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养殖范文

2024-05-16

无公害养殖范文(精选12篇)

无公害养殖 第1篇

1 养殖情况

1.1 鳖蛋孵化

2011年10月,购进鳖蛋9万枚,价格1.5元/只,放置沙盘进行电加温度孵化(温度控制在30~32℃),共收获稚鳖7万只,孵化率为80%。

1.2 商品鳖养殖

温室养殖面积2 000 m2,共有水泥池50只,2011年11月开始放苗,每平方米放养稚鳖30只。全程投喂“华星”牌配合颗粒饲料(价格1.4万元/t),饲料系数为1.3,到2012年10月商品鳖开始销售,产品平均规格0.5 kg/只,总产量2.5万kg,折合单产12.5 kg/m2。

1.3 经济效益

总产值80万元(价格32元/kg),折合400元/m2;总成本65万元,折合325元/m2,其中苗种39元,饲料239.4元,水电30元,药物5元,租金2元,人工8元,折旧1.6元;总利润15万元,折合75元/m2。

2 技术要点

2.1 鳖池的清整消毒

温室鳖池在稚鳖放养前10 d放水10 cm左右,用10×10-6的强氯精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

2.2 稚鳖选择与放养

稚鳖应选择健壮有力、无病无伤、种质优良的品种,并做到规格整齐,每只在3.5 g以上,稚鳖放养前必须进行体表消毒。方法:把稚鳖放在塑料盆里,用1.5%~2%的盐水浸浴7~8 min,稚鳖放养密度为30只/m2。

2.3 温度调控

水温30~32℃为稚鳖最佳生长温度,室内气温一般也尽量控制在33~35℃,并充分利用晴好天气适当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4 科学投喂

选择有品牌的优质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量为鳖总体重的2%~4%(指干粉末料的重量),6:00—7:00投喂全天投喂总量的40%,16:30—17:30投放60%,投喂量应控制在1 h内吃完。

2.5 水质调控

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更换总水量的30%。

2.5.1 pH值

要求在7.5~8.0,可每月一次用15×10-6~20×10-6的生石灰来调节。

2.5.2 透明度

应保持在25~35 cm为宜。

2.5.3 溶解氧

配备必要的管道增氧设备,保证养殖水体有足够的溶氧量。

2.5.4 水质培养

定期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多种有益菌混合的复合EM菌等有益微生物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

3 小结

李伟荣等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深刻体会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养鳖行业中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注重科学的养殖管理和饲养。

3.1 降低成本

目前吴江区西部乡镇的温室养鳖业普遍采用燃烧块煤加温,李伟荣他们做过试验,用相同重量的块煤、蜂窝煤球和木柴加温,所起到的增温作用基本相同,而1 t木柴价格400元,1 t块煤价格620元,1 t蜂窝煤球价格元520元,选用木柴加温成本更低。

3.2生态防病

防病一般用生石灰, 强氯精, 二氧化氯等无公害渔药,如果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应尽量不使用抗生素,而改为内服中草药和免疫多糖,以免影响商品鳖的品质。坚决不用违禁药物,养成期间水位应相对稳定,可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色呈褐绿色为佳。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培养有效生物群,适时使用含碘消毒剂等杀灭病原体,注意做好水质调节,保持水体中等肥度,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含碘消毒剂等消毒水体,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进行投喂,能提高鳖的抗病力,预防鳖病的发生。鳖的抗病力较强,但也要防治,养殖期间(尤其是封闭式温控大棚培育大规格鳖种期间)应搞好环境调控,保持水温稳定,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及消毒剂,改善水环境,防止水质恶化。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能提高鳖抗病力,加强病害预防,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改善水环境,防止水质的恶化,生产出优质甲鱼,满足市场需求。

3.3水质调控、加强管理

由于温室养鳖放养密度高,投喂量大,很容易引起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持续较高,难以调控,因此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加强管理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及鳖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注意调节水位,育种早期水位控制在30 cm左右,随着鳖体的增长逐渐调高水位至50 cm左右,苗种期间,着重做好水温、水质的人工调控,通过调节大棚气温,使水温保持在30~32℃之间,定期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活、爽”,防止水质恶化。建议适当降低稚鳖的放养密度(25只/m2),同时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以促进鳖的生长。

无公害养殖技术管理论文 第2篇

关键词:青虾;无公害;养殖

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

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2):314.

[2]陈爱萍.青虾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16):164.

浅谈无公害蛋鸡的养殖 第3篇

【关键词】无公害;蛋鸡;养殖

蛋鸡养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连贯的系统工程,包含种鸡养殖、商品蛋鸡养殖和鸡蛋的初加工等三大过程,每个过程又包含众多技术环节,这些环节均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作为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蛋鸡养殖的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无公害蛋鸡生产是以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放心无公害鸡蛋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蛋鸡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蛋鸡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大型规模化养鸡场、牧业小区和农户养殖这三种主要养殖形式。但同时,蛋鸡养殖产业在宏观管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技术、消费引导等层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

目前,蛋鸡养殖行业内存在许多小规模生产者,多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阶段性低水平涌入,其盲目性和从众性特点突出,这使行业主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进一步降低行业利润。另一方面,在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质量标准、检测监管制度又不完善的情况下,蛋鸡养殖完全依靠市场自由竞争,这使得蛋鸡品种相对单一,养殖过程简单、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成本较低的低质低价鸡蛋更易畅销,而许多优质鸡蛋反而无法获得优价。

另外,由于蛋鸡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规模化程度不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低,使得鸡蛋生产水平较低。

1.2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一方面,当前蛋鸡养殖过程中存在安全卫生不达标、环境污染等问题,进鸡、用料、污物处理、免疫制度等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疾病交叉感染,不少养殖户综合保健意识淡薄,卫生防疫意识差。另一方面,在蛋鸡生产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药剂、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导致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安全。

2.无公害蛋鸡养殖的相关政策措施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蛋鸡养殖产业现状,试提几点体会和建议。

2.1加大投入,转变养殖方式

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规划、分散养殖、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的思路和“高起点、严把关、慎运作”的原则,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区域布局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政府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对蛋鸡生产的投入力度、建立政策性蛋鸡保险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等途径增加对蛋鸡生产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荒地、坡地、旱地建鸡场,尽快完成传统养殖向无公害养殖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蛋鸡饲养的数量和质量。

2.2科学养殖,规范饲养管理

坚持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取向,全面推广良种、喂养优质标准饲料、程序化免疫,提高蛋鸡生活质量,提高蛋鸡产蛋率;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充分发挥蛋鸡专业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种鸡养殖、鸡粪处理及饲料加工项目,拉长蛋鸡生态养殖产业链;必须坚持发展现代蛋鸡产业与建设文明新村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实现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1选择无害场址

应在经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认证的无公害畜牧基地内选择场址,场址内应设置专用的粪便、病死鸡等废弃物贮存和处理设施,以便对其进行统一集中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2.2.2建造实用鸡舍

以有利于为无公害蛋鸡提供繁育和生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通风换气、防止鼠鸟侵扰等为前提建造鸡舍。同时所有的建筑材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2.2.3引进健康雏鸡

应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即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进合格雏鸡,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到外地引进雏鸡前还应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雏鸡起运前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雏鸡消毒证明和无疫区证明。雏鸡引进后应隔离观察至少15~30d,经兽医确认为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行饲养管理。

2.2.4使用绿色饲料

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应色泽一致,无氧化、虫害、鼠害、结块、霉变和异味等现象,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允许量符合农业部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食槽中变质、发霉的饲料结块应及时清除。饲料要在干燥、通风、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包装、贮存和运输,加药饲料和非加药饲料要标明并分开存放。饲料中可以添加农业部颁布的 《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所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

2.2.5进行标准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制和循环自由供饮水系统,要根据无公害蛋鸡在不同生育和生产阶段的生理特点为其提供和普通蛋鸡一样的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和通风换气等鸡舍环境,每天查看鸡群采食和饮水等日常饲养管理的操作落实情况,将雏鸡引进情况、鸡群健康状况、饲料和添加剂名称、防疫和用药情况以及每天的饲养记录等内容及时准确地记录并存档保存2年以上,要对抽检合格的正常鸡蛋进行标准化收集、消毒、包装、贮存和销售。

2.2.6降低药物残留

本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认真执行允许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配伍、期限和停药期等,选购信誉度较好的兽药生产单位的药物,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有处方的药物,提倡联合用药、交叉轮换用药和尽量使用酶制剂、中草药等绿色兽药及有机微量元素。使用药物添加剂时,不得将成药或制药原料、残渣直接添加到饲料中。产蛋鸡开产前5周和产蛋期间发生疫病必须使用药物治疗时,从开始用药到停药期结束期间内生产的鸡蛋不得作为商品鸡蛋出售,应一律销毁。

2.2.7规范疫病防治

定期对周围环境、设备用具和鸡体本身等进行清洁消毒,不在产蛋期间使用酚类和醛类消毒剂;对进入生产区或鸡舍的人员严格消毒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鞋),每栋鸡舍由专人进行管理并实行用具专用,饲养人员均不是传染病患者,不在饲养区内饲养、宰杀其他畜禽;发生疫病时及时上报并对患鸡进行隔离、确诊和治疗,根据邻近地区鸡病流行情况对禽流感等疫病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

3.促进协作,创新服务模式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所有蛋鸡生产者及消费者广泛宣传无公害蛋鸡生产的特点、好处和市场前景,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无公害蛋鸡生产的意识。同时,为做大、做强、做好蛋鸡产业,还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在生产用房、用地、水电供给和税收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和设施。

巩固和加强各级政府在蛋鸡生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解决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矛盾,从现有政府蛋鸡生产技术推广部门中剥离经营性活动,建立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另外,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建设,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在无公害蛋鸡生产中已取得成就的畜牧科技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投身于无公害蛋鸡生产的技术推广事业,促使這些组织向拥有高新技术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

无公害蛋鸡养殖 第4篇

蛋鸡养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连贯的系统工程, 包含种鸡养殖、商品蛋鸡养殖和鸡蛋的初加工等三大过程, 每个过程又包含众多技术环节, 这些环节均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作为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 确保蛋鸡养殖的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无公害蛋鸡生产是以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放心无公害鸡蛋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蛋鸡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蛋鸡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形成了大型规模化养鸡场、牧业小区和农户养殖这三种主要养殖形式。但同时, 蛋鸡养殖产业在宏观管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技术、消费引导等层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生产规模小, 生产水平低

目前, 蛋鸡养殖行业内存在许多小规模生产者, 多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阶段性低水平涌入, 其盲目性和从众性特点突出, 这使行业主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进一步降低行业利润。另一方面, 在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质量标准、检测监管制度又不完善的情况下, 蛋鸡养殖完全依靠市场自由竞争, 这使得蛋鸡品种相对单一, 养殖过程简单、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成本较低的低质低价鸡蛋更易畅销, 而许多优质鸡蛋反而无法获得优价。另外, 由于蛋鸡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规模化程度不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低, 使得鸡蛋生产水平较低。

1.2 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一方面, 当前蛋鸡养殖过程中存在安全卫生不达标、环境污染等问题, 进鸡、用料、污物处理、免疫制度等杂乱无章, 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 疾病交叉感染, 不少养殖户综合保健意识淡薄, 卫生防疫意识差。另一方面, 在蛋鸡生产过程中, 一些不法商贩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药剂、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 导致药物残留超标, 严重危害消费者安全。

2 无公害蛋鸡养殖的相关政策措施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蛋鸡养殖产业现状, 试提几点体会和建议。

2.1 加大投入, 转变养殖方式

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规划、分散养殖、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的思路和“高起点、严把关、慎运作”的原则, 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区域布局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 通过加大政府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对蛋鸡生产的投入力度、建立政策性蛋鸡保险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等途径增加对蛋鸡生产的资金投入,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荒地、坡地、旱地建鸡场, 尽快完成传统养殖向无公害养殖方式的转变, 不断提高蛋鸡饲养的数量和质量。

2.2 科学养殖, 规范饲养管理

坚持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取向, 全面推广良种、喂养优质标准饲料、程序化免疫, 提高蛋鸡生活质量, 提高蛋鸡产蛋率;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 充分发挥蛋鸡专业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开展种鸡养殖、鸡粪处理及饲料加工项目, 拉长蛋鸡生态养殖产业链;必须坚持发展现代蛋鸡产业与建设文明新村相结合, 坚持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 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 实现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1 选择无害场址

应在经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认证的无公害畜牧基地内选择场址, 场址内应设置专用的粪便、病死鸡等废弃物贮存和处理设施, 以便对其进行统一集中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2.2.2 建造实用鸡舍

以有利于为无公害蛋鸡提供繁育和生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通风换气、防止鼠鸟侵扰等为前提建造鸡舍。同时所有的建筑材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2.2.3 引进健康雏鸡

应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即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的种鸡场引进合格雏鸡,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到外地引进雏鸡前还应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雏鸡起运前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并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雏鸡消毒证明和无疫区证明。雏鸡引进后应隔离观察至少15~30 d, 经兽医确认为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行饲养管理。

2.2.4 使用绿色饲料

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应色泽一致, 无氧化、虫害、鼠害、结块、霉变和异味等现象, 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允许量符合农业部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食槽中变质、发霉的饲料结块应及时清除。饲料要在干燥、通风、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包装、贮存和运输, 加药饲料和非加药饲料要标明并分开存放。饲料中可以添加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所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

2.2.5 进行标准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制和循环自由供饮水系统, 要根据无公害蛋鸡在不同生育和生产阶段的生理特点为其提供和普通蛋鸡一样的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和通风换气等鸡舍环境, 每天查看鸡群采食和饮水等日常饲养管理的操作落实情况, 将雏鸡引进情况、鸡群健康状况、饲料和添加剂名称、防疫和用药情况以及每天的饲养记录等内容及时准确地记录并存档保存2年以上, 要对抽检合格的正常鸡蛋进行标准化收集、消毒、包装、贮存和销售。

2.2.6 降低药物残留

本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认真执行允许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配伍、期限和停药期等, 选购信誉度较好的兽药生产单位的药物, 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有处方的药物, 提倡联合用药、交叉轮换用药和尽量使用酶制剂、中草药等绿色兽药及有机微量元素。使用药物添加剂时, 不得将成药或制药原料、残渣直接添加到饲料中。产蛋鸡开产前5周和产蛋期间发生疫病必须使用药物治疗时, 从开始用药到停药期结束期间内生产的鸡蛋不得作为商品鸡蛋出售, 应一律销毁。

2.2.7 规范疫病防治

定期对周围环境、设备用具和鸡体本身等进行清洁消毒, 不在产蛋期间使用酚类和醛类消毒剂;对进入生产区或鸡舍的人员严格消毒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 (鞋) , 每栋鸡舍由专人进行管理并实行用具专用, 饲养人员均不是传染病患者, 不在饲养区内饲养、宰杀其他畜禽;发生疫病时及时上报并对患鸡进行隔离、确诊和治疗, 根据邻近地区鸡病流行情况对禽流感等疫病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

3 促进协作, 创新服务模式

3.1 进行广泛宣传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所有蛋鸡生产者及消费者广泛宣传无公害蛋鸡生产的特点、好处和市场前景, 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无公害蛋鸡生产的意识。同时, 为做大、做强、做好蛋鸡产业, 还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在生产用房、用地、水电供给和税收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和设施。

3.2 加强体系建设

巩固和加强各级政府在蛋鸡生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 解决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矛盾, 从现有政府蛋鸡生产技术推广部门中剥离经营性活动, 建立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另外, 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建设, 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在无公害蛋鸡生产中已取得成就的畜牧科技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投身于无公害蛋鸡生产的技术推广事业, 促使这些组织向拥有高新技术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

3.3 创新服务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应适时开通以“方便、快捷、准确、高效”为主要特点的手机短信、专家热线等个性化新型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推广方式;建立高标准的无公害蛋鸡生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丰富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服务内容, 从而加快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的传播, 促进无公害蛋鸡生产信息和技术的高效传输和快速转化。

3.4 加快研究力度

无公害蛋鸡生产服务体系应涵盖无公害蛋鸡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急需的饮水、饲料、兽药和添加剂使用技术, 鸡病防治技术, 药物残留降解技术, 蛋品包装和开发技术, 蛋品加工工艺等入手, 组织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紧跟国际前沿, 自主创新, 积极开展无公害蛋鸡生产及其产品开发的技术攻关, 争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无公害蛋鸡产品的科技含量。

3.5 健全生产标准

无公害金鳟四级网箱养殖技术 第5篇

建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王继法(邮编:311600)

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方秀琴(邮编:311600)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是日本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其生物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三倍体虹鳟鱼相似。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市场价高于虹鳟鱼。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前身建德市虹鳟鱼养殖场)于2001年从北京引进5万金鳟发眼卵开始养殖,目前已掌握在新安江冷水区配套多级网箱进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等系列配套技术和人工孵化技术,2004年生产发眼卵50万粒,鱼种58万尾,商品鱼80吨。现将无公害“新安江”金鳟苗种、成鱼四级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质和环境生态条件

在新安江水库电站大坝下游,形成面积989公顷的常年冷水区。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大坝下游3公里处的江湾,该水域水质为国家一级水质,透明度2m以上,PH值6.6~7.2,水温常年变化在8℃~18℃,容解氧6~10㎎/L,耗氧量1.0~1.4㎎/L,氨氮0.001~0.005㎎/L,亚硝氨0.02~0.06㎎/L,养殖区水流稳,昼夜平均流速0.2m/s,水深3m以上。

二、网箱的结构和设置

(一)、网箱结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网箱均为单层封闭式六面体结构。一级、二级网箱为苗种培育箱,箱体材料选用聚乙烯(PE)无节网片,箱体规格2m×2m×1m,一级箱为16目网布,二级箱为网目1.2cm无节网。三级、四级网箱为成鱼养殖箱,箱体材料选用3×3聚乙烯(PE)网线,箱体规格4m×4m×2m,三级、四级箱网目分别为2cm、3cm,箱盖网目分别为4cm、5cm。

(二)、网箱框架:框架采用直径10cm的以上毛竹,制成正方形。一级、二级苗种网箱毛竹框架内空2m×2m,网箱吃水深度50cm,可倒置使用,在箱体一角设投饵口(倒置时缝合)。三级、四级成鱼网箱毛竹框架内空4 m×4m,箱体不可倒置使用,网箱吃水深度1.5m。

(三)、网箱排列:一级、二级苗种培育网箱与三级、四级成鱼养殖网箱各自分别排列,网箱间距 1.5m。两排网箱之间用毛竹、杉木或钢管制成的浮排固定,作为浮力装置,各浮排与所有网箱连成一个整体,管理人员可以在浮排上行走和操作。

网箱下水前,要认真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有洞,并于苗种进箱前7天下水,以便箱体网片附着藻类,形成生物膜,避免苗种擦伤。

三、网箱的养殖密度

当室内孵化槽培育的金鳟鱼苗规格0.5g/尾(35㎜)时,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病无伤的优质鱼苗,移入一级网箱培育,养殖密度1万尾/箱;当苗种规格达15g/尾(110㎜)时,移入二级网箱培育,养殖密度0.5万尾/箱;当鱼种规格达50g/尾(160㎜)时,移入三级网箱养殖,养殖密度1500尾/箱;当规格达250g/尾时,移入四级网箱养殖,养殖密度800~1000尾/箱。

四、科学投喂

苗种规格1g/尾以内,投喂全价微颗饲料,微粒直径0.1㎜,粗蛋白含量60%以上;苗种规格1~50g/尾时,投喂全价碎粒饲料,粒径大小适口,粗蛋白含量50%以上;三级、四级网箱养殖金鳟,使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粒径2㎜~5㎜,粗蛋白含量40%以上。投喂遵循“四定”原则,苗种规格小于10g/尾时,每日投喂3~4次,日投饲率8~10%;当苗种规格大于10g至成鱼养殖阶段,每日投喂2次,日投饲率2~4%。具体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水温等因素随时调整。

五、日常管理

(一)适时分箱:金鳟生长速度较快,饲养过程中根据个体大小进行筛选,按网箱级别分箱养殖,并适时调整养殖密度,避免两极分化,有利于金鳟均衡生长,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

(二)勤巡查箱:做到早、中、晚巡查箱,注意观察金鳟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捞除箱内异杂物。及时翻箱和洗刷网箱,一、二级网箱一般每周翻箱(倒置)一次,三、四级网箱一般每月一次清除箱体附着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同时经常清除网箱外飘浮物及水生植物,保

持水质清新。

(三)确保网箱安全: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水位涨落或暴风雨季节,防止网箱搁浅,及时加固网箱设施;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破损及时修补。

(四)记录《养殖日志》:详细记录好放养情况(时间、密度、规格等)、天气情况(气温等)、水域环境变化(水温、容解氧、流速等)、投饲量、自然灾害及鱼病情况、产品收获情况(产量、规格等)等,以便总结和分析;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鱼病防治

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健康养殖”原则,网箱及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坚持苗种进箱和每次分箱时都用食盐或二溴海因等药物药浴,且经常在网箱内用二溴海因等药物挂袋消毒。由于金鳟养殖需水质清澈且流动,且金鳟抗病力较强,一般不易发病;在本地网箱养殖金鳟过程中,曾发生过的鱼病有:水霉病、三代虫病、营养性疾病等。

(一)、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发眼卵孵化期间,其菌丝首先感染死卵,后侵袭周围的好卵。防治方法:及时拣出死卵。成鱼因机械创伤等,也易发生水霉病,可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20分钟。

(二)、三代虫病:三代虫寄生在金鳟的鳃、吻部、头部和体表,破坏表皮组织。使之急躁不安、食欲不振,严重时发生死亡。治疗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洗30分钟。水温在15℃以上时,浓度为0.02~0.03%;水温在15℃以下时,浓度为0.03~0.05%。

(三)、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有肝脂肪变性病、脊椎弯曲症、短体症等。防治方法:不投喂变质和含有氧化脂肪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投喂营养齐全的配合饲料,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鱼肝油等。

实施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有效措施 第6篇

一、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要良好

水体是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也是它们的生存条件,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生活、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质量。健康养殖应该为鱼类等水产动物创造一个优质的水域环境,所以作为养殖用水的水源,应选择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所规定的国家无公害淡水养殖用水标准,也就是养殖用水应该是没有受到工业“三废”和农业、城镇生活、医疗污水以及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染的水,水质要清新,其大肠菌群、石油类、挥发性酚、COD,农药的六六六、滴滴涕、五氯酚钠、对硫磷、乐果、氰化物、硫化物、非离子氨以及重金属汞、镉、铜、锌、砷、铬、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也要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淡水渔业用水质量卫生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保证鱼类的无公害生产。

二、施肥要采用有机肥料

采用施肥方法培育水质养鱼,也就是肥水养鱼,是我国传统养鱼的特色,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不过我国传统养鱼的施肥主要使用人、猪、牛、鸡、鸭粪等有机肥料,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在倡导使用无机肥料的化肥养鱼。有机肥料营养成分全面,肥效好。无机肥料成分较确切,肥效快,但无机肥料,特别是氮肥,如施放过多会产生过多的氨态氮(NH3),它在鱼体内会残留并积聚,从而导致鱼类急性中毒,而且氨态氮的残留和积聚越多毒性越强。一些国家规定,在养殖水体内,氨态氮的浓度不应超过0.05毫克/升。由此可见,如果采用化肥养鱼,一定要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最好还是使用有机肥料养鱼。不过,有机肥料在水中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如果水的底层缺氧,还会造成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硫化氢、胺类等有毒有害物质,致使鱼类中毒。所以在使用有机肥料时,也要控制好用量,不是越多越好,最好在使用前先将有机肥料发酵或沤化,这样可免于在水体中发酵分解,恶化水质。控制有机肥料用量,主要通过测定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来掌握,水的有机物耗氧量以保持在20 ~ 30毫克/升为佳。

三、选择养殖优质鱼类

根据水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资料分析,草食性和浮游植物食性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饵料是绿色饵料,一般未受污染,养成的商品鱼污染和毒性较小。所以应积极推广养殖草鱼、团头鲂、鲢鱼、鳙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短盖巨脂鲤),如果有丰富的未受污染的螺、蚬资源,也可养殖青鱼和鲤鱼。

用于健康养殖的苗种,一定要保证质量,这是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所以要选择原种或天然野生种繁育的子一代。选用这样的苗种,可以使鱼少发病或不生病,从而避免因鱼发病而频繁用药,造成环境污染和鱼类中毒。这样的苗种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养成的商品鱼品质优良,能有效防止因种质不纯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坏的影响。

四、推广种草养鱼

在选择养殖草食性鱼类的基础上,采用种草养鱼,把种草和养鱼结合起来是一种绿色环保养鱼的方法。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草基鱼塘,这种合理利用水体空间资源和综合利用陆地种植业的可持续生态渔业,具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一种节能、节水、节粮并能提高水域生产能力的养殖方式。具体方法是:利用饲料地、池埂、斜坡以及零星土地种植青绿饲料养鱼,大致每年的3月上旬播种苦荬菜,4月播种苏丹草,9月播种宿根黑麦草。宿根黑麦草越冬后,3月份作为草鱼等的开口料,4月中旬开始投喂苦荬菜,5月以后黑麦草开始衰败,苦荬菜正值生长旺季,5月中旬开始,投喂苏丹草,到6月中旬以后,苦荬菜衰败,苏丹草成为草鱼等的主要饲料。这种养殖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将内部的废弃物转化为鱼和其他农副产品,能化害为利、化废为宝,使养殖生态系统内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可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造成鱼类的中毒。使用草类养鱼,可以少用或不用精料,这样能有效避免受饲料添加剂、药物及激素等残留的影响,使生产的鱼类成为天然保健食品。

五、健康养殖的疾病防治方法

健康养殖在鱼类的疾病防治方面要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做法。4、5月和7、8月两个阶段中,要定期从外河向养鱼水体中加注新水或换补水,还要在每天中午开启1 ~ 2小时增氧机增氧并挥发水中的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减少鱼类发病。同时要做到及早在水体内施放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无机盐、免疫促进剂等,使鱼类少发病。使用各种生物制剂,如使用光合细菌,因为光合细菌是一种能利用光能进行繁殖的水生微生物,它在繁殖时能释放出具有抗病力的酵素,提高鱼类的抗病力,减少鱼的发病。光合细菌还能显著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污染,减少有机物耗氧量,从而改善水质。推荐的光合细菌用量为30亿的多种光合细菌2 ~ 15克/立方米,使用时进行全池泼洒,使之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优化池塘生态环境,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

一些传统的渔药,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且会在鱼体内残留积聚,对鱼类有毒有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严格控制使用。控制使用的渔药主要是β-兴奋剂类、性激素类、氯霉素及其制剂、氨苯砜及其制剂、硝基呋喃类、硝基化合物等。如在必须使用渔药时,要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2002)》和SC105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使用。严禁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和高毒、高残留的渔用药物。

草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第7篇

1、必备的环境条件

首先是场地条件。养殖场应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电力、交通、通讯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其次是水源条件。养殖基地应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 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排灌方便, 有单独的进水排水渠道。池塘面积5~8亩左右, 以东西去向为好, 水深可保持在1.5~1.8m;池埂宽长不渗漏, 机动车能直搭塘头, 每个池塘进排水管道配套设施齐全, 每池均配置氧机和机能饵机各一台。

2、充足的放养准备

1) 整塘种草。干池维修池塘, 加固坡堤、水口, 曝晒池塘, 清除过多淤泥杂物, 保持污泥10~15cm。在塘埂、池坡和附近荒地种植黑麦草等青饲料, 以供草鱼过渡饲料和降低生产成本。

2) 注水消毒。放养前10d注水10cm左右, 每亩用150kg生石灰全池泼洒, 彻底消毒。2~3d后注水, 注水时在入水口放置过滤网, 防止敌害和野杂鱼进入池内。待水加到1m时施适量的经生石灰杀菌的、发酵好的有机肥, 以防病菌等随肥水入池。

3、苗种的放养质量

1) 鱼种质量要求。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 繁育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良种场, 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草鱼外购调苗的, 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起运。苗种要规格整齐, 大小均匀;体质健壮, 体表光滑有黏液, 无损伤, 无寄生虫。投放鱼苗前, 在池内放置临时网箱, 箱内放几条试水鱼, 观察24h无碍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 苗种的消毒措施。首先在养殖池一侧放好用塑料布制成的消毒兜, 然后在兜内配置浓度为3%的1:1的食盐、苏打混合消毒液, 再在兜内放置临时小网箱, 最后把计好数的苗种放在临时小网箱内浸浴, 发现苗种有异常反应时迅速将苗种放入养殖池中。

3) 苗种的放养模式。苗种多在5月初之前放完。根据生产要求, 按80: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 即主养草鱼占80%, 配养鲢、鳙、鲤、鲫、鳊等鱼占20%。主养草鱼的实践证明, 在投喂优质饲料的养殖环境中, 草鱼病害少, 生长速度快, 每亩投放尾重150~200g的草鱼种250~300尾可获得高产。

4、科学的日常管理

1) 合理投饵。主养草鱼的饲料应以配合饵料为主, 青饲料为辅。用于加工的原料不能有霉变现象, 药物不得乱加滥用添加剂, 尤其不得添加禁用的抗生素。搭配投喂的水旱草要柔嫩、新鲜、适口。饼粕类及其他植物籽实类饵料, 要无霉变, 无污染, 无毒性, 并经粉碎、浸泡等方式处理后, 制成草鱼便于取食易于消化的饵料。投放饵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 还要通过观察天气, 水体情况及鱼的吃食量, 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以投喂日投饵量的70%~80%为原则, 4月中旬至5月下旬每日2~4次, 6至8月中旬每日3次, 8月中旬至10月每日4次。从6月份开始, 每天喂1次青饲料, 但不宜过多, 防止过饥过饱, 发生鱼病。颗粒饵料要驯化投喂, 草类应专设固定框架, 食场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 以免其腐烂变质, 污染水体。

2) 水质调节。主要措施: (1) 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20kg施用, 或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 (2) 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d加注一次新水, 每次注入30cm左右。换水应在晴天进行, 并于下午5时前完成。 (3) 每天开启增氧机:5月中旬至9月份, 坚持晴天中午开机2~3h;阴天开机时间多选择在早上6~7时左右;雨天为早晨3时左右;连续阴雨天应在半夜前后 (傍晚不开机) , 这时开机时间要长。如果天气炎热, 可以天天开机, 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以加速鱼类生长, 达到稳产、高产。

3) 认真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 遇有异常天气, 必须增加巡塘次数。巡塘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 并对鱼种的来源、放养情况、投喂情况、防病治病用药情况和清塘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

4) 适时上市。根据放养的种类及规格, 到养殖中后期, 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 合理调节池鱼的载鱼量。入冬后, 应干池捕获, 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种并塘越冬, 空出的池塘经冬季冻晒, 清淤除害后, 备来年再用于生产。

5、鱼病的重点防治

无公害水产养殖要点 第8篇

一、苗种生产与引进

无公害水产养殖抓好源头是关键, 要从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选购优质良种, 最好选用经过选育、抗病力强、无疫病的苗种, 投放前应进行检验和检疫, 合格后方可放养。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 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水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 苗种质量须经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二、投喂饲料

科学投喂饲料是保证鱼虾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环节。首先要选择优质、无污染、不腐败的全价配合饲料, 最好选用专用的无公害高效饲料, 其质量必须符合《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各养殖种类配合饲料营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 应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具体规定执行。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 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 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其次要注意投喂方法和投喂量, 做到“四定”, 即:定质、定时、定量、定位。不宜直接使用鲜或冻鱼、动物内脏作饲料。

三、合理使用药物

目前水产养殖用药严重超标具有普遍性, 直接影响了水产品品质, 也使群体产生抗药性, 合理使用药物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 提倡使用生态制剂。使用的渔药必须符合《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禁用药物。应保证“三证” (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 齐全, 并按照规定用法用量科学使用, 并注意遵守休药期。

四、水质调控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 养殖水域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养殖地区域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 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水质质量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调控方法有清淤和干塘暴晒、搅拌底泥和换水、充分曝气, 增加水体溶氧, 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机械增氧、铺设隔膜、使用沸石粉等进行适时的调节。

五、养殖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须参照水产行业标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08-1994执行。食用鱼养殖应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16.5-1995执行。

1. 人工生态环境水产品养殖法

即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 依据水态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 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鱼、畜、禽、草 (菜) 有机结合养殖法, 即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 用无公害商品饲料养畜、禽、鱼, 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畜禽, 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 (菜) 的基肥, 从而形成物质流的良性循环, 这是我国最经典的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 也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2. 多品种立体水产品养殖法

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水产养殖, 就形成了多品种立体混养法。若在该系统中适当搭配鳜、鲶、鳢、鲈等肉食性鱼类, 利用它们吃掉水中的野杂鱼和体质较差及生病的鱼, 不仅可防止主养品种的发病及蔓延, 还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3. 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水产品养殖法

这种水产品养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河流及湖泊水库水体的自然落差进行流水养殖。由于水质好、环境优, 配套使用无公害饲料, 主养名优鱼类, 只要饲养密度适当, 一般很少生病, 故不需用药或很少用药, 产品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

4. 自然生态系统水产品养殖法

利用无污染的天然水域 (如湖泊、水库、江河等) 及天然饵料, 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 基本上不投饲料, 也不施肥、洒药, 目标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这是今后获取高品位水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

5. 微生物制剂养殖法

近10年来, 微生物活菌制剂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推广。目前, 使用较多的产品有光合细菌制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等。它们能分解水体中的残饵、鱼粪等有机质, 降低水中的氮含量, 使养殖水体变清洁, 从而改善环境。同时, 还可改善养殖对象的胃肠道内环境, 增强食欲, 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报酬, 强化养殖对象的免疫功能, 提高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

池塘养殖无公害鲫鱼技术 第9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 特别是对食物的要求, 无公害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但要生产出无公害的动植物产品, 必须要有好的环境, 因为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 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产品的属性。鲫鱼养殖要想做到无公害, 环境必须要达到无公害的标准, 养殖场地要求没有工业“三废”及农业、城市生活、医疗等垃圾污染, 养殖场地底质没有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源, 底质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 无异色异臭, 属自然结构。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排水灌水都有便利条件, 水质要求必须清新, 其水质要达到符合要求。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以0.33~0.67hm2为宜。池塘水深3~5月份为1.01.5m, 6~9月份为1.5~2.5m。池塘底部应保持清洁平整, 淤泥厚度不超过0.2m为宜。

2 放养前的准备

2.1 清塘

清塘是对整个鲫鱼的生存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 为鲫鱼以后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清塘时间一般在每年放鱼种前, 先把池水放出, 放到只有7~10cm时,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用水溶化, 进行全池洒泼消毒处理, 如果水不放净, 水深在1m时, 要增加一些生石灰或漂白粉。

2.2 注水

消过毒的池塘, 要把水底的杂物、烂泥等清理干净, 把池坡、排水口、进水口都进行一次维修, 对堤埂进行加固, 防止水大时决口漫溢, 整修过的池塘要加注新水, 在注水口要加过滤网, 避免一些危害鱼种的生物进入。

在放鱼头一天, 要进行试放试验, 先把少量鱼放入池内网箱中观察一天或一昼夜, 观察鱼的生存状态, 如果鱼没有什么反应, 能正常生活, 说明池水毒性消失了, 这时候才可大量放鱼。

3 鱼种放养

鱼种要求来自国家正规鱼场繁育的良种, 要求体开正常, 色泽艳丽, 活泼健康, 大小一致, 没有传染性疾病。成鱼池中以鲫鱼为主, 数量要占到一半以上, 同时还要搭配一些其他鱼类, 比如鲢、鳙、鲂、草、鲤鱼等, 根据具体况来定要搭配何种鱼类, 放养一般在秋春两季进行, 秋放要多些, 占一大半以上, 春放要少些, 在一小半便可, 鱼种在放养前要用食盐2%~4%浸浴5min, 或高锰酸钾20mg/L (20℃) 浸浴20~30min, 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再放入池中。

4 饲养管理

4.1 投饵

4.1.1 定时

在每日上午8:00~10:00, 下午14:00~16:00分两次投喂。

4.1.2 定位

投喂饲料时要在饲料台定点投放, 开始先大一点范围, 然后再小范围, 最后经过长期定时饲喂的鲫鱼, 会逐渐被引导到饲料台附近固定摄食。

4.1.3 定质

饲料要保证质量, 不能霉烂变质, 而且要经常稳定在一种饲料上, 不能轻易更换, 饲料要带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饲料。

4.1.4 定量

饲料投放要适量, 不能过多, 也不能过少, 每次投放要间隔半30min, 待上次投喂的吃完为止, 阴天要少投, 鱼病流行期间也不宜多投。

4.2 调节水质

鲫鱼的生长过程中, 所处的环境对于鲫鱼的生长影响很大, 特别是水质的变化, 所以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改变, 池中的水要有一定的肥度,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肥, 基本要达到通明度在30cm以上, 如果发现水色变成黑色, 通明度<20cm了, 这时的水质已经变得不行了, 要加注新水, 以确保水质的良好。可以定期用一些消毒剂对水质进行消毒, 经常要测量一下水质的酸碱度, 若p H值<7时, 要适当在全池泼洒生石灰, 使水质始终保持良好。

每年的6~8月期间, 由于到了雨季, 温度又是很高的季节, 这时池塘要配备增氧机械, 对水体进行加氧, 以防止鲫鱼因水体缺氧而死, 要在每天下午及清晨各开2~3h, 高温天气要增加1h, 闷热或雨天要提早开机, 鱼类浮头时要及时增养, 中间不能停机。

水质较肥的池塘, 可适当增加鲢、鳙的放养量;底栖动物丰富的池塘, 可放养少量的青鱼或鲤鱼;水质清瘦、保肥性能差的池塘, 可放养少量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夏季池塘鱼量过大时, 可及时轮捕一部分出售。此外, 及时清除池底淤泥, 适时捞出青饲料与肥料的残渣, 也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4.3 日常管理

在鱼的生长过程中, 对池塘的日常管理是必须的工作, 要做到经常性、多方面、细致, 每天早晨和每天下午, 都要定时到塘边进行巡视, 主要任务是细心观察水色、水质变化以及鱼群的生长变化情况, 检查鱼的疾病、摄食等情况, 如果天气发闷, 就要适当增加开氧时间, 如果池塘缺水, 就要增加水, 经常对池塘进行清理, 对一些腐败物及塘边的杂草等进行清理, 防止病原菌产生, 在雨后和午夜要特别注意巡塘, 必要时采取增氧措施, 防止池鱼泛塘。

5 鱼病预防

鲫鱼虽然适应性、抗病性都较强, 但如果水质不良、管理不到位都可能造成鲫鱼染病, 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鱼群的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 以治为辅。要经常视情况对鱼塘进行消毒, 保持鱼塘的清洁, 防止鱼病的产生。经常进行巡塘, 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用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

摘要:在众多的鱼类产品中, 鲫鱼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欢的鱼类, 它的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而且含有很多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 特别是哺乳期的产妇, 鲫鱼汤有具有很好的催乳效果。鲫鱼生存能力很强, 在各种水中皆能生长, 低温代氧的条件下相比其他鱼类, 也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而且鲫鱼是一种杂食性和广食性鱼类, 所以人工养殖也相对其他鱼类要相对容易得多。本文主要对池塘养殖无公害鲫鱼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蓬莱启动海洋无公害养殖工程 第10篇

蓬莱市正式启动了2010年海洋无公害养殖工程,将带动该市实现海洋养殖产量11.2万吨,培育各类苗种450亿粒的目标。

为实现海洋养殖业可续性发展,蓬莱市着力推进无公害养殖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新港街道、刘家沟镇海珍品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和潮水镇工厂化鱼类养殖、平畅河西浅海贝类养殖、海珍品无公害增养殖3个示范区,加快发展大菱鲆、牙鲆等鱼类工厂化养殖,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海胆等浅海贝类养殖以及刺参、鲍鱼等海珍品增养殖生产。同时,实施水产苗种许可制度,开展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推广海参、鲆鲽鱼二大主导品种及刺参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鲆鲽鱼工厂化健康养殖等新技术,培训示范户200户,放流优质牙鲆苗种50万尾,推动海洋养殖业健康发展。

(中国海洋网)

四大淡水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第1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鱼、肉、蛋等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鱼类产品的需求,近些年,池塘养殖淡水鱼越来越多,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业在市场经济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对池塘养殖淡水鱼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淡水鱼的养殖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淡水鱼;无公害;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48

1 池塘选定与清整

1.1 池塘的选定

无公害养殖淡水鱼对于池塘的要求比较高,鱼塘的整体环境对鱼的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在选择池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池塘的隔离距离一般为4公里,也就是周边4公里区域内要没有污染源,这样才能保证水产品的无公害,水源要充足,水面要达到NY5051标准要求,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灌水系统,而且排水系统也要完善。水面日照充分,水源水质应没有污染,且有较高的溶氧度,适合鱼类生长,池塘周边有良好的交通、电力条件。

1.2 池塘标准

成鱼池面积一般大小以5000平方米左右为宜,水深要保持在1.5~2米深度为宜。在春天的时候,适当放水保持浅水位,因为春季气温较低,浅水易提高水温,利于鱼的生长。池底要相对平坦,土质以粘重壤土为佳,这样的土质具有很好的保水性。鱼种放养时池底要保留10厘米深的淤泥,不要清理掉硬底。鱼池最好是东西走向,以长方形最佳,长宽比在5:3左右最适宜,周边最好不要有建筑物或高大树木,这样能减少对光的阻挡,同时也不影响风的吹动。池底最好是中间高,而边缘深,呈龟背状,最好向出水口倾斜,这样在排水时能将水中的杂物排出,利于清洁水质。

1.3 鱼塘清整

鱼塘的清整一般在冬季进行,清整主要是清理池底的淤积物,同时进行冬晒,这样能把池塘清理干净,同时也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在早春放苗入塘之前,要进行消毒,一般新开的鱼塘基本在冬季进水,因为低温的水病菌较少,能减少鱼病的发生,如果是利用外源水,则要在进水口放置过滤网,防止野鱼及其他生物进入鱼塘。如果水源不足,需要利用邻近鱼塘水时,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防止鱼病的传染。

2 鱼种放养

鱼种是决定鱼苗质量的关键,基本要求是鱼种要健壮活泼,大小基本一致,没有病伤情况。一般鲤鱼种的长度为15厘米左右,鳙鱼长度为12厘米左右,基本每尾的重量在100~250克左右。草鱼种大小基本在每尾100~750克,青鱼的大小在100~800克。放苗时间一般在1~3月,应尽早放苗,如果多次放鱼种的池塘,要一次性放足大部分鱼种,其他的则按计划分批投放。根据主养,次养的侧重不同,同一塘可以进行不同的鱼类搭配。例如主养为鲢鱼、鳙鱼,则可以搭配青、草鱼、鳊鱼、鲤鱼、鲫鱼等鱼,鲢鱼、鳙鱼占比例为3/4左右,鲢鱼、鳙鱼放养比为4:1,草、鳊鱼等草食性鱼类占20%,其他底层杂食性鱼类占5%~10%,青鱼看螺蛳饵料多少决定投放量。如果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比如草鱼、鳊鱼为主,则搭配鱼类为鲢鱼、鳙鱼、青鱼、鲤鱼、鲫鱼等,那么草鱼、鳊鱼为总放养量的40%~50%,鲢鱼、鳙鱼所占放养量30%,鲤鱼、鲫鱼等所占放养量10%~15%,青鱼视螺蛳饵料多少决定投放量。

3 饲养管理

3.1 保持水质

池塘水是鱼类生长的环境,所以水质的好坏对于鱼类的影响至关重要,淡水鱼的养殖必须要确保水质的良好,要做好鱼池的清整工作,严格控制水质,早放养,早开食,定期进行巡塘,密切关注鱼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 科学投饵

对于鱼饵料的投喂,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不能随意投施。投喂时要分清饲料种类,常用的有水草、旱草、谷类、配合饲料等,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四定”就是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就是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的活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水温在10℃以上时,即可投喂,如水温不断升高,则要增加饵量和次数,要少量多次,确保鱼进食均匀,最好用投料机进行。对于食场要定时检查,控制好水位,防止鱼逃跑。

4 鱼病防治

鱼病是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加强管理,进行有效防治,因为鱼病的发生对于养殖户来讲危害十分严重,一旦发生会导致惨重的损失。

4.1 外用药物防治

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通常采用挂袋或挂篓的方式施药,在每个食台或食场挂3~6个小竹篓,篓中放置漂白粉,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药剂时可采用挂袋的方式,布袋中装有药剂,每周挂1次,连挂2~3次。另外也可以采用全池泼洒药物,疾病流行季节,每2周泼洒1次漂白粉,或每月泼洒1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敌百虫,或每2周泼洒1次生石灰。

4.2 鱼饵预防

鱼饵防治主要是采用在饵料中加药剂的方式,通过投喂药饵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常用的是采用大蒜药饵,把大蒜捣泥,加到饵料和嫩草中进行混合,晒干后再投喂,基本是当天做当天喂,再有是在饵料中添加些药剂,通过投喂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制饵时要根据鱼的病情合理用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4.3 加强管理

一方面是对水质实行调节,保持水质清洁,利用光合细菌、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整,达到减少鱼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加强营养,促进鱼的生长,提高自身的抗病力;再有就是要选择优良鱼种,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免疫力的鱼种,提高鱼自身的抗病性。

5 成鱼捕捞与运输

无公害金鳟养殖技术 第12篇

1 无公害金鳟养殖的水质、水源要求

1.1水质要求

无公害金鳟养殖的水体溶氧量要求在10mg/L以上, 养殖水体的pH值保持在6.5~8.5之间, 氨氮控制在0.007 5mg/L以下, 保持水质清新, 常年最高水温不超过22℃,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GB/T11607—1989) 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1.2水源要求

无公害金鳟养殖水源应为自然流出的地下水, 日涌水量800m 3以上。

1.3贵州地下水源和水质状况

贵州省地下可开采水资源量为131.3亿m 3, 实际用于农灌和人畜饮用的水量为22.22亿m 3/年, 仅占全省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16.9%, 地下水资源可用于水产养殖的空间较大。此外, 贵州工业污染较少, 地下水资源水质优良等级以上的水体占91.7%左右, 能够满足金鳟无公害养殖要求。

2鱼池建设

贵州具有独特的岩溶地貌, 地表水易往下渗漏, 所以养殖池的修建除须保证水流畅通外, 还应保证不渗漏。同时, 池塘地质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4—2001) 。池塘面积以100~200m 2为宜。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好, 长20~30m, 宽4~6m, 池深1.2~1.4m, 水深1.0~1.2m, 池底应有0.8%~1%的坡降以便于污物清理和排出。鱼池的排列可采用并联和串联两种, 最好是采取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方式, 前后池要有落差, 让水跌入池中便于增氧。第一个串联池进水口应设拦鱼栅。各池排水口处均应设3道闸。第1道是拦鱼栅;第2道是池底排水闸, 控制从池底排出水以利于污物排出;第3道为水位控制闸, 其高度低于池底排水闸闸板10~15cm, 闸板可用厚2~3cm、宽15~20cm的木板制作。

3 鱼苗选择及放养

3.1鱼苗选择

贵州省金鳟鱼苗培育技术落后, 目前鱼苗须从国外和外省购进。购进鱼苗时, 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群体体色相近 (鲜亮呈橙黄、桔黄或金黄色) 的鱼苗。

3.2鱼苗规格及放养密度

鱼苗放养规格以养殖时间、水温和计划上市的体重而定, 一般在80~120g/尾之间。鱼苗放养密度受水量、水温、水中溶解氧状况等因素制约, 通常以1.6~2.2kg/m 3水体为宜, 鱼池载鱼量应保证排水口处溶氧量达5mg/L以上。

3.3放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放养前养殖池应充分曝晒, 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鱼苗运输水温与池温的温差不能超过5℃。养殖池应采用2%~3%食盐溶液消毒后方可放养。放养鱼苗应数量准确, 规格大小一致, 最好避开中午高温时投放。

3.4定期疏苗, 确保养殖密度合适

养殖期间应定期进行疏苗, 放养到备用池塘养殖, 以确保合理的养殖密度, 避免缺氧浮头。

4 饵料配制

4.1执行标准

无公害金鳟养殖饵料必须达到SC/T 1030的规定。同时, 应严格执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农业部公告第193号) 》文件, 渔药使用和养殖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 5071—2002)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农业部31号令) 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0004—2006) 的规定执行。不使用禁用渔药, 不使用“三无” (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生产执行标准) 产品, 不盲目增加用药量、用药次数及延长用药时间, 不在休药期内上市和不在饵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4.2饵料参考配方

前期参考配方一:动物性饵料占60%, 植物性饵料占40%。鱼粉60%, 豆饼15%, 麸皮15%, 粗粉5%, 玉米5%。每100kg饵料中另加多维素100g, 氯化胆碱166g, 无机盐200g。VE的用量按鱼体重的0.1%添加。同时, 为了增强鱼的消化功能, 适当添加酵母片。饵料粒径应与金鳟的口径相适应。中期参考配方二:动物性饵料占50%, 植物性饵料占50%。鱼粉50%, 豆饼25%, 麸皮15%, 粗粉5%, 玉米5%。多维素、氯化胆碱、无机盐、VE和酵母量与参考配方一同。后期参考配方三:动物性饵料占30%, 植物性饵料占70%。鱼粉30%, 植物蛋白粉 (蛋白含量大于50%) 40%, 菜籽粕10%, 黑面15%, 豆油5%, 另加鲑鳟鱼专用添加剂预混料。

5 饵料投喂

5.1投喂量

贵州天气多变, 昼夜温差大, 投喂量除考虑水温和鱼体摄食等状况外, 还应考虑天气和温差对鱼体采食的影响而灵活掌握。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2%~3%为宜, 以鱼体摄食到八成饱为度, 根据鱼体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总之, 既应避免投喂过少不能满足鱼体的生长需要, 又要避免投喂过多而造成池水污染。

5.2投喂次数及时间

每日投喂2次, 采用手撒的方法定时、定点投喂。投喂时间以上午7:00~8:00, 下午17:00~18:00为宜。

6 常见疾病防治

防止病害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金鳟病害的防病和治疗均采取无公害防治技术, 防治过程中尽量采用益生素、益生菌及中草药等无污染、无残留、无耐药性的药物。养殖过程中如发生肠炎, 可用新诺明100 mg/kg体重和大蒜素粉200 mg/kg体重添加到鱼饵中, 在投喂药饵前停食1天, 连续投喂药饵4天, 停药1天, 再连续投喂4天。如发生水霉病, 则用食盐 (氯化钠) 25 mg/L和小苏打25 mg/L浸浴1小时。如发生传染性胰脏坏死症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 主要以发眼卵的消毒为主, 将发眼卵浸入30~50 mg/L的聚维酮碘 (有效碘1%) 溶液中5~15秒即可。金鳟三代虫病用3%~5%食盐 (氯化钠) 水浸浴60~90 分钟。金鳟鱼弧菌病用土霉素50~80 mg/kg体重添加到鱼饵中连续投喂4~6天。

7 日常管理

7.1巡塘

每天至少要巡塘1次, 注意观察鱼的活动、生长及健康情况, 及时拣出死鱼并挖坑深埋。贵州夏季多雨, 气压低, 昼夜温差大, 巡塘应比平时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泛塘。

7.2池水管理

(1) 水质监测:每天测水温3次, 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要定期测定;在水温过高、水色异常或天气闷热时, 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溶氧量。 (2) 注水:保持池中水流畅通, 透明度大于65cm, 溶解氧大于10mg/L, 保持水质的清新。 (3) pH值调控:定期对池水pH值进行检测, 发现pH值偏离6.5~8.0范围时, 要及时调控。 (4) 温度监测:夏季高温时, 应注意检测水温, 确保水温在22℃以下。

7.3排污

每周定期、定时 (早晨8、9点钟水温较低时) 排污1次, 用清洁工具从池底搅动底物, 边清池边排污, 保证不留死角。排污后应集中大水冲池, 再用20mg/L漂白粉消毒, 第二天饵料中加大蒜头防病。杜绝病菌大量繁殖和腐败产生的NH3、H2S等有毒气体对鱼的毒害, 保证良好的水质经常刷洗鱼池进、出水口的拦鱼栅, 保持水流畅通, 特别在刮风后更要勤刷洗拦鱼栅。

7.4分池

养殖15天左右 (最多30天) 要进行筛选, 将同一规格或规格差异不大的鱼体放入同一鱼池中饲养, 防止鱼体规格差异过大时, 小规格的鱼抢食不到饵料而造成饥饿死亡。

7.5日常记录

要认真做好日常记录, 内容包括:水温、投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情况、防病和治疗情况、消毒情况等。

7.6饵料管理

购买正规厂家的饵料, 索要发票并适当保存饵料样品。饵料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腐败、发霉、变质及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严格掌握好休药期, 土霉素的休药期要超过21天、新诺明的休药期要超过30天。

8 捕捞上市

捕大留小, 均衡上市, 减少鱼池负载力, 提高鱼池的整体生产能力。

9 小结

上一篇: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下一篇:“节点”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