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方法范文

2024-06-28

整理方法范文(精选12篇)

整理方法 第1篇

1. 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 则点M (b-a, a-b) 在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小明说:点P (a, b) 在第四象限, 我可以求出a<0, b>0, 那么b-a>0, a-b<0, 所以我选择D.

小中说:反了, 乱了.第二象限内横坐标小于0, 纵坐标大于0, 第四象限内横坐标大于0, 纵坐标小于0, 教你个方法, 可以结合图形记忆喔!所以应该选择B.

2. 已知点P (x, y) , 且x + y =0, 则点P在 () .

A.原点

B.x轴的正半轴或负半轴

C.y轴的正半轴或负半轴

D.在坐标轴上, 但不在原点

小明说:我选择D, x=0 或者y=0.

小国说:既然绝对值的和为0, x, y应该分别为0, 所以选A.

3. 过A (4, -2) 和B (-2, -2) 两点的直线一定 () .

A. 垂直于x轴

B.与y轴相交但不平行于x轴

C.平行于x轴

D.与x轴、y轴平行

小明说:我选择B.

小梦说:选择C, 因为这里的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 画出示意图很快便能确定.

4. 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且点M到x轴的距离为2, 则点M的坐标是 () .

A. (2, 2)

B. (-2, -2)

C. (2, 2) 或 (-2, -2)

D. (2, -2) 或 (-2, 2)

小明说:由点M到x轴的距离可知y=2, 所以我选择D.

小富说: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满足y=x,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才满足y=-x.所以应该选择C.

5. 如果点M (a-1, a+1) 在x轴上, 则a的值为 () .

A. a=1B. a=-1

C. a>0D. a的值不能确定

小明说:因为点在x轴上, 那么a-1=0, 所以我选择A.

小强说:点在x轴上, 则纵坐标y=0;点在y轴上, 则横坐标x=0.所以是a+1=0, a=-1, 应该选择B.

6. 点A在x轴上, 距离坐标原点7 个单位长度, 则此点的坐标为_______.

小明说:我填 (7, 0) .

小和说:你没考虑周全, 还有一个点, 正确答案是 (7, 0) 或 (-7, 0) .

7. 已知点M (2m+1, 3m-5) 到x轴的距离是它到y轴距离的2 倍, 则m的值是______.

小明说: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我可以得到关于m的方程, 解这个方程, 我得到m的值是.

小谐说:方程列错了, 到x轴的距离是|y| , 到y轴的距离是|x|, 所以关于m的方程是, 解得m的值应该是.

8. 已知△ABC的面积为3, 边BC长为2, 以B为原点, BC所在的直线为x轴, 则点A的纵坐标为 () .

A. 3B. -3C. 6D. ±3

小明说:本题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我就可以知道点A到BC的距离是3, 所以应该选择A.

小诚说:知道距离再求点的坐标时, 应该第一时间联想到分类讨论, 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

和小明同学一起经历了错题本的整理, 相信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找出了错误, 本文很多题目若能结合图像, 解答便不易出错.学习新的知识, 一定要从它的基本知识点入手, 才能将题意分析透彻, 解题才有把握.下面的练习, 大家来试试看, 相信你一定行!

练习1已知mn=0, 则点 (m, n) 在 () .

A. 原点B. x轴

C. y轴D. 在坐标轴上

练习2已知点A (a-1, -2) , B (-3, b+1) .根据以下要求确定a、b的值:

(1) 直线AB∥x轴;

(2) 直线AB∥y轴;

(3) 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练习3点P (m+3, m+1) 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 则P点坐标为_______.

练习4已知mn>0, 则点 (m, n) 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

D.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

练习5在y轴上且到点A (0, -3) 的线段长度是4 的点B的坐标为_______.

练习6点P到x轴的距离是2, 到y轴的距离是3, 则P点的坐标为_______.

档案整理方法步骤 第2篇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鉴别,也是对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鉴别工作的内容包括归档材料是否办理完毕,是否对象明确、齐全完整、文字清楚、内容真实、填写规范、手续完备;对经过鉴别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转出、退回、留存、销毁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除了鉴别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主要有:1988年、1999年两版履历表,参加工作后填写,填写1999版可以填当前时间,填写要规范,前后一致,培训两个月以上的填写,需在四类中有材料。还要有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此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一些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第二类中新增加了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具体有:定期考核材料,考核登记表,每年需归档,援青、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学校、党校学习纯属鉴定不带成绩的各类鉴定(带成绩的归在第4类中);调任时审计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备干部登记表。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统一调整到第四类。其中:

1、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毕业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荐免试登记表,专家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归二级分类的1类中。

2、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或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等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呈)报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归二级分类2类中。

3、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青海省存在此类情况的较少,主要是科研单位和院校,归二级分类3类中。

4、培训材料:为其两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表等材料(培训学习时间明确为两个月以上)归二级分类4类中。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改形成的材料。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第五类。档案审核工作中形成的“三龄一历”(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学位)认定材料也归在第五类。这里重点讲一下关于确认出生日期和参加工作时间如何确认。档案材料中出生日期更改的情况主要有:虚、实岁换算造成出生年份不一致;阴阳历换算误差造成出生月份或出生年份不一致;出生日期填写中的笔误;个人早期为满足入学、参军或参加工作所必须的年龄条件而有意将出生日期提前或拖后填写。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干部出生日期问题的文件有两个:一个是现行的文件,即《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6]41号)。文件规定,“从2006年10月起,不再办理审批干部本人要求确定或更改出生日期的事项;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中组部2007年1月印发《关于做好公务员登记中干部档案相关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7]4号)规定,“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等信息,档案记载前后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干部档案中,最先记载干部出生日期的材料一般为入团志愿书,或者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等。第二个文件是1990年印发的《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号)。在2006年10月以前,已经按照这个文件更改了出生日期的,档案中必须有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报告、证明材料(原户籍内册、登记卡片、出生证等的复印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上级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批复。干部档案中记载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早期材料一般为:录(聘)用审批(备案)表、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审批表、职工登记表、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等,以及招生(入伍、招工)政审材料、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证明等。确认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政策性文件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组发[1982]11号)、《国家教委、人事部、劳动部关于博士生和在职人员考取硕士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教高[1990]001号)、《人事部关于“文革”前赴苏联、东欧留学的本科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的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2]11号)、《人事部、劳动部关于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届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4]43号)、《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等等。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此次统一规定作为奖励材料,归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包括干部职务变化、工资待遇、出国(境)等材料,以及各种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等材料。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统一规定归在第九类。本条增加了对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的归档要求,删除了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这里的工资、待遇类材料应有:93年10月执行的工改表;95年10月正常晋档工资审批表;97年7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97年10月工资正常晋档审批表;98年元月正常晋级审批表(五年考核称职);99年7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99年10月正常晋档审批表;2001年元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2001年10月调标审批表和正常晋档审批表;2003年元月正常晋级工资审批表(五年考核称职);2003年7月调标审批表和正常晋档审批表;2004年10月学历浮动工资审批表;2005年10月正常晋档审批表;2006年7月工资改革审批表、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审批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2006年至今正常晋级和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职务变动调整工资,要在职务变动工资审批表标表明工资文号,属于公务员的要有公务员定级表(97年或98年);退休的要有退休住房补贴表、高原补贴表这两张表。任免:要求有副科级以上任免表及形成的考察材料及现实表现;按规定逐项如实、准确填写。要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时间和文号,并加盖组织印章。2008年3月以后从其他单位调入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的干部,须有《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

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省管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归入此类。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问题。第四类、第九类材料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根据中组部1991年印发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第九类材料可以再分为:1.工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此外,第四类材料可以再分为: 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转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按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二级分类。二是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问题。部分档案材料,特别是一些制式表格,存在内容交叉的情况,可以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来确定类别: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放一类。

第二步,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排序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1.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

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注意,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是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印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第三步,编目 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一是把“类号”改成了“序号”;二是把“材料制成时间”改成了“材料形成时间”;三是删除了“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2.每类目录应首先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3.“类号”下再依次填写排列序号。规范的序号栏填写方法应该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类号用

(一)至

(四),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一般来说,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也就是以文件办理完毕、正式生效的时间为准。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如1985年9月1日,不能填为85年9月,或者1985年等。6.“页数”材料的页数。按照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印件等情况也应注明。8.书写目录时,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由于后续的材料比较多,为了留出足够的空格,不要在同一页中再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

第四步,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应保持材料原貌,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不能对原件内容进行修改。复制后的材料应清晰,所用材料要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经久耐用。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5.为方便档案利用和后续材料补充,每份档案材料在整理时必须保证各自独立,禁止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被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试论高校基建档案的整理方法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整理方法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展,高校进入了基建项目快速发展时期,为此高校的基建档案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这些繁多的基建档案进行系统整理,以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查询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建档案的特点

1.1专业性。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基建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因此基于基建活动的分工专业性,基建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比如在高校主体建筑中,其档案记录是关于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砌砖工程等,由此可见基建档案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性。

1.2成套性。高校基建档案是对高校基建活动的真实再现,通过基建档案可以将基建活动从设计初级阶段到竣工的全过程真实的反映出来,虽然不同的施工工序等,将这些档案进行区别管理,但是其相对与整个基建项目而言,具有成套性。

1.3复杂性。随着高校基建项目的增多,高校的基建档案也越来越复杂,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复杂,基建工程涵盖的知识比较多,既有地质、环保、建筑、水电等知识还具有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因此整体上看,基建档案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基建档案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众所周知,当前高校都在积极的新建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高校的基建档案数量必然增多。

2高校基建档案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校基建活动的增多,高校的基建档案数量越来越多,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与管理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档案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保证了高校基建档案的有序管理,有效的推动高校的档案管理,但是结合笔者在基建档案整理过程中的感悟,高校基建档案整理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视意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基建档案主要是对高校建筑活动实施起到质量监管作用,一旦高校的基建活动完成后,基建档案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因此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就会不重视,导致一些关键性的基建档案丢失。其次基建档案在整理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具体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基建档案时存在一把抓的问题,他们不能按照基建档案的种类等进行细分,导致以后在查询相关信息时非常的困难。再次基建档案整理的手段过于传统。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基建档案时主要采取的就是手工整理的手段,没有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进来,影响基建档案整理的效率,而且这种手工整理的方式也容易在整理的过程中出错。最后基建档案整理的方法比较落后,当前高校基建档案整理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立卷模式,即先对基建档案进行分类、立卷、卷内文件整理、填写卷内文件目录以及封皮等环节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高校基建档案整理方法

基于基建档案对高校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高校基建档案整理方法的选取要突破传统的千篇一律保存整理的方法,而是要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有选择的对一些基建档案进行整理保存,比如属于高校重大基建项目的档案一般在城市的城建档案馆都有备份,为此高校可以就此部分档案不进行整理与保存,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为高校节省一批档案管理经费,促进高校基建档案合理利用的效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基建档案整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改革基建档案整理方法入手,构建适合高校管理的档案整理方法。

基于传统的基建整理方法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参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以“件”归档的整理方法。

3.1改变基建档案整理的方式。改变以往的以立卷形式的档案整理形式,建立以“件”归档的模式,以“件”归档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基建档案繁琐的环节,只需要将基建档案以“件”的形式进行整理,对每“件”进行编页、盖归档章、填写页数、件数以及保管期限等信息就可以,不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

3.2提高基建档案整理的手段。传统的以手工整理基建档案的模式,经常会出现整理错误的现象,因为人在整理基建档案时他们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导致工作失误,比如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基建档案文件时,他们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将某一重要的基建档案归纳到别的档案袋内,这样一来在查询此信息时就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增加档案查询的时间,影响档案归档的实效发挥,而通过将计算机工具引入到基建档案整理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整理过程中的失误现象出现,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可以实现基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这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就会更加快捷。

3.3在确定好基建档案的“件”之后要确定基建档案的保管期限,随后进行装订,进行编目排序、编号、加盖归档章最后装盒。

基建档案整理是将高校基建活动相关材料转化为档案的重要步骤,是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高校基建项目的增多,高校基建档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基建项目开始阶段就要介入进去,强化基建档案整理的力度,提高基建档案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梅英.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董瑞芬.试论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产权数据整理方法探究 第4篇

一、早期产权数据的特点

“数字房产”建设前的房产信息系统或产权登记信息系统, 基本上是纯MIS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 而且在外部是产权数据与测绘数据分离、在内部是产权数据间孤立存放。这段时期的产权数据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产权数据在空间上表现离散、孤立。

即在现实空间中为同一区域或同一幢房屋的产权数据, 在数据结构上缺少内部关联关系, 完全依赖登记的房屋坐落。由此一旦坐落输入不规范或坐落变动时, 其空间关系常常会断裂。

2. 产权数据在时间上同样表现为松散、孤立。

即同一套房屋登记单元的产权交易承接关系, 系统没有对其强制建立承接关联关系, 而完全依赖人工录入信息来维持此关系。由此, 现时数据与历史数据不能直观显现, 且一旦人工录入存在问题, 则数据的时效性更难推断。

3. 数据规范性缺乏强制约束 (系统约束和人工约束) , 数据质量较差。

数据格式和关键字段的录入完全依赖人工, 导致历年积累下产权数据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形式多样, 数据质量整体不高。

在这些主要问题的阻碍和约束下, 原有系统就存在房号、坐落、上下手关系等混乱现象, 这也将严重制约产权数据的迁移与整理。

二、产权数据整理方法探究

产权数据在存在方式上与常规数据有较大区别, 其不仅存放于登记部门, 且相关主要内容同样记载于房产证, 而房产证却被各产权人分散拥有 (这会影响数据的整理与更正) 。在产权数据的存在方式和早期产权数据不利因素的制约下, 产权数据的迁移与整理必存在一定困难。即需理清产权数据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 分清历史产权和现时产权;查清产权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 弄清房屋的现时坐落与房号。同时需甄别与处理问题产权数据, 完成对产权数据规整, 从而最终完成产权数据整理。

针对早期数据的特性, 产权数据整理的总体思路为“全盘考虑、统筹兼顾”, 即房产信息系统 (特别是登记系统) 、产权数据整理、测绘数据整理, 甚至影像扫描均需全面规划与设计, 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各系统间的协调与衔接, 为产权数据整理提供规范、依据和保障。

1. 通盘考虑、全局规划

在“数字房产”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将产权数据整理纳入考虑范畴, 即不仅需要在数据存储方面考虑数据的规范性, 而且需要考虑产权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存储;同时, 在相关系统, 特别是登记系统中需考虑如何配合产权数据整理和利用数据整理成果。

根据早期产权数据的特点及笔者的经验, 建议产权数据的整理重点强调“理清产权承接关系、规整现手产权数据格式”, 在此基础上确定数据的空间关系和处理问题产权数据。为此, 还需要相关系统进行衔接及保障。如在登记系统中仅能对现时产权 (最后一手产权) 进行登记, 防止登记错误。同时, 建议建立一条简捷流程, 用以处理产权数据整理所发现的问题数据。在登记系统或档案系统中, 对正常数据与数据整理中更正的数据有明显区别, 便于今后相关房屋产权登记活动的完成。

2. 稳步推进产权数据整理

首先, 以房产登记的权属单元为单位, 在时间上为所有待整理的产权数据建立承接关系, 即在权属来源上确立上下手关系。在建立上下手关系时, 主要依据房屋坐落、房号、产权人、产权证号、原产权人、原产权证号等信息。在策略上采取先自动后人工的办法, 即先利用程序自动为待整理的产权数据建立上下手关联关系;然后再针对所有待整理的产权数据, 人工逐一清理、核查产权承接关系 (无论是否已自动关联) , 以确保所有产权数据的承接关系建立完整。

其次, 对现手数据进行数据规整。依据产权的上下手关系, 清理出所有现手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库设计时所确定的数据标准, 对所有现手数据进行人工数据规整。为了保障规整前后数据的一致性 (因各数据已建立关联关系, 则不会引起产权上下手关联错误) , 避免人工规整过程中出现错误, 建议将所有原始数据保持不变, 同时对于关键数据全部再造 (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先自动复制后人工修正法) , 以做到在数据规整的同时为今后数据备查提供保障。

然后, 依据规整后的产权数据, 依据坐落和测绘数据整理成果 (若没有测绘数据整理, 则空间归幢效果要差些) , 对所有现手产权数据进行空间上的归幢, 建立楼盘表。可以一边进行产权数据归幢, 一边与测绘数据整理的楼盘表进行检校, 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最后对遗留的问题产权数据进行整理。

在产权数据整理过程中, 必定会遇见两种类型的问题产权数据:纯产权问题所造成的主动型错误 (如重复发证问题) 和非产权问题所造成的被动错误 (如坐落变更问题) 。对于主动型错误, 在数据整理中发现后一般较难处理, 且耗费时间较长。建议先要查清数据错误的缘由, 并将问题数据标注, 作为疑难问题移交特定部门处理。对于被动型数据错误, 需要借助测绘数据整理、外业调查等多部门协助处理。在产权数据整理中, 先对问题进行排查和初步判断, 然后借助测绘数据整理成果或外业调查结果得出正确数据, 最终利用简易登记流程更正数据。

在问题数据的处理过程中, 一般难以要求产权人一一申请更正登记。因此为了缩短数据处理流程, 建议采取主动式更正登记, 即先公告需要办理更正登记的产权单元, 然后对主动申请者快速办理更正登记, 对于未申请者, 及时采取依职权更正。对于不造成权利人实质性更改者, 为了避免引起其他纠纷, 建议在登记簿中标注“正在写入登记簿”, 以此保留其权利。

文书档案整理方法要点 第5篇

3、确定装订顺序

4、装订方式和要求

五、归档文件的分类

1、确定分类方法

2、制定分类方案

3、七、1、2、八、归档文件的编目1、2、九、装盒1、2、3、第三章

文件实体分类

六、归档文件的排列 归档文件的编号 盖印文件归档章 填写归档章

编制《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装订《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文件装盒要求

填写备考表、盒脊、封面 档案盒盒脊填写要求

机关档案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2、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

3、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4、根据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档案的形成情况和用途,一般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印章档案等。

5、另外对于一些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业务,也可以建立专门档案,如:税务档案、工商档案、诉讼档案、公证档案、海关档案等。(我们常说的业务主体档案)

五、档案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另外档案还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

第二章 文件的收集工作

一、确立文件的收集(归档)范围

凡本单位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它包括三个方面:

1、本单位制发的正式文件(包括代上级机关起草的文件)。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具有利用价值、凭证价值、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2、外单位的来文。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3、本单位形成的没有文号的文件,例如:会议纪要、通报等。

几种特殊情况,也在归档范围之内:

1、重要文件材料的历次修改稿,例如: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

2、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修改意见和批示、指示的文件材料。例如:胡耀邦同志的亲笔信

3、还有就是机关文件的最后定稿,即使没有机关领导人的签批、审改意见,原则上亦应纳入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正本文件、文件处理单一并归档。例如:

一般有以下几种文件可以不归档

(1)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供工作参考的抄件;征求意见未定稿的文件等。

(2)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未经领导审阅、签发的未生效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不应履行公文的行文、介绍信等;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为参考目的从各方面搜集的文件材料。

(3)同级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4)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一般性的文件材料。

2、分开

文书档案是按进行整理的,如果单位几年未整理了,那么首先要将各的材料分开,同一个的文件材料放在一起,注意几点:

(1)一般以文件形成日期为准。

(2)计划,总结,预决算,统计报表,表彰等统一以文件的签发日期判定所属。

2、复制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

3、超大纸张折叠。

4、去除易锈蚀的金属物。

文书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共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六个步骤,具体要求如下。

二、装订要求以“件”为单位

1、“件”是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未一件。在界定“件”的范围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1)正本与定稿为一件;(2)正文与附件为一件;(3)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4)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5)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6)文件签批单与正文为一件;(7)汉文本与少数民族文本为一件;(8)中文本与外文本为一件;

(9)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

三、确定装订顺序

《文书档案整理规则》中,对于文件装订的顺序做了明确的规定,装订时应做到:

(1)正本在前,定稿在后;(2)正文在前, 附件在后;

2、机构(问题)分类法

3、保管期限分类法

在实际工作中,单纯采用一种分类方法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 我们在市直机关推荐使用“——保管期限”和“——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这两种分类方法。

1、二级分类法:即“--保管期限”分类法。这种分类法适用于“工作职能简单、机构规模较小、文件数量较少”的单位。例如:档案局、妇联、党史办等

2、三级分类法:即“--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机构(问题)可以任选其一,我们建议选择“机构”,即使用“—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这种分类法适用于“工作职能复杂、机构规模较大、文件数量较多”的单位。例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牧局、住建局等

二、制定分类方案:

1、二级分类方案:

XXXX年—-永久

30年

10年

2、三级分类方案:

2、分问题:在三级分类方法中,按照分类方案二级类目所设置的问题,根据文件所涉及的内容按问题分开。二级分类方法不涉及分问题。

第一、正常情况下,文件材料应归入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类目中; 第二、同一文件涉及两个以上问题时,应归入主要问题类目中; 第三、综合性工作、综合性会议形成的文件,应归入行政类或行政综合类;

第四、专题性工作、专题性会议形成的文件,应归入相应的问题类目中;

第五、外来文件,应根据其内容所针对的问题,归入相应的问题类目中。

3、分保管期限:按照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根据文件的利用价值,准确判定文件的保管期限,将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分开。严禁将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混合在一起。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10年”三种。

第六章 归档文件的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

1、按“保管期限“排列。将同一保管期限内的归档文件排在一起。

2、:要求以4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 填写文件分类所属。如跨形成的文件应归入办结年 , 标时也应标办结,像 1999年的会议通知放在 2000年会议召开一并整理时,在一栏中一定要填 “2000”, 而不能按文件形成填写 “1999”。

3、保管期限:填写归档文件具体的保管期限,即"永久“30”、“10”。

4、机构(问题):此项为可选项,如是三级分类则必填,否则可不填。

5、页数:填写该份文件总页数,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如二份文件(正文与附件、正件与定稿等)不止一个流水号时 , 可将文件各部分的页数相加, 如文件页码不全 , 数清页数或简单标注页码均可。

6、室编件号:在同一期限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流水标注室编件号。

7、馆编件号:文件整理归档阶段不需编写。

8、盒号:一般单位不需填写。室藏档案数量很大的单位为了方便存取、倒架、统计等工作 , 可将档案盒流水编号,标于盒脊和归档章内。

第八章归档文件的编目

1、一般一盒装满后顺次装入下一盒即可;

2、同一事由的文件不必特意装人同一盒内;

3、不同类别的文件应装入不同盒中。即不同、不同期限的文件不应装人同一盒中 , 按机构(问题)分类时 , 不同机构(问题)的文件不应装入同一盒中。

二、填写备考表、盒脊、封面

1、填写备考表:盒内应附备考表,置于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文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同时填写检查人、整理人、整理时间。

2、盖印封面: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明全宗名称;

3、盖印档号:盒脊各检索项包括全宗号、、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起止件号和盒号等。各项目的填写要求与归档章中相同。

至此 , 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 按顺序上架排列就可以了。

8、对档案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进行档案利用成果申报工作。例如:编写《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全宗介绍》、《利用效果汇编》、《统计数字汇编》、《规章制度汇编》、《工作要点和工作总结汇编》、《专题文件汇编》、《表彰汇编》等。

9、档案库房建设争取达到库房、办公、阅览三室分设,并做到“八防”和安全保卫

10、做好档案著录工作

关于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方法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地籍档案;.NET框架;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

引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对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以及集体土地下一步上市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档案资料是土地权利登记发证的依据,在两权发证项目中涉及到大量的权源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这类工作繁琐枯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传统的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具软件均为单宗地逐个扫描录入档案资料,虽然解决了电子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工作,但是较为耗费时间。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一套批量化整理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方法,解决了数字化地籍档案必须逐个归类的问题。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的工作量,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笔者在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发现,档案资料的整理归类类型可分为三类,并且在同一时期内收集到的档案资料通常为同一类型。针对档案资料的这种特性,本文规定了一套数字化地籍档案命名规则,根据该命名规则,依托于两个归类字典和数字化地籍档案目录模板,可自动化地完成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文件目录生成、批量改名、档案自动归档、档案完整性检查、档案目录生成等工作,涵盖了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的每个工序,可以极大的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档案整理的工作量。本文将从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类型分析、命名规则设计、归类字典设计、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流程、关键代码展示和总结六部分阐述。

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类型分析

根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最终归档的基本档案资料有22类,分别是:县政府通告文件、本宗地指界通知书、本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邻宗地指界通知书、邻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法人身份证明书、指界人公示、地籍调查表、权属界线协议书、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请示文件、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批复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审核结果的公示、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相关规范文件要求根據统一地籍号分为市、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和宗地五级文件夹存放数字化地籍档案。存放目录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地籍档案存放目录

在对档案的存放要求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每宗地档案文件夹下需存放的档案可分为三类。

1、本宗地的档案资料:本宗地指界通知书、本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法人身份证明书、地籍调查表、权属界线协议书、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

2、邻宗地的档案资料:邻宗地指界通知书、邻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

3、本地籍子区共用的档案资料: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请示文件、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批复文件、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审核结果的公示。

本文将针对这3种归类类型的档案资料设计与之归类特点相对应的归类方法。

命名规则设计

数字化档案的命名规则由表示属性的字符串和分隔符构成。如下所示:

图2 数字化地籍档案命名规则

该命名规则要求数字化地籍档案文件名称中必须包含数字化地籍档案的类型和档案所属宗地的统一地籍号两部分,统一地籍号部分作为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归类依据,数字化地籍档案类型部分作为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检查依据。如果需要增加其他项目可自行增加,每个项目之间需要用分隔符“_”进行分隔,用户增加的项目同样可以作为检查依据。

归类字典设计

本方法依托两个归类字典对数字化地籍档案进行归类,分别为本宗字典和邻宗字典。本宗字典作为本宗地档案和地籍子区共用档案的归类及检查的依据,邻宗字典作为邻宗地档案的归类及检查依据。整理软件将档案文件的名称与归类字典中的记录进行对比匹配完成自动归类。本宗字典如图3所示,邻宗字典如图4所示。

图3 本宗字典

图4 邻宗字典

本宗字典仅包含一列统一地籍号。邻宗字典则包含两列,第一列为本宗宗地统一地籍号,第二列为邻宗宗地统一地籍号。邻宗字典可通过ARCGIS对宗地图层作spatial join操作获得。

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流程

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贯穿登记发证项目的始终,每个阶段通常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为同一类型。档案整理人员在对档案资料的扫描过程中,仅需将档案文件名命名为该档案资料所属宗地的统一地籍号,在该类型的档案资料全部扫描完成后,再使用批量改名工具统一添加档案类型字符串,完成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命名工作。

完成命名工作后,使用档案整理软件对本宗地和地籍子区共用数字化地籍档案进行自动归类。整理软件将档案文件名称与本宗字典中的记录进行比对,若档案命名中包含本宗字典中的记录或记录的地籍子区号,则将档案文件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下。对于命名错误的文件,将不会被移动,作业人员可将文件名修改正确后重新归类。

对于邻宗地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归类,作业人员首先应该将宗地层的SHP文件导入ARCMAP中,使用spatial join功能生成邻宗字典,邻宗字典中的第一列的记录指定为目标文件夹,第二列的记录指定为源文件夹。然后,通过邻宗档案归类功能将作业人员指定类型的档案文件从源文件夹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下。各类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完成后,通过检查工具自动检查,并根据工作人员指定的顺序生成EXCEL格式的档案目录文件。

关键代码展示

.NET平台具有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本文基于.NET平台开发了一套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系统为本方法提供软件支持。该系统提供了文件批量改名,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归类,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检查,档案目录生成,数字化地籍档案批量打印以及简单的图像增强功能。本节将对核心功能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归类及检查的关键代码作简要阐述。

自动归类代码如下:

string SourcePath = tmpFolder.SelectedPath; //获取待归类的文件夹路径

if (Directory.Exists(SourcePath))

{

string[] filePath = Directory.GetFiles(SourcePath); //获取所有待归类的文件路径

foreach (string tmpFileStr in filePath)

{

string[] fileNameS = tmpFileStr.Split('\\');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S[fileNameS.Length - 1].Split('.')[0];

string[] tmpStrArr = fileName.Split('_'); //获取文件名中的统一地籍号

foreach (string tmpStr in tmpStrArr)

{

if ((tmpStr.Length == 19) && (tmpStr.Contains("JA")))

{

//获取文件需归类到的目标文件夹

string newPath = rootString + '\\' + tmpStr.Substring(0, 6) + '\\' +

tmpStr.Substring(0, 9) + '\\' +

tmpStr.Substring(0, 12) + '\\' +

tmpStr + '\\';

if (!Directory.Exists(newPath)) Directory.CreateDirectory(newPath);

//将文件移动到目标文件夹下

File.Move(tmpFileStr, newPath + fileNameS[fileNameS.Length - 1]);

}

}

}

}

自动检查代码如下:

Excel.Range tmpRange = wkSheet.get_Range("A" + i, Type.Missing);

string tmpStr = tmpRange.Value2.ToString(); //获取本宗字典中的统一地籍号

string newPath = rootString + '\\' + tmpStr.Substring(0, 6) + '\\' +

tmpStr.Substring(0, 9) + '\\' +

tmpStr.Substring(0, 12) + '\\' +

tmpStr + '\\'; //获取待检查的目标文件夹

if (!Directory.Exists(newPath)) continue;

string[] files = Directory.GetFiles(newPath);

//对用户指定的每项类型分别进行检查

foreach (string leixing in leixingArr)

{

int num = 0; // 记录文件夹下指定类型文件的个数

foreach (string file in files)

{

if (file.Split('\\')[file.Split('\\').Length - 1].Contains(leixing)) { num++; }

}

if (num == 0)

{

//若不存在该类型的文件,提示错误信息,记录错误日志。

}

else {

//记录相关检查日志。

}

}

总结

经过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的工作量,提高地籍测绘成果整理归档的效率,为地籍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便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权属调查阶段,难以确定下最终的宗地统一地籍号,此阶段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只能够通过预编宗地号进行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与最终成果提交的要求不符。因此,如何将该阶段的档案数据与最终提交的档案数据进行对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M],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8月

[2]《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M],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8月

[3]GB/T 18894-200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S] 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5]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名人档案分类整理归档的方法 第7篇

一、名人档案的内容和类别

名人档案按其内容划分,可分为:生平传记类材料(包括个人自传、日记、个人简介、个人回忆录等)、信函类材料(包括对学校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信函,已故名人的讣告、唁电、悼词、纪念会、纪念活动等通知、安排)、证件类材料(包括学生证、工作证、聘书、任命书、委任状、代表证等)、评价类材料(包括学术界、国内外媒体以及省级以上重要领导人对本人的评价材料)、成果类材料(包括本人毕业论文,编辑或主编的专著、译著、正式出版的教材、参考书、重要讲义、标志性论文,有价值的笔记和手稿,获奖证书、奖状、奖品等;出席国内外重大会议及活动的讲话、报告)、声像类材料(包括个人成长、学习、工作等各个时期重要活动如教学、科研、外事、社会活动及个人生活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及影片等)、收藏类材料(包括本人收藏的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图书、资料、实物,本人使用过的有重要保存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实物等)。

由以上的归档范围可以看出,名人档案既包括名人的传记、信函、论文、手稿、著作、讲义、媒体报道等一般载体的档案,也包含照片、录像带、录音带、证书、实物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就档案载体而言,名人档案基本涵盖了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其他12个门类的载体形式。

二、名人档案的分类整理和归档

对于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名人档案,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分类整理并归档呢?

1. 名人档案实体分类号的设置

一所高等院校,其名人档案的建档对象人数众多,尤其是像笔者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属全国“985”重点高校,人才济济,学者云集,相应地,各位名人的档案资源也极为丰富。名人档案在征集方面,也与其他门类档案不尽相同,其他档案一般是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统一收集,而名人档案则是随到随收或上门征集。另外,名人档案的收集通常不是一次性就接收完毕,因为建档对象一般都年长体弱,且需要整理的材料非常繁杂,整理起来十分耗时费力,有些材料因为年代久远也需要翻箱倒柜或者四处向亲友们搜集方可保证各类材料尽可能齐全完整,故而这个过程是长期而持久的。鉴于此,我们通常建议各位建档对象或其家属分期分批移交进馆。因此档案人员对名人档案的整理归档在时间上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即进馆一批便整理一批,具有持续性。针对名人档案需要经常补充立卷的这种现状,为了使同一位名人的所有材料均统一编号归档存放,我们在实体分类号的设置上采用在同一归档年度内,分别给每一个名人各自一个实体分类号的方法,这样就可有效解决同一位名人的材料需要不断进行后续补充而带来的插卷补卷问题。

如:人物类档案代码为RW,RW12代表名人档案,RW13代表教工人事档案。为了区分同一归档年度不同名人的档案,我们在RW12一级类目的基础上,增设二级类目。如,在2016年征集的名人档案中,我们给吴硕贤院士名人档案的分类号为RW1211,原校党委副书记曾惠典档案的分类号为RW1212,著名建筑结构专家梁启智教授档案的分类号为RW1213,依此类推。不同名人的档案均拥有自己独立的实体分类号,不跟其他名人的档案相互混编,就为今后持续补充立卷创造了有利条件。每一卷的档号组成形式为:年度—实体分类号—案卷号。例如:吴硕贤院士名人档案的第一卷的档号为:2016-RW1211-1,依次编号。我们一般以初次接收某建档对象档案所属的年度作为其名人档案档号设置的归属年度,如2015年,我们接收了我校原校长、陶瓷专家刘振群教授,电力专家吴捷教授,原副校长、焊接工艺学专家黄石生教授等名人的各类档案材料,所以我们将其名人档案的归档年度定为2015年,依此年度编制档号。

2. 名人档案的分类整理和归档

(1)一般载体档案的整理归档。名人档案中的纸质材料,包括生平传记类、信函类、成果类中的论文、著作、证书、笔记和手稿、教材、参考书、会议讲话、报告等,可以按原有方式,根据各类材料的内容和性质分装卷盒、依次编号归档。首先对进馆的所有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将同一类型的材料放在一起立卷,尽量不要混装。如,信函、手稿分别集中立卷,同一类材料若立多卷,则卷号尽量连号。同时,分类尽可能细化,使得每一卷材料更有辨识度。如,在“证书”这一大类中,可细分为“获奖证书”(或“荣誉证书”)和聘书两类,如果数量很多,则这两类证书也要分别装盒编号,当然假如证书的数量极少,一个卷盒足以存放,也可只立一卷,但是在同一卷中,要将获奖证书和聘书分别连续编号。此外,同样是获奖证书,论文、著作获奖与其他荣誉称号类的奖项也应予以区分。总之,名人档案分类的原则就是,在大的分类基础上,再按内容、时间等进行逐级细分。这样就使得案卷和卷内材料排列科学合理、清晰有序,查找起来也更便捷。(2)特殊载体档案的整理归档。名人档案中不乏实物、照片、视频、音频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因其特殊性,我们在档号编写、装具及存放位置等方面都要酌情另加考虑。首先是实物类。名人档案中这一类非常多,到目前为止已征集名人的各类实物近300件,包括徽章,奖杯奖章、名人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等等。比如,我校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刘正义教授早年用过的印泥、印章、针线盒、煤油灯、毯子、手表、计算尺等;华南工学院原副院长、著名无线电技术专家冯秉铨教授生前用过的收音机、英文打字机及购买时的发票等;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能源专家华贲教授的“五一”劳动奖章;外国语言学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秦秀白教授的奖座、奖章等;已故制糖学专家陈树功教授生前用过的眼镜、晶体管收音机、英文小词典。诸如此类,难以胜数,均为十分有保存价值的名人实物。

这些实物的形状、大小、材质不一,如果按普通纸质档案的立卷方法,显然有其局限性。那么,该如何给这类名人实物编号归档呢?

为了保证同一位名人所有档案档号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笔者认为名人实物的档号可以接续该位名人其他纸质档案进行编制,比如,我校著名水泥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天頔教授的档案非常丰富,其各种手稿、荣誉证书、聘书、著作、媒体报道报刊、课题申报资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纸质材料的案卷档号编到了78卷。对于他的另外两种珍贵的实物,即王天頔教授生前所采集、收藏的各种矿石标本,我们也将其档号接着前面的纸质材料的档号续编下去,将矿石标本的案卷号编在第79、80卷。在名人实物档案的装具和存放位置方面,一般的纸质卷盒及其档案柜显然不能适用。对此,我们可以在每一件实物的合适位置贴上档号标签,存放到馆内专门保存实物档案的档案柜中。这种档案柜在隔层、承重等方面都是专门针对实物档案设计制作的,因此,也适用于名人实物的存放。为了与馆内其他实物档案相区分,我们调用了10个实物档案柜专门存放名人的实物档案,按照年度、档号的顺序依次排列。

那么,同一位名人的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没有存放在同一处,而其档号又呈连续性,是否会造成查询利用上的不便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可以分别在两处都做个清晰的备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将档号和存放位置等信息标注清楚,必要时,还可以在每件实物上编一个参见号,如此就可以按图索骥,顺利找到所需查找的档案。

对于载有名人视频、音频、照片或其他各种材料的光盘、移动硬盘、录像带、录音带等,我们也可以参照名人实物的归档和保存方法,将档号与该名人的其他各类档案连续编号,在存放位置上,因为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光盘和硬盘、磁盘、录音录像带等声像档案需要保存在专门的防磁柜中,因此,在馆内调用2个防磁柜专门用于存放名人的光盘、移动硬盘等声像档案,与馆内其他声像档案分别保存,在相应位置做好备注和说明。

为了以示区分,在存放名人实物和光盘、硬盘的档案柜柜门贴上柜牌,清晰标注“名人实物档案”或“名人光盘、移动硬盘等”,就使存放位置更加清晰明确了。

名人档案中的照片档案,可以依照名人的其他纸质档案的归档方法,顺着该位名人其他各种类型档案进行逐张照片编号、录入归档。

因名人档案之内容和载体的多样性,在录入档案管理系统时,对于题名需要特别标注清楚,录入照片、实物时,最好在题名前加“照片”、“光盘”、“视频”或“实物”等字样,如“照片: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合影(王天頔教授参加)”,“照片:全国硅酸盐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合影(王天頔教授参加)”、“实物:吴硕贤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绶带”,“实物:李元元校长出席‘校长有约’活动及学生赠予的纪念品”,等等。将名人档案中普通载体和特殊载体的档案统一整理、编号归档,有利于该名人所有材料的集中归置和查找,体现同一位名人的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根据对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的要求,在名人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的存放位置上作一个调整,分别以相应的专业的装具进行保存。

三、做好名人档案整理归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名人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时抢救、保护、利用好名人的各种珍贵史料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人员应该始终怀抱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尽心竭力地积极做好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使华南理工大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得以永久传承。

2.面对内容、形式、载体多样、数量庞大的名人档案材料,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在认真仔细地对所有材料进行逐级分门别类的基础上,装盒立卷、编号录入,使每一件档案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清晰有序。这既是对名人的尊重,也是档案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3.要及时做好名人档案(包括实体档案和数字化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名人档案由于其特殊性,很多年代久远的珍贵的名人手稿、笔记、照片、证书等材料因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蚀或是几番多次的辗转搬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或虫蛀或水浸或缺边角,等等。鉴于此,名人档案一进馆即被放入真空充氮杀毒机中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防止其继续受损。将名人档案经过杀毒处理后,再对部分缺损的档案材料进行补救性修复,以尽量保证史料内容的完整再现。同时,出于对名人档案抢救性保护的考虑,应对所有名人史料进行数字化扫描,并对数字化工作后所形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多套、异质备份,这样就使得对名人档案的保护做到万无一失。此外,名人档案的数字化也是构建名人档案资源库的重要工作,对于充分利用名人档案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专题展览、进行科学研究、史料编研等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连健,丁克永,吴小平,等.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国外发展形势跟踪研究[J].北京:中国矿业,2013(22).

[2]孙宝云,赵冬.论美国保密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理论与改革,2011(4).

[3]张翠光,卜小平,侯荣久,等.美国地调局自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及其对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的启示[J].北京:现代情报,2009(29).

[4]石小亚,朱小飞,朱卫红,等.浅析美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J].北京: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

家庭档案整理归档便捷方法琐谈 第8篇

关键词:家庭档案,整理,方法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社会是由千百万个家庭构成的。家庭生活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里都有着许许多多证件、证书以及日常生活中诸多琐碎的家庭小资料等等。此类物件称之为家庭档案。由于这部分物件又小又多, 日常人们大多疏于整理与管理, 往往急用这类物件时没法找到, 或花很久时间才能找到, 甚者还可出现丢失的现象。故建立家庭档案是十分必要的。然而, 由于家庭档案十分琐碎繁杂, 人们往往怕麻烦而不愿意动手整理建立, 或是建立之后疏于管理而未能坚持下去。因此, 找到一个方便快捷的整理归档方法, 是做好家庭档案工作的重要途径。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 家庭档案的整理归档只要抓住如下环节, 就可实现方便、快捷、易于操作而利于长期坚持的目的。

1 家庭档案科学分类

做好家庭档案的科学分类是最基础的工作, 是实现其便捷整理与管理的第一步。一般来说, 家庭档案的分类应简单、明确, 条目分明, 一目了然[1]。一般家庭档案大致可分如下六类:

1.1 个人档案类

家庭个人档案大致可分为个人履历与个人证书两部分:

1.1.1 个人履历:

包括家庭成员个人出生、学习、工作的简历 (如已故者应同时记载逝世时间等) , 历次填报的简历、考核材料, 各种奖惩的记录, 以及个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公开出版的著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各种科技项目及学术成果等的目录与存放地点。

1.1.2 个人证件:

包括个人的获奖证书 (荣誉证书) 、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肄业证书、专业证书、合格证书、专业技能合格证书、聘书、结婚 (离婚) 证、军人牺牲证书、革命烈士证书、准考证, 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高龄老人证, 标明持证人职业身份的如记者证、教师证、执业医师证、军官证、注册会计师证、证券分析师证以及户口本等。

1.2 家庭财产类

家庭财产类档案大致可分为财产证书与财务往来两部分。

1.2.1 家庭财产证书:

包括房地产证、产权证及购买的发票与合同等, 各种涉及财产的契约、合同、协议、公证等文书, 银行存折及帐号的记录, 购买各种商业保险的合同、单据及记录材料, 以及其他各种有价证券等。

1.2.2 家庭财务往来:

包括家庭收 (支) 帐本记录、工资单存根、购买日常耐用品的发票、单据凭证, 交纳各种费用的原始单据, 银行存取款的存根, 以及种种债权、债务的原始文书及收、还款的记录及凭据等。

1.3 照片类

包括个人各个阶段的生活照、证件照, 结婚照、订婚照, 各个阶段的全家福以及不属于本家庭的其他各类照片等等。

1.4 家电设备类

包括购买各种家电设备及高级家具购货凭证与发票, 以及其附有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等;购买汽车的购货凭证、发票、缴交各种费用的凭据及其购买的车辆保险等。

1.5 医疗保健类

包括医疗证、医保卡、病历、历次检验单以及历年的体检表等;购买的各种医疗保险亦可归入此类保存。

1.6 综合材料类

个人日记、学习笔记、备课讲义、作品手稿、藏书、赠书赠刊及其剪贴件等;以及子女上学期间各科成绩报告单与有代表性的试卷、练习本、作文本及其他相关材料。如有集邮之类收藏兴趣者, 亦可设专门收藏一类。

家庭档案的分类要从每个家庭的材料数量和特点出发, 并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习惯及接受能力。不同家庭的档案类目设置可不尽相同, 所用装具也可以多种多样, 但大抵上不离以上规律, 可结合各家实际灵活应用。

2 家庭档案整理归档的便捷方法

家庭档案的整理应当尽量做到避繁就简, 家庭成员要养成随时归档的良好习惯。每一类之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再作必要的分类, 同一类资料如票据等要做到排列有序, 目录清晰, 存放地点相对固定, 以便于家庭其他成员查找。档案用后应及时放回原处。现在许多家庭拥有电脑, 利用电脑建立和存储一份索引, 可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更加准确、快捷[2]。

2.1 家庭个人档案类的归档方法

一般以家庭成员为单位进行整理, 按每一成员逐一归档的方法归类。材料整理以人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 进行归类、编目、编号。一盒内的材料一个流水号, 盒号视材料的多少而编盒号。各种材料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序, 以便今后不断补充。家长要带头管理好自己的档案, 并给孩子建立专门的个人档案, 培养孩子自己进行管理, 让孩子从小养成档案管理的良好习惯。

2.2 家庭财产类的归档方法

对于家庭财产的有关证书与涉及财产的重要文件资料应专门存放于保险柜之类隐秘的地方, 而不应与普通家庭档案一起存放, 但可以另外录制一份目录存放于普通档案内, 以方便查询, 并在万一失窃的情况下报案之用。至于家庭财务往来方面, 可视实际情况需要分类装盒。对于比较零碎的发票、单据之类, 可分门别类粘贴于废旧杂志或图册之上, 以利保存与查阅。

2.3 照片类的归档方法

一般家庭中照片数量较大, 其中有许多老照片已经装册, 这类照片由于时间较远久, 为了减少对照片的损伤, 可按原有像册依次编顺序号。有条件的也可按内容分类装册, 将每本像册内照片的内容和拍摄时间写在像册封面或脊背上。照片最好能编号并写明拍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由, 可以用笔写在照片背面, 也可以写在小卡片上与照片插在一起。照片底片保存一般用底片册, 给每张底片编上能够与相应的照片互查的号码, 也可以将底片装进底片袋, 或者编上号码集中排列在防光、防潮性能较好的暗盒内。数码照片应冲晒出纸质照片并脱机拷贝在可移动磁性载体上, 两套制保管。

2.4 家电设备类的归档方法

对于家电设备仪器类档案, 一般可以设备为单位进行收集归档, 将各设备的使用说明、保修卡、发票等相关材料整理好装入信封或档案袋, 在封面写明设备名称及购进时间。然后再分类装盒, 盒面再写明设备名称, 以便查找。因汽车资料较多, 可用专盒收集保存。

2.5 医疗保健类的归档方法

医疗保健档案记录着家庭成员的各时期的身体状况, 故归档时必须以家庭成员为中心, 时间为主线, 分别进行归类、编目、编号。一盒内的材料一个流水号, 盒号编制应视材料的多少来设定。

2.6 综合材料类的归档方法

凡是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其他材料, 一般上都可归入综合材料类。对此类材料可视实际情况灵活处置。比如, 对数量较少者可以原件直接归档, 数量较大的如藏书之类, 可编制成书目归档, 原件则另外专门地方收藏。对于比较珍贵的收藏品, 也要编制成目录归档, 而另外收藏于隐秘之处, 但收藏地点也要有记录, 以免遗忘。

家庭档案的用具可多种多样, 信封、档案袋、档案盒等均可。但我认为以档案盒最为方便, 比较零碎小件的可用大、中信封来装, 然后集中分类分装于档案盒内。除信封面、盒面分置相关目录外, 还要统一编制一个总目录;查找起来就十分方便了。然而, 家庭档案归档整理后并非可以一劳永逸, 而是需要定期对它们进行清理、鉴定, 对已经过期的、失去保存价值的家庭档案要及时予以销毁, 并将其在目录上删除。同时, 若有新的档案材料则需及时整理归档, 使家庭档案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家庭档案整理原则和方法初探[J].海南档案.2008; (3) :15。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整理方法分析 第9篇

1常见的清理以及整地措施

清理活动是翻地以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是清出林地中的植物以及采伐剩余物。常见的清理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全面的, 带状的, 条形的。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其中第一种非常灵活, 人工也可, 设备亦行。比如常用的推土机等设备。当完成清理之后, 对其进行聚集然烧之。除此之外, 通过使用除草剂的方式也可以取得显著地功效。 常见的整地措施有两种, 分别为综合性的和区域性的。第一种主要的适用于地势较为平顺的地块。主要有三类整理方式:火烧法、化学法和割除法。其中火烧法是把造林地表面的杂草落叶杂物等堆积起来, 使用火烧的方法对造林地中的废物进行处理。化学法是通过化学药品对造林地无用的杂草和其他的物种进行清除, 为植树造林提供条件, 使树木得到充足的阳光, 存进树木的正常生长, 这种化学的整地方法可以消灭一些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害虫, 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割除法主要是通过人工对造林地进行大范围的、全面的、彻底的整理, 通过这些彻底的整理, 使造林地符合我们造林的需要。通过对造林地整体性的整理, 我们国家可以更好的进行造林。

2人工种植措施

第一种, 撒播:按照一定的距离播种种子。 通常无需整地, 而且种植之后不需要在其上覆盖土壤, 其在自然状态下成长。所需的费用不高。活动形式欠缺精细。常会发生种子被损害, 比如被水冲或者是动物吃掉等等。此法比较的适用于劳动力不充足, 而且交通闭塞的区域。第二种条播措施。按照合理的距离进行种植, 其行数不固定。而且当种植之后要对其上覆盖土壤, 然后压紧。可以使用设备开展活动, 对于种子的使用量非常多。它比较的适合迹地更新。常见的树种为灌木。第三种穴播措施。按照设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每穴播种数量应根据种粒大小来定, 一般的小粒种子每穴播入7- 10粒种子。大粒种子播2- 3粒。播种后要覆盖土壤, 盖土厚度是种子的2- 3倍。然后压紧。此法非常的灵便, 但不常用。适用于立地条件复杂地形变化较大的地类。第四种块播措施。在块状整地上, 密集或分散地播种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平方米以上。

3常用的植树造林措施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 是指把种子直接种到林地里。 此法无需进行育苗活动, 最主要的是方便, 非常适合规模较大的地区开展活动。不过此类措施对立地条件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而且对幼林抚育有非常严苛的规定。比较的适用于尺寸较大, 而且易于生芽的树木, 比如核桃等。它对土壤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要有足够的土壤, 非常的适用于人口稀少的地区。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播、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 对保证春播, 早出芽, 增强幼苗抗旱能力, 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生长稳定, 因此,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 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栽植技术要求高, 必须先育苗, 却也节省种子。总之, 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 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 主要是播种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 可以利用野生苗。 植苗造林后, 苗木能否成活, 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所以在造林过程中, 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 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3.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 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

3.4常见的其他措施

3.4.1插条造林此法在春天和秋天都行得通, 在春天的时候最好是嫩芽刚发, 而土已经化冻的阶段进行。而秋天的时候通常是当树叶已落而土未冻以前。选择1.5- 2.0cm粗, 1- 2年生的枝条, 剪去侧枝, 剪成长30- 40cm的插穗, 结合设定的距离, 在已经平整度土地中插入枝条, 而且要将其压紧。假如天气干燥, 最好是用细土, 除此之外, 用塑料膜也行。具体工序为, 先整好地, 作垄, 提前灌透水, 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 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 当长出叶子后, 即可撤掉薄膜。

3.4.2插根造林

此法和上述的措施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也是适用于如上的时节, 不过也有区别, 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 剪成15- 20cm长的段。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 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 深30cm的坑, 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 需要关注的一项内容是明确好其具体的方向, 大头通常是朝上的, 而且其上面不能够露出地表, 而且要埋入土中。

3.4.3分蘖造林

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例如榛子的根蘖能力很强, 天然根蘖苗多, 尤其在平茬以后, 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 12000株以上, 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这种方法已为许多地方种植榛子时所采用。

3.4.4其他的植树造林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两种造林方法外, 我国还有许多的造林方法, 使用树苗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分殖造林法;每年的春天或者是秋天我们可以把树木的跟插到整理好的造林地中, 这种造林方法叫做插根造林法;还有插条造林法, 有一句话说的好有心栽花化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种插条造林法对于柳树是非常适用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造林情况选取不同的造林方法。

结束语

森林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但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国家的天壤林是有限的, 我们不要过度的采伐天然林, 我们要在采伐树木的同时进行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种增加森丽资源的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 保护我国原有的天然林, 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 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植树造林可以扩大我国林区的林木资源, 同时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条件, 存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森林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森林资源逐步退化, 人们的居住需要、生活需要不得不通过看法森林来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我国北方植树造林的整理方法, 文章对常用的整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多种常见的植树造林方法,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

关键词:北方,植树,造林

参考文献

[1]李忠魁.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上册) [C].1999.

[2]董旺.我与林业之缘[J].云南林业, 2011 (03) .

照片档案的作用及整理方法初探 第10篇

关键词:照片档案,特点,整理,档案管理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 以照片作为载体的照片档案在档案部门增长非常迅速。对照片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以及照片档案的整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档案工作者的重视, 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更好的保管利用好照片档案。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照片的认识

自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摄影术以来, 照片以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各种状态特有的记录特性, 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 记录真实

文字是种抽象思维的传播媒介, 时而夹杂出作者的主观成份。照片是对直观视觉形象的实录, 提供的是事物的表面原始形态。

(二) 记录迅速

相机的拍摄速度是以秒为单位, 世界上最快的相机快门速度已达到了百亿分之一秒, 它能捕捉到人类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瞬间景象。照片这种瞬间记录方式, 是其他传统记录方式难以企及的。

(三) 收藏方便

照片尺寸较小, 易携带、交换和邮寄。宽阔宏大的场面, 可真实的记录在照片上, 照片对事物的表述简洁易懂, 无语言文字障碍。

(四) 珍藏价值高

照片对历史重大事件、独特的自然现象, 能客观真实的记录下来, 为历史考证、科学研究提供了稀有的凭证材料。

(五) 节省存放空间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如用文字描述, 往往写成长篇巨著, 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用一张照片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照片作为记录信息工具, 它弥补了文字记录工具的不足。照片作为档案手段, 它丰富了档案种类, 增加了档案的资源。

二、照片的整理

科学管好用好照片档案是档案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怎样整理、保存好照片档案?对此还需从档案管理角度作进一步分析。各类载体的档案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照片是利用光线的强弱变化在感光胶片上曝光形成影像。完整的照片档案需要图片内容文字说明, 是由多载体材料构成的, 具有复合性特点;而文字载体档案主要是纸张, 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各类载体档案规格不同, 照片的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 大小相差几倍甚至上百倍, 因此, 在整理时不能采用整理文书档案的方法组卷。文字载体规格相对统一, 其管理和排放基本不受载体大小制约。照片档案必须采用与文书档案不同的整理方法。

(一) 照片分类

分类是组织档案的前提。档案不分类或分类不科学会造成管理和利用上的混乱。档案分类包括实体分类 (即根据载体材料性质和材料的尺寸分类) 和信息分类 (根据内容分类) 两种方式。照片档案与文书档案分类的原则一致, 但分类对象和方法却不能完全相同。

照片实体管理的分类共有二级层次。第一层是根据底片和照片载体的性质、保存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差异, 进行分类管理。第二层是根据底片、照片尺寸大小, 体积形态差异, 进行分类排放。

照片信息检索, 就是对记录内容的揭示和掌握。其分类对象是揭示照片内容的文字说明。包括照片的题名、作者、拍摄地点、时间、人物 (主要人物的单位、职务、姓名和在照片上的位置) 等项目, 都可用作照片的信息检索依据。照片文字说明的撰写需在制作照片档案时同步进行。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对照片内容的注释和补充, 是照片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附在照片下, 以便照片档案利用者更好地理解照片的内涵。

(二) 制档案号

照片档案的管理、分类的层次多, 因此, 编制的照片档案号需由几部分代码构成:载体代码、规格代码、顺序代码。同一内容的一组照片编一个组号, 其中每张照片编一个张号;每张照片的底片和照片编相同的照片档号。

例如:照片号CHD76一Y一WS.Z1999一002一008.05表示重庆警备区76号全宗, 永久, 文书档案, 照片位于照片册1999年第2册第8组第5张。

(三) 互注档案号

照片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彼此没有内容联系, 其相互间的衔接是靠互注档案号, 每幅照片载体都需有独立的档案号。档案号必须准确地标注每张照片载体的位置, 标注时, 胶片载体档号注录在前, 拷贝或其它载体档号注录在后, 彼此有机联系。建立照片档案信息检素时, 每条信息后均完整地记注有相关载体的档案号, 保证每张照片能方便准确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孟继兴, 雷文景.照片档案的作用和整理方法[J].档案学通讯, 1996 (3) .

[2]杨莉.照片档案的意义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6) .

[3]赵玉梅.试论渔业科技照片档案在渔业科研活动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产, 2009 (3) .

[4]陈林.档案管理技能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

[5]王媛.试论照片档案的作用及整理方法[N].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

整理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资料;整理归档;基本要求;问题;方法

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工程资料能够为单位的各项基本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对施工过程和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以便于顺利竣工验收。工程资料是与工程的施工过程同步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工程项目实体,是该工程报批、施工、竣工过程的原始记录,对于工程质量标准、工程施工细节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对工程的监督以及竣工验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

①真实性。要求工程资料必须要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的情况。②准确性。要求工程资料必须填写准确,评语准确、无误。③及时性。要求工程资料必须要与工程施工同步。④完整性。要求工程资料不得有缺项和漏项。

2 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2.1 工程资料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普遍使用,预计建筑工程使用年限大都为100 年,但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一般只在前两年负责维修,由于施工不当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往往在多年以后才显现出来,需要进行维修和整改,但是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难以进行工程修复工作。因此,为了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维修质量,确保工程使用人员的安全,维修人员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相关日志、检查记录等资料档案,以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高工程维修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只有规范了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流程,使工程资料保持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为有效解决工程的后期问题提供资料支持。

2.2 工程资料是反映工程质量的有力证明 工程资料是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各项材料等的真实记录,是对整个工程实际情况的客观、真实地反映,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程材料的质量、相关材料及工程质量的评定资料等,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错误并积极改进,促进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 现阶段工程资料整理归档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条例,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都做出了相关说明和规定。但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领导对于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管理意识,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工程竣工之后,工程档案资料不够完整,不仅延误了建筑工程档案的递交,也无法很好的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缺乏科学的工程资料保存机制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整个建设工程结束之后,对于相关资料文件的收集整理不够重视,对于竣工后的工程文件资料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的装订和管理,缺乏科学的工程资料保存机制,极易造成工程资料的混乱和丢失。工程资料保存机制不健全,使得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不能为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甚至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4 工程资料整理归档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提高对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重要性认识 为了提高施工单位对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重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程资料管理意识是关键。首先,要切实加强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有关规章制度建设,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工程资料管理意识,学习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并按照相关制度规定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档案资料管理意识。最终使得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提高工程的质量,提升企业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注重对工程施工资料和物资试验相关资料的整理 施工的过程也是工程资料形成的过程,因此,单位要根据工程开展的进度和环节进行资料的整理。首先,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和报检资料的顺序进行工程资料的积累和分类存放,一直到整个工程竣工验收;其次,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按施工时间顺序和试验类别分类存放,保证工程资料的真实性;然后,还要对竣工图表、会议记录、相关影像资料等进行整理,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4.3 规范资料的收集过程,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为了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 工程资料表格的填写、收集和整理必须按工程资料管理的目录来进行,对于遗漏、破损的工程资料文件需要補齐,并确保后补资料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资料不丢项, 并且与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相符,只有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才能方便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也为后期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4.4 加强对工程资料整理人员的培训 目前,由于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规范的、完整的资料整理手册,标准也很难统一,导致工程资料整理归档工作难以科学高效的进行。因此,单位可以组织一批资深的老资料员在单位内开展资料整理培训讲座,或者举办新老资料员交流会,帮助新手解决工程资料整理归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5 要严格把关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过程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监督部门要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对各承包商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要进行认真审查,着重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变更设计的落实情况,认真审查工程资料是否完整,签证是否完备,组卷排列是否合理等。确保竣工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其竣工档案资料在工程项目合同决算时,真正发挥凭证作用,达到收集整理档案的目的。

5 结语

浅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设计方法 第12篇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 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 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1 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

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上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 土地整理必须把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 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

上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 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 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 是解决上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1.3 土地整理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整理应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做到生态上平衡, 经济上有效, 社会上可行。

2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2.1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荃本国情, 如何靠有限的土地养活占全球约1/5的人口, 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这种意义上讲, 我国土地整理的实质就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否得到提高, 提高是否明显, 都是衡量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土地经营粗放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要减少未利用的荒地以及闲置低效用地的数量, 扩大可利用土地的规模。土地产出率是土地质量的根本体现, 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土地产出率就是要通过改善和提高土坡肥力, 建设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外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 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农作物产量。因此,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应该本着上述原则, 指定科学有效的土地整理方案和措施, 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达到整理后土地投入适当、土地利用充分、土地产出可观的目标。

2.2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较长规划时期内,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本身的适宜性, 对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与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则不同, 它是在对某一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的基础上, 统筹安排区内各业用地面积, 并制定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措施的过程。

2.3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相统一

短时期内, 土地整理的三大效益可能产生矛盾, 但从长远来看, 三大效益是保持一致的, 且都能够从经济效益上得到体现, 即土地整理对生态、社会的影响总能够从土地整理的长期经济效益变化中找到答案。在综合三大效益的同时, 编制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还应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与土地整理发展时期的不同, 确定整理效益的侧重点, 制定满足要求的规划方案。

2.4 与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首先应该在土地用途等方面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部门规划协调一致, 然后才能在这个大方向上进行具体项目规划的细化与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较长规划时期内的土地用途必须通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得到实现, 同时项目规划也不能随意更改用途。要达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合规性, 就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3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

3.1 系统设计方法

土地整理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产权调整、路渠沟建设等一系列内容, 要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目的, 必须把土地整理作为一个系统, 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使之协调一致, 整体最佳, 具体应包括:

3.1.1 面向问题设计。

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土地利用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原则, 并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 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影响土地合理、高效和方便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3.1.2 整体性设计。

土地整理过程中不仅要涉及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条件、水资源状况、道路、沟渠、土地利用方式和习惯、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还会与整理区外很多因素如道路、水系、地形、城镇分布等有关。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影响甚至决定田块、沟渠、道路的设计, 气候、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或决定土地利用方式设计、沟渠路的设计, 整理区外道路、水系、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整理区内主干沟渠路的线路设计, 城镇布局会影响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设计, 而且很多因素之间还有相互影响。因此,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 必须把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考虑, 使土地利用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之间能相互祸合, 以避免不良情形的发生。

3.1.3 与自然相融性设计。

土地利用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程设计产品应与自然成为伙伴, 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融洽。这就要求我们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即要求项目工程设计产品必须是生态型的。

3.1.4 系统优化设计。

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土地整理就是对这个复杂的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工程施工实现整理区整个土地系统及其环境的最优化.土地整理项目的系统优化设计包括田块优化设计、路沟渠线路和结构优化设计、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环境优化设计、产权调整方案的优化设计, 同时还要求经济合理和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3.2 工程勘测方法

3.2.1 地形测量;

一般要求按1:2000的比例尺量测整理区内的地形地物, 明确地貌形态、每个田块的高程、土地利用现状、现有道路沟渠的准确位置。这为规划路渠沟位置的确定和形式尺寸的设计、田块的设计和土地利用设计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3.2.2 土地整理现状调查勘测:

包括土城调查、测定, 水资源供需调查, 水文、气象状况调查, 原有水利设施数量、类型、结构、可利用程度和农田灌排水状况及道路勘测, 土地权属调查、量测、登记,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等内容。

3.3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方法

3.3.1 公众识别法。

注意对公众感兴趣的工程或存在问题的识别, 重视、考虑土地利用本身的发展问题, 而不是来自与整理项目有密切关系的委托人或用户的意见。

3.3.2 广泛合作法。

在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联合各个领域的专家, 组合各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各种先进的经验。

3.3.3 创造性设想法。可持续土地理项目工程设计中重视鼓励专业人员与项目区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3.4 交换观念法。用各种形式的媒体以及三维设计, 交换各种设计的观点和设想。

3.3.5 普及知识法, 对于那些成功的或不成

功的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及其己知的设计过程, 应让每位公众和决策者知道。

参考文献

[1]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2]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版社, 2002.

上一篇:一拖公司下一篇:公众号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