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2024-07-24

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精选10篇)

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1篇

2015年, 临县在城庄镇、白文镇实施了133.33 hm2马铃薯示范种植园区, 通过各种管理措施, 规范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 推广以脱毒种薯为核心的良种良法先进技术, 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和科技素质, 取得显著的效益。

1 测土配方施肥

1.1 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岗地, 以谷子、玉米等禾谷类茬口为最佳, 土壤肥力应达到Ⅰ级和Ⅱ级, 机械深松40~45 cm, 达到全层深松, 整平耙碎。

1.2 配方施肥

按照生产1 000 kg鲜薯需纯N 5 kg, P2O52 kg, K2O11 kg, N、P、K需求比例1∶0.5∶2计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 一般地块每0.067 hm2施N 12 kg、P2O54 kg、K2O 12 kg, 保证3 000 kg优质有机肥;高产地块采用N 18 kg、P2O56 kg、K2O 20 kg, 保证优质有机肥4 000 kg左右。

1.3 施肥的原则

根据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要求, 以基肥 (有机肥) 为主, 追肥 (化肥) 为辅;多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 适当补充中量、微量元素。

2 种薯准备

2.1 种薯的质量要求

选用脱毒种薯, 种薯质量达到GB 18133-2012规定。种薯要纯正无杂, 达到相应种薯质量标准;主要的病毒、病害及虫害的存在概率不超过要求的标准;无机械创伤、无腐烂、无生理因素形成的种薯异常变化。

2.2 种薯选择

选择的种薯要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薯块水分状况适中, 薯形外观良好, 大小为40~150 g。

2.3 品种选择

根据品种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 选择中晚熟粮菜兼用的鲜食专用品种:青薯9号、冀张薯8号、晋薯16号和克新1号为主栽品种地位。

2.4 切种

种块要求在40~60 g左右, 切立块, 保证每个切块上有1~2个芽眼, 低于50 g的种薯整薯播种, 切种人员每人至少准备3把刀, 切薯时切刀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切刀消毒时间7 min, 当切到烂种时, 扔掉烂种, 把刀放在溶液中消毒, 更换一次刀。

2.5 种薯包衣

用质量分数为60%高巧悬浮种衣剂30 m L+20%卫福胶悬种衣剂40 m L, 兑水300~400 m L, 搅拌均匀, 包衣100 kg种薯, 或用草木灰拌种。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4 g+70%吡虫啉湿拌种剂 (高巧) 133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兑成混合溶液, 均匀喷雾150 kg种薯。拌种后, 将切块摊晾在15℃~20℃和相对湿度80%~85%通风条件下, 经3~4 d伤口愈合后播种。

3 播种

3.1 播期

适时早播, 一般4月末5月初 (立夏后) , 当地温稳定到7℃~12℃时开始播种人工种植可早播, 机械播种适当晚播。

3.2 播深

一般播种深度10~12 cm, 根据土壤类型、墒情等情况适当调整播种深度。

3.3 播种密度

根据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 行距保持75~90 cm, 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0.067 hm2为宜。

3.4 播种方法

随播起垄8~9 cm, 播种时开沟、下种、覆土连续作业, 避免晾墒时间过长。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

中耕2次, 第1次除草培土在出苗8~10 d时进行, 第2次除草培土在植株现蕾开花封闭前进行。培土高度距种薯20 cm左右, 以增加结薯数量和大中薯率, 防止块茎感染病菌, 提高马铃薯质量和耐贮藏性。

4.2 水肥管理

第1水在第1次中耕培土后进行, 之后发现干旱及时灌水, 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 在现蕾期出现缺肥现象时, 每0.067 hm2追尿素10 kg。

4.3 病虫害综合防控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环腐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等;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瓢虫、蚜虫等。

病虫害防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采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等非化学防治手段。优先采用农业措施, 通过秋季深翻晒土、选用抗病脱毒种薯、切刀消毒、药剂拌种处理、适当早播、轮作倒茬、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拔除病株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其次利用频振灯、黄色的诱杀害虫、人工捕捉害虫防治病虫害。

对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农药时, 要做到“3个严禁“:一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二是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 (产品) 及制剂;三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藏期病虫害。

使用农药时, 严格控制用量, 不超过国标规定的施药量 (浓度) , 在整个生育期, 每种药剂仅施用一次, 选用不同类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使用。环腐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病使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晚疫病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 g, 或70%丙森锌WP (安泰生) 、25%双炔酰菌胺 (瑞凡) 悬浮剂, 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银法利) 、72%克露WP等交替喷施预防;早疫病发病初期喷施500 g/L氟啶胺悬浮剂 (福帅得) 1 2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 (好力克) 20 m L/0.067 hm2兑水喷雾。每隔7~9 d喷1次, 多雨季节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5~6 d, 视病情发生情况连续使用3~7次。二十八星瓢虫用25%杀快灵乳油40~50 m L/0.067 hm2喷施防治等。做好农药使用、贮存、药械管理及记录。

5 收获贮藏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2篇

从选用良种、整地施肥、播种、栽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作 者:陈和平吴俊山 张建模 陈义勇 作者单位:陈和平(江苏省大丰市南阳镇农技服务中心,江苏大丰,224141)

吴俊山(大丰市万盈镇农技服务中心)

张建模,陈义勇(大丰市裕华镇农技服务中心)

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3篇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抢早栽培可用早大白、东农303;露地栽培多用克新12、尤金885等。

二、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三、施足基肥

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四、种薯处理

1.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2.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长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长,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现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作好催芽处理,增施钾肥,并配合相应的氮磷肥,才能发挥小薯作种的生产潜力。

3.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时,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五、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本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或5月上旬播种为宜,进行覆膜或露地栽培。

六、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当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时,单株产量相应降低,两者都与栽植密度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相矛盾因素协调统一。如果密度小时,虽然单株发育好,产量高,但由于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小,结薯较少,产量不高。如果密度过大,虽然总株数多,但单薯重很低,同样产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6000株左右,每株2~3茎较为适宜。

七、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钭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2.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3.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4.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八、收获

绿色食品原料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4篇

绿色食品原料春马铃薯生产, 追求的目标是早熟高产、安全优质, 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要实现以上目标, 就必须了解马铃薯在各生育期的特性, 结合巴东县环境条件与气候条件, 采取适宜的农艺措施,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巴东县地处三峡地段, 常年春播马铃薯面积1.69 万hm2, 平均产量15 315 kg/hm2, 个别田块可达45 120 kg/hm2以上, 总产26 万t, 为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春马铃薯基地, 追求早熟高产、安全优质, 确保绿色食品马铃薯淀粉原料供给, 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从2014 年开始, 指导三峡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春马铃薯核心生产基地133.33 hm2, 辐射生产基地6 666.67 hm2, 所生产的马铃薯淀粉于2015 年7 月成功申报成绿色食品, 为全县的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现将绿色食品原料春马铃薯种植技术浅谈如下, 供人们借鉴。

1 马铃薯生长发育与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1.1 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

根据农民长期栽培经验, 以及对马铃薯生育过程中植株的形态、生理学分析, 一般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三段五期”。

1.1.1 发芽期。发芽期是指从种薯解除休眠, 芽眠处开始萌芽、抽出芽条, 直至幼苗出土, 进行第一段的生长。此期主要是进行芽轴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由种薯供给其生长需要的养分和水分, 其生长过程的快慢与好坏, 关系到马铃薯的保苗和稳产高产与优质。此期因品种、种薯贮藏条件、栽培季节和栽培水平等不同而长短不一, 短者1 个月, 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此期的关键措施在于把种薯中的养分、水分、内源激素等充分调动起来, 加强供给茎轴、根系和叶等原基的分化和生长。

1.1.2 幼苗期。从出苗到主茎第6 叶或第8 叶平展 (俗称团棵) 为幼苗期, 进行主茎轴第二段生长。幼苗期根系继续扩展, 匍匐茎尖端开始膨大, 块茎雏形初具, 但生长中心在茎叶。历时15~20 d。

1.1.3发棵期。发棵期是指从团棵开始到主茎封顶叶 (第16叶或第12叶) 展平, 进行主茎第三段生长。此期共经历30 d左右, 各项农艺措施都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马铃薯从发棵期的以茎叶生长为主, 转到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 有一个转折阶段。除品种遗传特性、种薯生理年龄等内在原因决定外, 在栽培中环境条件特别是对温光水气进行调控的农艺措施, 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此期前段以肥水促进茎叶生长, 形成强大同化体系, 继而进行深中耕并结合大培土的控秧、促根措施, 促进生长中心由茎叶迅速转向块茎旺盛生长[1,2]。

1.1.4结薯期。结薯期是以块茎生长为主, 主要进行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 80%左右的产量就是在此期形成。结薯期的长短与品种、气候条件、农艺措施等有关。此期的关键农艺措施在于尽力保持根茎叶不衰, 有强盛的同化力, 以及加速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和积累。

1.1.5 休眠期。栽培上把茎叶衰败后收获块茎看作块茎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长短按收获到芽眼萌发幼芽的天数计算, 因温度和品种而异, 短则1~2 个月, 多则3 个月以上。马铃薯块茎休眠属生理性自然休眠, 此期即使给予块茎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气体条件也不能发芽。但因栽培的需要, 可人工打破休眠[3,4]。

1.2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解除休眠的块茎, 在12~18 ℃时芽苗生长茁壮, 根量较多。超过18 ℃, 生长随之相应加快, 但超过36 ℃就不易萌芽。而在5 ℃时, 芽生长极缓慢。茎的伸长在18 ℃时最为适宜, 高温则引起徒长。气温12~14 ℃时叶大量发生。块茎形成的最低温度是7 ℃, 块茎生长膨大最适气温是17~20 ℃, 土温15~18 ℃。气温达25 ℃时块茎生长严重受阻, 30 ℃时由于同化与异化处于平衡, 块茎停止生长。0 ℃低温对马铃薯的幼苗, 成株和贮藏中的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冻害。最适于块茎的贮藏温度是2~4 ℃。

马铃薯发芽期、幼苗期与发棵期、后期、结薯盛期、接近收获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 、60% 、80% 、50%~60% 。 马铃薯喜光, 茎在弱光下长势表现细弱。高温弱光易使茎叶徒长, 块茎几乎不能形成, 故此不适于与高大果树套种。马铃薯适于中性和微酸性疏松土壤, 不耐盐碱, 不适于黏重板结土壤。据研究, 每生产1 500 kg块茎, 需要吸收纯N 8.3 kg、P2O53.3 kg、K2O 15.3 kg。马铃薯整个生长过程中, 要求健康无病虫害, 才能达到稳产高产[5,6,7]。

2 巴东县种植马铃薯利弊条件分析

对照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巴东县多数乡镇农田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适于马铃薯生长时期长, 低山10—12 月, 二高山11—12 月, 高山2—3 月适于播种一季春马铃薯, 低山8 月中旬可种一季秋马铃薯;降雨充沛, 能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不利条件是:早春 (2—4 月) 气温回升慢, 不利于芽苗生长和发棵, 且有晚霜的威胁;11 月后气温偏低, 秋马铃薯有霜冻威胁;4—6 月雨量偏多, 易致病虫害发生, 尤其是易发晚疫病;土壤普遍缺磷, 需增施磷肥。

3 绿色食品 (原料) 春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3.1 精细耕地

马铃薯为须根浅根作物, 又是土里结薯。土壤越是疏松深厚, 马铃薯根系发育越好, 植株长势愈强;有利于块茎的形成膨大, 产量也就愈高。因此, 种植田块应选择土壤深厚疏松, 土垡细碎, 耕地一般要求深耕25~30 cm, 深翻土地要早, 土壤风化时间长, 特别是通过冬季低温冰冻条件, 有利来年减少病虫、杂草。同时, 一定要选择轮作。

3.2 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的脱毒种薯

巴东县当前马铃薯主栽品种为米拉, 虽然该品种优质高产, 但是成熟较晚, 生育期约105 d, 难以满足早熟、早收、早上市抢占市场的需要。近年来, 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选育了鄂马铃薯10 号、南中552 等早熟高产品种, 更适合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马铃薯是以块茎为种薯的无性繁殖作物, 由于病毒的侵染并不断累积加重, 常导致种性退化,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米拉在当地经20 多年连续种植, 种性已严重退化, 南中552、鄂马铃薯10 号若经多年种植, 也有逐步退化的危险。采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隔离快繁等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并推广使用脱毒种薯, 是解决品种退化的根本途径, 在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下, 当地20 世纪70 年代末攻克有关技术难关, 开始脱毒种薯的生产与推广应用。据试验及多年生产示范结果, 使用脱毒种薯比使用非脱毒的同一品种, 可增产30%~50%。目前米拉、南中552、鄂马铃薯10 号, 每年都繁有大批的脱毒良种供生产使用, 马铃薯生产上应选择使用脱毒种薯, 才能获得优质高产[8,9]。

3.3 采用育芽带薯移栽和复膜栽培

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是一项操作简单、成效高、投资少的增产技术。据试验调查, 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地区均表现为增产, 尤其是低海拔地区, 可增产20%以上, 主要原因是育芽带薯移栽较普通的直播出苗早7 d左右, 成熟期提早10 d左右, 大中薯率提高13.5%~23.0%, 此项技术在低海拔地区由于能缩短后期高温对结薯的不利影响, 且早熟早收能避过后期的病虫危害 (避病作用) , 故此增产幅度更大。

操作方法:马铃薯收获后选择纯度高、40~50 g重、大小均一的健康块茎作为种薯, 收集的种薯要薄摊在楼板上或架藏, 冬季温度低时要注意防冻。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排灌方便的向阳土地作为苗床。12 月下旬或1 月上旬当10 cm土温稳定在6 ℃时, 选择尚未发芽或刚开始萌芽的种薯, 播种育芽。然后架低棚覆膜, 四周用土盖严, 开好排水沟。2 月当薯芽刚破土长为1.5 cm时将种薯挖起, 每个薯保留顶端3 个壮芽, 其他的芽全部抹除。移栽大田时追施尿素150 kg/hm2, 然后再覆盖2 cm厚的细土。移栽后及时施除草剂48%的拉索乳油4 500 g/hm2, 再搭起30 cm高的小拱棚覆膜, 当晴天温度超过25 ℃时拱棚两头要揭膜通风降温[10,11]。

3.4 种植方式及密度

马铃薯单作:植株比较高大繁茂的品种如米拉, 以50 cm的行距, 33.3 cm的株距, 密度为6 万株/hm2;植株比较矮小的品种, 如鄂马铃薯10 号、南中552, 要适当缩小株距为30cm, 密度为6.6 万株/hm2。

马铃薯玉米套种:矮杆马铃薯与高秆的玉米套种两者矛盾小, 有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多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 套种规格以1.50~1.67 m为一带, 实行双行马铃薯与双行玉米套种为好。马铃薯窄行距0.4 m, 株距0.33 m, 栽3.60 万~3.75 万株/hm2。 玉米窄行距0.34 m, 株距视品种而定, 如紧凑型玉米株距为0.2 m, 披散型高大品种株距0.3 m。

3.5 施肥与管理

马铃薯是一种产量较高的作物, 以钾肥的需要量最多, 氮次之、磷最少。马铃薯生育期短, 故应重施底肥, 底肥用量应占全施肥量的60%~70%, 并以农家肥为主。适宜作马铃薯底肥的有绿肥、猪牛栏肥、堆肥等有机质肥料, 用量单作37.5~45.0 t/hm2, 套作22.5~30.0 t/hm2。

在追肥技术上, 第1 次追肥在大多数马铃薯即将破土出苗或零星出土时, 先松土除草, 再追尿素75~120 kg/hm2, 随即中耕盖土, 效果很好。马铃薯对化肥非常敏感, 绝不可撒在茎叶上。第2 次追肥一般在现蕾时进行, 根据当时苗的长相、长势、叶色和下段气候条件确定追肥量, 如生长正常、雨水比较均匀, 可追尿素45~60 kg/hm2, 如果长势较弱, 天旱少雨, 则可喷施15%多效唑450 g/hm2对水600 kg/hm2, 抑制徒长、促进结薯, 据试验可增产2 成, 还可喷施膨大素1~2次, 每次180 g/hm2, 据试验可增产18%, 但对薯形有些影响, 会出现部分畸形薯。单作马铃薯, 应在上述追肥量的基础上增加30%。

中耕除草可结合追肥进行。第1 次要深中耕 (17~20 cm) , 以利匍匐茎的伸展和幼薯的形成。第2 次中耕要浅, 否则容易伤害到匍匐块茎。另外, 在雨季要注意经常清沟排渍。

3.6 防治病虫害

3.6.1 晚疫病。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25%甲霜灵或58%甲霜灵锰锌农药, 配成500~800倍液喷雾, 也可灌兜, 土壤湿度大和小雨天也可拌细土或煤灰 (1∶40) 施于根部。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药效在马铃薯体内可维持15 d, 如发生第2 次侵染需再施用1 次, 该药对防治蕃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也很有效。

3.6.2 青枯病。一是精选健康种薯、整薯播种, 如果要切块, 每切一刀必须要用酒精消毒1 次, 防止病菌传染;二是实行轮作换茬, 也不可与茄科作物重茬, 因为病菌可在土壤生存3 年以上, 但水田没问题;三是及时拔除病株连土挖起带出田间深埋或浸泡在水里, 如果是种子田, 病株周围植株结的块茎不能作种[12]。

3.6.3 马铃薯块茎蛾。对有虫的种薯, 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碳熏蒸, 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25%喹硫磷乳油1 000 倍液喷种薯, 晾干贮存。在成虫盛发期可喷洒10%赛波凯乳油2 000 倍液或0.12%天力E号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

3.7 及时收获, 分级贮藏

马铃薯叶片70%~80%枯黄脱落或块茎容易抖落, 表明已经成熟, 要及时收获。收获后要进行1 次精选。严格剔除病、烂、破伤薯, 按大、中、小薯分别薄摊通风处, 晾干收汗后方可上堆遮光贮藏。大薯可选作蔬菜出售, 中、小薯可加工淀粉或, 破伤薯可用作饲料。

参考文献

[1]刘介民, 李卫东, 舒荣春.长江中下游地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昆明: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0年年会, 2000:6.

[2]张贤图.湘西自治州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6) :21-23.

[3]吴斌, 王建富, 孙瑞林, 等.泰兴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179-180.

[4]徐兴玲.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法[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23) :32.

[5]张建平, 程玉臣, 巩秀峰, 等.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分布与为害[J].中国马铃薯, 2012 (1) :30-35.

[6]刘介民.湖北低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1998 (1) :28-32.

[7]刘玉华, 王文桥.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控[J].中国马铃薯, 2010 (3) :159-164.

[8]吴健华.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6) :645-649.

[9]杨如达, 杨富, 李淑兰.无公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2) :113-114.

[10]辛会英, 闻小军, 邹世星, 等.万载县黑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 2013 (1) :24-26.

[11]黄美蓉.马铃薯稻田冬种免耕栽培技术探讨[J].广西蔗糖, 2009 (3) :23-28.

干旱带坡地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5篇

干旱带坡地马铃薯栽培技术

海原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处于“十年九旱”的现状,提倡大力发展“避灾抗旱”农业,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十几万亩,逐年扩大规模,到播种面积增加到5.47万hm2.为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完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最终目标,通过长期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海原县马铃薯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

作 者:魏月菊  作者单位:海原县农业局农技中心,宁夏,海原,7552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81-1

马铃薯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如何栽培出质量优,产量高的马铃薯成了农民朋友最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介绍了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分别是选用良种及薯种处理、选地与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

1选用良种及薯种处理

1.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选择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的薯种,一般来讲沙壤土比较适合栽培马铃薯。要首先选择抗病性好,适应能力强,高产量的薯种,另外也要考虑马铃薯上市时间,想要早熟还是晚熟,然后选择早熟或者晚熟薯种。最后就要看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品品质,以及该品种的大小,外形是否好看。

1.2种薯处理

首先要精选种薯,在已经选用了良种的基础之上,要尽量选择薯形规整一些的,表面光滑的,大小也要适中,颜色也要选择鲜亮一些的健康薯种;然后需要注意的就是种薯切块,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时切块用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传病,同时要剔除病薯,一般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然后是催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

马铃薯对连作很敏感,属于不耐连作的作物,一旦连作就会导致马铃薯病害加重,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马铃薯缺少微量元素,植株不健壮,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因此种植马铃薯的人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连作,不要心存侥幸,以免后悔莫及。所以很明显在选地上就要选择2~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的地块,甚至是其他茄科植物也没有种植过的地块最好。建议马铃薯最好与小麦、玉米等轮作,效果比较好。

2.2整地

我们食用的马铃薯是马铃薯植株的地下茎部分,马铃薯块茎是需要膨大的,最后长成我们常吃的马铃薯。马铃薯的块茎膨大是很关键的,因此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最好地势平坦一些,要有好的灌溉条件,排水要良好,砂壤土为宜。另外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3施肥

众所周知,马铃薯是淀粉含量较高的作物,所以在施肥上也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氯、磷、钾化肥,同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也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钾肥的施用对产量提高的作用明显,硫酸钾效果更佳,试验表明氮、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另外硼肥镁肥对马铃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土壤中有效硼含量0.6~0.66毫克/公斤可作为马铃薯土壤潜在缺硼的临界范围。亩施3公斤硫酸镁可减轻茎果内褐变症状。

施肥量:亩施有机肥300~500公斤,纯氮6~7公斤,五氮化二磷4.5~5.5公斤,氧化钾8~9公斤。施肥时期:氮肥应分期施用,采用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方式,满足马铃薯各个时期对氮的需求。磷肥一般多作基肥或种肥施用,若作追肥应深施,但其肥效仍然不高。钾肥可作基肥或种肥,也可后期叶面追施。

4.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是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節,病虫害一旦发生,很容易引起马铃薯减产,也会影响到马铃薯的质量,因此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4.1整地除病害植株残体

做好提前预防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预防病虫害工作需要在早期整地就要进行,防患于未然。首先做好选择轮作地块,有利于降低病虫害风险。在上一茬作物收获之后就要进行翻耕,及时清理掉病害植株的残体,并要将其清理干净,避免病源传播、蔓延。

4.2注意配施有机肥

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病害能力,根据马铃薯自身需要氮、磷、钾的多少施肥,确保植株健康成长。植株的抗逆性增强后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即使患上病害也可以提高其抵抗能力。

4.3适当早播,合理灌溉,及时治虫

适期早播,合理排灌,及时治虫。适期早播能减轻晚疫病等病害的为害,干旱时要顺垄沟浇水,使水浸人垄内,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害随水传播。遇涝要及时排水,农事活动要减少对植株的损伤。苗期有效防治蚜虫,避免传播病毒。

4.4尽量减少对马铃薯块茎的伤害

在马铃薯已经大片长成之后,最好不要让人或者牲畜进入行走,进入地内踩踏很容易引起马铃薯块茎受伤,影响其生长,所以一定要尽量减少对马铃薯块茎的伤害。

4.5人工除虫

在田间地头查找蛴螬的成虫金龟子、小地老虎、块茎蛾幼虫或成虫进行人工捕杀,夏季如瓢虫开始为害,可以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拍打。

因此,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应该从整地除病害植株残体;注意配施有机肥;适当早播,合理灌溉,及时治虫;尽量减少对马铃薯块茎的伤害;人工除虫等几个方面进行。

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7篇

关键词:马铃薯,A级绿色食品,庄浪县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 (A级) 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运输、贮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庄浪县绿色食品 (A级) 马铃薯的生产。

二、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三、生产技术措施

㈠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2000的规定。土壤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浓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的轻质壤土为宜, 土壤肥力较高。

㈡栽培措施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 仍按常规农艺措施实施。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不同气候条件,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 早熟品种选用克新2号, 高淀粉品种选用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6号等。种薯质量符合GB18133—2000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规定的要求。拒绝使用对人类、动物及环境有危害或暂不能确定利害的转基因马铃薯品种。

2. 精选种薯。

种薯出窖后要严格挑选, 选择品种特征明显、薯形规则、表皮光滑、芽眼深浅一致的幼龄和壮龄块茎做种, 淘汰薯形不规则, 表皮粗糙老化及芽眼凸出, 破头、龟裂、皮色暗淡等非健康标志的薯块。

3. 种薯切块与处理。

最好选用30g左右的小整薯做种薯, 薯块在70g以上应切块。种薯在切种前进行催芽和散射光处理, 使薯芽微露。种薯的切块要在播种前1d~2d进行, 切块的方法是先纵切薯块将顶芽一分为二, 然后再切成楔状, 不用薯块尾芽, 每个切块含有2个~3个芽眼, 平均单块重要达到40g~50g。切块过程中要对切刀消毒, 数把切刀浸泡在0.2%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 轮换使用, 每切一个薯块, 更换一次切刀。

4. 播前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 耕深达到25cm以上, 熟化土壤, 整地时做到地面平整, 土壤细、绵、无坷垃, 前作根茬深翻埋在下层, 便于腐熟。

5. 土壤处理。

对于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进行土壤杀虫灭菌。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5kg/hm2与50%辛硫磷11kg/hm2~15kg/hm2混合, 加水750kg/hm2~900kg/hm2喷入播种沟内, 或喷于地表, 及时翻耕深埋。

6. 播种。

双行垄作适用于畜力、机械播种和灌水栽培, 一垄播双行, 规格为宽行距60cm, 窄行距30cm~40cm (即种二犁空二犁) , 旱地不起垄平地播种, 经过培土成垄, 水地应起15cm~20cm高垄。整薯坑种时需要集中施肥, 熟化土壤, 特别适用于新修梯田快速培肥, 规格是:行距66.7cm, 窝距50cm~55cm, 播种时挖直径30cm~40cm, 深30cm的坑。装入肥料、肥土, 并混合均匀, 距地平面8cm深处正中央放置薯块, 然后覆土成丘形。采用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 先用划行器沿等高线划线后起垄, 垄底宽70cm, 沟宽40cm, 垄高25cm~30cm, 垄面力求平整、紧实、无坷垃, 垄面呈弓形, 然后选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 膜与膜间不留空隙, 两幅膜相接处在垄沟中间, 在下一垄沟取土压膜。覆膜要达到平、紧, 两边用土压严压实, 同时每隔2米~3米横压土腰带, 以防被风掀起和拦截垄沟内降水径流。覆膜一周后要在垄沟内打渗水孔, 孔距为50cm, 以便降水下渗。

7. 出苗期管理。

要及时打碎土壤板结, 利于出苗, 对缺苗穴及时补播。

8. 中耕培土。

当苗高15cm时第一次培土, 现蕾期第二次培土, 并压蔓, 总培土厚度10cm~15cm, 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不培土。

9. 追肥。

根部追肥, 结合培土追施尿素150kg/hm2~225kg/hm2, 垄作尿素施于垄中即两行马铃薯中间;坑种植株周围15cm环施。生育期长并需要多次灌水的, 其追肥量和次数宜适当增加, 并应追施钾肥。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 追肥可用尖棍棒打孔施入。

1 0. 灌水。

需要灌水的品种 (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炸片、炸条品种, 如大西洋) 应于苗高15cm时视田间持水情况灌第一水, 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都及时灌水, 保证全生育期水分供应稳定。一般田间土壤持水量 (60cm) 达到幼苗期60%~65%, 现蕾、开花期70%~80%, 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75%~85%, 生育后期60%~65%, 灌水时应使水面处于垄的中下位, 防止大水漫灌淹垄。

㈢施肥

1.施肥原则。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 通过土壤测试, 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平衡施肥。

2.马铃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为N∶P∶K=1∶0.3∶2.2, 应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施用腐熟有机肥60000kg/hm2~75000kg/hm2, 尿素225kg/hm2~300kg/hm2, 普钙 (P2O5含量16%) 600kg/hm2~750kg/hm2, 硫酸钾150kg/hm2~225kg/hm2作基肥, 基肥于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施肥量应根据地力状况而定, 低肥力取上限, 中肥力取中值, 高肥力取下限。氮肥50%做底肥、50%做追肥, 磷、钾肥一次性底施。同时, 应施硫酸锌15kg/hm2~22.5kg/hm2做基肥, 于冬前整地时全地面施入。

3.根部追肥。马铃薯现蕾前结合培土追施尿素150kg/hm2~225kg/hm2, 垄作尿素施于垄中即两行马铃薯中间;坑种植株周围15cm环施, 生育期长并需要多次灌水的马铃薯, 其追肥量和次数宜适当增加, 并应追施钾肥, 全膜垄作侧播栽培的追肥可用尖棍棒打孔施入。

4.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杜绝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5.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 满足绿色食品马铃薯对肥料的要求。

㈣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目的。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㈤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 加强中耕除草, 首选小麦、绿肥茬, 其次选荞麦、玉米、糜 (谷) 茬, 新垦草地, 新修梯田也是较理想的地块。马铃薯忌重茬和茄科、亚麻及其他块根、块茎类作物茬口, 并要求栽培常规设施农作物不超过三年。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前根据病害种类进行种薯处理:防治黑胫病用草木灰拌种, 或用0.2%高锰酸钾浸种20min~30min;防治环腐病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防治粉病、茎痂病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min, 或将种薯浸湿, 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h, 晾干播种;防治立枯病及丝核菌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min;防治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㈥物理防治

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蚜虫。

㈦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2000规定。

1.早疫病。40%百菌清悬浮剂900g/hm2~1200g/hm2, 喷药时注意要喷布全株。

2.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75g/hm2~1050g/hm2。

3.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0g/hm2~180g/hm2。

㈧适时收获

当植株茎叶开始枯黄凋落时收获, 收获前10d先割蔓, 选择晴天收获。采收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做到单收、单拉、单贮藏、单销售。

四、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绿色马铃薯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第8篇

1 生产基地的选择

1.1 环境选择

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 方圆5 k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 最好集中连片, 易于管理。

1.2 土壤选择

应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轻质土壤或砂壤土, 不宜选择盐碱地和土壤黏重的地块。没有灌溉条件的尽量选择在缓坪地, 降雨后不易积水, 如果降水多, 积水多容易产生病害, 影响马铃薯品质。

选择3 年以上无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类作物种植的地块, 宜选玉米、谷子等禾谷类和红芸豆、大豆等豆类作物的前茬。忌烟草茬口。

2 种薯的选择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应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栽培的一级脱毒种薯。一般水肥条件、耕层深厚的地块可选用晋薯16 号、冀张薯8 号、青薯9 号;土壤较瘠薄, 不能灌溉的地块, 选用克新一号为宜。选择薯形好, 大小一致, 无畸形、病、杂种薯, 表皮老化、皮色暗淡的种薯一定要淘汰掉。选择150~250 g大小的种薯切块为宜。也可选择整薯栽培。

3 肥料的选择

施肥以有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办法, 限量使用少量化肥, 如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胺、过磷酸钙、硫酸钾等肥料;每0.067 h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 或精制有机肥300 kg以上, 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 kg作为基肥;在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情况可适当追施尿素10 kg;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如硝铵、硝酸磷肥等) 、氮磷钾复合肥和氮化胺、氯化钾等含氯化肥。

4 种薯处理

种薯在播前15~20 d出窖, 在室内温度保持10℃~2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 催出0.5~1 cm紫色壮芽, 去除劣质、病种薯, 切块入种, 在切块时放置多个消毒盆, 用多个切薯工具, 切几次换一次工具, 特别是切了有病的种薯必须进行消毒, 严格把关, 杜绝切薯的病毒感染。也可用“高巧”拌种, 每0.067 hm2用30 m L“高巧”兑水400~500 g拌种100 kg, 拌种时一定要将药液搅拌均匀, 种薯切成薯块摊晾后, 将种薯放在塑料薄膜上, 将包衣液喷洒在薯块上, 迅速搅拌均匀, 在通风处摊晾2~3 d后再催芽或播种。严禁在水泥地面上拌种。

5 播种期选择

播种期要根据当地气候结合种薯的生育期选择适期播种, 一般无霜期160 d左右的地区, 种薯生育期120 d左右, 在五月中旬播种为宜, 生育期100 d推迟5~10 d, 到五月下旬入种。总之,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生育期科学的、合理的确定适期播种, 避免早霜及晚霜的危害, 尽量避开马铃薯生长旺盛期处于高温高湿节气, 科学的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6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和“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为主, 辅之以化学防治。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 (致癌、致畸、致突变) 的农药, 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制剂, 以及使用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6.1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脱毒种薯, 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 起垄栽培, 加强水肥管理;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

6.2 物理防治

采用粘虫板、杀虫灯诱杀以及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害虫。

6.3 生物防治

培育、释放天敌, 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保护天敌,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 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6.4 药剂防治

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对象, 选择适宜的药剂和用量进行药剂防治。比如, 马铃薯生长进入七月中下旬, 容易出现高温高湿, 是晚疫病、早疫病发生的关键时期, 应使用质量分数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800 倍液喷打, 有效预防和防治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又如发生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主要以人工扑捉为主, 利用成虫假死性, 在发生期敲打马铃薯植株使瓢虫落地后, 收集一起灭掉。药剂防治。要用高效低毒农药, 用质量分数4.5%的高效氯氢菊酯1 500~2 000 倍液进行喷洒。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7 收获与储藏

7.1 收获方法

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收获所用器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在搬运过程中不要与普通马铃薯一起搬运, 否则鱼龙混杂, 损坏绿色马铃薯的声誉。

7.2 储藏

7.2.1 存放

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 按品种、规格分别储藏。严禁与普通马铃薯存放在一起, 严格出入库管理和记录。认真记载进出库产品的地块、日期、种类、等级、批次、数量、质量、包装情况、运载方式, 并对记录存档保管。

7.2.2 包装

包装前一定要把虫蛀、霉烂, 破损薯去掉, 用质量好的网袋整装, 一般一袋30~35 kg为宜, 每批次的包装、单位、质量一致。而且分品种, 分等级, 标签标注, 记录存档。

7.2.3 运输

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9篇

紫马铃薯是采用杂交育种育成的土豆新品种, 它不但具有普通马铃薯所拥有的营养丰富、易于消花吸收、适应性强、用途广、耐贮藏的粮菜兼用等特点还含有普通土豆所没有的天然色素-花色苷[4~6]。长期食用有减肥美容、颜护眼、和中养胃、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等功效。

溶剂提取法工艺简单是最常用的天然色素提取方法, 但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 目前提取花色苷大多采用的提取剂是有机溶剂。本论文用浓度为1%的草酸水溶液为提取剂探讨紫马铃薯中花色苷的提取条件, 以期对该色素提取利用以及紫马铃薯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紫马铃薯中花色苷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但在不同的酸性溶液中, 色素溶液可见光520~550nm左右出现特征吸收峰, 这是花苷类色素的特征吸收光谱。在p H为2.5时, 该色素的最大特征吸收波长为545nm[7~8]。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722G可见分光光度计、LT501E电子天平。

试剂:草酸为市售分析纯。

1.3 试验步骤

1.3.1 色素提取

准确称取新鲜紫马铃薯3.0g, 切碎, 按一定配比加入提取剂, 经浸泡、提取、抽滤后得供试用的色素液。

1.3.2 单因素试验

对影响色素提取的因素 (温度、时间、料液比、浸提次数、提取方法) 进行单因素试验, 探讨提取紫马铃薯花色苷的单个因素水平范围。

1.3.3 温度的影响

称取3.0g紫马铃薯5份。各加入1%的草酸溶液10.0m L, 放置于温度分别是30℃、40℃、50℃、60℃、70℃的水浴中30min, 然后过滤再定容至100m L, 测吸光度。

1.3.4 时间的影响

称取3.0g紫马铃薯5份。各加入1%的草酸溶液10.0m L, 放置于温度在40℃的水浴中浸提时间分别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 然后过滤定容至100m L, 测吸光度。

1.3.5 料液的影响

称取3.0g紫马铃薯5份, 分别加入15.0m L、30.0m L、45.0m L、60.0m L、75.0m L 1%的草酸溶液, 放置于温度在40℃的水浴中浸提40min, 然后过滤定容至100m L。测吸光度。

1.3.6 浸提次数的影响

称取3.0g紫马铃薯5份, 在第一份中加入1%的草酸溶液90.0m L, 将其放置于40℃的水浴中浸提40min, 然后过滤定容至100m L;将第二份90.0m L草酸溶液分成两份, 先加入1%的草酸45.0m L, 将其放置于40℃水浴中浸提40min然后过滤再将1%的草酸溶液45.0m L加入滤渣, 继续放置于40℃水浴中浸提40min, 将2次滤液合并定容至100m L;第三份、第四份和第五份是把90.0m L草酸溶液分别分成3份、4份、5份, 提取次数是3次、4次和5次, 最后将滤液合并定容至100m L, 测这5份滤液的吸光度。

1.3.7 提取的影响

称取3.0g紫马铃薯9份。各加入1%的草酸溶液45m L, 其中的3份采用直接浸泡法 (放置于40℃的水浴中浸提30min) 、另外3份溶液用超声波法 (处理时间5min) 、最后3份用微波法 (微波处理时间50s) 提取紫马铃薯中的色素, 然后过滤定容至100m L, 分别测吸光度, 计算平均数, 然后根据吸光度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紫马铃薯色苷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低温时色苷稳定性较高温时色苷稳定性好, 在30~40℃时吸光度增大明显, 到40℃时有所下降, 50℃、60℃时又上升了。可能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 分子运动加剧, 色素提取的效果更好, 吸光度逐渐变大。温度较高时紫马铃薯花色苷色素热稳定性差, 在加工、运输、储存中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尽量避免高温和长时间受热, 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节省能源等。故一般选用40℃这个点作提取温度。

2.2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表2和图2知:随提取时间增加, 吸光度增大。在40min时吸光度最高, 以后又开始下降。这表明提取时间较短时, 可能提取的还不够充分, 所以吸光度值较小;如果提取时间过长, 又可能引起花色苷色素结构改变进而影响对色素的提取, 导致吸光度降低。故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

2.3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表3和图3可知: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吸光度也增大, 这是因为溶剂量增多, 会增加对色素的溶解程度, 吸光度也就自然增大;在料液比1:15处有一个转折点, 这可能是因为此时紫马铃薯中的色素被大量提取, 紫马铃薯中的色素含量降低。而加入溶剂, 使溶液的浓度降低, 从而引起吸光度的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因考虑成本问题, 不可能无限地增大料液比, 故选用1:15作为提取的最佳料液比。

2.4 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表4和图4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多, 提取越完全, 色素浓度越大, 吸光度自然会增大。提取2次的吸光度相对1次提取的效果增大比较明显。此外, 如果过度增加提取次数, 在实际生产中使生产效率下降, 考虑到经济成本, 故以提取2次为宜。

2.5 提取方法不同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最好的是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次之是微波辅助法;最差是直接浸泡法。这是因为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分散效应, 让液体产生空化作用, 使细胞易于破碎, 从而利于色素的溶出;而在微波辅助法中微波都能加快分子的运动[9~10], 使溶剂和色素接触更快速和充分, 使色素提取量增多, 从而使吸光度变大。

3 结论

紫马铃薯色素属于花色苷类物质, 用1%草酸水溶液为提取溶剂, 通过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浸提次数、提取方法等单因素试验, 得出提取紫马铃薯色素的单个因素的水平范围。综合得出紫马铃薯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15;提取次数2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最好。

摘要:紫马铃薯中富含天然花色苷, 该色素除了具有一定的药理保健作用, 还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色调自然等优点而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本文对紫马铃薯用浓度为1%的草酸溶液为提取剂, 在提取方法、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紫马铃薯色素提取,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工艺条件

参考文献

[1]杨玲, 刘利军, 赵永莉.不同提取剂对紫罗兰马铃薯花青素提取含量的影响[J].石油化工应用, 2008, 27 (5) :7~9, 17.

[2]方忠祥, 倪元颖.花青素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1, 17 (3) :60~62.

[3]朱玉昌, 周大寨, 彭辉.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08, 29 (8) :293~297.

[4]吴兴壮, 李利峰, 朱华.马铃薯的综合利用研究概述及前景预测[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5 (2) :27~29.

[5]段光明, 刘加, 李霞.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生物学作用及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5, 11 (2) :61~65, 96.

[6]吴正楠.“黑美人”土豆有望产业化[N].甘肃经济日报, 2007, 04.

[7]赵宇瑛, 张汉锋, 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5) :904~905, 907.

[8]高爱红, 童华荣.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 2001 (3) :25~27.

[9]杨永利, 郭守军, 彭成圆.超声波辅助提取潮州柑果皮色素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 2006, 27 (12) :487~489.

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栽培技术 第10篇

一、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的突出优势

与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技术相比,免耕双层覆盖具有3大优势:一是改翻耕土壤为免耕直播,节省了用工,降低了成本与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改打窝点播、土内种植为地面摆播、土表种植,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因马铃薯播种浅而出苗早、生长快,结薯后大部分薯块集中在土壤表层,个大、均匀、产量高,开挖收获非常方便;三是改土面不覆盖或者只盖地膜为稻草(或其他秸秆)、地膜双层覆盖,马铃薯生长期厢面基本无杂草,节省了中耕除草用工,同时,秸秆在田间腐烂后可增进地力、改良土壤,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与目前各地推广的马铃薯免耕草覆盖技术相比,加盖地膜后保温、保墒能力显著增强,可有效抗御山区冬季低温、春季干旱、入夏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马铃薯产量不仅更高,而且更加稳定。

由于该项技术简单、实用、省工、高效,农民只需简单地劳作即可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因此非常适合在劳动力少、机械化程度低的山区推广。

二、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1. 种植季节。

晚秋茬: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11月份收获。在低山水稻收获前15天左右,将马铃薯提前置于阴凉处,用湿润河沙或泥土覆盖催芽。水稻收获后立即施肥播种,覆盖稻草与地膜,在冬前马铃薯地上部分凋萎后收获。山区在此季节种植马铃薯,由于前期温度较高,加之季节紧张、年内积温有限,必须选择抗性强、生长快、结薯早、前期产量高的品种,进行早催芽、早播种、早管理,才能提高产量。晚秋茬缺点是若秋季遇低温阴雨,霜冻来临较早,风险较大。

越冬茬:12月中下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旬收获。山区此季节种植马铃薯,可免遭冬季低温冻害,马铃薯生长时间较长,产量高,且成功把握较大。

2. 整地施肥。马铃薯免耕栽培,在水稻收获后不必翻耕,但要起好“三沟”(厢沟、边沟和围沟)。如果用宽1.7米地膜覆盖,每2米宽需起1条厢沟,厢面宽1.7米,厢沟宽0.3米、深20~25厘米,同时起好边沟、围沟,确保沟沟相连、排灌通畅。起沟时挖出的土要分散堆放在厢面上,使厢面略呈龟背形,以防止渍水。马铃薯播种时,如果田间杂草较少,只将大草拔除即可;如果杂草多,可在播种前7~10天喷施草甘膦。马铃薯播种时需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土杂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其中化肥需在距离厢边35厘米远处呈线条状撒施,每厢撒施两行;土杂肥做盖种使用。

3. 播种盖草。冬播马铃薯,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高产品种,最好用约50克重的脱毒马铃薯做种。种薯播于化肥两侧,与肥料中线保持15厘米远距离,以防止化肥与种薯接触导致烂种。每厢播种薯4行,靠近肥料的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35厘米,亩播3800株,大约需种薯200千克。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适宜,如果土壤偏干应提前灌水,待墒情适宜时再播种。播种后最好先用土杂肥将种薯盖严,然后再盖草,厚度5~6厘米,以将种薯盖严、不见地面为度。如果没有稻草,也可以用玉米秆或其他作物秸秆甚至树叶覆盖,但要注意铺平盖匀,保证马铃薯出苗整齐一致。如果没有土杂肥,可挖浅窝点播或开浅沟条播,播后用碎土将种薯盖严,使种薯与泥土紧密接触。倘若种薯与泥土接触不实,遇到干旱年份因没有土壤水分供应,马铃薯会迟迟不能出苗。

4. 覆盖地膜。盖草后如果觉得墒情不足或秸秆偏干,应先用稀薄粪水泼浇,或等雨后足墒再盖膜。盖膜时应注意将膜面绷紧,膜边用细土封严压实,防止秸秆刺穿地膜,目的是增强保温保墒效果。盖膜后需清理沟中泥土,保持排水通畅,同时要防止畜禽进地践踏。如果遇持续干旱,可往沟中灌水浸润厢面,增加土壤湿度,以促使马铃薯早萌动、早齐苗。

5. 破膜接苗。马铃薯出苗后,要适时破膜将苗引出,随后用泥块封口,防止跑墒与高温烧苗。如果出苗时恰遇春季低温,可推迟破膜接苗时间,防止薯苗受冻。

6. 后期管理。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栽培,因为有稻草与地膜双重防护,所以后期管理比较简单:一是不必除草,二是不需要中耕培土,三是不担心马铃薯裸露见光后变成绿薯。但是,仍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清沟排渍。水田雨季容易渍水导致马铃薯中后期病害加重、早衰减产,覆盖稻草和地膜后虽然能够起到一定避雨作用,但若“三沟”排水不畅,田间渍水,仍然会给马铃薯后期生长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水田或易渍水的低洼坪地种植马铃薯,即使采取双层覆盖,春季也要注意清理、疏通“三沟”,确保排水流畅。如遇持续干旱,可往沟中灌水抗旱,但要注意速灌速排。

②看苗追肥。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栽培,最好一次性施足底肥。若底肥不足,苗期可结合灌水在膜上打孔追施化肥,或直接追施稀薄粪水提苗。现蕾开花期可结合防病,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其他叶面肥料。

③防虫治病。高温干旱年份主要防治蚜虫,控制病毒病发生;多雨年份要注意加强对晚疫病的防治。防治蚜虫最好使用4%阿维·啶虫脒乳油、5%吡虫啉乳油、3%啶虫脒乳油、5%啶虫·高氯乳油等高效低毒农药,或在蚜虫迁飞期使用黄板涂机油诱杀。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好使用甲霜·锰锌、 霜·锰锌、唑醚·代森联、甲霜灵等特效农药交替喷施,视发病情况连续喷药2~3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另外,撒施鲜草木灰,也可起到补钾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④防治鼠害。如果覆盖的稻草或作物秸秆中夹杂有稻谷、玉米粒等,容易引来鼠害,因此要根据情况在盖草后采取田间投放敌鼠钠盐等措施。

7. 开挖收获。采用马铃薯免耕双层覆盖栽培,收获比较省工,如果种薯是摆放在厢面,薯结在地面,将地膜与稻草拨开直接拾取马铃薯即可;如果种薯是挖浅窝点播或开浅沟条播,结薯较浅,开挖收获也很容易。马铃薯收获后,残留的地膜要拣净,秸秆留在田间任其腐烂沤肥即可。

上一篇:惩罚是一种帮助下一篇:创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