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白细胞虫病范文

2024-09-19

住白细胞虫病范文(精选5篇)

住白细胞虫病 第1篇

2009年7月份,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某种鸡场存栏种鸡1万只, 饲养到220日龄时发生鸡住白细胞虫病, 表现产蛋率下降, 下痢, 鸡冠、肉垂苍白, 病鸡逐渐增多, 并出现死亡现象。整群发病率达80%, 发病前后15 d共死亡1 552只, 病死率为19.4%。

2 临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下痢, 粪便呈绿色或黄白色, 鸡冠、肉垂苍白, 产蛋率下降, 由原来的75%下降到65%。蛋壳变薄变白, 有10%的软壳蛋。感染12~14 d后有的鸡只突然咯血, 呼吸困难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15只病死鸡, 主要病理变化为尸体消瘦, 肌肉苍白, 高度贫血, 全身性出血 (全身皮下出血, 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 尤其是肾脏、肺脏出血最严重) , 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脏、脾脏等器官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针尖至粟粒大的小结节。

4 病原学诊断

鸡翅下静脉采血1滴, 推成血片, 用姬姆萨染色, 在高倍镜下观察, 可见虫体游离于血浆中, 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 钝端处有红色圆形的核, 细胞质为淡青色, 亦可见3~7个或更多虫体成堆排列现象。虫体平均大小为0.89μm×1.45μm。同时挑取病死鸡肝脏上灰白色小结节压片, 姬姆萨染色, 见虫体呈深蓝色, 近似圆形, 细胞质均匀着色, 核较大。虫体平均大小为10.87μm×9.43μm。根据上述结果, 确诊为鸡住白细胞虫病。

5 防治措施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报告 第2篇

1 发病情况

2014年6月, 福清江镜一蛋鸡场饲养的蛋鸡产蛋率下降, 蛋鸡出现白冠。养殖户诉:患鸡出现死亡,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 患鸡精神萎靡, 腹泻。现场观察发现, 该养殖场位于池塘边, 周围杂草丛生, 卫生条件较差, 鸡舍没有使用纱窗。患鸡咳嗽, 口腔有黏液流出, 部分有血迹。患鸡排绿色稀粪, 鸡冠明显发白, 贫血症状明显。

2 临床症状

患鸡鸡冠和肉髯呈白色, 且有出血点。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伏地不动, 羽毛松乱, 产蛋明显减少。腹泻, 排黄绿色或翠绿色稀粪, 严重时排血便。部分严重病例出现呼吸困难, 窒息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患鸡进行剖检可见全身肌肉大面积出血, 尤以胸肌、腿肌出血明显, 并且出现灰白色结节。肝脏、脾脏、肾脏肿大并有针尖状出血点, 严重的出现血凝块, 并且也有灰白色结节。肠道广泛出血, 肠内膜脱落、肠壁变薄。喉、气管、肺部弥漫性出血, 口腔及气管中有带血黏液。

4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鸡鸡冠血液, 经姬姆萨染色, 在鸡白细胞、红细胞中发现紫色裂殖子。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住白细胞虫病。

6 防治

1) 首先对病死鸡只进行消毒、掩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对发病鸡群进行隔离治疗。患鸡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拌料, 每吨饲料添加250~300 g, 连续5 d。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维生素C和多维葡萄糖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 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2) 由于磺胺类药物毒性较大, 对雏鸡和产蛋鸡产蛋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 选用中药或者副作用较小的药进行治疗, 如五昧地黄汤:苦参、黄连、野菊花、当归、生地黄各4 g, 煎汤加红糖10 g, 拌入饲料内服, 或作饮用水服用, 连续用药2周。

3) 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该病的重要环节, 该病的流行时间一般是5~10月, 气温在20℃以上, 多雨潮湿季节。在这个时候应对鸡舍周围环境进行清扫, 拔除鸡舍附近适合于蚊蝇栖息的杂草, 加强空气流通, 填平臭污水沟, 减少虫卵的滋生, 保持周围干燥整洁, 并于傍晚即在库蠓最活跃的时间点蚊香, 或在鸡舍周围喷洒杀虫剂, 如溴氰菊酯或除虫菊酯消灭媒介昆虫, 从根源上切断传播途径。

经过以上防治, 鸡群病情得到控制, 病死率下降, 产蛋鸡产蛋率上升。

7 小结

1)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原虫病, 因此可在该病高发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预防传播媒介进入鸡群, 可在鸡舍中装纱网, 每周在鸡舍内外喷洒杀虫剂, 并可在鸡饲料、饮水中添加磺胺类或中草药等药物进行预防。

2) 在该病的流行季节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及时, 越早越好。治疗的同时注意避免耐药性产生, 可交替使用其他药物, 如乙胺嘧啶等。

1例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第3篇

1 发病情况

融水县县城附近1个养鸡场养殖麻花肉鸡8 000羽。2013年6月20日早晨, 场主喂料时发现鸡群 (48日龄) 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半、粪便稀薄且呈白色或绿色, 死亡20羽。场主按细菌性腹泻处理, 通过饮水投服阿莫西林, 晚上喂料时发现又死亡25羽;21日早上喂料时发现又死亡53羽。

2 临床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 (料槽内剩余料量有一半多) , 精神沉郁, 流涎, 冠髯苍白, 粪便呈白色或绿色。

3 剖检病变

剖检6羽病死鸡, 主要特征为:胸部、腿部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弥漫性出血点;胸肌和腿肌有发亮、黑褐色出血点, 颜色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患鸡的出血点深且亮;心肌有出血点;法氏囊无病变。

4 诊断

根据患鸡冠髯苍白, 胸肌、腿肌出血点颜色为黑褐色并带光泽, 法氏囊无病变, 初步诊断为鸡住白细胞虫病。

5 治疗

每日早、晚各用1次磺胺二甲氧嘧啶 (0.005%) , 兑水饮用, 连用3 d。每次用药前先停水2 h, 让鸡处于干渴状态, 促使药水通过饮水管到达饮水槽时每羽鸡都因口渴而去饮水, 以使鸡群服药率达100%;鸡群服药期间适当补充多维电解质。用药1 d后死亡鸡只15羽、2 d后死亡8羽、3 d后死亡2羽。鸡群基本恢复健康。

6 小结

1) 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与库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 防治本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消灭传播媒介库蠓和蚋。尽量减少库蠓和蚋接触鸡群的机会, 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可喷洒杀虫剂;每隔6~7 d用消毒药喷雾1次, 同时做好鸡场内外环境的清洁工作。

2) 本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和夏秋交替的季节;磺胺类药物对此病能起到控制和治疗作用;鸡群的发病时间多在3~7周龄, 这期间也是球虫病多发时间, 因此, 这一阶段鸡群间隔、交替服用预防抗球虫病的药物会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4篇

1 发病情况

我市一养殖场内共饲养蛋鸡3 000羽, 2005年11月份开始陆续发病, 发病率约在20%左右, 鸡群死淘率明显增加, 日死淘率高达0.5%, 病鸡死前有口流鲜血的现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鸡住白细胞虫病。

2 临床症状

鸡群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产蛋率迅速下降。排青绿色或白色稀便, 冠和肉髯苍白。个别鸡出现脚软或轻瘫, 严重病鸡扇动翅膀, 突然抽搐死亡并拌有咯血。

3 病理变化

解剖时, 血液稀薄, 不易凝固;肌肉苍白, 胸、腿部肌肉有许多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或出血点;肝、肾、肺肿大, 并伴随有充血或出血;骨髓颜色变淡, 呈黄白色;脾显著肿大, 弥漫性分布针头至粟粒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部分鸡腺胃粘膜充血或出血, 腹腔内有血凝块, 气管内有血样粘液。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鸡血液做成涂片, 在显微镜下检查, 发现红、白细胞内有裂殖体和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 在血浆中存在游离的紫红色圆点状的裂殖子。

5 防治措施

(1) 注意杀虫, 切断传播途径。此病主要是通过带毒的蚊虫 (库蠓) 的叮咬传播, 因此, 要做好灭蚊工作, 可以早、晚对鸡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药, 一般用0.01%的速灭杀丁或2.5%溴氰菊酯等杀虫剂, 这样能够避免鸡群感染此病或反复感染。

(2) 磺胺药对治疗此病效果明显, 尤其主要成份为磺胺间甲氧嘧啶的药物疗效更好。

(3) 饮水中加入维他利, 每袋100 g, 配饮水100 kg, 连饮5 d。

(4)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避免或减轻各种应急反应, 适当补充电解多维, 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6 小结与体会

(1) 鸡住白细胞虫病主要发生在蚊虫 (库蠓) 繁殖旺季, 即春、秋季节, 此病的感染、传播主要通过带毒蚊虫 (库蠓) 的叮咬。因此, 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鸡舍周围蚊虫栖息的杂草, 搞好鸡舍场地的卫生, 加强鸡舍通风。

(2) 在使用磺胺药时, 要注意剂量及疗程, 并配合使用小苏打以减轻药物对肾的损伤, 也可配合选用其它的建肾药物。同时, 应尽可能避免在免疫期间使用磺胺药, 以保证免疫效果。

住白细胞虫病 第5篇

由于鸡住白细胞虫病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所以本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等吸血昆虫的活动有直接关系,主要多发于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近年来本病对养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河北、江苏、山东等省均有本病的报道[5,6,7]。目前国内防治本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化学药物预防[8,9,10],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本试验选择河北省保定市某养鸡场卡氏住白细胞虫病鸡为治疗对象,观察中药复方对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防治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提供参考。

1 材料

中药复方中常山40 g、白芍25 g、生地20 g、甘草15 g,均购自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复方泰灭净(主要成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甲氧苄啶),购自某药厂;电解多维,购自北京正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0日龄卡氏住白细胞虫病鸡450只,由河北省保定市某养鸡场提供。病鸡的判定标准为:患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黄疸,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水样;血凃片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和治疗方法

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1~3组每组120只,4组90只。1组为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以杀虫养血、凉血止血为主,治疗方法为组方中药粉碎混合,按15 g/kg饲料拌料饲喂,连用5 d;2组为中药复方中剂量组,按20 g/kg饲料拌料饲喂;3组为中药复方高剂量组,按25 g/kg饲料拌料饲喂;4组为西药对照组,用复方泰灭净进行治疗,按500 mg/kg饲料拌料饲喂,连喂3 d,之后改为200 mg/kg,再喂2 d。各组所有饲料按1 g/kg饲料增添加电解多维,连续用药5 d。

2.2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每天观察患鸡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腹泻症状,食欲、精神状况,有无死亡等情况。

2.3 病原学检测

无菌采集治疗后的鸡血涂片,姬姆萨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细胞内有无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11]。

2.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将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患鸡贫血、腹泻症状消失,食欲正常,精神良好,血涂片染色镜检阴性,停药1周无复发。有效:患鸡贫血症状减轻,腹泻次数减少,食欲、精神好转。无效:患鸡贫血、腹泻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药复方对鸡住白细胞虫病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组在给药48 h后,多数患鸡的腹泻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好转,活动积极;72 h后,大部分患鸡的贫血症状减轻,腹泻停止,食欲、精神好转;用药5 d后,只有个别患鸡的腹泻症状仍然存在,其余鸡只贫血、腹泻症状消失,食欲正常,精神良好。停药1周后无复发。

西药治疗组在用药48 h后,多数患鸡的腹泻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好转;72 h后,大部分患鸡的贫血症状减轻,腹泻症状停止,食欲好转;用药5 d后,个别患鸡仍有腹泻,多数鸡只贫血、腹泻症状消失,食欲正常,精神良好。停药1周后无复发。

中药复方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从表1可见: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的治愈率为75%,有效率为85%,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1.67%和92.50%,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5.83%。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有明显的疗效,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中药复方与西药治疗的效果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低于西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2 病原学检查结果

中药复方对鸡住白细胞虫病原的杀灭效果见表2。

从表2可见: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病原转阴率最低,为73.33%,西药对照组和使用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的效果基本相同(87.50%以上)。

4 讨论

中兽医学认为鸡的住白细胞虫病是因鸡体感受虫邪,邪毒深入营血,致使血热妄行,鸡群证见高热、出血,引起严重血虚,致使鸡冠苍白,生长迟缓,两肢轻瘫,活动困难,故治宜“杀虫养血,凉血止血”[12]。

在中药复方中,常山可截杀虫邪,在方中作主药;白芍补血养血,以缓解虫邪造成的溶血、出血所导致的极度血虚,同时还可通过扶正来辅助主药驱除虫邪,在方中作辅药;生地清热凉血,解除血热妄行引起的多器官出血,在方中作佐药;甘草益气扶正,调和诸药,在方中作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杀虫养血、凉血止血之功效[13]。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对鸡住白细胞虫病有明显的疗效,与临床常用的西药疗效相同,在临床上选用中药复方中剂量更经济。同时可减少使用化药而产生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14]。

上一篇:动物常见疫病下一篇:氧驱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