掌握而成为中国客车业的领军者。

1994年, 当安凯引进组装的客车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 安凯的名字就与豪华客车联系在了一起, 沐浴式空调、缓速器、盘式制动器、兔耳倒车镜等先进的客车技术, 涨拉蒙皮、氩弧焊、金属漆等制造工艺手段, 第一次让中国的客车人领略了什么是豪华客车的概念。有人为此说, 因为有了安凯的凯斯鲍尔产品在国内生产, 缩短了中国客车与欧洲客车制造水平16年的差距。

然而, 站在高端上的安凯, 也由此从工艺、造型、技术上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豪华客车的标杆概念。但世界上的事往往都有其两面性, 在豪华客车的“守城”中, 安凯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何让凯斯鲍尔客车中国化?

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德国品质, 中国价格”, 在产品的适应性上, 安凯适时地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口号的背后, 其实是安凯在与凯斯鲍尔合作后, 给自己留下了创新的空间。正是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形成了安凯与许多技术引进企业发展的分水岭。

全承载技术成了安凯的硬通货

1997年, 交通部出台营运客车等级评定标准, 借政策之“手”推动了公路客车产业的技术升级。“标准”中规定, 高三级客车必须采用车身全承载式结构。

凯斯鲍尔客车的品牌“Setra”德文词义就是全承载, 1951年, 当位于德国乌尔姆工厂的6个工人轻而易举地抬起第一辆S8型“Setra”车身骨架时, 一场引发豪华客车革命的全承载技术就此问世。

由于全承载车身具有节油、环保、安全的特征, 所以在世界客车技术的前沿——欧洲被广泛使用。实际上, 交通部将中国公路客车的最高标准定格在全承载式结构, 与一件曾轰动全国的事件有关。

1995年, 成渝高速公路开通。从成都到重庆坐飞机要2小时, 坐火车需4小时, 为了舒适和安全, 重庆心族渝运公司首次投入10辆安凯组装的凯斯鲍尔客车, 3个多小时快捷舒适的客车旅行, 引起了当年火车班次减班、支线航班停飞的轰动效应。

重庆心族的总经理黄志说:“成渝高速客运的爆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安凯点燃的, 它的出现完全突破了国人的想象。之后, 高速客运一定要上安全高档客车的理念迅速被国人所接受, 中国客车制造业的发展也就此开始提速。”

“12米的客车冲入数米深的山沟, 不仅车辆只有轻微损伤, 而且全车的乘客安然无恙。”类似这样的故事, 人们曾不止一次地听客运企业的人士讲过。而安凯人将此归结于全承载技术。

正因中国人掌握了全承载技术, 才使交通部的政策之手发挥了作用。而其中, 安凯对此技术的消化、吸收, 技术外溢功不可没。而掌握了此技术的安凯, 也才有了市场需求的硬通货。

在引进全承载车身技术的16年里, 经过消化吸收, 不断进行创新, 把该技术创造性地延伸到安凯客车的其他系列产品上, 如旅游客车和公交客车。其产品线也从最初的两款车型发展到现在的130多款大中型客车, 产品覆盖到8.4米至18米区间。2008年, 安凯获得“全承载车身”发明专利认证。

如果说, 全承载技术是安凯客车安全口碑的起点, 那么, 如下的结果就是其安全口碑的基石。

2005年, 安凯成功进行了全国首次客车侧翻实验后, 又第一个根据ECE-R66法规在9米的客车上做了安全认证;2006年, 根据ECE-R66法规, 对13.7米的客车做了安全认证。在发动机冷却实验方面, 安凯与康明斯中国合作在国内第一次实施了发动机冷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在车内噪声试验方面, 安凯把客车产品的舒适性和豪华度列为重要的指标, 某些产品的车内噪声仅66分贝, 低于国内72分贝的标准。

正因为对技术创新的执著追求, 使其多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公路客车金奖、"最佳安全装备奖"和"最佳豪华客车奖"等殊荣。

为了明天的生存参与全球竞争

“德国品质, 中国价格”给安凯带来了市场, 也带来规模。然而, 安凯人并不满足于此, 他们知道只有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才能有明天的生存与发展。

2010年, 这样的消息传来:上海世博会上, 英国馆重要的英国文化展示——双层敞篷巴士, 是安凯造。美国洛杉矶国际港口城市长滩出现的11辆身披美国国旗图案的双层敞篷车也是安凯造。而在此之前, 安凯客车已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阿联酋等多个国家。

对安凯而言, 跻身“万辆俱乐部”, 不仅是一种荣誉, 更意味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客车行业中取得致胜的先机。“万辆”既是第一军团与第二军团的分界线, 也是技术、工艺、生产等产品品质的分界线。这是由市场的竞争激烈度、用户不断的理性成熟、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等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

安凯达到了万辆的规模, 使其在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同时也可以使其有能力研发产品, 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多的新品。

实际上, 在跻身“万辆俱乐部”成为第一军团后, 安凯又想了另一个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 将新能源客车做到世界数一数二。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对于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有全球战略, 要有在未来全球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这是内在的动力, 也是最大、最持久的动力。

据介绍,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推广, 目前, 安凯正在着手扩大纯电动客车的产能, 以满足纯电动客车商用化后的市场需求。根据规划, 目前公司已建好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产能达到1000台。到2012年, 安凯新能源客车的产能将达到3000台。公司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 在世界新能源客车领域做到数一数二。

关于新能源汽车, 全球已经达成一个共识:纯电动汽车是主方向;而发展纯电动汽车, 汽车界也有一个共识:纯电动客车先行。

实际上, 对于新能源, 安凯认识早于同行, 5年前的夏天, 北京121线路上, 出现的我国首批商业化示范运营的新能源客车, 就让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安凯纯电动客车。

此后, 在“全国400多辆上路运营的纯电动客车中, 有300多辆是安凯制造。”安凯客车市场部部长徐迎春自豪地说:“继安凯纯电动客车服务奥运会、大连“达沃斯”论坛后, 上海世博会园区, 也出现了20辆安凯豪华纯电动接待用车。不仅如此, 其余的车辆在合肥、大连、北京、昆明、株洲等地都有运行。”迄今为止, 安凯客车已研发且获得公告的新能源车有15款, 其中14款被列入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是国内拥有新能源车型及国家公告最多的品牌, 产品涉及公交客车、城市豪华旅游客车、电力工程车等多个领域。

近日传出消息:安凯以不低于10.2元/股的发行价格, 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股票, 将募集不超过5亿资金用于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动力总成制造、研发一体化项目。预计整个项目建设期为3年, 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整车和1.2万套新能源客车关键动力总成的生产能力。

中国“黑科技”群落崛起 第8篇

2015年央视春晚上, 知名歌手李宇春的歌曲《蜀绣》借助“全息投影”技术, 4个“李宇春”分身与主唱者互动舞蹈, 变幻绮丽, 其利用的正是“全息投影”, 或称“虚拟成像”技术。全息投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再现其三维图像。包括全息投影等这些炫酷、超出人类现有知识理解水平的技术, 被科技界称为“黑科技”。这些“黑科技”产品包括了2015年1月微软发布的可穿戴增强现实设备Holo Lens, 以及谷歌子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的“机器狗”。据悉, 用户戴上Holo Lens, 可以看到近乎投影仪的虚拟场景;而“机器狗”则不仅能模拟跑步、爬坡等动作, 即使被人猛踢一脚也能保持平衡不摔倒。

点评:炫酷的“黑科技”背后, 是人类在计算能力、材料等领域研究水平的指数级增长。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呈几何级数加速发展, 人类的社会生产将更趋向人工智能化, 未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这三大领域将出现颠覆式发展, 同时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在科技实力上的又一道分水岭。

危机中,中国车身装备逆势崛起 第9篇

汽车模具在中国模具行业中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一个分支。汽车行业在金融危机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 还在激发着中国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的动力。因此, 汽车模具既是模具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整个模具行业向前发展的排头兵。

冲压模具加工工艺对比

在近20年, 中国的冲压模具行业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 硬件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模具的加工质量和模具寿命的提高却一直因加工工艺的限制而提高缓慢, 更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自身的加工工艺改革和新的尝试。

山特维克可乐满作为全球最大的刀具生产及供应商, 一直致力于为加工行业的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模具尤其是汽车冲压模具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 山特维克可乐满投资1500万元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应用中心。主要为冲压模具的工艺发展提供支持。以翼子板凸模加工为例, 针对当前冲压模具客户采用的传统球刀粗加工工艺和被少数客户认可的圆刀片刀具加工做了详细的比对, 两种方案的采用具体刀具清单见附表。

经统计, 传统加工工艺中存在诸多缺点。首先, 刀具的磨损直接成本较高。此实验中传统工艺的刀片成本为800元, 而圆刀片工艺的总耗刀成本为740元。其次, 使用球刀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由于加工余量大、切削力大, 对主轴和刀柄都有很大的影响, 容易使机床和刀柄寿命降低。第三, 加工效率低下, 在此次试验中, 传统工艺和新工艺相比加工时间总体长24.7%。除此之外, 球刀加工工艺也不利于模具加工的自动化, 由于受力大且不稳定, 因此无法实现无人加工。

当然使用圆刀片加工工艺也受一定的制约。例如在C A M编程方面, 它的程序较球刀加工方案复杂, 同时也受铸造工艺水平的限制, 加工余量需要放大, 刀具路径中总有一些空进给。考虑到以上因素, 此次试验中假设铸件余量为15m m (一般目前铸造工艺余量为10~12m m) , 即使放大了余量, 空进给增多, 加工总时间的节省仍然达到了24.7%。因此我们相信, 随着铸造工艺水平和其他铸件测量技术的应用, 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模具的加工, 不需要扩充设备和人员就可以扩大工厂的产能, 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汽车模具国产化中的难题

上海通用是个年轻的汽车公司, 在汽车模具国产化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顾上海通用的汽车模具发展里程, 第一代模具是为别克君威制造的, 其侧围和翼子板模具是购买日本的, 底板是韩国制造。前期的模具主要是从日本和韩国进口。

四年前, 上海通用开始了汽车模具的国产化, 但在国产化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因素困惑着项目的周期和质量控制。第一, 选用国外模具的时候, 相关人员要去国外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由于日韩签证办理较慢, 对跟踪进度、质量控制很难。第二, 韩国和日本的模具都要比国产的贵得多。第三, 模具的运输报关时间较长。

1.汽车冲压模具的管理还比较欠缺, 整个项目的管理有待提高

上海通用现在有九个整车项目, 安排了国内好几个模具厂生产相关模具。这些供应商安排了项目经理主管, 但是项目经理又兼顾四五个项目, 不能对我们的项目给予很多的关注, 与之联系也不通畅, 给公司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2.整个项目的进度和响应还不及时, 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汽车模具很复杂, 切模和切断都会暴露很多问题, 如果供应商不能在第一时间深度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就会留到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出现的问题留到第三阶段, 以此类推, 最后导致第四阶段的时候, 问题无法控制, 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模具调试的周期, 给整车厂造成压力, 给项目管理带来困难。

模具厂商在完成一副模具的时候都会碰到很多问题, 希望供应商在完成模具时, 并不是单纯把模具交付给主机厂, 还应该回头总结一下, 把做这个项目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记录下来, 避免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发生类似的问题。

模具问题解决能力差, 这是中国汽车模具行业的瓶颈。中国模具相对日韩起步比较晚, 日韩模具发展有五六十年了, 而中国的汽车模具工业还只有十年左右, 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

3.汽车模具问题解决、零件尺寸和表面功能方面有差距

模具在工厂的调试很慢。国外产品如侧围和翼子板在4~5个月就能完成调试, 国内则需要6~7个月。

汽车模具有两个难点:第一是模具的设计, 就是工艺评审;第二个难点是调试, 表面要求和尺寸要求。供应商不重视调试会导致主机厂试模时间很长, 他们虽然会派遣人员到主机厂参与调试, 但效率较低。我们曾经有一副新车型的模具, 并不是复杂的外板类模具, 2009年初的时候进行了20多次的试生产后才得以验收。

4.人员水平的差异很大, 流动性很强

国内模具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很多是外来人员和临时工, 工作不稳定。现在中国汽车模具行业发展非常快, 模具技术人才很紧缺, 国内模具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项目多的时候, 人员安排就出现问题。如果模具前期设计不好, 就会带来恶性循环, 在模具工艺、结构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后, 模具出现问题找不到根本原因, 因为前面各个环节都出现问题, 无法追究。这样的后果就是项目进度慢、质量差。人员流动大也是汽车模具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5.国内的铸件和模具标准件需要加强

铸件企业为了价格战, 质量下降, 导致时效不够, 引起模具到达主机厂之后出现问题。标准件方面, 国外的标准到国内以后, 国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将原先应该整体箱体的加工分成两块或三块进行加工, 然后用螺钉联接。这样在成本上会节省, 但是造成模具质量下降。建议国内模具企业在铸件、标准件下功夫, 把整个模具行业推进, 否则会影响到中国模具行业发展速度。

上海通用对国内的模具供应商所提要求是:第一, 模具要做精, 管理要精细、项目管理要重视。第二, 要快, 响应要快, 不要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第三, 要强, 各方面如设计、加工制造很强。第四, 要专, 汽车模具很专业, 与其他模具不一样, 汽车模具供应商要下功夫, 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第五, 要稳, 就是人才方面。汽车模具行业的人才很重要, 希望企业把模具人才稳定下来, 形成企业的中间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相信, 中国汽车模具企业的制造水平一定会上新的台阶!

当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热点问题

从用户的角度来谈模具行业的发展, 对模具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很有好处。首先是市场是否有新产品的需求。多年以来, 国内模具行业一直是陪衬。最近几年因国家汽车行业发展政策及市场的需求, 国内的模具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外板件开发软件不是个新事物, 但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 还比较新鲜, 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用的关键外板件开发软件。现在比较时髦的热压成形, 关键技术还在国外企业手中, 下一步会带来新的需求。铝合金板在国内的汽车行业应用不是很广, 在国外则是大范围使用, 比如路虎汽车几乎全铝制造。关键外板件现在可以实现国产化, 过去主要是进口。由于金融危机, 现在很多合资企业多采用国内模具, 节约成本。国内本土企业为了开发汽车, 刚开始优先购买国外模具, 确保开发质量。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需要模具来保证, 同时模具开发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很重要, 过去主要是以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衡量, 所以主要的投资在数控设备。而刀具、机床的摆动以及热胀冷缩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精度。随着模具技术水平及制件质量的提高, 由于刀具的大型模具的精度控制如果没有合理工艺支持, 完全靠设备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其次, 高强钢板对汽车企业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但对模具行业的压力比较大, 面临很多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是工艺方面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在薄板成形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过去模具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工艺的风险, 现在薄板的风险非常低。高强钢板缺乏工艺稳定性, 像磨损、划痕等, 需要对模具进行表面镀层, 成本比较高。另外是热压成形板, 就是超高强板, 热压成形板成本高, 主要是存在垄断。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 车辆轻量化是一个趋势, 热压成形板轻、安全以及强度高, 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把成本降下来。限制热压成形发展目前主要有模具, 另一个就是生产成本比较高、生产效率比较低。铝合金板在国外都是用在高档车, 而国内没有用铝合金, 主要是自主车以低档车为主, 同时也没有经验。高速化、自动化生产也是模具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主要是模具的刚度与稳定性问题。

国内, 许多企业还不重视C A E。关于模具企业内部的技术问题, CAE的引入对模具的发展帮助很大。过去最头疼的是拉延模, CAE引入后, 问题已经不大。另外, Autoshom引入直接服务于计算, 经过多年的应用, 其计算精度比较高。这几年, 模具行业最大的进步在于C A E的推广和应用。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C A E的局限首先是不能解决回弹问题, 另一个主要是现在制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品质的影响是微回弹问题, 可能有内部应力或支架影响。影响制件精度的原因之一是模具的精度, 安装、导向、定位精度及回弹也会造成制件精度不高。模具刚度差对制件的精度影响是致命的。模具的制作及装配精度是调试的前提。解决模具的问题, 得从制作模具的基本功开始。大量新人的加入, 缺乏模具制作的基本功, 会影响到模具的后续加工生产。

现在模具最热的问题是成本问题, 汽车模具在中国开始使用就面临着降低成本问题。金融危机的出现, 新车开发减少, 模具市场减少。我国从2008年11月开始反弹, 但主要是经济型轿车, 模具的开发市场不是很大。2009年前四个月, 模具的市场下降比较大, 模具的价格很低, 利润下降。铸件依然是模具的最大采购件, 降低成本是模具企业的首要任务。钼铬铸铁在中国应用比较多, 但成本比较高。

另外是模具行业的标准件, 在中国模具行业直接用国外的采购标准规格手册做标准, 存在很多问题。过去模具行业标准件的比例成本不是很高, 现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主要是与越来越高的模具标准化制作要求有关系。

现在, 我国模具行业的热点主要有:第一是有很多新的产品可以做, 第二是还面临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攻破, 第三就是市场和成本问题, 最后就是模具行业的人才流动以及企业的经营体制问题。国外的企业需要每个人形成一个合力, 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 而国内企业还是老式的管理机制, 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这需要国内模具行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树立自己的技术风格, 赢得客户的信任。

模具方面的想法和未来的设想

上海大众自制件模具的范围

与其他整车厂类似, 上海大众把零件 (一辆整车有100多个冲压件) 分成简单零件、相对复杂零件以及表明质量要求高的外覆盖件。我们把结构简单的零件称为外购件, 直接从外部购买;把比较大的、比较复杂的零件称为自制件, 就是要外发的零件包括侧围、翼子板、后盖、前盖和门板等。除此以外, 对于有些车型也会选择一些比较复杂的, 如中梁、底板、轮罩等也作为自制件。

上海大众的模具制造从开始外发到现在有较长的时间, 其中经历几个阶段。最早的时候, 因为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 当时选择的模具都是欧洲制造。选择欧洲制造的好处就是欧洲厂家大部分都是给德国大众配套, 对德国大众的标准比较了解, 对我们的技术要求非常熟悉, 而且他们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都比较高, 这是其优势, 但也有缺点。由于是在欧洲制造, 模具成本比较高, 远远高于日本、韩国的制造成本。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周期长, 开始的时候, 设计制造时间加上运输时间, 整个周期长达19个月, 当时竞争还不激烈, 这个周期能满足要求。而现在, 国内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很快, 对模具的开发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 我们也尝试新的模式——中外合作, 即在国外进行模具设计和工艺分析, 在国内进行制造。目的就是利用国外设计、工艺方面的高水平和国内制造的低成本, 两者结合走出新路。但是问题也有: (1) 设计理念不一致, 国外的设计意图在国内制造时得不到体现; (2) 在模具调试、验收过程中会出现供应商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 我们又采用了新的模式:亚洲制造+国内制造。自制件里面比较复杂的, 如侧围和翼子板, 选择在日本、韩国制造, 国内制造前后盖、车顶的模具。这样, 日韩制造运输时间会缩短, 而且模具质量能够满足要求。

自主设计方面

上海大众设有模具中心, 大约150人, 包括工艺设计人员、制造人员 (钳工) 及检具设计人员等。模具中心的前身是模具维修科, 当时自制模具很少, 主要任务就是模具的维护、维修。公司从2002年开始促成其在职能上进行转变, 从维修、维护转变成维修和制造, 从Polo车型开始制造模具, 但是比较少。

采取自制模具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是平衡试模能力。上海大众有十几条压机线, 既要制造零件, 又要承担试模任务, 如果把模具全部发到外面制造, 到公司后, 调试、验收就会很集中, 导致很多问题。如果自己有自制能力,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今后上海大众自制件模具发展方向

国产化是必然趋势, 符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上海大众自制件发展的主基调就是实现汽车模具的国产化制造, 其中的优势有:降低制造成本, 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国外制造需要近20个月, 国内12个月就可以。模具项目实施过程中, 监督项目实施和验收都很方便。

如何处理模具外发和内部制造的关系?内部制造考虑平衡试模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降低风险。如果有20个外发件, 监督就很麻烦。如果有一部分在内部制造, 就可以发挥全公司的能力使其很好的完成。以外发为主, 内部制造起到辅助作用, 就能很好的解决模具周期问题。

上海大众还力争促成供应商在前期就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以前上海大众都是拿模型与供应商进行洽谈, 前提需要有成形的零件, 但缺点就是一些模具方面的设计意识无法得到实现, 而且供应商需要时间去理解模具的设计, 如果前期就参与, 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如果供应商在前期参与了, 后期制造的时候就缩短模具制造时间, 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上海大众的模具国产化有几个步骤:

(1) 扶持国内模具企业以国内制造为主, 同时聘请国外模具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现在模具开发过程中已经开始这样操作。上海大众出资聘请国外先进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进行交流, 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在调试的时候, 请技术人员提供解决方案。周期、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化。

(2) 完全实现模具制造的国产化这就要促进模具企业间的协作。目前在国内, 如果要求供应商的水平提高到国外模具企业的水平, 这需要时间。而进行协作就可以快速提高, 取长补短。

(3) 促成国内模具企业专业化分工, 提高模具制造水平和制造效率这在国外很常见, 如西班牙有做车门很专业的企业, 欧洲有做侧围、翼子板很专业的厂家。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制模效率和水平, 相互协作, 相同的经验和教训就不会再发生。

模具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设备精良但工艺水平不高如果只看设备, 国内一些企业不比国外优秀企业差。曾经德国大众来中国参观、考察的时候很惊讶, 在中国居然有这样先进的设备, 但工艺水平却不够高。建议模具供应商不仅仅要注重硬件水平的提高, 还应该注意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2) 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这样的弊端对模具企业没有延续性, 主机厂原先所做的技术培训就被浪费。建议企业给员工制订发展规划、实行股份制等, 留住人才, 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3) 人员构成不合理2007年, 上海大众代表上海模协进行调研, 得到的数据是:技术人员偏少, 所占比重不超过总人数10%, 但钳工很多, 很多模具都是靠钳工后期修补完成, 这跟国外有较大差距。

(4) 模具企业间协作性不够我在调研国内14家模具企业时发现上海模具企业老总居然相互不认识, 这也反应出国内模具企业之间非常缺乏交流。现在社会分工应该是越来越细, 企业不可能大而全, 所以企业间应结成区域性战略联盟, 优势互补, 实行差异化竞争, 这对主机厂和供应商都有好处。

(5) 对主机厂的模具标准和要求吃的不透有的供应商跟上海大众合作很长时间了, 但还是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采用的标准跟要求的不一样。因为他不重视这个标准, 人员发生变动但标准不变。如果要求更换模具, 对供应商来说耗费的是成本, 而对主机厂来说就是周期延长了。所以, 模具供应商要多与主机厂进行交流, 了解主机厂的要求, 做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展示实力, 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展望

作为主机厂, 做的项目很多, 模具利润不高, 上海大众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为过于在价格方面纠缠, 会造成供应商之间恶性竞争, 导致模具质量下降。所以, 建议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 主机厂、供应商之间多沟通交流, 既能增加合作机会, 也会减少合作期间出现的问题。

模具标准件不可或缺

科尔公司2004年由东风模具公司标准件车间和美国丹利公司 (I E M) 组成。标准件的使用在模具行业的应用比较重要。北美和欧洲的公差带是日系的1/5, 导向精度很高。模具行业首先要有稳定的技术, 其次是设备的制造精度。标准件造成模具的不稳定, 首先是标准件本身的不稳定, 即模具标准件的公差要求不一致;其次是标准件的精度, 如果标准件的精度不够, 那么模具的精度就没法保证。

标准化在模具生产中的作用, 可以满足设计人员的随意性, 优化设计方案, 降低成本, 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满足制造部门的要求, 实现制造比外购件更好、更便宜的零部件;从采购部门来说, 控制成本很重要, 自己能解决生产, 成本更好控制;从财务来看, 通过标准化实现自制可以减少资金支出;从高层来说, 标准化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制, 更好的控制质量和成本。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 实惠的价格很重要, 同时能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标准化可以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 不同的标准化组合满足客户的灵活需求。同时, 标准化可以减少检验周期, 减少检验成本。标准化可以更加有利于保证模具的质量、精度和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标准件的使用, 让设计更方便, 让装配更快捷, 让维修更容易。

汽车模具需要商品化

国内汽车模具行业在最近几年有比较大的发展, 但与国外的模具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一点主要是制造精度上差距还比较大, 如变速器上的密封件。密封件的质量与材料有关系, 也与生产密封件的模具有关系。目前, 国外汽车行业在实行2m m的工程, 国内单个零件可以达到, 但几百个零件组装在一起, 误差就大了。第二就是模具设备方面跟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第三个就是模具开发周期。由于重型载货汽车多年未做大的改变, 但近几年来由于竞争的激烈, 不断有新的车型问世, 作为零部件企业, 我们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 生产适合不同车型的变速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变速器壳体跟整车的连接部件, 可能每一种车型必须用不同的连接件, 这样对模具的开发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模具开发周期比较长, 导致变速器的生产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要。现在国内虽然有比较大型的汽车模具开发企业, 但还是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 主要是汽车模具行业企业结构设置的不合理, 开发、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与国外存在差距, 其中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够。国际上, 汽车模具开发已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阶段。国外汽车行业模具由专业的模具公司提供, 模具的商品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但我国的模具主要集中在主机厂的模具厂, 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空间。其次,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最突出的是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比较弱。第三是人员流动及人才储备方面, 虽然我们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 技术水平比较低, 主要是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汽车零部件的增速甚至超过汽车行业的增速。据相关预计, 2010年, 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的销售额将达到1800亿元。随着国际汽车行业零部件采购化及跨国汽车巨头零部件采购本土化, 为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汽车模具行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机。但目前国内零部件模具的生产还不能很好的确保零部件精度, 导致竞争力不够, 价格低下。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最近, 我国政府出台了汽车行业与装备行业的振兴计划, 汽车零部件行业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同时也将带动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

我期待的模具

(1) 模具质量要高, 交货周期要短。针对雷贝斯模具需求品种多的特点, 模具品种切换速度要快, 更换模具快速, 提高生产效率。

(2) 模具价格合理。通过模块化设计, 提高使用标准件的比率, 可以提高模具质量, 缩短周期, 降低成本。

(3) 模具厂家生产模具的时候考虑快速更换模具、试模时间, 为主机厂提高效率。

中国崛起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第10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内不断进行改革;对外开始“引进来、走出去”, 经济与世界逐渐接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最明显的要属于经济领域, 中国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德国和日本, 攀升至世界第二, 直逼美国。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带来的便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但是, 中国的日益崛起却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恐慌, 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的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一度甚嚣尘上。按照历史经验,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兴盛必然导致其权力的扩大, 造成世界体系中各个国家权力的失衡, 甚至出现海外扩张和称霸。所以, 西方许多学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每个国家都渴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获取更多的国际社会影响力, 实现自己各方面的利益。

二、关于影响力和权力

所有国家都不希望在世界体系中处于落后位置, 所以对于权力的欲望不会无端消失, 汉斯·摩根索写道:“如果权力欲望不能从世界各个角落里被消除, 那么那些可以摆脱权力的人就会沦为另一些握有权力的人的牺牲品。”1按照达尔和斯泰恩布里克纳的观点, 权力是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两位学者也对“影响力”这一概念做了经典的界定:“人类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 即一个或更多行动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 以一种与影响力施加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一致 (而非相反) 的方式, 左右一个或多个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意向。”2虽然该概念是用于分析政治权力的, 但是若将该概念引入国际政治的讨论中也是合适的。在国际政治中, “行动者”代表国际关系行为体, 尤其是主权国家。而汉斯·摩根索对“权力”的界定则是“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动的控制力”3。在摩根索看来, 权力本身就是不对等的, 它是一种在政治体系中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 强调的是双方地位和控制力的差异。在国际政治中, 权力更多的是针对国家、国际组织, 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说的。这种观点未能说明当前中国崛起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中国也以自身力量推动世界体系的不断变迁, 成为现存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合作性力量”4。

三、中国崛起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国家实力的变化, 必然通过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对他国施加更多的影响力, 进而在国际体系中处于更加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位置, 并且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崛起, 必然会提升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进而对世界体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 ) 削 弱 美 国 的 霸 权 地位 , 中 国 成为 世 界 体系 中 权 力第二的重心。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提升的同时, 国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世界体系中, 国家又是不断处于权力斗争和博弈当中的。中国的崛起根源于中国经济的成长, 中国经济增长高速度领跑世界, 相对于美国增长的低速度显然更胜一筹。中国经济在飞速增长时, 必然会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美国一直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在国际社会中握有相对于别国而言的强大权力。美国也凭借其强大的国家权力获得世界的霸权地位, 甚至可以影响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所以, 世界体系的权力重心自然而然落在美国身上。然而, 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下, 美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中国经济却领先世界各国率先回暖, 甚至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所以, 经济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追赶美国的脚步在不断加速。在国际政治权力对比中, 中国的国家权力不断赶上美国, 进而使得两国的差距缩小, 从而削弱了美国在国家权力上“一国独大”的霸权地位。中国在崛起过程中, 在国际社会的威望不断提升, 世界体系中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信用度更高, 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信任和依赖。如此中国便能够对他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会逐渐成为世界体系权力结构中与美国匹敌的大国, 成为第二个权力重心。

(二 ) 世 界 体系 内 中 国 与 部 分 国 家 冲 突 进一步 浮 现 。

世界体系内部存在国家权力的斗争, 冲突又是权力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 中国影响力的崛起,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崛起, 无疑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没有一种有效战略消化或者遏制中国经济崛起产生的外在影响力, 西方的一些人尤其是政治人物经常感到深切的忧虑”5。按照历史经验, 每个国家在国家实力日益膨胀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对外扩张甚至称霸的野心。如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产生并且壮大, 直接诱发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新航路开辟, 进行了对外扩张,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殖民地。所以, 世界各国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理念有所猜疑和顾忌也是无可厚非的。伴随中国的崛起, 国家权力也不断增大, 中国与资本主义大国, 以及那些与中国有利益纠葛的国家的冲突进一步浮现。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比较克制的, 所以世界体系才保持了较为稳定与和平的状态, 没有扰乱世界体系的秩序。日后, 由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膨胀、国家权力的增大, 这些冲突或进一步显现。

(三 ) 推 动 整 个 国 际 体系 影响 力结 构 的 转 型 。

前文已经提到, 由于中国的崛起, 美国的霸权地位会被削弱。与此同时, 中国在世界体系的权力结构中将会上升到更高的地位, 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必定会加强, 进而获得在联合国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在崛起过程中, 也在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金砖四国”的诞生。中国通过合作的方式帮助世界体系内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 使得这些国家的实力在不断上升, 不断获得在国际社会上更多的话语权。进而, 他们的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大, 获得的国家权力也在增大, 世界体系的权力格局的转型会呈现出不断向均衡状态演化的趋势。

(四 ) 促进符合更多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 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中美双方存在着国家利益的冲突与不和谐 (尤其是经济利益) , 中国也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 对美国施加影响力促使美国做出一定的妥协与让步, 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 美国很难再根据自己的意图独自设计国际政治经济的秩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大, 必然会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中国的惠及下,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不断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促使这个秩序的建立, 使得这个秩序符合更多国家的利益, 有利于世界体系内部各国的和睦相处。

四、结语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应该审时度势, 合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护自身的利益,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避免加深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在国家实力日盛的同时, 更多地与他国展开多领域的合作, 在继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惠及更多国家, 和他们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寻找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在此基础上, 推动建立符合更多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维持世界体系内部的稳定与和平。

摘要: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 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社会的权力。中国的崛起给世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 体现为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其次, 导致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冲突加剧;推动世界体系影响力结构的转型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关键词:中国崛起,世界体系,影响力,权力

参考文献

[1][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 郝望, 李保平译.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第七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1, (第1版) .

[2][美]罗伯特·达尔, 布鲁斯·斯泰恩布里克纳著.吴勇译.现代政治分析 (第六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6, (第1版) .

[3]张建新.大国崛起与世界体系变革——世界体系理论的视角[J].载国际观察, 2011 (2) .

[4]金灿荣, 刘世强.未来十年的世界与中国——国际政治的视角[J].载现代国际关系, 2010年庆典特刊.

国产网游,崛起的力量 第11篇

国产网游已成为中国网游市场的中坚力量,这是近日记者获悉七款国产网游在国内著名网游门户网站17173举办的网游风云榜评选中,荣膺“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网游”奖项之后的第一印象。而深度解读同期发布的17173年度网游市场调查报告,也可以明显得出结论:国产网游早已不再是过去数年间始终被评价为追逐者的那个角色,而是确确实实地已经崛起为推动这个年经营收入超过240亿元的行业持续迅猛发展的最大动力。

当进口网游或羁绊于政策、或深受外挂袭扰、或因跨国合作而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之时,土生土长、深深根植与熟知本土市场的国产网游,则借机一路高歌猛进、圈马占地。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强大外资、席卷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浪潮中,国产网游难得地为中国制造打出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行业翻身仗,其意义也许更远胜于单纯的经济价值。

用数字探寻崛起的基础

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十家著名国产网游企业(根据网游门户17173的风云榜十佳公司评选结果筛选),单单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即达到了将近55亿元人民币。其中,腾讯网络(15.28亿)、盛大(12.72亿)、网易(7.75亿)、完美时空(5.9亿),搜狐畅游(4.68亿)五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更是占据了前十名中80%的营收比重。由此可见,中国网游市场中,已经形成了真正的国产强者。

这一堆耀眼的财报数据背后,其实反映的正是那些通过不断投入而推动市场壮大的玩家群体们的存在。而他们的存在,也是国产网游迅速崛起的根本基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8年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经接近3亿(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22.6%,而韩国、日本和美国互联网普及率都已经超过70%。在近3亿的网民中,网络游戏使用比例为62.8%,比2007年增长了3.5%。

无论是老牌网游行业强者、通过网游崛到第一桶金并最早占据行业制高点的盛大;还是发现网游行业存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后,迅速通过《大话西游2》的成功和《梦幻西游》的百万在线奇迹为国产网游最初的成功奠定基础的网易;亦或者凭借着QQ这个超人气即时通讯工具,迅速进军网游市场并凭借国产原创与代理双管齐下的策略成功占据市场制高点的腾讯;以及后发制人,以卓越品质的人气网游《天龙八部》一举占据市场前列地位的搜狐畅游,玩家,都是他们经营中最重要的成长因素,而这也是由网络游戏的利润形成特质所决定的。

以搜狐为例,早在2003年,搜狐就收购了当时国内颇具潜力的网游资讯网站17173。这次收购直接为搜狐带去了每日4000万点击量的网站总流量,而这4000万点击量,全部来自游戏玩家。之后,搜狐畅游在2006年以《天龙八部》正式进军网游,而借助17173在网游资讯行业的优势宣传渠道,《天龙八部》迅速成为了当年最火爆的国产游戏之一,搜狐也凭此寻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游戏产品收入目前甚至已经超越了原有的门户广告收入。2009年,搜狐畅游凭借《天龙八部》的成功,得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中国的网游企业共有八家已经成功完成上市目标,在这些辉煌的企业背后,便是高速成长的中国网游玩家群体。

据17173网站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5.4%的用户ARPU值在61-100元之间,这一群体为中国网络游戏付费用户的主要群体;ARPU在61-200的主流消费群体占总体用户比例的37.1%;34.3%的用户属于低消费或零消费群体,ARPU值小于60元;28.6%的用户ARPU大于200元,属于中高消费群体。

(注:所谓ARPU就是单个用户平均收入)

用成就证明崛起的现实

从以韩国游戏占据主导地位,到国产网络游戏逐渐崛起并最终成为主流游戏,中国网络游戏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很多资深的玩家回忆起十年前的网游时,除了一款来自台湾的《石器时代》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国产游戏的记忆。

而此次,记者从17173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风云榜”中看到:“2009年最受欢迎十大网络游戏”奖项,共有梦幻西游,天龙八部和征途等七款国产网游上榜,其中梦幻西游更高居榜首;“2009年中国十佳2D网游”奖项,国产网游以九款游戏上榜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而历来是国外游戏强项的“2009年中国十佳3D网游”,今年也首次有八款国产游戏顺利上榜,国产游戏在2009年取得的辉煌成功已经毋庸置疑。而在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

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于12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公布,不包括动漫、卡通的收入在内, 2009年全国游戏行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710亿元人民币以上,经营收入预计有望达到25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网络游戏已占整个游戏产业产值的35.2%以上,网络游戏企业数量已有750家以上。

用创新打造崛起的未来

网络游戏几乎被公认为资本的避风港,在全球经济风暴中也大放异彩。然而,市场的快速扩大也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企业集体上演“三板斧”战术——短、平、快。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国产网游不乏精品,但是,也有不少游戏厂商有投机取巧之嫌,仅仅将成功的网络游戏的源代码和图片换一下就上线,想借山寨之东风进军市场,其短期性与功利性也暴露无遗。

中国网游的未来究竟在于什么地方?其潜力是否仅仅是水中花镜中月以至于追求短期利益的山寨行为盛行一时?实际上,根据17173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整体来看,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在服务满意情况下,是更加愿意付费的。每个付费群体都希望ARPU值相应提高,而高消费人群希望游戏开销有所降低;无付费意愿的用户减少到9%,而主流付费用户的ARPU从增长到200-300元——由此可见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于游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仍抱有较大期待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多。

从“17173 2009年中国十佳最受期待网络游戏 ”榜单中,也不难看出,无论是上榜的国产游戏梦幻诛仙、鹿鼎记、龙、流星OL和星辰变,亦或者是进口游戏中的七龙珠OL、龙之谷等,都具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特点,即在宣传中都强调创新特色,突出其与现有网游模式的不同点。而玩家报以热烈的期待也正说明市场需要更多的创新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市场的这种反应与需求,明智的国产企业其实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各大网游巨头,更是为此倾注了无数心血。盛大的“18计划”、巨人网络的“赢在巨人”、搜狐畅游的“祈宝计划”等,无一例外的都是把寻找具有创新精神的网游创业团队,并辅助以财力、宣传等全方位的支持,将其产品包装推广,而这种实现年轻人甚至草根玩家自身梦想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国产游戏与玩家群体需求之间的紧密度。也许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创业计划中,就会诞生出惊世骇俗的划时代国产巨作,而那时我们便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于今日国产网游企业对于未来的长远规划与培植。

市场总是风云变幻诡异莫测,今日的王者未必便是明日的至尊,国产网游在2009年所取得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就如同进口游戏一度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一样,如果未能坚持自身固有的优势,或急于功利放弃立足未来的先期投入,国产网游也许很快就会让这十年奋斗所取得的成绩在转瞬间灰飞湮灭。只有彻底放弃“快速圈钱”的思路,用心做出优秀的产品,企业才能生存,国产网游企业也才能步入真正的良性发展之路。

上一篇:悲惨命运下一篇:英国建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