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2024-07-13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精选12篇)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1篇

一、汇率波动影响就业的原理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就业量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就业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从而个人收入增加, 消费量也将因此增加, 但消费增加比不上收入的增加, 从而使消费与收入之间产生缺口, 这一缺口造成消费需求不足;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决定的, 所以, 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投资需求就可以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 故用投资需求的增加来扩大总需求是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内容, 主张利用政府的控制力扩大总需求解决失业。

汇率波动改变外汇的价格从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贸易品价格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国民收入 (工资) 以及消费。那么根据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汇率波动对就业可产生间接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中国实际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一是汇率波动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 进而将对进出口额产生影响, 最后对就业产生影响;二是汇率波动将通过影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从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 继而波及到就业;三是汇率波动影响了货币当局的干预政策, 从而导致了国内资产价格及货币供应的变化, 总需求 (投资和消费) 也将受到影响, 进而间接作用于就业状况。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1. 计量方法及变量的选择

Engle和Granger (1987) 给出了协整的定义:对于m维向量时间序列, 如果: (1) 的分量序列为序列; (2) 存在一个向量, 使得;则称的分量序列存在 (d, b) 阶协整关系, 记为, 而称作协整向量。当时, 协整向量是惟一的;当时, 向量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有多个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描述了中非平稳分量序列之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 中的各分量是同阶单整序列。对于二维向量时间序列, 其中, 并且。

由于采用Engle和Granger的协整分析技术检验两向量协整时, 有一个缺点就是方程右边变量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所以后来人们一般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技术。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两向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并且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序列建立向量误差修正 (V E C) 模型, 即对诸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 (V A R) 模型。

VEC模型的表达式:

式中就是要被进行协整检验的m维协整系统, 且;D为一个常数矩阵, 和为系数矩阵;至于滞后的阶数k的选取, 可以不断进行尝试, 直到变为一个白噪声序列为止。

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大的弹性, 如果无法在外面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人将会选择返回家乡务农, 因而在劳动力需求下降的情况下, 整体上可能只是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 并不必然导致总体失业率和城镇失业率的上升。因此, 本文选用了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及其构成比重分别作为就业变量, 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原因。

考虑到1985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才开始有效的反映和影响我国经济, 故笔者选用了1 9 8 5年~2 0 0 7年我国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MPCYt及MPCYJGt就业构成, 分别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t进行协整分析,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国际金融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 笔者对上述三变量取对数, 分别记为:LMPCYt, LMPCYJGt, LREETt。

2. 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

在进行协整检验以前, 必须先检验两个向量序列是否为同阶单整。如果两个序列都是同阶单整序列, 向量序列的协整检验才可以进行。由于DF和ADF检验所考虑的模型比较简单, 而在实际的经济、金融时间序列中, 其数据生成过程常存在自相关误差项等, P P检验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检验, 能够适用于更一般的数据生成过程。故本文采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为P P检验法 (如表1)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各产业年底就业人数及构成比重均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 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注:括号内第一个字符表示检验的类型 (C:含常数项;0:不含常数项) , 第二个字符表示滞后的阶数。

分别对三大产业就业变量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进行协整检验 (如表2) , 可知在1 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的有:第一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REER, 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存在的。

注:括号内数字为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最大滞后期, 一般用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效果较好。

将序列与的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 并令其等于vecm, 得到: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表3) , 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 并且取值在0附近波动, 故可知第一产业构成比重的变化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个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减少0.7 1个百分点。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将序列LMPCYJG3与LREER的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 并令其等于vecm, 得到: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表4) , 发现它也是平稳序列, 并且取值在0附近波动, 故可知第三产业构成比重的变化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个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增长了2.92个百分点。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三、结论

由Johansen协整分析可知, REERt与我国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的变化没有显著的关系, 但是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REERt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具体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REERt上升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比重会降低0.71个百分点, 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重上升2.9 2个百分点, REERt与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短期波动来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将可能使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重增加0.0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减少0.06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将会给我国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国人口众多, 实现充分就业关系重大, 当前最首要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为抑制我国制造业就业下滑的趋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因中国未来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第三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显然对此未产生主导影响。另外, 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更多的消费会转向服务业, 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分配更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再则, 低汇率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资源错配”, 使得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外向型产业中, 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知识型服务业则处于低迷,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 近四分之三来自重制造业, 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 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能加快知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产业的发展, 可以创造数以千万计的白领就业岗位。为此,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的内在需要;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在短期内会给我国就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故而人民币汇率应该把握时机渐进的小幅升值。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管理制的进一步推行, 汇率的波动将会越来越不确定, 其对我国就业结构究竟有多大利弊, 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本文在论述了汇率波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 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与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就业结构,Johansen协整检验

参考文献

[1]方先明熊鹏: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析与预测[J].国际金融, 2005年第7期

[2]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2005年第4期

[3]何新华: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研究[M].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2005年第1期

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新闻 第2篇

转载: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但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名义汇率属于间接浮动汇率,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波动较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是用本国物价水平与国外物价水平的差异来衡量的,在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的两年时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各有涨落。但在2007年7月以后,由于国内物价水平涨幅高于国外物价水平的涨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一直高于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

汇改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特点

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走势。由于此次改革中,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盯住的一揽子货币中权重较大,因此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汇率走势基本反映了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走势。但是从波动幅度看,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贬值幅度都明显小于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贬值幅度,而人民币兑欧元或日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则远大于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升值幅度。

1.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7月~2008年7月,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基本保持平稳。

2005年7月~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后,至7月底仅10天,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就从6月的8.2768元人民币/美元升值至8.2369元人民币/美元,升值0.48%,8月份升值至8.1019,升值1.64%,连续两个月累计升值0.98%,其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呈现出快速升值趋势,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至6.84元人民币/美元,累计升值17.36%。

2008年7月至今年初,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平稳。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从2008年7月开始出现回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2008年7月以来,除了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小幅波动外,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保持在6.83~6.84元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2.人民币兑欧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美元与欧元之间是浮动汇率,因此人民币对欧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上反映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走势。但从升值幅度大小看,由于受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影响,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要大于美元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而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则小于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幅度。

具体看,人民币兑欧元的名义汇率走势分为四个阶段:1.2005年7月~2008年4月,人民币兑欧元持续贬值。2.2008年4月~2009年2月,人民币兑欧元急速升值。3.2009年2月~2009年11月,人民币兑欧元快速贬值。4.2009年11月至今,人民币兑欧元再次升值。

3.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与欧元类似,美元与日元也是浮动汇率,人民币兑日元的名义汇率与人民币兑欧元类似,基本上都与美元兑日元名义汇率波动类似。同样由于2005年7月的汇改,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要大于美元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而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则小于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幅度。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可分为两个阶段: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2.2007年6月至今,人民币兑日元持续贬值。

汇改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特点

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通常以对外贸易比重为权数。有效汇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被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被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在具体的实证过程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其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若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对上涨,本币在外国的购买力相对下降,本币实际贬值,外币实际升值;若实际汇率下降,意味着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本币在外国的购买力相对上升,本币实际升值,外币实际贬值。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经历了贬值——升值——再贬值的变动趋势,目前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已分别回到2009年7月和2009年5月的水平,但与汇改时期相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15.13%和20.46%,其中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高于名义有效汇率幅度,是由于我国国内物价水平上涨速度高于国外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1.2005年7月~2009年3月,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升值

这个阶段,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长达44个月的升值区间。其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从100.94上升至122.88,升值21.74%,名义有效汇率从99.61上升至126.06,升值26.55%。

这段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平稳波动走势;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加速升值趋势。由于从2007年7月开始,我国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国际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要高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

2.2009年3月~2009年11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快速贬值

2009年3月以来,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负面集中冲击显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持续大幅度贬值,拉动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也出现了短时期的贬值走势。2009年3月到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数值从122.88下降至110.91,贬值9.7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26.06下降至113.4,贬值9%。

3.2009年11月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小幅升值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3篇

一、人民币主动贬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主动贬值,利大于弊。它有利于企业加大出口力度,使外贸保持顺差;有利于国家调控货币政策,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互换货币,大量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机构囤积博升值,香港约有8千亿人民币,新加坡约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贬值将抹掉他们大量的利润。当然这更有利于国内的改革。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因素,下行压力增大。中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更要注重松紧适度。人民币贬值,说明央行已开始主动适应新形势,主动掌控货币的变化趋势,在国际上进行博弈。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居民出国留学,出国旅游,购买国外商品,特别是奢侈品。去年中国1亿多居民在海外共消费1270亿美元,人民币贬值,可适当减少居民在海外的消费,拉升内需,反而是坏事变好事。当然企业在国外做收购兼并,进口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也将花费更多成本。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确定了人民币汇改目标,即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改革必须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和对周边国家、地区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根据外汇供求理论,认为一国长期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货币就有升值的需求。又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在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中国只能放开汇率。目前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为中高增长,经济实施新常态,所以贬值是理所当然。

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共分7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三阶段,是摸索时期。第四到第六阶段,是逐步贬值时期。第7阶段是升值时期。1949—1953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新旧币制的统一,所以波动较大。1952.12.6时,1美元兑26170元。(旧币)1953—1970的第二阶段主要是确立新币的固定汇率。1美元兑2.4618元 (新币)。1971—1985的第三阶段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波动数百次。最高在1980.7.8,1美元兑1.448元。从1985.1.30起,确定1美元兑2.80元。1985—1991的第四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开始逐步贬值,从1985.10.30,1美元兑3.20元跌到1990.11.17,1美元兑5.20元。1991—1994的第五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加速贬值,从1994.1.1起,贬值到1美元兑8.70元。1995—2005的第六阶段,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仅小幅波动。1996.12.1起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并采取健全监管机制,有步骤有控制的逐步放开。从1999年底起,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在8.27元上下。2005-2014的第七阶段,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状态,最高升到兑美元6.02,总体约升值37%左右。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必须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

应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应该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汇率变动的经验和教训。如日本当年货币大幅升值后,国内成本不断上升,出口受到限制。1985年,美日英德法五国会谈于纽约广场饭店,签约降低美元对日元和欧洲货币的比价,史称“广场协议”。此后,日元从350兑1美元升到最高1994年75日元兑1美元,造成日本经济衰退10年,零增长10年。日本央行持续地采取了货币扩张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利率则严重偏低。大量的货币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入市场,造就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资产大牛市。大量的低成本资金沉淀在银行,银行又大量放贷,泡沫经济的恶性循环就形成了。从1991年起,日本经济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到现在。

美国则不断地利用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来削掉各国的利润。美元指数从1994年的80,一路升到2002年的121,然后掉头朝下,猛跌到2008年的73,再反复震荡,不断升值和贬值,从2012年开始从74一路升到现在的97—98位置上。美国通过美元波动,把自身的危机转嫁给世界各国。(图一)

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我们要严防人民币贬值,造成货币外流引发的危机。

由于人民币突然贬值,加上美元有加息的预期,容易造成资金外逃,形成股市,房市,期市,汇市四方面一齐下跌,引起共振,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发生危机。中央目前已动用汇金的主力资金来托住股市。还应当动员所有的企业回购自己的股份。如马云最近决定动用40亿美元回购股份。要充分估计和研究外资可能出逃的时机,方法和途径,出逃的规模,采取各种方法留住外资,并进一步吸引外资,采取相关的短期和长期措施。要成立专项基金,建立应急机制,以对付各种金融突发事件。

2、人民币贬值,我国的商务成本大幅下降,应当加紧吸引外资。并加强出口。人民币贬值后,外资投资相关的房地产,商务成本等大幅下降,应趁机加大吸引外资,同时国内的企业要抓紧时机,产业转型,企业升级换代。把低附加值的产品和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不发达地区,利用它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

3、应加快制定人民币指数。我国还没有制定对各国货币统一的人民币指数。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7%,而对欧元升值40%,兑日元升值45%,对其它货币均有不等的升值。而这次人民币一贬值,马来西亚和印尼立即就贬值本国货币。如果制定了人民币指数,相对贬值的幅度就会大大缩小,影响也不大了。

4、要研究人民币贬值对上海的利弊,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外贸企业,金融业,涉外旅游,涉外教育等产生的主要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有助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可以提高上海外汇市场的水平,活跃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吸引外资银行外汇交易中心和四大商业银行的交易中心搬到上海来。有利于吸引大量国内外资本进入上海资本市场,如沪港通,外资基金等。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自贸区吸引外资投入。上海商务成本下降也能更好地吸引外资。

对各个行业而言,房地产市场要严防资金出逃,引起房产商和投机客跟风抛售,因为供大于求已成定局。外贸方面对进口大的企业不利,对出口大的企业有利,对有进有出的企业主要看平衡。如宝钢目前以进口矿石为主,出口仅占其营业额的10%,所以相对不利。对纺织企业以出口为主,相对有利。对上海的旅游业有一定影响。出国旅游、会议商务及出境访问将加大成本,减少次数。

5、上海有关部门和高校等研究机构,要成立长设的金融研究部门,不断追踪和评估国际汇率和金融经济的相关发展趋势,发挥上海人才和综合优势,为长三角和全国服务。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4篇

一、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计

(一) 均衡汇率的界定

均衡价格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价格, 而汇率是一种相对价格, 能够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汇率水平是均衡汇率。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均衡汇率定义为: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均衡) 和充分就业 (内部均衡) 同时实现时的实际汇率。内部均衡一般指充分就业, 即实现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外部均衡定义为在适当的政策和内在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收支, 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和的平衡。

(二) 相关变量与模型构建

贸易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均衡汇率最为长期和基本的经济要素, 在构造我国均衡汇率模型时应首先选取贸易条件 (TOT) 以及技术进步 (TECH) 两个变量, 同时还有经济开放程度 (OPEN) 、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GOVEXP) 、净资本流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国外净资产 (NFA) 等作为备选的解释变量 (见下表1) 。

综上所述, 人民币均衡汇率 (ERER) 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符号“+”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为正相关, 符号“?”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暂时无法确定。

(三) 总体结论与政策含义分析

经过人民币ERER模型分析, 1政府支出、净资本流入和国外净资产三个变量的系数与理论预期相符。贸易条件系数为正, 说明我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即我国出口与进口的相对价格上升有利于经常账户盈余, 且这一效应要超过替代效应造成的贸易收入的降低。统计结果显示, 外汇储备作为国外净资产的代理变量, 统计结果显著, 而且经济意义也很显著,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通过预期的路径对均衡汇率有不可忽视的持续性影响。开放度的系数为负, 说明中国开放度的提高对人民币有贬值压力, 2如表2所示, 2004年至今,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低估, 但并不像舆论所称那样严重。如果按照某些西方舆论所呼吁的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扭曲。我国管理当局应重视动态调整机制, 对市场和价格机制进行完善, 才能在我国汇率制度弹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增强汇率自身的调整能力。在政策上, 管理当局应该从经济基本面出发进行调整, 使人民币汇率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均衡状态靠近, 既要逐步调整, 又要防止矫枉过正。无论是长期和短期, 政府支出比例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对我国汇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是调控汇率的有力手段。

二、妥善应对人民币汇率相关的贸易争端

如上文所述, 现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并没有严重低估, 因而不宜大幅度放松汇率管制, 以防大幅波动的风险。换言之, 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因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势必长期存在, 必须妥善加以应对。虽然《汇率法案》能否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最终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目前仍无法预料, 但共和党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 马萨诸塞州前州长米特·罗姆尼历来指责中国是一个“货币操纵者” (currency manipulator) , 并称若他当选下一任总统, 会推动美国向WTO提出指控, 指控中国实施货币操纵。

(一) 在WTO框架下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 美国曾多次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将人民币汇率争端纳入WTO管辖范围内。毋庸置疑, 如果《汇率法案》最终获得通过, 美国在WTO框架下对华“双反”问题将更加复杂。在反倾销方面, 确定某一出口商的行为构成倾销需要证明“以低于正常价格”销售。由于美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因此美国需要寻找替代国, 并以该国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由于中国出口商的倾销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的, 故不可避免地需要参照替代国的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主权的组成部分, 在替代国的出口商并非反倾销调查中受调查者的情况下, 使该第三国的汇率政策卷入调查是非常棘手的。因此, 美国就中国操纵汇率采用反倾销措施的余地较小, 而采用反补贴措施则更为直接。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所约束的“补贴”是指那些具有专向性 (specificity) 的补贴, 其中第2条规定的专向性包括企业专向性、产业专向性和地区专向性三种形式。显然, 美国《汇率法案》扩大了有关专向性补贴的企业、产业和地域范围, 将专向性扩大至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根据这一思路, 很容易得出所有中国出口商均接受了此类补贴的结论, 并且所受利益出奇巨大, 应当征收反补贴税的数额也很惊人。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出口商征收反补贴税, 中国很可能要求根据WTO争端解决规则要求成立专家组, 以判断美国的国内立法是否与WTO的现行规则相符。目前, 尚不存在因货币价值低估构成补贴而能够支持美国主张的先例, 同时由于美国主张“中国的货币实践使中国制造商普遍受益”, 因此美国在证明专向性方面存在困难。此外, 美国《汇率法案》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机制下的审慎原则已完全背离, 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性质, 我国亦可主动将美国《汇率法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旨在消除该法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不一致之处。

(二) 对其他解决途径的探讨

尽管在理论上, 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具有可行性, 但前任美国国会议员、WTO上诉机构前任主席Jame Bacchus在谈及中美汇率争端对WTO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强调, 由WTO解决中美之间因汇率争端引发的反倾销或反补贴纠纷会扩展WTO的政治外延, 而一旦政治问题被牵扯进入WTO, 这一体系曾经拥有的可信度将被侵蚀。不论中国还是美国胜出, 这样的一起案件对两国都无异于弄巧成拙 (self-defeating) , 且对国际贸易体系带来灾难性后果。笔者认为, 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属于一国的主权范畴, 在不违反《IMF协定》的前提下, 一国有权独立自主确定和调整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比价或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是IMF所允许的, 不应受到他国以及任何国际组织的干涉, 首先应该通过外交手段积极进行交涉, 为我国贸易和汇率改革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 鉴于IMF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表现出相对宽松的姿态, 如果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交予IMF解决, 我国将拥有较为广阔的斡旋空间。

摘要:对均衡汇率的估计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证结果表明, 近年来我国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低估, 但没有被严重低估, 因此尽管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管理当局要谨慎处理, 同时中美之间因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必将长期存在。虽然美国在WTO框架下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困难较大, 我国还应寻求多种途径积极加以应对。

关键词:均衡汇率,人民币汇率争端,WTO

参考文献

[1]栾信杰.“‘一意孤行’且‘渐行渐远’——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一致性问题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 2012年第1期.

[2]郭策.中国面临的反补贴及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救济.国际贸易, 2011年第9期.

[3]姜波克, 李怀定.均衡汇率理论文献评述.当代财经, 2006年第2期.

[4]林伯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经济研究, 2003年第12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 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2003年第11期.

[6]James Bacchus, a Trade War with Zero Currency,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July12, 2010:13.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5篇

【关键词】 人民币 均衡汇率 基本经济因素

引言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和谐发展与其采用的汇率水平是否恰当有着重要关系。汇率失调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同时可能导致国际摩擦。就我国而言,许多学者和专家都曾探讨:究竟怎样的汇率适合中国?但不管怎样应遵循基本的原则就是创汇和用汇均衡是用于贸易双方的最佳汇率,也就是说不能偏离了均衡汇率。爱德华兹等人证明,均衡汇率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发展中国家汇率的评估和评价。

由于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因此可以借鉴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和评价人民币汇率。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他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关键是如何选择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特点且对人民币汇率有显著影响的基本经济因素,这也是本文的重要视觉所在,事实上,斯坦为代表的自然均衡汇率理论把反映中国国民经济综合增长力这一指标在模型中加以体现比较适合转型中的中国。因此,本文试图综合以上特别是实际汇率理论和自然均衡汇率理论成果,浅究决定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和基本经济因素。

1. 基本经济因素变动与均衡汇率

爱德华兹、威廉姆森和斯坦等人曾深入地分析了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得出了重要结论,我们在借鉴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分析贸易条件、外资流入、关税、出口补贴、技术进步等基本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

1.1贸易条件与均衡汇率。一般来说,贸易条件改善会产生收入和替代两种效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条件改善首先会增加实际收入,从而不仅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对非贸易品的需求,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因此会上升,这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这是贸易条件改善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同时,贸易条件改善的直接后果是进口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这时原先的国内需求将有部分转移到贸易品上,这会减少对非贸易品的需求,从而导致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这时又要求均衡汇率贬值。这是贸易条件改善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一般情况下,由于贸易条件改善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的结果是导致均衡汇率升值。相反,如贸易条件恶化,即导致均衡汇率贬值。当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特定的经济条件制约,在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现象。这时,贸易条件改善会导致均衡汇率贬值。相反,贸易条件恶化则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

1.2关税与均衡汇率。关税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进口品的价格来达到调节进口量的目的。假设其它条件不变,那么降低关税就意味着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就会相应地增加,如果马歇尔---纳勒条件成立,将会打破原来的经常项目平衡,这时就会产生均衡汇率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关税降低还会产生进口品对非贸易品的替代,消费者会因为进口品价格下降而增加对它的消费,导致非贸易品均衡价格下跌,这也会导致均衡汇率贬值。

1.3外资流入与均衡汇率。一般来说,外资流入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因为流入外资的一部分,会通过结售汇或银行间外汇调剂市场,而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外汇市场的外汇供给。在外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就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从长期看,如果外资是以借债的形式流入的,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所以这些流入的外资,如果全部进入消费部门而不创造任何生产力,最终会导致均衡汇率贬值;如果是进入投资部门,则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如果外资是以产业投资的形式流入的,特别是投资于外向型部门,则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

1.4出口补贴与均衡汇率。出口补贴实际上是一种负关税,岁调节出口有较大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减少出口补贴会使出口商的出口利润减少而抑制了出口。出口减少会使结售汇需求不变,则会导致均衡汇率贬值。这是减少出口补贴所产生的供给短缺效应。另一方面,出口补贴减少同时会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政府的这部分购买力若最终被用于非贸易品支出,则会增加非贸易品需求,从而促使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这又会产生均衡汇率升值的压力。在现实中通常是由于政府支出结构比较多样同时其作用有滞后性,即前者的效应大于后者,所以减少出口补贴一般会导致均衡汇率贬值。相反会导致升值。

1.5技术进步与均衡汇率。正常情况下,技术进步会导致均衡汇率升值。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的最直接结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著增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改善对外贸易条件,这时就要求均衡汇率升值,以维持外部部门可持续平衡。我们知道,均衡汇率指在国际收支不受流动性约束的前提下,能够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的汇率。它描述了经济增长与均衡汇率的关系,技术进步能直接导致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贸易品部门具有开放性和面临国际竞争力的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相对来说总是比非贸易品部门快。这样就会促使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相对加尔 不断地下降,从而导致均衡汇率升值。实际上,以上两个方面是共同作用、相互转化的,所以技术进步对均衡汇率的升值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2. 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探讨与结论

居于专家一系列的模型与数据实证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高估和低估呈现交替出现状态,并且高估和低估的年份大体相当,这说明人民币现实汇率有向其均衡汇率不断调节的倾向[5]。(2)1985、1989、1994三年汇率失调的跳跃性很明显,具有较强的异常波动性。(3)1994年以后人民币的长期均衡汇率趋于稳定且有下降趋势,人民币汇率围绕长期均衡汇率小幅度波动。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外直接投资;动态GMM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impact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n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as empirically analyzed by GARCH model and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long term, the RMB exchange rate, whether it is the exchange rate or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has an impact on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hen RMB appreciates,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s;the greater th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the increas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ywordsRMB exchange rat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ynamic GMM

1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中国投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2.4倍,投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05.9%.这使得无论是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还是企业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在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多因素中,汇率不仅决定了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对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流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之下,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个是汇率的水平变动,也就是说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对OFDI的影响;第二个是汇率波动,即汇率一定程度上下波动幅度或汇率变化的剧烈程度对OFDI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通常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来研究汇率的变动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汇率水平变动对OFDI的影响.最早对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提出见解的学者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金融学家R Aliber(1970)[1],他认为:由于不同货币区域以及货币国内国外市场的不完全,汇率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当汇率变动时,处于硬通货区域的企业将获得有利地位,并且会趋向于向软通货地区进行投资.Matthias,Carsten and Signe(2013)[2]实证研究发现固定汇率对发达经济体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双边流动具有很强并且显著的效果,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效果不显著.KunMing Chen,ChiaChing Lin and ShuFei Yang(2015)[3]利用博弈模型进行探究得出,如果母国汇率上升,则东道国相对劳动力成本下降,那么会导致企业生产率较低的生产或研发活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高生产率的生产仍然会在国内进行出口.孙广杰、舒文定(2012)[4]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将持续升高的预期确实影响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甚至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陶士贵、相瑞(2012)[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将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其次是汇率波动对OFDI的影响.Schmidt and Udo (2008)[6]运用美国在1984~2004年间对6个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汇率的波动之间呈负相关关系.Lukman and Olalekan(2014)[7]利用尼日利亚1970~2009年石油类和非石油类FDI流入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在短期,汇率波动和石油投资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与非石油投资之间关系并不明确.程瑶和于津平(2009)[8]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将会引起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在长期内由于汇率风险将会对投资的流入规模产生抑制作用.胡兵和涂春丽(2012)[9]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汇率波动对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封福育(2015)[10]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流入我国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汇率波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汇率波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而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并无显著关系.

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学者们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讨论,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少,并且,对于中国目前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是从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如何正确对待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本文首先以汇率变动影响OFDI的理论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然后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并且动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克服了传统静态分析方法上的局限性.

nlc202309090758

2汇率变动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

汇率主要是从出口价格、投资成本、国外筹资成本和相对财富以及资本化率4个方面来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传导机制为:

2.1出口价格

如果本币升值,意味着在国内企业在东道国市场内的投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本国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生产活动,最终引起本国企业对外国的直接投资增加.

2.2投资成本和国外筹资成本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将贸易商品价格表示为P= eP*,某个国家的财富(资产价格)表示为Wd =eW*d,外国和本国贸易品价格表示为P*和P,以本币计量的本国财富(资产)表示为Wd ,以外币为单位表示的本国财富(资产)表示为W*d,最后用e代表两国名义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果投资国货币升值,那么在东道国市场上用本币所表示的东道国财富将下降,投资国在东道国市场上购买力上升,这将引起投资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2.3相对财富的变化

如果投资国货币升值,那么当地市场上同等价值的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国外投资者在当地市场上购买力增强.所以,如果资本流出国货币相对于资本流入国货币升值时,那么母国跨国公司相对财富增加,从而起到促进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反之,当资本输出国货币相对于资本输入国货币贬值时,结果则相反,外资将大量流出.2.4资本化率的变化.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具有较高资本化率的厂商就会向弱币持有国进行直接投资.此外,若投资来源国的货币较硬,则存在“货币升水”的情况.因此,当持硬通货国的跨国企业以软通货国家的通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就很可能在货币升值的波动中获得利益,最终引起强币持有国的跨国企业向弱币持有国的直接投资增加.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保持着持续的增长态势.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2002年仅为27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和2009年,中国实现了559.1亿美元和565.3亿美元的对外投资额,增长率分别为110.9%和110.1%,如图1所示.尤其是201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9年的历史最高位基础上实现了21.7%的迅猛增长,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流量排名中上升到第5位.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 16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三,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

3.5数据来源于:《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8.1%和17.7%.同时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逐渐恢复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布局的调整,近些年来中国对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投资增长迅速;而非洲地区由于动荡不安的政局局势以及比较落后的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其投资数量的增加.从长期来看,亚洲仍然是中国投资的重点地区,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4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

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4.1模型的设定

本文选择2003~2014年中国OFDI的总量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经济发展规模对OFDI的影响,在模型的设定中,加入GDP作为衡量国内经济发展的标准,同时考虑到OFDI具有时间依赖的动态特征,设定动态实证模型:

LOFDIit=α0+β∑LOFDIi,t-n+α1VEit+

α2LGDPit+α3LREERit+εit.

式中,下标i表示接受中国OFDI的国家,t表示年份,α和β分别表示模型中的估计参数;被解释变量LOFDI表示中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LREER、VE、LGDP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汇率、汇率波动率和国内生产总值.LOFDIi,t-n为被解释变量N阶滞后项,ε为随机扰动项.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分别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对数处理.

4.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对OFDI、REER和GDP的数据选取2003-2014年的年度数据,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出24个国家作为样本国,选择的标准主要一方面根据中国主要的贸易国,并且中国对这24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近十多年来保持稳定且投资量大,同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的国家数据更完整,并且避开三大避税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最后考虑到非洲地区数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源战略性投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干扰性.基于以上标准选择了:菲律宾、孟加拉国、瑞典、土耳其、巴西、日本、荷兰、埃及、澳大利亚、法国、泰国、老挝、阿尔及利亚、俄罗斯联邦、英国、印度尼西亚、德国、赞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意大利、智力、喀麦隆和匈牙利作为24个样本国,数据具体来源和说明如下:

OFDI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及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EER是人民币兑24个样本国的名义汇率,通过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以及这24个样本国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计算得出,采用直接标价法.本文选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IFS数据库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24个样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美元计价,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VE表示人民币兑24个样本国汇率的波动幅度.本文中所提及的汇率波动是指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本文选取GARCH模型对人民币兑24个样本国的名义汇率的波动幅度分别进行测算,并得到参数估计值.

4.3实证分析

4.3.1汇率波动率的测算

本文选取其中一个样本国(j)对时间序列REER取自然对数,然后对时间序列DLREER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到DLREER 的统计特征,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nlc202309090758

图2可以看出,偏度值0.864 412>0,峰度值3.611 666﹥3,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明显的“偏峰后尾”特征,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对人民币汇率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5显示的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在5%下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上述变量序列是平稳的,满足协整检验的同阶单整条件.我们使用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来考量面板数据的协整性质,结果见表6.其中,在Pedroni检验中,panel表示组内统计描述,Group表示组间统计描述.结果显示,除了v统计量和rho统计量,其他统计量均在1%置信水平下拒绝了不存在面板协整的原假设.Pedroni在研究中表示,小样本情况下,rho统计量的拒绝度最高,ADF最低,高铁梅(2009)指出样本不大的情况下,主要以组间和组内的ADF值作为判断协整性的标准,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为时间和截面跨度不大,因而可以认为指标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另据Kao检验可以看出,ADF统计量为-5.077 1,且在1%置信水平下可以通过假设检验,进一步证明了面板数据间的协整关系.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首先可以看到AR(1)和AR(2)的显著性概率P值在差分GMM估计和系统GMM估计中分别为0.000 4、0.805 1、0.000 8、0.441 3,表明原方程的残差项只存在一阶自相关而不存在高阶相关,说明动态面板模型的设置是合理的.同时,Wald检验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正,Sargan检验在差分GMM估计和系统GMM估计中的P值分别为0.805 1、0.441 3,不能拒绝工具变量有效的原假设,表明本文所选取的工具变量有效,实证估计结果是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还可以分析出,在差分GMM估计下,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阶系数为0.129 8,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LOFDI过去一期决定了当期LOFDI的“起跑线”,也就是说,过去一期的对外直接投资越多,那么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增加.进一步的,通过系统GMM估计的结果,发现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阶系数为0.270 2,为正,并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进一步说明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对被解释变量当期有一个正向的作用.这也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聚集效应即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企业越多,越能够吸引新的后续投资积聚于该国或地区.而从表6的估计结果,发现汇率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而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升高,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因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得中国企业以东道国货币表示的财富增加,另一方面使得被并购企业及相关投资成本减少,因而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在差分GMM估计和系统GMM估计下均通过1%的假设检验,这说明短期内汇率波动会增加人民币升值潜力,因而可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样本国GDP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说明样本国市场规模越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Aliber R. The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 P K indleberger[J].The International Corperation, 1970, 1(1): 40-44.

[2]Matthias B ,Carsten H,Signe 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regimes[J].Economics Bulletin,2013,33(1):45-57.

[3]Kunming CHEN,Chiaching LIN,Shufei YANG.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R&D[J].Research in World Economy,2015,1(1):78-91.

[4]孙广杰,舒文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2,10(1):59-63.

[5]陶士贵,相瑞.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汇率影响因素:中国样本[J].经济管理,2012,5(1):10-18.

[6]Schmidi C,Udo B.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risk on US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8, 49(4): 354-359.

[7]Lukman O,Olalekan Y.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sectoral analysi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 in Nigeria(1970-2009)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2014,8(2):296-308.

[8]程瑶,于津平.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3(1): 75-81.

[9]胡兵,涂春丽.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 11(1): 77-82.

[10]封福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不对称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5,5(1): 69-73.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 第7篇

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在世界的兴起, 货币替代这一经济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货币替代不仅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而且会削弱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 甚至使经济政策事与愿违。

货币替代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V.K.Chetty在1969年提出的, 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关于对近似货币的衡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指货币在可以自由兑换的前提下, 当一国的货币存在贬值预期时, 居民为了降低持有本币的机会成本, 从而增持外币而减持本币的现象。

国外对汇率和货币替代关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早, 早在1978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迈尔斯在《货币替代、浮动汇率和货币的独立性》一文中就将预期的汇率浮动因素作为衡量本币与外币之间替代弹性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此后Arango&Nadiri (1981) 的研究表明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得本国公众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债券的本币价值增加, 进而使得本国居民对外币的偏好增加。

在国内, 关于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程度的研究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姜波克 (1999) 的研究表明, 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以及国内外利差的增大, 都是影响货币替代的重要因素,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说明我国货币替代问题的实证模型, 经过检验得出结论:汇率波动是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显著因素。范从来、卞志村 (2002) 通过做回归分析说明, 当人民币汇率贬值1个百分点时, 货币替代程度就增加大约0.98个百分点, 而且相对于通货膨胀率、国内外利差等因素, 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最主要因素。李富国、任鑫 (2005) 通过回归分析也表明公众预期汇率的变动也是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易兴健 (2006) 在《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采用半对数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的影响, 结果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与货币替代呈正相关关系。刘绍保 (2008) 基于1997Q4~2001Q1的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率与货币替代率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则与货币替代率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 同时, 研究结果还表明, 当前中国货币替代率更多得是受汇率以外的因素影响。

二、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一) 货币替代率

在国内外研究中, 通常用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来衡量货币替代的程度, 绝对量指标又可以分为三类:1.一国居民国内外币的存款数量;2.一国居民国外外币的存款数量;3.一国居民国内外的外币存款数量和在国内流通的外币现金数量之和。前两种指标并不能完全的反映一国公众对外币的需求, 第三种指标虽然能如实的反映一国居民的外币需求量, 但统计起来却实属不易。故在这里采用相对指标量。

相对指标量有如下六种形式:

其中, CSt为货币替代率, t=1, 2, 3, 4, 5, 6;Fd和Ff分别表示国内金融体系的外币存款数量和本国居民在国外拥有的外币存款数量;M2表示本国广义的货币存量;D表示国内的以本币计量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本文采用了CS3=Fd/ (Fd+M2) 来计算汇改后即2005年8月~2010年2月的月度货币替代率。

(二) 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

本文采用人民币名义汇率作为分析的变量, 样本区间是从2005年8月份到2010年5月份, 采用直接标价法下美元折合人民币的数额。至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本文采用Abdur (1993) 度量汇率波动的方法, 即其中Vt表示t时期的名义汇率波动率水平;Et表示t时期的汇率水平;m为阶数, 可以根据模型需要自行设定, 这里取m=3.

三、实证研究

(一) 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Dickey-Fuller的ADF检验来检验变量ln E、Vt和CS3的平稳性, 并采用Mackinnon临界值, 以防止伪回归的出现。在滞后期的选择上则是采用降阶搜索法 (downward s earch) , 并结合Schw arz准则、Akaike信息准则和D.W.值来进一步确定。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 在没有差分的情况下, 三个变量均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存在单位根, 在经过一阶差分后, 三个变量均能很好的拒绝原假设, 即三个变量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

(二) 协整检验

在上面的ADF检验中, 通过一阶差分后三个变量均已为平稳序列, 但这样就使三个变量失去了总量的长期信息, 这些信息对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 鉴于此, 本文有必要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因为第一个的迹统计量大于0.05的临界值, 拒绝原假设, 第二个迹统计量小于0.05的临界值, 接受原假设。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在存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 可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说明变量间短期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之后首先对系统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单位根不超过2个, 所以系统是平稳的, 这样就可以在此模型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做脉冲响应分析, 结果如图-3所示。

左图是当本期的ln E发生一个单位的标准差的冲击后, 对CS3所产生的影响。第一期ln CS3有一个正向的反应, 随后这种正向反应逐渐减少, 在第四期达到最小值, 之后又有小幅上升, 并在第5期后趋于稳定。

右图中, 是本期的Vt发生一个单位的标准差的冲击后, 对CS3所产生的影响。第一期对CS3的影响为零, 随后这种负的影响逐渐加大, 在第五期达到负向影响的最大值, 随后负的影响有小幅减少, 并在第八期之后趋于稳定。

然后进行方差分解分析, 进一步确定汇率和汇率波动率对货币替代的贡献率。方差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到ln E对CS3的影响在第一期最大, 随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Vt对CS3的影响在第一期并不明显, 但在之后有大幅的上升, 并保持上升的趋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在汇改以后汇率与货币替代率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使货币替代率增加, 而且在短期人民币汇率也对货币替代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实际的经济体系中, 货币替代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 具体表现在:1.货币替代加剧经济波动, 尤其是加剧了汇率和价格的波动。2.货币替代减少一国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入。3.货币替代削弱了一国货币政策的效力。鉴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 协调我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 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 进而冲击国内货币的供给量和外汇储备等, 因此,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 不仅要考虑到货币对内价值的稳定, 而且要关注汇率的波动, 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更好的增长。同时在我国逐渐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 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大力创新金融产品, 保持人民币的货币需求, 降低和弱化货币替代的程度。

(二) 提高我国货币的收益率水平

提高我国货币的收益率尤其是实际收益率, 可以提高我国货币的国际吸引力, 进而减少货币替代的程度。提高和维持人民币的收益率尤其是实际收益率,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保证我国的名义利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提高人民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保证我国通胀水平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槐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9

【2】易兴建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世纪金融2006

【3】刘绍保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Q4-2007Q1的中国实际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08

【4】巴曙松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8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研究 第8篇

一、后危机时代的特点

(一) 全球经济衰退股市低迷

危机爆发后, 各国经济低迷。大量的企业破产工厂倒闭导致世界各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同时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 无疑又加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步伐。在整个危机的后遗症下, 世界经济也只能呈现缓慢的复苏。

与经济层面相一致, 包括中国在内的股票市场都经历了大跌。中国股市从2007年6000多点的高位瞬间缩水至2000多点, 现依旧处于动态盘整状态, 世界其他国家的股市虽然整体状况要好于中国股市, 但也是依旧低迷。

(二) 国际金融市场将陷入长期震荡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 主要经济体通过降息刺激经济与加息反通胀之间权衡难度加大, 货币政策存在短期化倾向。美联储年内政策基调仍是降息, 但继续下调空间缩小。欧盟货币政策重点仍是反通胀, 追随美元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通胀紧缩有所改善, 增长放缓, 利率仍将在低水平徘徊。

国际货币体系的无序状态仍将继续。市场和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格局变动心照不宣, 在是否持有美元问题上“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一旦石油出口国采取特殊举措 (如原油欧元报价、贸易欧元结算) , 可能加速美元地位下降。

国际银行业发展面临较大调整。美国运通集团估计, 全美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达20%。目前美国信用卡债务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 汽车及其他消费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 还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私人抵押债务。如果次贷危机引发美国信用消费体系出现问题, 不仅整个行业将重新洗牌, 也将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将会显著增强, 从而加剧国际资本市场的动荡。

(三) 国际政治形势紧张

2008年危机爆发之后, 在国内低迷的经济压力和高通胀高失业率之下, 部分国家为转嫁国内蓄积的选举压力, 纷纷开始实施地方贸易保护措施, 试图转嫁危机, 因此贸易摩擦不断, 矛盾激化。与此同时, 关于中国领土主权问题的争端一时间也是炙手可热。以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和9月份的“钓鱼岛事件”为标志, 争端再度升级, 国际政治形势的紧张氛围可见一斑。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汇率政策面临的挑战

(一)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2008年7月底, 为应对不断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并没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性货币贬值, 为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为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6月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标志着人民币二次汇改正式开启, 对美元开始重新升值。到2011年12月30日, 人民币对美元二次汇改以来的升值幅度为3.13%。在整个二次汇改期间最引人瞩目的特点无非是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人民币自第一次汇改以来, 对美元加速、单边的升值一直是“主旋律”, 直到2008年年中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令上述过程陷入停滞, 而升值进程直到2010年才复苏。但和过去几年不同, 二次汇改以来, 每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波幅明显加大, 体现出双向波动的特征。在2010年8月至9月初这一段时间, 人民币对美元在升至6.76之后于8月下旬一路下挫, 最低回到了6.81的水平, 这与二次汇改开始时的6.83相差无几。同时, 通过观测人民币的走势与美元的走势, 人民币也越来越非美货币了。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 2012年4月央行应强烈的市场预期, 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从千分之三扩大到百分之一。这一举措无疑对我国促进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

我国国际贸易持续双顺差, 因此针对我国的汇率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国外学术探讨的热点话题, 源于此人民币的升值呼吁也几乎是从未停止过。西方经济学认为汇率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控一国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 按照学术的定义, 我国汇率政策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效。伴随后危机时代的来临, 各国为拯救本国低迷的市场经济, 增加出口, 此时中国的国际贸易盈余, 无疑坚定了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决心。然而这种升值压力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国际政治压力和部分经济事实, 也源于部分学术研究。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社会压力是相对于学术压力而言, 学术压力主要是根据数据模型得出结论强调人民币被低估, 带有较少的政治特色, 比较温和。而经济社会的压力主要分为国际政治压力和经济事实, 经济事实是指根据西方经济学中汇率政策的目标意义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一致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1. 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

与2002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于日本不同, 这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美国, 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在政治方面的压力主要是, 随着美国失业率的攀升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不断弱化, 美国国内矛盾激化, 为转移民众注意力和降低民众对政府无能的臆想, 美国政界、学界和业界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声音不断提高分贝, 官产学各路精英通过不同的场合、在不同层面向中国施压, 人民币汇率“压迫性升值博弈”烽烟再起。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救市和刺激本国低迷的经济, 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开动印钞机疯狂的向世界投放美元, 促使美元持续走低, 导致人民币相对升值, 然而,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 并且处于反复时期。2008年末到2009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马国南以金融危机前的3年即2005~2008年为基准, 测算世界上10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于美元的汇率 (无论实际汇率还是名义汇率) 截至2010年3月贬值了9%。而人民币却升值了8%。这一降一升, 凸显出人民币对于美元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了17%。

2.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

实际上, 从2005年的汇改来看,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主要是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我国是经常项目顺差比较突出的国家, 因为我国多年来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 采用出口退税、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出口, 并通过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同时, 我国人口众多, 拥有很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使商品和服务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和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大大促进了经常项目顺差的产生。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在为我国带来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 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资本项目顺差:我国在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快速增长的同时,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规模也大幅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作的世界投资评估表明, 2004年中国依然是世界投资的最热门的地区。外资大规模的流入, 也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归根结底, 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央行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央票大量回笼资金以防货币过度扩张, 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外汇占款增加和通货膨胀压力。2008年8月以后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保持盈余, 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变缓,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我国经济增长下滑,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外汇占款增加本身和扩张货币政策是一致的, 人民币升值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是有利的。但是,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通货膨胀预期上升, 贸易收支盈余和资本流人可能会继续增加, 人民币升值压力重新加大, 我国可能又会出现危机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现象。到2010年3月底, 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4471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外汇市场干预压力仍然较大.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十分明显。

3. 危机后经济恢复、直接投资增加、热钱涌入。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 外商直接投资增加, 201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1.9%, 1~3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459家, 同比增长19.8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4.43亿美元, 同比增长7.65%。3月份当月,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96家, 同比增长28.0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1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08%。从2009年8月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一旦人民币步入升值轨道, 国外的热钱随之涌入, 无论套汇或套利, 人民币汇率又将陷入调控困境:升值, 热钱将流入;不升值, 外汇占款增加较快, 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大。

(三)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1. 弹性不足。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自2005年改革后,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 弹性逐步增强。2005年国家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将初始汇率定位一美元兑换8.7元, 2012年4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6.3042元,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7.5%。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2697元, 最低为8.1128元。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已开始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幅由2005年汇改以后的0.02%提高到2007年以来的0.06%, 单日最大波幅为0.21%, 超过人民币汇率最大日波动区间 (0.03%) 的三分之二。随着外汇波动区间增大的强烈预期, 央行分别在2007年和2012年将原来万分之三的外汇浮动率变为千分之五和百分之一, 很大程度上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汇率的双向波动也进一步扩大。央行也正在出台政策来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以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但尽管如此, 人民币汇率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弹性, 因为由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和美元的强势, 致使在贸易结算中, 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占绝大多数, 因此使得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货币制度变得徒有其名, 其实质还是盯住美元, 这种不成熟的汇率体制必然导致中国付出高价进口、廉价出口的国民福利损失, 并且将进一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的效率。

2. 机制与货币政策存在矛盾性。

危机爆发以来, 以房地产、油价是食品为主的必需品价格纷纷上扬, CPI指数攀升, 无形之中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化推升了国内通货膨胀。一方面, 外贸顺差的快速增长, 导致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 为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央行需要不断增加本币买人外币;再一方面, 我国的结汇制度和为对冲外汇占款, 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的供应量。与此同时, 随着近年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 我国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不断增强, 加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 国际热钱不断流入, 套取利益, 这些都迫使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其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与GDP的比值在1.45以下, 而到2010年这一比值提高到1.82。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推动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CPI、PPI不断攀升。2003年CPI为3%左右, 2011年4月份已经达到5.3%, 超过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联动机制所造成。2011年国家采取强硬的措施一方面回收市场流动性, 另一方面压制生活资料上涨速度, 例如国家强制性控制房地产行业, 打击投机炒作热情。我国的这种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的矛盾性也是中央银行的政策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 为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 必须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回收过剩的流动性, 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但这些政策将导致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 加速国际热钱的流入,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货币政策失效。另一方面, 为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又不得不从大量买入外币, 增加外汇占款, 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 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三、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建议

(一)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

后危机时代的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当下美国以之为借口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然后借题发挥要求人民币升值。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应该包括维持经济内外部均衡、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区域内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三个方面。

1. 维持经济内外部均衡。

将汇率调整到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的水平, 是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也是个转轨经济国家。中国的发展实践说明, 解决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增长问胚, 而经济宏观增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首先就是维持经济内外部均衡。

2.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以来, 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基于贸易平衡的传统思路, 贸易差额在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中居主要地位。2002年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 单纯把贸易收支平衡而不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汇率目标已日益暴露其局限性。随着我国资本双向流动不断增加的趋势, 要求我们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 应把汇率政策的目标由贸易平衡扩大到国际收支总量及结构的平衡。另一方面, 单纯把贸易收支平衡而不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汇率目标, 使我国在在汇率安排上有了促进出口而低估人民币币值的倾向。因此, 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应从单纯的贸易收支平衡转为更为宽泛的国际收支平衡。

3. 保持区域内汇率水平相对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还必须在实现国内目标与区域性目标之间有所权衡。当然,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仍应以国内目标为主, 但要兼顾人民币国际化和争夺地区货币主导权前景, 适当考虑人民币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将保持区域内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作为汇率目标之一。

(二) 人民币汇率政策措施

为适应将来汇率制度的需要, 我们目前必须对这三个层面上的市场来进行调整。简言之, 就是逐步完善外汇市场, 与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接轨;谨慎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防止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稳步调整贸易结构, 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结合我国未来的战略以及后危机时代的特点, 结合学术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我们针对性的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 缓慢释放升值压力。危机爆发以来,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特别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政治压力之下, 人民币也适当性的升值做了回应。升值对我国经济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还也并不如预期那样糟糕, 说明我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政治热点问题的转移, 与此同时, 我国的进步口贸易近年来首度出现逆差, 中国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不是炙手可热, 所以可以尝试在一个相对冷静的状态认真思考我国汇率政策, 进行缓慢的释放升值压力, 循序渐进升值到与市场相匹配的程度, 最后实行程度比较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第二,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仍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是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时候是以外贸交易结算中各币种的结算比例为依据, 同时在我国的外贸结算中, 美元占比达65%以上,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明,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仍以盯住美元为主, 受美元影响非常大, 非常被动而且缺乏灵活性, 进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和货币财政政策的可操作空间变得非常狭小, 且汇率形成过程中, 市场化程度仍较低, 使人民币汇率不能有效地起到调控作用。我国人民币汇率应从以盯住美元为主逐渐向盯住一篮子货币转变, 降低美元影响。在降低美元影响的道路上, 面对全力以赴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美国政府, 我国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保证经济稳定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最好方法。同时, 篮子结构上也应作出相应适时的改变, 适度增加欧盟与其他金砖四国的货币和权重。

第三,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之后, 对外汇的需求会大幅下降。对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使用来说, 支持人民币币国际化, 因其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更具有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而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同时, 还需增加双边贸易协定, 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 增强其国际化的速度和能力。

第四, 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大力发展和促进外汇市场, 通过开展人民币远期交易形成有弹性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深入开展人民币远期交易, 关于远期外汇的定价, 可借鉴菲律宾、韩国等的经验, 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内外利率差异等因素制定指导性远期汇率, 再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得出实际的远期汇率。这样使我国的外汇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形成互补, 从而近早与国际接轨。

第五, 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合理设置人民币目标区域, 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实践证明, 我国已经不适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但也不具备实行完全由市场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前, 实行目标区域汇率制度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的现实选择。设置人民币目标区域, 一是可以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稳定的预期, 提高汇率政策的有效性;二是由于汇率变化是双向的, 在区域内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变动, 汇率可以上下波动, 加大了资金套利行为的风险,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流动资金套利行为, 控制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汇率区域目标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兼顾的特点, 可以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 实现内外平衡。汇率目标区间的设立, 同时为人民币弹性化改革稳步推进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袁申国, 陈平, 刘兰凤.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 2011 (1) :28~30.

[2]黄志刚, 陈晓杰.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空间评估[J].经济研究, 2010 (5) :75~79.

[3]张屹山, 孔灵柱.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经济研究, 2010 (3) :3~7.

[4]张瀛.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 2008 (3) :99-103.

[5]卞世博, 贾德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第四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 2010 (12) :61-63.

[6]Bu and Tyers.China’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J], Counterfactual Aakysis Februaray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2011, No.390:68-69.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9篇

汇率和股票价格作为一种货币和对外的价格存在着密切联系。对此, 理论界已就这种联系做出了大量理论和实际分析,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比较成熟的理论, 即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和股票导向模型或资产组合平衡模型。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 认为存在由汇率到股价的反向关系, 而股票导向则认为资本项目决定动态汇率, 股价到汇率是正向关系。

实证研究方面, 各国对此均有一定研究, 但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人民币的研究较为普遍, 其中, 邓燊、杨朝军 (2007) 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得到结论: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扬的单向Granger原因。吕江林、李明生、石劲 (2007) 选取了包括2005年4月至10月期间1571支中国A股、B股和H股股票与人民币此期间汇率建立模型, 得到:人民币升值导致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包括股价上升的结论。王振杰丛晓赟 (2009) 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到结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 股票指数为果, 汇率与股价之间呈现紧密的反向关系。

本文选取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4月17日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指数 (收盘) 的日度数据, 主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ARCH模型的建立, 证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因果关系 (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和搜狗财经) 。

二、模型建立

(一)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研究之初, 我们首先对两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对分析, 通过折线图发现, 走势基本相同, 通过相关关系检验, 先关性较高, 因此考虑做格兰杰因果分析, 初步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基本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前人研究和实际检验, 发现滞后3阶后, x不是y的相伴概率最小, 为0.17150, 具体的滞后阶数取值, 我们将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确定, 目前已经可以大致判断, x是y的格兰杰成因。

(二)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建立

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自变量 (x) , 上证指数为因变量 (y) , 对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变化后,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经过反复试验, 证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四期滞后, 上证指数四期滞后的拟合效果最好。调整的R-squared达到0.992216, F检验通过。由于D.W检验失效, 采用LM检验代替, 得到X2检验的伴随概率是0.999972, 不能拒绝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的零假设。

根据“一般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中各个系数的T检验结果, 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 得到的简单模型方程为:

在一般模型中, 假设剔除项系数为零, 即:

得到的X2检验结果为0.616, 不能拒绝变量所剔除的解释变量系数为零的假设, 所以该模型可以较好反映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与上证指数之间的关系。

(三) ARCH模型

1. ARCH效果检验

在进行ARCH效果检验时, 我们首先要建立的仍然是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但是为了检验效果更为准确, 在这里我们不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

建立的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为:

ARCH (1) 结果为0.018458<0.05, 这表明残差序列存在ARCH (1) 效应。进行ARCH (2) 和ARCH (3) 等多次试验后证明, 只存在ARCH (1) 效应。

2. 对残差建立ARCH模型

根据以上滞后模型和ARCH检验, 得到ARCH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如下:

模型拟合的相伴概率为0.992576, 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最终方程为:

三、分析结果

本文用多种方法验证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股价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论如下:

第一, 人民币汇率与股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而且汇率为因、股价为果, 人民币汇率上升时股价上升的格兰杰原因。

第二, 人民币汇率对股价有正向影响。2005改革之后, 汇率变化波动变大, 但与股价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10篇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 可以迫使中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劳动密集型

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 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努力

从表现途径来看, 汇率变动对微观层面的影响通过企业改变产品基本价值和附加值的比例表现出来, 汇率变动对宏观层面的影响通过改变一国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变化表现出来, 而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则通过改变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在总体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表现出来。如果人民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不断升值, 而中国出口厂商依然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那么他们的利润空间将会不断下降, 有些企业甚至会面临倒闭的威胁。出口企业必定会通过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来扩大利润空间。

(二) 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 进而有助于中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1) 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2) 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3) 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 就可以改善中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4) 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 对外贸易连年顺差, 就2004年一年, 中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 贸易顺差达到319.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 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中国的进口总额, 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

(三) 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汇率波动率会增大企业获利的可能性, 使得出口期权价值变大。但对于跨国企业, 多变的汇率也暗含着更大的汇率风险, 包括交易风险, 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就是反向作用于企业的出口愿望, 从而降低其出口量。

(四) 可以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 减少与主要国际

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 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 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 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 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 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 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 不利于中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

目前中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 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 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 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 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 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 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中国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 而这些行业利润率相对都比较低。经测算, 人民币每升值1%, 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币小幅升值, 会抑制出口, 增加进口。

(二) 失业压力会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中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 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 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 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 进而影响就业, 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升值5%, 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 出口增速将下滑4%, 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 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 影响就业人数190.6万。“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 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 减少经济增长, 增加失业压力。

(三) 金融风险会加大

长期以来, 中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 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 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人民币小幅升值, 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出于逐利的本能, 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 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

(四) 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 中国物价却日益走高, 似乎汇率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不明显, 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物价上涨的成因及汇率政策的作用机理, 我们认为中国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使得包括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在调控物价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任务是“双防”, 对汇率的调整也必须服从于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符合当前的调控方向, 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需要其他货币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 以形成调控合力, 否则政策效应会相互抵消。

三、对策研究

(一) 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

主要工具回收在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

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 人民币升值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 中国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升值, 使外贸顺差变为逆差, 资本净外流变成净内流, 这样国民财富也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继续增加, 达到一个新的经济水平。如何处理人民币是否升值及热钱的炒作, 是监管层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面对的问题。由于人民币汇价要达至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点, 需要时间稳妥调节, 不可能频繁变动, 急于求成。因此, 在注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同时, 必须考虑“泄洪”渠道, 减少市场上热钱过多导致经济过热、通胀上升的情形, 以免影响到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

(二) 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

针对不同类别出口产品, 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等措施, 主动限制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出口, 特别是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 (“两高一资”) 产品的出口。而对能源、资源类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进口实施较低税率, 予以鼓励。

(三) 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

汇率是一国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变量,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和敏感的问题。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有其优缺点, 因此, 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必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步骤可考虑:首先放宽境外直接投资, 其次放宽债权投资, 然后放宽证券投资, 最后放宽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每一步骤放宽的方式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 先实行必要的数量限制后减少数量限制。只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增长, 人民币未来必然会走向国际化。一方面要坚决顶住外界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压力, 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 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建立人民币浮动区间调节机制等应对措施, 增强各项措施的透明度, 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管。要继续抑制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与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 降低国际游资的短期投机收益预期。

从1997年至今, 中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 这既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为国民赢得了信心和信誉。因此, 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 人民币升值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 中国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升值, 使外贸顺差变为逆差, 资本净外流变成净内流, 这样国民财富也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继续增加, 达到一个新的经济水平。但是这个升值的步伐是需要循序渐进, 逐步完成的。

摘要:人民币汇率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条件和货币政策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对中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就业压力、金融市场和通货膨胀问题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 释放升值压力, 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 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汇率变动,进出口,贸易条件,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7—2008年CPI数据资料.

[2]周小川.金融宏观调控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中国货币市场, 2004, (10) .

[3]吴曼丽.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2) .

[4]王元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3) .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化;进出口;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影响力大幅提升,故人民币汇率变化日益成为瞩目的焦点,深刻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需要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贸易结构的重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对一些技术含量低,长期借助价格优势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甚至面临淘汰倒闭的可能,从而加大社会就业压力,但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能够积极推动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我国贸易行业的发展与贸易结构的升级进步具有密切关系,故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升级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化,一旦人民币升值那么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从而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如果人民币贬值则不利于贸易条件,出口得到抑制,进口大幅增加,从两者的关系变化中可知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二、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1.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如果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的比例偏大,一旦遭遇人民币升值情况,将会对出口产生严重的打击。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要逐渐减少对外贸的依赖,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其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刺激内需、投资等方式,努力扭转目前面向国外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局面。可通过强化地区产业分工,积极鼓励发展区域型经济,从而实现区域引领带动经济发展,以点带面平衡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减区域间经济差异。

同时还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等相关支持,通过减税、贷款等措施助推民营企业的升级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使众多民营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此外,在注重高端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大量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尤其要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2.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

受产业结构偏低的制约,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品比较较低,自身贸易结构的欠缺外加其他国家的竞争,使我国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容乐观。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升值将会导致生产材料价格上升,进一步削弱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成本优势,缩减企业利润,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针对此情形,国家要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劣势化为优势,在汇率上升时大量进口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技术。不断完善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良好的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企业来华投资,借力国外高科技,提升我国产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实现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的更新升级。

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国家要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与时俱进,用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断转变创新经营、管理、发展理念,大力培养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更新升级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比重,努力研发打造企业优秀品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全面提高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进军扩展海外市场。

3.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我国要积极发挥货币、财政以及汇率等政策的合力作用。第一,适当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补贴。我国企业退税率长期以来大约为15%,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对此国家可减少退税率,降低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通过这项措施能够有效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并且还能助推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第二,放松对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给予广大企业和社会大众用汇权,大力实施存款准备金等系列制度,降低存款利率,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管控力度,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开发金融产品。企业管理者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灵活运用汇率避险金融工具,及时结算外汇,开展多币种业务,使企业能够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手段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化时带来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结语

人民币汇率变化会对我国贸易结构和条件造成巨大冲击,但是在带来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企业结构升级,科技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等方式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廖雄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9(12):143-145

[2]姚凤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12(34):208-209

[3]罗爽.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2(02):132-133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 第12篇

股票价格和汇率主要是衡量金融市场中不同标的资产的价格, 在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国家对于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会制定一系列制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汇率的变化所传递给股票市场会有一定的信息, 这也就说明汇率波动是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一个主要市场风险因素之一。而从历史事件中可以发现, 在2007年10月后, 人民币不断地升值, 但是股票市场却是下跌中继。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大背景下, 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到重创,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有管理的浮动的制度, 在2008年10月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波动, 同时中国股市开始回升。在2010年6月中国进一步加大对汇率的改革, 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币值开始稳定地小幅攀升, 股票市场也开始有了人气, 汇率与股价的变动关系开始呈现。在对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 探讨汇率与中国股市波动的相关性, 而这也是中国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 对外汇市场以及制度进行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汇改后2005年至2014年的时间跨度, 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的关联性, 发现其存在变化规律, 更好利用其原理来进行一系列的手段, 防范金融风险, 引导股市与汇市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股市与汇市的发展

1. 股市发展

上图主要是关于上证A股指数从2005年至2013年3月的收盘价的变化的折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中期到2007年10月, 股指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上升态势发展的。而在2005年4月29日, 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 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而这也促进了股市上升的一个催发剂。

上图中指数由2007年10月开始往下跌, 期间受到了不少自然灾害, 包括雪灾, 汶川大地震, 而且物价也在不断上涨, 在国际环境中次债也带来一定影响。而2008年金融危机, 也使得股市下跌趋势更加迅猛。直达2008年末几个月时跌入谷底。

而在后几年中, 股指则出现了范围的动荡, 从图中可以发现2009年之后, 其大体的趋势还是下降的, 而这其中影响股市最重要的是一个IPO重新启动的大事件, 大利空事件的出现, 投资者失去信心, 使得整体下降。

2. 汇市发展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2005年到2008年中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一个下降趋势, 美元在不断贬值。而在2005年时, 央行正式宣布, 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而这是一个导火线。

在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 人民币对美元呈基本的一个稳定态势, 基本在7附近.而在那个时间段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人民币汇率开始紧盯美元来应对危机。而在这之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稳步下跌。而这主要是由于在2010年6月央行开始实行人民浮动汇率制度, 赋予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而在之后几年, 人民币的主要趋势还是在升值之中。

3. 汇市与股市之间的奥秘

由上述分析, 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在变动中会有几个特殊的时间段。在2005到2007年, 上证指数不断上升的时候, 人民币是一个保持升值的态势。而在2008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时候, 股市开始反弹, 有一定的好转。而在后几年, 人民币还是在升值的阶段, 但是上证A指数其大体趋势主要是以下降来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汇市与股市之间发生着一种忽远忽近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是通过外汇局网站以及同花顺数据检索并整理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上证A股指数每日的收盘价格。所选取的时间为两个市场共同的交易时间, 时间的跨度为2015年1月底至2014年3月底的数据。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前, 为了是实证结果更加准确稳定, 需要对两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这并不会改变研究的最终结果。对数变化后分别用Y和X表示上证A股指数和汇价变化后的变量代码。

2.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主要是针对一个时间序列, 研究起是否平稳的一种方法, 这也是本文进行协整以及格兰杰检验的基础。本文主要适用ADF方法来判定该序列是否平稳, 通过起软件分析的结果, 来判定该样本数据是否符合平稳性要求:同阶单整。如果该数据的结果符合要求, 则可以进行之后的实证分析, 如若不符合, 则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造成研究的不谨慎。ADF检验是进行判定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常用方法, 他可以排除本身序列的自相关的矛盾, 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始序列中的X, Y的ADF值分别为-0.357921和1.607809, 其绝对值值都小于其在5%水平下所规定的取值, 说明该序列列是不平稳的。而通过一阶差分之后, 它们的ADF值分别为-47.09402, -50.91574, 其绝对值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的绝对值, 说明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而这也为我们可以为接下去的检验做好良好的铺垫。

3. 协整检验

在上一部分针对两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而在结果中,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次基础上进对这两个指标的对数化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来揭示其长期的内在关系。

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变量的序列之间的是存在协整关系的。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存在相互影响, 通过将假设将某些经济标量联系在一起, 可以发现他们在长期会实现一定的均衡, 这也是本文索要考虑一个基点。在短期内, 由于一些随机的干扰, 例如季节的变换等, 这些都会使得变量偏离均衡值。假设这种偏离是长久的, 那么这些变量见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假设这种偏离是短时间的, 那么这些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调整到均衡状态。而通过协整检验可以判定其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如果协整检验的结果显著没那么可以推断出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检验是协整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采用此方法, Johansen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其P值小于0.05, 所以可以看出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上证指数的对数化有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这也为我们后期提出的建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作用, 为下文的结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经过协整检验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上证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之后我们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二者的关系是否有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是分析某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是基于X变量是否会有助于解释Y变量的变化, 如果有, 则说明, 如果不是, 则认为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会包含Y本身变量以及其自身的滞后项的回归。这样做可以提高实证分析的精确度。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表3的结果中, 我们能够发现, Y是X的格兰杰原因, 而X是Y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两者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之间有着相互的因果关系, 其中任意一个变量的变动都会影响另一个变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1. 外汇市场角度

(1) 完善外汇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而货币流通也更加自由, 要在该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中国需要完成减少顺差,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目标是比较难实现的。这也就是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汇率政策来对解决所存在的困境, 完善外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需要对外汇市场加以完善, 通过加大本国的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 加快外汇的流动性, 并朝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道路前进。

(2) 增强本国货币汇率的灵活性

首先针对汇率的流动性, 首先需要加强本国货币国内的流动性, 所以需要一个短期的货币和债券市场, 充分地使用可调控的杠杆, 以此来调节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利率, 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 实现国内货币政策与外汇市场汇率政策相辅相成, 而汇率波动更加地自由化, 减少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行为, 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 增强本币汇率的灵活性。这也是为完善本国金融市场所踏出的一个重要台阶。

2. 股票市场角度

(1) 发展层面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 在股市的波动与汇率波动的相互关系中, 股市会比较容易受到汇率的影响, 而较少地会去影响汇率的波动。在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下, 可以加快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包括衍生品市场的开发, 可以加强人民币的流动性, 也可以在该层面上影响汇率的调节。而上市公司也可通过衍生品市场进行对所拥有的货币进行套期保值,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2) 监管层面

从监管层面来讲, 对于每一个金融活动, 必须有一个第三方来介入, 加强市场参与监督,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安全监控系统, 以实现股票市场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不会使得一些投资者在趁汇市与股市反向变动之时, 加大做空力度或者做多力度, 使得股民惊慌, 使得中国股市大动荡。所以做好证券监管活动, 可以将风险进行防范。

3. 投资者角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应该发现其中股市与汇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这是由数据处理所做出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 也就是本国货币升值, 但国际投资者对该情况已有预期, 所以大量热钱会投入到中国的市场, 包括楼市, 股市等领域, 而这就会利于股指的推高。所以在这个时候, 投资者应该看好这个股市, 对股市有良好的预期。当国际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已到瓶颈之时, 则会对中国市场中的资金进行抽离, 投向其他估值较低的市场, 而这就会使股指下挫。这时投资者应该谨慎投资,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五、结束语

在文章中主要采用了量化的观点来说明股市与汇市之间出现的微妙的关系。它们之中呈现的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这篇文章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用了更多的数据来说明这之间的关系。而加入了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的数据, 来说明其结果的充分性。对于汇市, 它是一个国际金融市场, 对于股市是一个国内市场, 中间的资本流动无疑是其中的牵线桥, 这是本文在这方面没有深入研究而出现的不足, 但其股市与汇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明晰, 我们应利用其中的信息来采取金融手段, 防范市场所出现的风险。

摘要:自2005年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重大变革, 相继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改, 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大变革之后的大背景下, 重点研究护绿与中国股市之间的关系。并且2005年之后, 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 股市也一直处于改革过程中, 而在国际动荡中汇市也有着不一样的政策应对, 这里到底有多少微妙的关系存在呢?本文使用了2005年至2014年3月的上证A股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每一个交易日的数据, 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包括ADF检验,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最后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上证A股指数,人民币汇率,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兵, 封思贤, 李心丹, 汪建慧.汇率与股价变动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8 (9) :70-81.

[2]周虎群, 李育林.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8) :69-76.

上一篇:联合胰岛素论文下一篇:单簧管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