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模具范文

2024-06-12

机械模具范文(精选12篇)

机械模具 第1篇

1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要点探析

1.1 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工艺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过程中, 可以针对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 进行对于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 从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类型中筛选出最适合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工艺。截至目前为止, 广泛使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已经包含有车工加工工艺、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等技术手段。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在应用到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具备着自身独特的加工特点, 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影响也存在着极大的干扰作用。因此, 要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 不断进行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优化, 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1.2 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器械

机械模具加工过程所使用到的加工器械数目相对较多。具体的来说,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中, 所采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器械是各不相同的。例如, 在使用锻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为了有效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 就会使用到装出炉夹钳等设备, 这些设备的选型将直接的关系到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精度控制过程。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则会使用到锉刀等设备, 这些设备的选型也将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形成有效控制。为了有效的保证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有效提升, 就需要对使用的加工器械进行有效处理, 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1.3 优化不同结构的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控制手段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所要进行加工生产的机械模具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既包括有柱形的机械模具加工过程, 也包括锥形机械模具加工过程, 不规则形状机械模具加工也时有出现。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 机械模具加工所使用的加工原材料也是不相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注意到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实际需求, 促进机械模具加工效率的提升。

2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措施探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 可以发现, 截至目前为止, 进行引发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研究, 主要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包括有:对机械模具加工使用原材料的分析研究、引发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因素探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失控原因分析研究所得到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研究工作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研究。

2.1 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查询和对数据的统计研究, 可以发现,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应用过程中, 出现精度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加工失误、机床编控程序出现错误和机械模具加工设备缺陷等问题。在这些引发加工精度的问题中, 出现的最频繁的事故是人工操作失误情况, 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一般情况下, 机床编控程序出现错误问题主要是由于所采用的数控机床的编控程序处于开环状, 难以发挥出智能化调控的作用, 因为上述几个原因所引发的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概率占据了问题概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除此之外,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还很容易出现加工机械设备选型不恰当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2.2 针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具体策略

经过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总结研究, 解决机械模具加工精度问题的研究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优化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手法, 防止机械模具加工过程出现问题;其次, 选择合适的机械模具辅助加工工具, 控制好机械模具加工过程;最后, 进行机械模具加工数控机床的优化控制, 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力度。

与此同时, 为了有效的控制好机械模具加工精度, 还需要在结合机械模具加工精度参考重点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机械模具加工控制措施的研究:首先, 要培养机械模具加工专业技能, 提升机械模具加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防止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其次,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 要定期对机械模具加工生产设备进行检查, 防止因为加工设备问题造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不稳的情况;最后, 要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数控编码参数进行对编码参数的调整, 保证数控加工过程的合理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 为了有效的控制好机械模具加工精度, 就需要充分的结合机械模具加工过程的实际特点, 从机械模具加工专业技能、机械模具加工器械优化、机械模具加工编码参数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出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提升的方法, 切实保证机械模具加工过程的精度控制。

摘要: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 只有在充分的保证机械模具加工的精确度, 才能够保证机械模具的使用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需要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 充分的重视到对于机械加工生产精确度的保证, 并对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精确度问题的几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将具体结合机械模具加工生产工艺的特点, 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的探索研究工作。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悉

参考文献

[1]夏玉华.关于典型工件加工定位误差的计算结果比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1) .

[2]毛宏伟.浅析机械加工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 2013 (11) .

[3]吴春其.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不利因素及改善途径[J].科技与企业, 2013 (03) .

[4]魏文亮, 张琳.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技术与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4) .

模具专业机械厂实习周记 第2篇

从学校一下步入社会,心里压力真的很大,每天跑到人才市场,看到无数求职者来来往往,不过幸运的是,我顺利的找到了实习单位。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在这里,我们一行的同学一起先进行了为期7天的上岗前培训。

培训的内容是:

1.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发展历史,人员数量,产品的卖点等等。

2.公司的基本制度比如: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节假日的放假情况等。

3.公司的组成,有多个车间组成的:C1C2C3车间B1B2B3车间A1车间D1车间等。

4.公司的业余安排等,每个星期的一三五晚上有最新的电影免费在二楼的食堂播放等。最后一天的下午和单位签署了劳动合同。

工作的地点也去看过了,迷迷糊糊之间,一个星期过去了。很多东西在培训时说过,但有一点记住了。公司的每一个车间,都和其他地方的小加工厂有的一比,这或许是骄傲的一个卖点吧。主要是这个公司有自己的模具厂,这让我很激动。

实习第二周这是我来这里的第二个星期了,渐渐地对这里有了一点熟悉,但是工作还是比较吃力的,毕竟实践经验比较少,工作上的事还是只能做一些简简单单的,毕竟我们还刚来不久,等日子长了我们就会慢慢的上手了。

公司里面有自己的一套人员培养政策,刚进来的员工都是从抛光开始。抛光这样的工作都是一些手上的活,算不得怎样的辛苦,总的说起来最大的不满,那就是繁琐,单调,每天上班就坐在抛光组里,手里拿着油石在模具零件上磨啊磨啊的,因为无聊,就给自己找一些活干,但是手上的活也不能落下,那就只有是零件咯,这是动模镶件,这是定模镶件,这个是一模两腔玩具电池壳模具,这个是一模一腔的风扇叶模具。接触模具这些东西,很激动,毕竟是与自己专业的东西啊。

在这个公司就是好,它有自己的模具厂,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形状的模具,这对于刚刚出来的学生是很有诱惑力的,特别是专业对口的时候。很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

实习第三周时间很快,转眼来到这里已经是第三个星期了,由于还是进厂里的第一个月,所以星期六要上班,晚上需要用加班,至少我的车间里面的制度是这样执行的,对此,我也一点都没有抱怨,毕竟自己是老淘宝学东西的。我们所学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要跟实践结合时要很大的时间与精力去磨合实践。虽然累,但是我感到值。

现在的工作还是抛光,没办法,制度是这样设置的,只有等上位者走了,下面的小卒才顶上去,说起来都心碎,这就是打工仔的心酸一面。抛光很轻松,都是手上的活,但是,有一点很郁闷,那就是工作的重复性,每天都是重复一个动作,这样也太折磨人了,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机械,机器人般动手,移动到一定的距离后返回,就是那个直线电机一般,做这自己认为最有规律的往复机械运动。

在车间里与同事相处的还算不错,但是在上班时候不能有太多的交谈,下班后又急急忙忙的分开了,不过毕竟大家一起工作,周天唯一的休息大家还是会一起出去开心下。

实习第四周这一周虽然依旧很累,不过从中学到了很多,不过心态好像好多了。因为在这里的基本工作都做了一些了解。

抛光主要是先用油石打磨去刀纹,油石使用时要配合研磨液。刚开始时还闹了一个笑话,我误认为是水了。当时真的感觉到非常不好意思,这就是典型的学不专,记不全。接着是二百四号的砂纸,四百号的砂纸,八百号的砂纸,一般到八百好就已经达到要求了,有些要求更高的用到了一千二百号的砂纸,磨出来的零件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子了。这就是所谓的镜面啦。

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现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机械模具;发展;现状

模具行业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非常迅猛,其实现阶段模具制造的年产量就已经远超于有色金属以及钢铁的年产量总合,目前模具在航天航空、仪表、机电以及汽车等行业及人们生活有关的领域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依照国内外目前的模具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在我国模具业进行有效调整以后,模具制造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大。机械模具制造技术的水平是对国家制造业综合水平的参考指标。

一、关于机械模具的关键技术

针对机械模具的精度来说,数控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有效的提升其精度,而CAD/CAM也有非常好的无缝衔接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自动化程度能大幅度提升,还能将设计与制造的整个时间有效缩短[3]。因为PRO/E自身含有NC模块,所以能将工艺与毛坯等直接进行设置,使刀具路径当中的目标得以实现,因而形成最后的数控代码。不过,尽管Pro/E有非常强的模具设计以及参数化造型的有点,不过还是有参数设置非常复杂的缺点。对比Mastercam来看,尽管在模具设计以及产品的造型上比较差,但是其数控技术还是非常便捷。因此,在机械模具中一般会将Mastercam及Pro/E相结合,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机械模具的效率以及质量,这也是现阶段机械模具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模式。下面来分别了解一下Mastercam中的加工流程以及Pro/E中的模具设计,比如机械模具设计,当Pro/E中的模具设计好后,就需要应用模具文件对菜单当中的保存副本、文件等指令进行选择,还要将文件应用GES的格式进行保存。不仅如此,其坐标为了能确保相同,我们需要很好的处理坐标。

二、机械模具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在模具业中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广泛,而计算机应用中制造及设计的一体化,能将模具设计工艺有效优化。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机械模具技术为CAD/CAE/CAM以及激光,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

(一)激光技术 在模具制造中激光技术也应用也较为广泛,比如:特殊模具及快速成型等方面。在模具制造业中应用激光技术的有:刻字、打孔及激光切割,目前的激光技术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可以以此设计一些复杂程度更强的原型,使制造成本能有效降低,经济效益也能得以增长,生产周期也可相应缩短。

(二)CAD/CAE/CAM 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以及设计中,CAD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实体建模以及几何设计等等;CAM指的是,将所设计的模具模型由CAE进行优化以及评估分析之后,其后再对刀具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轨迹就能生成[1],还能以此生成数控加工图的代码,从而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进行控制。CAE是应用计算机来将数值模拟的分析进行计算,以此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评估,从而有效的优化模具模型。此一体化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及完善,并需要国家大力扶持。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CAD/CAE/CAM的应用现状。

1.CAD 在机械模的设计制造中,第一步就是设计机械产品,设计者会应用电脑先建立一个产品三维模型,其后再依照产品当中的三维模型来对模具的结构进行设计与优化。而三维的CAD造型软件一般像CATIA、UG等都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设计平台给设计师,而它们当中显示效果的逼真、编辑修改能力以及曲面造型的强大都能让设计者轻松的将自己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在最大程度上将自己所想的东西完整表现出来。并且其制品的体积以及质量等物理参数都会进行计算以及保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模具分析与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于此同时,这一些软件也会有独立的设计模板,也能将模具的分型面工具很好的提供,即使成型的零件非常复杂也能自行生成,并且在标准的零件库、典型结构以及模架库当中的品种都非常的齐全,并且调用也相对较简单,也能方便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这一些功能将设计模具的时间有效缩短。

1.CAE 以往传统的模具制造基本都是依照制造人员的经验以及直觉,在进行模具制造加工之后一般都会对其进行反复修正以及调试才会真正的投入生产当中,如果试模过程当中发现问题,那么不仅要将工艺的参数重新进行调整,还要对模具结构以及制品等进行有效的修改,而这一种生产的方式对新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制约性。而在现阶段的模具制造技术当中,CAE技术能将这个问题有效克服。在机械的制造过程当中,不仅应用CAE来分析模拟流动外,为了确保分析的结果准确度较高,还需要对模具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与考虑,以此使其模具的制造能有更大的参考价值,比如在对注射模进行制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应用Moldflow来分析机械模具中所形成的结果,以此来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制造方案以外,还需要对实际充模过程进行考虑,而模具本身因为在注射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导致出现变形情况,而且是型芯以及型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塑件形状,也与尺寸技术以及精度要求塑件能否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模具的注射过程中需要全面深入的分析模具的变化,要使实际情况能与分析的结果相符合。

3.CAM 在CAD/CAE阶段时,模具的结果会应用这个阶段来对自身进行分析以及优化制造,要将在模具制造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消除,其后再应用CAM技术,自行生成NC代码,以此使数字化制造很好的实现。比如,在应用Pro/E制造注射模的时候,制造好的注射模模型必须要通过CAE的优化以及评估分析以后,再以此进行刀具轨迹的仿真以及生成,以此形成数控加工的代码,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进行有效控制。而这一种方法会造成工艺、模具、造型的制造都将3D数据作为基础,以此使数据共享能够实现,制造效率不仅能有效提高,还能确保质量,使成本大幅度降低。除此以外,也能应用CAM软件将注射模当中的CAM很好的实现,应用Pro/E所制造出来的注射模模型在经过CAE的优化以及评估分析之后,就能在Pro/E当中将有效的加工信息提取出来。MasterCAM作为一种数控加工当中常用的自动编程软件,主要是提供设定切削用量、规划加工路径以及选择刀具这些功能,以此将有关参数进行设置在编辑好了以后再将文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自动生成一些加工程序并且在数控机床内进行传送,最后将零件加工工作完成。

在现代模具制造当中,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将手工加工摒除,大力推行机械加工。现阶段在工厂当中,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比如多轴联动数控机床、模具雕刻机以及数控车站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这些设备当中,绝大部分的程序都是采用CAD/CAE/CAM系统。操作人员需要依照规定的程序来安装操作机床、配备刀具以及装夹工件等。CAM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模具技术快速的发展。对比传统的加工方法来说,CAM的优势就是简便,带给人们很好的便利,同时要使代码的调试以及编辑等复杂工作能很好的省去。

三、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经济还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模具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也逐渐从模具制造大国迈向模具制造强国。

(一)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进行不断融合,各个领域中的技术也在互相渗透,而模具技术一体化就是整合了电子技术与机械设备,让电子运输、机械模具、自动化及网络信息等技术能进行综合应用[2],以此来服务模具工业。在模具技术一体化中不仅只包括技术,同时还包括产品,如果技术研究脱离了产品,那么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缺少了产品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应用现代的一体化技术所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是模具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智能化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涉及到,所以模具技术也慢慢走向了智能化。在计算机中将程序命令输入进去,就可以对机械设备的运作进行控制,这样不仅能使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还能使资源得到优化,财力及物力也能有效节省。不过现阶段智能市场的整体成熟度还是不够,即使有相应的规模,却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于模具行业中。

(三)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人们生活有了极大的便利,其发展的迅速也使模具技术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现阶段科技技术及市场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3],而网路能让人们有效把握市场发展。在中小模具发展中很好应用了网络来制造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而各大高校也能应用网络吸收到模具市场中所应用的最新技术,各个国家的模具研发人员也能应用网络来进行相应的交流,并且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应用网络来进行大力的宣传,使推广范围加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比改革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模具技术的差距不断缩短。不过模具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与创新是永远的研究方向,因此机械模具技术中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的模具行业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应用模具机械模具技术能将模具产品当中的制造质量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将模具制造周期有效的缩短,以此使模具制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成本也很好的降低,在模具的制造当中应用机械模具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方向。所以相关技术人才需要以模具发展方向为重要研究目标,将我国的机械模具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打造一个高效的模具设计模式,使我国的机械模具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汪文虎,刘晓辉,张军.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模具技术,2014,01(02):55-58.

[2]汤酞则.我国模具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湖南省人民政府.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14(07):40-41.

[3]刘全坤,王成勇,刘传经.模具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重点[J].模具工业,2012,05(06):1-4.

作者简介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析 第4篇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精密度控制,质量控制

一般而言, 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机械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有直接影响。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通过对机械模具生产工艺的合理选择、对机械模具加工刀具的有效控制、对机械模具形状形成的有力控制, 可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 从而提升其工作性能。

1 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控制的重点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控制而言, 其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 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加工器械的选择、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等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1.1 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而言, 精密度控制至关重要, 其中, 加工工艺的选择对其有直接影响。因此, 在机械模具的具体加工中, 可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在众多机械加工工艺中, 可选择合适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来提升加工的精密度。在实践操作中, 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有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车床加工工艺等。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各有利弊, 因此, 要依据加工的需要和模具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1.2 加工器械的选择

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较为复杂, 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 而加工器械的类型和质量会影响加工精密度。比如, 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时, 要用到大量的锉刀工具。此时, 锉刀工具类型的选择会影响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因此, 要想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 就需要甄选和调整加工器械。

1.3 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

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 这些工具具有不同的形状, 比如柱形、锥形、不规则形等。因此,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需要参照生产需求选择加工器械, 且为了实现满足既定的需求, 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各种生产方式, 以确保加工精密度的提升。

2 提升加工精密度的方法

由于影响加工精密度的因素较多, 因此, 在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时,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采取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对策。

2.1 提升加工精密度的影响因素

为了优化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 提升加工质量, 需要探究在提升加工精密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 在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的过程中, 一般存在以下影响因素:1机床的操作编程存在问题, 导致加工失误、机械模具的加工器械存在缺陷等;2人为操作失误常影响到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3如果加工器械选择不当, 则会引发精密度下降的问题。

2.2 提升加工精密度的具体方法

新形势下, 必须创新工作思路, 采用科学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具体可从以下4 方面入手提升加工精密度:1完善机械模具加工的手段和方法,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2选取精良的加工器械;3优化数控机床的技术控制, 加大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的控制力度;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对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各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的提升问题, 优化内部管理, 提升加工技术的水平,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

参考文献

[1]尚庆宝.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悉[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4) .

[2]徐岩, 李强, 秦岩.基于云制造的模具协同设计与制造模式探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 (02) .

机械模具 第5篇

《机械制图》在模具钳工教学中的渗透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着手,分析了机械制图这门专业理论课与模具钳工这门技能课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说明了作者是如何在模具钳工指导中渗透机械制图的教学.

作 者:阳档  作者单位:株洲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   模具钳工教学   机械制图成绩   识图能力  

机械模具 第6篇

【摘 要】结合双元制教育及模具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重点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双元制 模具专业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60-03

培养具有特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融入一个共同体是“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它旨在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学校传授中掌握理论知识,在企业培训中掌握专业技能,“双元制”模式培养出来的将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满足企业需求的新型人才。与纯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近年来中国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将成为我国模具行业的目标。因此,企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行业人才,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诸如工艺装备低下、专业化、标准化的程度低等问题。而“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只有加大对课程改革的力度,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差,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模具专业面向的相关岗位所需职业基本能力均包含读懂与绘制模具工程图样,而机械制图正是满足这些岗位需求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课程。它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将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因为该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及实践性强,且传统的机械制图教材中的图例多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为主,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较少,对模具专业学生没有针对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未针对模具专业学生进行模具零件图技术要求及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的特殊性加以说明。所以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依然无法读懂专业课程中的模具图样,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采用“双元制”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第三学年必须到相关的模具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而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因此,如何上好学时短、又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的专业理论课,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改革思想

机械制图课程立足于模具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够用为度、必需”的原则,除讲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对于不实用且不重要的内容做出删减。强调专业特点,结合模具行业发展趋势,选择企业真实模具作为课程载体,提高学生识读及绘制模具图样的能力。同时,通过强化模具的拆装与测绘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为此,我院结合具体情况对模具专业机械制图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二、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将课程分成基础知识、零件图和装配图三个模块。其中,基础知识模块的主要内容包含国家标准制图规范、平面作图法、平行投影法、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等,是绘图和识图必备的基础知识;而零件图模块和装配图模块重点介绍图样的基本知识、识图和绘图方法及步骤,是零件加工及部件装配所应具备的知识。它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考虑到该处内容知识点琐碎且抽象,学生学习困难,为此,以“突出应用,服务专业,适应社会”为指导思想,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传统机械制图教材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进行修订。

模块的介绍从AutoCAD的简单绘图开始,以简单组合体为载体,将绘图基本命令在具体绘图中不断运用,在绘制简单零件图的基础上掌握绘图命令。接着,再以企业真实模具为实例,根据模具专业制图的内容要求,增加AutoCAD其他辅助功能以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教学过程中,同时采用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通过手工绘图,除了能增强学生绘图技能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而利用AutoCAD强大的绘图及编辑修改功能,可大大地提高绘图效率及绘图质量。所以,将AutoCAD教学融入机械制图教学中,合二为一,相互渗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实现课程教学核心目标(即绘图和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做到了学用结合,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工作中的应用型人才,能读懂图样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识图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如标准件的规定画法,以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往往很多学生照着也画不出来。而现在的要求定位在能识别图样中的标准件与其他零件的装配关系即可。同时,因为“双元制”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主,所以学生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学生在经过实践操作后比较疲劳。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将教材中不实用的内容删除。如在多面正投影中求解相贯线对大多数初学者是难点,但因为该线是在加工中自然形成,并非课程的重点,所以将其概念和简化画法作简单介绍即可。

最后,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结合模具生产实际选择典型模具零部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凸模、凹模、定模板、动模板以及注塑模、冲裁模、弯曲模等模具结构图例。考虑到模具制图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增加了模具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的介绍,如简化画法、夸大画法等。而针对企业的一些习惯画法,如模具图样中合模开模标注以及特殊的坐标标注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说明。

(二)教学方法

识读和绘制图样是课程的重点。把三维实体用二维表示即绘图的本质,把二维平面向三维转化即为识图的本质,而完成这两项工作都要求学生具有好的空间想象力。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是组合体,实现课程教学核心目标(即绘图和识图能力)的关键内容是零件和装配体。零件作为装配体的制造单元,为实现装配体功能的实现,其图样的设计要素如结构形状、尺寸标注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必须表达清楚完整。故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灵活用模型、实物及挂图等教具外,借助多媒体动画、CAD等手段,对模具零件视图的设计要素进行详细分析,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增加了直观性。同时,在教学中还可让学生利用萝卜、土豆或是橡皮泥等自制教学模型,使教学生动而具体,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装配图表达方案的选择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图样的表达只有相对合理性,没有唯一性,故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感觉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提倡采用比较法,即通过对同一装配模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案作为课例,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并实时提问。同时将规定画法、视图选择原则、特殊表达方法等相关知识点贯穿于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借助相关软件将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及工作原理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元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拆装与测绘能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绘图能力,并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是提高学生制图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传统教学的实践环节中,通常选择减速器或者虎钳为对象进行拆装与测绘。为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针对模具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结构的注塑模、弯曲模或是冲裁模为测绘对象,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实施: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套典型模具为测绘对象,在具体测绘前,先由教师设计工作任务单,明确具体工作要求,通常要求学生绘制一套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模型对典型模具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测绘方法、步骤、工量具的使用及图形的绘制等方面知识。最后,学生通过拆装模型将测绘信息填写到工作单,查阅资料将图样绘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最终以学生上交的工作单、完整的模具装配图及其零件图和项目汇报来考核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情况。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拆装演示、亲自拆装及测绘过程,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三)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方式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有效监管教学质量。传统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形式,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性质,我们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内容考核上,无论是针对补画视图及补画线条等考题,还是装配图方面的考题,我们都以典型模具为对象进行考核,在完成补画视图、拆画模具零件图及填写零件名称等内容时加深了学生对模具图样的了解,效果良好。同时,我们改变以往以笔试单一地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形成过程性考核,即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不应只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外,同时还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如表1所示)。

三、新旧教学模式的比较

将双元制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发现,前者更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下转第70页)(上接第61页)并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同时在考核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针对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性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及多元化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芳丽.“双元制”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2]潘文强.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课程教学探讨[J].教学探讨,2014(9)

[3]徐立华,杨桂娟.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3(2)

[4]吴迎春,梁德平,唐卫东,等.紧密结合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10(4)

[5]魏敏.高职模具专业《模具测绘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模具工业,2014(5)

机械模具 第7篇

关键词:高技,模具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第一线需要的的中、高级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包括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等三种职业岗位 (群) 。而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要素和空间形体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的科学, 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图的图示方法和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能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 弄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些规定有哪些?怎样才能绘制出标准的三视图、轴测图和零件图等机械图样。为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提供技术指导。根据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等三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将该课程确定为“3-2-13-10”教学体系;即课程分为制图的基本知识、三视图和轴测图、机械图样等三大教学模块;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项教学;13项教学模块内容;10个实践实训教学项目。

1、理论教学体系

(1) 理论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图样的图示方法和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能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 并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基础。其基本要求: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能正确应用国家制图标准;掌握绘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正确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进行尺寸标注;并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

(2) 理论教学内容

其基本内容分为三大教学模块, 13项教学模块任务, 见表1:

2、实践教学体系

(1) 实践教学的目的及要求该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等三种职业岗位 (群) 所具有的技术、技能的保障。根据课程目标, 确定了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制图的基本要求;会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物体的图示方法及绘制要求, 能掌握阅读和绘制机件的平面图、轴测图的方法和步骤, 并能准确注写尺寸和技术要求。

(2) 实践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实践教学分基础实验和技能、技术训练, 以技能、技术训练为主 (见表2) 。

三、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要素和空间形体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的科学, 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必须为专业课服务、为工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及模具维修服务。

1、“看、听、做结合”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先看教师演示实验或示范操作或模型, 如讲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形式时, 先用实物演示, 接着讲解其绘图方法和步骤, 然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绘制。使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及时应用于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该教学法有效地将将演示、讲授、实践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 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问、答、讲、做”教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 常采用“学、问、答、讲、做”教学法, 即教师本次课公布下次课所讲的内容提纲, 由学生先自学收集资料, 并写出读书笔记。

四、课程考核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要求具有一定程度操作技能的课程, 课程考核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理论知识) , 而且要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该课程计考核采用如下“综合形成性考核”方式 (见表3) 。

课程设计成绩为结业时零部件测绘实训成绩, 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结语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及标准、三视图与轴测图、机械图样等三大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看、听、做结合”教学法, “学、问、答、讲、做”等教学法, 运用综合形成性考核;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运亮:《看、听、做结合进行植物生理学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 2000年第31期 (总第269期) 。

机械模具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第8篇

我国在拉链生产行业当中起步较早, 自1980年至今的发展极为迅速, 诞生出一大批以拉链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也使得拉链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到了1999年, 我国在拉链方面的产量能够占据全球拉链总产量的半数左右, 总长度超过100亿米, 一举成为全球范围内拉链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虽然目前我国的拉链生产量仍然占据着世界的首位, 但是由于各类文化产业的冲击, 对于生产与制造行业来说, 也要顺应潮流, 将产品推陈出新, 也要与世界范围内各家具有特色的著名拉链厂商进行竞争。我国拉链市场当中常用的销售手段为降低价格, 虽然销售量持续增长, 但是利润与以往相比却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质量方面也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行业内部的相关人士担心长此以往, 我国拉链行业将逐渐成为夕阳产业, 在价格战的硝烟当中渐渐消失。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其实这种价格战属于世界同行业竞争的前奏, 降价是一种应对高精尖产业的有效有段之一, 在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以及创新性方面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时, 低廉的价格自然也会成为一种优势, 甚至能够依靠价格的低廉使我国进入到WTO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当中。之所以我国拉链的价格持续降低, 也是在警示着我国的拉链生产企业, 要将市场的供求作为关注的主要对象, 不仅要将产量予以控制, 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质量, 以此来开辟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持续的价格竞争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利润, 但是毕竟这种竞争方式属于最为低级的手段之一, 如果将一个拉链生产企业所有的希望放在倚靠价格取胜这一个方面, 最终该企业将会走上灭亡的道路。因此在价格降低的同时, 要将关注点放在这样的价格降低是否真的是由于成本降低, 还是纯粹的为了市场而进行恶性压价。但是大量的市场营销经验告诉人们, 将竞争对手打垮后独享市场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还是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方面, 在产品的质量、工艺以及制造方面延伸出更多的优势, 才能够达到获得市场份额的最终目标。

计算机仿真学的基础为多元化的学科理论, 其方法为计算机软件结合各种相关实验的研究数据最终得出的结论,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仅能够将实验的结果予以准确实现, 还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对更为深入的机理与规律进行探索, 在科学的领域当中持续保持先验性。另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并对其进行改良以及更新换代, 作为替代实际产品接受检验、测量的有效工具, 能够充分应用于各种工程或非工程的领域当中。

本次研究当中, 将针对拉链生产行业的“仿真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模拟拉链的开合效果, 再通过这种效果的设计给出拉链应该具备的各项指标与性能数据, 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 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流程与周期, 降低开发与制造成本, 提升市场热度与产品质量, 实现利润方面的丰收, 在国际市场当中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径, 在高档拉链的市场当中抢占地位、份额与利润, 为我国的制造生产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三维仿真系统开发步骤

三维仿真系统开发的基础为生命周期法, 在阶段方面历经了认识、概念、形式、实现以及测试等五个明显的阶段与周期。

在三维仿真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进行软件分析, 分析当中要包括操作者对于系统的使用习惯、使用需求以及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等方面;

第二, 进行软件框架设计, 其中包括对总体系统的设计、总体工作流程的设计以及单个模块的分解分析等;

第三, 进行软件设计。在进行软件设计的过程当中,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模型框架设计、知识库组建、UI设计等方面。数据分析当中包括对数据文件、数据传输、动态数据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 模型框架设计中包括对拉链拉合的受力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工作模式识别、混沌遗传算法等方面的设计, UI设计主要针对主界面当中能够反馈、收集以及抛弃的信息进行集中的归纳总结与设计;

第四, 进行程序编制, 其中包括建立三维产品接口, 搭建设计平台、选取模式识别算法、BP算法、混沌遗传算法、建立拉链拉合受力模型, 进而将整个由数学数据建立起来的结构经过转变后形成程序语言进行表达。随后还要建立相关的知识库, 以及对数据进行传输的相关程序;

第五, 进行系统集成, 工作内容包括将算法、数据以及知识库等模块进行集成, 进而形成三维仿真系统, 随后对其中的各个模块接口问题、集成问题予以解决, 最终完善三维仿真系统。

3 三维仿真系统的功能与开发内容

与拉链生产相关的系统全称为“机械模具三维仿真系统”, 这一系统将针对对象程序设计专门的方法, 在拉链产业当中, 应用最为先进的操作系统与语言环基于拉链生产行业设计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包括了几大功能, 分别为:仿真、设计、预报与寻优。

仿真指的是建立力学模型, 模拟模具的装配过程, 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检验后, 进行形成完善的拉链拉合过程模拟系统。

设计指的是搭建设计平台, 对新类型的产品、模具以及产品库进行设计与建立。

预报指的是对拉链拉合的轻滑度、拉头拉片结合强力与抗张强力、抗扭力、自锁强力以及模具装配的干涉现象进行观察与监测。

寻优指的是对于特定型号的拉链进行最佳静态参数的考量、拉头最佳参数确定后的动态考量、链牙最佳参数确定后的动态考量, 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后选定最佳的配比路线, 具体工作包括:

3.1 权限管理

针对功能、图档以及查阅等方面的授权的限制与开放。

3.2 图档管理

将相关文档形成图像后输入数据库当中, 方便日后的查询、浏览、修改、删除、打印、复制等相关操作。

3.3 设计库

基本的三维储存格式总共有12种, 主要针对拉头、拉片、链牙进行分类, 其中包括尼龙、金属、塑钢等不同的材质, 另外还包括不同的型号, 在数据库储存时刻采用SQL-Server。

3.4 静态寻优

当用户确定产品材质与型号后, 可通过力学性能的选择, 最终形成单个拉头、拉片以及链牙的三维造型、组合造型、尺寸、力学指标等参数, 以及标准状态下所能显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图表, 通过模拟监测流程将局部能够放大、缩小, 对整体能够放大、缩小, 对关键尺寸的衡量、标注, 对具体规格的网格与实体, 包括还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动态模拟。

3.5 动态寻优

在国际拉链产业当中, 拉链具有一个标准的规格与数据库, 因此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库作为基础, 将拉头以及链牙的关键尺寸输入到数据库当中, 系统即可给出相应的样品型号, 通过自我需求的调整之后, 能够产生最后确定的三维样品, 根据样品可得到三维组合图样以及在常规状态下或不同状态下进行检测的五个力学性能指标参数。对于轻滑度参数的获取, 可以通过下拉角度的调整对不同轻滑度参数进行确定, 同时还可以通过动画进行模拟。对于新型拉链的制造, 可以通过设计库当中的已有数据调用某些链牙结构, 将与之能够匹配的拉头结构进行组合, 进行优化的动态设计, 使其能够符合现实的力学性能参数。

3.6 模具装配三维CAD设计系统

将模具当中的标准配件进行设计后, 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标准配件库, 可以将不同的产品进行各种形式的组装, 再通过模具进行装配方面的动态模拟, 对其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后, 可以将运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所有参数进行监测与统计, 使得模具开发人员能够对这些参数进行修改、调整、加入或删减。

3.7 拉链产品设计平台

接入POV-Ray共享软件, 为设计人员提供拉链产品的造型设计。

4 三维仿真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理念

在拉链产业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当中, 所采用的技术要具有科技、难度、交叉等显著的应用特点, 其中将计算机图形学、OPENGL编程、机械力学、VC#图形编程技术、分形与混沌理论、人工智能理论、SQL Sercer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综合利用, 同时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1) 将计算机图形学引入力学模型仿真当中; (2) 将混沌理论引入仿真系统当中; (3) 将传统力学模型与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融合; (4) 图形编程技术。

4.1 采用干涉现象检测八叉树算法

在拉链设计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 主要的仿真模块功能包括:按照用户的操作实现: (1) 移动与旋转三维实体; (2) 计算系统当中的所有静态或动态信息; (3) 对于运动当中的实体进行监测, 观察其是否与其他物件发生干涉的情况。

八叉树数据结构是近几年当中通过CAD软件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数据结构, 属于三维实体模型描述方法当中的一种, 在机械制造、几何运算、机器人设计以及产品生产机械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同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布局的过程当中, 要通过计算机屏幕上对三维实体进行各种操作, 进而完成整个仿真的流程。如果对一个三维实体进行操作时, 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一实体是否与其他的实体产生交集、碰撞, 因此干涉试验在任何一个步骤的操作当中都具有必要性。

假设现在要对i进行操作, ST代表状态空间书, SO代表A的状态数。

其具体的流程包括:

第一步, 将ST空间树以及代表A的状态树SO进行初始化, 随后将第i个操作对象A从ST当中将其信息全部清除, 也就是说对ST进行所有节点整数的i位置进行检查, 如果为l, 需要将i位置的第16位改为0, 将A进行移动操作, 对SO状态树的根节点状态进行确认, 同时赋予打钱状态下的节点集;

第二步, 对当前的节点集进行确认, 换个角度来说, 也就是对SO当中能够组成当前节点集的单个节点进行确定, 同时将半满节点与全满节点进行集合的分析;

第三步, 将当前节点集当中的节点状态为全满的节点予以确认, 并进行二次集合操作;

第四步, 将全满节点进行排序, 对其ST节点的状态进行依次检查, 如果某一点的状态为半满或全满, 则将会发生干涉, 流程结束, 否则继续对下一个节点进行检查;

第五步, 对所检查节点集当中的所有半满节点进行二次集合;

第六步, 将半满节点集当中的节点进行编号, 同时选取下一个节点为当前节点;

第七步, 对ST当中与当前节点产生对应的节点状态进行检查, 如果节点状态为全满, 则将会发生干涉, 流程结束;如果节点状态为半满, 进行第八步;如果节点状态为全空, 进行第九步;

第八步, 在SO当中的当前节点选取8个初始化后的子节点, 将其进行二次集合后形成当前节点集, 同时转为第二步;

第九步, 对半满的节点集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检查结束, 结束后进行第十步;如果未检查结束, 则转为第六步;

第十步, 对当前节点集进行检查, 确认是否为根节点, 如果是根节点, 则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流程结束;如果不是根节点, 则进行第十一步;

第十一步, 将当前节点集转换为上层节点集, 如果无任何剩余节点, 则执行第十步;如果有剩余节点, 执行第六步。

4.2 力学与人工智能模型的结合技术

4.2.1 力学模型的建立

在力学模型的建立当中, 主要工作包括拉链在转弯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在扭曲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在特殊环境下的受力分析、拉链拉和过程当中链牙的啮齿原理、拉动角度问题、拉头提拉结合力、极限扭力以及抗张抗压强力。

4.2.2 以力学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建模

以力学模型为基础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由于计算速度无法加快, 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又不具有时效性,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仿真的效果。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能够忽略前期对先验知识的采用, 只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直接的模型建立, 使其在高度非线性、严重不确定性的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具有极强的解决能力。但是由于在问题的处理当中, 人工神经网络对问题的原理无法理解, 同时也无法对其中表示的物理意义予以表达, 因此将力学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结合后, 不仅能够准确表达物力意义, 还能够准确描述工艺的整个过程。

4.3 以混沌变量为基础进行变步长梯度下降算法的寻优

在非线性问题的寻优过程当中, 梯度法为常用的计算方法, 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较慢、在收敛的过程当中过度依赖变量尺度等缺陷, 因此在小点的计算过程当中应用较为适宜。

混沌在自然界当中属于无序的常见现象, 虽然从表面看上去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但是却具有着独特的内在结构, 具有随机、遍历、规律等显著特点, 在一些领域当中应用能够根据自身的随机性规律进行不重复性的遍历状态。

参照这两种方法的特点, 将两者结合后形成以混沌变量作为基础的变尺度梯度下降优化算法, 能够采用梯度下降法当中的初始解作用, 将k个具有细微差异的混沌变量陆续家在职变步长当中, 通过梯度下降进行寻优, 如果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与初始值相比更好的优化点, 则采用改值替代初始值, 否则将会继续寻优。在不断的运用过程当中, 变步长的因子将会逐渐缩小, 因此在最优点临近处将不会产生拉锯现象。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机械模具的三维仿真系统 (MSS) 开发流程进行阐述, 对该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介绍与分析。三维仿真系统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具有自动适应环境与学习的特点, 在实际的生产当中进行两年左右的应用后, 能够对生产流程的参数进行优化, 进而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良与指导, 可显著提高生产当中的各项指标。文章将某拉链生产企业作为实例, 阐述三维仿真系统在机械模具方面的开发与研究, 旨在提高我国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为更为先进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机械模具,三维仿真系统,产品设计,生产指标,工业经济

参考文献

[1]Vamaguchi K, Kunii T L, Fujimure K.Octree-Related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s[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S0272-1716) .2011, 21 (4) :53-59.

[2]Colorni A.Dorigo M, Maniezzo V.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by Ant Colonies[C].//Procoflst European Conf.Artificial Life.Pans, France:Elsevier, 2011.

[3]Potts J C.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s based on migration and artificial election[J].IEEE Trans.System, man and cybern (S1083-4419) , 1994, 24 (1) :73-96.

机械模具 第9篇

关键词:模具技术,现状,未来前景

一、模具技术简介及发展动向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模具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 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批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其开发动向为:

1. 以最适应的成型加工条件为目标的各种控制技术及其

高度化、专家系统, 开环和闭环控制日益普及, 并设计各种高性能螺杆, 开发薄膜、片材、中空制品等多层复合成型设备。

2. 开发精微控制、低噪音及性能优良的全电动性注塑机, 电动和油压并用的电动注塑机。

3. 可减低残留应力的加工机械, 如各种低压成型或适应压力成型的加工机械, 模内压力控制法、注塑压缩成型机等。

4. 多材、多色成型机, 如多层专用加工机、夹芯注塑机、SP

成型机、回收利用专用机、hoop成型机、软硬材料一体成型机等。

5. 大型化塑机也是当前发展方向之一。

6. 个性化也是当前塑机发展的另一个关注热点。

二、中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为模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模具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 首先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

其次, 要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模具产业的发展, 努力缩小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中西部很多地区已经意识到模具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

第三, 要积极推进模具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 转换经营机制,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明晰产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掘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推进中、西部工业基础较好地区的制造业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 使其模具车间、分厂在不太长的时间里, 采用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转换机制, 大力发展产权明晰、独立自主经营, 适应市场运作和模具生产快速反应的现代专业模具企业, 培养能代表行业水平的“龙头”企业, 带动地区产业链的发展。

第四, 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 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CAD/CAE/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的模具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 从作坊式的企业成长起来, 甚至目前仍有许多模具企业是作坊式的管理, 在模具交货期、成本、质量的控制方面问题层出不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水平, 使模具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只有疲于奔命。因此, 模具制造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 具备快速反应和及时调整的能力, 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信息化建设, 实现模具制造。

网络企业的建立, 总的来讲是基于INTERNET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 并融合了EPR、CRM、SCM、PM等技术, 以及一些行业标准化的规范。通过INTERNET技术, 模具企业可以跟国内外客户建立联系,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进行企业与国内外客户业务、技术的沟通;建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接口。ERP技术帮助企业规范和管理内部业务流程, 提升模具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极大地优化和缩短了企业内部的流程, 提高竞争力。把INTERNET技术和ERP技术结合起来, 还可以实现远程异地办公, 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CRM技术可以帮助模具企业加强管理客户关系, 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SCM技术帮助模具企业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和开拓更多的供应渠道, 等等。

三、模具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共享的、一致的、忠实的进程监控平台。在信息化系统中, 通过项目计划与进程控制, 可以对模具的整个生命周期 (订单确定—设计—采购—生产—首次试模—模具修改—交付) 进行管理。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在系统中反馈模具实际进度, 系统忠实地监控项目进程的每一个任务, 当某一控制点出现延期时, 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邮件给相关人员, 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而且, 对于一些关键任务, 还可以让系统提前预警, 以使有关人员及早准备和安排。

成本控制是模具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难点, 模具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系统将在公司内部下达订单时, 以报价的成本估算为基础, 为模具制订计划成本;系统中设置成本预警, 对模具生产中的成本要素进行监控, 从而有效控制各项费用, 确保利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模具材料下达时, 比较设计物料总成本与计划材料成本的差异, 决定是否下达。在采购材料收货时, 比较交货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 决定是否收货, 从而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机械模具 第10篇

关键词:机械模具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智能化

0 引言

近几十年来, 机械模具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 并在整个工业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机械模具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优点众多, 如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等。目前, 很多发达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机械模具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将之视为国家进入富裕社会的源动力, 加大了政府支持力度。与国际形势接轨, 我国也日渐加大了对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的重视和发展, 这点由蓬勃发展的机械模具企业数量不难看出。据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我国迄今为止模具总产量已居于世界前三位, 自主制造水平、模具标准化程度等虽有显著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差异。新时期, 为了进一步夯实我国机械模具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必须要重视机械模具技术发展, 致力于一体化创新, 从而提高国家工业综合实力。

1 机械模具技术发展背景

在机械工业愈加发达的今天, 模具技术作为其他工业生产设备的基础,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在当代社会经济结构中, 机械模具技术水平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实力, 其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 模具制造与应用很早就出现了,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形成产业。早期时候, 我国的工业基础较差, 机械模具技术发展水平滞后, 很多工艺操作都是靠手工完成的, 直至今日, 这些依然常见于中小型企业当中。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刻变革, 机械模具行业也因此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机械模具自产自配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 组织形式多样, 所生产的标准件几乎占据国外覆盖率的三分之一。但是, 相比于国外小而专的特点, 我国机械模具的精密、复杂程度及寿命时长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并不占优势。究其根本,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机械模具技术发展水平不无关系。因而, 深度剖析机械模具技术现状, 加快机械模具技术发展, 对促进我国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2 机械模具技术的现状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成为了机械模具工业制造改革的关键技术,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时至今日, 计算机软件支持下的机械模具CAD技术、CAE技术以及CAM技术高度集成, 显著缩短了机械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其应用带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机械模具技术现状的分析, 具体表述如下:

2.1 CAD技术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 其发展最早起源于60年代, 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 只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波音航空公司使用自行开发的交互式绘图系统。日后, 随着计算机硬件成本降低及体积缩小, CAD技术应用出现在多个领域, 并成为了机械模具制造不可或缺的软件之一。从专业的角度讲, CAD是指通过计算机及其搭载的三维设计软件, 实现模具三维立体设计, 并利用虚拟装配检测技术对设计模具的装配进行检查干涉, 最终获得完整工程图的过程。CAD作为一种功能健全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主要包括交互技术、图形变换技术、实体造型技术以及曲面造型技术等。其中, 交互技术是机械模具CAD设计的基础, 基于此用户可与计算机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换, 从而同时完成构思、打样、修改等指令, 使机械模具设计更加尽善尽美。图形变换技术有机地将用户坐标与图形输出设备坐标联系起来, 进而实现图形平移、缩放、旋转以及透视交换等指令操作。在CAD构建的三维造型软件平台上, 设计师可以轻松、便捷地将自己的意图变现出来, 并最大限度地完整呈现逼真效果, 为机械模具的后期生产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 计算机还具有制成品体积、质量等物理参数保存功能, 为后期机械模具分析与修改提供了诸多便利。现行的CAD软件本身搭载了一些简单的图形自动生成功能, 大大降低了相关工作难度和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 而且较之人工操作精确度更高。目前, 国内对CAD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崛起, 以浩辰、中望为代表的国产软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操作习惯,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2.2 CAE技术

CAE既是指计算机辅助工程, 简单来讲, 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或产品的结构强度、刚度、热传导、弹塑性以及动态响应等力学性能, 并由此得出近似数值, 从而完成性能设计优化的分析方法。现行的CAE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即通用CAE软件和专用CAE软件。其中, 通用CAE软件可以针对多种类型的工程或产品物理、理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优化, 是一种能够实现产品技术创新的辅助软件。而专用CAE软件更多的是针对特殊类型的工程或产品进行性能分析、预测及优化。以结构离散化为核心的CAE软件, 其主体构成是有限元分析软件, 可以通过改变单元数目, 得到与现实情况无限接近的解, 应用方法更加灵活。在传统机械模具制造中, 人们的主观经验及直觉占据主导地位, 需要对其反复修正和不断调试才能被投入到生产当中。如果在试模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问题极可能对机械模具的工艺、结构等一系列参数进行修改, 因而对新产品的开发有很大的制约性, 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上述问题成为了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而CAE技术的发展, 则很好地解决了机械模具制造难题, 它不仅可以分析模拟流动, 还有效确保了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向机械模具制造提供了更大的参考价值。但值得客观提出的是, 单纯地依靠CAE软件还存在较大的漏洞性, 这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察实际情况, 理性分析模具变化, 如此才能获得有效的机械模具产品。

2.3 CAM技术

CAM的中文翻译是计算机辅助制造, 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 即为常规意义上的数控。CAM作为现代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计算机应用系统, 已有近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类型不断增加, 包括“加工中心”在内的多功能机床, 实现了钻、饺、攻丝等多道工艺的智能化控制,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企业高效、高质生产需求。在CAM系统运行中, 它输入的信息是零件工艺路线及工序内容, 输出的信息是刀具加工运动轨迹和数控程序, 同时具备数据转换和过程自动化两大功能。基于CAD、CAE技术应用, CAM技术可就机械模具作进一步的制造分析和优化。在此过程中, 企业首先要对机械模具制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或改善, 其次利用CAM技术, 自行生成NC代码, 最终实现很好的数控制造。以工艺、母鸡、造型的3D数据信息为基础, 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 不仅仅提高了机械模具生产效率, 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机械模具生产质量, 从产品的层次上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以Pro/E制造注射模为例, 在经过CAM软件的评估分析与优化之后, 就可提取相关加工数据信息, 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将此类数据信息加工成文件再进行处理, 进而自动生成部分工艺程序并传输到数控机床内, 最终完成机械模具加工, 如此帮助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 CAM技术应用已然成为了机械模具生产制造企业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标识, 其研究意义非常。

3 机械模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现代机械模具制造中, 其总体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工操作, 实现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受此环境的影响, 机械模具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 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 我国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促进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的同时, 也对机械模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机械模具技术发展将呈现更加显著的创新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一体化等特性。

3.1 创新化

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越来越重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纵观人类历史, 每一次的科技变革都会促进发展一大步, 这其中与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明确, 人们对机械模具技术的效率要求不断提高, 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与技术已然难以跟上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快节奏了, 因此, 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了机械模具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历程。例如, 当代3D打印技术在机械模具设计领域的应用, 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大大降低了机械模具的研发成本和出错率。同时, 为了进一步缩短机械模具产品的上市时间, 要求相关研究人员通力协作, 加强在不同领域的探究与讨论, 不断创新工艺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宜生等教授提出的协同制造联盟理念, 主张各生产制造企业加强互动交流,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打破行业壁垒,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 准确定位企业综合实力, 在共享联盟益处的基础上, 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提高整个机械模具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进而占领国际市场份额。

3.2 信息化

当前是一个以信息化为主流的多元时代, 网络科技应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工作以及生活方式, 它带来了各个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体验。时至今日, 信息化对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 加强了不同领域、不同企业间的互动交流, 为战略联盟建设奠定了良好技术环境基础。新时期,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 谁掌握了更加丰富、先进的信息, 那么谁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了首位, 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因此, 与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相关的单位及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途径, 了解行业一手资讯, 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武装自己,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 高校作为创新科技的发生阵地, 应加强信息化建设, 深入、全面了解机械模具行业动态发展, 丰富和更新专业学科的知识与思想, 并藉此激励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行为, 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势, 促进机械模具技术发展。同时, 企业也需利用网络平台, 共享和汲取国际先进机械模具技术经验, 重视校企合作, 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

3.3 智能化

如上文所述, 计算机在机械模具技术发展中多有参与, 它作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应用在很多方面减低了企业生产制造成本, 实现了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大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智能化是人类大脑的又一承灾体,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比之人类大脑计算更加快速、精准。缘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需求, 智能化成为了机械模具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推进, 现阶段机械模具制造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 并在帮助企业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 这并不代表机械模具技术智能化发展已成成熟, 事实证明, 其在应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等时有发生。因此, 机械模具生产制造相关企业应致力于向更高端的智能化层次迈进, 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改善其中问题, 逐步建立更加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程序, 继而实现持续不断的市场资本积累, 在本行业领域扩展新的发展空间。

3.4 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受激烈竞争环境的压迫与影响, 人们的一体化意识越来越强烈, 并主导了整个行业格局。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科学技术不断融合创新, 加速了各个领域技术的相互渗透。未来随着发展, 机械模具技术不再单纯地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出现, 其中还将呈现不同领域的技术知识, 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此之外, 机械模具技术还有赖于人的推进。因此, 各科技人才应强化自身一体化意识, 积极打破行业壁垒, 在持续不断地交流互动中寻求创新时机, 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 结合丰满的实践经验, 提出更多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策略。与此同时, 机械模具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行为, 其还牵连到各种各样的服务产业。机械模具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一体化特性, 对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 与机械模具生产制造相关的各个工艺结构, 都应转变战略思想, 在一体化思想的引导下, 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 关注其他各个环节的发展, 并采取恰当合理的应对策略, 从而促进整个机械模具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 未来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 加之机械模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本文对机械模具技术现状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 作者希望学术界的更多学者持续关注我国机械模具技术现状, 理性定位现有机械模具技术水平, 结合当前的科技结构及生产实际, 综合评估机械模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更多促进我国机械模具技术发展的有效策略, 从而为我国工业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与此同时, 机械模具相关高校及企业也需深刻意识到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充分发挥自身所长, 站在不同的行业角度, 全面分析机械模具技术现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及时掌握机械模具技术发展动态, 并采取更多有效促进发展策略, 从而为我国迈入更高层级的工业型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奚云赫.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现状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6 (01) :229, 231.

[2]赵旭.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 2016 (06) :90-91.

[3]卞宏山.机械模具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才智, 2013 (12) :326.

[4]宋斌.模具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重点[J].山东工业技术, 2014 (20) :279.

机械模具 第11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

1.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2.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

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3.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

4.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

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曰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

5.结语

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 第12篇

1 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方法

1.1 冲压模组配零件加工

在加工各种冲压组配机械零件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具体的加工部位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 如果需要加工各种凸模或者凹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型孔的时候, 便需要严格按照相应图纸的具体要求, 对基准件机械能细致的编制。另外, 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组合加工模式, 例如对上下模座导柱和导套孔进行组合, 并在加工相同的基准之后, 再次加工导套孔固定孔。

1.2 组合加工

组合加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方法, 使用的是能够调试的刀、夹具以及同组零件。在加工的时候, 可以按照不同机械零件的实际工艺特点和外形、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组, 以提高工艺流程的科学性。组合加工是从传统的单件、单机床或单工序加工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工艺方法, 并增加了加工的工序, 实现了多个不同工件的集中加工。通过组合加工, 可以有效减少零件的装夹次数, 并提高加工的精度等。从而在提高机械零件技工质量的同时, 还可以有效降低加工成本, 实现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注射模组配零件加工

在利用注射模组配方式加工各种机械零件的时候, 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其中, 小型模具可以利用复位杆来取代原有的板导柱。不采用单件钳工钻制, 而是采用复位杆孔与推板上的孔组合成镗制。

2 机械零件精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

2.1 加工流程的安全操作

(1) 生产。机械零件加工流程中的生产即为工作台操作, 加工过程中, 各种冲压需要在特定的工作台上完成。在加工的时候, 要注意对凹凸模予以严格的控制, 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冲压能力。从而保证零件精加工的精度, 并提高加工的安全性, 避免加工过程中零件冲出工作台。

(2) 定位。加工过程中, 零件定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如果工件固定不够稳定, 则在冲压加工的时候, 便容易出现偏离, 导致最终加工精度发生改变。而通过准确的定位, 则可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之前, 要将其妥善固定在工作台上, 并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以保证后续加工流程的顺利进行。

(3) 导向。导向结构会对模具上下冲压路线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对机械零件的最终加工精度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对工件进程加工飞低吼, 要保证凹凸模符合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 冲压模具使用的导向装置为导柱, 导柱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固定作用。另外, 加工时要保证导柱和模块以及压料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以避免冲压超程损坏导柱。

2.2 机械零件的精加工

(1) 磨削。在对各种机械零件进行精加工的时候, 磨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以往的一些加工过程中, 忽略了对零件的磨削, 导致最终产品存在精度较低以及表面粗糙等质量问题。而磨削加工需要用到专用的磨床设备, 在对工件进行一定的磨削处理之后, 再将其安装到冲压模具上予以进一步的精加工。这样一来, 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便可以得到有力的保证, 以往的一些质量和精度问题也迎刃而解。

(2) 切割。随着时代的发展, 切割技术以及工艺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切割加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机械零件的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 为提高加工水平, 也可以积极的使用切割加工技术。利用切割技术按照加工需要来切割机械工件, 可以去掉多余的部分, 为冲压加工提供较大的便利, 实现加工效率等的提高。

(3) 表面。各种机械零件在经历进行磨削和切割等多个加工流程之后, 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表面加工。上述各项工艺结束之后, 受到冲压过于集中等因素的影响, 零件表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磨痕。这些磨痕的存在会对零件的质量等产生影响, 因此, 需要相应的表面加工使机械工件表面保持光滑, 以提高零件的最终质量。

3 结语

该文对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方法以及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具体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 可以为实际的机械零件加工提供些许参考。总之, 现如今, 各种现代冲压模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机械零件的加工之中, 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相信随着现代冲压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等必将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洪艳.现代冲压模具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的主要方法及有效应用[J].河北农机, 2014 (2) :45-46, 47.

[2]徐荣其.机械零件精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2) :274-275.

上一篇:美利坚合众国下一篇:事件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