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2024-08-23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精选12篇)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1篇

关键词:“南风效应”,为运用“南风效应”奠定基础,运用“南风效应”转化“差生”

“南风效应”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 它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 也就是看谁能用办法使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 凛凛刺骨,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 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 它徐徐吹动, 使人暖意渐生, 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 继而脱掉了大衣, 结果很明显, 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 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首先,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运用“南风效应”奠定心理基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坚持“尊重”、“信任”这两个原则, 对学生严格而不粗暴, 耐心而不放任, 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 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要坦诚纠正, 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朋友。师生关系越是融洽, 学生接受教育的逆反心理就越小, 运用“南风效应”的效果就越好。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 特别体现在转化“差生”的问题上。处理“差生”问题, 班主任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品德差的学生, 他们的个性都比较强, 用“大嗓门”、采取强制的“北风”做法往往会激发抗拒心理。一旦学生与老师顶牛、对着干, 表现出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 有时甚至抓住老师的“鸡毛蒜皮”主动进攻, 那么思想教育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即使再吹入“南风”, 也很难化去师生之间那层已经冻结的“坚冰”, 更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待这种学生, 班主任要有豁达的心胸, 用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去感化他们。我班原有一位学生, 非常不安分, 平时不愿学习, 上课时睡觉, 下课后皮闹, 还经常与同学搞点小摩擦, 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对他丝毫不起作用。他因肺炎住进医院后, 同学们都不愿意去看他, 我认为对他“动之以情”的时机到了, 就在班级中号召同学们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大家凑了些零花钱买了水果, 并委派班委的几位同学到医院去看望他, 这位“捣蛋大王”压根没有想到我和同学们会去看望他, 他感动极了, 出院以后, 我又安排几个学习好的同学轮流给他补课。从此以后, 他对老师的话能听得进去, 比以前变得老实多了, 学习上也有了一点进步。“差生”在心理上常常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轻易不受外界的影响, 然而, 这种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一旦被打破, 便会出现容易接受教育的良机,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种最佳教育时机, 及时地吹动“南风”。

在那些能促使学生转变的“闪光点”上运用“南风效应”。如:做了一件好人好事 (做好卫生、爱护公物、帮助同学、敬老爱幼, 拾金不昧等) , 某一次考试成绩取得了进步, 或对某个方面有特长 (一次成功的演讲, 运动会上漂亮的战绩, 联欢会上一曲优美动听的歌, 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对绘画、文学的爱好等) 。这些看不上眼的“亮点”, 往往就是转变一个学生的契机, 抓住这一瞬间及时吹入“南风”, 就能水到渠成, 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张某, 也是经常违反学校纪律, 找他谈话, 当面说得很好听, 背后就是不照办, 其他任课老师更是管不住, 家长被气得流眼泪, 我发现他的字写得不错, 又挺喜欢书法, 就送了一本字帖给他, 并且在班会上表扬他字写得漂亮, 还让他帮班级出黑板报, 他带领同学出的那一期黑板报被学校团委评为一等奖。成功的喜悦, 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体验了自身的价值。以后我又经常表扬、鼓励他, 促使他那“我也能行”的一闪念变为一种较为持久的心理体验。后来, 他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 还被大家推选为班级的宣传委员。正如优秀教师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 当学生犯错误时, 应先避开问题的实质, 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 走到温暖的“阳光”下, 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心境, 和风徐徐地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盔甲”, 然后再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向你敞开心扉, 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北风效应”和“南风效应”这两种工作作风的区别, 并不在于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严肃的还是和善的, 而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境界。“北风”式管理方法, 往往只满足于班级眼前的“稳定”与“安宁”, 而“南风”式管理方法的出发点, 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品质与意志。实际工作中, 不妨在徐徐吹入的“南风”中稍稍夹带一点凌厉的“北风”, 班级生活照样是富有情趣、生机勃勃的。

参考文献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2篇

摘要:能增强角色魅力,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关键词:情感 效应 魅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待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学生生病了我一定会送上亲切的问候,督促他们上医务室看病,学生在教室呕吐了有些学生捂着鼻子跑出教室,我亲自收拾呕吐物,无声的告诉他们老师不嫌弃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学生没钱了我一定把钱借给他们,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他们犯错误了我会一针见血批评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时间久了我就担任了医生、慈母、朋友、严父的角色。

二、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开学初政教处从本班徐浩的抽屉里查出了一把约60公分长的管制刀具,经过调查这个学生参与了群殴事件,另外的学生让他藏了这把刀,这个事件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我心目中立即觉得这个学生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我分别找到他的父母、同学了解徐浩,得知他小学时就经常参与打架,在家里母亲有一些溺爱这个孩子,原因是从小爷爷奶奶带大,母亲想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每次犯错误母亲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父亲是指责,所以这个孩子比较听母亲的话,自尊心强,感情细腻,逆反心理强,犯了错误怕惹妈妈担心、伤心。了解以后我没有指责他,帮助他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并且教导他以后远离他所谓的这些“哥们”,做事前三思而后行。后来我又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只要做错了就认错决不抵赖,比如:他带头领学生逃课,经过教育再没逃过课,考试完发泄心中的愤懑把桌子摔坏,经过教育赔偿了桌子,事后我表扬他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相对来说在情感上我已取得了他的信任,我说话他也非常认可没有抵触情绪。用“细雨润无声”的母爱增加了教育的可信度。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所以开学两周后,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了学生身上经常犯的错误,制定了班级公约,让他们有章可循,在心理上约束了他们的行为,当然违章也一定必究。我为全班选了一首歌曲《真心英雄》,作为了班歌并教大家唱会了,本班的口号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努力拼搏”,本班的座右铭是:不为失败寻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我时常教导大家,十七班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你爱十七班,十七班的同学才爱你。用一个“爱”字将大家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 1 班主任当作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本学期七年级组织的迎面接力,我首先组织学生练习掌握迎面接力的技巧,其次组织全班同学观看鼓舞他们的士气,结果我们班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告知同学们做事必须去努力,只有拼搏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用情感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绝对不能歧视差生,要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为他们树立信心,用爱心换取动力。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 第3篇

关键词:包容信赖倾听情感细致等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老师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和班级管理氛围。

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2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近20年,作为一名教师,倾注了自己的满腔心血,也掌握了大多数学生的规律和特征,通过总结和归纳班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行为表现大多如下:①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纪律表现也较差。②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③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大多被家庭父母亲所溺爱,过于放纵。④集体意识淡薄,在以往的学校生活很少的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有些的确是他们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帮助。更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要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就必须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愿意找信赖的人——班主任老师,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各自的喜、怒、哀、乐,因此,平时我注重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他们,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式说教,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应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我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性格、行为特别逆反的女生,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该生中考成绩较好,本已考入一所重点高中,但后来无心学习,高二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因为父母是老师,由于工作很忙,平时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孩子要求很高,过于重视成绩。渐渐她和父母产生了很大的隔阂,甚至怨恨心理。所以针对老师有对立、逆反心理,常常和任课老师作对。而原来的高中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甚至忽视放弃她,以至于其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成绩越来越差。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单凭老师的说教是不可能改变她的,只有感动她才能感化教育她。只有找对的方法,用我的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一定能使她“旧貌换新颜”。于是我给予了她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以诚相待。“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家庭。 经常教育她正确处理与父亲、母亲的关系,体谅父母工作的辛劳。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期望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同时努力改变其家长的教育方法: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学生的父母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父母改变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要求不要太高。重视和孩子的平等交流和沟通,消除心理隔阂。鼓励和动员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培养其自信,感受集体温暖。学会和同学、老师和谐相处。在她出现反复时,采取冷处理,给其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同学关系改善了,行为习惯也不再怪异,上课能也不再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了,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学习比以前努力,整个人也变得阳光了。

最后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見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挥民主。我常常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认为老师充分信任他们!使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全面的 成长。

参考文献:

[1]腾讯评论.德国人给我们上了四堂课.

[2]龙淑玉.班主任工作如何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教育革新,2008,(7).

浅谈首因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初次见面,班主任工作,应用

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 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充分发挥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 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怎样留给新生一个好印象, 我从与高一 (3) 班的第一次见面中得出一些体会, 现一起分享。

一、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 利用新生档案, 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

1. 了解本班男、女生的构成, 新生的姓名、新生的毕业学校、新生在毕业学校的基本表现、有何特长等基本情况。

2. 编排临时座位表, 让新生按指定座位坐, 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出勤状况, 同时有利于尽快的认识学生。

3. 指定临时班干, 根据新生档案指定班长, 劳动委员等主要临时班干, 让班主任马上有新的帮手, 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二) 制作有关课件。

1. 制作班主任的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QQ号码、班级的Q群号码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利于班主任与新生及时沟通;

2. 制作介绍学校的视频录像, 让新生初步了解即将学习和生活的新学校, 同时还有学校的规章制度, 基本要求等;

3. 制作有关对科任老师的简单介绍;

4. 制作介绍高考的有关信息和我校近几年高考情况, 以及三年高中学习的要求, 特别是高中的毕业考, 会考;

(三) 准备一些班主任开场白的重要话语。

如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 给新生的见面礼, 四句重要的话等。

(四) 布置教室。

1. 打扫教室卫生, 整洁的环境会让新生有个好印象。

2. 在教室门口公示有关信息:临时座位表、临时班干名单、班级Q群号码、班主任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3. 在教室前黑板写上有关欢迎新生的标语。

4. 布置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有《高中与初中的区别》 (列举七大区别)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给高一新学生的建议——在四中三年要做的18件事》《业内专家来指点四招助你快适应高中生活》《怎样从一个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等相关文章。

二、实战见面

(一) 班主任 (记得穿校服、挂校牌) 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 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开窗、开电脑等。

(二) 新生到来时, 班主任到教室门口迎接新生, 同时提醒新生按临时座位坐好。

(三) 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下迟到或缺席的新生名单, 同时表扬按时到的学生, 并强调“诚实守时”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了。

(四) 自我介绍 (课件展示) , 用真情的话语感动新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也是你们的政治老师。感谢你们选择了xx中, 不管你是自愿的, 被迫的, 还是无奈的, 但你踏进xx中校园的第一步, 踏进我们高一 (3) 教室的第一步, 我们就成为xx中高一 (3) 班大家庭的一员了。仔细想想:那么多的学校, 你选择了xx中, 而xx中又选择了你;那么多的老师, 你偏偏遇到了我, 那么多的学生, 我偏偏就遇到了你。这就是缘分!

接下来, 我送新生四句话作为见面礼:第一句:既来之, 则安之;第二句:希腊队的经历告诉我们:中考的市状元, 高考也可能上不了一本线;第三句话:上高中就是来吃苦的;第四句话:你的昨天我不在乎, 你的今天我很关注, 你的未来我非常期待。特别向新生灌输吃苦意识, 鼓励学生发扬“能吃苦, 敢拼搏, 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激励学生挑战自我, 创造辉煌。同时强化集体主义教育, 要把高一 (3) 班这个新集体建设成一个优秀的集体, 需要我们每位同学的无私付出和密切的配合, 需要我们每位同学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并向新生介绍自己对班级的设想和决心, 鼓励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去开创高一 (3) 班的美好的明天。

(五) 通过课件介绍我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这个时候, 班主任要像导游一样,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 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师资、设备、环境和成就, 学校的特色, 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校。

(六) 介绍科任老师 (特别强调老师的优点和成就) 。

(七) 通过课件简单介绍高中三年的学习要求, 特别是会考、高考的要求, 以及我校近几年的高考状情况等;

(八) 宣布临时班干, 鼓励班干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九) 强调军训应注意的事项。

三、收获

1.由于有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 拉近了与新生的距离, 为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2.让新生初步了解学校, 培养、建立新生对学校的热爱。

3.强调班级的集体凝聚力, 灌输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为后来的班风、学风建设打基础。

4.让新生了解高中三年的要求, 使新生尽快转变角色, 以适应高中生活。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第5篇

主讲:张建伟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三、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四、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

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五、第一印象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6篇

关键词:教育 班级 情感 感情 管理 效应 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日常教学实践,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结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差异,我在管理班级方面大胆尝试了情感管理,作为量化管理的一个补充,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体会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激励后进生的优良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要教育和转化他们,消除其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作源动力,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唤起他们对克服落后状态常抓不懈的意念。

对后进生,首先对其充满爱心和信心。后进生的每次努力,以及有一点成绩的取得,就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自己切实地意识到,跟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的确有了可喜的进步。

对后进生,除了要有爱心也要有耐心。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征服心灵的工作,方法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同。情感是人人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武器,打开后进的缺口,不断优化。

一般说来,班主任教育学生,付出的爱心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将爱心当作自来水随意泼洒。爱,也得讲究原则,即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否则,对学生"百依百顺",护短,甚至包庇,那爱心就会变质,希望将结出苦果。这样的结果更是令人痛心的。

我们要做到不戴有色眼镜看待每个学生,要有耐心地、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身心都健康地向前发展。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注意不在家访时揭学生短处,多说其优点,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听后心理温暖,也从而会对以后的班级建设多努力,多出力,付出热情。我们一份充满爱心的肯定,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学生由后进变上进的转折点。

二、要增强学生的角色魅力,因人施教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学生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或对待相同的事物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情感是肯定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在不同的时间内与同一事物产生的想法也不尽相同。

班主任在教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各种差异的存在,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差异,指点学生发挥不同的特长,让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凸显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所谓进步,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就算是成功的。给孩子多少关心,孩子就会有多少收获,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会形成内心的愉悦,出现一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積极参与班级活动。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要善于欣赏他们,因为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挖掘和利用。

同时,班主任不光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相对。

三、要增强教育的可信度和接受度

班主任应该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抚慰学生心灵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

班主任在情感式教育中,还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些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这些,才会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和良好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 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优秀的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的建立,是跟学生是否拥戴班主任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集体。多年的实践证明,班主任的爱心和真诚是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的保证。只要有爱心和真诚,班主任的思想很容易被学生接纳,并顺着班主任的思路走下去,班主任只要真诚的去关爱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沟通起来也会非常容易简单,如同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那么尽管一个班集体中有几十个学生,尽管这几十个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情绪气质不同 ,也会以班主任为中心,形成自觉共同向上的凝聚力,组成一个具有团结一心的班集体。

五、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是枯燥无味、干巴巴的说教,极其容易让学生感觉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从而出现逆反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困难面前班主任要沉着、冷静、自信、坚定信心,给学生极大鼓励。

爱是受教育者战胜困难、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是他们憧憬未来和希望的力量的源泉,班主任有了对学生的爱心,就能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所以班主任应该重视情感效应。很难想象,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会能出色做好教育工作,收获切切实实的班级管理效果?所以我们要甘为人梯、充满爱心,重视情感效应,跟学生联手创意一个优秀班集体。

六、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诠释情感的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之上。”班级管理是充满人性和挑战的,很值得所有的班主任去思考、探索,让学生能从情感上真正接受老师心底的爱,让情感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就一定会培养、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每一位成员都彼此协同建设一个全方位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7篇

期待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暗示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 还有受暗示者的自卑综合在一起, 暗示就容易成功。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许多事实证明, 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 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待, 以及他对自己的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 任何人都是他自己的创造者, 都是自己信念的形象。[2]

初中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尤其是初中一年级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一阶段后, 孩子们学习上的要求提高了, 竞争性加大了,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也逐渐增强, 而孩子们此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心理能量较弱, 受暗示性较强, 容易被大人的期待所左右。这是因为孩子们相信和接受了别人的判断之后, 外来的期待就内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笔者作为初一的班主任, 特别注重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存在的衔接的问题, 与全体科任老师一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科学, 研究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自觉地跨入新的学习阶段,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中大显身手。

笔者在担任初一班主任期间, 讲究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 积极地鼓励每一个孩子, 将爱平均分给每一个学生, 从不因为一味追求班级竞赛成果和平均成绩的排名而“厚此薄彼”, 不用世俗的眼光去区分“优生”和“差生”。因为笔者深知, 品格和心智远未定型的初一学生, 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给那些“优生”表扬、鼓励, 是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期待;而给予所谓“差生”的批评、训斥, 是挖苦、讽刺。他们得到这些消极的信息和暗示, 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 原有的信心也会一点点丧失殆尽, 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这在无形之中会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 以至于使他们从进入青少年发展的初期便开始自卑, 甚至于自暴自弃, 不能成功地实现自我。其实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貌似坚强的他们其实有一颗更加脆弱的心灵。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冷遇, 如果老师能真的给他们一些理解、宽容、表扬和鼓励, 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他们会比那些“优生”更容易受感动, 他们经常受伤的心灵就会很快康复, 迸发出的能量也许是我们所不能估计的。

笔者班上有两个女生, 都来自单亲家庭, 小升初成绩在班级殿后, 个子都很矮小, 性格都有点孤僻, 不跟班上的同学打交道, 总是两个人进出, 上课不敢回答问题, 倒喜欢躲在下面讲小话, 不论怎么制止, 停不了多久又讲起来, 科任教师都觉头痛。家长觉得离婚对不起孩子, 从小对她们过于迁就, 两个孩子在服饰和零食方面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新阶段后学习上难有起色, 各项活动从不积极参加, 班干部嫌她们处处拖后腿, 她们对家长开始给予的学习上的压力也很抵触, 在家大人说一句她们要顶十句, 家长为此也十分着急。我掌握了学生的情况后, 在家访中充满信心地告诉家长孩子很有潜力, 只是在小学阶段没有发挥出来而已, 进入初中后只要家长与教师密切合作, 认真培养, 今后一定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家长、学生听了都很高兴。平时, 我特意经常接近和观察她们两个, 当留意到她们两个在各种活动中落在同学们后面, 在教室里磨磨蹭蹭时, 我就会设计一个紧急任务咋咋呼呼去教室找帮手, 显得大喜过望地抓住她们俩, 带她们一起为同学们服务, 或者安排临时任务叫班干部到教室去找她们, 然后及时在班上表扬她俩的贡献。同时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与各位科任教师合计, 重点抓她们的课后作业的检查, 根据作业情况让她们当堂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 鼓励她们在黑板上写题、讲题。尤其在语文和英语课上多设计两人配合的学习活动, 把较为容易的会话活动安排给她们俩完成, 给全班同学做示范, 并示意语文和英语课代表把她们拉入短剧表演的排练中, 教师在指导排练中多用鼓励的体态语肯定她们的参与, 让她们在全校性的比赛中锻炼胆量, 激发学习信心。果然, 这两个孩子上课时变得十分专注, 作业也越来越认真, 性情越来越开朗, 在劳动和课外活动中也越来越主动积极, 交上了许多新朋友, 逐渐融入了快乐的班级大家庭, 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初一二期期末成绩一个升到第九名, 一个升到第十七名, 发展形势十分喜人。我定期把她俩的进步情况向家长汇报, 并在期末的评语中用激励的语言说:“你长大了, 爱学习, 善于动脑, 关心集体, 对自己要求又很严格, 尤其是你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特别强, 为集体争了光,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希望你今后更加努力, 老师期盼你早日入团, 更上一层楼。相信你, 一定行。”后来, 家长反馈时满意地说:“我孩子现在每天一回家都要先完成功课再吃饭, 还要我陪着听磁带、背单词, 又要我听她讲故事帮忙挑刺, 又要我帮忙挑演出服, 说起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就特别开心, 零食吃得少了, 饭也吃得香了, 一年之间个子也长了不少, 也不顶嘴了, 也晓得体贴长辈艰难了, 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 我们当初还遗憾不能让孩子进民办的额外收费学校, 现在看来, 送孩子到你们学校上学算是来对了。”

由此可见,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期待,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 而学生接受到这样的一份期待后会加倍努力去证明自己,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 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也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对学生寄予适当高于一般学生的平均智力水平的目标期待, 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我将继续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 让我们用积极的期待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吧!

参考文献

[1]陈丹燕, 孙小片.皮革马林翁效应[J].意林 (少年版) , 2011 (8) .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8篇

一、注意“光环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种“光环效应”, 是说“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特点有清晰的知觉, 印象深刻、突出, 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 向周围弥漫、扩散, 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评价。

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对学生认识或评价有没有光环效应的影响, 特别是对优秀生和差生的评价, 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品质较突出, 教师容易一叶障目, 以点概全, 造成教育的偏差。差生会说教师不公平, 成绩好的学生会认为只要学习好, 一优遮百丑, 同样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巧用“幽默效应”

中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增长, 都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 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 能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紧张和疲劳,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

一次, 在讲《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 我要求同学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造句, 等了好几分钟, 竟然没有人举手, 我很想大声训斥, 但若是如此, 大家心情不就很不痛快吗?我灵机一动, 指着一位同学笑着说:“因为他们都不举手, 所以你也不举手, 是吗?”又对另一位同学说:“如果他举手, 你就会举手, 是吗?”又对大家说:“看来是要老师举手, 你们才会举手?”于是我把手高举了起来, 同学们哄堂大笑, 在笑声中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陆续地举起了手。

幽默型的老师是课堂的润滑剂, 是学生所崇拜的对象, 当他喜欢这个老师时, 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有了兴趣还有什么不能学好的呢?

三、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有个时间或度的限制。超过了一个度, 学生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产生。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 我们常常要批评学生, 我们要谨防“超限效应”的出现, 学生犯一次错, 只能批评一次, 不要对同一个学生的同一个错误, 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 也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 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一再被老师“穷追不舍”“揪住不放”, 厌烦与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同样表扬也要注意分寸, 不要表扬过度, 掌握好批评与表扬的“火候”与“尺度”, 这样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去年, 接了新班级, 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 为此, 我召开了一次“纪律的重要性”的主题班会, 情况大有好转, 可好景不长, 又有同学迟到了, 看到他满头大汗, 气喘吁吁, 我轻轻地说:“骑车要注意安全, 不能骑飞车。”他感激地点点头, 好长时间都没有迟到。有一次, 天下雨, 部分同学迟到了, 很胆怯地来到我身边解释, 我温和地说:“今天不算你们迟到, 雨天, 路滑, 你们路远, 可以理解。”他们一个个神情飞扬地步入教室, 认真地早读着。试想, 如果我对他们进行一顿训斥, 那早读效果可想而知了。像这样有分寸、留有余地的提醒, 既让学生认识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起到了声色俱厉的批评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第9篇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是心灵的钥匙, 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的师生感情会使班级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使学生精力充沛, 情绪高涨, 学习积极性提高, 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基础。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 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情感的激励作用是金钱和物质不能取代和比拟的,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教育。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首先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一定是一个对学生有着丰富情感的班主任。所以,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让自己的每一份浓浓的爱化作缕缕的情, 蕴于心, 溢于表。

二、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条件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班主任只有和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形成这种良好关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热爱、尊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感情、性格的具体人来对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 同时严格要求他们, 因为严格要求也是尊重、热爱学生的一种表现。

其次, 在班级里讲求民主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件事, 会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同时也会促进班主任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因此, 班主任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千万不能厚此薄彼;要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各种问题, 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既是他们中的一员, 又是可信任的长辈和学习的表率。

最后, 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外活动。在学校里, 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有限的, 搞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个有效的活动能使师生之间无话不谈, 从而促进彼此感情的交流。

三、班主任进行情感教育的时机

1. 与新生相识时。

刚进校的新生, 往往对班主任有一种期待心理, 希望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 学生也渴望用自己的知识见解、性格行为、真挚的感情来获得班主任的信任。这正是班主任施以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这时, 班主任要进行得体得法的指导和真心实意的情感交流, 很快与学生建立起一道真挚的友谊桥梁, 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我班有一位姓张的女生, 和我长得非常像, 她在同学面前说和我是亲戚。听到这个消息, 我觉得学生这样说不外乎两种原因:1.学生喜欢我、欣赏我, 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2.想和老师套近乎, 让别的同学羡慕她, 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我马上找她谈心, 告诉她她确实长得很漂亮, 但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阳光女孩, 不但要长相好, 而且要品德好、学习好, 我也希望我们之间除了师生关系外能成为姐妹、朋友, 但她一定要在班上起积极的带头作用。我还给她谈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及自己铁面无私的处世原则等, 在长达一小时的谈话之后, 这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端正了求学态度, 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 最终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地级三好学生。

2. 学生犯错误时。

青少年自我意识已发展起来, 出现了强烈的自尊心、荣誉感、羞愧感等心理反应。在学生犯错时, 班主任如果一味地批评或体罚学生, 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等受到极大的伤害, 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 班主任必须了解事情的真相, 循循善诱, 施之以情, 让学生自己承认错误, 改正错误。如刘某, 为了一件小事与同学打架, 被政教处处罚, 使班级失去了获取“流动红旗”的资格。我抓住这一契机, 通过探讨友谊、同学间的真挚情感等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友情观, 并教育全班学生辩证地看待他的错误, 最终这两位学生主动向全班同学认错, 重归于好。

3. 学生情感受到伤害时。

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不免会碰到教师的误会, 被人冷遇, 或好心办了坏事而不被同学体谅等事, 在受到心理冲击和感情伤害时, 班主任应该冷静而又公正地对待, 在弄清事情原委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诚挚的劝导, 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心灵慰藉。这样, 当学生走出误区时, 就会更加敬佩和亲近班主任。这正如教育家凯洛夫所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 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当学生感情、自尊受到伤害时, 班主任及时适当地进行情感教育, 就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郁结, 融洽感情, 化消极为积极。

4. 学生遇到挫折、失败时。

有的学生学习极其认真, 一心扑在读书上, 这种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对此, 班主任要倍加爱护和关心, 投入更多的情感。第一, 要在心理上疏导。帮助分析主客观原因, 矫正心理视角, 走出误区;第二, 要在学习上激励。教会他如何在“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如殷某, 物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在一次物理竞赛的预赛中名落孙山, 带来情绪波动和许多思想困惑, 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我帮助他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因素, 鼓励他“柳暗花明又一村”, 使这位学生茅塞顿开, 心情为之轻松, 学习更加勤奋。

5. 学生取得成功时。

当学生成绩提高、获奖、提干 (进入校团委、学生会干部) 或发表作品时, 班主任一方面要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 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时机,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最佳、信心最足, 最易把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值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而在学习中焕发出更大的潜在力量。如蒋某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他的缺点是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成绩差, 而他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却很高, 恰好团委选举干部, 他当上了纪律部部长, 借此机会, 我和他进行了交流, 指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后来他的成绩慢慢提高, 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6.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

心理学告诉我们, 爱好和兴趣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不断产生新的冲击力, 使人保持持久的忍耐力, 诱发出新的创造精神。班主任要以其独具的匠心慧眼, 将学生在学习、生长中的闪光点遴选出来予以点拨,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特长和独到之处, 被别人认同的喜悦之情, 从而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新的创造性动力。如王某, 学习一直平平, 偶然一次, 我在周记中发现她写的一篇文章极好, 很有见地, 富有强烈的进取色彩, 便立刻推荐在校刊上发表, 不仅给她以惊喜, 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后来, 她在周记中写道:“我不甘心被毁灭, 不甘心碌碌无为。心里常有股你给我的力量在驱使我, 犹如一只挣脱枷锁的小鸟去争取自由。”

四、班主任情感教育的作用

1. 亲善性作用。

情感教育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如果建立起友好而不猜疑, 自然而不生硬的关系, 就会使双方产生愉悦的主体感受, 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我完善。

2. 可容性作用。

情感教育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情感教育从方式上讲究适时适度, 具有可接纳性。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实际, 施以恰当的情感交流, 既不颐指气使, 又不和稀泥。从方法上来说, 讲究适当, 具有可接受性。班主任的情感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出来的, 既不过分外露, 又不故作高深莫测, 适当得体的情感教育能够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心灵, 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激励性作用。

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进取心, 班主任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被信任感, 思想上的责任感, 学习上的紧迫感, 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自身的建设, 从而搞好整个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第10篇

一、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效应

英雄模范人物是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 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和先进思想常被认为是人们学习的楷模。英雄模范人物在学生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威信。透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思想活动, 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具体化, 可以使青少年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和受到深刻的教育。

笔者来自太行山脚下的农村,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演电影时, 每次都和小伙伴们争论谁是片中的“好人”“坏人”。为了看电影《英雄儿女》和《董存瑞》等影片, 我和伙伴们跑了周围三四个村子, 走了几十里山路, 看了一遍又一遍, 兴趣依旧那么浓。英雄王成那句“不要管我, 向我开炮”的豪言壮语, 还有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时刻激励着我上进。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外国小说曾经感动了几代年青人, “保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至今仍然鼓舞着人们, 对新时代的年轻人仍然有着榜样作用。四川大地震中抗震小英雄林浩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不顾危险去救同学”这一问题时说了一句:“我是班长, 如果同学不在了, 我还当什么班长?”朴实的话语让多少观众留下了热泪。当代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种永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以及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亮剑”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榜样素材。

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感到:现在的学生欠缺好的精神食粮, 他们中许多人迷恋武打小说、琼瑶言情电视剧、日本动漫, 追捧歌星、影星。为了扭转这些不良现象, 笔者在班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先进榜样, 开展对比活动, 号召同学们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 然后找出自己的不足, 向英雄人物学习。在班内先后开展了助人为乐, 以雷锋为榜样;刻苦学习, 以张海迪为榜样;临危不惧, 以林浩为榜样, 执著追求, 以许三多为榜样;永不言败, 以李云龙为榜样等“学榜样”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 陶冶革命情感,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起了促进和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早已意识到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而教师的良好榜样作用还要靠教师的个人威信来实现。教师的个人威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的思想品德高尚, 知识渊博, 教学方法循循善诱, 富于启发性, 而且又能全面了解关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尊敬每个学生的人格, 那么他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 学生就能认真地学习他的课, 对他的教导也会言听计从。

然而, 个别教师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经常体罚、辱骂或斥责学生。中央电视台曾曝光了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 有的让违纪的学生吃粪便, 还有的在学生的脸上刻“贼”字等。这样的教师给学生树立的是一个怎样的榜样呢?不言而喻, 给学生带来的只有不良影响, 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对学生应有深厚的情感, 做到爱生如子。无论是在品德方面, 还是在教学业务方面, 都应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三、发挥学校班集体中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集体, 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儿童社会”, 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通7道之一。学生集体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学生生活在集体中, 由于与教师、同学共同活动, 直接交往, 别人的言行常常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思索, 产生模仿的心理活动。而学生在集体中的模仿, 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可能成为有利因素, 也可能成为不利因素。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在学生集体中, 教师既要注意自己的模范作用, 也要引导学生向先进榜样学习, 而不去模仿反面的东西, 要经常地实事求是地宣传表扬周围的好人好事, 引导学生的模仿指向正确的方向。笔者在班集体中展开了“班内明星”的活动, 即每周的班会上都把最近一周内出现的先进典型总结出来, 作为本周的“明星”挂牌表扬, 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种正面教育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通过“学榜样”和“班内明星”活动, 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 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通过向榜样学习, 推动了学生由不愿做好事到主动去找好事做, 使学生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合道德要求的观念和行为, 增强他们抵抗外界不良干扰和重新调整自己的能力。一些同学能处处以先进榜样为镜子, 对照自己, 不断地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一个学期内, 班里就涌现出了近三十位“班内明星”, 有的拾金不昧, 有的关心帮助落后的同学, 有的主动维修公物, 有的刻苦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这些“班内明星”和同学们处在同一个班集体里, 同学们能够亲眼看到他们的先进事迹, 所以更能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样, 在全班就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做好人好事, 努力刻苦学习的良好班风。全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另外, 虽说榜样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不是任何一个榜样对每个学生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有时榜样在学生心目中虽然很有威信, 但却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因为每个青少年都朝气蓬勃, 向上心强, 都有想做好学生、好队员、好团员的愿望, 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他们往往找不到达到目的的途径, 要么是不能体现在行动上, 要么是不能坚持。这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不会, 做不到”的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 最终使他们把学习榜样的客观要求变成内心的自觉需要, 去学习榜样的本质, 以榜样的思想行动为标准去对待事物, 把感性认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角色心理效应 第11篇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强化自己作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这样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但在课堂教学方面,班主任作为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反而应该淡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班主任切忌把教学课上成“班会课”,在本该进行教学的课堂上,公开批评、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影响全班同学的上课情绪,造成负面效应。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时,也不要随便把学生叫出课堂,耽误学生上课,影响其他任课教师的正常教学。

班主任在与其他教师交流班级情况时,应注意淡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避免以个人看法,有时是偏激的看法影响他人。在我身上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男同学在他交给我的一篇练笔中提到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听说你小学就很难缠”很反感,认为我对他有偏见(我的确听过不只一个小学老师这样评论过他,包括他的班主任,而且他现在也时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经常不交作业的现象)。我想这个同学对老师产生了误解,已经有了抵触情绪,如处理不当往后会更难教育。于是,我请来家长,当面向学生道歉。这一举动令家长和学生感到意外,但此后,他还是屡屡有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发生。我想用“冷处理”的方式教育他,即每天在“家校联系本”上只写他当天的情况,不写评语。终于有一天家长回写到:“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要向老师赔礼道歉……”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班主任与其他教师谈论学生情况不慎重,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学生得不到公正评价的负面效应,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的亲人、知心朋友。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时,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家人或同学闹矛盾、被任课教师误会想不通等等,班主任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身份,强化自己作为学生“知心朋友”的角色意识,给学生以必要的安慰、鼓励、指导,使他们能尽快摆脱不愉快心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我现在所带班级有一男生,刚入学时,因为身上“毛病”太多,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对他产生了反感情绪。在对他的教育中,我注入了很多情感,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做学生亲人的角色意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我首先向他暗示,我十分理解他今天性格的形成是因为父母离异、缺少亲人爱护造成的,肯定他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并主动从生活上给予他亲人般的关爱。在此基础上,我也对他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不努力的情况提出了批评,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经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让他时刻意识到有人在关心他。看到他的学习在一天天地不断进步,而且和同学发生矛盾的事也少多了时,我感到十分欣慰。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第12篇

一、加强沟通,了解学生

由于中职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与家庭环境,性格与经历也不尽相同,有些中职生在生活和思想上存在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加强沟通,对每一名学生做充分的了解。班主任要熟读学生资料,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有深入认识,包括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学生性格、爱好特长、家乡风俗、民族特色等,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困难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怀和重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做学生的朋友,使得师生之间能够敞开心扉,使得学生了解并信任班主任,班主任也更加了解学生。

在沟通形式上,可以开展新生联谊会、郊外游玩等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另外,班主任日常可以多利用学生中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应用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一是方便随时随地沟通;二是容易了解当前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引导学生;三是给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一个促进交流的方式。利用好各种渠道,以平等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渗透,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转变观念,确立目标

中职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中职生中农村学生较多,很多学生在童年时代多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中职阶段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加之中职生所在地域的限制,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综合素质不高,使得班主任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怀学生、帮助学生。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和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唯一评判和对待学生的标准,而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综合考量,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观。

中职班主任要把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作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时要设定具体的小目标:如学业成绩、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等,每一个项目应当做到的标准要明确并清晰地表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与行为准则。同时班主任要将情感渗透到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当中,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重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树立榜样,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愉快的心境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思路清晰明确。在面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不能过分溺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偏见、过于严厉,做到公正对待每一名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在工作中摒弃负面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优点,重视学生取得的各类成绩,在班会中进行表扬,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看到进步的希望。同时班主任要在班会上重点进行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学生亲切交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思想引导和情感疏导,将情感渗透到管理和教育中,深刻地感染打动学生。

四、积极鼓励,善于批评

中职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应当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擅长技能等,开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展现自我价值。在对学生的批评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以文明的语言和充满智慧与艺术的方式进行劝说和讲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有的中职学生存在成绩差和偏科的现象,班主任要充分分析其成绩差和偏科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兴趣还是基础薄弱,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要与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重点关照;如果是由于兴趣缺乏,就要耐心地与学生的沟通,让其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批评时注意方式和语言,要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批评对自己的帮助,能够真心的接受批评,主动改正。

总之,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对于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帮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树立优秀的榜样,积极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真情实感覆盖整个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燕青.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情感艺术[J].教育界,2014(6):12-12

[2]何萌.让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中职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奥秘[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6):62-63

上一篇:耕地污染下一篇:高温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