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布局范文

2024-09-02

产业园区布局范文(精选4篇)

产业园区布局 第1篇

1 化工园区不合理现象

化工园区是现代化化学工业为适应资源或者原材料进行的一种转换, 是顺应时代发展集约化、最优化、经营国际化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但是, 在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 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缺乏合理规划。部分园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 而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 造成园区内资源利用效率过低, 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现象。这种情况就导致园区没有形成资源互补和规模效应。有的园区在建造中对于项目的把关不严谨, 盲目引进资金和项目, 导致园区低水平重复建设。有的园区为了吸引资金, 盲目引进外商, 并越权出台优惠政策, 造成过度竞争, 导致项目整体运转水平低, 没有竞争力等现象。第二, 工业园区的安全标准不达标。化工园区是很多企业集中在一个地方生产, 设备装置等都相对集中, 所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从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 易燃易爆物品作为原料的产品很多, 一旦安全措施得不到保障, 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化工园区的规划的建议

2.1 化工园区的规划内容

化工园区的建设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这是有多个企业集中在一起生产经营的现状, 所以在建设选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化工园区外部的安全防护距离。化工园区不能建造在距离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由于园区内的生产要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要和水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地区的安全防护一定要有一个安全距离, 并保留合理的空间。尽管我国面前还没有研究出来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的标准距离, 但是, 已经提出了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 也就是说化工园区和附近的居民要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 防止由于化工园区的安全隐患而带来的民众的伤害。其次, 园区在选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好其生产条件和外部交通。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政策的标准, 化工园区的地理条件、地质要素、外部交通等都是化工园区首先考虑的内容。比如地理条件是否满足化工园区的建造、园区的生产材料是否能够快速的输入, 产品是否能迅速输出等都是在建造园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

2.2 园区的合理化布置

园区的合理化布置主要是指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核心, 他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土地, 将园区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 首先土地开发的最大效益和安全可持续发展。化工园区的一般布局有生产区、管理区、储存区等各种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之间的距离、分布密度、主体功能等标准不同, 要根据风险梯度原则, 对化工园区的内部进行合理布置。

化工园区是石油、化工企业集中的地方, 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输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的出现。在工业园区的规划中, 要充分考虑到固定危险源和移动危险源两种因素, 对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进行充分论证, 确保化工园区的相对安全, 从而规避风险。对于园区内危险物品的数量、种类、生产条件、危险设施周围的分布情况等要进行充分的计算, 确保化工园区的安全性。

2.3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由于工业园区要进行化工产品的生产, 所需要的水、电、气等资源的供应和需求, 一旦发生水、电、气的供应中断或者不足的现象, 将会导致停产甚至很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因此, 对于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首先是供电工程, 园区内的生产装置都需要电源供电才能生产, 因此, 在对电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做好相应的用电准备, 并设置好应急电源。其次是给排水工程, 化工园区的生产要有可靠的水源保障, 满足园区的开发和用水需要。道路运输设施建设, 园区所涉及到的原材料和生产产品都需要通过交通运输, 因此, 要规划设置危险化学品运输专线, 确保化工园区的安全运输。

2.4 建立安全管理和应急规划

化工园区要规划建设一体化应急久远, 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响应中心、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等, 加强园区的应急联动, 建立应急机制。确保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

总之, 根据2012年国务院安委办出台的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 对于化工园区的规划应该从地址的选择、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考察, 规划和建设园区, 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入园项目观, 从源头上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确保发展经济的同时园区安全生产。

摘要:由于我国化工原料一半以上要依靠国外进口, 原材料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路交通实现, 所以我国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北产业聚集区等靠海地带的化工园区较多, 并且化工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 因此, 沿海城市建立化工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首选。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的化工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园区的合理布局也成为当下对化工园区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本文从化工园区在布局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园区,合理布局,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悦, 李峰, 石超, 宋占兵, 杨国梁.改进GM (1, 1) 模型在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05) .

[2]徐小平, 张来斌, 段礼祥, 张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往复压缩机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01) .

[3]吴宗之, 张圣柱, 张悦, 石超, 刘宁, 杨国梁.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7) .

产业园区布局 第2篇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战略布局原则

(一)集约设置、点状布局原则

(二)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作配套原则

(三)深度开发、循环利用原则

(四)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一次规划、动态发展原则

二、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体系规划

根据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贺兰县工业产业战略布局,在立足现有产业,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充分研究讨论,我们认为暖泉工业园区要借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产业西移的有力机遇,抢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依托区位、交通、土地、能源、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已形成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煤化工、冶炼两大辅助产业格局基础上,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优先做优做特靛蓝工业核心,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煤化工及铁路物流三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一)“一园两区、互补发展”战略,发挥产业集聚功能

实施“一园两区、互补发展”战略,以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提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积极扩充园区土地储备相结合,推动工业园区不断做大做强,把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型、示范性、循环型的陈烨集聚区,打造贺兰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将工业核心园区主要布局于城镇生态功能区、人口聚集区主要考虑是有利于发挥城镇的经济服务功能同时也有利于统筹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发挥城镇作为贺兰县经济中心、人口中心、交通中心、高新产业中心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互动。

(二)打造暖泉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抓住工业区被商务部确定为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历史机遇,抓紧实施铁路专线及战略装车点等重要基础建设项目,努力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能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材料产业,扩张优化煤化工产业,提升改造冶炼产业,努力把暖泉工业区打造为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具备特色的化工、新型材料和冶金工业基地,争创自治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三)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产业园区布局 第3篇

纺织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在纺织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棉纺织和服装成为优先和重点转移的行业,在产业转移中大多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转移项目中棉纺织和服装项目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棉纺规模超过600万锭。转移产业主要以集群式、园区化模式发展,据统计,各地已形成主要园区超过百个。从总体上讲,前几年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的投资增速和占行业总产值比重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完成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促进了东、中、西部纺织区域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纺织产业转移中好的做法与经验

为推动纺织产业转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优化区域布局任务,国务院和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把产业转移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园区规划设计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注重引导,政策支持,加强服务,招商引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的园区规划还包括了总部经济和商贸物流。各地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实践中,也探索出一些适合各自实际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比如安徽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利用华茂的技术、管理、品牌、文化和资金优势,发挥华茂在供应链上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注重吸引国内外上下游及相配套企业入园,从纤维、面料到服装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致力于打造纺织高端产业链,创造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的环境,形成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安徽宿州纺织产业园,引入“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规划理念,将园区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营造方便工作和适宜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政府积极开办“过渡工厂”,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就业培训的问题。宁夏和西宁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突出了生态环保和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疆主要依托棉花原料优势,吸引全国纺织500强企业进园,目前已有30多家入驻新疆,这些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创新能力强,有成熟的产品和稳定的市场,它们在新疆的扩展极大增强了当地纺织工业的实力,带动了产业快速提升。总之,在产业转移中,各地都非常注重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增加附加值,在产业转移中注重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

面临主要问题

虽然最近几年纺织产业转移稳步发展,但从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和产值可以看出,尽管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仍保持高于东部,占比也有所提升,但相对于2011年的高速增长,当前的产业转移出现较大幅度的放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外棉价差拉大,造成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削弱,国产棉品质下降,效益降低,对行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价格上涨,一些地方土地指标和环境容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印染行业更是遇到准入、用地、融资等多方限制,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减弱,产业转移靠低成本驱动,已不切实际,也不可持续,导致企业家对中、西部的投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产业转移大幅放缓。

对纺织产业转移的判断与建议

新兴产业需要科学布局 第4篇

新兴产业发展依靠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 徐冠华

新兴产业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但是我国一些新兴产业没有获得高利润,反而进入了低附加值陷阱。一些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问题的根源在哪儿?一是战略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判断失误。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前瞻性研究严重缺失,研发不利。对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担当新兴产业实质性技术支撑。三是缺乏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宏观布局。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协调衔接不利。导致了在市场、研发、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产业链。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我认为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但在管理服务方面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原因在于政府的管理思路、管理方式或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要转型,科技要与经济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项目操作是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下来的,运用有度效果快而且明确,过度延伸则带来巨大的问题。这样会耗掉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削弱政府宏观管理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自己操办或支持操办企业,以及通过大量科技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少数涉及国家经济和国防战略安全的领域,不应成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因为技术创新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往往导致巨大的风险。

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和经济结合体制,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

政府应引导规划新兴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 李毅中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跨越,夯实了新兴工业化发展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和结构性的矛盾。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还要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我国的专利总数并不少,但是发明专利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一些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还要依靠进口。比如电子制造我们是世界第一,一年生产11.8亿部手机、3.5亿部计算机、1.3亿台电视机。但是其中芯片80%靠进口。我国航海航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发动机还要进口或者依靠外部专利。我国高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轴承这些部件还要进口。高端数控机床的市场大体上还是被国外品牌所占据。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到销售收入的1%,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

二是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支撑。工业增长过度依赖于物质资源投入,付出的资源、能源环境代价过大。比如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2012年我国的能源总耗量36.2亿吨标准煤,世界第一。占了全球20.5%,超过了美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6%,铁矿石一半进口,铜和铜材70%要进口。在排污方面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全球首位。虽然近年来节能减排取得了成效,但是再不转变生产方式,环境和资源难以支撑。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落后产能占了20%。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2010年只有12.5%。一些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不够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的大集团。一些产品品种质量低下,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四是地区行业不平衡、不协调,状况突出。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资源禀赋不匹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业雷同现象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影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上4个问题如果没有明显改善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新兴工业化的难点也是工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切入点。在分析国内形势的同时还要清楚地看到,国际经济技术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发达国家深刻吸取金融危机教训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本土回归、智慧地球等理念,继续占领经济技术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高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国际贸易战和货币战加剧,国家科技的突破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形成,以上这些国际经济技术新变革,促进我们必须加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危机感,奋起直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努力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当前,我国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趣很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充分发挥企业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比如政府规划、专项规划,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这些也要靠政府组织,抓好典型示范。这些事情企业做不了,要靠政府来引导,靠行业协会来做。

尤其是要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装备、人才和市场,新兴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几乎没有脱离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它们两者应该密切结合。实现工业化完成上述任务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提升,关键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靠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研发,加强原始创新的同时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还要组织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科技瓶颈,要产、学、研相结合,还应该加一个“用”,首先用户参与研发,研发的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要大力推进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切实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敢于挑战权威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张国宝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转变思维、解放思想,要敢于挑战权威。很多所谓权威认为的不可能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拓展的空间。现在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和思维。社会上还有一些技术老泰斗和所谓的技术权威不能准确把握新事物发展方向,甚至还不断地扼杀了一些新的思维,这些必须要引起重视。

最近美国的副总统拜登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毕业典礼,在演讲时,他说,有人说中国吃了我们的午餐,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而且我们也乐意看到中国的发展。但是大家不要担心,中国不可能超越美国。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东西,但是中国没有创新的思维环境。他举了一个例子,乔布斯在学校演讲的时候有人问他,说我怎么能够像你一样,乔布斯回答说要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讲话引起参加毕业典礼的中国家长和一部分中国学生很大的不满,向校方提出的抗议。但是这番讲话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前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我们的新兴产业中一些代表性的人或者很有成就的人物,像马云等,他们在新兴产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成为引领者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柯文斯

中国现在正站在一个交叉口,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30年取得了飞速发展的成就,现在来看不太符合市场要求了,要更加依赖内需。中国不仅仅要制造利润空间太小的商品,还必须往价值链上游移动,我们必须要成为潮流的引领者。我们必须在工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这都需要创新。

中国的企业要想创业,必须把梦想转化成现实。首先就是政府不能去创新,企业应该去做这方面的事。他们不想创新的话,政府可以跟他们去谈创新多么重要,但是光谈是没有用的。政府必须要支持这些公司,让他们去承担一些风险,去进行创新。政府必须要去支持这些制造商,给他们一些机会去进行创新,给他们资金,不给他们造成障碍,这样的话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

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联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能确保政府和公司之间有效的沟通。这个对话是双方的,不仅仅是政府用联盟的形式给企业一些政策上的指引。同时通过联盟,企业要给政府一些信心,要让政府知道企业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同时政府也可以用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创新,这样就不会出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创新并不是一个小精灵,自己在实验里就能成功。创新是来自大家共同的努力,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公司之外还需要比如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有行业协会、研究院、大学和很多金融机构和像我们这样的联合国组织的帮助,这样大家才可以更好地创新。

未来新兴产业要集群化发展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总经理 郭莹辉

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科技园区是以产业耦合为基础,通过优化园区企业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政府的政策优惠和市场各方提供的配套产业服务,这样才得以发展起来。不仅如此,科技园区通过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企业间的互信合作,减少企业间交易的成本,使企业更好地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并通过产业关联的各个环节,衍生出一批具有合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中关村为例,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实现缴税1500亿元,同比增长50%。企业利润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出口231亿美元,约占北京市出口总额近40%。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5%。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科技园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聚焦电子生物、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基础,扶持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企业持续做大做强。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将占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50%。

此外,科技地产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器。党的十八大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产业积聚和人口积聚,实现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扩张的先导区,拥有房地产的规划和运营能力,丰富商务、商业和居住、休闲等功能。同时,政府完善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的投入,使产业园区具备更加丰富的功能,在产业园区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也是城镇化的一种途径之一。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积聚,未来的科技园区也不再是单一的产业功能区。工业化的前端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未来是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和智慧城市下的政府高效服务和高效管理。

系统规划对产业创新至关重要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郜春海

自主创新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自主创新是有方法论的。国际上利用自主创新体系和系统方法理论,这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就能真正实现一些重大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所以新兴产业创新一定要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在前期要把所有的系统想明白。我们说的是设计出来,这个难度确实很大。现在很多研究是水平不够就摸着来,但是这样的话到后面基本做不成,失败很多。

在中国要实现自主创新,以前都强调要产、学、研结合,但我觉得真的还不够,因为缺少政府、用户这两个环节,应该是政、产、学、研、用,政府要搭台,给政策,用户做牵引,谁离用户越近产品越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谁离用户越远基本没有市场。做企业做产业一定要有用户才做。

另外,核心技术一定要坚持,没有10年的功夫,自主创新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不太可能。另外作为一个产业链,一个核心技术如何落地,一定要在具体的时间、由具体的角色来承担。我认为协同创新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求各个参与方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各方最佳优势合作起来能创造额外的附加值,两家合作一定是“1+1 > 2”。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作为自主创新要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文化。

上一篇:再生混合料下一篇:《天工》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