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2024-06-30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精选12篇)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第1篇

移动网络“速慢价高”再次令人“鳖得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用户, 但至今绝大部分的用户仍在使用落后的2G网络, 这令中国的移动网络接入平均速度尤如“龟速”, 慢得令人“鳖得慌”。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 中国平均连接速度仅为50kbps, 相比之下, 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已达1440kbps, 是中国手机上网速度的28倍。中国手机网速的“慢”主要体现在两点:网页打开慢;数据下载慢;网络连接数据传输慢。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 与“龟速”相配套的却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资费标准。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 我国固定宽带资费是发达国家的三倍, 移动流量资费也是发达国家的3.5倍。据测算, 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 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买回相同的信息量。

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 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然而。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 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 徘徊在3G门口。如此现状, 是由于三大寡头垄断使得竞争不够彻底, 还是技术、服务与基础设施跟不上去?是3G回报率太低, 没人愿意做好?还是政策支持不到位?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移动网速何以“龟速”

我国是2009年才开始正式发放3G牌照, 发放时间远远迟于其他国家。这是3G建设跟不上世界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 在北京、上海地铁建3G发射基站, 要通过各种审批而且费用很高。同时, 出于辐射方面的考虑, 基站难以进入小区、医院以及校园等地区, 小区及楼宇物业公司动辄收费要求, 也是运营商不可能长时间承受的, 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增加了建3G基站难度。

还有, 网络扩容速度赶不上庞大用户增长规模, 是出现“网堵”症状的又一大原因。近10年, 我国移动网络实际上每年都以超过200%的速度在扩容。但仍然赶不上每年数千万上亿人的用户增长规模, 从而导致我国3G网络出现平均覆盖面偏窄、信号源整体不足、服务不给力, 无法满足手机用户急速增长的移动上网需求等问题。专家称, 移动网络宽带若想速度快, 就必须保证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每一个环节都畅通。但是, 由于所有用户都需要共同使用一个核心骨干网络, 而骨干网和每个用户终端的信号连接都有相应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如果成千上万个接收端共争一个发送端, 就可能出现“同槽竞食”, 形成巨大负荷, 造成在某个或多个时空导致出现“网堵”。此外, 我国移动网络通信用户量全球第一, “僧多粥少”, “同槽竞食”现象十分严重, 也是造成手机网速慢的重要原因。

但是, 特殊的监管政策, 垄断的市场的存在才是国内移动网络“龟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韩国专栏作家——金宰贤在《中国网速为何这么慢》一文中指出, 中国网速慢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竞争。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几乎被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瓜分, 两者分别在南方和北方享受地域垄断优势, 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 只是多了一个中国移动。垄断造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使它们相互之间的接入网互为隔离、不能有效融合, 故而致使网络覆盖率低、网速比较慢。同时, 一些政策的原因也导致了地方割据、地方保护主义非常明显。在国际上, “携号转网”已是一个很普通的业务, 然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 “携号转网”就像其他所有涉及到集团利益改变的事物一样, 步履维艰。据称, 目前中国联通WCDMA网络, 上网速度比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快, 但由于携号转网困难, 大多数用户不愿意换号, 造成联通3G用户数量发展一直较慢。

终端设备也制约移动网速的提升。我们知道家庭宽带上网都会受到路由器、网线等硬件设施的影响, 终端设备对手机上网影响更大。智能手机上网安装了诸多快速上网的软件, 速度本应更快。但是, 我国大多数用户使用仍是低于1000元的非智能手机, 上网速度慢也不足为奇。

还有, 中国的手机上网经常面临复杂的消费问题, 用户付费习惯一直难以养成, 运营商的投入容易变成风险大的无源之水。比如, 定位中高端的3G手机视频通话普及率一直非常低, 这让运营商几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相应的其它新业务了。此外, 我国地域辽阔, 偏远农村多, 存在很多覆盖盲点, 上网速度就很难不慢了。在国内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消费者购买最时尚的智能手机却也只是享受落后、老迈的移动互联服务, 如此这般, 就如同开着保时捷行驶在乡间羊肠的小道上。

移动网速, 实现“快跑”的出口在哪里

中国移动网速的发展, 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韩国, 韩国上网费用低廉的原因, 就在于该市场的自由、公平的竞争。韩国政府出台“分享规则”, 强制当地的电信公司与小的竞争者共享它们的网络, 培育和培养更多的“竞争者”。移动网速的提高要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由政府主导加速推动, 而不能仅靠三大运营商凭着市场感觉走。这是中国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遇到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改观移动互联网现状, 我国政府也应鼓励有更多的民间资本与企业参与宽带市场, 而不是任由“三国鼎立”, 使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的状态。让竞争者多起来, 增加互联网骨干网运营商的数量, 不仅可以促进技术革新, 而且会促使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水准并且主动让利, 最终惠及公众与网民。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 就必须打破垄断, 引入新的市场竞争者, 同时要制订合理市场游戏规则和长久有效的降价机制。从而, 可以促进我国宽带、移动网速尽快实现优质优价。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第2篇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它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 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 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 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 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 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 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 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 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 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 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 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 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 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 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 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 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 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 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 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 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 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 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 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2)加强研发力度,加强中外合作,提高国产移动通信企业的综合实力

中国移动网络现状分析 第3篇

移动网络“速慢价高”再次令人“鳖得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用户,但至今绝大部分的用户仍在使用落后的2G网络,这令中国的移动网络接入平均速度尤如“龟速”,慢得令人“鳖得慌”。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平均连接速度仅为50kbps,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已达1440kbps,是中国手机上网速度的28倍。中国手机网速的“慢”主要体现在两点:网页打开慢;数据下载慢;网络连接数据传输慢。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与“龟速”相配套的却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资费标准。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我国固定宽带资费是发达国家的三倍,移动流量资费也是发达国家的3.5倍。据测算,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买回相同的信息量。

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然而。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徘徊在3G门口。如此现状,是由于三大寡头垄断使得竞争不够彻底,还是技术、服务与基础设施跟不上去?是3G回报率太低,没人愿意做好?还是政策支持不到位?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移动网速何以“龟速”

我国是2009年才开始正式发放3G牌照,发放时间远远迟于其他国家。这是3G建设跟不上世界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在北京、上海地铁建3G发射基站,要通过各种审批而且费用很高。同时,出于辐射方面的考虑,基站难以进入小区、医院以及校园等地区,小区及楼宇物业公司动辄收费要求,也是运营商不可能长时间承受的,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增加了建3G基站难度。

还有,网络扩容速度赶不上庞大用户增长规模,是出现“网堵”症状的又一大原因。近10年,我国移动网络实际上每年都以超过200%的速度在扩容。但仍然赶不上每年数千万上亿人的用户增长规模,从而导致我国3G网络出现平均覆盖面偏窄、信号源整体不足、服务不给力,无法满足手机用户急速增长的移动上网需求等问题。专家称,移动网络宽带若想速度快,就必须保证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每一个环节都畅通。但是,由于所有用户都需要共同使用一个核心骨干网络,而骨干网和每个用户终端的信号连接都有相应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如果成千上万个接收端共争一个发送端,就可能出现“同槽竞食”,形成巨大负荷,造成在某个或多个时空导致出现“网堵”。此外,我国移动网络通信用户量全球第一,“僧多粥少”,“同槽竞食”现象十分严重,也是造成手机网速慢的重要原因。

但是,特殊的监管政策,垄断的市场的存在才是国内移动网络“龟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韩国专栏作家——金宰贤在《中国网速为何这么慢》一文中指出,中国网速慢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竞争。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几乎被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瓜分,两者分别在南方和北方享受地域垄断优势,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只是多了一个中国移动。垄断造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使它们相互之间的接入网互为隔离、不能有效融合,故而致使网络覆盖率低、网速比较慢。同时,一些政策的原因也导致了地方割据、地方保护主义非常明显。在国际上,“携号转网”已是一个很普通的业务,然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携号转网”就像其他所有涉及到集团利益改变的事物一样,步履维艰。据称,目前中国联通WCDMA网络,上网速度比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快,但由于携号转网困难,大多数用户不愿意换号,造成联通3G用户数量发展一直较慢。

终端设备也制约移动网速的提升。我们知道家庭宽带上网都会受到路由器、网线等硬件设施的影响,终端设备对手机上网影响更大。智能手机上网安装了诸多快速上网的软件,速度本应更快。但是,我国大多数用户使用仍是低于1000元的非智能手机,上网速度慢也不足为奇。

还有,中国的手机上网经常面临复杂的消费问题,用户付费习惯一直难以养成,运营商的投入容易变成风险大的无源之水。比如,定位中高端的3G手机视频通话普及率一直非常低,这让运营商几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相应的其它新业务了。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偏远农村多,存在很多覆盖盲点,上网速度就很难不慢了。在国内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消费者购买最时尚的智能手机却也只是享受落后、老迈的移动互联服务,如此这般,就如同开着保时捷行驶在乡间羊肠的小道上。

移动网速,实现“快跑”的出口在哪里

中国移动网速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韩国,韩国上网费用低廉的原因,就在于该市场的自由、公平的竞争。韩国政府出台“分享规则”,强制当地的电信公司与小的竞争者共享它们的网络,培育和培养更多的“竞争者”。移动网速的提高要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由政府主导加速推动,而不能仅靠三大运营商凭着市场感觉走。这是中国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遇到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改观移动互联网现状,我国政府也应鼓励有更多的民间资本与企业参与宽带市场,而不是任由“三国鼎立”,使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的状态。让竞争者多起来,增加互联网骨干网运营商的数量,不仅可以促进技术革新,而且会促使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水准并且主动让利,最终惠及公众与网民。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打破垄断,引入新的市场竞争者,同时要制订合理市场游戏规则和长久有效的降价机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宽带、移动网速尽快实现优质优价。

移动支付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第4篇

移动支付, 无疑是2 0 1 2年以来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我们经历了苹果i p h o n e的火爆, 经历了以i p h o n e、T H C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中国占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 3%。一季度时, 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首度超过美国。中国大陆有1 3.4亿人, 有1 0.1亿手机用户, 当中有1.5 1 9 7亿3 G用户。去年, 中国有智能手机1亿台, 很快会到2.5-3亿台。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普及率的提高, 市场环境日趋成熟, 通过手机终端开展移动商务活动成为可能。然而移动支付是打通移动商务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发展潜力巨大。

二、移动支付现状

(一) 远程支付模式

1、手机独立帐户支付

用户开立手机支付账户并预存资金 (充值) 后, 可通过短信、互联网等通信手段, 使用支付账户完成话费缴纳、互联网购物、水电燃气账单支付等远程消费支付。手机支付账户是区别于手机话费账户的独立资金账户, 手机支付账户充值不等同于缴话费。

典型代表:中国移动集团面向用户提供的一项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

主要应用领域:话费缴纳、互联网购物、水电燃气等

2、手机号绑定银行卡

无需开通网银, 只需将手机支付账户关联到指定的银行卡, 付款时需输入手机支付的支付密码即可完成付款。是一种最安全、便捷的付款方式。

典型代表:中国移动快捷支付

主要应用领域:在线游戏、彩票、机票、特定合作商户等

(二) 近场支付模式

近场支付模式有别与手机远程支付, 指的是用户在消费现场用手机和P O S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技术, 采用非接触式方式完成支付行为。这种支付方式比手机远程支付有着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无论是超市、商场、酒店还是公交、高铁、旅游景点等都可以安全快捷的完成支付。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完成支付的需求。

目前基于手机的近场支付模式, 主要有N F C, S I M P a s s, R F I D-S I M等几种解决方案。在中国, 这几种都尚未获得大规模商用, 但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内, 它们将大行其道, 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1、NFC

N F C是N e a r F i e l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缩写, 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 F 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 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 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 F 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 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工作频率为1 3.5 6 M H z。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 F I 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 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发展态势相当迅速, 在日本, 欧洲得以迅速推广。由于N F C与S I M卡没有任何关系, 手机服务供应商完全可以摆脱运营商, 向客户提供各种基于无线近距离通信的服务 (比如手机钱包, 门禁, 会员卡管理, 销售返点管理等) 。N F C技术是开放的, 应用开发商可以很方便开发应用和服务。但是用户必须更换N F C手机。

2、SIM Pass

S I M p a s s是握奇数据W a t c h D a t a推出的基于双界面多功能S I M卡的移动支付及非接触移动应用解决方案。简单而言, S I M p a s s就是“S I M卡+非接触C P U卡”的结合体。目前的S I M p a s s方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卡片+天线”, S I M p a s s如同一般的S I M卡一样安装在手机的卡槽里, 另配有天线组, 二者结合, 就把手机变成了一张非接触的智能卡;另一种是改造手机方案, 天线组被直接设计置入手机的后盖或者电池之中, 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一般的S I M卡无异。工作频率为1 3.5 6 M H z。利用S I M p a s s技术, 可在无线通信网络及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服务平台的支持下, 开展各种基于手机的现场移动支付服务。使用S I M P A S S的用户只需在相应的消费终端前挥一下, 即可安全、轻松完成支付过程。S I M P A S S卡除支持G S M或C D M A规范外, 与低成本非接触C P U卡兼容, 这也为S I M P A S S卡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应用环境。

3、RFID-SIM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S I M的缩写, 即:射频识别S I M卡。R F S I M通过在S I M卡中内置近距离识别芯片, 扩展了传统手机S I M卡的功能。R F S I M可安装在手机上实现近距离身份识别和金融支付的目的, 是未来手机多用的基本载体。其工作频率为2.4 G H z。R F I D-S I M卡既具有普通S I 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 又能够通过附与其上的天线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从而能够扩展至非典型领域尤其是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功能。

三、移动支付应用前景分析

(一) 建立移动支付国家标准

1 3.5 6 M H z和2.4 G是近场移动支付的两种主要技术, 在中国市场, 这两种技术也各有拥趸。由于现有P O S机采用1 3.5 6 M H z技术, 银联一直倾向于将其迁移到移动支付上。而中国移动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持采用2.4 G技术, 因为其在应用时不需要像1 3.5 6 M H z技术那样要求用户更换带N F C功能的手机, 用户更换一张带有2.4 G移动支付功能的S I M卡即可。目前, 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出台, 但有银联方面人士在公开场合表示, 移动支付国标有望在年内发布, 其中的近场支付将采用1 3.5 6 M H z标准。中国移动也暂时叫停了2 0 0 9年主推的手机支付业务方式R F-S I M, 目前中国移动正在抓紧研究1 3.5 6 M H z的手机支付方式。

(二) 完善移动支付价值链 (图1)

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 (比如银行, 银联等) 、应用提供商 (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 、设备提供商 (终端厂商, 卡供应商, 芯片提供商等) 、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兴盛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 移动支付才能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日前, 智能手机的典型代表苹果公司又获得的一项N F C电子票务应用专利授权。这个名为“i T r a v e l”应用程序重点是用户将如何在机场登机处使用下一代支持N F C的i P h o n e。它包括在现代机场中从嵌入式射频识别标签载入用户的身份信息 (照片、视网膜扫描、指纹数据) ;从预约确认邮件/通知中收集用户的票务信息, 或从光学字符识别软件、条形码阅读软件、或Q R码阅读软件中提取预定图片;在支持N F C的登机柜台处提供必要信息, 并接收登机牌和行李信息;使用储存的身份信息通过机场安检等。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的应用越来越多, 推动移动支付更好的为我们开展移动商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龚敏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格局及前景探析.计算机时代, 2012. (2)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第5篇

1.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内容之一。由于移动通信真正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可以随身携带,移动用户通过无线技术和WAP,可以真正随身随地地获取需要的个人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移动通信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通过短消息(SMS)提供的服务;通过彩信(MMS)即多媒体短信业务;通过Internet方式提供的服务。

2.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也称移动位置服务,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项创新应用。通过无线通信的定位技术,移动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获知自己目前所处的确切位置,还能根据所处的场景用手机查询或搜取附近各种场所的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务体用个性化广告、区域性设施信息服务,如提供用户所在区域附近的酒店、餐厅、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位置信息。

3.休闲娱乐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中最成功、利润最丰富的一系列服务。用户不仅可以从移动门户上下载音乐、视频、壁纸、手机图铃到移动设备上,还可以进行算命、交互游戏、发送数字贺卡和看手机电视等。据waplian.com统计数据显示,在WAP网站用户中,有33%的用户目的是下载铃声、图片、游戏、视频,有11%的用户是为了使用手机博客上WAP网,另外有10%是泡社区的,看新闻的8%,聊天的8%,阅读电子书的有2%。移动娱乐的需求将是拉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最可能的因素。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第6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体质测试法,测试并评估分析苏州市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的体质健康现状,了解其体质健康水平,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预防疾病和提高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工作人员体质现状亚健康体育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为亚健康状态。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苏州市338名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质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其它有关体质测试的资料,了解测试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信息,同时查阅了有关亚健康测试方法的资料,对涉及的研究内容全部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并进行分析。

2数理统计法

采用WINDIS2010操作系统下的EXCEL办公软件和SPSS10.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3体质测试法

运用仪器对调查对象的握力、立定跳远、30秒跳绳、闭眼单腿站立、俯卧撑(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男女各五项进行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得分标准

本次测试主要分为握力、立定跳远、30s跳绳、闭眼单腿站立、1分钟仰卧起坐(女)和俯卧撑(男),男女各五项,这五项测试能充分的反应人体的健康水平,每项的成绩满分为5分,总分为25分。分数低于15分即认定处于亚健康水平。

(二)总体分析结果

表1总体统计表

在参加测试的338名工作人员中,有166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偏低,身体处于亚健康水平,男性占到66人,女性100人;172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很好,身体处于健康水平,男性占到80人,女性92人。

由表1看出,男性当中处于亚健康水平的略大于健康水平,女性当中处于健康水平的大于亚健康水平;女性的健康比例大于男性。

(三)各年龄阶段的测试分析

1.20-25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在测试的338名对象中,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有127人,男性49人,有25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4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78人,有5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8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男女亚健康的人数都大于健康人数,测试结果跟这个年龄的特征不太符合。可见现在我们年轻人身体健康水平在逐渐走下坡路,难怪大学生每年的体制健康水平都在下降。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的身体处于发育的成熟和完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身体保护和锻炼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身体锻炼会为你以后的身体健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朋友应该多到户外运动下,有规律的参加写户外运动,如网球、羽毛球、篮球等,男女都很适宜。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对朋友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乏力身体消瘦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主要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营养补充。营养缺乏和补充不足会引起身体机能下降和加速疲劳,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法非常重要。

2.26-35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测试显示:这个年龄阶段,26-30岁,男性中有37人处于亚健康水平,34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39人处于亚将康水平,53人处于健康水平;31-35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13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1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8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结果可以看出31到35岁之间的男性身体的健康水平都不错,女性在26到30范围内,健康的人数大于亚健康的人数,这一结果很乐观,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大部分应该成为人母,但身体仍保持到健康水平,这可能跟当代女性的心理有关,好多女性生完孩子会考虑到自己的身材,想到了健身锻炼。针对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朋友,正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事业等方面的因素给我们带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很重要。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如打网球等。

3.36-40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在测试对象中,这个年龄阶段总共有8人,7男1女,测试显示: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6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1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随人不多,但大部分都处于健康水平。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朋友,身体健康水平在走下坡路,在家中其桥梁作用,特别是男性,这个阶段应做一些较为和缓的运动,如网球,羽毛球,男性到健身房里做一下力量练习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女性可以到户外慢跑不,或做一些静力行运动,如瑜伽等,坚持锻炼很重要。

4.41-60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41-50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3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人处于健康水平;50-60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0人处于健康水平,无女性。

这个阶段的朋友各方面的机能正处于保持和下降时期,要特别重视,一方面要有好的心态,另一个方面要有规律的运动下,如快走,打打太极拳,跳跳舞。

三、结论与建议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338名测试对象中,有166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偏低,身体处于亚健康水平,172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很好,整体健康水平一般;女性的健康水平高于男性;中年测试对象的健康比例大于青年。

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伙伴,建议主要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戒烟限酒,必须严格限制。

参考文献:

[1]李仕刚.论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1998.4.

[2]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仇军.中国体育人口判断的函数方程推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67-68.

[4]张海平.30分+1小时=50年?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J].体育教学.2005.1:15-16.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第7篇

一、移动设备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侧重的是受众研究,即媒介的受众对传媒的认知情况及传媒的利用情况。现阶段的媒介素养研究是指媒介用户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顾名思义,移动设备媒介素养即用户对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既包括用户对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设备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解读能力,还包括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及使用这些设备及设备承载的应用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其宗旨是使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积极地善用移动设备新媒体、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开发更多、更好的移动设备及其应用。”

二、移动设备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

对移动设备用户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主要以分析他们对移动新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状况。这主要体现在基于移动设备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对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应用接纳程度的分析,以及自身参与媒介的信息传播能力的分析。

(一)移动设备用户的消费行为

媒介用户的日常媒介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倾向。移动设备的用户消费按消费类型可以分为基于移动设备自身的流量费用及基于移动设备应用的网购消费费用。随着4G网络的发展,流量费用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用户消费的重要方面。而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网购应用则是移动设备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3-2014 年手机网络购物的用户使用率达到手机网民比例的42.4%,并有上升趋势。

(二)移动设备用户对新产品或者新应用的接纳程度

移动设备用户对新兴设备及应用也体现出更强烈的好奇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3 年有较大范围的提升,体现在移动设备即时通信客户端、新闻客户端、音乐客户端、视频客户端、网络游戏客户端、网络文学客户端、网络支付客户端、电子邮件客户端、微博客户端、团购客户端、互联网理财客户端、BBS客户端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由于互联网产品及其应用的更新换代频率较高,移动设备用户对新兴设备及应用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三)移动设备用户自身参与的媒介传播的能力

移动设备用户基于自身参与的媒介传播主要体现在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参与度与活跃度。现阶段以新浪微博和微信为主要代表的社交媒介应用成为中国最为流行的网络应用。2009 年8 月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伊始,截止至2013 年6 月,使用微博的网民规模已达3.31 亿,占中国全部网民的56%。[2]在此背景下微信也呈现出当仁不让的态势,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1 月21 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从推出日起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截至2013 年11 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指出,微博与微信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最主要的分享途径,而社交类网络应用成为大多数移动设备用户必不可少的应用之一。由于移动设备客户端的便捷性,通过新浪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用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成为影响影响整个互联网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与变革,从而影响着用户媒介使用的形态。现阶段,依托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成为不可缺少的媒介,影响着整个互联网的媒介生态。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媒介素养的定义出发,对现阶段用户互联网移动设备的媒介使用特点进行归纳,并对用户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移动广播APP发展现状分析 第8篇

一、移动广播APP的基本特征

(一)节目制作的便捷性

在传统广播节目制作中,要完成一期节目的制作除了需要专业的设备外,更少不了操作和使用这些设备的技术专业人才。而在移动广播APP的平台上,仅仅需要一个可以下载这个APP的移动终端就几乎可以帮你实现所有的节目制作流程,如录音、剪辑、混音、降噪、配乐、美化、上传等步骤,并且这一系列程序的完成并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也许只是点击几下屏幕而己。

(二)节目发布的高效性

移动广播APP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环境下,绕过了传统广播依靠无线电波信号传输的一系列复杂过程,便可轻松完成节目的时事发布。高效率的节目发布方式也使得更多的UGC节目可以在APP平台上得以最终呈现。

(三)节目选择的个性化

移动广播APP之所以能够在APP市场中有自身的立足之地,无疑是因为有了用户量的保障。而较之传统广播相比最能吸引受众订阅收听的应该就是个性化的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不受地域和条件限制的多元化的节目样态极大程度地增大了受众的对自己喜爱节目的选择空间,只要通过广播APP,全球的优质节目资源都呈现在你面前。

(四)节目传播的碎片化

传统广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逆的连续线性传播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而移动广播APP彻底颠覆了这一特征。受众可以选择他们喜爱的内容片段收听,在APP平台上多数节目的时长多数在10分钟左右,这样更加适应了受众对于自己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传播效率和更加良好收听体验。

二、移动广播APP的弊端

(一)栏目“井喷”,内容雷同缺乏“原创力”

在以UGC为代表的移动广播APP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节目的编排,内容的表现形式近似。以荔枝FM为例,它标榜的是“小清新”风格的电台,所以其中很多的电台都是感叹爱情已逝,或是表达身在异乡的离愁别绪,特别是后者,许多电台在处理这类题材的节目开头时都是以“我在……我在……我在……”一连串的“我在”开头,一来表现出节目收听的人群范围之广,二来在开头就给听众以强有力的听觉压迫感,形成一种节奏感。但是,同样的方式在第一遍收听时也许你会有种新鲜感,感叹主播的创新,可当你听到同样的方式在另外几个电台中一遍遍使用时,你就会感到厌倦,甚至怀疑整个平台其他栏目的内容“原创力”。同样,当你发现一些主播在节目中津津乐道讲诉的段子,是你早在微博、微信上看过的“老段子”你可能会怀疑整个平台的时新性。

(二)“草根”娱乐精神下的低俗倾向

日前,沈阳多个部门就联合取缔了9个黑电台,不良音频内容流向移动广播APP还是非常容易的,特别是走UGC路线的,虽然有审查,但难免有漏网之鱼,这是硬伤。在移动广播APP的一些节目中,不乏“以收听率为上,娱乐为王”的倾向。节目呈现格调不高,主持人言语不雅,有的节目中甚至公然出现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违于历史真实的内容,其产生的负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同微博社区一样,有的主播披着娱乐的外衣,做起了道德评判者,在自己的电台泄私愤,引骂战,甚至传播炫富、污秽淫奢的观念。类似于“我就是炫富怎么了”“我姥姥教我不要做个善良的人”“别炫耀你的老公他是我的前任,我是龙女,你是狗男?”故意用爆炸性的词语来吸引听众的选择。录作的过程模式化,自制电台的主播无不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表演,通过“戏剧化”的形式来迎合受众的观看快感。

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9篇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殊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按照实际发展需求,明确特点和发展现状,便于对技术体系进行调整。以下将对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1 业务形式不明显

为保证网络服务的特殊性,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固定网络移动化的情况。原有的PC业主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建设中,包括实时通话、邮件传递及页面浏览等。当前,移动互联网主要以娱乐性为主,应用性质比较单一,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的发展强度逐渐扩大,基本发展成为人手一个。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必须重视娱乐产业的特殊性,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具体发展形势,确定固定的应用程序。但是娱乐性明显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1]。

1.2 区域发展形势差异比较大

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差异性明显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等,经济发达地区网络技术的类型比较多,涉及到的应用范围随之扩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则出现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而拉大彼此间的应用距离。例如,移动互联网产业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发展水平差异[2]。

1.3 功能型需求亟需发展

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存在本质性的差异,由于基本服务内容趋于一致性。因此,对网络需求不存在差异。但是主流服务类型种类比较多,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按固定的体验模式进行实践,则会出现功能差异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应用背景,需要满足文化需求,不断更新服务类型。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为了对技术以下进行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追求技术创新。以下将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1 多元化发展形势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市场发展形势进行细化,进而达到多元化细化发展的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空间,在应用过程中包括广告设计、增值服务及其他应用类型,整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次服务性商业模式涉及到基本信息和相关内容设计,必须结合具体应用形式的特点,掌握分类结构,促进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3]。

2.2 移动互联网SoLoMo化

社交网络和移动网路技术趋于多样性,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SoLoMo,该应用类型包括:Social(社交)、Local(本地)、Mobile(移动)。随着本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要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网络社交平台的相关服务。位置服务和实用信息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具体应用阶段要对实用信息进行调整,按照固定的定位系统掌握技术的主要类型,进而优化上网形式。

2.3 移动互联网Widget化

移动互联网的形式趋于多样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满足网络发展的层次性要求,根据Widget的相关要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用户能根据自身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上网形式。其次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增加在自主化、简单性的设计信息,增加大家的参与性。网络资源是个复杂的应用体系,必须结合网络的基本形式,将其分为不同的应用区域,便于及时获取知识。

3 结语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为了起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在具体应用阶段要根据实践发展形式,按照固定的变化内容和形式需求,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存在一定的联系,基于业务内容的差异性,要不断开展新的业务形式,适应网民的切实要求,进而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核心,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移动互联网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和便捷性,已经成为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通信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实践中必须以现有发展体系为研究点,创新发展模式,扩展发展领域。本文将以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晏捷.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东南传播,2012,1(24):790-792.

[2]徐昕,汤进凯.浅谈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及对网络影响探讨[J].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8(23):90-9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 第10篇

便捷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交互形式、情境互联性等成为新时期移动学习的主要特点,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欲望,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可以进行,是学习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寓教于乐的APP应用于移动设备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被变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可以更好地支持课堂上的系统学习,是一种更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多元化时代的今天,移动学习探究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并成为相关领域核心之一。

1. 开展移动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的建设与开发既要考虑学生需求的共同点,也应该剖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异质性。历史渊源的班级式课堂教学往往是满足了学生的共同需求,但受制于多因素的影响,对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正是移动学习可以弥补的。在课堂外,学生针对自己的需求,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学习知识与技能,既能够温习课堂内容,也能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未掌握的内容,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移动学习开发与利用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前途。

2. 移动学习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学校应是移动学习开发的主体,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新形式。现今的教学环境与十几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了学生学习目的的多元化,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但一对一授课非常不现实,就产生了常见的教学矛盾;有了移动学习,就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矛盾就不存在了。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 移动学习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终身学习已经变得非常有必要。移动学习的产生,改变了广大热爱学习人士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非常便捷,可以充分利用业余的每一秒钟,甚至改变了某些人的生活节奏,使生活变得轻松、自如,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有序。

二、移动学习的特征

1. 形式的移动性和方式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学习者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或地点开展移动学习,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可以是移动的。此外,移动学习具有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学习形式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而且移动学习大多依附于无线网络,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链接实现移动教与学。

2. 学习的交互性和高效性。移动学习有效开展的首要技术是网络互连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即移动互联技术,可实现全天候实时多向交互。在学习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向移动学习平台提出学习的某一需求,然后围绕需求或问题纳取有关学习内容。不仅能够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向任一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还能实现与网络平台中的其他在线学习者有效地开展交流与探讨,为学习者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实践中,有效的移动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与目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独立性与自主性。

4. 学习能效的拓延性。

现如今的移动学习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扩展,还不能有效取代正式的课堂班级式的学习方式,从其功效来看,移动学习仅算是一种补充性的教育。

5. 知识点的模块化。

相对于课堂正式学习,移动学习所对应的知识是片段式的、零碎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整合成比较独立的学习模块,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实施。

6. 学习主体的广泛性。

利用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每个学习需求者均可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交流与学习。理想的移动学习平台,要根据不同使用对象来设计、开发学习资源,并能实现方便快速获取和更新,促使移动学习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社会人都是移动学习参与者。

三、限制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 注意力的因素。

保持一定的注意力是保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关键问题。虽然大多学习资源是模块化的,但复杂的学习氛围,给学习者带来持续的干扰,难以保持长久、较高的注意力。此外,受制于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屏幕面积不大,这也会影响学习者注意力的保持。

2. 技术水平的因素。

网络连接的不稳定性、较高的网络资费和复杂的人机交互界面成为移动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三大难题,均会引发诸如被迫中断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学习者,学习效果差。

3. 网络资费的因素。

网络资费已经成为移动学习普及的最大门槛,当网络资费下降到特定的标准,移动学习才必定会有跳跃式的大发展。

4. 更新学习资源的因素。

受制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主要是经济因素,移动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内容简单,交互性差,影响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 终端移动设备的因素。

移动设备有两大不足,一是系统软件的性能有限,二是接受信息量的有限,影响了信息量的有效传输,影响师生互动效果。

四、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国内较常见的移动学习模式有以下几种:

1. 基于SMS/MMS的移动学习模式。

通过手机将学习需求信息发送到移动学习服务器,服务器对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将其转化成特定的数据请求,然后进行相应数据的多元处理,最后反馈给学习者。该移动学习模式可实现的教学活动有:特定信息检索与在线自我考核;学习状况的反馈与教师的再反馈;发布学习内容;发布有关学习的通知。

2. 基于无线网络的在线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在该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无线终端,经过网关后接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特定设备(如手机等)时时访问服务器资源。该学习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基于移动博客的模式;二是基于WAP网站的模式;三是基于在线阅读的模式;四是基于流媒体的模式;五是基于专家系统的模式;六是基于播客(Podcasting)的模式;七是基于虚拟现实的模式。

3. 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模式。

该学习模式是指能够在某一相对局部范围内(如一片户外学习区、一个教室、一栋楼、一个校园)实现的移动学习。利用诸如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校园无线网接入点连接到校园网络,学生可以无线上网,下载学习内容,发送作业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的无线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辅导,学习者和教师能够借助校园网络实现对双方学与教的有效评价。这种移动学习模式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将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学习模式。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需求、范围及实现的功能,校园准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适用于教室范围内的集中控制方式;二是适用于整栋楼或两个楼范围内的中继连接方式;三是适用于校园范围的混合连接方式。

4.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电子书、音频、视频和游戏的学习模式。

绝大多数移动终端设备支持txt格式,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书,通过特定方式下载到移动终端(手机、学习机、电脑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阅读。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将音频、视频等文件下载到移动终端上,转化文件格式才能使播放变得非常普遍。音频可以锻炼听力,学习发音;视频用以创设仿真情境,提高学习兴趣,真实场景会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但该种学习模式,往往适合于特定的自主学习者。一方面,仅能利用事前下载好的有限资源开展学习;另一方面,该种方式缺乏必要的交互功能,必要的师生交流变得非常困难。但该种方式可以与其他移动学习模式相结合,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摘要:国内外的移动学习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果。但成果的普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时至今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千家万户,也成为普通学生的必备日用品,推广移动学习的要件相当成熟。本文主要从现状、趋势和不足三个角度剖析移动学习,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多元化,移动学习,平台,知识构建

参考文献

[1]黄龙翔.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移动语言学习研究——新加坡学生校外成语学习及创作活动历程探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2).

[2]张宝辉,王红云,方海光,吕赐杰.解构与重构:将小学科学课程转换为移动学习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11(09).

[3]詹青龙,黄荣怀.移动学习终端设计的价值取向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0).

移动办公系统现状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移动阅读 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69-04

移动阅读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作为其发展的指导理论。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以人为本,特别重视学习者对自己的自我实现、自主发展、自我激励,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提倡自主学习模式,来代替一味地被动接受已存在的知识,看重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1],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收外来信息,而是学习者主动选择加工信息;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出发、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领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同教师及他人协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所以,移动阅读是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两者优势进行相互结合,同时强调学习者自己的作用,强化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自主作用,通过外界环境提供的脚手架或是兴趣、知识矛盾刺激,学习者与他人建立协作和交流的互动关系,同时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与同伴建立相互理解的协作交流关系,共同探讨同一类或同一个感兴趣的方向或问题,形成学习者共同体或是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讨论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促进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发展[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阅读逐渐被人们熟知。移动阅读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的移动阅读方式、移动阅读观念、移动阅读态度,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解决移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及困惑,有效提高移动阅读效率显得非常重要[3]。

1 调研概况

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结合江苏省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学生的学生特点,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大学校园中移动阅读在南京地区高校中,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移动阅读的现状,并通过调查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阅读在目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探究移动阅读在大学生学习中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

1.2 问卷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是从四个维度来调查目前江苏省南京地区几所高校中,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分别是: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移动阅读的行为方式、移动阅读资源类型、移动阅读的态度。

表1 调查问卷内容及问题维度

1.3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来确保调查样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4]。为了确保总体样本中个体样本选中的机会均等,排除调查对象的各种主观因素,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得调查的过程和结果都严格遵循科学调查的过程与步骤。除此之外,笔者的研究是从选中的样本来加以分析,进而推出研究的调查结果和结论,在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进行一些可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本调查以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5月—2014年8月调查校园的在校大学生,共向相关专业学生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7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88份,回收率是97.54%。

在收回问卷后,采用SPSS22.0的相关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统计后的调查结果是,在调查样本中的男、女生占有比例分别为45.1%和54.9%,数据分布较为均匀,说明本次随机调查取样结果真实,并且可靠。调查样本中,文史类学生占比为:38.86%,理工类学生占比为:23.94%,艺术体育类学生占比为:37.18%,文、理、艺三类专业抽取调查样本较为均匀。

表2 有效样本数据分析(总共476份)

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2.1 大学生的手持移动设备

经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得出,大学生所持有的电子移动阅读设备主要以手机、MP3/MP4为主。在使用的手机型号和相关品牌中,大学生智能机的持有率为89.3%,且大学生群体中98.46%手机是能利用流量等方式进行上网,虽然,有近10.7%的学生手机不满足上网功能,但有基本的信息服务功能,这可以为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在线学习提供客观条件。详见图1。

图1 大学生移动设备使用情况

2.2 大学生及教师对移动阅读的认识水平

移动阅读是现代通讯技术的产物,其特有的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作为一种建立在新型学习理论基础上利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可在提供无线网或是有流量的情况下,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即时登陆图书馆查阅图书、收发163、126等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利用优质的资源听原版英文、浏览每天的国内外新闻,这大大提高了大学生获得前沿信息和技术的时间[5]。但对于“移动阅读”这一系统的概念却并不了解,并没有高效利用起来,这种“移动阅读”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人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学习方式,即自由的学习。在本研究中进行调查的476名大学生中,有近20%的大学生没听有过“移动阅读”这一新型的学习理论的概念,而仅有2.9%的表示非常了解“移动阅读”方式,另外还有28.1%的大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没有深刻领会“移动阅读”的概念及其相关领域。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了解程度比例呈现一定的变化,但综合数据来看,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了解程度较低,亟待加强。详见图2。

nlc202309051407

图2 大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了解程度

2.3 大学生移动阅读方式和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明显爱好智能手机,并有很大兴趣使用智能终端进行移动阅读。在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时,有86.9%的比例的学生使用各大搜索引擎进行“浏览网页”,以此获取各种国内外要闻,而提供新闻是各个网站的首要基本服务,这充分显示出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与国家、社会相关的事,同时也反映大学生获得新闻主要依赖网络。第二方面表现在大学生进行选择音视频文件时,仅仅是观看,而非深入学习研究,看过就不管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说明大学生占有的优质资源较多,却没有深刻理解,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使用各种翻译及英文学习软件进行移动阅读的学生占71.46%,使用微信等群聊软件进行移动阅读的学生占68.49%,使用邮箱等文本信息进行移动阅读的学生分别占13%,详见图3。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在开展移动阅读的过程中,呈现对网络新闻、视频的强烈需求,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在依赖网络学习的同时,因为网络上提供了各种答案等解决过程,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学习浮于表面,理解不深刻。而且,进行网络移动阅读的同时,与现实中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会相应降低。

图3 手机功能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移动阅读资源的选择,更倾向于以图片、音频、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因为移动阅读时间、环境等一些因素的干扰,学习者不可能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面。学习者更倾向于那些有针对性的视频文件或者图文并茂的丰富移动阅读资源。目前,网络上提供的移动阅读资源也相当丰富,大多数文本格式内容也可以转换成相应的PPT格式移动阅读课件。所以,移动阅读可以使用整个网络中各种学习资源。按照学习资源是否经过精心设计,移动阅读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课件等;另一类是未通过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者未专门设计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订阅信息、新闻网站等。调查发现,此前移动阅读设备中绝大部分的移动阅读资源大都是未经设计的,而是通过单一的格式转换,将电脑中学习内容“移植”到移动设备上来的。实际中,大学生强烈渴望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为某一门学习课程而设计的移动阅读教程,或专门为移动阅读而设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2.4 大学生移动阅读的时间和地点

调查显示,主要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46%)和无聊时间(62%)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而在自己支配学习时间时使用很少,仅有15%的调查者至少每天有一次移动阅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阅读时,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比较盲目。因此,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的移动阅读在大学生中很频繁,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却没有呈现上升的态势,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通过深入分析,引发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学生们通常在遇到困难时才进行移动阅读,是因为使用智能手机搜索学习资源使很方便,而且非常灵活;(2)大学生觉得使用智能手机只是为了消磨时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移动阅读概念更是了解甚少;(3)大学生在自习时间大都会选择传统的书本学习而不是移动阅读,是因为手机上存在很多无关的学习资源,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效率。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阅读频率低,且缺乏目的性,实效性较差,详见图4。

图4 移动阅读的情景选择

受调查大学生认为基于智能手机移动阅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手机移动阅读的缺点是手机屏幕不够大,经常使用手机学习会导致视力下降;与电脑学习相比,可能会出现操作不方便或手机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还会存在手机在线学习会产生高额流量费用,使用费用会比较高;智能手机移动阅读的学习效率可能较低,详见图5。同时,被调查对象对未来基于智能手机移动阅读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详见图6。

图5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阅读存在的问题

图6 智能手机移动阅读未来期望

大学生希望智能手机移动阅读应该增加适应的学习软件,扩充丰富的学习资源及手机网络覆盖区域,更利于他们随时随地实现在线移动阅读[6]。同时,学生和教师都要提高各自移动阅读的能力,增强移动阅读的意识。

3 结 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校内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情况,对移动阅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移动阅读的期望和建议,这对进一步了解智能手机移动阅读在本校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提供了有效支撑[7]。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移动在线学习的硬件条件,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各种移动阅读行为,他们对移动阅读有着较强的兴趣和愿望,更愿意接受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学习视频等内容,希望得到教师或其他人在移动阅读方面的引导管理,以此提高学习绩效。

智能手机的移动阅读在高校学习方式中比较新鲜,虽然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但同时有较多缺点,因此,在高校中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推广移动阅读的快速发展,提倡移动阅读新模式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效结合的方式开展,称作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此改善目前的学习效果[8]。需要解释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将移动阅读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死板地进行叠加,而应该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者接受情况,移动设备持有情况,具体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学情境的要求等各方面因素深入考虑研究,科学有效地将两种学习方式进行结合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改善学习效果[9]。同时,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高校校园中实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阅读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结合江苏省南京地区几所高校学生的移动阅读的调查分析来看,高等院校应该重视智能手机移动阅读的推广,努力转变移动阅读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学生的观念,选择适合学习者进行移动阅读的有效学习策略,开发制作有针对性的、更充实的移动阅读资源,研发丰富的智能移动阅读软件等。

注 释

[1]杨琳,朱正平,冯婕.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5):202-205

[2]王洪华.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4(3):38-41

[3]丁枝秀.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6所高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5):75-78

[4]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82-85,90

[5]马秀峰.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移动阅读对策初探[J].创新科技,2013(5):59-60

[6]庞佳,穆祥望.移动互联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驱动因素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124-128

[7]张艳丰,刘昆雄,毛爽.大学生移动阅读诉求三维度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5):95-98

[8]邵琦,施国洪,夏前龙,等.我国华东地区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24):36-41

[9]张浩,杨凌霞,陈盼.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48-50

(收稿日期:2015-05-19)

4G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12篇

4G即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 其主流技术包括TD-LTE及FDD-LTE, 其中TD-LTE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4G网络技术, 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3G网络比较, 4G移动网络无疑具备明显优势, 其下行最高速率超过100Mb, 在正常网络环境下, 可满足各类用户及无线服务的需求。

与3G网络比较, 4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宽带、无线宽带局域网、分布网络系统与移动宽带系统构成[1]。4G移动通信网路无线服务并不会受到时间或平台的限制, 用户完全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业务。

同时, 4G移动网络除了基本的网络通信功能外, 还承载了数据采集、定位、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 为多元化业务开展提供了基础。

另外, 4G移动通信系统可与传统IP系统相连, 进一步扩充了系统的功能性。

二、4G网络结构及技术分析

2.1 4G网络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 4G网络与3G蜂窝网络存在较大差异。4G网络结构为蜂窝核心网, 并容纳了数字化IP技术。核心网具备了多种连接方式, 如WCDMA、蓝牙、IEEE802等。具体应用过程中, 用户会获取一个特异性的识别号码, 通过分层结构可实现异构系统目标。正是基于上述特点, 可让IP核心网与多项业务相连, 也就实现了多元化业务。

4G网络系统主要分为三层, 包括物理层、环境层及应用层。其中, 物理层承载了路由筛选及网络接入功能;环境层主要负责Qo S映射、地址变换及完全性管理;应用层承载了各种应用软件, 是基础业务及扩展业务实现的基础[2]。由于物理层与环境层的接口具备开放性特征, 所以在应用更新及服务变更方面较为便捷。另外, 系统可提供无缝高数据率无线服务, 并可在多个频带下运行, 这使得系统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2.2 4G网络相关技术

4G网络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性能, 少不了相关技术的支持。具体如下:

(1) OFDM (即正交频分复用) 技术。

该技术是4G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是由MCM (多载波调制) 技术演变而来的, 并通过IFFT及FFT来实现调制及解调, 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多载波传输方案。OFDM实际应用过程中, 会将信道换分为若干个子信道 (正交) [3], 并将高速数据信号转变为子数据流, 即可实现数据分流, 子数据流再通过子信道进行传输。数据接收端可将正交信号相互分离, 有效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由于子信道在原信道带宽中占用部分较少, 所以信道可保持相对均衡, 让信号传输过程更加稳定。

(2)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技术。

该技术在信号发射端及接收端采用了多个天线, 可让信号通过多个天线进行传输, 让通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 MIMO技术可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信号多发多收, 即便不添加频谱资源或增大发射功率, 依然可提升信道容量, 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与稳定性。另外, MIMO信道可提供空间分集增益及空间复用增益, 通过多个天线来控制信道衰弱, 以降低误码率。

(3) 智能天线技术。

通过智能天线技术可将时隙或码道相同的信号相互分离, 即可让信号变化区域发生改变。利用该技术可对用户动态状况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有助于用户把握正确的信号方向, 避免受到干扰因素影响。在智能天线技术作用下, 可扩充系统覆盖范围, 并扩大系统容量。同时, 该技术可提升频谱利用效率, 还可降低基站发射功率, 有利于降低系统能耗。

三、4G网络展望

4G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去掉刺激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 让智能手机得到了普及。同时, 智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 又为4G移动网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两者呈现了互利关系。

目前, 智能手机已经对传统PC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宽带业务也将逐渐被移动互联网取代。在此背景下, 4G移动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 并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为用户带来更为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通过4G移动网络, 可促进物资流动与互联网业务双向平衡发展, 以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摘要:近年来,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顺利从3G时代过渡至4G时代。4G网络环境下, 移动通信业务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且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5G技术还未普及之前, 4G网络依然是移动通信的主干。基于此, 本文对4G移动网络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性阐述,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供参考。

关键词:4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

参考文献

[1]韩苏丹.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电信快报, 2014 (02) :39-41+48.

[2]刘雅婷.4G移动网络现状及前景展望[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20) :4682-4683.

上一篇:物质微粒下一篇: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