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2024-09-17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精选12篇)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性游戏,德育教育

3~6岁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良好时机,也是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孩子天性爱玩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遵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那如何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与同伴相处、交往,适应环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而主题性的游戏是以故事情节或某一主题活动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的游戏,活动的内容始终围绕着情节的发展或主题的深入而展开。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而且能激励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友好合作的情感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家里的独苗苗,万千宠爱为一身,往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一起合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活动中,选择了主题游戏《小猪盖房子》,让幼儿来当小猪,每组小猪选择一种材料,一起合作盖房子,最后比一比哪组小猪的房子盖得最结实、最好看就获胜。在游戏中,幼儿一开始还是各玩各的,房子都盖不好。这时,老师适时引导、鼓励他们要相互合作,寻找失败的原因。幼儿又重新商量,一起帮忙把自己的小窝搭得又快又好。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学习了相互合作的技能,而且体验到了友好合作的乐趣,乐于与人相处,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游戏规则,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用商量的口吻与人交谈,会解决游戏活动中的一些小纷争,效果比起老师抽象的说教更好。

二、引导探究,促进幼儿真善美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的情感是丰富的,他们喜爱真善美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主题性游戏为活动手段,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从小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获得真善美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在小班《动物》主题开展的《我帮小动物过冬》游戏中,老师引导幼儿想象冬天到了,小动物没都没有衣物过冬,小朋友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呢?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发现不一样的动物,怕冷的程度也不一样。小朋友们又观察图片、视频,或亲身与小动物接触,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再发挥想象力,为不同的小动物送上保暖的衣物。在这个主题性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探讨、研究,根据动物的特点,想出各种方法为小动物过冬。

三、适时取材,激发幼儿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

幼儿的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情绪是推动幼儿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宣泄情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养成乐观、向上、自信的性格,为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在体育游戏中,我们会根据活动目标,选择适当的材料,构建幼儿喜爱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如体育游戏“穿越封锁线”中,教师选择了爬垫、竹竿、高跷、木凳、铁丝网等道具,让幼儿扮演解放军穿越封锁线。由于幼儿好模仿,对充满惊险的游戏情境又十分好奇。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练习过草地(爬过垫子)、钻铁丝网(蹲低钻过铁丝网)、跨小水沟(跳过竹竿)、走独木桥(走木凳)…….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动作灵活,对整个游戏过程非常投入。幼儿通过游戏也增强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在游戏中也懂得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的情感。

四、形式多样,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是当代教师的重要任务。《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形式多样的游戏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大班主题活动《我爱家乡》,教师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区域游戏等一系列主题性游戏,将家乡本土文化融入到活动中,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角色游戏“剪纸艺术家”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家乡剪纸艺术的魅力;表演游戏“竹马戏”在让幼儿传承和发扬家乡民间艺术竹马戏,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培植新生力量;建构游戏“小小建筑师”让幼儿想象创造,为家乡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区域游戏“家乡美”则从各个区角活动表现家乡美。主题性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乐于参与。在游戏中,幼儿观察、思考、认识、实践,既动脑又动手,全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五、尊重差异,健全幼儿的人格修养

看过一本书《决定孩子一生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书中针对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进行讨论,最后发现让孩子懂得做人,健全人格修养,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2篇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中职德育工作在培养徳技双优人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贡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注重对学生育技的同时,全力抓好德育工作,以良好的教风带动校风、学风,积极打造徳技双优中职人才,通过几年来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我们这几年的工作做个简单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机构健全,齐抓共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教育模式下被喻为“失败者”,又因多数是弱势群体的子女成为“边缘者”。因此不少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有很强的自卑感,认为到学校就是为混一个文凭;甚至连部分教职员工都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因为学生的种种不足而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这种状况下,要想搞好职业教育的确很难。怎样把“失败者”转变为技能运用的“优胜者”,把“边缘者”转变为实用型人才的“武状元”,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多年来,学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只有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德育工作为抓手,才能培育出社会认可、徳技双优的中职人才的宝贵经验。学校首先从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记得我们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职业学校的教职员工肩负的社会责任比普通学校的教职员工更大,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失败者,我们的工作是将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的工作将会成就千千万万的家庭的幸福,为社会的稳定作出贡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全校教职员工的顾虑逐渐消

除,积极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在统一了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的同时学校又确立了“德育为首、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教会学生做人做为首要工作来抓。逐步建立了以学生处牵头,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网络中又以建设班主任与教官团队作为重点。

二、大刀阔斧与注意具体工作中的细节相结合

我们学校与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一样也是由普通中学转变而来的,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还有很深的普通中学的烙印,因此在推行很多具体的措施当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但是有一点大家都坚信不疑,只要是大家认可的东西,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那就坚定不移的去做,只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去调整、去完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地取得进步,迈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三、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将德育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

(一)推进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

学校在2007年开始对外招收复员退伍军人作为学校管理学生的军事教官,在学校全方位24小时的管理学生,推行“全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体系,而且在工作中学校始终非常重视教官团队的打造,让教官团队这支队伍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的确在实践中证明由于教官团队的积极努力,他们在学校管理中渗透军事纪律、军事作风、军事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等等,通过一定的约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人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严格管理、严格规范学生以及服从意识、守纪意识方面最为明显,让大家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再像过去一样是难以管理的学生了。为学校的德育管理 2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的“全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以军训为突破口,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军训是每个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学校狠抓入口训练关。每年新生入学,学校统一布置安排,用军事教官,对学生开展两周的军训,通过军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2)以准军事化为举措,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为巩固学生的军训成果,变校园为“准军营”。全校上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定了《准军事化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学生一天的生活、纪律、学习作了要求,从起床、早操、洗漱和整理内务,自习上课、用餐、卫生、课外活动、午睡、晚睡、礼仪礼貌、出入校门等作了全面的规定。由学生处、学生会对学生一日生活常规进行检查管理、评比、表彰。学生参与值日、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的内务卫生有很大的改观。(3)实行校园值周班制度。校园值周班制度是学校进一步丰富准军事化内涵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就业班的学生轮流安排。值周班的任务首先是打扫全校的清洁卫生,还有就是在学校站岗执勤,再者进行军事化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质。应该说校园值周班在规范学生行为规范上、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劳动意识、卫生意识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艺术团的成立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说准军事化管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守纪意识、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那学校艺术团的组建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为学校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构筑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军事化管理与学校艺术团等社团的建立、学校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学校的管理中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学校在2011年成立了学校的艺术团,艺术 3

团主要由学校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主要有舞蹈队、声乐队、语言队、礼仪队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参加,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艺术团的训练既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还为学校开展的各类庆典活动储备了节目,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学校这几年在学生的培养上有了新的变化,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还利用各种活动打造学生、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校这几年组织的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运动会。在开学典礼及运动会这些传统的活动中融入文艺表演,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得到了领导及来宾的好评。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展现的平台。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新生文艺汇演,技能大赛,“六一”文艺展演,运动会,圣诞晚会等等,每一次活动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锻炼,而且我们也在活动的组织中注意了给更多的学生锻炼机会。可以说各类活动的成功组织让学生有了归属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逐渐增加,也对控制学生的流失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学期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也给学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德育教科室的成立及“主题班会”的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2013年学校正式成立了德育教科室,希望这个部门能够从德育管理的角度探索出一些适应中职学校发展的德育管理方法。德育教科室成立以后首先就从推动学校开展“主题班会”这项工作入手。如果说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在学校的层面锻炼学生,那“主题班会”就是在班上的层面给学生展现的平台。成为学校活动的补充。同时“主题班会”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一个很好的措施。德育教科室成立以后,开展了多次全校性的“主题班会”观摩会,为推动学校“主题班会”的提升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两委会及各类学生干部参与德育工作使学校的德育管理更为完善更为科学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多,头绪很负责,仅凭德育管理部门以及涉及到的教职员工的参与恐怕很难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学生处这几年狠抓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干部的范围也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干部队伍有学生会、团委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艺术团、护校队、小教官队伍。他们有各自管理的范围与职责,使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制度和氛围,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人”,明确了“主人”的义务与责任。在门卫室有值周学生负责来访登记、来客引导;在校园里有护校队和礼仪督察队的成员保证学校里每个角落的秩序和卫生;在学生公寓楼里有住宿管理委员会的楼长和层长检查宿舍的内务、纪律。早自习、阳光体育活动、晚自习的出勤与纪律都有学生干部参与管理,而且将他们的检查与班级评比工作结合起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管理中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活动也交给学生会、团委会、学生艺术团去组织,进过几次活动的组织,这些学生干部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在好些部门能够独立的组织学生的会议,学会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总之,自贡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在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壮大,在壮大中超越,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超常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创新,一定会在德育工作中再创佳绩,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自贡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3篇

【关 键 词】 均衡发展;德育;教育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灵魂,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中小学德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德育优质高效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一、德育实践与理论研修的优质均衡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知),动之以情(情),持之以恒(意),导之以行(行)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将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然而,在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过分偏重德育实践活动,忽视德育理论研修,没有做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优质均衡发展。之所以出现德育理论研修的缺失,与学校的制度、管理、评价机制等顶层设计有关。

大力加强德育科研,使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针对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德育科研,研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特色。学校和德育处(或政教处等)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撰写德育科研论文,研究德育活动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学科德育渗透,不断总结经验,使德育更有成效。

二、德育与智育等诸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为先”和“教学核心”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的主要阵地,课堂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各科教学都要坚持“智德”与“德育”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不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和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贯穿到教学相关内容的环节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要认清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的理论,要在学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大德育观,促进德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体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生动性,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要想真正取得德育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坚持德育与智育等均衡发展,寓德育教育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此定位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才能做“真德育”,才能和教学一起成全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队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挥“六支队伍”的作用,达成育人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障育人工程的实施。

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干部的作用。学校德育领导主要包括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政教处)、校团委(或少先队大队部)。这些领导干部经常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和措施寻找依据、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学生教育管理的成败,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努力做到要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来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要把身教与言教结合在一起,以德教人,以身示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做学习型教师。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新教材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德育干事和后勤队伍的作用。德育干事(政教干事)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之一,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在现实中存在些问题,如德育干事(或政教干事)人手少、队伍老化、非专业化,往往由不能上课的老教师、上课效果差的教师担任,严重制约了德育队伍整体的教育管理水平。又如,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后勤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安保、公寓、食堂、清洁人员等群体。培养该群体的德育常识和德育教育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因为这个群体与学生的课余生活、日常行为规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能反映学生生活的这一方面。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学生的骨干,也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学校德育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做到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学习、净化自己的灵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应通过教育学生融情悟理,在明理中认同,在自省中修正,自省与他省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充分调动其内部动力,通过内因的作用,将教育效果彰显出来。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与补充。主张学校“德育万能论”,对学校德育寄予了较高的期望。然而,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差,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就难以形成。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就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很难改变成“大气候”。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德育“孤军奋战”,而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法国人说,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要培养有道德的个体,需要讲道德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育人机制,促进三者的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学生自省相结合,从而促进德育发展的优质高效。

五、德育常规与创新、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总是摆脱不了“说教式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教育”的实际,必然形成 “学校需求式德育”“任务化德育”“理想化表面化德育”“功利化德育”的明显特点。传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催生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冲淡了人最基本的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造成了学生认知与行为的不统一,表面与内在的不统一;“教”和“育”严重失衡,缺失有意、有目的地培育(体验、实践、训练),形成“悬浮教育”;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学生敷衍、应对教育的现象普遍,教育效果不良。

坚持德育常规与德育创新、德育特色的均衡发展,德育常规是基础,也是根本;德育创新是生命力;德育特色是生发点,是竞争力。三者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更高级。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单亲、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等进入学校教育视野,打造一系列特色课堂教学、特色德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打造优质高效的德育品牌。

德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实现德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整合教育资源,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蔡定基. 德育创新与学生成长[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 张军鹏.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浅谈班级德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1).

加强德育教育,促进班级发展 第4篇

一、德育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

作为一名家长, 又是一名老师, 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传统德育在教育方法上采取的是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不断加强, 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以往的只停留在教育内容上, 教育者只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讲授, 讲完该讲的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收获,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而在德育教育中,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更注重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比如:我班王同学家境贫困, 忠厚老实、胆子特别小, 很畏惧老师。我就特意多找她沟通, 多关心她的生活, 鼓励她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周记里面, 并请班级善解人意、在班级威信比较高的班长张同学多关心和照顾她。一段时间过后, 她进步很明显:有事情能主动大胆地找老师沟通了, 并且与班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反, 我如果对她缺乏了解, 她有事情找我时, 我不是很关心。或者她犯了错误, 我恶狠狠地批评她一顿。这样实施教育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要及时发现问题, 并防范问题的发生, 要更好地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并非塑造他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的时间以PPT形式或视频的形式陪同学生学习相关的道德教育。比如:“十德”教育, 即开会讲“会德”、穿衣讲“衣德”、说话讲“口德”、弟子规、当代青年礼仪规范、停止抱怨、感恩父母等。

另外, 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焦点话题。学生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看法。老师给予适当点评。这样不但能活跃班级气氛,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合作,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强化道德意识。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

三、面对犯错的学生, 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 不要一味地责骂她

学生犯了错误, 如果我们一味责骂, 他有可能会认为:在老师眼里, 自己就是一位不好的学生, 甚至是一位不可救药的学生。他有可能会很自卑, 也有可能会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很不配合你的教育。我们如果多为他考虑, 多换位思考, 交流时能说到他的心坎里。他就有可能会信任你、相信你, 虚心接受你的教育。

例如, 我班高××早晨打扫卫生时, 不小心把手机落在讲台上, 结果被另外一位学生偷偷收了起来。我知道这件事情后, 感觉也挺为难的。到底如何教育, 效果才是最好的。后来, 我在班级专门进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并提出:自己主动归还手机, 我们一律不追究责任。谁都有一时糊涂的时候。如果能主动归还, 其勇气也是可嘉的, 值得我们学习的。结果当天放学时, 高××就告诉我:手机被谁偷偷地送到她桌肚里面了。所以说, 面对学生的教育, 我们也要巧动脑筋, 以德为先。

总之, 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我们老师自身, 也要加强师德学习。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榜样和道德模范, 更好地服务学生, 更好地促进班集体健康成长, 同时也为我们的和谐校园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5篇

教育的含义从《说文解字》来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在学校的总体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是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做“5+2=0”,就是说一个星期中在学校的五天正面教育的效果却被两天的家庭和社会影响作抵消。这句话中当然有其夸张的成份,但不可否认地反映出目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和无奈。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时,老师们常常把原因归咎于社会上道德观念沦落,需要加强社会道德意识和社会精神文明教育。我觉得这也反映出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纠正。下面我结合学习的体会和日常工作中的感受谈一点对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1、学校的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

学校教育是既教书又育人,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些学校为了突出德育教育,设立专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下设德育处,强调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地位,提高班主任津贴。从表面看德育工作有专人负责管理,当成一项独立的工作来管,好象是到了加强。其实不然,这样做有时肝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分离开来,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我是管教学的,管好教学就行了,德育与我无关;有些课任教师认为班主任有补贴,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专心教学就行了。这样德育工作就真成了德育干部的“工作”。就出现了学校越是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越做得不好。

2、德育的方法简单。学校的德育工作强调常规管理,注重规则的制定,以“管住学生”为目标,轻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感悟。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帖,遵守纪律。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外在制约,而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德育的功能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为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把学生管住管好,结果往往造成学生道德人格方面出现偏差。

3、强调显性德育忽视隐性德育。我们看到的大洋中的冰山只是露出水面的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隐藏要水下的(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是1:9),它可以很好的比喻德育工作:显性德育就象露出水面的冰山,通过思想品德课、团队活动和文体活动进行教育,隐性德育就象隐藏要水下的冰山,存在于各个学科教学当中,师生交往中,校园环境文化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存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隐性德育教育,以及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传统文化、班级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

4、学校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过多进行抽象的理论说教,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德育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些良好品质的养成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形成的,它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产生共鸣,经过学生的感悟而成。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小事、实事做起,避免抽象的理论说教。但现实中学校德育虚多实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原料”。学校德育注重灌输,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

二、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1、树立全员德育管理理念:

(1)树立“先育人,再教书”的学校德育管理理念,在全体教职工中构建全员“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理念。做到领导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

(2)人人参与,人人践行。发挥教师团队的育人作用,建立以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为主的德育教育集体,建立目标责任制,共同管理班级,发挥集体的作用。每位教师都是双重身份,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良好品德的塑造者。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校将学科渗透德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求体现情感教育目标。加强老师的道德修养,要始终对学生抱有一颗爱心,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3)整合学校各部门间的管理职能,打破教务处与德育处的分工壁垒,实现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各部门齐抓共同管的局面。

2、育人文化,不留空白

(1)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利用墙体释义《二十四孝》、《弟子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学生的先进事迹;在校园橱窗开辟固定的“德育之窗”栏目,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里、教学楼的走道上和楼梯口,有选择的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珍惜粮食和文明就餐的标语等。同时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力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增强德育效果,从而为校园德育创造良好条件。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不仅仅是帖在墙面上的文字和图画,它还包括学生的行为礼仪,班级纪律、学习氛围、团结友爱、班级精神、课桌与卫生工具等的摆放。

3、抓好学校德育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月”(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为契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落实《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习惯教育。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培训。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争做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为目标,切实规范学生行为。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查处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 早恋、上网、打架斗殴、损坏公物、乱扔垃圾、乱写乱画、集体观念淡薄等。

4、开展好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班会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需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学校围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如“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珍爱生命”的教育、“感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宣传改革开放成果,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重视交通安全等等。

5、学习《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所谓育人者先育其心,育人应以人为本,以个人终身发展为目的,让学生体现其自我存在的价值,服务社会。长期以来,培养人的核心任务寄希望于“假大空”的“信仰教育”。与其空喊口号,不如实实在在地做点真实有用的东西:还原人性之美,将人性中的光辉发扬光大,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追寻教育的真谛——真善美。推广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落实《弟子规》的内函,使学生明白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附:

“学习《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意见,鼓励学生学科学、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感悟母语之美,感受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感觉心灵升华和行为转变,最根本的是解决做什么人的问题。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促进我校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学习《弟子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开展学礼、知礼、懂礼的教育,力行《弟子规》,充分挖掘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使广大师生感悟中华文化的真谛,用心体会并充分认识中华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师生内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将学习力行《弟子规》活动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真诚、友善、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学生。

四、学习目标(学习口号)读弟子规 行圣人训 做明理人 学习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 存好心 说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

五、活动时间:长期

六、学习方案

(一)诵读感悟

1.每天早读时间集体诵读一遍弟子规,并背诵四至八句。

2.阳光长跑时间把弟子规内容作为口号。3.根据学习内容每一名学生每周写一篇感悟。

(二)视频教育内容:

1.《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男孩的报告》 2.《弟子规》诵读解释(动画版小学用)3.《弟子规》讲解视频。(钱文忠解读中学用)

学习时间:1.传统文化教育课 2.部分班会时间 3.课余时间

(三)歌曲感染

1.学唱歌曲:《弟子规》(刘振宇或刘一祯,推荐刘振宇演唱的版本),可由各班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到多媒体教室,由音乐老师负责教学。然后回本班教唱。

2.听弟子规全文歌曲。(校园广播中午时间段播放)

(四)环境渲染

1.利用墙体释义《弟子规》全文

2.通过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弟子规》内容。3.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弟子规》相关内容。

(五)行动实践

开展“知父母苦,感父母情,报父母恩”感恩活动活动。周末回家后为父母做以下事情:洗脚,做饭,洗衣,体力劳动或其它力所能及的劳动。

(六)反思交流 1.学生返校后写出感悟心得;

2.班主任搜集信息,确定全班交流的代表; 3.全班交流;

4.每位学生制定出下一步要做好的一件事。

(七)先进评选

1.开展校级优秀学习标兵 弟子规学习特色班级评选(班级特色:①.孝道,礼仪,卫生,公物,节约等方面形成自己班级的特色。②.感恩词:课前,活动前,饭前等。感恩词A——“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辛勤农夫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

感恩词B——“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贪口腹而恣杀性禽,萝卜白菜报平安人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厨中有盛饭,路上有饥人。)

2.开展“古圣先贤教我懂规范”活动。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年级开展有关“弟子规”的“诵读”和“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竞赛活动。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女要孝顺父母,究竟怎样孝顺父母呢?做到以上所为就是我们民族所倡导的传统孝子。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家中兄弟姊妹,家族叔伯、兄妹的相处之道。对待长辈谦虚有礼,与人相处言语能够包容忍让,不斤斤计较财务。敬老尊贤,乐于助人。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个人的修身之道,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铸就高尚的人品。【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反躬自省,知错则改,结交良朋益友,善于学习别人长处是图强之路。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一个人对待世间应所取的态度。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找准德育基点,促进学生发展 第6篇

一、找准出发点——以人为本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德育观念,折射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青龙山小学,人本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一种可亲可近的教育行为。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尊、自理、自立”的德育目标里,折射出的依然是人本管理的光芒。值日班长制、值周班长制、文明监督岗、安全监督岗、食堂卫生监督岗……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培养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评选文明标兵、文明学生、六星学生等活动,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德育形象;在社会实践中,每个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培养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完善”,道德情操得到了升华;规范的升旗仪式等活动,让学生在庄严之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

青龙山小学的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如:小小演说家、校园小作家、阅读大王等“校园小十佳”,寻找学生闪光点,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夯实立足点——完善制度

德育工作制度,是学校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也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几年来,学校从教师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学生行为规范入手,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力求做到用制度来统领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学校在工作中健全了行政值周责任制;利用各学科德育资源,制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加强教师德育自身建设,避免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正常运行。 学校致力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先后出台了《升降国旗制度》、《青龙山小学学生一日常规》、《青龙山小学养成教育序列内容》等制度,这对《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使工作责任更细、工作开展更顺。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常规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班主任考核制度》,把对班级建设的检查纳入到量化考核中,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由于《细则》将学生的个体表现与班级集体荣誉相联结,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支撑点——注重实践 从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来形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亮点

在 “文明礼仪我能行”主题月教育活动中,各班开展了“寻找身边的陋习”、“评选校园十大陋习”、“我是文明小博士”等主题中队活动,通过小品表演、哑剧、相声、小组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娱形式,使学生在自娱自乐中明真理,长真知,在哑然失笑中辨丑恶,明是非。“心怀感恩伴成长”,学校的感恩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母亲节前夕,学校邀请学生母亲来校参加“献给母亲的歌”主题中队活动。活动中,孩子讲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妈妈讲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一系列互动游戏的展开和着教室里回响的烛光音乐,加上桌上摆放孩子写的感谢信,给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感恩气息。“青龙山小学读书乐”、“雏鹰展翅练才艺”、“心怀感恩伴成长”、“体验成功共成长”、“交通安全伴我行”、“文明礼仪我能行”……学校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主题观摩活动,各中队观摩后围绕每月主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中队主题教育活动,把主题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开展帮扶活动,开设免费亲情电话。本年度,我校共有此类学生47名,学校为这些孩子确立了帮扶教师,建立了帮扶档案,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向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条主线,今年我们实施开展了本年度所计划的六项专项活动“会守纪、会学习、讲礼仪、重安全、爱劳动、讲卫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把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和序列化。

我校有着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学校提出的“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的德育观,一直鼓舞鞭策着青龙山小学人,所以我们学校把以德治校作为学校的育人宗旨,坚持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找准德育工作的基点,使德育教育规范化、系列化,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7篇

1 以数字化平台凝聚德育研究的新优势

1) 利用低成本和参与者相对广泛的优势, 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区级教研机构举办一次传统教研活动, 规模控制在50~200人之间, 活动时间1天, 参与人员人均差旅费用需要50~100元, 加上活动承办方的费用, 一般需要花掉两三万。这样花了大量的钱财, 假定活动非常成功, 且受益人仅仅局限在几十上百人, 优质学习资源没有达到高度共享, 即没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数字化平台, 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 教师不用出门, 就可以在网上和其他教师、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反映情况, 研究问题。其实, 我们可以将同样的活动内容分成若干组小活动, 利用教师的业余时间, 组织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的教师, 即可参与到活动的探讨、研究中来, 充分发挥活动资源的高度共享。这样, 既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相关费用, 降低了成本, 也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 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高度共享。

2) 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和多样性呈现形式, 拓宽学习研究视野。传统的教研活动, 主要是专家讲座、课堂示范等一人主体, 以语言或现场信息单向传播, 个人唱“独角戏”, 参与者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 收效甚微。网络研究不仅活动主体多元化, 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渠道, 信息传播及时, 且信息呈现形式也多样。比如通过平台, 呈现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录音、图片、录像, 还可以是现场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三者将信息融合为载体进行交流。信息资源的来源突破了主持人提供的单一渠道, 即参与的成员是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 也是享受者。信息来源多渠道, 不仅丰富了教研活动的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研究活动参与者信息获取范围, 扩大了参与者的视野。

3) 利用组织形式自由灵活和便利的优势, 拓展学习研究范围。大规模集中教研活动, 一般都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的。这样的活动, 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 其局限性和弊端显而易见:活动的次数有限, 受益对象较小, 加上并不是所有参与者对此活动都感兴趣, 因此, 活动效果就不言而喻。数字化平台的运用, 各个成员感兴趣的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不同, 即可形成以共同兴趣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有共同志趣的成员, 结伴研究, 形成研究小团体;另一种就当某一成员提出问题, 其他成员以同伴或专家参与问题研究的小团体。这种小团的组织相对松散, 自由而且灵活, 人数多少不限, 活动方式也灵活多样, 可以是小组语音、文字交流讨论, 也可以是论坛回帖的方式, 不受人数、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同时, 这种小团体形成和解散过程都非常灵活、自由, 即因某个问题而形成, 因问题得到解决后而解散。因此, 克服了传统活动组织过程冗长, 活动主题单一, 收效甚微的弊端, 扩大了研讨活动受益范围。

4) 利用多主体参与和多渠道交流优势, 提高学习研究效率。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在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同事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 教师对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性不再采取防卫态度, 而是相互援助, 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 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起来讲, 其团队成员之间也就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 以自愿、平等的方式, 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从网络的特征及其网络教研各组成元素中的主体教师来看, 建立平等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不难实现。教师这种合作与同事关系的建立, 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 有助于个人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通过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和专业引领三方面实现, 重点在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 专业引领只是当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通过专家的点拨、引导使之快速发展。网络研究这个团体中, 每个个体既是同伴, 也是专家, 形成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们之间地位平等, 能者为师, 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中相互协助, 共同成长, 从而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由教研员唱主角的局面, 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2 以“鲜活、创新、和谐”理念引领区域网络德育平台建设

1) 以“鲜活”的德育内容, 搭建研究平台的基础。

各学校教师借助研究平台在活动中广泛参与、主动积极、开放活跃。从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 从中学到小学, 从德育骨干教师到一般德育教师, 从家庭到社会, 多层次、多方面的德育研究蓬勃开展。参与人员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主动探讨, 主动交流, 积极献计献策, 人人做研究平台的主人,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像一个个德育经验交流会, 一个个德育研究论坛, 一次次德育活动的展示。让学校德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快捷、鲜活、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2) 以“创新”的德育形式, 搭建研究平台的主题。

我们共同追求德育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创新”是促进数字化德育研究发展的驱动力和主旋律, 没有创新研究就没有生命力。它所倡导的有三点:一是要解放思想研究德育,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德育研究;二是要根据学生生活、学生实际中出现的新情景、新问题开展研究;三是能创造性地寻求实效育德的新思维、新方法, 使学校德育工作的既生动活泼又有成效。

3) 以“和谐”的德育氛围, 搭建研究平台的常态。

网络交流呈现了真诚交流、真情奉献、真心合作的“和谐”氛围。一是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 所有参与人员都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诚恳态度, 与大家交流自己真实的观点、想法和案例, 克服网络虚拟化所出现的弊端, 同时禁止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出现;二是参与人员积极地将自己的经验、方法传递给大家, 供大家学习借鉴, 形成资源共享的势态;三是参与人员相互合作, 打破地区、校际等界限, 合作开展网络育德活动、教研活动, 使整个平台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大家庭。

3 以网络德育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德育专业水平

德育工作者在这一平台下成为了“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事实上是一个实践共同体, 而对实践共同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 其所有的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 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 或者为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 他们在这一个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在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德育研究的过程中, 研究共同体树立了一种“问题即探究和学习机会”的信念, 形成寻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的的集体力量。研究共同体应围绕问题开展对话, 在对话中应强调经验共享, 同时, 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质疑和帮助, 强调他们之间的鼓励和挑战, 形成一个团结、友好、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能够在这种研究氛围中不断成长。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研究活动, 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它不仅需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 更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更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的参与, 这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德育研究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 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主要包括:专家、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相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 他们有高层次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中小学教师长年处于教学的第一线, 他们虽然不乏教学的实践经验, 但在进行具体问题的研究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所以研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研究不至于步入误区, 使德育研究活动顺利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大批教师为平台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育案例和素材, 大到学生的学习障碍、道德不良、违纪违规, 德育活动组织, 小到班队课如何创设情境、有效组织等, 这些教育案例提供了教育的真实情景, 具有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 不管对教师自身还是作为同伴共享的资源, 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在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 老师们开展交流探讨, 深感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 研究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一支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正不断成长。

4 网络德育实现城乡学校德育均衡发展新常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均衡发展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特别是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难题, 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在数字化德育平台下, 创新了德育研究方式, 促成了城乡学校德育工作零距离交流沟通, 实现了德育资源的共享, 有效促进城乡各学校德育工作均衡发展。

1) 学校德育常规呈现均衡发展新状态。在“常规探讨”栏目中, 开展了“常规管理出新招”的专题探讨, 请来重庆市名师、全国知名德育专家汪红老师作高端引领, 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引领德育管理人员解放思想, 关注新问题, 寻求新方法。在网络平台的引领下, 各个学校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出了创新尝试, 城乡学校德育常规建设和管理呈现出均衡发展的喜人态势。

2) 学校德育实践展现均衡发展新风貌。在网络里里德育科研展示版块为各校提供了科研交流的平台, 各学校积极晒出自己学校的课题申报、组织、结题成果等情况, 以前的科研培训, 老师们接受的往往是条款式的理论, 因为难于理解, 所以导致许多老师谈科研色变。在这个平台里, 这些细节化的科研信息是老师们最具实效性的操作指南, 老师们普遍反映, 在这里感受到了科研其实就在身边, 其实就是从身边做起, 激发了各学校老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老师投身研究的热情。

在校园文化的统领下, 各城乡学校开展生动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城市小学有“衣旧情深”行动, 农村小学有联谊活动;城市学校开展“11.27”主题活动, 农村学校举行“庆祝少年先锋队成立63周年”活动;城市学校做班主任精细化管理探讨, 农村学校进行班主任常规知多少培训……大量的实践活动, 展示着德育均衡发展的风貌。

3) 学校文化育德体现均衡发展新精彩。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在实施的重要办学行为。城市学校底子厚, 根基深, 有特色。创建校园文化起点高, 见效快。积极将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文字资料上传到德育平台, 图文并茂地适时分享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等, 很好的引领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系列城市学校如实验三小的“微笑文化”、实验小学的“能人文化”、花园小学“花文化”、渝北中学的“莲华文化”的引领下, 催生了地处山区的茨竹中心校原生态的“竹文化”、玉峰山小学的“山峰文化”等。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浪潮中, 文化育德真正拉近了城乡距离, 同样响亮的校训激励城乡孩子一同发展, 同样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熏陶感染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职场/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朱小蔓.教育研究者的足迹.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胡广成.网络德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4]王达.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杨永川.信息安全.人民公安大出版社, 2007.

[6]魏善沛.网页设计创意与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重庆德育网.

[8]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网.

[9]扬州市中小学德育网.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8篇

一、以松小三自校训为精神导航, 培养学生自省、自控、自进意识

我校的“自强、自学、自治”三自教训对学生的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是我们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1.依托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 构建了实践评价体系。开展主题活动, 能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 进而规范学生行为,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各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提出在各个年级依据自身完成情况:查找缺点、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设立个人星章, 根据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 让自省、自控、自进教育走进生活, 使学生的进步体现在自省、自控、自进教育的全过程。

2.自省、自控、自进意识走进课堂。教学是认知、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教学中, 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 采用非指导性教学, 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期待, 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尊严, 在自省、自控、自进中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以积极评价为坐标, 帮助学生在成功中树立自省、自控、自进意识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一个心理学理论, 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 并以此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学校管理层及班主任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启示。

1.多样化评价, 建立自信, 让学生学会自进、自省和自控。学校每周开展九星评比, 每周一国旗下讲话予以表彰, 期末制作成书签发给学生;每月评比行为规范先进个人、行为规范先进班集体, 学校以板报形式予以表彰;每学期末除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外, 另外评选某一方面突出和进步的学生, 给予特别丰厚的奖励。另外, 学校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中评比先进个人;每学期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开展一系列的特长生的评比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发展。

2.激励性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进、自控、自省意识。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从多个角度, 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你就是成功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则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这是学校育人理念“自治就是进步, 成功源自自强”的生动展现。

三、以德育活动为载体, 帮助学生在氛围中增长自省、自控、自进的心力

1.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帮助学生在氛围中增长心力。我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结合各年级实际, 设计了系列教育活动。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礼仪教育”为主题;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

我校还分主题、分年级开展仪式教育:一年级入学礼、二年级成长礼、三年级生日礼、四年级幸福礼、五年级军营礼、六年级毕业礼, 使德育生活化、幸福化, 培养学生的自进意识。开展了以“三有三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做有进取心的好学生”大讨论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查找陋习, 引导优秀学生以身作则, 发挥表率作用, 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告别不良行为。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比拼中得以升华。

2.建设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 把文化建设深入到班级。一是在开学初, 要求各班确定自己的“班级精神”、“班训”等。“班级精神”与“班训”是一个班级的学生自主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建设班级自治组织, 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 共同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三是设计班级自治制度。各班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结合班级特点, 制定《班级公约》, 发挥制度的制约、引导作用。

3.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使德育彰显个性化, 培养学生的自进意识。我们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如领袖学堂、校园小记者等, 让学生在各领域中学有所成。通过垂虹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让学生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正向的引导和积极的开发使学生在自省、自控、自进方面获得强大的心理动力。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9篇

一、以人育人, 榜样的力量无穷

在这个独生子女居多且动辄“我行我素”时代, 教育学生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倍感十分头痛的事情。“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说不说, 都是一个样……”简直就是牢骚满腹, 束手无策。此时此刻, 学校提出了“逆向育人”的想法, 育人先育己, 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做起,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身绝对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身一定要努力做到。这里所提到的“人”即指一切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人员:从上至下, 每一个人都慎言慎行, 真正把“为人师表”的内涵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全体教职工每天都要迎着朝阳, 穿着整洁的校服步入校门;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以便接受其他师生的监督。领导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了, 老师们课堂上手机暂关;女老师们也都“淡妆出镜”;班主任带领学生们一起参加劳动, 走廊内偶尔有废袋破纸, 科任教师路过时也能主动地把它投入到一旁的垃圾箱内。家长会后, 麻将场上少了家长们的身影, “粗话、脏话”也脱离了家长们的嘴边……教育者们变了, 孩子们也变了。老师们精神饱满, 学生们力争上游, 不仅是从旁观者的眼中变了, 就是每一位当事者也都感到自身在传递着某种说不出的涌动。言传加身教, 却有实效, 学生们的自律意识加强了, 叛逆行为大大减少了, 学业成绩也都在逐步提高。难怪, 大家都感叹道: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二、教学育人, 课堂主渠道入耳入心

课堂教育, 才是硬道理。为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推动下, 我们全体教师在备每一节课时, 都要结合本学科及本节课内容的实际, 明确制定出德育渗透目标, 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切入点, 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教育。思品课堂首先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领域, 而相关的德育渗透学科, 如语文、历史、地理等, 教师则重在点明:学语文, 先学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年, 要牢记过去, 不忘历史, 开创未来, 以振兴民族为己任。不仅要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不断强化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对人生的正确追求。对于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艺术类科目, 我们的广大教师更是身体力行, 把美好的情操渐渐融入到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之中, 让青春的梦想挂上有力的风帆, 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之中。我们老师创作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校歌, 并在音乐课上传唱, 在激扬的乐曲中, 抒发了学生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表达了对父母及老师们的感恩。我们自编的校本课程“少年童谣”, 极大地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

三、经历教育, 贯穿课堂内外, 牵动着孩子们“我要高飞”的梦想

“活泼好动, 展示自我”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少男少女们天性。他们敢于张显个性, 挑战他人, 超越自我。为此, 我们遵循了“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的认知法则, 在课堂内外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体验教育活动。在理、化、生的实验室内, 我们相继开展了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活动;在语文的课堂上, 我们组织了“课本剧”展演及配乐诗朗诵活动;在美术课堂上, 我们开展了“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的创作活动;在体育课堂上, “篮球争霸赛”则是学生们百玩不厌的项目。此外, 结合一些重大节日及纪念日的到来, 学校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如在“控流宣传月”中举行集体“读书上进光荣, 辍学失志可耻”签名仪式;开展校园手抄报展评活动;组织“德育故事会”及读书征文演讲活动;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及“永远跟党走”等文艺汇演;借助特别升旗仪式, 举行新、老团员入团仪式及重温入团誓词活动;组织校园“手拉手”爱心帮扶活动;进行交通、地震、消防等安全自救演练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组织“班级拔河对抗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给全体同学都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 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学校也都对他们每次出色的表现给予了表彰与奖励。在如此不断地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 孩子们学会了沟通与合作, 学会了自信与包容, 学会了坚强与忍耐, 学会了思考与创造。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怀在他们身上悄悄的浸润,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不断地开花结果。

四、环境育人, 锦上添花, 此地无声胜有声

环境即指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净化。虽说校园文化是有形无声, 但它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影响往往却能胜过有声的说教。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往往都要靠精神的力量去开掘。有特色的校园首先就应该是一座催人奋进的精神殿堂, 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生活在这样环境的孩子们, 身心势必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校首先联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还给了校园一片宁静。“校门文化”中值得一提的是, 刻有“少年强则国强”的“门右铭”, 全体师生每天跨入校门时, 都会不由自主的对自己说:今天, 我的使命是什么。我为什么而教, 我为什么而学呢。聆听着广播里流动着的轻音乐, 目视着楼端写有校训、教风、学风的几行醒目大字, 操场上空又平添了几许书香气息。“廊道文化”的主题是:有中外名人画像相伴的“五心”教育, 即忠心献祖国, 孝心献父母, 关心献他人, 爱心献社会, 信心留自己。“班级文化”创建意在突出五个同音字, 即“静、净、竟、敬、竞”。“寝室文化”的创意侧重在“我爱我家”,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融入这个集体, 如何去呵护这些特殊的家人。

总之, 培养“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创造”的创新型人才, 将是我们教育者不懈的追求, 只有不断开创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才能让他们在崇高人生理想的引招下, 越飞越高, 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在德育渗透中促进教学的发展 第10篇

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激发道德情感

小学生如果有不良的道德行为, 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压力, 他们总是认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跟他们交流沟通, 所以, 即使有教师和学生主动与他们接触, 但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对抗的态度。对于小学生的这种行为, 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 不要放任不管、对这种学生失去辅导的信心。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调动起学生的互动性, 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 实现相互扶持, 渗透道德教育, 纠正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与学生做好交流, 共同来学习课本, 共同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后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 明确改正方法等。

2 在关键词语的推敲、比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尽心筛选的, 文章的作者是比较讲究词语锤炼的, 他们总是呕心沥血地搜求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的表情达意。有的词语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 是传神点睛之笔, 是课文中的闪光点。在教学中, 我们要抓住这些闪光点不放,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咀嚼、吟诵,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 深刻理解词语的思想内容, 让它们真正地在学生的脑海里闪光。这样, 既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如《你, 浪花里的一滴水》一课里有这么一句:“他啊, 是一滴水, 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教师教学时提问:“为什么把雷锋比作一滴水, 而不比作小草或雨滴呢?”经过学生分析、老师引导, 学生领悟到了把雷锋比作一滴水更确切, 雷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战士, 他的身份是平凡的, 但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他的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对党忠诚, 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文中还有“他啊, 是刚展翅的小鸟, 却能够向着党飞!他啊,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有浪费!”学生经过讨论句中的“刚、才”的用意, 明白了这句中的“刚、才”突出了他的一生短暂, 然而雷锋就是这短暂的一生创下了不朽的业绩为后人传颂。

3 教学日常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正如陶老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 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如有一次笔者在上课之前, 一位学生哭着来报告说有人偷了他的语文课本。笔者当时没有大发雷霆, 指责班上的同学是谁拿了他的课本, 而是和颜悦色地说:“同学们都在自己的抽屉里帮××同学找一找他的课本, 看看他的课本有没有在你们那儿?同学们可都要做乐于助人的孩子哦, 看看这一次是谁帮了××同学的忙。”很快, 一位平时有些小偷小摸习惯的学生举起了课本, 说:“老师, 他的课本找到了, 在我这儿呢。”笔者接过课本, 还感谢了他的帮忙。这样, 笔者既顺利地帮学生拿回了课本, 还避免了当众揭穿那位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短处,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还不着痕迹地教育了他乐于助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当然, 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不拘泥、不局限于教学目标中给我们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去教学。如果教师能更深入地去挖掘教材, 大胆创新, 就能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前不久, 笔者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课, 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是“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当笔者教完课文在对课文进行总结时, 看到黑板上贴出的各大洲的地图模型, 突然灵感大发, 画出中国地图, 对学生说:“各大洲之间由于许多原因形成了陆地分裂、漂移, 我们海南岛也一样, 科学家经过考证, 认为在一百万年以前, 海南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 虽然现在隔了一道18海里的琼洲海峡, 但我们依然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台湾呢, 她虽然也和我们海南岛一样孤悬海外, 但她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呀, 现在, 台湾的执政者闹分独, 你们说应该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见解, 笔者又适时地讲了当前的一些“台独”有关的问题, 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又上了一堂很好的爱国教育课。让学生在不感到是在接受爱国教育中, 却又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这种潜移默化, 笔者认为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4 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 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 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 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妈妈的爱》这首儿童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 前三节分别从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扇扇子, 在雨天为孩子送伞, 抱孩子去医院这几个生活细节表现了妈妈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的无私的爱;后两节, 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 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文质兼美, 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自主阅读, 反复品味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读出自己的味道, 交流各自阅读体验。在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仿写诗歌:你们的妈妈为你们做过这些事吗?诗写出来后, 笔者又随机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既然妈妈这样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爱我们, 让我们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结果, 孩子们又写出了《儿子的爱》或《女儿的爱》等诗歌。所以, 只要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 用心去体验, 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 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情感教育, 不再是生搬硬套, 而是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又如教《陶罐和铁罐》, 可紧扣题眼提问, 陶罐和铁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 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 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 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并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 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被学生表演的十分真实, 这些思想内容引导着学生在生活中去判断自己的言行, 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总之,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 开辟各种渠道, 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把德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使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语文渗透着德育内容, 对激发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 隐身发挥,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等,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参考文献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11篇

童话是一种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体裁,具有语言简明生动、行文结构清晰明了、故事情节充满幻想的特征,是运用了大量象征、夸张、拟人、描述的创作手法的虚构故事作品。我相信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在如今教育备受重视的和平时代,儿童可以广泛接触到童话,并对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如数家珍。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童话不仅仅是儿童用来满足好奇心的娱乐消遣,用其进行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童话教学成为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进行专业、全面、适应儿童成长轨迹的童话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童话情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一种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故事内涵的阐释。

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说明进行专业、科学的童话教学的重要意义,很有说服力: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就必须要将儿童的智力一代更胜一代地进行提升。如果进行儿童德育的内容选择适应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将刺激儿童主动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实现儿童德育的发展。因此,童话文本的选择是一个非常细致而关键的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道德思维发展水平和道德发展主要侧重点来选择适合的文本。

一、童话主题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其基本特征。童话是运用奇特的想象力,将人的情感寓于动物、植物、甚至非生物,编织故事情节,在故事中蕴含一定的人生哲思。童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其中的种种幻想,实际上都植根于现实,是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仔细分析童话,我们会发现童话其实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事理原则,只是其表现方式是善于用幻想去揭露现实生活问题的本质。

其实童话主题特有的生活价值,非常显而易见。《海的女儿》就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进行了探讨,并且通过小鱼儿的行动告诉人们,如果爱一个人,就应希望他幸福,而不是伤害或者强行拥有他;《皇帝的新装》也是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永远不要自欺欺人,否则就会闹笑话;《灰姑娘》阐释了逆境中学会坚强,永远保持善良和勤劳的特性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学角度来理解童话的生活价值,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莱姆曾说:“闭口不谈孩子身内的怪物,将它藏在无意识中,孩子是就无法围绕着它编织他从童话故事意象中知道的幻想。没有这些幻想,孩子就无法更好懂得他身内的怪物,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控制它。”他的这一段话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童话主题所具有的独特生活价值。例如,《白雪公主》,儿童将自己内心的恐惧附在王后身上,并随着王后最终死亡而恐惧消失。《小红帽》中,儿童将自己对未知的好奇心理与小红帽融为一体,并随着遭遇大灰狼而产生警惕心理,也就是达到了童话对儿童不可轻信陌生人的教育目的。童话虽是虚构,但未曾离开现实生活,童话中的离奇情节虽不能实现,却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生活价值。

二、童话必须有儿童存在

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世界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儿童的世界没有假大空的社会框架限定,他们也没有理性和逻辑的捆绑,他们的世界可以天马行空、毫无章程。童话是写给儿童的、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该从儿童所看到的世界的角度来描绘和展现儿童的视角与生活。

童话故事里面儿童形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儿童可以将自己投射到童话里的儿童身上,从童话的儿童的经历来凸显儿童的本性与思维,这能激起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因为他们拥有许多的共同性,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享受和喜悦。比如儿童在看到《白雪公主》时,会将自己投射到这一形象身上,甚至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不受新王后喜欢的、漂亮善良的小女孩,因为他们内心也是善良而阳光的,并且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无限想象和期盼,他们不会以为自己是王后、小矮人,因为跟他们没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再就是《小红帽》,儿童绝不会站在妈妈或者奶奶的角度去看这个童话,因为他们和小红帽有着类似的经历、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其次,儿童通过将自己投射到童话中,想象着经历童话里的故事,这可以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且通过体验童话中的“真、善、美”,习得人生必不可少的良好素养。比如《木偶奇遇记》,通过一系列充满想象和奇特因素的情节,来反映皮诺曹的转变。这个故事在成人眼中是荒诞的,但发生于皮诺曹身上的故事卻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是需要改正的。

最后,儿童有了童话故事中具体的儿童人物形象作生活标本,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为模仿或者排斥的对象,以从容地应对随时出现在他们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宝葫芦的秘密》通过一个孩子在梦中的奇遇——这个童话故事的整个过程就像是跟随着儿童的心理在逐步推展开来,任何孩子想拥有一个宝葫芦,能够使他所向往的东西,马上得到满足。接下来却是他不得不离开集体——离开学校,离开队,离开老师和同学。不劳动,不活动,不斗争,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劳动的快乐。这让儿童感到宝葫芦也有许多坏处,很多东西要自己去争取。值得庆幸的是王葆逐步看透了宝葫芦的丑恶,明白这完全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终于坚决地把它抛弃了。这不仅是让儿童引以为戒,而且对孩子进行了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三、童话内容要符合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拔苗助长”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凡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方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也一样,是有阶段性和规律性的。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阶段(9~10岁)”和“公正阶段(11~12岁)”,他认为,儿童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思维的发展,道德发展的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发展阶段的顺序也是不会改变的。在这几个阶段,童话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相应地去寻找适合其心理和发展特征的文本。不可操之过急,选择超出儿童理解范围的内容,在儿童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加以适当地督促和引导,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让儿童在童话教学中逐步成长,促进儿童德育的发展。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一时期,儿童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者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进步,是学习该事物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也应积极寻找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儿童学习的最佳期限,抓住这一时期,帮助指导儿童,获得知识的收获,感受学习的快乐,过高或者过低的道德内容对儿童来说都毫无意义。因而,在选择童话时,必须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让儿童与童话自然、真实地相处。

因此,童话教学要真正做到作用于儿童德育的发展,教师和家长都就必须遵循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發展规律,掌握儿童教育的理论常识,不可急,急则弄巧成拙;不可缓,缓则错过良机。

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第12篇

一、坚持传统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

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我找到了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 即传统教育必须与传统节日结合。每年的重要节日, 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在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 我们通过举行主题大队会、爱国主义歌曲大联唱、征文、演讲、图片展等形式, 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 深化道德认识。本着德育的生活化、生活的德育化的原则, 扎实开展了“雷锋在我身边”“感恩教育”“护绿小卫士”“祖国发展我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 让德育实实在在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大队会、班队会等形式, 加强学生对这些常规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理解, 使每位学生熟记于心, 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坚持阶段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注重学校的常规管理, 抓实学生养成教育是区域的特色之一。把已经制定的有关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及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各级会议形式及时宣传到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和每名同学, 把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核心常抓不懈。首先, 各校都统一配发了学生校签, 实行学生带校签进出校门制度, 要求全体学生从平时的言行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其次, 每周召开班会一次, 每月召开主题班会一次, 宣讲规章要求进行经常性教育。另外, 各校还通过“领导值日”“教师值周”“学生值周”等制度的实施, 加大检查力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全区各校始终坚持开展“文明之星”“礼仪规范班”“荣誉升旗手”评比、雏鹰争章等活动, 使《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细节, 形成了人人争做先进、人人能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德育实践与德育研究相结合

在工作中, 坚持德育实践与德育研究相结合, 认真研究学生特点, 将学生中的多发性事件进行归类分析, 确定德育研究专题两项, 一是“加强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发生”, 另一项是“加强常规教育, 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并指定课题研究学校, 确定研究人员, 提供参考资料, 开辟研究场地, 保证了该项德育研究的开展。近期, 根据市教育局的德育研讨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 又新增研究课题5个, 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共有8位班主任的8篇专题研讨文章在会上交流。德育实践使我们发现了问题, 德育研究使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实现了德育研究推动德育实践, 德育实践发展德育研究的双重效应。

四、坚持思想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以课堂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改革以来, 注重在各个学科挖掘德育教育资源, 如语文课程中的各种优秀人物榜样、科学课程中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治学精神、体育课中的意志力培养、音乐课中的情感陶冶等等。通过确立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进一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坚持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各种教育产生实效的动力源泉,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大兴赏识教育之风, 就是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将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站前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辅导教师的配备、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调了心理辅导教师主持下的各校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体现对学生的赏识。教师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赏识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六、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组建了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例行的家长会;开展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活动;开通校长热线电话;设立校长信箱;还通过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 促进“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形成。这些举措的推行,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 形成了德育合力, 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七、坚持品格教育与德育环境建设教育相结合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 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要求, 我们在原有教育环境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 制定建设方案, 多方筹措资金, 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学校德育环境。现在全区11所学校中, 有9所已经进入市德育环境示范校行列, 另外2所学校正在准备接受验收。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品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 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情感得到陶冶, 身心得到锻炼。为此, 教文体局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现在, 区属各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八、坚持品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上一篇:常见抗生素下一篇:有效性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