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档案范文

2024-05-18

精准扶贫档案范文(精选10篇)

精准扶贫档案 第1篇

1 号准“脉”,扶贫档案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

建立扶贫档案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将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扶贫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首先,建立扶贫档案是一个深入贫困村开展调查的过程。扶贫工作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扶贫人员深入贫困村逐村逐户地实地摸底。建立扶贫档案,需要工作人员面对面地与贫困人员交流,摸清贫困村经济情况、贫困人口规模,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就业创业需求、培训意愿及社会保障等情况,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担心什么”。这种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是不能省略的,只有经历深入一线调查的过程,负责扶贫的同志才能深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其次,建立扶贫档案是一个规范扶贫工作的过程。深入贫困村开展扶贫摸底调查工作,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规则来规范。譬如,在建立扶贫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五清四明”,即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家庭人口清、收入情况清;择业意愿明、培训专业明、就业意向明、公示结果明。同时,还要建立基础台账,做到“调查一人、登记一人、不漏一人”,精准到人头,避免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通过建立扶贫档案,对贫困人员完成了从科学筛选到建档立卡的过程,扶贫工作得以科学高效开展。

2 看准“病”,扶贫档案是制定扶贫对策的有利依据

扶贫档案是制定扶贫对策的关键,只有抓住扶贫档案建立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特点,研究脱贫对策。一方面,建立扶贫档案是深入挖掘致贫原因的过程。扶贫村和贫困人口情况各不相同,致贫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甚至因为自身文化素质的原因,贫困人口对导致自己贫困的原因都说不清楚。建立扶贫档案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当中,点面结合做好致贫原因梳理工作。首先,与村干部、普通群众深入沟通交流,了解造成贫困村贫困的“穷根”,到底是因为交通不便、缺乏资源、遭遇灾祸等客观原因,还是本地人小农意识浓厚、文化技能水平低等主观原因;其次,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了解他们是因病、因残还是因学、因祸致贫。通过建立扶贫档案这一过程,扶贫村和贫困人口的“穷根”才能充分显现出来,针对性强的扶贫对策才能研究制定出来。另一方面,建立扶贫档案是不断调整扶贫对策的过程。扶贫档案的建立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扶贫档案需要定期更新,实施动态管理。扶贫档案需要根据贫困人口情况变化进行动态更新,更新后的档案应成为扶贫措施变动的依据,即将未脱贫户列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及时掌握生产生活现状及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对拟脱贫户,要求工作人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保证帮扶到位,确保脱贫“最后一公里”圆满完成;对已脱贫户,密切关注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防止其再次转贫。实现动态管理后的扶贫档案成为扶贫对策调整的“风向标”,让扶贫成为名副其实的分类帮扶、精准帮扶。

3 开对“方”,扶贫档案是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保证

精准扶贫档案整理细则(精选) 第2篇

一、整理标准

1.精准扶贫纸质档案按《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9705-2008)等进行整理。2.照片和电子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分别按《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数码照片档案归档与管理规范》(DA/T 50-201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等进行整理。

二、分类

根据《江西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县级、乡(镇)精准扶贫档案可分为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特殊载体类,村级精准扶贫档案可分为汇总文件、贫困户文件。具体分类编号表如下:精准扶贫档案及代码

类目及代码

备注

综合管理类(01)精准识别类(02)

县级、乡(镇)(JF)

精准施策类(03)精准脱贫类(04)特殊载体类(05)汇总文件(01)

村级(JF)

贫困户文件(02)

三、组卷和排列

1.县级精准扶贫部门形成的精准扶贫档案,其立卷单位为县级扶贫部门,乡镇、行政村形成的精准扶贫档案,其立卷部门为所在乡(镇)。

2.综合管理类文件按时间结合事由组卷。3.精准识别类文件按时间结合事由组卷。

4.精准施策文书类文件按事由结合时间组卷,精准施策基建项目类文件按项目进行组卷,基建项目文件一般“一个项目一卷”。案卷排列时先排施策类纸质文件,再排基建项目,编大流水号。

5.精准脱贫类文件按照时间结合事由组卷。6.村级精准扶贫文件可分为汇总文件和贫困户文件,应以村为单位进行组卷,贫困户文件应“一户一卷”。

四、档号编制

档号由全宗号、分类号、案卷号组成。全宗号:县级综合档案馆给定县级扶贫部门或乡镇的编号。分类号:精准扶贫档案代码(JF)+类目号(+行政村编码)。

行政村编码参照国家统计局根据《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编制的《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http://)。案卷号:在文件最低一级类目内编制流水号。

全宗号、分类号、案卷号之间用“-”联接,分类号之间的类目需加上“〃”分隔符。

五、编写页码在有效文字页面正面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下角编写页码。

六、编制卷内目录、填写案卷封面和卷内备考表、装订、编制案卷目录、装盒

卷 内 文 件 目 录 卷内文件目录格式:

日期

页次 顺序号

文号

责任者

题 名 备注

顺序号:以卷内文件排列先后顺次填写的序号,亦即件号。

文号: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无文号的可不填写。

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发文机关或署名者。题名:即文件的标题应照实抄录。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能说明文件内容的文件,应自拟标题补充文件的事由等内容,并对自拟标题加“[ ]”号。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20160212。页号:填写每份文件首页所对应的页码;最后一件文件,填写该件起止页号。卷内文件页号应从1开始编制通号。备注:注释卷内文件需要说明的情况,如密级、是否复印件、破损情况等。举例:XX县XX乡精准施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件,其卷内文件目录如下: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号 责任者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项目申请表 可研报告 预算表

资金申拨及批复文件 招投标文件

项目实施廉政责任书 合同 决算材料 报账请款单 项目审计书 验收文件 项目移交文件

题 名

日期 20150407 20150510 20150601 20140708 20141009 20141013 …… …… …… …… …… ……

页数 备注2 7 12 … … … … … … … …

XX县XX乡XX村XX(户主姓名)贫困户类文件,其卷内文件目录如下:顺序号 1 2

文号 责任者 XX XX

精准扶贫对象申请表 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题 名

日期 20140701 ……

页数

备注 2

3XX 低保、五保、残疾人证明材料 20140701

XX

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证明材料

5XX 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表、特困对象入户调查基本情况表 6

XX 精准扶贫对象审批表 7

XX 贫困户脱贫计划落实情况表 8

XX 贫困户信息采集表 9

XX 家庭成员自然变更调查表 10

XX 贫困户分类及分户施策表 11 XX

.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户表

资金打入一卡通账户明细或贫困1

2XX

户签字确认证明等贫困户受益凭证

贫困户特色产业扶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培训转移就13 XX

业、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等帮扶措施过程中形成的抵押担保、还款承诺书、扣款委托授权书等文件材料

贫困户与村、乡和各类组织、14 XX

金融部门等签订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

5XX 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联系卡 16

XX 宣传手册

XX 贫困户精准扶贫登记证 18 XX

贫困户退出摸底调查表

案卷封面采用软卷皮封面,格式如下:

20140701

20140701 20140901 …… …… …… …… ……

…… ……

……

…… …… …… ……

8……………………………

(全宗名称)

精准扶贫档案

(类目名称)

(案卷题名)

年 月至

月 保管期限

本卷共

全宗号

分类号

案卷号

全宗名称:县级扶贫部门或乡镇的名称。

类目名称:按照分类方案所确定的类目填写,如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

案卷题名:即案卷标题,应当准确概括本卷文件的主要制发机关、内容、文种。文字应力求简练、明确。精准脱贫类中的贫困户档案案卷按“一户一卷”组卷,其题名为:“××乡××村×××(户主姓名)贫困户档案”。

时间:卷内文件所属的起止年月。

保管期限:立卷时划定的案卷保管期限。

件、页数:案卷的总件数和总页数。

全宗号、分类号、案卷号:全宗号、分类号、案卷号按上面要求填写。卷内备考表格式:

卷内备考表

本卷情况说明

立卷人 检查人 立卷时间

本卷情况说明:填写卷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一般情况下不用填写,情况说明可以手工填写,也可用计算机打印。立卷人:由责任立卷者签名。

检查人:由案卷质量审核者签名。立卷时间:填写立卷的时间。

盒封面格式:

(全宗名称)

精准扶贫档案

起止卷号:填写盒内第一卷案卷和最后一卷案卷的卷号,中间用“—”连接。

村:按实际填写。

案卷目录格式:

案 卷 目 录

起序号 档号

案 卷 题 名

止 页保

年数 管

序号:填写案卷顺序号。

档号、案卷题名、起止年月、页数、保管期限填写方法同上。

七、装订

精准扶贫档案装盒前应采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式进行装订。

八、档案盒、案卷封面、目录、备考表规格

印制的档案盒应为无酸纸制作,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 mm、30mm、40mm、50mm 等。

案卷封面、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表格规格为:297mm×210mm,案卷封面、备考表可用黄色牛皮纸,卷内目录、案卷目录用白色书写纸。

用“精准反腐”为精准扶贫护航 第3篇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扶贫力度的强力增加,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党委政府凝神聚力,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也离不开反腐利剑的强力保障,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以确保惠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公报中列举的正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在执纪监督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发生在扶贫领域的各种腐败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運转,而且使党的扶贫政策打了折扣,直接侵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跃迁之时,当有智勇之策;攻坚之际,最需反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面对扶贫过程中滋生的腐败问题,我们必须有的放矢,标本兼治,坚持“扶贫”与“反腐”两手抓,用“精准反腐”为精准扶贫护航。一方面,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的打击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减少扶贫领域腐败存量。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健全监督网络,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增强问题意识,扎紧制度篱笆,真正使扶贫开发到哪里,强农惠农支农资金发放到哪里,相关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精准监督,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增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要我们有“精准反腐”的强力护航,就一定能补齐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块短板,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读者 袁 浩

精准扶贫档案 第4篇

一、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 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 贫困农户问题。

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在贫困农户精准识别以及贫困农户数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而就目前我国农户的表现来看, 主要存在三种问题:第一, 农户不愿意接受贫困户这一名称, 他们将被扶贫看作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 因此通产表现出不配合精准扶贫开发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第二, 就部分获得扶贫名额的农户而言, 他们将精准扶贫的资金作为解决自身温饱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现象使得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失去意义。第三, 由于扶贫名额较少, 部分农户觉得自身没有获得该名额的可能, 因此不配合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数据收集人员的工作, 进而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进度。

(二) 领导层人员对该工作的认识问题。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部分地区的村级领导层人员对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 他们可能会对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产生一些误解, 进而影响自身在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作用的发挥。

(三) 管理人员问题。

就负责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而言,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 工作能力问题。针对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 各个地区的农村通常并未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当地相关部门通常会采用安排相关人员兼职该岗位的方式, 完成对档案资料的管理。由于管理人员同时兼任多种工作, 其分配给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这种现象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由于当地相关部门对该岗位及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因此在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该工作之前, 并未针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工作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和处理经验进行培训。当管理人员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 如档案资料丢失时, 可能会选择隐瞒该问题。这种不合理处理方式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就上述问题而言, 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策的应用实现:

(一) 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领导层人员及贫困农户思想观念调整对策。

领导层人员与贫困农户是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两种重要组成要素。其不合理思想观念的存在会应该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 应该提升领导层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通过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配置、培训等内容的开展发挥自身的导向性作用。就贫困农户而言, 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发放教育手册、张贴宣传海报以及广播讲述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使得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工作及开发档案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 完善化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对策。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素。对此, 应该通过贫困农户档案保管、保密、鉴定、查询、销毁以及管理人员责任制等内容的融入和优化, 实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 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对策。

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其负责的管理人员完成的。为了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例如, 可以通过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两方面入手, 提升管理人员与这项管理工作之间的契合性水平。除此之外, 由于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政治性等特殊特点, 因此, 在管理人员的实际培训工作中, 应该强化管理人员对工作特点的了解。

三、结论

从整体角度来讲, 目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领导层人员不重视问题、贫困农户思想观念不合理问题等。基于这种现象, 应该根据实际开发档案管理需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 加强对领导层人员及贫困农户不合理思想观念的调整, 进而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成禹.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6 (06) :184.

[2]胡正天.湖北省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6.

[3]陈春祥.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对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 2016.

光山县县级精准扶贫档案五项制度 第5篇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档案事业管理机关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遵守档案职业道德,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二、定期向分管领导和县档案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接受检查和指导,参加档案业务培训。

三、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的档案,熟悉室藏档案情况,积极提供利用,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

四、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检索、编研和保密等各项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档案的接收和移交工作。

六、拟制本单位、本系统和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计划,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

七、负责对本单位、本系统的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开展评比活动。

八、档案员调动工作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在未交清之前,不得离岗。

九、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文件材料归档制度

一、凡是记录和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均属归档范围。

二、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及时归档,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收集齐全、完整,档案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本机关对外发文档案整理实行两套制。

四、文书档案分为永久、30年、10年,归档文件材料凡有圆珠笔、铅笔、彩笔、传真等不耐久字迹的,必须进行复制。复制件同原件一并装订归档。

五、凡是已归档文件材料都应编制归档目录。移交的各种门类的档案必须将编制好的《归档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随档案移交。交接双方清点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六、文书档案一般应于次年6月底以前整理完毕;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或会计人员立卷,在本部门保管满一年后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基建工程档案在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及时立卷归档;声像档案在一次会议、一项活动结束后半个月内归档;实物档案在其形成后一个月内归档;其它专门档案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案件档案结案后及时归档。档案保管制度

一、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载体的全部档案和资料,以便保管和查阅。

二、室藏档案应以各类档案或以库房和柜架为单位,绘制存放示意图;按不同门类、载体分别排列,同一门类按保管期限————内部机构或问题的次序排列。

三、库房内档案柜架排列与窗户成垂直方向,两行柜架间距净宽不小于0.8米,柜架端部与墙之间走道净宽不小于0.6米,柜架背面与墙的间隔不小于0.08米。

四、建立全宗卷,存储本单位在管理档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建立档案资料收进、移出登记簿,及时登记,做到账目与实物相符。

五、档案库房实行专人管理,非库房工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库房。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忠于职守,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六、库房坚固,有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防光、防霉、防有害气体等设施设备。坚持温湿度记录,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调节(温度应控制在14∽24℃,±2℃;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5﹪)。

七、库房内严禁吸烟、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和其他杂物,保持库房整洁。

八、要定期对档案保管状况及库房设施、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遇特殊情况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检查应做记录。

九、档案工作人员下班时要关灯、关窗锁门,保管好 档案保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上级有关保密规定,牢固树立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二、机关档案人员应按照档案借阅制度,根据档案的机密程度,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

三、档案工作人员和利用者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泄露档案内容,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

四、对借阅的档案,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登记,利用完毕后及时放回原处,机密档案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借阅。

五、经批准销毁的档案材料,必须有二人以上负责监销,防止档案遗失和泄密。监销人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不准随便当废纸出卖。

六、要建立档案安全检查制度,每逢节假日和年终要对档案和保密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库房、门窗、锁具的安全可靠。

七、档案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保密情况,一旦发现失泄密现象或苗头,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档案利用制度

一、本机关档案室保管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一般不对外(社会)提供利用。

二、本单位工作人员查阅利用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可直接向利用者提供;查阅带密级和属秘密事项的档案,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准。

三、外单位查阅档案者,必须持单位介绍信(注明利用者的身份,查档内容和利用目的)并经本单位分管领导批准,档案工作人员方可提供。

四、提供利用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利用者应爱护档案资料,不得随意折叠和圈划;严禁拆卷、涂改、增删和抽页;阅览档案时严禁抽烟、喝水。

五、凡利用档案者都应填写《档案借阅登记簿》。利用者根据需要摘抄或复制档案有关内容,需经档案工作人员审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加盖印章。不准摘抄或复制带密级和属秘密事项的档案内容。

六、未经档案工作人员审查同意,利用者不得查阅或复制与查档目的无关的档案。

精准扶贫需要资金精准管理 第6篇

近年来,国家从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构建了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2015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社会事业等综合扶贫投入近5000亿元,地方财政也较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在绝对数量上,扶贫工作并“不差钱”。

投入数量得到保证后,扶贫资金和政策用于何处、如何使用、使用后效果怎样,管好用好各类财政资金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之一。然而,财政扶贫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渠道分散、统筹整合不到位,导致资金长时间闲置;基层监管薄弱,资金被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部分扶贫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或形成损失浪费;资金分配未与贫困人口数据有效衔接,项目实施中也未严格按规定条件筛选对象;部分扶贫项目未按规定履行程序,在个人账户存放扶贫资金。

公共部门的任何采集和分配社会资源的决策即财政行为,都会改变社会的财富分配,具有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扶贫资金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管好用好这些关乎民生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应不止于事后审计,还需要制度靠前建设,监督全面跟进,注重过程管理。实现精准扶贫,需要相关资金的精准管理,通过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每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每一项资金有人负责,每一项监督有人完成。

会计工作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专业方法,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资金的来源、数量、规模、流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资金的任何动向均有据可查,可以针对资金管理提供专业的决策建议。公共部门会计工作处于管理国家财政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第一线,是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延伸,肩负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重任,同时,《会计法》明确赋予会计工作者对本单位会计活动实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责。因此,作为经济和财政工作基础的会计工作,应该发挥规范核算的专业作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资金,用好财政资金。

发挥会计工作精准管理资金的专业作用,根本基础在于构建形成健全、完善的公共部门会计体系。在这一基础前提下,各单位、部门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制度。其一,梳理现有制度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比照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的放矢的制度创新。其二,加强财务分析,会计工作者把会计记录和有关报表作为分析工具,善于提出疑问,及时反映问题。其三,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违规使用、虚假冒领扶贫资金成为既成事实或多年之后再发现资金闲置,损失的有形财富和失去的时间价值,成本太高,因此,对每个项目以及对应的每笔资金,有必要即时跟踪或者进行专项审计,及时反映风吹草动,发挥会计工作“报警器”、“探照灯”的作用。

精准扶贫档案 第7篇

1主要做法及成效

1.1夯实基础, 形成上下工作联运机制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个驻村工作组, 抽调5名专职人员组建局扶贫办。

农业局办公室建立微信工作群, 并运用“钉钉”应用软件, 对驻村到岗出勤情况实行登记打卡制度, 将农技员“钉”在扶贫一线, 将摘帽销号的脱贫攻坚任务牢牢“钉”在驻村工作组的“日程表”上。

局党组每月召开联系会, 听取农技员工作汇报, 分管领导加强巡查暗防, 局扶贫办对典型情况随时报、共性情况按月报;局纪检监察室分2大类、10小项量化目标考核指标, 将驻村农技员的扶贫履职情况摆在突出位置, 作为驻村农技员评先评优及发放补助的重要依据。

1.2学习借鉴, 精心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农业局先后组织技术人员、村组干部、贫困户代表到省内外观摩学习致富模式, 并牵头制定《达州市通川区产业扶贫专项方案》, 结合部门职责制定了《达州市通川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达州市通川区农业产业扶贫责任分解表》, 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的产业脱贫规划编制。

1.3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1.3.1区农业局统一制作张贴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明白卡、驻村农技员产业技术扶贫便民卡, 在便于群众通过明白卡或便民卡信息寻求对口帮助的同时, 收集整理脱贫攻坚政策、产业扶贫基本知识和驻村农技员主要职责和工作标准等, 汇编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技术资料800本, 分发给贫困村农技员。

1.3.2派出技术骨干驻点到乡镇、服务到农户, 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为主题, 对农技员、贫困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1.4探索创新, 加快产业精准扶贫进程在贫困村成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合作社, 将财政发展类资金注入到贫困户产业发展合作社, 并根据来源渠道及实施要求, 按照不同形式和比例, 转变为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持有的股本金, 以入股形式就近投入到龙头企业、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引导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的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由村支两委、乡 (镇) 党委政府对财务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在让新型主体按股保底分红的同时, 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脱贫新模式, 采取资金 (土地) 入股、圈舍 (果树或土地) 托管、聘农务工或吸纳贫困户管护付费, 畜禽寄 (赊) 养、订单帮扶等产销链接的形式, 走“合作式、参与式、整合式”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让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让贫困村 (户) 有产业支撑、有增收保障。

2困难和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田块零碎不易集中连片, 除“低、小、散”的传统种养业外, 并无其他经济来源, 增收缓慢。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流转不畅、作用发挥差, 没有企业和副业, 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空壳村”现象严重, 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滞后。

2.2产业发展具有盲目性

2.2.1产业长短结合不够, 长效增收产业薄弱。短期增收项目少, 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不明显, 产业扶贫效果难以体现。

2.2.2缺乏对不同地区自然气候环境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配套, 导致一哄而上、大面积发展单一种植, 一定区域内存在同质化倾向。

2.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区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加工链条短、盈利能力有限, 对带动农户增收缺乏主观动力, 农业生产经营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2.4难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4.1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户, 而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思路不宽, 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 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 导致“扶持到户”但是“效益不到户”。

2.4.2项目资金直接扶持企业或专合社 (大户) , 虽然产业做大了、收益增加了, 但是缺乏规范有效的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能有效体现扶贫政策和扶贫效益。

2.4.3贫困户没有致富项目, 扶贫资金要集中使用, 就得寻找经营稳定、良好的涉农企业或者农业专合社, 并让扶贫资金发挥作用, 每年都能给贫困户分红, 这在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

3对策建议

3.1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模式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资源禀赋, 调减低端劣质产品, 寻找比较效益高的产业, 适时调整产业扶贫规划, 完善产业扶贫投入新机制。要总结推广成功扶贫经验,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庭院综合经济, 着力提升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 实现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2深化改革、发展集体经济在蒲家、北外、金石3个镇选取4个村, 开展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进东岳镇玉钟村土地互换并地试点工作,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补齐短板、实现科技扶贫

3.3.1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发展, 探索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创新创业办法,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

3.3.2加强对贫困村科技示范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实现全员专业化规范化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不断提升贫困群体增收致富能力。

3.4加大招商、凝聚帮扶力量

3.4.1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退伍军人回乡发展产业, 给予技术培训, 强化政策扶持。让愿意支农帮农的新型经营主体得到更多实惠, 激发他们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作用。

3.4.2做好乡村旅游等项目包装, 主动对接商业主体, 构建起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以新的产业主体、发展思路和商业模式, 连片开发最具资源优势和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现代农业项目, 提升产业增值效益, 促进贫困村 (户) 增收。

3.5整合资源、强化产业融合

3.5.1围绕主城区近百万城市消费群体和魏兴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食品、医药产业定位, 充分利用周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畜牧交易市场及主城区密布的超市等优势,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深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搞好“农超对接”。适度扩大特色种养面, 加快省、部优知名品牌建设, 发展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的都市现代农业。

3.5.2在贫困村植入创意农业、文化包装等元素, 丰富托管认养、民宿乡村等业态, 实现农旅、农文融合, 由“景点”向“全域”转变, 让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贫困农民通往致富之路的纽带和桥梁。

以“精神扶贫”推进“精准扶贫” 第8篇

一、“精神扶贫”对于“精准扶贫”的价值分析

1、推进扶贫需要精神动力支撑,这是精神扶贫的逻辑起点

《中国志气》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唱出了精神的重要性。“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精神贫乏比物质贫乏更严重,要实现真正的扶贫,必须首先在精神上脱贫。因此,所谓扶贫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动力的支撑,让每个人首先能够从精神上进行脱贫才能够实现最终脱贫,让我们共同奋斗,在精神扶贫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授人以渔”,而“精神扶贫”与之不谋而合

俗话说的好,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同时,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积极地学技术、找路径,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只有这样,才能够由“输血“”转变为“造血”,为“授人以渔”的目标迈进,这是精神扶贫的根本目标。

二“精神扶贫”对于“精准扶贫”的功能分析

1、扶起脱贫致富的斗志

人不怕穷,就怕没志。没有脱贫致富的斗志,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再好的扶贫政策和再多的扶贫投入,也会难以有效。当然,没有人天生甘愿贫穷,只抱怨、不劳动的也只是少数,奋斗之心人人都有,主要是如何将其点燃。为贫困户长志气,让他们更有干劲,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工作,扶贫先扶志恰是为了激发内生动力。

2、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

从地理上看,一些家庭由于地处偏远,与现代经济和生活状态脱节,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而选择了消极应对;从教育上看,有些人因为受教育程度不足,综合素质较低,不知道如何脱贫;从文化上看,部分地区的习俗文化也对贫困人口的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还有很少的一部分“精神贫困”是个人问题,把自己能否脱贫完全依靠于干部,认为自己不脱贫干部无法完成任务,自己坐等脱贫就行。但是好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脱贫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个贫困户拿出干劲,积极行动起来。

3、树立脱贫致富自强精神

目前,我国尚有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部分贫困群众进取意识不强、内生脱贫动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更多的是依赖外部扶持,而不是主动去脱贫。“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没有自强的致富精神,精准扶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可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精神上的自强,贫困人口才能真正脱贫。

三、以“精神扶贫”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分析

1、扶贫先扶志,为“精准扶贫”提供信心保障

摆脱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在于缺乏斗志。对此,习近平强调,“扶贫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困,处处说贫”。[1]精神贫困始终是重要根源,精神贫困的表现就是贫困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斗志。贫困户要发扬自立自强精神,埋头苦干,形成脱贫内生力量,同时,政府干部要帮助贫困户主动寻求脱贫致富方法,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摆脱贫困户观念上的贫困。

2、扶贫必扶智,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保障

习近平明确指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2]扶贫的治本之策就是要扶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5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3]

3、扶贫必扶德,为“精准扶贫”提供精神保障

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有了脱贫的教育保障,更应追求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既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不能忽略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因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贫困地区首先要有好的精神面貌。同时,扶德要让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从政策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轨道上来,一定不要出现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落后了。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针对“精准扶贫”的思想,全国人大代表冯月菊提出,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神扶贫,精准扶贫,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重要讲话思想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01.

深刻领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 第9篇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建议》提出的要求。其中,精准是路径,脱贫是目标。路径走对了、走准了,脱贫目标才能实现。否则,路径不精准,目标难实现。

何谓精准?首先要深刻理解脱贫的“人心标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作了深刻阐述:“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贫困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这里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就是精准脱贫的人心标准。其次要明确和牢记脱贫的人均纯收入标准。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2020年为4000元。第三要弄清贫困人口在哪里和数量标准,即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第四要弄清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标准,即产业脱贫3000万人,转移就业脱贫1000万人,易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社保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脱贫2000多万人。

那么,社保政策怎样才能精准实施兜底脱贫呢?前提是要有钱,关键是怎么用,二者缺一不可。

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各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快速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从2009年的人均80元,增加到2015年的人均380元,“有钱”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钱怎么用的问题一直未解决,医保对因病致贫的兜底作用没有“兜住”,农村有3000多万因病致贫人口,占农村全部贫困人口7017万的40%以上。

说钱怎么用的问题一直未解决,其实就是没有“因人施策”,把重特大疾病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的医疗保障,由本应因人施策的雪中送炭,变成了人人有份的锦上添花。相比人人有份,因人施策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应该有分地区的贫困人口人数、家庭收入数据、其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人数、精确到人头的病种及费用数额、报销数额,还应建立个人申报及评估机制等。显然,这方面的工作尚不完善,医疗保障的精准施策难以落地。

精准扶贫档案 第10篇

两年来,庆阳市围绕加快老区教育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这条主线,紧扣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庆阳市精准扶贫“1+20”实施意见教育专项方案,将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突出教育精准扶贫要求

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教育改革的机制创新,也是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长期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教育兴则庆阳兴,教育强则庆阳强”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庆阳“贫在人”的瓶颈制约,拔穷根、摘穷帽、真致富的根本举措。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庆阳市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弘扬南梁精神、推进教育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建立教育扶贫专项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区政府教育扶贫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责任担当,合力攻坚克难,形成市、县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

同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贵在精准”的要求,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锁定全市建档立卡的5 3 7个贫困村14.58万贫困户,由市局领导牵头,抽调1 8 2名干部4次进村入户开展信息核查,特别对贫困村教育发展现状、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等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教育扶贫措施充分体现在了“八个准”“五张图”“三本账”当中,使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落户到贫困村、薄弱校,资助资金、生活补助精准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最边远的学校。

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把扶贫与老区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优化学校布局、强弱学校捆绑式联盟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教育发展。

“以前咱农村的娃娃想上学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到上学的年龄,大人娃娃都着急。现在不一样啦,政府惦记着咱农村娃娃,不但免了学费还提供免费早餐!”庆城县马岭镇庙台村农民李小兰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农民的心里话,这也是庆城县构建到村到户到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庆城县利用闲置校舍建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小学或教学点附近设幼儿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园各1所,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8.62%。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全县中小学通过歌唱、朗诵、快板、徒手操和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学习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积极组织参加“守孝道、敬父母”等宣传教育活动,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不断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据了解该县还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组织全县各学科教师赴外地参加“名师之路”“适学课堂”“人教版教材专题讲座”等教学观摩研讨会200多人次;开展学生健康成长暨学力发展跟进调查探析活动座谈会4场次;开展中考备考推进会4场次,辐射全县18所中学;深入实施“2+1+1+1”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投资1.2亿多元,建成项目学校63所,完成教育信息化设备、图书、教学设备等全部采购任务。并结合全县教师学科教学需求,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000多人次。

庆城县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了教育扶贫的各项资助政策和资助资金,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对15个乡的51个贫困村因学致贫户情况进行调研走访,核定因学致贫家庭589户;为桐川初中购置课桌椅600套、计算机75台;为桐川寄宿制小学购置计算机5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套、课桌椅(单人套)540套;完成佛殿湾小学300平方米教学用房维修及危窑加固项目,硬化院坪360平方米,新建围墙57米,更换课桌椅50套。

凸显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主要依托村小学宜改则改,宜扩则扩,尽量不新建,把钱花在教育设备配置上;全面改薄坚持“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力求“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学生资助体现有难必解、有困必助,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条件越艰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越高,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2015年完成省上下达217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县区自主实施59所,超额完成27.2%,2016年春季可实现招生。全市改造薄弱学校168所,新建校舍22.6万平方米、运动场27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9万张,课桌凳7.2万套,计算机1.5万台,新建“班班通”教室:359个,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8万平方米,实现中小学D级危房零存量。投入777.2万元为1451所学校配备了饮水设施。在按规定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兑现到位的基础上,落实市县配套资金450.2万元,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了9004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1.5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政策。与北师大合作建设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庆阳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培训中心及老区人才孵化中心,庆阳创新创业基地和庆阳教育产业园区,引领庆阳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助推教育精准扶贫。

“没想到,咱们山里娃也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不交学费,还免费吃饭,这太让人省心了!”在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幼儿园门口,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感叹。

“村里学校冒蒿草,城里学生挤破帽”。前些年,由于受农民进城打工潮的影响,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的两所小学都因为缺少生源而被撤并了。村里的适龄儿童要上学,就得到乡镇或更远的县城里。陪读、租房、生活、交通等各种花销,让这些外来家庭的教育成本额外增加5000元以上,再加上由于农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就更难以计算。由此出现了很多农村孩子上学迟、上学难、上学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为了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环县把“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2015年,为10个乡镇15个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0所,覆盖人口36636人,满足了1899名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同时,为146所农村小学建成了午休宿舍,并为农村附设班的幼儿提供免费营养餐。今年,计划对全县1000至2000人的152个行政村所辖152所学校进行附设幼儿班建设,最终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依托“特岗计划”“民生实事”等项目和事业单位招考、转岗、聘用、培训等形式,补足配齐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通过“全面改薄”,加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使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有安全校舍、采暖设施、午休宿舍、就餐食堂、合格课桌椅、足量阅读书籍、齐备的锻炼器材、留守儿童之家、英语教师、安全饮水设备“十有”标准。

在大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办学的同时,环县还积极争取、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2014年8月24日,“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的环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始招生,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015年5月25日,“担当者行动”对环县24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施了“班班有个图书角”工程,共配捐图书58170本,覆盖95所学校,712个班级,使环县88%以上的小学生受益;2016年,“担当者行动”将对剩余24人以下的农村小学进行图书角捐建活动,最终实现环县小学“班班有个图书角”全覆盖,让山里娃娃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

2015年7月5日,环县教体局向“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部”提交了《关于环县申请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的报告》,项目预算资金达800多万元;

2015年10月15日,“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大会在华池南梁镇列宁学校举行,给环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2015年12月9日,全国“红色旅游书屋”授牌暨“情系老区爱润环江”图书捐赠、爱心救助仪式在环县举行;

2015年12月12日,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正式落户环县。

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该县扶贫攻坚战走向胜利。

强化教育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庆阳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实行驻村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抽调人员到帮联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教育扶贫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市局党委成员包县联校蹲点督查制度和重点工作周报告、月督查通摄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县区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形成各级领导抓、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每年5000元的资助金,不但圆了我的大学梦,更帮家里解了实际困难。”近日,由镇原团县委组织的助学圆梦活动上,受“展翔助学基金”资助的贾博同学激动地说。这是庆阳市镇原县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镇原县把教育扶贫工程列入一项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且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建立重大教育扶贫项目由县级领导牵头领办、重要教育领域由相关部门优化服务、重点贫困学生由党员干部定向帮联的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努力使教育扶贫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成为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今年以来,结合扶贫双联活动,镇原县委、县政府组织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线,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深入调查摸底和走访,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努力做到家庭成员清、家庭收支清、入学时间清、所学专业清、学费支出清和毕业年限清。于此同时,该县着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作。据统计,今年该县计划实施改薄项目126所学校,概算投资1.2亿元。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目前已经完成140名特岗教师、72名幼儿教师面试工作。拨付义保经费1935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85万元,补助营养餐1811万元。今年助学贷款共受理贫困学生6819人,发放助学贷款3854万元。

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可谓任重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区教育明天更美好。我们也更期待,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更显著。在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庆阳市教育局的表态发言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将按照省上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全面落实省、市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省上对革命老区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紧扣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资金投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省委、省政府对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回应老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上一篇:地州师范院校下一篇:责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