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2024-05-20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精选9篇)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方针,建筑工程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形势下,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建筑工程企业需切实从营销成本管理、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健全会计准则、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企业高速发展,提升各单位、企业在同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重点对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加强销售、管理、财务等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督促建筑工程企业重新审核成本控制内容,财务管理思想、会计核算制度。从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加强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结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环境、市场经济形势,针对建筑工程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提出一定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二、探究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关系

(一)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

1. 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程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销售费用(包括:设备设施修理费、材料费用、运输费、广告费),管理费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咨询费、诉讼费等),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等)。建筑工程企业的期间费用具体含义:是指在本期内,企业直接计入当年利润收入,而不直接或间接归入经营成本的各项费用。

(2)建筑企业工程期间费用有严格的界定、划分,明确其是收益支出还是资本支出,则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本管理、核算、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的准确性。

(3)根据建筑企业期间费用的不同作用、特点、支付对象,其具体核算方法有四种:直接支付、转账摊销、预提待付、已付待摊。如:建筑企业的员工工资、装卸费、广告费等一般运用直接支付进行核算,企业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则通过转账摊销的方式进行核算支付。

2. 建筑工程企业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程企业会计控制是指在本期内利用财务报表、财务法规、财务报告、财务状况、企业运营情况、资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对当前企业资金运动走向、使用目的进行控制、管理、约束。其中会计控制由主体和客体构成。会计控制客体即指资金运动,主体则是指对当前资金运动进行操控的相关会计部门、领导层等。

(2)会计控制的基础则是对企业资金流向的可控性,其具体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筹集过程与应用过程的有效控制。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 会根据期间费用的分布形势渗透入企业的每个角落,在对资金流向、数量、流入流出时间进行有效调控的同时,秉持着五大基本原则:(1)全面系统原则;(2)及时性原则;(3)责任、权利结合原则;(4)制度原则;(5)分级控制原则。通过五大原则制定出相应的监控法规,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合理调控。

(二)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关系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加上部分企业自身成本管理疏忽,致使我国建筑工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平稳向上发展,切实加强企业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对各项费用科学合理核算分类,降低各个项目费用成本,这对于企业积极面对严峻形势,采取合理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控制期间费用的调控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四条:

1. 会计控制是企业期间费用的基础工程

会计控制应建立在建筑工程企业成本预算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建筑企业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独立费用,冬季、远征、夜间等不同施工季节、场所费用,以及设备设施、建筑材料、工人工资、运输等一系列工程的预算。期间费用只有依托良好的会计控制环境、成本预算合理规划、会计控制科学战略部署,各部门环节会计控制建立完整体制,才能使其高效、高质量利用,切实推动企业发展。

2. 会计控制是确定期间费用指标的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主要是建筑工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会计控制则对建筑工程生产经营、经销、管理每一环节进行资金合理规划。全面、科学照顾到整个工程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期间费用的支出则是依据会计控制的每一步规划,将三个阶段的期间费用控制在一定指标内,合理控制资金流量,严格控制各部门耗费,把关期间费用不超标。

3. 划分建筑工程企业各部门职能,协调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关系

建筑工程企业会计控制的客体是资金运动、主体是控制管理资金流动的各个部门。根据期间费用支出对象的不同,会计控制可以对费用流向进行细致划分,确定期间费用流向,确立各部门营销、管理、财务的职责。同时根据会计控制费用的流向、流量,协调好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4. 会计控制使期间费用具体化,提高期间费用利用质量

期间费用的各项支出要依赖于各个会计部门审核批准,这使期间费用的各项流出具体化,有效检验了各项费用的利用质量,提高了项目检验力度,减少了成本损失。清晰了期间费用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对于企业资产价值评估与利润净收益正确划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层对会计控制期间费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使建筑企业管理层加大了期间成本控制管理,然而由于企业各个会计部门对期间费用控制管理能力薄弱,管理层对于会计管理没有足够认知,致使期间费用控制工作落实下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下属部门、各环节对于期间成本控制不够重视,无法对未来企业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资金需求做到合理预估,不清楚实际期间费用需求,制约了发展。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方法利用不够灵活多变

有效的制度是会计控制工作的保障。然而,部分建筑企业领导层无法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特点、期间成本规划目标、成本分类、流向、数量等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致使会计工作运行过于盲目,无法科学规划期间成本。同时会计控制所采取的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过于陈旧,与当前企业期间成本控制现状相脱节,采用方法不够灵活。如对建筑工程某一项目进行预算,只是将固有成本增加20%的成本预算,这样的期间费用管理过于机械化,不能结合项目发展进行合理调整,一旦发生意外,没有完整的应急响应预案,企业会计控制发展将存在潜在隐患。

(三)期间费用计划管理工作不到位,责任指标制度不公平合理

部分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的总额仅依据往年的额度进行费用制定,致使期间成本预算与实际企业销售、管理相脱节,不达标,严重影响企业项目的研发进程。会计控制指标设置不合理,仅依据经验和历史数据制定,没有考虑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控制指标满足不了实际指标要求,使会计控制工作举步维艰,难以前行。

(四)工程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企业培训力度不够

工程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企业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期间成本控制出现偏差,责权不能很好的结合,无法使绩效考核与惩奖制度相结合,预算与控制工作相结合,引发建筑工程企业责任落实与权力执行相脱节,无法对期间成本得到良好调控。

四、合理调节好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关系的对策措施

(一)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政策方针,根据建筑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国内外金融环境、市场经济形势,制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企业期间成本会计控制制度。全面提高低、中、高层对于会计控制管理的认识,建立有效财务管理,制定完整财务日志,详细记录期间费用资金的走向、数量、时间、作用。

(二)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主要包括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三类。根据三者不同性质,如:管理预算划分为变动预算和固定预算。第一部分变动预算的管理要根据销售业务进行实际预算。财务预算则与建筑工程企业存款、贷款数额有关系。会计控制在分析建筑工程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时,要对不良投资、不合理生产管理、不合格的产品严格控制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期间成本。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损失,对期间成本进行计划性管理。

(三)1.严格划清期间费用与其他支出之间的界限。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成本与期间费用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但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发展成本与期间费用二者都是在企业生产、销售中存在的消耗,最终都要通过当期损益进行补充。不过, 期间费用补充具备必然性,企业生产有无利润都要进行补充,发展成本则只能在企业产生生产销售收入时才能得到补充;2.切实划清期间费用与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之间的关系。将期间费用划入资本性支出,则可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效益,容易对财务状况、收益情况、资金流量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3. 针对期间费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要合理划清,三者虽都在本期内企业利润中扣除,但销售、管理、财务三者费用的支出方向、作用、性质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四)建筑工程企业应合理调节好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组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对于期间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外国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建筑企业自身特点、项目发展目标,将预算与会计控制相结合。切实履行政府出台的相关约束政策,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合理合法。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关系展开深入探究,仔细分析了会计控制是科学、合理、规划期间费用的基础工程,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明确提出为减少制度不完善、期间费用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影响,企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据政策法规建立有效会计控制、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促使企业克服一道道难题,在经济复苏中进一步成长

展望“十二五”规划,企业应做好未来发展目标与规划,总结经营理念,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经济下,使企业发展更加蓬勃向上。

摘要: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建筑工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已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期间费用的控制管理是建筑工程单位、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企业资本性与收益性有着必然联系, 在建筑工程企业会计核算中直接影响着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流量以及运营成果。如何进一步加强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 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重点对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关系、当前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等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深入探究, 力求客观、全面分析问题, 促使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健康向上, 合理合法, 切实推进我国经济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振华.浅谈小企业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9) .

[2]陈国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J].青岛画报, 2011 (09) .

[3]袁俊杰.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4]朱辉.浅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10年 (31) .

浅谈企业期间费用的管理 第2篇

年级专业: 2009级会计4班姓名:刘晓娜

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也乘着这股春风蓬勃发展起来,这些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收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特别是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等方面,它们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的思想和方式更是落后僵化,特别是对期间费用的控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致使这类企业想做大做强像登天一样。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纲:

一、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期间费用的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二)制定预算的制度缺失、方法不够灵活

(三)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

(四)内部控制可靠性不强

(五)考评体系不够健全

(六)权责未能有效结合,奖惩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二、企业面临期间费用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预算方法

(二)建立经济责任制,使权责落到实处

(三)加强内部控制,分析差异,实实施控制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三、期间费用的控制的采用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法

(二)审核控制法

(三)销售费用利益贡献报表法

四、企业期间费用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6期

《经营管理者》——2011年18期

《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试论期间费用和会计控制的关系 第3篇

一、企业期间费用和会计控制的主要事项

(一)企业期间费用的主要事项

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比如:材料费、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等);管理费用(指企业的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比如:董事会费、咨询费、行政管理部门员工发生的各项费用等),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比如:利息费用、一些手续费用等)。企业的期间费用应当确定是资本的支出还是收益的支出。企业的期间费用可以使用以下办法核算:已付待摊的办法,预提待付的办法,直接支出的办法,以及转账摊销的办法。

(二)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事项

企业的会计控制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运用财务报表、财务上的一些法律规范、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反映会计的信息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会计控制应坚持对企业资金流动的可控性这一原则,它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应当坚持分级别、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及时有效性和系统全面的原则。

二、企业期间费用和会计控制的关系

(一)会计控制能够使期间费用的使用质量改善

期间费用在经过相关会计部门的审批后在可以对外支出,这样能够使期间费用的使用质量大大改善,对每项期间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验,企业的财务成本支出变小,明确了期间费用是资本的支出还是收益的支出。

(二)会计控制使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

企业对资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每个部门是会计控制的主体,而资金的运动是客体。依据支出期间费用对象的类别,会计控制能够明细区分支出费用的流动方向,从而断定期间的费用的流动方向,使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

(三)会计控制是明确期间费用多少的关键

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会计控制的内容有事情发生前的控制、事情发生过程中的控制、事情发生以后的控制,会计控制需要对企业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效地统筹和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期间费用的支出,使期间费用能够控制在一定额度内。

(四)会计控制是企业期间费用的基础

会计控制需要建立在对企业成本进行预算的基础之上,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独立的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工人的薪酬等。期间费用只有依赖于科学的会计控制、合理的预算规划、较好的会计控制环境,才能使期间费用的使用合理化。

三、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素质低

企业会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素质低,这使得企业的会计控制难以很好的实现,责任不够明确,不能够使绩效的考评和惩奖措施统一起来,不能够使期间费用的预算和会计控制统一起来。

(二)期间费用的统筹和规划不合理

有一些企业的期间费用额度是根据以前年度费用的多少进行确定的,这种预算方式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它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只是凭借现有的数据和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期间费用的多少个,对外界及市场环境状况的变化无法作对相应的应对,阻碍了会计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有些企业的领导对期间费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从自己企业的现状出发,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制度,导致会计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从而不能够对企业的期间费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所使用的一些会计方法跟企业的现实情况不符合。最终,不能够很好地管理和控制好企业的期间费用。

四、调节企业期间费用和会计控制关系的策略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素质

企业应当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逐步加强对会计人员工作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将会计准则灵活地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现状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对企业的期间费用进行很好地会计控制。

(二)依据以前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期间费用预算规划

期间费用主要有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依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可以进行划分,比如:管理费用的预算可以划分为变动的预算和固定预算,变动的预算可以依据实际发生业务进行核算。财务预算主要跟企业存款和贷款的多少有关联。对企业的期间费用进行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不良投资,以使期间费用减少。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

应当根据我国颁布的一些法律规范和政策,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以及市场经济和金融环境,不断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企业的领导应高度重视,认真监督企业的财务工作。同时,明确期间费用和其它费用的区别。

摘要:企业会计人员技能和素质低, 期间费用的统筹和规划不合理, 会计制度不完善是企业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应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素质,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规划, 建全我国的会计制度。保证系统、公正地对问题进行分析, 以促进我国企业稳定地向前发展。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第4篇

基本案例

某学校于2006年4月22日和某承包人签订了一份《教学楼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承包范围为教学楼土建、水电安装施工,该工程建筑面积为5368.66平方米,框架五层,质量标准为合格,要求2006年4月26日开工,2006年11月30日竣工,工期220天(日历天),本工程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按1999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版本进行签订,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为合同价的20%,中间付款按工程形象进度的70%支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付至合同价的85%。

合同签订后,承包人按合同约定时间如期进行施工,但在工程主体封顶后(封顶时间为2006年8月15日),学校的工程款因资金紧张未能按时支付(合同规定封顶后7日内付款,即付款时间为2006年8月22日),学校答应承包人工程款会马上到位,要求承包人继续施工,但经承包人多次催要,工程款仍未到帐,因此承包人于2006年8月23日给学校打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中称若学校在七日内仍不能付款,承包人将不得不停工。七日后学校仍未付款也未给予答复,承包人又于2006年8月30日给学校打了第二份报告,该报告中明确表态,因学校未按合同约定付款,因此本承包人将于2006年9月1日停工,停工期间的所有损失由学校承担,随即承包人对工地进行了全面停工,在停工期间承包人也多次及时地向学校发出了索赔报告。两月后,学校筹到了工程款并支付给承包人,同时书面要求承包人全面开工。承包人在收到学校的工程款后却给学校发了一份索赔报告,报告中说学校应对该停工期间的工期及费用损失进行赔偿,否则不能开工。后经双方多次协商,学校仅对延误的工期进行了确认,但对费用索赔却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承包人拒绝复工。工程一直拖了一年,一年后承包人向学校发出《关于补偿教学楼停工期间损失函件》的律师函,要求学校给予赔偿这一年零两个多月的工期及费用损失,否则将提起诉讼。争议焦点

1、承包人的停工是否有依据?

2、承包人所要求的停工期间对工期和费用损失进行补偿是否有法律依据?

3、工程款利息如何计算? 简要评析 1、1999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发包人不按合同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双方又达成延期付款协议的,承包人可以停止施工,由发包人承担责任。因此在本案中学校在主体完工七日内未支付进度款,承包人以此为据在向学校发出了书面通知而学校仍不履行的情况下进行停工是有依据的。

但是在学校支付了该笔进度款后,承包人以学校不同意该期间的损失为由仍然停工是无法律依据的。发包人支付了进度款,承包人就应该履行继续施工的义务,至于发包人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及停工期间的损失应另行处理,如未达一致意见,可采取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承包人不能以未达成一意见为由拒绝继续施工的要求。

2、承包人停工确实是由学校迟付工程款引起的,因此承包人向学校要求进度款支付之前的延误费用补偿是有法律依据的。

但是根据上面第1条的分析,自学校已付进度款之日以后的停工,学校是不需要负责的,因此该停工期的工期不能顺延,费用也不能补偿,相反学校还可以就该段时间的工期及费用损失向承包人进行反索赔。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若没有约定的,则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第十八条规定:“利息从应付工程价款之日计付。”因此在本案中该笔进度款的利息的计息时间应从应付款之日即2006年8月22日起至已付款之日止,利率按该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

简评:

本文简要评析中的观点正确。

2007年版的施工合同通用条款中对此情况有更明确的规定:

“发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预付款或合同价款,或拖延、拒绝批准付款申请和支付凭证,导致付款延误的,承包人可向发包人发出通知,要求发包人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违约行为。发包人收到承包人通知后的28 天内仍不履行合同义务,承包人有权暂停施工,并通知监理人,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并支付承包人合理利润。

承包人按上述规定暂停施工28 天后,发包人仍不纠正违约行为的,承包人可向发包人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但承包人的这一行动不免除发包人承担的违约责任,也不影响承包人根据合同约定享有的索赔权利。”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第5篇

1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利用率

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利用率, 加强对财务费用的控制, 降低利息支出, 就必须加速资金周转, 以减少借入资金的数额, 优化资本结构。

1.2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同类型企业制造成本水平是差不多的, 如果将期间费用的支出控制到同类型企业平均水平以下, 对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将是至关重要的。

2在期间费用的预算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与控制制度不健全

对预算控制体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 对资金需求没有长远且合理的计划, 一旦遇到意外事件便不能从容应对。例如, 在财务费用上存在的问题, 资金的使用没有计划;如果应收帐款控制不严, 造成资金回笼困难。

2.2内部控制薄弱, 缺乏监督机制, 未能有效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施有效的策略及手段,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职能得以发挥, 使企业经营活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如果企业仅有预算, 而缺乏控制, 那么预算则会形式化, 因此, 是否可以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如果没有及时对偏差予以纠正, 那么, 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则会经不住拷问, 企业的付出将会白费。一个企业不仅需要周全的预算制度, 还需要依照预算制度去严格执行。基于现实情况而言, 我国很多企业存在预算执行不够严谨的问题, 究其原因, 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预算的执行重视度缺乏, 企业财务部门在监督执行上也没有有效的、与之相匹配的措施。举例说明, 我国很多企业有着标准的员工出差报销制度, 然而, 现实中, 很多企业预算执行部门的差旅费已经大额超出, 如果依照企业的预算标准, 那么, 则无法完成报销。然而, 很多企业存在如下情况, 即差旅费超过企业报销标准, 当预算执行部门向领导汇报后, 领导特批予以报销。这意味着企业的预算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使企业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2.3未能形成自己的企业精神文化

会让员工仿佛被一种神奇的魔力所驱使, 又仿佛被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诱惑, 由此激发出炽热的忠诚, 并转化成一种巨大的原动力和生产力, 从而让无形的精神催生出丰硕的成果, 这种无形的精神便是企业的文化, 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信念, 为企业成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及规范。山东万杰集团董事局主席孙启玉总结出企业的一个生存规律:“一年的企业靠运气, 三年的企业靠领导, 五年的企业靠制度, 百年的企业靠文化。”私营企业的寿命普遍较短, 大约只有5年, 正是因为没有积淀出自身的企业文化而走向衰亡。由于缺少企业文化的指引, 私营企业的控制机制无法和自身的企业文化达到有机结合, 客观上使期间费用控制的观念不能深入私营业主和员工的内心, 期间费用的预算与控制出现问题也就得不到彻底解决, 加强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塑势在必行。

2.4单位外部监督不力

单位外部的监督不力也会导致企业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执法部门工作力度不足。当前, 我国企业很多事宜的处理原则仍然是“人治大于法治”。执法部门在处理公司的时候往往执法不够严格。基于上述情况, 很多企业形成如下错误的价值观, 即企业作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低于企业作假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这样的法律执行欠缺使企业负责人感受不到法律应有的权威力, 使一些企业领导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使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其次, 社会审计的作用不足。我国社会审计人员总体数量偏少, 且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 企业的治理结构还有所欠缺, 会计师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 力求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于会计监督成本实施和企业服务收益中找寻均衡。基于企业现实需求, 为企业提供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服务, 这些行为使审计的公正性丧失。最后, 纵然我国当前有着很多关于企业监督的外部方式, 且监督体系较大, 然而, 监督效果却不佳。原因在于多种监督功能相互交叉, 且多个监督标准不一致, 横向的信息沟通较为缺乏, 这样无法生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3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问题解决策略

3.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抬高财务人员招聘门槛, 提高财务人员待遇, 改变企业主的财务人员任用观念, 避免企业的重要财务岗位由私营业主或直系亲属担任。积极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财务方面的人才,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2提高管理水平并加强重视程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重视程度是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私营业主及各部门负责人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水平, 定期进行专业管理课程的培训和到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参观考察, 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学习, 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增强把握企业全局的本领, 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只有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才能增强对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的认识, 提高执行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的自觉性, 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3.3加强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加强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期间费用预算与控制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公司如果想降低和控制期间费用, 就必须搞好预算管理, 加强审核控制, 也就是建立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制度, 按制度规定控制费用支出。构建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度, 使职责与权利可以真正落于实处。一般而言, 对企业管理人员授予特定的权力是要求其切实履行职责所需要供给的基本条件。对企业管理者授权且合理科学地授予权力是实现权责对等的重要因素, 因而, 需要依据企业管理人员所肩负的责任大小赋予其对等的权力。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 且取决于其企业上级合理授权的科学度。如果企业上级对于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和职责履行有着科学的监督制度, 那么上级可以有效掌握管理人员在职期间的真实管理情况。无论是监督还是坚持工作的执行, 皆主要由授权者履行。如果管理者有责任却无权力, 那么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则会受挫, 且责任制度会形同虚设, 最终导致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如果管理者有权利却无职责, 那么则会助长管理者的官僚主义作风, 使管理者滥用权力。因而, 构建科学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 使企业职责与权力可以落到实处势在必行。

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的考评制度。鉴于企业责任部门管理与服务没有严格和确切的考评依据, 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 主要以管理费用指标为评定标准, 且以此代表对管理部门具体情况的考核, 这样的做法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因而, 应当尽快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系统, 广泛听取企业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使企业全体员工可以共同参与企业考评体系的制定, 这样利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标准的遵守。

有效建立健全企业员工奖惩机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为了保证企业预算各种指标的顺利完成, 需要制定出严谨的预算考核办法, 以各个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构为主要依据, 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方法。实行月度预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 并做到清算结果奖惩坚决到位。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对期间费用的预算与控制作为现代私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可以将企业战略、企业绩效与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一种基础管理机制, 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完善预算控制管理环节, 进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不仅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期间费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2]冉茂园.某企业期间费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013.

[3]李立群, 赵连新.浅谈期间费用的控制[J].财会论坛, 2011 (9) .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第6篇

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始于2005年,注册资金50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CNP背投硬屏、背投软幕、PT硬幕、双面投影幕、橱窗幕、金属屏、金属软幕、环型幕、球型幕、反射镜等投影幕的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公司经费、业务招待费、印花税等,其中公司经费中的办公费、差旅费、行政部门的工资及福利、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在管理费用核算中所占比重较大;销售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和租赁费,其中广告费和租赁费在销售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收入与支出和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从公司期间费用核算的现状来看,公司未对期间费用进行科学划分和归类,从而致使公司期间费用的核算不规范、不准确。

公司是一家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的小规模企业,公司的投资者亦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该模式已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公司经理仅高中文化,既缺乏现代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理念,也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从公司现有期间费用管理制度来看,其期间费用管理制度尚不够健全和完善,甚至未将期间费用的管理纳入公司管理的有效机制当中,这势必会对公司的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公司期间费用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管理费用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计提不合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最新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而笔者调研发现,公司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从而导致公司管理费用增加。此外,公司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存在人为扩大折旧摊销额、缩短摊销期限等现象,这也势必会增加当期的管理费用。

(2)成本费用核算范围界定不清。按公司生产管理规定,生产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若产品成本控制在公司规定的产品成本标准范围之内,生产部部长当月将获得生产奖300元。为获得奖励,公司产品管理者通过各种途径将超出范围的生产成本计入管理费用。此外,公司管理人员对于原材料等存货管理不严,会出现生产工人将生产产品剩余的原材料私自带回家或当废品处理,间接增加管理费用。

(3)日常费用开支控制不严。公司文件打印费、水电费以及通讯费等日常开支控制不严,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调研发现,公司文件的打印费是一笔较大的费用支出,无论是公司内部文件还是外部文件,打印时均采用单面打印,而非双面打印;各部门的水电费未定额控制,造成公司水电费颇高;通讯费也未得到有效控制,常存在业务人员下班时间利用公司办公电话拨打私人电话等。

(二)公司销售费用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力。公司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据,经多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方可报销。但在实际中,负责审核的部门经理并未严格审查费用是否合理合规,只要经理签字认可,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可见,该公司销售费用报销虽有审批控制制度,但欠缺执行力度。

(2)混淆部分费用核算范围。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公司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税收法律知识,为方便核算常将销售部门人员的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他费用作为公司业务招待费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业务招待费超过税法扣除标准,使部分费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3)业务宣传费用预算不足。该公司是一家集投影幕生产、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为提高公司产品知名度,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进行业务宣传必不可少。调研发现,公司为控制销售费用开支,在公司成立以来的7年中,仅通过百度推广和报纸宣传两种途径进行产品宣传,其中以百度推广宣传为主。根据公司费用明细表显示,2012年百度推广费为5600元,报纸宣传费为3600元。可见,公司用于业务宣传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仅依依靠单一的营销手段进行业务推广,很难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势必影响公司销售额。

(三)公司财务费用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公司2011年从银行借款兴建公司新库房,并于2012年3月完工。根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固定资产在建期间,借款利息应属资本性支出,应归入在建工程科目,作为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而公司会计人员会计核算时,将在建工程期间的银行借款利息作为收益性支出,全部归入期间费用中的财务费用,造成公司财务费用上升。

(2)销售政策执行不力。公司销售政策规定:一般情况下收取30%-50%定金生产,发货前付完全款,如有剩款最多5%-10%,若货款金额较大,付款期限较长,由销货方决定折扣限额,缩短付款期限,提前收回货款。虽然公司对于产品货款的回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并未按现有销售政策执行。究其原因,由于电子行业竞争激烈,在产品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常转化为“折扣、优惠战”,而公司给予的折扣、优惠越多,承担的财务费用则越大。公司为获得订单或回收货款,往往会给予客户较高的现金折扣,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开支。

(3)资金运营缺乏统筹管理。公司各项经济活动依赖于资金的循环周转,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须统筹安排和合理运用资金。调研发现,该公司在财务工作中资金缺乏统筹安排,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新厂房的土地,造成获得大订单的同时无法正常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一度陷入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此问题,公司以厂房为抵押,向银行取得高额贷款,产生了数额巨大的借款费用,从而降低了公司的经济利润。

三、公司期间费用核算与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缺乏良好的费用管理理念调研发现,公司经营管理者仅高中文化,只是在公司创业前期和一位投影幕行业的同行学习过销售管理经验,没有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只关心公司月末或者年末的总利润和净利润,至于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费用的核算和控制是否合理等方面并不重视,以致该公司期间费用核算与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根本原因:缺乏健全的费用管理制度公司内部虽然制定了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但该制度尤其是期间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以致期间费用核算不真实、不准确,从而增加公司的成本费用,降低公司的利润。此外,公司现有的费用管理制度并未有效执行。

(三)外部环境:税收和融资政策相对薄弱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健全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资金经营能力差,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政策予以扶持。但目前政府出台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及融资政策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四)自身能力: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整体不高调研发现,该公司财会人员既缺乏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又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未能及时调整和完善,这无疑给公司财务与会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按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进行会计继续教育,但该公司财会人员并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并没有按规定继续进行后续教育。

四、公司期间费用核算与控制问题解决对策

(一)增强公司经营管理者费用管理理念与意识在企业的利润构成中,期间费用支出占有较大比重,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必将影响企业健康快速成长。而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成本费用管理理念和意识,必将有利于企业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开拓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角,拓展管理者的经营理念,革新管理者费用控制理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公司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参加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这是完善公司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因素。

(二)建立健全公司费用核算与控制制度为解决公司期间费用核算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须建立健全公司费用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健全期间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制度。首先,加强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是期间费用控制的基础,合理的预算控制有利于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者积极主动的开展财务工作,并深入了解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其次,加强期间费用的审批控制。中小企业在进行期间费用预算的基础上,对于期间费用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查,认真追踪每笔费用的支出情况,在审批过程中,积极有效地提出合理建议,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节约企业资源。

(三)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内部的改革,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经营过程中,税收一直都是企业重要的费用支出,且是不可通过其他条件合理转移的。因而,中小企业要想利润最大化,政府落实并完善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至关重要。此外,由于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蓬勃发展。

期间费用申报中的纳税风险 第7篇

一、案例

甲公司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 所得税税率为25%。在2013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 甲公司申报销售收入10 000万元,在申报的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金额为100万元,并且企业对业务招待费按照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在纳税申报时进行了调整, 对该事项自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2014年主管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2013年所发生的10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中有10万元取得了不符合规定的票据,甲公司在纳税申报时对取得的票据未进行核查,对于取得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而发生的10万元业务招待费未进行说明。

二、业务招待费处理分析

对于甲公司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中所涉及取得不符合规定票据的10万元如何处理,稽查局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意见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计算该纳税人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为: 按照销售收入扣除限额=10 000×5‰=50(万元),根据发生额的60%扣除限额=100×60%=60(万元)。

50万元<60万元,因此甲公司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50万元,而且该纳税人对于超标准的50万元已经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自行进行了调增,即使该纳税人有1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未取得合法有效票据,仍不影响该纳税人税前扣除额度,因此对纳税人该事项不进行处理。

意见二:虽然该纳税人已经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调增了应纳税所得额,但是由于该纳税人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所涉及的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自己未进行核查,所以该纳税人税前扣除的50万元业务招待费里包括取得不符合规定发票所发生的10万元业务招待费的一部分。对于这1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的部分应该按所占比例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增。即:当前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比例=50/ 110×100%=45.45%,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45.45%= 4.545(万元),所以,应调增该纳税人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4.545万元。

笔者认为,这两种处理方法都有失妥当。对于第一种不进行处理的意见,假如该公司销售收入为20 000万元, 则计算该纳税人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为:按照销售收入扣除限额=20 000×5‰=100(万元),根据发生额的60%扣除限额=100×60%=60(万元)。

60万元<100万元,因此甲公司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60万元。但是该纳税人有1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未取得合法有效票据,不得税前扣除。则该纳税人税前扣除的60万元中包括10万元的60%在内,因此应对未取得合法有效票据10万元的60%部分进行纳税调增,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因此,该纳税人确实违反了相关税法规定,对于发生的未取得合法有效票据的10万元如果不进行处理则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少申报纳税。而且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会取得大量的票据,如果此事项不进行处理,则会造成企业忽略对取得票据是否合法进行核实的责任。

若按照第二种意见进行处理,倒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的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即:(50-4.545)/ 10 000×100%=4.455‰,而《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的规定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因此,如果按照第二种意见进行处理则人为降低了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违背了《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业务招待费按照销售收入的5‰计算扣除限额的规定。

笔者认为,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一项: “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进行下列检查:(一)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和缴销发票的情况”的规定,即使该事项未造成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也应该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企业上述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以及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之规定,对该纳税人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区别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又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的规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在当年未扣除完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与会计核算形成暂时性差异,会影响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业务招待费支出当年未扣除的部分,不允许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与企业会计核算形成永久性差异。由于企业所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有可能是分年度进行税前扣除的,若对取得不符合规定票据而列支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进行处理的话,可能会对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四、风险应对策略

第一,企业会计在取得票据进行账务处理前,应对取得的票据进行查询比对,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应退还给开票单位,让其提供合法有效的票据再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再次对所取得的票据进行审核,若发现所取得的票据不是合法有效的, 即使不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也应该在汇算清缴报告里进行说明,降低纳税申报风险。

第三,对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有扣除比例的项目,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 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几项支出,同样存在上述申报风险,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同样应予以关注。

摘要:本文用一个案例分析对于有比例扣除标准的期间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存在的涉税风险,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期间费用,扣除标准,纳税申报,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肖太寿.业务招待费涉税风险及管理策略[J].财会月刊,2012(2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于按业务板块核算期间费用的探讨 第8篇

一、业务板块设置

制度上规定的业务板块有五部分, 其中加工业务大多实行的是单独核算, 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在商品流通费用之列。即便是委托库内加工厂加工粮油, 所发生的运杂费连同加工费一并列入了产品成本。委托加工什么性质的粮油, 收回的仍然是该性质粮油, 只不过加工付出的是粮油原料, 收回是成品粮油, 其性质未变。在工作实际中, 中转业务发生的并不多。实际按业务板块核算期间费用的只有保管、轮换和贸易业务, 加上中转业务也只需设四个业务板块。

二、期间费用核算

有的期间费用能分清归属的业务板块, 有的期间费用则应由几个业务板块共同负担;还有的是一项费用中既有能分清直接计入的部分, 也有不能分清要进行共同分摊的部分。这就要对能分摊的直接费用采用“直接认定方法”;对不能分清的共同性费用, 则采用“比例分摊方法”解决。

(一) 直接认定方法

该法是指在费用发生后, 根据有关费用凭证, 直接可以确定应由哪一业务板块负担。这类费用一般是各类直接费用, 如运杂费、仓储保管费、装卸费、仓库折旧费、仓库维修费、统贷统还租赁费、代购代销手续费、整晒费、商品损耗、存货盘亏或毁损、包装费、保险费、仓库保管人员职工薪酬 (包括工资及按工资总额规定计提的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工会和职工教育经费以及水电费等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也属直接费用。储备粮油借款利息, 由直属库付给农发行并列入期间财务费用的, 直接可以确定到保管业务板块。轮换粮油采取先购后销的借款利息和经营商品粮油借款利息, 能够直接认定的, 直接列入该业务板块, 因两者借款有时混在一起难以确切划清的, 可按商品粮油当月平均库存占用额, 加减应收、应付账款和上月商品粮油利润额 (或亏损额) , 乘以银行贷款当月利率, 得出贸易业务板块应分摊的利息, 余下利息分摊到轮换业务板块。

1.保管业务, 核算的是中央储备粮油, 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国家临时储备粮油 (简称“储备粮油”) , 收购期间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烘晒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当计入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经核定后作为入库成本。储备粮油按照国家下达的销售计划, 通过粮食市场公开拍卖以及国家规定的方式抛售 (竞价销售) , 发生的价差亏损和车板前费用, 即粮食出库到装车 (火车) 所发生的粮食出库费用、短途运费、火车站台使用费、站台上车的搬运费等, 是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这样, 保管业务板块, 就不存在负担收购和销售期间发生的直接费用。由于中央储备粮轮换采取的是“成本不变, 实物兑换”的方式进行, 因此, 中央储备粮油在轮换空仓发生的粮油损耗, 保管业务板块也不需承担, 应由轮换业务板块负担。

2.中央储备粮油轮换期间, 粮油未销出之前仍属储备粮油库存;轮换新购进的粮油一旦入仓也属储备粮油库存。其期间发生的仓储直接费用如仓库保管人员的职工薪酬、仓库折旧费和维修费、仓储保管费等应由保管业务板块负担。只有在中央储备粮油轮换采取“先购后销”的方式, 发生购大于销即未销出的部分存粮才为轮换粮油库存, 轮换业务板块才负担其期间发生的仓储直接费用。

3.仓库保管人员的职工薪酬、仓库维修费、仓库折旧费、统贷统还租赁费和仓储保管费等发生的直接费用, 本着“人定到仓, 仓定到粮”的原则, 即将上述发生的费用, 直接认定到仓库, 再根据仓库储存的粮油性质, 分摊到其所归属的业务板块。

(二) 比例分摊方法

该法是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量所占比例多少, 通过计算方法确定各业务板块应分摊的共同性费用额。要做到分摊合理, 需要选定合理的分摊权数进行分摊。商品流通是以物流为基础, 因此, 各项费用的支出应以量为基础计算。按常理, 商品的流入不是销出, 就是储存。笔者选用“销存量”作为权数, 以各业务板块的销售 (含调出) 量加存储量, 占全部销存量的比率, 计算各业务板块应分摊的共同性费用。这类费用除仓库固定资产折旧费外, 还有办公及生活用房、铁路专用线、货场、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及维修费, 低值易耗品摊销, 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的工资, 以及按工资总额规定计提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险费、工会和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护费、生活和库内场地照明水电费等。总之, 商品流通期间全部费用减去直接认定的费用以外, 其余为应分摊的共同性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 中央储备粮油轮换, 是根据国家下达的轮换计划, 收购新粮, 销售存粮, 按照“实物兑换”的方式实行轮换。在购销方式上, 可采取“先购后销”或“先销后购”进行。采取先购后销的方式轮换, 其购量大于销量的部分, 应属未销出的轮换粮油库存数量;若采取先销后购的方式轮换, 其销量大于购量发生赤字的部分, 实为挂空的中央储备粮油库存,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 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即减少保管业务板块库存数量, 补平轮换业务板块的库存赤字。

三、月末用“销存量”分摊法分摊共同性费用

一是以当月实际销售数量加调出数量为依据, 计算销售 (含调出) 量。二是计算月平均储存量和共同费用分摊率。月平均储存量= (月初库存数量+月末库存数量) &#247;2。共同费用分摊计算公式:首先计算出各业务板块销存量占全部销存量的比率。本月某业务板块销存量占全部业务板块销存量比率=某业务板块销存量&#247;全部业务板块销存量×100%。三是计算出各业务板块本月应负担的共同性费用额。本月某业务板块应负担的费用额=本月发生的共同性费用总额×某业务板块销存量占全部业务板块销存量的比率。

例:某直属库201×年×月发生共同性费用的折旧费为80 000元, 全部销存总量为200 000吨, 其中保管业务为180 000吨, 轮换业务为15 000吨, 贸易业务为5 000吨。

1. 本月各业务板块销存量占全部业务板块销存总量的比率。

(1) 保管业务销存量为90% (180 000&#247;200 000×100%) ; (2) 轮换业务销存量为7.5% (15 000&#247;200 000×100%) ; (3) 贸易业务销存量为2.5% (5 000&#247;200 000×100%) 。

2. 本月各业务板块应负担的共同性折旧费。

(1) 保管业务应负担的共同性折旧费为72 000元 (80 000×90%) ; (2) 轮换业务应负担的共同性折旧费为6 000元 (80 000×7.5%) ; (3) 贸易业务应负担的共同性折旧费为2 000元 (80 000×2.5%) 。

分业务板块期间费用分摊表 (样式) 见下表。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 第9篇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造成企业的期间费用总体上升,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期间费用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末,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企业在当前市场条件下不断成长和壮大,加强对期间费用的管理控制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集团企业期间费用管理的影响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一般而言,期间费用是指在某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可以直接从企业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平台集团为企业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细化的期间费用管理提供了可能,并将对提高集团企业期间费用的管理水平、优化费用报销支付流程和提高业务部门费用预算和控制参与度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能够提高集团企业的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水平

期间费用管理能使集团企业实现费用集中和分层管理,以及自动化的处理,可以提升费用管理的水平,强化费用管控,实现费用价值的最大化。期间费用管理包括费用预算管理、费用使用支付管理和费用分析考核的管理。这些管理流程涉及不同许多不同的主体,比如集团企业与分子公司之间、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间、业务部门与审批部门之间等等。由于主体不同,涉及的人员范围广,涉及的费用类型多,信息流在各主体之间的传递时间比较长,这将降低企业集团费用管理的水平,从而影响企业费用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平台上,云计算能够将很多具体的、细化的期间费用进行详细的登记、跟踪和分析,明确各级费用的责任主体、使用主体以及费用随时发生的变动,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清楚掌握分子公司费用发生的情况,以及与预算、与合同之间的差异与变化,从而有利于做出集团长期发展的决策,提高费用管理的效率。

(二)能够简化期间费用的支付审批流程

企业集团期间费用从预算审批,到合同签订,合同实施、费用支付等方面涉及的人员较多,审批流程复杂。往往企业有相关审批权限的人员针对同一笔费用,签字环节众多。同时,在传统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下,集团公司不能清晰地对分子公司的每一笔费用进行可视化的管控和监督,导致集团管理者不能充分掌握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并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大数据和云会计平台为细化期间费用的费用类别、费用政策适用范围,费用实际发生人数、发生地点等具体信息记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可以将企业年度预算范围内已经签订的期间费用合同纳入系统管理,作为年度期间费用总体预算和分解的月度预算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企业通过云平台对期间费用管理可实现可视化的逐笔实时监控,每一笔企业费用信息和费用审批情况都将被云平台记录在云端上,集团企业的管理者可随时调用云端信息进行总分数据的查看,以便实时掌握企业费用流出的情况。

(三)能够强化业务部门参与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传统预算管理中,期间费用预算往往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然而,期间费用预算与企业各部门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若是忽视整体而仅凭财务部门独立决策,则失去了预算的真实可行性。结合企业实际的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才是企业控制管理期间费用的出发点,也是决定控制效果的重要环节。企业上下各级业务部门,只有真正参与了费用预算的编制,才能建立起业务部门对自己提出的预算目标的责任感,进一步有利于对费用预算的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大数据和云会计平台能够强化业务部门参与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期间费用管理框架

云会计基本体系结构由基础设施层(IaaS)、硬件虚拟化层(HaaS)、数据层(DaaS)、平台层(PaaS)、软件层(SaaS)五部分组成。云会计技术可帮助企业实时采集与期间费用相关的各种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使企业在充分获取相关数据后作出更加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集团企业期间费用管理相关的采购合同数据、年度预算数据、实际费用发生(或已收货)数据、企业支付实际期间费用数据,连同企业对应期间费用现金流出数据、期间费用与预算比较分析数据、期间费用完成与业绩考核指标数据等存储在云会计的DaaS层中,在大数据分析中心对期间费用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云应用层的期间费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分析和评价考核管理提供支持。

(一)费用事前控制

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但是影响预算制定水平和效果的因素很多,传统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不容易细分对期间费用产生影响的因素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同时,主导费用预算编制的财务部门因对业务部门实际发生费用的不了解,往往做出脱离实际的期间费用预算。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出现,可以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提供可能。科学合理的预算,才是保障费用事前控制的重要依据。

1. 预算项目的制定,由熟悉和负责期间费用发生的业务部门提出。

基于大数据云会计下的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流程,由熟悉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的业务部门取代财务部门,提出制定期间预算的各项指标项目。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以往费用发生的类型,提出期间费用预算指标项目的具体种类。

2. 预算项目标准的确定,可以尽可能地考虑影响期间费用的各种因素。

业务部门对已经确定的预算项目,进行项目标准制定的时候,可以考虑各种影响期间费用的因素。例如,市场变化对期间费用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推算对费用数据的具体影响金额;公司内部政策对期间费用产生的影响;各类影响因素与预算指标项目变动之间相关程度等等。大数据云会计可以将全面地影响因素设置到系统,根据云计算强大的运算能力,推算出紧密联系实际、科学合理的期间费用预算标准。

3. 期间费用的年度采购合同,只在预算范围内对外签订。

由业务部门根据细化的期间费用预算指标制定的指标预算标准,经财务部汇总,管理层决策后,作为企业年度期间费用预算的标准。企业期间费用的采购合同在年度费用预算范围内的部分,才能对外签订。在预算范围内签订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签订,对费用的事前控制起到了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作用。

(二)费用事中控制

传统费用事中控制的报销支付流程中,强调财务总监或总经理对期间费用的逐笔签名审批。很多情况下,负责人在签名时,不完全了解当前费用发生总额是否已经超预算,导致事中控制留于签名的形式。

1. 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可以简化期间费用的审批环节

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可以详尽记录每一笔期间费用发生的情况,切实做到费用发生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如差旅费的报销,可以在系统中详细记录费用发生的原因、酒店费用发生的具体日期、餐费参与的具体人员、交通费用的起止地址等等。在年度差旅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报销申请,经业务发生部门负责人在系统对数据的真实性情况进行电子审核后,数据传到财务部。虽然没有更上一级财务总监或总经理的签名,但详细的系统费用记录,可以分析数据发生的合理性,在提高费用审批效率的同时,真正做到事中控制。

2. 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可以防止超预算费用的支付

采购部根据年度预算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系统对年度预算数据和采购合同中相关单价、费用计价方法等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业务部门在系统记录每笔实际发生的运输起止地址、运输里程、装卸货次数、等待时间等信息进行收货确认,收货确认的同时产生收货金额确认的信息。超预算的期间费用也意味着超出合同条款范围内的费用,必须得到总经理的再次审批,才能得到支付。费用的事中控制得到法律保障和系统技术支持,尽可能地控制了人为不良因素的影响。

此外,各个财务模块的信息还可通过云平台进行传递,实现企业集团内部期间费用管理的事中控制,最后利用云会计技术对数据的梳理能力,就期间费用业务的处理结构进行分析与跟踪,对已完成的费用业务进行事后分析与反馈

(三)费用事后分析和评价

上一篇:操作平台下一篇:检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