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2024-05-16

搞好高中英语教学(精选12篇)

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第1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好坚实的基础

打好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然而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其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的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 更别提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了。因此, 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下些工夫。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做指导。

1. 培养学生建立错误档案本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 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以后新知识、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好的办法是消灭错误, 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每次练习或考试后, 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抄下来, 收集汇编, 然后把老师对错题讲解后的正确语句熟读牢记, 保留错误的答案, 用红笔写上正确的答案, 并注上理由分析, 这样就能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平时和临考前翻看, 加深印象, 引起注意, 大大减少了错误率, 既巩固了知识, 又提高了应试能力, 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人手一本纠错本, 在平时做题或者考试过后将错误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并作批注。教师不能到此放手不管, 还应该时不时地进行抽查并针对学生纠错本上出错率比较高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 讲解完毕后再出一套类似的题目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借以巩固教学成果。在这种学生自觉纠错、教师耐心指导的基础之上相信学生做错题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并且在激励学生耐心地学习英语的同时, 也给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目的是提高他们对语篇整体认识的能力, 以及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坚持长期阅读 (每天至少2篇以上) 是稳步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不仅能巩固学生拓宽教材所学内容, 更关键是会使所学知识活起来, 激发出浓厚的学英语的兴趣以及扩大知识量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每天阅读的计划, 比如每天读2篇英语短文也可以读一读英语小故事、寓言故事或者幽默故事等, 持久地坚持下来相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将会显著提高。

3. 让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在课文所提供的语境中对语音、语调、意群、句型等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它能为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和好的用语习惯以及为听力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过的句型、词组、对话、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形成流利的语感,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为说、读及英语写作打好基础。这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好早自习的时间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比如国外的一些文学名著等, 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可谓一举两得。

4.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养成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习惯也很重要。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字体书写不好、难以辨认大小写、不分词距、标点符号乱用, 给老师批改作业和试卷造成极大的麻烦。这在高考阅卷评分中会吃大亏以致白白丢分。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平时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对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词距等一定要一丝不苟, 力求规范化、整齐美观。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给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还能大大提高试卷的卷面分数。

5. 让学生养成使用英汉双解词典的习惯

高中生阅读面扩大需要补充词汇量。由于现在电子科技的发展, 市面上的英语学习词典、字典可谓是琳琅满目, 但是这些电子工具中收录的英语单词和语法毕竟不全面, 有的还出现错误的说法不够权威。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英汉词典如牛津中、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在学习中随时查阅。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学生的疑惑, 帮助其理解词的用法, 词汇量也能随之不断扩大。

二、灵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不应该死板地灌输学生知识, 那样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厌烦。教师应该灵活掌握教学方法, 尽量使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加自信,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备课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 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 切忌“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 不仅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 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灵活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1. 活学

活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及“我学习我快乐”的学习, 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意;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活用

“活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 观察力和感知力、联想和想象力, 思维能力也会在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英语教学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 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活动化。

如何搞好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第2篇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搞好高中作文教学,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充分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要拟好文章标题;教师要充分做好作文的各项指导工作,认真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技能。只有这样,高中作文教学就能结出硕果。

【关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知识的最准确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上,认为作文训练花费的时间太多,作文水平提高太慢,无法产生立竿见影之功效,认为得不偿失,导致高中作文教学雷声小,雨点稀,甚至进入无雨期,学生也因为高考的因素,认为作文费时费力,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划算。这就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好土不种花,功夫做得缺欠。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必须得重视作文教学。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积累作文材料,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文章对素材的需要有如鱼儿离不开水,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就犹如巧妇面对无米之炊。高中学生生活面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他们能收集的素材可谓车载斗量,写作信息丰富多彩。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作文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是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动地说明了作文准备工作的必要性。高中学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有着“指点江山”的远大抱负,要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激扬文字”,就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有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⑵对传统美德的理解;⑶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⑷责任与奉献;⑸环保意识;⑹做人与处世,等等。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观察留意,进行自我搜集整理,以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写作目的。

二、准确拟定文章标题,为顺利作文铺路

一个好标题有如夜色中的一道光芒,让人眼前一亮,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心灵窗户,透过题目可见文章的灵魂与主旨。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心跳加快,能给读者无限的联想。优美文章题目的拟定,可从以下的角度加以思考。

有时著文胸中有全篇而唯独缺了题眼,有时有耀人眼目的标题而无文章佳构,这都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能迸发情感,获得圆满的结果。比如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章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取舍。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却紧扣主题、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这时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例如,在《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篇文章里,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分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文章标题并非无情物,它是深具杀伤力的多情种子。所以,情真意切、情趣盈然的文章标题就能更多地感染读者,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来命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的习作,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又失调养的少年,没有生气是肯定无凝的。联想能加强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的浓厚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朦胧之美往往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可谓是“余音袅袅”。这类朦胧的题目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疑问―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首先产生一定疑问,迫切地要求阅读文章。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感悟,方知作者命题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朦胧之法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为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

三、巧妙转换拟题,充实熟悉素材,完成作文写作

有些作文标题涵盖广、容量大,所指似乎有点不确切,初读有点似是而非之感,但又好似指向明确。对于这样的命题,学生多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近年的高考命题走向看,这些命题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实进我们熟悉的素材,方能娴熟运笔,写成文章。例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有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了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作者完成了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因而取得了较大成功。

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第3篇

我在从事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依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校“40分钟”短课堂实际采取“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这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好词汇教学和学生记忆训练。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词汇量很大,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使用和记忆单词。因此,我在开始新单元教学时,都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对本单元所出现的生词进行整体教学。对于每个单词和词组,从读音到中文意思、词性再到用法实施推进式传授。重点讲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一些常用词的用法,对于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则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在讲解生词过程中,我先教读音,等学生都能读准、读熟后,接着在黑板上写出单词,并举例讲解单词的不同词性、中文意思和用法,在举例讲解时我力求自编例子,更好地体现单词用法,更便于学生在优美例句中牢记单词。另外,我极力要求每个学生做课堂笔记。在第一节讲完单词后,我严格要求学生会默写单词和短语,在第二节上课前拿出3-5分钟,设计几个单词默写题目,进行复习,有时叫两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发音和词形相结合法、词根记忆法、瞬间记记法、构词记忆法、重现记忆法等等。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听、说”课。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内容涵盖大而广,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教学素材,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挥的机会。高一英语教材,各单元之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使用语言,巩固、扩大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听说兼顾读写,促进学生心智,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高一英语第一册上Unit 1 Warming up,Listening and speaking时,因为内容多、时间短,我是这样进行的,Warming up部分我设计三个问题:(1)What should a good friend be like? (2)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 (3)Should they be funny,smart or strong? 以此引导学生简单地描述自己和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既呈现了本单元的话题——Friends,又巧妙地帮助学生复习有关单词和句型,达到一箭双雕之效。Listening部分,确保学生在知道任务,做好充分准备时,一次性放录音(必要时可放两次),放录音时不要按暂停键,放音结束,立即给学生对答案,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Speaking部分,是师生互动式学英语,先让学生谈谈对友谊的态度及他的择友的标准。我这样引导学生:(1)I think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 (2)When we feel bored we can talk to our friends. (3)When we are in trouble, we can turn to our friends for help. 然后提问:(1)Do you have any friends? (2)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这时让学生尽可能多用学过的单词,描述一个five?鄄star friend。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快速列出一些描述人的形容词和一些漂亮的句型。如:I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In my opinion, a good friend is someone who…等等。

三、整体把握,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培养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老师们都知道阅读是学习外语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究竟如何把常规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就成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重视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外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他们有时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对阅读理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和预测。因此,在教涉及到英国文化背景的文章时我首先会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意义。如,高二英语Unit 14 Festivals 中的阅读教学部分标题是The Birth of Kwanzaa,具体介绍了宽扎节(Kwanzaa)诞生的背景、节日的活动内容以及节日所反映的文化。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这样一个节日,然而学生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这时我给学生介绍,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 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之说,Jesus Christ 为了拯救人类被以色列人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难。大多数西方人是基督徒,每逢周日要在教堂做礼拜,读《圣经》,听牧师讲道,向上帝忏悔、祈祷等等。每到12月24日晚,他们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活动以纪念Jesus Christ。这个节日的隆重程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我告诉学生 Christmas Eve, Christmas tree, Christmas card, Santa Claus(圣诞老人)及 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等相关词语,同时给学生介绍Easter(复活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这节阅读课也就容易上好了。

2. 培养学生的预测和联想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储存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培养他们的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是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

3. 合理讲解知识点和着重分析文中复杂难懂的句子。

四、深思熟虑,创造性地给学生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当节课教学的内容,适当地、创造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学生愿做、乐做、主动做的作业。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完成作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提高运用能力,每单元上一节写作课。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是听说读写中相对较难的一种技能。近年来,高中英语课程与测试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对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我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开展了写作课的实践活动,以写作手段促进英语运用。

转变观念,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第4篇

目前,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电脑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当然也会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例如,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英语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接受新事物,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面对这一切,英语教师该怎样应对?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录音机,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制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不仅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阅读和听力训练材料,还有挂图、录音带、幻灯片、录像带、VCD、CD-ROM、DVD、计算机软件,等等。系列教材使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促进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是每位教师最应该去思考、去做的事。不然肯定要遭淘汰。以前说新闻记者应该是杂家,我看中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是杂家,打开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你就会发现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题材有多广,几乎涉猎一切。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而杂的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修养,如人文修养、文学修养、科学修养及环境意识等。自己没多少文化底蕴,怎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自己的环境意识薄弱,怎样讲解环保方面的课文和阅读材料?以高一新教材为例,里面有许多新的话题,如罗纳尔多、哈里波特、达斯汀·霍夫曼、马季和豆豆先生等。如果教师没看过他们的表演,对他们知之甚少,仅凭教参上给的有限的背景知识,课堂怎么能够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呢?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与时俱进。

五、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包含两个意义,一是英语学科的教学应该与其他各学科共同构建健康完整的人格和优秀品质,二是要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使每个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其次,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和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为满足学校或老师的愿望而牺牲了学生的需求。正如许子东教授所说:“老师实际上是一个导游,是为游客(学生)服务的。”实际上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策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是为了探寻一条最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途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六、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第5篇

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全新的视角与理念来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应试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现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如下。中国论文网 /1/view-12875040.htm

一、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进而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高中生具有相当的生活阅历,其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机渗透STS教育,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物理学习,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学习。“从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这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一个方向,即教学要围绕生活进行,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来学习新知。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大大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致。如在学习“静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上台来亲自操作,用手提课本、玻璃瓶等,学生很容易地提起来了,然后让学生在掺有洗洁精的水里洗手,然后再提玻璃瓶,瓶面很光滑,不容易提起。对于这两个操作,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都非常熟悉。此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能提起东西是因为静摩擦力无处不在,但是有时却无法提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两种情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曾遇到过,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的学科,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由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转变为以图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的特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更多地接收信息,进而有利于学生能

力的培养与课堂效益的提高。

第一,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章每一节都有教学重难点,这些重难点问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激发。对于重点,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与特殊的符号或者用动画、图片等来突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物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的静态图片与平白的叙述,很难将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讲清讲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的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动态化、宏观化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如“简谐振动”的教学,此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回复力、速度、加速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并动态显示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四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

化规律,这样的动态显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运用多媒体做好实验。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全面清晰而准确地展现物理过程与物理现象,尤其适用于一些现实中不能进行、不易操作或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的实验,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验,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如果只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和图形来学习,学生很难得到直观形象的认识,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以动态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加强理解与记忆。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总结与概括能力。

第一,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神的集中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师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二,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尤其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从属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加速度的相关内容时,我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作出了种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践证明:运用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定理与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求学精神。

总之,我们要借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树立大的物理教学观与学生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何搞好高中生物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素质教育实施 新课程

高中教育有着其特殊性,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随着其对社会生活的进一步认识,其世界观、人生价值等观念已经独立,高中学生多能独立判断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及问题。但同时也由于他们涉世尚浅,因此其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多是片面的、幼稚的,高中学生无论从生理或心理和思想方面而言,也还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阶段,因此,高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素质教育实施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生物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全体生物教师的努力。因此,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1.要切实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仰慕的心情,以便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科教学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科研

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好处是:第一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第二教师可以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反省的习惯。第三教师可以从中学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1.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来检验了理论的知识。有如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另一次用足跟着地。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改变传统观念,使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学生做事,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自己选择。在讲课之前,我总是把重点和难点先告诉学生,然后问:“是老师讲,还是同学自己看书?同意自己看的举手。”举手,就使学生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就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2.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人类色盲遗传时,在讲清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它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之后,就指导学生思考:(1)人类正常色觉及色盲的基因型是什么?(2)可能婚配的遺传图解怎样?启发学生总结人类色盲的遗传规律,并由此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掌握了学习方法。

3.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后进生。

课堂上,争取顾及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老师的服务。在教学中,后进生往往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我却特别注意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问后进生,并及时鼓励。这样,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在了实处。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一是在实验取材方面让学生去比较,可以多提供一些材料。如鉴别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可提供苹果、梨、白萝卜、白色甘蓝叶,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二是在实验条件方面让学生去探索,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室温、体温、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能力。在生物学实验中,如果实验失败了,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培养其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

总之,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抓好高中生物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是摆在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银.网络互动:关注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高考[j].中学生物教学,2004,(4):4~6

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第7篇

一、衔接好初高中物理知识

(一) 注意新旧知识间的结合和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引入新知识的讲授, 以使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和过渡。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了哪些物理知识有所了解, 而且要对学生的已有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还要对比初高中物理教材所研究的问题, 以明确地找到其中的联系和差异。在此基础上, 高中物理教师才能够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便学生顺利地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降低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此外, 在能够结合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还要做到能在学习物理新知识时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 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是矢量。对此, 高中物理教师应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标建立方法, 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列运动学方程。

(二) 注重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现象更加复杂, 然而, 对于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 为了使得问题简单化, 高中物理教师在处理时往往会注重对主要因素进行考虑, 而忽略次要因素, 结合物理现象模型的建立来解决, 这样会使物理概念抽象化,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因为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模型往往感到很抽象, 不可想象。对此, 高中物理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并且注重正确发挥直观教学法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师要通过新旧物理知识的有效结合, 让学生通过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 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 在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加强指导

学生在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时, 往往会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 但一做题就错或者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此, 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在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时, 高中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常用“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整体法”等。

二、重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 力求通过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的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成功开展。如在教学“大气压”的相关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相信大气压的存在, 高中物理教师可用硬纸片盖住的装满水的杯子, 然后将其倒过来, 这时, 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通过实验, 学生会对大气压的存在深信不疑。之后,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大气压有亲身感受,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亲自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验, 学生会体验到大气压的巨大作用, 不仅会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 而且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记得更加牢固。此外, 教师还可以用实验导入法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每节课伊始会情绪高昂, 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 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利用好这个有利时机, 结合要授的新课内容安排一些小实验, 并且在这些小实验中设置一定的悬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三、加强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然而,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所以, 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搞好教学, 就一定要对学生加强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教育, 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教学中的量子论和相对论知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 高中物理教师也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 高中物理教师还要结合思路清晰、节奏轻快的物理课本知识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一些在课堂上不方便做的实验、一些对于学生来说预备知识不够的理论推导、一些需要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推导或运算等, 课本中都有明确的交代, 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所以, 教师也绝对不要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谈高中物理课的有效性提问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 (40) .

[2]李友昌.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3) .

[3]张事成.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祖国:教育建设, 2013 (3) .

精心备课, 搞好高中英语课教学 第8篇

一、高中英语教学备课常见的两种不良倾向

1. 备课流于形式, 只是同组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坐在一起聊聊天,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方法上的争论。或是组长一人说几点, 大家随声附和几句了事。这种倾向往往不能形成标准化的要求, 形成类似“散沙”状的授课状态, 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是有害的。

2. 众人一面, 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等。集体备课应在一定标准基础上, 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劳动。若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 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 那么, 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师, 就不过是讲台上的一部简单机械运动, 从而抹杀了教师基本的创造性。作为备课组长, 必须掌握备课火候, 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佳优化点。

二、搞好备课, 实践“四线三课”模式

集体备课的“线”是教师个体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学习→实践→反思→创新, 在螺旋式循环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大多能根据教师的实际要求, 组织系列“研培结合”的活动, 采取请专家作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课改信息、经验和体会、开展教师论坛、教育理论沙龙、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教师与专家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互动学习活动, 为教师提供较充裕的学习条件, 让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较明确的认识, 使教师能够全方位、近距离地接触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育新理念, 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三课则是:教师备课、观摩课与课题研究。

三、教师集体备课做到“写议改补记”

“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 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 既有教师集体备课, 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 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 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 讨论的中心更集中, 大家都有话可说了, 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 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 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 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 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 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 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 钻研新教材, 查阅资料, 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 每节课后, 实验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 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意见, 并撰写教学后记。

四、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加强学习,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的课要想使学生乐意听, 我们自身要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我们的学历每时每刻都有必要提高, 不然学生会瞧不起, 比如中师毕业教高三学科, 学生会很不乐意。学历是一方面, 你的教法是否引人入胜是关键。我们课上尽量做到独具匠心, 使学生大部分时间有新鲜感, 体会到他们的老师真棒。因此, 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本学科的知识, 而且要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传授其他边缘学科的浅显知识, 使一部分英语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他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教无定法, 所以每位高中英语教师都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对象,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其精彩与否决定了本节课接收者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并对本节课能否明确学习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 一个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例如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脑多媒体的使用等等, 这些电化教学的工具掌握运用的越多, 就越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语言教学情景。真实的语言环境,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英语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第9篇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特点比较

1. 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于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现在初中基本不提了,只在金属的冶炼中提一下CO是还原剂,连氧化还原这个概念都不提,更不用说什么是氧化剂了。

2. 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比如酸的性质教学,物理性质学习一节课,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做实验一节课,教师归纳还要一节课,其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反复默写订正,才有可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结束还要再反复巩固,可以说初三化学一直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学习是比较痛苦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超出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比如高中所讲的硫酸,一节课就把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浓硫酸的特性都讲完了;初中一直讲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可以跟酸发生反应,到了高中却又要学习Cu跟浓硫酸的反应,要写他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分析里面氧化—还原反应,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学生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 内涵深,联系广。

初中只要学习一个质量守衡定律,内容相对较浅,高中要学习元素周期律,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学习。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高中化学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而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学习碱金属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家庭中的条件,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通过对两种白色固体性质与用途的讨论,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思维扩散,想到很多区别法。如口尝是否有咸味,洗涤油碗是否去污,加入面粉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放在桌上是否潮解,等等。这样学生学习了怎样解开放性问题的方法,知道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实践了怎样由初级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到较高级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法的衔接是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以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在高一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除了要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争取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在初三学习质量分数的时候,对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释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物质的量就相对轻松了。为了更好地搞好衔接教学,教师还要精心备好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对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讲授方式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许多知识的学习要逐步深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化学学习,使他们入门,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谈谈如何搞好高中物理课教学 第10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物理课成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种措施,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 而掉在泥地上却不易碎, 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 人们不以为然, 而当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 人们会望而生畏,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 但要解释清楚却有一定困难。只要教师做有心人,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但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捕捉教育契机, 诱导学习兴趣

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切入点,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 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 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 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 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 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 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的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隆重地介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搞好物理实验课教学, 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应着重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加以培养, 以此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1. 要注重演示实验教学

观察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对看到的新奇实验及现象, 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人教版的物理教材, 在编写时既注重了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又特别强调了实验, 对于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得出、检验猜想、发展新知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认真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 建立感性认识, 再经过分析概括, 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或规律, 所以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学生实验

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观察了教师的实验后, 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 只有学生动手去做才能真正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深度。在学生实验前, 教师先严格按要求规范演示和讲解, 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 学生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按步骤进行, 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拓展实验教学

学生学习成绩、能力的提高, 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 还会受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健康发展的制约。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钻研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小组, 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自主活动中,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 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 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 有的采访专家, 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 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精心备课,搞好高中英语课教学 第11篇

一、高中英语教学备课常见的两种不良倾向

1.备课流于形式,只是同组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坐在一起聊聊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方法上的争论。或是组长一人说几点,大家随声附和几句了事。这种倾向往往不能形成标准化的要求,形成类似“散沙”状的授课状态,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是有害的。

2.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等。集体备课应在一定标准基础上,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劳动。若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那么,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师,就不过是讲台上的一部简单机械运动,从而抹杀了教师基本的创造性。作为备课组长,必须掌握备课火候,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佳优化点。

二、搞好备课,实践“四线三课”模式

集体备课的“线”是教师个体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学习一实践一反思一创新,在螺旋式循环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大多能根据教师的实际要求,组织系列“研培结合”的活动,采取请专家作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课改信息、经验和体会、开展教师论坛、教育理论沙龙、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教师与专家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互动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较充裕的学习条件,让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较明确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全方位、近距离地接触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育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三课则是:教师备课、观摩课与课题研究。

三、教师集体备课做到“写议改补记”

“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卟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实验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后记。

四、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的课要想使学生乐意听,我们自身要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我们的学历每时每刻都有必要提高,不然学生会瞧不起,比如中师毕业教高三学科,学生会很不乐意。学历是一方面,你的教法是否引人人胜是关键。我们课上尽量做到独具匠心,使学生大部分时间有新鲜感,体会到他们的老师真棒。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传授其他边缘学科的浅显知识,使一部分英语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他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教无定法,所以每位高中英语教师都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其精彩与否决定了本节课接收者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对本节课能否明确学习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一个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例如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脑多媒体的使用等等,这些电化教学的工具掌握运用的越多,就越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语言教学情景。真实的语言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如何搞好高中化学教学 第12篇

一、以疑激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 智慧的窗口,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怀着强大的学习动机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促进学生调动一切因素来积极地解决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高中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 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常用的问题情境包括:一是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我们要善于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化学因子,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来引入化学的学习, 这样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枯燥的化学知识的距离,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化学史中有许多的轶人趣事, 我们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知识与趣味故事相结合, 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引发对化学的激情, 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解的欲望。三是游戏化的问题情境。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 在高中阶段我们仍可以大胆地将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困惑, 进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 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控制着教学的主动权, 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往往为了维护权威地位, 而不允许学生对自己对教材提出任何异议, 不允许学生发问, 这样的做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被限制在条条框框里, 已经习惯了机械地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只处于记忆层次。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要变注入为引导, 要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发难, 学生对教材对教师的挑战, 这其中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想与见解, 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强大的优势, 它将传统教学的黑板变成了屏幕, 将平面的文字教材以图文声像来展现, 具有化静为动, 化单一为丰富, 化枯燥为趣味, 化平面为立体的效果, 使静态、抽象的知识动态、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 使得原本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 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无效注意转为有效注意, 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 化解教学重难点

化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知识网。其中任何一个知识点出现断裂都会影响某一块知识的掌握。化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起着基础作用, 处于核心地位的重点, 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 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都非常重视这些重难点的处理。化学中的某些微观的粒子、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实验、操作不当会造成危险的实验等, 这些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 而这些又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采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 难以讲清的知识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动画来呈现,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进行总结与归纳,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率,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实验为平台,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少做实验, 往往是以讲实验、背实验来代替做实验, 使得原本充满趣味性、可以再现知识形成过程的实验形同虚设。实验在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 化学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进而进行归纳总结才形成的。实验是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实验以足够的重视, 要以实验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 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规律, 学会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由浅入深来设计半开放、开放性的内容, 为学生搭建平台, 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一)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多为在讲解新课时进行或验证某些规律。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向学生讲清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通过由观察实验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氨离子的检验”这一内容时, 我先向学生讲解这个实验是通过铵盐跟碱反应放出氨气, 然后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有氯化铵他硫酸按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时试纸颜色的变化及闻到的气味。讲清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思考, 对结果进行大胆猜测, 然后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归纳与总结,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 学生实验

高中生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 其认知水平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实验, 尤其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猜测实验结果, 进行不断总结, 进而自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运用时更灵活。同时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来动手做实验, 这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点缀, 是一个调剂, 可以使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

上一篇:江苏连云港下一篇:振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