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2024-06-28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精选8篇)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1篇

1 在足球教学中引进游戏的重要意义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 足球游戏可以将生硬难懂的足球理论变得更加富有新意和趣味性, 使参与者快速地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 并在持续的游戏过程中, 掌握足球动作的要领和精髓。它可以扭转学生对待足球学习的态度, 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足球游戏的具体作用由浅入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足球游戏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化特点而设置的, 尤其是中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较低, 对待游戏十分热衷, 足球游戏可以启蒙他们对待足球运动的兴趣;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 足球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放松紧张的神经, 缓解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 使他们更加热爱足球, 了解足球;对于体校的学生而言, 每天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往往会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较大的负荷, 足球游戏既可以帮助其锻炼体育技能, 又能帮助其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 一举两得。可见, 足球游戏对待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教师只要对足球游戏多加安排和设计, 就能使之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诉求, 这种适用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足球游戏可以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足球动作训练, 实现竞技知识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双重目标。足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实现智力与运动的有效结合, 在竞技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动作取得竞技的成功。足球运动中常用的动作包括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突破、射门等, 每一项动作看似简单, 却需求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和要领, 因此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一个简单的动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反复练习, 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会感觉到身体疲惫, 也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抵触、厌烦的心理。然而, 足球游戏的设置为简单的足球动作增添了趣味性, 不同的足球游戏可以更加准确地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相互契合, 从而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 夯实足球运动的基本功。

足球往往需要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 比如宽阔的足球场地等, 但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实践证明, 足球游戏对于足球场地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游戏频率、延长游戏时间、调整游戏规则的形式将学生划分在不同的区域之内, 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游戏动作。可见, 足球游戏的作用十分明显,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一定的教学难题, 顺利完成足球教学的进度要求。

此外,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 体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也要让学生通过长久的锻炼养成一种坚毅的品格, 并了解到在进行团体活动的过程中, 与他人共同协作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只懂得单纯地进行动作的训练, 这种高难度、集中性强的运动往往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足球运动过于枯燥、乏味, 时间一长也就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而足球游戏却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同时足球游戏虽然形式多样, 但是多以组队的形式进行, 学生们想要实现最佳效果, 取得游戏的胜利, 就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的配合。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足球竞技中进行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时间一长, 这种运动习惯也会渗透到生活中, 学生也可以因此养成团结友爱、机智灵敏、坚强拼搏的个性。

2 在足球教学中提高足球游戏应用效率的有效策略

想要充分实现上述作用, 教师就要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 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 总结足球游戏教学的规律和经验, 对不同的游戏形式进行全面地调节和改良, 使之与学生的基本特点相适应。

首先,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游戏设计, 针对游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在事先做好活动预案。在游戏开始之前, 教师一定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游戏铺垫, 尽量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游戏的基本规则, 使同学们对足球游戏充满期待, 并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游戏中。

关于游戏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合理性, 这一点可以借鉴之前的教学经验, 在考虑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调整。不同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都各不相同, 因此游戏调节的重点, 就是对其难度和动作的密度进行改进。

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教师需要形成一个从游戏准备到游戏进行再到游戏结束的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 不同的游戏其准备和结束时的活动也都各不相同, 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全方面考量。比如:某教师在进行“脚内侧传球”这个动作的教学时, 选择采用猴子抢球的游戏进行教学。这一动作的主要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传球和接球的技术,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其一种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力度, 提高传球的准确性。课程开始, 教师准备了8个足球, 由于教学时间在夏季, 教师事先嘱咐学生进行防晒护理, 身体不适的学生没有参加此次活动。游戏准备工作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压腿、手腕运动、脚踝运动, 每个动作均进行4×8拍。具体游戏方法:将学生分4个小组, 每组10名同学, 一人为猴子, 另外9名同学围成一个圆圈, 互相传球, 猴子开始抢球, 抢球时只能用脚和身体, 不可以用手, 如果猴子抢到球, 就开始交换位置, 被抢的那人充当猴子。游戏结束之后, 教师和同学们交流了游戏的心得, 并对此节课的动作知识进行了理论概括, 与同学们约定下节课再进行新一轮的游戏。

3 结语

综上所述, 文中详细地说明了足球游戏在当代足球教学的重要作用, 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了足球游戏开展的具体方式, 希望文中建议可以与同行教学人员共勉, 不断提高足球的教学水平, 以推进我国足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力, 董萍.浅谈足球游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9) :178.

[2]董子萌.游戏教学法在足球课堂中的运用——浅谈在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学实习中的点滴体会[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8) :160-161.

[3]梁月清.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华声卷1) .2015.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2篇

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认识、推动自身求知并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内在力量。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好玩的本性特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体育教师利用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能够提高上课效率,增强学生兴趣。学生兴趣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效能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若教师使用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便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恰当的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生兴趣形成的重要动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游戏教学与兴趣之间的联系来看,体育游戏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精神品质的发展。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3篇

【关键词】游戏 体育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7-01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社会学、统计学的书籍和刊物,了解体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发展,查阅有关游戏、传统游戏、体育教育以及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书籍、刊物等资料,掌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为本论文确定研究起点。

观察法:实地观察中学体育课的课堂情况,对中学生的体育课形式、状态等进行了解。

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访谈、基础上,解读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 游戏与教材紧密结合

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最终目标在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考虑与教材的密切关联,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游戏,促进学生把握教材中的一些动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体育教学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也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并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提升。只有当学生对游戏有了深刻体会,才能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完成活动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选择教学游戏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内容、规则、实施等与教材的相结合,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2 特别注重游戏的竞赛性

在游戏的活动中,为了实现快乐性的原始目的,人们除了找有趣的活动方式外,还要构建竞赛性的组织方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积极上进的拼搏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游戏而中学生一般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动作协调,能够理解动作的内在联系,学习兴趣广泛而深刻,而且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学生在游戏中通过竞争的形式展现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协作精神、高智商的智慧和运动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充满自信、积极面对。

2.3 有针对性的选择游戏项目

游戏内容的选择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作用。注重游戏内容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教学提供基本服务。例如,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技能与体能,因此选择游戏应综合考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培养学生参与劳动和生活技能的重要能力,同时游戏的选择主要在于辅助完成某项教育任务,例如,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应选择一些具有限制性的游戏。

2.4 游戏不可缺失趣味性和娱乐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青少年,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但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但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游玩活动,而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使体育教育学的娱乐性削弱。游戏,特别是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一种与时代结合的游戏方法,是学生欢迎的活动。游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开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枯燥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转化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应便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让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2.5适时开展游戏项目

为了确保按时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可能造成学生的疲倦感与枯燥感。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适当加入一定数量的游戏内容,让学生通过游戏完成某一技术动作的训练,保持新鲜感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改变过去单纯绕跑道练习的情况,而是让学生通过“接力赛跑”“原地闭目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绕几何图追逐跑”等游戏形式加强练习。通过游戏,学生忘记了疲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体育锻炼 。

2.6 过程中注意思想教育保障安全

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训练时会出现疲劳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调节,即完成训练任务又可以从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使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重要条件。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规则、服从裁判等方面。”无论什么游戏,重要的是规则,但无论任何规则,都能在最大限度上要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因为谁都不愿意因为自己个体行为失误,而影响团队的成绩,更不愿因为自己违反规则而让团队受到处罚或是取消资格。

对于平时纪律性较差的队员,可以通过集体的量力去影响他们,增强他们的自律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从而加强他们团队意识,集体精神。而在一些集体游戏中,青少年学生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以完成团队任务,从中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尊重他人的品德。

另外,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身体素质及机体能力的有效提高。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则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尤其在雨天,应尽量避开场地太滑或者凹凸不平的位置;对于游戏涉及的器械,需经过教师亲自检查与验收,确保学生游戏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结束语

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必将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合理的运用游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游戏设计要注意其整体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健身性,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燕强.试论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78-80.

[2]许伟忠.学校体育教学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9-151.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54-200.

[4]安涛.浅谈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9),81.

[5]贺涛.浅谈中学体育的主体性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1).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4篇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裘 (化名) , 男, 本校三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正常, 性格内向, 语言能力不强, 从不主动与人交往, 记忆力、思维能力欠缺, 上课注意力极易分散, 成绩较差。平时与爷爷奶奶住的时间较多, 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 就直接扔东西发泄。两年前经医院检查, 诊断为轻度自闭症, 家长并未采取治疗措施。

二、沙盘游戏干预过程

本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发展状况, 确立以沙盘游戏为主要干预手段进行个案干预。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运用意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 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 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沙具, 在盛有细沙的沙箱里进行自我表现, 是“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本案运用沙盘游戏从接受到结束共辅导5 次, 第2 至第3 次中间隔了两周, 其余每周一次, 每次50 分钟。

1.初始沙盘

小裘第一次接触沙盘游戏, 显得很腼腆, 面对满满三柜子的沙具, 脸上无一般孩子的欣喜之色。当他双手触及沙子后, 用右手的食指在沙子上开始滑动, 一圈一圈, 由小到大, 接着用各种曲线画满

大半个沙盘。十五分钟后, 在辅导员的提示下, 孩子走到沙具柜前开始观察沙具, 从一个沙具柜到另一个沙具柜, 再到第三个沙具柜, 都停留好长时间, 最后拿了一座楼房放在自己面前, 把房子的底座用少量沙子掩盖住, 并在周边继续画着圈。

整个沙盘游戏过程中, 大部分时间小裘都是在沉默的状态之中, 从玩沙子时的画圈—找沙具时的停驻—摆沙具, 以及沙盘所呈现的画面, 都给人一种强烈的孤立、隔离感觉。

2.第二次沙盘———初步对接

辅导员主动招呼一下, 小裘看了一眼, 无回应。这次孩子没有画沙子, 直接走到沙具柜前选沙具了。站在沙具柜前足足五分钟, 小裘选了一组沙发和一个梳妆台, 在摆放梳妆台时连续移动了三个位置才确定。接着取了一对新人和一个坐像, 放入时停留了两、三分钟, 之后又取了加油站、栅栏、人物等, 其中停留的时间慢慢变短了。当发现了哆啦A梦组合时, 把一对新人撤回了, 并把哆啦A梦的五人组合一个个放入沙盘中, 放之前还仔细地看看, 发出了轻轻的一声笑。

沙盘创作结束, 辅导员与小裘进行了交流, 但孩子交流欲望不强, 只对辅导员的询问作简短的应对。

在本次的沙盘游戏过程中, 小裘开始与辅导员有眼神的短暂交流, 也能作简短的互动交流, 这表明他在慢慢地接纳对方。从加油站的设置及人物队列呈现进入圈子的状态, 可以感受孩子冲破界线、与外界互动的能量在发展。

3.第三次沙盘———建立关系

本次沙盘小裘在选沙具时, 在三个沙具柜前徘徊了些许, 选了一座银行大楼和一个病床上的孩子;第二次取来了一个警察和一些车辆, 看着沙盘犹豫了一下, 把病床撤走了;接着又取石子、栅栏、人物、梯子等, 把梯子靠在银行一侧, 想让一个男子爬梯子, 放了几次站不住, 就放回沙具柜, 接着又取了一个野人来, 还是无法站在梯子上, 又撤回沙具架。后来又取了自行车、树木、邮筒、伤员及一些交通指示牌等。放指示牌的时候, 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其中一个是“stop”, 放下、拿起, 想撤回沙具架, 却看着沙盘停在了半路, 再拿回来却又犹豫, 再回沙具架旁取了个带虎的牢笼, 才把“stop”放在虎笼旁。

交流中, 小裘告诉辅导员最满意之处是自行车, 因为喜欢骑自行车, 平时会在家旁边小骑一会儿, 还说现在爷爷生病了, 不能陪他骑车。

小裘用微笑回应辅导员的招呼, 说明良好的辅导关系已经建立, 而且沙盘中所有的车子摆放时都朝着辅导员的方向, 足以说明咨访关系在拉近, 可以看出孩子内心存在着围困与突破的冲突, 这对孩子来说是较大的进步。

4.第四次沙盘———自我开放

此次, 孩子主动跟辅导员打了招呼, 辅导员问他这几天的情况, 他说:“挺好的, 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小裘脸上的微笑和对视辅导员的眼神, 可以看出他很放松, 也表明辅导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巩固。

孩子首先拿了两只鸭子, 手指在沙子上画了两个圈, 把鸭子放在中间;接着取了一座房子, 把雪糕、冰激凌放在两边;又取了一座大别墅, 旁边种上两棵树 (枯树和绿树) , 并把栅栏分开呈半包围房子状;中间放了一对父子及一个男孩, 说是俩孩子玩耍时撞头了, 家长来带受伤的孩子去医院;其他又放了一些不同的人物, 有哈得波特、表演节目的少数民族女孩、踢足球的男孩、空姐、牵着小狗的女孩等, 再加了一些藤蔓、树木、车辆等。

此次沙盘, 孩子自我感觉比较好, 当问及对沙盘的感觉时, 很开心地说:“玩具很多, 很漂亮。”从整个画面来看, 内容丰富多了, 各种角色人物的出现, 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可以看出孩子的交际范围在扩大。令辅导员欣喜的是, 孩子把用来围房子的栅栏拆开了, 只把房子的小部分围了起来, 而且他最满意处的小房子是全开放的, 这对小裘来说是一次转机与突破, 表明与外界的交流正趋向主动、开放。

三、效果评估

从小裘的沙盘游戏可以看出, 孩子从最初的“孤立一座房”到“动物园”“沙滩游乐园”, 可以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丰富起来, 与外界的交流在不断增强, 说明他有意愿主动走出“自我”的世界。自沙盘游戏辅导以来, 在学校的表现大有改变, 老师及同学们都反映小裘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进步很大, 上课也多次举手发言, 下课也不再一个人坐在教室里, 会在同学们的邀请下, 一起出去运动、玩耍, 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家长反映, 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也多了, 还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 并主动提出去医院看望生病的爷爷。这些变化让辅导员、老师感到很欣慰, 沙盘游戏辅导效果比较明显。

都说“根治自闭症是一个世界难题”, 但作为家长, 不能因此而刻意隐瞒、过分心急, 作为老师不能过早定性、轻言放弃。认识自闭症, 正视自闭症, 与孩子一起面对自闭症, 只有家校密切配合, 携手主动出击, 共同用爱心、耐心帮助孩子, 才能有望使孩子获得自信的转化, 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微笑着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申荷永.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

[2]董海原.校园心理[J].校园心理杂志社, 2003 (02) .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游戏,意义,建议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大范围推广与普及,体育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肯定与重视。在此背景下,诸多关于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纷纷涌现,像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生主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这其中,游戏教学法因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轻松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逐渐得到了初中体育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就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科学运用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于起到抛砖引玉之良好效果,进而推动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1 课堂游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课堂游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

一项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早已对体育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强的抵触及排斥心理。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兴趣。

课堂游戏法的合理运用就有利于上述教学目标的更好落实。如,在教学排球垫球时,需要学生进行重复的垫球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可以看得出来学生的垫球兴趣明显下降,甚至有人三三两两结伴或聊天或戏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当增添了竞赛性质的课堂游戏,即要求学生两两自由结合成一学习小组,进行排球互垫比赛,看究竟哪个学生小组排球互垫的个数最多。这一简单的课堂小游戏很好地刺激了初中学生内心的正当竞争意识,他们纷纷自觉且主动地参与到了比拼活动之中,课堂参与兴趣浓厚而强烈,切实取得了预期中以课堂游戏调动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良好目的。

1.2 课堂游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深化学生的体育认知

初中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扎实的体育动作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素质的显著提升与发展,但是扎实、标准体育动作的进行离不开学生对其背后所蕴含理论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可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其仍然较多地依靠直观化的思维思考方式,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

课堂游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巧妙而有效地扭转上述初中体育教学所面临的不利处境。如,同样以排球垫球教学为例,不少学生无法将过于理论化的知识讲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在实际垫球练习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动作不标准的现象,像有的学生只弯腰不屈膝、有的学生用手腕处垫球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错误vs正确”的课堂小游戏,即:首先做出学生易犯的垫球错误,随后要求学生充当“裁判”的角色,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标准、规范的垫球动作。这一对比性质的课堂小游戏既使得学生加深了对正确垫球动作的深刻认知,同时,还使得他们明白了哪些动作是错误的、不标准的,这些都为他们在排球垫球实践练习中避免不规范的动作,真正掌握标准的排球垫球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证明了以合理课堂游戏促进学生深化体育认知的切实可实施性。

1.3 课堂游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落实良好的德育渗透目标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的目的不能单纯局限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应当注重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以此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与心灵情操这两者和谐、健康、均衡发展的目标。”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恰当组织课堂游戏可以很好地实现预期中的德育渗透效果。如,在某次的体育课堂上,笔者特意带领学生进行了“两人三足”的小游戏,即:两两学生结合成一小组,将两个人的右脚与左脚用绳子绑到一起,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只有“三只脚”,随后要求两个人只能用三只脚走路,并同其他学生小组进行比赛活动,看究竟哪个小组能率先到达规定的终点。刚开始,学生小组并不能适应三只脚的情况,不时有小组出现半路绊倒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笔者适当给予了他们必要的指导:“大家可以同同组小伙伴一起商量一下,看究竟如何两个人的步伐才能保持一致,要坚信:只有团结合作小组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小组重新回到了原点,开始了又一次的“两人三足”的比拼活动。出乎学生们意料的是,经过沟通与协商,两人的步伐竟然真的比之前更协调了,前进的速度也更快了。趁势,笔者讲到:“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像刚才在‘两人三足’游戏中那样同其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互动……”如此一来,通过“两人三足”这一新颖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就巧妙地向学生进行了团结合作意识、精神的渗透,使得学生明白了团结他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而这些都为他们日后树立端正的团结合作意识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2 课堂游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建议

2.1 课堂游戏的选择要切合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各器官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身体机能尚未真正发展成熟,不能承担大量的体力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游戏时,必须严格把控游戏的运动负荷量,选择那些体力相对来讲较符合初中学生身体机能的课堂游戏,尽量摒弃那些需要进行剧烈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课堂游戏,这样才能使得所应用的课堂游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不至于带给学生较大的运动负荷。

2.2 课堂游戏的选择要体现所教学的体育内容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与利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游戏教学法同样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在选择课堂游戏时应当注重其与所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性,如教学足球传球动作时,所选取的课堂游戏要蕴含有丰富的足球传球技巧;再如,在教学篮球投篮动作时,所选取的课堂游戏要包含篮球投篮的基本技能及方式方法;又如,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所选取的课堂游戏要能具备明确的德育渗透主题,能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堂游戏的选择要能充分体现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须知,此种形式上的课堂游戏往往容易起到喧宾夺主的不利影响,并不能取得调动学生兴趣、深化学生体育认知的预期良好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教学法对于优化初中体育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稳固提升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在此,笔者认为初中体育一线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对游戏教学法进行实践意义上的运用,以此作为推动初中体育新课改进程得以落实的有效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M].2015.

[2]任家洲,高平忠.初中实施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运动,2011(8):127-128.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6篇

1.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幼儿园数量也逐渐地增多,孩子们从小就会得到全面性培养, 这样也是为了成为全面性发展人才并得到国家的重视。 小学开展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模式,能够使孩子们在更加灵活掌握教材内容外,还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2.培养孩子自身的创造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相关体育游戏的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使其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其中。 有些孩子从小就不喜欢运动,尤其是对于体育项目。 游戏教学的引用,首先引发的是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的就有想参与进来的想法,并通过游戏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某项兴趣。

3.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小学教科书中有针对这一点的书籍。 同样, 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发展,也需要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 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游戏,不仅仅只是游戏供孩子们玩耍,而要带有正能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4.培养孩子们对体育项目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需求,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在体育课学习中的自发性, 这需要破除传统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其得到提高。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身体素质来考虑,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 另外,运动技能的开展需要学生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开展。 例如,小学体育中开展的羽毛球项目,教师首先是需要把羽毛球的基本技能讲明白,并让学生熟悉掌握,随后再通过体育游戏提高羽毛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1.符合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

不知疲倦的年龄应该是在小学时期,平均年龄应该在6~12岁之间,喜欢做游戏、跑,没有纪律,不喜欢被约束。 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年龄,老师书本教育的开展效果是不大的,可以运用小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体育游戏要切合实际

体育游戏进行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特点,不能不结合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目的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效率很明显。

3.体育游戏服务是多方面的

体育游戏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兴奋, 主要来源于能够刺激大脑皮层的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 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放松学生的整体骨骼状态,使学生的身心状态恢复到较好的程度。 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对于游戏本身要具有趣味性、独特性、幽默性三点,这样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感就会消除。 一些考验智力和肢体灵活性的体育游戏好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借助教学器材能使游戏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比如,“ 智力魔方”“ 拼图”等游戏使学生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放松了面对学习所带来的繁重压力,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校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

三、体育游戏教学法的使用种类

现在家庭中一个小孩的情况比较多, 孩子从小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烈。 孩子们一旦离开自己的父母, 心里面就没有安全感,而产生深深的孤独感。 他们甚至不愿意接触其他的孩子,游戏也不能使他们产生兴趣。 体育游戏教学法能改善他们的这种状态, 能让他们更好地去参与到游戏中去, 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下几种可具体实施的方法:

1.角色分配法

游戏角色的充当, 能够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体育游戏中各个角色所存在的意义,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悟领会体育精神。 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也能得到其他人的赞扬和肯定,这样一来他们将会更加有信心。 对于群体游戏中那些犯规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约束能力。 角色分配法使学生本身更能认识到自己和群体的关系,慢慢地对体育游戏产生兴趣,改善以个人为中心的心理。

2.利用游戏的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正是因为好奇某件事情才能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探索、求证、实践等,好奇心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进步。 多样化教学的开展,活动难度的增加,学生会保持对活动的兴趣。

3.自由发挥法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体育项目中,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到乏味,没有新鲜感的项目,体育教师应该第一时间感受到,并通过游戏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更能肯定自己。

4.团队荣誉法

体育游戏中一些项目是需要通过团队来完成的,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不同的小组划分用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性, 例如,“ 单腿捆绑法” 两两结合分为四组同时开始比赛,随后再打乱从新分组,此游戏主要是考察两个人的配合能力, 如果不是力往一处使的话想取得胜利很难。 他们明白了,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总之,经过一些已经将游戏教学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学校情况反馈得知, 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有效肯定,学生也充分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并且享受其中。 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另一方面,游戏教学应该被更加地重视,以便以后开展体育教学更加顺利。

摘要:游戏教学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表现得日益重要,小学教学中的体育教学也需要贯彻这种教学模式,学校应该从小学体育课就开始组织多元化的游戏,充分调动小学生积极性,使小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智力得到提高。另外,游戏教学要有一定的原则,最好是形成自己特色的、有规律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模式要有一定的正确性,好的游戏的开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度,使自己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7篇

台湾成功大学李坤崇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全国年会的研讨会上曾多次采用了“爱的鼓励”、“人体拷贝”等团体游戏的活动来激发与会者的参与激情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教师也常常采用团体心理游戏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有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上合理采用团体心理游戏解决一些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很有探究价值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经历由一门课程或学科向整个学校教育全面渗透的转变。从开始的面向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逐步转向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团体辅导, 从单一的矫治性辅导逐步过渡为集预防、优化、发展的多元辅导。倡导以人为本, 以班级为核心,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些特质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

执教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过程中不同的课型、学生在分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 恰当地运用一些团体心理健康游戏来帮助教学的有效开展, 达到教学目的。团体心理游戏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并不是所有的团体心理游戏都适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采用。因此恰当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团体心理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具体操作的案例, 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个性名片

一、活动目的:

1.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个人信息简明地公布出来, 学会推荐自己。

2.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 学生可以了解他人, 尽快彼此熟悉。

二、适合学段:

初一、高一等学生还比较陌生的阶段。

三、适合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开题之前的引导课。

四、活动时间:

20~30分钟。

五、活动用具:

卡片纸、彩色笔。

六、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七、活动过程:

1.要求学生在5~10分钟的时间内用彩色笔为自己设计一张“个性名片”。

2.“个性名片”设计要求:

(1) 不少于5条个人信息。

(2) 除了文字, 可以采用图形等其他形式表示。

3.小组交流, 集体分享。

八、指导要点:

1.适当的提示名片中出现的信息应该包括的内容。

(1) 姓名、昵称、网名、外号等。

(2) 特长、爱好、兴趣、嗜好等。

(3) 理想、目标、经历、志向等。

(4) 对自己的描述、性格、体型、外貌、身高、体重等。

2.发现较有特色的设计要重点关注, 及时肯定, 发挥其示范作用。

九、学生感言:

1.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去介绍自己, 以前也没有关注我自己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这次活动开始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2.这个游戏很有意思,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刚进初一, 来自不同的学校, 通过这个游戏我很快就了解了我们班上一些同学的特点, 也把自己介绍给了大家, 我很高兴。

十、活动点评:

刚刚进入学校的新生, 来自不同的学校, 相互之间还比较陌生, 这个时候直接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往往会出现同学之间不了解, 产生沟通上的困难, 影响到活动的开展, 采用“个性名片”这个团体游戏, 可以比较顺利的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提高学生相互了解的程度, 为后面的活动开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案例二 爱的鼓励

一、活动目的: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二、适合学段:

各个学段均适合。

三、适合课型:

适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各种课型。

四、活动时间:

3~5分钟。

五、活动过程: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通过变换鼓掌的节奏达到活跃气氛, 产生“破冰”效果。

六、指导要点:

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参与状态, 教师要先有足够的教学激情, 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七、学生感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们最喜欢上的课之一, 每次大家都很积极参与活动, 不会睡大觉了。

八、活动点评:

关注到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有效的激励方式, 是这个小游戏被经常运用的主要原因。同类型的活动还有“大雨点、小雨点”等。

案例三 我说你画

一、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达、准确回应。

2.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找到失败原因, 主动承担责任。

3.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 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

二、适合学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学段均适合。

三、适合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开题以后的过程指导课。

四、活动时间:

10~15分钟。

五、活动道具:

课前准备好的样图一和样图二。

六、活动过程:

1.要求一位同学上台担任“传达者”, 其他同学成为“倾听者”, “传达者”看了样图一后下达画图指令, “倾听者”根据画图指令画图, 不能提问, 画完后“倾听者”展示自己画的图案和样图一进行比较, 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把图片改成样图二后重复第一次的活动, 只修改一个规则, 这一次“倾听者”可以向“传达者”不断提问, 修改自己的图画。画完后同样比照样图二, 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指导要点:

指导教师要求“传达者”和“倾听者”都要交流感受, 体会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的重要性, 同时, 也让学生尝试多个角度寻找出错原因, 也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八、学生感言:

1.一开始, 我以为这个游戏很简单, 作为“传达者”我自认为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没想到有很多同学画出来的图形和我的描述相差很大, 看来与人沟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2.我是一名“倾听者”, 第一次画出来的图形和实际的图差了好远, 第二次就好多了, 看来要做好做对一件事情, 是需要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的。

九、活动点评:

分组完成以后,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有的小组往往出现意见分歧, 有的同学总是喜欢以自己的喜好为主, 忽略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游戏, 同学们可以很好地反思在一个集体里面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案例四 风雨同行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 学生能够体会到接纳别人的长处, 取长补短。

2.学生通过体验团队合作, 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二、适合学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学段均适合。

三、适合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分组课、方案制订指导课。

四、活动时间:

5~10分钟。

五、活动道具:

每小组准备篮球1个 (其他球类也可) 、眼罩1个、短绳4根、水桶、椅子等。

六、活动过程:

1.按7人分为1组, 其中两人扮演“盲人”、两个扮演“无脚人”、两人扮演“无手人”、1人扮演“哑巴”。

2.分配完角色后, 要求各个角色进行装扮 (盲人带上眼罩, 无手人和无脚人绑上手和脚) 。

3.在规定的行走路线上安置障碍物 (水桶、椅子等) 。

4.要求各组参与的同学一起配合沿着规定的路线, 绕过障碍, 达到终点, 用时少的小组获胜。

5.各组交流感受。

七、指导要点:

关注配合默契的小组和完成较差的小组, 提示学生思考分析这个活动的重点环节, 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八、学生感言:

1.这个游戏让我理解了一个团队要很好的完成任务必须大家齐心协力才行。

2.原来残疾人活得这么辛苦, 我们以后要更加关爱社会上的残疾人。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发挥自己的长处, 吸纳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活动。

九、活动点评:

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需要通过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案例五 最佳配图

一、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活动, 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意见, 同时完善自己。

2.学生通过活动明白许多事情的答案是多样的, 只是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适合学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学段均适合。

三、适合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选题课、展示准备课。

四、活动时间:

10~20分钟。

五、活动道具:

印发最佳配图每人一张 (如下图) 。

六、活动过程:

1.指导教师将“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 每人一张。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在两分钟内将10个图案进行两两配对。

3.各小组同学说出自己的配图理由, 进行交流。

七、指导要点:

通过学生的阐述, 引导学生思考多种组合方式, 从而认知到多方面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好处。

八、学生感言:

1.我很快就把自己的最佳配图弄好了, 对自己的搭配很有信心, 但是, 当其他同学说出他们的搭配的时候, 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也很有道理。

2.我在搭配图形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情况, 其实搭配的方法有很多, 而且都是合理的, 所以我认为, 这个游戏没有最佳配图, 它的答案是多样的。

九、活动点评: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心目中去思考图形搭配怎样才是合理的, 通过交流以后他们会发现, 其实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意见, 同时完善自己才是这个游戏的重点所在。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第8篇

一、“角色”体验法

“政府组”紧跟广西全境开展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政府社会管理工作步伐, 在第一阶段的实践活动中, 成立学生环保卫士队、生态义工队、绿色公民队, 选举团队领导, 确定团队宗旨, 进行团队宣誓。然后, 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美丽上林·清洁校园”清洁工作, 徒步到水源地并一路捡拾垃圾, 受到路人赞许。

“社区组”注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给未成年人营造生态意识氛围, 组织镇圩初中两名学生在镇圩瑶族乡“达努”节社区文艺活动中, 表演相声节目 《说生态保护》, 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誉。“在开始社区活动前, 我不认识什么是‘生态保护’。活动开始, 我就观察, 发现原来生态保护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报纸上、新闻上、电视上、课堂上, 都会接触到生态保护, 现在我已经是个‘生态保护卫士’了!我不仅要自己认识它, 而且还要带动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起去认识它。我相信只要人人出一份力, 多多爱护环境,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那么我们的地球家园就会变成美丽的一幅画!”表演相声的学生结束表演之后对采访记者谈了她的感悟。

这样的体验教育就是“角色”体验的过程, 让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在情感赋予、转化、强化、固化过程中得到启蒙、培养和树立。

二、“赶潮”体验法

结合学校实践活动安排, “实践活动组”成员在所在学校开展“快乐秋游, 亲近自然, 关注生态, 文明同行”主题秋游实践活动, 有计划地引导全校1100名学生体验生态意识。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各种植物, 欣赏美丽的秋景, 感受着秋天的变化, 增进对秋天的认识, 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不仅认识了许多植物, 而且还收集了许多植物的叶子, 做成了一幅幅五彩的树叶贴画。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当地的生态状况, 观察秋天植物、天气的变化, 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五、六年级的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关注秋游地生态状况与变化”的观察与感悟活动。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云温大草坪环境遭到污染的原因,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活动结束后, 学校举办了富有童真童趣的“秋色斑斓———树叶贴画展”“最美树叶画”“最美秋游日记”等系列评比活动。

“政府组”还组织学生“寻找最美乡村”, 到澄泰乡高顶村科足庄、塘红乡板六庄和浪容庄参观拍照“最美乡村”真貌, 到农户家中访谈, 然后让学生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对“最美乡村”的理解, 还以书面材料形式把学生发现的“最美乡村”上报到县“乡村办”, 引起政府部门对“最美乡村”工作的重视。

类似这样的体验活动与实践活动, 我们称之为“赶潮”体验法。大型活动对于未成年人的生态意识培养形成“赶潮”效应, 影响范围更大, 持续时间更久。特别是“赶潮”活动中, 创新性地注入培养新元素, 所产生的效果会更强大。

三、“劳动”体验法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保护生态的经验。让未成年人在劳动体验中认识到这些经验, 从而让他们树立对自然的尊重意识, 并学会保护自然生态, 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劳动”体验法。“学校管理组”的一位教师把课题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开展“我为校园添绿意”和“生态乡村我来建设”秸秆回田体验活动。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到“我为校园添绿意”带来的成就感, “秸秆回田”给家里农田土壤带来的好处。

四、对比体验法

“学校管理组”还在校园内开辟菜园, 组织学生分别用有机肥、化肥培植蔬菜, 要求学生观察对比两类蔬菜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采摘之后又现场炒吃两种肥料种出的蔬菜, 让学生品尝两种蔬菜味道的不同,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原生态”食物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好处, 并就此引导学生认知当前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要求, 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参与度和向往指数。

五、赏悟体验法

“德育组”利用学校常规德育管理中经常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 举办了“致十年后的村庄”书画展和“我的大地”主题诗文朗读会, 还组织学生到木山初中观看古树, 到白圩镇毛塘湿地考察湿地生态环境及飞鸟栖居地。目的是通过“游”“悟”“行”“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感悟美好生态, 提高生态意识。

六、教学体验法

“教学组”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 在学科教学中挖掘生态教育资源, 在课堂中开展辩论、演讲竞赛、知识竞赛、座谈会等活动, 同时, 带领学生参加“美丽上林, 生态乡村”活动等校外课堂, 使课程设置体现“生态意识”培养的新元素, 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生态意识理念、生态保护技能等, 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生态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未成年人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 自觉地践行生态意识, 让保护生态成为一种习惯。

七、调研体验法

瑶族初中地处大石山区, 水资源匮乏, 水质较差。课题组的一位成员意识到要利用课题研究内容, 运用调研体验法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里融入生态意识, 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一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镜头, 让学生了解身边同学家的用水情况;二是让学生调查本班宿舍用水、全校用水、同学家用水情况, 全面了解同学们的用水习惯、用水量、用水目的;三是借助网络查找了解水资源的情况, 让学生对农村用水现状有直观认识, 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八、行动体验法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学习下一篇:风力发电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