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的有效教学

2024-08-21

政治生活的有效教学(精选12篇)

政治生活的有效教学 第1篇

一课前充分预设——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谓“课前预设”, 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经验, 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前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 是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预演, 它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 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前预设中必须富有弹性。所谓弹性就是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 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为此, 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 广泛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素材”, 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 更要备情境、备生活、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充分预设可以给接下来的教学留下足够的伸缩空间。

课前预设有弹性不等于没有主线、规律, 像一盘散沙。“源于书本, 但不局限于书本”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命题立意的指导思想之一。任何情况下, 教材依然是教师教的基本依据。教材文本是教学整体滚动的主轴, 是课前预设的主线, 是课堂教学的主轨迹。弹性预设不是脱离书本, 而是不断丰富书本,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丰满。弹性预设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课上巧妙引导——有效教学的关键

弹性的预设能促进动态的生成, 但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尽相同, 他们的真实水平往往无法精确估计, 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全部预知课堂生成的状况和全部的细节。在预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 也经常会发生诸多的意外, 教师要有心理准备, 灵活应对, 而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案。能否巧妙利用“意外”, 使“意外”成为课堂增效的亮点,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三课后及时反思——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而且是课堂教学持续增效的助推器。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经验+反思=成长”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 是肤浅的;不会反思的教师, 是缺少智慧的。

根据新的课程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 从其核心价值看, 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 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性课程。从当今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 诸多因素的影响, 有不少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不强, 乃至低效。究其深层原因, 是由于教师缺乏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这一本源的理解与反思。课程性质决定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高中政治的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四基于高中政治课自身特点的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我们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没有凸显等。

2. 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求发生变化, 突破了“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的传统观念, 将教学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要求我们反思:教学资源的效能发挥如何;选取的教学资源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是否能自觉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等。

3. 反思学习方式

以人为本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合作、自主、研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求我们反思: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教师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当学生活动不起来时, 教师应做些什么;当学生活动脱离文本主旨时, 教师又应做些什么等。

4. 反思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要求政治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合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还起作用;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理性的反思既是一种“离开教室后的行为”, 也是一种“踏进教室前的行为”, 既是上一节课的总结和提升, 也是下一节课的开端和准备, 是改进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高中政治有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第2篇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第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教学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

政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起点。而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必修课。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探索和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它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分难易繁简,所有知识点都要讲解,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通过学生反复做题、反复练习,甚至是过度练习来获取知识,这种千锤百炼式的学习方式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有效性,但这种学习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有效学习。总之,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真正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教学的考虑

1.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深浅不一,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可见,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

2.民主兴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再如: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要采用新理念审视、评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经常性地抱怨学生的素质差,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解题能力差,这也差那也差,甚至在课堂上对所谓的差生轻则予以讽刺挖苦,重则予以打骂,这是很不道德的,更是与新課标背道而驰的,其结果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上进心,膨胀学生的自卑心,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埋下隐患,必须纠正。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 该懂得欣赏学生,发现学生长处,尊重学生。在实践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许多多研究资料都表明,人与人之间就智力而言天生条件几乎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都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总之,要想实现教学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使之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政治生活的有效教学 第4篇

一、使政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为学生分析和了解时事政治作铺垫。只有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分析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印象, 才能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入社会,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将重要知识点渗透在社会时事政治分析中, 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认识的全面性, 避免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进而对其发展形成不利影响。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来看, 教师应该注意利用社会时事政治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 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将国家举办经济会议提出的政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如2014年重要经济政策指出目前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抓住新的机遇, 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才能适应“新常态”。同时, 也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 以及在新的发展状态下, 中国将要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再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 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全世界经济发展状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由此可见, 将社会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以社会时事政治的内容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就可以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系统, 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二、实现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政治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性, 将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时事政治分开, 政治教学就会失去其重要意义。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 在思考有关社会政治方面问题时可以站在多角度、多层面的视角分析问题, 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 并主动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要责任。

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详细向学生剖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并引入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佐证。据调查发现,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 虽然与以往生产总值增长相比, 我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但仍然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期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 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这些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证明政治教学内容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

由此可见, 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社会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 能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角度分析政治教学内容, 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社会时事政治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 将社会时事政治内容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就可以激发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教学活动中,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 促使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形成深刻的印象, 进而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分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教学内容的时候, 学生首先联想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新农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 并延伸到小康社会建设中, 由于有些学生可能亲眼见到过“新农村”的建设过程, 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有些学生表示:“新农村建设很漂亮, 标准规划的建筑, 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 进而揭示社会生活蕴含的道理, 以实现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

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以学生生活中的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 通过分析社会时事政治,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记忆。

四、结语

初中的政治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 第5篇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满足其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转换较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初中的政治是对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对于政治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督促下,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提高对于初中的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热情不高,认为课程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低下,不能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初中的政治的教学中,可以丰富课堂的形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教学、举办辩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为坚强喝彩》这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播放保尔柯察金的生平记录视频,观看完后,让大家说出自己了解的坚强人物,并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熟悉人物的坚强事迹,给学生以更正确、更直观的榜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问题的研究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起点,能对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遇到事情时,多问自己为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课堂知识要不断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做知法守法的人》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对于课堂形式进行创新,提出案例之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选出小组中的小法官,再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其他小组成员充当原告和被告的律师,在法官审判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律师发言中的问题,并迅速地做出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迅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积极应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探究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3.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后,如果对于实际情况一无所知,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就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例如:在汶川地震中,我国受灾严重,很多人遭遇了不幸,但也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的事迹中,都体现了哪些政治知识呢?正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在脑海里将所学的政治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政治的使用价值,在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政治事件的敏锐性,深化了课堂的内容。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多关注时事,并能够了解生活,加强对于政治的学习,加深对于生活的感悟,将政治的学习带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4.倡导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祖国新的一代的初中生,培养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课堂中,可以提供开放性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倡导学生对于问题有新的见解,鼓励课堂中勇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使他们自己进行探索,进行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总结

高中政治的有效性教学 第6篇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身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预习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对于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经常温习教学方法巩固自身潜能的发挥。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的去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的观点相联系,如通过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形式去更好的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去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通过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

(4)高中思想政治中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方法去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由于高中思想政治是文科中一个重要的科目,相关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都是由成百上千的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的分析、解答。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庖丁解牛的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全面、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不管是在未来的考核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为人处世过程中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2.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为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政治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的主导、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良好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浓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主动地找老师帮忙;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点燃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学生才会互相合作、鼓励,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政治教学,并促使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3.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交流看法,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等总是会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爱好、特长,他们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并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时时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以教材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引入相关的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在讲课时加以应用,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增强说服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亦可以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让学生在政治学科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协调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从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

5.结论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第7篇

一、导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的相关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学生学习《选举方式》这节课程前,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料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于某市市长以及某村村主任选举的新闻,在了解这些新闻时,虽然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但是学生父母都有参与到其中,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有着间接的了解,引入这些选举方面的知识,学生会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对问题展开创设,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来回忆选举的过程,思考村民选举的过程?这些选票的人有什么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明确了解到选举的过程以及选举规则。这些问题与学生所学到的政治课程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带着问题展开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一件事情有着足够的兴趣,才能将这件事情做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能够带着对学习兴趣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引入生活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展现出城市在没有建设前与建设后的环境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些图片后,进行深入的对比和研究,他们能够了解到大自然与人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使他们能够深深了解到人类或者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关的。

三、联系生活展开学习

高中政治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生活中搜索一些关于生活的学科知识,设计教学内容时也需要与生活知识有关。比如在学习保险、债券、股票这方面知识时,学生对股票各方面知识有着基本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资料做了案例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一些可以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因素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各种类型债券有着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对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风险及收益有着基本的了解,同时对各种保险也有着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学生会感觉这些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在深入研究之后学生便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可能有的学生家长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深层学习之后,学生与家长之间可以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交流和沟通。

四、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通常来讲,如果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愉悦,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较高,他们的思维也会很活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思维比较开阔, 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与生活中一些知识相连,这样不但能够带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一些生活现象直接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在观看这些生活现象之后,可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后,对这些生活现象可能有着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学习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这节知识时,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学生们肯定会感觉到比较枯燥,也不容易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乐器演奏,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含义,进而总结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五、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主体人格、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构建起动态式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运用高中政治知识来诠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也能运用政治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在生活中体现出政治课程。比如:在学习《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内容时,所讲述的内容基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基本准则以及方式,学习这些知识不单单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对当前时事政治有着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应该掌握一些国家时事政治,深入了解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方法,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将被动学习知识转换成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可以自行搜索一些与公民参与政治有关资料,同时也需要了解到公民具备哪些政治自由, 并且教师需要讲解相关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加透彻。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2003年新课标颁布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各学科都进行系统的改革,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现代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效课堂。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1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

新课标指出, 现代教育教学在推进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与内容推进教学效果的增强。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落实的过程之中,将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之中理解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理解 。

高中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理论性很强, 而且有很多哲学范畴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与一般的理科知识不同,理科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看到相应的现象, 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高中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只有进行生活化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政治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发展。

1.3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占据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现象,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高中知识。兴趣是最好老师,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最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必须有效地依靠教师进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极力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活跃高中政治教学氛围,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打造。

2.2开放课堂教学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

知识来源于生活,政治知识更是这样,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明白课本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生活与实践才是知识的源泉,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构建更开放的政治教学课堂,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如在对政治对供求关系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购买例子。例如夏天水果丰富,供大于求,这时水果的价钱相对较便宜;冬季,一些夏季成熟的水果市场供应较少,市场呈现供低于求的情况,这时价钱相对较便宜,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学习高中政治。

2.3.更新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法,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让教师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进程的推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意识,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落实。

2.4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

高中政治教师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者,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应该充分注重教师高中政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帮助引导教师掌握更科学的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较常用的方式主要有:首先,引导教师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推进;其次,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讲座,促进高中教师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3.结语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第9篇

一、语文教学与家乡文化与校园文化“链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文化对学生来说,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土壤。我校位于南黄海之滨, 浩瀚的南黄海文化, 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优越的条件。我们以“海文化”为内容,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海文化”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观看南黄海风光片和实地考察, 让学生了解家乡南黄海;通过采访身边的渔民, 交流家乡的特产, 让学生知道身边的语文知识;通过观大海、画大海、写大海、唱大海等艺术活动,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海娃习作社”“海娃足球队”“风筝节”“海娃读书节”“科普周”“环保周”等社团、节日, 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 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 走出了学校, 走出了教材, 走向了社会, 他们由开始的羞涩、忐忑变得自信而乐观, 学到了许多语文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真正感受到了“海文化”的无限魅力。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以及对家乡南黄海的向往与热爱。

语文教学也应与校园文化“链接”。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 教师要善于将舞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比如, 课堂的学习、课后的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评一评、看一看、写一写, 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首先,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校园文化布置也反映学校环境育人的理念。每一块墙壁都说话, 每一个时段都育人。走廊文化——教学楼走廊上张贴的一句句美化心灵的语言, 一幅幅精美的成语故事、古诗词介绍, 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 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 催人奋进的标语, 本校的校训、校风等内容;教室文化——教室的布置, 如开辟的黑板报、作品栏、精品屋、书画作品展, 以及物 (包括课桌椅、学习用品等的摆放) 与人 (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习惯) 等;花园文化——花圃里插着各种花草的介绍标牌、警示标牌, 以及各中队认领培植的花木和包干区的打扫;食堂文化——组织学生留心观察食堂墙壁上“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提醒, 以及学生就餐的礼仪、文明、卫生习惯的训练, 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空间, 让学生在具有浓郁的学习气氛环境中激起学习求知的欲望。

二、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链接”

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链接”,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报纸杂志要看, 广播电视要听, 中外名著要读, 名胜古迹要赏, 山川河流要游。引导学生知道:早晨一睁开眼, 从看到的日出东方到鸟儿归林、月上枝头, 其所见、所听、所想都是语文知识, 语文无处不在。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 语文知识在家庭里也有体现。观察亲人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 写成文章, 这就是语文的学习;家里的小物件、大家伙, 仔细观察, 读读说明书, 让好奇心得到满足, 这也是语文学习;房前屋后的蔬菜、庄稼、池塘、家禽家畜, 经常留心它的情况, 记下观察日记, 这是语文学习的学与用融会贯通的体现, 这是在教室里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是教室里可望而不可即的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三、语文教学与各种活动“链接”

小学语文教学, 不应只教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材料之一。作为语文教师, 要善于利用各种契机, 将语文与各种活动进行“链接”。

1.节日大餐。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 让节日文化渲染语文知识。对于元宵节, 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元宵节的来源、风俗, 可以举行做汤圆、品汤圆、猜灯谜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将学语文与玩语文有效地进行对接。事后, 学生在习作中, 在与他人的交谈中, 对这次活动意犹未尽、兴致勃勃的感觉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语文教师。同样的, 端午节、六一节、重阳节、中秋节、教师节、春节等等, 借助一些宣传活动, 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调料”。节日文化这个“语文大餐”, 可以说是色味俱全, 学生怎会拒绝这诱人美味?

2.活动“点心”。

学校要举行各种活动, 不时给学生的语文学习送上“精美点心”。学校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 数学周、英语周、环保周等活动要正常开展, 各种竞赛如合唱比赛、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征文比赛、书法考级等要认真举行。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晨诵午写暮省、晨会班会中队活动等, 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 对学生来说, 就是课余生活的“精美点心”, 这样的“点心”, 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同时, 调节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让学生生活变得美妙无比, 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和热爱的地方。

3.班级“特产”。

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 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 小记者在行动;好书推介;读书笔记展评……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 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 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 又是在进行班级常规教育。这些班级“特产”, 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

四、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链接”

各门功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作用于学生, 就像一个“食物链”, 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独特的养料和独特的味道, 学生不能挑食, 否则会“营养不良”。所以, 功课应该没有主科与副科之分,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应精诚合作。比如, 数学周, 让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我身边的数学, 数学与语文就成了一体。合唱队员唱歌, 要理解歌词, 把握韵味, 这也是语文的学习。殊途同归, 所有科目的开设, 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如何进行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第10篇

一、课前备课要精、细

1. 重视课堂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 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 就政治课教学而言, 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增强参与热情, 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2. 精心设计提问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 这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使学生身临其境, 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所以,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有效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 不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 如果运用不当, 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课堂提问时, 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 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不断取得进步。其次,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 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 成绩总是不太好, 但他的街舞跳得很好, 还在学校比赛中获过奖, 于是我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一举动使他变化很大, 甚至还说一定要把政治学好。再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风趣幽默, 寓庄于谐。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 联系时事热点,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 联系新鲜的时事热点发布要闻, 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 突出热点、焦点, 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发布要闻后, 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点评, 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 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这样, 不仅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 也能使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由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在探究问题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有价值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 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答疑问, 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 不仅使学生对热点问题有了科学认识, 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认识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 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 丰富学生的头脑, 为其发展确定基础。

3.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享受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自我发展, 使教学彻底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让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这样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又能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4.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紧密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重新整合教材, 开拓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生成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一定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 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要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 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形成互补。组与组之间则要尽量保持相对均衡的水平, 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公平竞争。

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政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初中新课程改革之后,政治学科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在新课标调整的基础之上,对政治课程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是每一位政治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初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灌输多于理解、理论多于实践的状况,下面我们将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 初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填鸭式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录为辅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但是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却没有深入的挖掘。用这种方式教授初中教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整体上说,初中政治是一门偏向于理论的学科,深层次的理论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的教学法虽然让学生记住了这些理论,却没能让他们深刻的理解,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之一。

1.2课堂气氛沉闷

上文提及到初中政治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这种被动的学习从某种方面说是对学生主动性学习兴趣的一种压制。

1.3道理讲述多,情感迁移少

现代教育强调学科知识的转移,但是,目前政治课本更新速度较慢,其学习的内容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大多数照本宣科,缺乏对所教授内容的情感投入,道理讲述多,情感迁移少,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同样没有感情投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升。

1.4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原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课堂学习,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最久,教师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行为伤,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是学生的表率。但是当前的教育体制更加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察,而忽略了对教师行为举止和习惯方面的检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1.5课堂活动缺乏创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创新、敢于创新的机制。但是由于初中政治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较为疏松。在这种情况下,学科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是,据可行性报告显示,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注重联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也很少有课堂创新活动。

2初中政治有效性教学改革策略

2.1激发兴趣,刺激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让学习从原本的被动接受事情成为主动探索的事情。这是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但是,由于整治课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大多数政治学习内容都更加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手段上来说,在政治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对时事、历史、文学等较为贴合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结合,利用学科魅力的感染和熏陶,建立浓厚的教学氛围,形成普遍性的学习动机。

教师讲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他所要学习的内容。由于政治课程的逻辑性相对较强,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多提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个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是习惯。

2.3鼓励表达,促进交流合作

在政治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个体思想的口头表达和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之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见解和感受,教师要积极把握时机,组织讨论会,给予学生充分展示收获和成果的机会,使得不同的探究思路得以交流撞击,迸发新的知识火花。初中政治课堂应着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4结合实践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者者而言,只有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流合作,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思想中的不适用部分及时修改、调整,思想对实践才能起到决定作用。因此不能轻视思想,导致唯实践主义。在实践哲学范式下,正确的是政治教学开展是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是为了满足新课标发展需求和认识学生自我意识价值形态而产生的。

2.5加强与自然学科的关系

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构建政治思想发展的体系,也是政治哲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交叉发展在近年初中政治教学来呈现出的形势。其特点是将自然科学中的因果联系,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线性特征、必然性和还原性相关联,并由此建立起理性逻辑的认知体系。以抽象化的概念对伦理道德和世界生活的方式进行描述。从逻辑上来说,一切实践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思想为指导。而实践唯一可能的任务就是根据哲学思想对活动的认识去执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

3结语

政治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更需要结合实际及时的对思想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修正,解决人们实际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初中政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的政治教育思想活动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关注学生的本身发展。只有这样,在未来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中才能充分的体现政治哲学思想和实践活动的有效统一,促进初中政治教育思想学科建设的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第12篇

很多学生以为, 政治、地理、历史的提高, 不需要课上功夫, 只要在考试之前, 好好把握, 将知识点背背写写, 着重记忆, 就能得高分。还有学生认为, 政治是中央领导人要学习的, 一个小小的中学生既不参政, 也不议政, 学习政治没什么用。因为学生对政治学习存在普遍的误解和偏见, 所以他们对政治课程很是反感。而政治考题又如同一个迷宫, 尤其是选择题, 出题者往往倾向于玩文字游戏, 学生们做题很是棘手, 而问答题答案牵扯的课程又太多, 学生们难以把握, 因此他们更没有兴趣学习政治了。

要改变学生的这些观点, 使其真正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 需要教师采取相关措施, 使学生彻底改变学习态度,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变化, 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气息

政治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有心的教学者都会发现, 政治课本几乎年年有新鲜血液注入, 而其他学科的教材更新速度就远没有政治课本快。在政治教学中, 如果将课本的资料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紧密联系时政热点, 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至少为课堂增加了新的闪光点。教学初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时,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文艺明星, 让学生们明确自己追星的意义, 而不只是一味地模仿明星的着装和言谈举止, 还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

由学生效仿电视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方式, 采访本班的几位在同学们心目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所遭遇挫折以及自己如何战胜挫折的经历, 让同学们在身边寻找培养自己耐挫力的学习榜样。

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 请学生扮演心理医生,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然后把全班分成“心理医生队”和“患者队”两大组先进行讨论, 围绕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常遇到的挫折提出相应的情境和解决办法, 巩固学生对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掌握。

情境一、我在小学时, 成绩在班级、全年级中都是名列前茅, 可进入初中以后, 成绩没原来那么拔尖了, 这次期中考试, 连班级前十名都没能考到, 我是不是变笨了?我该如何向爸爸妈妈交待。

情境二、班干部换届选举了, 却没选到我, 在小学时一直担任班干部的我有点心灰意冷。

二、加强直观思维,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宽带网络得以普及,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和计算机, 他们不再是懵懂无知的, 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 甚至比大人还多, 还熟练。教师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 要及时掌握时代气息, 随时更新知识, 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 真正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已不是罕事, 但是, 有几个教师真正地将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呢?

在政治课上, 使用教学多媒体, 可谓是一件顺水推舟、锦上添花的事情, 既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时代性, 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在课前播放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真心英雄》, 学生们在歌曲中明白“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而进入教学主题“乐观向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PPT, 制作教学课件、播放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记录片, 学生们在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 感受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增强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现知识迁移

这一点是教师很难把握和实践的。大部分教师深谙自己领域的相关知识, 却很少能够将学科之间进行整合和联系, 使得学生也认为政治学科是相对独立的, 学出来的知识也是一个个孤立的岛屿。其实, 如果能够加强将学科之间的联系, 使其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质”的飞跃。所以, 教师应该整合学科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历史、地理, 还是语文、英语, 都能够很好地加强其与政治的联系。如历史的二战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促成, 如语文课本《羚羊木雕》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散步》揭示的主题等, 通过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学生可以做到知识迁移, 举一反三。

上一篇:采访问题下一篇:柔韧性练习