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荡中来到盛世中去

2024-05-22

从动荡中来到盛世中去(精选3篇)

从动荡中来到盛世中去 第1篇

上周去了一趟深交所,想要了解一下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版IPO的信息。接见我们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副总经理陈鸿桥,一个小时简单的攀谈,让我这个创业者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望。期间,陈鸿桥先生还送了我一本他自己写的新书(16节科学管理课》,说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有所帮助,厚礼相送,自然接下。

说句实在话,看了太多的中外管理书了,发现普遍有两个问题:

1、国外的管理书很多是建立在国外有效的社会结构和法律体制以及管理体制下,很多东西并不适合中国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而如果没有三五年的实战经验,国外的管理书对于创业者而言阅读起来又会非常吃力。

2、国内的管理书,则普遍是教条主义的理论为主,让你读着都觉得“恶心”,更不要说去操作了。(严介和先生和我说过:企业发展需要的是理念,而不是理论,理念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更好地去执行;理论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无法执行。当今社会,过多去学习理论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其实没有对《16节科学管理课》抱有太大的希望,结果一看居然就几个小时连贯地看完了。这是一本关于管理基本功与职业理念的本土化原创读本,作者用接近聊天的方式和我们讨论着简单而有效的管理理念,以及随时提醒着企业可能会遇到的美丽陷阱,以聊天的方式把简单有效的管理理念变成我们管理企业的工具,同时把国外那些先进但是并不太适合中国的管理理念进行本地化。阅读轻松简单,我可以负责任地推荐给正在创业的朋友们。

全书分三个层面来论述主题。“细节—规范—过程控制”是本书的第一个层面。细节是规范化管理的源头与最重要的基石,过程控制是强有力的执行手段。而要夯实基础管理与科学管理,就需要一批敬业的人才,需要锤炼职业化的思维与基本精神,需要有尽责、敬业、坚持、积累的精神,需要有不找借口找方法、干中学、学中干的理念,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是作者从大量的实例中总结如何以科学理性的思维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三个层面相互交融、呼应,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不断产生共鸣,得到收获。可以这样说,《16节科学管理课》=16条基本法则=16道反思题。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是所有人都会的;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则是少数人的能力,而优秀只属于少数人——我对这本有意思的管理专著亦作如是观。

本书要点:

1、从现象透析各行各业科学管理的普遍缺失,从科学精神与职业精神的融合认识人的现代化。

2、西方的科学管理革命与现代工商文明。重修“泰罗制”,补一百年前的科学管理课。

3、管理基本功五步曲:①干中学,学中干——MBA案例就在你身边②魔鬼在细节③当规范成为习惯④在过程控制中创造完美⑤积累定律。如何运用细节—规范—过程控制来训练科学管理素质。

4、职业理念五条法则:①敬业的口碑——职业生涯最大的财富②没有任何借口③驱动创新的飞轮④坚持⑤专业主义精神时代

5、从根源上剖析职业人士的多种听、说、读、写与执行的综合能力缺失症问题。

《道德经》意释致用

作者:方尔加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7931-8

定价:12.60元

本书以朱谦之先生的《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11月)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之法对《道德经》这部哲学经典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作者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以收启迪智慧之效。

大变局与狂书生

作者:王开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7-101-05362-9/K·2397

定价:26.00元

本书是一部历史随笔读物,书中主人公个个都是晚清以来中国文坛、政坛、报界等知名人物,处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独立特行而又无所适从,描绘出一部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书生史,也强烈显示出中国传统识分子投身救亡的强烈的天下情怀。

魏晋名士风流

作者:宁稼雨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769-0

定价:30.00元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魏晋名士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本书从不同方面勾勒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

作者:张立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7516-9

定价:78.90元

本书共分两卷,上卷论述了和合学的定义、“三界六层”、“八维四偶”的逻辑体系、整体结构、和合精神的追寻、和合源流的考察;下卷旨在启动和合学原理,从和合学之“体”转化为和合学之“用”,使和合学贴近社会、贴近百姓日用。

画坛名家(第二卷)

作者:王景山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011-8064-6

定价:48.00元

本书作者以独具之慧眼在茫茫画坛中选出曾竹韶、孙天牧、秦岭云、穆家麒、娄师白、戴泽、韦启美等七位当今堪称大师却鲜为人知的画家,以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对其经历的体味,加以刻画和描述,完成了中国画史上重要一笔。

怅望古今

作者:李浩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6076-4

定价:35.00元

从文章中来到写作中去 第2篇

一、精品引导

我们多学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适合学生口吻和知识水平的经典例文、范文。可见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精彩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面,学习作者的观察手法,精彩片段的认真分析、讲析、赏析事故学生领会,体悟作者写作方法的一中有效途径。如我在讲授《风筝》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十分精彩,学生很自然的就能找到文章的“天空中的风筝……仿佛在宇宙中飞行……”怎样使学生的作品也能如此精彩呢?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但文章如此生动,有什么绝招吗?同学们思考片刻后,有的同学发现了其中奥妙,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说:“老师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我说“对了”这仅仅是其精彩的奥秘之一,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在认真的品读后,说:“老师,几个比喻句连在一起使文章看起来很有气势。”我说:“你真聪明,你发现了新大陆,了不起。”同学们这种写法叫排比,同时你们看文后还给我们留一个长长的省略号,让我们去放飞想象的翅膀,使人有言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觉。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使自己的作文有闪光点、精彩处。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写一段话也用上以上这些手法使字的文章光彩夺目呢?自己把作者设写完的话补充完整。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了“随风飘动的孙悟空(猴子)高举了闪闪发光的鑫箍棒,好像在说:“呔,妖坚哪里逃”等优美的段落,由此可见不是学生写不好作文而是教师指导的是否到位,具体,是否真能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仿写指导是习作指导的关键所在)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在精品引导之后,学生明白了文章中作品好在哪里,怎么才能学以致用,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长处呢?我的做法是仿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想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训练和巩固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就采用精品赏析和仿写练习相结合,效果不错。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精读课文想作者狮子真有趣分几层,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两层,每层一个意思,(1)写狮子大小,你对狮子大小有很清楚的认识,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以我们对狮子大小就有了一个明了的认识。(2)写狮子形态各异,作者也写得很精彩怎样精彩呢?学生们马上主可以分析出运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手法和仿佛……仿佛的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在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我及时地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品评,指导,让学生写一段话《下冰雹》在没讲之前学生的下冰雹的过程一段写得极为简单,这时学生的下冰雹一段得精彩极了。“有小的如玻璃球大 小,晶莹剔透,大的像一个水晶核桃……有的冰雹打在水面上溅起一朵朵美丽的小水花,一颗冰弹爆炸四散飞去……”仿写让同学们明白了在重点段我应该写什么……?应该观察什么?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作文从无话可说到说得多、说得好、说得精彩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作文,就必须教会学生仿写。

三、观察写作的必由之路

即便是如此,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体会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要多提醒,提醒学生及时的动口说、动手写。三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敏锐视角和触角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口吻述说自已的感受,喜、怒、哀、乐。四教师要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步入五彩的生活,如组织学生们在课前5分钟发布简明新闻,每周搞一次焦点问题评说,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资料积累展览和小记者采访,搞一些社会调查、课本剧创作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们的作文训练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积累让文章熠熠生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① 学生通过读课外书。《鲁滨逊飘流记》《爱迪生的故事》《海底两万里》《武松传》《康熙大帝》《三国演义》②有选择地收看适合儿童的电视节目,如“动画城”、“大风车”、“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采集素材。③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素材。网络是一床魔毯,为孩子打开了通向遥远世界的窗户,让孩子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到更新的信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3篇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 把学生喜欢的、爱玩的、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9的加、减法”时,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目测一颗珠子的大小, 然后让学生双手握紧珠子, 让学生猜一猜双手一共握有多少颗珠子.学生一听猜珠子, 兴趣马上来了, “十颗、六颗、七颗、九颗…”学生跳着、喊着到底谁猜中了呢?我先打开右手, 让学生自己数, 再打开左手.“总共9颗, 我对了, 我对了.”猜对的学生欢呼着, 我接着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马上说:“老师右手有5颗, 左手有4颗, 合起来就是9颗.”在这课堂课的教学中, 我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新课, 从而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识.

二、把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具有科学性,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素材, 从学生的生活引出数学知识, 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是这样引入的:4名同学上讲台, 让班上同学数一数他们有多少只耳朵. (一共是8只耳朵) .是怎样数的? (2只2只地数的) .数了几次? (4次)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式写出来? (2+2+2+2) .再让这4名同学伸出小手, 数一数每名同学有几根手指? (10根) .10根10根地数了几次? (4次) .一共有多少根手指? (40根) .怎样列连加算式呢? (10+10+10+10) .

三、把数学用于生活

教师既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还要在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 把生活问题化;既要善于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 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有一次考试, 班上同学考得特别好, 我买了巧克力鼓励他们, 同学们看见巧克力都馋得直流口水, 我说别急, 我先出道和巧克力有关的数学题考考你们, 怎么样?“没问题!”同学们自信地对我说.我笑了笑说:“5位老师吃5块巧克力需要5分钟, 10位老师吃10块巧克力需要几分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5位老师吃5块巧克力需要5分钟, 10位老师吃10块巧克力当然需要10分钟啦.“说完, 得意地望着我.我摇了摇头, 说:”再好好想想吧!”细心的同学动起脑来, 自言自语地说:如果5个人同时吃5块巧克力用5分钟, 那么1个人吃1块巧克力需要5分钟, 所以10个人同时吃10块巧克力与1个人吃1块巧克力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 也是5分钟.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 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 也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四、现实生活数学化

数学教学中的活动首先是一个数学的活动.如人教版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情景图,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游乐园里过山车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启发引导:过山车一架坐2人, 有几架过山车就有几个2人;摩天飞轮每个车厢坐4人, 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4人.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 通过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能较容易地建立起数学模型.这样使学生经历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 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数学教学只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 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 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下一篇:伟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