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服务范文

2024-09-19

连续性服务范文(精选12篇)

连续性服务 第1篇

卫生连续性服务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根据广大人群的健康需求, 以实现健康管理为目标, 从全生命周期出发, 为居民提供连续的、无间隙的、不重复的、适宜的卫生服务, 使卫生服务需方无论是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下, 都能够获得来自不同医疗机构或不同医务人员所提供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连续的卫生服务, 它要求患者所接受到的卫生服务不会因医疗机构或医生的变化而中断或重复, 并在医院外也可以获得连续的健康维护和照顾[1,2,3,4,5]。

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的特征和供需链管理思想[6], 卫生服务的连续性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 需方接受服务的连续性, 识别卫生服务需求链, 使广大居民接受到优质价廉、不间断的医疗卫生服务;第二, 供方提供服务的连续性, 优化卫生服务供给链, 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第三,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信息的连续性, 畅通卫生服务的信息沟通链, 保障医疗信息的无阻传递。

卫生服务连续性是衡量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基层卫生服务应具备的关键属性。改善服务的连续性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 其研究显示, 实施连续性服务将有助于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模式的快速转型, 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7];有益于降低卫生资源消耗水平, 节省国家卫生总费用的同时大大降低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负担;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结构, 加强各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卫生服务可及性[8];促使卫生监督机制完善, 规范各级卫生机构的诊疗操作;提高卫生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等[9]。

2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服务连续性现状

2.1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割裂, 各机构间联系薄弱, 无法形成连续性服务供给链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级在网不在”, 网络间关系断裂, 各级卫生服务机构间纵向协作、横向合作机制缺失。在市场机制下, 各卫生机构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形成卫生服务“重医轻防”、“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的局面, 造成机构间无序竞争, 职责不清、分工协作机制效率低下, 双向转诊、协作医疗、分级诊疗等制度难开展[10], 不能形成卫生服务供给合力, 无法成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连续性服务供给链, 是阻碍连续性服务实现的关键问题。

2.2 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相分离, 无法促进连续性服务需求链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而不是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愈和康复, 而更应该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主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的改变, 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11], 致使农村居民自我主观卫生服务需求和客观卫生需要要求农村卫生体系能够提供及时、方便、有效的连续性卫生服务, 以维护其健康。而目前, 各级卫生机构追求经济利益以提供疾病诊疗服务为主, 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程度低下, 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与疾病诊疗相分离, 农民的健康体检、疾病筛查等结果尚未被疾病诊疗活动充分利用, 卫生服务机构更多的是提供“一次性”的诊疗服务, 不注重疾病的后续治疗 (如:康复治疗、疾病随访、健康教育、家庭病房等) 。有研究表明农村卫生机构提供化验检查等疾病诊断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服务比例远高于家庭服务和转诊制度等连续性服务的开展情况, 近四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尚无开展任何家庭诊疗和转诊服务[12]。目前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尚未从患者的角度、疾病周期的角度考虑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提供, 无法促进农民连续性卫生服务需求链的形成, 进而无法满足需方获得连续性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

2.3 农村卫生信息网络薄弱, 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利用率低, 无法构建连续性服务信息链

在新医改“建设使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目标下, 我国农村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得到重视, 虽然部分地区加大了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置, 但农村卫生信息网络的功能建设仍十分薄弱, 其中数据标准不统一、操作人员操作能力低下、数据可信度差、诊疗信息无法实现区域内共享等问题屡见不鲜。健康档案的使用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信息的利用, 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 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3]。而目前, 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 居民健康档案形同虚设, 患者健康信息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居民的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等服务中。同时, 居民的电子病历无法实现随着就诊医疗机构的变化而连续记录居民的健康状况, 医院间信息系统接口不一、信息无法共享, 无法形成连续性卫生服务信息链。

2.4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下, 无法成为连续性服务的中坚力量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是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 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施连续性服务的基础。然而, 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 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63%, 村卫生室这一比例高达90%, 其中三分之一村医无学历[14];近年来,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得到加强, 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基础建设仍薄弱, 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 一些乡镇卫生院虽配置有相关大型设备, 但由于缺乏必需的卫生技术人员, 而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 使得卫生资源闲置和不足现象并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下, 一方面使农村居民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 另一方面又促使出现农民小病不治、有病不治或不论大病小病都涌向县级及以上医院的极端局面, 带来双向转诊转上容易转下难、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生存困难等问题, 使基层卫生机构无能力提供时间和空间上都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为全体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 承载着维系人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艰巨任务[15]。然而, 割裂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断裂的卫生服务提供、缺失的医疗服务信息已成为制约卫生服务实现连续性的严重阻碍。

3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连续性服务缺失所导致的影响

3.1 对卫生服务供方的影响

连续性服务缺失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卫生机构重治疗轻预防, 以提供疾病诊疗服务为主, 虽在卫生机构个体方面, 其经济效益大于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所带来的利益, 而从整个农村卫生系统来看, 不仅造成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缺失, 还致使有限的农村卫生资源大量的浪费。如果能在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初期时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扭转疾病发展趋势或延长疾病发病期, 将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 提高对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 服务连续性的断裂导致农村三级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停留于表面, 各医疗机构关注于自身内部的运行和服务效率, 而忽略整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机构之间合作困难, 双向转诊等工作开展难度大, “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农村卫生服务统一战线。同时, 卫生服务的不连续提供使得患者每次就诊面对的更多为不同的医生, 在这种“一次性”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 医生更重视的是对现有病症的医疗干预, 而忽略其治疗方法及效果对患者全疾病周期乃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影响, 致使医生责任观念的淡漠。

3.2 对卫生服务需方的影响

首先, 连续性服务的缺失增加了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出。一是疾病早期预防保健以及医疗干预的缺失, 使得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而造成的诊疗支出, 二是患者在不同机构进行寻诊过程中, 寻诊的成本支出以及所接受到的重复检查和过度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三是因为疾病的拖延, 加重了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使其耗费更多的无形成本。其次, 服务的不连续致使患者就医盲目性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卫生机构缺乏必要的就医指导, 使得患者在选择卫生机构和医生时, 不能将自身疾病情况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相结合, 就医盲目, 在不适当的医疗机构诊治不适当的疾病, 造成疾病延误、资源耗费等问题[5]。第三, 连续性服务的缺失无法满足农民对其保持健康状态、获得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和康复治疗连续性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 医疗服务因卫生服务提供方的不提供而被迫中断。

4 农村地区实施连续性卫生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4.1政府主导, 强化机构间认可程度, 健全协作机制

以维护健康和以人为本为根本宗旨举办农村卫生事业, 建立区域内农村卫生机构间的连续性服务协作制度, 理顺上下级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关系, 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分工, 形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卫生服务的战略联盟,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纵向连续、横向联系的分工协作机制。

4.2 重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在连续性服务提供中的主体作用

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资水平, 根据各级卫生机构的职责, 科学规划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强化双向转诊和家庭诊疗业务的培训力度, 提高医务人员实施连续性服务的意识, 建立卫生服务连续性供给机制及激励措施。强化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功能, 利用其对农民健康状况的熟悉, 促进村卫生室预防保健职能的履行, 实施前馈控制, 成为真正维护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4.3 建全标准统一的区域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保证居民健康信息的及时、有效、共享和连通, 促进建立区域内健康信息的共享应用机制, 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卫生信息利用程度、改变医生“一次性”诊疗现象, 从而使医生为患者制定全生命周期的诊疗计划成为可能。

4.4 加强对连续性服务实施的监管力度

建立包括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上下级医疗机构、医院自身及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连续性服务监督机制, 加强上级卫生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支援, 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到上级卫生机构的进修学习机会, 促进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 加强上下级机构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激励, 并将卫生服务的连续性程度作为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将其与医院的绩效奖金相挂钩, 有力推进连续性服务的有序发展。

连续性服务 第2篇

昨日上午,2013年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指数新闻发布会与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宁波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4次入围“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

2013年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总排名为青岛、杭州、厦门、北京、成都、济南,大连、南京和宁波(并列),上海和乌鲁木齐(并列)。

连续性服务 第3篇

近期,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及最佳管理人颁奖典礼上,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连续第六次获得“中国最佳呼叫中心”殊荣,月坛区域呼叫中心主管许镪获“中国呼叫中心最佳管理人”奖,美惠区域呼叫中心陆婉萱获“中国呼叫中心最佳客户服务代表”奖。此评选活动由中国信包化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是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之一。自2005年首次获奖以来,六年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服中心从单一服务热线转化为综合性服务营销中心,得到了来自国内外客户及行业专家的广泛认可,并以追求卓越为目标跻身于国际先进呼叫中心行列。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面临着客户总量大、大型客户和重要客户多的服务特点,这对客服中心的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服中心目前每月电话服务次数近1000万次,无论从规模、客户接触频次、服务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在管理上,他们以ISO9000为牵引,不断将各项日常工作流程逐步纳入ISO认证系统,做到了以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以及高效、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目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正在本着“客户为根服务为本创新为魂”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一个智慧型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

连续性服务 第4篇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重庆市黔江区的现场调查。本调查实施于2012年7月11日至7月26日。调查员由经过培训的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组成。本次调查医疗机构包括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和民族医院3家县级医院,区辖乡镇卫生院和大部分村卫生室的医生。

1. 2 研究框架

不同层级医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程度是国外医疗服务整合的重要研究内容。Preston等人通过对英国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调查中,获得一级、二级医疗保健整合中涉及五个具体问题:( 1) “进入”,保证病人对适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 2) “嵌入”,引导病人接受所需要的服务; ( 3) “知晓”,为病人提供信息;( 4) “连续”,保持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连续性和各专业服务提供者之间沟通与协作的连续性; ( 5) “失效”,通过该系统取得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

显然,纵向整合服务的目标主要是患者根据疾病需要在纵向机构间就医能够获得协调和连续的医疗服务。参照国内外文献[4,5,6],笔者根据患者在机构间就诊获得“无缝”服务的关键节点和问题,对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进行了细分,信息的连续包括信息沟通连续性、信息传递连续性、信息跟踪连续性和信息使用连续性; 服务连续性包括转诊依据规范性、转诊服务及时性; 服务协调性主要包括县乡医疗机构有协调部门或专职协调员协调转诊服务。县乡村三级医生协作为病人提供连续性和协调性服务的分析框架如图1。

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定额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其中,根据医院医生规模,区中心医院和民族医院分别调查至少90份问卷,中医院调查30份,每个乡镇调查不少于4名医生,县乡两级门诊和临床医生的比例大约为1∶1,共调查县、乡、村医生510人。经严格审查,剔除不合格问卷,调查医生480人,有效率为94. 1% 。调查数据由双人录入EXCEL,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采用SPSS13. 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 果

2. 1 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

480名医生当中,村医136人,乡镇医生129人,县级医生215人。男性多于女性,为76. 5% 和23. 5% 。乡村医生、乡镇医生和县级医生的平均年龄分别是42. 7岁、36. 1岁和29. 7岁。村乡两级医生以已婚为主,分别占94. 9% 和87. 6% ,县级医生已婚占60. 4% ,未婚为38. 6% 。这可能表明最近几年县级医院引进较多的医务人员。村医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分别为36. 8% 和60. 3% ,乡镇医生 以中专、大专 为主,分别为22. 5% 和65. 1% ,县级医生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分别为23. 3%和66. 0% ,研究生学历占5. 1% 。从工作年限上看,村医和乡镇医生超过10年以上的分别为86. 8% 和79. 1% ,而县级医院医生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2年以上的占多数。

2. 2 信息连续性

在过去的1年里,136个村医曾经有127人向乡镇卫生院转诊过病人,占调查数的93. 4% ,有66. 18村医向县级转诊过病人。两者比较看,村医向乡镇卫生院转诊的患者人数要多于向县级医院转诊的人数。在调查的129个乡镇医生当中,有96. 1% 的比例向区级医院转诊过病人,没有转诊的比例仅占3. 9% 。不难看出,转诊服务是纵向医疗机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 1 信息沟通连续性

在病人转诊前,村医与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医生的沟通,有时沟通和经常沟通的比例最高,前者分别为36. 2% 和35. 4% ,后者分别为35. 4% 和29. 1% ,从来不沟通和总是沟通的比例都不到10% ,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从村医与县级医院和县级医生的沟通情况看,与县级医院有时和经常沟通的比例 ( 27. 8% 和31. 1% ) 要显著好 于与县级 医生的沟 通( 21. 1% 和20. 0%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表1) 。

乡镇医生在病人上转前与县级医院经常沟通的比例占40. 3% ,但与县级医生经常沟通的仅为17. 7% ,而偶尔沟通的比例却高达37. 1% 。不难发现,无论是村医还是乡镇医生在转诊前与上级医院的沟通程度要好于与医生的沟通程度,换句话说患者上转的信息交流更多发生于上级机构而不是上级医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表2) 。

2. 2. 2 信息传递连续性

从转诊前告知患者应该携带病历和相关诊断信息看,村医经常提示携带的占43. 4% ,乡镇医生为51. 9% ,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表3) 。转诊前乡村两级医生给病人填写转诊单的比例都不高,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表4) 。

乡镇医生认为病人从村卫生室转到卫生院看病,多数只是偶尔或有时能够携带相关检查资料( 如处方、检查结果、转诊单等) 的比例分别占39. 5% 和23. 2% 。县级医生认为病人上转多数也只是偶尔携带的占47. 0% ,有时携带的为31. 6% ,经常携带的仅占13. 5% ,不过病人从不携带的比例还比较低,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表5) 。可以发现,从村卫生室转上去的病人从不携带的比例高于从卫生院转到县级医院的病人比例,这可能表明病人与乡镇医生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依从性较好,也有可能表明村医因技术和设备限制提供的信息价值有限。

2. 2. 3 医生跟踪连续性

村医对经村卫生室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跟踪的程度要好于转诊到县级医院,偶尔、有时、经常和总是跟踪的比例均好于与县级医院的同类比例,对转往县级医院的病人,从来不跟踪的比例达到44. 1% 。这提示从网络层级看,村医对跨层级转诊病人,存在着某种“高不可及”的现象。乡镇医生对转往县级医院的病人有时和经常跟踪的比例分别是38. 8% 和41. 1% ,略好于村医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比例,而从来不跟踪的却较低( 表6) 。乡村两级医生是病人健康档案管理的主要实施者,跟踪不及时或不跟踪显然会降低疾病管理的连续性,不利于保持完整的疾病记录,进而影响疾病信息在多机构传递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从跟踪内容看,村医对转往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病人的跟踪程度有较大差别,除协助病人信息调动和参与病人治疗方案制定外,对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的各个跟踪内容比例普遍要高于转往县级医院的病人。11. 8% 的村医和20. 9% 的乡镇医生甚至能够评估病人的转归情况( 表7)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加强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推进,部分基层医生逐渐对自己转诊的病人负责。不过病人转到县级机构就诊,乡镇医生没有1例参与过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这可能表明乡镇和县级医生之间的纵向团队合作没有深入。

2. 2. 4 信息使用连续性

上级医生提出诊疗方案时经常参考下级医疗机构用药和诊疗信息的比例相对较高,乡镇医生经常参考的比例要高于县级医生的比例( 44. 2% : 30. 7% ) ,但都没有超过50%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表8) 。这表明即使能把下级诊疗信息完全传递上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也有超5成的医生在临床决策时不会参考下级医生的诊疗信息。

2. 3 服务连续性

2. 3. 1 转诊依据规范性

乡镇医生认为村医依据转诊标准和2个以上医生做出转诊决策的比例均不高,高达74. 2% 认为村医是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县级医院认为乡镇医生转诊能够依据转诊标准、依据团队成员一致判断的比例均比乡镇医生对村医的看法要好,但依据个人临床经验判断的比例仍然最高,为47. 6% ,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表9) 。过多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而不是临床证据或指南做出判断可能造成病人不需转诊而转诊以及须转诊时却并没有及时转诊的现象出现。

2. 3. 2 转诊服务及时性

乡镇医生从来不和偶尔安排接诊病人直接进入相关科室就诊的比例都不高,分别是10. 8% 和16. 3% ,经常安排的为33. 3% 。县级医疗机构从来不和偶尔安排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3. 5% 和38. 6% ,而经常和总是安排的比例均较低,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表10) 。

2. 4 服务协调性

调查表明,目前黔江区村乡县医疗机构都没有设立病例协调员或协调组织,病人转诊过程基本上都是靠临床医生自觉的职业道德责任或者由乡镇卫生院办公室或者县级医院的客服部在病人自愿的基础上协调病人去相应的机构就诊,协调更多的是以电话通知方式为主。这种转诊方式,无论是上转还是下转,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医生最多只能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把转诊病人信息反馈给相应接诊机构。由于责任未能明确,病人能否接受接诊医生根据疾病需要提供的协调安排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3 讨 论

3. 1 信息连续性方面

信息沟通是保持服务连续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纵向医疗连续体形成的必要条件。从病人上转情况看,无论是村医还是乡镇医生在病人接诊前,与医院的沟通多于与医生的沟通。村医将病人直接转给县级医院时,与县级医院或医生的沟通都比较差。这不但影响上下级相应科室医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而且影响到病人疾病信息的及时传递。调查表明,目前除城西、新华和中塘三个乡镇没有开展纵向整合外,黔江区域其他乡镇卫生院都与县级医院建立了以协议或技术指导为主的纵向合作关系,乡村一体化也基本在全区建立,转诊服务都是机构间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合作机构没有建立针对转诊病人有效的联系沟通部门和机制,再加上缺少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并不通畅。而乡村两级机构间的交流互动远比县乡机构间的要好,可能说明乡村一体化要比自由签订协议模式的合作程度要高。因此对于不需要急诊的病人上转,应该采取逐级转诊的方式相对较好。

从转诊前村医告知患者应该携带病历和相关诊断信息看,经常提示携带的占到4成,但填写转诊单的比例均不高。对乡镇医生来说,经常和总是告知病人应该携带的比例之和接近7成,有时和经常填写转诊单的比例之和不到4成。可见,多数患者在转诊过程中只是偶尔或有时能够携带相关检查资料,这说明书面的疾病信息只能在较低程度上在机构间传递。可能的原因在于: 一是信息本身记录不全; 二是信息传递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三是如果转诊间隔较长,即使携带,其价值也大大折扣,更谈不上信息在机构间的共享。这提示在目前情况下,虽然不同层级机构开展了合作,但并没有在服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方面进行探索。

村医对转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进行跟踪的程度要好于转诊到县级医院的病人情况。这表明从网络的层级看,跨层级转诊病人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实现良好的信息联系。乡镇医生对转往县级医院病人的跟踪略好于村医对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比例,而从来不跟踪的比例却较低。这可能表明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网的枢纽,在促进病人转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提示在村医能力薄弱、互通性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如果能强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紧密程度,并提供有效的平台和机制,将有利于基层医生共担病人的疾病管理和信息汇总职责,促进他们将患者的疾病信息完整地归于一处[7]。

上级医生提出诊疗方案时经常参考下级医疗机构的用药和诊疗信息的比例尽管相对较高,但都没有超过调查医生的一半。虽然黔江区对诊断明确,疾病不复杂的近500种疾病实行了单病种付费改革[8],但在以按项目付费为主的背景下,不同层级医生缺少针对同一患者在同一疾病周期内协同进行医疗成本控制的压力,上级机构及其医生很难充分利用下级诊疗信息来提高药品使用和临床诊疗上的连续性。如果因信息传递不全,上级医师更难在制定诊疗决策时使用下级传递的疾病信息。这种信息提供的碎片化必然导致病人在多机构就诊产生大量的重复服务,降低了服务连续性质量,既加剧患者的负担,又产生卫生资源向治疗领域和大城市快速集中等诸多问题[9]。

3. 2 服务连续性方面

乡村两级医生依据转诊经验判断转诊是样本点农村医疗服务提供的普遍现象。研究证明,在服务提供中,过分依赖医生专业自主权的判断而忽视临床循证知识的积累以及疾病诊疗路径的标准化设计,将会造成基层医生不能够完全依据病人的医学要求在机构间转诊的节点上进行规范性转诊。当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机制时,这种专业自治权极易导致农村医疗服务提供中的服务不足、过度利用、错误利用和不必要重复等低质量现象[10]。

在纵向医疗服务系统,尽可能保证转诊及时性是服务连续性的显著特征。结果显示,虽然从村级上转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能够直接进入相关科室的比例以经常安排相对较高,但从基层机构转诊到县级医院却以偶尔安排的比例为最高。这可能证明,乡村一体化的推行有利于促进病人转诊的及时和连续,而县乡虽然建立了协作关系,但在缺少政府对连续性服务要求的背景下,医疗机构间很难结成以病人目标为愿景的利益共同体,因而并没有在就诊流程上有所优化,不同层级医生针对转诊病人的服务提供仍然主要是以机构为中心的分割提供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连续性服务提供。

3. 3 服务协调性方面

调查表明,样本点县乡村机构无正式组织或明确指定的协调员有机协调病人转诊,双向转诊服务是以病人自愿为前提和主流,通过正式制度安排如开具转诊单的比例均较低,就诊的协调更多依赖医生的专业自治权和自我判断,缺乏明确的职责约束,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实际上,转诊过程的服务协调既是服务连续性的有机保障,也是医疗服务链的重要环节,因而应该是转出和转入医疗机构共担的连带责任,病人到接诊机构就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属于患者同一疾病诊疗期内的服务延续,两级机构应该承担为病人提供协调和连续服务的系统使命,而不能把这个责任交由患者承担[11]。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连续性服务 第5篇

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中的网络RTK技术

网络 RTK服务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核心服务,本文分析了主辅站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构建了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网络RTK服务框架.同时进行了测试和检验得出了该技术的应用结论.

作 者:朱建伟 ZHU Jian-wei 作者单位: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地产测绘所,广东广州,510030刊 名:北京测绘英文刊名: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年,卷(期):2009“”(3)分类号:P228.4关键词: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CORS 网络RTK 主辅站技术

跨越“非连续性” 第6篇

为什么读EMBA的创业者失败率高?因为他们听到了太多教授的理论,每个人都说得有道理,就不知道该从哪入手了。在创业或者企业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找到第一因。找到了第一因,你做事就会很踏实。

找到你的第一因

笛卡尔说:“如果一个人有一篮子苹果,他担心其中有一些烂了,想把它们挑出来……他应该先将篮子倒空,再逐个检查苹果,将确定无疑不坏的那些放回篮子。”当你找到第一因之后,你会特别舒服。我去斯坦福大学学习,就是为了寻找创新的基础理论。当我找到“非连续性”,发现人类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在两个非连续性的点之间找因果性。

按照牛顿的推理,两道一样速度的光,彼此是静止的。但是爱因斯坦从16岁开始想这个问题,想了10年突然想出:不管你怎么追,光速永远不变。通过光速不变,他推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达尔文22岁坐船去远航,观察生物变化,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生物的进化是有变异的,但是只有变异解释不了进化。读《人口论》让我终于明白:因为资源有限,为了生存,需要竞争。变异和竞争合起来,就出来“自然选择”。

所以,当你找到了第一因,就通畅了。你只有掀开一个维度,才能创造新的价值。要从“How to be different”发展到“How to think differently”。今天,我们为什么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能超过美国?是因为一二十年以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没有变化。但从未来看,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都是大的底层技术创新。

那么,我们要创造什么东西呢?如果你要创造价值,一定要往下面的深层次去看。能否跨越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

以诺基亚为例。

诺基亚曾经已经把脚跨到智能手机了,最后又把脚缩了回来。那么,诺基亚如何看待智能机?诺基亚还是把智能机当作更高级的功能手机,一个附加了上网功能的功能手机。而苹果的理解呢?苹果对智能手机的理解不是一个带有娱乐功能的通话设备,是一个带有通话功能的移动娱乐设备。

2007年,苹果一代手机问世的时候,这一石破天惊的大事并没有惊动诺基亚,因为苹果手机“不抗摔”。诺基亚认为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摩托罗拉,而不是根本不懂通信的苹果。

那么,诺基亚如何看待自己的塞班操作系统呢? 在诺基亚眼中,塞班是成本中心,每卖出一部手机,诺基亚就要给塞班钱;对苹果和谷歌来说,IOS和安卓是利润中心。因为诺基亚的盈利模式是硬件,苹果的盈利模式是软件硬件一体化,安卓的盈利模式是软件。诺基亚的商业模式是工业时代高毛利思维,苹果和谷歌尤其是谷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零毛利率思维。

2011年,诺基亚放弃塞班系统。2014年,塞班彻底死亡。后来,诺基亚采取自救,先和英特尔合作操作系统,再和微软合作操作系统,但始终不和安卓合作。诺基亚就是一个上一个时代的贵妇,不愿意和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一起。诺基亚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在互联网时代依然用工业时代的范式。

不难想象,所有错误的决策,都是在身处行业历史顶峰的时候做出来的。因为领先者身处顶峰的时候,也是不连续性开始的时候。在同年(2007年),苹果发布手机,谷歌推出安卓系统。2007年,就是不连续性时刻。

再以乔布斯为例。

乔布斯回到苹果,1998年推出了iMac,2001年推出iPod,2007年推出iPhone。从iMac、iPod、iPhone,都是属于非连续性创新。不是乔布斯神勇,而是他的切入点抓得好。乔布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从PC操作系统跨越到移动端的IOS。微软(从PC系统到移动系统)、英特尔(从PC芯片到移动芯片)、诺基亚都没有跨越过去的曲线,为什么乔布斯都连续跨过去了?

乔布斯说:“我们做这样的转型非常重要,正如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即发明了某个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看到它过时的,而我们当然不想落在后面。”乔布斯如何发现新曲线的?为什么没有受限于市场和客户?

我认为最重要的答案:乔布斯坚守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即“产品至上”。什么叫“第一性原理”?也就是不管是什么和产品发生冲突,都要保护产品。

乔布斯从iPod看到了音乐的增长,就想到如果手机也采用这个功能,就会影响iPod的市场,于是就和摩托罗拉合作。但是摩托罗拉做得很复杂,乔布斯就决定自己做手机。他不管能不能赚钱,反正就是要做这个产品。但是,诺基亚怕智能机会影响功能机的销售,于是就把智能机做砸了。但乔布斯就没有这个局限。到了2012年,iPhone的收入占到了苹果总体收入的58%。

“产品为王”四问

首先,自问:你的公司里面,销售人员,还是产品经理有话语权?

在乔布斯的传记里面,强烈抨击销售员文化:“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在推动销售、改写了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

“IBM的CEO约翰·埃克斯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施乐。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再者:流程重要,还是产品重要?

nlc202309090435

流程是为了提高效率,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产品,但是做着做着,就忘了产品。这个世界,光靠流程和制度做不出好产品。乔布斯会舍弃一切,他的眼里只有:产品、产品、产品。流程、管理、财务都很重要,是不是这些好了,公司就好了?乔布斯会说,这都错了,产品才是第一因。乔布斯是商业领域第一个把产品作为第一因的人。

再问:技术重要,还是产品重要?

我们不能一味钻研技术,然后再考虑可以把它用在什么产品上,以及用什么办法把它卖掉。我们必须首先从客户体验出发,继而再回头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苹果有没有突破性技术创新?虽然苹果手机综合了所有创新技术,但都是整合的。要知道,诺基亚和微软的产品研发费用都高出苹果的两倍之多。在乔布斯的眼里,产品胜过技术。

再问:功能重要,还是产品体验重要?

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之前如此评论苹果:“苹果的产品糟透了,它们没有灵魂!”乔布斯在苹果的股票只有1个点左右,他是真地在用纯粹的心做一件纯粹的事。

在位公司的产品通常问题是:繁。新进公司的产品制胜之道是:简。因为,技术会遏制不住地变复杂,但不是功能更多就会嬴。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不是乔布斯的成功,而是他的思维方式。过于崇拜乔布斯的坏处,是你认为只有他能做,而丧失了学习他的动力。

所有创造大价值的人,都具备以下一个或两个能力:在连续性中看到非连续性;在非连续性中看到连续性。事实上,所有非连续是无法跨越的,你必须换一个视角、维度、方向,从那个视角、维度、方向去发现一条连续性的桥梁。所有颠覆性创新不是扭过去的,而是搭一座桥,顺着走过去。

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桥:产品。乔布斯的思维是怎么来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世界。大众的思维,永远是连续性的。

所谓的颠覆,是价值网的颠覆

1.管理or创新?

对于在位企业来讲,其运营核心是管理,缺乏的是创新,业已存在的东西是创新精神的主要障碍。

2.颠覆or延续?

对于新进公司和在位企业,谁更有创新力?研究表明,新进入者所采取的创新是已在位企业的2倍多。但在日常机制中,在位企业是新进企业的20多倍。新进企业和在位企业都在创新,但属于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创新。

延续性创新是常规创新。

比如,苹果手机的迭代,都是延续性创新,一个企业的97%是延续性创新。我们平常所学的管理、运营、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生产瓶颈、提高收益等等,都是延续性创新,是管理者和功能导向型工程师的世界。

突破性创新是纯技术问题,要有科技人才、资金支持和技术洞察力。

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不一定需要技术突破,但它挑战或颠覆其他企业的商业模式。它的要点是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技术的应用,把技术和资源连接,也就是刚才说的搭桥。

这三种创新各自有什么优势呢?

对于大公司而言,企业创造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常规式创新(延续性创新),而且越垄断越有优势,看英特尔和微软即知。此外,突破性技术创新依然是大公司的优势,大企业愿意投入资源、资金和人才,英特尔把20%收入放到研发中,因为生产量大,因此可以形成规模经济。

今天传统的互联网已经是BAT的天下。所以,在位企业,一定要有主导方向,同时管理不同创新(延续性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颠覆式创新)。在位企业擅长常规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新晋企业怎么办?

机会在于Mark1。但是现实生活中呢?三分之二的新进企业会在延续性创新领域和大企业竞争,只有三分之一者开拓了颠覆式创新的曲线出来。小公司在延续性创新的竞争中,成功率6%,在颠覆式创新的竞争中成功率37%,颠覆式创新的规模和回报是延续性创新规模、回报的100倍。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家当然存在着他们不会成功的风险。但是,如果他们只是勉强成功,那么回报将足以抵消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企业家精神的风险比锦上添花的最优化更小。事实上,没有比优化各领域的资源更有风险的了,因为在这些领域中,正确而有利可图的途径就是创新,即在这些领域中创新的机遇已经存在。从理论上说,企业家精神应该是风险最低的而不是最高的行为。”

3.更好or不同?

新兴的价值网和不连续的时期,是创业者的价值宝地,而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亮剑精神”“我能!”创业是为了嬴,不是为了拼,是为了活,不是为了死。正面阵地战,需要勇气。颠覆式创新,需要智慧。

4.主流or异端?

延续性技术定位于主流,颠覆式创新定位于异端(非主流,一开始质量很差,风险也很高、利润低,来源于市场边缘,但是它会越来越大,最终颠覆整个行业)。

凯文·凯利说:“当出现第一艘蒸汽机船的时候,大家都嘲笑这些蒸汽机船说很可笑,很滑稽,很没有效率。它们经常出故障,然后成本也很高。大家把它们称作玩具,它们的确是玩具,因为它们没有用。但是它们做了一件帆船做不到的事,那就是往上游走。”

不仅仅是蒸汽机船,所有破坏性产品刚出来的时候都很烂。1876年,电话发明的时候,英国邮政局总工程师说:“美国人需要电话,但我们不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邮差。”汽车发明的时候,美国人说:“马匹不会过时的,汽车是一时的玩意。”

5.价格战or技术战?

很多人把颠覆式创新等同于价格战。判断颠覆式创新有三大关键标准:在位企业是否在利润上对新进企业的细分目标不感兴趣?新晋企业能够利用新商业模式在细分中获利(且利润足够可观)?小公司是否具有让它们能承接更大更复杂项目的先进技术(即能够进入市场上游,即使你变大了,和原来的在位企业在成本结构也不同且更低更有优势)?

所以,颠覆式创新和价格战是截然不同的。

6.混搭or跨界?

在曲线转化的时候,骑墙策略根本没有未来。诺基亚想要保证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新浪微博想要保证从PC端到手机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手机QQ想要保证从PC端到手机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苏宁易购想要保证从线下到线上价格、货品、仓储的一致性。而微信出来的时候,是完全基于手机的。

跨界和混搭有什么区别?我个人的理解是,混搭是技术层面的混搭,新技术用于老客户,新瓶装旧酒。有三种生产方式:耕耘传统、追求高科技、降维攻击(即跨界)。我建议的颠覆式创新就是第三条路:跨界打劫、降维攻击。凯文·凯利说:“最主要的颠覆常常来自于行业边缘。”

今天,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属于降维攻击,如Uber(互联网降维到出行市场)、360(互联网降维到软件)、小米(互联网降维到手机)、特斯拉(互联网降维到汽车)、微信(互联网降维到运营商)、蚂蚁金服(互联网降维到传统金融)……

为什么说未来生命健康是大行业?是因为把大数据降维到健康行业,不仅能换你的心肝肺,还能换你的基因。但是,现在创新的问题是什么呢?如果你的新技术不是独一无二,而且容易被竞争对手所获得,就得要求时效性很强,不断更新迭代,时效性和快速反应是根本决定因素。

因此,所谓的颠覆,不是技术的颠覆,其实是价值网的颠覆。价值网的不连续性,就是颠覆式创新。

连续性服务 第7篇

本文考虑顾客的异质性,采用变分不等式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服务需求市场上的不同顾客对服务需求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到服务需求的市场份额。变分不等式和消费者选择理论已经被用来研究产品需求的市场份额。Marcotte和Zhu[4]研究了多目标无穷多类出行者的交通均衡问题,其中出行者对时间和金钱的偏好α是闭区间[0,αmax]上的连续分布,出行者按照广义出行费用进行最优路线选择,采用无穷维变分不等式来刻画该交通均衡问题。文章证明了无穷多类客户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给出了求解算法。鲁其辉[5]研究多产品竞争时如何通过产品特征和消费者偏好导出市场份额,根据对市场份额的合理预测解决供应商的最优供货决策问题。徐兵[6]将无穷维变分不等式应用于分析具有网络外部性的Ho-telling模型,通过消费者对具有水平差异的厂商的选择得到竞争厂商的市场份额。徐兵研究了网络产品市场均衡和市场份额问题[7],并将变分不等式应用于研究多商品流供应链均衡问题[8]。胡一等[9]对考虑顾客连续偏好的两家企业服务竞争进行了研究,通过变分不等式和消费者选择分析市场份额和服务商的最优服务能力决策,得到服务商即使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能力各方面都处于劣势情况下仍然可以占据部分市场的结论。

本文在文献[9]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两家竞争企业扩展到多条竞争企业,对市场特征和顾客选择行为规律进行更具普遍性的刻画,证明均衡解的存在性,并运用平均市场份额概念提出服务需求市场份额的求解算法。本文分析结果说明,服务商估计市场份额需要将消费者对服务偏好分布的因素考虑在内。当服务区域改变或者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改变,导致消费者偏好分布变化,虽然竞争对手和竞争服务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市场份额仍然可能改变。将本文模型和文献[5]的模型作比较,可以看出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的差别,文献[5]中消费者选择受到产品特征影响,产品特征是固定的,用常数表达。而服务由于导致顾客选择后产生排队等候或拥挤等现象,从而影响消费者选择和市场份额。这种差别是由于产品和服务本质差异引起的。

1 服务竞争顾客选择模型

首先描述多个企业参与服务竞争时顾客的选择模型。假设有n个服务提供商,提供n种可替代的服务给顾客。市场需求总量d是固定的,也即消费者人数是固定的,这里假设每位消费者只选择一次服务。顾客在不同的服务之间进行选择以最大化他感知到的效用,个人选择的结果聚集后构成各服务的市场份额。

令参数θ代表顾客个性偏好。市场上不同的顾客由于年龄、职业、收入、性别等因素而对服务等候具有不同的厌恶程度,θ值越大代表该顾客越厌恶服务等候,感知到的服务价值下降越明显,反之则代表该顾客对服务等候不敏感,θ值为零说明服务等候对顾客价值完全没有影响。假设θ值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一个分布在闭区间[0,θmax]上的统计量,具有可测、几乎处处为正,二次可积的密度函数h(θ),满足如下条件:

令xi(θ)代表偏好为θ且选择服务i的顾客人数。Xi代表选择服务i的总人数,也即服务i的市场份额。Xi是xi(θ)在区间[0,θmax]上对θ积分得到的,可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并且满足下面的约束条件:,即所有服务市场份额之和等于总市场需求,各服务市场份额非负。

顾客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购买服务。记函数Ui(θ,Xi)代表服务i的效用,由服务本身的质量、价格、拥挤程度以及顾客个性偏好决定。效用函数满足连续可微的性质,是该服务需求Xi的递减函数。假设效用函数采取如下的形式:

其中,U0i代表服务本身质量决定的初始效用,Fi(Xi)代表由于选择该服务的顾客人数而带来的服务等候时间,假设函数F是连续、可微、单调递增的函数,选择人数越多,等候时间越长。θFi(Xi)表示顾客由于对服务等候的厌恶而带来的负面效用。

2 服务需求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本文采用无穷维变分不等式形式表述顾客对服务选择后最终达到的市场均衡。假设存在x(θ)∈ Ω(θ)满足下列不等式,那么对应的X代表均衡时的服务市场份额:

这里的符号〈·,·〉代表欧式空间内积,Ω 是此变分不等式的可行集合,满足约束条件:。上式要求对几乎处处的θ都成立。这里的函数和变量都采用向量形式,x(θ)= (x1(θ),x2(θ),…,xn(θ))T,X = (X1,X2,…,Xn)T,U(θ,X)= (U1(θ,X),U2(θ,X),…,Un(θ,X)),U0= (U01,U02,…,U0n)。记^Ω 为由X组成的可行集合,。

该变分不等式的经济含义是:当服务需求市场中顾客的选择达到均衡时,在其他顾客不改变服务选择的请求下,单个顾客不能通过单独改变选择而使其服务效用增大。此时顾客的选择是使其感知的服务效用达到最大的选择。

由于变分不等式只要求在[0,θmax]上几乎处处成立,即不满足该变分不等式的测度为零,所以该变分不等式等价于:

这里的 〈·,·〉L表示L2{0,θmax}空间内积,表示 〈x(θ),y(θ)〉L=∫θmax0x(θ)y(θ)dθ.

建立了顾客选择的无穷维变分不等式均衡模型后,可以通过研究无穷维变分不等式均衡解(1)或(2)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来研究服务市场份额的划分。根据文献[11],对于这样的无穷维变分不等式有如下的均衡存在性定理。

定义1 若Ω 是Banach空间V上的子集,V*是对应的对偶空间。映射J从Banach空间V到对偶空间V*的映射。如J在Ω 上有界,且对Ω 上任意弱收敛于x ∈Ω的序列{xk}, 若limsupk〈J(xk),xk- y〉 ≤ 0, 有liminfk〈J(xk),xk-y〉≤ 〈J(x),x-y〉,那么称该映射J是Lions意义上的伪单调映射。

根据该定义,文献[10]给出关于变分不等式均衡解存在性的结论:当Ω 是Banach空间V上的非空有界闭凸子集,映射J是Lions意义上的伪单调映射,那么至少存在一点x*∈Ω 满足变分不等式〈J(x*),x*-y〉>0,y∈Ω.

定理1(存在性) 当函数F(X)是^Ω 上的单调连续函数时,有限维的解集^Ω 是紧的,那么变分不等式(2)存在均衡解。也即给定服务固有效用和偏好分布,一定存在对应的服务市场份额划分X.

证明因为函数F(X)是上单调连续函数,则U(θ,X)也是上单调连续函数。所以只需证明变分不等式(2)满足文献[11]中变分不等式均衡解存在性结论的条件。具体证明类似文献[11]中定理2.2,此处省略。

定理2(X唯一性) 如果F(X)是严格单调的,那么市场份额划分X是唯一的。

下面讨论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唯一的X.给定任一市场份额X,对任何在区间[0,θmax]内的θ,求解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LP(θ):

当参数θ给定时,该问题是普通的线性规划问题,等同于求解对每个偏好为θ的消费者来说效用最高的决策问题。偏好为θ 的消费者通过比较每一个服务的效用U(θ,X)做出选择使得自己的服务效用最大化。在分析前首先给出劣服务和非劣服务的定义。

定义2 如果给定X,关系对几乎处处的θ 成立,也即是不满足该关系式的θ 的测度为零,称呼服务i为X时的劣服务。反之就称非劣服务。

如果服务在给定市场份额X时是“劣”的,意味着任何顾客购买该服务的效用比其他服务要小。因此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劣”的服务市场份额一定为零。否则顾客有动机选择其他非劣的服务偏离市场均衡。

换个表达形式有:

可以推断如果有两个非劣服务初始效用相同,则这两个服务的F(X)一定相同。否则如果其中一个服务的F(X)高于另一个的话,这个服务会变成劣服务。而初始效用和F(X)完全相同的两个服务,可将它们作为一个服务来看待。所以有如下假设条件:

条件A:竞争服务的初始效用各不相同,也即U0i和U0j不相等,i,j=1,2,…,n,i≠j.

关于X唯一性,有如下定理:

定理3(均衡市场结构) 假设给定市场份额X,有m个非劣的服务,m≤n.各服务的初始效用各不相同,并且初始效用不等式U01>U02>…U0m成立。令,并且θ0=0,θm=θmax,有:

1θ0(X)<θ1(X)<…<θm(X)

2存在几乎处处意义下的唯一解:

定理3说明了市场结构特征,图1是定理3的具体显示。可以看到服务4在市场份额X下是一个劣服务,因为对所有的θ而言其效用比其他服务都低。消费者选择服务时,按非劣服务的效用直线的交点分成不同的区间。偏好落在第i区间内的消费者一致选择服务i,服务i的xi(θ)表达式为分段函数。如由于U01> U02> U03和F1(X)>F2(X)>F3(X),区间[θ1,θ2]内服务2的效用超过其他服务,所以区间内的消费者都选择服务2,有X2=d∫θ2θ1h(θ)dθ.

另外引入平均市场份额的概念:

该变量在后续的算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个重要的变量。令代表选择某服务的消费者平均θ值。这样可以将选择同一个服务i的消费者看成是一个人,具有相同的对服务等候的厌恶值.有如下唯一性定理:

推论1(x和唯一性) 假设X*是唯一均衡解,并且条件A成立,则存在几乎处处意义下的唯一解x*,存在唯一的*和.

3 求解均衡市场份额的算法

线性规划问题LP(θ)的解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场份额X下,顾客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服务,得到新的市场份额X′.当X′=X时,市场达到均衡。因此可以使用迭代算法来求解服务供应链的市场均衡问题。

求解变分不等式(2),相当于求解间隙函数g(x)的零点:

此间隙函数当y取到最优解x的时候,函数值为0。

下面的算法是经典Frank和Wolfe算法的无穷维情况推广,已被证明是收敛到均衡解[10]。本文利用平均市场份额的概念对此算法做了进一步简化。算法如下:

1初始化。令k为0。令容忍误差ε>0。初始市场份额为X0,密度为x0,计算

(2)求解yk∈argminy∈Ω〈-U(Xk),xk-y〉:

对θi-1(Xk)进行排序,将不重复的θi-1(Xk)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记为a1,…,ai,ai+1,…,an

计算

(3)If g(xk+1)<ε,停止迭代。Xk就是所求的解。否则,令k=k+1,转步骤(2)。

这里的步长选择为t0=1,tk+1=tk-1/2(tk)2.

4 结论

本文研究多个企业服务竞争中服务市场份额划分问题。对顾客基于连续偏好的选择行为规律进行了刻画,并以此为基础描述市场结构特征和计算均衡服务市场份额。和有形产品不同,服务的无形性和同时性特点,使得顾客服务价值受到个性偏好和同时选择该服务的顾客人数影响。采用变分不等式和顾客选择理论分析市场均衡,估计市场均衡时的服务产品份额,证明均衡解的存在性,并提出服务需求市场份额的简化求解算法。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在服务竞争中,服务商需要结合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感知价值来合理估计市场份额,并且要注意消费人群的偏好分布变化。

摘要:基于顾客对服务的连续偏好,研究多家企业服务竞争中顾客的选择行为,刻画其规律并估计服务的最终市场份额。假设不同偏好的顾客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可相互替代的竞争服务,并使用变分不等式和顾客选择理论来描述顾客对服务的选择行为,证明存在唯一均衡市场份额,并通过引入平均市场份额的概念,给出简化的扩展Frank和Wolf算法计算具体的市场份额。结果说明竞争服务商在估计服务市场份额时,应将消费者对服务的偏好分布纳入考虑。

关键词:服务竞争,顾客选择,变分不等式,均衡

参考文献

[1]Maister D H.The psychology of waiting lines.Czepiel J,Solomon M R.The service encounter:Managing employees/customer interaction in service business.Lexington:Lexington Books,1985:113~123.

[2]Allon G,Federgruen A.Competition in service industries[J].Operations Research,2007,55(1):37~55.

[3]Afanasyev M,et al.Service Provider competition:Delay cost structure,segmentation,and cost advantage[J].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12(2):213~235.

[4]Marcotte P,Zhu D L.Equilibria with infinitely many differentiated classes of customers.Complementarity and Variational Problems,State of Art.SIAM 1997:234~258.

[5]鲁其辉,朱道立.多产品竞争环境中的最优供货决策[J].管理科学学报,2005,8(6):43~50.

[6]徐兵,朱道立.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扩展Hotelling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1):9~17.

[7]徐兵.网络产品市场均衡无穷维变分模型[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30(5):434~439.

[8]徐兵,朱道立.产品随机选择下多商品流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

[9]胡一,张建同,朱道立.考虑消费者偏好的寡头服务商竞争[J].系统工程学报,2012,21(1):77~93.

[10]Marcotte P,Zhu D L.Existence and computation of optimal tolls in multiclass network equilibrium problems[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09,37(3):211~214.

连续性服务 第8篇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CORS) 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获取各类空间的位置、时间信息及其相关的动态变化。

1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以下简称CORS) 是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地理信息采集的基础设施。CORS是由一组网络化、均匀分布且连续运行的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参考站网组成。通过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 提供国际通用各式的基准站站点坐标和GPS测量数据, 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度定位, 快速和实时定位、导航的要求, 及时地满足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 矿山测量等多种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要求。

2 CORS系统的技术特点

CORS系统集成了GNSS (GPS、GLONASS、Galileo等) 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空间信息加工等高新技术为一体, 形成了一个不间断地面信息源采集系统, 成为坐标框架建设和维持和主要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

2.1 CORS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精度

速度与效率, 降低测绘劳动强度和成本, 省去测量标志保护与修复的费用, 节省各项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约30%的控制测量费用。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对GPS-C、D、E级控制点破坏较大, 一般在5-8年需重新布设, 至于在路面的图根控制更不用说, 一二年就基本没有了, 各测绘单位不是花大量的人力重新布设, 就是仍以支站方式, 这不但保证不了精度, 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随着CORS基站的建设和连续运行, 就形成了一个以永久基站为控制点的网络。所以, 可以利用已建成的CORS系统对外开发使用, 收取一定的费用, 收费标准可以根据各地的投入和实际情况制定, 当然这一点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

2.2 CORS的建立

可以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有效、长期的变形监测, 对灾害进行快速预报。CORS项目完成将为城市诸多领域如气象、车船导航定位、物体跟综、公安消防、测绘、GIS应用等提供精度达厘米级的动态实时GPS定位服务, 将极大地加快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

2.3 CORS将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建立起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三维、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 从而从实时的空间位置信息面上实现城市真正的数字化。CORS建成能使更多的部门和更多的人使用GPS高精度服务, 它必将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带给城市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它将为城市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建设和投资环境。

3 吉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

吉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 (Jili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以下简称JLCORS) 。JLCORS由基准站网络、控制中心、数据中心、用户应用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组成。JLCORS的网络体系是遍布吉林省, 以控制中心为中心节点的星型网络。JLCORS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技术含量高, 不仅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而且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多、系统要求高。JLCORS系统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 社会效益及社会影响巨大, 为政府、公益性事业及个人用户等均为免费提供服务。实现了吉林省传统基础控制测量向新一代动态、高精度、实时、无级别区分的测量方式的变革, 为作业方式、作业时效等带来全面升级。

吉林CORS是近年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 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47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 构建了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多年运行, 为各级测绘用户提供高精度、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基准, 为导航、授时、灾害预报等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是获取和采集各类空间位置信息、时间及与此相关的动态变化的一种基础设施。实现了吉林CORS基准与国家测绘基准的统一, 解决了连续运行参考站与检定观测墩合建、吉林CORS观测数据与检定数据联合应用问题, 建立了具有唯一性的覆盖全省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

该系统目前已在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吉林省气象局、吉林省地震局3家参建单位得到充分应用, 为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大气状态参数、地壳运动信息数据提供了高效、准确、及时的技术支撑。该系统还在吉林省国土、水利、林业等领域100多家单位广泛使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地籍和房产测量、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在水利工程建设、大坝变形监测、汛期洪水监测, 在交通管理的车辆自主导航及车辆监控、调度和构建智能运输系统, 在农业生产的土壤养分分布调查及监测作物产量、合理施肥、精确农业管理, 在林业的森林调查与管理中各种境界线的勘测与放样定界中的点、线、面要素精密坐标的快速、高效、准确确定, 在社会大众有效解决百姓活动所涉及的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位置服务等方面, 提供了高精度的、实时的、动态的数据支持和处理系统, 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的空间信息服务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

4 结语

JLCORS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由若干个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组成的网络, 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将这些连续运行参考站的观测数据传送至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和监测中心, 以集中进行数据处理和监控, 然后再通过通信网络, 将处理结果分发或发布给用户, 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JLCORS的建设, 即可实现全省城乡空间信息的快速更新与采集, 为我省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实时、准确、动态的空间信息基础保障。

摘要:CORS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覆盖率的GNSS空间定位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 为“数字区域”提供一个统一、连续、高精度的空间信息基础框架, 可以服务于测绘、水利、气象、地震、国土资源、交通、林业、农业、园林、城市规划、公安、消防等众多部门, 是一个公益性基础设施。本文对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吉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连续性服务 第9篇

西安铁路局陕西省境内铁路土地勘测定界项目包含陕西省境内铁路土地的地籍测量、用地边界确定、铁路用地图测绘等工作。涉及西安、宝鸡、安康、商洛、汉中、渭南、铜川和咸阳,共8个市62个县区。项目作业区遍布整个陕西中南部各个区县,作业区范围广、分布散,而工期要求紧、任务重,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式会给完成任务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作业单位引进多基站连续运行参考站。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CORS)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具有网络化、高可靠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在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测量中,正是CORS这些优点,作业组选择使用CORS站替换传统的RTK测量方案。

2 CORS系统的原理及划分

CORS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在同一批测量的GPS点中选出一些点位可靠,对整个测区具有控制意义的测站,采取较长时间的连续跟踪观测,通过这些站点组成的网络解算,获取覆盖该地区和该时间段的“局域精密星历”及其他改正参数,再由参考站发送改正参数,由用户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一般情况下,根据基站数和通信方式将CORS系统划分为单基站CORS系统、多基站CORS系统及网络CORS系统,其作业模式与适用对象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划分情况,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选用网络CORS系统建立模型并进行实际运行工作。

3 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CORS系统的建立和运用

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XTCORS)是由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建设,由于项目特点,项目组采用网络临时CORS站布设技术,沿着铁路沿线按区县范围进行布设。在此基础上,网络CORS系统能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网络服务,即选取流动站附近的3个基准站,利用其改正数信息在流动站附近生成一个虚拟基站。南方公司采用了增强的虚拟参考站技术,即利用网中其他一些或全部基准站来优化流动站附近的3个基准站改正数,以提高其精度,从而提供更可靠、精度更高的网络CORS服务,使之满足项目各个区县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勘测定界测绘。

3.1 设备组成

XTCORS设备主要由银河Ⅱ型号GNSS接收机、网络RTK软件系统、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防火墙等设备组成(见图1)。

3.2 南方网络CORS站系统性能指标

在项目区建设的南方网络CORS站能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3.3 基准站坐标采集

笔者根据铁路线路走向布设控制点和周边国家点情况,分组、分带测量CORS站基准点坐标,具体做法如下:

(1)同时使用10台银河Ⅱ接收机摆放在周边国家控制点上,与周边3个CORS站基准站同时观测4小时,两个时段。

(2)利用南方GPS静态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基站的西安80坐标和转换参数。

(3)以任意一测区数据为例,利用其中的任意8个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求另外5个控制点的坐标,比较求出的坐标与控制点原来坐标差值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计算出X坐标和Y坐标的中误差分别为:

则其平面中误差为:

通过以上计算出的点位误差可以看出,基准站的测量数据满足精度要求。

3.4 应用精度分析

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精度测试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态RTK测量是否可用。具体包括初始化时间的长短,测量过程中RTK接收到的信号是否稳定以及最终测量的结果精度能否达到设计精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RTK动态定位精度。为了保证XTCORS在实时动态定位测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测段选取6个均匀分布的已知点,所有点都在XTCORS的覆盖区域内,且均为线路控制网中的一级控制点。

推算其X坐标和Y坐标的中误差分别为:

计算平面中误差为:

经测试XTCORS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水平方向点位中误差为9.6mm,X方向最大偏差为11mm,Y方向最大偏差10mm,初始化时间的平均值为2s,满足《土地勘测定界规程》中的相关要求,说明了XTCORS系统实时动态定位结果稳定可靠,可以应用到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中去。而且数据采集对比结果表明网络CORS站精度分布均匀,受外界环境和电磁干扰影响较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大面积复杂地形的勘测定界项目之中。

(单位:mm)

(单位:mm)

4 结语

从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的测量结果来看,采用CORS站技术的建立可以对大面积的作业项目进行实时、有效、较长期的观察测量,极大地提高了勘测定界工作的速度与效率,降低测量劳动强度和成本,并且与传统的RTK测量相比,用CORS站测量具有作业时不用每次架设基站、不用每次校正控制点坐标、测量半径大、数据稳定等优点,值得在类似的大范围勘测定界测量项目中推广和应用。

摘要:CORS技术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Internet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GPS技术于一体,采用了最先进的多基站网络RTK算法,代表了继常规RTK技术之后的新一代定位技术发展方向。文章以西安铁路局勘测定界项目为例详细描述了CORS系统的建成及其在勘测定界中具体应用。

关键词:CORS,GPS,基准站,精度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西军,唐卫明,曾广鸿,等.广州CORS系统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测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5):6-7.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UNAVCO.TEQC-The Toolkit for GPS/GLONASS/Galileo/SBAS Data[EB/OL].[2016-06-20].http://facility.unavco.org/software/teqc/teqc.html.

[4]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与应用[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黄俊华,陈文森.连续运行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连续性服务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50例。其中男63例, 女37例, 平均 (62.7±5.3) 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而观察组则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 最后对比分析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2.1延续性护理服务1心理护理 : 由于老年糖尿病为终生性服药, 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和谐医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成功治疗的决心。2加强健康教育, 开设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 强调家属参与, 让患者和家属切实认知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应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吸收、富含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对维生素方面的补充。4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运动增加患者户外锻炼, 以轻柔、运动量小的锻炼方法为主。5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 对患者出院时的血糖水平、一般检查指标、临床控制情况、日常生活习惯等进行记录, 定时监测血糖和体重指数。6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延续护理的实质性内容, 如何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 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饮食结构的调整, 适量的有氧运动,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时间、用量, 家属要对患者 起到监督和 协助的作用 , 所以, 要求家属参与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是保证护理效果的根本。

2结果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所示。

注: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 需要患者长期自觉服药, 严格控制自身生活习惯。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 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延续性护理模式从一方面实现了家庭和医院的无缝对接, 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群体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促进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形成, 从而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延续性护理服务从亲情呵护方面能够维持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提高了患者的家庭归属感, 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自我护理水平,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其临床治疗方面效果欠佳, 延续性护理服务则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该文通过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结果的对比, 体现了延续性护理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的认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更是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确保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3年6月—2014年2月该院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和对低血糖知识的认知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延续性护理服务,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丁玉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22) :3060-3062.

[2]魏梅, 陈焕娣, 谭静, 等.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的效果分析[J].广州医药, 2013, 44 (2) :69-70.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 第11篇

背书连续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各次背书在形式上均为有效,主要是针对背书人的签章而言。如果背书人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形式要求,则该次背书就归于无效,背书为不连续。对于形式上无效的背书是否导致整个背书不连续,笔者认为,无效的背书应视为不存在,如果排除该项背书后其余背书形式上仍为连续,则应确定其背书连续。因为无效背书之所以不影响背书的连续性,正是由于其不产生票据法上票据转让的效力。在认定背书连续时,无需将无效背书考虑在内。

二、空白背书对背书连续性的认定

空白背书是指背书人未在票据上记载被背书人名称,而只有背书人签章的背书。空白背书是否构成连续背书取决于法律对空白背书效力的规定。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及有关国际公约都规定了空白背书制度。《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承认空白背书的效力,其采用的是反面认定的方法,即后一次背书的背书人视为前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因此一切背书都被认为是形式上连续的背书。我国《票据法》第 30 条规定:“汇票以背书转让或者以背书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时,必须记载被背书人名称。”据此,票据法学界和实务界一般认为,“被背书人名称”是背书绝对应记载事项,不记载被背书人的名称,背书行为无效。

票据转让不能成立,由此取得票据的人不能成为票据权利人。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49 条规定:“依照票据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笔者认为,该规定只是承认了空白授权票据的效力,并未承认空白背书的效力,因为在被背书人未补记的情况下,仍然作为不连续背书对待。

三、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同一性对背书连续性的认定

在签章的同一性上有绝对一致和公认一致两种主张。应该说签章的完全一致是认定背书连续性的基本原则,但对此也不能作绝对理解。因为在实务中,前后相连的被背书人与背书人的名称在通常情况下是由两个不同的人分别书写的,前一背書的被背书人的名称由背书人填写,后一背书的背书人名称由背书人自己填写,这样就可能出现名称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公认能够判断为同一人的,仍然可以认定背书是连续的。

四、委托收款背书对背书连续性的认定

委托收款背书,是指以委托他人代替自己行使票据权利、收取票据金额为目的的背书。因此,委托收款背书不是票据权利的转让,实际上是代理权在票据上的体现。被背书人是代理人,背书人是被代理人,被背书人收取的票据金额归属于背书人。既然被背书人不是票据权利人,他就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将票据进行背。

书转让,若背书转让,属于无权转让,背书无效,从而影响票据连续性的认定。同样,委托收款背书的被背书人也不得再作质押背书,因为虽然质押背书不直接转让票据权利,但受让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而优先清偿债权。也就是说,被背书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越权质押,其无权代理行为侵害了委托收款背书人的利益,所以被背书人质押票据的行为无效,造成票据背书的不连续。委托收款被背书人能否可以再作委托收款背书,笔者认为,在理论上是可以的。因为当被背书人确因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受托任务时,出于对背书人利益的保护,再行委托他人行使票据权利,于情于理都无障碍。而且,民法关于代理的规定,也认可了这种做法。当然,如果背书人收回票据,自行收款或再行背书转让票据,仍然构成背书的连续。

五、质押背书对背书连续性的认定

质押背书是指以设定质权,提供债务担保为目的进行的背书。它是由背书人通过背书的方式,将票据转移给被背书人,并以其取得票据金额的支付,作为对被背书人所拥有债权清偿的担保。在这种背书中,背书人实际上是出质人,被背书人是质权人。质押背书的被背书人可以背书连续证明其享有质权,而无需再举证证明。由于质押背书的被背书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通过背书的方式获得票据,因此,质权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可以再行转让背书或质押背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质权人享有票据权利,其背书转让或质押背书不影响背书的连续。

根据《票据法》以及人民银行 2005 年“银发 235 号”文件的规定,在票据担保债权到期日早于票据到期日的情况下,质押人履行担保债权完毕后,质权人应直接将票据交还质押人,而不需要在票据上作任何记载。质押人收到票据后,可再行转让、质押或在到期日作委托收款。其处理手续是于记载有“质押”字样的被背书人栏之上再作成转让背书、质押背书或委托收款背书。这种情况下的背书,应认为是连续背书。

连续性服务 第12篇

1.1 CORS的基本原理

CORS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是基于网络RTK技术建立的。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差分法) 是GPS差分测量方法的一种, 其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利用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 通过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 从而实现高精度 (分米甚至厘米级) 的定位,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 (无线电台或GPRS网络) 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 移动站就可实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传统的RTK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基准站校正数据的有效作用距离。基准站和移动站距离的增加会导致GPS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随而逐渐失去线性, 因此在较长距离下 (单频>10km, 双频>30km) , 经过差分处理后的定位数据仍然含有很大的观测误差, 从而导致定位精度的降低和无法解算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所以, 为了保证得到满意的定位精度, 传统的单机RTK的作业距离都非常有限。

为了克服传统RTK技术的缺陷,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人们提出了网络RTK技术。在网络RTK技术中, 线性衰减的单点GPS误差模型被区域型的GPS网络误差模型所取代, 即用多个基准站组成的GPS网络来估计一个地区的GPS误差模型, 并为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站提供校正数据。而移动站收到的也不是某个实际基准站的观测数据, 而是一个距离自己位置较近虚拟基准站的校正数据。

CORS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均匀的布设多个永久性的连续运行GPS基准站, 构成一个基准站网, 各基准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 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实时的将观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 系统控制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 然后对整个数据进行统一解算, 实时估算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改正项 (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 获得本区域的误差改正模型。然后向用户实时发送GPS改正数据, 用户只需要一台GPS接收机, 便可实时或事后得到高精度的可靠的定位结果。

1.2 CORS的系统组成

CORS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 形成专用网络, 如图1所示。

2 CORS在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2.1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的背景

2010年1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 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的水利普查, 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 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 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8个普查专项之一, 是其他普查专项的基础, 其主要普查任务是通过对江河湖泊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查清江河湖泊的数量及其分布, 查清江河湖泊的水文特征状况。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将充分利用已有大量实测资料,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遥感系统 (RS) 技术 (简称3S高新技术) 的支撑下, 采用外业调查―内业综合分析―复核再调查的普查方法。充分利用3S高新技术开展河流湖泊面积、流域边界等河流湖泊自然特征的普查,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成果质量。如近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最新下垫面信息, 为湖泊水面面积的提取和内业结果核对等工作服务;GPS设备为提供野外普查点、线、面对象高精度的经纬度坐标服务, 为湖泊水深和容积外业普查提供关键技术服务;GIS为流域边界和数字水系的自动提取提供关键技术平台。

2.2 CORS在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的外业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原普查方案要求采用精密单点定位 (PPP) 方法进行定位测量, 以取得亚米级的定位成果。但PPP方法测量时间长, 为保证测量精度, 每点至少静止观测20分钟, 而且还要通过复杂的数据后处理来提高精度, 严重影响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河流、湖泊范围大, 测点分散, 常规RTK方法也难于胜任。因此, 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的CORS测量方法是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的最佳选择。

本次湛江市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主要运用了广东省CORS进行测量。广东省CORS项目于2002年经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 于2006年11月开始试运行, 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CORS, 能提供从厘米级到米级的各种精度的空间定位服务。该系统共包含了38个连续运行卫星跟踪站和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3个市级子系统。这种管理模式是全国首创, 对CORS技术的推广有重大意义。

2.3 CORS的运用限制

在开展河湖普查外业测量工作的过程中, 发现采用CORS测量存在以下限制:

(1) 在手机信号较差的地方定位精度较差甚至无法工作, 由于我们所用的GPS移动站是通过移动网络接受CORS定位导航数据, 当手机信号较差时, 会影响定位导航数据的接收。

(2) 在偏远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特别是省界附近。因为广东省CORS基准站覆盖范围有限, 在远离基准站网地区的电离层、对流层状况差异较大, 必然会影响到定位精度。

3 结语

CORS能够全天候运行, 用户只需一台GPS接收机即可进行厘米级至米级的实时快速定位, 具备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特点, 能够为国土测绘、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农业管理、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实时准确的定位服务, 在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俊华, 陈文森.连续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活性炭吸附性能下一篇:现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