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

2024-05-28

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精选5篇)

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 第1篇

然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 学习的自主性欠缺, 课后复习环节往往被动而缺乏系统连贯性。很多学生即使课堂认真听讲, 当时掌握输入了大量语言信息和知识点, 但课后不加巩固练习, 很快就会遗忘生疏。所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要想熟练习得, 必须要在输入知识后时常温习, 反复巩固, 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 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更要指导学生利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 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么, 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要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自己安排计划, 自己选定任务, 自己监督自己。学习的成功固然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 如家庭, 教师, 同学, 社会等等。但学生本人是内因, 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个好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 他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有希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参照教学的进度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人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及时复习是防止英语学习后快速遗忘的有效方法。英语的语音语调, 词汇语法要靠平时日积月累的记忆背诵, 这都需要学生养成及时学、及时温习、及时掌握的习惯, 否则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当天学习内容当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学习英语既然是要下苦功夫的, 就要善于坚持, 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长期坚持及时复习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帮助学生将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过于集中复习容易造成人的精神过分紧张和身心疲劳。 为了消除这种疲劳, 可以适当的采用分散复习, 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零散的时间进行复习, 充分利用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 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把一套英语试题拆分成若干个部分。学生找出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集中时间重点练习突破。而已经熟练的题型则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复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有侧重的训练各种题型, 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 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 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 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四、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式

掌握学习规律, 按科学的方式复习, 能起到好的效果。 复习方式可以有:1.多通道 (视, 听, 读, 写, 练) 协同记忆; 2.理解记忆;3.联想记忆;4.分段记忆;5.分类记忆;6.循环记忆;7.谐音记忆等, 可结合英语的语言规律特点, 灵活运用上述方式, 加深学生对英语的领悟。复习还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对学过的知识只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并延伸, 才能催化成自己的东西, 从而运用自如。 因此在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后, 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自觉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最佳时间复习

一日之际在与晨, 早上人的头脑清醒, 干扰因素少, 复习和记忆的效果也好。临睡前将一天学习的内容回忆一遍, 有利于记忆的巩固和良好记忆品质的形成。英语学习要掌握大量的单词, 语法的知识点细碎零乱, 随语境的变化还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用法, 因此记忆是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分配复习时间, 把最佳时间用于记忆。

六、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有时记住自己出错的地方, 就能加深对正确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指导学生用追踪错题法来进行复习, 设立一个错题本, 把做错的题记下来, 包括完整的题目, 解题的思路, 知识点等, 时常翻看, 就能帮助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掌握, 这也不失为英语复习的好方法。

七、要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习

英语是语言学习, 需要日积月累。但英语学习不同于语文学习, 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中国的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这是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现代科技发达, 通讯设施健全, 初中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英语学科的相关资料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到网上下载听力自己练习, 可以在网上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 这样可以弥补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不足的缺限, 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所学知识的复习。

指导学生搞好英语学习的课后复习, 还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 养成自主学习品质, 具备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都是教师应掌握的, 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蔡理想.初中英语总复习方法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93-94.

[2]石亚维.初中英语优化教学初探及中考复习计划和思路[J].外语教学, 2007, 9:182.

初中语文教育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2篇

而这节课,是什么力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新的课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考问我,从现象到本质,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解得痛快!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虽然,学生的问题良莠不齐,但正好反映了各个层面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理解,各问所需、各取所得。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复习指导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概括为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和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这五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反映着一个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初中生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的课后复习环节非常重要,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课后复习对初中生掌握,巩固,提高英语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着特殊的意义。

然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欠缺,课后复习环节往往被动而缺乏系统连贯性。很多学生即使课堂认真听讲,当时掌握输入了大量语言信息和知识点,但课后不加巩固练习,很快就会遗忘生疏。所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想熟练习得,必须要在输入知识后时常温习,反复巩固,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更要指导学生利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要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自己安排计划,自己选定任务,自己监督自己。学习的成功固然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家庭,教师,同学,社会等等。但学生本人是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个好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他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有希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参照教学的进度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人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是防止英语学习后快速遗忘的有效方法。英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要靠平时日积月累的记忆背诵,这都需要学生养成及时学、及时温习、及时掌握的习惯,否则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当天学习内容当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学习英语既然是要下苦功夫的,就要善于坚持,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长期坚持及时复习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帮助学生将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过于集中复习容易造成人的精神过分紧张和身心疲劳。为了消除这种疲劳,可以适当的采用分散复习,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零散的时间进行复习,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分成若干个部分。学生找出自己最薄弱的环节,集中时间重点练习突破。而已经熟练的题型则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复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有侧重的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四、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式

掌握学习规律,按科学的方式复习,能起到好的效果。复习方式可以有:1.多通道(视,听,读,写,练)协同记忆;2.理解记忆;3.联想记忆;4.分段记忆;5.分类记忆;6.循环记忆;7.谐音记忆等,可结合英语的语言规律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方式,加深学生对英语的领悟。复习还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学过的知识只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并延伸,才能催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运用自如。因此在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后,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自觉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最佳时间复习

一日之际在与晨,早上人的头脑清醒,干扰因素少,复习和记忆的效果也好。临睡前将一天学习的内容回忆一遍,有利于记忆的巩固和良好记忆品质的形成。英语学习要掌握大量的单词,语法的知识点细碎零乱,随语境的变化还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用法,因此记忆是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分配复习时间,把最佳时间用于记忆。

六、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有时记住自己出错的地方,就能加深对正确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指导学生用追踪错题法来进行复习,设立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记下来,包括完整的题目,解题的思路,知识点等,时常翻看,就能帮助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掌握,这也不失为英语复习的好方法。

七、要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习

英语是语言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但英语学习不同于语文学习,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中国的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的环境与氛围,这是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现代科技发达,通讯设施健全,初中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英语学科的相关资料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到网上下载听力自己练习,可以在网上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这样可以弥补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不足的缺限,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所学知识的复习。

指导学生搞好英语学习的课后复习,还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品质,具备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这都是教师应掌握的,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蔡理想.初中英语总复习方法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11:93-94.

[2]石亚维.初中英语优化教学初探及中考复习计划和思路[J].外语教学,2007,9:182.

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 第4篇

笔者自2012年9月至今,一直关注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和使用情况,通过对现行教材课后习题的分析统计,发现课后习题的编排还有待完善;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抽查学生作业等途径,发现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和使用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笔者于2014年1月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上进行检索与“语文课后习题”精确匹配的论文不足30篇,内容多涉及初、高中语文课后习题编排体系的介绍和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列举),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及使用现状的研究不够重视。上述现象表明,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合理编排和使用亟待进一步关注。

一、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情况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S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编排情况,笔者对现行S版小学语文教材1~6年级所有课文的课后习题进行了分年段、分类统计与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发现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能够“紧扣课文内容、重视语言文字积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围绕课标提出的年段目标” 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将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和R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应学段的课后习题、S版中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发现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尚有以下不足之处。

1.形式上题型单一

S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课文286篇,课后习题1098道,平均每课3.8题,其中低年段平均每课3.1题,中年段平均每课4.5题,高年段平均每课3.8题。题型相对固定,一年级的前两题为:朗读(背诵、复述)课文,描红;二至六年级的前三题基本为:朗读(背诵、复述)课文,描红,读一读(词语),再抄写。 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共有13篇课文,课后习题共计28道,其中“朗读(背诵)课文”13道;“读一读, 按笔顺描红”13道题;另有两道习题指向课文内容拓展训练。单一的题型极大地局限了语言文字训练点的选择。而R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20篇课文,课后习题共计60道,每课3题,题型有11种(具体数据见表2)。和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相比,R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课后习题题型多样、训练形式丰富,每个训练点的目标更明确、易于操作,且排版样式也更生动,易引起学生注意。

2.内容上过于重视语言文字积累

根据习题训练的侧重点不同,笔者将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分为四类,即“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品读”“语言文字运用”和“文本拓展”。“语言文字积累”的习题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严格意义上应该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类,但因为这一练习要求通常都是和朗读课文并为一项的, 为了便于统计,将此项也作为语言文字积累项)、描红、抄写词语、摘抄喜欢的句子等四种题型,这一部分的习题量最大,占所有习题的62.7%。“语言文字品读”的习题主要有课题研读、品读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标点作用的体会和课文研读主话题,这部分习题占16.8%。“语言文字运用”的习题主要有查字典、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句式比较阅读、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写作手法分析、说说阅读感受、写话练习等,此类习题占14.9%。“文本拓展”的习题主要有课外资料收集、综合性学习、作家作品简介等,此类习题占5.6%。“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品读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习题内容过于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衔接上设置梯度不明显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课文是实现提升过程的基础材料,课后习题则是对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的有力抓手。因此,课后习题训练应该有梯度、有层次、有计划,为培养学生持续的语文学习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小学低、中、高年段的衔接来看,习题设置的数量、 类别和难易度的层次不够明显:中年段的课后习题平均数量高于高年段,中年段涉及语言文字运用的习题所占比例也高于高年段。从小学、初中学段的衔接上来看,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与中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跨度较大。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共安排课后习题84道,其中“语言文字积累”31题,“语言文字品读”33题,“语言文字运用”12题(其中写作和修辞手法分析2题),“文本拓展” 8题。在这些习题的制约下,学生对文章写作和修辞手法的探究比较浅显。S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后安排的习题重在“探究·运用”能力的培养:“探究文本的深度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感悟文本的方法,并在拓展的片段中运用;探究文章表达方式的妙处与作用,在表达中加以运用。”题型和内容较大的跳跃性,使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存在着天然的沟壑。

二、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及使用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和使用情况,笔者在长期进行教学观察的基础上,于2014年2月,在本市选取了省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城区普通小学、城郊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等不同地域、不同办学规模的8所小学,对语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69名教师和1 42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98.8%的教师和97.7%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与语文教学联系紧密,应该重视其使用”,说明师生对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1.师生认为课后习题与教学需求不符

“你认为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设计能够满足你的教(学)需求吗”,68%的教师和55.9%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不太实用,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习题来辅助教(学)。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抽查发现,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朗读、背诵课文和抄写词语这三项作业和课后习题关系紧密外,其余的作业基本都是在《补充习题》《学习手册》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完成的。师生认为课后习题中最实用的题型是“课文研读主要问题”,选择的总人数占61.6%,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这一题型在教材中仅占所有课后习题的5.7%。

“如果让你设计课后练习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教师认为,课后习题的设计应加强“课文内容拓展训练;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训练;课文研读主要问题;语文知识点介绍”等方面的习题量。 学生则希望编者“设计一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设计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设计一些图文并茂、让我们一看就想做的题目”。课后习题编排的现状与师生对实用习题的认同率、期望值相去甚远,不能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

2.实际教学中课后习题遭冷遇

(1)教师对课后习题的研用情况。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编者意图,适当解读文本,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中,课后习题的运用并没有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您在集体备课时针对课后习题进行研讨吗”,仅有42%的教师表示经常针对课后习题展开教学研讨。笔者通过观察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与教师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解读文本、备课都是靠查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极少有教师根据课后习题来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您对课后习题的使用率大约是多少”能够全部使用课后习题的教师仅占55%。“您在哪个时间段对课后习题关注最多”仅有8.3%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各个时段都关注课后习题的使用,12.4%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18.9%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20.7%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在布置作业时使用课后习题的教师最多,占39.6%。通过作业检查和师生访谈,笔者又进一步了解到,教师布置的和课后习题相关的作业,一般都是“读背课文”和“抄写词语”,形式比较单一,且“读背课文”一项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也不是很到位。课后习题的量本来就少,使用率又不高,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效能可想而知。

(2)学生对课后习题的使用情况。“你在哪个学习时段用到课后习题最多”,“影响你运用课后习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各学习时段都能够关注课后习题使用的学生仅占27%。影响学生课后习题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37.4%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很简单、没意思,对学习帮助不大; 32%的学生表示教师没有要求关注课后习题,就不使用。通过与学生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大量和教材配套的教辅用书占用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暗示着课后习题的设计和配套教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争性。

三、关注学习力提升,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的应然选择

根据陈维维博士的观点,语文学习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3]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持续的语文学习力,以适应人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排和使用都应该指向语文学习力的提升,以完善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编排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如果能全面和充分地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学习,那么,学习效果将是最好的。”[4]要想提升小学生使用课后习题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可以从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入手。练习形式是指练习题的表现形式,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形式一般分为诵读类、抄写类、填充类、比较辨析类、口头表达类、问答类、写作训练类、动手实践类、理解体会类、翻译释义类等。目前我们使用的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诵读类和抄写类的练习题出现的频率最高,编者应考虑到题型的丰富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关注一些其他类题型的编选。对于已有习题,也要丰富其表现形式。

例如,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是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因为形式单一,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编者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汉字表形达意”的特点,在学习一些比较典型的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时,采用古今字对照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再如,当学习生字“及”时,可以将“及”和甲骨文一起出示。形象生动的甲骨文,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外,还能够起到多元的教学效果,即学生通过对甲骨文的观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及”的本意“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理解本意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非常形象地记住“及”的笔顺,应该先写“丿”;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对中国古汉字的探究产生学习动力,以后再学习其他汉字时,也会自觉地去查找这个字的古字、本意。除了古今文字对照以外,在进行字词积累时,还可以设计一些连线题(字词与图片连线、近反义词连线)、选择题(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音近字”“形近字”的不同用法)等。

2.细化要求,搭建训练序列,提升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到底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要训练学生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时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本领,诸如此类,现在都不明确,因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明确。”[5]作为直接体现“训练项目”的载体,在编排上应该具有明确的序列性,包括整体序列和局部序列。整体序列是指全套教材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为纲,分学段有梯度地将教学目标分解到习题中,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阶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局部序列是指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实际。

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小学高年段的课后习题设计中应该根据选文的不同文体和表达特点,设计“关于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探究类”的习题。这样,学生在进入中学后,面对教材中“探究文本的深度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感悟文本的方法,并在拓展的片段中运用; 探究文章表达方式的妙处与作用,在表达中加以运用”的要求才能拾级而上,不手忙脚乱。

3.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

“教材就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的目的的说明和为此要准备的言语材料。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它的新,就在于它是关于言语活动的操作程序的说明。”[6]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在题型的编排上应该关注学法,设计具体的操作程序,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的形成。

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为例,该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以一个男孩的口吻写的一篇读后感。现行教材中,本文课后习题设计为“用钢笔描红;‘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这样的习题使文本陷于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玄妙笼统”,直接导致语文教师在“教教材”时需费力揣摩“编辑意图”,学生则漫无目的找不到思考和实践的具体策略。[7]将本文安排在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至少有两点教学目标可以凸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书;让学生初步体会读后感的写法。鉴于此认识,笔者认为本文还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习题1: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按需而教”,还能增进学习主动化,促进表达条理化,推进思维深刻化。[8]这样的习题,就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提问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

习题2:“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和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不仅向学生提出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的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的路径———联系原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还隐含了提示学生要阅读原著的要求。

习题3:吴缅为什么会认真阅读这本书?你平时了解、阅读课外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如果让你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你会抓住哪些具体的内容来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习题应该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本题的设计抓住了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这一文体特点,通过一个个连续性问题, 帮助学生厘清简单的读后感的撰写步骤:交代读书的背景—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引入精彩部分—结合感受具体介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目的便自然达到,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

上述习题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文本内容,还关注了文本的表达形式,遵循了“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的原则。有了这样的习题引导,教师不会再将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了。学生不仅读了一篇课文,还读了一本书,了解了读后感的写法,学会了如何阅读课外书,再遇到同类文章, 就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了。

4.注重运用,拓宽深度和广度,提升学习创新力

“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2]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应该成为课后习题编排的指导思想。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内容已经关注到拓展类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语文学习途径的拓宽,但是量还不够足。课后习题的编排还可以从选文出发,把日常生活甚至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语文学习中来[9],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实际的社交能力,提升学习的创新力。

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1)通过书籍或者网络查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探究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词,背诵积累1~2首。

(3)“清平乐”这个词牌的来源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以“清平乐”为词牌的词?

这样的习题不局限于理解、积累一首词,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一首词,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词牌,积累一组词,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古文化的探究相融相通。

王荣生先生一再强调:“对选文的阐述,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1]只有拥有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课后习题来指导师生的教与学,才能使语文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得到有效提升。当然,在完善课后习题编排的同时,师生也要自觉提高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度和使用度,做到研用结合,自觉关注,自主开发,切实发挥课后习题的功用。

摘要: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体现文章“如何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合理编排和有效使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在编排时,应该做到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激发学习动力;细化要求,搭建训练序列,提升学习能力;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注重运用,拓宽深广度,提升学习创新力。师生在使用课后习题时,应做到研用结合,自觉关注,切实发挥课后习题的功用,促进语文学习力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第5篇

一、课堂参与度不大,追本溯源是学生对习题讲评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习题讲评课,学生总认为讲习题是在对答案,无聊,没新意,因此在课堂上你总会见到无所事事,自娱自乐,百无聊懒的逍遥者们痛不欲生的场面。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我教学方法,目标如何设定,想学的同学还是乐此不疲地愉悦在其中。

二、拓展太多,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习题讲评,对我来说初衷简单,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典型题目的探究,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对所讲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点拨和拓展,比如,我在讲字音辨析题时,首先会让学生总结归纳,找出这类题一般都会哪些字词上设置陷阱。此时,同学们通过探究、分析得知,原来大都是些多音字和受方言影响较大的字。那么,针对此种情况,我便会让学生对此题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地毯式”攻略——找出所有多音字,并将所得数字号,标于题旨左侧空旷处,以便课下查证,进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我有时可能还会就个别字词进行特别点拨、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辐射式”记忆,达到发散思维,落实新知的目的。

通过此上例证,不难看出,用“拓展迁移法”讲题,首先讲题速度明显下降;其次,习题课的课堂有效性和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道路曲折,但我仍需坚持,因为“放弃一定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我特制订如下措施,来调和其间矛盾:

1、变学生被动的“得”为主动的“取”。课堂上我主要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真切参与课堂。具体过程:就有代表性的题旨,提问一学生,让其阐释自己的答题步骤及方法,过程中其余学生仔细倾听,后各抒己见,表述自我观点,最后师生合作,讨论探究得结果。如斯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质,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点到为止,不再深究。对于有些问题,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做到面面到,但都是点而不透,留下楔子,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如前面提到的字音辨析,我引导学生使其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做下标记,对涉及到的多音字,课下查证,并以书面形式总结归纳。采取如斯的方式,最大的益处就是节约了时间,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3、为了保证第二点的实效性,还必须加大对学生检查、督促的力度。对此我会于课堂教学开始前的5—8分钟到教室,只要是在教室坐的同学都是检查对象,个个检查,并根据同学们的具体作答情况提出不同层面上的批评意见,争取尽己力保证习题讲评课的初衷画上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

上一篇:医用电子设备下一篇:实证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