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09-06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精选12篇)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1篇

手机的发展对于手机界面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每一款手机都要有一个为其量身定做的界面。因此,提到手机界面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及手机的发展。这其中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三种:

1.1 从功能上发展

不断拓展新功能,以吸引不同的消费者,使用户接受一机多用的便利性。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功能的通讯已不再是唯一的重要功能,越来越多的与其他诸如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技术融合,这些都使得手机的交互方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3 G,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格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3 G的业务发展趋势,可以浓缩为宽带化、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移动性和安全性,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所要的各种媒介都可以得到。

1.2 从外型上发展

在外形上追求不同的品味风格,增添不同的时尚元素,以最大范围地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

图1展示了几款新概念手机: (a) 明基西门子设计的这款手机灵感来源于蛇,却完全没有冷血动物那种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时尚的流线造型与科技感极强的按键设计,让人看后过目不忘; (b) 这款手机的设计灵感大概来自“毛毛虫”。数字键隐藏在毛毛虫的腹部。不用时,手机还可以折叠成一个圆球; (c) 富士通设计的这款概念手机采用了“四方”滑盖式设计,可进行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滑盖。通过设置的虚拟键盘,使用者可以完成输入操作,屏幕尺寸也比一般的滑盖机要大,可在上面进行网上冲浪、聊天、电子邮件的收发、卫星定位等操作。

1.3 从界面传达信息的便利程度发展同样功能的手机,使用的舒服程度,

也就是界面传达信息的畅通程度,也决定了手机设计的成败与否。总的来说,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想做到一款手机功能又多,外型又令人满意,界面传达语意又通畅,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针对不同的使用者作相关的调查,在这几个设计卖点间抉择,或追求功能的高度化集成,或追求外型的时尚流行感,或追求界面语意的传达通畅程度,以贴近用户的实际使用和操作过程。

2 界面交互的发展趋势

通过不同渠道与产品进行交互的用户界面,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言语、手势、表情和神经输入的技术称为多通道界面技术。这其中的交互方式也会影响界面的发展。例如:

手势识别——手势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手势可以传达大量的信息,实现高速通信。例如我们用鼠标的运动和方向变化来传达信息时,鼠标也是一种手势输入技术。

语音识别——用于语音拨号、语音命令控制、简单的数据输入的语音识别工具已经开始出现。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品界面,显示部分的设计是重点,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来进行操作,而对于语音操作之后的产品信息反馈,则成为最重要的沟通渠道。

表情识别——人的各种情绪变化以及对冷热的感觉都是非常复杂的高级神经运动,如何感知、记录、识别这些变化过程是表情识别的关键。产品或者计算机对于面部表情的识别主要体现在跟踪面部表情、对不同的表情进行编码以及识别面部表情。

多通道界面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3 手机界面的发展趋势

功能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界面上的脱胎换骨,依旧是用按键控制,靠显示屏幕和声音输出,只不过在手机内部增添了新的、强大的信息功能。除非新的交互技术和界面技术(手势识别、表情识别等应用于手机,否则手机界面的形态将基本维持现有的状态。

数字化、网络化家庭将成为现实,手机将以各种“不起眼”的、小型与隐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图2的创意设计来自于火柴盒的结构,著名的新概念工业设计师LV Zhongfang此次推出的新概念化手机外观,可以把键盘区像火柴盒的抽屉一样完全收入到机身内,同时宽阔的侧面可以安排许多快捷的功能键——这显然有利于未来的娱乐机型的操纵。

图3是著名设计师Peter Norberg为华硕设计的款名为M e-M o的概念手机,该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项功能所对应的硬件都可以拆卸下来,包括QWERTY键盘,摄像头、GPS模块等,这样手机本身的体积就可以足够轻薄。而当需要以上功能时,只需把它们安装上去,轻松得就像给衣服扣上扣子。

图4是法国ModeLab所设计出来的YoYo概念手机。如图所示,造型像溜溜球一般的YoYo手机通过太阳能电池和人们的晃动来创造电力。

图5是一部名为Nalu的未来新概念手机,单词来自夏威夷俚语,意思为波浪,该机被设计成多面可折叠式,同时拥有纤细的机身。可以折叠成为电话,媒体播放和Q W E R T全键盘形态,每种折叠形态对应各自的专署功能,可以更好地通过媒体播放界面收听音乐或观看影片,而Q W E R T键盘更能胜任输入大量文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使用的大多数产品之间都能无线和无限通信,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界面系统将实现多通道、多媒体的自然、高效、智能化,同时加强界面设计的个性化,以尽早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的用户对界面随时更换的任意性。

界面无处不在,交流无处不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界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也将慢慢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界面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人在整个界面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手机的界面起源于人,也使用于人。

4 总结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要是手机用户界面便于用户使用。这就意味着手机用户界面设计要满足许多方面的要求。好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能简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能丰富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兴趣一直在不停地增长,用户界面在手机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也在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功能加载到了手机手机设计中,这一点也在手机用户界面上得以体现,比如语音和手写的输入和输出,动态影像的存储和播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

本文希望通过对手机界面发展趋势的调研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理念和新思想,立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前提,研究设计出一个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手机界面。

摘要:从手机总体设计、界面交互以及手机界面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其发展趋势。通过汇总分析影响手机界面的各元素的发展趋势, 包括功能、外型、信息的传递方式、结构创新等的发展, 为读者提供一些手机发展的新理念、新理论。

关键词:手机,人机界面,设计

参考文献

[1]Watanabe J., Nakajima I., Moving-icon-based GUI for accessing contents at ease on mobile phones, P roceedingso f2005I 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05;1:431-432.

[2]Tian Lei;Ying Yang;Yanhe Zhang, The Usability of Multimedia Interface Based on User's Mental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16th InternationalC onferenceo nA rtificialR ealitya nd Telexistence--Workshops, 2006;1:168-173.

[3]褚中苇, 魏东.交互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艺术与设计 (理论) .2004;4:93-95.

[4]傅雅宁, 黄艳群, 郭菊芹.信息产品的人机界面研究.机械设计.2007;24 (8) :6-8.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篇

有人说现在是否应该就着手准备做3D手游了,是不是很快3D手游就会成为市场主流了。不多说,那么先请看看日韩方面的手机游戏,可以说日韩那边无论手机的性能和开发人员的水平都高于国内很多,但其实发现他们依然是以2D手游为主。其实原因很简单,3D游戏需要性能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看看即使是热门掌机NDS的3D游戏除了几款如DQ,塞尔达画面稍好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惨不忍睹。

国内现在基本都是做JAVA手游,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的手机多,最大的缺点就是相对的手机多了五花八门,性能好的有,性能差的也有。这也就导致了在一些性能较差的手机上根本无法做3D游戏,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就是靠支持的手机型号多去赚钱,结果做了3D 游戏支持的手机型号又少了……所以说如果做JAVA手游搞3D游戏是划不来的,当然如果是为了打公司品牌,树立公司亮点啥的就另当别论了。

笔者认为如果国内继续JAVA是主流,那么3年之内2D手游仍然炙手可热。当然如果像 android,IPHONE等在国内突起快速的淘汰掉了JAVA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者说那些垃圾机型全部OVER,顶替上的全是高性能大屏机器。不过估计难,没办法谁叫诺基亚质量那么好不容易坏呢= =!(不坏当然也就不舍得丢了买新的了……),而且事实证明在像IPHONE这么大屏幕的机器上实现3D游戏效果才会比较好,目前国内的普遍手机屏幕大小很难展现3D的华丽效果,不过的确这是一个趋势,3-5年后随着手机性能的慢慢提升,3D手游肯定会在国内异军突起。

当然了专心搞2D游戏的哥们也不用太在意(这里特指美术),就算从FC开始如今已过了30余年了,依然有很多的精美2D游戏充实着市场(像网游DNF,WII的妖刀村正等等)。

2。单机手游与手机网游

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公司做手机网游了,也导致有人说以后会不会全是手机网游的天下,手机单机游戏就此没落。

笔者认为不会,首先单机游戏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无论PC还是TVGAME或是掌机。之所以国内PC单机游戏没落其实最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D版,如果手机单机游戏把D版这块整顿好即可,毕竟单机游戏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提供给大家,且拥有比手机网游更好的画面表现效果。而网游的游戏类型则会比较局限,当然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手机网游随着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3G的到来也的确是趋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分这块羹。

手机未来三大趋势 第3篇

电视手机看世足转播

今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世界杯足球赛(FIFA)。这项每4年举办一次的比赛,每次都吸引上亿人坐在电视前收看,嗅觉灵敏的移动电话业者当然也不会放过机会,诺基亚、三星、LG都推出了可以看电视的移动电话。“今年这项产品会大放光芒。”LG电子欧洲公司总裁詹姆斯说道。

LG推出的V9000移动电视手机,拥有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高分辨率液晶屏幕,由直转为横的屏幕,让消费者就像在家看平面电视一样。诺基亚的N92也是众所瞩目的电视手机代表作,内建DVB-H调频器,具备电子节目选单的功能,让消费者自己计划想看哪些电视节目。三星、明基也都推出相关产品。

趋势二:

宽带下载

另外一项焦点就是最热门的新时代3G产品——HSDPA手机。所谓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是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移动通讯技术,这种技术实际上也是3G技术的一种,一般称之为 WCDMA增强版,下载数据速度远超过3G。

爱立信CEO表示,绝大多数3G网络都将在2006年内升级至HSDPA,目前3G产业正在稳步发展,HSDPA将成为业内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HSDPA将会带动大规模的移动宽带市场,为目前移动电信环境带来更大的商业契机。

趋势三:

听音乐+拍照

去年,手机厂商都在诉求“听音乐”这件事,今年这样的诉求更明显、更专门;照相功能也是如此,而三星推出的两款手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样专注在音乐上的索尼爱立信,则推出了一台拥有4G容量的闪存、但没有照相功能的3G行动电话,很明显就是针对爱听音乐的人而来,预定年底上市。在照相功能上,他们也推出两款具有320万像素的手机,“未来影像与音乐这两件事,划分会愈来愈清楚。”索尼爱立信的公关人员表示。

强调轻薄、时尚感的手机,也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摩托罗拉(Motorola)用Razr V3打出一片天后,各家手机厂商都一股脑地推出一系列轻薄产品,LG也找上服装设计师卡瓦利(Roberto Cavalli)合作,设计出U880。

但不论功能如何增强、造型如何炫丽,消费者会不会买单,才是最重要的,6月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就是检验这些砸重金规划出来的趋势,能否实现的第一步。

编辑:李丹霞

试论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4篇

现在, 许多人都把手机媒体称为“第五媒体”。所谓“第五媒体”, 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 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 “手机媒体”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优点, 并兼具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

手机媒体近年来发展迅速, 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短短几年, 已经从早期的简单文字短信传播的形式, 向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多媒体形式过渡。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应用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手机报业务, 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研究人士分析, 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的独特优势, 因为在手机上不仅可以运行图文、声音、影像多种媒体形式, 甚至手机还具有一定的强迫性, 此前的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 都需要受众主动阅读或收看,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总不开手机或者总不随身携带, 因此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信息“强制性”地传播给受众。

既然具有众多优势, 那么, 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一、精彩丰富的多媒体。

从最初的简单通讯到文字短信、语音、图片、视频、文件传输……现在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多, “手机多媒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来看, 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 多媒体形式蕴含着无数商机, 另一方面, 大众非常喜爱多媒体形式的内容, 这点从互联网上此类内容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得到佐证。

二、超强的互动平台。

和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的互动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关键。通过超女我们见证了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 而手机媒体因为他的便携性和个性化, 必将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手机在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必将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焕发新的活力。而不能抓住这种趋势和演进机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必将被淘汰。不久我们就会见到手机作为全新媒体加入到这种互动中, 其潜力将是爆发的。

三、定位准确、细分受众的广告市场。

手机作为媒体, 它一定是一个超级细分超多组合的分众传媒。同样一份报纸, 其读者群可以是机关干部, 也可以是市井百姓, 既有白领丽人, 也有邻居大妈, 因此广告投放杨, 精准投放的。只要运营商愿意, 就可以在机主登录的时候对他的情况把握到七八分:例如用的是什么品牌什么价位的手机, SIM卡是全球通金卡还是银卡, 每月消费话费的多少, 以前浏览过什么内容……不用专业的市场咨询公司, 一般智商已经足够判断出这位机主的市场细分了, 广告的有效性可以大幅提升。

四、高速便捷的上网工具。

3G牌照的发放将带来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繁荣, 移动互联网网速和带宽的提高, 意味着用手机上网将获得更良好的用户体验, 这无疑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这也必将让手机上网用户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巨大的提升。最近,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手机上网用户 (半年内用手机上过网) 达1.176亿人, 增幅133%, PC互联网网民从2000万发展到1亿, 整整用了6年多的时间, 而移动互联网, 仅两年就实现了从2000万到1亿的突破, 这不能不令人吃惊。而且, 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将被延续, 中国将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总而言之,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在未来的五至八年, 3G手机普及之后, 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当然, 每一种媒体形式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手机媒体不可能代替其他的媒体形式, 手机也不会使其他媒体失去生存空间, 而是会开拓出一片独立的新天地。由于具有种种优点, 未来的手机媒体将很可能处于一个比较强势的地位。

当然, 我们也必须看到, 手机媒体的发展, 必然带来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 而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矛盾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例如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模式之争, 就突出体现了这样一种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广电机构既想保住原有的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 又想在渠道的经营方面与电信部门分割市场。电信运营部门则既想控制渠道, 又想将触角延伸到内容生产领域。这必然会产生相互钳制。

与此同时, 手机媒体的管理也出现很多新问题。它同样是源于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引起的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角色延伸和角色模糊。而要找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 就要使各部门和企业的角色回归简单、清晰。

在手机进入3G时代的当下, 意味着手机平台也将成为媒介融合的一个平台, 因此, 对于未来手机媒体的发展方向的认识, 必须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在这样的趋势下, 手机媒体将不再是报纸、广播或电视的简单延伸, 而是各种传统媒体形态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全新整合。要迎接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必须顺应媒介融合、产业融合趋势, 在体制、观念、业务模式等方面做出全面变革。■

国内手机银行发展趋势的论文提纲 第5篇

专业:金融学

姓名:李羽熙

学号:41016137

摘要

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带来了一场银行的技术革命。从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无疑是未来最有影响力的电子银行业务媒介,被公众认同和接受的程度最广。因此,广泛普及的手机作为随身的个人终端设备,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级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能附加的金融产品功能也将日益丰富,并由此成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

正文

1.手机银行的概念及运行特点。

2.手机银行的现状:A 国内现状;B 国际现状。

3.我国手机银行存在的弊端。

4.实现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智能化时代手机营销的发展趋势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小米社区、服务营销、互动营销

一、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势不可挡

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交媒介的改变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购买思想和购买能力,直接扩大了智能手机的销量,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的存储、数据传递、计算功能又大大增强,手机逐渐成为移动的笔记本电脑。

(二)、手机功能多样化

1964年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时至今日,新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2013年初手机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各类手机音乐APP应运而生。专家表示,未来手机的发展将从硬件主导过渡到以软件主导,进入“应用为王”的时代。与此同时,屏幕触控、GPS导航、高像素化可取代数码相机、手机游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三)、手机科技日新月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各种功能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LBS首先是确定用户的所在地理位置,其次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手机钱包使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进行现场刷卡消费。微型投影技术也有手机厂商运用在手机上了,如三星旗下的I8530最大的亮点就是可投射最大50英寸的高清晰画面。

二、智能化时代手机广告的传播趋势

(一)、手机广告的媒体研究

1、电视媒体以传播 “品牌知名度”为目标

互联网、手机自媒体之前,电视广告能够拥有大量的观众,因为电视能够以低于人成本的方式覆盖大量的观众,所以深受销售企业欢迎,对于手机这类高关心度消费品而言亦是如此。OPPO手机一向以优异的影音效果为消费者熟知,影像是OPPO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此次OPPO赞助《真声音》,就是要进一步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2、文字媒体以传播“产品信息”为目标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字媒体的优势依然存在。文字媒体对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新兴媒体相比较而言不具有优势,但可以发挥其客观、深度、权威报道的强项。手机属于高关心度品类,品牌的功能性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手机中国、新浪手机之类的专业网站成了许多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二)智能化时代手机广告传播的问题分析

1、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衰落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受到互联网技术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的明显,其中媒体、用户、客户的三方关系作为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基础,依然存在,只是这种存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日渐式微,特别是传统媒体过往与用户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关系,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可互动、可量化、可描述、可触及等特征的兴起和深入人心,原本就脆弱的联系越发变得虚无缥缈。

2、智能化时代手机的产品信息日趋复杂

随着手机更新越来越来快,功能越来越多,想要使用手机功能但又不知道其使用方法的现状已成为当前手机用户的一大困扰。如,用户开通手机钱包业务后,如何使用及使用手机钱包过程中的担忧,这些短短十几秒的手机广告根本无法解决,而专业网站也不可能针对某个品牌的某个功能进行详细的信息介绍,这样就使得智能化时代的手机使用成为目前的一个有待解决之大问题。

三、“小米社区”的营销功能探析

(一)、产品的大数据调研成为一种常态

从2010年至今MIUI已经更新了70个版本,在60万“米粉”的参与下,一项项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创新在小米手机上陆续诞生。互动营销的实质就是在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商品的实用价值。互动营销使企业和消费者在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同时,使企业研发得到启发,尤其是通过“换位思考”,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带来全新的战略视角,互动营销本质就是信息化革命的一种体现。

(二)、小米社区开创手机售后服务的新格局

服务营销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所作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和谋略。优质的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之前,手机售后服务一直进局限于使用过程中手机出现问题时到售后网点维修,而在智能化手机时代,手机售后服务也应该包括信息服务,解决消费者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应该说,小米社区的开创了手机售后的新格局,也提高了服务本身的效率。

(三)、手机广告传播方式的换代升级

1、公共营销先期预热

良好的公关营销比一般的广告推广更有传播和推广的效果。小米公司在雷军和公司团队的带领下,针对新闻这个媒进行了很好而全面的利用,以制造新闻的公关形式来宣传小米手机,使市场潜在顾客变成企业产品的知晓顾客。

2、专业网站、小米社区进行深度品牌信息介绍

在新浪、腾讯和中关村等一些门户和 IT 网站上,我们都能看的小米手机的新闻,关于小米系统和硬件的特性,与其它手机产品形成鲜明的性价比优势,达到俘获消费者心理的效果。其次小米建立小米微博,微信,米聊和小米社区等公众平台, 在平台上及时发布小米手机的组成配件和最新消息,和消费者进行深度的互动,集聚小米企业众多的详细了解产品信息的“米粉” 。

3、米粉口碑的影响力与穿透力

小米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因为社会化媒体下的口碑传播,而小米口碑的核心关键词是“参与感“。目前,微博粉丝量早已突破百万级。这些“米粉们”会分布在各大新闻网站和各大群交流,对小米企业的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配件进行最新讯息分享,为小米公司做了免费的广告宣传,有利于促使企业的知晓顾客成为购买小米手机的行动顾客。

参考文献

[1]小米“帮” 李薇,IT经理世界.[J].2013年11月20日.

[2]小米:用社交媒体让用户融入品牌于斌,经理人.[J].2014年2月2日.

[3]小米如何煮出“熟饭”——造就米粉的18个要素,张伯崝,销售与市场.[J] 2013年10月20日.

作者简介:张星(197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文学硕士,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研究方向:广告、新闻、公关等传播类内容。

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7篇

手机领域内的竞争是近几年来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而对于手机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能够在领域内抢占先机的重要因素。在这里笔者想从下面几方面浅谈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1 性能高速发展

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摩尔定律后的四十多年里, 在计算机领域硬件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定律发展。与之类似, 由于智能手机和计算机有着相同的类似的发展形势和使用需求, 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将遵循摩尔定律, 即每隔18个月,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一倍, 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

在引入了更优化的功耗架构和生产工艺下, 经过在3DMark、Kishonti GL以及DXBenchmark 2.7三个基准测试平台的测试中, 目前搭载高通公司Snapdragon 600的智能手机在顶点渲染、像素处理以及填充渲染、场景整体测试等环节中证明, 目前智能手机的GPU (以Snapdragon 600型号中的Adreno 320显卡为例) 显示性能与2005-2006年的中高端性能的计算机性能 (以Nvidia公司旗下的Ge Force 6600为例) 持平, 而根据摩尔定律可以预计, 未来人们通过手机可实现更多的功能, 和更好的体验感受。进行手机游戏、高品质影音播放、办公软件编辑操作等功能。

2 云计算服务的加强、智能化发展

中国3G网络的普及甚至4G技术的引入将大幅度提升手机的上网速度, 中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已经获得TD-LTE技术的4G牌照, 未来国内三家主流运营商将涵盖TD-LTE和FDD-LTE 4G网络制式, 而随着网络资费的下调, 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将在智能手机发挥作用;有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和硬件支持后, 将有丰富的数据业务取代人们传统的在计算机上操作的习惯, 如简单的图片、文档处理、以及越来越多的流媒体视频服务的支持使得手机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得到日益加强。

从软件应用层面, 用户的需求往往才是决定行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原因。基于人们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多样化的需求, 才能有目前这样的智能手机的市场局面。在2007年前, 市场上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为诺基亚的塞班 (Symbian) 手机操作系统, 随后进入市场的苹果i OS、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先后进入市场、再到后来的微软公司带来的取代其老旧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Windows Phone7、再到2012年10月份在中国正式上市的Windows Phone 8手机操作系统、加拿大RIM公司的Blackberry 10 OS等。其特点是更加智能化、更强大的应用功能、支持更高效的运算效率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使用逻辑。丰富的操作系统群带来市场激烈的竞争, 趋势是更加符合人们的操作需求和更加完善的功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甚至对于部分用户完全替代传统PC。

3 手机的屏幕尺寸不断突破, 但将趋于稳定

为了使用户能够充分的视觉享受体验, 近年来各手机厂商都在进一步增加产品线上高端机型的屏幕尺寸, 从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i Phone以来, 市面上出现的高端手机屏幕从3.5英寸逐年增加到5.5英寸, 并不时传出有更大型号的机型的新闻。但这一现象并不会持续发展下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板电脑市场有着屏幕尺寸为七英寸以上的移动设备产品线, 对产品进行营销策略部署的手机厂商大部分都相应地推出了平板产品, 而进一步加大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平板产品的销量, 同时, 大屏幕的智能手机以平板手机命名使得手机和平板之间的产品概念模糊化, 也不利于后者产业的发展。

(2) 手机具有移动性和便携性, 其体积的大小受限于人类手掌的大小, Karlson, Bederson&Contreras (2006) 在移动设备交互的研究中, 通过现场实验和问卷调查分析用户手持移动设备的方式, 发现用户单手操作手机键盘的方式普遍存在[1], 而在可行操作层面上, 手机的尺寸应被限制在两个条件下:拇指尺寸及活动范围的局限性以及能放进口袋的最大尺寸。随着市场更多试探性产品的出现, 厂商对于手机体积的控制将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3) 由于手机性能的提高, 性能和功耗、散热这三者之间逐渐相互形成矛盾。电池能源行业遭遇瓶颈, 在现有的材料技术和有限的生产工艺的提升限制下, 通过能够配备具有更大容量, 但同时体积也更大的电池来满足用户需求。大容量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 已有部分手机厂商开始稳定器产品线的屏幕尺寸, 如宏达电公司的HTC ONE产品。

(4) 电池将不再是瓶颈。手机电池能源遭遇到的发展瓶颈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多个行业在积极地寻求新的化学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锂化合物或新的化学反应材料作为电池材料。如复旦大学吴宇平发明的水锂电池将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PNNL实验团队构建出使用多孔分层石墨烯取代传统光滑石墨烯片,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地增加电池的容量;而Kung Harold则提出了使用硅纳米团结合碳和硅的能量, 以达到将充电时间缩短, 同时电池容量增加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 在公共场所中, 随处可见人们使用着电子产品, 而智能手机作为便携性程度最高、使用必要性最强的电子产品, 其发展趋势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 作者通过对手机产业和软硬件的调查研究, 总结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智能手机,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014年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8篇

2013年是手机银行的丰收年, 展望2014年, 由于受智能手机应用的增加和移动支票存款普及趋势的带动, 我们看到许多领域将推动手机银行更广泛的应用。

业界刚刚具备了开始进军具有摄像头、地理位置识别和社会意识能力的手机设备的可能性。第一个手机银行具备的是简单的在线功能端口, 如查询余额、转移余额及缴费等, 而移动支票存款是第一个真正具备独特能力的设计, 即所谓的“想象银行”。2014年将是照片账单支付的一年, 虽然极少数银行有这样的功能, 但也有很多人预测它会比移动支票存款更快被接受。另一个将会有所突破的领域是个人财务管理, 特别是平板电脑这一平台。各公司正在研究具备语音、视频和触摸屏功能等特性的设备, 这将会在顾问/客户关系上创造新的服务机会。

交叉销售将加速

移动设备为交叉销售和推广其他银行产品、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例如2012年底推出的“搜寻我的新家”是最先提供搜索房屋销售功能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 计算每月的按揭付款。这是银行使用移动设备的独特元素来提供端到端体验的一个绝佳例子, 它通过添加更上游的事务元素来吸引潜在的客户并开拓市场前景。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推出商人资助奖励计划, 它允许客户从零售商那里收到优惠券, 通过点击报价就能直接发送到他们的网上银行账户。很多企业也将开始使用地理定位技术, 当优惠券的客户在零售商附近的时可以提醒他们。

游戏化仍然是个热门话题

在寻找既赢得新客户并提高忠诚度的新方式时, 游戏化一直是金融机构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天, 美国新世纪年轻人占据美国人口的绝大部分, 并且将在2017年占据50%以上的劳动力。新世纪这一代年轻人是在“数字化和连接”的环境中成长的, 社交媒体对其影响很深, 而且效果也立竿见影。

银行正在研究如何从宣传营销推进到采用游戏化技术来使预期行为根深蒂固, 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具有黏性。在产品参与战略中使用积分、徽章、奖励和排行榜等方法, 对银行巩固和扩大消费者以及确保利润方面有很积极的作用。几家银行也已经推出了类似的尝试, 但很多都只停留在奖励的方法。

移动支付

各种研究表明, 手机银行客户中使用移动P2P的人数不到10%。随着技术的进步, 移动用户变得越来越舒适, 也希望有更多的改变, 比如用户在缴纳房租、水电费或礼金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一个应用程序而不是写支票。

移动支付已引起业内人士、风险资本投资者和创新者的关注。尽管零售投资商和消费者目前参与度都不高, 但这些正在改变。据Forrester预测, 移动支付市场将会迎来大爆炸, 将从2012年的12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900亿美元。

在近期, 加拿大境内多家餐厅和加油站的信用卡付款终端遭恶意软件侵害, 已经导致近700张信用卡被窃资, 同时温哥华安全专家理查德·亨德森 (Richard Henderson) 指出, 有多起信用卡资料外泄案发生在加油站。虽然搭载Chip-and-Pin技术的信用卡在加拿大已经非常普遍, 但很多加油站仍沿用旧技术, 无需密码和芯片, 安全性较弱。除此, 关于数据被攻击的大型连锁店Target, 以及酒店管理公司怀特住宿的信用卡违约的相关报告显示, 违法分子通过销售终端将信息发送到支付处理中心, 以此盗取信用卡数据。层出不穷的信用卡盗窃事件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磁条借记卡和信用卡都是不安全的。

这也引发了对两个EMV卡技术转变的讨论, 其中包含加密每一笔交易的微芯片以及确保移动支付技术的微芯片。Visa和万事达卡、美国运通、结算所 (TCH) 及其22个成员国的银行已经宣布, 希望利用动态令牌移动支付替代存储卡号码和个人信息。

手机钱包受到关注

手机钱包会得到很多的关注, 并且进一步提升功能。技术让手机钱包生态系统多样化, 消费者的需求则推动手机钱包逐渐占领一定消费领域。

手机钱包一直在努力成为支付主流。此前, 市场观察者试图通过NFC的成败来估算手机钱包的未来市场, 但是随着二维码、条码以及蓝牙BLE的应用, 即便是抛开NFC和手机钱包仍然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并且集成了多种支付技术。而这也将造成一定的市场混乱, 随着市场竞争的推进, 消费者和商家将在多种手机钱包技术的困惑中觉醒, 真正认识到什么样的手机钱包才适合自己。

尽管如此, 据估算, 美国市场有超过4 000亿美元待价而沽。目前, 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领风骚, 因为有许多来自非银行的机, 比如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Pay Pal, 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顶级移动网络运营商如Verizon等的产品。据调查组织Parks Associates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手机钱包调查报告显示, 2013年, 美国4 000万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了至少一次的手机钱包服务, 占所有智能手机用户的20%。预计到2017年全美将有1.13亿人使用手机钱包, 相比增长183%, 占智能手机用户的43%。

手机钱包增长的关键是它会在增加客户和商家附加价值的同时解决各种欺诈和安全问题。那些便利的功能, 将组织消费者忠诚度的计划变得更容易, 比如基于位置的优惠以及使用手机的奖励的能力将开始推动用户采用手机钱包。

手机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与商业价值 第9篇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计算机与互联网, 资讯的高速传播与交流彻底革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工作学习到医疗娱乐, 资讯无处不在, 未来迈向无线网络新领域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类科技的突飞猛进, 媒体资讯的传播也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电视、广播、报纸已经无法完全主宰传媒领域, 手机与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从机关到私企, 大部分办公室都有可以上网的电脑, 很多都已达到人手一台;从办公室到家中, 社会的中坚人群在更多地使用电脑网络, 部分人已经很少收看电视, 有网站抽样调查发现:青年及中年群体每周上网的时间正在大幅超越收看电视的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企业到学校、楼宇到公交, 手机总是频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 当前网络科技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电视的地位。

手机电视的出现赋予了电视产业跨时代的生命力。虽然由于技术等因素, 手机电视尚未普及, 但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补充与延伸, 其前景无限光明。手机电视大大延伸了传统电视的覆盖率, 当下我国各省市电视频道都在卫星落地与有线入网领域激烈竞争, 而手机移动网络是电视覆盖尚未开发的崭新领域, 率先进入移动网络的电视媒体将获得更多的收视资源及市场话语权。手机电视的发展将为新媒体产业带来潜力无限的巨大商机。例如电视节目同步手机覆盖、互动电视节目点播、针对性客户群体开发……前景令人期待。

市场研究公司Springboard 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 印度在移动电视服务推出的第一年, 将有120万用户使用移动电视服务, 普及率将达印度全部手机用户的5%至6%。手机在印度是主要的多用途设备, 超过数字媒体播放机和袖珍电脑等任何便携媒体设备。如果移动电视服务覆盖面广且价格适中, 84%的手机用户将对使用移动电视服务感兴趣;接近60%的用户愿意用手机观看他们在家里的电视中看到的相同节目;主要内容类型包括新闻、体育、音乐视频和游戏, 等等。

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5亿, 且还在快速发展中, 试想一个手机电视频道能开发10%的中国用户, 每位用户每年支付10元节目服务费, 就是超过5亿元的份额, 而中国移动每年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短信收入一项竟达近百亿元, 那么未来集合了丰富资讯与互动交流的手机电视将必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与商业价值。展望21世纪, 人类文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令全球瞩目, 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现在正是圈地播种的黄金时代。

手机电视产业未来面临的竞争与压力

在“眼球经济”时代, 用“白热化”来形容当前的媒体产业竞争毫不夸张, 电视媒体在20世纪与报纸、广播竞争市场份额, 进入21世纪又加入了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互联网。在新的世纪, 探索未来媒体产业发展, 需要思考媒体整合, 重新规划电视产业。手机电视的发展将赋予电视产业全新的生命力, 同时也需要面对多层次多方位的竞争对手, 未来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站的资讯竞争将在无线网络打响新世纪的战役。就河南手机电视媒体发展而言, 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值得重视: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媒体资源竞争。一方面, 技术上可以看电视的手机都可以接入互联网, 门户网站在短短十年内迅速发展壮大, 直接大量分流用户, 门户网站的特点在于资讯的时效性很强, 互动内容丰富多样, 用户浏览网站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相比手机电视巨量的数据传输, 手机浏览网站数据流量较低, 可以节约用户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 “新浪播客”、“人民宽频”等知名视频网站都是大型门户不断推陈出新的成果, 其视频内容更新迅速、包罗万象、紧扣社会热点、可选择点播灵活多样的内容, 因此手机电视最大的资源竞争对手就是大型互联网站。

与央视、文广传媒等媒体集团的节目品质竞争。手机电视既然是未来网络媒体的新战场, 那么各家媒体一定会前赴后继、勇夺第一。这其中包括央视集团、上海文广传媒的多个特色频道、凤凰卫视的凤凰宽频及湖南广电的娱乐节目等国内一线电视媒体。其特色性强、收视率高、影响面广等诸多特点未来也会同样体现在手机电视媒体中, 成为该领域中的强大对手。另外, 手机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 因此在新闻、娱乐、体育等领域的节目中手机电视的互动性将被充分体现, 例如新闻选择收看及观众反馈、娱乐节目在线参与、体育节目点播等, 用户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更多了, 将直接加大电视媒体的同业竞争。

与大型报业集团和广播电台的跨行业竞争。从技术层面讲, 可以收看电视的手机都属于中高端产品, 需要有较大的彩色显示屏和更快的CPU处理器, 这本身就会阻碍手机电视的全民普及。在无线网络发展中, 广播及报纸拥有更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一般廉价的手机可以轻松实现接收手机报纸新闻, 或实时收听全球各国的数字广播, 用手机接收报纸或广播将比收看电视大幅降低数据通信费, 且手机更便宜、移动网络覆盖更广泛。因此手机报纸、广播资费低, 手机终端便宜, 将分流大部分中低端用户群。

与网络运营商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竞争。互联网向手机无线网络普及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移动运营商, 在现有的移动网络基础上仅WAP手机梦网、音乐下载、彩铃彩信等服务每年都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公司带来数百亿元的利润, 因此在新业务推广中网络运营商占尽先机。虽然国家已明确手机电视节目只能由广电系统制作, 但移动运营商也在努力推广自办的资讯内容, 例如在很多中国移动推出的资费套餐中都有免费赠阅手机报的活动。未来技术成熟后, 网络运营商必定会在视频媒体领域有所作为。

综观媒体及网络行业全局, 如果说河南电视媒体迈向手机电视领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蓝海战略”, 那么就需要思考可能潜在的竞争对手, 认真研究用户需要以力求整合市场, 从而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21世纪新媒体经济中建立新的领地。

手机电视潜在的巨大商机与产业发展策略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手机电视, 短期内是很难体现其价值的;从资本回报的层面来审视手机电视,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投资较大的。但这并不能否定手机电视产业的巨大价值, 因为这是一个尚未开采和发掘的巨大金矿。十多年前当互联网还未普及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时, 新浪网就开始了掘金开垦, 当时由于网络技术瓶颈, 使用互联网的人很少, 更不知道门户网站的概念是什么。人们只能是163电话拨号上网, 网速也只有14K至56K, 多数人看见满街的网站户外广告也不明白其含义。而今短短十年, 新浪网一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华人的首选门户网站, 每日访问量数亿, 每年主营收入达数亿元。这或许对于尚未开发普及的手机电视来讲是个值得深思的启示。

中国人口众多, 容易出现商业仿效、恶性竞争的现象, 因此在产业开发和商业运作上就需要大胆假设, 谨慎求证, 力争在产业策略、用户资源、商业模式等方面长远规划、做到有备而战。面对前文提到的种种潜在竞争, 河南手机电视需要以优质特色节目为基础, 以全民推广普及为目标, 以多元化分类客户服务为战略, 以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自身优势为根本, 尽早争取移动媒体产业中的一席之地。展望未来, 手机电视将打破传统以广告播出为主营收入的格局, 以多种形式来开发电视产业, 大致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河南文化, 发展河南经济。河南是文化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交通大省、旅游大省、人口大省, 手机作为交互性最强的随身资讯终端, 可以在宣传河南、发展河南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用户到达异地时手机只会收到一条短信息:“××省市欢迎您, 1860移动客服愿竭诚为您服务。”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铁路的重要交会点, 每日都有难以计数的人流通过河南, 当河南的手机电视资讯平台不断建设完善, 到达或路过河南的人们都可以接收到多样的欢迎致辞, 引起人们的兴趣, 使其随时随地收看介绍新河南的多种电视节目, 例如:河南历史文化介绍、河南经济产业和投资项目展示、河南交通信息及天气播报、河南名胜旅游景点介绍等, 从而深化宣传河南的形象。

河南电视做大做强, 延伸覆盖现有节目。河南电视台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 已经成为拥有8个电视频道、创收与收视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强台, 大量优秀的电视节目与栏目通过手机电视平台延伸拓展, 将有助于河南电视产业整体做大做强。河南电视节目通过移动网络传送播出, 可以超越传统的卫星覆盖、有线入网的瓶颈, 让人们随时随地收看河南的电视节目, 这对河南电视的覆盖与广告创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细分观众需求, 节目分类深入开发。合理利用移动运营商的巨量客户资源与资料, 深入调研媒体受众的兴趣与需求, 详细对潜在客户群分类规划, 利用手机电视的交互性与不受空间地点限制的特性, 开发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栏目。例如与院校合办科学教育类节目、与医院合办健康资讯医学医疗类节目、与银行证券公司合办投资理财类节目等。分类栏目开发可以最大化突破传统电视每日固定时段的限制, 以及无区别客户单向传播的弱点, 由此更加突出手机电视的受众针对性, 栏目资源未来潜力巨大。

付费电视节目点播。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正在播出或重播的电视节目, 让用户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也是未来电视发展的路线之一。目前包括《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 河南拥有了一批在全国都享有声誉的优秀节目与栏目, 拥有大量的忠实观众, 通过手机电视平台可以建立付费电视节目点播, 把我省优秀的电视节目分类规划整理, 让用户有选择地观看, 从而更加突出了手机电视的点播特点。

拉近观众距离, 加强节目互动。实时互动参与是手机电视的另一个热点, 例如《梨园春》、《武林风》直播节目中的观众投票, 例如《华豫之门》、《沟通无限》中的观众问题回答等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直播, 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实时参与到电视节目中, 大大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图像、声音、文字、互动四位一体, 手机电视的多媒体优势将超越报纸与广播。

新商业概念, 新手机电视购物。现有的电视购物都是以广告宣传的形式滚动播放, 时间资源非常有限, 可展示商品相对较少, 观众缺乏互动性、选择性, 大大局限了电视购物的商业规模和销售收入。手机电视购物可以对多种商品分门别类播出, 由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兴趣选择想要了解的商品信息, 直接点播希望了解的商品节目, 这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视逛商场, 看到感兴趣的商品直接用手机回复订购。通过手机电视购物和商场商家合作业务、与移动网络或银行系统开展手机付费、电子银行付费等多种时尚、便捷、环保的电视购物业务, 将是未来消费的新趋势、中国商业的新热点。

产业多元化, 手机电视软件开发。未来手机视频资讯越来越多, 小小的手机很难让人们像使用电脑一样分类查找、管理自己喜欢的资讯。展望未来手机媒体的发展大潮,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人的特点, 研发一些手机电视管理软件安装在手机内, 方便用户管理查看自己定制或感兴趣的电视节目, 由此深入推广手机电视栏目, 培养忠实观众, 还可以在软件内做嵌入式广告, 增加多元化产业收入。

力求双赢发展, 探寻多领域合作。综观新媒体产业链全局, 广电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拥有合作商机, 灵活优势非常突出, 同时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 内需消费类经济产业有很大开发空间。发展手机电视可以为网络运营商提升大量数据业务收入, 同时对研发销售3G网络新产品、全球各大IT终端制造商的呼声也很高。因此广电系统可以与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商业零售集团多方合作, 以多种营销策略共同推广手机电视业务, 如交手机月租送手机电视服务、购买话费送电视手机终端等。以多种形式开发手机电视媒体, 从而真正服务于用户, 加快中国产业升级, 促进中国新媒体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节能玻璃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10篇

节能玻璃的主流产品当然是Low-E中空玻璃, 我国应提高门窗节能标准, 加大Low-E中空玻璃的推广力度, 同时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严寒地区, 应逐步推广U值小于1W/m2·K的Low-E双中空玻璃。

Low-E中空和真空玻璃基本上是真空保温瓶原理的拓展, 研究人员应从不同物理原理去探索未来节能门窗的新思路、新方向。近几年来研发的真空硅气凝胶窗不用Low-E膜和真空玻璃中的支撑物, 可达到相当于真空玻璃的低U值水平。虽然目前在透光度和成本上还存在着若干问题, 但这种方向值得探索。另外, 透明光伏玻璃的研究也是新的发展方向, 如有突破则可变被动式节能窗为主动式节能窗。

人类总是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前进, 我国的建材科研人员一定要在不断吸收国外新成果的同时勇于创新, 让中国的建材工业走向世界的前列, 把我国的玻璃工业做大做强。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11篇

关键词 手机网民 手机应用 发展趋势

一、手机网民规模与发展趋势

(一)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手机网民规模在2012年增长迅速,并于年中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与此同时,手机上网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仍然是功能手机,而非智能手机,因而在上网时长、应用深度、使用功能的丰富性上,与PC终端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趋势与特点

1、总体网民规模增长态势放缓,手机网民增势良好

201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手机网民4.2亿,年增长率为18.1%,网民中使用手机的比例继续提升,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是手机网民规模与整体PC网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微博用户持续增长且逐渐移动化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

3、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增长显著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领域整体看涨。相比2011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量是上年底的2.36倍;此外,手机团购用户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较上年底提升1.7个百分点,手机在线支付提升4.6个百分点,手机网上银行提升4.7个百分点, 这三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

二、手机网民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手机网民应用现状

1、即时通信使用率稳居第一,成最热手机应用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为3.52亿,使用率为83.9%,自2011年大幅增长后使用率趋于稳定,在手机各应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成为最热手机应用。

手机即时通讯切合了移动社交的特点,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沟通,加之手机即时通讯中逐渐加入短信、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交互元素及地理位置定位、二维码扫描等功能,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吸引了越来越多手机网民使用,用户黏性不断加大,“在线”成为一种常态。

2、手机搜索快速发展,入口优势明显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搜索用户数达2.91亿,较2011年增长了32.0%;使用率为69.4%,较2011年底增长了7.3%。

手机搜索使用率排名保持第二,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应用,其用户规模的大幅增长则进一步体现了手机网民对移动搜索服务的刚性需求,凸显了手机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入口优势。手机搜索,一方面延续了网民在电脑端使用搜索查找信息的习惯,另一方面还体现了手机的便利性,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找信息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量的扩大,手机搜索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3、手机游戏使用率有所增长,成为网络游戏新的突破口

2012年,我国手机游戏的用户规模数为1.39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3.2%,比2011年增长了3.0个百分点。

手机游戏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网民的一种娱乐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碎片化时间玩游戏,公交车、地铁、排队和就餐等各种场景下均随处可见在手机上玩游戏的人。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逐渐从青年段向全年龄段覆盖,手机游戏因其简便性和娱乐性在获得青年用户关注的同时也将吸引较多的大龄用户使用,突破传统电脑端网络游戏的使用门槛。

4、电子商务类应用整体看涨,其中手机购物增长最快

2012年,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领域整体看涨。相比2011年,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增长了4.6个百分点,手机网上银行使用率增长了4.7个百分点,手机购物使用率增长了6.6个百分点,手机团购使用率增长了1.7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80%。其中,以手机购物使用率增长最快,用户规模增长最多,其用户量为2011年底的2.36倍。

(二)手机网民应用的发展趋势

1、“云端”应用占据主流

以前手机应用大部分是本地化应用,许多移动互联网的知名应用,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均是单机游戏,用户除下载之外,无需支付流量费用。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许多公司推出云端服务,用户从云端可以调用免费应用程序,并可联机存储文档、音乐和图片等。手机应用迈向了“云端”。

2、盈利模式发生改变

与以前的付费下载不同,现在的盈利模式大都采用内置付费,就像互联网上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用户可以免费玩游戏,而游戏厂商则可以通过道具等虚拟物品获得收入。此外,还可以通过精准的投放广告来赚取利润。

3、社交手机更受欢迎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会内置一些社交应用,例如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手机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话工具,而成为一个开展社交活动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应用开展更多形式的沟通和互动,一起玩游戏、共同分享彼此感兴趣的内容、查看对方的状态和评论等等,定位功能的应用还能帮助用户查找附近的好友,线上和线下更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第30、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2]汪涛.广告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孟建,徐金华,沈美莉,刘放.网络营销与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试论手机报的媒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12篇

关键词:手机报,媒体

1. 在与传统报纸的对比中, 重新认识手机报的媒介特征

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崛起, 正逐渐改变着传统报业的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特质。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被打破, 媒体的市场竞争不再仅限于同类媒体间, 而是进入了“大媒体”的市场洗牌之中。在与传统报纸的对比中, 手机报的媒介特征表现鲜明。

(1) 从“受众”到“用户”, 手机报创新传播方式。

手机报所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具有选择或者不选择权利的被动的受众, 而是所谓的“用户”, 从“受众”到“用户”的演变, 手机报首先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与受”关系, 这意味着今后新媒体所面对的是具有选择权、接近权、使用权, 甚至表达权、创作权等一系列“完整权利”的用户, 而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完全是单向的广播。因此, 手机报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但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服务形式, 也不断改变和创新着新的传播方式。

(2) 从“定时出版”到“滚动发布”, 手机报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

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 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 手机报的编辑和出版省去了传统报纸的印刷、配送等环节, 而且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可真正实现了“一点发送, 覆盖全国”。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 手机报可以实现短信和彩信等新闻的动态滚动传播, 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例如, 依托党报权威信息资源, 江苏手机报在全国“两会”期间以其“短、平、快”的特点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3) 从“大众”走向“分众”, 手机报体现了传播的个性化。

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社会, 各种媒体在注重大众传播的同时, 又十分关注分众传媒, 受众成为各种媒体竞争的对象。手机媒体高度的便携性带来了高度的个性化、私密性与贴身性, 是同人们生活黏合性极高的“带着体温的媒体”, 这就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要按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 即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因此, 如何就手机报的传播特性, 努力按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分众”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新华报业集团在实践中, 一方面稳定好新闻时事类手机报的发展, 另一方面, 不断把手机报产品分类整合成“体育报”、“生活报”、“时尚报”、“财经报”、“娱乐报”、“彩票报”等不同大类 (下一步还将在每个大类的下再分设子类细分化专业报供读者点播) , 这样就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线, 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受到了读者的喜欢, 这是手机报从“大众”走向“分众”的有益尝试。

(4) 从“图文”走向“多媒体”, 手机报实现了阅读形态多媒体。

随着3G时代的来临, 手机报的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已经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手机报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并可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 不是单一的文字和图片新闻, 而是一个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数据包, 容量已经不受目前的40K限制, 这样的技术扩容使得手机报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会从平面、静态的图片文字转变为涵盖视频、音频、动漫等动态互动的多媒体。

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 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 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视听器官, 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实现了手机报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手机报的出现, 进一步开启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在3G时代, 手机作为新的媒介, 它还有什么不能做呢?手机报的大行其道, 既象征着人们对手机作为信息终端的尊重, 更预示着人们还要进一步开拓想象的空间。

2. 从管理的角度看, 手机报发展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

由于手机报业务刚刚起步, 虽然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传统媒体在和运营商的合作尚处在磨合中, 对于广大传统报业媒体, 在手机报的发展中正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

(1) 从手机报产品结构看, 主要存在种类单一、内容同质化问题。

通过分析江苏省的手机报发展过程, 各类手机报产品结构出现了不合理性, 主要表现在综合新闻类手机报产品普遍存在者内容同质化、定位趋同化等问题, 综合新闻类手机报内容普遍包括国内国际、文化体育、江苏新闻、财经新闻、天气彩票等内容, 由于彩信受到总容量限制, 读者无法深入分析解读, 因此普遍感到无法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 专业性和深度分析不够, 阅读起来“不过瘾”。

从江苏移动在全省推广的手机报产品看, 几乎都是新闻综合类手机报, 从中国移动的《新闻早晚报》到江苏本地的《江苏手机报》《苏州手机报》《无锡手机报》《常州手机报》《镇江手机报》《南京手机报》《泰州手机报》, 这些新闻类手机报几乎都是运营商和当地媒体合作的新闻类手机报, 同质化很强。

因此, 有关部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手机报的产品线、组建好合理的产品结构, 使得手机报业务能健康、持续、稳定地发着下去, 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2) 从营销角度看, 单一营销手段为手机报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由于手机报的启动初期主要是运营商来推动发展的, 尤其自2007年起, 中国移动以层层下达KPI考核指标这一“指令性计划”来完成经营指标, 各地公司普遍采用主要依赖话费充值赠送手机报、经营成本置换等方式来“捆绑销售”, 在短期内造成了一时的“繁荣”, 但是, 由于运营商对手机报发展缺乏成熟的媒体运作经验、无暇进一步按照读者的需求去和媒体探讨如何改进内容, 客观上造成了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看到大量被“圈进来”、“绑进区”的用户合同到期后纷纷离去的情况, 财大气粗的运营商也逐步意识到单一“自消费”政策已经走到尽头。因此, 面对移动市场“三分天下”的新新竞争格局, 运营商如何加快和当地合作媒体的战略合作, 实行有机互动营销, 联合启动合作共赢的手机媒体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否则, 以上问题必然会阻碍手机报的长远发展。

媒体如何与运营商深度合作, 运营商如何借鉴传统媒体成功的办报经验和发行模式, 共同按照手机新特征来谋划好手机报的推广是手机报真正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3) 从监管角度看, 存在着监管界限不明, 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

既然手机报的媒介属性和移动媒体特征已经无容置疑, 如何监督和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 目前法律法规的滞后给这个新媒体的发展带来许多新困惑。

从法规规章层面看, 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管理先后出台了许多法规, 而对手机报这个新媒体尚无管理办法。国家只出台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2004]第292号令) 、《出版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1]第343号) 和《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2002]第17号) , 至今没有专门对手机报出版有任何规定。直到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出台, 才在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中添加的内容中有所涉及:“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前置审批, 对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审批”。

时之今日尚未出台全国性的相关管理办法, 这给政府主管部门带来了新的监管难题, 客观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和运营商之间的一场新的“博弈”。传统媒体认为运营商没有新闻发布资质, 所以一直坚持要拥有手机报的新闻发布资质、审批权和内容终审权, 而运营商认为手机报的读者是自己的用户, 手机报是增值业务之一, 媒体就是CP, 因此必须要掌握主动权, 尤其对手机报的内容选择权、市场推广权和经营结算权等牢牢把握。双方都希望能在这场争夺战中牢牢把握住主控权。

监管界限的不明确和政策的空白必然造成管理的真空, 传统报业和运营商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手机报产业链领导权的争夺, 进而演变为实现同一战略转型目标的碰撞和博弈。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和政策的尽快出台已迫在眉睫。

3. 从媒体转型的角度看, 手机报给传统媒体带来新挑战

(1) 挑战之一:加速传统媒体启动新媒体战略的步伐。

一份手机报需要传统媒体、技术发布平台及运营商3方共同协作,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媒介生态链的角度看, 传统媒体要成功进军新媒体, 必须加速新媒体的转型战略, 否则, 又会重演10年前在网络浪潮中败北的命运。媒体要努力和运营商达成新的战略合作模式, 要从占领市场到互利共存。随着手机新媒体的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由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所形成的“和谐”的媒介生态, 必然面临着被手机新媒体打破的态势。手机新媒体作为新生媒介, 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争夺吸引力和市场的竞争过程。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各种媒介共同发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 报纸走向了深度, 广播强化了快捷, 而电视强化视觉冲击一样, 手机报的出现, 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 走向互利共存。因此, 我们要对手机报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新挑战要有前瞻性, 能加快传统媒体启动新媒体发展的战略步伐。

(2) 挑战之二:加速传统媒体的新闻广告资源整合的步伐。

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必然给传统大众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和竞争, 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也许并不是简单的从业者技能的跨媒体化, 而是对于传媒机构的现有运行体制的挑战。根据多媒体内容采集与生产的需要, 进行生产流程的改造, 重新进行内部的分工, 这也许是更实质性的应对。根据继承共享理论, 将原本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 并使之在不同的信息发布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媒介形式和特点, 就能更合理、充分地开发、使用好信息资源。传统媒体只要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新的开发, 把手机报数字媒体技术平台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平台等进行优势互补, 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媒体资源的相互转换和增值服务, 促进经济繁荣与人们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步发展。

例如, 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天然政治优势、独有的新闻信息发布权、长期形成的良好品牌和公信力以及稳定的读者群和广告客户群等大量资源, 恰好是运营商所不具备的。传统媒体如果在数字化浪潮中能把新闻信息资源进行新的整合、组合和把广告客户资源与手机报有机结合, 就可逐步实现报业单一依托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向新旧媒体联动的双轨兼营模式过渡。

(3) 挑战之三:加快传统报业主动融入信息产业发展步伐。

手机报的出现不是偶然, 它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信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产物, 是传统媒体和电信媒体联姻的成果。在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生存日渐危机的今天, 只有进军新媒体, 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才有发展新机遇, 加快传统报业主动融入信息业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美国电信业和传媒业在150年的发展演变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美国电信业和传媒业终于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 从各自独立的产业状态逐渐发展为大媒体产业, 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跨国家、跨产业、跨媒介特点的新型产业生态和产业群。纵观两个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演进过程, 我们发现, 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关系大致经历了传媒业独立发展阶段 (1045-1844年) , 电信、传媒产业分立发展阶段 (1844-1990年) 和电信、传媒产业融合阶段 (1990年至今) 3个发展阶段 (见图1) 。

上一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下一篇:体育教育的目的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