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2024-07-22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精选12篇)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1篇

一、把准备放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 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研究备课, 写好批注与反思。力求在课堂上讲出适合于本班学生口味的课, 具有实效性。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对于先吃透教材再到超越教材, 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当教书匠, 要做一个会组织、会选择、会思考、会创新的“人师”而不是“经师”。

二、把功夫下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 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 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一些游戏、讲故事的活动特别感兴趣, 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 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 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 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 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到位, 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会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三、把磨补用在课后

教师绝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 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只要他们有所进步, 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成立学习小组, 可以是四人一组, 因人而定。 (2) 师徒结对, 一个成绩好的辅导一个学困生。 (3) 课外教师个别辅导。 (4) 做好中等生提高, 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提高本, 另外布置作业。

四、把合作记在心中

抚育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学生是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要密切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 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可见, 家庭和学校只有相互配合, 并肩协作, 形成合力, 才能培养学生拥有渊博的学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4.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2篇

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要从课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也要从课堂入手,因此,追求高效课堂是我们主任的常规工作。在备课上下功夫

作为主任我们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1.1 实效备课

集体备课在形式上我们重点抓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材料。每周的集体备课我们领导都巡视检查,做好详细的记载,周末及时总结。在内容上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一个是反思前一周的上课情况,反思前一阶段备课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另一个是备这周的备课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要求教师重点研究的是教学重点和突破重点的方法。

1.2 适用教案

改革原有的教案形式,我们已经实施了3年,共有两种教案形式:既“共享教案”、“个性书案”。电子共享教案,就是一个学年学科组,每人分单元备课,组合成一个电子教案集。个性书案,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书上写出的教案,主要有: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习题的设计等,同时我们根据需要学校设计了备课空间卡,补充了书上空白的不足,而且给教师备课以指导。在听课上勤深入

作为主任,在“推”推门课和“听”教研课以及看“展示课”时,我认为应带着自己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去推、听和看,及时的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师、引领教师。

2.1 推门课“推”出的观点

“推门课”我们“推”什么?如果我们把推门课比喻成“家常菜”,那它就应该是平常、实惠、有营养。所以,要做到:“四推”,我“一推”教师是否规范教学和规范管理;“二推”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推”教师是否驾驭了教材,掌握三点(重点、难点、学科特点);“四推”教师是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节好的推门课就应该是规范、实在、有用、高效。

推门课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过程形式,要充分发挥推门课的促动价值,通过推门听课随时搭建起听课领导和授课教师的交流、指导、引领的平台,及时的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推门课的价值。

2.2 教研课“研”出的思想

教研课听什么?如果把教研课比喻成家里来了客人时准备的有几个拿手好菜的一桌丰盛佳肴,那它就应该是特色、丰富、多营养。所以,我做到“四听”,我“一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是激励学生,是否是尊重学生;“二听”教学路子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逐步尝试,体验感知,快乐合作?是否教师的角色是在启发、引领、升华;“三听”教学活动是否真实、生动有趣,符合科学规律;“四听”教学过程是否达到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是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要把教研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教研课的研究价值。通过教研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自我剖析、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教研课的研究价值。教研课应当以学年学科组为单位,集思广益,由上课教师内炼后进行,再由大家交流、反思、提升。

2.3 展示课“看”出的理念

展示课看什么?如果把展示课比喻成饭店中推出的本店特色菜的话,那它就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全营养套餐。所以,要做到“四看”,我“一看”是否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二看”是否具有实效作用,能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知识和有所感悟;“三看”是否具有真实性,能够客观的体现教与学的真实水平和实际情况;“四看”是否具有价值性,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展示课拒绝作秀、失真。授课教师力争精益求精,上出特色水平,上出能力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这三种课的“四推”、“四听”、“四看”在每次参与听课之前,首先要在活动前通知给全体教师,让老师们有章可循,这样,在课后能及时对照,及时反思,和老师在课后交流的时候也好有所参照。另外,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能上出好的“推门课”,鼓励中、青年教师平时也要上出“教研课”,倡导骨干教师要经常上出“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即使在没人听课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些要求自行对照和反思,结合自己的水平,上出无听课人的“推门课”、“教研课”、“展示课”。在作业上做文章

作业上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作业的反馈和复习作用。主要采取了作业三级管理,即:学校特色作业,学年特色作业,班级特色作业。改革常规的作业种类以及批改要求。学校特色:日记、写字、写作,改革作文批改,采取教师批改和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学年特色: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学年设计统一的作业,批改不做要求。班级特色: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学校采取检查、展览等方式进行评比。

总之,作为主任就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多指导、多引领,倡导教师把删繁就简作为工作方式,把精益求精作为工作态度,把反思提升作为工作过程,把赏识快乐作为工作理念,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一同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之法!

提升美术色彩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3篇

创设色彩环境,形成视觉冲击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美术色彩教学时,要注意创设色彩环境,对学生形成色彩的视觉冲击。在小学美术活动室的布置上,要结合色彩环境的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除了满足学生的活动空间外,还应对室内墙壁进行装饰,让墙壁充满色彩,让色彩赋予墙壁生命。为此,笔者在教室临窗户位置创设了“七彩童心”区域。在这里为了突出鲜明的色彩,摆放了一张象征着春天和希望的绿色画桌,上面摆放了两块黄色画板,还有各色颜料;画桌紧挨的墙壁上挂满了色彩绚丽的图片、名家画作(复制品)、学生参赛获奖的美术作品等。这样的环境创设让色彩扮靓了小学生的视野,让色彩之美唤醒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用各种色彩来表现自己作品的意识。

认知色彩,掌握观察方法

小学生处在美术学习的基础階段,能够正确认知色彩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对色彩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还可以先从美术工具上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初步的了解。比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智慧、天空、清爽,绿色代表生命、生机,黄色代表智慧、收获等,通过对色彩的了解,强化了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

我们置身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之中,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色彩,这是学生运用色彩的基础,如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色彩。让学生看到色彩会因为角度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光源条件下,颜色看起来也会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掌握色彩观察的方法,这是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的前提。

捕捉色彩,提升学习效果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将游戏运用于美术色彩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捕捉色彩,可以使色彩学习更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小学生天性喜欢用各种鲜艳的色彩来表现自己想象出来的图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而通过游戏活动更好地激发出了小学生的这种美术天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画感觉》时,笔者组织学生作了这样一个游戏:首先出示一碟小番茄、桔子,让学生先看一看并回答这是什么?看到它们有什么感觉?接着让学生来闻一闻、尝一尝,同时也让学生品尝自己事先准备的食品,也可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品尝。再要求学生把他们品尝后的不同感觉,用不同的颜色来告诉老师。(酸、甜、苦、辣、鲜等感觉)……这样的游戏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并感受到了色彩学习乐趣。

在运用中增强色彩感觉

小学生对色彩进行正确的观察认知后,接下来便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色彩,色彩的运用代表了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学生灵感的迸发。学生只有正确运用色彩,才能增强自己画作的表现力,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活。为了提高学生色彩的运用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观摩美术经典之作,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保罗克利的《鱼的循环》等从中分析色彩运用的艺术,并尝试让学生去实践,自己搭配色彩,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色彩搭配过程中的亮点,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建立起色彩搭配的自信,色彩搭配的创新,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让学生更加正确、熟练、精妙地运用色彩。

结合实际,强化实践练习

目前,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给学生讲授色彩知识及技法,但忽视了结合生活实际,练习运用色彩的能力。新课标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各种色彩,在自己的画作中更是要充分展现自己对色彩的驾驭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对色彩多观察、多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女生的色彩感比男生要强烈一些,那么在教学中,就要着重培养女生对色彩应用,培养男生对色彩的感觉。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来使用色彩,展现色彩之美。

综上所述,色彩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缤纷世界绽放出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各种色彩。色彩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美术作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赋予美术作品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着手,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增强对色彩的感觉,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究色彩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提高色彩教学质量,让学生色彩知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有效教学下的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第4篇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人们明确地提出, 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 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高效应。“有效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从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 再转变为有效的状态, 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其他课程资源 (学校环境等) 进行有机结合, 使其所教课程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

二、高职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1、准确进行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学校应设定准确合理的培养目标, 并据以设计出真正能体现职业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这是提高职校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职业学校及其教师可以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具体到岗位和工种, 得出“岗位技能和任务分析表”, 为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2、进一步规范与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的质量, 这是其提升教学质量的真正内涵。因此, 提高职业学校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就要特别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 首先要根据目标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可根据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设置职业素质培养课程, 根据人才基本技能要求设置基本技能课程, 根据岗位核心技能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3、做好教学活动设计, 进一步完善教学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为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应着眼于教学过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优化和完善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将理论与其要实现的目标相关联, 明确其学习某项理论知识的目的。课堂设计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使学生在干中学, 努力将学生的学与做能真正结合起来。职业学校教师在其教学活动设计时, 可以通过先创设问题, 提出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的不足,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与热情。

第二, 教学活动的职业性, 可以用前面论及的“工学结合”的原则来实现。教师可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仿真的现场工作环境与条件, 讲解在各种情况下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程序与步骤, 并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贯穿其中, 诠释为了质量良好地完成该项任务, 需要怎样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理论知识, 需要哪些操作技能, 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工作任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等等。

第三,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即职业学校教师要将其教学活动向企业和社会开放。一方面可让企业中的“专家与能手”走进课堂讲操作, 弥补学校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不足;或者让学生走进企业, 真实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另一方面可让企业和社会共享学校的教学资源, 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和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服务。教学的开放, 使学校在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同时, 也接受社会的监督与促进。

4、进一步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团队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要参与者;因此, 高职学校师资水平的好坏, 直接影响其高职教学质量的高低。职校师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

第一, 职校教师职业态度的培养, 重点是提高其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让每位老师真正意识到, 其工作质量, 会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职业学校的师德教育应该关注职业教育的特点, 使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师德, 还要有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的能力。

第二, 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表现在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

高职学校应注重加强其教师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更新, 对教师的学习提高提出具体要求, 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 形成相应的制度与奖惩机制, 鼓励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职业性所做的各种努力, 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体制的保证。

5、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另一方主要参与者,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热情, 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高职学校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展各种与提高职业认识与职业技能有关的活动, 如职业技能比武、专业知识比赛等, 激发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 学校可以经常让学生走进相关企业, 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让学生经常接近现场专家或企业经营者, 通过他们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了解企业的前景与目前的困境, 聆听他们的职业感受以及他们对员工的希望。

6、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要求高职学校要构建全新的质量保证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 建立规章制度。高职学校应规范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并加强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控制;根据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考核与奖惩, 形成良性循环, 把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变成全校自觉的行为。

第二, 建立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评价标准。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 都应该尽可能地引入职业资格评价或者岗位技能评价标准, 应以各种职业证书考试、工种考级、技能鉴定标准作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标准。

7、关注社会评价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

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高职学校不应该只是自己评价自己, 而应该广泛和认真地关注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等对学校的评价, 往往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校教学的结果。这些方面的评价固然可能会有片面性, 但它毕竟可以从某些方面为学校提供较为真实的参考。况且, 学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平均收入情况、企业对学生能力的反映, 应该说是对学校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有效的最直接、最客观的反映。学校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关于教育观念更新、专业和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活动开展的有益启示。

总之, 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需要全面关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教学团队的建设、学生工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全方位的工作。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这早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教学要注重教学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 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内涵, 因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有着不同的努力方向。因此, 职业学校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这将对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奕:《对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07) : (186-187) 。

[2]李学书、谢利民:《有效教学的理念及其研究价值》,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07) : (3-4) 。

[3]欧阳文:《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2 (22) : (7-12) 。

[4]陆启威:《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五个转变》, 《河北教育》, 2006 (05) : (4-5) 。

[5]张加伟:《论有效教学》, 《中国成人教育》, 2008 (04) : (121-122) 。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5篇

实施超常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

如何控制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佳一数学合作学校09年秋季第三次校长网络交流会会议记录

王晓兵董事长

佳一六年办学以来,一直提倡控制教学全过程,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开学、期中、期末、续班,全过程中,佳一对内控的要求始终如一。佳一的思考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校长思想意识上要有持续性。

很多校长在开学初都尽全力抓教学,开学三周之后就开始懈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运行进入正轨,另一方面是因为校长开始参与国内的一些行业会议,外出的机会和频率增加,减少了控制教学的时间和精力。

人总是有惰性的,一当校长对教学开始松懈了,老师也就顺势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等校长到了学期结束时再回味过来,已经迟了。所以,我们讲的注重教学全过程,即包括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学期过程,也包括每一次课的课前中后的全过程。

二、要有保障和调动教师自律性和积极性的制度和考核机制。

对于佳一来说我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通过续班率来调整和量化教师的待遇。续班率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满意度和家长的认可度,是教学效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最容易量化的部分。

三、要有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会和措施。下面具体说说佳一在这些方面的做法:

首先,我们要求所有校长(业务校长)必须要是一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校长必须亲自参与教学,指导教学,控制教学过程,要有保障和调动教师自律和积极性的制度和考核机制(建议合作学校指定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协助校长、教学主管把控教学)。

其次,我们要求校长(业务校长)要通过示范、教育和引导让全体员工认识到最好的发展方式,最持久的影响力是教学质量。

再次,我们对于教研组长,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比如说一个星期的工作安排:周三上午例会,签教案(要求是教师必须手写教案,首先让教研组长审核签字,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让分校区校长签字。);周三下午看上周录下来的教师上课的录像,评录像课。安排老师学习、备课、练课、听课;周四全体分学科演课;周五上午改教案,教案二次签字。周五下午准备教具学具,做好电话家访。此外,我们还组织校内赛课活动,以促进教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只要是电子教案上有的内容全部要演一遍。

总之,我们要让教师明白,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就是自我营销的过程,有营销才有市场,但营销的背后是付出和钻研。最终教师的教学好环,一定会归结到学生的续班率上面来。所以只有持续的控制好教学全过程,才会有真正的持久的续班率。就像我们培训时那样的过课,一个人一个班的课一般需要40分钟以上。佳一每个教学周期结束会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最实在的指标就是最终的续班率)来确定教师下一个周期的基本工资、奖金和课时费。所以佳一的任何一位教师,对教学都是不敢懈怠的。所有校长、主任和组长的考核,也是与续班率挂钩的。这一切的源动力都应该是教学质量。有几个要求与大家说一下:

1、教师必须全部手写教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佳一总部市场指导中,发现部分学校领导监管不力,出现了教师有不备课(仅靠佳一总部提供的电子教案)匆忙上阵的情况,教师没有课前对教案的深入研究,没有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了解的把握,教学中容易出现教错的情况,其次容易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提早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2、提前深入钻研教材(备课之前要把佳一数学的教材和练习册全部做一遍,发现疑问要在每周四下午3:30至5:00,及时通过“佳一教师QQ群”与佳一师训部联系。

3、全面了解学生,提前设计好教学路径,依据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佳一总部提供的电子教案作20%以上的修改,并全部手写教案(每一讲教学内容,写两课教案,每篇教案不少于A4纸四页)。

4、做好课堂时间规划。教案中要标注每环节的计划用时。课后要写上实际用时,及时反馈,并做好自我调整。

5、教学中要详略得当,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所有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服务好合作学校,让合作学校取得成功,佳一才能有发展!

佳一 王晓兵

佳一数学

实施超常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

“凡是学生能说出来的的话,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情,教师要完全放手让学生做。”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能力,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6、凡是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在课上、课前、课间或课后全批全改(有个别教师提出课堂时间较紧,现重申:教师在做教学时间规划时,要留出作业批改的时间),批改中要使用统一的等第,佳一教材中的评价栏教师必须使用起来,每一讲学习内容完成之后,首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教师评价,课后要求家长评价;练习册部分,教师可以直接打上“优、良、及格或不及格”等第。

7、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控制作业的量和难度,将有难度或学生不易独立完成的内容留作课堂教学内容,将教材中“大胆闯关”和练习册上的较容易的题留作学生的家庭作业。并指定一至两题,让学生讲给家长听,并由家长对学生的讲解质量,在家长意见一栏里作出评价。

8、写好教学反思。

在每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所有教师要在教案的后面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内容可以是:本节课上的精彩瞬间或闪光点,教学中的不足、失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下一节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补救措施等等。希望全体教师能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反思教学,才会有教学的进步。

9、所有教师要定期与家长电话交流或当面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以往学业成绩,数学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倾听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佳一数学班的学习情况,表扬孩子的优点,委婉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个教学周期内,每个学生电话家访不能少于三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10、认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教师要在平时课堂中,尽可能多地用照相机拍学生的学习、游戏、协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要有境头,每幅照片要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在学期结束前做成PPT文件,通过电子信箱发给家长,让佳一数学班成长孩子记录孩子童年学习和生活的摇篮。

佳一关于内控的规定还在不断完善中。

比如今天上午我们就宣布了一个要求,凡是教师教学中在同一个班级有两次以上批改错误或教学错误的情况,该班级必须换老师。佳一数学听课笔记评价量化标准:课堂内容的记录、听课随评、细则评价、总评。

佳一直营校是周一二两天教师休息,要求教师周一二两天在家要把教案备好,周三上午一上班就上交。用两天时间备的课。

各位校长,佳一的发展体会是,用心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家长就会体会和理解我们的能力和责任,就会信任我们,这样我们就不需用太多的时间来做市场招生。否则花大力气招来了学生,不注意控制教学过程,最终还会形成老生不断走,新生招不来的恶情局面。我们要努力形成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良好口碑,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几个建议:

课备安排:一个新教师如果带两个班级以上,最好让他跨年级,以降低风险(万一教不好,损失会小一些);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教师安排课务就可以只安安排教一个年级。

最后,建议校长们一定要请一个懂行的人来管理数学教师,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专业化的控制。在周六周日上课期间希望各位合作学校的校长,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进班级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把握和教学能力,及时调整管理方向和要求。这个方面,要控制,第一一定要互动的过程,第二互动的目标是为了传授知识,所以活动要适度,防止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一定要要求教师在每周四下午3:30上佳一教师交流群交流教学中问题。

只有服务好合作学校,让合作学校取得成功,佳一才能有发展!

有效交流互动 提升教学质量 第6篇

关键词:交流互动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式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75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现在的学生从小接触的新事物相对比较多,心理发展也比较快。在传统教学中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小学生,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把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课堂。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下,我们引进了交流互动学习法。我们这里所说的交流互动不只是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还有学生和电子白板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周围的资源,可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学生和教师的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修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是思考题的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要用有效的交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题干,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当然,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交流,更多的交流要留在课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在课外,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毕竟小学生都很贪玩儿,若能把握他们的性情就能很好地实现有效交流。学生也要主动和教师交流最近的学习情况,积极反映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他们给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与同学的交流互动,有效的互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课堂探究活动围绕“问题”进行,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问题探讨,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所见解,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最后,教师也要加入到探究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起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间的交流更方便,也更容易实施。但是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小学生容易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所以平时我们就要教育学生友好相处,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此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白板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学,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和推广,如何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有效整合学科教学,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电子白板为我们的教学也提供了方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用电子白板可以节省很多书写的时间,可以用更多时间进行教材重难点的突破。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多是运用电子白板来展示教学资源,辅助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明显,电子白板已成为了很多教师电子版的教科书,而不是学习和认知的工具。这样显然没有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电子白板不仅可用于教学信息的显示,还需要挖掘出它更多的潜能——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采取一种方式进行教学,要优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学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工具,是联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板书。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小学生普遍对动画比较感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动画式教学,我相信学生会很感兴趣,这也有利于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四、处理好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而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之前讨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现在一起来处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改革要和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想和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我们就要学会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让父母参与其中,这样还可以友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就能知道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而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情况,便于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活中很多情况都可以用到加减乘除,这时我们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教学,多用生活中的事例来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运算,这也是一种课后巩固。我们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接轨。

新课程标准改革之下,需要教师和学生多多交流,把交流融入到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交流不但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口才。数学课不只有数字上的交流,还有情感上的碰撞。其中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从简单的课堂交流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游戏交流,或者是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数字的别样美。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0(23).

[2]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 小学教学参考. 2007(12) .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7篇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 我国很多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 教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策略, 并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忽略课堂趣味性的开发, 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提升。笔者认为, 在高职系列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 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主动性, 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真正提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1 应用趣味教学法, 开展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置身于趣味十足的课堂中, 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 即:教师应善于构建趣味性十足的课堂,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

例如“jump”“run”等行为动词, 是高职生体育课程中, 惯用的口语交流词汇, 很多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讲解上述词汇的使用方法时, 往往采用理论阐述法, 课堂陷入“沉重”的理论“jump”“run”等行为动词讲解氛围, 严重缺乏趣味性。笔者在教授上述词汇的应用时, 便应用了“趣味游戏教学法”, 构建起趣味多元的课堂情景。

首先, 我按照一般的思路, 对“jump”“run”等行为动词的使用进行了理论讲解。其次, 我突然转变授课流程, 引入“木头人”的游戏, 并阐述规则:大家表演“jump”或“run”, 嘴中喊出“I can jump”或“I can run”, 当老师说“stop”时, 无论你是什么姿势, 都不能动, 如果违规了, 就要把“I can…”的句子重新读一遍。由于木头人的游戏规则与学生们儿时玩耍的“跳房子”规则十分类似, 瞬间大家的“童趣”被激发起来, 班上的气氛顿时活跃, 大家纷纷举手, 表示愿意尝试游戏。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显得十分完美, 大家“自主动手”, 将班上的桌椅移到一边, 构建起了“木头人”的游戏场景, 按照规则展开了游戏。游戏中, 已成人的大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儿时, 欢笑充溢着课堂。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游戏使大学生体验到“学、玩一体化”的乐趣, 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课堂理论讲解, 成为了一种享受, 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显著提升。

2 应用演绎教学法, 开展教学

让学生学会英语口语应用, 掌握熟练的口语技能, 应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 很多英语教师在进行口语对话教学时, 往往采用“带读-跟读”的方式进行, 长此以往, 阅读教学变成了“模仿教学”, 课堂的趣味性完全丧失。笔者认为, 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 模拟一些真正的演绎场景, 鼓励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 以“一对一”“一对多”等表演方式, 完成口语对话交际, 培养口语交际的实战能力。

例如笔者在一次对本校14计算机3班进行口语教学时, 发现该班新编入一名学生, 于是, 我立即构思出表演情景。首先, 我缓缓走到该名同学身边, 率先打开话匣:“Boys and girls, he is our new classmate……”。其次, 我与新同学互相认识“Welcome to our school”, 我和新同学的无缝交流, 顿时将班上其他同学的口语对话兴趣激发起来。紧接着, 我提出了“face to face”交流会的形式, 要求全班同学展开面对面的自我演绎交流, 将班上装扮成“记者招待会”的场景, 让新来的同学坐在中间用英语口语对大家进行自我介绍, 其他的同学则扮成记者用口语询问一些新生的基本情况。整个课堂演绎氛围异常浓厚, 有的同学扮演记者, 有的同学扮演速记员, 大家各司其职, 圆满地完成了口语交际训练。

3 应用开放教学法, 开展教学

高职英语课堂, 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内, 更应拓展至教室外, 构建开放课堂场景, 实施动态、多元的沟通教学, 以此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曾说过:“外语学习就像学游泳一样, 必须让学生沉浸在水中, 充分体会到游泳的乐趣, 他们才能在自由自在的快乐享受中获得学习的情趣, 提升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 构建开放的教学情景, 对提升学习的学习情趣, 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笔者在教授“Lie on your back.Put your feet together”这一句型时, 便将课堂移动到塑胶田径场, 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自由口语学习情景。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根据句型表述的含义, 一边做动作, 一边用口语将句子大声阅读出来, 构建“户外疯狂英语课堂”, 同学们的激情被我瞬间点燃, 大家也一起跟着边做、边说, 整个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在上述开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 个个神采飞扬, 不仅玩得开心, 而且练得起劲, 话匣被完全打开。

4 结语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更为多元化、趣味性更为十足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 真正做到想说、常说、会写, 充分锻炼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培养他们的应用实用技能。

摘要:探究了“趣味教学”“演绎教学”“开放教学”等几种有效教学策略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并总结了相应的应用效果, 以期为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8篇

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优化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方面是受客观条件限制, 另一方面受教师主管因素的制约, 少数老师错误地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那是“花架子”, 只会浪费学生的时空。其实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 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知识, 它很好地补充和完善了教科书的不足, 给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学习信息, 提升教学效率。如教学“选修二”第一章《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中“繁殖与育种技术”时, 为了增强学生可见度, 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有关育种的过程、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以及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等制作成视频给学生展示, 这样不但克服了教师单纯的“说教”造成的高耗低效, 而且还能很好地对教科书进行科学的补充,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地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他们深刻地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教学内容。再如, 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和掌握知识。如教学“必修二”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时,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DNA的复制过程”这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用视频来模拟演示有感DNA的复制过程和科学家实际实验的过程, 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而且使他们更为直观的理解了这个重难点。

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与观察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就教科书而教,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浮浅的, 我们应当紧密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 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 我们应尽量做到:

1.调整实验策略、改变实验模式。现行的生物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 为了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笔者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作出了灵活的调整, 努力改善实验条件, 把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自己操作, 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实验活动,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与讲解、指导相结合。在学生进行有序实验时, 教师应在各小组间作“精心、静心”的巡视, 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 对关键的“注意点”作集体提示, 促进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另外对学生实验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 可以使教师讲解点拨, 学生也可以自我剖解, 加强实验的反馈和反思,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3.课内外实验相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教学中有些实验不能在45分钟内完成, 必须做好学生的实验延伸工作, 促进实验效率的提升。如进行“光合作用”演示时, 因操作所需时间较长, 课中难以达到实验效果, 必须在课外进行操作。所以此处可利用课件先展示实验的各个关键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再布置学生课后进行验证。

三、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讲, 单纯的传授知识, 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了, 对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自学能力没有促进作用。为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我们必须给学生建立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平台, 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来改变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背诵的模式, 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作为他们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此, 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教学思想, 周密建立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

2.改进并创新教学方式, 给学生制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教程。

(1) 精心设置预习提纲, 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 提高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

(2) 努力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准备;

(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必须认真创设好问题情境,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实现学生与新知间的“零距离”, 让他们亲近生物学科, 并不断处于“愤悱”的状态中, 从而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可根据不同的导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 如创设趣味性情境,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创设开放性情境, 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创设直观性情境, 帮助学生直观、深刻理解和领悟生物学概念;创设知识“陷阱”, 促进学生主动深探学习……

(4) 当学生在认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 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逐步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5)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总结、归纳的习惯;

(6) 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检查与督促、总结与评价, 端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

(7) 务实做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结束以后的工作, 即听取学生汇报、成果展示和进行集体点评。

3.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法指导。

4.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5.认真指导学生实施生物学课外阅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延伸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合理调控教学速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第9篇

一、整体把握,快慢相间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学应体现出节奏美,即教学的速度应该是快慢相间的。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追求快速度,或让课堂学习拖拉缓慢,都不可取。一味的快速度,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会使学生感悟时浅尝辄止 ;而教学拖拉缓慢,会使学生思维松散,造成他们学习时漫不经心,效率低下。

课堂上,注重了教学速度的快慢相间, 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其松弛有度。在学习的难处、思维的困惑处有意识地放慢“脚步”,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细品、回味的时间,可促使学生及时地消化知识 ;而对于知识的简单处,适当地加快教学的速度,及时用新的“知识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能继续保持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在快慢相间的安排中,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了有效的调控,既不会让课堂呈现出“走马观花”的景象,也不会让学生思维松散,浅尝辄止。

二、把握难处,“慢”中品悟

课堂教学中,慢处教学的体现不容忽视。教学速度要慢,它实际上是在为下阶段的“快”作准备。因为在知识的“障碍点”,思维的困惑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学会,他们需要有一个不断训练、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适当放慢速度,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透彻地掌握知识。而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后阶段的学习中加快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特点“,慢”处的教学应尤为关注以下两点 :

一是入境宜慢。初次接触新的知识时,由于对学习内容不熟悉,学生一时难以调整思维状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这时,内容的生疏、知识的盲点,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文本之外。要想走进文本,对文本有初步的感悟,就需要他们通过反复的熟悉,需要有一定量的语文实践。因此,这一过程不可过快,它需要教师适当放慢速度,耐心引领学生去初步感悟文本,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逐步走进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下阶段深入文本作好铺垫。

二是重难点处宜慢。在教学目标中,重难点处的教学是关键。课堂上,文本的疑难处、内涵的深邃处、语言的精妙处往往都蕴涵在课文的重难点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能透彻地理解,深刻地领悟,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这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等语文实践活动去细品深研,去深入领悟。尤其是在解答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更应放慢速度,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能积极调动思维,深入本质,较全面地去考虑问题。千万不要问题一出,就急于让学生回答,这样做就会使教学显得草率仓促,凸现不出重点,更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如《女娲补天》一课,学习的重难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并从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些内涵主要集中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因此,课文三、四自然段是教学的关键,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了解补天的始末,这一步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文本的重点处“入境”,应该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地接触中形成整体的印象。接着,引出关键性的问题 :女娲补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此问题是让学生对文本凌乱的印象进行梳理、归类,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在自主的状态下逐渐走进文本。最后,再让学生抓住女娲找五色石、补天过程中的一系列的词语,如“端、对、泼”等来体会、想象,使他们在细品深研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深入领悟女娲勇敢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以上每一步的教学,教师都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思、议、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课文的重难点处学得透彻,悟得深刻。

三、关注易处,“快”中求效

慢处的教学需要时间,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凸现慢处的教学,就必须有意识地强调快处的教学。强调快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一是字词学习宜快。阅读教学中,字词需要学习,但不可花费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尽量减少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但这也并非说忽视字词的教学,而是说要把字词的学习放在课前,让学生个体自己去学习。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就是去检查、点拨,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提醒。课堂上的时间花少了,并不是说就学不扎实了。相反,通过学生课前的自学和课堂上的检查、点拨这两个层面的学习,反而更能强化学生的识记、理解,很好地疏通他们阅读文本的障碍。

二是非重点段落的学习宜快。非重点段落的内容往往比较浅显,这些段落他们在课文中或起着衔接过渡的作用、或交代来龙去脉等等,学习这些段落,学生障碍不大,往往自己稍加思考就能明白,所以教学中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师要学会抓住非重点段落中与课文重难点的联系,来引导学生明晰即可。

三是在理解了重难点段落后宜快。课文的重难点得到突破,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已达到一定的深度。此时,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强烈。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把握住有利时机,加快教学的步伐,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迅速将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及时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继续学习。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地深入,又能使他们在知识的迁移中融会贯通地领悟文本的内涵,提升个体的语文实践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从有效提问开始 第10篇

我们以语言活动为切入点, 开展有效提问的研究。我们通过课例观察, 统计我园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并仔细分析影响教师有效提问的因素, 探讨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 有效提问是幼儿园教师优质教学和幼儿主动学习的核心。

一、有关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师幼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 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问题是幼儿思考的起点和动力, 从有疑到释疑的过程, 就是幼儿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也是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有效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集体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集体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 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 并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的学习中, 有效提问能起到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等作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集体教学中提问的设计, 以竭力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确保幼儿的学习收获大、集体教学的效率高。

二、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观察全园教师日常的语言活动, 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案例材料, 经过系统的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 缺乏正确的观念

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如果一名幼儿给出的答案不正确或不完整, 老师对其回答会仅以“嗯”或“好的”来敷衍回应, 然后请别的幼儿回答, 直到有人回答出教师预期的正确答案为止。这样的老师并不会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并且会有意避开某些总是发问的幼儿, 认为他们在添乱。本应是为了引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思考、探究而提出的问题, 变成了教师完成教学流程的僵硬工具。

(二) 缺乏适度的逻辑思维要求

经统计, 我园教师平均一次语言活动提问57次, 相当于每分钟提出了2~3个问题。也就是说, 幼儿每20~30秒就要回答一个问题, 这样的提问自然无法给予幼儿进行相对深层的高级别思考, 也就无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应该认识到, 经过认真准备并精心选择能促进幼儿思考的少量问题比提出很多低质量的问题更可取。

(三) 缺乏参与的广泛性

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会经常请一些主动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 这样的幼儿往往比较固定, 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是其同伴的三倍, 另外还有25%的幼儿从不参与讨论。测试显示, 那些经常提问并回答问题的幼儿比那些不积极参与提问的幼儿表现更好。这样导致的结果就会使幼儿的发展参差不齐, 从而有悖于我们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应当运用一些策略来给予每个幼儿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 以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广泛性。

(四) 缺乏充足的回答时间

我们观察发现,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只有少于12%的时间里, 教师会等待3秒以上;在幼儿回答问题以后, 低于1%的时间里教师们会等待3秒钟以上, 在90%的幼儿回答以后, 教师几乎就不会再等待了, 通常会打断幼儿的回答。而我们的研究表明, 当教师停顿3~5秒钟时, 无论是在提出问题后, 还是听到幼儿的答案后, 更多的幼儿会参与到讨论中来, 他们的答案会更完整, 质量也会更高, 在认知水平上也会有更好的提高。可见, 给予幼儿充足的回答时间非常重要。

(五) 缺乏有效的引导

当幼儿回答不正确时, 教师通常不会直接指出其问题所在, 而是忽略过去, 立即让其他幼儿作答。很少教师愿意“专注”在该幼儿身上, 对幼儿的回答缺乏引导和激发, 因此, 幼儿的认知水平就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 缺乏参与提问的时间

“讲解本次活动内容”的需要意味着我们要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课堂教学, 因此, 很少教师会给予幼儿留下提出问题的充足时间, 以免课堂局面“难以掌控”。在一个教师每分钟提出2~3个问题的集体活动中, 基本上没有幼儿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问题对于学习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尼尔·博斯特曼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始于问题, 也就是说提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智力工具。”能够对学习内容提问的行为体现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高水平的参与性。因此, 如果教师能认识到幼儿的提问对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或活动非常重要, 相信, 她们一定会重视幼儿的问题, 并帮助幼儿构思好的问题, 为幼儿的提问提供充足的时间。

三、有效提问的特征

(一)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效的提问与学习目标相关联, 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从而带来希望中的学习成果。因此, 有效提问必须是有目的性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创设该问题之前, 会先思考:“在这个时候问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例如, 在诗歌《云彩和风儿》活动中, “云彩会变成什么呢?”这个问题就能让幼儿带着目的欣赏诗歌, 通过仔细倾听播放的诗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能有效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还能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

(二) 具有清晰的内容关注点

教师需要在头脑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才能决定哪些内容是幼儿最需要掌握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问题。例如绘本故事《我想要爱》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吉米会觉得心里像破了一个洞?心里破了一个洞是什么感觉?你有心里破了一个洞的时候吗?”只有对主人公的这一内心情感有了深刻的感知, 才能引发幼儿对小熊吉米“渴望爱”的理解。教师的提问, 清晰地引导幼儿对“心里破了一个洞”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和思考, 这个部分就是幼儿学习该绘本故事的关键点。

(三) 能够引发幼儿的互动思考

我们在构思问题的过程中, 应当清晰地了解我们希望幼儿思维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说, 我们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掌握幼儿学习的认知水平和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 引发幼儿的思考及互动。例如, 故事《狐狸和葡萄》教学活动中, 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是请幼儿设想一下, 如果这只狐狸吃到了葡萄, 会出现什么状况?二是如果够不着葡萄的是你, 你会怎么想?前一个提问很快地就打开了幼儿的思路, 让孩子们开始想象各种不同的结果呈现, 使孩子们对于“嘲弄得不到的东西”这一心理的认知更深刻。后一个问题则很顺利地让幼儿进入思考的状态, 开始思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 问题的陈述清晰简明

在确定了问题的教学目标、具体内容以及认知水平后, 作为教师最后要做的就是构思和设计我们的问题。当我们在设计提问时, 我们必须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要考虑幼儿是否能理解问题的意思, 能否将问题转换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他们是否对该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普遍的认识等等。因此,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 必须清晰、具体、准确, 每个问题应当有清晰的含义, 并且只包括表达其意义所必需的最少的文字, 所选用的词语应当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相适应。

四、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师的理念是教师的行为基础, 如果我们相信有效提问能帮助幼儿学习, 我们就会努力研究如何设计有效提问。我们将要求所有幼儿都对每个提问做出回答, 我们将尊重所有幼儿的答案, 无论这个答案是我们所期望, 还是幼儿看待问题的另外一种视角。我们将寻找幼儿思维背后的理念, 帮助他们找到答案。我们相信不管答案正确与否, 学习都会发生。我们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开放地参与集体活动讨论的意愿———去参与而不是无所事事。

(一) 有效提问的准备策略

1. 理解内容, 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提问

在设计提问时, 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 注意问题的目的性、价值性;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力求少而精, 优选问点, 问在关键处。例如:教师在小班语言活动《藏在哪里了》中设计了三个关键性的提问———小狐狸在干什么?还有谁来捉迷藏?他们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能够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构成了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为幼儿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支架”。

2. 大胆预设幼儿生成, 做好应变准备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不仅要充分解读活动内容, 更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 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的预设, 设想幼儿有可能会出现的思维困惑和难点, 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提问方案, 做好幼儿生成问题的准备, 以便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迁移经验, 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

(三) 有效提问的技能策略

1. 丰富问答模式

(1) 口头问答。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一次请一名幼儿作答;或者教师提问, 幼儿集体口头作答。一问一答是最常见的问题问答方式。

(2)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一个单独的、能引起争论的开放性问题, 让幼儿两人或多人一起充分地讨论, 认真的聆听, 并且做出自己的评价, 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3) 手势回答。在教师提出问题后, 幼儿用手势进行回答。例如: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图画上有几只小鸟, 在心里小声地数一数, 然后用手势表示出来。”在稍作停顿, 给幼儿充分观察时间后再巩固提问:“数好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势表示给我看。”

(4) 图表展示。教师提出问题,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将问题的答案即操作结果用图画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这些物品中, 哪些会沉到水底, 哪些会浮在水面?小朋友们猜猜看, 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 适度进行停顿

提出问题之后, 教师要适当停顿, 给幼儿思考的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学习状况, 再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回答。除了提问之后的停顿,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回答之后的停顿, 让幼儿对同伴的回答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 以便生成更高水平的认知互动。如:在《藏在哪里了》故事教学活动中, 教师问:“还有哪些动物过来玩捉迷藏?”提问后给幼儿观察的时间。待幼儿作答之后, 教师可稍作停顿, 引导幼儿再次观看故事画面, 然后请幼儿补充作答。

3. 及时反馈引导

对幼儿的回答, 教师要作出明确的反应并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这是促进集体活动中师生的交互作用、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1) 继续追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 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进入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

(2) 提出反问。结合幼儿的回答, 进行反问, 引发幼儿更深层次思考。如:“你们都不喜欢灰姑娘的后妈, 难道她身上一个优点都没有吗?”

(3) 梳理概括。将幼儿凌乱的回答进行疏导, 概括成完整的回答。如:“猫妈妈一直坚持寻找, 所以才找到小猫, 你是这个意思吗?”

(4) 重述问题。在幼儿难以做出回答时, 把问题重复叙述一遍, 让幼儿对问题进行再一次的理解认知, 引发幼儿思考。也可以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把问题重复一遍, 强化幼儿对问题的理解。

4. 加强自主提问

在语言活动中, 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为幼儿自己生成的问题更贴近幼儿实际认知水平, 也更能诱发幼儿的兴趣及思考。

(1)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幼儿天生好奇,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 使幼儿敢于提出困惑和问题, 并激发起他们“提问是好学、动脑”的求知意识,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2) 培养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习惯的开始。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灵活应用教学内容, 使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 激发问题兴趣, 增强质疑意识, 养成提问习惯。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11篇

关键词:中专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方法改进

政治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中专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改造指明了新航向,也引领政治教师向一种教学的新方式—有效教学方式提升。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因此,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标要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相适应。

二是制定过程和方法目标。选择本课程的重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是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

二、重视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行为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冒犯行为、反抗行为,更容易激起教师的不满和愤怒,而人们往往会在愤怒的激情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这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这样才能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心理应变能力,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大发雷霆、不挖苦讽刺,而是沉着冷静、果断机智地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将意外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当,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应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而采取相应措施。

三、实施分层教学

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注重在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其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再在加强学生理解记忆上下功夫,一步步地引导,传授于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第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人手,加强基本训练,课堂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习竞赛、学科知识画廊评比、演讲比赛、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收到了实效。

四、注重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中专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實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间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五、拓宽教学思路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一位教师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学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呆板型的课堂教学,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学生就成了毫无生气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转变旧的教学思路,从社会活动的现象和当前热点问题着手,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走进生活、亲近生活,各学科的知识贯通融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收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获得亲身体验,并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运用。

六、言传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12篇

高职院校开设舞蹈教学是其美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及灵魂, 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情绪。但是,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功能, 主要存在着这些问题, 即师生对舞蹈教学认识不够, 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环境落后, 考核方式不科学等。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找到有效的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应该首先从教学理念方面入手, 要让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完善, 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改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地位, 让学生真正成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主体, 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整个舞蹈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 还可以通过树立与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来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观, 从而有利于使用更新的教学理念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应该要重视自己的独特教学性质, 在舞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应该进行合适的编制, 千万不可以盲目的采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因此,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来对低年级学生安排一些基础性的舞蹈技能课程教学, 到了高年级的时候, 高职院校就应该依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与实际的教学内容, 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能够综合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

三、更新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还应该充分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舞蹈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要让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能够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真正走出来。比如说,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就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或现代化的影像设备使用起来, 让学生获得一种较为全面的感官刺激, 学生可以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感受到一种享受的感觉, 并进而会积极主动的对视频材料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模仿。这样的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显然能够提升其教学效率与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舞蹈教学手段的枯燥乏味, 为将来的舞蹈学习与舞蹈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除了理论教学以外, 更为重要的就是舞蹈实践环节的教学。实际上, 从本质上来说,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更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其艺术实践环节。因此,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舞蹈知识来编排出合适学生情况的舞蹈教学节目, 并随时调整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 要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那么,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强化舞蹈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教学, 可以开辟一些舞蹈实习基地,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舞蹈实践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互助意识与合作能力。

五、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 舞蹈教师应该认真选择教学内容,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应该排除掉随意性的教学内容选择习惯, 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要把自己具有特色的舞蹈教学内容选择出来, 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差异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那么,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能够选择一些不同风格的舞蹈类型, 尤其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内容, 不仅可以跟随教学进度, 还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有效果的学习, 从而真正提升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之,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还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最好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并改革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要尽可能的使用得体的教学语言, 可以采用激励性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 还可以让教学语言具有较为充足的新鲜感, 并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的想象, 可以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 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住舞蹈的教学风格。此外,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碰触到人心灵深处的艺术类型,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 要让舞蹈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愉悦感, 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出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不仅可以让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深化与巩固, 还可以真正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精神与能力,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摘要: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是一种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基于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现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舞蹈教学理念, 真正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夏莉娜.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

上一篇:观点综述下一篇:图像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