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最大化

2024-06-21

社会价值最大化(精选12篇)

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1篇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 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1]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 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 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无法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这不仅虚增利润, 更纵容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利益的短期行为。21世纪, 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 为保护自然与环境, 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环境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并赋以价值和价格, 对其损耗予以补偿, 从而使企业责任向社会延伸, 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基于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来探讨环境成本的核算及环境会计的构建问题。所谓社会价值最大化, 是指由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理解的加深, 应从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向社会利益价值最大化。[2]企业主体是多元的, 企业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 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来进行规范, 从而实现企业与政府、员工、所在社区及自然环境与资源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构建比较完善的环境会计关键在于对环境成本的确认与核算。环境会计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广度, 从而适用于各行各业, 而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则可能因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和核算主要从理论上进行简单的阐述, 而具体行业的环境污染, 如电力生产, 化工, 纺织, 造纸, 食品加工业等环境成本的核算则未给出确定的方法, 笔者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讨, 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系列, 以促进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文献综述

环境会计的出现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70年代, 以《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二期马林的“污染的会计研究”两篇论文为代表, 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70年代中期, 一些学者提出在企业中应加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环境成本报告) ”的建议, 即披露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 随后便进入了实务阶段。80年代末产生了“环境会计理论” (Green Accounting Theory) , 这一理论开始从较为具体的方面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等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其中在涉及环境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与核算内容的构建时, 进一步具体化, 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993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 也就“环境会计”这一专题展开研究, 并一致认为, 要解决环境会计的核算问题, 其立足点应当放在解决“环境成本”的核算方面。

我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1月, 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渐开始, 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进工作显得较为薄弱。许家林、蔡传里认为我国对环境成本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环境成本的内容及环境成本如何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问题上 (2004) ;程隆云认为环境成本包括治理污染物成本和资源成本两部分 (2005) , 从而分别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丁淑英, 张清宇, 徐卫国, 郭慧, 熊生龙, 潘丽娜等研究了关于电力生产部门环境成本的核算模型 (2007) , 陈良华, 李志华等提出环境会计的成本计量模型 (2008) ;此外其他学者对于环境成本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的内容、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管理等方面。

综上所述, 我国对环境成本的核算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停留在较初始阶段, 现有研究较多地偏向于环境成本的内容、确认、分类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研究, 即使有些学者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方式进行研究, 也多局限于某个特定行业, 没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所以在环境会计构建的过程中, 对环境成本核算方式的研究依旧非常重要。

三、环境成本及其计量

(一) 环境成本

对于环境成本的定义, 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主流观点:E-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认为环境成本是指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成本和对个人、社会及环境产生影响而企业不用在财务上直接承担的外部成本, 其中, 内部成本包括常规性成本、隐性成本、偶发性成本和形象及关系成本, 外部成本包括环境恶化成本和对人的影响支出;ISAR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这里按环境成本空间范围将其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 前者指社会成本, 即那些由不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致的尚不能明确计量, 并因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 如企业排污对下游水系造成了影响, 产生了环境成本, 但按目前法律体系, 企业不负担这部分成本, 后者指由本企业承担的包括那些因环境方面因素所引致发生的, 且已明确由本企业承担和支付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费用, 如排污费、环境罚金或赔偿金、环境治理或环境保护设备投资等。

结合以上两者的观点, 本文将环境成本概括为:由于企业的存在而给环境带来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破坏, 为了预防和治理这些现实的和潜在的破坏及后果, 而由企业承担的费用和应由而未由企业负担却由其他组织或个体承担的费用, 即本文将环境成本分为现实成本和潜在成本, 具体见表1, 前者指为了预防和治理环境破坏而实际发生的成本 (包括企业承担的费用和应由而未由企业负担却由其他组织或个体承担的费用) ;后者指未发生的但一定会发生的环境成本, 是一种机会成本, 如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后果, 也许其目前尚未显现出来,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一定会致使资源的枯竭。

(二) 环境成本的计量

虽然企业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开始逐渐重视环境问题, 但大多数企业依旧停留在现实的环境成本层面上, 而对于潜在的环境成本却置之不理。为了实现整体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 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 就必须尽量以合理可持续的方式降低成本, 而非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故在上述所分析的成本中, 文章着重论述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经济发展的早期, 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 不顾一切的采取各种手段, 这其中最大的后果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事实上很多环境污染和破坏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 由于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 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那些破坏环境的潜在行为。据中国水网于11月份推出的《中国工业废水市场分析报告 (2010版) 》分析内容显示, 2008年汇总5759家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37.51亿吨, 占当年汇总41个行业110373家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8.75%, 废水量排放居行业首位。但我们却很难从企业的各项披露中看到明确的关于环境成本的计量。我国政府所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提出, 要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 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和决策过程中, 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但事实上, 仅仅只是将其纳入环境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监督企业牺牲环境以谋求经济利润的行为。大多时候, 企业只关注到现实的环境成本而对潜在的环境成本却置之不理, 且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其归入企业“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这不仅无法清晰的反应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损益, 同时给企业环境成本的量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也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投机机会。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单独设计环境会计, 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对于环境成本的量化也就变得非常重要。由上文的分析可通过以下公式来简单地量化企业的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企业内部环境成本+企业外部环境成本;

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现实环境成本+潜在环境成本=资源使用成本+企业预防环境污染的支出+企业处置污染物的成本+企业再利用污染物成本+损失成本+潜在环境成本;

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现实环境成本+潜在环境成本=因企业存在由外部组织个体支付的预防环境污染的支出+外部组织个体处置企业污染物的成本+外部组织个体再利用企业污染物的成本+外部组织个体损失成本+潜在环境成本;

在上述公式中, 现实环境成本主要指企业因预防治理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显性的可以量化的成本;但潜在环境成本和使用自然资源 (如空气等) 的成本进行量化则非常困难。为了便于说明问题, 本文在这里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假设某企业是以碳基为主要能源的化工企业, 其平均每年直接使用新能源的成本为A (设新能源技术由外部科研机构研发) , 而使用碳基能源的成本为B, 一年中使用碳基能源产生CO2、SO2、SO、NO、NO2等温室气体及有毒气体的治理成本为C, 这些气体对于社区居民身体所造成的伤害的成本为D (如居民因呼入有毒气体而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等) , 温室气体对于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水灾等的成本为E, 企业因使用新能源而树立的良好的社会形象, 及生产绿色环保产品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为R, 那么我们试着比较A减去R的余额与B、C、D、E的总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就会达到以下三种结果:

其中R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企业响应政府政策使用环保能源生产环保产品, 而自身额外吸引的顾客群及国家给予其的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如果企业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计算每一类型的成本, 那么所得结果大多为第二种情况———使用新能源的一系列成本小于使用碳基能源的成本, 但企业大多无法站在如此高的角度看待问题, 无法抵挡眼前的短期绝对利益, 且我国政府对其监管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当前我国建立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 我国虽然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相差很远, 特别是在可操作性方面亟待完善。由于环境成本很难用货币量化, 导致环境成本核算的难度非常大, 从而政府部门难以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环境破坏, 也就难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使环境污染导致的恶性循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此外, 环境会计准则缺位, 现行的环境法规对会计事项处理不具有可操作性, 2007年率先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也只体现在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之中。我国环境会计实践无论是在核算对象还是披露形式方面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短期来看, 环境会计对每个单位来说都无直接益处, 只有额外负担, 推进资源环境会计核算在微观单位内部不会有原动力。虽然, 环境会计能在学术研究和专业研究中建立起来, 但要落实到经济核算实践中, 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 企业缺少一系列规范的环境成本核算模式

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是构建环境会计的主要问题。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使用和破坏程度上很多时候难以取得实际的原始凭证, 对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中, 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成本和消耗, 以及治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利益都无法用货币进行度量。现有研究中, 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大多具体到某一特定领域, 比如电力生产部门等。而对于其他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 如化工, 纺织, 造纸, 食品加工业等环境成本的核算则没有比较规范的核算模式。这就需要会计理论界学者的共同努力, 以探讨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环境成本核算模式。

(三) 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和计量尚无统一标准

环境会计的确认是指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进行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中确认和再确认的过程。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认识, 尤其是在环境成本的内容及环境成本如何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问题上, 仅限于环境资源消耗、补偿等直接支出的理论研究, 没有成熟的确认标准和原则。对那些隐性的环境成本, 如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等则更没有有效的会计要素对其进行界定与计量。这致使企业不明确哪些事项属于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 这种经济业务何时发生, 何时应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归入何种会计要素, 从而也就无法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的环境成本。此外, 环境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同一事项所用会计科目的不统一, 不同行业所使用的环境会计要素不同, 甚至是同一行业不同企业所使用的环境会计要素也有所不同, 这不仅影响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会计上的计量主要是指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后正式记录, 并列入会计报表计算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主要是通过货币来进行, 即会计原则之一货币计量。环境会计计量主要针对于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而进行。然而, 其致命的弱点在于, 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中, 许多事项是无法用货币进行直接度量的, 在环境成本会计中, 这些成本通常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计量方法再结合货币计量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计量形式, 导致对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产, 承担的环境负债以及环境绩效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可比性。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对策

针对我国构建环境会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我们应该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从而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解决措施:

(一) 完善我国环境会计法规体系及准则的制定

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从开始到如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实践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理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很值得我们借鉴。从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历程看, 首先是明确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披露, 进而由环境会计实务延伸到会计准则及政府行为, 再进一步将环境会计与环境管理相联系, 即使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 也是循序渐进。还应建立环境会计相关的法规体系, 包括会计法、环境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环境会计核算制度。由于从短期来看, 考虑环境成本必定会有损企业的利益, 所以目前可由政府牵头, 吸纳环保、会计、税收等各方共同筹划“环境会计准则”, 在实践上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 增强其实务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二) 制定统一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构建, 首先是环境要素的确认问题,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 环境成本的核算非常困难。即使一些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能够找到适当的环境会计要素对其进行描述, 但很多环境会计要素却很难用货币单位对其进行计量, 进而阻碍环境会计的构建。所以, 对于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 最重要的便是制定统一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比如, 可以分行业来制定不同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这样至少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环境成本的比较, 也方便对于进驻在我国的外商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方面的监督, 从而建立比较有效的环境会计, 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

(三) 加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环发[2003]156号) 中, 明确了列入名单的企业必须定期披露环境信息, 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及环境管理等, 并鼓励企业披露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行动和实际效果、对全球气候等方面的潜在环境影响, 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当年致力于社会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要想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会计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逐步提升对外报告的水平。早期, 由于环境会计发展的不完善, 其信息披露可以在表外进行披露, 即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说明书中披露, 且形式多样, 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数字的;可以是详细的, 也可以是简略的。在特殊情况下, 也可以运用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但随着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 其信息披露应逐步上升到表内信息披露的形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点在于向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进一步扩大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本身的范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应以环境会计报表为主, 这也建立在环境会计要素设置的基础之上。事实上, 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构建, 其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 任何一环都不应该有所差错, 否则都将会影响环境会计的最后构建。

六、结论

怎样让“争议员工”价值最大化? 第2篇

“争议员工”性质的判定,取决于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理念和人员评价模式,就好比一个装水的杯子,可以看着是半满的――再加一点就可以满了;也可以看着是半空的――再倒一点就没了。

案例:

某房产销售公司销售人员A,在职5年,历年销售冠军,在员工中影响力较大,情商低,经常因为琐事而提出辞职,影响极其恶劣,但前期因其业绩突出,为留住此员工,公司将其晋升为销售主管,但其并不符合主管要求,且在此后的工作中,也并未发挥主管的作用。近期因公司组织架构大调整,在A后进入公司的同事B则成为了A的项目经理,论业绩和资历,B均不及A,此时,A向公司提出“停薪留职”一个月的申请(原因为身体不适,需回家休息调养,但A对公司认可度较高,不愿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公司,故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一月)。

针对此事,该公司内部有两种声音:

1、公司老总认为,此员工情商低,煽动性较强,不符合公司价值观及用人理念,故不批复此申请,按离职处理;

2、人事部认为,此员工是业务能手,且在员工中影响力极大,建议继续留用。

眼看A的一月假期接近尾声,对A究竟怎么处理?

企业困惑

(一)针对公司内部两种声音做如下分析:

如果不批复A的申请,以A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势必造成恶劣影响,直接导致员工队伍心态动荡:

(1)如此优秀的业务能手,都因为此事离职,那么,公司的价值观将被怀疑,导致员工失去斗志,人心散漫;

(2)既然不符合主管要求,为什么要晋升为主管,公司的用人标准将被怀疑;

(3)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无处可求解,而采取如此手段,公司的企业文化将被质疑,

如果留用,有何合理制度支撑A的申请批复,如何服众?待A假满回司上班,该如何安排其工作?且A与B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

(二)导致此员工提出“停薪留职”申请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内耗:A觉得论资历论业绩,均比B优秀,凭什么B成为我的领导,不服气;

员工发展通道:既然A不符合主管要求,为什么要晋升为主管,既然是业务能手,为什么不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而是无限制放大A的缺点,掩盖A的优点

团队成员不匹配:导致A有如此举动,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对长期不满情绪的一种宣泄,在组织架构调整的情况下,尚未对团队成员匹配度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导致团队动荡。

人事部左右为难,既不能直接对抗公司领导意见,又苦于没有措施化解AB矛盾,似乎A的离职就成了定局,无非就是A主动离职,还是公司辞退A的问题。

解决方案建议

1. 留人――荣誉+责任+激励

对A必须留,并授予首席销售员头衔,负责对业务员干的专业指导,享受导师津贴;

2. 通道+机制+标准

构建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即专业通道与管理通道,改变公司当前华山一条道的职业发展模式;

3. 价值挖掘

组织专业团队对A的成功因素进行剖析、提炼、总结,结合公司销售业绩排名靠前的20%业务人员的行为及能力特征、行业特点,构建公司销售业务模型、素质模型,开发岗位培训课程体系――HRBP核心职能。

4. 价值推广

A参与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若A有授课能力,则授予A首席培训师头衔;若A不具备授课能力,则聘任A为首席业务导师,对受训业务员进行培训期间及业务中的专业指导,享受导师津贴。

5. 拼像组团

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包括A在内的员工,大部份都只具备素质模型中的部份特质,即个人是不完美的,公司通过素质模型选择相互协调、配合的员工组成业务团队,并调整绩效及激励政策,通过团队配合,对个人能力扬长避短,让每个员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6. 包容和谐的企业文化

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3篇

“修好生活区3条道路、建立职工爱心超市、更换职工洗澡房水箱。”玉柴集团工会主席饶英贤的案头,摆着一份盘点2008年向职工承诺的好事、实事完成情况。

“对于职工诉求,事无巨细,工会基本能做到‘落地有声。”饶英贤说。

玉柴拥有1.7万名员工。一直以来,玉柴将每一个员工都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秉承和谐的人文观,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和潜能的广阔舞台。

“员工利益无小事”

这两年春节,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都会深入企业一线。遇到节日还在岗位上的职工,他会送上一个红包。

“有些员工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就告诉他我是谁,并感谢他过年还在为玉柴坚守岗位。”晏平说。他认为,玉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智慧的团队,正是有了他们的拼搏奋斗,玉柴才会基业长青。

员工利益无小事。为了能及时全面把握企业脉搏,晏平在大会上公布自己的电话,公开鼓励员工给他发信息。“我就是想了解高管们发现不了的事。”他要求秘书,只要有工人找他,绝对不许阻拦,“职工下决心要见领导肯定有他的道理。不到万不得已,员工是不会这样做的。”

“晏平主席对我们工会工作的要求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怎样做能加大维护职工利益,就怎么去做!”饶英贤说。

这些年,玉柴集团工会一直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每季度一次的恳谈会成了玉柴特有的倾听民意的渠道。在玉柴高管的眼中,这样的会议“能听到最真实的意见、最朴实的语言”。

2008年12月,集团年度最后一次职工代表恳谈会如期举行,来自6个分厂、子公司的40名一线职工,就当前形势下企业如何练好内功、职工如何与企业共渡难关等问题踊跃发言,会后工会将意见汇总提交公司职能部门。每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了每位玉柴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让每位员工感到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前途。

许多员工都清晰地记得玉柴集团第十五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和第二次会议上如潮的掌声。第一次会议在救助困难职工家庭方面就通过了包括子女上学就业、职工大病救助等四大章程;第二次会议改革了对公司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方法,由过去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上简单打钩,改变为从“德、能、勤、绩、廉”等5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评议,重点查找领导干部工作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当年度即有两名领导干部受到职工代表质询。

从为职工煮茶水、送生日问候到签订集体合同、开展工资协商,维护职工权益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一代代玉柴人的收获和希望。

“玉柴的宝贝儿”

今年6月26日下午,在发动机一厂重机试机工段,工人技师演示了发动机“一装准”、“一判准”技能。精彩的绝活吸引了其他技能板块技师们的观摩学习,也赢得了晏平等公司领导的连声叫好。

此次演示的“一装准”绝活是装配YC4D型发动机提前器。自今年2月以来,发动机一厂针对“提前器总装装不准”的难题进行了攻关,对装配工艺进行了改进,工人技师们更是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提前器“一装准”技能,提高生产效率13.3%,在降低能耗、提高发动机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发动机故障“一判准”技能演示中,工人技师通过看、摸、触、听后,准确地判断出了发动机的故障部位及其故障原因。

“玉柴的宝贝儿”,晏平喜欢用这样的字眼来赞誉那些没有什么高学历但又“身怀绝技”、从学徒起步却能成为“技能大王”的玉柴技工。

18岁就进厂当学徒的机修钳工曾显林,广西第一批工人高级技师。他靠着几十年的钻研和勤奋,被玉柴人称为专给外国机器治病的“玉柴神医”。赴美验收进口设备时,只有初中文化、基本不懂英语的他,居然凭着耳朵和经验准确发现了设备的缺陷,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令洋专家瞠目。

电器专家梁春威,“老三届知青”,翻砂工出身。他设计的“铸造自动生产线”摘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科技特等奖……

2008年玉柴技师协会成立,晏平亲自担任名誉会长。技师协会通过开展讲座,分板块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以及现场诊断故障、举行“绝活”展示、技能比赛、外出学习、开展师带徒活动,将高级技师们的宝贵经验汇编成册,共享给工人们学习等系列活动,发挥了整个高级技师队伍的强大作用。

玉柴集团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基础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学历培训”四大培训支柱的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培训网络,探索出了三级师带徒方式、六步法多岗技能升级、每月讲坛、英语角、远程教育、ELN干部在线学习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而且每年都会大规模地举行一次职业技能大赛。2008年10月18日,玉柴集团年度职业技能大赛便在历时5个月后落下帷幕,大赛工种涉及车工、铣工、钳工等11个工种,共384名职工参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晏平爱才、惜才。他经常说,“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永恒的,但只要人才不流失,我就对企业充满信心”、“我当董事长,想在我手下挖人,别想”。……

地处偏僻的玉柴,创立了“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的全球人才引进观。公司通过全员搜寻、团队引进、合作引进、项目加盟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如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卓斌教授,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誉为“将直喷式轿车柴油机介绍给中国的第一人”的留德博士、排放专家李勤等人均加盟玉柴。目前,玉柴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博士24人,硕士211人,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为国家级技术专家;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61%,中高级职称人员占30%,青年技术人员占70%。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实力强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007年7月,玉柴工程研究院挂牌成立,由卓斌教授出任院长。研究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动力人才小高地等平台,并与德国FEV、美国西南研究院、英国Brunel大学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品研发工作站。

在人才激励方面,玉柴采取协议购房激励、项目积分奖励、新品提成奖励、谈判薪酬、重大科技进步奖、期权激励等举措。如在2005年、2006年的重大科技进步奖励,玉柴分别拿出400万元和228万元重奖突出科技人员,共有10个项目、152人次获得奖励,其中个人单项奖励最高为30万元;公司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期权激励基金,目前共有42位科技骨干享受此项激励。

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4篇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的过程也即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依托

公司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是, 以价值导向作为公司战略制定、融资安排和公司治理的基础, 指导管理者制定相关的经营战略、做出经营决策、安排最优资本结构、评价实际的经营绩效、设计有效的管理激励方案, 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被提出的, 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在全流通环境下, 顺应市场发展的一种全新企业经营理念。市值管理以价值管理为基础, 是价值管理的延伸, 也是新兴市场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但是, 理论上它只是个过渡, 当市场成熟以后, 市值管理也就等同于价值管理。

在成熟市场, 公司的内在价值一般都能在市场上得到充分体现, 市值就等于价值, 所以, 公司更多地关注的是其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管理普遍流行。但是, 在新兴市场, 市值与公司内在价值常常背离, 而且有时背离幅度还很严重, 因此上市公司需要进行市值管理。中国资本市场虽然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但依然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 因此像其他新兴市场一样需要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依托。上市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充分揭示企业内在价值, 使公司市值能够正确、合理地反应公司价值, 最终实现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新兴加转轨”的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 上市公司市值常常不能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 有时甚至背离内在价值。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不一定全都得到市场的认同, 相反, 经营业绩亏损的股票也不一定会受到投资者抛弃。因此, 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齐涨齐跌的市场, 良莠不分十分严重, 恶意炒作也很流行。这些现象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推行科学、有效的市值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需要企业保持理性和耐心, 需要企业坚定地在打牢企业价值创造基石的基础上, 去合理地进行企业价值经营, 去充分的揭示企业价值。

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中较为优秀的群体, 理应成为保护社会利益, 创造社会价值的典范, 其公众形象和社会影响都关系到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陆续制定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鼓励上市公司付之于实践。

天士力公司按照上交所的监管要求, 本着企业自愿的原则, 作为上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在披露2008年度报告的同时, 披露了《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获得当时政府主管部门、证券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多方面的关注与认可。而且作为惯例公司将《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每年必须披露的内容与年度报告一同披露。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0年天士力实现营业总收入4.6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6.50%;净利润4.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2.18%。2010年度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92元, 上缴国家税收4.32亿元, 向员工支付工资2.8亿元, 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合计7173万元, 对外捐赠合计382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及有关公式形成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为2.41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1.72%;2010年底公司拥有员工总数3786人。公司通过企业自身发展, 坚持创新, 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同时也保持了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稳定增长。

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给予估值溢价。

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针对社会责任进行的资本投资在中国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 成为另一个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因素。上交所于2009年7月联合中证指数联合发布上证企业社会责任指数。随后, 深交所也发行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国内的基金公司已推出了“社会责任基金”和“企业社会责任指数ETF基金”, 专门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上市公司。

伴随着国内投资者的日益成熟、资本市场制度完善, 价值投资理念将深入人心, 市场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理性投资时代。公司社会责任意识领域创造的社会价值将成为投资者衡量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社会责任投资理念与投资群体的存在, 使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再单单是给企业带来成本, 企业的社会贡献有可能通过资本市场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增值汇报。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报告, 以及这方面的内容, 很多投资机构已经把这部分内容纳入投资资产管理当中。

在全球社会、经济日益融合的今天, 一个置利益相关者于不顾的公司, 必然难以确保公司价值的稳定增长, 只有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大量的国际实证分析证实,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2008年9月英国经济学家智库针对566家美国企业调查:有75%的受访者认为, 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对公司产生正面效益, 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将有所帮助。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问卷抽样调查也显示, 约83%的公司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高盛集团可持续投资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Richard Manley在第九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表示,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几近影响企业的估值, 做得好的企业估值就会高。他介绍, 在亚洲那些最为透明的, 或者说在环境、社会治理、公司治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 其股票估值就会增加20%, 而在A股市场中, 那些早期就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也同样有更好的财务表现和估值。

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体育教学价值 第5篇

陆冬冬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课程的价值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将“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最大化地实现初中体育教学价值进行概述,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借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严重,尤其是在网络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都在电脑游戏或电脑视频上,导致学生越来越宅,严重缺少运动意识。所以,为了能够发挥体育教育最基本的价值,也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我认为教师首先就是要重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体育活动,进而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以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实心球”的练习中,由于这是一项力量型运动项目,对学生的出手速度以及手臂力量的锻炼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项目既是一门枯燥无趣的运动项目,又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互投活动,就是两名学生分别站在两端,互相投,比一比看谁投得更接近对方,并从每个小组中选出成绩好的那名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进行比赛。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心球投掷的基本技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找到运动兴趣,进而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借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一直处在“温室”中的学生竞争意识太差,严重不利于学生步入社会,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团队竞赛中学会竞争,进而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课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足球比赛”,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巩固足球技能,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在赛场上的感觉,进而帮助学生保持对足球运动的长久兴趣。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我经常会在足球场的各个位置的人员安排让学生进行比赛,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特长选择赛场位置,比如:守门员、中后卫、自由人、中前卫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位置,如果某个位置人数较多的话,就通过竞争来进行抉择,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

体育运动可以说是锻炼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习惯了依赖家长和教师,所以,遇到困难时就非常容易放弃,严重不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就要帮助学生突破极限,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以确保体育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是体育测试中最常采用的项目,因为太累,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参加的体育项目。但是,该项目也是最能锻炼学生意志力的运动项目,同时,对学生克服困难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该项目对场地、器材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即便是学生不愿意参加该项目,我们也要想办法让学生锻炼,比如,在刚开始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要求速度、不限制时间,目的就是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对于中途想要走步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采取陪同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坚持下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因为一些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一直盯着终点,所以,就会无形中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帮助学生在坚持不断的.练习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四、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体育价值的展现与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排球运动以及各种项目中的双打或者是双人运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合作意识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相关的比赛练习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精神对一个团队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以足球比赛练习为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位置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自恃技能水平高而脱离团队或者是我行我素,是不利于高质量团队的构建的,也是不利于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我常常会让学生在某个位置缺少的情况下去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失去中学会珍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把公司价值最大化 第6篇

周娟的创业

2004年,周娟在为自己寻找创业项目时琢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网易短时间内不做的?”彼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刚刚在美国资本市场粉墨登场。在网易的6年,可以说是周娟创业前期的基本功锻炼。从丁磊身上学到的东西,至今是她创业的工具箱。

2005年4月,国内首家基于Flash在线播放方式的56网正式上线。“我们当时的心态很简单,就是抢时间差。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能够迅速做到一个高度的话,一定会有资金进来。”周娟虽然判断大的平台短时间内无暇顾及视频应用,但从长远来看,她知道大家迟早会兵戎相见。

彼时,国内视频市场还处在萌芽期。知道红杉在美国投资了一家叫YouTube的视频网站,周娟就跟团队说了句玩笑话,“如果有谁能在中国快速理解我们这个模式,一定是红杉”。戏剧性的是,创业一年之后,周娟就在广州接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计越的电话。

2007年6月,56网完成首轮融资,除红杉外,迪士尼旗下投资机构思伟投资以及SIG参与投资,融资规模近700万美元。仅隔半年之后,56网宣布完成第二轮融资,除首轮投资方继续跟进外,HIKARI private equity、Adobe、CID投资集团、华兴资本等投资机构也纷纷解囊,累计融资金额达2000万美元。

遭遇滑铁卢

2008年,周娟却遭遇了创业以来的滑铁卢。此后,56网的命运也变得模糊不清。

从2008年6月3日下午6时左右开始,56网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访问故障。尽管周娟澄清,实际上当时内容并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是外面的猜测,只是因为56网偏安广州,对申请牌照的意识不是很强,才会出现长达一个月的封站。视频行业跑马圈地的风头正劲,56网被叫停对周娟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肉眼能看到的影响是近1/3用户的流失,对56网在市场所积累的品牌优势的损伤才是要害。

经此一劫,56网元气大伤。2008年7月10日,网站重新恢复正常运营,搜狐原高管王建军被挖来担任56网CEO,直到今年5月周娟重掌乾坤。换帅的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是56网寻求被收购的一个征兆。但是,“这个战争远远还没有结束。”周娟说。

这已经跟周娟创业之初的设想南辕北辙。“早期的想法就是希望为中国的网民提供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一些基础应用型服务,而不是为他们提供影视剧的播放。因为早年我们没有做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小的电影网站做一些盗版电影。”

最后,金融危机迫使56网不得不做出转型,他们把视线更多地聚焦在UGC上面,理由是看好这个方向,实则是因为无法跟别人打视频版权的高成本仗,不得不去坚持UGC。周娟道出了一句实话,“那个时候,资本决定了发展方向”。此后4年内,56网都没有融资记录。就在这四年里,视频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一度领跑整个行业的56网,很快被竞争对手甩出第一阵营。

周娟的选择

把重心放在UGC上面的56网,除了广告模式,游戏视频和在线演艺的社区视频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周娟认为,UGC在中国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即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但是56网几乎和人人网同时萌生了并购的想法,短短4个月以后,56网就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嫁入”人人网,VC也都全身而退。自并购的消息发布以来,她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实。背靠人人网,56网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产品体验。周娟说,“现在我们和他们站在同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点,这是真正展现我们能力的时候。”

56网对人人网来说,则意味深长。包凡表示,Facebook上的视频已成为最主要的应用之一。人人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区之一,视频是相当重要的用户应用。加入人人网之后,56网还是维持现有的管理层,并相对独立地运营。陈一舟也一再强调,不会派新的高管,甚至他最希望的就是保持原形,意欲把并购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论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7篇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含义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二、提升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性

(一) 提升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国家的要求。

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只有不断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 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税收, 从而起到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二) 提升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股东的要求。

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 对股东负责, 是基本要求, 股东投入是为了回报, 实现价值最大化, 以获得股东的信任, 没有回报的企业最终将失去股东的支持。

(三) 提升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正所谓,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 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 国有企业要生存, 要发展壮大, 必须要有良好的效益, 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 只有提升企业价值最大化才能确保在竞争中取胜。

三、提升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一)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升企业价值

1.开展全面风险防控, 筑牢企业根基。常言道: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做为企业应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进行风险识别, 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 建立风险管理监控预警报告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 尤其是对重大风险要加以回避。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持续发展环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实现企业、环境共同发展。

3.培养良好企业文化, 构建良好发展平台。企业越是发展, 企业文化愈加显得重要,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职工, 激励职工, 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相统一。

4.制定准确的战略定位。准确的战略定位能使企业向着目标快速前进, 而失败的战略定位可能让企业疲于奔命而达不到目标或满足于现状而停止前进。因此, 要深入研究本企业所面临的形势, 分析在所处行业中本企业的优势及劣势, 通过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被利用的能力及资源, 确定公司战略。

5.建立完善的制度保证体系。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保护下, 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当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就必须首先自觉规范企业行为,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平台, 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应与管理实际相符, 避免制度要求与实际工作“两层皮”的现象, 要切实提高制度的适宜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二) 以降低成本为抓手提升企业价值

1.统筹规划, 实现最优产业结构。要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建设时要从规划开始介入, 系统分析产业结构情况, 树立大成本的概念, 深度参与可行性研究的审查, 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 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 选择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设备、工艺路线, 实现本质成本最低, 为后续创效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2.拓宽筹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成本这一财务管理的传统职能, 在新的时期只能增强, 不能削弱。要优化筹融资方式, 首先应考虑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应付款项、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等无风险、低成本的内部渠道,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外部融资渠道, 财务管理人员应比较各种筹融资方案的成本及风险程度, 随时紧盯金融市场的变化, 择机进行筹融资。

3.以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为抓手, 提升企业价值。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成本优势即为竞争优势, 要以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为抓手, 做到全员参与, 抓源头, 降成本。尤其是对本企业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项目要特别加以关注, 加强这些重点费用的过程控制, 系统控制, 对影响重点费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 将影响费用的各个要素一一落实到具体岗位相关责任人员, 分别加以控制。对一些与业务量成线性关系的费用要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 通过定额管理, 将消耗控制在合理水平。必要时针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或开展科技攻关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还要做奖惩结合, 促进提升。

(三) 以强化现金流管理为目标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现金流对于企业而言就好比人体的血液, 如果没有血液或者失血过多, 人就会生命垂危甚至死亡, 同样, 企业没有现金就难以维持生产。

1.加强现金流的预测。实行滚动现金流预算, 通过对企业各个时期现金流的预测, 及早发现企业将在哪个时期出现现金短缺或者过剩, 以便在资金短缺时提早安排资金或者进行资金筹措, 在资金过剩时将过剩资金进行债券投资等, 以获得最佳资金利用效果。

2.加强资金日常控制与管理。细化资金计划, 做好资金的滚动预算, 做好资金平衡, 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重点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确保资金回笼及减少坏账可能;还要加强存货监控与分析, 根据存货的性质, 把资源紧缺, 采购周期较长的物资库存适当增加, 把市场资源充足, 采购周期较短的物资库存尽量压缩, 定期分析存货占用情况, 及时暴露存货占用资金问题, 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将资金占用降到最低。

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减少资金沉淀。对于集团公司而言, 要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统筹安排好资金收付, 避免各分 (子) 公司过多的资金沉淀,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4.提升效益增加现金流。效益是企业现金流的源泉, 只有不断实现效益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因此,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效益, 比如增加投资等, 但增加投资又将导致现金流短缺, 因此, 两者又是矛盾的对立面。做为企业要解决好这两者的关系, 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提升企业价值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1.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共享平台, 使得信息沟通更加快捷, 资源共享, 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市场监控平台。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以及随时跟踪市场行情, 以便抓住机遇, 快速做出反应, 及时调整策略。

3.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自动控制。借助信息化手段, 对生产线等实行精确、自动控制, 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4.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化。通过以信息化为平台, 建立系统模型, 对各种不同生产方案进行精确测算, 从中选出最优生产方案。

(五) 建立健全评价及调整机制

市场形势千变万化, 企业生产经营也随之不断变化, 因此, 企业价值也在变化, 这就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掌握并评价企业价值, 随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可以判断企业是否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前推进, 同时, 通过对后期市场变化的研判, 评价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可以及早发现不良苗头, 及时研究加以纠正。

2.实时动态调整公司策略。一般来说, 公司策略确定后, 应保持一段时间相对固定, 避免频繁改变, 但如果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 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策略实施, 可能对公司带来损失, 一旦发现有这种迹象, 就应快速反应, 及时调整公司策略, 使公司向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要求企业要制定相应的预案, 明确相关审批流程, 做到既能快速反应, 又能确保不出偏差。

参考文献

[1]陈维英.试论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实现途径.经济师, 2010 (02) .

失业保险价值最大化探讨 第8篇

本文从我国目前失业现状出发, 分析了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如何实现失业保险价值最大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失业保险制度。

一、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

失业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 致使工资收入中断而失去维持生计来源, 并在重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 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企业员工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于以往处于被动地位。目前, 在我国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被动失业。被动失业又分三个原因, 一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 优胜劣汰, 竞争上岗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之相适应, 劳动力结构相应调整, 造成部分人员失业。二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企业会减少用人数量, 分流部分劳动力, 致使失业人员数量增加。三是部分失业人员技能单一, 职业技术水平不高,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加上择业观念陈旧, 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开辟就业门路, 加大了实现再就业的难度。另一类是主动失业。主动失业往往被现有政策所忽视, 主要是员工对从事的工作和现状不满, 脱离单位, 主动失业。因此, 在我国失业现象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普遍存在。

二、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弊端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已不能满足现状, 并存在一定弊端。现行制度对失业人员的经历背景, 就业与失业历史, 家庭财富状况, 文化教育水平等各种资历条件不做区分, 让失业人员均享受同等失业保险待遇, 唯一不同的是, 失业人员缴费年限不同, 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不同。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的都是这种固定支付模式, 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 既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又可以节约一定的政府成本。但这种模式, 不管失业者失业的原因、家庭负担及资历如何, 每月都能领到相同额度的失业金, 这必然会对那些有极大闲暇偏好的和主动失业的失业者没有任何约束作用, 使他们主观上安于现状, 不积极寻找工作, 相反造成这部分劳动力的有条件闲置。因此, 固定支付的失业保险模式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方面效率很低。

三、实现失业保险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失业保险不单纯是保障失业职工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尽快促进其再就业。有的失业职工在短时间内很快重新就业, 由于信息不完善, 不能及时获取失业职工重新就业的信息, 出现了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 仍继续领取失业金的现象, 造成失业金流失。应把失业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人 (例如:有重病的或身体有残疾的、困难弱势失业群体) 身上, 对失业职工办理失业登记发放失业金也应采取个性化服务, 对其经济承受能力做全面评估, 对其参加工作以来的收入计算积分效应, 而不能搞一刀切, 这一点尤其是在当前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 解决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 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 稳定团结的头等大事。

1. 提高全社会对失业保险的认识。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保险之一, 但其重要性却往往被忽视, 排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之后。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以及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 失业不但客观存在, 而且失业人员是在未能就业的群体中实现再就业最困难的人群, 这部分人大多是弱势群体, 且年龄偏高, 技能单一, 技术水平较低, 属于社会最底层人员。因此, 从关注民生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失业保险工作, 把它作为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2. 加强网络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一是建立失业职工个人信息库, 了解失业职工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失业职工的基本情况、健康情况、家庭状况及个人财产、不动产、固定资产、债券等情况是促进失业再就业的途径。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进步的不断提升, 整个社会对个人财产收入情况加大监管力度, 这个目标会逐步得到实现。二是建立失业职工就业信息库, 实现失业就业信息共享。失业经办机构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部门虽然同属人社局下属机构, 但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明确, 业务不衔接, 缺乏制约机制, 使失业登记与就业登记信息不共享, 失业经办机构无法掌握失业职工的真实就业情况。因此, 只有建立失业职工就业信息库, 职业介绍部门将已经实现再就业的失业职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失业经办机构, 对实现再就业的失业职工及时停止发放失业金。三是取消失业期间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规定。社保经办机构限制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金期间缴纳养老保险, 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失业职工在失业期间的真实就业情况, 目前这种做法也缺乏政策依据, 应取消此做法。

3. 扩大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有效监控全社会的就业情况。

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数据, 2012年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225万人, 参保人数低于养老30379万人、医疗26467万人、工伤18993万人、生育15445万人四险种参保人数。因此, 应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将所有用人单位纳入参保范围 (包括行政机关、全供事业单位) 实现应保尽保, 让所有用人单位和人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轻松阅读·东鳞西爪|DONGLINXIZHAO

“乱七八糟”一词的由来

□文史

西汉景帝的时候, 刘姓王的势力都很强大, 于是,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主意, 收回了这些刘姓王的一些领地。

这下, 这些刘姓王不干了。公元154年, 吴王刘濞串通了楚王、胶东王、胶西王等一共七个王, 打着“诛晁错, 清君侧”的旗号起来叛乱。汉景帝一看没有办法, 只好杀了晁错。可是, 人杀了, 这七个王还是不退兵。汉景帝只好让周亚夫带兵去平定了这场叛乱。由于是七个王叛乱, 所以也叫“乱七”。

西晋初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 分别把皇室子弟分封了王。司马炎死后, 惠帝当了皇帝。他不能治理国家, 于是就让他的外祖父杨骏帮着管理。可是司马炎的妻子贾后不满意, 认为杨骏凭什么掌握这么大的权力。于是, 她设计杀死了

4. 改变固定的失业保险费率, 实行失业保险行业浮动差别费率。

应改变失业保险固定的缴费费率模式, 根据各行业参保单位的失业情况, 综合评定各行业参保单位失业率, 按照行业失业率高低分类确定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和费率浮动标准, 即失业率高的行业实行浮动差别费率, 失业率低的行业实行差别费率。

5. 改变按失业缴费年限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方式。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是按照失业职工缴纳失业保险金的缴费年限计算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失业待遇的标准应因人因情况而定, 而不能单纯按缴费年限长短来计算失业职工享受待遇的标准。应根据失业职工家庭状况、家庭财产、经济收入等因素综合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当失业职工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年收入超过一定标准, 就不再提供失业金。这也不符合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本意。 (作者单位分别为:焦作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焦作市人民医院。) ■

杨骏, 让汝南王司马亮来辅佐。可是, 这个司马亮和杨骏一样, 独揽大权。贾后又找来了司马玮, 杀了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看不下去了, 发动了政变, 杀了贾后, 废了惠帝, 自立为王。齐王、成都王等人又联合起来杀死了司马伦, 恢复了惠帝的皇位。后来, 这三个王之间又闹起了矛盾。司马颙和司马颖把司马同给杀了。东海王司马越带兵进宫, 把司马颙、司马颖和惠帝都给杀了。他又立了新帝。这段历史中先后有八个王参与了这件事, 所以也叫“八王之乱”, 还称“八糟”。

后来, 有人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 称为“乱七八糟”。■

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9篇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正确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 建立全面的业绩衡量指标和财务分析指标, 设置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 加强中小企业现代财务管理工作, 必将增强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财务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 也由封闭、事后、静态的传统方式转为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

1. 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并逐渐成为中心。

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四个方面。资金的筹集是为了满足企业投资和用资的需要;资金的投放是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资金的营运是企业日常营业发生的财务活动;资金的分配是对投资成果的分配。这四个方面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再生产过程, 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并逐渐成为企业重心。加强财务管理,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抓住了财务管理, 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

2.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中,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是财务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曾长期忽视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运用,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随着市场经济广泛发展, 货币借贷关系普遍存在, 把资金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 在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等各方面充分考虑时间因素, 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搞好筹资、投资、分配决策的有效保证。

3. 财务管理能快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通过财务分析体系, 对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可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 判断资金周转是否健康、产销是否通畅、经营是否得当, 为企业迅速调整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以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 通过组织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 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 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营模式。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 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虽然能直接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 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 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

2. 财务分析指标具有局限性。

目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分析指标一般限于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其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 企业列入报表的数据资料仅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 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惯例的制约, 并未在报表中得以全面体现, 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 分析反映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果企业在执行会计政策上与以往不同, 在不同会计年度采用不同会计方法, 那么不同企业在不同会计方法下形成的财务分析信息就存在不可比性, 就会造成企业自身历史与现在、与同行业企业之间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实际意义。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民营性质, 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 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 管理思想落后,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注重内部控制, 岗位职责不清, 没有内部审计部门, 造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越权行事现象比比皆是。

4. 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有些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 认为财会人员只要记个账, 出个报表就可以了, 财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 无证上岗、一人在多个企业兼岗现象极其普遍, 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相对较少。有些中小企业财会人员能够做到账目清晰, 甚至能够合理避税, 但也仅是一种事后财务行为, 缺少现代财务管理知识, 不会进行财务分析, 不能以财务指标指导企业发展。财务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薄弱, 这将阻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现代财务管理的对策

1. 以中小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谈论的不是企业的账面总价值, 而是其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 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 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它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 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 将未来收入按预期投资时间的同一口径进行折现, 从而确定企业价值,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这一目标有利于统筹安排企业的长短期规划, 有利于筹措资金, 合理选择投资方案, 使企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2. 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要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经济利润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 与传统的会计利润相比, 经济利润要求扣除全部所用资源的成本, 包括资金成本在内, 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因此, 通过计算企业的经济利润能够正确地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同时,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企业背景资料以外, 对中小企业来说还应设计一套以价值为基础的非财务分析指标, 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如设立产品市场占有率, 反映企业的市场扩充速度, 产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劳动生产率, 反映劳动者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 利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创造出最高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指标, 反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 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优质品率以及驰名商标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等指标;新产品开发能力指标, 反映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等等。将中小企业管理的重心放在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上, 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 健立职责明确、互相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等。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集权和家族化管理, 更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关键岗位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 明确岗位职责, 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采购与验收职务相分离, 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职务相分离等。二是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在于加强企业各项工作的管理, 体现现代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例如: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财务审批权限签字制度, 每一笔支出都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 根据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 这对控制不合理支出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做好绩效考评控制, 发现做得好的, 进行奖励, 使其做得更好, 发现不好的地方, 通过分析找到问题所在, 进行改正, 建立中小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4. 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 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 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 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中小企业管理者要转变思想, 增强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加强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 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提高现代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中小企业要留住人才, 以较高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上至中小企业管理者, 下到中小企业财会人员, 全员共同努力, 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化, 必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浅析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最大化影响 第10篇

一、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影响

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企业负债比率对所得税的影响。负债筹资的方式主要有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企业都必须支付到期的债券本金和利息。从负债的税收收益来看,负债相对于股权最主要的优点是它的节税功能,即反映为负债利息记人财务费用抵减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在息税前投资收益不低于负债成本率的前提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设税率为t,

则所得税

这是一个明显的单调递减函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负债比率越大,企业所得税税负越轻,可以在税前扣除更多的负债成本从而少缴所得税。在负债比率未超过一定界限时,权益资本收益率及普通股每股收益额随负债比率的上升而增大,而应缴企业所得税则随负债比率的上升而减少,充分体现出负债的税收庇护作用。在获得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经营的企业相对于无负债经营的企业少负担所得税税负而获得相对收益,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第二,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负债融资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及普通股的每股盈余(税后)方面。在负债筹资下,债券的持有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公式推导如下:

设:总资产=C(定量),负债比率=D(变量),债成本率=I(定量),息税前投资收益率=P(定量),则有:负债额=CD;权益成本=C (1-D);息税前利润=CP;负债成本=CDI;息税前净利=CP-CDI。设税前权益资本收益率为K,则有:

要保证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必须保证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即:P>I。又因为P>0, I>0,所以,IP>1,于是设ε=IP-1>0,对息税前投资收益率K有:

再设0

因为1-D1>1-D2,所以恒有K (D1)-K (D2)<0,于是分析出K随自变量D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单调递减函数。在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当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比率越大,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越大,财务杠杆正效应越强。当息税前投资收益率等于负债成本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零;小于负债成本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负。企业能否获益于财务杠杆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决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的对比关系。

第三,负债率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投资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负债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如下:

设:债务资本市价=D,权益资本市价=s,负债率=b, E=息税前利润,股权成本=KS,债务成本=Kd。

由上式可见,当负债率偏高时,股权所有者会担心公司因负债上升而产生破产的可能,导致股票市价下跌,投资收益率上升;随着负债率的进一步上升,债券风险增大,企业想再发行债券时必须要以较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使得Kd上升,当负债率超过资本成本的最低点时,企业下一步的筹资策略就是降低企业负债以避免破产。

二、实例分析

由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得知: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纳税的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的实现。那么负债是不是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下面以企业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即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为例,就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加以说明。

某企业拟定资本结构备选方案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B、C、D由于利用了负债融资,在其财务杠杆作用下,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及普通股每股收益率无论税前还是税后水平均超出未使用负债的方案A,充分体现出负债杠杆效应。

分析表明:企业等额数量的息税前利润(均为600万元),之所以实际的纳税负担差异悬殊,完全是由于负债成本挡避应税所得额各不相同所致。而且负债比率与成本水平越高,其节税功能越大。比如未使用负债的方案A与使用50%负债的方案B,后者比前者少交税款59.4万元,原因在于方案B的负债利息成本180万元抵挡了相应的纳税所的额。但如前面所指出的,对节税功能的评价不单纯反映为其节税的多少,而更主要的在于是否有利于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因此,方案E尽管其自身的节税效应最大,但由于企业权益资本收益水平降低了,而导致了企业最终利益的损失。因此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的选择时,其有效的行为规范必须基于所有者权益的充分维护和不断增长,并在此前提下合理把握负债的规模、比率、控制负债的成本水平,在相对意义上实现理想的节税效果。

参考文献

让环境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第11篇

1、 环境创设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往往只是老师意志的体现。

2、 环境创设追求精美,孩子参与地少。

3、 主题墙创设看不到孩子学习的过程和主题开展的进程。

由于在环境创设中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会让环境失去它本应该赋予的教育价值和促进孩子发展的价值。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反思,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和谐的色彩、互动性强的创设方式,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

一、 在班级环创的设计上注重整体性和系列性

整体有序的班级环境能给孩子安详、宁静之感,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也会变得有序。因此在制作吊饰和各种游戏标识以及布置游戏场地时,可以都选用了同一种质地的材料,再配以相邻色系的其它材料,从而使整个班级装饰色调统一。在选定整体色调后,尽可能的将区域游戏标记及吊饰、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墙裙制作成系列作品,从而使教室环境活泼有序。如:游戏时的台卡、语言区的排图讲述材料、班级的吊饰、作品展示栏、小墙裙等。

二、 在主题墙的创设上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

主题墙的创设过程是一个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主题墙的内容应该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展开而深化、丰富、调整,永远像孩子开放。主题的内容应能引发孩子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去表征、去迁移、去创造。因此在主题墙饰的创设过程中应注意:

A、墙饰内容是孩子们关注的

在《我是哥哥姐姐》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最先的思考是准备贴一些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目的是让孩子直观感觉到自己在变化。但当时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好像又不在此,完全根我的预设脱节了。他们关注的是谁又掉牙了,掉了几颗牙?为什么会掉牙呢?等等,因此我们改变了原有的呈现内容,而是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记录身边的朋友谁掉牙了,寻找掉牙的原因,分析哪些东西可以保护自己的牙齿、评选出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一起制作了刷牙流程图。这些形式的最终目的是从孩子最关注的地方入手,让孩子体会到当哥哥姐姐后自己在身体上最明显的变化。

B、墙饰表现形式是孩子们理解的

在《有趣的汉字》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在探索中对每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很有兴趣,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现。因为名字既是区别别人的一个符号,而且名字中的每个字带有父母的期望和一定的寓意,因此我们由名字的故事为切入点进入《名字的故事》。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们通过亲子活动《名字的故事》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家长们也很配合,用A4的纸工工整整的写下了自己孩子名字的寓意,一开始我们把家长的东西直接张贴在主题墙上。虽然孩子们已经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但由于是家长写的,几乎很多字还都不认识,因此最终我们调整成现在的形式“图夹文”,因为这样不但更贴近孩子的认知方式,而且也能让孩子用多元地方式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C、墙饰创设过程是孩子们参与的

主题墙装饰由孩子们参与这对大班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困难,但在主题墙中要看的到孩子们参与的教育进程却是很难得。例如在《我是哥哥姐姐》这个主题中,怎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当上哥哥姐姐后在能力上有明显的变化呢?我们原本设计的是分类呈现孩子会的一些本领,但这只是活动的结果。如何让我的过程也能出现孩子的身影。通过反复的思考和修改于是我们从适合大班孩子能力发展的分组讨论着手,孩子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应该会的本领后再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得出结论我们应该要学会做的。并根据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方法。这种记录了孩子过程性的主题墙饰也让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会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去看看、讨论一下目标,会自己想想还离自己的目标有多远。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长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三、充分利用家长,注重资源的整合性

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可以把主题活动的意义和总体的构思以各种方式传递个家长,让家长充分地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创作,帮助孩子记录,鼓励孩子用多种手工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如在“我爱成都”这一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盒子、易拉罐制作成了一栋栋成都著名的建筑物,通过这一栋栋建筑物,孩子们创设了“锦里一条街”,从而形成了丰富的主题环创。在“镜子”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收集了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镜子图片或食物。从中孩子们逐步发现镜子的来历。因此在美工区孩子们赏识用可以反光的即时贴设计起自己的镜子来。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活动资源,能促进孩子多元的发展。

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12篇

一、财务管理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资金运动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着企业的再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 并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即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是企业组织筹资、投资、资金营运等财务活动, 是处理企业与政府、投资受资者、债权债务人、职工等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在改革开放大潮之下, 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提升企业价值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目标。尽管提升企业价值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市场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精细化等, 但是财务管理在提升企业价值中具有特殊地位, 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第一, 成本是企业能力的“本钱”。成本越低, 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越强;所以降低成本活动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主线, 而企业成本的高低又是由财务部门牵头, 各部门共同努力的事情。第二, 资金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基础, 也是企业运营状况好坏的晴雨表, 资金是否亏空直接反映企业风险和企业价值。一个企业没有资金的运转, 就不可能有利润。第三, 财务管理并非财务部门独家管理, 企业各个部门和个人都要有资源配置和资源消耗意识、风险成本意识和利润意识。从这种意义上说, 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价值的实例分析

本案例以宝钢企业转型改革者为个案。宝钢在1990年前的十年间, 从一期工程的基本建设到试生产再到正式生产, 财务管理基本上是核算型, 主要任务是记账、算账、报账, 财务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根本没有综合管理职能, 对企业整个经营很不利。[1]

1990年, 宝钢从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过程中, 明确提出财务要迅速由核算型向经营型转变, 这使宝钢的财务管理由核算、报账、数据对比上升为进行财务分析、现场调查和向公司提供决策依据。

在宝钢的经营机制转换中, 财务走在前列, 并开始直接参与管理, 除了核算、分析、监督、提供信息, 还包括全面参与、预测、控制、决策企业的行为走向和发展, 财务管理的职能贯穿企业经营行为的始终。宝钢于1993年试行全面预算管理, 1994年正式实行由财务在资金上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1994年底, 宝钢正式提出管理要以财务为中心。宝钢1994年的经营贡献由1993年的84亿元猛增到130亿元。

笔者认为, 宝钢经济体制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经营型企业, 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的优化, 即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性转变, 有两个理由:第一, 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弥补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的一些弊端。在传统企业中, 财务管理常常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如果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一方面会忽视企业投入资本与所创造的利润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就无法比较;另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忽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评估, 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 其承担的风险不同, 体现的价值也可能不一样, 这样, “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忽视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拼人力、拼设备, 给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而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可以将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 考虑报酬与风险的关系, 使企业的既得收益与预期收益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有效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二, 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弥补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不足。经济效益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 广义的经济效益通常由三类量化指标构成: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其中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既得的盈利水平, 第二、三类指标反映的则是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 因此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注入了时间因素, 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但是与企业价值化相比, 其不足之处在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和收入资本的关系, 这种经济效益往往还是基于历史的角度, 主要反应企业过去某一段时间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 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加强财务管理

1.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现金流量管理, 调节现金流量、流向、流速, 降低财务费用, 节约更多现金, 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重新配置, 促进效益最大化。同时,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也可以相对地盘出企业稀缺资源, 预防运营风险。譬如, 宝钢在从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过程中, 提出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思想, 实质就是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

2.运营资本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采购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研发系统的现金管理, 降低现金在四大系统的占用量和占用时间, 更进一步地追求四大系统中有一至三个系统运营时不需要现金流量, 最大限度地节约现金流量, 降低财务费用, 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创造价值。上述案例中, 宝钢对资金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二级单位没有财务, 这样做减少了资金的沉淀,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加强财务管理

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的传统方法之一。例如通过量本利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性价比的战略成本分析, 可以更好地创造企业价值。在此项财务管理上, 宝钢建立了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 确保了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2.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延伸, 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集中反映。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可以节约成本、控制浪费;同时,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有利于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于委托代理、下放决策权, 激励各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 创造企业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此, 宝钢在1993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制度, 体现了市场经济中企业内部的高度计划性。

3.绩效与薪酬管理。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 利用人的能力去创造企业价值, 而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直接与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紧密相关, 因此, 将企业人员的劳动贡献与绩效和薪酬挂钩, 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宝钢在从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过程中, 实行了工资改革, 将基础性工资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 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 从会计的角度来加强财务管理

1.执业判断权。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企业法定会计的依据。为了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赋予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权力, 而这些执业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宝钢在经济机制转换中, 财务走在最前列, 从过去的账房先生转变成直接参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决策, 充分运用了执业判断权, 对企业的行为走向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建议。

2.财务体制。尽管财务体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能够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因此, 财务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体制。财务体制具体体现在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财务权力分配, 涉及财务制度的建立、财务组织的设立和财务人员的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健全财务组织, 制定财务制度, 培训财务人员。宝钢自改制以来, 对于企业总部及其所属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财务组织以及财务人员实施制度化管理, 财务体制健全、规范, 促进了企业价值的稳定提升。

3.信息处理能力。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市场经济时代, 各种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财务部门对信息处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财务部门不仅是信息储存者, 更应该是信息提供者和分享者。加强财务管理, 必须提高财务管理者对信息和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 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效率化。对此, 宝钢自1993年以来, 要求财务管理者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需要学会如何将数据变为信息, 再由信息化为知识, 最后由决策者将知识转化为决策的智慧, 并通过财务部门将决策以信息方式付诸于行动。因此, 信息处理能力也是宝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4.财务预警能力。现实生活中, 大部分企业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财务失败甚至破产。因此, 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必须充分发挥财务人员运筹作用, 经常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消除财务危机。对于一个成功企业来说, 它的财务管理者不仅需要知晓以财务重整挽救企业的方法, 还需要了解和把握处理好有关事务, 并熟悉有利于解除财务危机的法律和业务上的程序, 掌握财务失败的预测方法。对此, 宝钢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 数学模型等方法, 建立了相应预警机制, 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 并向经营者示警, 有力促进了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 从机制转换的角度加强财务管理

1.转变财务分析的重心。企业核心能力管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动态地分析、评价企业核心能力, 是企业有效地实施管理、使企业核心能力得以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管理, 必须转变财务分析的重心, 建立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核心能力的分析与评估, 把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核心能力管理的分析与环境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起来。譬如, 宝钢的财务分析建立了一系列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报表中将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等列为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

2.转变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重心。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要求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重构, 从适应型管理机构转变为学习型、创新型管理机构。这种学习型、创新型财务管理机构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高素质的综合业务能力, 因此, 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重心必须向学习型、创新型机构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减少管理层次, 培养财务人员面向市场的创造性精神。在这一点上, 宝钢的财务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规章制度, 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和业务进修, 有利地使管理人员不断储备新的财务管理知识,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 “外面有挣钱的手, 家里有聚钱的斗。”[3]在市场竞争下, 企业不但要向市场要经济效益, 还要向财务管理要经济效益。企业只有不断结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断改进财务管理,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中国著名企业管理案例评析[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127-129.

[2]何学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析及其现实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 2004 (11) :34.

上一篇:呼吸方法运用下一篇:下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