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导入范文

2024-09-12

模式导入范文(精选12篇)

模式导入 第1篇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 往往有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 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 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 对地理只要应付小高考即行。因为这些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 没有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地理的学习效果很差。所以, 如何设计地理课堂的导入激发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对地理教学至关重要。

一运用教师的亲身经历, 导入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 假如教师讲述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 会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如我在教学“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上课之前我把大学里参加教育实习时在华山和泰山上拍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在看的过程中还向大家描述了自己当时爬山的感受, 学生不仅看得很专注, 而且对学习地理产生了兴趣。这种教学, 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 促其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

又如教学“季风气候”一课时, 我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 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入。当时正值隆冬, 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 (冬季风) , 曹营在江北, 东吴在江南, 若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己, 为此, 周瑜焦虑成疾, 一筹莫展。正在危难时刻, 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 准确地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反常现象, 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 大获全胜。如此导课, 学生乐听、乐学。

二赏析诗文, 陶冶学生情趣, 导入新课

诗歌语言优美, 充满激情, 能让学生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恰当地巧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会创造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在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时, 教学中可引用以下诗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令我来思, 雨雪霏霏。”“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些诗句切入锋面系统的教学当中, 以此来区别“快行冷锋”、“准静止锋”、“暖锋”和“慢行冷锋”的特点, 既增加了情境性, 又加深了记忆。

又如在教学“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 以“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导入引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 醒来才知星斗移”,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来讲述地球公转、自转。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地球的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可以这么说:得“地球的运动”者得“地理”。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 我利用制作的课件, 把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晨昏线、黄赤交角等内容用动画形式体现出来, 使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效果更明显。这样的教学, 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努力探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

四巧引资料, 激发兴趣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将与讲授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兴趣。巧引资料有说趣闻、讲个故事、吟咏诗词、解释典故、引用俗语等。如讲授“地下水”一课时, 可引用俗语“井水不犯河水”提出质疑;讲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课时, 可引用“一山不容二虎”这一俗语作为引入新课的资料。

五联系实际, 引起注意

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 将这些事物和现象引入新课, 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天气与气候”一课时, 可从当地气候特征与近期天气谈起导入新课, 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 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六借用谚语, 通俗易懂

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言简意赅, 富有哲理。若巧用谚语导课,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启迪思维。如教学“中国铁路”一节时,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旧中国民谚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之说, 而如今, 宝成铁路像一条银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 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运输大动脉, 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 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日新月异, 成绩斐然, 下面我们就具体学习这方面的有关内容。”这样导课, 既传授了知识, 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两全其美。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第2篇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效率比较高。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比较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数学模型,没有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优化的数学思想;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数学模型认识。

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教学被激活和拓展的源泉活水,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给学生探索和交流提供了可能。

探索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深层次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探索者,内心都有揭开数学问题的强烈欲望,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精神追求。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索给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理想提供了时空。

交流是人的心理渴望。自主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学生,必然想把自己的办法展示给别人,这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能力被别人欣赏,才华被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总有一种展示个人价值心理需要。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经过冥思苦想,渴望知道别人是解决的。交流给学生搭建了经验分享的平台。

需要指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本身也是探索的结果;探索过程中又会发现或产生新的问题,并伴随有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中伴随有探索活动,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严格地说,问题探索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程序模式,因此,课题名称表述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更为确切。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又称问题解决法,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态度和探究的思维定势;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2.生成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认为,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建构信息的意义;当人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某种意义时,总是与他先前的经验相结合。

3.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

心理辅导如何导入口腔治疗模式中 第3篇

【关键词】口腔疾病;心理辅导;口腔正畸;治疗模式

口腔正畸治疗,即口腔医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将患者在牙、颌等处的畸形给予矫正,以达到美观、健康和巩固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五官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不过,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后,不同人呈现了不同的治疗结果,这与患者的个性特征、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等多方面因素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在口腔治疗中导入心理辅导治疗口腔病的诊疗模式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1患者一般的心理模式特征

1.1害怕恐惧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的人群主要在青少年比较多见,在这个人生阶段,是人的性格逐渐形成的完成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各种事物的感觉比较敏锐,而且其心理基础尚未形成,导致害怕恐惧的心理。治疗医师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恐惧,耐心地解释治疗过程的各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讲解各种后果以让患者有所认知和准备,并且应该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保证医师和患者的配合度,引导患者正确的期望。

1.2希望尽快治疗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大多在成年人当中比较多见,因为这类患者背负着家庭、事业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他们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形象和健康,以免影响家庭和事业。对于这类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医师应该耐心地解释治疗过程的各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讲解各种后果以让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之本的观念,戒骄戒躁,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1]

1.3年龄差异所表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

1.3.1成年人在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①自主能力比较强,思想意识清晰,能够较好的和医师配合;但是由于其个性特征,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分歧和纠纷,配合度会更差;②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较高,思维考虑周到,容易和医师交流沟通,能够较好地接收医师的治疗方案所表达的结果,在正畸过程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③思想模式比较偏执,认知方向错误,过度要求完美,造成治疗结果出现功能性的障碍;④非常纤细敏感,惧怕疼痛,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造成精神紧张,优柔寡断而延长治疗时间。

1.3.2儿童在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①儿童的自主能力不强,反应能力较差,因而常常出现胆小、敏感、依赖等心理行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喜欢和医师“捉迷藏”,延长治疗时间;②部分儿童患者比较消极,承受能力不强,交流沟通有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比较被动;③此外,还有部分儿童由于家庭环境造成患者调皮、任性的性格特点,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不断哭闹,不配合医师的治疗,使治疗医师不能顺利的执行治疗方案;④有些儿童患者存在抵抗的个性,常常出现反复拒绝治疗的情况,顽强地抵抗医师。

2心理辅导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过程和影响

2.1一般临床资料笔者收集了2009年-2011年之间的口腔正畸患者的病例共有124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在20-3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2岁。这些病例中需要排齐牙列的患者有47例,需要建立牙槽模型的患者有58例,需要改善牙部软组织的患者有66例。

2.2正畸治疗方法利用直丝弓行牙齿固定矫正治疗,并且保证牙床的活动和灵活度正常。[2]

2.3心理辅助疗法在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在患者活动的区域贴宣传板报,提高患者在牙齿治疗过程中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以获取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制定改善方案。

2.4治疗结果临床显示,口腔正畸患者通过心理辅导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惧怕、不安和悲观,以及不良心理期待等各种不良心理状况得到了消除,明显地提高了正畸治疗成功率,并且促进了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和谐,提高了治疗效果。

2.5讨论在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心理辅导的治疗方法是同步进行、逐渐深化的。由于口腔患者的不同阅历、个性特征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而形成不同程度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能力,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心理辅导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5.1为口腔正畸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即具备干净、整齐、舒适、宽敞的治疗环境。

2.5.2根据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案。①部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等,治疗医师可以明确地表明正畸治疗的方案以及临床问题和预后情况,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②对于有多疑、焦躁等心理特征的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障碍。治疗医师要耐心地为其讲解细节问题,多和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③对于个性比较偏执、孤僻、蛮横的患者,治疗医师在正畸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三阶段式的交流模式,即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首先治疗前医师要了解患者的治疗目标,积极听取患者的看法和意见,引导患者了解正畸治療技术的利和弊,以使患者具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治疗时医师要密切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积极和患者沟通,以及时解决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最后治疗后医师要详细为其解决出现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消失得大体时间,并为患者制定康复程序,以使患者获得安全感。[3]

2.5.3口腔医师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心理学培训,提高专业水准。

2.5.4请专业心理医师介入参与口腔病治疗。

3结束语

笔者认为在口腔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师应该积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正确地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诱因,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医患关系,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银峰,白宏治,高桂霞,等.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9).

[2]王红梅.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

初中体育课堂导入模式的研究 第4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初中体育优质课为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总结与归纳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初中体育课堂导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分析与讨论

2.1、导入环节的组成部分分析

初中学生好玩, 但注意力不集中, 设计一个恰当的导入, 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初中体育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可以细化为六个环节:开始环节、导入环节、能力提高环节、拓展环节、评价与整理环节和结束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步骤, 完整的导入环节根据导入的教学目的, 我们可以分为四部分: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明确目标—进入课题。激发中学生兴趣是导入关键, 启发思维是导入的中心环节。无论是哪种模式都离不开这四个步骤, 但在设计导入时有时界限并不明显, 甚至互相交融, 因此在导入过程中要做到规范和灵活的统一。

2.2、导入环节的要素分析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那就是模式。本文通过探究导入元素, 总结与归纳初中体育课堂导入模式。

导入环节由人、操作方式、物三个要素组成。人是组织者和参与者, 物是教学内容的相关材料或课外材料。操作方式是人与物的要素的中介, 它也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经分析, 体育课堂导入三要素可延伸出教师、师生、言语、行为、相关资料、课外材料六个终端要素。 (见图1)

以人的要素为划分依据, 将导入环节可分为教师独导和师生同导两种模式。再根据教学活动方式与导入材料的不同, 将这两种模式又各分出四种导入模式。 (见表1)

2.3、导入模式的探究

(1) 教师独导。

教师独导, 就是以教师作为操作主体的课堂导入方式。具体表现为, 在课堂教学开始, 教师独自一人用语言、动作, 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说明教学目标,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入方式。这一策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生按指令进行课堂活动。

模式一:开门见山式

是教师开门见山的用语言叙述出教学内容的相关材料, 然后进行专项热身活动。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模式。适用于课题新颖、游戏性较强的课型。比如田径类和球类项目。

模式二:题外话导入式

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 教师用言语阐述教学内容外材料, 这种材料叫做课外材料。课外材料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生活经验、故事或赛事、音乐、图片、名言警句、突发事件等。以课外材料作为切入点, 使之恰当的与即将教授的内容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田径类项目。

模式三:表演相关材料导入式

表演相关材料导入式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动作来导入教学相关材料的行为方式。教师用扎实的基本功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兴趣, 并提出疑问, 激发思维, 明确目的。表演导入的优点在于直观性强, 有表现力, 易激发学生热情, 适用于一些观赏性强的体育科目。比如:武术、健美操、体操、跳高、跳远、球类技战术等。

模式四:表演课外材料导入式

表演课外材料导入式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动作来导入教学课外材料的行为方式。比如篮球运球课, 教师可以来一段精彩的各种技术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 回归正题, “想要精彩, 就得从基本功运球学起”。比如某项目的单一技术等。

(2) 师生同导。

师生同导, 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导入过程中的导入方式。学生是导入活动的中心部分,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开展导入活动。例如:师生问答、谈话交流、师生游戏、竞赛、复习等方式。

模式一:言语互动导入式

言语互动的导入是指在教学开始时, 通过师生共同的言语表达传递知识的一种导入方式。包括问答式、讨论式等。

问答式是通过把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 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步回答问题的一种导入方式。

讨论式是基于新的教学理论下的一种导入方式, 强调课堂的和谐与民主, 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以师生交流, 共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在导入环节讨论“在中长跑过程中怎样呼吸才能够感觉不累”、“快速跑中身体应采取怎样的姿势有利于提高速度”等能够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模式二:行为互动导入式

行为互动的导入是指在教学开始时, 通过师生共同的行为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导入方式。包括体育游戏导入式、竞赛导入式、温故导入式等。

游戏导入式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或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游戏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的导入方式。体育游戏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 又为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活动。游戏的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 师生互动中和谐融洽。

竞赛式导入是指用比赛的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

温故式导入是指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 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将要教授的内容。

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 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选择与设计导入模式会受到教学内容、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要遵守导入环节的四部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敢于想象、创新,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丰富与优化初中体育课堂, 促进体育课更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肖荣.论课堂导入及其设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1.

模式导入 第5篇

论文关键词:MIS 网络教学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信息管理专业与非信息管理专业MIS教学的不同之处,阐述了网络教学对非信息管理专业MIS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非信息管理专业MIS的网络教学模式。

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之一。教育部于将MIS列为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此后,众多高校也逐渐为经济、管理类学院开设了MIS课程。但在MIS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对MIS的主动学习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现象,导致了与MIS课程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造成了MIS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很好地胜任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对当前MIS课程教学方式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通过对非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管理专业的MIS教学的不同之处、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MIS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大学对非信管专业的MIS授课时应该怎样应用网络教学等讨论对网络教学导入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信息管理专业与非信息管理专业MIS教学的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学等非信管专业学生来讲,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既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程序员,也不是培养成单纯的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能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内容不同

对于等非信管专业而言,学生很少具备甚至完全没有MIS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完全照搬信管专业MIS课程的教学体系是不太合适的,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也发现非信管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了同学们学习MIS的积极性。

3.教学方式不同

对于非信管专业的学生而言,偏文的学科背景决定了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欠缺,使得学生对MIS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抽象和难于理解。在这种背景下,若教师不对专业进行区别对待,继续采取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削弱学生学习MIS课程的兴趣和动力等负面效果。

二、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MIS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信管专业与非信管专业对MIS教学的不同之处的介绍,更加突出了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网络教学拥有能对MIS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网络教学的海量信息使得学生更能让他们挖掘出与MIS课程相关的其他知识,从而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此外,网络教学模式为师生间MIS课程教学交流提供了便利,为MIS课程的实际教学和虚拟教学两个层面营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

2.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的融合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能够自由安排教学计划,而且还能根据MIS课程设计的要求、自身的教学体验以及教学反馈等,有针对性地选取丰富、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案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MIS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材及课程,降低教学成本。

网络教学特征的反复性,可以让学生同时学习几门课程,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同时,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少数几个教师就能完全承担起学校MIS课程的.教学任务,即减少MIS课程的教学人员,加上网络信息资源较高的共享性和获取的低成本性等特点,共同降低了学校MIS课程的教学成本。

三、非信管专业的MIS网络教学授课模式

网络教学已经是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潮流,大部份大学实施网络教学多是采用“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的导入模式。由后往前的导入模式是先投资少量资金,开发一套简易的异步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少数有意愿的教师,从事以课后辅导为主的网络教学方式,等实施一段期间有了具体成效、而且使用的教师变多之后,再采购另一套功能更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推动可兼具同步与异步教学、以取代面授教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方式。由后往前模式不会急于求成,也不会因外在环境或竞争压力,订出一个现阶段不可行、无法达成的目标。其在网络教学的实施上,采用先局部再扩大到全部的策略根据学校本身的资源、人力来进行,因此,它可以避开由下而上导入模式的问题,如:教师与制度博弈、教师经费人力不足、只能因陋就简等问题。它也可以避开由上而下导入模式的困难,如:教师的抗拒、方向错误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等。

通过以上对网络教学“由后往前”导入模式的介绍,学校非信管专业的MIS课程教学可以实行以下步骤:

首先,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与之配套的网络软硬件设备的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研发、MIS课程及与其相关课程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开发和维护制度的建立等。然后,构建MIS课程网络教学的制度。主要包括对MIS课程相关的网络教材和课件的研究和开发、在线答疑功能和学习功能的支持、网络教学的实施及教务行政管理四个方面。接着,利用校园网进行MIS课堂教学:可以应用课件点播教学以及视频点播教学两种网络教学方式。最后,利用校园网的MIS课程网站教学:教师可以通过MIS课程网站上传课件、与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进行在线习题模拟等;

四、结论

本文对非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网络对学校非信管专业学生教学的教学方式。如何对MIS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本文对非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网络对学校非信管专业学生教学的教学方式,为解决当前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朝华.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色教学与实践[J].科技咨询,,4:191-192.

模式导入 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跨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在此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交流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人才为根本宗旨。我国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根植于语言。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2]语言学家帕尔默(L.R.Palmer)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3]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学好英语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未来就业、个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英语学习兴趣渐浓,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各种英语社团以及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各类英语水平和等级考试中也屡创佳绩。但是,同时也凸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未改善,文化知识贫乏,语用失误较多,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甚至怯于交际,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其主要原因和对策如下: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而轻文化。

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为了使学生适应各类英语水平考试,取得高分便于毕业找工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形式,如词句的字面意义、语法结构、修辭等,以输入语言知识为主,而对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能深入分析,较少讲授英汉文化知识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明白语言学习不限于应付考试,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二)传统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文化教学内容的涵盖面不足。

大学英语教材虽然题材丰富,但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够深入,达不到语言和文化的自然结合。学生难以通过学习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领悟自身文化,并欣赏别国文化的多元性。而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即实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无从谈起了。学校应重视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可组织教师与专家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邀请语言学 、 文学 、 翻译方向以及文化学、 比较文学等方面的学科专家共同开发、编写实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需要的教材, 组织同课头教师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英语教材的编写。同时,还可以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和网络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三)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识不够。

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来说,一方面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的重视不够,缺乏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培训和学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时会出现资料不足,表达困难;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局限于零星的知识介绍,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学生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全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剔除文化偏见,批判宽容的看待和吸收异域文化,优化民族文化传统,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学校应推进教师的职业发展,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访问,开设文化教学领域的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

三、文化导入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是教师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框架,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语言与文化知识、促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该模式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想象,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内部心理表征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具体策略和途径如下:

(一)文化背景阐释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是教学中必备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应博览群书,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文化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语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关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提高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文化对比教学

文化对比教学是跨文化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当熟悉,而对于西方文化则相对陌生,但这种陌生会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教师应该利用文化对比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西方圣诞节的课文时,可以将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让学生搜集有关这两个节日的活动和文化传统,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会深入了解这两个节日的文化差异,并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角色扮演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预设情景进行角色演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西方文化中的称呼对比。在中国,跟长辈或上级说话时要使用尊称或敬辞,否则会被认为失礼或不礼貌;而西方人在用英语同自己的上级说话或写信时,虽然同样表示尊敬,但却没有响应的尊称敬语,不论对方年龄有多大,级别或职位有多高,“你”和 “您”的表达同样都是you.

例如Will you please honor me by coming to my humble home for a simple meal this Sunday evening? We will be very pleased if you can come at 6 o’clock.

(茲定于星期日晚上6点钟在寒舍举行便宴,敬请光临……)

(四)课外补充教学

仅凭课堂上文化背景知识补充、对比讲解和角色扮演,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补充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让学生自己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搜集文化背景资料,在课后欣赏英语原文的电影录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观察、了解异域文化的魅力。学生不仅可以充满兴趣地学习到相关文化知识,还可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在学习12 Angry Men(12 怒汉)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该电影,了解和对比中美法律和陪审制度的不同。美国的陪审制度要求所有陪审员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做出判决,所以当第一次11票:1票认定少年弑父罪名成立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屈服的会是那个唯一的1。但亨利·方达出演的工程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开始提出疑问,放大疑点,逐渐说服了每一个陪审员,最终判定少年无罪。

四、结束语

教师应正确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帮助学生拜托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Speech[M]. NewYork: Harhcount, Brance & Company, 1921.

地理新课导入模式初探 第7篇

2 预习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设置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问:请同学们看旅游活动, 找出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生: (看书) 旅游者, 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师:这节课我们讲的旅游活动主要是围绕这三大要素展开的。在讲商业贸易的时候让同学们读书分析商业中心的职能和影响商业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举例影响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无论哪一种商业中心, 都是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影响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是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预习导入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里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导入法适合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

3 平铺直叙引入新课即直接进入主题, 不引用任何内容, 把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学生。例如:师: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世界, 是谁使地球如此生机勃勃?———生物。生物是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 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它与土壤相互作用, 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陆地上的生物和土壤。平铺直叙引入主题, 适合于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学习内容的开始。比较适合与高年级的学生。

4 启发式导入新课。如何启发, 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与艺术, 提问要准确, 有新意, 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提问的方式也有很多如反向式、比较式、扩展式等。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 问题的答案要兼顾单一性与多样性。如在将大气的组成与环境一节的时候我用了启发式, 前面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从这节课开始, 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地球本身的特点, 那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地球表面由哪几个圈层组成呢?生答, 教师总结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组成, 其中大气圈就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大气环境。师: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生答, 师: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启发式导入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具”引入主题“教具”引入主题是借助媒介如观看录像, 读图, 看标本等方式开展新课。下面是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的导入:问: (出示岩石标本让同学们辨认) 同学们看看这些是什么呢?生:铁矿石, 铜, 石英……问:很好, 它们都属于矿物, 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生:沉积在一起, 生物腐烂变质。师:对了一部分, 它们是组成岩石的成分, 它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讲聚落的时候给出一些城市与乡村的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聚落的含义, 从而导入正题。与平铺直叙引入新课相比“教具”引入主题形式更活拨, 内容更丰富。各种媒介先给学生大量的素材, 让他们一开始就主动探究。这样的导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加强感性认识, 增强对新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教具”导入新课的内容和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 形式也各异。重点在于选择适当, 恰到好处。

6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主题联系生活实际是指教师使用身边生活中的事实, 实例, 以及各种媒体上面的新闻, 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例如:讲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课前导入:师:城市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科技发达, 社会进步, 但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经济问题, 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同学们来说说看。生:贪污腐败, 人口过剩,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是:对, 那么采取了那些措施呢?生:严惩严办, 计划生育, 严禁三废的排放, 加强管理。师: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讲一下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联系生活实际能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 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发联想, 展开知识点, 从而加深印象, 增强学习效果。联系实际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学生能够养成联系实际的学风, 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与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导入法相对于其它地理课堂导入法具有优越性与易操作性。

7 以学生为中心, 用他们的表演, 发言作为导入新课的手段新课改要求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们把学生的演讲、表演、讨论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以发挥学生的才智, 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欲望和成就感。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让他们分组表演你所知道的联系方式, 同学们仿佛在演小品, 组织严密, 逻辑清晰, 再结合教材加以讲解,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教材的内容, 印象深刻。在讲旅游活动的时候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景点, 试着当一次导游, 同学们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更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入方式适合于与他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的章节。

8 不拘一格, 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乡情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 诗歌导入法等。关键是能运用得当, 融会贯通, 以达到最佳讲课效果。如在讲天气与气候一节课的时候, 老师提问:牡丹江的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呀?能不能用气候来回答呢?生答教师总结出天气与气候首先是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从而引出了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学生通过看书一一列举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从乡情导入法引入课题使同学们更直接的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加深印象。例如:问: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什么样的, 来源于哪里呢?生, 淡水, 来源于江河, 冰川积雪融化, 大气降水师:对了, 同学们请看图, 看看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之几呢?生:占2.53%。师:地球上那种水体占主要部分呢?为什么不能大范围使用呢?生:海水最多, 因为有盐, 净化费用太高而不能大范围使用。师:对了, 有一首歌词里写到海风吹, 海浪涌, 说明大海不是静止不动的, 她时刻都在运动着, 大海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讲海水的性质和洋流。这里有设疑, 复习旧课, 联系生活实际, 用教具, 并且还引用歌词来导入新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气候的形成的时候教师引入“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自然景观呢, 当地的气候为什么是天高云淡的呢?通过诗歌引入新课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更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另外, 教师导入新课的开要注意用词准确, 自然, 通俗易懂, 还要有趣味性, 启发性和针对性。

摘要: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 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师生互动,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 世界观。进行优质教学, 新课导入是必须要精心设计的。好的新课导入, 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 师生和谐, 使课堂内容得以概况, 深化。新课导入有很多种, 本人通过实践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导入

参考文献

模式导入 第8篇

一、传统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特点

人们普遍认为会计工作有固定的程式可循, 而审计工作只有任务、要求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而没有可供遵循的程式、方法和模式。纵观国内外对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研究, 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 审计内容有局限———思维僵化

传统审计模式以会计的证、账、表数据为核心, 三类手工审计模式“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穿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等方式, 难以摆脱手工会计的思维, 也难以避免错误的账表数据漏网。

(二) 软件一体化———发展方向

会计和审计软件一体化, 是审计软件的发展方向。虽然有学者提出了会计审计软件一体化的概念, 但着眼点狭窄, 仅局限在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一体化研究上, 即使某些审计软件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功能, 但由于功能有限, 难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审计的需要。从发展趋势看, 将功能全面的会计软件嵌入审计软件, 从而实现通过基础数据的导入和全面重算, 彻底摆脱会计信息化的账表数据, 并将重点放在记账凭证的智能审计上。

(三) 数据接口国家标准———清除障碍

我国全面推行《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GB/T19581-2004) 国家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 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内容和格式。至此, 数据接口“瓶颈”初步得到解决。我国正在制定的XBRL总分类账 (XBRL GL) , 将进一步规范财务数据接口的问题。

(四) 智能应用———各自为政

国内已有学者提出了构成智能化审计软件推理模块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 并在实务中得到了应用。但基于该理论的技术方法 (如审计查证功能、科目趋势波动分析、结算类科目非正常挂账分析等) 却“各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着眼于某些项目的单项应用。而所谓的数据仓库、在线分析 (OLAP) 、统计学模型等领先的商业智能技术以及基于J2EE的分布式组件在审计软件中的应用, 其实也就是智能化的实现手段。

(五) 审计模式———模仿手工

计算机审计模式经历了绕过计算机审计、透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三个阶段, 目前正朝“网络审计”方向发展。国内有学者提出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审计模式, 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审计程序和方法, 如应用系统克隆技术、采用嵌入式审计模块、应用并行模拟审计技术、扩展记录、跟踪技术、适时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等。“网络审计模式”虽也冠有“模式”一词, 但它只是属于审计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而且其技术手段创新也只体现在数据的实时导入和实时披露上, 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模式。因此, 至今为止, 计算机审计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审计模式。而且, 当前计算机审计基本上是模仿手工操作,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强大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因此, 研究一种能够摆脱手工审计模式,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优势, 将极大地提升审计现代化水平。

二、计算机审计模式的重构

在计算机审计下, 审计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 计算机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它是在继承传统审计精华基础上的创新。鉴于传统计算机审计模式存在的不足, 因此, 有必要对计算机审计模式进行重构。

(一)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提出

理论界提出了计算机审计的网络审计模式 (联网审计模式) 、连续审计模式 (Continuous Auditing) 、并行审计模式 (Concurrent Auditing) 、持续监控审计模式 (Continuous Controls Monitoring) 等, 这些审计模式都是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进行的。但综观各种审计模式, 其通用的范式是, 随时从被审计单位获取审计数据, 并进行高效率的数据分析, 及时发现和防止错弊, 最后出具适时审计报告。在网络环境下, 网络只是起了搭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数据沟通的桥梁, 在空间上缩短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距离。无论是在网络环境下还是在单机环境下, 对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数据导入”和“智能审计”始终是计算机审计中两个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其中, “数据导入”是通过被审计会计信息系统预留的数据接口导入被审计数据来实现, “智能审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审计软件的智能化审计功能来完成。所以, 我们可以得出计算机审计的一种通用模式, 就是基于“数据导入”和“智能审计”的“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

“数据式审计模式”与“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非常相似。相比较而言,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其审计范围限定在科目编码、记账凭证和年初余额三大类数据, 主要是基于在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 不论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如何丰富,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以上三大类数据服务, 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智能审计”。同时,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强调“智能审计”, 其内涵更加深刻, 不只是新审计技术的创造, 更是审计观念的创新。

(二)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三大审计对象中, 传统审计模式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 这很容易被会计信息化软件牵着鼻子走, 难免会出现重大错报。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将在被审计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 强调“数据导入”、“智能审计”以及“会计审计软件一体化”三个主要概念。首先是导入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性数据, 如科目编码、记账凭证和年初余额三大类数据;其次是运用会计审计一体化软件, 对导入的基础性数据实现全面重算, 以核实被审计单位的账表, 进而彻底摆脱会计软件的误导, 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放在记账凭证上, 并对其实现智能化审计。很明显,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彻底丢掉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最后就只剩下记账凭证一个审计对象。这对创新审计观念, 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指导审计软件开发, 实现我国一体化计算机现代审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主要技术手段

当前的计算机审计是处于一个网络化的大环境, 因此,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数据导入”环节, 其数据导入可采用ASP来进行数据库的访问, 通常采用IDC (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 、ADO (ActiveX Data Objects) 、RDS (Remote Data Service) 等三种方式。由于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出台, 这些技术将被软件厂商应用于其通用数据接口中, 数据导入可以平滑流畅地实现。由于“智能审计”着眼于被审计单位的记账凭证, 要实现对“海量”的记账凭证数据进行审计, 除了用传统的分析性复核等方式进行审计之外, 必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如数据仓库技术 (Data Warehousing, 简称DW)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简称OLAP)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简称DM) 等来实现有效的智能审计。当然,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将日新月异, “智能审计”在不同的时期将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四)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贯通了传统审计模式

相对于传统审计模式,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审计核心环节着眼于记账凭证的智能化审核上。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 完全可以实现详细审计, 因此, 从这点上看,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贯通了详细审计模式。而对于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两大造假环节, 则可通过信息系统审计来评估被审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或者通过智能化审计软件的“重算模块”来进行验证。通过查找凭证, 即可知道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从这点上看,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又贯通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而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始终是进行导入式智能审计的基础, 其审计方法依然适应, 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 “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也结合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Z

参考文献

[1].阳杰, 黄昌勇.导入智能审计模式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 (3) .

[2].阳杰, 黄昌勇.对导入式智能审计模式的再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9, (3) .

模式导入 第9篇

然而,熟悉卓越绩效模式的人都知道,它所强调的“质量”已不再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到经营结果7个大方面,几乎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了完整的管理框架,强调的是“大质量”观念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经营理念[1]。

我们从2001年开始,走上了卓越绩效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之路,从以下6个方面阐述了对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过程的初步认识,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如何更好地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工作。

明确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明确思路和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油田企业涉及领域广泛,业务繁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况且与世界顶尖企业的管理基础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制定工作思路和目标必须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并且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发展战略目标,以卓越企业为标杆,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依据,将创建各级“质量管理奖”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推进质量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坚持“以创奖促提高,以卓越保发展”的工作原则,按照“自上而下,全面贯标,分步实施,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以主营业务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管理创新为推动力,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发现自身优势,寻找改进机会,把卓越绩效模式蕴含的系统方法优势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进而有效提升全局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确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工作步骤

根据成功企业经验和国内获奖企业的经历,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可分为理念教育和首次自我评价、实施改进、自我评审、申报质量奖4个阶段。一般要用3~5年时间完成。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2]。

建立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工作协调、统筹、有序的运行,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推动和跨职能的项目小组来协调和解决。我们的做法是分3个层次组建领导组织机构。

(1)成立推进卓越绩效标准及创奖工作委员会,(人员主要由局高层领导成员、局机关相关部室部室长、试点单位主要领导;可聘请资深质量专家作顾问)。

(2)下设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办公室,建议设在质量主管部门,并抽调专职人员组成,负责牵头整个推进过程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3)成立6个专业小组:(1)企业文化组,负责组织“领导”类目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2)战略组,负责组织“战略”类目和“组织概述”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3)资源组,负责组织“资源”类目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4)顾客与市场组,负责“顾客与市场”类目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5)过程管理组,负责“过程管理”类目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6)绩效组,负责组织“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类目相关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改进。

明确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工作中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和职责分配

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体现的是“大质量”的概念———企业的经营质量,其标准的工作要求与各专业管理和技术系统密切相关,需要各个专业管理系统根据原有的行政职能分工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导入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应制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机关部门职责分配表》随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下发。

优选确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试点单位

在创建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必然要吸收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此过程中,有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极有可能与现有的一些管理模式存在矛盾或冲突。因此,通过采取试点运行的方式,引导部分有基础的骨干企业,积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严格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开展自我评价,实现质量管理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以点带面的开展工作,以尽可能降低所采用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磨合期对传统管理系统合模式的冲击,以尽快地摸索出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具体实施经验。优选试点单位原则:(1)具有专业代表性;(2)具有较好的经营绩效基础;(3)具有外闯市场的经验或目前在经营方面存在一定的危机和困难;(4)主要领导创新意识较强。试点单位的选择范围,最好以主营业务单位为主。

务必抓好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起步工作

创建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和首次自我评价阶段是其他几个阶段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动力以及下步在完善企业管理系统过程中的主攻方向,是能否成功创建卓越绩效模式的关键环节。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各级领导及广大的干部、职工对卓越绩效模式的认知程度和对管理现状的了解程度。因此,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3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抓好高层领导的意识培训与座谈工作。可通过聘请国内权威的国内外卓越绩效模式专家授课并与高层领导座谈讨论。使局高层领导对创建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框架、标准等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并引起他们对这项工作的高度认识和重视。需要强调的是,高层领导的决心和参与程度与否是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能否推行成功的关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目标系统,影响经营结果和效率的因素很多。如果高层领导把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这一企业管理的系统工程的重任,交给中层干部或某一个职能部门,那么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资源的分配、部门职能的限制、企业政策、制度的限制、既有利益的影响等方方面面的制约。特别是卓越绩效模式集中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与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人的思维定势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必须要亲自学习和参与到管理变革之中,否则就无法保证顺利实施。

二是抓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拥有一支既能深刻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又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懂专业、创新意识强的管理骨干队伍,对于创建卓越绩效模式至关重要。目前,中国质量协会为了推动我国企业创建卓越绩效模式,开设了“卓越绩效模式评审员”、“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培训师资”、“卓越绩效模式自评师”、“卓越绩效模式咨询师”等培训课程。另外,在搭建卓越绩效模式框架的过程中,还需要涉及应用一些必须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SWOT分析、平衡计分卡、KPI(关键绩效指标)系统的建立、过程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等[3]。对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管理知识培训,可与大专院校或权威机构合作,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是宣传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使更多的企业学习和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参加培训的人员可分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3个层次。

参加“领导层”和“管理层”培训的人员应具有较为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管理工作经验。

三是抓好企业管理的首次评价改进工作。在卓越绩效模式导入培训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机关部室、试点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评价,形成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自我评价报告》。通过分析、诊断,找出影响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管理瓶颈问题,根据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分析,确定问题改进的优先次序和改进责任单位或部门,制定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不断完善勘探局的经营管理体系。

(1)开展自评师培训工作。为保证管理状况自我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机关各部室、各单位的卓越绩效模式的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卓越绩效模式自评师资格培训,使之掌握按照卓越绩效模式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实施改进的能力。

(2)加强咨询指导工作。组织咨询专家,就各单位和机关各部室梳理工作流程、撰写《自我评价报告》、诊断管理现状和实施专项改进等具体工作进行“一对一”式的咨询指导。

(3)编制《自我评价报告》。组织各部室和各单位对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条款内容,分别就各自管理业务的现状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然后由企业文化、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绩效6个专业组进行资料整合,形成客观、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状况的《组织概述》和《自我评价报告》。

(4)组织管理状况诊断。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诊断,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管理瓶颈问题,形成可供高层领导决策和部门整改的《管理状况综合评价报告》。

(5)组织专项改进工作。针对诊断发现的管理瓶颈问题,进行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分析,确定问题改进的优先次序和改进责任单位或部门,制定改进方案,形成《重大管理项目改进方案》及《一般性管理项目改进意见》,经领导决策后,组织实施。

由于各个油田企业的发展环境、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再者卓越绩效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非规定性的管理框架,它并没有一定之规。相信油田企业的“质量人”在持续改进中,必将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企业的追求卓越之路。

摘要:在辽河油田多年推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油田企业的特点,对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工作进行了探讨,从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思路、步骤、组织领导及启动实施等6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油田企业,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志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岳刚.卓越绩效模式理解与实施指南(第二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模式导入 第10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卓越绩效,导入,整合

0 引言

质量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 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出现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 这些模式各有特点, 但对企业经营管理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14年宁夏银川市人民政府设立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 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共享集团首次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获首届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通过卓越绩效在共享集团的落地、整合现有的管理体系, 形成了具有共享特色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1 质量管理的演变过程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参考全球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我们可以将质量管理细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1 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 顾名思义, 它是借助一定的方式针对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在产品质量控制上趋向事后性。质量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人自检、工长监督检查和检验员专检。上世纪初, 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提倡基于职能内容的分工模式, 从生产过程中独辟质量检验内容, 将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加以区分, 并且专设检查部门和检验制度。

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理论。他基于数理统计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 并且在绘制第一张控制图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统计卡片。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有机整合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 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过渡到过程控制, 构成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但统计质量控制过分强调统计方法, 在缺乏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支持的情况下, 许多人感到难度大。

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 (TQC) 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基于客户需求和经济需要展开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 是融合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的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0-107公共法案《马尔克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 同时将TQC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 (TQM) 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一个从过程到结果的卓越绩效评价框架。

2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概述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它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七个方面。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 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竞争的挑战, 在学习借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日本戴明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我国也启动了全国质量奖评审工作。卓越绩效模式通过极简的系统框架将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清晰地阐述出来, 组织某一方面的特性以及管理要素所发挥的系统作用都是该模式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所有活动旨在将组织内部的各要素整合优化, 使之构成合力, 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3 企业如何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3.1 顺序化导入模式。

领导决策→评价准则培训→建立推进组织→撰写“组织概述”→策划和制定自我评价计划→实施自我评价→制定并实施改进和创新计划→“学习循环”与质量奖申报。

3.2 先行申报模式。

领导决策→评价准则培训→建立推进组织→编写申报材料, 先行申报→依据反馈报告, 整改实施→再次申报, 直至获奖。

4 以卓越绩效为框架的管理体系的整合

4.1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 整合管理方法。

企业需要参照构建卓越绩效模式构建一集成化管理框架, 通过系统的诊断、识别改进机会, 优化“木桶”的结构。在改进方法方面, 应用如QCC、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精益生产等等工具, 并且基于多种整合推进手段构建一体化的持续改进模式是必然选择。

4.2 卓越绩效模式与六西格玛的整合推进。

从管理框架的角度看, 卓越绩效模式兼容了六西格玛管理。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之“动力轮”, 而六西格玛管理是卓越绩效管理框架中最重要的改进和创新方法之一。为提高效率效果, 可将这两个当今最前沿的质量管理方法整合推进, 可按照卓越绩效模式框架, 在指导文书中纳入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评估、激励和DMAIC流程视作一种持续改进方法, 同时将整合推进的六大步骤整合进自我评价程序。

4.3 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框架的管理体系整合。

构建ISO14001、GB/T28001等管理体系, 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基于这一准则整合管理框架体系:融入ISO9001、ISO14001、GB/T28001等合格评定体系要求, 综合六西格玛、QCC和合理化建议等持续改进和创新方法, 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或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模式导入 第11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学习乐趣

我们理解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展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教师力图启发学生的潜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时候,就需要把发现和解决问题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感知和知识结构一经发生变化,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就会随之提升。

加涅说:“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条件。”这里涉及一个课堂导入和新知识衔接以及怎样引起学生注意、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实质问题。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尝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有效地运用课堂导入,在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巧设悬疑

焕发课堂的生命力,达到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目的,因为学生的课堂体验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所在。巧设悬疑是一种似乎悬而未决的导入方式,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虽然不是你们的班主任,但只要你们与老师稍加配合,我便可以准确地说出你们中任何一个同学的年

龄。”看着学生满腹狐疑的神情,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要他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一位同学很快说出一个数字4,我马上说出了这位同学的年龄。另一位学生报上一个数字3,我脱口说出:“14岁!”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就在学生的兴趣盎然时,我适时地点拨:“你们每个人的年龄,可以用一个字母x来表示,那么我猜第一个同学的年龄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x÷2-4=4,解這个简易方程得x=16。”进而指出,“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二、直观生动

新课程改革已不再将教材捧为“圣经”,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直观生动的导入可促使由“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转向“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体现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的变化。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本校后园花坛的画面,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顿感亲切。在一片唏嘘声中,教师展示问题:学校的花坛两边是一个半圆形,它的半径为3米,中间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谁能用算式表示这个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学生激动地马上动起手来……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引入课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创设情境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情境导入方式的一大特点。

例如,在“等可能事件”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将中央气象台今日天气预报展示给学生:“明天降雨的概率为70%”明天会下雨吗?教师从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中,再从多个生活实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事件,从而引出新课内容的教学。

此外,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方法。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在授新课前问:“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就在学生流露出遗憾的表情时,老师即播放海上日出的画面,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学生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倍感心怡。接下来导入新课便乘势而入了。

四、实践尝试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建构者。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数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自己操作拼图,从而得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五、类比归结

类比归结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有效方法。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在教学“分式与分数”的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是培养学生推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诚然,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课堂导入的方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我们采用哪种导入方式,其前提必须适宜、有效。教师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才能使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洛湾中学)

模式导入 第12篇

1 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1.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观自语言本身, 文化导入现象应为题中之义

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分析来看, 无论何种语言均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元素, 从单词到成语、从短语到句篇等不同层面均对其文化内涵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通过对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来看, 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 语言同时又是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英语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而在目的语交际过程中, 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如果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缺失, 则很容易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在英语语言表达中, 颜色类单词的引申意义往往具有很多, 例如blue, 大多时候我们都将其解释为“蓝色”, 但在不同语境中, blue又可引申为“忧郁的”。若学生对其引申意义缺乏了解, 则在遇到“He looks blue”、“blue music”等句子和短语表达时往往会非常困惑。此外还有短语“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白色的文化内涵往往意味着不吉利;而在英语文化内涵中, 白色则象征美好和圣洁。此类例子枚不胜举, 且在渗透在整个文化体系的各个方面。所以, 若想进行高效的语言教学, 必须实施文化引入策略。

1.2 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切入来分析, 学生能够在文化导入

的基础上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 同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文化导入策略, 对学生视野的拓宽以及学生正确理解并使用英语极为有利, 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西文化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对比中, 能够对祖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做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构建出科学、先进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念。同时, 文化导入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世界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与对比过程中, 学生针对异族文化的开放与宽容态度得以形成,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也得以进一步加深和积淀。在西方国家经济与文化浪潮汹涌而至下, 能够不断增强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 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得到升华。

2 文化导入前提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2.1 导入方式过于枯燥, 学生多觉乏味

将文化导入过程予以创造性地设计, 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激发, 从而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能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效率也得到大幅提高。但导入方式设计过于乏味和枯燥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很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课堂上采用单调重复的导入模式展开每一节新课程, 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兴趣大幅降低,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在固定的授课内容下—“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教师教师将此处的导入方式设计为提问, 所准备的问题较为普通:How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紧接着在新课开始前, 教师以“OK,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句型进行导入, 对于此类问题学生驾轻就熟, 回答自然非常顺利,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师自我感觉尚属满意, 于是在此后的课程展开中, 无休止的类似的重复每天都在课堂中上演, 单调而又缺乏新意。久而久之, 学生对于此类固定化的文化导入方式逐渐疲乏, 惰性随之产生。此外, 由于这样的文化导入方式过于简单化, 与教学内容无密切联系甚至完全脱节, 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难以有效提高。

2.2 文化导入设计环节过于冗长, 拖沓且耗时过多

课堂导入环节耗时通常应保持在3-5分钟左右, 过长则不宜。若导入环节耗费时间太长, 该课节就会呈现出头重脚轻的局面, 教学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教师在某一课时进行Unit Keeping Healthy Topic2中的Is it good for your health?篇章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导入环节时, 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向学生作了细致讲述, 其中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 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将与健康方面相关的词汇和短语顺利引出, 例如be good for、be bad for、healthy habits、stay up late、unhealthy habits...等等。但是在文化引入环节中, 该教师对于时间的掌控不合理, 导致在课堂上耗费了将近三十分钟来讲述和评价自己的几种不良或良性的生活习惯, 在此该教师虽然也引入了特定的情景, 但是引入环节耗时太多, 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受到不合理压缩, 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 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合理应用

3.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文化包”单元

以Sorenson和Taylor的观点为依据可知, 文化包是与目标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信息项目专题。文化包包括了诸多元素, 例如图片、录音、影像、实物以及其他辅助类的教学工具等等, 教师课前准备的用于课堂讲解的文字脚本也可归入此列。“文化包”课程部分可在占据整个英语教学课堂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该环节内容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 针对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展开拓展与整理。例如在一篇有关于美国饮食的课文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与table manners (餐桌文化) 有关的文化包, 此单元可包括图片或影像等展示餐桌椅凳的摆设、用餐过程、刀、叉和碟子等实物器皿餐具以及不同餐具的摆放方法的资料。教师可以用叙述性文字将之呈现出来, 或组织学生互相配合将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比如男士在女士未入座之前应站在女方椅子后面, 就餐之前男子应脱下帽子, 宴会主人会在开始前讲祝颂语或者朗诵祷告词, 客人可保持沉默或一同参与以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在主人放置好其餐巾后客人方可将餐巾摆在自己腿部准备用餐, 在所有食物端上桌后, 主人应先动刀叉, 客人在此之后方可开始用餐。

3.2 为对话营造文化氛围和语境

英语日常对话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 其中交际礼仪和交际用语的使用规范在日常英语对话中常有体现, 而在更为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 时间、话题、地点、交际双方的个性、感情、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等语境因素会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上述情况导致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对话练习中很容易出现错误用语。所以, 要想使对话课得到成功的开展并收到满意效果, 不仅要督促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交际用语, 还应针对性地挑选出一些必要的背景文化知识, 将其传授给学生。此外还应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交际语境, 在课堂训练方法上应灵活选择, 合理使用, 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双边或多边、口头或书面的语言实践活动。

4 结束语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 其课堂重心不应仅仅偏向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 也不能只关注语言教学。要想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文化导入,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高效的学习模式, 在对语言背景、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真正把握, 进而实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树立起包容、科学的态度对目标文化中的各个层次的不同方面进行理解, 抛弃既往偏见, 由包容转入适应, 由理解过渡至移情, 使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笔者在文中对“文化导入”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和研究, 以期有所指导和帮助。

摘要: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要想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 首先应对该民族的文化有较为充分的掌握。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大多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 对导入文化教学关注不足,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现象极为普遍, 学生学习极为被动和机械, 严重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文化教学, 使学生对语言的含义能够真正理解。该文对“文化导入”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和研究, 以期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文化导入,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之我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河北教育:综合版, 2006 (7) :83.

[2]江晋.新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文化导入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 2010.

[3]赵振远, 刘婧.构建与旅游英语实现良好衔接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29) :160-160.

[4]延丽霞.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7.

[5]姜丹.一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文化反思——兼论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昆明学院学报, 2009, 31 (5) :71-74, 78.

[6]李丹.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7 (6) :54-55.

[7]张馨.构建以“文化导入”为基础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方法探析[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10) :44.

上一篇:建筑设备专业下一篇:外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