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

2024-08-05

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精选4篇)

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 第1篇

1 大学日语语法教学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编日语》一直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首选教材。长时间的《新编日语》教学实践, 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和代表性的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 并形成了大学日语语法的教学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 传统的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出现了诸多问题, 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长时间以来, 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着重强调句型、语法等知识结构的训练, 给学生造成相当的“疲劳感”“厌倦感”,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例如:在讲解日语句型时, 教师往往采用反复练习、带入练习、替换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句型、语法特点, 其主要教学手段就是翻译法。这一做法虽然有效, 但是会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导致大学日语教学整体质量不高。近几年,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日益频繁, 国内学生对日语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 而且对日语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情况下, 日语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听、说等应用能力的培养, 语法课不应再单纯地注重对语法句型的讲解, 而应该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对句型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 对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势在必行。

2 探索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实践。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改进, 应该将语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基础放在如下内容上:

2.1 改革大学日语语法的教材

教材是学习日语语法的基础, 探索大学日语语法的新教学模式必须从改革大学日语语法教材入手。选用新教材, 调整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主要结构是当前进行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前提。要大胆引进日语专业类教材和书籍, 将海量的日语语法学习和教学的资料呈现于学生面前, 以丰富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内容, 真正将语法教学与语言学习、课堂活动相结合, 对教材内容、教材形式、教材体系进一步的创新, 在转变大学日语语法教材观念的同时, 实现大学日语语法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丰富大学日语语法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既是展示大学日语语法学习结果的环节, 同时也是深层次进行大学日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步骤。在大学日语语法教学中要丰富课堂的内容, 以丰富多彩的语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课堂活动中做好知识内容和知识背景内在关系的调整, 使学生产生对课堂活动和日语语法的兴趣, 在身临其境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掌握日语语法, 这样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并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日语语法学习质量和运用水平。

2.3 提高学生日语语法的应用能力

大学日语语法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对日语语法的应用技能。进行大学日语语法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语法应用、理解等重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大学日语语法教学中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语法的交流活动, 将大学日语语法设计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呈现, 激发学生应用日语语法的学习热情, 提升学生日语语法表达的准确性、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大学日语语法的教学质量。

2.4 增加学生日语语法的实际运用机会

实际运用是检验大学日语语法学习质量和水平的最为重要的标准和依靠, 只有不断地将日语语法运用于实际, 才能形成对语法学习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知;也只有不断地实际运用日语语法, 才能找到创新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新着眼点和突破口。在大学日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立语法运用的实际场所和模拟环境, 用以提升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正理解日语语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在更为准确的运用日语语法的基础上, 提升学生大学日语语法学习的质量。

2.5 采用全日语教学的模式

全日语教学是提升日语综合能力的高层次教学形式。全日语教学是大学日语语法教学在开展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的方法和模式, 要利用全日语的语言环境优势做到对日语语法全面的复习和深层次的应用, 为学生建立日语语法学习的全新语言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日语进行深层次思考, 在提升大学日语语法教学质量的同时, 完成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预定目标。

2.6 加强日语语法学习的反馈

反馈是大学日语语法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是大学日语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志, 也是教师掌握学生日语语法学习质量的根本方式。在创新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要突出反馈环节, 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手段来提升大学日语语法教学反馈的质量。教师在大学日语语法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对学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反馈, 使大学日语语法教学得到及时的改变和调整, 做到对学生错误和问题的及时化解和纠正, 使大学日语语法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得以保证。

3 结语

传统大学日语语法教学内容枯燥、过程漫长, 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们只有大胆地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 以日语语法的内在逻辑和主要结构为平台, 融合日本文化、科技和社会等各方面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大学日语语法的兴趣, 将大学日语语法学习转变为整体日语教学的工具和手段, 才能提升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效果, 为提高大学日语整体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是大学日语教学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日语语法教学的传统模式存在着各类问题, 必须从改革大学日语语法的教材、丰富大学日语语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日语语法的应用能力、增加学生日语语法的实际运用机会、采用全日语教学的模式、加强日语语法学习的反馈等几个方面构建新时期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日语,语法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日语语法的“理解”与“运用”——“理解”并不等于会“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67.

[2]张敬辉, 赵磊.关于日语语法规则中特例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89.

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 第2篇

关键词:日语阅读;教学改革;作业;新能力测试

自2010年开始举行新日语能力测试以来,N1测试的合格是广大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本文并非探讨学生如何过级的策略,而是探讨通过了解新的出题方向,引导我们在日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N1阅读理解题目包括内容理解(短篇、中篇、长篇)、综合理解、论点理解、信息检索6种题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以及词汇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对日语专业学生日语与阅读的真正综合实力也提高了要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不能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教学,而应该探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日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把决定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日语与中文语序不同会导致阅读速度变慢。客观因素造成的日语阅读速度慢是可以通过长期练习解决的。这需要引导学生多培养日语学习语感,学会用日语思维。在初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句子的谓语部分,训练学生进行翻译式阅读。从主观因素来看,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个人兴趣、获取信息的能力等都是影响阅读的因素。

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日语阅读课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使用日语阅读教材时,可以花时间对部分难懂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使之更好地对词汇进行记忆。对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日语专业二年级38名学生进行的测试表明,讲解后词汇的记忆率是没有讲解词汇记忆率的一倍以上。

第二,在语法知识方面,学生在精读课上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在阅读课上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语法,也可以给学生简单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意思。由于阅读理解课堂时间的关系,不要求像精读课那样详细讲解语法。

第三,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或者说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多鼓励学生去看看推理小说或者做一些益智游戏。其实分析能力并非一定要日语才能完成,学生获得这样的能力后一样可以运用到日语中。但是,日语中的分析能力同样是重中之重,如较长、较复杂的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主干,再分析句子的意思,采用“剥洋葱”分析法。让学生养成分析句子的习惯,每节课都应该要有这样的环节。学生还必须有分析作者意图的能力。新能力测试中的短篇阅读中最喜欢问类似“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的主旨性问题。因此,这在日语阅读中应该成为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四,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在阅读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生院二年级学生的日语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引入了课堂前十分钟的日本文化或日语知识点发表。每周一次课,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发表。由于学生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可以到网上去搜集有趣的日本文化或者日语知识点介绍给班上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学生可以锻炼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能力,班级其他学生也能共享到许多信息,这样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一活动中,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赞赏,班级的学生也会自发地鼓掌认可,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布置作业的环节在课堂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好好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反而会比课堂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网上搜索特定信息。目前本院是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阅读教材,每篇阅读后面都带有另一篇阅读,往往难度比前面一篇长篇的更难。笔者让学生带到课后作为作业翻译,批改后在第二次课对学生理解错的句子进行讲解,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堂上,还可以发一些不同文体、不同内容性质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对其提问。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在日语阅读课上,我们以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的测试目标以及阅读理解题作为日语阅读课的思想导向,着手于影响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分析,以推进各个因素积极的作用为主旨进行日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课堂外学生自主练习,从多方面获取信息,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功能大辅.新日语能力考试过级达人(阅读详解N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张雷.关于日语阅读训练技巧方面的探讨[J].华章,2014(7).

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日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需要的日语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又要有熟练的实践应用能力,即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双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日语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

一、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改革

《基础日语课程》是为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传授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文化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打下语言基础。

(一)精选基本内容,增加实用性强的知识

针对外语学习实用性强的特点,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倾向于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改革原有的陈旧、与实践脱轨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做到内容新颖、方法多样、实用而具有现代气息,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二)增加社会、文化方面知识,突显专业特色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把握语言的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还适当增加经贸、实务等方面的知识,突出本专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语言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中的基本内容外,也注重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新颖内容,将信息同步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转变教师角色,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角色定位

有人说讲课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主持人、演员、厨师、朋友。以往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师也不再是一个人“作战”,而是一个引导者,组织和指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将“表演”变成“导演”是我们大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结合在日本教学现场的执教经验及我国现阶段日语学习者所存在的听说能力低下的问题,笔者认为日语课堂的引导者即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一般在日语入门阶段之后,课堂语言应尽量做到是全日文授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90后的新时代群体,用原有老套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吸引他们,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单词及语法讲解时,所列举的例文需经过仔细考量,不仅符合语法规范,还要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1.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上好一门课,教师还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配合着教学语调、手势等解释要点,尤其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倡导外语教学采用直接法,即外语进外语出,也就是说很少使用母语,直接用外语授课。这种方法实施的难度就是教师如何使用适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将新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做一名合格的演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地将要表达的意思演绎出来。

在《基础日语》实践教学中,为突显外语教学特点,应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场景式教学、学生主导式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的多样性特点,适当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音声、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到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适当运用网络同步的教学手段,将日本新闻中热点问题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分组讨论,集中发表。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口头发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提高教学技能,丰富课堂活动

教学技能包含演示技能和互动技能两方面。演示技能即感官性聚焦、案例公式呈现、实物教具展示。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常被应用的是感官性聚焦技能(即使用一些刺激物,如图片、模型、幻灯片、在黑板上写信息等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实物教具展示技能。互动技能方面主要表现为:表达热情;表达关怀;激励学生;寻求共鸣;监控;提问;组织活动;反馈点评;幽默;培养批判性思维。其中的后两项是我们很多课程中多欠缺的。“幽默”是指使用有趣的行为语言,产生活跃气氛、引发笑声的效果。虽然有时也会采用其他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怎样使用幽默还是有些难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学习一些能产生幽默效果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来完善课堂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他人观点的能力。这一方面,学生还处于被动状态,未能就一个问题进行辩论式探讨,今后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应结合学科内容将此互动技能应用到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其次,丰富课堂活动方面,笔者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借鉴在日研修期间习得的日本语言教学模式,试结合学生多样性的特点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将以前的应试教学与应用型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启发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课前演讲,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以2012级学生为例,大二上半学期课前增加5-10分钟的日语演讲活动。首先,给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演讲话题,自拟题目撰写演讲稿(小作文)。其次,建议学生在演讲时采用多种形式。通过示范和引导,多数学生采用了多媒体手段,结合所讲内容事先做好PPT课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还有的同学发挥自己的专长,用手绘画及舞蹈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下半学期则侧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前活动形式转变为介绍日本文化。通过一年的课前活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主动性也有明显提高,使每个人都能尝试当课堂主人的感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借鉴日本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三、结语

由此可见,教学改革核心是课程,重点是方法,关键是教师。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方向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把灌注变为求知。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以育人为主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参与到课堂,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级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杰.日语精读课多媒体教学实用性及运用方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8-101.

[2]江俐.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经验与德育园地,2012(2):51.

[3]张晓希.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4]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15-19.

[5]奚晓宁.关于高校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5:2(1).

日语教学新模式分析 第4篇

1. 大连中等职业教育商务日语专业的优势

( 1) 大连作为日本海外拓展的门户,为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中国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许多城市都以此为契机发展经济。尤其是大连,和日本一衣带水,成为日本出入东北三省的门户,所以大连利用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的大好机遇,制定了建设日本服务软件外包产业基地的规划。而且日本在大连的投资近几年也始终处于上升势头,大连市日资企业非常多, 已多达4000余家,这就决定了大连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 2) 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是支撑在连日资企业的有力保障。商务日语专业是以语言为核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功能学科,旨在培养有特色技能的BPO信息处理人才和国际商务服务型人才,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专业服务,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专业涉及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知识,所以大连市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能够为本地区软件外包提供优良的服务,成为本地区日资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 3) 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满足了日资企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日资企业在大连的迅猛发展,日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中小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要为中职日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日语岗位密集型企业———软件外包服务和电子商务公司等迅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日语人才需求量。目前,大连市设置商务日语专业的中职学校有20多所。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操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可塑性强、人力成本较低、就业对口率高、岗位稳定性高等优势,受到广大中小日资企业的欢迎。

以大连商业学校为例,商务日语专业于2005年成立,与日本樱花语言学院联合办学,根据日语专业学生就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进行日语专业的改革。①自编日文录入校本教材。该教材积累了学生实习单位所需要的日文录入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模拟实践训练。根据日语的教学经验,总结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用语,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②外教进课堂。充分发挥日籍教师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③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定期输送学生到企业见习。④开设出国留学班。为提升商务日语专业的就业质量,学校为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开设出国留学班,配备专职班主任和专业留学指导教师,为学生顺利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⑤鼓励学生考取国际认可的日语专业能力证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 商务日语专业每年从第二学期开始有计划地对学生通过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和日语托业 ( J·TEST) 考试进行课堂教学。

2. 大连中职学校商务日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 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由于教学信息化资源的缺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高质量地满足岗位需求; 由于精品课程等的建设效果不够显著,教学评价的模式相对单一化。

( 2) 商务日语专业教师授课任务较繁重,业务研究时间与进修机会相对较少; 专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执教水平; 兼职教师比例需要提高,聘任制度还需要加以完善。

( 3) 社会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不足; 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仿真型、 生产性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还不能完全支撑课程改革需要。

二、大连中职学校商务日 语专业的改革

(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校商务日语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师生评价以及生生评价综合起来,共同打造让社会满意、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日籍教师,使外教进课堂。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制定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在校期间长期进行勤工俭学、实训、实习,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 2) 课程体系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开发商务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小班型授课模式,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90% 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中的日语4级水平,提高学生“双证率”。开创“二课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丰富教学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引进日语教学的培训教程及企业使用的技能训练软件等优质培训资源。

( 3) 优化师资队伍。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人才质量要求的逐年提高,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被各个中职学校的领导所重视,对于中职日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应该每年聘请3 ~ 5名企业专家、业务骨干担任兼职的日语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应该全程参与制定本校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进行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进行指导和帮助。专职日语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多参加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通过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进行学习,可以有机地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企业的要求选取授课内容,有力地保证了培养出的学生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适应本岗位。

中职学校也应该选取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加以培养,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特别是日语专业的教师, 由于环境的原因与日本人接触较少,日语的口语、听力水平提高较慢,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的环境。所以定期外派教师到日本友好学校进行深造、学习交流,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日语水平,对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见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引进外籍教师到学校,和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也应该多参加各种教学设计等比赛。

( 4) 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对于学校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仿真的企业就业岗位。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接触,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和就业岗位的相关信息,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水平。所以中职学校应该通过财政支持、学校建设、校企共建等多种途径,完善原有的商务日语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环境,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增加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日语技能培训,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研讨专业校本教材。制定校外软件外包服务、涉外礼仪的培训计划来提高专业社会影响力。

三、中职商务日语专业建 设改革应该定期监控和检查

( 1) 学校应该健全机制,加强学习。为落实中职学校商务日语专业改革,应建立健全的学校内部配套政策、机制、制度和组织,建立学习、培训、合作交流机制,为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上一篇:交叉韧带断裂下一篇:唤醒我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