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特点范文

2024-07-23

口译特点范文(精选5篇)

口译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汉英口译,口译特点,口译技巧

引言

随着在我国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和研讨会的逐渐增多, 对同声传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声传译的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着国际会议的效果。担任同声传译的译员们, 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 如何提高业务水平以胜任这一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 已成为他们的共同心愿。担任同声传译的译员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天赋, 还需要进行艰苦的专业训练和掌握必要的专门技巧, 特别是临场应变和处理问题的技巧, 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本文拟对口译的特点及英, 汉口译互译技巧简单进行探讨。

一, 口译的特点

口译与笔译有着共同的特点——传达信息, 表达思想感情, 有时也遵循相同的翻译原则, 但是作为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 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 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 (梅德明, 2003) 。口译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话语——口语, 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 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 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其次, 现场气氛压力是口译工作的另一特点。口译场面有时非常严肃庄重, 如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经验不足的译员造成不良的心理压力, 紧张的情绪也会影响译员的自信而造成口误。口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交流的信息内容包罗万象。职业译员的口译范围没有界限, 内容可以上至天文, 下及地理。因此口译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 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转译技能, 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二, 汉, 英口译技巧

汉英同传中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一篇中文发言稿已译成英文, 同传时只需跟着发言人读稿就行了。发言人讲话的速度适中, 听起来很舒服, 可是译员却要紧赶读稿才能跟得上。如果听众不熟悉中国国情, 或英语不太好的话 (并非所有的代表都来自英语国家) , 要听懂这样的英语是有困难的。如果再把这样的英语转译为其它语言, 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 比如在相同的时间内汉语传递的信息可能比英语多, 或者汉语中包含过多的缩略成分或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需要作解释, 或者是英语译文不够简洁。不管什么原因,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容我们忽视。试想, 读稿尚且难以跟上, 如果没有稿呢?所以, 我们必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处理好这个问题。办法之一就是力求译文简洁。

(一) 浓缩语及其它词语的翻译

汉语中包含大量的浓缩语, 如各种简称、套话、行话、成语、典故等, 还有许多中国特有的概念等, 这些词语往往包含大量信息, 很难找到英语对应的说法, 所以往往采用解释性翻译。中文几个字, 英文却要解释一大堆, 如“‘四有’新人”译全了可以是“a new type of person who has revolutionary ideals, sound morals, good education and a strong sense of discipline” (张燕, 2002) 。在笔译中, 多解释几句也无妨, 只要把问题说清楚。同声传译时由于受时间约束, 所以解释一定要简洁。如“‘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只能简单地译为“helping-the-poor project”, 而来不及译成“a project to help the 80million people get food and shelter within 7 years up to 2000”。在很难解释清楚的情况下, 宁肯采用直译, 同时应注意应使直译尽量有点意义, 但又不至于产生误解。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可简译为“five-four-three moral education campaign”, 忌译为“five talk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让人听了不知所云, 还以为有四个“美人”。另外, 有些概念虽然有较好的英译文, 但因其太长, 应当加以改造和变通。有时, 汉语的行文特点和语速也使得简洁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是达到译文简洁的一些处理方法。

1. 译出实质

汉语常把某一概念、某一活动压缩为只有几个字的短语, 比如“三纲五常”、“三好学生”、“双学双比”, 简单易记, 言简意赅。有些缩略语时间久了, 具体代表什么, 一般人也许说不完整, 仅仅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如“三从四德”究竟指什么, 能说清楚的人也许不多, 仅仅知道它是要求妇女服服帖帖遵从一定的封建道德准则。所以此类词的翻译只要能给人以类似的概念, 就算忠实地传达了发言者的意图, 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将其译完整, 如:

1) “双学双比”活动a learning and competing campaign (in rura areas) , 2) 三从四德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s

同样的翻译原则也适用于成语、典故、习语、社会新现象、特有现象等:

1) 循环往复, 水涨船高spiral 2) 四面楚歌be besieged 3) 天时地利人和all necessary conditions

2. 直译

如果找不到简洁的解释性翻译, 则只能采取直译的办法。直译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仅

仅为权宜之计, 应尽量少用。如:

1) 三陪小姐“three-accompany”girls (hostess girls accompanying the customers to drink, to sing and to dance) 2) 三座大山“three big mountains”

3. 用英语缩略语或简称

在特定会议上, 有些专有名词用得十分频繁, 应当尽量使用其缩略语或简称。如:

1) 经济技术开发区ETDZ

2高新技术开发区HTDZ

汉语中可以反复使用同一词组而不显得罗嗦, 而英语则应当避免, 这样既简洁又符合英语习惯。如:

1) 第四次世妇会

The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f Women→the conference→it

2) 国家建设征地

the state construction land takings→the land takings→the takings

有些名词只用简称, 如:

3) 调味品flavourings 4) 添加剂additives

4. 简化传统译法

有些词传统上已有较好译法, 只是太长, 不一定适合同传需要有必要加以改造, 以下是一些翻译尝试 (a为传统译法, b为拟定译法) 。

1) 复关谈判

a) negotiation on the resumption of China’s contraction party status of the GATT

b) accession negotiation

2) 利改税

a) reform to replace profit submission with tax payment

b) profit-to-tax reform

汉语中有很多说法实际上是讲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译时可只译其一方面而省去另一方面。如: (括号中的可省去)

1) 脱贫致富

shake off poverty (and get rich)

2) 阴盛阳衰

stronger women (and feebler man)

(二) 句子的翻译

简洁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词的译法, 而且应当运用到句段的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讲, 简洁是同声传译的生命。在句子翻译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选用简单句式

在动词或连结词的选择上应注意避繁就简。如:

1) reach agreement on→agree on

2) make use of→use

3) exhibit a tendency to→tend to

4) give consideration to→consider

有时发言人讲话速度过慢或在等待发言人说出关键词时, 为了填补翻译中出现的空白, 选词可以繁琐一些, 使听众觉得译得很完整, 没有丢掉东西。同样, 发言人的重复罗嗦按道理不译也可, 但为了安慰听众, 还是在必要时译出为好。

2. 省略意义不大的词句

汉语中有不少只起形式作用的词, 如“问题”、“情况”、“形势”、“工作”、“态度”、“精神”、“原则”等, 还有一些重复、不言自明或意义不大的句子, 在翻译时都可以省掉;另外汉语喜欢用华丽的修饰语, 如果照直译出, 则显得拗口或华而不实, 不如将其省去。如:

1) 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 求实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来精心组织和推进改革……

So long as we take a realistic, pragmatic and down-to-earth approach in our reform endeavor….

2) 以色列应当按照安理会有关决议, 包括508号和509号决议的规定……

Israel should follow the relevant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including Resolutions 508 and 509, ....

3. 总结性翻译

如果发言人在读稿, 或口才很好, 对所讲话题又特别熟悉, 那么发言速度往往很快。这时如果跟不上节奏, 只能作概括性翻译, 如:

1) 从东部沿海开放到建立经济特区, 从沿江开放到沿边地区、内陆地区开放, 目前, 中国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From the coastal areas to the SEZs, from the river basins to the border areas and hinterland, China has now shown an all-directional opening up pattern.

2) 我们参与国际合作越广泛越深入, 我们学习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越多, 吸收得越好,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会越快, 中国才能更早地走向繁荣富强。

The more we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more we draw upon the advanced fruits of civilization, the faster our modernization will proceed and the sooner China will prosper.

4. 将从句译为短语

汉语从句若仍译为英语从句, 则句子显得松散;若译为英语名词短语, 则显得简洁有力, 结

构紧凑, 如例1。有时若不译为从句, 则句子无法顺下去, 如例2。

1) 我们认为, 安理会决定审议被占巴勒斯坦和其它阿拉伯领土的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We believe that the Security Council’s decision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of the Jewish settlements o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and other Arab territories is quite necessary and timely.

2) 怎能以一个国家里有外国军队为理由而不许另一个国家独立呢?

How can the presence of troops in one country be used as an excuse to deny another country its independence? (仲伟合, 2001)

结语

总之, 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口译的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本文探讨的汉英口译的各种方法就是在结合口译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旨在解决在目标语与源语的语言结构, 表达习惯相差甚远的情况下, 进行迅速, 准确传译的一些问题, 对口译的教学与实践将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维为, 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梅德明, 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燕, 中译技巧——论提高同声传译的质量[J].中国翻译, 2002 (7)

[4]肖晓燕, 西方口译研究:历史与现状[J].外国语, 2002 (4)

口译特点 第2篇

易怒的人 Холерик

忧郁症患者 Меланхолик

多血质、活泼好动的人 Сангвиник

慢性子、迟钝的人 Флегматик

勇敢的 Мужественный--мужественность

敏锐的 Чуткий--чуткость

体贴的,关心的 Заботливый--аботливость

果断的 Решительный--решительность

机智的 Находчивый--находчивость

意志坚强的 Волевой--воля

坚决的 Твѐрдый--твѐрдость

悲观的 Пессимистичный--пессимизм

冷淡的 Равнодущный--равнодущие

胆小的 Робкий--робость

孤僻的 Замкнутый--замкнутость

谦虚的 Скромный--скромность

有分寸的 Тактичный--актичность

平静的 Спокойный--покойствие

耐心的 Терпеливый--терпение

有同情心的 Отзывчивый--отзывчивость

单纯的 Простой--простота

直性子的 Прямой--прямизна

公平的 Справедливый--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

有原则的 Принципиальный--принципиальность

有坚定信念的 Убеждѐнный--убеждѐнность

客观的 Объективый--объективность

结实的 Упорный--упорство

顽强的 Настойчивый--настойчивость

勇敢的 Смелый--смелость

大方的 Щедрый--щедрость

诚实的 Честный--честность

小气的、吝啬的 Скупой--скупость

友好的 Дружелюбный--дружелюбие

倔强的 Упрямый--упрямство

好吃醋的 Ревнивый--ревность

有事业心、进取心的 Предприимчивый--предприимчивость

有责任心的 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й--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

懒惰的 Ленивый--лень

奸诈的 Коварный--коварство

英明的 Мудрый--мудрость

俄语中的性格比喻:

像蛇一样阴险Коварный как змея

像熊一样迟钝Неуклюжий как медведь

像山羊一样愚蠢Глупый как баран

像狮子一样勇敢Смелый как лев

像狗一样凶恶Злой как собака

像驴一样倔强Упрямый как осѐл

像苍蝇一样纠缠不休Назойливый как муха

像蚂蚁|蜜蜂一样勤劳Трудолюбивый как муравей/пчела

像猫头鹰一样英明Мудрый как филин

像孔雀一样自大Важный как павлин

像鸽子一样柔情Нежный как голубь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第3篇

关键词:会展英语;口译特点;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3-01

一、引言

会展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根据内容划分,会展英语主要包含展览英语、会议英语及节事英语等。而展览英语可大致可分为展前、展中及展后服务三部分,还涉及招展、参展、布展与撤展等各项内容。会展是一项重要的商务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会展翻译对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会展用语的特点

(一)具有大量专业词汇。

会展英语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轻工、化工、机械、纺织、食品、科技、医疗等诸多领域,除了每个领域均有涉猎的专业词汇,会展英语还有一些本领域固定专业单词,比如,展览一词有多个英语单词:exhibition, show, fair, exposition等,每个词汇都有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例如exhibition指展览会、展出;show往往指小型展销、展评,为引起人们兴趣或为销售而举办的,如时装展可以翻译为fashion show;fair通常指小型集市、商品交易会、大型展销会等,如广交会可以翻译为Canton Fair等等。

(二)用词简洁,强调准确性。

一些在普通英语中意思相近的同义词在会展英语中代表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普通英语中,participate in和attend都可以表示参加,但是在会展英语中用法却是不一样的。participate in表示作为展商“参加展览会”,而attend则表示参观者“参观展览会”。再以“会议”为例,会展英语中不同类型的会议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含义。如:negotiation表示洽谈会,seminar表示交流会,fair代表交易会,symposium表示座谈会等等诸如此类。另外,会展英语中含有大量的缩略词:如:RFP ( Request for Proposal)意思是招标说明书,报价要求;LOE ( List of Exhibits)展品清单;I&D ( Installation &Dismantle )展台搭建和撤展等等。

(三)格式标准,结构严谨,多用被动句式。

会展英语中译英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被动语态,来体现会展英语的客观与严谨,没有夹杂过多主观情绪,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时刻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不能随便加入自己的建议和评价。例如:

展览会只供业内人士免费入场参观。所有参观人士必须登记及佩戴入场证,入场证只于展览期间适用。参观人士如未满十八岁均不准进场。

译文:Fair is open to trade buyers with free admission. Visitors must register and wear the visitor badge during the Fair. No visitors under 18 will he admitted

(四)句子语言简练、注重礼节。

会展活动既是商务活动,也是技术交流活动。会展工作现场会涉及大量的英语口语交流。因此,在会展实践中首先要体现礼貌原则。在提出建议或请求的时候,采用用简洁、委婉的方式,以便建立良好的商务环境,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例如:

1.Would you pleas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and send them back to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译文:请填好申请表,并寄回组委会。

会展英语中的现场接待是为企业赢得良好印象的关键,进而为洽谈生意创造条件。所以在语言的使用上力求简练、委婉,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客户在服务和情感上的潜在需求。

(五)语篇特点。

语篇与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有关。会展英语的文化语境体现在商务人员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商业活动。因此,平等、灵活和说服性的特点是会展语篇中体现的主要文化特征。从语体上看,会展英语中有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正式文体包括法律文书、商务信函、财务报告、政策文件等;非正式文体包括便条、通知、私人信函等。由于东西方在文化、思维及语言方而存在着差异,所以作品中也体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类型。英语的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表达直截了当,逻辑性强,重形合;汉语的语篇往往婉转含蓄,多用归纳结构,重意合,这一点在会展英语中尤为突出。演绎结构多于归纳结构,直接表达多于迂回表达。在语篇整体同部分之间、各部分之间关系明确、层级分明。

三、口译策略

会展英语的涵盖而较广,涉及到众多的不同领域、不同文体,所以会展英语翻译的标准有其特殊性。中西译界专家、学者的翻译理论对会展英语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的研究也可为会展英语的翻译提供借鉴。不管是刘法公的忠实、通顺、统一标准,还是彭萍则提出的做到意思准确、术语规范、语气贴切。纵观国内外各种翻译标准,可以看出,国内外各种翻译标准其实大同小异,主要围绕着忠实、等值、达意、传神等展开。总之,会展英语翻译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场合、内容等,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而不必拘泥于一种翻译策略。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经贸一体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更多的国际商务活动,在其中英语的翻译起到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深远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会展业在成为现在发展最快的国民经济产业的同时,也对国际政治、国家科技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期待未来我国会展事业的发展更加广阔,会展英语的使用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鲍刚,口以理论概述,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和平,口译技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吴云,英语会展口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黄映秋,会展英语特点和译员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4(8)

浅谈口译笔记的特点和原则方法 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贸及很多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扩大, 口译职业化的趋势也越发的明显。口译作为一种服务行为, 确保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顺利进行, 口译本身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除了在少数场合做简短联络口译外, 口译一般都需要做笔记。因为口译中如果只凭大脑记忆会导致长时间记忆的缺失, 译员往往会出现记不全、记不住、记不准的口译障碍。特别是对数字、专有名词等进行口译时, 仅采用逻辑化、视觉化等记忆手段很难达到“准”的口译标准。因此为了保证口译的质量, 就必须要使用口译笔记。口译笔记主要起辅助作用, 它是记忆的延伸和补充。

二、口译笔记的特点

1.创造性可模仿性并存。创造性是口译笔记最突出的特点。口译笔记只为自己服务, 只要自己看懂就行, 可以按个人符号系统和习惯记录。口译笔记虽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 但记录的格式具有共通的规律, 如纵向分页、阶梯式排列、框架和细节、符号的使用、结构的体现等。由此可看出, 口译笔记具有个性化的同时也具有可模仿性。

2.逻辑简约概括性。口译笔记不是单纯地记录单词, 词组和句子而是记录信息。因此学习者必须学习抓住所听内容的信息点, 理顺逻辑, 把最主要的内容记下来。组成的句子不可能和发言人所说字字对等, 也没必要逐字记录。口译笔记的关键在于记录要点, 译员只有听懂原文意思, 忘掉原文的词汇和句式, 用简洁易懂的符号做辅助, 才能在短时间内回想起并传达出讲话人的意思。

3.即时临场性。口译是一种即时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 具有一次性现场应用的时间特点。因为口译笔记仅为当场顺利完成口译提供帮助, 口译活动一旦完成, 笔记也就失去了作用。

三、口译笔记的原则与方法

1.听辨为先, 得意忘形。保证听懂的前提下去记笔记, 注意听辨和笔记的注意力分配。脑记为主, 笔记为辅, 注意脑记和笔记的平衡协调。记的是意思和逻辑关系而非字词。初学者习惯用课堂笔记的方法做口译笔记, 希望记得详细完整些, 生怕漏掉哪个信息,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每句话都是记了前面, 漏了后面, 所获取的信息支离破碎, 翻译时就自然错漏百出。口译笔记不同于课堂笔记, 它需要译员理解抓住信息, 忘掉所听语料的单词和词组, 才能快速有效地传达发言人所要表达的内容。

2.少写多划。尽量地采用符号或者缩略语来代替冗长的源信息。符号系统中有许多的符号, 比如箭头, 数学符号, 标点符号以及其他的一些符号。箭头符号如↑可以用来表示“增长, 扩大, 提高, 加强, 上涨, 提拔”等意义相连的意思;而↓可以表示“下跌, 下降, 减少, 恶化, 降职”等意思, 还有其他符合等。

3.少字多意。记录用字必须少而精, 尽量用字, 少用词, 不用句子。养成一个词的笔记不超过一个字的习惯。中文里有大量的词汇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只要看到其中一个, 你的短期记忆就应该能够补齐其余的字, 不必多写。比如, “中国”最多写个“中”, “北京”最多写个“北”。英文词也同理处理。“politics”最多写“poli”, “government”最多写“gov”, 等等。另外, 需要培养以笔记与记忆互动;看到一个字能说出几个字, 甚至一串词的能力。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 这不难。比如, 谈中国的近况, 听到“改革开放”记一个“改”字, 不难从短期记忆中说出原文。听到“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记“PM”, 也同样能说出原文。

4.少线多指, 少横多竖。通用一小组线条来作为标记符号。否则在自己本来熟悉的中英文之外, 又编出一套自己不熟悉的文码使用, 会导致需要想一想用哪个符号的情况, 适得其反。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 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阶梯结构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结构, 简化了译员的思维过程, 方便出译文。

5.快速准确。必须发展自己的汉字快速书写系统。口译笔记完全是自己看, 而且只需要几分钟之内能看懂就行。很多汉字笔划减少后, 并不影响确认。这里讲的不是潦草, 而是除了实际口译经常不得不潦草之外, 花一些时间, 把练习中或口译工作中常用的字琢磨一下, 看看可以怎样减少笔划, 或理顺笔划, 一笔成字。

6.明确结束。口译中, 讲话人说一段, 停下来让译员译一段, 然后再继续。这样, 上一段话和下一段话之间, 必须有明确的界限。上一次的结束点, 就成了下一次翻译的开始点, 该结束点一般用双斜线表示。

总之, 突出中心, 提示难点, 给短期记忆一臂之力是口译笔记的作用, 为了发挥此作用, 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译员没办法也没必要逐字逐句地记录, 因为这样反而会分散译员精力影响后面的听力理解。有效的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 寥寥几个关键词就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基于口译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但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 因此学习者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 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质量。

摘要: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回忆原讲话者信息的工具, 在口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口译笔记的特点出发, 探讨口译笔记的原则方法, 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 旨在帮助口译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笔记来辅助口译任务。

关键词:口译笔记,笔记特点,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9.

口译特点 第5篇

1 文化负载词及其汉英口译

“文化负载词” (Culturally-loaded words) 这一表达已不新鲜, 其概念也已被翻译界所特别描述过, 如包惠南和包昂把文化负载词称为词汇空缺, 意指在译语中根本无法找到源语里蕴含的文化信息的对应语 (包惠南, 包昂, 2004:10) 。廖七一教授也赞同并强调了文化负载词的“唯一性”及“排他性”, 指出“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建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廖七一, 2002:232) 。不难发现, 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词汇频频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和当今社会生活中。

而在“加大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这一宏大文化战略考量的语境下” (吴建, 2008:42) , 口译领域也频繁冒出文化负载词。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我国领导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往往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负载词。若这些文化负载词能被译员处理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则不仅说话者的语言信息能得到有效传递, 且语言里的中华文化也能更好地向外传播, 从而有助于推进文化外交战略。

2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的提出者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其翻译理论以简明扼要、短小精悍见长。综观当前国内各家译论, 援引纽马克翻译论点者不在少数, 足可见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受重视的程度。而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当为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 (黄建凤, 冯家佳, 2010:110) 。

在专著《翻译问题探讨》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中, 彼得·纽马克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这对概念:“若要使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则属于交际翻译法, 若想在译入语的合法语义和句法结构内最贴近地还原原文的确切意义, 则采用语义翻译法” (Newmark, 2001:39) 。“交际翻译以译语读者为着重考虑的对象, 尽力让译语读者接受原文的内容, 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出发点, 竭力将原文的信息贴切地传达出来。有时, 语义翻译还有解释的任务。例如, 当某个比喻直译成译文语言毫无意义时, 就必须加以解释” (黄建凤, 冯家佳, 2010:110) 。

从理论上讲,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侧重点都很明显, 交际翻译法侧重于要归顺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偏向“意译”和“归化”;语义翻译则更重视忠实于原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偏向“直译”和“异化”的性质 (刘士聪, 谷启楠, 1997:17)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 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 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 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原虹, 2003:2) 。

3 在文化负载词汉英口译中的应用

如任文教授所言, “将笔译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口译研究, 有利于打破国内译学界两者长期以来相对隔膜、互不‘引用’的尴尬局面, 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整体翻译学科的研究内涵” (任文, 2010:59) 。受此理念的引导, 笔者以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为视角探讨文化负载词在汉英口译领域的处理方法。

3.1 交际口译

“交际翻译的方法是以读者为中心, 注重再现原文的要旨, 语言以读者能否接受为标准, 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黄建凤, 冯家佳, 2010:110) 。若将该策略植入口译领域, 能推断出:交际翻译法以“听者”为中心, 注重再现“原语”的要旨, 语言以“听者”能否接受为标准, 重视“译语”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若中方发言者所用的表达包含了文化隐含意义, 译员常常需要把此类表达转换为非隐含意义, 以方便现场的外国听众迅速理解。这是因为, 大多数英语母语者对中国文化都还陌生, 无法按照汉语母语者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译语, 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 便很可能无法理解甚至会误解说话者, 导致信息传递失败。为避免此现象, 译员在翻译此类词汇时, 常常要脱掉词汇的“文化外衣”, 只保留其实质意义, 用直白清晰的语言将实际内容表达清楚即可。例如:

例1李肇星:好多人问这个问题, 实际上……你只要认清以下几点, 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004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Interpreter: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asked this question, but actually...So long as people realized the following things, this issue can be resolved very easily.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arch 6, 2004)

“迎刃而解”是一汉语成语, 出自《晋书·杜预传》里“今兵威已振, 譬如破竹, 数节之后, 皆迎刃而解”, 意为:把竹子劈开口, 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刃裂开了。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 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中国听众对这一词语大都耳熟能详, 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但口译现场的外国记者和听众则不然。他们很可能对“迎刃而解”的文化渊源一无所知, 故译员不可能采取“逐字对译”的方法将中文对照着译成英文;同时, 由于口译具有“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 (任小平, 2000:40) 的要求, 译员又不可能在口译现场把这一成语讲解给外国听众, 故只能省略掉其文化内涵, 用平直的英语将“迎刃而解”译为“be resolved very easily”。此例中译员“难话巧说”, 尽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有效传递相关文化意象, 但其在保证现场听众准确理解源语大意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译语整体的流畅和口译活动总体上的成功 (许明武、左洪芬, 2008:79-80) , 因而是可取的。

例2李肇星:我们希望日本今天的领导人能够将心比心, 拿出诚意, 不让过去人的历史问题成为包袱。 (2004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Interpreter:We hope today’s leaders in Japan can put themselves in the shoes of other people and show sincerity, and not letting the history issue of people in the past become their own burdens.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arch 6, 2004)

此例中, 汉语成语“将心比心”被译为意思对应的英语习语“put themselves in the shoes of other people”, 足见译员双语功底之深厚。译员在此也执行了“交际口译”法, 视听众为中心, 以地道流畅的目的语再现源语的要旨, 保证听众对源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迅速理解。

与上例不同的是, 该做法并没有完全牺牲掉源语的文化特征, 也并不是以直白的译语对源语文化负载词进行解释性的说明, 而是设法保留下源语的文化味道和文学色彩, 用目的语中对应的文化负载词贴切地传译源语中的文化负载词, 好处是便于英语听众获得对源语更透彻的理解与会心的欣赏。当然, 使这一处理可行并有效的前提是源语和目的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欣慰与窃喜的对应”。

3.2 语义口译

“语义翻译的方法是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 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 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文。 (黄建凤, 冯家佳, 2010:111) ”若将该策略植入口译领域, 能推断出:语义翻译法是以“讲话者发言内容”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 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 使“译语”尽可能贴近“发言信息”。

一些文化负载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传达着关键信息, 而向外语听众解释这些词汇也不用花很多的功夫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译员就可以根据临场情况, 适时地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并略加以解释说明。例如:

例3温家宝:行百里者半九十, 决不能半途而废。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Interpreter:If a journey is 100 miles, traveling 90 is only half of it.We must not stop and we must not waste our previous efforts.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arch 14, 2005)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条蕴含了深刻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 也属于文化负载词, 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解释为走一百里路, 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不难看出, 在此例中, 译员尽量去保留讲话者发言内容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使译语尽可能贴近发言信息, 很可能也是抱着想最大限度反映原语社会民族文化特征的目的。但不知道是现场时间过于紧张还是译员稍有不慎, 却简单生硬地将“百里”的“里”译成了“英里”“mile”, 进而将“行百里者半九十”译为“If a journey is 100 miles, traveling 90 is only half of it”。殊不知, 由于思维模式、文化背景不同, 外国朋友很可能无法理解“90 miles”怎么只是“100 miles”的一半, 因此会感到诧异, 产生误解。

诚然, “优秀的口译员应懂的不仅仅是词汇, 而且还要包括文化特色, 并把该特色同时表达给听众” (张燕, 2002:58) 。为此, 笔者认为译员在采用语义口译法的同时应稍作必要说明, 以达到向外国友人有效传播我国悠久、独特文化的目的。笔者建议将该习语做如下处理:For a person traveling a hundredli journey, ninety 1i is only half of it.That is to say, the last bit of a task is often the hardest and should be treated most seriously.

仲伟合教授认为, 这样必要而简短的解释在口译中是允许和可行的:“译员口译所占的时间一般应为发言人讲话的3/4。偶尔遇到典故或‘文化沟’ (cultural gap) 需要解释, 占用较长的时间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译员翻译占用的时间不能总是超过发言人讲话的时间” (仲伟合, 2006:5) 。即只要运用得当, 该处理方式在文化负载词口译领域可被视为必要而合法。

3.3 对等口译

尽管汉英两种文化差异较大, 很多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无法找到与其意象和意义均相对应的表达, 但英汉两种语言里仍然会出现一些完美的“契合”。在口译场合遇到这样的词汇, 译员完全能够做到并重地兼顾听众和讲话者;在再现源语要旨的同时完整保留讲话者发言内容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保证译语自然流畅的解读并有效传递源语的语言文化特征;最终既实现了交际口译的效果, 又执行了语义口译的使命, 故可视为交际口译和语义口译的“完美结合” (笔者将这一结合称之为“对等口译”以示其达成的目的语与源语间最大程度的对等) , 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目标。如:

例4李肇星:……血浓于水, 台湾问题还涉及中国13亿人的民族感情。台湾人民是我们的手足兄弟。 (2004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肇星外长中外记者招待会)

Interpreter: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The Taiwan question also touches upon the national sentiments of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People in Taiwan are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sharing the same blood.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arch 6, 2004)

在汉语里, 四字成语“血浓于水”强调的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在英语里恰好能找到与之词汇、结构和文化内涵都基本对应的习语例子, 即“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这意味着英汉两种文化里的人们都重视家庭和血缘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狡猾如狐 (as sly as a fox) , 轻如鸿毛 (as light as a feather) , 祸不单行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等等。尽管汉语里绝大多数的典故、成语和俗语在英文中都没有十分准确的对等物 (counterpart) (易宏根, 2000:28) , 译员仍需在平时多加留心, 尽可能多地在自己的“头脑语库”里积累相关材料和知识, 以备将来能派上用场。

4 结束语

上一篇:冲突检测下一篇:经济增长关系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